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金門社區培力發展共生永續思維
金門縣政府113年度社區培力以「人才永續、地方共生」為主軸,延續鄉鎮公所與社區永續經營議題,隨著高齡化、少子女化、人際關係的互動傳統逐漸轉變,推廣以「共生社區」的思維,成為現今社區發展的重要對策,並依社區發展階段的不同採取適能適才的培育策略導入,紮實的打造金門幸福社區。 隨著社會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社區發展工作已經由過去政府主導、主辦,轉型為社區民眾自治、自覺的投入,公部門成為扮演支持、共創資源、社會總體共同經營。為使社區幹部們貼近與理解「共生社區」核心意涵,共生社區是指一個社區中各種不同的元素之間,建立起一種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和諧共存的關係,強調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共存,有助於提高社區的凝聚力和彼此之間的情感連結,有助於建立社區的凝聚力和互信,透過互相幫助、共享資源和保護環境,使社區可以更加繁榮與和諧,同時也有助於解決社區面臨的各種問題,如老年人的照顧、兒童的教育、環境的保護等。 自從1968年頒布「社區發展工作綱要」以來,社區發展已經過了半個世紀,社區發展協會成為各種社區政策主要的承載網絡,衛福部因應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2022年頒布的「高齡社會白皮書」更新核定版中,也將「營造在地共生社區」納入因應的行動策略之中。在共生社區的概念下,沒有所謂的標竿案例,就是回歸在地的脈絡,創造在地人與人之間的支持網絡,所以無論是據點、藥局、咖啡店、美容院、書店或個人,都可能是社區的好鄰居,成為串起這個共生社區的關鍵角色。 縣長陳福海特別重視社區運作和支持「社區共生」觀念,社會處已經陸續辦理系列課程,陪伴及輔導社區發展協會,期盼社區互助,一起共生、共學、共好。社會處積極推動社區共生計畫,從3月開始的一般培力課程到4、5月的進階培力課程,展現對於社區共生的重視和承諾,營造以人為本、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以鄉鎮市區為單位的在地整體照顧體系及高齡友善場域,結合科技推動智慧共生社區,跨域串連社區資源,實施在地長期照顧服務、到宅醫護、社會福利服務、社區發展組織、社會團體等資源整合,協力合作,提供高齡者從社區參與、生活支持、預防失能(智),到健康照護與長期照顧的全人整體照顧服務;社區要永續發展得更落實居民的參與,且相關作為要隨時代精進。共生社區的建立需要社區成員之間的積極參與和合作,以及政府和相關組織的支持和促進,透過共生社區的建設,可以實現社區的永續發展、居民的生活品質提升,同時也可以促進社區成員之間的互相理解和尊重,建立起更加和諧、健康的社會環境。 社會處舉辦了一系列的培力課程,邀請專家學者分享相關案例和政策,並且提供輔導和指導,有助於參與者更好地理解共生社區的核心概念和實踐方法,提升社區幹部對於共生社區的理解和實踐能力,包括理論知識的傳授、案例分享以及實務工作坊等形式,參與者有機會自主探索共生社區與在地社區發展的連結,激發出更多創新和想法,促進共生社區的發展交流和學習,讓社區共生計畫能夠得到有效地推動和實施。未來隨著更多的課程和活動的開展,金門的社區共生關係將會更加緊密和健康,這些作為共同促進了金門社區的永續發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質作出了積極貢獻。
-
基層是金門經濟根本 施政推動執行之骨幹
報載:縣長陳福海於日前接見113年勞動節全國模範勞工當選人呂宜儒、全國總工會模範勞工當選人姜光燦二人,分別致贈程儀,肯定其傑出表現,嘉許勞工是經濟產業發展之根本,也是施政推動之骨幹。呂姜二人榮獲模範勞工殊榮,是金門勞工朋友之表率,同儕學習之典範,金門之光榮。 再看今年五一勞動節,縣政府社會處規劃舉辦113年模範勞工人員(含優良工會公共車船管理處產業工會、金酒公司企業工會、油漆工程業職業工會等單位)共計四十二人榜上留名,所載優良事蹟,林林總總,各有擅長,足堪資為學習效法。其中尤以金酒企業工會選出勞工課長呂宜儒,不惟具有專業專才,亦且有能有才,當選113年度勞動部全國模範勞工,堪稱獨樹一格,除了擁有國內外專業證照,有名品酒師,以及90至93年間曾當選過模範青年、模範父親、好人好事代表、接受地區擴大表揚,集專業知能與榮耀於一身,好人不寂寞,幹才不落單。此次榮登全國模範勞工榜首,名副其實,實至名歸,可喜可賀。 縣長陳福海,素重勞工朋友權益,特親自主持113年當選模範勞工朋友及工會工作人員座談,傾聽心聲,申明他將廣納雅言,共榮共進,解決問題,以實現共同繁榮與進步社會環境。又說:在家庭幼兒照顧方面,他一直非常關注,日前在主管會報聽取教育處及金酒說明會說明金酒公司設置托育中心二案,如果在三至六歲托兒可以足額提供服務,政策可以進行調整,零歲至二歲托育,則請金酒公司妥善思考設置可行性,以期善盡企業照顧員工之責任,進而他也想整合六歲以下幼教資源,讓新手父母與幼兒都可感受到政府的用心,促使幼教向下扎根,金門金酒兩者相得益彰,唯有先建構好各項制度,方能讓員工以身為金酒公司一份子為榮。各行各業勞工同仁袍澤朋友長期堅守崗位,對鄉邦這塊乾淨土犧牲奉獻,無怨無悔付出,提供生生不息運轉及帶來經濟發展,並期許各界勞工朋友能在各個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持續放大自己之能量,提升人生價值。 縣長陳福海有感而發,直指基層是金門經濟發展之根本,即是內心話。因他曾經置身其中,走過從前,體認殊深,肯定基層更是縣政推動執行之骨幹主角,沒有堅實基層組織,再好之良方美計,難推難動。縣長陳福海從基層、中層登上高峰,在金門政治人物有此軍管、官派、民選三個階段經歷磨練者,三十年不棄不餒、勇往直前者寥寥可數,要說真正了解基層需求者幾希。正因如此,他一再強調基層力量不可失。 再看過去漫長歲月,光是實施戰地政務制度,歷時五十年,一切建設掛車尾,能得蛻變,脫胎換骨,胥賴政府推動十二年義務教育,作育英才建功,基層組織愛國為鄉更愛家之赤誠,扭轉國家乾坤,奠定台澎金馬安全、安定、安康之願景。 金門未來路程遙遠,願景艱辛,只許向前邁進,不許蹉跎後退一步。爰特藉此向全體基層同仁、各行各業鄉親致上虔誠敬意,辛苦了,由衷感謝,大家一齊努力,金門會更好。
-
令人愕然的陸客開放到馬祖未及金門政策
大陸文旅部4月28日會見眾多國民黨立委時,公開宣布將開放福建民眾赴馬祖旅遊,是疫情後大陸方面在兩岸旅遊上的一大突破,卻未同步開放福建民眾赴金門旅遊。對此項差別待遇,據悉主因還是2月14日金門漁船案迄今沒有解決。但漁船事件並非金門縣府主其事,後果卻要金門百姓來嚐苦果,對金門而言,實屬不公。 大陸文旅部宣布開放福建民眾赴馬祖旅遊,並將在平潭與台灣海上客運航線恢復後,推動福建民眾組團赴台灣旅遊。大陸海關總署同日宣布,將同意符合其檢疫要求的文旦柚等農漁產品輸往大陸。這些措施,選在國民黨立委訪問北京之際發布,明顯是在釋放善意。儘管陸方開放幅度微不足道,但在五二○前夕作此表態,當然是希望賴清德總統在兩岸關係上能放緩調子,作出善意回應。 事實上,四月中「馬習二會」時,習近平就說出「希望大陸民眾多去寶島看看」,即已暗示了兩岸觀光交流可望恢復。這次藍軍立委組團訪陸,陸方更順勢放出具體措施。儘管目前僅先開放福建民眾前往馬祖,下一步將開放福建民眾來台灣;其後,可能是更廣泛的專業人士交流。 但是在這關鍵當頭卻似故意略過金門,讓金門地區的觀光業者都要大嘆快活不下去了。重啟小三通與振興地方經濟,一直是陳縣長就任以來念茲在茲的大事,所以他在小三通復航後仍然持續奔走兩岸溝通,經過陳縣長與縣府團隊多次居中協調後,陸委會終於在去年3月16日公布擴大兩岸小三通搭乘人員身分至國人及其陸配、台灣陸生等,並可中轉赴台。除了帶動地區旅遊量能,但唯缺的便是讓陸客能儘速重返金門,振興地方經濟了。 陳縣長於今年3月15日率隊拜會廈門市政府,期盼在兩岸疫情緩和下,爭取重啟陸客來金旅遊,讓小三通旅遊人潮風華再現,為地區產業的繁榮發展努力。4月16日在參加青礁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活動後,旋又趕往拜會廈門市府,雙方就陸客開放、金酒銷陸等議題座談,積極的、持續的向兩岸有關部門爭取能儘速在上半年開放陸客到金門自由行、團體遊。 但顯然金門縣政府和廈門巿政府雙方的友善交流,最終在大陸文旅部作政策決定時,並沒有發揮效果,因為今年2月14日一艘大陸漁船越界捕魚在金門海域被我方海巡署查緝,因碰撞導致翻覆,2位大陸漁民死亡,並引發金廈海域禁限制水域現狀的變化。而大陸派出泉州晉江紅十字會赴金門與我方海巡談判,不過15輪談判仍然破局,陸方代表3月初返回大陸,留下「後果自負」。 這句「後果自負」顯然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陸方想藉此施壓讓金門民意來反制海委會趕快解決0214事件,所以解鈴還需繫鈴人,若不能儘快解決該事件,則金門只能眼巴巴看著陸客到馬祖觀光,金門被當犧牲品,不知等到何時才開放陸客入境。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表示,政府從去年7月1日開始,逐步恢復兩岸交流,8月24日也公布對等原則,雖然中國文旅部近日恢復福建到馬祖的旅遊,並宣布只要恢復平潭海空運直航,就會全面開放福建赴台旅遊,但這樣的開放與我方的期待顯然有差異。 目前是新舊政府交接過渡期,要等五二○新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上台後才可能態度較明確,邱主委曾在金大教書多年,對金門比較暸解,也較有歸屬感,寄望邱主委能「將心比心」,「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多替金門的老百姓著想。
-
推動食魚教育保護金門海洋生態環境
立法院於民國111年5月4日通過《食農教育法》,主要目的為推動全民食農與食魚教育,透國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之連結,以增進國民健康,傳承與發揚飲食文化,促進農漁村、產業及環境之永續發展,並以素養導向強調知識、技能與態度的整合,從真實情境中思考問題,並實踐力行應用在生活中,進而促進農漁村的永續發展。因此,食魚教育也是海洋教育重要的一環。 金門四面環海,鄰近大陸,原本海洋資源豐富,但因多年來遭受到大陸漁民之網魚、炸魚、電魚及各種捕魚手段之不法行為,使得金門海域受到嚴重破壞,海洋魚類幾近枯竭。近年來,兩岸政府共同體認海洋永續有其必要性,因此有禁魚、放魚、護漁之措施,生態才稍有緩解,但仍有不足,因此我國為將海洋教育深植國民心中,特立法推動食魚教育。 根據營養專家多項實驗證實,多讓孩子吃魚和海鮮會變得更健康,且金門人自古迄今都以豐饒多樣的海產為食,因而形成特有的「食魚文化」,造就很多美味的海鮮料理。但多數金門人對於餐桌上的海鮮其背後的故事瞭解不多,而且愈來愈多是進口的水產品,都是因為人們不重視海洋資源保護而破壞了永續生存的環境。所以我們應該讓人們在享受「食魚」的同時,體會到維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有鑑於此,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也特別重視海洋地方創生、產業活絡及永續經營,透過學校及地方民間組織協力配合公部門的資源投入,推展「海洋地方創生與產業活絡及永續經營推動方案」,讓地方創生共榮共好,並擴大海洋多元體驗永續經營與保護海洋環境。 為讓食魚教育與環境永續連結,金門亦響應海洋保育行動,整合在地海洋教育資源,諸如金門水產試驗所、金門縣漁會、海島學校、金門海洋保育站、金門農工職校之水產養殖科及漁業科一起研究如何保育海洋生態。另外,金門縣戶外及海洋教育中心受教育部督導成立,負責推動金門學校海洋教育,全力推動海洋教育和食魚教育,期望能與國際海洋教育接軌。同時為傳達「食魚教育」理念,更須從課程設計著手,由教育者設計出適合業者經驗的教案,並請文創者做行銷包裝,才能讓大眾體驗在地漁業文化與海洋教育。為了永續海洋,更須以食魚文化為基本內容,讓全民願意將保護海洋當成自己的責任。 眾所皆知,近年來人們普遍健康長壽,係與食魚愛好有相當大的關係,我國民眾心理亦普遍存在「食魚有益健康」觀念。因此漁業署近年來積極推動「全民漁業」理念,將漁業與全民生活結合扎根,並發展具有人文素質之食魚文化,將食魚習慣建構成兼具歷史人文、生態保育性質之優質食魚文化為目標。結合地方風俗民情及特有漁產季節,推廣食魚文化,建立食魚全民參與計畫,以增進保育永續概念。 總之,未來海洋教育活動應建構在學校、社區所具有之歷史人文基礎上,以更具創意及精緻的手法,呈現產業、漁村豐富多元化,加深國人對漁業瞭解與培養正確吃魚的習慣,讓食魚變成全民運動,符合健康安全的要求。俗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類的蛋白質來源,依照地球環境條件大多數應由海洋取之,如何藉由正確食魚文化之推展,確保國人營養健康及保護金門海洋生態環境,是我們今後努力的目標。
-
遠見地中海郵輪公司就業宣講會
「耕讀傳家」是我國傳統安身立命的根本之道;尤其是先耕後讀之立意。此立意在於表明學以致用,方是務實用世之至道。學以致用?就今日言,大致有三大面向:其一是把知識「說」出來。在生活中,諸如交談、論述及職場上之應對等均是;再來就是把知識「寫」下來。從期刊論文到職場契約,乃至書信往返等皆是;最後是把知識「用」出來。這更是學以致用之標的,期能在職場大展長才。因而今日各大學,均重視此課題,不致使學生出校門後,一無所知,此應是今日各學校紛設就業輔導單位之因。 就業輔導,顧名思義,就是銜接學術教育至職場教育,培養學子專業知能與實務能力,協助規劃與發展適性之職涯計畫,提升未來就業能力。進而藉由校友服務與合作,整合校友資源,增進母校教學、研究、校務之發展。諸如日前MSC地中海郵輪公司,特地跨海來金招募人才之宣講會。 MSC地中海郵輪公司,是義大利最大的全資郵輪公司。公司的銷售及市場總部位於那不勒斯,總部設在日內瓦,並於義大利的米蘭、威尼斯、熱那亞、羅馬、巴勒莫、巴里,以及全球26個國家開設辦事處。地中海郵輪極具競爭力,以現代化郵輪,為旅客提供多種路線及產品選擇,並可享受高水準的義大利熱情好客之服務。此次能跨海來金招募人才,除欣喜外,更為金門披露於國際機構而喜。 為了此場就業宣講會,MSC地中海郵輪公司,特地在金門大學,舉辦了一場學生實習、就業宣講會,以招募人才。全程由MSC地中海郵輪公司,全球招聘經理MR RYAN及Ernesto主持。向金大學子介紹公司的企業文化、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機會,歡迎學子加入旅遊和郵輪行業。為了表達感謝及歡迎,特由金門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服務中心主任董燊,代表學校致意及歡迎。 MR RYAN經理,不僅介紹MSC地中海郵輪公司的企業文化、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機會,還詳細說明如何申請實習和全職職位。MR RYAN經理進一步表示,地中海郵輪公司提供的職位,不僅限於酒店運營部門,還包括IT、人事、遊客娛樂部、運動健身部、兒童看護等多種職位,適合各學科的同學。無論學生們的專業背景,或興趣所在,都有機會在MSC地中海郵輪公司,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 其實,有關金大就業輔導等服務案例,在金大就業輔導暨校友服務中心主任董燊前瞻規劃下,成績斐然。月來即有馬來西亞金浯江會館拜訪金大,瞭解金大發展與僑生就學狀況;乃至廈門銀行總行,台商金融部總經理王汝民,也特地親自至金門大學,舉辦2024年暑期實習說明會,向金門大學師生介紹暑期實習計畫。為此,董燊主任在感謝之餘也表示,透過實習,不僅能實際了解金融業務的運作,和專業技能,更能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實際能力,深值鼓勵。 有人斯有財!金大不僅是金門最高學府,所帶來之經濟邊際效用眾所周知。因為在此少子化世代,就業率當然影響招生率,故而,我們在肯定董主任為金大帶來各項就業輔導有成之餘,遠見金門,理當共襄!
-
確保食安 不帶不賣不買違法大陸商品
報載,去年11月,新北市衛生局依舉報,於板橋湳雅夜市、永和樂華夜市等地查獲販售大陸食品,疑似沒有向食藥署申請輸入查驗,違法販賣,業者不僅遭到開罰,商品也都被沒入,當下並被要求停止販售。今年1月,台北市衛生局規劃「螺螄粉稽查專案」,同步從電商平台抽查10件產品,發現2家餐飲業者及5件網購產品不符規定,衛生局除對業者開罰外,還要求下架同批號產品,另由於螺螄粉是不准許輸入項目,分別依違反《海關緝私條例》移送財政部關務署、《食品衛生管理法》開罰。 金廈近在咫尺,小三通更是兩岸人民往來的主要管道,大陸製商品充斥金門市面更是不爭的事實,這自然是源於走私或「跑單幫」行為所致。「跑單幫」就是專門頻繁往返異地,藉販賣貨物牟取利潤的投機行為,甚至有人認為,「跑單幫」已然在金門形成產業鏈。跑單幫去程廈門主要牟利品項為菸酒,回程金門則以食品為主;特別是每逢年節,民生物品跟乾貨需求增加,像是過節常用到的香菇,在中國一斤約350元到400元,但在台灣可以賣到至少800元以上,利潤驚人;不過這樣的往來,也出現不少亂象,像是有民眾就把公車當成貨車大量運送貨物,逼得金門車船處、港務處不得不明令限制民眾攜貨搭乘車船的重量,猖獗程度可見一斑。 按說小三通旅客不得攜帶超量自用大陸地區物品進入台灣本島或澎湖,早有明文規定,往返小三通旅客自然心知肚明,但再如何防範亦難抵「螞蟻雄兵」的「搬家」行為,日積月累,市面隨處可見販售大陸商品也就不稀奇了。這自然違反攜入大陸物品的自用範疇,更違反了相關法令;如前述的「螺螄粉」,兩岸交流與貨品貿易相關規範明定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兩岸貿易許可辦法當中,中國大陸製粉條類產品屬未開放進口貨品,若於實體通路及電商平台販售該商品,已涉及違反進出口等有關法令,這還只是販售不合法的問題,民眾食用大陸食品的衛生安全,又該由誰來把關? 眾所周知,大陸食品的食品添加劑及農藥殘留的檢驗標準與我國並不一致;如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蘇丹紅」事件,便起因於違規進口業者成立多家「紙上公司」,規避邊境檢驗系統漏洞,以致「蘇丹紅」辣椒粉流竄全台,重創食安;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更表示,未來針對中國進口的食品,將研擬是否擴大稽查。同理,我們知道現今市面販售的大陸食品安全嗎?有致癌風險嗎?會否對人體健康造成長期的危害?按理同意旅客攜帶少量大陸食品入境,類同於採買旅遊紀念品的概念,限於自用更只為嚐鮮,縱有健康風險,少量攝取亦無大礙,但未經申報查驗允准,便公然販售牟利,不但商品應全數沒入、裁罰,若因此造成他人身體健康損傷或衍生食安風暴,更將面對牢獄之災與天價的求償,委實得不償失。 總之,對於食安問題,不外採取「源頭管理、流向管制、資訊透明、鼓勵檢舉」四項策略;就此,海關、衛生等部門除應有相應措施外,更要呼籲民眾及消費者做到不帶、不賣、不買違法大陸商品,落實管理食品安全與品質,保障民眾消費安全與權益。
-
親子共讀好處多 文化局攜手金門醫院齊推廣
今年的「世界閱讀日」,本縣文化局特別為寶寶們設計BABY CARD,讓寶寶們擁有專屬的借閱證,同時並與金門醫院合作,藉由新手爸媽到醫院參加衛教之餘,宣導親子共讀理念,鼓勵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到圖書館走走,因本縣文化局館內不僅有許多嬰幼兒專書,文化局亦規劃系列多元親子活動及講座,在推廣親子共讀之餘,也期望能讓寶寶們從小愛上閱讀。 在縣長陳福海的大力支持和帶領下,金門縣公共圖書館於「112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表現十分優異,共計獲得10個獎項,文化局將會持續提升與改善本縣公共圖書館的閱讀環境,同時合理善用本縣館藏資源,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同時讓我們打開智慧之門,藉此以提升全民閱讀力。 親子共讀,是父母給孩子們的第一份禮物。根據資料顯示,親子共讀乃在1989年由美國波士頓的兒科醫師共同發起,距今推廣已逾30年歷史。親子共讀越早開始越好,國民健康署也積極鼓勵家長以親子共讀方式,來為孩子的健康奠下成功的基石。從腦科學的相關研究已知,胎兒透過聽覺的刺激,已經發展出語言的學習能力;而嬰幼兒期的共讀,並不著重在認知學習,而是透過唸故事書,培養親子之間互動的感情,且透過語言互動可正面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進而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和理解能力,並能夠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及培養其創造力。 親子共讀是用以培養和孩子一起做事、共度時光的一種習慣,並將繪本、故事書為促進親子互動的媒材,利用共讀的時間,陪伴孩子念書、看書,連接起親子雙方的連結,有語言的溝通,也有心靈的交流,更是一種充滿愛的陪伴,透過共讀傳遞了聲音與情感,以及無限的關懷和愛護。尤其在如今的大環境中,在嬰幼兒、學生與成人的世界裡,各式形形色色的電子娛樂,諸如電腦、電玩、手機等,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未來的身心發展。 親子共讀的好處深受各界肯定,各界也極力推動親子共讀,已開發國家更紛紛投以政策和資源,全面性推動早期閱讀,國內外的研究也都證實,直接影響幼兒發展的因素是親子共讀的時間和品質,家庭社經地位僅有間接影響。以親子共讀取代3C育兒,與書互動、與書為友,彼此聚焦,從而建構親子共同成長學習的家庭氣氛。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放下手中的3C產品,快樂的親子共讀,享受親子的溫馨時光,帶孩子一起翱翔在書海,就從孩子零歲開始。此次文化局攜手金門醫院共同推廣親子共讀,提倡鼓吹嬰幼兒即早接觸書籍,建立快樂溫馨的早期閱讀經驗,持之以恆,將可奠定孩子一生的閱讀習慣、興趣與基礎。親子共讀好處多不勝數,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未來朗讀。
-
城區街道交通管制 警方必須落實執行
金城鎮人口數約4.3萬人,占金門縣總人口的三成,是全島的政經中心所在。中興路與莒光路老街則是重要的交通街道,車輛進出管制攸關商家經營和民眾往來安全,近年來一直是鄉親關注的話題之一。 軍管時期一切好辦,在金防部司令官和兼政委會祕書長的關切下,一紙行政命令就可禁止車輛進出,民眾雖有不便的怨言,卻也莫可奈何,直到解嚴以後,自由進出成為常態,小擦小撞和妨礙通行的爭執也是常有的事。 後來,隨著金門觀光旅遊的興旺,不但國旅遊客絡繹來到,「小三通」更帶來滿街跑的大陸遊客,為確保行人往來安全,中興路和莒光路均全天禁止汽車進入,最近再調整為上午八時至十時及下午二時至四時開放車輛進入,其餘時間仍維持禁止汽車進入,算是最新的管制規定。 這兩條街路解除全日管制進入,改為限時開放的理由是「考量鄰近商貿林立,裝卸貨需求與日俱增」,經縣府觀光處、警察局等相關單位會勘取得共識。但中興路、莒光路曾經人車熙攘,繁榮一時,商家裝卸貨需求遠甚於冷清的現在,而當年車輛尚且自由進出,並未強力管制。因此,這個理由是否完美?鄉親自有公論。 其實,進出這兩條街道的汽車,不只是有裝卸貨需要的車輛,一般車輛也照樣進進出出,帶來一些威脅交通安全的亂象。以往即曾有民眾反映,路口明明豎立禁止汽車進入的告示牌,但實際卻見音響爆量的違規車輛,大剌剌轟隆進出,因此還曾發生不肯閃讓的民眾與汽車駕駛當街飆罵的糾紛,不友善行為嚴重破壞金門的觀光形象。 全日禁止進入也好,限時進入也好?重點都在落實管制工作。警方應將這些道路列為重點巡查地點,常態性派員巡邏取締,遇有違規進入的汽車即予開單告發,讓守法成為民眾的生活日常,執行成效會比偶爾的宣導來得好,也不會讓路口的「告示牌」成為招人質疑的「擺設」而已。 中興路與莒光路的交通問題不是單一,做為熱門旅遊景點的模範街有類似問題,單向行駛汽車的民族路也常有逆向行車,危害購物和往來民眾安全的情事,警方不能視若無睹,任由違規駕駛橫行無阻。 鄉親走在亂象頻發的馬路,提心吊膽來來去去,日子過得不安穩外,遊客也會留下不好的金門印象。號稱金門首善之區的金城鎮即曾發生來訪的國外大使走在街頭,險遭飆車呼嘯撞到,飽受一場驚嚇的情事。 金門不是台灣,沒有重大的治安事故,只要搞好交通,就可讓鄉親和遊客感到滿意和放心。這也是陳福海縣長建構友善環境的必要條件。相信只要警方落實執行,金門的明天會更好!
-
廉政廉能任務艱鉅 凡吾公僕任重道遠
報載:法務部廉政署為強化志工廉政廉能及志工服務品質,頃與台中市政府政風處共同主辦「113年全國廉政志工培訓暨交流會議」,邀請全國廉政志工隊伍共計26隊,包括中央機關5隊,地方縣市21隊,參加人數約計400人,齊集台中市聯誼交流,期望凝聚共識及向心力,積極落實政府清廉願景,經由改革創新,促使志工化配角為主角,協助各級政府政風機構推動廉政廉能大計,朝著廉政廉能理想目標邁進,更上層樓,值得肯定鼓勵。 回顧過去,策勵將來,各級政府除各級學校外,上自總統府,下至鄉鎮公所,舉凡員工總額達二十人編制標準者,依法得設政風機構,以迄於今,除法務部外,皆已設置政風機構。緣因其有專業及特性需要,如同全國人事與主計機構一般,統由廉政署統籌任免、遷調與考核領導,為免久任一職衍生風紀問題,任期設限,規定三至六年檢討輪調一次,全程貫徹執行,沒例外,無特權,金門等離島縣市亦復如此,照制度、依規矩。但因縣市政府政風主管佔缺於各縣市政府,兼受縣市長之督導,一切活動均需參加,如行政會議等等,倘因本務纏身,必須請假奉准。縣長陳福海就說:現任政風處長陳宗強是一位學能俱優,盡忠職守核心幹部,人緣廣結,益見忠誠者不落單,守職者是幹才,做一件是一件,計畫不落空,績效不掛零。 這次金門志工隊出席廉政志工大會師,創意展演榮獲全國第三名,歸功於本縣廉政志工隊長運籌帷幄肇基,得來不易,難能可貴,特別是金門廉政志工隊,在政風處主官主管帶領下,頻頻走入地區國民學校宣導政風法令與教育,犧牲奉獻,無怨無悔,表現卓著,贏得讚許,此是榮耀、也是驕傲,實至名歸,可喜可賀。 誠如廉政署長莊榮松所說:得獎名次帶回去分享同仁夥伴,提升廉政志工自願服務之價值與意義,棒棒相接,無縫接軌。姑且不論任期長短,勞苦功高,皆有建樹。尤以現任政風處長陳宗強,伊是原鄉人,來做家鄉事,作風開放,公私分明,行正走穩,不亢不卑,勇往直前,深受縣長陳福海及上級長官器重,同仁之愛戴。祇是因為編制人力不足,兼因任期因素,進出失衡,人少事繁什務多,殊難面面俱到。但他面對現實,克服難關,關關難過關關過,印證:行高者則名高,才大者則名大,端看領導有方,全體同仁合作無間,傾心貫徹工作使命。 無可諱言,金門縣政府政風機構興衰立見,早年一度只有員工四人,比起其他局處,現有編內編外員額差之天壤。緣此匡正政風,澄清吏治理想崇高,路途遙遠,還有一段漫長里程要走,許多老伙伴渥蒙垂顧疼惜,牢繫心版,紛紛許下一日政風,終身政風心願,這份革命情感,彌足珍惜。 總之,政風法定職掌,重點在於匡正政風,澄清吏治,肅貪防弊,安全維護,政風法令之宣導與教育,貴在「點」連「線」,擴及全面,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沒有模糊之空間,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防微杜漸,弭患機先,弊絕風清,政治清明,立威置信,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社會安定安全,政策政令執行順利,政通人和,大家安居樂業。
-
朝野應積極落實尊嚴勞動
下周三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是日全球有近90個國家訂為國家法定假日,全世界的受僱者與工會組織在每年五一也都會舉行相關活動,紀念、慶祝或表達訴求,期能增進勞工權益,落實尊嚴勞動。 五一勞動節是象徵世界各國勞動者團結、彰顯勞動神聖的節日,全球有近百個國家全國放假一天,不過,相較於世界各國在勞動節當天全國放假的普遍作法,我國的勞動節放假採取的卻是一國兩制的模式,有高達11類人員因排除適用「勞動基準法」,使得同為「受僱用、從事工作獲取工資」的公教警消、受僱醫師、個人看護,成了「非勞工」或「特種勞工」,也造就台灣「一國兩制」、「一校兩制」、「一家兩制」的勞動節放假模式。 誠如所見,此種獨樹一幟的勞動節放假模式,不僅悖離尊嚴勞動,也衍生諸多亂象,長期備受社會質疑,除了NGO團體年年訴求,立法委員不分朝野也要求終結亂象,上個月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在立法院進行施政總質詢時,對立法委員提出五一勞動節應全國一致放假的議題,則是首次做出正面回應:「無論是人事總處或是內政部,調整假日時,應可考慮是否讓勞動節全國一致性放假。」 遺憾的是,由於今年勞動節將屆,行政官員擔心貿然變動,恐會造成民眾行程安排不便,確定2024年勞動節無法全國放假一天,仍維持舊制,亦即,最快要等到明年五一勞動節才有可能完成全國統一放假的目標,不得不說,此一決策過程確實不無檢討空間,期待新國會與即將上任的新政府能妥為規劃並及早宣布,終結勞動節一國兩制的放假模式。 應該看到,近年來政府積極鼓勵勞資雙方締結團體協約,以穩定勞資關係,創造勞資雙贏,殊不知,政府本身其實就是廣大公部門受僱者的雇主,以勞動節放假為例,私部門受僱者均已放假一日,目前受制於勞基法規定未能同步放假者,多數為公教人員與其他公部門受僱者,正是政府善盡雇主責任的最好時機。既然無分朝野均認同保障勞工權益、落實尊嚴勞動,建議新政府上任後就將五一國定假列為優先推動的勞動政策,提早規劃實施期程,終結勞動節紊亂的放假模式,讓明年的勞動節放假就能與國際接軌。 事實上,長期以來的五一勞動節放假的紊亂,也凸顯我國相關勞動法制未能與時俱進,朝野或可思考,是否應同步檢視修正「勞動基準法」,進一步落實對全體受僱者的基本權益的保障;此外,現行國定假日放假相關規定僅以行政規則做規範,以至於每每衍生爭議,包括是否調整放假及是否補班補課等皆有諸多紛擾,未來是否將現行「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提升至法律位階,亦值得深入討論、形成共識。 勞工是台灣經濟持續成長,促進國家社會進步的動力與基石,勞工政策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面對勞工普遍過勞與超時工作,以及經濟成長果實未能雨露均霑等現象,乃至於攸關千萬受僱者老年經濟安全、已然迫在眉睫的勞保基金永續問題,不僅攸關全國勞工權益,更是檢視朝野勞動政策的明確指標,期待新政府與新國會,捐棄一黨之私,提出有利於保障勞工權益的法案與政策,嘉惠全國受僱者,以落實尊嚴勞動。
-
再論金門閩南文化發展策略
金門做為閩南文化的核心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因緣際會地,留下豐富且完整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從傳統聚落、宗祠廟宇、民居建築到祭祖儀典、民間信仰、工藝美術、文學曲藝、語言文化等,均說明其保存完整性、文化多樣性與當代生命力,也讓這座島嶼群被譽為「閩南文化的基因庫」。同時,近代以來,金門的閩南文化也隨著海外移民,帶到南洋各地及日本長崎、神戶等。金門社群在海外各個地方落地生根的結果,其實也豐富了閩南文化的多元性。 因此,當我們在金門討論、提倡、復興「閩南文化」,且認為需要納入文化治理時,需要拉升到更大的視野及更高的戰略,亦即,它不只涉及本地歷史文化的深掘、保存,更應以「跨境閩南」的概念,重新思考全球語境下金門的角色及地位。 然而,在國內目前的政治氛圍下,「閩南文化」被視為一種狹隘的地域文化概念,而逐漸被「臺灣文化」所取代。但是若放在移民社會的角度,「閩南」不是一個地理區域的概念,而是一個社群或族群文化的概念,閩南文化是一個文化圈,隨著幾百年來閩南移動之民的跨境傳播、開枝散葉,在各地建立了因地制宜的文化內涵,是多元發展的歷史產物,與漳泉的祖籍地文化「同中有異」,語言如此,民間信仰、飲食文化、社會生活、聚落建築等有形與無形文化更是如此。而且,在臺灣所使用的「閩南」一詞,在東南亞許多地方則是以「福建」(Hokkien,請注意,這是閩南語的發音,不是普通話的Fujian)稱之。也就是說,東南亞各地的「福建」會館,在歷史上是以講福建話(閩南話)方言群為主體的社會組織,而不是中國原鄉的福建行政區劃的概念。在相當多地方,福建幫是不包括興化(莆田、仙遊等)、福州方言社群,而就是臺灣所說的「閩南人」。因此,閩南是一個社群文化的概念,而非狹義的、專指地理上的區域文化。 所以,放在上述的視野,現階段金門可以做些甚麼? 1.無形文化資產的識別登錄及保存者的認定 首先,金門需要持續識別登錄無形文化資產。其中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七章、第八章所界定的「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表演藝術、重要傳統工藝、重要口述傳統、重要民俗、重要傳統知識與實踐)、「文化資產保存技術」(進行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工作不可或缺,且必須加以保護需要之傳統技術)在金門仍有相當多的類型有待普查、登錄,以及技藝純熟精湛的保存者需要認定。這些資料的積累及政策的作為,才有助於系統性地保護和傳承這些文化資產。 2.宏觀與微觀兼具的教育提升 透過教育系統和公共媒體提升對金門閩南文化的認知和欣賞。各級學校教育應更有系統地思考閩南文化的宏觀與微觀內容,一方面將地方歷史、文化、語言、藝術納入課程,一方面也要通過「跨境閩南」的視野,幫助下一代認識世界。 3.社區參與和文化實踐 鼓勵和支持社區主導的文化活動,如傳統節慶展演和手工藝展示等。社區參與不僅有助於文化的活躍傳承,也能增強居民對自己文化身分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些活動應該尋求吸引不同年齡和背景的居民參與,以促進跨代和跨族群的文化交流。 4.國際合作與文化交流 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建立文化合作關係,可以加強金門文化的國際能見度,同時帶來新的創意和發展模式。這樣的合作不僅限於文化領域,也可涉及教育、旅遊和經濟發展等多方面。 5.促進文化創新與現代轉譯 鼓勵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現代解讀和創新轉譯。這包括將傳統工藝技術與現代設計相結合,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利用數位技術儲存和展示文化資產。這種創新能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使之成為一種具競爭力的風土經濟,也有助於傳統文化的永續發展。 文學家海明威曾說:「如果你夠幸運,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隨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現在是我們重擬策略、拿出行動,讓這句話用金門取代的關鍵時刻了。
-
金門孤島經濟的可能與不可能 ──以產業化視角全面活化各項資源
全世界的各種大小島嶼,除開那些大到接近中大型國家等級的島嶼(如格陵蘭、新幾內亞、加里曼丹島……等),或是具有豐富礦藏與極其特殊的地理及生物樣態的島嶼(如馬達加斯加、蘇門答臘、庫頁島、蘇拉威西島……等),大致上都會以「旅遊」作為島嶼發展的追求策略,這其中當然已有數不清的成功知名島嶼(如馬爾代夫、印尼巴厘島、菲律賓長灘島、泰國普吉島、美國夏威夷島……等)。在論及經濟發展時,都會面臨一些類似的發展瓶頸或困難,例如交通及在地資源的局限與制約。 上述各種島嶼,除了「資源型」的或是其他一些掌握 全球「海運咽喉」的島嶼(如馬耳他群島等),即便是已經廣為世人所知的旅遊島,也會因為季節性或氣候交通因素影響,而陷入各種經濟循環或觀光不景氣的衰退潮中。而像金門這種以「觀光立縣」為訴求的小型「離島」,自然也免不了深受氣候與交通制約,如近日霧鎖金門所造成的交通困境與困擾;除此之外,還有兩岸政治氣候的陰晴,也會對金門這種尚未成型的淺盤經濟造成衝擊。如近日所發生的五十多名水客貨物遭大陸海關扣留的事情。 因此,金門在延續觀光立縣的思路之外,似乎也應該尋求及探索一些「圖存」及「圖強」的可能性與作為。這其中當然需要政府部門帶頭引領,如前幾日金門地區第四次首長會報會議,陳福海縣長所提,「希望中央各部會能理解金門的特殊性,並予以相應的政策支持」。這是從大的面向來看,中央與相關政策扶持,當然是金門發展的關鍵;另一方面,金門是否可以在這樣的格局之外,再來一些其他可控的自主性探索,以協助金門儘早擺脫孤島經濟的發展困境。 數日前,金管處對於活化船型堡、安東一、古寧三、乳南三等營區,有所謂生存遊戲活動。這些活動當然是對於金門一向自詡的戰地遺跡資源活化的探索,也是金門整體觀光鏈條的一部分,但是,探索若僅止於「活動」層面,似乎還有不足,而應該更積極的尋求以「公司化」、「企業化」或「產業化」的思路來運作。 在金門,除了公營酒廠、陶瓷廠外,民間似乎很難有被「產業化」的資源及潛力,現在可見的無非就是圍繞著民宿及土特產與餐飲小吃等,年輕人的創業機遇及可能(不管是否利用閩南古厝洋樓或未來活化的碉堡營區)也非常窄小,無非是民宿及餐飲等,而許多的所謂青創也是圍繞著咖啡餐飲等,這是現階段的無奈也是現實。 但若換一個思路,也許就有許多「可能」。例如前述的碉堡或營區活化,由政府牽頭、民間入股,甚至全民自願入股的形式,組建公司來管理運作「生存遊戲」,也許局面就很不一樣。同此,畜牧場可以部分剝離,公民合股、組建公司,在金門恢復往日的「賽馬」活動,讓它變成金門盛會,再結合福利彩票等會積極運作,也可帶動金門觀光,周邊乳製品還可擴大品牌經營;水產試驗所也同上思路,組建公司,開發海帶或其它漁獲水產品,品牌經營;農試所、林務所亦然,積極產業化,把「公家利益」與「私人利益」相結合,才能真正釋放金門民間的潛力,讓金門擺脫孤島經濟的困境。而所謂的「不可能」,那就是在沒有兼顧「私利」的前提下,寄望身在公營體制內的人奉獻智慧,乃至賣命幹活,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