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加強海岸防務莫讓金門成罪犯跳板!
最近,國內各大媒體經常出現與「金門」有關的新聞,諸如:金融卡盜刷集團首腦由金門潛逃出境;詐財集團利用金門電信基地台,在廈門遙控台灣同夥進行詐騙及取款作業,五十六名台籍嫌犯遭逮捕;廈門破獲大量色情光碟,貨源查出來自小金門;台籍旅客內褲藏毒尚義機場闖關,遭航警識破被逮;以及金寧機車竊盜案和光前廟金牌失竊案,物品皆以走私方式運往大陸銷贓等等消息,不勝枚舉! 說實在話,金門歷經五十年的戰地軍管,治安良好、犯罪率低,幾乎臻至「法院門前可羅雀」的境地,為中外人士所稱頌。如今,結束軍管開放觀光及試辦兩岸「小三通」,卻帶來一連串走私、偷渡、販毒的消息上了新聞媒體,除有害金門整體形象,亦令廣大鄉親臉上無光! 當然,類似偷搶、詐騙、色情、走私與販毒的犯罪案件,在世界上任何有人的地方都會發生,本不足以大驚小怪,但是,這些國內沸沸揚揚的社會重大犯罪案件,竟都與金門扯上關係,特別是經濟罪犯輕易經金門潛逃、尚義機場一週內發生二次重大毒品夾帶闖關、竊盜物品走私大陸銷贓,以及色情光碟由金門過海在廈門氾濫等等。換言之,金門不但成為兩岸人貨「中轉」的捷徑,亦是私梟和罪犯的跳板,長此以往,不僅嚴重危害金門治安與整體形象,台灣也將不能倖免,怎不令人憂心? 或許,金門與大陸近在咫尺,只有一水之隔,自解嚴撤軍之後,海岸防務幾乎完全空洞化,有限的海巡、岸巡人力,不敢開槍,早被私梟視為無牙的老虎,根本無法遏阻神出鬼沒的海上走私活動。私貨源源不斷上岸,從早期的漁貨、日用品、蔬果、及牛隻的「海上小額貿易」,在利之所趨的情況下,逐漸鋌而走險,進而膽大妄為走私毒品、槍械。尤其,自試辦「小三通」以來,兩岸交流漸趨熱絡,取道出入人員日益複雜,不肖之徒夾雜其間,無從辨識與防範,因此,走私犯罪案件急驟增加,金門還沒有取代港澳「中轉」的角色,為地方帶來經濟繁榮發展,卻不幸已淪為走私犯罪者的天堂,令人嗟嘆! 平情而論,金門介於台灣和廈門之間,地理環境特殊,自古以來,金廈本一體,雖因軍事對峙隔絕五十年,如今,兩岸關係和緩,金門已走過「戰爭封島」靠駐軍消費的年代,準備迎接以「觀光立縣」和「經貿特區」時代的來臨,營造「金廈旅遊圈」,讓兩岸觀光客蒞金參訪,帶動金門商機、活絡市場,增加就業機會!因此,金門未來要繁榮發展,百姓要生存,不可能「因噎廢食」走關閉自守的回頭路,亦即金門扮演兩岸交流的中繼站,將是「卒子過河」有進無退。眼前的走私犯罪案件急驟增加,應只是小小的試金石,往後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值得相關單位未雨綢繆,採取具體措施謹慎防範。我們認為,強化海巡、岸巡人力與裝備配置,加強海岸防務,有效遏止走私、偷渡活動,才能減抑犯罪案件的發生,確保社會治安!
-
為金門未來尋求可行途徑──賀金門縣政顧問團的成立
金門縣政顧問團日前成立,並召開第一次大會,李縣長期望藉由縣政顧問團的成立,透過這批學有專精的學者專家、社會賢達,大家集思廣益,協同一致,借助各界的智慧、經驗,為金門的未來尋求一條可行之途徑。 金門自從解嚴、進入地方自治時代,為落實地方自治的真諦,政府勢必充分發揮「能」的治權,為民眾謀福利,善盡為民服務,讓金門明天更好。但金門在兩岸關係發生鉅變的時刻,面臨了角色轉移的危機,當然也面臨了調整自己定位的壓力。誠如莊議長在會中致詞時表示:金門長期處於政治上的弱勢、經濟發展也欠缺:::中央不能給地方一個定位,因而要凝聚共識,讓金門走出悲情與困境。 謹將縣政顧問團綜合座談中,各位顧問為金門前景獻策把脈的建言,論述一二,以示我們的認同與響應。 一、發展觀光,加強基礎建設:根據統計,國人出國或赴大陸遊玩的人數逐年增加,國人把大把鈔票花在外國或大陸等旅遊地區,他們不是不想到金門遊覽參訪,可能擔心萬一天候不佳,回不了家,可能感到金門的旅遊品質不好、住不好、吃不好就望而卻步了。所以顧問們建議:將部隊廢棄營區開放改建為觀光旅館,的確頗具特色;將金門未來的發展藍圖,輸入資訊系統內,資料不斷更新,便利觀光客了解;加強機場、碼頭高品質建設,拓寬進出機場、碼頭的道路,美化機場、碼頭的門面環境,讓人一進金門就有美好的印象。 二、培植人才,加強教育建設:今日金門縣政府所禮聘的縣政顧問,係金門培植出來的人才,英明的領導者一項決策,就可能影響後代的子子孫孫,金門今後不僅要靠金酒、貢糖、菜刀賺錢,還要靠人才賺錢,大家不要只想用金門這地方賺錢,更應該用人才到外面賺錢回金門故鄉,所以台大教授何國傑曾建議:規劃金門社區大學,朝向職業訓練、高科技人才方面發展,讓學生學有一技之長。 三、金門定位,爭取經濟特區:金門的定位希望從戰略定位到經濟特區定位的轉變。兩岸應給予金門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擴大「小三通」受益面,以為台灣將來「大三通」之準備。新黨大老陳癸淼顧問,在綜合座談中認為金門要有自己的定位,要讓金門成為兩岸的橋樑,和平的島嶼,國際觀光的勝地,只有將金門成為非軍事區,才有助地區提昇觀光發展。
-
在金門買高粱酒卻買到台灣貨的探討
「在金門買高粱酒,買到台灣貨。彰縣觀光客大呼上當,向金門縣政府檢舉,老闆導遊等三人送辦。」這是十一月十七日登在台灣大報上的大台北版頭條標題。這則新聞的刊載實在對金門人臉上無光,想不到有人會用這種方式欺騙台灣觀光客,難道就是如此為貪圖一些小利,而毀了金門人的大利嗎?部分不肖商人真的應該覺醒了,因為,此不僅壞了金門人的商譽,也影響了金門人的形象。 金門是吸引觀光客的好地方,主要是金門旅遊點的豐富美麗,以及金門特產比較物美價廉,尤其是高粱酒特別是觀光客選購的最愛,此無它,而是金門高粱酒甘醇味美,品質高貴的關係,因而廣受社會大眾喜愛,要喝就要喝道地的金門高粱酒,如果在金門旅遊卻買到不是金門高粱酒,而買到是台灣貨高粱酒或買到是魚目混珠的劣質高粱酒,這種不聰明手法,實在不是我們所樂見! 欺騙觀光客的商人,應受到應該有的處罰,如涉有刑責絕不寬貸。警方調查也指出,這位台灣廖姓觀光客原本向導遊提議到金門酒廠參觀,購買道地金門高粱酒,導遊卻謊稱金門酒廠未開放參觀,也無販售金門高粱酒作搪塞,並稱金門特產店假酒充斥,因而帶廖姓觀光客到「統領金酒廣場」購買道地的金門高粱酒,結果卻是一個騙局。在今年八月間,地區聯合菸酒查緝小組執行「淨酒專案」時,就曾查獲商家有外觀仿金酒三百二十八瓶而受到裁處,此次(十月二日)又有商家以台產高粱酒混充金酒出售觀光客,而受到檢舉查辦。 為了金門觀光旅遊事業,為了金酒良好信譽,有關單位應對不良商家嚴加查察,絕不可讓擾亂金酒市場的商人逍遙法外。針對金酒不斷被假冒出售,有關單位應拿出非常手段因應,如強化查緝假酒、偽酒工作;強化民眾勇於檢舉工作;強化金酒檢驗工作;強化檢查商家偽酒工作等,庶幾可在多方面作為下,根絕私酒、劣酒、偽酒的來源。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站在愛金門、愛家鄉的角度來說,商人重要者首在商譽,前來金門觀光的客人欲購買金門高粱酒,而卻買到了台灣高粱酒,此誠是一大諷刺,希望此事爾後不可再發生。 尤其,金酒是金門的財政命脈,近幾年來,台省不斷發生有仿冒金酒的事件,已經嚴重影響金酒的市場秩序,正要靠大家全力維護金酒的良好信譽,以及這塊金字招牌。最後再次呼籲地區商家,正正當當做生意人,實實在在做金門人,尤其對待觀光客除誠實,更要熱情,如此觀光客源熱絡不斷,商場交易鮮活不絕,金門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
大家效法「毋忘在莒」精神,明天才會更好
隨著國內選舉期程日漸逼近,各種政治語言傾巢而出,口水之戰,此起彼落,許多善良百姓擦亮眼睛在看,為何少數政治人物如此不負責,不專心去為民服務,渾然遺忘週遭選民真正需要一些什麼?何不一本初衷,將寶貴的時間,去為國計民生努力打拚。所謂:「天道忌盈,卦滿未濟」,凡事留個餘地,無名勝有名,何況百姓祈求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生活環境,傾聽民瘼,解決民困實最重要。 金門縣政府月初為完成莒光樓整修活化工程竣工,豐富內部史蹟文物,特別舉行重新開幕儀式,一時冠蓋雲集,場面隆重熱鬧,堪稱是為金門的大事,現場充滿著感恩與讚佩氣氛。莒光樓的擘畫興建,有其令人永難忘懷之歷史背景與時代淵源,不惟外觀設計雄偉,更象徵金門具有不怕死、不畏難、不怕苦之「毋忘在莒」精神。而莒光樓之重新開幕,其真實意義,則在為歷史作見證,讓金門發揚光大。 曾是金門防衛司令官兼任福建省政府主席,且又是莒光樓創建人胡伯玉將軍,乃國家一代名將,允文允武,戰功彪炳,勤政愛民,有口皆碑。生前用心經營戰地,全力建設金門,留下造橋、修路、植樹、興學等等豐功偉業,自然而然成為金門人懷念的恩主公。而戰鬥英雄賴生明士官長,生前冒死在「大膽島之役」,立下大功,其永垂不朽之愛國愛民情操與精神,名留青史,正是時下慣用口水爭名奪利者所應效法的。 莒光樓也是金門的地標,地標代表金門的定位,其與縣政總目標「文化立縣,發展觀光」的因果互繫,關係密不可分。金門過去站在兩岸烽火的最前線,稱職的扮演著應有的角色,那是對國家與人民的奉獻。隨著兩岸軍事對峙的和緩,小三通開啟了兩岸的往來,而金門依然是兩岸交流往來中繼站。而開啟了金廈小三通政策門戶,從無到有,從專案到通案,由不定期到定期,由每週兩個航班到目前每週二十四航班,不但便利台商商務往返,台商子弟就學及鄉親旅遊。政府未來擴大小三通適用範圍,金門又將成為兩岸交流之重鎮,而帶動的兩岸三地往來絡繹不絕人潮,也希望能締造金門經濟發展無限契機,因為那才是人民所期待的遠景,如何能夠達成人民的期望,才是大有為政府及政治人物應有的責任。 回顧這一段事與人,無非在借往而「諫」今,當知為國為民建立永恆的福祉與功業不在口水,而在汗水,惟有戮力謀求人民最大的利益,才能為民所依。時間就是金錢,一分一秒不能虛渡浪費,要和金錢一樣珍惜,用在正途,才有價值。口水何用,再多能濟何事?到頭來該得的不一定得到。實在不必「相打恨嘸力,相罵恨嘸話」,效法「毋忘在莒」精神,團結一致,用心奉獻給國家社會,如此大家才有未來,明天才會更好。
-
力行省水節水永續利用水資源
本縣自來水廠在日昨慶祝自來水節的同時,宣佈將自下年度開始逐步推廣家戶安裝使用省水器材,讓家戶從用水的「源頭」就養成節水的習慣,不但能有效的減少家戶的水費支出,更讓地區有限的資源作最有效的運用,值得全民共同響應。 水廠為了瞭解浴廁安裝省水器材的省水效果,也先期在中正國小及金城國中免費裝設省水器材,作為未來示範推廣的參考。水廠也估計,廁所馬桶水箱之用水約佔機關用水之四成,安裝馬桶二段式沖水零件及水龍頭可調式節水器後,預計可節約廁所用水百分之四十,亦即機關可較未裝設省水器材前節省約百分之十五之用水量及水費。 水廠也曾根據逢甲大學水利系針對每人每日各類之平均生活用水量的研究結果指出,我們每人每日使用的用水最少的是飲用水類,總平均一點一公升,僅佔總用水量的百分之零點五;其次是炊煮用水類,總平均為五十二點八公升,佔總用水量的百分之二十點二;最多的則是衛生用水類,總平均為二百點四公升,佔總用水量的百分之七十六點八;而根據經濟部水資源局所做統計,家庭用水中耗水量最大的就是抽水馬桶,約佔總戶用水的百分之三十五,沖水馬桶沖一次要用掉十二公升的水,馬桶換裝二段式沖水零件,一家四口每月可減少一百公升的用水量,因此,節水措施應當以衛生用水為首要目標。 金門地區長期以來水資源均不足,政府除了不斷投資相關的水資源建設,以期增加水源的供給,同時也加強各項的節水宣導,以期「開源」及「節流」雙管齊下,維護水資源的有效運用。此外,地區也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水廠每度出水的成本在二十八點三二元,而台灣自來水開發成本也超過二十元。因此節水的效益不但在家戶平日的用水支出,也在政府投資的水資源成本,所以說「節水就是省錢」,節水的受益者也將是全民。 地區推動使用省水器材也有多年,推廣的對象包括了機關、學校、家戶、農友、公共場所等,目的就是希望全面的推廣,讓省水的觀念及作為能更落實,也能更有成效。隨著節約用水觀念的普及,相信家戶使用省水器材的情形也將會更加普遍,這是好的現象。其實,節約用水的作法不是直接限制正常的用水,而是在於將無謂浪費的水資源節省下來,同時也不妨礙用水的便利及習慣,因此才會有各種不同的節水方法,以及污水處理再利用等等。 當然,使用省水器材效果非常良好,也是節約用水的方法之一,值得大家響應,也希望在全民的支持、配合之下,由各種不同的節水方法推動,讓地區邁向節水型的社會,也讓我們的水資源作更充分的運用。
-
拚酒陋習是該有所節制!
本報今天的「言論廣場」版,刊載「當你舉杯敬酒,請為他的妻兒想想」一文,作者是一位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婦人,為了家庭幸福,「深惡痛絕」金門特有的敬酒文化,挺身而出大聲吶喊,呼籲喜歡喝酒的人,當舉杯賣弄男性氣概的時候,也能多為別人的父母妻兒,甚至自己的妻小想想,因為,再好的陳年醇酒,也比不上一個美滿的家庭! 的確,這份投書,並非出自學者或大文豪之筆,而是一位家庭主婦發自內心的呼喚,用最淺顯的文字道盡渴望的訴求,句句讀來震懾人心!誠如作者蔡惠美所言,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嫁為人婦不求夫婿覓封侯,也不奢望當清閒享福的少奶奶,只希望另一半能健康、平安,攜手共擔家庭責任,能快快樂樂白頭偕老,善盡人生義務,這樣的要求並不算過份,但是,處在金門特有的「敬酒、拚酒」環境裡,天天要害怕先生出門在外,無法拒絕人情壓力的情況下喝酒,可能誤事、傷身,甚或酒後駕車闖禍;一個家庭主婦「非常簡單」的需求,卻仿如遙不可及的夢想,情何以堪? 說實在話,身為現代人,生活之中免不了有送往迎來或喜慶宴會,舉杯互祝、把酒言歡,已是不能或缺的社交禮儀,尤其,若能練就千杯不醉的功夫,廣結天下豪傑,定能官運亨通,財源廣進。但是,自古以來,酒被指為穿腸毒藥,喝多了不但會傷身,更能亂性!出家人將酒列為五戒之首,原因就在於此。當然,幾千年來酒和人類息息相關,飲酒並不全然是壞事,適量的淺酌,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益身體健康,端看個人方寸的拿捏罷了。 然而,衡諸當前社會,舉凡娶媳婦、嫁女兒要喝酒,生辰壽誕要喝酒,喬遷開市要喝酒,添丁、進爵更要開懷暢飲;而且,上了酒桌,逢「雞頭」要喝酒,遇「魚尾」要乾杯,入鄉要隨俗,不喝都不行;倘若碰到「賣魚尾」的遊戲,或猜拳行令「打通關」,那不是乾「一口杯」能了事,而是用「大公杯」在拚酒,目的就是要把對手灌醉、看他出醜,在這種情況下,「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礙於面子,也就不管有沒有酒量、酒膽,只得硬著頭皮引頸乎乾啦!酒,是這樣的喝法,如何不傷身?酒後再開車上路,如何不令人憂心? 誠然,一位弱女子為了家庭幸福,勇敢地挺身提筆投書,呼籲喜歡喝酒的人,當舉杯賣弄男性氣概的時候,也能多為別人的父母妻兒,以及自己的家人設想。這樣的吶喊,作者自知很多人會對她嗤之以鼻,形同「蜻蜓撼石柱」,無濟於事!然而,這樣的聲音,我們聽到了,決定全文刊登,冀望讓一個家庭主婦微弱的呼聲,能放大如洪鐘產生共鳴,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喚醒嗜酒貪杯的男士們,共同節制拚酒的陋習,切莫讓它氾濫成災,淪為許許多多家庭每天揮不去的夢魘!更祈望公教員工,能肩負起移風易俗的責任,畢竟,再好的陳年醇酒,真的比不上一個美滿的家庭!
-
正視地方心聲務實檢討小三通需求
立法院內政及民族、預算及決算委員會立委和相關中央部會官員,日昨結束三天的金馬考察行程。在這三天裏,實地走訪試辦小三通的金馬地區,和地方政府、民意代表,以及台商座談,就小三通政策面、實務面廣泛的討論,並提出許多的建議,也作成具體的決議。我們希望中央相關部會對於各項建議事項,均應加以重視,同時審慎的研議處理,除了解決目前小三通面臨的困難問題,更讓目前遭致批評的小三通政策及現況有所突破。 這次考察金馬小三通的成員,除了多位立委外,與小三通業務有關的中央相關部會都派員參加,而且幾乎都是次長級官員,尤其還和來自福建廈門、泉州、漳州、福州、莆田等地的台商座談,再加上地方政府和民意代表,參加人數多和層級高均是罕見的「陣容」。當然,有非常的陣容,理應也要有非常的成效,相信這也是各方所注目與期待的。 在和台商座談時,台商以自身來往兩岸的實際經驗及需求,提出多項實務面的建議事項,包括了給予金門以「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擴大小三通受益面、允許大陸各地台商經由小三通返台到各地航站、完善金廈海域航運系統、加速水頭碼頭新辦公大樓建設速度、儘快完善硬體設施、規劃行李托運使旅客通關更為便捷等。台商們也希望由實務面的改善,突破小三通的現況,也有利金門未來長遠的經濟發展,奠定更多的利基。 而立委在實地走訪金馬之後,對於小三通的實際狀況也有深的了解,也在返台後召開記者會,同時也提出了六項提案,如邀集金馬當地縣長、議長參與政府協調金馬事務、擴大小三通人員中轉對象及受益面、廢止金馬證、加強及補助金門小三通碼頭軟硬體建設經費、金門機場設飛機加油站等,更呼籲政府應重視及順應民意協助解決。 綜觀立委及台商所提出的建議事項,都和小三通的發展息息相關,而其中有些議題其實也是地方上多次向中央相關部會爭取、建議的事項,中央對於相關的問題其實也是了然於心,但卻由於政策或政治考量,而無有效的改善問題,以至於在小三通的推動上,始終無法滿足實際的需求,如果因此而產生批評、指責的聲音,也都是極為正常的現象。 小三通是國家的政策,已經跨出三年的時程,各項的交流、往來,也都累積了相當的經驗及良好的模式,地方上以務實的經驗提出了實際改善的意見,著眼點就是希望經由問題的改善,讓小三通能平順的推動,不但有利離島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為國家的兩岸關係和發展,創造良好、有利的交流平台與模式,對國家和人民都是有正面的助益。展望兩岸小三通必須持續向前發展,許多問題的解決,已是刻不容緩,我們再次的希望中央對小三通能在政策面加以支持,同時務實的檢討,力謀改善之道,讓小三通能真正的發揮預期的效益。
-
國軍金門醫院切莫輕言裁撤!
根據報導:監委謝慶輝日昨視察金門縣立醫院及聽取簡報,會中傳出國軍金門醫院已由高層通知裁撤計畫的訊息,只是還沒有正式公布確定日期,消息見諸報端,已引起地方上高度的關注與恐慌! 國軍金門醫院座落於太武山麓的南端,臨近金湖鎮的夏興聚落,是世界上唯一深藏於花崗岩山洞內的醫院,由三條橫向與九條直向坑道縱橫連貫,構成四通八達的連絡網,總面積達八千八百平方公尺。院內通風良好,設備齊全,共分行政、病房、診療、動力與生活等五大區;由於業務不斷擴展,坑道空間不敷使用,因而於坑道外另建門診大樓,肩負金門軍民之醫療保健工作,堪稱是現代化的醫院。 事實上,國軍金門醫院係民國三十八年大陸風雲變色,隨國軍自舟山群島撤退來金的陸軍野戰醫院,先駐紮在成功村救護「古寧頭戰役」傷兵,隨後移往尚義村郊,通稱「五三醫院」,後來陸續更名為「八六六醫院」及「尚義醫院」。為因應戰備需要地下化,於民國六十七年擇定太武山麓花崗巨岩,戍勤官兵憑藉無畏的意志,歷經二年的奮鬥,用生命和血汗克服種種困難,終於開鑿完成一座地下醫院,由蔣故總統 經國先生親自命名為「花崗石醫院」。民國七十五年改番號為「國軍第八二○醫院」,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一日又改名為「國軍金門醫院」。 不可否認,金門位處偏遠離島,醫療資源先天不足,五十幾年來,國軍金門醫院扮演戰地軍民守護神的角色,醫護人員夙夜旰宵,挽救砲火下無數生命於危難之中,實在是功不可沒;而且,可以預見的將來,金門仍跳脫不了離島的宿命,醫療水準恐難有效提升。換言之,未來國軍金門醫院的存在,將繼續為島上軍民健康多提供一層保障。 當然,國軍金門醫院本係因戰爭而設立,而今金門已結束戰爭時代任務,逐步走向和平喜樂之島,因此,國軍醫院隨著精減裁撤,本是天經地義、不足以大驚小怪,但是,金門民眾繳同樣的稅和健保費,卻不能享受應有的醫療服務品質,且遲遲未見中央有提升離島醫療具體措施,更令人錯愕的是,在未見取代配套方案之前,反而看到將裁撤國軍金門醫院的計畫,只差還沒有正式發布日期而已,無異令貧乏的金門醫療資源雪上加霜,這樣的消息見諸報端,難怪引起廣大金門鄉親的震驚與恐慌!離島民眾基本生存權遭漠視,由此可見一斑! 平情而論,五十幾年來,國軍金門醫院扮演戰地軍民守護神的角色,值得高度肯定。如今兩岸關係逐步和緩,金門已成為經貿交流的橋樑,島上大量撤軍,國軍醫院是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然而,我們認為,國防部規劃裁撤國軍金門醫院,切莫草率行之,畢竟,「人命關天!」金門醫療設施本就落後不足,豈能在沒有建構替代措施前貿然實行。何況,地區並未完全撤軍,尚有不少的榮民、榮眷需要照顧,以及軍校聯招與兵役體檢的重責大任,如何能棄置不管?再說,金門以觀光立縣,且逐步擴大兩岸「中轉」功能,過境人數不斷增加,醫療設施是該充實,而不是輕言裁減!
-
農業與觀光結合開拓金門新商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戴振耀一行人,日前蒞金視察金門農田水利整建工程,並專誠前往金門縣政府拜會。戴振耀表示,願與李縣長共同攜手合作,全力支援金門造林及協助發展休閒農業,將農業與觀光產業相結合,開拓金門新商機。 回想國軍進駐金門,大量種植的木麻黃防風林,曾使金門綠油油的一片樹林、曾使觀光客最讚嘆的金門公路即是綠色隧道,近十年來經過天災人禍,幾年都被砍光,新種植的樹木又還沒長大,如今金門顯得一片光禿禿,比如實施「小三通」後,大量觀光客擁進擁出的水頭碼頭,及四週的環境光禿禿,就令人感到非常不舒適,所以金門造林應重新加強,並且應種植快速成長的大樹。 「民以食為天」,農業在世界任何國家都少不了,尤其是我國以農立國,地區是離島,農業更是經濟的中心,農業的開發,更為施政重點。但是由於近年來,地區工商業興起,社會轉型變遷,農業逐漸停滯,農民生活日漸困苦,農地拋荒愈來愈多,青壯年視務農為畏途,紛紛改業或遷台謀生,農戶勞動力漸形高齡化、女性化,專業農戶逐年遞減。這真是一項警訊,因之,今後金門如何結合當前政府農業政策,積極規劃,爭取中央政府農委會支援,協助配合,發展金門休閒農業,將農業與觀光產業結合,拓展金門新商機。我們提供三點看法請參考: 一、加速造林,重視景觀建設計劃,嚴格控管。金門應再發動全體軍民大規模造林,政府可研議今後不論是政府機構或民間建築工程,應先提出環境景觀美化計畫,提前實施,方可砍樹或建築,不再是建築物完成了,再慢慢植樹美化。 二、引進最先進的農業科技,發展金門精緻農業。社會型態轉變,金門傳統農業耕作,必需改良,因此特別要配合土地重劃,調整擴大耕作面積,以便採取機械大規模作業,以節省人力,同時結合農試所、畜試所,實施農作物與畜牧業改良與引進工作,力求金門農業精緻化。 三、發展金門休閒農業,並與觀光產業相結合,開拓金門新商機。金門要以農業支持觀光事業發展,唯有發展金門休閒農業,才能達成預期目標。台灣地區現在有辦得非常成功、很受民眾歡迎的觀光果園就是例證,果子成熟時觀光客可到現場採購,真是其樂無窮。金門也應該輔導一些具有規模的農場,開始試辦觀光果園或觀光菜園或觀光花園,如此不但可以輔導一些民眾就業,而且可吸引觀光客或地區的民眾前往休閒的好所在。
-
向自殺說不‧仍是陽光燦爛‧這才是生命
衛生署調查研究顯示,國內十五歲以上人口,百分之八點九有中重度的憂鬱症狀,若以十五歲以上人口約一千八百四十萬人推估,國內約有一百六十三萬人有憂鬱症狀,但就醫的比率卻偏低,僅有百分之二點三。憂鬱症患者容易形成自殺行為,最近媒體報導國人憂鬱指數上升,與一連串憂鬱自殺的新聞,可說是引誘自殺的劊子手,須要正面積極的方法來杜絕防範。 國內自殺案件層出不窮,據精神科醫師指出,自殺防不勝防,且易有氣氛感染效應,年輕的自殺者易以身體疾病作表癥,年歲較長者若能經常檢視快樂指數,就能有效預防自殺。自殺事件雖然是個人行為,但是經過媒體的不斷報導,顯然已轉變成一種令人憂心的社會現象,自殺有跡可尋,通常與沈重的壓力源有關,例如感情、學業挫折、失業痛苦、生活無著、人生無望等,都是壓力源,若壓力源累積到某種程度,便易引發憂鬱症,一旦有誘因,可能就有自殺的衝動。 國內受到全球化衝擊,加上經濟不景氣、社會環境浮躁、家庭功能不健全、教育壓力大,已使青年人和壯年人的生活危機感逐步增加,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台灣地區十歲至三十四歲的自殺死亡率,佔總體自殺死亡的五成,自殺已成為十五歲到二十四歲青年人死亡原因的前三名。自殺已躋身台灣十大死因,去年有三千零五十三人死於自殺,今年到目前為止已超過去年,而最近自殺的案例更多。 自殺統計數字令人怵目驚心,自殺死亡的人比十年前增加二點二倍,然而,更讓人驚訝的是,新聞媒體不斷重複出現自殺的現場報導,新聞媒體應該自制,以免造成社會「氣氛感染」效應,導致自殺事件不斷擴大,實非我們所樂見,除了媒體要有社會責任外,專業社工、醫療團體、教育單位、慈善機關、家庭成員都應提高警覺,以增強對自殺免疫力。 當然,我們更希望:學校單位加強教導家長及子女;社會團體加強教育社會成員,如何防止及正視憂鬱現象;醫療單位如何醫治、診療憂鬱病患,來關懷他們、輔導他們、注視他們,讓身陷險境的憂鬱人能自制、自省、寬心、解慮,免於自殺的衝動。 金門社會純樸、安定,自殺案件不多,這是好現象。絕不能受國內影響,或媒體誘導而一時想不開斷送寶貴生命,的確當人雖然是辛苦的,尤其是當現代人更是不易,不過「當人」也是最高貴的,既然有幸當人,就應該知道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有痛苦的人,在淒楚創痛之後,應向自殺說不,抹乾淚水,仍是陽光燦爛,這才是生命!
-
瞭解政府防疫政策傾聽專家克疫高見
預防秋冬可能來臨的SARS,行政院衛生署已經啟動全面防疫措施,每日祇要打開電視機,總有防疫宣導短片顯現在螢光幕上,呼籲全民注意衛生保健。而疾病管制局也已定自十二月十五日起,各機關及事業機構、學校社團、公司行號,將全面實施量體溫,倘若發燒達三十八度一律禁止進入上班上課,至於發燒病患是否能不扣薪在家休息,則需等待協商決定再作公布。有備無患,亟需全民支持配合。 為免秋煞來襲時,流感病患與SARS患者混淆,疾病管制局宣布:流感疫情進入高峰期後,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只要發燒超過攝氏三十七度,經醫師診斷為類流感者,不需檢驗就可免費給予抗病毒藥物「克流感」治療,政府這項具體防疫措施,對於老人流感患者即是福音,老人之健康多了一分保障。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預判,秋冬SARS可能來襲,而全球盯緊大陸廣東地區,推測從廣東開始可能性較大,應不致從社區感染開始,因有調查資料顯示:廣東境內接觸果子狸、蛇、雞等動物的小販,居然有百分之十六之人體內都有SARS抗體,透過人與動物直接接觸、傳染之可能性當然較大。這項疫情訊息,值得社會大眾密切注意。 政府為有效全面防煞,準備編列五億元預算,第一階段先買「克流感」藥物十二萬人份,一旦流感流行儲備藥物還將加倍。根據調查,國內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約為二百萬人,去年即有二十萬人次因染上類流感入院,其中三萬個肺炎病例、三千九百九十人死亡。流感進入高峰期後,每十個發燒、咳嗽、肌肉酸痛病人,大約八個都是流感病毒引起,對症下藥,幾小時內就可紓解症狀。 目前離島地區病患後送機制,第一優先是由行政院衛生署委託「全國空中緊急醫療救護諮詢中心」聯絡國際SOS救護組織執行,必要時則由「全國空中緊急醫療救護諮詢中心」指揮內政部消防署空中消防隊支援。若因天候不佳,或其他因素使得這兩個救援單位無法執行任務時,則由行政院海巡署海洋巡防局的海巡隊執行病患後送台灣任務,讓離島病患能在安全狀況下,順利後送台灣進行醫療救治。 而防疫專家學者認為應重視SARS早期診斷之可信性,如果做出一個檢查是陽性的,必須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實驗室進行重複檢驗,因為實驗室檢查特異性和敏感性不高,陰性不一定不是,陽性不一定就是,不能只做一個檢查就下結論。而在確診時要加上血清抗體之檢查,抗體必須從無到有,在早期一週內確診一位病人是否患SARS並不容易,最多只有疑似,還要經過十天抗體明確才能確診,這一點需要謹慎處理。 有了一次「煞情」慘痛教訓,但也吸收了不少寶貴經驗,欣見政府主管部門主動展開防疫作為,亦且標本兼備,實事求是,諸如舉辦國際性防疫研究會、舉辦防疫綜合演練、推動防疫宣導,又有國內外專家學者群策群力,在防疫克疫專業領域,傾囊獻策,相信祇要中央與地方、機關與民間攜手併肩努力,切實做好防疫保健,縱然秋冬煞情真的來襲,也能安然渡過難關。
-
預防犯罪維護治安人人有責
警方在十日上午受理五起機車竊案,警方根據線索研判案情後掌握特定對象全力追緝竊嫌,並在不到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內迅速逮獲嫌犯,追回五輛欲運往大陸銷贓的機車,讓失主開心不已,警方再度偵破竊案,相當值得肯定。但在緝嫌過程中,卻發生嫌犯欲以車輛衝撞員警的狀況,員警曾對空鳴槍示警,也讓這起竊案因為增添了突發的危險狀況,而更令人矚目。 竊案一直是地區社會案件中的大宗,竊嫌或是順手牽羊、或是闖空門、或是計畫性的做案,舉凡單車、機車、計程車、金錢財物,以及網路遊戲虛擬寶物、天幣等,幾乎無所不偷。這些案件,或是經過媒體報導、或者是在村里社區口耳相傳,經常成為民眾談論的話題。 而地區的治安狀況隨著小三通而更加複雜,走私槍毒、偷渡等案件,在平日以偷竊、鬥毆為大宗的社會案件中,顯得特別重大及突出,也相對的比較會受到社會的注目及討論,莫不把這些案件當成治安良窳的指標。當然,即便是看似平常的案件,只要發生的次數多,牽涉到的範圍廣、人數多,也自然會受到注意。如最近地區的機車失竊案件增加,由多起破獲的案件也顯示,幕後應有竊車集團竊車並計畫運往大陸銷贓。 警方迅速的偵破竊案,讓失主能儘早的找回失車,民眾心中的感受自是大不相同。一般的機車失竊案,從損失的金額來說,和其他的許多案件相比較,雖然不見得是最大 的案件,但不論金額多寡,總是車主的財物,本就無由讓他人竊取。再說,雖然金額不多,在民眾的心裏,象徵治安不良的感受卻是特別強烈,因為這是民眾最直接、最真實的體驗;如果失主因而在心中「大罵竊賊」、「抱怨治安」三、五天,也是可以想見的。如今失車能夠很快的失而復得,心中自然是驚喜萬分,對於警方的能力也大加肯定;在這一失一得之間,充分顯示了民眾對治安及執法能力的心情與感受。 有時候民眾對於治安的感受不全然在於財物的損失。比如,不久前曾經有處社區接二連三發生偷兒闖空門的事件,有的住戶被偷走部分財物,有的是屋主警覺發現賊蹤,經一陣追逐後雖然沒將竊賊逮獲,也沒有財物損失,不過,在民眾的心中已經留下恐慌的陰影,也難免不會有所怨言;更何況不乏許多因行竊不成而變成強搶、傷人的例子。因此,案無分大小,其實都應該受到應有的重視,雖然震撼社會的大案要破,關係民眾的小損失,也要全力追查,才能讓民眾放心、安心。 此外,員警在偵辦案件時,不論案件大小,也都可能面臨不同的危險狀況,如不久前金沙地區發現類似「雞爪釘」陷阱,以及日昨這起欲衝撞員警的情形等,因此,對於員警偵破的案件,也應不論案件大小給予掌聲與鼓勵。 維護治安雖是警察責無旁貸的事,但民眾也可以是防制犯罪、打擊犯罪的助力,如成立社區巡守隊、發揮守望相助的功能、檢舉不法、做好居家安全措施等等,都是民眾可以由平日做起的事,在為自身的安全盡一分力的同時,也就等於為整體的治安維護盡了一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