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離 去
或許就在舒卷雲朵上行草吧。 鋪陳過的情節富於漂流 往事是一只落葉 都是記憶水花。 我是一方青苔 印著青藍色天頂 默默守住 剎那流過的背影 離去眼眸裡 一滴淚。 墨色磅礡掩過磅礡。 碎裂故事一再複製 淚痕疊過淚痕。 我已停止想像 鴛鴦、蝴蝶 如何溺斃 變成一幅標本 僅供參觀。 或許草箋未死的字 是一個夢 假設離散愛情 如青春老去的華髮 我的愛蛻變成黃土一坏 留在傳說。 (稿費捐大同之家)
-
腳
很多時候我想買鞋發現都有跟,雖然媽媽說我小時候會偷穿她的高跟鞋,可我其實穿不慣有跟的鞋子,且很喜歡穿涼鞋,弄的腳底層被說厚厚的。 年紀稍長,身體不好後,知道腳是第二個心臟,且穿涼鞋容易受傷才開始穿運動鞋,雖然鞋子隨著流行不斷推陳出新,也跟著追了一陣。 且女人雖然不是蜈蚣,但是發現鞋子於女人還真是不同男人,就像男人以前喜歡的小腳:一勾如月或者簾底纖纖月等,都在說小腳之美。 就像現在的男人多半喜歡穿上高跟的婀娜,有時穿起來還真是折磨。 我始終穿不慣跟鞋,聽說那也是要穿對跟訓練的,但是我不知道為何要這樣訓練自己的腳? 為己還是為他呢? 鞋店不斷的開,鞋子不斷的出,可我堅信流星花園說的穿好鞋走出好路。 只要適合自己的就好,何必在乎他人眼光,弄到最後足底筋膜炎或看復健科?
-
觀念決定緣份
東方社會裡,對於感情,習慣強調緣份的重要性,認為兩個人之所以會在一起,就是「有緣千里來相會」,如果得不到愛情,就會用「一切隨緣」之類的話來安慰。大家也習以為常,總是默默等到時機成熟,相信美好的愛情果實,就會自動的從天而降。 緣份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嗎?如果戀情不順,是不是要怪罪月老無眼,沒有幫忙牽線呢?實際上,所謂的緣份,有很大的比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像是一位生活圈狹小的人,每天工作後,只喜歡回家玩線上遊戲,鮮少參加社交活動,即使碰到有好感的女孩,也不敢上前講話搭訕,到頭來,必定是難以認識異性,又或者,和認識的對象互動只有幾次,就落得對方謝謝再聯絡的下場。換言之,把愛情的成敗,去歸責於緣份未到,只是推託的說詞,卻忘了省視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成熟度、魅力、正面特質、包容性等等條件,去吸引異性。一個喜歡抱怨上天沒有賜與好姻緣的人,往往也喜歡將過錯推給別人,認為對方沒有他,是對方的錯,而自己只是沒有那個能和她在一起的緣份。 同樣在路邊,面對讓你怦然心動的陌生女性,你的一念之間,就會決定你和她接下來的發展,你可以鼓起勇氣,走到她面前聊天,然後要到電話,展開交往過程;又或者,你遲疑不決,完全不敢採取行動,就只能眼睜睜看她離開,你在心裡埋怨為什麼沒有異性緣。不難發現,緣份是可以靠自己積極創造出來的,只要你願意邁開腳步,走出心裡框限,你就會發現,原來在情場上,你能夠輕易的左右逢緣。
-
【小說連載】島鄉往事
縱使我們兩家基於實際上的需要可以來一個分工合作,可是無論我們有多麼地潔身自愛、問心無愧,仍然會落入人家的口實。我不僅瞭解我們這個村子的生態環境,也太瞭解你阿爸的個性,所以這件事我們兩個人知道就好,其他就不必多說了。」罔腰仔提醒他說。 「罔腰姨,既然這樣,就當我沒說吧!」木興收起原先的笑容,失望地說。 木興洗好豬舍後,罔腰仔也餵好豬,兩人默默無語、一前一後往回家的路上走著。而最為落寞的或許是他吧,原本充滿著希望,但想不到希望愈高失望也愈大,在驟然間一切又回到原點,真是情何以堪啊!(一九二)
-
吾家孫女初長成
日前親家母傳來一張聖誕寶寶幾個月大時的照片,並附加留言:這張最像妳了。過年期間,不知怎地,小兒子也靈機一閃的突然對我說:「聖誕寶寶長得好像妳哦!皮膚像姊姊。」霎時之間,我受寵若驚般的洋洋得意,他們的話令我特別開懷,倍感溫馨,開心的是能夠在聖誕寶寶可愛的身上找到一些屬於我的遺傳因子,感受一代傳承一代所帶來的莫大榮耀呢! 說真的,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人人莫不以孫子(女)為榮,也以能與孫子(女)嬉遊為人生一大樂趣,一聊起「兒孫經」,總是眉飛色舞,樂不可支。如今再加上智慧型手機的幫襯,那更是如虎添翼,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盡、道不完了。現代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完備,阿公阿嬤個個皆晉級為攝影大師,用它拍錄下兒孫們的生活點滴、精彩片段。那純真無瑕、活潑可愛的模樣,怎麼拍都傳神,怎麼看都是吸睛的焦點,於是阿公阿嬤總樂於將一張張的燦爛從手機傳給眾親友們看,分享心中那份殊榮與成就感。 我們也不例外,外孫女聖誕寶寶從出生到現在(即將過3歲生日),所累積的照片、影片不下千千萬,她一舉手、一投足,都令我讚賞且津津樂道。其中最最令我欣賞的就是她隨著媽咪中提琴所拉出來的旋律,拉著她的小提琴並婆娑起舞的影片,真是讓我百看不厭、欲罷不能!瞧她一本正經拉著小提琴,踏著曼妙舞步,怡然自得的模樣,你會懷疑她是三歲的女娃嗎?說真格的,自拉自彈自唱自我陶醉,並不難,但,隨著別人所拉出的旋律,將弓法 、節奏、力道,完美無瑕地拉到位,還配合著舞步,這可就不簡單了。特別是ending當下,來個ending pose,還將弓上舉,看得我不得不大大地讚嘆:「後生可畏」啊! 說也奇怪,地上枯枝、樹葉、筷子、沐浴時的浴盆玩具、炒菜鏟子,甚而筆、尺……等,在她手中,皆可化身為小提琴的弓與琴身,她賦予小提琴極大的想像空間,好像隨時隨地都可晉身在廣袤的音樂殿堂之中,感受著音樂的無窮樂趣呢!不可思議的是,在未經教導下,她拿弓的姿勢竟是百分百的正確,我不禁懷疑:難不成她前世是個提琴好手? 這許是「阿嬤情節」使然吧!真真是讓人相看兩不厭、越看越有趣呢!而最早讓我笑開懷的第一部舞動活力的絕美影片,是在中友百貨公司錄製的。這剛會走路的娃兒一聽到百貨公司播放的音樂便聞樂起舞,陶醉在美妙的旋律裡,渾然忘我。最絕妙的是舞畢後的回眸一笑,真是讓人驚呆了呢!她爸爸、媽媽笑得合不攏嘴,她居然還面帶笑容,「老神在在」,絲毫不受影響。後來媽媽為聖誕寶寶自創的舞步編寫了「龍蝦舞」,歌詞是:「小魚、小魚,游游游,游游游呀!游游游。龍蝦、龍蝦,咖咖咖呀!咖咖咖……」,再配上旋律rock的節奏,和來自靈機一動的自創舞步,那才是絕配啊!真是傳神又到位,讓我每次每次的觀賞都心滿意足的笑開懷,好似萌生了希望的種子,看見了希望,瞧見了未來,生生不息的生命,人生喜樂與滿足的境界盡在於此,夫復何求? 聖誕寶寶在語言的表達上亦有驚人的表現,許是特強的專注力使然吧!因為她總是觀察入微,好比在聽了金門絃樂歲末音樂會之後,竟能將小提琴豎起當作大提琴來拉,且有模有樣,煞有介事似的,學得真像。當我念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時,她緊盯著我嘴型的變化,也跟著變化她的嘴型。當我唸完之後,她會要求說,還要!(這專屬於寶寶的特殊表達方式,要再一次的聽、說。)就這樣一遍又一遍的聽著、學著,非但觀察入微,且抱持著強烈的學習欲望呢!阿公就語重心長的說,這小娃兒一定得好好教,還擔心女兒教不好她。當然,女兒、女婿對寶寶的耐心與教導,我是放100個心,他們是這般的有耐性,用心、用情來諄諄引導,讓寶寶在充滿愛的天地裡無憂無慮、快樂地成長,使得寶寶活潑可愛、惹人喜歡! 隨著歲月的遞增,寶寶日日成長、夜夜茁壯,每一次見面皆帶給我們又一次成長的驚喜,與充滿智慧的喜悅,好不容易我這阿嬤才跟上了<妖怪手錶>,然,再見面時已經是數首朗朗悅耳的英文童謠了,就連時尚流行的歌謠她也在行,任憑我怎麼努力,就是趕不上未來主人翁「日新月異、急速精進」的步伐!這更讓阿公阿嬤無時無刻不在期待見面時的歡愉。眼看著孩子們日日成長,不得不慨嘆:歲月催人老啊!特別是寶寶在媽媽善用方法的悉心教導下,乖巧、有禮,學習效果好,我這教育界退休的人都自嘆弗如,教育雖有不變的金科玉律,但仍要時時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脈動,否則我們的教育觀可要落伍了。現階段的寶寶真是處於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唱歌、律動、畫畫、拼圖、樂高、看書、說故事……,樣樣精通、無一不能。每天捧著故事書,滔滔不絕的看圖說故事,那生動的表情,講話的嘴型、神態,最是吸引我。畫起畫來,更是快速驚人,三兩下就是一張畫作。她握筆靈活,線條穩健,純真無邪又可愛的童畫可真是經典得無以復加!難怪阿公說要以一張2000元的價碼來買寶寶的畫作,真是振奮人心啊! 寶寶看起影片可是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的,我以為:專注力決定了學習力,而處於知識爆發的世代裡,學習力等同於競爭力,要跟得上時代唯有倚賴自強不息的學習力,方跟得上一日千里的時代腳步。又特別是處於資訊發達、無遠弗屆的大環境之下,只要肯學,則處處是教室,人人是吾師。我這好為人師的阿嬤,總希望在寶寶身上留下一些有阿嬤身影的童年回憶,之前教她的《虎姑婆》、《依比亞亞》、《1234三角形》、《當我還是娃娃》……等舞蹈,都帶來美好的迴響,使得我更想將近日頗為流行的《冰原漂移舞》與寶寶分享。她看著看著,本不是十分有意願的她,竟馬上說起口訣--「往前兩步,喜得的表情;後退兩步,喜得的表情……學阿嬤走路驚落去」,她賣力地隨我起舞,讓我不得不佩服有加!一時之間,我恰似也年輕許多了呢,這含飴弄孫真是樂無窮啊! 難怪忙碌的阿公總是特別珍惜相處的分分秒秒,而懂事又貼心的寶寶竟能體會出阿公兩難的心情,說出善解人意的話語,深深地觸動了阿公的心弦。那晚她像個大人似地對阿公說:「阿公您不必陪我,您去陪路基好了,路基自己一個人在樓下好可憐哦!」小小年紀竟觀察入微,知道路基是阿公的最愛,是阿公所悉心照護、心心念念的愛犬。她心中且有大愛,愛屋及烏,將愛與路基分享。為此,阿公感動不已的說:「沒有一個小孩像她這般懂事。」還一再地向我提及這事,說這哪是出自3歲小娃兒的心中話啊?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呀! 只因聖誕寶寶貼心、懂事,讓人開懷,因此讓我們覺得沒有白疼了她,而無暇完成環遊世界心願的阿公,將重望寄予在聖誕寶寶的身上,希望她藉著旅遊拓展視野、培養國際觀,將來做一位世界的公民,如今可是天涯若比鄰、世界一家親的時代了。吾家孫女初長成,大大地為倆老帶來無窮的希望與美麗的願景,人生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
剩菜餘飯巧安排──番茄蔬菜五色鍋和飯糰
兩個女兒結婚離家後,家裡只剩倆老,兩個人不好煮飯、烹菜,是大家都知道的,有時候必須煮一餐吃兩餐的,吃剩菜、餘飯是必然的,但必須巧做一點安排,才能在色香味上吸引人。 這天中午,有點剩餘飯菜。晚上老妻就把剩飯熱一下,但做成三角飯糰的樣子,上面灑上幾粒從日本帶回的梅子白芝麻香鬆,整個氛圍就和中午的純白飯不一樣了,嗯!好吃。 午餐還剩點魚和松阪豬肉。肉還無所謂,但魚再煎、再熱就不太好吃了,於是去魚皮,只剩白色魚肉,切成小片,連同松阪肉,加點魚丸和番茄、青菜、玉米和香菇,就煮成一鍋番茄蔬菜五色鍋了,當主菜也當湯。連同三角飯糰和香蕉、小甜點,就解決了午餐剩菜、餘飯,也算精簡又色香味俱全的晚餐了。 吃剩菜、餘飯是不得已的,但青菜、番茄等最好現煮,不要當剩菜才好,這樣維他命才不會流失,顏色也才會新鮮、好看。
-
露營鮮體驗
雞年新正初四起一連三天,女婿一家三口安排年假期間到宜蘭市郊的一處曠野露營。雖然時值隆冬,天氣嚴寒,仍然改變不了他們想要體驗幕天席地的野趣,帶了露營帳篷,準備了野炊用具,以及保暖衣物,便開車前往營地。出發前,還打電話告訴我地點,歡迎我和老妻前往「探班」。 由於天氣冷冽,朔風獵獵,耽心小孩子著涼,我和老妻在第二天和第三天都連袂前往探視,也進一步深刻瞭解,此處確實是露營好去處。 據我觀察,此處就在公路旁邊,距離市區頗近,出入交通方便,也不會耽心海邊露營風較大,或山上露營,如遇道路坍方會受困山上,尤其老闆待人親切,服務又週到,竟有不少家庭利用春節期間前來露營,一點兒也不會感到孤單、寂寞。 值得一提的是,經營同樂休閒綠園道的業者,原本就搭有大型遮風避雨的大帳篷,露營的人只要在大帳篷搭小帳蓬即可。由於外面多加了一層保護網,下雨時雨水也不致於淋濕露營物品,加上周遭設施一應俱全:有小孩玩沙區,草坪活動廣場,廁所也使用入水即融衛生紙,可以直接丟入馬桶,因此看起來顯得格外乾淨。況且,露營園區內林木扶疏,青色山脈近在眼前,堪稱是一處理想的露營場地。難怪三天下來,小男孫意猶未盡,直嚷嚷下次還要再來。 約莫十幾年前,我自己也曾有過一次類似露營的經驗。當時我在工程單位服務,有一次奉派配合工程人員,前往道路改建區段勘察,夜宿山區曠野草原的新奇體驗,讓我永生難忘。 那是一個秋日的夜晚,大夥兒向附近店家租來帆布帳蓬,搭蓋在草坪上。星空下放眼望去,將近十個帆布帳蓬,就像一座座蒙古包。 晚上,我們先在廣場上野餐,然後到浴室洗去一身疲憊,再返回營地休息。當時夜涼似水,剛升起的月亮掩映在雲層裏,只見滿天繁星閃閃爍爍,像在向我們傳送秋波,歡迎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夜深時,我們每個人回到帳篷裏,睡在墊高的木板床鋪上,體驗餐風宿露的感受。每座帳篷裏都有一盞電燈;此刻大夥兒已經沉沉欲睡,昏黃朦朧的光線,感覺就像燭光伴眠一般,別有一番野趣。 當我熟睡了一陣子,半夜醒來時,才發現帳篷裏的電燈不知何時熄滅了,屋裏一片黑暗。好在要去上蓋在帳蓬外的廁所時,帳篷外月白風清,月亮的清輝把遠山近樹都塗抹上一片銀白,颯颯秋風輕輕吹拂衣衫;潛意識裏感覺此情此景,有點熟悉,才驀然想起眼前景色就像是宋代大文豪蘇軾描繪的「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的詩境,真是美極了! 當時夜闌人靜,萬籟俱寂,只有偶爾會從山坳外的公路上,傳來稀疏的車輛奔馳聲,劃破了山野的寂靜;至於從更遠處海邊,傳來海浪撞擊岸石的潮聲,聽起來只是隱隱約約,似有若無! 翌日早上,在一片啁啾鳥鳴聲中醒來,但見帳篷外山色綠意盎然,一切植物欣欣向榮,充滿蓬勃朝氣;而我們揮別了山野後,也活力旺盛的向下一個勘察路段繼續前進!
-
【小說連載】島鄉往事
「不怕你取笑,若以當年的時空背景,以及你阿爸的為人處世和勤奮,我會接受烏狗叔公的建議。」罔腰仔據實說。 「現在呢?」木興試著問。 「機會已錯過了。」 「為什麼?」木興不解地問。 「我家天賜不像你,他怪異的個性村人皆知,小時候還好,長大後更是不得了,果真和你爸生活在一起,只會增加他的困擾。而且歲月不饒人啊!我們都有了歲數,既然已錯過大好機會,未來只好聽天由命,如果再重提這件事,勢必會讓村人嘲笑。」 「罔腰姨,其他的我們姑且不說,如果和我阿爸分工合作,這件事是否可行呢?」木興再一次地徵詢她的意見。 「木興,我知道你對你阿爸的關心,也知道我們是好鄰居,更知道我和你阿爸相處得不錯,才會跟我談得那麼多。說真的,剛才我是敞開心胸盡量地呼應你的想法,但實際上這個社會並不是如你想像中的那麼單純,尤其你和天賜都已經長大,身為你們的父母,即便不能做你們的表率,也要有一個大人樣,將來你們出社會,才不會讓人指指點點。 (一九一)
-
我的創作觀
「寫作的心情,是寂寥與空靈的綜合體;創作的過程,宛如似夜間低調綻放的花穗。」 接到一位文學季刊主編的通知,希望能夠在下一期出刊文章前面,附上一篇大約兩百字「我的創作觀」短訊息一併發表。 當下沉澱了自己的心情之後,覺得這樣的自我剖析蠻有意思,因為畢竟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應該會產生動機、激發思維、下筆為文和成就一篇作品。 不管一篇作品的結果如何,想必都是作者精心力作的成果,好比之前有人比喻寫文章宛如富人生產的過程一般,等到嬰兒順利從娘胎來到世界上的時候,無論是醜或是美,都是為人父母心中最為珍惜的寶貝。 因此基於這樣的情境,我們面對文字的時候,其實在心中充滿一種感恩與敬畏的心情,如此感覺並非過於濫情或是矯情之故,因而故意用璀璨的詞藻來粉飾心中的虛偽,反而是從內心深處所興起的真摯感覺,讓我們在下筆之際,其所經歷的最原始與毫無遮掩之心境了。 想起寫作的創作觀,記得有一位朋友在部落格上留言說,一位作家一生究竟出過多少書百年之後並不重要,反而只需要留下一句讓人不會忘記的話語,也許就是在文學之路而不虛此行了。 他又說當代的名家這麼多,有多少讀者背得出他們的一則警句呢?接著朋友在留言最後註明出處,顯示這些留言係引申詩人余光中的話而加予詮釋;其實他更認為真正作家的生命經歷,就是一位文藝創作者,一生得以「傳後」核心價值之所在。 想到這位朋友所提及的觀念和本意,或許和古人所說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似乎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那麼如此一來心中就備感龐大的壓力了;尤其記憶中的中國文人與文學作品,總是喜歡把這三不朽的境界,當作一種高尚的操守,也是一種生命的態度,更是人生努力的終極目標。 不過從很多故事與事實經驗證明,假使人們把一些座右銘,當作生命圭臬來看待的話,通常隱藏著另外一種意思,那就是表示一般人必須非常的努力,才可能做得到那種地步,因此那是一個生命過程當中的聖盃,具有充滿啟示與鼓勵的意味在裡面。 當然絕大部分的平凡人,應該都很難以達成此種目標,所以才會凸顯出它的可貴之處,因此即使作家猶如深山老林那般,蒼翠而蓊鬱的古木參天迎向穹蒼之際,也不見得每一株老樹都可以成為神木。 假使推論與經驗的法則果真如此的話,那麼想要真正留言以傳之後世的人,也許除了聖賢與完人之外,恐怕能夠做得到的人並不多了。 然而人們如果這麼快就放棄理想與目標,那麼此種生活態度也不見得全然正確,因為畢竟還沒有努力或打拚過後,怎麼知道自己無法做得到呢?所謂抱持著「有為者亦若是」的積極思維與正面之心態,想必就是如此的意思吧! 不過人們也不必太過悲觀,因為廣義的留言以傳後的方式,其實可以用不同的管道來達成。 好比對於一個文藝創作者來說,其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發表文章而彙集成冊之後,大概就可以略為自我安慰一番,而且也是一種蠻不錯的成果呢! 或許基於此種心情之所趨使,所以個人出版的文壇風氣,確實是一種蠻有效率與自我推薦的行銷手法,而且更可以讓嘔心泣血的佳作,用普世皆認同的方式,愉快的和朋友供作心靈交流與分享。 當然除了這些方法之外,作為一個文藝創作者,偶爾還會有令人驚奇的喜悅發生。 所謂那些出人意表的喜悅經驗,就是自己所發表的作品,經由他人而得到肯定之後,被其轉述、引用而收錄成冊;例如被納入《台灣文學作品年鑑》之內,也是代表著某種程度之成果與獲得肯定;甚至還會成為大學課堂上的補充教材,乃至於透過媒體之引薦,因而成為某些專輯出版內容的重要選項和參考題材。 類似此種令人覺得出乎意料的喜悅,個人剛好都有幸而經歷過幾次,甚至有一部分獲得《台灣文學作品年鑑》的收錄內容,至今仍然持續的被引用和當作補充題材。 當然這些肯定與被收錄運用,通常個人在事先都沒有心理準備,或是被引用者告知,所以偶爾覺得高興的程度自然不在話下。 其實對於每一位作者來說,其所發表的作品,也許在剛開始之際,並沒有辦法得知究竟會有多少人看得到,或者是得到哪些族群之共鳴。可是一旦發現被刻意收錄和運用之際,才知道原來還有那麼多人,默默而盡心盡力透過閱讀與蒐集的途徑,和更多喜愛文學的朋友分享,那種感覺真的還蠻充實;當然自己的作品,因為被認同、肯定與收藏的時候,那樣喜悅的心情,確實讓人覺得蠻安慰的。 我們從個人的創作觀開始,依循著作者的心路歷程走下去的時候,通常會發現人們所創作的心血與成品,都是自己無可替代的珍貴寶貝,倘若因此而獲得許多共鳴和回響的話,那麼將是在寂寥的文藝路途之上,得到了既溫馨又欣喜的回報,當然更是對於原創者莫大之鼓勵。 在此同時分享這樣的情形之於,不禁思索每一位熱心於寫作創作者,其所以可以持續寫作的重要動力就在於此,宛如小水滴不斷落下,卻可以在時光流逝的過程當中穿透巨石。 因此假如我們都可以扮演這些小水滴,然後匯聚在不同的創作觀之內,讓此一文藝領域的小水滴串連成為小河流,並且可以在幸福人間緩緩的、不停的潺潺而流動呢!
-
細漢挽匏
小民坐在臥室的書桌前,公文數學攤開,躺在桌面,許久了未曾再翻到下一頁,模樣顯得有些落寞。 小民的阿爸已經到浴室淋浴,嘩啦啦的沖水聲透露出這樣一個訊息;從水珠飛濺的間隙不時穿透出男女高亢激奮的對罵聲,那是小民的母親正在觀看的本土劇,音量不大,但是耳朵拉長一點就可以聽見。好極了,小民心想,於是起身,輕輕扭開房門,躡手躡足繞過客廳,母親的背後,轉進父母親的臥房。 他們的房門通常緊閉,不過這一次可能是阿爸趕著去洗澡所以忘了關門,再一次,小民在心底為自己的好運歡呼。難得小民的步伐如此輕盈,鰻魚一樣一扭腰便溜進房內。臥房的燈未開,不過從五斗櫃旁的大窗透進防火巷另一邊那一戶大亮的燈光,所以小民仍可辨識父母房內的一景一物。 這一帶,公寓和透天厝錯落,棟距很窄,尤其那些屋主還喜歡外推陽台,所以顯得更為擁擠。如果後陽台的門窗沒有關上,鄰居們隔著鐵窗還可以互窺彼此在屋內的舉動。為此,小民的母親曾經有過一些抱怨,還想搬家,至於小民和他正在讀大學的阿兄倒是難得有個共識,他們都覺得沒差,反正誰也不認識誰嘛,他們都這麼想。 這時,小民的阿兄正在便利商店值夜班。 小民將吸緊牆壁的房門輕輕拉開,阿爸的西裝褲就吊掛在門後的釘鉤上。他的手伸進阿爸的褲袋,迅速掏出一疊對摺的紙鈔,抽出內裡一張藍色的「小朋友」(千元),以及最外側,幾張紅色的紙鈔,正準備將剩餘的錢放回褲袋時,阿爸拎著髒衣褲已經矗立在門縫間。盯著小民的手好一會兒後,阿爸轉身,悄悄將房門閤上。 阿爸在大學教書,平日沈默寡言,平日很少過問小民兩兄弟的課業,教養的責任自然落在母親的肩上。聽母親說,她在結婚前曾經做過幾年的護士,本來在阿兄送進幼稚園時還想重回職場,誰知又意外有了小民,就這麼拖延下來,也懶了。 阿爸收回小民手裡的錢,讓小民罰站,自己也沒坐下,背光,因此在小民的眼中,此時阿爸的身影顯得更為巨大,但是面目模糊。夜路走多了難免見鬼,這是兩人在沉默的幾十秒或是一兩分鐘的時間內,小民腦中唯一閃過的念頭。 「以後,真的需要錢可以跟我說,不要,自己拿。」終於,阿爸開口說話,一字一句,很慢,很有力,像是刻印在心裡,以致幾十年後當小民變成中年阿民時仍然記得當時的情景和對話。 事實上當時並沒有對話,小民只是怯懦地點點頭,轉身,逃回自己的房間,自始自終,沉默一如阿爸平日給他的印象。等到心情平靜一點以後,小民在阿亮的臉書裡私訊:「動漫展,家裡有事,不能去了。」 自從那次的事件後,小民一直沒開口跟阿爸要過錢,也沒再偷過阿爸的錢,因為阿爸和母親在夜裡的爭吵越來越大聲,阿爸夜不歸營的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難碰到人。大二那一年,小民透過學校的自助社團找到一份家教工作,再加上幾個獎學金,自此小民漸漸學會獨立自主的生活;那一年,阿爸離家,與小民一家人的生活再無瓜葛。 畢業後,準備托福和GRE考試時,小民暫任指導教授的研究助理。首次,老闆將餐廳的收據交給小民報帳時,小民又想起那一夜的情景,同時冒出「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小時摘瓜,年長偷牛)那句俗諺。
-
無風帶
我在樹蔭下追討 愜意 夏豔 早來了 南風 卻退避三舍 酣睏的音籟 不曾梳理 夢 醉了地竅的小鬼 偷走月光 也偷走杜鵑與木綿 一夜 嚷嚷唧唧 訴說 灌醉的舞台 赤裸 炙燄的晨 積欠蟬的禪 拂拭浪漫 佇立 無風帶上 我渴望 仲夏之魂 多一點沁涼搗入。
-
上台的勇氣
記得剛去藝術大學唸表演藝術的時候,在所有修習的學分裡,有一半的學分,都是跟上台表演相關的必修學分,若是沒有對戲劇表演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和堅持,一定會讓自己接下來大學生涯度日如年,更別說那些突如其來的即興表演教學方式。 然而並不是每個主修表演藝術的人,都一定具備人來瘋似的說學逗唱,因為有些人專精表演,有些人則喜歡幕後的工作,不是每個人都一定可以沒準備的就來上一段即興表演,而我就是屬於這一種,沒有什麼表演天分卻又愛好戲劇的人。 記得大一剛看到系上表定的課表後,心裡只有一個想法,接下來的這幾年,大概會是我人生中最難熬也最黑暗的一段時期。後來等到學校開始上表演課程了,才發現其實不少同學上表演課,都像我一樣在夾縫中求生存,但是經過一學期的表演磨練後,也就懂得如何去面對它,如何去接受它。 要克服上台表演的恐懼,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唯一的方法,就是一定要逼自己去面對它,既使知道自己會表演的很糟糕,也一定要硬著頭皮把表演完成,不能逃避,因為只要一逃避就會有很多的理由,說服自己不再上台表演,就再也回不到熱愛戲劇和表演的初衷了。 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上也是如此,如果遇到自己沒辦法解決的困境,也一定要積極的逼自己去試著面對它,不要找一些藉口去逃避問題,即使到了最後事情還是無法解決,也是要堅持用真誠及正面的態度去尋求幫助,因為逃避只會讓事情變的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