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由英國政府破產看地方財政紀律的重要性
近期,英國政府宣告破產,引發國內動蕩、暴亂、甚至打砸搶的新聞不絕如縷,但由於國內新聞取向,國人卻甚少關注。英國向來甘為美國馬前卒,高層政客只為迎合美國政治佈局,而不以自身國家利益及百姓福祉為先,導致國內經濟每況愈下。加上新冠疫情影響、歷史索賠案件、預算管理失靈、債務失控及無底線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等,導致政府負債率超過百分之百,國家債務規模達到2.69萬億英鎊,最後難以為繼而走上破產之路,進而引發其國內一系列動亂。 英國政府正式宣佈國家破產,這一決定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其債務水準的不可持續性。 宣告破產自然是一種保護措施,可能存在暫緩兌付利息的意圖或預期,這取決於經濟狀況的變化,但由此而引發的騷亂及民族矛盾則有可能令經濟雪上加霜。 英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按理國勢之強不可小覷。如今走到破產地步,原因當然複雜萬端,但歸根結底,政客不負責任的政治操作及揮霍無度的財政支出,才是最根本原因。一個國家尚且如此,反觀小小的金門,更當引以為鑒。 金門縣長陳福海從就任之初,就於各種會議場合,多次強調財政紀律的重要性,並以「開源節流、永續財政」作為縣政財務統整的施政願景。他陸續前往各地,聽取業務簡報並實地勘查規劃執行中的重大工程,強調施政排定優先順序,讓錢花在刀口上。同時,著手縣有土地及房舍的積極活化,以創造資產價值,充裕縣庫財力。 隨後,將55歲慰助金改以發放感恩釀酒券。儘管也有一些雜音,但是為了減輕縣庫壓力,多數鄉親也都能體諒。此外,暫停一些自籌款比例偏高的重大工程(如:圖美館、山外立體停車場、大橋旅服中心或多次流標預算暴增的金城國中及中正國小地下停車場等總經費高達68億元的重大工程等),雖然也有一些不認同的聲音,但是和健康永續的財政相比,似乎也都微不足道。因為若不務實重新評估,排列出優先順序或暫緩執行,這些龐大開支將造成未來沉重的財政負擔,此外,許多工程並未思考日後的營運管理開銷,很可能導致蚊子館再現。 為激勵縣府所屬各機關單位積極執行各項開源節流措施,陳福海縣長也於就職百日內,訂定金門縣政府推動開源節流措施獎勵要點,積極開闢地方財源,爭取中央提高補助款,強化各機關成本效益觀念,減少不經濟支出。 另外,為了營造提升更健全的縣府財政能量,陳福海縣長也指示各單位,盤點閒置空間活化利用,以降低公共設施或辦公廳舍之新建支出。各項重大建設的啟案都必須考量以後的維護管理,並審慎規劃設計,避免過度設計或頻繁的變更設計導致浪費公帑。 凡此種種,無不著眼於縣府財政紀律考量。然,所謂財政紀律並非工程、業務都不推動。事實上,陳縣長在走訪各機關學校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有待改善的辦公環境及公共設施就會要求相關單位統整改善計畫並迅速執行落實。 總之,在預算編列、審核及執行過程,必需實地去看,用換位思考及同理心面對各項預算,將有限的資源花在刀口上,讓效益與資源極大化。惟如此,才能讓金門財政健康永續。
-
維護台海穩定 開展和平對話
報載,金門胡姓釣客滯留大陸144天後,終於在各界的協力幫助下,順利於8月8日返回金門;胡男的八歲女兒帶著與父親約定的一百分考卷、手繪父親節卡片,接父親回家。下船時,胡男全程牽著女兒,女兒也在下船後獻上「思念父親一吻」。胡男說,最想做的就是回家和家人好好吃頓飯;因為剛好是父親節,胡家人說,這是最棒的父親節禮物。 無獨有偶,上個月遭陸方扣留的「大進滿88號」船長以及4名船員,時隔一個多月,4名船員也於8月13日獲得釋放,船長以及漁船還要繼續扣留調查,家屬希望,一切能夠單純化處理,現在就等雙方達成共識,讓「大進滿88號」船長回家。 「大進滿事件」究竟能不能單純處理,似乎也不是我們希望便能算數的。兩岸局勢緊張,連帶的也影響兩岸在海上的執法,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態勢日趨複雜而緊張。就如我方海委會「先硬後軟」的態度一樣,陸方的硬剛與配合也適足以反映出兩岸關係的複雜性,及其連動的經濟發展、國家安全等等問題。我方對於大陸違法捕撈或越界漁民的海上執法,一貫採取的做法都是驅離、扣押、罰款,甚至是拍賣漁具、船隻等等,但長期以來,在保有一定的默契及共識的前提下,陸方「尊重」我海域的管轄權,或至少對於違法犯紀的行為,保有與我方採取一致性的默契;然而,經金門「0214漁船翻覆事件」後,台海雙方當能理解,所謂的默契是何等的脆弱。 隨著520之後,大陸採取了一系列的強硬措施,包括圍島軍事演習、ECFA經貿政策調整,以及懲治台獨份子等,俱皆表明陸方在處理兩岸問題的立場只會日漸剛硬,果不其然「0214事件」剛好撞在槍口上,或也是我方初期誤判形勢,不但事件無法平和落幕,更導致了福建海警在台灣沿海的「前線島嶼」附近加強執法力度,甚而有軍艦巡航、潛艦在敏感海域出沒。陸方美其名為常態化的執法及演訓作業,但看在與海為伍的漁民眼裡,如何能不膽戰心驚。果不其然,之後的金門釣客迷航、澎湖大進滿人船遭扣事件接力上場,更有一發難以收拾之勢。所幸,在各界的不懈努力下,目前事件正往好的方向發展;胡男終於平安回家、4名船員也順利獲釋,當然,接下來如何積極的修補兩岸之間深層次的互信缺漏,將是未來觀察的重點。 有學者指出,目前兩岸是披著政治的「外衣」在打「法律戰」。中國大陸強化對台海域的執法力度,不僅是打擊非法捕撈,更是對台灣的政治性施壓,而我方,亦然。我方雖然強調嚴正的執法立場,但在面對日本時,卻選擇低調處理,對於雙重標準的指控著實難以自圓其說。誠然,兩岸對峙的局勢若進一步加劇,必然引來更大規模的區域動盪與不安,未來,如何在國家安全與漁民權益間取得平衡,更加考驗著兩岸政府及一線執法人員的智慧。 所幸,我們都知道,和平對話是解決爭端的唯一手段;兩岸不缺對話管道,同時也不缺把事鬧大的激進分子;若然能盱衡全局、謹慎克制,想必「事出雖有因」,卻也能「化因於無形」,至於更高層次的理解及對話,也只能在漸次堆疊的善意中,慢慢地積累與鞏固;我們也相信,和平是兩岸共通的信念,就像大家一定理解也支持,迷航釣客終應平安回家!
-
積極發揮金門在兩岸關係「求同存異」的樞紐作用
近來,隨著金門與大陸之間的交流日益增溫,多項象徵兩岸民間交流與合作的活動相繼展開,反映金門的兩岸交流活動正逐漸恢復,並且呈現出熱絡加溫的趨勢,上(7)月金廈泳渡賽事吸引了許多陸客前來參與,創下了疫情後小三通復航以來的單日陸客人次新高,顯見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和交通通道的重啟,兩岸民間交流正逐漸恢復熱度。另據大陸官媒中新社報導,上週五(9)日上午已有7名首發陸客透過小三通赴馬祖旅遊。 此外,本(8)月6日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帶領大陸學生前來參加「2024緣聚花崗岩島第十五屆兩岸金門青少年夏令營活動」,以及本月24日即將舉行的「跑動金門Running Kinmen秘境探索夕陽跑」活動,目前已知有近170名大陸選手獲准參賽。同時,大陸方面在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舉辦的「第八屆海峽兩岸七夕返親節」,以及廈門市舉辦的「2024年湖里區第三屆海峽兩 岸七夕牽手會」,都邀請了縣府官員參與,體現了雙方對於維護和加強兩岸情誼的共同努力,在在顯示兩岸間的交流互動越趨頻繁且多元化,相關活動不僅促進了兩岸人民、青少年的互相了解,也加深了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繫。 由於兩岸間地緣衝突事件正逐漸緩解,加諸各類兩岸交流活動的舉辦,突顯各方正積極尋求穩定和平的共同利益。在過去的幾年裡,兩岸關係因為地緣政治、台灣內政與國際因素的影響而陷入緊張。然而,這些緊張並未阻止民間的互動與交流,反而在某些程度上促使了各方加速尋求新的合作與對話方式。隨著近期一系列事件的推進,金門在兩岸交流中的角色得以進一步強化。無論是在文化活動、青少年交流,還是體育賽事中,金門都以其獨特的地理與歷史優勢,成為兩岸互動的樞紐。 值得一提的是,金門的歷史文化背景為兩岸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文化記憶,這種記憶不僅僅存在於金門本地,也在廈漳泉地區的民眾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金門可以成為兩岸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善意堆疊平台,進而在兩岸政治互動中充當「潤滑劑」的角色,極大可能的化解兩岸敵意與意識形態分歧。 無庸置疑,金門與閩南地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作為閩南文化圈的一部分,金門與廈漳泉地區在語言、風俗、習慣等方面高度相似,這些共通的文化特徵使得金門與大陸福建地區在人文交流中具有先天優勢。隨著小三通開放,金門與廈漳泉的交流構築了一個緊密的生活圈及「求同存異」的交流平台,在當前兩岸局勢下,如何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金門或可發揮自身獨特的樞紐作用。 長遠來看,金門有望在兩岸互動中,扮演更加積極重要的角色,成為兩岸關係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特別是在兩岸局勢緊張時,金門可以憑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地理優勢,保持基層的民間交流和經濟往來,為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過發揮其在文化、經濟和政治上的橋樑作用,進一步緩和緊張局勢,為兩岸融合的長遠發展創造條件,未來金門有機會成為兩岸關係「求同存異」的重要樞紐節點。
-
麟洋配連莊奧運金牌 金門催生李洋羽球館
李洋和王齊麟在2020年東京奧運、2024年巴黎奧運會連續兩屆奪得男子羽球雙打金牌,為臺灣和金門創下輝煌成績。縣長陳福海計畫建立「李洋羽球館」,以提升本地羽球運動環境,並推動羽球基礎設施和人才培育,透過不斷提升體育設施的品質和普及體育文化,讓金門在未來成為臺灣羽球運動的新高點。 臺灣羽毛球近年來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除了戴資穎的女子單打成就外,男子雙打組合「麟洋配」也是其中的代表,無疑是近幾年臺灣羽球界最耀眼的明星,他們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奪金後,引發了全國羽毛球迷的熱情與世界體壇的關注。尤其是李洋的家鄉金門,更是因這場羽壇勝利而深受鼓舞,計畫建立「李洋羽球館」以紀念連莊奧運金牌這段歷史,並推動本地羽毛球運動的發展,不僅象徵著對體育精神的致敬,也反映出金門縣政府致力推動全民健身,提升體育文化認同方面的努力。 儘管「麟洋配」自東京奧運奪金後,經歷拆夥危機和低潮調適,兩人在巴黎奧運重新振作戰略和心態,面對世界級強敵時表現得沉著冷靜,展現出了極強的默契和戰術執行力,發揮出極高的競技水準,拉出一波七連勝的硬仗,為臺灣贏得巴黎奧運會的第一面金牌,這枚金牌的意義不僅是臺灣羽球歷史上的里程碑,也讓臺灣在國際羽壇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認同,激勵了更多年輕人投身羽球運動,也促使政府和社會各界加大了對羽球發展的關注和投入。 作為奧運冠軍,李洋和王齊麟不僅成為臺灣羽球的代表人物,也成為全臺人民的驕傲。他們成功的典範傳遞出拚搏與奮鬥的正能量,激勵無數青年勇敢追夢,李洋的成功事蹟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耀,也是金門人的驕傲,為青年學子樹立了榜樣,在體育乃至人生的各個領域追求卓越。在臺灣社會,體育明星的成功往往能夠超越競技本身,成為社會團結和認同的象徵。作為一名來自金門子弟的奧運選手,他的崛起為發揚金門戰鬥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金門縣政府計畫建立「李洋羽球館」,有望成為新的城市名片,這不僅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認可,對家鄉的熱愛加強了地方文化認同感,激發鄉親凝聚力,更是對地方體育發展的長遠佈局。尤其是體育設施以明星命名的場館,是集競技、教育、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不僅滿足縣民的體育健身需求,引進優秀教練和資源,還能促進當地羽球運動的發展和普及。透過舉辦各類羽球比賽、培訓班和文化活動,提升地區體育水平和參與度。金門可以借助此平臺吸引更多的遊客和體育愛好者,更可經由體育文化的傳播,帶動當地的旅遊業和相關產業經濟的蓬勃發展,進而為金門青少年提供更多參與羽球運動的機會,培育下一代的體育人才。 隨著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體育經濟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此外,李洋羽球館將為金門的體育經濟帶來新的高峰點,帶動相關產業如體育用品、培訓服務、賽事組織的發展,為周邊商業創造就業機會,透過全國乃至國際羽球界的合作,金門可以借助李洋羽球館這一平臺,舉辦高水準的羽球賽事和活動,提升金門在國際體育舞臺上的知名度,擴大國際影響力,並為地方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臺灣的體育文化得到了顯著提升,李洋羽球館將順應運動趨勢的體現,推動全民體育文化的普及,提升居民健康水準。透過舉辦各類培訓和比賽,李洋羽球館將激發更多人參與羽毛球運動的熱度,形成濃厚的全民體育氛圍。
-
唯公無私勇敢前行即是正道
俗語有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真正之關鍵,除了個人天資稟賦,後天養育、培育,還有兩大要素,那就是深切了解「路是走出來的;事則靠恆心打拚而成」,誠非不勞而獲,即使是來自祖先庇護,神明保佑,但憑自己之腳力持續走下去,終極目標是「計畫不落空,績效不掛零」。前國防部上將、第一任總政戰部主任王昇將軍說過:路平道寬,既平又穩,但憑腳力健就有希望。青年守則第一條開宗明義:「有恆為成功之本」。只是知易行難,真正做到寥寥可數,官場如此,商場若斯,真義為何,但願大家相許相助向前行才是正道。 中央立法建立「選舉」制度,旨在讓有參選資格的公民選出愛國、愛民、更愛鄉邦之賢能志士,用他們自己慧眼識英雄之眼光,選出心中之真正人才,為社會謀福祉、為人民造福,可謂理想崇高,核心價值在此。 時光匆逝,迄今已經有數十年歷史。整體而言,貢獻殊多,或許隨著時空輪轉,環境改變,在社會這個大染缸習染之下,早已變質了,不但流弊叢生,政客紛紛浮上檯面,真正仁人君子,為國為民者猶如鳳毛麟角,表面監督政府,要為人民看緊荷包,背地裡選舉人與候選人交結,儘管懸賞鼓勵檢舉,積習難改,所見所聞,賄聲賄影,嚴官府出猴賊,坊間就有一句並非空穴來風選舉話:「抓到了算你的,然則我的運好」。如果要深入明察暗訪,所謂:由村里長到鄉鎮代表、縣市議員、立法委員,一票由五百元叫到一票五仟元,答案盡在天知我知,盡人皆知,不然哪有少數當選人違法涉案,遭到檢調查獲移送法辦,經由法院審理當選無效,見到棺材淚漣漣,人財兩失,換來一場夢而已。 兩岸關係近來起了微妙變化,因海巡執法導致陸船發生意外,兩人落海溺亡,頓時成為政治事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直僵住,沒有解方,儘管雙方有過多次接觸協調,終因政治因素纏繞未竟事功,從事發到今朝,我方沉著應變,等待轉機,也許不急不躁,事緩則圓,最近時機到了,大家放下政治,死者由我方每人給付補償金新臺幣六百八十萬元,返還人與船,全案到此圓滿收場。 又如日本一再藉由我方漁船越界進入其海域捕魚,將我漁船漁民帶回留置不放,事緩則圓,近日雙方完成協議簽約,所憾第二次接踵而至,猶待深入了解。畢竟人有情緒變化,善解而不善待,不無損傷和氣。 再來,在金門言金門,六年前即已倡議鳩建官嶼面對大陸「大佛園區」,並已動土拍板定案,由於工程非小,在現任縣長陳福海任內難以完成,何時正式公開招標,不是關鍵。畢竟主持開幕典禮篤定不變,則使無分段招標、發包。言及於此,籲請大家站在建設金門、繁榮地方之立場角度以觀,予以正面評價,將來大佛完成是金門一大喜事,佛地佛心、佛愛無涯,佛緣善結,兩岸和平,人民幸福。 千言萬語,金門道路漫長坎坷,大家要互助合作無間,腳力健,不怕山高,有恆必能立大業,大佛園區竣工以後,金門又添一處可看可久之觀光景點,注入觀光活水,繁榮地方,意義重大深遠,與日月同光,中華民國在臺灣興起,永永久久,又光又亮。
-
籲請重視「來自金門基層民意的呼籲與感謝」連署書
趕在通水六週年紀念日,金門縣議會跨黨派問政聯盟政團與無黨籍聯盟政團號召地方各級民意代表,共同簽署「來自金門基層民意的呼籲與感謝」連署書。這一份連署共有一百餘位地方各級民意代表們簽署,目的是希望執政的民進黨政府、總統賴清德能給金門一個發展的機會,且在兩岸對話困難下,對金門是一個契機,可藉由金門模式作為雙方溝通的橋樑。 金門縣議會跨黨派問政聯盟政團與無黨籍聯盟政團發起的「來自金門基層民意的呼籲與感謝」記者會,包括議長洪允典、副議長歐陽儀雄、議員陳泱瑚、蔡水游、洪鴻斌、王國代、石永城、陳錦偉、張雲量、周子傑、許大鴻以及各鄉鎮民代表會主席、副主席、代表等,及各鄉鎮村里長出席,代表著這是來自基層的民意心聲。 之所以發起這份連署,主要是是因為看到這一年多來美中台之間的緊張氛圍,希望金門能扮演著重啟對話的一個角色,更希望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能夠重視金門鄉親的聲音。他們並向總統賴清德喊話,希望讓金門成為與對岸作為兩岸融合發展的一個試點,金門要大開大放則應讓金門成為永久的非軍事區,才能確保金門有一個安全和平的環境,如此也才能談論如何生存與發展。若在兩岸政治氛圍如此緊張的狀況之下,將無人敢來金門投資,也沒有遊客敢來金門旅遊,故而必須要認真跟審慎的面對問題,共同來發起向中央政府喊話「給金門一個機會」。 這份連署書主要是表明三項重點訴求,其一、感念陸水供金:「陸水供金」工程,德澤廣被一方,造福金門百姓,解決長年飲用水匱乏之苦,全民同聲感戴。適逢兩岸通水六週年紀念日,吾人應心存感激,當以「飲水思源」之心,齊向兩岸政府玉成其事致敬,也藉資感謝所有投入參與「陸水供金」工程之仁人志士之功勞。殷望未來兩岸政府在「通水」合作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開啟「通電」、「通橋」、「通氣」等民生建設,為金門融合發展立下宏基。 其二、全力支持「金廈大橋」鳩工興建:金門、廈門咫尺之隔,自古相互依存,同文同種,同為傳承炎黃子孫之血脈。二○○一年一月二日兩岸「小三通」正式啟動,便捷航運渠道讓兩地人民生活關係更為密切,經濟生活圈儼然已成大環境趨勢。今日欣見陸方啟動「廈金大橋」鳩工興建,前瞻未來金廈兩岸經濟共融發展前景,自是萬眾矚目,繁榮可期,更彰顯其重大意義。殷盼政府能夠以「民生為本」,在兩岸本於平等、互利、互惠與和平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共同合力讓「金廈大橋」建設早日實現,成就金門廈門共融發展美好希望。 據中通社報導,金廈(廈金)大橋是廈門本島到翔安機場再連接至金門的橋梁,廈門部份已動工興建至劉五店,但廈門翔安機場至金門段,牽涉兩岸敏感的政治問題仍無著落,若能兩岸協商通橋,俟大橋建成後,金門將成為廈門的後花園,發展可期,且金廈大橋將成為廈門本島連結翔安機場最便捷的通道,有效緩解翔安進出廈門島通道及新機場片區交通壓力,極大提升廈門本島到翔安機場的通行效率,項目的落地建設意味著廈門跨島發展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其三、持續倡議「金門縣為非軍事區」試點:歷史殷鑒告誡世人,遠離戰爭始能開創萬世太平。祖輩親歷「日本侵華佔領」、「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九三砲戰」,深刻體認戰爭之殘酷與無情,每當憶及,餘悸猶在。俄烏兩國開戰已逾二年,平民生靈塗炭,顛沛流離失所,景況淒涼慘絕,讓人不忍卒睹,是為血淋淋之事實例證。為避免後輩子孫重蹈戰事之苦難,籲請政府重視金門基層民意心聲,將金門縣作為「非軍事區」之試點,讓百姓遠離爭戰,安居樂業過生活。 這三項訴求都是金門未來發展最迫切需要的,尤其是金門鄉親從38年到67年兩岸對峙期間所受的苦難,最能感受所謂的「戰爭無情,和平無價」的可貴。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金門要繁榮進步,人民要過好生活」,是此刻平民一致心聲。所以殷盼兩岸睿智領導人,能夠以天下蒼生為念,讓金門承負兩岸經濟建設合作之先試大任。惟有兩岸遠離爭戰、彼此和諧共融,才能開創兩地經濟繁榮,造就人民生活富裕與社會安康,這也是現階段兩岸政府跨時代的歷史使命和重要責任。
-
促進金門族群共融:文化多樣性的挑戰與機會
自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之後,金門縣即一直以閩南文化作為其觀光的重點之一,並透過各種文化保存與古蹟修復的政策,突顯金門社會中的閩南文化特色。然而,戰地的因素不僅造成了大量金門人在冷戰期間遷移台灣本島,而與本島社會裡的不同族群互動,戰地政務解除之後,也促成了金門的開放與外來人口的遷入。因此,金門固然是個以閩南人為主體的社會,但它也正經歷了族群之間複雜的互動。值此「族群主流化」成為國家政策之際,特別是金門還在2023年加入了客委會的「客家地方發展計畫」,遂使得在金門提出族群政策、促成共融的社會,成為當前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挑戰與機會。 首先,並也是最關鍵的是,金門可說是當前台灣社會裡,最能表現閩南文化的地方縣市。然而,即便金門社會致力於保存及突顯其閩南文化的特色,它也面臨了與整體台灣社會一樣的困境,也就是閩南語使用人口的減少與流失。語言不單單是族群文化的核心,它更是辨識族群、建構族群身份的關鍵所在。在過去威權時期裡,閩南語不僅成為所謂的「方言」,還在強勢的國語政策下帶有污名,使得閩南語的使用人口銳減,而且還有明顯的世代差異。這樣的狀況在以閩南文化為主體的金門社會也是一樣,甚至還由於所謂的「三民主義的模範縣」,或者是與台灣本島的腔調不同,使得金門並未免除閩南語使用人口流失的現象。 其次,閩南語使用人口的銳減,是全台灣的共通現象,但相對於客家及原住民來說,閩南族群卻承受了兩個更大的困境:其一,是價值層面上自台灣民主轉型之後,經常提防著所謂的「大福佬主義」,這或許在民主化初期與當時在野之民主進步黨的政黨屬性有關。然而,隨著台灣社會的民主鞏固,以及民主進步黨政黨屬性的轉變及其執政之後,「大福佬主義」固然是個過時的擔心,但它仍阻礙了人們對閩南語流失的關注;其二,是制度層面上自民主轉型之後,客家及原住民兩個族群都受到政治與政策上高強度的支持,並分別成立了客委會及原住民委員會,而對其族群文化提供了人員、制度及資源的支持。但是,閩南語及閩南文化卻沒有受到中央政府相對應的支持。 當然,閩南語及其文化是需要受到重視的,但這並不代表應該另外成立一個閩南委員會,這一來只是對單一族群再提供資源,鞏固了族群的界線。然而,族群政策的核心價值,並不在於突顯特定的族群,而在於族群之間的對話,及文化間的交流與共融,從而進一步地豐富台灣社會總體的文化素養,及族群之間的尊重與了解;再者,如果再成立一個閩南委員會,恐怕也就是在客委會、原住民委員會之外,再加上一個新的政府組織,這別說無助於族群共融及文化多樣性的目標,還造成了族群性質之政府組織的疊床架屋,增添資源的浪費及政策溝通的困難。因此,一個更好的政策是建立一個關注族群共融及文化多樣性的機構,而以金門社會對閩南文化的重視,及大量的外籍配偶,還有諸多因為在金門工作,或由於生活環境及社會福利優異,而遷居金門的原住民、客家人、本島閩南人,以致於外國人來說,金門不僅應發展族群政策,還可以成立族群委員會,成為族群共融及多元文化的模範縣。
-
北市家長會長協會到訪金大之啟示
一個城市公民素質良莠與否,文化水平是一項公認指數。從音樂欣賞、歌劇品味、文學創作、乃至文化園區、圖書館等皆是,但其源頭均在於教育。尤其處此知性之世代;AI世代,一個城市中大學之設立,已不僅是大學數量的表象;知性份子的進駐,其所帶來的邊際效應,才是核心之所在。易言之,該地區大學之設立與否,實已攸關到該地區經濟、文化、觀光等相關產業。就此觀點言,金門大學與金門之榮景,確有進退一體之關係,當然也攸關到地區風氣之良莠,諸如風化成習等士風。 但今日不少大學因諸多因素,尤其是少子化等困境,致而招生不足,以致各地區大學時有關閉等新聞。更妄談所謂學校所以養士;養士所以風化成習等初心。追根溯源,正是少子化所帶來招生不足之故!面對此困境,教育部曾積極推動所謂的「特色大學」計畫,希望另啟柳暗花明徑。但基本解決之道,在於面對少子化之困境下,如何以獨具之特色,吸引家長及學子目光,增加招生率! 基此,日前台北市家長會長協會,特地參訪金門大學,與金大就業輔導暨校友服務中心董燊主任進行交流。希望雙方共同推動招生與學生輔導,加深家長對金門大學的了解,增強家長及子女們的吸引力,越海來金門,選擇就讀金門大學,進而共促金門願景。 此次交談會,金門大學特由閱歷豐碩,在高教界及體壇上,素有聲望的創校元老、前縣府社會處長董燊教授主持。他開宗明義指出:金門大學具有多元的學習環境、豐富資源,致力於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而學校更設有各類學術和實務課程,積極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推動跨國教育和學術交流,提供多樣化輔導和支援,幫助學生在學業、生活和職涯規劃上,取得成功;尤其金門位居兩岸之間,更能啟發學生對世局之認知。 甫調任金大學務長的董燊教授進一步期許,台北市家長會長協會的成員,均為北市國小、國中、高中與高職等四個學程,歷任及現任家長會長,均是各界菁英領袖。協會成員除了關心教育議題,更關心孩子們的生涯規劃,其意見當然影響金大之招生率。因此,希望協會成員們,能藉助此次親臨金大之機會,確實瞭解金大現況,鼓勵孩子們跨海來金就讀。 台北市家長會協會周季平理事長,除感謝金門各界,及金門大學的熱情接待,讚揚金大及金門的各項建設外,特積極肯定金大軟硬體建設及特色,他也進一步希望透過此次拜會,促使協會成員,對金門大學及金門的了解,鼓勵更多學子報考金門大學。尤其是金大教學設備的先進,校園環境的優美,令人印象深切,況且金門地處兩岸之間,不管是昔日國共歷史,或今日世局之體悟,對學子言,何嘗不是另一知性亮點? 大學的功能不僅為研究學術與培育人才,更以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肩負「連結在地」的責任。以帶動城鄉發展、促進文化振興,創造在地價值。秉此「連結在地」的責任,我們在肯定此次交談會之餘,理應共襄,以振金門!
-
落實預防醫學 保障鄉親身體健康
報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日前率員抵金訪視,並拜會縣長陳福海。吳署長表示,「投資健康」是總統賴清德的政見,台灣呼應世界衛生組織於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宣示提早消除C型肝炎之政策,希望地方政府多支持。陳縣長表示,健康是普世價值,不分國度,中央給多少支持,地方加大力度,一定達成目標。 據了解,C型肝炎(簡稱C肝)是僅次於B肝的肝病第二號殺手,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我國則訂定於2025年以C肝口服新藥治療25萬名C肝病人,預估減少國內80%的C肝病人,降低C肝對公共衛生與民眾健康的威脅,可望提前達到WHO之C肝消除目標。 關於癌症,你願花大錢治療,還是花小錢預防?依據衛福部公布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還是癌症,癌症死因裡「肝癌」位居第二,且已蟬聯44年之久,肝病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被發現時常常都已晚期,國健署從109年9月起便擴大B、C型肝炎篩檢資格,實務上,已嘉惠許多民眾。 大家都知道,「預防重於治療」。根據WHO調查指出,全球有高達75%的人正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亞健康狀態),只有5%的人是真正健康,由此可知幾乎人人都深陷危機中。對於實際居住人口只有六萬多人的金門而言,預防醫學更應是著墨的重點,因為在離島一旦啟動治療流程,要花費的時間、精力、成本,往往會比本島縣市來得更高,因此,也益發彰顯預防醫學的重要性。 什麼是預防醫學?我們可以理解為,「用各式預防方法來阻止疾病發生,幫助人們遠離罹患疾病時所需要承受的治療」。簡單來說,就是以「預防勝於治療」為最核心的概念,探討如何防範疾病發生;站在公共衛生的角度,就是透過特定的步驟與作為,幫助不同階段的人或特定族群能夠保持、促進與維護健康,又或是中止或延遲疾病的發展。對於公共衛生、預防醫學,更需要地方配合超前部署,因此,國健署每年提供本縣推動衛生保健經費的挹注,以及規劃執行多元性、延續性的政策,便為重中之重。例如:本縣推動的「菸害防制」、「營造生活環境」、「推動慢性病照護」、「癌症篩檢」、「婦幼衛生」、「預防及延緩失能」等面向的預防保健業務; 112年本縣在「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標準化死亡率,較全國為低。近年在縣民及衛生局共同努力下,衛生保健業務考評也連續4年得到國健署的肯定,獲第4組優等獎。這些都是地區在預防醫學領域取得的成績,近期的挑戰便是消滅C肝;地區C型肝炎盛行率1.1%為全國最低,治療率也是100%,這多仰賴中央將C肝全口服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升患者治療意願,進而降低肝癌發生。 當然,為了實踐2025年消除C肝的目標,我們仍應持續配合中央政策,戮力推動B、C型肝炎篩檢,確保肝炎患者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最妥善的治療,同時更要積極推動各項公共衛生預防保健政策,和中央成為夥伴間的關係,強化離島居民完整性的預防保健照護服務,提升縣民的健康意識,保障鄉親身體健康。
-
發展跨境電商 拓展國際市場
運輸科技與網際網路發展日新月異,如今跨境電商是眾人躍躍欲試的領域,縣府為協助金門在地業者、青農及青創發展跨境電商,建設處在8月份陸續舉辦五堂專業課程,期藉由這些專業課程,來提升在地業者的行銷和品牌經營技巧,進而拓展國際市場。 科技愈趨發達,帶動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加之疫情的緣故,也讓消費者更為依賴電子商務,透由網路交易,不受地域限制,可橫跨國內外進行貨物販售,從下訂單、金流到物流,買賣雙方都無需面對面進行,跨境電商已成為各大品牌爭相進駐的新市場,跨境電商已是當今主要的商業模式創新工具。縣長陳福海向來致力於促進在地經濟發展,此次跨境電商課程的舉辦,不僅為了幫助在地業者提升電商技能,更是為了推動金門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提升金門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發展跨境電商看似充滿機會,但其中也滿含挑戰,諸如產品與業務模式、行銷業務策略、跨境電商模式選擇與運營等,在在千頭萬緒,想要開展跨境電商事業,到底該從何處下手?縣府持續關注在地業者的需求,透過不斷推出各類實用課程及資源,吸引在地業者踴躍參與,共同學習成長,了解跨境電商必須因應不同的文化與地區進行差異化的行銷與發展,探討如何有效推廣金門特色商品,若在地業者熟悉此一操作與經營模式,未來將可為金門的產品打開更廣闊的市場,並提升銷售轉化率。 根據研究,跨境電子商務規模龐大且持續快速成長,在數位時代下,電商群雄崛起的此時,可歸納出跨境電商的優勢,包括:打破時空限制、減少中間成本、提高資訊傳遞效率與透明度、增加品牌知名度等,而跨境電商的崛起也大大改變了民眾的生活和購物習慣,提供了另一種形式的消費選擇,這種消費新體驗也為大家的生活增添不少便利。 跨境電商聽起來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實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諸如Amazon、蝦皮購物、eBay、淘寶等,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購物方式,消費者只要一鍵下單,便可輕鬆完成購物流程,國與國之間的交易界線逐漸消弭,比起過往,可說是大大降低了海外消費的流程與成本,相信大家也感受得到,在日常生活中,眾人對於社群和電商消費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跨境電商已是時代的潮流趨勢,各式產品可經由網路輕鬆連結全球市場,跨境電商可以有效的幫助商家或是企業將版圖擴展到世界各地,經營跨業電商係一龐大商機,從現在入手不嫌晚,但事前必須做的功課可不少,期望在縣府資源的挹注下,導入專業師資開辦電商課程,帶領在地業者靈活地適應市場的轉變,利用新興技術來開創商機,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站穩跨境電商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