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大家做好「公安」發揮「愛心」不能等
報載:新北市「八仙樂園」發生粉塵爆燃災害事故,釀成五百餘眾無辜遊客受到輕重不同燒灼傷,迄今已有五人救治罔效宣告死亡,尚有兩百餘人刻在各大醫院加護病房插管搶救,危在旦夕,正與死神拔河,其中有位烈嶼蔡氏女性鄉親不幸遭到重創,目前進住國軍桃園804總醫院加護病房治療,縣長陳福海、烈嶼鄉長洪成發獲悉,立即分別派員會同旅台桃園市、新北市同鄉會、烈嶼公共事務協會及鄉親前往探視,並致送慰問金,祝其化險為夷,早日康復。 根據相關訊息瞭解,此次粉塵不幸之發生,既嚴重又淒慘,一次二百餘人住進加護病房,史無前例,猶如一場戰爭,哀鴻遍地,讓人痛澈心扉,痛定思痛,遊樂業主、管理機關,都有無可推卸之責任,其中現行法令不完備,業主唯利是圖,執行安檢不認真,平日稽核失之寬鬆,則是主因。 持平而論,政府傾盡所能,匯集全部醫療資源,召回輪休告假醫護人員,動員晝夜不眠不休,遂行救治任務,不惟全體醫護人員犧牲奉獻,無怨無悔,各方關懷祝福濟助善舉,紛紛湧至,此起彼落,善款持續堆高,可敬可佩,祗是生命無價,誠非眾人所樂見。何況對於受難者或家屬,面對而後之復健苦楚,更非局外人所能深切體會,緣此,大家建立「公眾安全」共識,身體力行,才是首要之急也。 總統馬英九,頃已召開國安會議,邀集行政院、衛福部等相關部會及縣市長,積極展開救援措施作為,指示「救人第一,不計代價」,政府提供「全人、全力」照顧,並要求立即研議境外來台協助可行性。且將動用政府年度預備金,結合社會大眾力量,期使傷害降到最低,值得肯定。此際,大家亟需放下一切政治動作語言,心手相連,不分黨派,不分行業,群策群力,相互鼓勵支持,為受難者祈福,療傷止痛,使之早日渡過難關,脫離困境。 再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僅就「公安」工作而言,與人同在,無時不在,稍有怠忽失慎,意外隨處可能發生,因而如何釜底抽薪,預防萬一,至關重要。下列淺見數端,還望公部門、社會大眾參採: 八仙樂園塵爆既已發生,與其坐而關懷,不如發揮「愛心」行動。齊力伸出援手,協助政府做好善後與加強策進兩大工作,並就相關之責任歸屬,儘速查明,依法秉公究處,畢竟人命關天,一個不容消遙法外,或成為漏網之魚。 所謂「公安」乃是公眾安全事務,法有明文,警消機關人員,職司擔綱主角,長期以來,矢勤矢勇,功能顯著,惟以社會結構改變,環境日趨複什,金門地區亦復如此,基於防患未然,弭患機先之需求,有關「公安」之宣導教育密度可多不可少,建議各級政府責成政風機構與警消機關串連,三位一體,聯合編成「公安」督檢小組,定期巡迴各機關、學校、鄉鎮、公營事業機構等重點處所及水電廠庫進行全面性安全防護檢查,藉此發掘缺失,即時澈底改進,防微杜漸,俾臻萬全。 地區經濟命脈而與〈金雞母〉有關「公安」之計劃、執行、考核必須落實,只許萬全,不許一失,並應在「時時警覺、事事謹慎、處處留心」之宣導教育與演練下工夫,促使全體同仁養成習慣,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力行,確保安全無虞。 總之,「公安」工作,佈施「愛心」,兩者都是長期性常態工作,人人有責,無由置身事外,牢記心坎,竭盡所能,利己利人,平安快樂。
-
掌握金廈區域合作的契機
隨著台灣正進入大選熱季,各式民調發佈與選情變化,不少人擔心若2016年發生政黨輪替可能會衝擊兩岸關係現狀,金門鄰近大陸,一衣帶水,金門從兩岸的殺戮戰場演變到和平廣場,所獲取和平紅利最多,因此對於政黨輪替可能帶來兩岸關係變化,自然會比台灣本島有更多的關注與擔憂。 值得欣慰的是,近期大陸福建似有加緊推動金廈合作的趨勢與作為,這當然是拜五月「金門夏張會」所賜,透過「夏張會」結論與共識,大陸福建省要積極推動與金門的對接合作事宜,有了台北、北京中央政府政策許可與背書,奠下了金廈合作基礎。在大陸已被視為未來中共領導人的「明日之星」,近日即將首次訪金的大陸福建省長蘇樹林,除了簽署通水協議之外,還可能會提出加強廈金區域合作關係的構想,這對擔心2016年政黨輪替而影響兩岸關係的金門鄉親無疑打了一劑強心針,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金廈區域合作議題本月初也在對岸福州召開專家會議,根據與會的金大學者表示,這次會議有兩項特點很值得金門關注: 第一、陸方首次對金廈合作表達高度意願:相對於過去大陸福建省或廈門市對於與金門合作大都興趣缺缺。從經濟條件而言,金門生產要素稟賦相對薄弱而淺碟,站在陸方角度都是大陸方面協助金門,金門反而難以提供經濟誘因加以反饋,因此長期而言,陸方提出金廈合作的構想都是基於兩岸關係發展需要,而非出自於自身經濟發展需要。 但這次陸方展現高度合作意願,主要除了基於金廈地緣關係是深化兩岸合作的最佳試驗區外,更重要的是福建被納入習李新政「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廈門又被納入「先行區」,作為新經濟模式創新的排頭兵的「廈門自貿區」又已掛牌成立,其具體成效當然要以對接台灣為目標,因此對接金門更成為福建對接整個台灣的首部曲。試問,若金門在「一帶一路」的核心區與先行區毫無合作進展,試問如何垂範台灣?又如何彰顯廈門自貿區的績效呢?相對地,金廈若能深化對接,金門成為兩岸深化合作的示範區,則對台灣能產生積極的垂範意義。因此,福建要打開對接台灣的鑰匙就在金門。 第二、陸方基於因應2016台灣變局而展開「金廈合作」,鑑於2016年台灣大選很有可能政黨輪替,民進黨可能會全盤檢討對中國經濟依賴的問題,對「海西區」是否會採取防衛措施,甚至採取阻斷「海西區」對台經濟吸納作為,若無因應,屆時可能對福建發展與定位將帶來致命打擊。因此,現階段全面展開與金門合作對接,具體積累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現狀成果,讓金廈合作成為兩岸合作交流的「現狀」,讓民進黨執政後也沒有理由「倒退」。此外,對大陸而言也能符合「抓住金門就能拉住台灣」對台戰略意涵。 強化或提昇廈金區域合作已成為大勢所趨,無論陸方是基於「一帶一路」戰略思考或是因應台灣政黨輪替的考量,站在金門主體性發展立場,都應以最充分準備、最好規劃,掌握這得來不易的契機!
-
落實三節慰助 心存感恩惜福
為了「建構金門幸福願景,守護浯島美麗家園」,縣長陳福海在選前所提出的重大政見之一,即發放「金門縣歷經戰地政務時期五十五歲至六十四歲三節慰助金」即將落實。 日前縣府民政處已經公布,將於本月16日起開始受理申請﹐凡符合申領資格的縣民﹐即可向各鄉(鎮)公所民政課提出申請。此次(104年秋節)發放條件資格如下:(一)年滿五十五歲至六十四歲。(二)現設籍本縣者。(三)於中華民國81年11月7日戰地政務終止前﹐曾設籍本縣累積滿10年以上者。 符合資格者,除可採親自辦理外,也可以委託他人代為辦理(但須填具委託書),或是採用郵寄(雙掛號)逕寄戶籍所在地鄉(鎮)公所(信封上請註明「申請金門縣歷經戰地政務時期五十五歲至六十四歲三節慰助金);申請者必須檢附申請表、申請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印章(已於申請書用印者免附)、個人帳戶存摺影本 (以土地銀行、郵局為限)等,最慢於今年9月13日前提出申請。 倘若在今年9月13日(含)以後申請者,則慰助金將自下一節次(春節)起始發放。經審核後符合資格者,自104年中秋節起﹐每年春節﹑端午節及中秋節各核給慰助金新臺幣12,000元,申請已獲核准者,若無異動或喪失資格原因,次節後免再重複申辦手續。 三節慰助金的發放,是縣長落實照顧縣民的重大政見,也是建構幸福金門的重要內涵;當然,許多關心金門的鄉親也許會疑慮,三節慰助金的發放,是否會對金門財政產生排擠作用?是否會減少對於金門青年族群的資源投入? 無庸諱言,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增加福利支出,肯定在某些方面就必須有所撙節;當前,金門在各項福利的支出已然不少,甚至,民間也出現了一些反思的聲音,認為過多的社會福利,已經讓金門的社會風氣變得不再像過去那般淳厚了,也缺少了感恩惜福的心。縣長對於這些意見看法也都有所警覺,對於三節慰助金的來源及籌措,在選前就已經有過思考,並不是信口開河的芭樂票。 近年來,金門由於有金酒收入挹注縣庫,預算相對充裕;但是,也因此在多方面支出就顯得浮濫、浪費;例如,過去許多縣府重大地方建設預算浮報或控管不力,諸多活動大而無當,極少關注活動效益,總像一陣煙花,事後卻什麼也沒留下。 因此,僅從減少不必要活動,及嚴控各項工程建設的進度及成本,即可以騰挪出不少經費,作為三節慰助金的財政來源;況且,此慰助金不同於一般社會福利,它僅是為了落實照顧歷經戰地政務時期的五十五歲至六十四歲縣民。對於縣府財政並不會產生大的排擠,且縣府對於各項青年政策也持續在進行之中。 當前,全國負債近六兆六千億,僅苗栗一縣即負債648億,連員工薪水都發不出來,可謂已至山窮水盡地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金門卻還能夠落實三節慰助金發放實屬不易,我們除了應該感到慶幸,更應該心存感恩,感恩過去為金門、及金門酒廠默默付出的所有勞苦功高的鄉親前輩們!
-
從架高水塔談現代政府之功能
月前經濟部部長,在國立金門大學有一場以「臺灣的機會與挑戰」為題的演講,他慎重指出:當前金門縣政府施政亟待突破的困境,就是水電各項基礎建設尚未做好配套規劃,若是就此條件來招商或吸資,恐有影響民生正常需求之虞。但不管如何,他鄭重表示:供應人民充裕便利的水電等基本資源,是政府的義務;更是政府的責任。不但要確保金門不缺電;中央也同意從大陸接水,理由在此。 好一個「供應人民充裕便利的水電等基本資源,是政府的義務;更是政府的責任」之論!不但讓我們看到一個政務官應有的格局,應有的素養:以民為本的民主素養,也讓我們看到一個現代化、民主化的政府官員素養。就此而論,就足允為相關單位為戒;尤其是那些尚殘存封建官僚思想之單位為戒。且談一個半世紀前之案例以為論。 上世紀50年代,美國聯邦有一個案例,正足供此議題深入探討:一位居於一丘陵地之加州葡萄農民,上告水公司每在農忙時候,因水公司或水塔、管線設施之不當,致使他丘陵地之葡萄常面臨或缺水、或減水之惡夢,嚴重影響其水果收成,要求賠償。水公司以告訴者位居丘陵地,上述困境係自然物理現象,若要更改水塔、管線路等設施,因丘陵地上只有此一住戶,不符成本效益。此案一直打到聯邦法院,最後定讞:水公司敗訴!理由是用戶權利應一致看待,不可因先天因素有所差別;最重要的是:供應人民用水是水公司的責任與義務,至於如何解決供水之技術問題,諸如「加高水塔高度、檢討管線設施」等,理應由專業之水公司全權負責與負擔;本案也在水公司不惜花費鉅資「架高水塔」而圓滿結局! 此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不管是那一種能源政策,都是攸關人民日常生活的天大議題,不容忽視!且以自來水來談,我們當然不容許有浪費水資源的情形出現,但更不容許有封建的官僚思想殘存:「給你水,你還在叫什麼?」不管你住在山谷,乃至住在山頂上。千萬要切記:「供應人民便利的水電等基本資源,是政府的義務;更是政府的責任」。況且,這才是現代民主政治中,政府存在之價值及理由。若沒有這種觀念,就如同清亡後,那些尚以「貝勒」、「格格」自居,不願面對大清早已亡於歷史洪流中之可笑、可悲,凡此均足為久受軍管遺毒影響之金門為鑑! 易言之,為人民而存在,正是民主政治與極權政治之分野。也因此,當相關單位正積極與大陸協商供水之際,我們除了欣慰陳縣長所言「人民小事;政府大事」外,更要提醒所有公部門,當以此思想為工作之源。也只有如此,才能使金門邁向現代化、民主化、服務化之現代城市!
-
正視國民小學資源整合問題
暑假前,地區各學校紛紛傳唱驪歌,莘莘學子相繼告別母校,朝向人生另個目標前進,由於少子化衝擊等因素,地區國小畢業生人數驚見個位數,再度讓中小學校資源整合與檢討問題露出檯面,引起關懷地區民眾的正視。 近二十餘年來,民眾因工作、觀念等影響,大多選擇在城市或新興社區居住,遂使傳統聚落居住人口數相對下滑,另外,例如本縣中正國小如同台北市等大都市的明星學校,成為許多家長為屆齡學童登記入學的首選目標,相對影響到許多村落小學招生數目…諸多的成因,都讓地區許多小學就讀人口數一路下滑。 學校學生人數年年減少,各項硬體建設依然增多,以前地區各鄉鎮中小學資源整合一度成為熱門話題,被拿出來關懷與討論,但或因部份家長持相反意見,或因主事者可能認為一動不如一靜,中小學資源整合問題僅止於紙上談兵。 國民學校學生數不論多少,都不影響其建校宗旨,學生依然可共同度過三年或六年的學習生活,而國民小學人數少,並非極度壞處,卻是值得警惕的問題,若不及時未雨綢繆,等到未來出現師長人數比學生多,或招生人數為零時,再討論未免太晚。 地區小學校多,相對著增加學校現有教師的行政職務負擔,而面對著校內外各種比賽活動,更常見小學校學生一人要參與多樣項目,負擔相對增多。老師若心力為行政工作所牽制,未能將重心放在教學與學童身上,吃虧的永遠是學生,學生雖然同段時間可比同儕參加更多活動或獲獎,但與更多師長互動與學習成長應該更值得珍惜。 校園裡華麗硬體建設常是備而不用,依然得有管理與維修,造成公帑的浪費,而多一個學校等於多一份行政編組,也易加重人事經費的支出,…這還僅是當中二項。而學校資源整合與檢討,如何讓現有的校園依然能夠聽到朗朗讀書聲,並可作加值應用,的確是可考慮的方向。昔日公部門也曾透過相關專業顧問與民間團體等針對學校資源整合問題加以討論,討論結果不論如何,都是值得重新再檢討,集思廣益,徵求更多寶貴意見。 地區民眾都很在意緊鄰的校園不要稍作任何更改,其實,透過適度的資源整合與檢討應用便可讓校園更精彩的發揮,例如參考一鄉鎮一國中,進行一鄉鎮一國小,將現有國民小學校園加以整合,成為鄉鎮社區發展據點、創意產業園地、樂齡教學中心…將鄉鎮資源加以整合調整,必能擴大鄉鎮社會服務功能。 現有校園資源的檢討與整合,表示著可能會歷經一段陣痛與改變,而如何作最少的變革,帶來最大的效益,同時讓師長與學生們都能成為這個改變的最大受益人,並讓周邊的鄉鎮民眾也能享受到這份福利與感動,應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
落實公民參與行政園區開發計畫
金門縣政府因為辦公廳老舊,想要搬遷,有三個地點希望縣民們上網投票,但是卻因為票選網站設計不夠嚴謹,被質疑有「灌票」炒作地皮之嫌,惹來批評聲浪。 若說縣府遷建行政園區實乃歷史性的壯舉,應不為過。1968年興建的金門縣政府,現有空間格局已不敷辦公需求,也無擴充腹地,因此造成各局處辦公處所的分散,對民眾的洽公、停車而言,都極為不便,更不符合現代行政廳舍的基本條件。這個問題由來已久,歷任縣長也都看到了箇中的需求及迫切性,然而,多數是議議、談談,從未真正的邁入規畫階段或對外徵求民眾意見。此回陳縣長甫一就任就啟動了相應的評估工作,並將民意的反饋納入考量,誠屬難能可貴之壯舉,縱若在網站投票的設計上出了問題,應仍是瑕不掩瑜,我們更期待這樣的調查或民意參與能更嚴謹的擴大、持續下去,未來,在各階段的關鍵點都能適時的納入公民參與機制,也讓縣民體認到,參與公共事務的合理及必要性,貫徹一個以民為主的政策典範。 事實上,就一個行政園區而言,廣納多數辦公廳舍,便利員工辦公、民眾洽公,都只是一個基礎的機能,一個理想的行政園區應該還要有帶動周邊建設及生活圈發展的功能;這也就是為什麼網友們會直覺的以為,不合適的投票設計,會因為灌票而影響了真實民意的體現,反成為有志者「灌票」炒作地皮的工具。會有這樣的認知,的確不無道理,以新北市政府所在地的「新板特區」為例,便是一個新崛起的都會型商圈,也是新北市唯一具備跨境磁吸多元消費的都會型商圈,確實是商機勃勃、利益無限。但此回縣府只是做一個初步的地點調查,真要扯到炒地皮,恐怕還差得太遠;畢竟,新園區仍要以公有地擁有絕對多數的比例為前提,且現況三處候選地點周邊均為林地或未素地,有心人士真要炒作地皮,恐怕也是有心無力。縱然,就整體而言,我們仍然希望這不僅是一個新建的行政園區,而是可以如陳縣長所想,是一個整體的造鎮計畫。希望能為金門的土地利用、整體發展做出最有利的貢獻;倘真如此,方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施政。 平情而論,要說一起重大的公共建設,前提應是土地效益的極大化。金門自全面實施都市計畫以來,許多建設都被都計法規「牽著鼻子走」;其壞處是自主性不大,推動上曠日費時,尤其早期的規畫書圖部分仍屬「閉門造車」,其實用性令人存疑;而今次要再做修訂、變更,卻得符合各級都計委員的脾胃,著實有畫地為牢、自我侷限之憾。但好處也恰是因為有極為嚴謹的管制措施,對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猶能擁有可控性的貢獻。此或也是今日得以談低碳島、生態旅遊、紅磚文化的主因之一。然而,土地管理政策的目的乃在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及條件,我們自然希望行政園區可以完善行政洽公機能、平衡東西島建設,更達到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帶動周邊更新發展的目的。 總之,行政園區的選址調查,終歸是縣府廣納建言的一番美意,票選網站設計不夠嚴謹,應引以為鑑,卻勿因噎廢食,畢竟只要是以全體縣民利益為依歸,諸如此類開創性的舉措,都應該贏得掌聲。
-
以前瞻思維 圖謀離島電力發展
為充裕金門未來電力供應,縣府計畫提請賦予金門、馬祖地區得向大陸地區購買水電法源,並邀集相關單位召開研商修訂離島建設條例會議。 離島因地理環境與規模之限制,要能提供品質穩定或完全自給自足的用電本就不易,甚至需要耗費龐大的成本與補貼,例如:離島用電每年政策性負擔便高達新臺幣數十億元。事實上,金門、馬祖地區與大陸地區比鄰,雙邊架接相關工程技術無虞,倘能向對岸購買使用,成為金門、馬祖地區之補充電源,將可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等問題,兼利創造低碳島之條件。據此,公部門已擬具「離島建設條例第十四條條文修正案」,增訂第二項,希望能賦予金門、馬祖地區得向大陸地區購電之法源。 在自大陸引水「水到渠成」、即將簽約之際,再提自大陸購電議題,應有「打鐵趁熱」之用意。金門水電雙缺是不爭的事實,如今引水已然定案,為利永續發展,購電似也是早晚的事,雖然購電可援引購水的作業流程,但本質上仍有其差異性,為利全案的有效推動,除籲請兩岸政府儘速完成法規配套,以及協議簽署外,仍有一些必須克服及釐清的面向,謹提示如下,供各界參酌。 其一、確保自有率。依規畫,自大陸晉江引水後,未來尚需確保金門供水自有率的六成以上,意即自陸引水僅是補充性的水源。在兩岸尚存在國安疑慮、朝野仍有爭論的當下,這般的條件設定,似也理所當然;但對通電而言,要保有一定額度的自有率,卻有著本質的不同。例如:開拓水源較不具環保爭議,而開拓電源卻爭論頗巨;以金門的條件而言,最理想的狀況是將金門電力需求納入一個更大的電網進行調配,一則可調節餘裕電力,二也較能確保供電無虞。之前澎湖大規模開發風電,台電預計在澎湖與雲林口湖鄉間興建海底電纜,將餘電送往台灣,便是適例,惟此案後因環團、民眾的抗爭而不了了之,金門爾後併接大陸電網顯比線牽台灣來得利便,但如何確保不重蹈覆轍、開發足夠的自有電源,卻是個難題。以台電目前在金門的發電量,不擴充機組、發展綠電勢難達成,但地方的抗爭亦可預料,如何突破這個供電自有率的門檻,應是首要前提。 其二、綠電的發展。金門早有低碳島計畫,進行綠電發展亦是大勢所趨,而與金門條件相仿的澎湖,去年成立首座全民入股的能源公司「澎湖開發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卻轟轟烈烈上場九個月,就吹了熄燈號。因此,對於綠電的期待,實在勿庸過於樂觀,目前在金門進行的太陽能、風機發電雖尚屬小規模的試產,卻已經有聲噪、影響居住品質等不同的聲音出現,真要大規模投入綠電發展,恐怕爭論會更大;如何在綠色環保及生活品質間劃上等號,或是另一個待克服的難題。 事實上,陳縣長上任伊始,即宣示成立離岸風力發電計畫推動專案小組,希望連接外部大電網以穩定金門電力供給。究理而言,這樣的策略及方向應較符合金門現實的電力環境需求,但離岸風電要克服的技術、配套同樣也有許多,亦非短期便可見其功。是以,我們以為面對金門的供電缺口,購電、綠電都是必要的選項,而中央也應該將眼光放遠,圖謀併接大電網,方有助根本解決離島用電問題。
-
服務有「深度」自然有「高度」
社會多元,日趨複雜,芸芸眾生,際遇互異,有富有窮,有好有歹,富者家產萬貫,窮者三餐不繼,恆久以來,則有渡日如年者,生活在黯淡環境角落,需要大家佈施愛心,及時送暖,持續關懷,長期照顧。所謂:老有所終、幼有所養、壯有所用,鰥寡孤獨廢疾者,自是各級政府全面推動「社福」政策之首要主軸,責無旁貸。 然而,政府行政資源有限,民力則是無窮,僅由政府公部門獨撐大樑,難以面面俱到,顧此失彼,事倍功半。因而社會大眾就是政府之後盾,俗云:「眾人扛山會動」,發揚光大,可長可久。綜觀如今社會各層面慈善團體或個人,平日犧牲奉獻,協助政府推動「社福」工作,行善積德,功效卓著。凡此盡是「社福」工作成果,愛心服務蔚成風尚,有助消弭社會問題,促進地區整體安寧安定與安康。 金門社會福利事業辦得有聲有色,且又一舉獲得(五星級)縣市美譽,人民有感,得來不易。 縣長陳福海上任以來,主張開源節流,期勉施政團隊成員,深入檢討「社福」服務工作得失,務必合乎公平正義原則,強調「民眾之小事,就是政府之大事」,為其當為,毋庸歌功頌德。又於近期縣務會議指出,針對金門歷經戰地政務時期五十五歲至六十四歲慰助金之發放,事係因他而起,力爭不懈十多年,終以(誠信作出交代)。原文規定沒有排富條款,孰是,希望能從縣府局處主管帶頭做起,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秉持既「得」又「施」之愛心,將之轉作辦理社會公益事業。相信人非草木,不致無動於衷,何況助人為「快樂之本」,也是「濟世之本」,至盼形成共識共鳴,眾所樂見。 金門社會各慈善團體、政黨或個人,不乏平日犧牲奉獻,協助政府推動「社福」工作,民進黨金門縣黨部勤走基層探求民隱,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亦復如是。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主委林芳旋日前由黨職主管陳志強、義務幹部陳金福及志工董水輪等陪同,深入地區基層民間家戶,探求民隱民瘼,慰問急難病困,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精神,投入「愛心服務」行列,就是一例。 慰問工作乃係國民黨長期性服務要項,「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林主委二年來,運用昔日各界關係,多方爭取資源,並在黨、政、軍、民支持之下,兢兢業業,竭盡全力,推動社會服務工作。林主委也認為,愛心無價,為善最樂,應該不分黨派,不分行業,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少些錦上添花,多些雪中送炭,讓社會更融洽和諧。 而台金兩地善心人士,也常慷慨解囊捐輸,一點一滴,愛屋及烏,施者以此為樂,對於受者而言,猶如及時雨一般,頓時旱象漸解,成為社福工作美談。 總之,服務無止境,不在(口惠)而在(實至),大家一齊來服務,「廣度」與「深度」兼而有之,施政管道政通人和,社會欣欣向榮,可望也可及。
-
建置統計資料 增益教育發展
當我們邁入21世紀時,面對全球化趨勢,處於「知識經濟」與「大數據」的挑戰。善用知識的人,掌控了我們的生活型式;運用「大數據」者,能左右我們的生活行為。 傳統上統計資料只供參考,普遍不重視;近來大家關心天氣變化,學會收看氣象預報,水電油氣漲價逼使大家懂得精打細算,因為從各種報導資訊得到了生活經驗,讓我們明白而做出適時的回應。 如同國外《疑犯追蹤》電視影集一樣,在「大數據」時代裡,人們的生活習慣完全數據化了,例如你出門都會吃什麼?用什麼交通工具?買什麼?上班要幹什麼?完全可以被分析出來,建置數據無限的龐大資料庫。 政府組織改造後,教育部設立統計處,建置《教育統計查詢網》,蒐集基礎性或共通性之教育統計。可是進入縣政府網站,最健全的就是主計處統計資料,其次是民政處的戶口人口數據、建設處的「建築執照協助檢視案件」、「公共建築無障礙環境」、「漁業統計」等;而與金門教育最相關的教育統計資料,卻隱藏在主計處,並未在教育處單獨呈現。每回相關的數據資料,都是仰賴教育處長口頭提供,或進入主計處將相關資料擷取,再一一比對,很難查詢,不利於教育現況與未來研究。 教育處在「四年計畫」中,已將「成立教育統計資料庫」列入第一年計畫重點項目,是趕上時代趨勢的建置,令人欣慰。 統計數據雖然是生硬的數字系統,一般人不會有興趣查詢;但平常建置後,便於研擬地區教育政策,作為資源分配、經費投資、判定品質與預估未來人才培育之用,間接提供現況分析、趨勢研究、比較教育之研究。 依「中華民國教育統計資料庫」參酌美國環球透視公司 Global Insights, Inc.(即前 DRI 與 WEFA)的設定方法建立,或教育部《教育統計查詢網》,本縣「教育統計資料庫」之內涵至少應包含「校數、班級數」、「學生數、畢業生數」、「教職員數」、「其他」等四項。 「校數、班級數」中,如建校年代、校地面積、校舍建物年代及經費來源,每生平均使用空間估計值、學校班級數及增減班情形;「學生數、畢業生數」如鄉鎮別年齡別學生數、學生結構、女性學生比率、原住民及新移民子女學生數及比率、新生人數、中輟學生數、學生成就評量平均水準、畢業學生數、畢業後不升學數、高中職升讀金門大學、銘傳大學學生數及比率等。 「教職員」部份,包含專任教師數、代理教師數、職員與校工、約聘雇人員數、教師學歷、各級學校女性教師或職員比率、女性組長主任及校長比率等。 「其他」項,諸如平均每班學生人數(班生數)、平均每位教師教導學生數(生師比)、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學生裸視視力、健康體位、齲齒比率、交通券及就學津貼請領統計、獎助學金核發統計、政府對每生投資比等。 以上各項資料過去均已建置,只是存在各業管單位,因應呈報上級或統合視導,未能整合、集中建置,更缺乏分析比較,現在既有心規劃,就從現有部份先轉移即可。然後逐年更新,增設項目與細目持續增補,尤其要呈現在教育處網站。 總之,未來金門教育發展既要納入「知識經濟」體系以接軌國際,更要運用教育統計的量化研究,以迎接「大數據」的時代思維。
-
保育水獺 建構美好生活環境
荷蘭水獺基金會主席Addy de Jonghd到金門看水獺生存棲息環境,也看了金門一些濕地,發現金門除了有很豐富的自然資源外,還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來台參加台北市立動物園、金門縣政府及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辦的「金門地區歐亞水獺保育座談會」,與國內外歐亞水獺專家共商保育大計,也期望喚起對歐亞水獺保育的重視。陳縣長也表示,Addy de Jonghd見證荷蘭恢復水獺濕地有成,而金門何其有幸保有水獺棲息地和痕跡,確實值得珍惜!並呼籲大家,只要是對的事情,並對後代子孫生活有利,都要勇往直前守護金門這塊美好的家園!研究金門水獺已有二十餘年的台灣大學教授李玲玲也表示,金門是一個很好的生態旅遊地方,若能將水獺與金門的觀光價值相串連起來,並帶動金門永續發展,是一件十分令人興奮的事,她願意提供資訊和知識,樂意盡一份心力和力量來守護金門水獺。她認為照顧好水獺的環境,也就是照顧好金門的環境,而且有機會變成吸引大家來金門觀賞和遊憩的重點。更希望民眾與政府能整合各方資源與力量,齊心共同推動歐亞水獺的保育與教育工作,讓歐亞水獺可以在金門這塊土地上持續地繁衍與茁壯。 猶記得澎湖縣的望安島,擁有許多豐富的自然生態及人文景觀,也因為那獨特的地理環境,才得以孕育出珍貴綠蠵龜的生態,為顯現牠珍貴生態從繁殖到成長的感動,特別設立綠蠵龜保育中心,目前也成為知性的休閒旅遊行程中,最能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水獺也是金門地方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若能選定一個理想的地方,設立水獺保育中心,未來將成為世界性的指標景點。如果再結合鸕鶿及栗喉蜂虎的棲地,讓金門候鳥成為最引人注目的鳥種,也使金門成為世界性的保育重鎮,對開拓金門保育觀光與生態永續有更大的助益。 荷蘭水獺基金會主席Addy de Jonghd指出,荷蘭從中央政府到民間團體整合起來,群策群力,花了非常多的力量,才讓荷蘭濕地有了改善,並從鄰近國家引回水獺,建立滿穩定的水獺族群家園!這些都是團體規劃和合作努力而成,而金門何其有幸,已有現成水獺棲息地和痕跡,更應該珍惜與保護!正如台大李玲玲教授所說,過去水獺被認為與金門發展有衝突性的考量,但透過國際案例和長期觀察,水獺生存下去的環境條件,並不是有很嚴苛的限制,只要水系是好的,不要干擾過度,水獺還是可以生活得很好。她認為金門的確需要發展,但要有規劃的發展,並在不影響整體發展及衝突下將地方特色規劃妥當!這些寶貴的經驗都可以做為我們共築『環保永續金門之夢』的借鏡。尤其配合陳縣長「守護浯島美麗家園,建構金門幸福願景」的施政理念,努力完成此項保育的工作,更是金門永續發展最富意義之大事,因此,我們呼籲全體縣民配合推動。雖然目前受到某些時空限制因素,執行成效尚無法達到完善的境界,但 在縣長及縣府團隊政策性之引導下,可預見金門將成為世界著名之永續島嶼。我們期待未來之夢能夠早日實現,因而要未雨綢繆,劍及履及,每個人都負有一份責任與使命,共同創造金門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