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從關注婦女福利權益談起
維護婦女福利與權益,促進性別平權,一向為國家重要的政策。基此,促進婦女參與社會,從婦女觀點出發,以培力婦女,及提升婦女團體的能量為主軸,規劃推動各項服務,建構、統整婦女福利多元資源,及完善服務輸送體系,已是今日政府當務之急,更是今日政府,是否現代化之重要指標。 不遑多讓,日前,金門縣政府特召開「金門縣婦女福利業務聯繫會議109年度第2次會議」。這項會議於十四日下午在縣府大禮堂會議室召開,由縣府社會處長董燊主持。會中董燊處長特地表示,縣府團隊向來關注地區婦女福利與權益,縣長楊鎮浯也期望透過會議平台,建立政府與民間資源網絡,共同推動親職教育、學習成長、社會參與,開闢婦女更多元的學習機會,並讓民間團體,共同參與婦女福利服務,從而永續發展金門各項婦女福利政策。 會中除聽取上次會議決議事項執行情形報告,也由承辦單位社會處婦幼社工科等,依序提出工作報告。承辦單位社會處婦幼社工科,特別說明今年6月至11月工作執行情形,其中包括婦女福利各項津貼補助情形,例如特殊境遇家庭扶助、婦女生產補助等。另為推動婦女福利業務及服務,社會處表示縣府委託社團法人,金門縣婦女權益促進會辦理「金門縣婦女福利服務中心」,並輔導協助中心轉型,提供法律諮詢、心理諮詢與輔導、轉介、法律訴訟與協助、婚姻諮詢、親職教育、性別意識培力,及休閒活動與方案等服務。 此外,社會處也說明110年上半年重點工作,包括:賡續督辦廠商辦理婦女需求調查;透過金門縣婦女福利服務中心、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兒童及少年福利服務中心等,提供地區婦女社區化及便利性福利服務;照顧弱勢家庭,提供特殊境遇家庭,各項扶助服務等;提升婦女團體參與公共事務與知能,規劃婦女團體領導人培力;積極與在地婦女團體合作,盤點其資源與整合服務網絡,並透過方案經費補助方式,扶植與增加團體能量,齊力為全縣婦女,提供多元且周延之福利服務。 統觀社會處之工作重點,略可歸結為:其一、推動婦女培力工作,積極與民間團體合作,補助辦理婦女培力訓練講座,強化地方婦女團體組織能力。建立婦女議題溝通機制,提升婦女意識,增強婦女能力,促進婦女公共參與。其二、強化婦女福利服務中心功能,提供婦女自我成長、親職教育、建立在地特色的婦女中心,建構友善女性及具性別意識之在地生活環境。其三、經營婦女團體聯繫交流,辦理婦女福利與權益宣導、推動性別意識培力工作,促進地區婦女團體聯繫交流,展現歷年婦女權益推動成果,作為我金門地區婦女權益,聯繫交流的重要平台。 促進婦女福利、維護婦女權益,並提升婦女地位,是政府實現公平正義社會過程中,最重要而基本的工作,尤其,對於處在尚未完全都市化之金門,在此方面,尤應加強及教化。今日,社會處能前瞻以應,從各方面著力此議題,我們在肯定之餘,尤應支持共襄之!
-
改善城區觀光意象 營造優質購物環境
金門縣政府日昨召開「研商東門中繼市場整建會議」,由楊鎮浯縣長親自主持,縣長在會中聽取金城鎮公所簡報,並詳細詢問工程應協調事項等細節,最終拍板啟動東門中繼市場整建計畫,預計在110年底就能給大家一個嶄新亮眼的傳統市集,兼利改善城區觀光意象,提供消費者一個優質的購物環境。 據了解,為利城區整體發展,改善現有東門市場雜亂、公安隱患等問題,兼為安置現東門市場、北堤臨時市場攤商及周邊流動攤販,110年度將由公所承租北堤路側王氏宗親土地,做為金城公有零售市場啟用前之「中繼市場」,並就現作業中之「莒光湖部分風景區市地重劃區」(燦坤及莒光湖間區域)之停車場用地,進行多目標使用,闢設金城鎮公有零售市場。 事實上,有關整建東門市場的呼籲由來已久,更幾乎是歷任金城鎮長都想做的事,但實務上卻也因為產權紛亂、各方意見無法統一等等問題,使得這項整建案始終停留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階段,說到底由公部門去推進私產權的統整開發,本來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因為很難比照公部門計畫有明確的作業期程與進度,且往往會在某一個關鍵節點「卡關」。實務上,地區其他鄉鎮也有一樣的問題;因為私地無法整合利用,也就看不到應有的效益與回報,任誰看來都覺得可惜,特別是像東門市場這樣位於城鎮中心,歷史悠久,且人情味濃郁的傳統市集,更值得經由進一步的環境梳理與整治,發揮其價值與機能。 當然,道理人人都懂,但多年來經由公私部門許多人的努力,總是欠缺「臨門一腳」,但也著實因為東門市場原建物已經老舊不堪使用,為安置原有攤商,金城鎮公所自101年起便在縣府的支持下,在北堤路停車場上搭建臨時攤販集中區,期能暫代東門市場功能,兼利推動東門市場的改建工程,惟後因東門市場所有權人間仍有權利義務待釐清,讓改建案未能順利進行。為利城區整體發展,並解決北堤臨時市場地用不符等問題,經金城鎮李誠智鎮長與市場業主、地主,以及主管的縣府建設處多次協商後,決定規劃臨北堤路側王氏宗親土地為市場改建前做為中繼市場;中繼市場整建完成後,將優先協調原東門市場攤商、北堤臨時市場攤商進駐,北堤臨時市場則回歸原土地使用目的,供作公眾停車場使用,中繼市場啟用後,預期能為金門營造一處示範市集,並成為城區的觀光門戶,營造蓬勃商機。 平情而論,中繼市場的概念及做法,是為了迎合老建物改建,配套都市景象更新,將人們熟悉的攤位搬遷至中繼市場,用以延續老市場的回憶及情感,有的更不乏在傳統中創新,並能提供一個安全、敞亮、衛生的消費場所,以過渡的方式銜接到新市集的完工。此次東門中繼市場的整建也大致不脫此範疇,稍不同者,是金城鎮公所希望在他處營建公有零售市場,以免再落入私產權統整及管理上的困境,而且因為中繼市場僅占原有市場一半範圍,原臨民族路側的市場商家是否願意配合搬遷,以容納周邊的臨時攤販,更新城區市容,又是另一關鍵點。 總之,一處乾淨、明亮、通風、安全並兼具美學設計的傳統市集,不僅能成為觀光的門戶,助力區域發展,更能延續在地情感、傳承歷史記憶,實為公私兩利之舉,期盼各界眾志成城,協力早日落成。
-
自殺防治 防患未然
縣府於日前召開109年度金門縣心理健康促進暨自殺防治推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由縣府秘書長陳朝金主持,衛生、警察、消防、社會、民政、教育及人事的各網絡單位進行年度工作報告及對話,並策訂未來工作重點,以期一起成為珍愛生命守門人,達到心理健康促進暨自殺防治目標。 使人企圖自殺的可能原因很多,憂鬱症是自殺的高風險指標之一,許多人是在憂鬱症發作的時候採取自殺行動,然而,憂鬱症的成因也很多元。11月上旬台灣接連發生數起學生自殺自傷事件,教育部立即緊急傳訊各級學校,要求校長配合加強預防自傷自殺作為。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同時也是艱難的時代。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遭遇到各種困難與紛擾,除了會影響情緒,亦會讓我們感到困惑、錯愕、難過、憤怒、傷心或自責,甚至在當下無法抉擇與判斷,進而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來因應,這些感受都需要被看見、理解、接納以及協助。 澳洲心理學家Prof. Anthony Jorm曾指出,「當人們心理出現問題時,也同樣需要提供急救服務!」人們感到心理不適(mental unwell)是常見的,但大眾普遍缺乏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而有心理健康問題者可能缺乏病識感、因汙名化而不敢求助,即便想求助,卻面臨心理專業人員和資源不足的情況。因此,在進行心理健康促進工作之時,不只是教育病患要有病識感、提供病患更多元便捷的就醫管道,他身邊的人也應該要具備足夠的知識,能夠辨識出病患是否需要幫助。更重要的是,自殺防治工作刻不容緩,急需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正視。 尤其社區是推動心理健康促進暨自殺防治的重要區塊,有時最佳守門員往往不是專業人員,反而都是周遭鄰居或親朋好友,有時臨門一腳也會產生防治的影響;所以,應化被動為主動,化危機為轉機,為自殺防治盡一分心力,可以從簡單的問候、練習當個好聽眾、關心自殺議題、分享自殺相關資源開始。在心有餘力時,甚至可以關心心理健康政策、資源,向政府爭取增加環境安全的方案、提倡心理治療健保給付的制度等。 未來心理健康促進暨自殺防治推動工作,不應該只是編組單位單打獨鬥,應有整合性的推動相關工作,包含社福、家庭、精神科醫師協助、社工社區相關體系等,並釐訂年度重要工作計畫與目標,漸次去推動和惕勵,如此一來,對於心理健康促進才會有實質的效益。人人都可以成為心理健康的守護者,只要很多人一起努力,每個人都出一點點力量,對企圖自殺者有再高一些的警覺和認識,就能交織出一張安全的心理防護網,都可能在關鍵時刻挽回一條寶貴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
建構地區完整老人保護體系
金門縣政府日前召開老人保護聯繫會報,邀請相關業務網絡單位人員與會,針對老人保護相關議題進行業務報告,並彼此進行討論與意見交換。金門截至上(11)月總人口數為140,490人,老年人口數計有20,119人,佔全縣總人口數14.32%,金門已經成為高齡化之地區,期藉由老人保護聯繫會報結合警政、衛生、社政、民政及民間力量,建立老人保護體系,提供積極、完整之服務,以擬訂有效之因應策略,強化老人保護預防、通報功能,建構在地化防治網絡整合資源服務模式,提供被害安全服務計畫及家暴加害人處遇方案,建立防治工作的連繫與合作機制,形成縣內長者人身安全網。 為維護老人尊嚴與健康,延緩老人失能,安定老人生活,保障老人權益,增進老人福利,落實老人保護三級預防策略跨網絡合作機制,建置完善的長期照顧體系、年金制度改革、福利制度外,活躍老化、健康促進、高齡者經濟安全或是老人保護議題日漸重視。老人保護通報窗口以113及110為通報專線,為使老人享有安穩、安定的在地生活,辦理老人保護業務,對於縣內六十五歲以上之老人直系血親卑親屬對其有疏於照料、虐待、遺棄等情事,致其有生命、身體、健康或自由之危難時給予短期保護安置。老人保護案件近年有成長趨勢,家庭結構改變及社會問題多元,老人保護案件亟需跨網絡運用多元且專業的工作方法分級介入處遇,才能有效預防老人受暴問題。 社會處定期辦理獨居老人調查,現有列冊人數為257人;針對獨居老人之需求辦理「獨居老人緊急救援系統」之建置暨服務,由監控中心提供24小時緊急救援服務,並有專人定期到宅進行系統保養維修及關懷訪視等服務;另辦理大同之家、松柏園等老人機構式照顧服務,補助設籍本縣年滿65歲以上長者入住機構安置費用,配合衛生福利部在地老化與高齡友善服務,積極輔導各社區發展協會、社會福利團體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以解決老人在家乏人照顧之問題,提供社區老人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老人共(送)餐、健康促進、諮詢及轉介等服務,希望透過社區居民的自主參與,建立多元的社區照顧服務型態,提供獨居老人在地的初級預防照護服務,建構完善老人福利服務,以免老人保護案件之發生。 由於社會大環境影響,社會服務工作亦面臨嚴峻挑戰,有鑑於近年罹患失智症之長者增加,走失案件頻傳,家屬照顧壓力負荷相對提高。響應政府長照政策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期照顧服務體系,發揮社區主義精神,讓有長照需求的社區民眾可以獲得就近服務,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安心享受老年生活,並減輕家庭照顧負擔,藉由執行延緩失能服務計畫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業務,結合家屬及各專業力量共同推動失智症預防、治療及照護工作,包括連結相關預防走失服務,預防走失愛心手鍊、QR Code布標(貼紙)、衛星定位器及指紋捺印等,以利失智長者走失之相關協尋工作,並提升失智長輩照顧者之生活品質,提供完善的社會福利服務。 老化及失能是不可逆的生理變化,當失能程度越高,照顧資源介入的程度便越高。為弘揚敬老美德,安定老人生活,維護老人健康,增進老人福利,解決人口老化所衍生之問題,建立完整老人福利服務輸送體系,透過加強弱勢老人服務,提供關懷照顧保護;推展老人健康促進,強化預防保健服務;鼓勵老人社會參與,維護老年生活安適;健全友善老人環境,倡導世代融合社會,整合各單位資源,以建構有利於老人健康、安全與活躍之友善社會,保障老人的生命、經濟安全,並獲得適當合宜的照顧,讓老人保護制度更加完善,許給老人一個沒有恐懼的晚年。
-
不要萊豬 要顧食安
政府宣佈開放萊豬進口,民有怨言,爭議不斷,實因〈有萊即有瘦肉精〉,食用有礙健康,殷盼政府傾聽庶民心聲,用真心,負起責任,顧食安,為民守護健康。 眾所週知,一個國家要繁榮發展,對外交流與國際經貿活動不可或少,期以增強競爭力,帶動經濟繁榮,創造利基,富國裕民。正因如此,開放萊豬進口,也是對外經貿事項,祇是有礙庶民健康之慮,亦且早年有人劇烈反對萊牛進口,今昔對比,莫非另有原因,否則怎會變成〈昨非今是〉。 持平而論,政府對外經貿交流活動,事關重大,尤以進口萊豬涉及國民健康,依法行政,以民為主,步步都要行正走穩,以民為重,因而舉凡涉外事務,必須依法循例,除別有規定外,允宜先行提案送進國會〈立法院〉審查通過再行實施,集思廣益,安定民心。 然而此次開放萊豬輸入,卻未依循常制,不惟時間倉促,但憑一紙行政命令,率爾略過應先送審程序,拍板將於110年元月一日開放進口,在此姑且不談是否別有考量,不得不爾,就事論事,作業程序倒置不無可議。 儘管政府主管部門堅稱沒有疏失,且說時空改變了,有些國家也已開放進口,但是庶民心中疑慮無解,總要說清楚、講明白,讓人信服,放下心來。 再說:開放讓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豬肉進口,也與政府現行「食安」政策並不相容,何況國內專家學者一再提醒,長期食用「瘦肉精」確有影響健康,未知政府何以不顧庶民食安,無視國人不滿,急於逆向而行,其實國內豬肉需求甚大,並不反對美國豬肉進口,只是希望進口美國豬肉,絕對不能含有萊克多巴胺。孰是,庶民之怒吼,政府主管部門應該聲聲入耳,放在心上,廣納雅言,平心靜氣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將問題予以圓滿解決。 又有專家指出:由於萊豬含有萊克多巴胺,美國人民,根本不吃內臟,儘管國人生活習慣不同,有人偏愛豬頭皮、豬肚、豬肝與豬腸、豬肺,一旦全面開放進口,而不落實管控查驗與標示,建立完整防杜機制,不惟會對國內養豬戶帶來衝擊,直接將成食安破口,如此拿庶民健康作賭注,怎能得到認同支持。何況事實只有一個,公理只有一條,爭辯無濟於事,化異求同,同中化異,讓問題早日解決最重要。 雖然閣揆公開宣示,將先查原廠再行進口,並將設定控管關卡,建立管控機制。祇是〈有萊無萊〉,必須不分部位標示清楚,畢竟現在是法治民主時代,民智大開,民意高漲,政府一切措施作為都要攤在陽光下,也要經得起庶民檢驗,倘再內耗不已,終將全民皆輸,千萬不要衝過頭,而要順應民意,予民有感。 反觀金門位處邊陲,孤懸海上,相關資源不足,更須政府垂愛。縣長楊鎮浯期勉施政服務團隊同仁,務必守住鄉眾健康,做好防疫與食安工作,但見府會聯手,衛政機關劍及履及,同心齊力,在防疫與食安工作下工夫,訂定食安自治條例,牛豬禁含瘦肉精,各界熱烈響應支持貫徹實施,全民咸表顧好食安,人人有責,應由自己做起,利人利己,大家確保身體健康最實在。
-
109年金門縣家庭收支調查籲請鄉親支持
為蒐集本縣各鄉鎮各階層家庭收入與支出之基本資料,據以研究個人所得分配及家庭消費型態之用,並提供相關單位作為改善人民生活,釐訂社會政策,推行社會福利措施之參據。金門縣政府主計處於109年12月1日起至110年3月31日止,進行109年金門縣家庭收支調查之實地訪查作業,由各鄉鎮公所遴派調查員實地訪查。 本次調查以金門地區為調查範圍,包括金城鎮、金湖鎮、金沙鎮、金寧鄉及烈嶼鄉;調查對象為居住本縣境內,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並在戶籍獨立設戶,戶內成員為共同經濟生活之一般家庭為調查對象(不含共同事業戶人口及年內達半年在營義務役軍人),經行政院主計總處協助金門縣政府辦理抽樣,共計抽出250戶辦理調查,調查結果經電腦處理後作為施政參考。 「家庭收支調查」,顧名思義就是調查一個家庭收入與支出情形,由收入減去支出可進一步了解家庭儲蓄概況。由於收入多寡與消費方式會受家庭成員人數、組成型態及家庭住宅與設備狀況影響,因此,調查內容除涵蓋各種收入與消費支出項目,還包含戶口組成、家庭設備及住宅概況。 為什麼要蒐集家庭收支資料呢?無非是希望藉由所蒐集到的個別家戶資料,透過統計方法推估全體家庭收支情形,進一步分析不同的地區、職業、家庭的收支狀況,以了解家庭所得、消費及儲蓄的分配,除了提供各界研究個人所得分配、估計民間消費支出及編算消費者物價指數權數之參考依據,更是各級政府機關制定各項社會福利政策(如:最低生活費用標準、申購國宅標準、學生就學貸款標準),以及司法界作為給付撫養費訴訟判決等應用之重要資料來源。 以縣府主計處完成的108年家庭收支調查為例,去年平均每戶家庭所得總額達118萬2,626元,較前年的122萬2,520元減少3萬9,894元,減少3.26%。若與104年相較,五年來增加了4,732元,約0.40%,在全國22縣市中排名第11(東部地區的花蓮縣與臺東縣排名分別為第18位及第21位;離島地區的澎湖縣排名為第16位、連江縣為第9位)。但108年平均每戶家庭儲蓄為39萬9,196元,仍高居全國第1。 調查結果顯示,金門縣108年平均每戶家庭儲蓄為39萬9,196元,較107年的39萬1,565元增加7,631元,約達1.95%,也較104年增加5萬5,432元,約達16.13%,位居全國第1,另所得總額107年排名為第9,108年排名則下降為第11。108年平均每戶家庭消費支出為58萬2,803元,較107年的62萬8,620元減少4萬5,817元,減少約達7.29%,位居全國第21。 另支出結構分析顯示,金門縣的家庭各項消費性支出中以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所占比例最高,達29.16%;食品及非酒精飲料次之,占15.75%;醫療保健再次之,占13.04%,而教育所占比例最低,只占1.94%。此外,108年平均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為98萬1,999元,較107年的102萬184元減少3萬8,185元,約達3.74%。 今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估家庭的各項收入、支出都會減少,究竟影響層面有多深,必須受訪對象的配合,才能凸顯出社會的真實狀況,也期盼被抽中的民眾能確實陳述,讓政府了解百姓的心聲,做出施政措施才不致偏離事實。
-
串聯離島發揮海洋精神
金門直面廈門灣,位於九龍江出海口,自小三通開航之後,即以其中介兩岸的地位,而發展地方經濟。然而,隨著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的態度轉變,兩岸關係恐怕會進入一段冷卻期,而在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更因小三通的封閉,讓原本已因冷卻的兩岸關係而備受打擊的金門社會,更是急凍而進入冷藏,先前的中介地位完全無用武之地。不過,一來在全球經濟緊縮的情況下,台灣的經濟仍然有相當亮眼的表現,成為今年國際經濟少數成長的經濟體;再者,更由於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剌激方案相對成功,使得金門即便失去了中介的角色,民眾的生活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傷害。面對此一發展結構的變化,金門也應有對應的策略,串聯離島、發展海洋精神,或是值得發展的策略。 自解除戰地政務之後,金門即以文化觀光作為發展的主題。此一策略更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以及小三通的開放,不僅因為旅遊人潮的增加而更形重要,同時也讓金門經濟進一步地依賴中國大陸市場。不過,這種依賴大陸觀光客的想法,更多只是種直觀性的想像,來金的觀光客中僅有兩成上下是非本國籍的人士,其中的八成左右是來金消費的國人。於是,當觀光產業是以國人為對象,並且因為金門文化相對於本島的特殊性,而得以「異域」、「搜奇」、「偽出國」等的心情宣揚旅遊之際,那麼對於文化觀光的經營就不應該僅停留在蜻蜓點水的「觀賞」層面,而需要有更深入的「體驗式」觀光。那麼,下一個問題也就在於:體驗什麼?什麼是金門社會能夠端上檯面的體驗式觀光?本文認為在過去經常提到的閩南文化、僑鄉文化及戰地文化之外,可以加上海洋文化。 閩南、僑鄉與戰地文化,多多少少的都與海洋文化有關。而事實上,金門作為島嶼,它還有更多與海洋相關的文化元素:貝塚、鹽場,或者是海印寺、總兵署,乃至於金門的由來│「固若金湯、雄鎮海門」都與海洋有關。強調海洋元素,首先與前述金門經濟的「內循環」有關,但這卻也不是割斷了對於小三通經濟之中介性的想望,因為就算小三通恢復了,海洋文化仍然是一個值得向大陸觀光客宣傳的亮點。不過,倒是值得跟著「內循環」的概念同時提到的是,近年來台灣一直強調所謂「海洋國家」的想像,但是相對於本島台灣來說,金門的海洋性格更是強烈。具有飽滿海洋元素的金門,在面對台灣的「海洋國家」的論述,絕對是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然,與金門一樣能夠強化台灣之海洋國家論述的,還有其它一樣具有飽滿海洋元素的離島,其中對金門發展特別有意義的,則有馬祖與澎湖。馬祖本身就是個重要漁場,漁業是它的傳統經濟命脈;澎湖位於黑水溝的中點、國際航線的所在,也在今年開始規畫設置水下考古博物館。金門在三個離島之間,不僅在文化觀光上發展已久,也是土地面積最大、戶籍人口最多的島嶼,在目前三島都是由國民黨執政之際,應該彼此支持,並以海洋文化的元素相互串聯,再透過《離島建設條例》所強調的價值,邀請台灣本島建立四島聯盟,發揚海洋精神。
-
支持本縣禁含瘦肉精食安條例
政府進口萊豬爭議不斷,全國進口豬肉同業說明會,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為消除國人疑慮,明年起仍維持現狀,不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對此,經常針砭時事的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表示,他們應該加入反萊豬的行列,並嗆聲,「不要讓一粒萊豬屎,壞了一鍋台灣粥」。 至於有人說,萊牛大家吃了八年有出事?美國人吃了那麼久,如果有事,不就被律師告慘了?沈政男則反嗆,「拜託,有沒有聽過己烯雌酚?原本美豬都餵己烯雌酚,讓豬仔頭好壯壯,結果餵了三十年以後才發現,原來這東西會致癌!」沈政男接著指出,生產己烯雌酚的那家藥廠下架後,趕緊研發了另一個無敵大補丸,名叫萊克多巴胺,「你吃了萊克多巴胺八年、二十年,都沒事?不代表三十年後也沒事」。 「你吃了萊克多巴胺八年、二十年,都沒事?不代表三十年後也沒事」。誠哉斯言!據此,咱金門縣議會也已於日前三讀議決,通過「金門縣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自治條例」案。將依地方制度法第26條,報請中央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核定後公布。金門縣衛生局表示,本案經過本縣府、會共識與共同努力,以優於中央公告之標準訂定,要求對於本縣之牛豬肉、牛豬可食部位及其相關產製品,製訂不得檢出之規範,即不可含有乙型受體素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這是為維護我們地區食安所作出的重大決議。 為此,縣長楊鎮浯特地表示,感謝縣議會支持,並通過「金門縣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自治條例」,以因應中央宣告110年1月1日起,含有乙型受體素(萊克多巴胺)豬肉將進口之政策。為維護本縣鄉親健康,金門縣政府一定會嚴格執行不得檢出之規定,呼籲商家不要違規,共同維護我們家鄉食品安全,如有違反規定之情事,除依法處分,也請鄉親多多選用金門優質牛豬肉,及國產牛豬肉,金門在地肉品安全美味有保障,是最值得鄉親信賴的品牌。 易言之,本縣立場,就如同楊縣長接受媒體訪問時所強調的,立場非常堅定:反對萊豬進到金門!針對學生營養午餐,要求規範不得使用萊豬;同時在老人共餐也是同樣作法,堅持不使用萊豬。至於大家所關心的自治條例,也送議會三讀通過,我們會循程序來向中央核備。楊鎮浯表示,中央有他的立場,但是為了保障鄉親的食安,我們也會有自己的做法,縣府組成專案小組,加強肉類製品的抽檢頻率,同時也做到完全資訊揭露,在中央罰則還沒有明定之前,至少透過資訊揭露的方式,來保障鄉親的食安,以及讓鄉親擁有充分的選擇空間。 偉哉盛哉,正如因應萊豬進口工作小組召集人、縣府秘書長陳朝金所強調,金門縣政府將持續推出一系列食安對策,呼籲金門各界共同支持食安議題,積極選用在地安全食材,既能維護在地產業與消費者的健康,也是節能減碳愛護地球的環保作為。我們在肯定之餘,為了後代子孫之安康,為了金門之未來,自當全力支持縣府之一切作為,方是康健金門之道!
-
落實萊豬管制 守護國人食用權益及安全
針對政府明年開放含有萊劑的萊豬進口,縣府再邀集府內外相關單位召開萊豬工作小組第二次會議,共同研商完整的因應策略,包括從食材來源、廠商及產地標示、各販售據點,設立各階段管理方法,全面為民眾食安把關,嚴防萊豬有絲毫模糊混入的機會,確保消費大眾的健康。 縱然,目前朝野政黨攻防、民間組織動作不斷,但顯然萊豬進口已然定案,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如何透過一定的機制來守護國人食用權益及安全,基此,許多專家學者都強調,只要從源頭管制,並落實成分清楚標示就可以了,畢竟消費者也有選擇說不的權利。但為了避免進口國對我「技術性」貿易障礙的抨擊,有關商品上的「萊劑成分」標示,政府已經明確表示不可行了,因此當全國超過80家、進口市占率8成以上的進口豬肉肉品業者公開宣布不會進口萊豬時,等於是在不違反台灣對美承諾下,為政府的開放政策解套,此舉也將大幅降低民眾憂慮,但這個保證一樣存在不小的「缺口」;其他2成進口豬肉呢?再有,似乎也沒有人能保證業者能夠百分之一百的自律。 事實上,不管台灣對美豬設不設防,我國進口美豬的數量、比例本來就不高,因此國人要吃到美豬,甚至是萊豬的比例也相對更低,但為什麼美方還是堅持台灣必須開放這個小小的市場呢?唯有的解釋便是為了掃平貿易障礙壁壘,更為了之後對更多國家的貿易談判累積資本,因此,就算目前世界上絕多數的國家及市場,對於「萊劑肉品」的食安仍存有疑慮,也不同意開放進口,台灣仍然不得不在美方的壓力下開放進口;當然,我方更重視及指盼的是更親密的美台關係,甚至是簽署條件更好的雙邊貿易協定,但畢竟萊豬開放進口是川普政府的政績,接手的拜登政府認不認帳又是另一回事了。果不其然,日前拜登便公開表示,未來在對美國的勞工與教育進行重大投資之前,將不會與其他國家簽署任何新的貿易協定,這代表短期內,應該不會有美台雙邊貿易協定;縱然不久前,美台才史無前例的召開首屆「美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並簽署了備忘錄,也不能改變我們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卻換不來對美貿易實質惠台的事實;但,這也只是短期現象,未來美台關係要怎麼發展,仍存在許多變數,一直執著於既定事實的抱怨與抨擊,似乎也無濟於事。 有鑑於此,我們仍然認為,針對萊豬進口一事,現階段做好「自我可控」的事情最重要。依規定,從110年1月1日起產製的食品含有豬或豬可食部位原料者,不論是包裝食品、散裝食品或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供應的食品,皆應依規定明顯標示其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國,並標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核發之「台灣豬標章」、「台灣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及「生產追溯QR CODE」等認驗證標章,如確實僅含有台灣豬肉或豬可食部位且符合該標章標示、使用及管理規範者,也得免重複標示其原料原產地,以簡化方便業者標示作業,地方政府則要配合在初期進行更高密度的抽驗、稽查及宣導,甚至是裁處,共同守護消費者的食用權益及安全。 總之,只要能確保清楚標示、嚴格管理,讓消費者充分做到自主選擇,萊豬進口並不可怕,也能在不影響經貿談判和現有管理措施下,營造多贏。
-
魚菜共生 永續綠生活
今年全國各地降雨偏少,引爆乾旱危機,因此強調如何省水,日漸被重視,而無土栽培的「魚菜共生」方式近來乘勢流行,種花可美化環境,蔬菜則能自採食用,環保又節能,可說是深受歡迎。 金城國中新住民學習中心日前偕同金門高職水產養殖科策略聯盟,研發準備「魚菜共生」終身學習課程,藉由教育活動加強新住民家庭做人處事之共生互利、環保愛地球的觀念,並認識各種食物屬性、學習植苗及播種,及永續綠生活概念;透過環保的重要性認識何謂魚菜共生,親子共作撈魚、選苗、組裝一套迷你魚菜共生系統,體驗播種,永續綠生活。 據維基百科說明,魚菜共生,又稱養耕共生、複合式耕養,指的是結合了水生動物中的排泄物與水中的有機質,分解過濾成植物可吸收的無機盬後供應給飼養箱上的蔬菜,同時蔬菜的根系把系統內的水淨化供給水生動物使用,結合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水耕栽培(Hydroponics)的互利共生生態系統。魚菜共生的魅力,在於靠著自然的循環就能生產衛生、安全的食材,同時又能節省水資源並做到無汙染排放,對環境非常友善。且魚菜共生系統幾乎沒有型式的限制,一塊空地加上簡單的DIY,就能創造出一個生趣盎然的小農場。農場裡可以持續不斷地供應當季的時令蔬菜,還有肥美現撈的魚能讓餐桌上的菜色更豐富更美味。 魚菜共生系統省水、省能源,以魚幫菜、菜幫魚的理念,形成自然生態圈,而且能實現廢物利用,減少對外部的汙染,因此是個可永續的生態系統。若這系統應用於都市、社區或家庭的食物生產,不僅可提供休閒及生態景觀,享受新鮮蔬菜、漁獲,還能促進社區內住戶的友善關係。更因為在當地生產、當地消費而大大減少食物運輸、儲藏、加工等的碳足跡,對於減少排碳、減緩氣候變遷亦有重要貢獻。此外,魚菜共生可用來聯繫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分享農事心得,還能促進技術提升。魚菜共生這種結合多項技術的農法,也提供許多可以自己動手做的機會,如簡易水電施工、作物栽培管理、設施搭建、造景規劃施工、生態觀察、健康烹飪、休閒娛樂等。 有不少人認為,魚菜共生是當前最環保的一種農法,魚池與菜床連成一個生態系統,用水量在系統內循環,不需要農藥,排出廢物量幾近零,有效達到省水、環保與食安的目的。魚菜共生系統是一種對環境友善且永續的農法,同時也是環保生態教育的最佳教材,因魚菜共生可以帶出生態平衡和環保的概念,相信這也是近年來不少教育機構和民間團體紛紛建造魚菜共生系統的原因。自己養魚、種植、採收,親身體驗魚菜共生的自然循環,不需要透過長篇大論,藉由實作,就能深切體會了解魚菜共生系統的奧妙。從小內化環境永續的概念,進而為地球環境的永續綠生活貢獻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