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善用產品特色開創市場行銷空間!
──從味丹企業的「凍飲」促銷金門高粱酒談起 前些日,國內知名企業「味丹集團」董事長楊頭雄,抵金拜會縣長李炷烽時表示:「金門高粱酒是金門的驕傲!」味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有幸自九十四年起,取得台灣地區「三十八度金門高粱酒」總經銷權,但是,在旺季時酒品還不夠賣,希望能跟金酒公司建立更密切關係,一起為金門高粱酒繼續創造更好業績而努力。 綜觀此次「味丹集團」楊董事長抵金的拜會活動,或僅止於公司爭取續約的禮貌性拜會,然其「另闢蹊徑,將淡季做旺」的行銷手法,實值得我們省思,並作為學習與效法的典範。 根據以往的經驗及理解,高酒精度白酒的盛銷期,大抵在秋、冬氣溫較低的時節,那時,人們喝白酒不需要太多理由,就好像啤酒天生屬於夏天一般;此外,再就消費族群而言,亦有熟男、女喜好烈酒,年輕世代則喜好淡酒的區分,因此,似乎很難有一種酒品可以大小通吃、四季皆宜,然而,味丹公司卻以獨特的行銷手法跨過了這道不可能的鴻溝。 眾所皆知,金門高粱酒的濃烈形象,讓人根深蒂固,縱若「低度酒」推出多年,一直都無法形成主流,蔚為風潮。就因為金門高粱酒「LKK」的既定形象及缺乏流行文化的體質,要將金酒推廣到「老少通吃、四時皆宜」,便需要有創新、顛覆的手法。味丹企業的做法是,引進「凍飲」的新飲酒方式;投資百萬元打造一輛可達攝氏零下十二度的「38凍飲行動車」,讓酒更濃稠順口,並巡迴全台推廣,如此,讓「新手嚐鮮、酒饕驚艷」,「凍飲」適合夏季的概念便能根深蒂固,形成風潮,夏季也能成為白酒的銷售旺季,因此,白酒淡、旺季的界限便可有效的打破。事實上,先前金酒便曾致力於「凍飲」法的推廣,甚至還推出調酒手冊及凍飲高粱的電視廣告,亦獲得不少迴響,可惜未能趁勢追擊,不無遺憾? 持平而論,「凍飲」的推廣,不外是以「飲用法」為噱頭的「特色酒」炒作,此更是金酒在單一酒品少數能開拓的康莊大道;要比「口味」上的變革來得安全而有速效。此由金酒先前推出的「麥咖啡」成效難彰,便可管窺一二。如今,台灣白酒市場雖未全面開放,但在包裝、文化、噱頭的炒作,卻已日漸紅火,消費者對此已見怪不怪、逐漸麻痺。 因此,隨著市場酒品廠牌的飛速增長,消費者的選擇只會越來越理性,就在消費者對各類酒品出現「審美疲勞」的同時,以金酒堅實品牌為基礎,「飲用法」為噱頭的促銷策略能獲得青睞,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代理商成功的熱銷,益加彰顯金酒自身品牌掌握力度的緊要。因為,經銷商賣得好,代表商品品牌的質素高、份量重,產量能否充分供應還在其次,酒質良窳,程序的掌控卻片刻馬虎不得;這更是企業永續生存的根本之道。 總之,味丹企業成功的將金酒淡季做旺,甚至還要勞動董事長親自登門「要酒」的行銷手法及精神,委實值得金酒及地區諸多產業效法。地區現行經濟環境低迷,多數產業均在「度小月」;所謂「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思維!」唯有積極創新、同中求異、形塑特色;低迷中,未嘗不能異軍突起、開創收益!
-
金廈小三通商機前景確實值得期待!
近日,有二則「看好小三通前景,有意擴大投資」的相關新聞,看在鄉親眼裡,想必會眼睛為之一亮! 其一、隨著兩岸交流逐步擴大,金廈「小三通」日益熱絡,看好未來前景,已有航空公司打算增加離島航班。尤其,由於「小三通」人潮快速增加,對岸廈門和平碼頭已不敷使用,已另闢「東渡碼頭」與「五通碼頭」;其中,「五通碼頭」距離金門只有十五至二十分鐘的航程,且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只有七公里,約莫十分鐘的車程,更方便轉機前往大陸其他城市,因此,可以預見將會吸引更多台商走「小三通」,航空業看好前景,準備增班擴大服務。 其二、揭發「國務機要費」假發票弊案,名噪一時的「台灣紅」負責人李慧芬,看好「小三通」商機、和金門觀光發展潛力,前天特在縣籍立委吳成典陪同下,前來金門市場考察,參觀水頭、湖下和民俗文化村等傳統聚落,並參訪金酒公司和陶瓷廠,洽談合作事宜;初步決定今年下半年內,開設「台灣紅公司」金門旗艦店,將台灣精品包括金門高粱酒在內,介紹給大陸觀光客,推銷台灣產品和文化。 當然,看好「小三通」前景,委實並非什麼了不起的大新聞;因為,稍有知識的人都知道,大陸擁有廣大的土地、廉價的勞工和十三億人口的市場,自從走「改革、開放」路線之後,吸引各國的資金和技術爭相湧入,成為所向無敵的「世界工廠」;相反地,近年來台灣島內台獨氣焰日熾,加諸勞工和環保意識抬頭,台商紛紛西進尋求商機,依保守估計,目前旅大陸台商超過一百萬人,且泰半有親人或子女留在台灣,必須像「候鳥」飛來飛去,除了經港、澳之外,走金門「小三通」,既便捷又省錢,已成為台商的最愛! 事實上,自「小三通」開航以來,由於每天有二十個船班,經金門「中轉」往來兩岸,比起經港、澳可節省一萬餘元的旅費,亦可減少浪費三、四小時的行程,因而自啟航第一年的旅客二萬一千餘人次,到去年的五十一萬八千餘人次,五年來成長近二十五倍,足見省時、省錢的「小三通」,已成為國人往來兩岸的捷徑!所謂「數字會說話」,未來「五通碼頭」通航之後,勢必還會帶來更多的人潮。而有人潮,就有錢潮,「小三通」前景被看好,自然不在話下! 其實,眼光敏銳的商人,所看到的市場利基,不僅僅是台商這一塊,更重要的是,大陸有十三億人口,在經濟起飛、生活大幅改善之後,有錢又有閒的人太多,且普遍是抱著大把人民幣出國「血拚」;君不見,近年來「登台」的大陸觀光客,名牌服飾、化妝品、珠寶、三C產品是整箱搬,超強消費能力令人咋舌,無論走到哪裡,都倍受禮遇與歡迎! 更具體而言,目前受限於法令和申辦手續繁瑣,「陸客」暫時無法方便「登門」觀光旅遊,但是,每年有二千萬來自北方或內陸的觀光客到廈門旅遊,光是今年的春節假期,就有十餘萬人參加「海上看金門」活動,搭船出海只為看大膽島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一眼,因此,如果能讓他們前來「金門遊」,那將是多麼龐大的商機?尤其,金門若能成為「免稅經濟特區」,前景將更燦爛光明!
-
推動觀光公車上路滿足旅遊需求!
金門縣政府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聯手推動「觀光公車」,預定七月一日上路,冀望開拓「自助行」客源,調整金門現有觀光產業型態,並提升公車載客率,帶動整體觀光產業收益。 所謂「觀光公車」,顧名思義,就是專門載運觀光客參訪景點的公車,國、內外許多旅遊地區,均已十分普及;遠的不說,就以國內而言,台北市交通局在三年前即推出海芋、茶香、生態、湯花戀、藝術婚紗、楓香咖啡、遊河、喫茶、溫泉、遊園等系列主題「觀光公車」,由於各具特色,廣獲各界好評,進而辦理「最喜愛的觀光公車」票選活動;此外,高雄市、台南市、以及台北縣的鶯歌和淡水都有專屬「觀光公車」,深受遊客喜愛。 甚至,同是離島的馬祖南竿島,也早在五年前推出「卡蹓觀光公車」,原本只有五部中型公車營運,但因行程安排參訪戰役史蹟、寺廟、文物館和瞭望大陸河山,且價格便宜,深受遊客喜歡,為滿足旅客實際需求,去年又增加三部大型公車,並有二部民營遊覽車加入行列。換言之,一個小小的南竿島,即有十部「卡蹓觀光公車」載客,可以管窺熱絡之一斑! 綜觀縣府交旅局擬定的「觀光公車推動原則」,其兩大目的大抵與馬祖的「卡蹓觀光公車」類似;其一、在於開發自助行旅客,調整金門現有旅遊型態,以公車為運具,繞行串聯景點,提高景點可及性,並整合資源深化服務內涵,提供便捷旅運及導覽解說服務,促進開拓自助行旅客來金觀光;其二、在於提昇公車搭乘率及帶動整體觀光產業收益,藉由調整公車服務功能,吸引自助行旅客搭乘,提高公車整體搭乘率增加營收,帶動地區整體觀光產業收益。 事實上,金門島上經過五十年綠美化,已是名聞遐邇的海上公園,且到處有戰役史蹟,也有豐富的閩南傳統聚落、宗祠、寺廟和僑鄉文化,更有近三百種野鳥,特別是夏季有栗喉蜂虎來築巢、冬天有鸕鶿鳥來金渡冬,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生態特色,較諸馬祖更具觀光吸引力,因此,馬祖的「卡蹓觀光公車」能大受遊客喜愛,金門若能妥善規劃與宣導,具主題特色的「觀光公車」上路,前景預料將大有可為! 平心而論,金門自終止「戰地政務」,結束軍管對外開放觀光,希望帶動地方繁榮,增加縣民就業機會,尤其,李縣長以「觀光立縣、文化金門」為施政主軸,將軍事資源活化、自然生態保育、閩南與僑鄉文化之保存等列為施政重點,目的就是希望以文化行銷金門,以帶動觀光旅遊相關產業發展。 所謂「只要有起步,目的地就不再遙遠!」此次縣府與金管處聯手推動「觀光公車」,一如副縣長楊忠全在主持「觀光公車規劃」會議時期許:「隨著市場的改變,金門的觀光型態,也要跟著改變;推動觀光公車,將會讓來金自由行觀光旅客留下好印象,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也是一個潮流,能符應旅客實際需要!」我們認為,金管處自處長黃文卿到任以來,即積極以新思維與縣府合作推動觀光,除預計明年度投入一億三千萬元,做為活化、利用軍事設施及觀光之用,此次與縣府聯手推動的「觀光公車」,企盼未來順利上路之後,能帶動整體觀光產業收益。
-
二十個月爆增萬人 是金門人之福嗎?
根據縣府九十六年二月公布資料顯示,金門縣總人口數已達七萬七千四百七十七人;較諸九十四年六月的六萬七千餘人,在二十個月內,入籍金門的人數增多一萬人,等於平均每個月增加五百人,這些人從那裡來?來做什麼?在在值得我們多加探討! 依常理而言,中華民國憲法第十條:「人民有居住及遷徙之自由。」國人要遷戶口設籍金門,政府管不著;而且,入籍率高,代表居住品質受到青睞,地方政府理當與有榮焉、額手稱慶才是;但金門人口數的爆增,除了因社會福利做得好之外,更大的原因是為了「小三通」方便往返兩岸,吸引國人遷徙設籍金門。前一陣子,許多調查都顯示金門是實至名歸的「幸福島嶼」、「快樂城市」,然而,若放任人口繼續的「虛胖」下去,鄉親還能保有幸福、快樂? 首先,選舉風氣的敗壞。金門人口越過七萬人門檻,第五屆縣議員選舉應選名額,將再增加一席,成為十九席;當然,民代席次的增加,是否有助於基層民主的深化,我們不便置喙,然因「幽靈人口」的存在,使得操控選舉成為一種可能,卻是不爭的事實。尤其,「買、賣票」的盛行,選風勢必敗壞,政治永難以清平。政治不清平,民眾福祉便難有指望;幸福,將離我們愈來愈遠。 其次,社福資源的浪費。事實上,縣府開辦的諸多社會福利,均是「濟民所急、為民設想」的德政,然而,真到了執行階段,卻總難避免「有心人」的鑽空、弄法,致令資源徒費,造成縣庫的沈重負擔。長此以往,縱使金酒公司再會創造盈餘,金門的財政也難保不被拖垮,鄉親如何快樂得起來? 再者,交通運輸的壅塞。因「小三通」適用對象的設限,便可能讓金門的設籍人口無止境的成長;姑不論「預期」被蠶食的社會福利,單是「幽靈」台商往返台灣、廈門的交通需求,便足讓金門的對外交通一票難求。如若中央政策不改弦更張、機場不有效擴建、港埠機能不多元發展,可預見的未來,鄉親夜宿機場「補位」的情景,將變成常態,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 因此,我們有什麼本錢放任戶籍人口「虛胖」?又有什麼道理不多方設法遏制此一異象?其實,要遏阻金門戶籍人口的膨脹,除了寄望「小三通」政策改變、社福資格條件設限外,還應從現有法令著手。根據︽戶籍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戶籍登記之申請,應於事件發生或確定後三十日內為之,:::全戶遷離戶籍地,未於法定期間申請遷出登記,無法催告,經房屋所有權人或『地方自治機關』申請,戶政事務所得逕為遷出登記。」依此,「地方自治機關」絕對有權利強制「幽靈人口」遷出,只是基於「人情、習慣」,以及認證上的困難,窒礙難行實可預想。因此,中央或該考慮「因地制宜」的為金、馬的戶籍管理增修「特別法」;也唯有一勞永逸的解決金門人口虛胖問題,才能長保鄉親的幸福、快樂。 總之,二十個月金門人口爆增萬人,已然對地區的交通、社福、選風,以及財政負擔等,造成難以承受的不良影響;畢竟,金門要幸福、快樂,沒有放任「人口虛胖」的本錢;冀望拿出具體可行的辦法,還給島上居民應有的權益!
-
營造書香社會傳承文化活力金門!
縣府文化局為提供鄉親博覽群書,自三月十四日起至二十五日止,在金城國中體育館舉辦「二○○七年浯洲文化饗宴圖書展」,將展出書籍一萬多種、五萬餘冊,希望藉以推介優良圖書,提升閱讀風氣,達到推廣書香社會的目標,並讓鄉親共享文化盛宴,開拓視野心胸,進而傳承地方文化,創造活力新金門! 誠然,前天在城中揭幕的「浯洲文化饗宴圖書展」,已是連續第四年在金門地區舉辦,由省府主席顏忠誠、縣長李炷烽、省府秘書長翁明志、縣文化局長李錫隆等人共同主持剪綵,揭開一連十二天「文化饗宴圖書展」的序幕,提供鄉親品味書香、拓展心靈的天地。 眾所皆知,舉辦圖書展,就是提供大眾選購好書的機會;然因金門是離島,居民只有區區幾萬人,尚不及台省一個地方小鎮的總額,而此次主辦單位匯集了二百六十七家出版社,總計搬來五萬六千餘冊圖書,光是運輸費用,就是一筆可觀的支出;換言之,在金門舉辦書展,絕對不符成本效益,但是,縣府文化局不但每年皆如期舉辦,而且,展出的圖書品類愈來愈多,數量也愈來愈大;尤其,此次書展還有一項特色,那就是根據去年「天下雜誌」所做的調查,金門在全國二十五縣市「快樂健康」指數第一名,所以,參展書商特別加強健康、養生、與保健的書籍,意義不同凡響! 事實上,縣長李炷烽在書展揭幕盛典致詞時即指出,近年來地區舉辦的「浯洲文化饗宴圖書展」,參展圖書品類與數量愈來愈繁多、質量越來越提昇;雖然,過去舉辦的三年均呈現虧損狀態,然縣府不計盈虧,堅持給金門一個書香社會,希望透過書展,提供縣民「品嚐書香、開拓心胸、傳承文化、活力金門」;並透過閱讀,自我提升知識與生活品味,跟上時代的腳步,進而更加沈澱自己、認知他人、關懷社會,參與地區文化建設,促進「文化傳真情,書香滿金門」。因此,誠懇呼籲鄉親能把握機會,多多前往選購好書! 更具體而言,金門自古文風鼎盛,人文薈萃,明、清兩代曾先後出過四十三名進士,是個有歷史、有文化的地方,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尤其,李縣長上任以來,以「觀光立縣、文化金門」為施政主軸,特別是自文化局成立之後,局長李錫隆率所屬團隊,致力地方文獻和文物的研究保存、人文藝術傳承與發揚、古蹟維護及再生等工作;更重要的是,積極籌劃推動多元藝文展演活動,包括靜態書畫、美術、陶藝、圖書出版與展覽,「文化饗宴圖書展」就是其中之一;此外,也舉辦音樂、戲劇、舞蹈、和歌唱等動態演出,讓縣民經藝術、文化薰陶,潛移默化提升生活品味! 平情而論,金門消費人口稀少,駐軍大幅撤離之後,島上書店經營不易,因此,縣府舉辦「文化饗宴圖書展」,搬來五萬六千餘冊圖書,機會十分難得,誠如省府顏主席在「書展」揭幕盛典期勉鄉親:開卷有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增長知識、增加常識、與增廣見聞,若能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就會有一個書香家庭、書香社會!我們企盼,離島金門舉辦大型書展,機會真的很難得,鄉親應把握機會,踴躍前往參觀選購,共同營造書香社會,傳承文化活力金門!
-
迎接小三通新航線金門宜綢繆因應!
金廈「小三通」即將增加更便捷的新航線,往來金、廈只需十五至二十分鐘,將比目前的航線節省一半時間! 根據交通部航政司官員日昨表示,如果一切順利,並獲得國防部許可後;金門到廈門五通碼頭的航線,最快可在五月受理航運業者申請營運。屆時往來金廈,將只有十五至二十分鐘的航程,尤其,五通碼頭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只有七公里,約莫五分鐘的車程,未來可望成為國人轉機前往大陸內地的首選航道。 誠然,金廈「小三通」自二○○一年元月啟動,目前已開闢金門水頭碼頭與廈門和平碼頭、泉州石井港兩條客運航線,未來五通碼頭加入營運,將是金門登「陸」的第三個客運點。據了解,五通碼頭位於廈門島東北角,隔同安灣與劉五店相望,距廈門火車站十一公里,距東渡碼頭十八公里,距高崎國際機場更只有七公里。目前,廈門空港集團投資興建的碼頭候船樓已竣工,由於距離機場近,更被廈門規劃為海、空聯運碼頭,以完善廈門機場的「中轉」功能;未來,國人經由廈門機場轉機至大陸內地,將比現有經和平碼頭的路線,約可節省一個小時,在時間就是金錢的前提下,五通碼頭猶如蓄勢之箭,只等著劃破長空,發光發熱。 然而,面對彼岸的積極作為,反觀地區卻「不動如山」,不僅港埠功能未見加強,相應接駁配套亦毫無改善。這陣子,民眾反映的機位不足、碼頭停車問題,乃至於遊覽車遭BB彈攻擊的事件,俱屬冰山一角;面對即將開通的第三航道,以及愈來愈昌旺的「小三通」,地區實有全面檢討,惕厲精進的必要。 首先,接駁服務的檢討。據報導,為了配合五通航線的啟動,國內業者已計畫和廈門空港集團合作,聯手推出「兩岸一票通」的新服務;計畫以中、南部台商為對象,提供台灣至金門,廈門到大陸內地的兩段航線、一段船班,以及碼頭的接駁服務,讓經廈門中轉的旅客,可搭機前往大陸四十餘個城市,業者標榜時間及費用都比「經港、澳中轉」便宜三分之一,相當具有競爭力。觀諸這般海、陸空聯運的氣魄,我們更為「水頭旅客中心」前排班的計程車駕駛們感到憂心;如不意外,「一票通」將繼「一條龍」、「快易通」後,成為「運將」生計的殺手。我們支持合理、公開的市場競爭,但如若地區的計程車已然沒有競爭力,自當儘早輔導轉型或重新就業;如若只是機制調節、供需分配的問題,更該早早介入協調,讓「運將」朋友們有口飯吃,值得業管部門及早未雨綢繆! 其次,空港功能的健全。金門機場運輸量不足、功能侷限,已是不爭的事實;「小三通」日漸昌旺,機位的調度、壅塞更將捉襟見肘。對此,權管單位果真無法可想、無事可做?我們以為,除了寄望「遙遙無期」的機場擴建工程之外,舉凡導航設施、夜航能力的加強,即時資訊的完善,以及顧客導向服務的提昇等等,都能具體的提昇效能,令人耳目一新,萬勿置民怨於罔顧。 總之,對於水頭至五通碼頭新航線的啟動,我們竭誠表示歡迎,卻也至感憂心。所謂:「機會只會留給準備好的人。」看到廈門因「小三通」衍生的多元商務、勃勃生機;金門,顯然還要再多多加油!
-
共同做大金門遊金廈互蒙其利!
刻正在大陸北京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總計收到代表二千零二十一件建議案,其中,與會的廈門市巫姓代表提「讓更多人有機會到金門、馬祖旅遊」的提案,希望大陸中央放寬適用範圍,從福建擴大到其他各省份,並授權福建公安機關受理簡便申辦手續;同時,也盼將廈門定為大陸居民赴台旅遊首批口岸城市,實現大陸居民經「小三通」赴台灣旅遊的目標。 誠然,觀諸廈門市巫代表的「建議」案,絕非廈門單方面的一廂情願,因為,這也是金、馬居民渴望的心願。對此,陸委會主委吳釗燮的公開回應是:兩岸「小三通」政策執行以來,仍有很大的調整空間,未來將適度開放經「小三通」到福建地區參加學術會議或商業活動;另外,大陸觀光客將可經由金門、馬祖到澎湖旅遊。然而,陸委會此項政策宣示,讓人感到有「為井九仞,功虧一簣」之憾,畢竟,只允許「陸客」旅遊足跡延伸至澎湖,較諸陸方以全大陸為市場,顯然又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完全不對盤。 事實上,自九十三年十二月七日開放福建地區人民「金門遊」,兩年多來,共有一千兩百八十七團、二萬五千一百三十九人次赴金馬旅遊,新近據廈門方面媒體報導,陸方旅行社已招妥千人的「福州旅遊團」,預計今年四月將抵金門遊覽,顯見陸客「金門遊」有漸趨熱絡之勢。 不可否認,若說開放福建居民「金門遊」,對地區觀光產業助益有限,但其「日漸有功」的發展卻也全然不假。基此,我們可預言,未來金門應考慮的是接待能力夠不夠,而不是市場遠景疑慮;陸委會在應對陸方企盼大幅開放「金門遊」的同時,顯得拘謹又缺乏謀略。試想,開放國人經「小三通」到福建參加學術會議或商業活動,以及陸客經由金、馬到澎湖旅遊,充其量只會更壅塞金門機場、碼頭,讓鄉親對外交通更為不便,並無實質助益!我們納悶不解,中央為何從不思考因應「海西經濟區」的潮流,如何藉「小三通」將談判籌碼做大,以紓緩兩岸失衡的金流,兼利於「操之在我」的政策運用?如此缺乏大格局觀點,豈非自縛手腳? 更進一步說,要做大「金門遊」,並非憑空臆想,而是立足於時空的重要大政。因為,每年六十餘萬人次經金門「中轉」,金廈已然成為兩岸雙向往返最重要的窗口;在此利基下,營造「廈、金、台」旅遊動線確實可行,為金門留住可觀的觀光收益,更絕不是夢想。 當然,要做大「金門遊」,地區還有許多路要走;諸如通關條件的完善、落地簽證的實現、旅遊項目的強化、住宿功能的改善,乃至於轉機業務的強化等等,都是亟待努力的目標,若不能完善這些指標,縱然有全面開放的「喜樂」,金門也依然只有「哀愁」的份。 昨天,縣長李炷烽接見「國民黨青工會」訪問團,在介紹金門發展現況時,再次強調金門過去駐守十萬大軍,近期將裁撤只剩二、三千人,金門靠駐軍消費的民生經濟進入「黑暗期」,如果中央政策能推金門一把,不必花錢即能造福金門,國人也能受惠。我們認為,李縣長不是在「砲打中央」,而是道出鄉親的心聲,企盼中央能重視,加速擴大「小三通」與陸客「金門遊」,帶給金門新的生機!
-
保存利用戰役史蹟讓金門媲美諾曼第!
日前,金門縣政府交旅局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就地區發展觀光舉辦座談。交旅局提出發展「金門軍事博物館群」的構想,希望能與金管處進行職能分工;獲金管處處長黃文卿高度認同,贊成縣府推動軍事設施保存的政策,並預計在九十七年度投入約一億三千萬元,做為活化、利用軍事設施及觀光之用。 事實上,地區軍事史蹟活化、再生的議題立論已久,相應的規劃報告、學術見解、民意反映頗多;如今,借鑑「諾曼第」發展經驗的走向,委實不會有人懷疑,但始終差了臨門一腳,箇中原由實需徹底省思。 持平而論,離島金門資源有限,要依賴觀光產業撐起經濟民生,必需要有卓然不凡的競爭條件;對此,學者、專家們的論述頗豐,但大抵不脫「自然生態、閩南文化、戰地史蹟」等方面的走向;尤其是「戰地史蹟」最被寄予厚望,因最符合「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競爭特性,適合成為島嶼觀光的發展主力。可惜,金門開放觀光十多年過去了,在軍事觀光上的成效卻極為有限,可見軍事旅遊的發展,斷不是「即知即行」般的容易簡單。 觀諸金門軍事觀光發展中的障礙,很難不論及軍方的作為;因為,過去軍管或戰地政務時期,金門的地方建設大抵是軍方說了算;建營區、設碉堡、築工事、開馬路,在作戰至上的原則下,縱然是占民宅、據私地,鄉親們也只有忍氣吞聲;而今廢置營舍要釋出,第一道難題便是「產權」,縱若沒有產權上的爭議,但遇到軍方牛步化的作業,也足以令人意冷心灰。去年五月,國防部因「聯勤南港彈藥庫爆炸案」,下令暫緩所有的營舍移撥,於今雖已解禁,但多數移撥個案仍沒下文;因此,類似的狀況如未能具體改善,再多的願景、設想,恐怕也將淪為空談。 當然,金門還是有努力的空間;諸如:爭取中央出面統籌、釐訂上位發展目標及原則、推動軍事設施保存再利用計畫,以及爭取更多的武器設備陳展等等,但要完善這些作為,依然得受到都計、建管、消防、交資、商業登記、國有財產管理等法規的箝制,若不能有效解套,軍事觀光發展仍毫無前景可言。畢竟,金門問題乃是特殊時空下的特例,中央端不能用「台灣適用」的心態來看待。換句話說,金門亟需量身訂做的「特別法」或「特區」定位,也唯有如此,才能根本解決金門的發展困境。 更具體而言,縣府「著重軍事設施的保存與利用,朝軍事博物館群發展」的觀光構想,對未來金門發展軍事觀光,絕對有可能如法國諾曼第一般,朝向多元互動、全域戰爭和平博物館的目標邁進,但在此之前,軍方的積極態度、特別法令的兼備,仍是最重要關鍵。當然,職司金門觀光發展的縣府與金管處的加強聯手,仍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我們以為,金門的觀光要永續發展,不能多頭馬車,只能一力向前。中央應根本釐清縣府及金管處的角色及定位,甚而應有特設法規強制兩者的分工與協調,如此,當可免「因人設事、資源徒費」。 總之,金門要發展觀光,軍事史蹟的再生利用便不得迴避;中央理應正視金門的特殊地位,給予特別的對待,也唯有如此,金門才可能成為「第二個諾曼第」!
-
攜手造林保林維護海上公園美譽!
今天,是 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也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每年的今天,國人為感念 國父締造民國豐功偉績,以及曾提倡「造林是民生重要的項目」,各縣市均擴大舉行「造林植樹」運動,以綠美化生活環境,金門地區自是不能例外。 同樣的,中共也認同孫中山先生「造林是民生重要的項目」,為全面消滅荒地、荒山,實施「綠化」運動,於一九七九年在黨主席鄧小平提議下,經「全國人大」會議決議,同樣訂定三月十二日為「植樹節」,以「實現大地園林化」為目標,號召人民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定種樹,這是海峽兩岸少見的共同節日。 根據史籍記載,昔日金門原為樹木蓊鬱之地,且多為松柏樟櫸有用之材,惜歷經兵燹之災,及元代興建鹽場,民丁被編充為灶戶徵鹽,「十丁一灶,每丁日辦鹽三升」,由於煎鹽耗費燃料,島上樹木幾被砍伐殆盡,以致童山濯濯、荒埔茫茫,居民為風沙所苦,不但作物不易生長,且邪病叢生,因此,許多村民在路口樹立「風獅爺」驅魔鎮煞與定風沙,扮演聚落的守護神!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駐守金門之後,十數萬大軍炊事苦無薪材,與百姓爭相伐木煮飯,連野草也被耙光;翌年冬季,先總統 蔣公巡視金門,見風沙蔽日,認為「金門一切建設,必由造林始!」乃指示防衛司令官胡璉將軍積極造林「綠化金門」;然因金門缺乏樹苗,蔣夫人特以專機從台灣空運五十餘萬株抵金,分配部隊官兵種植,每一株樹苗均懸掛認養人名牌,進行成效考核評比,正式展開金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造林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金門缺水、地質貧瘠,植樹成活不易,阿兵哥怕樹苗枯死,甚至連洗臉水也不敢輕易倒棄,捧去澆灌樹苗,以提高存活率;直至民國四十五年「金門林務所」成立,專責育苗和造林,金門軍民經過五十年的努力,才讓島上處處綠樹成蔭,獲中外訪客讚譽為「海上公園」! 事實上,從今天本報第四版「攝影集錦」刊載照片,即能清楚地對照,昔日瓊林至雙乳山一帶,是黃沙滾滾的不毛之地,民眾往來靠騾或馬馱行,是多麼的不方便!幸胡璉將軍率領金門軍民,除時時備戰,也在敵人的砲火下積極建設,興學校、廣造林、闢道路、鑿水庫、創酒廠等,奠定金門現代化基石,因此,鄉親為感念德澤,才將中央公路,改名為「伯玉路」! 誠然,金門土壤貧瘠、雨量稀少,造林栽樹備嚐辛苦;近年來,金門林務所不但繼續育苗造林,更增加林相更新、保林護林、林地管理、環境綠美化、行道樹更新及美化、森林遊樂、公園管理、生態保育等多項任務,每天有二十幾組的工作成員,無分風雨寒暑,默默進行造林和綠美化環境,讓島上一年四季放眼盡是一抹濃得化不開的綠,特別是行道樹經有計劃更新,道路景觀展現新貌,行車其間彷如暢遊公園,令人心曠神怡! 今天,又逢「植樹節」,林務所將在新塘舉行植樹活動;日前,所長葉媚媚在縣府主管會報籲請鄉親屆時踴躍參加,一起種下金門明日的新希望,也一起造林保林,共同維護好山好水、好風景的生活家園!
-
開拓婦女生活空間營造祥和社會!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地區各鄉鎮皆舉辦頒獎表揚模範婦女、或進香活動,藉以表達對婦女的敬意,並祝賀佳節愉快!今天,金門縣政府婦女福利服務中心將於體育館舉辦模範婦女表揚大會、趣味競賽、幸運摸彩等系列活動,冀望藉由活動表達祝福及肯定婦女投入家庭、社會所做的努力與辛勞,促進家庭與社會更祥和。 誠然,現代婦女角色的改變,大家有目共睹的;當前,許多婦女不只是在家庭經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更在各類型社會參與中積極活躍;甚而有些婦女生活的忙碌和辛苦程度,比起男性,已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婦女們依舊肩負著家庭中主要照顧者的角色,相較於男性,婦女們的休閒生活空間,卻仍十分不足。 雖然,「男尊女卑」的觀念自古已然,近年縱使日漸式微,但休閒觀念中「男主女從」的現象,卻仍於今不改。傳統上,家庭主婦在經濟上仰賴男性,侍候在外工作辛苦的先生與家中的老幼,似乎是「理所當然」,所以「主內」的女性除了必需維持家庭窗明几淨、衣物清潔外,先生下班回家,更要侍奉茶水、與飯菜;甚至,連孩子們的功課,主婦們也比男士們多付出擔待;縱若有機會外出遊玩,女性仍常扮演照顧者的角色居多,由事前的準備、到事後的料理殘局,總是一手總攬打理,這也讓許多女性對休閒活動望而卻步。因此,婦女儼然是家人休閒生活的幕後功臣,而自己的休閒卻成了忙碌生活、與崇高婦德下的犧牲品,這種情況那怕是許多男女經濟平權的家庭裡,也不能免俗。 或許,地區歷來模範婦女的表揚事蹟:品德端正、賢淑能幹、勤儉持家、犧牲奉獻、照顧子女有成,無怨無悔侍奉公婆、照顧病中夫婿等等,可以清楚看到婦女對家庭與社會的貢獻,確是男性無法取代。然而,隨著社會日漸多元化,模範婦女的選拔,宜有更廣的新思維。畢竟,現代的傑出優秀婦女,不能再侷限於「賢妻良母」與「犧牲奉獻的照顧者」的角色;我們應該有更高的智慧、更積極的作為,致力於兩性社會參與的平權發展,讓婦女姊妹們不但可以輕鬆過生活,更有機會終身學習,開拓成長空間,經營智慧人生。 日前,「金門縣婦女聯合會」與「國民黨金門縣委員會」特別舉辦一場「三八情緣,女人漂亮一夏」活動,吸引近百位婦女朋友參加。活動中除了邀請美容專家主講「新時代醫學美容主流之趨勢」,闡釋婦女朋友只要多利用各種先進醫學美容技術、及注重養生保健,讓自己外表年輕、美麗絕非夢事;同時,也聘請名師指導「藝術壓花」,讓研習婦女有機會學習多元技藝,提前歡度一個充滿知性、感性的婦女節。我們相信這只是地區諸多婦女社會參與的活動之一,更相信婦女鄉親們,未來能獲得社會充分的支持與尊重;亦即支持多元的休閒開拓,尊重人格的適性發展。 當然,女性生活休閒空間的開拓,除了公部門的大力推動外,還需要男士及家人們的理解與襄助;畢竟,婦女的角色、地位,已不同往昔,基於天賦人權的理念,實無理由侷限婦女人格發展及社會參與空間;請協助婦女鄉親姊妹們開拓更廣的生活空間,不僅為了家庭幸福,更為打造一個祥和的社會!
-
欣見府會和諧共同為鄉親謀福祉!
備受鄉親關切的「金門縣九十六年度總預算案」,終於在前天召開的臨時會中,經過府、會充分溝通之後,作出業務費統刪百分之五的決議後過關,過程平和順利,讓在場列席的縣府官員鬆了一口氣。 回顧去年十二月上旬,金門縣議會召開第四屆第二次定期大會,審議「金門縣九十六年度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案」,由於議員們不滿縣府九十五年度重大工程執行率嚴重落後,經決議將各局室及附屬單位九十六年度預算,除聯席審查已刪除部分、以及人事費用之外,其餘均照預算編列額數統刪百分之五十,隨即並宣布第四屆第二次定期會議程結束,讓在場列席的縣府官員大為錯愕。 會後,副議長許玉昭表示,監督縣政審查預算,善盡為民喉舌,是議員的職責,之所以會提議刪減預算,主要是「恨鐵不成鋼!」因為,檢視縣府團隊過去一年的表現,尤其是重大工程執行率、以及基礎建設,均明顯嚴重落後,在在都未能達到縣民的期盼,所以,才做出沈痛的提議,希望透過預算刪減,讓縣府團隊能感受到壓力,並將壓力轉化為積極的努力,大家能認真為金門的未來好好打拚。 針對「九十六年度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案」遭到議會大砍,縣府經深入檢討後,認為實有窒礙難行之處,因而依據「地方制度法」提請議會覆議,獲再召開臨時會恢復審查;果然,前天府、會經充分討論後,作出業務費統刪百分之五的決議後全案過關,而且,依據「總預算案」編列歲出金額,原為新台幣九十三億七千四百八十六萬二千元,經此次審查刪減二億三千五百萬七千元,全年歲出金額成為九十一億三千九百八十五萬五千元,較上年度反而還增加百分之六點七四。換言之,今年縣政歲出預算,不但沒有遭大幅刪減,甚且比去年增加,應驗副議長許玉昭所言,提議刪減百分之五十預算案,並非真的要大砍縣政歲出,只是「恨鐵不成鋼」,目的希望能給縣府一點鞭策而已。 平情而論,民主政治體制下,政府施政接受民意機關監督,乃天經地義的事,預算刪減,更是家常便飯,委實不足以大驚小怪;但是,由於今年縣府「總預算案」,業務費在定期大會審查中遭大砍百分之五十,幅度之高是歷年來僅見,才引起縣府官員的緊張、與鄉親的高度矚目。然而,嫻熟議事運作的人心裡皆明白,縣府還能透過「覆議」尋求解套,目的也只為給縣府團隊一點警惕,未來才能更努力為鄉親打拚! 如今,「金門縣九十六年度總預算案」,終於在前天的臨時會中,經府、會充分溝通,決議小幅刪減百分之五後過關,雖然,來得比較遲緩一些,但除了歲出金額比去年還增加百分之六點七四之外;更重要的是,府、會經溝通取得共識,在和諧氣氛中通過總預算案,值得鄉親欣喜。 我們認為,此次因議員不滿縣府重大工程執行率、以及基礎建設明顯嚴重落後,在「恨鐵不成鋼」的情況下,先刪減百分之五十業務費預算案,希望讓縣府團隊能感受到壓力,並將壓力轉化為積極的努力,實是用心良苦!企盼縣府團隊能記取教訓,好好運用預算,徹底檢討改善各項缺失,群策群力善盡職責,為鄉親謀取最大的福祉!
-
設身處地為民服務努力終會獲得肯定!
內政部戶政司官員日前抵金考核身分證換發成效,對金門地區製證、發證率均名列全國前三名,除感謝戶政人員配合支持,也肯定作業過程零缺點,表現可圈可點。 據了解,自九十四年十二月展開全面換發國民身分證作業,金門縣應發證數為六萬六千二百四十人,目前製證率、發證率,分別為百分之九十八點五三、及九十八點四一,居全國前三名,對於地區戶政人員的傑出表現,內政部官員稱許為「可圈可點」,並認為這樣的成果,正展現縣府團隊事前有完善的規劃,與在執行層面的用心。 持平而論,金門是離島,設籍人口近七萬人,但實住人口僅四、五萬人,要圓滿完成全面換證工作,絕對比台灣各縣市更為艱難;因此,金門換證作業成效能名列前茅,益顯彌足珍貴。 金門縣政府依據內政部訂頒的「九十四年全面換發國民身分證作業程序執行計畫」,自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起,與全國同步全面展開換證作業;在先期作業上,除全面進行宣導、汰換機具設備,辦理相關訓練、講習,研訂製發流程,並進行模擬演練外,特別之處便在貼心、便民服務的設計與落實。 具體而言,地區換證作業力求便民,除先排定各村里換證日期,協調攝影社換證照相服務,以及對中、低收入民眾,提供換證免費照相服務;尤其,各戶政所對身障或臥床鄉親實施到府服務,也對重病住院民眾依其申請赴院發證;並配合實施週六及連續假期加班受理換證,甚至,還函請台灣各縣市協助旅台鄉親就近換證,並兩次安排戶政人員專程赴台發證等等。換言之,這些便民措施,均在具體實踐「易地而處、為民設想」的行政服務,因此,地區換證工作成效名列前茅,絕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是全體工作人員設身處地為鄉親著想,以及任勞、任怨努力換來的成果! 誠然,許多政治人物常把「民眾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當成口號,卻未必能動腦筋履踐,讓民眾能感同身受。所以,無論是地方首長或民代,乃至於公務員,均應要有身為「公僕」、「為民服務」的心思及作為。畢竟,現代民主政治講究以民意為依歸,重在傾聽基層心聲及興革意見;鞏固立場、為所當為,不要怕事,不找任何理由來卸責,才能扮演好「公僕」的角色。 也許,有人認為「談這些都是老掉牙了,奉行者,鮮矣!」因為,口號還需要汗水來實踐;金門戶政人員此番任勞任怨、善盡職責的舉措,正是奉行「公僕真理」的最佳事證。全面換發身分證或許是國家的大事,然落實到基層,多的是按表操課、照本宣科,賞善卻不罰惡,縱若成效不彰,也可以打打太極拳,推拖了事,最終受損的,只會是人民的權益;然而,金門戶政機關的許多便民措施,卻在兼顧「法、理、情」的原則下,給予民眾最大的解套及便利,縱若只是換發一紙身分證,也可以感受到周延的規劃及執行的用心。 所謂「身在公門好修行!」公共行政均為「人民福祉、社會秩序、國家安全」而來,執行上著實需要公務員本著「便民第一,服務為先」的信念,具體的來踐履、完成;此次縣府民政局辦理換發身分證工作,贏得傲人的績效,正說明箇中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