言論廣場
-
給人民一個交代
民進黨立委賴清德,遭人圍毆成傷,經民進黨立院黨團的三長前往探望後,了解到:當賴清德表明立委的身份後,仍然被圍毆,顯然可見:「動機並不單純。」 賴立委是在二十五日下午在自家門口單行道前,因責罵逆向行車的三青少年,遭到對方不服氣而出手教訓成傷。任何一個文明的社會公民,目睹不法,都有挺身糾舉的義務,賴委員以一介公民身份,對此橫行霸道的狂妄之徒予以斥責,其道德勇氣,令人讚賞,直到被毆,始表白「立委」身份,但對方並不因此而有所忌憚,並嗆聲說自己也是有背景,可見「勝者為王」的觀念,在台灣已經深入人心,所謂是非、道德、良心,根本就不放在眼裡,哪還在乎你的身份地位。 賴委員形象清新,問政風格也溫和理性,比其同儕三寶,實有河漢之別,這樣的好人(到目前為止還是)是台灣社會應該要好好珍惜的,可惜「好人」加上「立委」,在某些人的眼中依然形同「狗屎」。 民進黨立院黨團的幹事長蔡煌瑯針對此事說:「民進黨團將要求警方查明事件真相,嚴懲滋事份子,給大眾交代。」這些話可真是擲地有聲,可與日月同光。我希望所有愛台灣的同胞們,在「動機」並不「單純」的前提下,面對這一毆人事件支持警方「查明事件真相」,「嚴懲滋事份子」,「給大眾交代」! 相對於三一九槍擊總統事件,由於兇手至今仍消遙法外,要想破案,似乎無望,因此,各種揣測,各種判斷,隨著個人的立場、好惡而各有各種不同的解讀與判斷。唯一有共識的是:「動機並不單純。」說不單純,其實也蠻單純的,槍擊事件的大動機,不外乎就是為了影響選舉,至於究竟是誰想藉此影響選舉,綜合各方議論結果,答案有三:一是自導自演,二是藍軍僱人行凶,三是賭盤賭客所為。究竟是何者為真,何者為偽,只要兇手不能到案就只得在各方面看起來都是「真相」的情形下,任由懷疑者與被懷疑者,藉「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古聖佳言,來做為自我解釋,自我解嘲。 平常一般老百姓被打、被搶,當然只是動機單純的小事,有沒有人理,還得靠運氣,而毆打堂堂國會議員,當然是大事一樁,應該要「查明事件真相」,「嚴懲滋事份子,」「給大家交代」!而槍擊正副總統,更是大事中的大事,希望蔡煌瑯立委更能大聲疾呼:「查明事件真相」,「揪出槍擊元凶」,「給大眾交代」! 大眾,大眾,真的須要有一個交代! 2004年7月27日
-
諒解與包容
那個時代大家都很正經,電視連續劇裡,既沒有刀光劍影,也沒有哭天抹淚,更沒有那種在康定草原上幕天席地談情說愛的小兒小女,遑論是男主角女主角腮幫子貼著腮幫子講話的情節,甚至是煽情的掐著女主角脖子親嘴的畫面,面對著一個瞬息萬變,一切都是那麼的驚心動魄的時代,大家都太正經,大家正經的都快呆掉了,大家也都很努力、很積極,百姓人家的種種努力,不過是怕被這個時代遺失掉,或者說是被莫名其妙的犧牲掉,因為大家總說,金門是金城湯池,非普通武器,軍人保衛金門,軍人捍衛國家,等到國家不管金門的時候,你們可得自求多福。但是那時候,軍隊老搶別人的東西,彷彿,只要是別人的東西,哪怕是一枝爛花也是好的,你看他們總是一副神五神六的模樣,好像給了百姓們什麼皇天浩大的恩惠。 那種時代,也根本沒有誰對誰錯,有或沒有,是或不是,該或不該,也許是要用一種彈性的空間,才能用包容的角度去寬待與自己見解不同的人,如此一來,因為諒解而願意和解的機會就可以大幅的增加,因為大時代下,個人的喜歡不喜歡、高興不高興、願意不願意,這些情緒與感受實在太渺小,渺小到不值得去在意。
-
漏斗與篩子──談人際關係與新進人員考評制度
在此人浮於事的時代,由於e化普及、人才供給地球村化及採購全球化觀念的帶動之下,工廠世界化,競爭日趨激烈,也造成供給大於需求,產能過剩之下,經濟不景氣隨之來臨。整體而言,是生產效率增加了,自由化的擴充造成了產能過剩,這時又回到了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的自然法則。在我們這『彈丸之地』(註:大學時代念書打籃球,同學說你籃球那裡學的?答說:『在金門念高中就常打了』,同學說:『金門那麼小,球不會滾到海裡嗎』?一笑:::),自然也感受到,現居本島的子弟,除了『酒廠』上班外,並無其他具規模的上班機會,打零工的亦受到來自臺灣的工人競爭。往年的酒廠招考『技術員』,可真是熱鬧,本土子弟招朋引伴回來應考,更有吸引台籍親友回來應考的,據酒廠朋友說:『學歷有碩士,經歷有公司經理,自營業老闆』。在在都是為了養家活口,謀得一職。但總是粥少僧多,多數人未能如願。 近日縣府網站留言版對『酒廠』的用人管理言論熱鬧非凡,這也呼應所有用人的老問題:如何公正、公平與公開?在此『彈丸之地』一職難求,英雄來自四面八方,各有各的人脈,大陸流行話說:『有關係就沒關係,沒有關係就大大有關係』,所以人際關係就非常重要了,近年來『酒廠』的用人受大家矚目,據了解酒廠人員等級大概分成如下:一、董監事,由主管機關遴選,一般市井小民離此甚遠。二、總經理、副總經理:由主管機關遴選,一般市井小民亦離此甚遠,大抵尚由公務人員擔任。三、廠室主管:總經理提名,經董事會同意即任命。四、公開外聘人員:如工程師、副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技術員、管理師、副管理師、助理管理師、事務員等。其間最令人討論的在廠室主管這一級,因係總經理提名,經董事會同意即任命,所以議會諸公也好,酒廠員工也好,常常批評其客觀性,這一級主管常常被判為酬庸的一群,這在管理上都形成負面影響。依個人淺見:公開招聘也好,總經理提名,經董事會同意即任命也好,都只是一個方法或手段,基本上公司要的是適當的人才,所以透過人脈介紹或引薦都是方法,『廣徵人才』時要像一個漏斗,以吸引四方人才。重要的是人才報到後的『育才:培養與考評』、『用才:適才適所與領導統御』、『留才:工作發展性與福利比較性』,否則徒浪費人事成本外又於事無補,最近的例子,『酒廠』又要甄選『藥師』,薪水72,000元/月,已報到了兩個人次,也走了兩人次,為什麼留不住人呢?綜觀『酒廠』歷年來,有多少人員報到後,經『新進人員考評』結果以不適任無條件解聘者?幾乎是『無此案例』,因為要評定為『不適任』,則考評制度要非常完整,讓人信服才是,否則亦生訟端。這代表著『酒廠』徵人的『漏斗』非常大,具廣納四方英才之姿,達『公開』的效果,但缺乏過慮不適合人員的『篩子』,是沒此制度還是主管人員『鄉愿』?還是沒有人要當惡人?加以核薪標準不一,如技術員以學歷區分,主管以年資為主非以能力為主。年假給予,公務體系轉任者年資延用,私人企業者重新計算等,所以算是不具『公平』之能,是若如此長久以來,則公司內部就缺乏向心力,蓋『不患寡而患不均』,則公司內部一定無法讓員工有『公正』之感,廠內員工對內部管理都不滿意,想要百分之百服務客戶,無異緣木求魚。持續下去若淪為『上下交爭利,上下爭相賊』的地步,一旦面臨外界強力競爭,則邦分崩離析不遠矣。一般民營企業用主管,強調的『權』、『責』、『利』三要件,『權』是達成任務的資源,一般指的是:人事任命權、考核權、薪資福利調整權,否則部屬福利您沒權管理,易造成良莠不齊,缺乏公平性,那您的單位就不具戰鬥力,不具戰鬥力要有績效則難,屆時老闆就炒您魷魚了。『責』則是擔任該職務應負的責任與義務,能考核的是您的老闆(主管)了。至於『利』就是擔任該職務應享的薪資與福利了,所以只要您接受職務了,就沒條件說權利低、薪資福利少,這才是有擔當的表現。最後以『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為本文結語,願『酒廠』有能力有擔當把用人的『篩子』趕快做好,創造新形象,則員工有福氣、金門有福氣。
-
也談流浪教師
又是每年七月教師、候用代理教師甄試的緊張時刻,每年皆準時報到的人最能感受個中滋味,應該要說是「人人有信心,個個沒把握」吧!從準備考試、報名、考試(筆試、試教),還得隨時關心金門日報刊出的相關消息,總要像過關斬將般,否則,是會「名落孫山」的,近幾年來,金門本土的加上大批來自台灣的考生,總讓錄取率較以往大幅降低,換句話說,「教師」這行越來越難走了,大概不少人看了會點頭吧! 每年「大考」之後,也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錄取的人畢竟是頗有實力的,然而敗陣的人卻也未必是不如人,因為錄取名額終究有其限制,但是不是「能言善道」、「考場常勝軍」就必然是教育界的未來之星呢?想來倒也未必,值此「熱季」,我們不妨也來檢視自己周遭,乃至於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走這一遭,拚得「無日無夜」換來傷心、落淚嗎?或者早要有心理準備,也來個「逆來順受,順來看透」的胸懷吧! 老師、學生、家長之間的橋若無法保持暢通,那麼想來大家都不好受,「認真」的老師對待「學習緩慢」的學生,怎麼辦?喜歡出一大堆功課的老師對待不想寫功課的學生,怎麼辦?來硬的、還是來軟的?或者試試軟硬兼施?不擅溝通的老師對待口才極佳的家長,怎麼辦?雖然事過境遷,但有必要大家來想想,老師有沒有權力每天把學生留到六、七點?老師有沒有灌力把學生留到深夜十一點,老師不在當場,而請保全人員看,時間到了才准放人?老師有沒有權力陪著學生寫功課到天亮,老師不睡,學生更不准睡(那一、二位辛苦的學生心裡會想什麼呢)?誇張吧!不知學生有沒有抗議的權利?不知此時學生的安全誰來保障?不知老師是不是濫用了老師的「權力」? 一直覺得惡有惡的循環,善也會有善的循環,因為學生沒有按時交功課而處罰更多的功課,這合適嗎?越積越多的結果,他是不是寧可不寫,處罰就處罰嘛!部分學生應該會有此心理。有代課老師威脅學生「我明年還會教你們,我不讓你們畢業」,好可怕!他是台灣來的「認真」老師,可是方法對否,值得商榷。其實,老師、家長、學生常常「溝通」,應該不致有太多複雜的問題存在,畢竟老師教過之後,孩子還是父母的,他們才是孩子的「監護人」。 在台灣,「流浪教師」的名詞已然流行,所以以後啊教師流浪,大家只好見怪不怪囉!真不知有何改善之道?有不少人兢兢業業的捧著飯碗,真的造福了不少學生,而另一方面,若常不得其法的教育學生的老師,說自私點,倒寧可他們不夠認真,至少造成的傷害不會太大。從高中時代起,就喜歡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我,那時只是被「樹」的對象,如今,我有幸成為教育這行列的一員,我一直在學習,「教學相長」,也是我慢慢前行的良方,誠摯的祝福大家都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
離島應加強醫療設備
筆者於06/30晚上11點多,突然肚子劇痛,一直到凌晨2點,後因受不了疼痛,趕緊請家人從金城驅車前往縣立醫院,掛急診治療,後經急診醫生檢查後告知,可能是胃脹氣,開些藥回去吃就可以了,但於第三天疼痛症狀又來,一樣又緊急至醫院掛急診,也只是再檢查及開藥回去吃,第四天07/03早上至門診做詳細檢查,X光及抽血檢驗,醫生告知可能是排便不順,造成堆積於腸胃之中,引發疼痛,後開了一些排便藥給我,叫我再回家看看,並替我安排於隔週二至醫院坐腹部超音波檢查,我經詢問為何沒辦法現在就做檢查,醫生告知沒檢驗員,要下週二才有,但隔天凌晨07/04又因疼痛受不了,再度至醫院掛急診,並再次照X光及抽血檢查,檢驗的結果與前兩天的報告一樣,但07/04的肚子疼痛長達8小時,後與家人協調,如果只是一般的胃痛,應該不至於痛那麼多天,決定立即搭機赴台就醫,不再留於金門治療,當天下午二點半抵達台北振興醫院,掛了急診,並立即安排各項檢查,於下午四點檢查完,急診醫師並於下午四點半告知,經腹部電腦斷層檢驗結果,確定筆者是患了急性膽囊炎,必須立刻動手術,開刀切除體內膽囊,以避免繼續惡化,還問為何拖了那麼多天才來就診,後立即安排筆者住院治療,及開刀切除筆者之膽囊,三天後就辦理出院,解決了長達5天的莫名疼痛,後經詢問膽囊炎屬膽結石的一種,情況比膽結石嚴重,所以才需手術切除,以根除後患,筆者深深感嘆,如果第一天就到台灣治療,可能還不需痛那麼多天,而且在家鄉,真的不能有生大病的權利,否則以離島的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真的是要可憐自己,在今天家鄉極力推展觀光旅遊,吸引外地遊客來消費,相對的醫療資源是否也該多加強,不是每次一有緊急病患,就只能靠後送台灣治療搶救,萬一中間有何狀況發生,那病患不就得自認倒楣,所以誠懇的希望金門縣政府,在推動旅遊觀光活動時,也務必推動醫療升級服務,不要每次讓鄉親生了重病,就只能靠緊急後送台灣就醫,也可讓來觀光的旅客放心與安心。
-
也是「風中的哭泣」─為金門政治受難者說句公道話
日昨,觀看年代電視「台灣心聲」,主持人汪笨湖專訪政治受難者洪維健導演,聆聽他一家人在蔣介石時代遭受白色恐怖囚於綠島的悲慘遭遇,筆者聞之動容,今天又在自由時報上拜讀陳銘城先生「風中的哭泣-政治犯施儒珍自囚十八年」一文,心中更有百般的難忍。 在金門「戰地政務」時期,也存在著許許多多遭到國民黨政權以「匪諜案」迫害的血淋淋個案,這一些白色恐怖案比起洪維健先生及施儒珍先生的悲慘遭遇不遑多讓,但是金門鄉親受到社會及政府的關懷卻相當有限。 民國三十八年至民國八十一年間,金門經歷了長達四十幾年的軍事戒嚴管制,在這一段漫長的歲月裡,金門的同胞在高壓的統治下,人權如糞土,人命如螻蟻,人民終日在恐懼中生存,心中充滿畏懼與不安,在那晦暗的年代,很多金門鄉親在毫無警覺下被冠上「匪諜」莫須有的罪名,被軍方逮捕移送到當時所謂的「南門新生隊」及「明德管訓班」治罪,有些幸運的鄉親未經起訴即被判幾年的刑期,不幸的無辜百姓,不是莫名其妙死於獄中,就是不知何原因而慘遭槍決,而活著的家屬,除了悲痛流淚,也只能長嘆天地之不仁,無言無語默默的承受。 金門盤山村有位政治受難者的後代翁享霖老先生前來陳情,他表示他的父親翁德溪先生在民國三十九年四月十日遭金門防衛司令部以「為匪募集錢財」之罪名逮捕入獄,未經合法之起訴,在同年(三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即遭金防部軍法官李廷肅以「為匪募集錢財」之罪處徒刑十年褫奪公權七年,但是在相同一日(即三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軍法官竟然又以同一判決文號(三十九年度忠良字第002號)將翁德溪先生改判「恐嚇詐財」處有期徒刑七年六月,可笑的是兩本判決書,除了罪名及刑期不一樣之外,判決書主文、判決書抄錄筆跡、判決書文號、判決書日期竟然完全相同,一字不漏,這一種踐踏司法,罔顧人權的作法,只有在那個年代才會發生,其後翁德溪先生被移送國防部新店監獄於民國四十一年三月四日死於獄中(據受難家屬稱是被凌虐致死,但是軍方卻以肺結核結案,未通知其家屬即草草掩埋了事),翁享霖老先生無助的說:「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但是五十幾年過去了,軍方到今天為止並未告知其父屍骨何在,以當年金門的政治環境,活著的家屬在失去親人之後還為了怕遭受更多的迫害與報復,不敢認屍不敢張揚,同時還得蒙受來自社會異樣的眼光,這真是人間的慘劇。 蔣介石執政時期,在金門地區類似翁德溪先生所遭受到的白色恐怖事件還相當的多,諸如李長意先生冤獄案、黃合鞍先生、何清區先生、黃國泰先生、吳振德先生:::等涉及的匪諜案,這一些人都是不明就裡的被軍方以莫須有罪名移送南門新生隊及明德管訓班管訊囹圄的現存的歷史活見證。 但是在軍管時期,金門地區的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因懼怕再度遭受迫害,沒有任何人感挺身而出爭取平反。 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後,因為政治環境的變遷,才慢慢有鄉親敢出面陳請協助平反,筆者雖然極力為其奔走,儘管目前已協助平反了戰地政務期間公務人員因涉及賭博及觀看賭博遭受免職的一些個案,針對翁德溪先生及李長意先生等白色恐怖案,雖然事證明確,軍方亦承認確有疏失,但是對於恢復其名譽,政府主持的「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卻用不同的標準拒絕補償及恢復金門地區這一些政治受難者的名譽,真是令人不解與遺憾。 相對於台灣二二八的政治受難者家屬,有人會因失去了親情在風中哭泣,但是昔年,國民黨高壓統治的金門地區,鄉親一旦被扣上「匪諜」的罪名,家屬只能噤若寒蟬,默默的承受不可預知的未來及災難,連在風中哭泣的權利也是幾近於奢求的。 金門戰地政務期間政府在金門實施軍管戒嚴,對金門鄉親的人權而言是一場災難與浩劫,歷史的傷口需要以關懷及大愛來弭平,筆者一直以為,政府有其延續性,民進黨政府是一個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政府,對於政治受難者的恢復名譽及補償,應該不分台灣與金門,應該一視同仁,筆者僅借金門日報一角,為苦難的金門政治受難者說一句公道話。
-
金廈定期航班實施兩年有感
一、兌現競選支票│金廈定期航班正式通航 成典始終認為金門是兩岸政治、經濟、交通的樞紐,兩岸「小三通」的主導權操之在我則「行」,操之在人則「滯」;是故,將金廈定期航班列為第五屆立委競選的重要主軸。經過李縣長與成典的兩岸奔走,積極斡旋,終於獲得兩岸政府的首肯,開啟「金馬」的新契機,形成兩岸三地的「生命共同體」,為金門建立了兩岸三地的立足點,這是「金門」跨世紀的創舉。 二、「小三通」便捷了兩岸三地的交流 自「小三通」實施以來,提供鄉親往返兩岸旅遊、探親的便捷,帶動旅遊業發展與繁榮的願景,為旅居東南亞華僑爭取一條返鄉的捷徑。但三年來,歷遭有心人士的污衊,使縣長與成典的苦心與努力受到鄉親的曲解;「小三通」的良法美意受到嚴重扭曲,是成典三年來最難承受的痛楚,不得不在此提出說明,並一抒心中的積鬱,但盼明智的鄉親能洞察「是非」,明辨「真理」,莫讓有心人士得逞,還成典一個清白。 三、落實「小三通」乃是長期奮鬥的成果 「小三通」的落實是縣長與成典經過冗長的打拚,其中的曲折與維護金門權益的堅持,是成典不計辛勞始有今天「小三通」的成果,成典實不敢居功,那也是三年來縣長與成典汗水堆疊而成的結晶。成典心中坦蕩,面對鄉親絕無愧赦之色,成典無私無我之心,可以上告列祖列宗,可以面對鄉親父老。 四、「小三通」尚待努力與改進 「小三通」距離鄉親的期待甚遠,這是「政策」使然,非戰之罪。但是沒有「金廈小三通」,台金航線的困境便很難獲得解決。成典三年來念茲在茲,反覆思索,「小三通」是金門必須突破,也是必走的一條路,捨此路,「金門」便無轉剝為復的生機。金門在轉型之中,我們無從迴避,轉型中的陣痛,身為金門人必須忍受。成典一心一意尋求改變金門人命運的路子,上一代的人受苦受難,乃為了要換取下一代人的幸福。成典奔波於兩岸的目的即在於此,從沒有一絲一毫為私利汲營。成典一生清苦,但潔身自許,不承包工程,不牟取非利,畢生兢兢業業,僅足果腹,絕無餘款作任何投資,更無餘力在大陸置產,成典之心惟日月可鑑。成典不營私利,只在乎鄉親的福祉,目前更戮力於促成金酒商標在大陸註冊,爭取大陸觀光客開放來金旅遊,以及人民幣在金門可以方便兌換等,使金門的旅遊業更有寬闊的空間。 五、成典需要大家繼續支持與鼓勵,才能開拓宏觀的願景 三年來成典衷心感謝鄉親的支持與鼓勵,對多數鄉親的鞭策,成典更感懷於心。未來更盼望鄉親們讓成典有更多的機會做更多的事情,金廈兩岸的通往,已經有好的開始,必定會帶來更多的機會,讓我們一起來努力,為了金門家鄉,我們攜手並進,無怨無悔,不是嗎?
-
又見增班
又到旅遊旺季,又到「增班」時刻。早上,等到了金門日報的到來,先看地方新聞,結果,看到的是「增班」至五十三班次,看來頗多的,但「數字」多寡於我好像已沒多大影響力,因為我近似「麻木」了,因為可以預感這「旺季」的飛機聲會有多「旺」了。 好不容易有個暑假,雖然兼職仍要上班,但「先苦後甘」,開學期間沒啥時間可以休息,現在總是有比較多一點的時間「在家」,每天一早,沒意外時(沒濃霧、沒雷陣雨),第一班飛機會在八點前準時報到,然後,斷斷續續的飛機聲此起彼落,而今的「增班」,代表的該是耳朵休息的時間減少了吧! 住在「第一級」區,飛機如果不偏離航道的話,站在頂樓,飛機正好從頭上飛過,那聲響我不敢領教,但多數的我們大概也已「麻木」了吧!一直記得家裡的一個小朋友,一天晚上跟我上頂樓,眼看著由遠而近的飛機飛來,他竟高舉著手,做勢「來!來!再來!從這邊降落。」一副指揮飛機降落的模樣,真是可愛哦! 又是旅遊旺季,那是金門觀光的好時節,那天我在金門民俗文化村記點資料,結果有觀光客說「那麼認真啊!是不是要考倒導遊?」我聽了不覺一笑。我常想如果我們的導遊先生、小姐們,如果都能好好把金門推銷出去,而不是帶到一定點然後「自由行」,那我們金門才能好好向前走,我們住在飛機航道下的住戶們常在嘈雜的聲響中過日子,希望金門的觀光旅遊真能做得好,那「增班」才真的有用,那我們的耳朵才能有代價。
-
別讓候鳥找不到巢
對你懷念特別多│戀戀金門情 如果說金門美麗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有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讓每年入冬之際大批來自北方的候鳥能來短暫停留渡冬或繁衍下一代。那麼鳥類是因為愛上這塊土地不惜千里飛行,年復一年、世代交替,因為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讓牠會再回到金門,牠要的是什麼? 然而如果你是一個號稱為萬物之靈,有七情六慾的人,當你來到金門,你想要的是什麼呢?每一個人來到金門的理由和目的皆不相同?但對於穿著軍裝的軍人,或長或短在金門當兵的役期間、對曾在服役的這塊土地上,付出心血甚至生命的年輕戰士來說,他們這一群人 就不也是如同候鳥一樣,只不過再回到金門,是短則已經歷過數年,長則達數十年寒暑的時間(軍管時期金門未開放觀光),他們會再想回到金門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金門有純樸善良的人情味,有著他在金門當兵服役期間,親手構工的據點、營舍、碉堡、植栽的小樹已經變成大樹。有著「留金歲月」裏點點滴滴的回憶,就是這個味道感覺;緊緊扣住心弦吸引著,想再回到金門的--金門情結,想再回到以前當兵服役的地方,去尋找:::尋找曾在大石上,據點、營區房舍某個角落處,在構工落成或退伍前刻落的梯次、籍貫地字印足跡及塗鴉、營房牆上的精神標語,體能戰技訓練場、自衛戰鬥演練,在縱深陣地裏,一道道在全副武裝下喊殺啊:::喊衝啊:::跑不到盡頭的戰鬥壕溝,跳入躍出的散兵坑,每日定時的防衛武器裝備保養,在單打雙不打日子裏;在燈火管制下的就寢時間;趴在被窩拿著手電筒寫家書(以前金門軍管時代,燈火管制,地區通信管制,營區沒電信局公共電話可打,以寫信為主,緊急時打電報,郵檢很嚴。)的地下堡裏。這些營房碉堡砲堡軍事建物:::它--就是這一群穿著草綠(民國八十五年後全面換發迷彩服)軍裝候鳥們的窩巢。它保護著捍衛疆土的軍人、保護著前線戰地金門、保護著後方繁榮的安全。 不能死的老兵│留住它不要遺棄它 在反攻大陸的年代裏,金門是自由的燈塔、反攻復國的前哨跳板。國軍投入龐大的人力和物力建設金門,在國家安全至上、軍事第一的原則下,整個大小金門島嶼的防禦工事,如銅牆鐵壁般的密實。從第一線據點的第一道反制敵人船艦登陸的軌條砦就圍繞著整個金門島嶼,某些地方還不只是一層的軌條砦或二、或三、或多層的防護,海的沿岸有鐵絲網及雷區和反戰車壕到核心陣地的碉堡槍砲堡地(坑)道,制高點有對海空監視哨,反空降堡、田地上豎立著反空降樁:::等,到學校、公路、橋樑、醫院、大型坑道開挖無不是多少青年戰士胼手胝足一磚一石所打造構建,金門的重大建設都由軍方來完成。(許多工事建築是要限時完工,有的還留有建物落成、整建誌)從沒有一個地方像金門一樣,處處有軍事哨所、營區、碉堡,這些東西是目前金門開放(發)觀光新景點的瑰寶。地上的金門,地下的金門、有著鬼斧神工的防禦工事,樣樣無不讓人驚豔她的美。 走在金門的任何一個村莊聚落不僅有古蹟有自然的生態環境,更有或大或小的軍事防禦工事,置身其中在內在外,處處可嗅到過往肅殺的戰地氣氛,然而金門開放觀光數年來,這些瑰寶一再地遭受摧殘且是加速消失在這塊土地上,她是整個開放觀光主軸裏最弱勢的一環,遠不及於閩南建築的維護,自然生態的保育。也許背後有些複雜的原因:::。 早期國軍進駐金門因為當時局勢緊張,大戰一觸即發,軍事基地建設的物料取之不易,軍隊住民宅,為工事所需,所以拆民房宅第廟宇去建築防禦工事,田地上建築起碉堡砲壘反空降樁,海岸佈雷、處處林立著「禁區」、「管制地區」的牌子(靠近海岸隨時可能有會被射殺的危險和踩到地雷。),影響生計的種種不便的原因和其他政治因素(戰地政務單行法下種種限制)。在在使金門的居民與駐軍的情感產生微妙的變化(談起軍管時代的心情,會觸到某些人的神經,總有少許的不愉快)。在這樣子的歷史情節原因下,隨著國軍精實調整,駐軍漸漸減少,許多的軍事管制區域,釋出還地於民(少數軍事區域裏的建物將要開放為觀光景點或作其它用途如垃圾分類場,有的已經成為牛羊舍。),但有的因為是基於安全理由怕淪為走私者的避護所或是因為土地要 清楚歸還,軍方將其拆除,或土地業者不願意留下申請拆除。 當傳統建築不再是木棟結構時,當金門廟宇漸漸像金城城隍廟、瓊林保護廟、山外新建關帝廟、整修中的護國寺:::等被台灣化後,金門道地的傳統建築特色已漸行漸遠時,當地方要繁榮須要開發建設,讓金門俗諺中的「水頭鱟」這一句話已經倒數計時要走入歷史的課本裏才能找得到,自然生態的改變會影響鳥類的棲息繁衍,當候鳥不再來時,當戰地史蹟只是幾座紀念館在展示時,金門還有什麼可看?到處鋪石板(以前的泥土路,後來變成水泥路,再變鋪行道磚,再變成紅磚路,再變成石板路。石材都是由大陸進口,在動員戡亂時期這可是犯「資匪罪」,笑話一則,看倌見笑。),可能以後:::說不定會有環島的石板路出現,每隔數年之後路面總會改鋪一番,路面材料也再更新。 傳統建築關鍵建物材料(木材)和匠師是有法可救,自然生態有法令可保護,但軍事建物一旦拆除就永不復見,太武山要復建倒影塔而破壞掉有地形地圖的軍事觀景台,倒影塔是否一定要原址原點復建嗎?新的倒影塔能否會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成為金門新地標嗎?拆除的觀景台是否也要原樣復建?一座表現金門精神的精神堡壘可被從金城圓環移置到尚義環保公園,環島南路官裡路口有一座天山部隊所蓋的環島南路的指示路標亭由左側移置到對面右側,蘭湖的石碑也往前移動的讓人能更醒目的看到,這是可變通的權宜之策。 瓊林村它是金門家廟最多,重要的戰鬥村,防禦碉堡多,是最多觀光客到訪地方,但多數的旅遊團只走一段地下坑道,出坑道口看看風獅爺,好了集合,上車,換下一個行程到另一個景點參觀。里公所往後沙村出村出口處原有象徵「戰鬥村」入門出口處兩側圍牆,下方用石塊砌,上方用水泥磚砌成的圍牆和門柱,門柱上標語「生產改善生活,建設配合作戰」很可惜在做環境景觀美化時未能予以保留,柱倒牆毀,已被「新的仿古牆面」取代,美觀已經達到目的,但卻輸掉一段具有歷史時代背景意義的一道牆,同樣是一面牆,柏林圍牆尚留一段供人憑弔。筆走至此讓人氣憤難消,但劣者不得不「叫好」是那個單位和設計者作的,真是個好樣子,不知以後會不會比照辦理作類似的事情,相關單位應頒發一個「最佳景觀豬頭設計獎」給他們。(看倌,對不起!筆者沒進孔子門,沒讀過聖賢書,言詞粗魯不遜尚請見諒:::。) 標語不管任何形制類型;反共的、精神上訓示的:::等,「殺朱拔毛」與「打倒蔣匪蔣幫」,「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與「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兩者在歷史時代意義上有何差異,吾人不能以後人的角度去詮釋以前的歷史背景產物,一個無聊至極的想法影響後續的作為,許多的標語因為開放觀光怕得罪刺激大陸觀光客,標語變成見「光(大陸觀光客)」死,就這樣的打掉塗抹掉。這樣子的思考邏輯是否是正確的呢?是否有利觀光?(筆者在田野行走時發現標語不僅在一般民宅牆上消失,即使是有部隊駐守的據點營區標語也在改變有的已經塗掉,廢棄的據點營區情況就更糟,伴隨著消失。)吾人應回到歷史的原點去看待它的前因才有今日的果,它是一個存在的歷史事實,這個歷史事實讓後人去省思,而不是代表挑起罪惡仇恨的源頭工具。「標語」為何不讓它成為「戰地史蹟」裏「戰地文化」資產的一環,去獎勵保護,任它在人為破壞與自然環境腐蝕裏毀壞流失:::。 有它存在時不知是個寶,失去它時即使是重金也難再造。人為錯誤的想法作為比自然界風摧雨淋日曬更具殺傷力。 我們的思維─忠於原味才香醇 景點開發要美觀完善還有要顧及遊客安全(遊客更應遵守景點安全規定,自律才是自身安全的最大保障。),但須作到不離譜;可容忍。西山靶場後方W-007據點要開放,但是你如果去看時,你會發現往上;觀海哨亭的樓梯扶把是作成不鏽鋼,小小的一個改變雖然有安全感但卻忽略整個據點的塗妝(迷彩偽裝)。不鏽鋼的扶梯與背景塗妝有點不搭嘎。金城的雄獅堡已經變得不值得去參觀,來訪的同好友人只有異口同聲一字出口「幹」(請見諒)。「下市」的誠實堡門改的不倫不類,尚有許多已經開放及被更改為其他的用途的碉(炮)堡;門,使用現代的鋁門或原色木板門所取代,使得門與碉炮堡的塗妝不搭調,顯得很怪異。(民國四五十年代據點的門使用混泥土灌的,後期民國七十三、四年代整建的據點使用鐵鑄的門(船艦的鐵門)或使用鋼筋或角鐵做成框架再焊接上鐵板皮,塗成黑色。) 原往太湖到第三士校(現為金防部幹訓班)的橋原名為「士官橋」整修橋樑;增設觀賞平台後,橋被改名為「太湖二橋」。金門的橋都是由當時駐守該區的守備軍部隊所建;太湖橋、後壟橋、金溪橋、三谿橋、陽明橋、學明橋(已經拓寬改建原貌不在)、虎嘯橋、慈堤、長城橋、白龍潭橋(已經拓寬改建原貌不在)、莒光橋、浯江橋:::等幾座大橋、上述的大橋都有興建部隊的代名或興建年代(有的兩者皆具),多數已將近五十年之久。橋會壞路要拓寬,以現代的施工技術不妨將其興建部隊代名及年代切下立於橋津岸邊,或另立碑文。「橋」見證駐軍部隊對金門交通建設的重大貢獻,我們何要吝嗇去篡改它呢? 陽宅「太武社區」石碑右側對面,目前豎立金門國家公園所製作木製景點指示牌後面;沿路肩有一座交管哨(交通管制哨)亭莫名地被打掉(在路肩的旁邊從任何角度看,它不會影響交通安全阻礙行的視線,新作成一條不到5公尺長的紅磚步道取代它。),看倌切勿小看一座不起眼的亭子,它不僅是一個指揮交通的地方,它的建物設計其下別有洞天它設有射口扼住交通要道,它也是防衛體系的一環,不只是亭(交管哨)、涼亭及十字路口的反空降堡均具有防衛及兼負指揮交通的功能,哨亭的外觀造型建築並沒有一定的樣式,功能多相同,下莊的交管哨亭連接中興亭(觀光地圖標示光武亭)、料溪路溪邊的15堡(六月三十日下五時三十分許,筆者田野行走再度路過,發現它有工人正在整理周遭環境,經請教在場的老伯才知道15堡要重新塗妝,只要按原色做塗妝,也許數日後它會是煥然一新的展現給大家看。)、料羅22堡、昔果山36堡、及屏東往龍陵湖路口的交管哨亭12堡它們是反空降堡兼交管哨。美人山交管哨亭還畫有虎軍部隊的隊徽,今日我們在金門能看見的交管哨亭原是已經不多,要拆除前何妨考量一下,已經廢棄的反空降堡不妨重新活化將堡頂的偽裝網架起,當觀景塔。 少數的個案,不是常態的慣例。小地方的錯誤是有再改進的空間。有一些頗具規模的大型(吾人不應該以據點大小的角度去看營區據點的存廢問題,須知一座座碉砲堡間它們是整體防禦工事,建構時除要配合地形地物要堅固隱避還要發揚火力能與友軍的碉砲堡能相護支援,任何據點不管它是A(班據點)B(排據點)C(連據點)等:::到延伸各哨所,環環相扣,點線面構成工事火力網,打掉一個,缺了其中一環節,形同自廢武功。軍事營區據點景點的開發宜以整體群數比單一座碉炮堡來得有賣點)軍事房舍碉砲堡建物保留下來對標榜金門戰地史蹟來說是有著更好的願景,當軍方願意釋出她,具開發再生價值者,若有民地因素,相關單位可協調土地業主鼓勵留下建物,可以以減或免房屋地價稅等配套措施來獎勵,至於再生應用就更有彈性,在保留原味的原則下,(不要因為「要消化預算」;「工程回饋款」做大幅度的「原樣原貌改建」,更不應該是已經「工程發包」後遇窒礙問題才來再做諮詢的相關問題去解套,有「規劃權者」及「主導決策權者」者更應本者良心多聽一些不同的聲音,如果真有為金門的未來著想決策者更不要一意孤行說砍就砍說打掉就是要打掉。)可經營的不管是駐軍部隊隊史館、軍事展覽館、碉堡旅館,戰地咖啡館,反空降堡改為觀景塔,:::周邊產品,軍事用品如服裝、據點或隊徽或標語護照戳記、軍帽、:::或生存遊戲場,賈村是不錯的地點,已經廢棄的靶場,真槍實彈的靶場現是不可行,用漆彈不也更好,:::許許多多可供的想像空間,也許下一次的觀光主軸就是它─金門的軍事據點之旅或尋找戰地標語主題之旅。 從民國三十八年國軍轉進駐守金馬各外島以來,流水的官,流水的兵。來來往往,如過江之鯽,輪、移防、調差、領著「金馬獎」的籤,在金門服兵役期間;從所謂破金冬(金冬:來金一年)破百(剩百日退伍),從三年役期到改為二年的役期,這些人不管任何世代、什麼族,其中有很多人他們每年或一或二次會再回到金門,(筆者許多的友人視在金門當兵是人生最多有回憶的地方,他們看到現在金門的心情非筆者拙筆所能道出。),他們對金門現況的共同觀點是,金門最近幾年變動太快,快到今天你看到軍事營區或已經廢棄的軍事建物,曾服役的營區,下次來金時可能單位已經裁撤或駐地已經被拆除掉,來訪的友人黃清信先生曾在重遊金門一文(金門日報九十三年五月一日副刊)末語說道:「讓我們有再度重回金門的藉口」、「想到金門的戰友得趁早」。反向想回來如果沒有他們服役期間的種種景物,可滋回憶留戀的地方。一如候鳥一樣,環境已經改變沒有了誘因,他(牠)們可能就不會再回來金門。 後記 今年四月住台北友人王為聖先生及台中黃清信先生相繼來金,晚間閒聊起許多金門以往的人事地景物,對於現階段金門劇烈的改變是既感慨又無奈,筆者於五月間田野行走路過西園目睹一處牆高宏偉的據點已經夷為平地,建構一座據點要動員連隊兵力歷經過數月的時間,廢掉一個據點怪手兩三天就結束。田埔城左側方圓形的城垛被打掉近二分之一(筆者不解,為什麼要打成殘廢?),前埔教練場也走入歷史;永不復見,心情十分複雜無奈。 六月中旬兩人再度相約與吳先生及包先生來金,他們的再度來訪,讓筆者非常感動他們對金門的熱愛,在退伍多年後還念念不忘在金門當兵的種種情景,黃吳兩位先生服役在民國七十二年間那是大部隊輪移防的時代(後改為只有自願役軍士官有在輪移防,輪移防不僅是由金門與台灣的部隊互調;在金門地區的部隊也實施輪移防),三年的役期裡曾駐守很多的地區。此次回來他們以「找家」,「找老家」的心情去尋找過去駐守的營區據點,期間有興奮在滿山遍野的草叢裡找到當兵站崗的哨所,也有落寞遍尋不到絲毫以前駐守的營區房舍據點。包先生於民國八十六年間服役於金東(黃吳也服役於金東)某營參三作戰士對於所轄的業務區瞭如指掌,王先生服役於花崗石醫院四人間原不相識,只因有共同的「金門情結」,在網路上交換當兵在金門的種種心得,進而相約來金,藉著攝影及撰寫文稿,去抓住金門蛻變中的影像。像他們這樣關心金門的同好一定有不少人。 筆者更希望有同好的有志之士能共同發聲;關心快速會消失的國軍廢棄軍事據點、營區房舍、標語:::多做一些紀錄。更期盼相關單位能努力協調保留它,海軍部隊會為要榮退除役的艦艇舉行光榮的除役儀式,相較於默默站在前線第一據點碉堡、防衛武器、:::,它顯得淒涼許多:::。
-
金門還有多少機會無言
「歡喜做,甘願受!」這是前財政部長王建對現今民主政治下的定義,意思是說,父母官或民意代表都是人民一票票選出來的,他們要是有負所託,甚或貪贓枉法,置民於水火,事實上就是人民自作自受的結果,怨不得人,換句話說,就是有什麼樣水準的選民,就有什麼樣水準的民意代表! 乍聽這種說法時,我認為是說「過」了。現今的政治環境,騙選票,已不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就連我們最位高權重的陳總統,也多得是選前選後兩套話,該如何闡釋,實觀乎當時的環境與氣氛而言,那與我們休戚相關的父母官和民意代表呢?我們可曾用心的檢視過他們的言行舉止,是否真的不負選民所託,稱得上是高水平的政治人物嗎? 服務於黨職的朋友打哈哈的說:「金門真是全中華民國最單純的選區!」說它單純,因為它從不以政績掛帥;說它單純,是因為選民大都固守意識型態,注重地域、宗親觀念;說它單純,是因為它向來是買票買得凶,卻也是行情、投資報酬率都來得高的地方。「選賢與能, 好人出頭天!」的口號,在這塊土地上顯得卑微又沒有說服力! 金門的選民蛻卸了軍管的枷鎖,回歸到了如今的民主體制,他們要的真的就是這種習以為常、積非成是的道德觀和民主素養?他們不想留給子孫一塊真正的政治淨土,可貴的民主堅持與實踐嗎?是歷史使然,還是中央漠視,或根本是金門人民主意識的覺醒不足? 要說金門是化外之地,選民素質不高,我帶著朋友去看了「石雕公園」的博士牆,他竟啞然失笑。「你們要的是一個生活裡實踐的模範,還是冰冷碑文上的刻鑿?」朋友問得深刻,我答不出一語。我們少的是一個實踐的模範,還是一個不朽的註記?石牆上冰的印記,除了給後學者「有為者,亦若是」的勉勵外,能否為孕育它的母親帶來助益,或是更具前瞻的發展計畫,還是現實裡可與比擬的發展優勢? 「金門有我說話的份,但卻沒有我的發展空間。我找不到撼動體制的間隙,看不到恢宏的施政格局,前瞻的民意訴求!去留之間,決定了高層眼裡的身價,決定了被重視與否的程度,我如何能留?」一位博士同窗撫著牆上的名字,喃喃自語著。 是高層過份迷信遠來的和尚會唸經,還是根本就漠視在地文化養分孕育的金門人才?認識很多金門的本土藝文工作者,多的是對故鄉深厚的情感,不缺的是滿腔的理想,但把酒言歡的最終收場,往往是鬱抑不得志的喟嘆!再換個場景,一個關注金門未來的遠來「和尚」,不變的是一樣熱情的專注,不同的是應接不暇的個案,但他同樣有「留金難」的感嘆!「獨木難支大廈,螳臂何擋千軍!」苦愁的笑容充盈在明亮的斗室裡。 金門因為這些熱情者的投入發展得更好嗎?「強卸金門的本體特質,搞些不倫不類的彩妝,會讓金門最後一無所有!」一向前衛,常被長者批為離經叛道的金門導演淡淡的說著。 一長串的藝文行止,紅紅火火的觀光活動,帶來一批批未及駐留省思的旅客,來去之間,為金門留下了什麼?依然蕭條的街頭,揚塵馳騁的遊覽車,還是水頭碼頭那些幾乎足不落地的台商同胞?金門有病,卻一直找不到治病良方?亦或根本尋錯了方向? 金門的確發展得不好,為什麼發展不好,是金門人天性懶散?還是中央有意漠視?亦或金門的父母官、民意代表覺醒不足?以九十年度的歲出做比較,金門的自有財源比例百分之七十七,馬祖為百分之十三,澎湖是百分之三十四,比較幾個離島與中央的依存關係,金門竟是背負了「金門高粱酒」的原罪,金門是運用自有資源在孕育金門這塊土地,尚不論我們每年上繳的三十多億元的菸酒稅!在這些榮景的背後,金門的人均平所得卻是全國最低的,甚至還不如馬祖,說金門是「皇帝身,乞食命」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嚴格說起來,中央政府長期漠視離島的建設,才是金門發展受限的主要原因!」一位官員振振有辭的說。我承認他說對,但之後呢?綠色執政,藍天金門,這是歷史宿命,金門只有一席立委,這也是可見的將來改變不了的事實,難道我們就這樣再繼續的怨天尤人下去!我們的民意代表盡力了嗎?盡力就好了嗎?「盡力」讓金門產生質量的變化了嗎? 「歡喜做,甘願受!」對照金門如今的此情此景,又有多少政治人物經得起放大鏡的檢視?「多些包容,多點本土成份,多聽在地的聲音,少存自主意識,少剝離金門的原味!」同窗返金三日,臨到機場還侃侃而談他體認的「三長兩短」!「想想,金門還有多少機會?」在熙熙攘攘的出境大廳裡,同窗的叮囑幾不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