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新詩組第一名)金門島─友憶之思
曾經風獅爺有一種錯覺 以為身旁的稚童們會永遠環繞在祂身旁 當年的時光倒退 有的小孩拿舊報紙摺成紙帽安在祂頭上 有的小孩學大人拿零食祭祀祂 有的小孩和祂談天說地 風獅爺戴勝以及栗喉蜂虎是摯交 每個月夜當人酣睡時 他們就會開始悄悄私語 摯友們的私語化為了風 吹過每一顆樹的枝葉間 刻畫在深刻的葉脈裡 刻畫在光陰的年輪裡 事過境遷朋友們都已只存在記憶中 只有風獅爺一面細細品味往事 一面披著英勇的烈血色披風守護金門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賞析 這首詩把金門的民俗信仰和特有鳥種放在一起寫,主角是風獅爺,很有特色。但全詩敘述觀點不統一,是其缺點,第一、二段是以第三人稱全知觀點來寫風獅爺,第一段作者先進入風獅爺的視點,接著視點切換到全知,由全知的作者來看小孩和風獅爺之間的互動。第二段仍以第三人稱從全知寫風獅爺和戴勝、以及栗喉蜂虎是摯交,以及風獅爺如何和這些摯交互動。到了第三段,卻由第三人稱全知觀點轉到第一人稱限知觀點,「朋友們都已只存在記憶中」一句,應該解釋成現實生活中作者的朋友,因為風獅爺的朋友戴勝、以及栗喉蜂虎年年都在,若說風獅爺這些朋友「都已只存在記憶中」便不合理。因此這首詩的問題在敘述觀點的不一致。 蔡振念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新詩組第二名)望遠
漫漫黑夜的蝴蝶谷, 飛鷹與巨蟒正大打出手; 驚慌的動物們困鎖仇城, 望天垂憐; 月見草們無羈論事, 彷彿龍柏一般傲視無懼, 百眼藤卻噤聲不語; 枯藤與老樹遙望遠揚的昏鴨, 小橋與古道心繫已走的人家與瘦馬, 無根的異鄉故事反覆輪迴; 鸕鶿辛勤卻僅能溫飽, 清晨回眸, 僅看到漁夫詭譎一笑。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賞析 這首詩的好處是想像力豐富,短處是錯字及四字成語用得太多。「昏鴨」應作「昏鴉」才對。「困鎖仇城」是「困鎖愁城」的諧音,用得妙。但「漫漫黑夜」「望天垂憐」「傲視無懼」「噤聲不語」「詭譎一笑」「無羈論事」都是四字成語,太泛濫了。「枯藤與老樹遙望遠揚的昏鴨,小橋與古道心繫已走的人家與瘦馬」二句化用馬致遠的〈秋思〉,也不足取。四字成語和化用古典詩詞,都會給人缺乏語言創新的感受。 蔡振念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新詩組第三名)故鄉
輕輕的海風吹了過來, 孩子們在海邊, 小鳥似的自由飛翔, 天色逐漸轉黃, 太陽撒在大海上, 金黃如成熟的麥穗, 涼爽的夜風, 吹在細嫩的臉上, 吹起了海波蕩漾, 吹起了螺聲, 隨牽罟的文化飄揚不衰, 成功, 是我阿公的故鄉。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賞析 這首詩的好處是語言四平八穩,寫景能力很好。短處是讀來像分行的散文,我們只要把分行去掉再讀一次便可看出來,其實全詩和散文的界限不明。而「隨牽罟的文化飄揚不衰」用抽象的「文化」一詞代替詩中應有的意象,也是敗筆。 蔡振念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新詩組(高中職佳作)不靠海的港
招商美夢 諷刺凋零淨土 直角荒廢 雜草橫生 水門汀填起無數生機 死亡氣息 由誰來超渡? 錢潮,滾過黑潮吞噬 泥塊,填滿炫耀版面 間隙,湮沒最後溫度 四分之三束曼陀羅 只差鯉城一塊拼圖 遙憶,湛藍微笑 追憶,魚蝦貝蟹 惆悵, 剪不斷 理還亂 你的白疾偽裝 該褪下了吧? 四億五千年的史書 是盔甲 是尾刺 是沙灘上三條平行線 是喘不過氣的犧牲者 別再快馬加鞭 別再複製貼上 等候 等鱟 等那一線生機 等最初的記憶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賞析 〈不靠海的港〉以極其辛辣的直白語言對金門現況進行批判和諷喻。「招商美夢/諷刺凋零淨土/直角荒廢 雜草橫生」、「錢潮,滾過黑潮吞噬 泥塊,填滿炫耀版面/間隙,湮沒最後溫度」有其深刻現實窘狀之隱喻,最後是「等候 等鱟」隱喻漫長的等待。對高中生而言,能以詩無邪之本質進行社會關懷,顯示了浯島學子的新希望。 等那一線生機 等最初的記憶 張國治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新詩組(高中職佳作)四季戀歌
春 金燦燦的麥浪 圓鼓鼓的蚵肚 滑潤而清澈的樂章 猶如水靈靈你的雙瞳 靜悄悄的、輕巧巧的 春意透入心房 夏 山海間翻騰著青春 追逐著栗喉精靈 追逐著你稍縱即逝的影子 韶光中看見彼此的那霎 夏日來到 秋 迷失,高粱海的浪花點點 醉心這片黯淡的縹緲 是夏逝去的痕跡 是夏耕耘的果實 紅,鼓搗著乾涸的淚 低語著企望著夏日無盡 蟬與雷卻相約著嘎然而止 冬 苦澀而凜冽的寒風 窒息得蕭然 遠方傳來你絲絲的旋律 殊不知,僅是鸕鶿振翅 於是思念的囹圄化為烏有 飄揚向那空寂的彼方,徒留空寂的心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賞析 〈四季戀歌〉以金門四季入詩,意象鮮明,語言活潑抒情,令人喜歡及愉悅,如〈春〉中的「金燦燦的麥浪/圓鼓鼓的蚵肚。」、〈夏〉中的「山海間翻騰著青春/追逐著栗喉精靈」、〈秋〉中的「迷失,高粱海的浪花點點/醉心這片黯淡的縹緲」、〈冬〉中的「遠方傳來你絲絲的旋律/殊不知,僅是鸕鶿振翅」均是燦美語言及意象,殊為難得。 張國治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新詩組(高中職佳作)逝去的年代
陽光輕吻我的臉頰 雲隨我一同漫步 風悄悄地溜進草地 牛兒低頭與草竊竊私語 我拉著帶線的鳥兒 在綠意上奔跑 往天空放起童年的夢想 笑聲清脆昂揚 鐘聲沒收時光 鳥兒已折翼 小草的租約到期,禁止續租 鈔票咧嘴一笑 原地長出一棟棟高大的灰泥隔間 月底 手機多響起一聲 您已進帳兩萬元整 揮手不再有招搖草兒回應 響徹天際是增加的航班 青綠變成車子奔跑的賽道 自然的合唱轉成衝撞耳朵的鳴笛 高翹的燕尾飛走了 閩南式建築逃去未知的方向 取而代之的是切割天空的高樓 風獅爺前的香爐不再頻繁升起裊裊香煙 親切熱情的街訪談話聲,如煙消散 四周景物黯淡無光 夜空中夏季大三角已不再清晰 僅有藍色星團從5.5吋螢幕升起 他,是不需要追的「藍眼淚」 點點星光隨著浪花快速湧動 照著這逐漸孤寂的時代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賞析 〈逝去的年代〉出自年輕的高中學子,亦是很不錯的作品,詩中意象均來自於對家鄉景物、物件元素的日常觀察及採擷,以感懷之情勾勒美好年代及事務的消逝和無限陷眷戀,語言日常平淡,卻淡而有味。 張國治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新詩組(高中職佳作)來日‧方長
虔誠 農曆四月的小島 鑼鼓明目張膽 肆無忌憚搶奪陣頭風光 熾烈 沾染暑氣的花蛤 樂聲交織滿腔熱血 濕黏的海風吹送陽光的燦笑 團圓 農曆八月的秋夕 骰子全神貫注 踴躍爭先博得狀元好餅 醇香 霜降立冬的高粱 鸕鶿督促收成農忙 地窖的佳釀沉醉冷風的呼嘯 拂曉 熱情吆喝的菜販 揹著一籮筐的淡味 些許銅板換得濃濃人情味 黃昏 守護著的風獅爺 催促聚集廟口的老人 明日再敘 明日再敘 在島上的我們 數不清的來日 靜好歲月 方長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賞析 〈來日‧方長〉以虔誠、熾烈、團圓、醇香、拂曉、黃昏、明日再敘為段首進行意象的營造及書寫,估計應該是七首短詩的小標題,也有可能是組詩構成一整首,唯因為這幾個標題沒跟詩內三行拉出,無法確定為短詩否?如以整首詩而言便失之泛散,如以七首短詩來看,十分討喜,短而簡潔,只是最末段收尾較弱,也突然由四行轉為五行,失之書寫整體感。 張國治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高中職新詩組第一名)詠食三詩
粥糜 超越半世紀的熬煮 化去你的驕傲外殼 你甘心褪去一身榮光 默默地 悄悄地 在眾人看不見的地方作個配角 把舞台留給那些爭奇鬥艷的孩子們 而他們也不負所望 大放異彩 儘管都在爭奪著主角的地位 卻意外地交互輝映 造就更絢爛的光芒 結果你的低調反而張揚 與世無爭只因已獨步天下 桶餅 裝在桶子裡的美味 酥脆的外衣包裹著甜蜜 灑上奶粉 澆上熱水 成了一早幸福的開端 熱鍋 麻油加薑爆香 豪邁的淋上一勺高粱 坐月子必備的補藥 牛軛餅 嬌貴如你 只允許最純淨的麵粉 潔癖如你 不允許多餘的添加物 純樸如你 甜而不膩 扎實卻不難以下嚥 親切如你 既形似務農的牛軛 又真真為農活提供滿滿能量 賞析 〈詠食三詩〉以金門傳統美食〈粥糜〉及〈桶餅〉、〈牛軛餅〉為子題發揮,語言平實卻仍淡而有味,一如金門島嶼自身的樸實和民風敦厚,散發自身的力量。也正如其詩中所述「結果你的低調反而張揚/與世無爭只因已獨步天下」〈桶餅〉彷彿一則地方美食導引,帶出了島上食物的日常和傳統、〈牛軛餅〉詩中狀其餅的造形,亦是簡明生動,意象精準生動。 張國治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高中職新詩組第二名)玫瑰
一九五八年的夏天 第一份禮物送達 隨後又一封情書隨風落下 五萬七千字的感動 濃在你一句句的我愛你 你的熱情與我的措手不及 我的遲疑與你的迫不及待 連續四十四天的示愛 看得出來 你已經等不及擁我入懷 看著你所謂的驚喜 是滿地鮮血 掙扎著一株株血紅的玫瑰 我想拒絕 卻沒有餘力 盼望你們早歸來的字句 單打雙不打的善意 在鵲山炸出 一蓬蓬血色的鮮花飄散 躲進地下 才能避開你的執著 ㄧ九七九元旦 你不再捧著花到我家門 我不確定你是否 真的對我失了興趣 還是 在等待著某個時機 對我投擲 伺 機 掠 奪 賞析 〈玫瑰〉中的「一九五八」熟悉金門歷史的讀者當然極其容易直接聯想到是民國47年的823砲戰,「五萬七千字」指的當然是57000顆砲彈,以禮物、情書化擬,則〈玫瑰〉很自然象徵為火紅的砲戰之焰火,對金門持續發射,無情的戰火卻以情書比擬,這是意象的張力。「滿地鮮血/掙扎著一株株血紅的玫瑰」「一蓬蓬血色的鮮花飄散」都一再圍繞著戰爭意象鋪陳,「ㄧ九七九元旦」是823砲戰單打雙不打停火之時。「你不再捧著花到我家門」意旨停火,卻仍未獲得真正心靈平安,因為唯恐對岸大陸的投擲以及伺機掠奪。這是一首隱喻得體的反戰詩。 張國治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高中職新詩組第三名)戰後餘生
1. 地上 骨牌般的軀體 被月光覆蓋 能遮住滄桑卻掩不了 未盡的激昂 沒了生氣的英雄 雙目無光 僵硬 卻咧嘴歌頌時代的逝亡 2. 地下 夏 黏膩空氣包裹著每一個毛孔 眼前只有 黑 以及不絕於耳的 呼救 擁擠的喘息聲成了背景 心臟的顫動是重音 雜亂而尖銳的悲歌 是這個時代的紀念品 3. 戰後 可歌可泣的篇章完結 遍地的坑窪是遺落的五線譜 即將乾涸的血漬是音符 以大地為紙用時光澆灌 音符長成了玫瑰 嬌豔的紅承載著亡者的冀望 細刺則沒入後代的血肉 隨著血液流動 不止 賞析 〈餘生〉組詩以〈1.地上〉、〈2.地下〉、〈3.戰後〉為子題發揮,語言平實卻仍有其組織上的張力所在,如〈1.地上〉:「骨牌般的軀體/被月光覆蓋」〈2.地下〉:「心臟的顫動是重音/雜亂而尖銳的悲歌/是這個時代的紀念品」,又如〈3.戰後〉:「可歌可泣的篇章完結/遍地的坑窪是遺落的五線譜」意象皆有其營造上成功之處,這其實是一首隱喻得體的反戰詩,出自於高中生殊為難得。 張國治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