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AI新氣象 博物館新方向
隨著國內大選結果底定、新政府名單也在日前揭曉,並提出了所謂「AI內閣」的口號。只是這裡所說的AI,只是接上當下人工智慧的流行,實際上所指的是「行動」(Action)與「創新」(Innovation),並希望藉由新任閣揆擅常溝通、身段柔軟的特質,得以面對目前台灣社會內外的衝突,打造一個政通人和的時代。而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金門同樣在它的社會內外也有種種衝突,不僅行動與創新也是其中的關鍵,而博物館的發展更是其中的核心。 自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之後,金門以文化觀光為縣政發展主軸,並帶動地方產業,這不只是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並對應了金門豐富的文化底蘊,及其在交通地緣上作為兩岸小三通的中介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對金門文化的倡導,除了突顯了金門的外部關係,也就是夾在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處境,而連結上了它的主體性與認同之外,也因為這一主體性及認同的課題,正是面對金門社會內部問題的關鍵:這裡所說的內部問題是多重的,首先是金門開放之外,新舊住民之間的適應。人口流動及移民的現象,固然在自由的台灣社會裡,並不特別。然而對金門社會來說卻是重要的,因為它不僅有個強調社會關係的宗親網絡,及對應的自然聚落而吸引了許多愛好鄉村生活與自然風光的國內外人士,還有鄰近中國大陸,致使密度特別高的中國籍配偶。這些都發生在解除戰地政務之後,因而社會人口的結構在短時間內變化特別大,致使在地人口及新住民之間,需要更多的適應與了解;其次,與其它偏鄉一樣,年輕世代離開了金門,社會出現老齡化的現象。然而,金門年輕人的出走不僅由於緊密的社會紐帶令他們覺得束縛,還由於強調文化觀光的產業,致使這些新世代的年輕人投入的意願不高,因而前往本島的都會發展。 人是社會的根本,而對於在地社會的變遷,不只是政策的促進,其文化認同性,更是促成社會溝通及融合的有利方法。金門自解除戰地政務,經社結構也快速變化,並帶動了文化的發展。103年文化園區成立之後,不僅以閩南與僑鄉為典藏展出的主題,並觸及了戰地文化,還串聯金門在地家廟與社團,活化常民文化。面對當下新的時代變局,金門的文化觀光也要有更多的行動與創新,並加入AI的思考方式,即實實在在地連上數位,甚至是人工智慧。其中,當代的博物館正是當下文化觀光的焦點,因為博物館不只是具體而永續的觀光據點,更由於金門是個離島,也是個僑鄉,因而可以透過當下數位及人工智慧的加持,透過3D掃描、空拍等等當下發展中的技術,更方便地串接海外,並為年輕人提供就業及創業的機會,也經由網路而讓島內及島外的更多人,對於金門的了解與認同,而吸引更多的觀光客。尤有進者,過去擔任主持文化部的鄭麗君部長,如今已將成為行政院副院長。博物館一直是鄭部長念茲在茲的事業,如今作為行政院副院長,勢將繼續成為其政策的主題之一。值此之際,金門也需要行動與創新,而博物館正是沿著過去文化觀光的主題,進一步行動及創新的所在。
-
保存閩南文化,提升金門價值
清明假期遇上霧鎖金門,是許多金門旅台鄉親都曾經共有的遭遇,雖然在縣府服務團隊與立委努力協調海陸空運協同下,多能助鄉親順利返鄉祭祖,但偶爾還是有無法克服天候攪局,以至於影響既有祭祖行程的情況發生。 金門年輕一輩旅台鄉親,沒有經歷早年台金間尚無民航班機、只能搭乘軍艦(開口笑/登陸艇)赴台時的不便與痛苦,在碰到霧季而被困機場大排長龍候補時,總是難以理解為何父執輩一定非得要趕著返金、自找罪受?仔細想想,很多人也只是覺得,清明節嘛,好像就是得回家鄉掃墓、祭拜祖先,或是到宗祠家廟「吃頭」,聯絡族裔親誼。感覺就是一個代代相傳、無法悖逆的民間習俗。 雖然清明節的掃墓、祭祖或吃頭,表面上都只是一種傳達「慎終追遠」及「不忘本」的習俗,但實質上,這些形式已經內化為「閩南文化」的某種象徵及精神內涵。金門蕞爾小島、彈丸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泉州及同安的附屬之地,文化上,並沒有太多自主性,如今的這些習俗,也只是延續千百年來祖先們所承襲下來的傳統而已。 但是在大陸經歷文革破除四舊及封建迷信,改革開放及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城鎮化」打破原有宗親聚落,也使得許多傳統的習俗很難維繫。在此背景下,金門今天所保留下來的民間習俗,就成了兩岸三地「閩南文化」的寶貴資產。 金門的地方選舉文化,一直有別於台灣各縣市鄉鎮、最為突出的就是所謂「宗親文化」或「宗親政治」,也就是宗族及宗親的影響力極為關鍵,甚至比政黨的影響力還大。雖然,從某種層面來看,確實可能有些負面顧慮,但台灣政黨政治長年惡鬥結果,也不見得有多大的優越性。 金門的「宗族文化」就是「閩南文化」的一種深刻實踐下的產物,它也是文化傳承的有力「載體」,保留了許多閩南文化的「原始基因」。伴隨宗族文化的,還有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及文化資料。例如:「宗祠(家廟)文化」,包含前述的「吃頭」習俗、掃墓祭祀習俗、宗祠祭祀活動、奠安慶典(系列活動)、族譜添丁登錄、進丁點燈儀式、修譜……等。每一個環節都維繫著宗族文化傳承,也充滿了歷史與文化的積澱,更是閩南文化的「活化石」。 有別於閩南建築的實體形式,閩南文化的呈現內容實則更為多元。除了宗祠、宗族文化之外,金門一百七十多個聚落與社區的「宮廟」及相關「作醮」慶典;又如金門后浦民間的「迎城隍」廟會活動、后湖的「海醮」活動;甚至,那些退休長輩自發組成的「南音」傳唱,以及幾位記憶力驚人,可以隨口就來幾段民間「雜念及歌謠」的長者,也都是金門寶貴的資產。 金門對於各種民俗文化的重視,應該是要全方位記錄與傳承。今日所有對於閩南文化保存及傳承的付出與努力,都是對金門未來軟性實力的積累,也是提升金門在兩岸三地能見度及金門價值的重要出路。
-
福國利民 多元共建社區活動中心!
本報載,監察院因調查「金門縣財政規劃與財政紀律」等案情需要,於113年3月約詢縣府相關局處說明,其中監察委員特別關注本縣新建社區活動中心議題,並提示縣府社區活動中心數量依人口數及區域範圍評估應已足敷使用,宜恪守財政紀律,停止補助新建活動中心,並持續多元使用現有社區活動中心,令其發揮更大的效益。 據了解,監察院係依審計部福建省金門縣審計室近年查核之報告,針對縣府補助新建之各社區活動中心執行進度、現有社區活動中心數量、密度、使用率,以及歷年來投入經費等,請縣府提供各項詳細統計調查資訊,說明本縣社區活動中心密度過高、陸續補助興建之理由,以及補助之審核機制等,負責調查的監察委員認為,本縣近年受疫情影響,財政狀況不佳,持續補助興建社區活動中心恐不適切,督請縣府針對補助各活動中心之興建及其運用管理,應有更嚴謹之審查機制,倘若村里內已有其他公有建築宜採「共用」方式辦理,且現有之活動中心應善於管理使用,鑑於現有活動中心數量應已滿足地區需求,建議不宜再興建。 事實上,社區活動中心係指依照「社區發展工作綱要」規劃成立之社區所興建供民眾集會暨舉辦各項社區活動場所之建築物及其相關設施,至於社區活動中心有否興建之必要,以及如何運用公帑興建、擴大社區民眾參與,確保使用目的、效能等等,俱屬鄉鎮、縣市政府端應直面及全面思考並解決的問題,之所以會引起審計室、監察院的高度重視,很大一部分原因還在於新建社區活動中心的密度過高、管理不善、使用率偏低,以及公資源投入比例偏高等問題,然而,就算如此,現行在縣府「掛號」等待啟案新建的社區活動中心依舊還有十多件。按審計室、監察院的說法,當下「供過於需」已然失衡,應予急遽改正,焉有再建的必要;但是,仍有許多居民極力認為自己的社區需要活動中心,到底是為了建設而建設,還是真的確有必要,應宜有全面的盤整與釐清。 的確,在許多政策推展與業務執行上,社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各項福利社區化政策推展刻不容緩,因此縣府也補助各鄉鎮公所興建社區活動中心,期盼透過社區場域的優化,除凝聚社區居民向心力外,亦能強化福利網絡的擴展與布建,基於以上原則建置的社區活動中心,應無可非議,但現實上,社區活動中心密集過高、使用效能偏低,也是不爭的事實,難道幾個社區不能「共構」一個社區活動中心嗎?難道長照、日照、托幼、關懷據點、村里辦公處,乃至體適能中心、運動場館等等,不能和社區活動中心「共建」嗎?這些其實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也俱屬「現在進行式」,但如何消弭社區間的「本位主義」、進行更嚴謹的盤查及整合,並嚴格落實新建社區活動中心規範與使用管理輔導辦法等等,在在考驗著權管單位的智慧、魄力與執行力。 把錢花在刀口上!人們常稱閒置的公共設施為「蚊子館」,孰令致之?自然是理想與現實出現了巨大落差,有可能是沒有做好可行性評估,也可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如今,審監機關既對本縣新建社區活動中心有所質疑,應宜據以進行全面的體檢與規制,務實地建立社區的長遠發展目標與策略,方是福國利民之舉!
-
前總統馬英九二度訪陸為兩岸關係帶來曙光
本(4)月馬英九二度訪陸及金防部暫緩金門海上實彈射擊演習,這兩件事為兩岸和平帶來了積極的信號,表示透過各方的努力溝通協調,雙方都願意透過對話和行動,特別是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可確保兩岸持續對話交流,這也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框架下,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同屬一中具有法理依據的正當性,前總統馬英九在此次訪問中表明他持續關注兩岸關係問題,並願意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做出更多努力。 萬幸的是金防部暫緩金門海上實彈射擊演習,同時表明了台灣方面的善意和主動作為,此一明智決策可為兩岸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有效降溫,從而避免金廈海域間的軍事誤判與擦槍走火所導致的潛在區域衝突危機,此舉有利於維護兩岸關係的穩定,並顯示台美當局現階段仍願意透過實際行動來緩和兩岸關係,同時為和平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由馬英九此行觀察,其所代表之台灣友中和平族群,仍然將和平發展作為兩岸關係的重要方向,透過與大陸官方和民間的交流,可以加強彼此的了解。值得注意是近期習近平在接待訪中的歐美商界重量級人士時即表示,雙方必須透過持續的交流合作,才能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關係,由此觀察,即便國際關係詭譎多變,原則上仍處於既競爭又合作的競合態勢,世界各大強國無法忽視中國的影響力,同樣的大陸也不願自絕於國際社會,而且歐美國家並非僅堅持反中抗中路線,便執意一路走到黑,世界強國皆無意走向完全抗中路線,故仍維持與中國大陸的對話交流,遑論孤懸太平洋上的蕞爾小島台灣,更沒有絕對的實力條件可與大陸掰手腕,進行長期對抗的消耗戰。 從習近平的談話中可看出大陸的融合政策,非僅侷限於兩岸融合,更進一步看更像是「全球融合」格局下的一隅,即便對岸面對世界上真正的強敵、強國,也要與能為大陸經濟做出貢獻的歐美商界要角「你儂我儂」相互融合,台灣惟有如同馬總統時期積極維持雙方可接受的政治基礎,保持良好暢通的互動溝通管道,才能真正堆疊善意,實現和平避戰,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進而為人民謀求福祉,觀諸本月3日花蓮強震造成災區家園殘破的景象,實令人不忍卒睹,兩岸一旦輕啟戰端,可謂開弓沒有回頭箭,在砲火摧殘下,台灣數十年建設成果將毀於一旦,戰後重建更是曠日費時,與其強軍備戰,不若積極避戰追求和平共處之道。 總的來說,馬英九此行為兩岸和平帶來積極的信號,顯示台灣友中和平人士對促進兩岸和平交流的堅定意願,同時也為兩岸關係穩定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機遇,進而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贏得更多的支持和認同,並改變國際間對台灣、金門兵凶戰危的印象,同時透過與大陸各界的會晤和善意交流,將有助於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形象和地位,為台灣爭取更多的國際空間和資源。衷心期盼馬英九此次訪問能對台灣內部政治產生一定影響,從而引發台灣內部對於兩岸關係現況的重新評估和討論,促使台灣政府更加重視和平發展的重要性,進而對未來的政治局勢走向產生一定影響。
-
霧季交通考驗金門運輸困境
金門的霧季通常從十一月開始,一直持續到次年三月。在這段時間內,金門島上經常會出現濃霧天氣,特別是在夜晚和清晨。尤其影響到農曆春節和清明節期間返鄉過節民眾,尤其是受到濃霧影響的情況下,航班取消、船舶停航,造成大量旅客滯留無法出入境的窘況,面對交通運輸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所幸交通部及金門縣政府迅速行動,啟動了海空疏運計畫,包括加開航班、備援船舶等,民航機、軍機、專船全力協助疏運往返台金鄉親,以應對突如其來的困境,為滯留旅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機會,顯示了公部門的責任感和效率。 當交通運輸受到濃霧影響而停航時,這對旅客和當地有需求民眾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和影響,濃霧造成的能見度降低,使得船舶和飛機無法正常運行,這不僅影響了民眾的出行計劃,也可能導致延誤、取消和滯留,停航則可能導致經濟損失和供應鏈中斷,對於旅客而言,停航意味著無法按計劃抵達目的地,可能需要重新安排行程、找尋臨時住宿,甚至面臨經濟損失;對航空公司和海運公司可能面臨票務退款、航班調度混亂等問題,對於當地旅遊業和相關產業也會帶來影響,尤其在節假日期間,停航可能導致無法及時參加重要活動或與家人團聚,給人們帶來不便和沮喪。此外,停航可能還會影響貨物運輸,導致物資供應不足或延遲。 以今年清明節前已經受濃霧攪局導致台金航班多數取消,造成近3千名旅客滯留金門,近日天氣不穩定,正逢清明節連續假期,多數鄉親都有返鄉掃墓的需求,機位可說是一位難求,無奈加上濃霧來搗亂,破壞多數鄉親的行程安排,好不容易等到天氣好轉,機場恢復正常起降,一早尚義機場就擠滿候補的人潮,為有效疏運滯留旅客,經協調後,航空公司加開班機,國防部也出動軍機來協助,希望能儘快疏運大量的滯留旅客,將大家安全送到目的地,縮短在機場的等待時間,順利載運返鄉掃墓祭祖的台灣各地鄉親往返。 面對霧鎖金門時交通的困境,除了航空疏運,海上交通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備援船舶如雲豹輪和金瑞龍號提供了另一種返鄉的途徑,有效減輕了金門機場的壓力。而金門快輪的迅速行動更是讓滯留旅客能夠及時回到目的地,尤其是在大霧封島的情況下,提供了重要的支援。交通部航港局啟動海運B計畫,派出雲豹號快輪完成霧季首航任務,今年還額外加入凱旋八號以及金瑞龍兩艘,只要霧季來臨並接獲民航局通知,就可立即啟動備援船隻投入疏運。因此,面對濃霧封島帶來的交通停航,考驗著政府對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和協調能力至關重要,需要及時通知旅客,提供替代交通方案,體現了對民眾安全和利益的關懷,盡量減少損失和不便。同時,也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調整應對措施,完善防災應變機制,保障民眾的安全和利益。 金門霧季凸顯了交通疏運困境,面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的不確定性,應對突發情況迅速反應和協調能力,採取優化交通運輸體系綜合性長期規劃,加強對氣象變化的監測和預警,提前做好防範準備,保障金門居民的出行需求,促進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
食品衛生安全做不好 芸芸眾生有煩惱
媒體報導,北市遠百信義〈寶林茶室〉素食餐廳爆發疑似食物中毒,已有消費者多人身體感到不適,其中二人就醫通報傳出症狀嚴重,搶救罔效宣告死亡。另位死者是年僅39歲剛剛結婚李姓男子,曾於3月22日下午與其女同事到餐廳用餐,品嚐粿條香蘭葉飲料後,晚間出現嘔吐、腹痛、心悸等症狀,隨即趕去新北三重聯醫就醫,自稱係到〈寶林茶室〉消費後出現不舒服,院方採檢傷寒、痢疾皆為陰性。繼又採取糞便檢體通報食物中毒,接受點滴等治療,症狀緩解即行返家休息。但翌日病情轉劇,急送臺北馬偕醫院救治罔效,雙雙驗出感染米酵菌酸病毒。而其五十歲之女同事,就診後慶得好轉,轉危為安。就做好食安工作,為人民健康把關而言,顯示整體食安管控稽查等措施猶有不足,亟待全面落實檢討加強,以防未然,杜絕來茲。 無可諱言,隨著人事更迭,表面上看,棒棒相接,無縫接軌,莫不想把職責所在,為民服務有關事務做到最好,實則施政龐雜,千頭萬緒,衛生食安人力器材短缺之事實存在已久。所謂人有優劣,事有得失,此次〈寶林〉發生食安事故,則因業主與消費者缺乏警覺。但見中央衛生主管部門,並未勇於面對問題,儘管聲稱此案為重大食安事件,惟各說各話,地方衛生主管揪出三大缺失,包括業主久未體檢、粿條中游供應商坦承食材源自清倉,迄今累計通報病例三十三例,包含死亡二人、加護病房四人、一般病房三人、二十四人返家休養。茲又檢驗越籍代班廚師,在其手上發現病毒,疑係源自食材,人為因素不明,亟待檢警徹查事實。 為期確保食物衛生安全無虞,治本之道不在公權力之介入,而在加強宣導教育喚起共鳴,貴在全民實踐自己健康自己保,建立「環境與飲食衛生清潔」正確觀念,不吃食物儲藏冷凍變色、腐爛走味食物不吝惜丟棄,大家齊力在衛生清潔、保持食用新鮮可口之食物下工夫。大家告訴大家,防患機先,消弭食安疑慮於無形,保己也保人,大家平安。 再者,經一事,長一智,慘痛教訓務必記取,牢記於懷。畢竟人命無價,一旦失去,沒有機會再來,緣此各級衛生主管機關任重道遠,最忌得過且過,虛耗時間,模糊空間,要依法行政,秉乎良心,官民合作,密切配合,恪遵有關環境衛生及食安法令規章與餐廳食材之稽查最重要。 邇來民意心聲,時常談到目前市面供售各種保健製品有無影響健康之虞,有些還在包裝用具上註明係自國外地區進口或註有中央食品審核批准,究竟真假如何,有無魚目混珠,欺騙大眾,圖謀非法利益,戕害眾生健康,不無疑問。因而在此要問食安主管機關,有無列入檢驗,還望公布週知,上情下達,中央與地方衛生食安主管機關務必切實分工,各盡其職,防微杜漸,弭患機先,上上之策。 經一事、長一智,做一件是一件,本案籲請嚴查嚴辦,件件追蹤,做到最好。須知告誡、罰款,並非治本良計。換言之,違法法辦,刑懲併行,無特權,無例外,查明事實真象。畢竟事實只有一個,痛定思痛,不要陣痛之後忘了痛,賡續運用宣導教育與管控稽查諸方式,喚起全民響應,建立共識,澈底革除苟安渡日不良積習,讓大眾食得放心又安心無煩惱,才是正道。
-
從清明祭祖談綠色環保
這幾天正是清明連假,為了推動綠色祭拜,金門縣環保局在清明節來臨之際,鼓勵鄉親以環保祭祀的方式,用行動支持並推廣使用電子香、電子蠟燭、以功代金等,代替傳統紙錢燃燒向祖先祈福的方式,這樣的改變不僅有助於保護環境,同時也無損於體現傳統祭拜活動的意義,而在緬懷先人與實質公益上,以心祈福,以善庇護,讓宗教活動愈來愈環保,誠心祭拜的同時也為空氣品質盡一分心力。 近年隨著環保意識的興起,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到傳統祭拜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配合清明節環保祭祀之由,今年環保局持續推廣淨零轉型「以功代金」之方式,鄉親可以將購買紙錢的一部分費用,化為實質助益的愛心捐款,捐助給「金門縣家扶中心」、「華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等社福團體,將功德及福報綿延後代,又能兼顧環保減碳做功德。 另外,為了鼓勵「紙錢集中燒」,環保局今年提供了350份宣導品,凡在4月10日前,於本縣納骨堂及金湖、金沙、金山、金城民眾公墓等5處服務攤位,民眾祭祖掃墓若選擇紙錢集中燒方式,現場即可領取宣導品乙份,而各服務據點在收受紙錢後,將統一運往殯葬所內的環保金爐代為燒化,以減少空氣污染物排放。 祭拜文化之起源,始於人們對於世間萬靈之敬畏,且隨著祭拜文化的演進,祭拜對象也有範圍上之衍生,包括天神、地祇、人鬼、物魅等,均已成為民間信仰中的主要祭拜對象,至於祭拜之主要目的,不外乎是希望消弭居住環境的各種天災,以及祈求個人能安居樂業。 祭拜文化是人類文明之一環,歷經數千年之發展,已成為主宰人們心靈層面之主要力量,但現今臺灣社會中的民間祭拜行為,仍有許多不合時代潮流與需求的做法,諸如在宮廟慶典與神明繞境時,常會大量燃燒紙錢、香枝與施放鞭炮,各種陣頭更是產生巨大的噪音,讓宗教儀式成為污染環境的肇因。此外,民間信仰中常見搶頭香、賽神豬等粗糙之祭拜行為,也一直存在民間祭拜文化中,成為與宗教神聖性相抵觸之行為。至於許多製程不佳的紙錢與香枝,科學研究已證實,在燃燒時會產生許多有毒物質(諸如苯、丁二烯等致癌因子),會嚴重影響到祭拜者的身體健康。 推行精緻祭拜文化之目的,其實也是禮俗文化上的革新,其中更有許多方面,是可以透過社會各界來共同努力達成。首先是祭品品質方面,以金銀紙錢為例,使用竹漿與錫箔等較好材質所製成的環保紙錢,可以減少煙塵與有毒物質的產生;以香枝為例,使用環保香枝或是以「雙手合十」代替焚香,相當值得推行;至於以往所盛行的牲禮供品,若使用鮮花素果、糕點餅乾等,不僅可表達敬神之誠意,更可減少鋪張浪費。其次在祭品數量方面,使用大面額的金銀紙錢,香爐與香枝的減量以及供品數量的精簡等,都是以數量減少來達成精緻祭拜的好方式,這也是推動所謂的「綠色環保」。 目前台灣已有若干縣市政府積極推動的金銀紙錢集中焚燒,金門縣環保局今年也積極響應,鼓勵信徒將購買供品的錢轉做為捐贈慈善等以功代金,其實都是推行禮俗文化革新的具體做法,並且與推行精緻祭拜文化一樣,符合現代社會環境以及市民大眾之主要需求,相信在有關單位的積極宣導下,將來一定會獲得更多社會大眾的響應與支持。 倘若民眾在行祭拜禮俗時,能夠重質不重量採環保性的精緻化,實際使用材質較好、較環保的金銀紙與香枝、減量並集中焚燒,且在準備供品時,也能夠儘量採用可重複使用的盒子、籃子、果盤、環保袋等,則可減少塑膠袋、保麗龍盒的量,注重環保性的精緻化,則對生養我們的地球,展現出珍惜與愛護之心,也是對護佑我們的天地神靈表達出誠摯的感恩之情。
-
從本縣獲全國廉政志工創意展殊榮獎談起
廉政志工,這近來當令且為先進國家積極推動之志工,其目的係為了擴大網絡關係推動社會參與,積極鼓勵民眾踴躍參與公共事務,將廉政議題轉換為公民意識及社會價值,透過志工服務理念,深入校園、社區及企業團體,期使反貪成為我國民生活倫理的基本守則。 為此,一般廉政志工,通常會透過宣揚廉潔施政理念,協助社區民眾推展各項反貪污、反賄選、反詐騙等廉政宣導及社會參與活動。當然有關政風法令之諮詢、宣導服務,也在服務範圍。其目的當然就是希望能使反貪成為全民生活倫理的基本守則。 因此,法務部廉政署與臺中市政府政風處,共同舉辦「113年度全國廉政志工培訓暨交流會議」,邀請全國廉政志工隊伍共計26隊,齊聚台中聯誼交流,期望凝聚共識及向心力,積極落實政府清廉願景。金門縣政府政風處處長陳宗強,也帶領金門縣政府廉政志工隊,跨海赴台參與本次全國廉政志工培訓暨交流會議,並在廉政志工創意展演活動競賽中,榮獲第三名的佳績,金門廉政志工隊隊長曾貝玲亦獲頒績優志工,在全國廉政志工齊聚一堂的場合,金門廉政志工隊副隊長王玉翠,亦獲選成為離島地區廉政服務經驗分享之與談人,將金門廉政志工在地服務、創意行銷、深入社區、帶動校園宣導的經驗與心得,和全國各廉政志工隊夥伴分享,提升廉政志願服務的價值與意義。 不可否認,因為有廉政志工夥伴的加入,為廉政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與朝氣,志工們更能站在服務的最前線,與政風同仁一起深入機關、學校及社區進行服務與宣導,持續散播誠信的力量。志工人數雖然有限,但是對於廉政的影響卻是無遠弗屆,因此廉政署仍會持續結合民間力量,將廉潔價值扎根於社會,厚實國家廉政的基礎。 正如在全國廉政志工培訓暨交流會議中,法務部廉政署署長莊榮松所指出的,各廉政志工隊多年推動深耕有成,今年特別打破區域性志工聯合訓練,擴大為全國性活動,期能透過活動會師交流,彼此分享對於參與廉政工作、協助機關辦理反貪倡廉活動的經驗與心得,帶回去和各隊夥伴分享,提升廉政志願服務的價值與意義。 何以如此說法?從心理學上言,廉政志工的參與及宣導,其實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們不僅促進了政府的透明度和效率,更在社區層面推動了廉潔文化的建立,為整個社會的發展貢獻了力量。廉政志工透過參與各種反貪、倡廉的活動,向公眾宣導廉潔理念,提高了人們對於廉政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他們的參與不僅使政府更加開放、透明,也增強了社會的凝聚力和信任度。因此,培育和支持廉政志工隊伍的發展,將對於社會的良性運轉和進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發揚公民參與精神,帶動社會廉潔風氣,期使全民投入廉政志願服務工作,激發廉政志工創意學習,培訓專業知能與凝聚向心力,進而增進廉政服務品質,何嘗不是此次本縣榮穫創意展演第3名之重要意義?
-
因應電價漲聲 做好全民節電
根據新聞報導經濟部審議會已於四月一日起調漲電價,並先從產業和民生用電電價全面調漲,引起各界譁然,但依當前世界趨勢及國內能源政策與用電情況看來,電價調漲已成為必然趨勢,因此只好響應全民節電,才不會造成民生衝擊。 金門縣政府有鑑於地區能源短缺,全賴火力發電,因此長期推動節能節電工作,例如:縣府各部門結合鄉鎮公所及各村里辦理節能節電活動行銷,鼓勵地區各機關、學校、服務業及辦公場所參與住商節電計畫,讓地區民眾改變用電行為和培養節約用電的習慣,以達成節電目標。因此除了舉辦一系列的宣導說明會,尚針對機關學校及服務業,推動全民節電,營造節能低碳的氛圍,以降低金門全島用電總量。此外,近年來縣政府持續推動住商節電,成效卓著!透過節電智慧化管理以及設備汰換,將宣導化為實際行動,由節電工作推動擴大宣導節省能源,賺取更多綠金,讓企業與縣民省下不必要的開銷,可謂一舉數得。 縣政府也呼籲學校及民間團體利用各項教學活動宣導學生及民眾透過互動學習加強自身節電觀念,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帶動全民改變用電習慣,實現「金門節能島‧幸福又美好」的願景。同時與台灣電力公司合作推動智慧用電措施辦理系列活動,引導全民節約用電,共創環境永續之效益,並使金門成為一座節能低碳的美麗島嶼。 我們都知道,金門是地處偏鄉的一個小島,各項資源都非常缺乏,特別是電力資源。因此,應更重視節能省電,尤其這些年在縣政府的正確引導下,配合中央各項節能減碳的政策推行各項建設,朝著永續生態低碳島的目標前進,而且成效卓著。配合地方永續發展策略規劃,推動再生能源及能源科技教育,落實低碳島政策的推行,引導大眾在生態系統共生的前提下節電,培養生態永續與多元生活的方式,在永續發展的思潮下帶動節能減碳的新觀念,讓我們能一一克服各種新的挑戰與難題,尋求具有多元節電思維的生活習慣與方式,以邁向全民節能減碳目標。 節能減碳是全球暖化時代最重要的環保議題!如何永續及環保使用能源已成為關鍵,節能、創能、儲能更是未來綠色能源的趨勢。為了我們居住與生活的島嶼,節電就由你我自身做起,以降低這波電價漲勢帶來的衝擊。 節能減碳是全民的責任!近年來,有鑑於氣候變遷及能源危機,環保、節能、健康儼然已成為當下最受矚目的重要議題,省電節能絕對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所以呼籲大家要付諸實際行動,動手做些小小改變,就可以節省許多電力與能源,讓大家能夠聰明省荷包又不失生活品質,亦可累積可觀的省電成效,期盼大家齊心努力,共同攜手打造本縣成為節約、永續的綠色低碳島嶼。 電價調漲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全體國民都應共體時艱,因此政府除呼籲國民節能省電外,還要適時地管控民生物價,以及關心電價調漲後對民眾生活及國家經濟的影響,尤其因應世界潮流制定良好的能源政策,正確的發展綠色能源或核電更是重要,我們期望各級政府應結合產、官、學積極研究一套永續經營的能源政策,做好全民節電工作,以達節電省能目標,因應電價漲勢所造成的負面效應。
-
落實食安確保國人健康!
本報載,台北市「寶林茶室」餐廳爆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造成2死,本縣教育處宣布,自4月1日起,地區各級學校暫緩使用粄條類(粄條、粿仔條、年糕)料理及黑木耳等食材,直至食安疑慮解除後,再評估是否恢復使用。縣長陳福海十分關心此事,重申縣府對於學童營養午餐的把關,勢必做到滴水不漏。 據了解,台北市信義區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截至3月底止,已造成2人死亡,累計31例受害,其中有5位重症還在加護病房,4位情況不樂觀,讓人擔心的是肝指數因為肝臟失去功能下降當中,同時也出現了腦病變的狀況。這起食安事件來得極為迅猛,為了維護學童健康,不少縣市公布高中以下校園將全面停用粄條、粿仔條等食材,台灣不少團膳業者也主動暫停使用粿條,改用烏龍麵、炒麵、炒米粉代替。就此,本縣教育處也責令學校自辦營養午餐及團膳供應業者,4月1日起先暫停一個月供應粿仔條、年糕、米製品等食材,改以其他食材替代,待衛生單位查明上述品項無食安疑慮後,再恢復供應,以避免師生對食安的疑慮,讓家長安心。 事實上,2024年甫至3月,便接連發生了辣椒粉含致癌物「蘇丹紅」事件,以及台北素食餐廳「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且影響層面及危害愈來愈大,甚至造成死亡案例,自然會造成民眾的恐慌。當然,各級政府對於食安事件的處理也極為明快;層級通報、全面稽查、勒令停業、跨縣市合作、中央與地方跨部會合作、與檢調配合調查,甚至是各醫療院所的通報、病情追蹤,以及提供相關的醫療協助、關懷機制,受害消費者及家屬心理支持、法律諮詢及消費爭議申訴協調等等,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這代表的是政府事後的行政高效,但對受害消費者及家屬而言,再多的事後措施有時都難以彌補遺憾於萬一,或許他們更想問的是,真的無法防患於未然嗎?現有的食安體系,是否真的值得民眾信任? 的確,為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建立消費信心,政府於105年6月推動「食安五環」政策,「食安五環」包括「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惡意黑心廠商責任」及「全民監督食安」等五大面向,由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與農業部、環境部、衛生福利部、經濟部及教育部等部會共同規劃與執行;主其事者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主要的工作項目包括:法規標準評估原則與國際一致、擴大食品關鍵業別納管範圍、提高市售產品抽驗合格率、黑心廠商嚴懲重罰等等,因為所涉層面極為繁雜,《食品安全衛生檢舉案件處理及獎勵辦法》明訂有「吹哨者」檢舉條款,事實也證明有了「吹哨者」助力確能產生諸多實效。或許,「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確係為許多關鍵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突發個案,但就消費者而言,外出吃個飯就把命吃沒了,情何以堪? 我們以為,在食安五環「環環相扣」的當下,必有那個環節是做不到位,且造成脫勾的,政府的責任不僅止於「補破網」,而是有更明快的資訊及做法,告訴國人,確保消費者享用的每一餐都是安全可靠的,而非只是單純的禁用可疑食材而已!
-
相挺青年創業 落地生金
縣府成立的金門青年三創服務平台迄今已邁向第6個年頭,該平台乃整合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資源,提供專業全方位服務與輔導課程,以及大型論壇活動,利用線上及課程訓練,培育在地青年具備創新創業的實戰力,同時為激發金門青年創新創業能量,引導帶動產業創新,打造金門成為青年逐夢築巢、安居樂業的城市,並提供一站式創業諮詢輔導服務,定位為「創業家的好夥伴」,以推動金門三創:青創、新創、文創為目標。 現代青年人因具創新精神,兼具擁有熱忱和衝勁,近來創業人群愈來愈有年輕化的趨勢,但創業維艱,為協助青年解決創業可能遇到的資金取得、市場行銷、產品開發等困難,整合縣府跨局處、串聯中央部會及整合金門在地資源,更導入海峽兩岸創新能量,建構金門創業支援服務體系,透過「培育」和「支持」的核心營運策略,盤點青年世代在創新、創意、創業時所可能面臨的問題,以主動提供資源協助,包括:建立家醫式業師輔導機制、培育青年具備創新創業的實戰力及創業家精神之養成、提供創業空間等,並給予資金及相關資源上的支持,持續建構金門創業生態系(Startup Ecosystem)。 打造金門成為青年逐夢築巢、安居樂業的城市,針對在地、返鄉、移居的青年創業需求,縣府用心打造適合青年分享、激盪與成長之環境,提供完善的創新創業輔導與資源,從軟體與硬體注入能量,青年三創服務平台除了提供一對一專業諮詢、創新論壇、培訓班、交流會、趨勢講座,也舉辦相關活動增加曝光度吸引人潮來金門,透過該平台提供的多元化服務,讓創業變得更加友善,也為青年創業者打開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門,讓地區青年創業者願意在金門這片土地上留鄉扎根、築夢踏實,亦讓在地青創業者得以凝聚共識、共同交流、拓展視野,進而在創新、創意、創業上有所其發揮,逐漸茁壯成長、創造未來。 在金門五鄉鎮,到處可見年輕人注入的創意、努力與活力,尤其青年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產業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加之各行各業都有其存在價值,相挺青年創新創業,致力於為青年創業家提供全方位助力與支援,縣府除了提供優質場域、創建友好創業環境讓青年勇敢追夢、支持青年在地發展,積極推動各項創業協助措施,更透過相關福利與政策,成為年輕人最強大的後盾,讓年輕一代有更多機會實現自身想法及創意,不只是在協助青年創業圓夢,更是在投資打造金門的未來,協助在地產業加速轉型升級、蓬勃發展,不僅將青創品牌發揚光大,更進一步強化金門的競爭軟實力,大家攜手寫歷史,發展新世代經濟,一起拚未來。
-
牛羊群不漫遊逛馬路 打造安全慢遊好環境
時序進入早春,金門海島霧氣瀰漫,又是花草萌發滋長,一片綠意盎然的好風光。在氤氳的青山野地,可見牛羊成群吃草,悠然景致吸引遊客打卡留影,卻也有交通安全的隱憂。 鄉親反映牛、羊群流連道路,帶來行車安全疑慮,已是地區常有的事。最近即有人上網貼文指稱山外圓環往太武山路段有羊群出沒,影響人、車往來安全,警方據報火速趕到現場了解。類似的事情層出不窮,有的人習以為常,早已見怪不怪,有的人則在受到驚嚇後,抱怨連連,指為地區一個馬路亂象。 這樣的擔憂不是隨便亂講,而是確有事實根據。如2019年9月間就曾發生1頭脫繩的大黃牛在金湖鎮瓊徑路、經武路口,突然自路旁竄出衝撞小轎車,再大步快速跑向對向車道,當時正是下班尖峰時段,驚險過程都被後方車子的行車紀錄器拍下來,影片上傳臉書後,引起網友一片熱議。不少人分享自己險些丟掉小命的類似經驗,痛批飼主罔顧交通安全,放任牛、馬和羊隻在馬路跑來跑去。 另如小金門也曾於2013年8月發生人、牛相撞,倒地的機車騎士再遭後方車輛撞亡事故;2017年3月也曾發生牛、車相撞,造成車毀牛傷的意外。警方在交通事故發生後,每回都透過媒體呼籲飼主加強管理,並提醒用路人多加小心,但類似情況並未消除,一段時間後又再次出現。 日前即有自由行遊客在臉書貼文,表示自己和三名友人結伴自駕,車子行經翟山海岸往歐厝海邊走,準備走訪傳說中網美景點「沈睡的戰車」,途中卻被突然出現、成群穿越馬路的牛隻嚇了一跳,險些滑坡自撞路旁行道樹,虛驚一場。次日,自古寧頭往金城回程途中,又在一處起伏很大的高地,被一隻自路旁草叢竄出來、正在追逐羊群的大黑狗嚇出一身汗,留下很不一樣的金門行感想。 金門的生活步調相對台灣都會慢了許多,野外牛、羊成群也是一道日常美麗風景,讓不少遊客稱讚紓壓又療癒,但若因此出沒道路妨害交通安全,就是大殺風景的事,不能坐視不管,不當作一回事。 依現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八十四條規定:疏縱或牽繫禽、畜、寵物在道路奔走,妨害交通者,可處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若因而肇致交通事故造成傷害或車輛毀損,依刑法過失傷害罪,最重可處飼主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若造成重傷者,需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負擔鉅額的民事賠償責任。 金門以打造健康、宜居城市為建設大目標之一,讓遊客「慢遊」享受悠閒的浪漫情調,是海島觀光的一大賣點。但若放任牛、羊群和其它動物在馬路「漫遊」,則可能帶來交通安全事故的疑慮,警方與相關單位要加強宣導改善外,飼主更要用心配合,大家協力經營金門的優質、安全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