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維持制度化交流 推進台海和平發展!
報載,大陸中國東方航空MU505班機,4月29日傍晚從上海飛往香港途中,沒有走平時例行的M503航線,而是一度飛越金門上空,引發關注是否為對岸的灰色地帶手法,意圖擠壓我國治權。不過民航局表示,航班疑似是為了躲避危險天氣區域轉向內陸偏航,但高度並沒有進入金門終端管制區域內。 據了解,此一事件之所以引起關注,還在於此舉就像大陸軍機艦活動,刻意打破海峽中線默契一樣,在雙方主權範圍的角力中,對岸又往前逼了一步。縱然實務上,越界的是民航機,且從巡航高度通過,純就飛航安全與軍事威脅上,不至於對我方造成直接危安與傷害,但仍然有陸方是否藉此操弄灰色地帶衝突的疑慮。 克勞賽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有句名言叫「戰爭之霧」,說的是在「戰爭之霧」籠罩的戰場,所有戰鬥手段都會包裝在「摩擦」行為裡,最終的戰爭之火是由燥亂、勞頓、偶發、危險等不確定因素所引燃。所謂的「灰色地帶衝突」指的是在不發動戰爭的原則下,運用對於國家經濟、政治結構、軍事防衛的衝突手段,獲取來自於敵對方的利益,亦如坎南(George Kennan)的名言,「不造成戰爭卻能達成國家目標的一切手段」。這樣的情境運用在現在國際權力的競逐中,更像是一場「和平之霧」,意即戰爭的惡意被包裹在和平時期的「摩擦」裡;「摩擦」可以是恫嚇、衝突或任何型態的間接打擊。正因其手段的多元、隱匿,兼具線性滲透力,既有合法藉口,又能針對弱點,實施精確打擊,因此更大程度的考驗著目標國的實力與智慧;具體運用在實務上,便是「灰色地帶衝突」。灰色地帶衝突最主要的特徵便是行動低於啟動軍事反擊機制的合法或正當性門檻,以及行動是隨時間以線性展開而非全面性或一步到位,也就是所謂的「切香腸戰術」。說明至此,並與之驗證當前的台海情勢,應該許多人都會感到「心有戚戚焉」。 誠然,一次民航機因天候因素直接飛越我金門的金沙、金湖鎮上空,且明顯沒有侵犯到我「安全走廊」的行為,著實可以認定為一起基於民航飛安前提下的偶發事件,之所以會被放大關注,自然也是因為兩岸關係已降至冰點,共機頻頻飛越海峽中線,對岸無人機更曾飛抵金門,如今「航拍機」繞台飛行的灰色地帶手法更是層出不窮,人民自然會感到不安與憂心,但,孰令致之?如果兩岸官方仍舊執意維持「已讀不回」、「不溝通、不接觸」的交流策略,危機或便可能在灰色地帶衝突的操作下,一觸即發。 我們始終相信,在任何情境下,兩岸都應該維持制度化的協商。外交的目的是建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並極大化的避免不理性的衝突、戰爭為前提,中斷交流與放任「惡意螺旋」無限擴張,絕對不利於兩岸間的和平發展;因此,不論如何,維持台海間制度化的溝通交流仍是當前亟需跨越的門檻。此前,兩岸之間的官方溝通主要透過半官方組織的「兩會」(海基會、海協會)進行協商,在雙方不觸及主權爭議的前提下,也算是確立了制度化的溝通及互動模式,捨此不就,卻熱衷於公開放話,實屬不智。 總之,兩岸無小事,任何小事都可能發展成大事;為了避免衝突加劇,台海間唯有維持制度化的交流機制,彈性應對、積極作為,才能有效掌握正面良性互動的發展機遇,推進兩岸民生與和平發展。
-
整合長照資源 提升服務品質
縣長陳福海日前由社會處人員陪同前往福田家園以及松柏園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關懷住民生活狀況,同時巡視機構環境空間與設施設備,陳縣長強調,照顧老年鄉親和機構長者是縣府責無旁貸的責任,除了給予最到位的服務,他也提醒,機構在照顧品質、餐食營養衛生安全、公安消防用電、民間資源連結以及家屬關懷等多元面向,務必要更加用心與進一步提升。 全球人口高齡化已成為21世紀面臨的重大危機之一,尤其我國高齡人口比例攀升速度領先全球,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高齡人口將超過20%,長期照顧是一條漫長而辛苦的過程,無論對於被照護者本人,或是家屬而言,都可能承受極大的經濟與心理壓力,也因此更凸顯長照機構之重要與必要。長期照顧是針對身心功能失能者,提供長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健康及健康相關的服務。隨著我國社會生育率降低以及老年化的增進,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家及地區的人口結構比例,甚至是維持經濟及社會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面對這種人口結構的改變,這些身體或心智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的人,已然成為家庭和社會問題。 也由於高齡化社會及老年人口的快速成長,導致社會型態改變,造成長期照護需求大量成長,因而近年來長期照護的產業發展迅速。誠然能夠在家終老,是每個人的渴望,但是也有不得不住進長照機構的可能性,而如何選擇好的機構獲得妥善照顧,便相當重要。其實,長期照顧不能單看作是個人或家庭的責任,它需要社區乃至國家力量的支持。陳縣長日前並提及,提升長照機構整體照顧服務品質,民力無窮,平時應與企業或基金會多加合作,協力挹注人力、物力資源,且不只是三節慰問,也可參考台灣機構連結各類志工投入修繕工作、環境改善等,善用各類資源。而這些整合的長照資源,經由多方齊力,才能讓金門在地長者獲得最完善、最妥適的照顧。 每一個人都會老,都有可能會面臨到失能、失智而需要長照服務的狀況,如何好好面對這件事,找到適宜的資源及工具,並且預先善加規劃,對大家的老後人生是否可以持續綻放光采有著極大的關係。陳縣長自上任後積極倡議禮運大同篇「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之理念,盼展現福利島之精神;為使長輩在地安養、在地老化、活得有尊嚴,更期望讓每一位長輩永保喜樂、平安,越老活越好,公私機構應戮力合作照顧長者,將醫療衛生及社會福利體系等相關資源,做更佳的整合串連,在既有基礎上應該更積極、更多元、更全面的因應準備,提升服務品質,讓長照服務的效益充分展現在整個社會上,更具意義。
-
完善候車亭設施讓公車服務更好
金門現有候車亭243座,大小和型式、材質不一,縣議員董森堡以環北段候車亭連基本遮風擋雨的功能都沒有,引起鄉親非議為例,建議縣府朝設計4、5種符合在地需求,規格標準化公車亭的方向改進,完善最基礎的交通周邊設施。 金門監理站統計,至今年3月底止,全縣登記的汽車有4萬8602輛,機車更有7萬6541輛,但搭公車仍是部分鄉親的日常生活。隨著「老兵召集令」主題觀光活動打響知名度,許多老兵在網路貼上當年穿著草綠服,與袍澤在候車亭合影的泛黃舊照,也有人特別攜家帶眷在昔日老式候車亭留影,心中盪漾起伏的是刻骨銘心,魂牽夢縈的軍旅往事。 縣車船管理處長吳志偉說明,未來將在兼顧遮擋風雨基本功能、維管方便,並導入環保綠能,同時加入公車、旅遊資訊服務的概念下,針對現有和新建的候車亭,採雙軌逐步推動的方式,進一步完善相關設施。 全島目前數量最多的是李炷烽縣長時期建構的FRP (玻璃纖維強化塑膠)材質的「涼亭式」候車亭,未來新建則規畫沿用與地區地景條件搭配,普遍受到歡迎的既有型式,但會改採材料取得容易、組裝方便,且更符合環保的鋼質材料,在經費有效控管,避免大規模更新帶來資源浪費下,進行妥適的微調作業。 以往,候車亭的地基板採現地混凝土澆灌方式,遇到道路拓寬或其它施工基建,常會面臨移置困難的問題,未來也會改採預鑄式作法,更方便連同地基板整組遷移,以減少交通環境的影響和經費支出。 近年,地區陶藝大師吳鼎信在金管處中山紀念林對面的彩繪候車亭,以及金大學生在榜林村內候車亭,也有同樣充滿趣味性的創意作品,均讓人十分驚艷,成為自由行遊客打卡的熱點。這些走過幾十年烽火歲月的早期候車亭,在彩繪揮灑下展現新活力,都會完整保留下來。 隨著駐軍的連年裁減,十萬大軍已是塵封往事,有些候車亭只有乘客三兩人,甚至幾天等不到1個人,車船處也會就現有候車亭配置檢討更新外,並針對金門大橋通車後,烈嶼離島更多的候車亭需求,做出更讓鄉親便利的規畫,目前評估僅小金門一地需增置5座,希望未來大、小金門之間的大眾運輸系統會更加便捷。 另外,候車亭的夜間照明攸關公車資訊的提供,並涵蓋候車乘客的安全在內,車船處也有進一步加強的規畫。其中,涉及夜間照明裝置的電力來源,是否有加置太陽能板的可行性,車船處也應一併規畫,做到一次搞定才好。 一座候車亭的建置經費在40至50萬元之間,縣車船處透過府、會溝通,博採各方良善建議,在陳福海縣長重視財政紀律的大原則下,也會有當省則省,符合開源節流的規畫。未來執行成果如何,鄉親也等著看。
-
金馬澎聯盟三訴求,即是三十萬子民之心聲
報載:金馬澎聯盟理事長黃獻平於112年4月13日由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前執行長翁明志陪同副理事長俞東美、林金官、顧問許志忠等一行,拜訪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兼金馬服務中心主任),並遞交請願書,提出三大訴求,包括:成立金馬澎發展委員會」、增補「離島建設基金」、建設連接南北竿的馬祖大橋,受到張政務委員懇切支持與正面回應,展現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之負責態度,民意咸表肯定。 眾所週知,金馬澎三縣同屬離島,孤懸海上,先天不足,後天又失調,資源匱乏,其來有自,尤以受到國共內戰,烽火洗禮之影響,長期以來,肩負台澎安全屏障重擔,民生建設落後,一切難與台灣各縣市相提並論,不惟各項建設起步緩慢,耗損亦大,茲此雖然隨著兩岸關係好轉,開放三通渠道,注入活水,緩不濟急,民意急急如令,殷盼政府一本至公,想方設法,回饋離島轉型正義,彌補過去陳年虧欠。此次所提出三大訴求,旨在籲請政府加強離島地方基礎建設,別無他求,合法、合情、合理,政府無由推卸。 謹以金門為例,民意早年主張籌建「金烈大橋」之議題,卻因「政治正確」,一句不符經濟效益,任令「大橋」成「浮橋」,選舉到來,浮上檯面,選後歸零,沉入海底,如此浮浮沉沉,浮浮沉沉二十餘載。孰是面對金馬澎聯盟所提三訴求,切忌止於口惠,而無實際行動,倘因所需預算金額龐大,一時無法到位,亦應傾聽民意心聲,循序漸進向前行,分期籌措編列因應。否則「離島建設基金」即將用罄,問題無解,孰是做一寸是一寸,進一步是一步,不敷衍,不停滯才是正道。 再說,金馬二島有別於國內縣市,對外交通極為不便,每年一到四、五月間,常有大霧罩頂,航運交通停擺,望天海而興嘆。益見馬祖訴請興建連接南北竿大橋,如同金門興建「金門大橋」應棄政治就經濟,雖然總工程預算金額由原來四十餘億暴增至近百億,但政府下定決心,秉持「三分政治,七分經濟」最高原則,排除萬難,予以拍板定案動工鳩建,讓離島中之離島「化零為整」,創下金門建設新紀元,橋通人通連環通,鄉鎮村里四通八達,便民利民,藏富於民,功效立竿見影,複利無窮,贏得人心,感念年年。 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曾說:有政府能做事。但願施政棒棒相接,無縫接軌,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之理念,化為各級政府疏解民瘼民困行動,消弭民怨於無形,眾所樂見。 時代進步,科技發達,民意高漲,永無止境,姑且弗論金馬澎聯盟所提三大訴求涉及法規層面,與實際需求及執行難度如何,說一丈不如做一尺,取捨存乎一心,相信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長年兼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金馬聯合服務中心主任,身入其境,置身其中,對於離島長期之痛苦必能感同身受,在在都需中央伸出援手,正因如此,民意殷殷期待他登高一呼,發揮協調整合推進能量,促使金馬澎三縣迎頭趕上,邁入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社會福利事業新建設里程,來日看得見、用得到,福澤廣被,福份共享,功德無量。
-
國家語言政策應進一步盤整
為尊重國家多元文化之精神,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國家語言發展法》於民國108年1月9日公布,為我國語言政策之最高母法,按理,在完成語言政策法制化進程後,我國之語言政策理應得到更好的發展,至於那些面臨瀕危、需要搶救的固有語言,也能得到應有的傳承與復振。 政府以專法高度處理國家語言政策,充分凸顯其對國家語言發展的重視,不過,檢視《國家語言發展法》、《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111-115)、《國家語言發展報告》,以及行政院、國發會、教育部等機關實際推動的語言政策,明顯出現難以調和的扞格與矛盾,著實讓人憂心,相關問題與爭議有必要進一步對話與釐清。 其一,金門話未被列為「書面建議用語」與「口語名稱」:文化部稱國家語言有關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之「優先書面建議用語」,是考量「族群和諧」、「尊重各族群語言使用習慣」、「合理的調整語言使用稱謂」等因素,可相較於馬祖地區自然語言有高達7種的「口語名稱」,口音、腔調異於台灣的「金門話」不僅未能成為法定「書面用語」,甚至連28種「口語名稱」都未列入,明顯厚此薄彼,也有違《國家語言發展法》保障各族群母語之精神。 其二,雙語政策亂象頻傳且違背國家語言政策:按《國家語言發展法》立法意旨,雖揭櫫台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台灣手語均為國家語言,卻未明定任何官方語言,為尊重各族群語言使用者慣常使用之命名權,甚至連各族群之語言名稱也未以法律明列,在這樣的背景下強推雙語政策,使得國家語言法制與語言政策猶如平行時空,以至於出現國家語言根本大法難以解釋雙語國家的尷尬,政策上路迄今,亂象頻傳、爭議不斷,亟待嚴肅面對檢討。 爭議不斷的雙語政策,不僅明顯違反了《國家語言發展法》精神,實際推動以來,更已出現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包括大學中文系徵聘全英文授課教師,中學國文老師教師甄試以英文進行口試,乃至於教育部的國際教育補助計畫,竟然僅限定與英語系國家的交流,排除所有非英語系國家,雙北中小學教師甄選,也出現「雙語組」錄取成績遠低於「一般組」的情形,種種亂象引起各界關注,檢討政策的呼籲也不絕於耳。 事實上,沒有人質疑英語的重要性,更沒有人反對提升國人與學生英語力,但並不是所有立意良好的政策都能通往天堂,用獨厚英語的方式甄選專科教師,用備受爭議的方式進行雙語教學,都已出現顯而易見的荒謬與災難,除了可能嚴重影響正常教學品質,更可能對台灣國民教育造成深遠的衝擊,甚至影響往後世代的學子,實不能等閒視之。 語言政策是國家重要政策,影響國民情感認同與國家未來發展,應該扮演團結國民,提升國家認同的力量,以目前呈現出的亂象,不僅難以維護傳承瀕危語言,也沒有「尊重各族群語言使用習慣」,甚至在各級學校教學現場造成許多亂象,長此以往,離提升國人英語力的政策目標只會越來越遠,國家語言政策有必要深入檢討,讓學校教育回歸正軌,以確保學生學習品質。
-
打造幸福宜居的金門島
經濟學人公布去年全球宜居城市報告,前三名分別為奧地利維也納、丹麥哥本哈根、瑞士蘇黎世和加拿大卡加利。其評比指數計有五項總指標:穩定度、醫療、教育、環境與文化、以及基礎設施等。這項原本為雇主,作為調遷工作時的津貼加給參考指數,所謂宜居城市等議題,如今已是各先進城市,作為城市進步與否的未來學! 一般而言,宜居城市是指一系列城市中,就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活條件,經評比後,依其得分高低列出評比。評比單位除上述的經濟學人外,目前較有名的尚有美世生活質素調查,均是較具公信力的宜居城市排名單位。細觀其評分標準,可看出含及生活多項標的:從房價和生活費用、公共圖書館數目、市民自由度,乃至一套住房的價格到一杯咖啡、一份午餐的價格,到戶外活動方便性等,均在評比分數內。這些內容從另個角度看,其用心與日前金門縣長陳福海,呼籲打造幸福宜居的島嶼,不約而同! 金門縣議會第八屆第一次定期會日前召開,縣長陳福海特至議會進行上任首次施政報告及備詢,提出將以「三大願景」、「三大保證」以及「四年目標」等三項做為施政主軸,並以十大項施政願景,及未來重點施政十六項工作,為縣政建設,及縣民福祉共同打拚,期打造金門成為宜居島嶼。 在施政報告書中特地指出,金門以觀光立縣,小三通更是金門商業命脈,及金酒銷售的重要關鍵。因新冠疫情而中斷近三年的小三通,他當選後即積極向臺灣、大陸爭取復航,終在今年一月七日正式復航、三月二十五日起開放客運中轉,未來將持續爭取重啟陸客來金旅遊,為地區產業的繁榮發展努力。 尤者,「幼有所養、壯有所用、住有所居、病有所醫、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更是縣長最重要的施政理念,諸如成立專案小組打造親子專案,完善幼兒教育體系;落實長者在地安老服務,研議「大同之家二館」,爭取中央設置金門榮民之家;青年自建住宅政策,提供鄉親安穩居住環境;加速辦理土地農地重畫,營造更優質的土地環境資源;推動金西聯合門診中心,提升地區醫療量能,以落實禮運大同篇,創造鄉親安居樂業的環境。 綜括而言,陳縣長的施政願景,包含強化財政紀律、優質教育文化、落實土地安居、扶植青年創業、友善老年安養、強化兩岸關係、活絡觀光休閒、落實生態保育、健全衛生醫療、強化金酒行銷,乃至實現專業經營等,無非就是希冀打造一個幸福的金門島。 綜觀來看陳縣長的施政報告,且以位於美國紐約的美世諮詢,其所公布的生活質素調查項目來看,頗有與子同歌之處。美世諮詢評比項目,含及社會環境、治安穩定、出入境便利程度、社會文化環境、醫院服務、學校與教育、公共服務與交通、電力、電訊、戲劇與音樂表演、青年創業、住房、安養、育幼等,豈是與縣長的施政報告同歌而已。因此,在肯定之餘,尤應全力支持襄贊,以臻幸福宜居的金門島。
-
金寧鄉石蚵節變身親子遊樂場
金寧鄉具有獨特的石蚵海林秘境及一望無際麥田風光,金門縣政府為促使鄉鎮地方發展,打造「一鄉一產業」特色吸引觀光人潮,選定以新鮮獨特的石蚵相關農產品,增加農漁休閒產業發展,透過活動能突顯金寧鄉特色,並以節慶模式規畫一連串活動,今年選擇甫通車的金門大橋湖下端旁空地,結合在地文化、食農創意市集、親子遊戲嘉年華、藝術表演等四大推廣面向,藉由不同的體驗活動,建立人與土地及文化美學的連結,造成滿場人流絡繹不絕,佳評如潮! 金寧鄉石蚵節已經邁入第二十個年頭,除了疫情高峰時考量避免群聚感染而停辦一屆,每年在北山海堤的「千人剝蚵體驗」活動是重頭戲,充分行銷金寧石蚵特色,且受到地區民眾歡迎,每次都坐滿參加免費體驗剝蚵的民眾,場面十分壯觀,經過努力得到的戰利品還可以帶回家料理美味佳餚,離場每人贈送一碗石蚵麵線美食,一舉數得的活動廣受鄉親喜愛。 今年金門大橋旁的活動區主場地舉辦農家美食創意市集,推廣金寧鄉特色農產品,讓孩童了解食物的來源、過程,珍惜得來不易的食物,讓特色文化結合美食小吃產業,符合環保、生態、食農教育相關攤商,各個攤位大排長龍、生意興隆;邀請16組在地表演團體歌唱及舞蹈演出,狂夢藝術安排12組街頭藝人的特技雜耍、魔術、氣球表演,搭配活動蚵寶及滴兒等吉祥物玩偶和大型吉祥物氣球,與大小朋友互動、拍照留念,加上串連周遭戰地文史景點,將各種不同觀光文化風貌與活力注入金寧,讓地方產業和觀光相結合與塑造特色,帶動地方整體經濟產業發展及繁榮,行銷在地特色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規畫設置親子遊戲嘉年華場域,兒童遊戲區一直是活動中最踴躍最熱鬧的地方,整體充滿可愛、活潑、快樂、有活力的刺激旋轉飛機、懷舊旋轉木馬、旋轉小火車、戰火金剛、充氣城堡、夜市人氣彈珠台遊樂設施及電流急急棒、眼疾手快、跳格子、滾鐵圈、套圈高手、我是神射手、棒球九宮格等網紅遊戲,另外設計同心協力、骰子拼字、無敵風火輪等闖關活動和彩繪風箏、風車鳥笛、手搖鼓等親子DIY課程,以兒童遊樂園型式吸引更多的親子家庭同樂,邀請親子台哥哥姊姊至現場與小朋友們唱唱跳跳同樂,並規畫食農、環境、生態、美學、文化、教育融入其中,一方面讓孩童遊戲歡樂,同時遊戲過程也促進親子互動,留下美好石蚵文化節與歡樂家庭日快樂溫馨回憶。 配合兒童節,金寧鄉公所發放鄉轄國小及幼兒園石蚵文化節兒童專屬園遊券150元,會場入場處小丑大拱門與兩側迎賓小丑逗趣醒目,入口處贈送鋁箔廣告氣球、配合活動期間提供紙杯裝爆米花免費給參與民眾領取、學童完成主視覺繪本者,贈品是仿真包子蒸籠減壓玩具小物,金酒攤位贈送高粱酒為基底的調酒,各機關單位的宣導攤位也廣受民眾青睞,在金寧鄉公所有限經費、人力調配及承包廠商專業執行、經驗豐富、高配合度,歷年來曾舉辦過多場金門地區活動,有服務的熱情及良好的溝通,讓這場石蚵節活動樹立良好的口碑!廠商為了回饋地區弱勢團體行善,特別在遊樂區拆除前,邀請福田家園院生開設專場服務,讓當時無法出門參與的院生能創造快樂溫馨回憶,院生坐在旋轉木馬、旋轉飛機時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今年石蚵節邀請金門在地團體,像是金大歌唱社團、社區土風舞、學校扯鈴表演、樂團演唱等舞台節目,在發展觀光的同時,讓在地團體有個發揮的空間和機會,讓更多人看見金門多元文化軟實力的展現。事後金寧鄉公所粉絲專頁請鄉親上傳活動照片或留言想對主辦單位說的話,也都給予肯定和期待再度舉辦的願望;疫情讓大人和小孩悶壞了,這場活動讓大家都出門放電紓壓,尤其縣府規畫四月為「歡樂兒童月」,在屬於未來主人翁的四月節慶,延續兒童節找到歡笑和快樂。
-
藍眼淚正夯 開發觀光特色資源
本報載,位於台灣海峽中心的金門島,正處於藍眼淚季節。每年4月至6月是藍眼淚最佳觀賞期,此時南風吹起、氣溫漸暖,是渦鞭毛藻大量繁殖的時期。每當深夜,海水中會綻放出夢幻般的藍色光芒,如同星空下的璀璨繁星,讓人看了不禁讚嘆大自然的神奇。 根據「追淚」玩家透露,時序進入4月,金門多處海灘已經出現了一些「初淚」。隨著氣溫、水溫上升和底層海流轉向,螢光藻的大量增生,淚量可望開始大爆發。藍眼淚實際上是一種名為「渦鞭毛藻」的藻類,俗稱「夜光蟲」,其體內含有螢光素和螢光素酶,當藻類大規模聚集並隨著海浪撞擊後,就會發出夢幻般的絕美藍光;觀賞須在無光害的環境下才看得到,也有人稱為「藍海現象」或是「藍色啤酒海」。 玩家表示,金門全境岸邊都有機會可觀賞到藍眼淚,比較熱門的追淚點包括成功、峰上、歐厝海灘、新湖漁港、料羅南石滬公園等,達人尤其推薦慈湖,因為有灘地,相對平坦安全,還能觀賞到潮間帶、星砂與廈門夜景,撲空率相對較低。對於追求冒險的旅人來說,金門的藍眼淚是一個不容錯過的觀光景點。從海岸線上,可遠望到碧藍色海水與漂浮著的燈籠般的光球,這一幕讓人嘆為觀止,感覺自己置身於夢幻的仙境之中。 事實上,藍眼淚是一種自然生態現象,雖然金門全島的海岸線都可能追到淚,但想要一睹藍眼淚的壯麗景象,還需要風向、氣溫、潮汐等天時地利的配合才行,因此,「追淚」雖然是一種很浪漫的生態遊程,但到底還是有些運氣的成分,也絕非是「有海就有淚」的。既然藍眼淚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美景,如果要將其形塑為觀光熱點,便需要有更充分的應變策略及準備工作才是。 首先,我們應該調查清楚合宜的觀賞地點(地圖),並詳細說明相配合天候條件,特別是追淚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更是不容輕忽;因為不少觀淚點地形地貌複雜,如果沒有熟門熟路的人通報或帶領,盡量不要前往觀淚,另外,再平靜的海總是千變萬化,一定要注意戲水深度,避免發生危險。其次,捉摸不定的藍眼淚常常會讓追淚的旅客敗興而歸,為了補缺這部分的遺憾,或許也可搭配相應的生態解說遊程,讓與賞者對本地自然生態多一分了解,也為海洋生態保育貢獻一點心力。對此,馬祖的做法就更超前了;馬祖甚至有一間藍眼淚生態館。藍眼淚生態館是馬祖第一座具有高互動性的自然遺產生態主題館,裡頭有豐富的馬祖生態介紹,更運用4D環繞虛擬實境,讓你身歷其境穿梭在夢幻的藍眼淚之中。生態館裡甚至有人工養殖的藍眼淚,讓你不受季節、天氣的限制,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藍眼淚,想看藍眼淚不用碰運氣。金門或許也不必「蕭規曹隨」,但友善的服務精神和內容還是可以借鑑的,目的還是讓大家可以盡興而歸。最後,就是適當的互動體驗;體驗不單是攪混一池藍水,馬祖便開發「北海坑道搖櫓體驗」行程,於夜晚時搭著搖櫓船航行於無光害的坑道內,輕輕地撥動水面,就可以看見水中如同電影般場景的藍眼淚之美。 總之,一生一定要體驗一次的生態之旅,當然非藍眼淚專屬,但立基夢幻、精彩、偶然與稀少性,便讓藍眼淚有了諸多營銷的空間;平情而論,金門的野鳥生態也有類同的特質,或許也是我們可以深入探究、開發的觀光資源及旅遊遊程。
-
徒善不足以為政之金門轉型正義
臺灣在2008年實現二次政黨輪替(two-turnover test),民主更為鞏固(democracy consolidation),在政治上同為民主政體的金門於1992年方解除戰地政務,民主進程相較臺灣走的慢;當《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於民國106年12月通過後,受保障的僅受害者與家屬之生命權與自由權,至於財產權?與金門性質相近的馬祖,已先於111年9月申請立案成立土地自救會,目的在將戰地政務時期國軍不法取得之土地,希政府落實還地於民、遲來正義。換句話說,促轉條例未保障離島財產權「土地」部分,致地方民怨四起。更重要的是,金門在民主走的比臺灣晚,也沒有類似馬祖土地自救會的公益性團體。目前百姓僅能孤軍奮戰,透過司法訴訟途徑來取得先人被不法占有的祖產。截自2023年2月尚有多少筆土地受軍方占有? 據相關研究(2022)指出,目前五鄉鎮(不含烏坵),全縣已登記之土地計14,923.79公頃占100%。其他土地14,092.90公頃占94.43%;軍方占830.89公頃,占全縣總面積5.57%。從830.89公頃,占全縣總面積5.57%中,調查發現計「4,071(筆)軍方占用土地。」又五鄉鎮中以「金湖鎮」登記在軍方土地為最,計1,750(筆),最少為烈嶼鄉368(筆),將近烈嶼鄉的5倍,占全軍方用地的42.99%,超過4成比例。土地問題該如何處理? 與土地較相近法令為《土地法》與《離島建設條例》,又在適用上後者優先於《土地法》,因此與《離島建設條例》較相關之土地條文,分別是第7條、第8條、第9條、第9-1條、第9-2條、第9-3條……等。目前遇到的問題是,條文似乎無法解決百姓困境。舉如第9-3條第2項「……申請返還土地者,應檢具其屬佈雷前原可主張取得土地所有權或合於民法規定時效完成取得土地所有權之下列證明文件之一:1.佈雷前之土地權利證明文件;2.當地鄉(鎮)公所或其他政府機關出具之證明;3.雷區土地所在二人以上四鄰證明或村(里)長出具之證明書。」 然而,民國38年前已完成時效占有,因無法尋得「年齡至少八秩晉一保證人」之申請案件,百姓要如何辦理申請返還?又民國38年後遭軍方佈雷而喪失占有之申請案件,該土地於佈雷前已完成時效占有,後因佈雷而喪失占有,百姓要如何提出「耕作占有之事實?」至此,義憤填膺應該是很多有志之士的心境,如同以色列歷史學者Yehuda Bauer所言:「不要做加害者,不要做受難者,尤其是,千萬不要、永遠不要做旁觀者。」(Thou shall not be a perpetrator, Thou shall not be a victim, And thou shall never, but never, Be a bystander.)也就是說,在僅准州官點火,不准百姓點燈,極權年代已成過去;被視為西方普世價值民主政治已成現今主流,民主政治即是民意政治,揭竿起義是有其法理基礎。 爰此,金門在轉型正義大傘下已不容缺席,雖說相較馬祖起步得晚,現已刻不容緩,必須急起直追。據知,民間團體已相繼成形,且政府親民政策積極下鄉廣蒐民意,地方上金門大學正在籌備設立中心投入調查研究,在產官學研的敦促下,相信接下來將會一番作為,敬請期待。
-
打擊飆車莫讓鄉親提心吊膽上路
交通安全一直是受到關注的議題,最近有不少鄉親發現警方勤務落實許多,經常可以看到年輕員警騎乘巡邏機車,一前一後穿街走巷,深入城廂街區和聚落各地,見警率較諸以往增加許多,讓地區治安也因此獲得更多保障。 但好還要更好,治安改善沒有天花板,因為隨著金門結束軍管以後,人口結構日益複雜化,大、小車輛更是快速增加,帶來環境條件的質量變化,中央與地方政府要因應處理的問題,也隨之多元化和困難化,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 拿最近鄉親關心的改裝汽、機車來說,不分日夜出現城區街道,還選在人多路段呼嘯奔駛,以引人注意秀一下外,筆直的伯玉路和桃園路更常可見飆車族出沒,讓鄉親憂心這2條寬敞的馬路像30多年前的北投大度路一樣,變成飆車族競速的地方,刺耳轟隆聲響擾人清夢,也可能衍生更多治安問題。 更讓有些鄉親感到不安和不爽的是,經常發生車子走在路上時,遭遇後方汽、機車以震耳欲聾的噪音「逼車」讓路,真正領悟到什麼是馬路如虎口,一點安全感也沒有。 這也讓人想起2020年11月中旬,金城、金湖兩地出現改裝汽、機車一路狂飆,連警局一帶路段也成群飆車的亂象,警方連4天會同監理所執行聯合稽查勤務,重點取締青少年危險駕車、未戴安全帽、違法改裝車輛、無照駕駛及酒後駕車,才讓狀況平靜下來。 縣警局長盧廷彰曾任警政署交通組長,對交通與治安的聯動關係,有其專業的見解和分析,在局本部會議中三令五申,要求2分局做好重要路口定點稽查和日常巡檢工作,讓鄉親出入平安獲得確實保障,上任2個多月來取得初步成果。 3年前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讓兩岸「小三通」暫停客運往來,也讓台灣遊客一度大幅銳減,卻也讓警方勤務相對單純一些,因此有不少鄉親認為這是20年來,警方最輕鬆的一段時日,只要將交通搞好,一切就美好許多。 但問題並非如此,這些在路上狂飆的車輛,有很多是從台灣跨海而來的權利車、改裝車,大街小巷到處亂跑,在現行法令規定下,警監聯合稽查小組有其處理難度,有基層員警就不諱言:「麻煩又複雜,碰到就很頭痛!」 另外,警方在對應處理上,也常因環保局、監理所人力不足,無法充分配合夜間聯合勤務,導致整體執行成果大打折扣,面對鄉親抱怨半夜被飆車吵醒,再也無法入眠,只能對著天花板乾瞪眼的怨言,警方也感到十分無奈。 前警政署長謝銀黨曾任宜蘭縣警察局長,有一回與媒體閒聊時說到:「警察就是要出沒無常,讓民眾感到無所不在」。確實,有效規畫勤務分組,將警力進一步極大化,以提高「見警率」也是打擊不法,確保治安的好辦法。 縣警局現階段的執行成果,值得鄉親支持和肯定,未來更是受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