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廣場
-
台諜事件後我們如何更正面的看待兩岸關係
前陣子各大媒體,書面的或電子的,以及微信朋友圈,連續好幾天播放著台諜滲透大陸青年的訊息,我有在公部門任職的大陸朋友,也提到他們單位在開會時還特別提到要小心身邊的「台諜」。筆者是在大陸任教的臺灣籍教師,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在臺灣博士畢業後才來到大陸任教,新聞出來的當下,我有很多的感觸想馬上提筆回應,但是我又想,必須等新聞熱度降溫一點後,兩岸青年以及我,才能有更深度的思考,我們怎麼把受質疑的情感再補回來。 我想以臺灣青年的身分告訴兩岸讀者網友,新聞上報的那些「台諜」,其實在臺灣我們也不認識他們,沒有交集,不曾見過,不曾聽過,不曾處在同一個生活圈。在臺灣我們對「台諜」沒有任何概念,也沒想過會不會有「陸諜」,兩岸直航了那麼多年,好多大陸同胞來過臺灣旅遊,好多臺灣青年到過大陸自由行;我想我們都一樣,看對方沒有任何的「諜影」,更多的是難忘的美麗風景。 臺灣的80後90後青年看待兩岸關係是來自於非常直接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兩岸求學、就業、交朋友的相處情感。我想告訴大陸的青年們,不論台諜事件前後,您對臺灣的看法是否有改變,您都不要只從報導,選舉結果,微信公眾號,或是對台研究的出版品,期刊,來瞭解臺灣。真正的臺灣,有溫度,有真情,有很多良善的人事物,保有很多傳統文化的美好,而這要靠長期的相處才能體會。 我也是來了大陸任教,才覺得我開始瞭解大陸一點點,在我入職這半年多一點的時間,我深刻感受到大陸的許多文化,辦事習慣,法條社保規章,科研語法與臺灣有很大的差異。而我也在經歷這些差異的過程中,成長,慢慢理解,以及接受。除了面臨差異化的衝擊,我感受到更多大陸的人情味,熱心,真誠,善良的一面,我得到很多幫助與照顧。我對桂林的印象開始是2017年的9月我來試教的那一天,學院領導們友善的笑容,接著是入職後在地的老師帶我去逛過的桂林街道,我可愛的學生們在畢業後節日寄回來的問候,還有學校領導們沒有架子的親切關心,我還發現我們學校書記文學底蘊超好,是個有情懷的領導,以及我還認識了一群對我生活很照顧的台辦們。而這些對我伸出溫暖雙手的學校領導,老師,同學,台辦們,在之前與我都不認識。我第一次踏上桂林的土地就是來面試,接著就是來入職上班,沒有這麼多前輩跟學校領導的照顧,我一定沒辦法第一份工作就這麼順利待下來。 但是上述我感受到的這些在大陸的美好溫暖,在我還是一個臺灣的學生的時候,我並沒有從任何研究兩岸關係的課程,期刊,公眾號,或報導中讀到,因為這些真實的日常生活點滴不是文字可以質性描述,或是統計可以量化。 同樣的道理,大陸的同胞要瞭解臺灣,也要跟我一樣,有過同樣的生活圈,有了共同的話題一起同情共感過,你們瞭解的臺灣才會真實。如果台諜案讓大陸的同胞們對臺灣的印象有了改變,那我也希望你們換個角度想想,從1987年兩岸恢復交流以來,有多少台商來大陸是從最偏僻荒涼的地方開始打拚建設,那些老台商們把一條條顛簸的石頭黃沙路鋪上了柏油,把雜草比人高的荒地建成了園區。 在過去的日子,有很多臺灣的男孩女孩與大陸同胞,相戀,結婚,胼手胝足的經營幸福的家庭。他們不論來自各行各業,如今也都有了第二代第三代的孩子,可能在臺灣,可能在大陸,對那些兩岸婚姻的下一代孩子們而言,不論臺灣或大陸,對他們來說都是家。 還有我想到過臺灣求學的陸生們,你們一定都不會忘記,在臺灣求學的那段日子,臺灣的師長同學對你們的照顧,如果有機會一定都請你們吃飯,很想把臺灣好吃好玩的通通都告訴你們,甚至大陸的同學們回到了大陸,想申請出國留學的,我們臺灣老師都還義不容辭的跨海幫忙寫推薦函。 如果不是因為對同胞有感情,我想兩岸間就不會發生這麼多溫馨故事的篇章,而這些也只是臺灣人善良情感的很小一部分。兩岸關係應該要往更正面的道路上發展,我不希望台諜事件對兩岸同胞的交流往來產生負面的影響,因為在我們兩岸間,曾經有過的溫暖情誼,比這個小小的事件多很多,而我們要維繫的,正是這份兩岸分治以來,得來不易的美好與和平;我們要忘記的,是那些很小的,會分裂我們兩岸情感的小事件。
-
公務體系人力老化 易滋生許多問題
報載受到年金改革影響,自願退休的公務員大幅減少,不少人寧願做到老,待在同樣的崗位待到能退休為止,也不輕言在那之前退休。這樣惡性循環的情況,造成公務體系人力老化,對於公務人力的代謝不易,這樣會很容易滋生許多問題。 首先是公務員的部分,倘若年紀大的人如果沒善加輔導,或增加訓練課程,面對數位化時代,還有與時俱進的民眾需求,怎麼去應對民眾,而許多人佔缺不願離開,這樣會讓新進公務員無法升遷或是開缺,無疑讓公務體系停滯而無法代謝。 其次是教師的部分,在學校要面對龐大的行政與教學的業務,而並不是說年紀大的人無法勝任,但確實年齡影響體力,對於教學品質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這對於學生與學校而言都不是好事,而在新的教材與教法,也需要很多時間去適應。 最後是警察的部分,直接衝擊到生涯規劃,還有要面對績效的壓力,原本可以退休的警察,而寧願在崗位上而不願退休,無論是他自己或是對於警察的執勤與績效都是負面的影響,當然也讓不少人有反彈,讓原本新舊員警的代謝時程改變。 而公務體系人力老化,易滋生許多問題,無論是可以退休的人退不了,或根本就不想退、不願退、不能退,或是新進的人路變窄了,或是想考公務體系的人減少了,這樣不僅選不到好人才,人才代謝也出現危機,所以該反思種種問題而改善。
-
樂齡課程教會我的事
離開職場之後,「交際應酬」將漸漸轉換成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這不但有助於緩和精神上的壓力,也對於經濟上也能帶來正面的效果。因此,與其擔心「只靠年金無法生活」,毋寧更有必要的重新檢視,調整一下在職時代養成的生活浪費及奢侈習慣。似宜視自己目前手邊的收入,量入為出地思考「生活上的精簡」,讓每月的收支能夠相抵,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就會消失。 然而,多數人在辭世的時候,都會留下遺產。只不過目前,家事法庭所處理的案件中,最多的其實就是遺產繼承紛爭。問題在於:誰分得多,誰拿得少,原來的遺產多寡根本並不是爭執關鍵。由此觀之,金錢物質似乎不能滿足心靈和人生。 當然,健康是長者的首要目標,登山、山區徒步、郊遊、旅遊等都是有益健康的活動。雖然這幾項活動有正式和輕鬆上的程度差別,但是,全部都屬於大自然中的戶外運動和健康中心是完全不一樣的。 每個人都會老,老的速度和到來的時間是緩慢進行的。你還在為工作與生活忙碌的時候,身體也隨著年紀正悄悄老化。如果人生非得有遺憾,我們應學習如何在遺憾裡,仍然可以感受幸福的人生。一生中過度華麗之後,蒼涼隨之而來,隨著喧囂華麗的運勢,苦惱和辛勞必尾隨而至。中年以前,往往不懂得感謝所獲得的東西,也不懂得如果徒勞無功,也不埋怨,有則增益,無則坦然。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忍耐。人生無論苦樂,來者不拒往者不追。所謂世上,不過是人一時的寄宿之地。晚年的智者終能體會,對面臨的人事物,時時心存感謝。以自在輕快健朗的心,過樸實的生活。對於周遭萬事萬物的存在,即使再微小的事物,也會覺得生趣可愛。敏銳體驗尋常的日子中的詩意時光,肯定生活裡的小事物,就是天地之美所在。 生命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要學的功課,也只有自己才能面對挑戰。世界上不可能有兩個同樣的生命歷程,也不可能有兩個具有相同意義的挑戰,更沒有人能完全了解你的感受。但是,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願意不時地放慢腳步,聆聽、觀察、感受一下周遭的人事物,或許可以有不同的體會,得到一些啟示與鼓勵。或許,我門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沒有那麼遙遠,我們與身邊的人相似的地方多於分歧的地方。或許,不論相識與否,同行於這條路上我們是有伴的(陳永儀,2018)。 禪詩:「掬水月在手,落花香滿衣」,是指人生所有的經歷,都會像落花變成過去,付出的努力或許未必留下痕跡。然而,若是為幫助別人成就美好的事,所有的付出,就如花香那般,清新了四週的空氣。所以,銀髮族一定要讓自己長進成一個賢達的長輩。在現代社會,對上了年紀的人們幾乎缺乏尊重,那是因為很多老年人並沒在社會上展現應具備的德性。老年人即使缺乏學歷,非知識分子,也可以擁有從人生經歷中學習為人的風範,也應該要透過學習而變成智者。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等好事,而且,即使真能賺大錢,人生能用以散盡千金的時間也不很多。當然,受騙的人或許是迫於眼前的生活窘境,或對未來感到不安,所以,才會被「白吃的午餐」誘惑。可是,仔細想想,既然已屆高齡,何苦為了未來的事而不安呢 (曾野綾子,2007) ? 年長與年輕一樣,只是一種狀態而已。既非善也非惡,既不是甚麼大不了的資格,也不是值得誇耀的功績。一生屬於自己的財產,其多寡應端視刻骨銘心的人生體驗有多少。年輕時,即使碰到困難仍能不逃避,且正面迎擊, 那麼,所吃的苦,所流的淚,所體驗到的悲傷,一定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智慧的老人。我們正在變老,雖然平凡,但是,仍然可追求無悔與快樂的生活。 任何人只要想從別人那裡獲得好處或方便,就該付出相當的酬勞,不可自恃年老就遺忘這個原則。對那種認為只要是政府或社會的補助,就不知節制的人而言,並非一種高尚人格。支付得起的長者,無論歲數多大,為了維持自己的尊嚴,宜有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人生向晚,依然燦爛。晚年,要老得好優雅。因為歲月已經推敲,歷史已經汰換,如清風拂身,輕快無比。晚年,能過優美生活的人,就是自立,活得凜然獨立的人。銀髮族自己也要勤快,多多動手動腳,除非是病人或身心障礙的人。因此,無論是誰,直到晚年,人人都必須和生活搏鬥,這應該是基本的生存原則。 銀髮族宜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與身分上的衣著,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優雅」。生活中,應思考「我能做甚麼」,並思索過著與自己的才能相稱的生活,就是最理想的生活。老年,是一個死心的時代,對做不到的事,一件件的斷念,然後捨棄。安靜地接納人的命運,是一種攸關理性及勇氣的行為。對面臨晚年的人而言,這也是一種精神上極高度的課題。總之,銀髮族要讓自己充實快樂的活在當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享受退休後的生活,慢慢變老(曾野綾子,2011)。 目前,每年舉辦的諸多例行性活動,其實就是所謂的樂齡活動,如民眾進香活動,模範父親、模範母親的旅遊活動,書畫展等,均能擴大視野,把學習的觸角往外延伸。除了知識的獲得外,更能與外界互動,並進行文化交流。藉此,引發高齡者的參與動機與興趣,也教育所有民眾「活躍樂齡」絕非難事。 在美國,有不少非營利組織,提供服務協助退休銀髮族,邁向更完美人生,美國退休協會(American Associartion of Retired Person,AARP)就是一個典範。加入這個協會,要旅行時,只要登入官網,很快就能解決機票、旅館、行程,甚至遊輪的問題。當然,還有各式各樣的學習課程,甚至參與公共事務討論,會友擔任義工、重新創業,都可在這裡找到協助。只要付少額會費,每月還可以收到精美會刊,分享這黃金歲月同伴的精采經驗(丁菱娟,2017)。 在新加坡,每年有長達三至四個月的活躍樂齡季。我們可仿效參酌,每隔四、五個月,舉辦一次樂齡活動,並善用公有閒置空間辦理,例如因裁軍而縮編的國軍英雄館、空軍俱樂部等等單位,可轉型為樂齡活動短期寄宿學習計畫之所。而且,也活化了該閒置空間,物美價廉,一舉數得。 當然,在每一個活動舉辦之時,宜配合納入樂齡師資,有系統有組織的引導,才能在活動結束之後,銀髮族因體悟生活,體悟人生,體悟活動內容而收穫滿滿,意猶未盡。 肆、結語: 人生上半場靠收入過活,下半場要靠付出生活。華麗轉身之後,由自己全新定義。可以享受熱鬧的樂趣,也能品味獨處的快樂。只管自己的事,不介入別人的事,不擔心老天爺的事。與身邊的人和解,讓人生無憾,並完善描繪接續的人生風景。身為人不可能無牽無掛,無負載地來往於世。一生中不知要經歷多少天堂地獄,不會都是好事,也沒有盡然都是壞事。生命中,宜總持有新的追求,避免以傷感的情緒單純的緬懷過去。練就一身「榮辱不驚 物我兩忘」的平靜,沒有過多的慾望,就不會被恐懼所困。沒有太多的奢求,能捨能得都很自在,期待無畏於人間苦難。以「正面的解讀」接受當下,用「逆向的思考」走出困境。問題的本身,從來就不是問題。如果老年能抑制煩惱,即能呈現出人類所有的美麗,秉持善良之心,為自己和周遭創造出嶄新的世界(吳若權,2016)。 據調查發現:退休始終是熱門話題,退休前和退休後關注的問題完全不一樣。近三成為退休者擔心退休後的經濟問題,近三成已退休人士擔心的卻是無聊寂寞和失去健康。面對退休,大家都會擔心退休金的準備不足。受訪者有沒有興趣嗜好,也是影響退休生活好壞的關鍵。但是,完全無興趣嗜好者只有百分之八點二認為退休生活比較好。 在傳統觀念,含飴弄孫,頤養天年,是大家所期待的老年生活。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家庭社會結構的改變,這樣的景象似乎越來越遙遠。在人口高齡化後獨居的比例逐年增加,未來國人將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可能會是獨自一個人面對生活。沒有了家庭及子女做為後盾,仰賴社會與政府的照顧協助,對老者而言可能更形重要。人口高齡化已成為全球共通議題,要成功老化須透過終身教育,樂齡學習為不二法門。老年人要持續學習,才能維護身心健康,懂得如何和同伴相互扶持,充實生活,且未雨綢繆,俾使晚年不虞匱乏。 近年來,以樂齡為名的學習活動不僅大力展開,且逐漸為銀髮族群接受。然而,樂齡學習的政策面臨的發展議題是:我門在邁向高齡社會的願景為何?如何建立完整的樂齡學習體系?政府、學界與民間組織的角色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激發民間資源導入樂齡學習?樂齡學習活動內容與方式,如何多元創新?代間教育如何積極推動?均亟待加速研議提出解決的對策,以因應高齡社會的到來(胡夢鯨,2011)。 願政府在未來能以更周圓的法令規章及教育相關資源,持續發展樂齡學習體系,讓全國長者因為學習,生活更充實有趣;因為學習,晚年生活更精采。更期望政府及民間重視高齡社會的議題,激起更多樂齡夥伴投入樂齡、深耕樂齡、創新學習,真正成功邁向活躍老化社會。 伍、參考文獻及引用資料 1.丁菱娟,(2017),《享受吧,50後的第三人生》,台北:天下文化。 2.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處,(2018),https://www.moi.gov.tw/chi/chi_site/stat/news_detail.aspx?sn=11735。 3.金門縣政府家庭教育中心,(2018),《107年樂齡教育專業人員初階培訓手冊》,金門:金門縣政府家庭教育中心。 4.奇摩網站,(2018),http://web2.ctsh.hcc.edu.tw/stu98/s9811206/public_html/work/skin.pdf 。 5.奇摩網站,(2018),http://www.epochtimes.com/b5/14/7/7/n4195002.htm 。 6.奇摩網站,(2018),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531000016KK04787&p=%E5%8D%81%E5%A4%A7%E6%AD%BB%E4%BA%A1%E5%8E%9F%E5%9B%A0%E6%8E%92%E5%90%8D 。 7.奇摩網站,(2018),https://www.jktree.com/oldman/article/53af.html 。 8.奇摩網站,(2018),http://julia4christ.org/Healthy/JHolder10.html 。 9.奇摩網站,(2018),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8%B1%E5%88%A9%E5%85%8B%C2%B7%E5%9F%83%E9%87%8C%E5%85%8B%E6%A3%AE 。 10.奇摩網站,(2018),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B%B7%E8%92%99%E5%BE%B7%C2%B7%E5%8D%A1%E7%89%B9%E5%B0%94 。 11.奇摩網站,(2018), http://big5.wiki8.com/lianxuxinglilun_116796/ 。 12.奇摩網站,(2018),http://www.pct.org.tw/article_faith.aspx?strBlockID=B00007&strContentid=C2012101700007&strCTID=&strDesc=Y&strPub= 。 13.吳若權,(2016),《正面的解讀;逆向的思考》,台北:天下文化。 14.周傳久,(2016),《北歐銀色新動力》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5.胡夢鯨主編,(2011),《新加坡樂齡學習組織與實務》,台北:麗文文化圖書公司。 16.陳永儀,(2018),《生命這堂課》,台北:三采文化。 17.曾野綾子,(2007),《晚年的美學》,台北:天下文化。 18.曾野綾子,(2011),《熟年的才情》,台北:天下文化。 19.魏惠娟編著,(2012) ,《台灣樂齡學習》,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下)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
選擇的機會成本
經濟學理論有所謂的「機會成本」,意指選擇某方案而放棄另一方案的最大損失,包含「明顯支出」和「隱含成本」。例如,一個工作者要不要選擇當全職考生?如果他選擇當全職考生,那他的成本包括補習費、書籍費、生活費等明顯支出,還有必須放棄原本工作收入的隱含成本。機會成本是在有選擇的情況之下才會產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隨時面臨選擇,因此,機會成本無所不在。 對於出外打拚的金門鄉親來說,返鄉投票也是一種機會成本,要犧牲原本可以安排出遊或休息的休假、要花時間金錢在交通旅程跟票券上;但若不返鄉投票,便是放棄自己選擇候選人的權利,讓其他投票的選民替自己做決定。這一點,對不出門投票的在地選民同樣適用。 對於候選人來說,參與選舉的模式顯示他們面對機會成本的選擇,有人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有人辭掉工作專職參選、有人帶職參選。如此差異,係因他們對可投入選舉的「時間」、可動用的「資源」、敗選後的「退路」等要素的衡量加權指數不同。 以帶職參選縣長的立委楊鎮浯為例,全職立委期間尚無亮眼問政表現,更何況現在變帶職參選的兼職立委?楊委員說不用擔心,假如他當選縣長,依法會在三個月內補選立委,國民黨三十四席立委可做金門鄉親的後盾,問題是,國民黨提名了六位現任立委參選縣長,除非只有楊委員當選,否則哪來的三十四席? 人的一生有許多機會,但決定重大人生走向的機會可能只有幾次。在我們衡量機會成本的效益時,不要只看眼前的得失,更要將眼光放遠,用一生來思考機會成本的意義。「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立委職司立法修法、預算審查,影響金門發展至關要緊,如此輕忽,豈是金門鄉親之福?豈能再行付託?
-
國慶晚會何時到金門?
再過幾天就是中華民國107雙十國慶,依照「中華民國各界慶祝107年國慶籌備委員會」在今年4月份的決議,今年國慶煙火將在花蓮施放,並將在宜蘭舉辦國慶晚會。 作為金門人,我們一方面預祝中華民國107年生日快樂,卻也不得不發出感慨,作為中華民國的重要組成,金門竟然從來未曾主辦國慶晚會與國慶煙火,一年盼過一年,截至民國107年,依舊持續缺席。 國慶晚會與國慶煙火是除了國慶大會以外,國家慶祝一年一度國慶的重要活動,回顧民國89年(公元2000年)以來的國慶煙火施放地點,除了2001年因為納莉颱風侵襲及911恐怖攻擊事件、2009莫拉克颱風、2015新北塵暴事件、2016台南市強震影響,15年來國慶煙火未曾間斷,分別在:高雄市「新光碼頭」(2000)、台中縣「台中港」(2002)、桃園縣大漢溪(2003)、嘉義縣「故宮南院預定地」(2004)、高雄縣「興達港」(2005)、台北市「大稻埕」(2006)、屏東縣「大鵬灣」(2007)、嘉義市「嘉義公園」(2008)、台北市「淡水河三號水門」(2010)、彰化縣「彰濱工業區鹿港園區」(2011)、苗栗縣「高鐵苗栗站特定區」(2012)、新竹市「南寮漁港」(2013)、台中市「台中火力發電廠」(2014)、台東縣「卑南溪出海口」(2017)、花蓮縣「花蓮港」(2018)。 也難怪我們要發出不平之鳴,自2000年(民國89年)以來,國慶煙火已經分別在全國14個縣市舉辦,就是未曾在金門或馬祖施放國慶煙火。 要知道,回顧中華民國建國107年以來的歷史,唯一與民國共始終的也就是金門與馬祖二地。 一部民國史,可以說就是一部苦難史,由於歷史的因素,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封建統治時,斯時的台灣與澎湖正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從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到1945年本軍國主義敗戰投降,台澎有長達半世紀的時間並未在中華民國治下。 至於整個中國大陸,則是因為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中失利,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以後就未曾統治過中國大陸,金門、馬祖、烏坵等東南沿海諸島成為國府與大陸地區連結的幾個島嶼,金門馬祖之於中華民國,重要性不言可喻。 再回到中華民國目前有效統治區域來看,按現階段台澎金馬的行政區劃,全國僅設置22個縣市,金馬即佔有2席,扣除屬於福建省的金門縣與連江縣,其餘20個縣市均位於台灣與澎湖,更凸顯金門馬祖對中華民國的象徵意義。 兩岸自1949年隔海分治以來,到明年就將屆滿70周年,回顧70年來的台海局勢,金門尤其扮演重要角色,從1949年的古寧頭戰役、1950年的大膽戰役,再到1958年的823金門砲戰,金門更可以說是無役不與,直到1979年,北京加諸於金門的「單打雙不打」方告結束,直到1992年,台北加諸於金門的軍管戒嚴與戰地政務實驗,也才正式結束,金門在兩岸夾縫中的苦難與犧牲,無以復加。 也正因為如此,國慶晚會與國慶煙火始終未能安排在金門舉辦,尤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十多年來整整有15次的國慶煙火施放,期間藍綠輪流執政,怎麼就未曾有人眷顧過金門或馬祖?金馬不正是中華民國台澎金馬生命共同體的重要成員嗎?捨金馬,中華民國還能自稱中華民國嗎? 我們不得不再次提出呼籲,請朝野正視金馬的存在,及其對兩岸局勢、乃至於對中華民國的重要意義,期盼來年,我們就可以看到在金馬舉辦國慶慶祝活動,這才是落實所謂生命共同體的具體行動。
-
樂齡課程教會我的事
整體來說,人類生命的發展過程是依循一個既定的次序,以及連續性的歷程。每個成長階段,因其生理的成熟度,認知思考的能力,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動,而有特定的發展目標,以及可能遭遇的困難與危機。 心理學家愛利克·霍姆伯格·艾瑞克森(德語: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年6月15日-1994年5月12日)曾就人生發展過程,提出「發展任務與心理危機」的理論。他將人生分為八個年齡發展階段,每個階段有其心理的發展目標和相對心理危機。兩者的關係建立在個體的能力和自我需求與環境的要求,資源供給之間的平衡狀態。如果平衡被破壞,個體將無法完成該階段的心理發展,無法度過相對的心理危機。由於發展本身具備的連續性本質,使得這樣的結果,自然也影響到下一個階段發展的完整性及成熟度。要言之,人生的各個階段的發展任務,緊緊相扣而每個階段面臨的心理危機,又是那麼強烈的影響著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可謂要成為一個健康的人並非是一件容易輕率的事(奇摩網站,2018)。 雷蒙德·卡提爾(Raymond Bernard Cattell 1905.03.20-1998.02.02),英國和美國心理學家。卡提爾的16PF(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簡稱16PF)最早應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也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心理測量工具之一。16種個性因素在一個人身上的不同組合,就構成了一個人獨特的人格,完整的反映了一個人的個性全貌。顯然的,這些特質是影響人們學習生活的基本因素。卡提爾認為:「根源特質」是人類潛在的、穩定的人格特徵,也是人格測驗應把握的實質(奇摩網站,2018)。 有關高齡期的靈性健康,社會老年學家R.C.Atchley提供清楚且易懂的概念架構。它主要在探究靈性的本質,靈性的重要,靈性如何影響老化,以及老化對靈性的影響。靈性是人類內在經驗,此一能力在成年期中,將會隨著時間持續地成長。而且,靈性的發展成熟之時,多半是在老年階段出現。 心靈層面的匱乏,會令人陷入很大的困境。人之所以高貴,是氣質,是品格,而不是珠光寶氣的裝扮。當我們能夠肯定自己的價值,然後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別人需要的地方,即使大環境充滿危機,也將會是個轉機。其實,人的價值就是對別人精神領域的影響力。對別人需要的滿足程度,超脫自我,達到「無我」的境界,既能「不自利」,同時能「利他」,也能不在乎別人的批評,就很自在。凡事自然就好,不用跟別人比較,讓自己超脫於黑暗與光明的對立 才能真正自在。 人只要活著,就一定有價值。即使晚年生活形單影隻,外觀上看起很孤單,但是,只要你能夠轉變獨處的感受,積極去服務別人,就能感受生命的美好。不可知,其實是人生的常態。本來就不可知,無常才是正常。如果能接受這樣的事實,認知這是無常,就不會恐懼。 Erik H.Erikson的理論認為:靈性發展的基礎,在於成年期之前每一發展階段的衝突解決。靈性的發展始於中年期的傳承,以及晚年期智慧與超越老化。而所謂的「超越老化理論」,是屬於內在的歷程。此一理論認為:靈性的發展是從中年期開始,到了晚年期時,個人將逐漸從重視物質的,角色功能取向的,轉向關注超越的與靈性的,並且多數的老年人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超越老化現象。 Erik H.Erikson人生八階段的最後階段,稱為圓滿與失望(integrity vs. despair)。此一階段是人在六、七十歲以後的一段人生最後歷程。這個時候,是一個把以往成敗總結的時候。故此,如果以往的發展是完美的,有成就的,在這個階段便會享受其成果,心理上便有圓滿的感覺,對一生便感到滿足及自豪。不然,就會在心理上積存失望感。 這種圓滿包括接受一生的功業,而無後悔自己之作為;包括接受別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其貢獻;包括在經濟及環境威脅下,為保護個體完整所作之努力;及包括因文化背景不同產生的相異生活。 就多數人而言,靈性即是認同與自我的核心。然而,靈性的認同與靈性的自我組成,以及它們對於生活型態與生命全程的影響,很有可能因人而異。晚年期的因應方式,除了選擇積極的參與服務外,閱讀、沉靜與沉思也是另一種因應策略(奇摩網站,2018)。 「連續性理論」指出:連續的靈性,價值與關係的概念,可以成為一種在面臨臨終與死亡經驗時的支持力量,也使得人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死亡(奇摩網站,2018)。 1960年代,美國學者Cattell及Horn提出「流質智力與晶質智力」的理念。這兩種不同的智力,有相互補充能力的作用。流質智力是個體天生的能力,來自於神系統和感官結構的功能,與後天的智慧與經驗無關,不能被訓練和教導,包括空間知覺、速度、注意、思考、知覺抽象關係,短期記憶、對環境立即認識與了解、形成觀念、抽象推理的能力等。晶質智力係反應由經驗和教育所獲得的知識,代表文化方面的智力,包括:一般常識、語文了解、數學能力、推論關係、判斷、解決問題、技能運用和應付社會情況的能力等,反應在有意的學習和測驗上。 智力的發展依循兩種不同的路徑,流質智力自兒童期開始成長,經青少年達到高■,至成年期後逐漸地下降,大約在20歲後開始減退。流質智力的衰退會影響組織訊息、排除無關訊息、集中或分散注意力、短期記憶等有關。晶質智力從兒童期逐漸增長至成年期,如繼續增進知識,吸收訊息,晶質智力仍將持續成長。這兩種能力有互補作用,所以,成年期認知能力還是相當穩定。智力的概念界定包含: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抽象思考的能力。一般視智力為學習能力,其實智力也是生活素質的重要指標(奇摩網站,2018)。 研究證實:智力發展有可塑性,大腦也可不斷形成改變,且大腦的神經細胞可以再生,此即為大腦的可塑性。大腦的神經迴路一但產生中斷,可藉由練習來重建神經迴路,而重新恢復功能,可塑性的觀念特別適用於流質智力的發展上。成人腦神經組織有再生能力,增進大腦可塑性的方法為:一、學習新知,重建新的神經迴路;二、進行可讓血液流向腦部的運動;三、減少卡路里的攝取;四、延長兩餐間的進食時間即間歇性禁食;五、避免壓力過大、睡眠不足、高脂飲食、飲酒及食用質地太軟爛的食物。依此理論的說法,銀髮族的學習能力是存在的,長者應該多多參與學習,增加新知,使晶質智力持續成長,懷抱信心,走向學習,讓自己增能,人人健康幸福。總之,促進高齡者智力發展教育,實刻不容緩。 一般而言,記憶是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因為年齡的增長影響學習、記憶序列的幾個階段:知覺、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再認、回憶或取出,以及使用記憶材料的能力,所以,記憶可能成為許多老人學習的一大考驗。老人學習能力減退的原因,至少部分是與年齡有關的記憶力缺損。學習的表現涉及一連串的記憶過程,在記憶力缺損的狀態下,老人學習能力的減退是可預期的。 有關老化與心理健康,Birren與Renner(1980)曾經提到:心理健康的疾病和健康二分法,套用在老人身上其實讓許多問題變得更複雜,「健康與生病、能與失能、內心的困擾與人際問題等,在老年族群似乎有更多意含,因為老年人身上通常會出現許多共存的病徵」。 Cohen(1992)指出,老人的心理健康常具有「共病症」的情形,也就是老人往往不是罹患單一生理或心理的疾病,而可能是生理與心理疾病互相結合的合併病症。影響老人學習表現的除了生理因素外,還包括學習干擾、反應時間變慢、動機狀況、記憶力缺損、自發性運作缺損、反映僵化、功能固著與非指示性思考。 隨著老人學的發展,讓我們對於老化有更清楚的認識。同樣是老人,其老化的程度和狀況常有所不同。有些學者把老化定義成三種不同模式:一、正常老化;二、成功老化;三、病理性老化。 前述將心理健康視為個人認知或情緒的健康,能夠享受生活,並且沒有心理上的明顯疾病。這種觀點過於個人化,並未考慮太多環境的因素。但很多疾病的產生並不完全是生理的因素造成,生活型態或心理社會的因素對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 然而,銀髮族從樂齡課程學習中,確實可以帶來一些正面的效能: 一、時間使用的更有意義、更有目標和具有成就感。 二、讓老人有機會認識新事物,學習新技能,繼續成長和發展。 三、老年生活相關的主要問題,如經濟安全、生理和心理健康、老人資源等,大部分都可藉由學習而有適當之因應。 四、幫助老人發展應對策略、為老人培養新興趣和提供新的社會聯繫,減低令人不悅的改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五、改善老人的自我能力,使其可與他人溝通。 六、保持老人的精神活動,研究有興趣的事物,繼續個人成長補償年輕時錯失的機會。 七、提供表達和創作的管道。 八、豐富老人的生命,改善他們的健康生活並回饋社區。 與台灣同樣高齡化的芬蘭,有個由教會發起老人的志工團體「祖母俱樂部」。它是由老人本身當志工,服務需要照顧的老人,強調尊重和維持受助者的尊嚴,不是取代老人做所有的事,用創意啟發,維持受助老人獨立自理權利,志工同時也能增進服務能力。這個「低成本、高參與」的志工平台,非常受到歡迎。 芬蘭「祖母俱樂部」,位於大城坦佩雷(Tampere)。它是這個城市的教會組織,成立於1989年。目前,有一千多名志工。成立以來,因運作成功而陸續推廣至海外。該組織設有大面櫥窗的咖啡屋,隨時開放,可以容納不同的活動,並接待安排一些活動。落實「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的團體說:「效法耶穌服事別人,經常問『您需要什麼?』不要只顧慮到自己,要學習多多付出,就是高齡者常保身心健康的祕訣。」 「祖母俱樂部」真正常態參與志工活動,確實多數為老人,也有些男性老人。它的經營理念是:今日的客人就是明日的志工,讓卸下賺錢養家、養兒育女責任的老人們,學習服務和成長。老人家幫助老人家,發現生命意義與驚喜;在「祖母俱樂部」人人都能當志工,例如:陪老人到教會、購物、探訪聊天,甚至當「代理爺奶」,陪別人的孫子玩耍等。 老年人當志工是最好的選擇,台灣也可以多組織類似「祖母俱樂部」的老人志工團體,讓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都達到自我實現的機會。當然,也要有專業的社工支持,並給長者非常完整的教育訓練。相對於專業者,志工的角色是支持補強,與專業者互補,而非取代(周傳久,2016;奇摩網站,2018)。 參、未來擬加強的樂齡教育知能 人生的後半輩子,事業幾近完成,也是教養子女的生涯即將劃上休止符的時刻。因此,往後的人生以「取悅他人」讓自己開心,應是作為今後生存方式的一個不錯選項。因為讓別人喜悅的同時,就是自己最開心的時刻。我們可以透過工作而與社會有所聯結,與人互動,這些事情能夠讓人在活著的時候感受到生存價值。參加當地的志工活動也好,或試著接受社區或鄰里的職務也行。充分活用在職時代的經驗及知識,應用在退休生活中,能對別人有所幫助,也能化為自己的生存意義,確立自我存在的價值,進而帶來愉悅的生活。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中)
-
媒體與客觀真實
某專業政治公關專家指出,「顯露真實」是政治人物獲得網路鄉民人氣迴響的重要方式。然而,多數民眾只能經由媒體報導拼湊政治人物的真實面貌,換句話說,民眾所接觸的也不過是媒體所建構的真實。問題是,媒體能夠傳達客觀真實嗎? 傳播學者在討論媒體能否傳達客觀真實時,有三個常用的概念:社會真實、媒體真實與主觀真實。「社會真實」指的是事件本身的真相;「媒體真實」指的是媒體所呈現的事件樣貌,但媒體不可能完全再現事件原貌,所以媒體真實並不完全等同社會真實;「主觀真實」指的是讀者接收到媒介訊息後所認定的真實,大多因人而異。例如,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蘇貞昌於九月廿三日突然遇到瑞芳區龍山里長兼反深澳燃煤電廠自救會長陳志強陳情,除用力拍打陳志強的肩膀和肚子外,還用力拉手並拿走連署書。究竟這是蘇貞昌的習慣動作還是憤怒的舉動?(社會真實)從媒體報導看到的蘇貞昌臉色不耐、語氣不好!(媒體真實)經由媒體報導後,有的讀者覺得蘇貞昌的動作粗魯不妥,有的讀者認為只是習慣動作沒什麼。(主觀真實) 顯然,所謂的「顯露真實」(假如拍肩拍肚真是蘇貞昌的習慣動作)未必皆能獲得網路鄉民的人氣迴響,原因在於如此真實的表現自己,是否能被選民接受?是否符合選民對政治人物的期待? 既然如此,是否改以高規格的形象包裝呢?我想,形象包裝仍以符合政治人物的個人特質為原則,避免過度自我標榜。相對的,讓政治人物顯露出和平常人一樣的特質(如出槌、真情流露、不完美),反而會受到選民的認可。
-
樂齡課程教會我的事
壹、前言:參與樂齡培訓之緣起 近年來,由於醫藥及科技的進步,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加上少子化趨勢的衝擊,老年人口不斷增加,人口結構正快速改變,世界人口老化已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截至106年2月底,65歲以上人口為313萬9397人(占總人口13.33%),高齡化社會已然到來。而且,人口老化趨勢持續發展中。老年人面臨的各項生活問題,亦日益受到重視。研擬完善的高齡教育議題,實在刻不容緩。 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教育部提出四大願景與十一項行動方案,期能建構老年人終身學習體系,增設老人學習場所,創新老人教育學習內容,以打造我國成為一個成功老化的社會。以往,我們說「活到老,學到老」。當今,終身學習社會到來,我們要改稱「學到老」才能「活到老」,也期待能「活得好」。近年來,我國正大力推動樂齡學習,提供高齡者更多的學習機會,也就是面對老化要保持學習心,才能成功老化。 我國推展老人教育之濫觴,起於民國77年教育部推動成人教育,將成人教育內涵界定為:成人基本教育、成人進修教育、成人職業教育、婦女教育、老人教育、休閒教育、社會環境教育等,為有計劃的推展老人教育之始。後來,又提出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等四大願景(魏惠娟,2012)。 新加坡的樂齡學習,在台灣之先就已實施。新加坡有五個重要的樂齡組織,分別是:活躍樂齡理事會、樂齡志工組織、飛躍社區服務中心、快樂學堂,以及樂齡活動聯會。「樂齡學習」一詞引自新加坡,取義「快樂學習,樂而忘齡」,亦與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生態度相符,且與英語Learning之發音相似,頗有創意,各方沿用 (胡夢鯨,2011)。 貳、學習心得分享與延伸 本次樂齡教育人員初階培訓課程介紹,分為:一、生理與心理老化的概念;二、高齡學習與活躍老化;三、樂齡教育專業人員服務倫理。其實,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老化觀念。 人類自出生之時,便一直在成長變化。當經驗隨著歲月的增長而持續累積的同時,我們身體某些功能也在不斷演變中。首先,是皮膚。皮膚是龐大且又多用途的器官之一,覆蓋著人體的表面。成人皮膚總面積約為1.7平方公尺,佔人體比重15%,厚度約0.2~0.5cm。它像一層防護罩,能夠防止有害物質及細菌等微生物進入人體。同時,亦可減緩水份散失;此外,皮膚還具有幫助身體調節體溫、排除部分代謝物、合成許多化學物質,以及提供身體的感覺接受器等。人體皮膚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維持優良膚質必須攝取足夠水份,促進良好的皮膚微血管循環,維持表皮完整與健康的角質。皮膚老化後,膠原蛋白鬆弛,彈力蛋白質會減少,皮膚因此缺乏彈性,產生皺紋。男性真皮層厚度比女性薄,因此,皮膚老化比女性輕微(奇摩網站,2018)。 當然,骨骼與肌肉也是高齡者退化相當明顯的器官。當骨骼細胞不斷流失和再生,成人後因此產生骨質疏鬆症。女性停經之後,受到荷爾蒙分泌減少的影響,流失速度更快。關節疼痛也是老人骨骼方面常見的病變,65歲以上有關節炎者高達48%。研究結果發現:老人認為疼痛是主要疾病徵候,也是判斷疾病嚴重度的重要指標。 肌肉分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種。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縮不由意識控制且為生存所必須,骨骼肌的自主收縮用來移動身體,且能夠被精細的控制。人體肌肉在30歲以後,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到了50歲以後,流失的速度加快,嚴重者高達3%。有些人到了70歲,肌肉只剩下年輕時的一半,導致肌肉缺乏強度與反應。長肌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身體最需要蛋白質的時候補充蛋白質。肌肉激烈收縮、拉扯後需要修補,這時補充高蛋白質食物,肌肉就會長大。 對身體幫助最大的就是運動,混合有氧運動、肌肉訓練、拉筋伸展等可讓身體肌力、耐力、爆發力、靈敏度、彈性、平衡各方面都能均衡鍛鍊。其實,全身有70%的肌肉在下半身。而大腿的四頭肌,是下半身最重要的肌肉。只要把大腿訓練得結實有力,全身各大器官的功能都跟著會變年輕,甚至臨床上很多中老年人生殖能力都因此恢復。尤其訓練大腿是最重要的抗老化運動,而平蹲是訓練大腿CP值最高的運動 (奇摩網站,2018)。 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高血壓疾病,在歷年十大死亡原因,分別佔第二、四、十位。而且,罹患心血管相關疾病的人口不斷在增加當中。引起這些疾病的主要因素還包括:飲食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缺乏運動等。因此,藉由飲食的調整,以預防與解決心血管相關疾病發生與保健已儼然成為國人必須重視的課題之一。 日常生活中,宜降低油脂,拒絕油膩的食物,尤其是油炸、油煎、油酥的食物烹調方式,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燒烤或清燉,減少鹽分的攝取是預防高血壓的重點。平時,飲食應以清淡為原則。除此之外,最好也能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每週以攝取三個蛋黃為原則。 有效控制體重,降低甜食,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取,多選擇全穀類食物或未加工的豆類。除此之外,飲時定時定量,勿暴飲暴食。同時,適當的調整生活型態,增加活動量,也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心血管相關疾病之方法。 中年邁入老年時,眼睛先告訴你的信息是開始老花眼。此外,常見的問題是視力模糊,最常見的是白內障和老年性黃斑部退化。另外,一個導致老人失明的眼睛疾病是青光眼。一般要注重定期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均衡營養,良好作息和不抽菸,才是重要的養生之道(奇摩網站,2018)。 事實上,老年人聽力損失是可提前預防和延緩的。一般而言,個人在60-70歲開始會出現聽神經退化狀況,聽力下降較為明顯。老年性耳聾防範,宜注意以下幾方面(奇摩網站,2018): 一、保持身心愉快;二、注意避免噪音;三、多食富含鈣磷食品;四、不吸菸少喝酒;五、避免應用耳毒性藥物。 此外,老年人的常見的疾病有(奇摩網站,2018): 一、失智症:是一種非正常的退化性腦部疾病。由於腦部功能逐漸衰退,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受到影響,性格亦可能有所改變。 二、前列腺增大症:前列腺是男性的生殖腺,負責製造濃液混合精子形成精液。良性前列腺增大症是腺狀組織出現非癌症增生,導致前列腺肥大,又稱攝護腺肥大症。 三、老年性白內障:是一種老化現象,也是一種導致視力障礙的疾病。通常,可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兩種。 四、糖尿病:是現代疾病中的第二殺手,對人體的危害僅次於癌症。 五、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手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手部以遠端關節為常見,疼痛是主要症狀。 六、心臟病:可分為先天性,後天性兩大類。研究證實:炎症反應與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聯合起來,是導致心臟病發的重要因素。經常運動與藥物有近似的治療作用,使血流加速,降低心臟病發病危險。 七、高血壓症狀:成人血壓在靜止休息狀態下,以不超過140上壓/90下壓為佳。 八、骨質疏鬆症:很難察覺。年過30之後,鈣質流失比製造多。世界健康組織對骨質疏鬆診斷標準認定:骨質密度-2.5。因此,預防骨質疏鬆症的方法宜增加鈣質攝取,適當運動保持適當的體重,尤其應避免跌倒。 九、巴金森症:是一種影響神經系統的疾病,大部分會震顫,書寫困難,焦慮和抑鬱,記憶力減退。 十、中風:可分為腦血管栓塞、腦血管破裂、腦血管插塞和腦部暫時缺氧等四種。預防中風必須注意日常的生活習慣,戒菸,不過度飲酒,生活規律保持輕鬆心情,適度運動避免油膩或甜膩食品,最重要的是:定期檢查。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上)
-
從眾與自我因循
昨天是中秋節,街訪鄰居烤肉香味四溢,朋友戲稱「中秋烤肉節」,令我想起一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詞:「一家烤肉萬家香!」出自「萬家香」醬油的廣告,但後來在烤肉攤常見的卻是「金蘭」烤肉醬。 有趣的是,金蘭烤肉醬味道偏鹹,如果不另加調味,談不上美味可口,但為什麼還是許多人選購烤肉醬的首選呢?或許,可以用從眾與自我因循來解釋。「從眾」指的是跟隨眾人,也就是根據多數人的評價來斷定好壞,因此,當我們看到許多人烤肉都用金蘭烤肉醬,我們也跟著選用;「自我因循」的作用與從眾類似,只是判斷的參考基礎不是跟隨眾人,而是自己做過的類似判斷,例如,我們首次挑選烤肉醬可能因為廣告或是商店供貨而選了金蘭烤肉醬,下次再採買烤肉用品時,就照之前做過的決定而不是重新選擇,畢竟,我們相信自己做過的決定應該是好的。 然而,選購烤肉醬事小,選舉投票事大,前者不過影響一場烤肉的滋味,後者影響的卻是未來四年(甚至不只四年)的發展。因此,從眾或自我因循,可以幫助我們個人的日常生活更輕鬆愉快做決策,例如:大排長龍的餐廳不會太難吃,買過一百五十元的咖啡就不覺得類似價位的咖啡太貴;但對於身為公民的我們和社會來說,就未必是件好事。受其他人評價的影響而投某位候選人,便失去「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價值;因為上次自己投過某黨(或候選人)就繼續支持,便失去「定期改選」的意義。 「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價值建立在每個個人的獨自思考判斷,我們要求候選人公開個人的學經歷與政見,其目的就是做為投票的參考;「定期改選」的意義在於行政首長或民意代表必須定期接受民意的檢驗,是「責任政治」的精神展現,亦是「主權在民」的具體實踐。
-
沙美八卦老街過去輝煌歷史 現在奮鬥歷程與未來之展望
前言 若以SWOT手法來分析金沙的處境,外部不利因素:以前政府建設重西輕東,金城與金湖一支獨秀,金寧拜金門大學之賜,也蓬勃發展起來!小金門因金門大橋正興建中,未來發展也充滿希望!金沙:人俗稱沙尾,自國民政府38年遷台澎金馬,近70年來各項基層建設與商業發展落後,可說是排名居金門之「尾」! 內部不利因素:如民風保守,人口多年外流,倒塌的古厝洋樓數金門之冠,加上又不是國家公園主要聚落維護區域(在金城),很多鄉親對於金沙的印象:似乎沙尾是一年紀很大、身體已非常老態、走路腳步常常駐足不前、而前進非常地緩慢的老社會! 然而,一個鄉鎮建設之沒落,商業的衰退,應不是唯一之隱憂!最擔心的應是:政府施政目標若是錯誤或資源分配不均,而導致傳統聚落的古建築與長遠歷史文化之流失!將是永遠的遺憾! 貳、歷史久遠輝煌與非常稀有彌足珍貴之八卦型古建築 沙美八卦老街之古建築非常稀有與珍貴,若是您上網Google蒐尋,全中國大陸號稱有八卦老街古建築者,可能不會多於三處!依個人之研究,沙美八卦老街歷史街區所具備的長遠歷史、文化、產業、街屋建築型式、自然環境等條件,絕對優於台澎金馬之各條老街復興之條件(推測:據現今尚存的元代蔡厝古道之石碑文,與清林焜熿修訂的「金門志」記載,元代金門鹽場「浯州場」場址即設在沙美東埔、與萬安堂創建廟址:元代即建在今榮湖小浦頭黎王爺廟前歷史記載等,沙美八卦老街應在元代鹽場時期,就已經存在金門沙尾現址了)。 個人多年前,曾對沙美八卦老街獨特與稀有建築與歷史做一簡短概述如下: 金門縣沙美八卦型古市街 │中國易經哲學八卦佈局與閩南、南洋風格合成之古建築經典。 沙美八卦老街│走過漫漫歷史長廊,默默寫下大時代故事鉅著之金門建築經典,陪伴艱苦之金門人,度過盜匪與戰爭的困苦歲月!八卦型哲學與風水佈局,舖滿石板之忠孝街、一線天長廊之賣菜街│信義街、漁市與妓女戶之仁愛街、轎子巷之南街仔尾│成功路二巷〈許多轎夫係後浦頭人〉;作為青年軍之軍營、沙美最早年之車站、金城靈濟古寺沙美分寺與傳說中明朝蕭本鎮總兵府第、作布料商家、木工廠〈成功路六、七號雙落與雙護龍大古厝加閣樓為金門第一〉、黎王爺廟、煉花生油與碾甘薯糊之大型工廠的大厝 │廟宇、軍營與工廠聚集之成功路;是已往民國52年前金門東半島經濟商業與軍事之重鎮。 威靈顯赫-萬安堂三忠王神明,緬懷祭祀祖先-張、葉氏宗祠,神愛世人-沙美基督教堂〈金門中學前身-金東中學、由華僑與軍方籌組而成〉,是鄉民信仰之中心。還有華僑興建的金沙國校洋樓-是教育學校,沙美最早鎮公所三民路上洋樓-是金門東半島政治、經濟僑匯中心(銀行),信義街上洋樓-也曾充當衛生所保健鄉民。 建築型式:充滿南洋洋樓店面與古式閩南樓仔一樓、一樓半與二樓店厝、歷史串連明清中國閩南風、民國初年洋樓南洋風、三十八年國共內戰時代風格〈和平街四十幾年拓建〉,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前夕,蔣公與宋夫人到此視導軍務〈三民路與金沙國校洋樓教室等〉,八街八巷十六道隘門(街中有街-門中有門)-構成整體橫貫古今與中西風之八卦型建築佈局! (以上是「沙美八卦老街」古建築歷史風華之最佳詮釋!) 參、發起動機與奮鬥歷程 聯合國文化遺產之保存發展已是全世界普世價值,更是世界各國據以經營觀光經濟發展、及視為對自己國家民族文化代表象徵,與榮耀地位的重要指標!先進各國無不盡其全力來保存維護文化資產這塊金雞母! 藉由沙美八卦老街之復興,或許可以當做未來金門故鄉一個城鎮之文化振興起點與示範的良例,努力遠景:就猶如效法我們中國至聖先師│孔子與弟子-子路,他們內心追求嚮往的理想國,也許整個沙美八卦老街之復興路程,與遭遇到的種種問題,其間解決過程的經驗,可以提供未來民間組織奉獻社會與政府施政,做為一個借鏡! 沙美八卦老街之復興,從民國91發起,至今已經歷15年餘、歷經遊說四任縣長,終於2017年獲得縣長陳福海的認同與啟動補助店厝修繕辦法!沙美八卦老街從默默無名,到今日政府之重視、全體鄉親與金門同鄉會關注,與台灣金門媒體多次報導之現況,15年來漫漫的時間長河與當權主事者做拔河,不少有志朋友不約而同之默默協力奉獻努力,是金門幾十年來絕少發生的大事(社會覺醒運動)!這一切實在是得來不易! 肆、台灣老街復興成功範例 台灣老街再造與活化,應已有20多年歷史,復興成功的案例很多比如:台北九份、迪化街、剝皮寮、鶯歌老街、三峽老街、桃園大溪老街、新竹湖口與內灣老街、彰化鹿港老街、嘉義奮起湖老街、雲林斗六、台南安平、神農、後璧菁寮等多條老街,與台南老屋欣力風潮、高雄旗山與美濃等,都是平常與假日人潮聚集的老街市! 以西螺鎮歷史街區店家活化與老屋再造計畫為例:西螺鎮歷史街區區域型計畫透過保存與活化並進,由政府主導,將延平歷史街區定位為「悠遊‧慢活人文生活圈」,本計劃是以西螺歷史街區的文化、產業、歷史街屋、藝文活動等進行深入瞭解與整合,同時結合當地文史社團參與本計畫,提出符合當地需求的設計與規劃,塑造老街新生命力,增加社區居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積極參與老街活化相關活動。 伍、未來之展望 近二十年來在台灣各縣市政府對老街之復興不遺餘力!這件事應不只是新聞媒體最常去報導的焦點!我們的旅遊經驗:往往每個縣市人群商業最熱鬧的市集與觀光客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在該縣市的老街歷史街區!我們金門故鄉,為老街保存之復興的付出,似乎過去努力不夠、現在終於真正的開始起步! 以復興沙美八卦老街歷史街區(含鄰近聚落保存發展)為主題,以個人多年推動本案復興之工作經驗,在下覺得未來我們金門政府施政與鄉親要思考的方向 與可以學習的幾項建議: 政府施政:如何再加強保存聚落(老街、洋樓等)與發展。 借鏡金門國家公園長期以整體聚落整修維護保存模式:很值得效法學習,國家公園保存之聚落作法:當年係以設定地上權年限來充做屋主之房屋修繕工程款,並一戶一戶做產權之協商,另古厝租用給民間業者做民宿與商店經營管理,是一個保存古厝(洋樓)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很好作法:而目前金門政府對古厝洋樓修理補助經費投入,較偏向以單棟之修繕,幾乎沒有整個聚落整體之保存維修與發展案例!「沙美八卦老街歷史街區之整體保存發展計劃」,是一個非常理想與非常值得推動的好案子! 建議第一期以五年為期:先以「沙美八卦老街保存活化計劃」參加內政部競爭型競賽:整體的八條街分年度、分幾條街、做整體整修與活化規劃,推展出去與台灣各縣市政府作品去比賽,爭取中央政府較大與較長遠及可投入之經費來建設;若沙美八卦老街復興起來,後期5~10年:再推出鄰近聚落:小浦頭、後浦頭、後水頭、沙美、英坑…等保存發展計劃。 在沙美八卦老街規畫成常態的「金門觀光夜市」:以拓展與優化人民休閑與觀光旅遊環境。 建請文化局儘速為沙美八卦老街做歷史正名。 金山與浯州書院,能早日在金沙復建。 建議全世界金門同鄉會: 2016.11在台北立法院的旅台金門同鄉會年度聚會,我想各與會先進們已聽到在下的再次呼籲:家鄉前線有戰事,我是來向各同鄉會要兵馬的(資源)!同鄉會去年已勇敢跨出成功第一步,就是認養金門路樹捐款台幣200餘萬元!建議金門同鄉會們是否可以一起來認養投資沙美八卦老街?這很重要:我們同鄉會之菁英與企業家們:是否可以真正扮演一個啟聾發瞶之功能角色?另外建議未來可以在沙美八卦老街的一棟洋樓:成立全世界金門同鄉會在金門之總會館!以奉獻家鄉。 建議各校同學會校友組織: 除了聚餐聊天聯誼,同學會校友與同學們是否可以一起為家鄉奉獻點什麼?我個人在FB或公開場合,也不厭其煩多次呼籲每屆學校校友們:若能把大家拉在一起,在出社會每一個角落的金門遊子,是否大家可以來認養或經營沙美八卦老街(開店)?利用這個歷史場景,讓同學與校友們可再重新聚會!可以再次把大家的生活與意志拉在一起?共同來完成一件人生的重要歷史任務! 建議各地方宗親會與地方協會社團組織與沙美商家與菁英們: 沙美八卦老街保存復興之所以延宕十幾年,最主要原因應是政府主事者長年認知不足與遲遲未啟動政府資源投入復興計劃之故,但另外最重要的原因應是:本案長年一直沒有或缺乏當地民間組織團隊與資源之投入,2007年沙美地方雖然有成立「沙美八卦老街復興協會」,雖然當年2006年民間士氣與人氣正旺,但是因碰到種種困難與諸多因素未能突破,該組織的工作力道與深度,所達成之目標似乎遠遠不足理想,而且努力時間似乎太過於短暫,很可惜是:本案所努力的願景,計畫煮整鍋眾人與子孫要吃飯的水,尚未煮熟,因政府之資源遲遲未兌現,很遺憾是本協會就放棄了全案之持續努力與之前面走過的路!(2008年協會成員決議放棄宣佈解散,而致全功盡棄多年!),建議沙美區張、黃宗親會,地方協會社團組織,沙美商家與菁英們:大家一起來關心本案之良性發展,目前首要任務:應是趕快把「沙美八卦老街復興協會」,儘速再籌組起來,出錢出力,一起協助政府來推動整修建與活化復興,才是眾人與子孫長遠發展之福! 陸、建構願景 沙美八卦老街未來整修完成,結合鄰近古厝聚落建築與風獅爺、歷史古蹟與軍事碉堡坑道等遺跡,建議可思考的願景建構如下: 一、民俗技藝及產業展示中心(民俗工藝大街) 二、觀光夜市小吃街 三、文創基地 四、世界藝術家進駐基地 五、大學建築系或美術系教室 六、世界同鄉會總會館、民俗館、族譜研究館、文學館、音樂館、科學館、美術館、美術工作室、戲劇館、圖書館、書局(誠品,小熊書房)、咖啡館(人文藝術休閑區) 七、民宿旅店等 柒、感謝曾經為沙美八卦老街保存發展付出的朋友 1王天源家弟(王天平家兄)等:一起編輯(協助)沙美老街歷史資料,推動金沙鎮公所與金門縣政府:2006.12.26(27)召開「沙美老街歷史正名與保存公聽會」文宣及多次發表搶救沙美老街與沙美與金門歷史文章於金門日報、自由時報等報刊。 2李境展-自費成立「搶救保存沙美百年老街行動部落格」、「金門沙美老街社區部落格」,宣揚保存發展沙美老街古蹟等理念及記錄本案各項奮鬥活動。 3陳長志 -本案各項活動與相關歷史資料之贊助。 4 21位沙中11屆熱心同學:贊助「2006年沙美老街歷史正名與保存公聽會議」文宣資料與2007年年曆製作經費。 5張海傳伯父、張校資、王金經、黃蘇源、黃欽良、黃能水兄等多位長老,蔡鳳雛、張金福、王添泉、蔡清其老師、顏生龍老師等之建言與歷史資料提供、沙中何莉莉校長、陳養林主任之「拐彎抹角」教學活動。 6黃重慶叔、楊維居叔、卓播儒兄等金門企業家之各項精神贊助〈未來黃重慶碧利咖啡實業,與卓播儒兄卓家中藥老舖等事業,鄭君殿同學(畫家)之美術工作室、蔡卓學長的經營書店等,將計畫投資進駐沙美老街展店…〉 7記者:張建騰、陳麗妤、陳永富,楊瀛谷等、金門名城電視與三立電視台、民視電視台等對沙美老街之專題報導。 8金門大學江伯煒、林美吟教授等參與會議研討、論文研究等各項協助。 9莊苓堅、黃書猛等學長:金沙老鎮公所投資計劃。 10已故 吳承明老師:我的金門三個大夢之二:搶救一條從元代蜿蜒而來的古街-沙美老街。 11「沙美老街整建推動委員會」:張雲盛前主任(萬安堂)、張吟英等多位委員、張鋒啟前鎮公所秘書等之協力籌組協會。 12蕭永奇(吳秀嬌)夫婦:沙美老街與金門族譜相關歷史提供。 13黃獻經師父、周清吉、歐陽美琴同學:沙美老街歷史照片提供。 14王石堆鄉民代表、張瀚龍里長:協助籌組沙美老街活化群組(Line)與沙美老街補助修繕協調會議等相關活動。 15黃心煒:金門縣政府2017年起「金門縣特色街區風貌維護輔導實施計畫」:沙美老街補助修繕專案之縣政府長駐金沙鎮公所之連絡窗口(專案負責人)。 16翁明志:推動金門縣政府與金沙鎮公所召開「沙美老街歷史正名與保存公聽會議」 17陳滄江、陳玉珍議員:於金門縣議會質詢金門縣政府文化局等推動沙美八卦老街保存復興案之進度。 捌、結語 不管本案過去十幾年主政者施政與相關的鄉親們想法如何,或是有志之士我們曾經走過多少迷網的路程,我們一定要堅信: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地方由弱轉強、去翻轉復興的很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