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島鄉的縮影《戇牛──陳長慶短篇小說集(2020~2021)》自序
筆耕迄今,縱使出版了多本散文和中長篇小說,可是短篇小說集卻只有一本,論量,似乎少了一點。於是近二年來,我不斷地朝這方面努力,相繼完成七篇短篇小說,總字數約十一萬餘言。當累積到一定的字數時,我決定以其中的〈戇牛〉為書名,出版面世與讀者們共享。然而在七篇作品中,並非我獨鍾〈戇牛〉這篇作品,而是要與朋友們互勉,一起學習戇牛的精神,在這塊土地上持續不斷地耕耘。 收錄於書中的七篇短篇小說,除〈掠猴〉(摘錄篇)發表於《金門報導》第二期外,餘均陸續發表於《金門日報.浯江副刊》。而且每篇作品的主題,均與這座島嶼息息相關。在文中出現的人物,也都是居住於島鄉某個角落的小老百姓。然我非以此來凸顯小說的可讀性,而是忠實地記錄發生於島鄉的某些事件,為讀者們講述這座島嶼悲喜交錯的故事。 回顧彼時,某些知識水準較低的少女,禁不起那些夭壽充員兵甜言蜜語的誘騙,被他們佔了便宜。等到生理上起了變化,才知道事態的嚴重,但卻為時已晚矣,因為他們已「戰地榮歸」退伍返鄉。而那些「予兵仔騙去」的少女,一生的幸福就葬送在他們手裡,成為終身揮不掉的夢魘。 那時,經常聽到「兵仔喙,糊纍纍」這句帶有諷刺意味的話,即便不能一概而論,但亦非言過其實。儘管當年發生的事已淹沒在歲月的洪流裡,可是每當提起,老一輩的鄉親不僅記憶猶新,甚且還津津樂道。但我只是想還原少數無知少女受騙的經過,並非要揭露她們的瘡疤,或是在她們的傷口上灑鹽,那是不厚道的。 在戒嚴軍管時期,座落於西村村郊的「金防部明德訓練班」,由掌管防區監察與軍紀業務的政三組所督導。原本只是管收一些在營不服管教的軍中頑劣份子,希望透過管訓,讓他們養成守法重紀、服從命令的習性,而且軍人要像軍人樣,不可在軍中違法亂紀耍流氓。但金門自從實施戰地政務而訂定「單行法」以來,社會上一些經常滋事而屢勸不聽者,也不能倖免。像鴨霸火仔這種角色,被送到明德班管訓似乎是罪有應得,因為他兇狠好鬥,才會有「鴨霸火仔」的稱謂。可是有些被移送管訓者,則是蒙受不白之冤。 從文中,讀者們可以看到明德班那些幹部疾言厲色的嘴臉,即使上級規定不得以蠻橫的手法來體罰他們,然他們卻研擬出一套獨特的管教方式,以及以威嚇的口吻警告被管訓者。光是幾百下伏地挺身,或是仰臥起坐,抑或是蛙跳,就會讓人精疲力竭大喊吃不消。大熱天穿著汗衫和短褲在太陽底下跑一萬公尺,又在水泥地上匍匐前進更是難熬。而且樣樣都得達到班長的要求,由不得他們偷雞摸狗、敷衍了事,或是討價還價講理由,要不,絕對會讓他們倒大霉。 縱使明德班早已走入歷史,然若遇到當年被移送管訓者而提起這段往事,對於鴨霸火仔被抓去管訓,或許大家都無話可說,因為他實在太「鴨霸」。可是卻也有一些莫名其妙被移送者,他們只不過是三五好友打打百分牌,或是釣釣紅點抓大頭,一旦遭人檢舉或被線民密報,憲警單位並沒有衡量事態的輕重,就以賭博罪把他們移送管訓。在那個以軍領政的威權時代,當權者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啊!自由、民主、人權,距離島民很遙遠,百姓除了乖乖地做戰地政務體制下的順民,其他,又能奈何? 而今,歲月遞嬗,物換星移,當時光沉沒在歷史的長河,社會快速地變遷時,如果不透過〈鴨霸火仔〉這篇小說,講述一點被移送明德班管訓的辛酸故事,年輕一輩又怎麼會知道,這座島嶼曾經有這種違反人權的單位存在。而且被提報管訓、或受到冤屈者,誰敢保證不是他們的親人或先輩。對於情治單位網羅的那些狗腿子線民,如果是為了領取獎金而冤枉鄉親,我們不必以絕子絕孫的惡毒語言來咒罵他們,想必他們現在正四處求神問卜、燒香拜佛,因為他們虧心事做多了,夜難眠、心難安啊! 爾時的島鄉,送人做養女者比比皆是。有些養母把養女「惜甘甘、疼命命」,等她長大後準備跟自家的兒子成親,也就是所謂「飼新婦仔做大人」。倘若不幸遇到會「苦毒新婦仔」的養母,可說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在〈阿滿仔〉這篇作品裡,我們清楚地看到,一個成天把「夭壽死囡仔」掛在嘴上,把藤條拿在手上,把她的大腿扭絞得「烏青積血」,讓她吃隔夜的「臭酸糜」的養母的惡毒嘴臉,簡直比後母有過之而無不及,真是可憐新婦仔命。 儘管養父把她視同己出,不顧養母的反對堅持讓她上學,長大後才不會成為「青瞑牛」。可是當她小學畢業後鐵定不會成為青瞑牛,而且還長得十分標緻時,命運並沒有因此而讓她翻轉,某天竟被她親手帶大,成年後作惡多端,酒後亂性的弟弟添丁所強暴。即使養母有意讓她和添丁「做大人」,但貞操卻是女人的第二性命,添丁憑什麼在尚未成親時,以暴力來奪取她寶貴的處女身,對她的人格來說毋寧是一種侮辱,導致她想不開而投井自盡。 即便我無意塑造悲情來博取讀者們的同情,因為人性原本有善也有惡,人生亦是歡樂與悲傷構造而成的。故而在這篇作品中,唯一想凸顯的是善惡交織的人性。諸如:命運多舛的阿滿仔,酒後亂性的添丁仔,善良的阿乞叔仔,惡毒的阿乞嬸仔,富有正義感的阿福姆仔……等等。即便社會不完美,人性亦有善惡之別,但他們不都是現實人生的縮影麼? 大凡務農的朋友都知道,在那個沒有農業機械作幫手的年代,牛不僅是作穡人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最忠實的朋友。只要是農家,幾乎都會養上幾頭牛協助耕種。但牛跟人一樣,有聰明亦有愚笨者,可是不管是聰明或愚笨,人要讀書受教才能成器,聰明人不讀書照樣成為青瞑牛。而牛一旦長大則必須由主人來「教犁」,始能成為一頭好耕牛,要不,勢必會被宰殺祭人類的五臟廟。 聰明牛相當認命,會乖乖地讓主人套上「牛軋車」,然後由主人握住犁柄,另一位則拉著「牛槓索」,讓牠拖著犁慢慢地學習犁田翻土,不出幾次就能駕輕就熟。愚笨的牛非僅不認命,有時還會發牛脾氣,除了拚命地掙扎不讓主人套軋車,還想轉頭以牛角觸主人。最終是挨了主人好幾鞭,然後重新來過,直到成為耕牛為止。萬一牛使性子「歹教犁」,或是「教袂上逝」,主人絕不會浪費時間白白飼養牠。在舊時,難逃賣給駐軍屠宰,做為逢年過節加菜的命運。 雖然人和牛一樣,有聰明亦有愚笨者,可是還有一種人被稱為「戇人」,有一種牛則被稱為「戇牛」。但有些人不是真正的「戇」,而是認命和認份,不投機取巧,不跟人計較。除了默默地做自己份內的工作,甚至別人要他代勞,他也義不容辭,也因此而被歸類為戇人。而戇牛一旦被套上牛軋車,只要主人輕輕地撥動一下牛繩,再加上一聲「嗨」,牠就會默默地拉著犁,一步步向前走。到了「園頭」就主動停下腳步,等待主人「轉園頭」,從不趁機低頭吃一口田埂上的青草,或偷吃田裡一株地瓜苗。戇牛忠於主人,默默犁田翻土的精神,不也值得人類學習嗎? 文中的戇牛,是人而非牛。他生來命運坎坷,父親因下海捕魚不幸被巨浪捲走,母親因傷心過度導致中風癱瘓在床,只好由他來照顧而延婚。直到母親往生後四十歲那年,才經貓嬸婆的介紹,跟一個叫翠花的姑娘成親。可是翠花竟是一個年已三十,身高只到他的腋下,左腿比右腿短了好幾公分,身體向左傾斜,走路時必須用手扶著腿,才能一跛一跛地移動腳步的殘障女。頑皮的孩子還以「跛跤跛搖搖,騎奇雞偷挽茄」來譏笑她。 但翠花卻也瞭解自己肢體的缺陷,希望勤能補拙,來彌補先天的不足,改變一般人對殘障者的看法。除了要得到夫婿的疼惜,也要獲得村人的認同,這樣活著才有意義。尤其是一個殘障者,必須付出比正常人多幾倍的痛苦代價,始能在社會上生存。她除了願意接受上天的考驗,對於那些三姑六婆的冷言冷語也會淡然處之。因此,儘管她殘障,但其高尚的情操,無不受到左鄰右舍與村中嬸姆的肯定,可說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甚至村人也認為,戇牛的孝心和勤奮感動蒼天,才能娶到翠花這個好媳婦。 當我重新閱讀這篇作品時,戇牛和翠花的身影,竟不約而同地在我腦海裡激盪著。戇牛夜以繼日侍奉母親的孝心,不畏勞苦辛勤耕耘的精神,除了受到村人的肯定,又有誰敢說他「戇」;翠花不畏肢體缺陷,克服萬難,勤儉持家,孩子再也不敢取笑她「跛跤跛搖搖,騎奇雞偷挽茄」。倘若說是他們家燒好香,才能獲得老天爺的庇蔭,或許有點牽強;如果說是他們夫妻倆,不亢不卑、相互扶持,努力耕耘得到的福報,似乎較為恰當。凡此,不都是彼時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島民最真實的寫照嗎?所以它也是我以〈戇牛〉做為書題作品的主因。 當年輕一輩逐漸地以國語取代閩南語作為日常交談的語言時,為了保存閩南語,我在人物對話上,刻意地融入些許本地話。除了以它來增加鄉土小說的張力,也希望青年朋友們能多學、多說、多看、多寫閩南語。因為語言是文化的根,也是文化的靈魂,如果不學不讀不看又不寫,便會快速地流失,假以時日勢必會被外來語取代,這是置身在這座島嶼的每一個人,必須深思的問題。 而且不要忘了,即使金門人說的是閩南語,但卻有自己的腔調,也就是俗稱的「腔口」或「口音」。有些不知情的本地人,因受到某種因素的影響,經常誤把「閩南語」說是「台語」,而且在言談中充滿著濃濃的台語腔。他們似乎忘了鄉音是不能改的,才能保留自己的語言,說出道地的金門話。這或許也是年輕一輩的金門人,必須體認的事實。 縱使部分閩南語有音無字,較難用國語來書寫,甚至電腦亦打不出字來,必須透過電腦造字。倘若平日較少接觸閩南語者,有些字句也會看得「霧嗄嗄」,可是一旦瞭解它的語意而整句唸出來,也許就能領會到它的溫潤和優雅,予人一種無形的親切感,繼而與土地相連接,與島民相呼應。它無非就是鄉土語言與鄉土文學的可貴處,我們理應珍惜它的存在!
-
太武山上觀落日感懷
腳踩山中路,心懷島上人。 徐行仰絕頂,獨坐俯紅塵。 夏隙南風勁,秋收曝日勤。 生民乞溫飽,夕照知古今。 後記:一日,再次循著古道山路登太武,仰望山頂,頓生敬畏之心。來到高處大磐石上歇息賞景,落日正挨近前方山頭,中間狹窄山谷,夏天西南季風灌入北邊平原,首當其衝的斗門村,生活環境受到影響,農作物更是深受其害,先民乃築牆擋風,遺跡猶在。又是高粱成熟的季節,今年島東的高粱長得比島西的好。思及歷代島民,努力農耕,收成時還要在大太陽底下曬穀,為的只是祈求三餐能夠溫飽,既要對抗天災,有時還會遭遇人禍,生活真是不易。有感而發,遂成此作。
-
背叛
在學校任職時,有位女同學小雅對我說她男友對她多好,其實他們的互動在班上,是大家都知悉的事,有天小雅覺得男友小龍對她沒有以前那樣好了,小雅心裡想:他不會背叛我吧!應該不會的,因為他曾親口對她說他喜歡她的,何況他不是那種人! 但事與願違的,同學們看到小龍和小稘常一起走進教室,還談天說地,在這種情況,小雅並沒責怪小龍。有天小雅圖書室寫作業時,看著小龍和小稘好像在商量著什麼:「講?」「不講?」,小雅催促他們說:「有事快說!」他們兩人互相推辭,最後男友小龍說「我們分手吧!我喜歡小稘了」,小雅的腦袋猶如被炸開似的!她忍不住的打了小龍一把掌,小龍的臉上出現了五個手指印!就這樣,小雅和小龍分手了。 有天小雅聽著莫文蔚的愛情歌曲,歌詞中有段話是「(若不是因為愛著你),怎麼會夜深還沒睡意,每個念頭都關於你,我想你,想你,好想你」,啍唱著歌卻傷心的哭起來,她沒想到與小龍的戀愛是失敗的。爾後小雅認為,畢業後一定要專心工作,不再談戀愛了。 從此,小雅變得消沉,她向我提出換位子,我答應她,將小雅調到了國興的後面位子,她像失去希望的人。但是成績不佳的國興,常逗她笑,使她有一種說不出口的欣慰。在小雅的鼓勵下,國興開始用功讀書,且以國考為目標。 國興對小雅很好,可是小雅認為這只是為考試而已,她告誡自己不能再談戀愛了!有天國興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和小雅一起等公共汽車,當同學們上公車時,公車突然猛剎車,讓小雅撲倒在國興懷裡,小雅臉紅,她看見一個平凡的男生,兩人在公車上經常遇到,但誰都不在意誰。 自從公車相遇後,國興常向小雅借書,而國興也知道要追女生,一定要先考上國考。經一年的努力,國興在大三下學期,他考上國考。 國興要去受訓前,他對我說,班導可以向您借最後十分鐘嗎?我說可以,他上台的第一句話是感謝我沒放棄他,並鼓勵他考國考,最後他表示,每次看書覺得辛苦時,會回頭看小雅,用功讀書。希望小雅能給他機會,他願意陪伴她到老。 此時全班哄聲響起.小雅答應他,國興如他所說,國考帶給他勇氣去追小雅,經此事後小稘對小龍說:你不要再來找我,她指著小雅與國興--國興考上國考,你呢?留下小龍獨自站在那兒發愣。
-
藍色月夜下的魔法
夜晚時和妹妹兩人騎著小綿羊機車,像往常和妹妹閒聊著,結果沒想到一路這樣騎啊騎,沒有方向的,因為和她總有話講不完,不知道怎麼著就騎到了山上。 一路上右邊是森林雜草,路上是一塊塊大石板鋪設的路,但右邊不小心,可能就會掉到了右邊的懸崖,因為沒有柵欄,但天空就是藍色月夜,非常之美。 這是早上我做的一個夢。(雖然我從來沒騎過小綿羊,現在應該也沒有這種機車,但夢中指定我這個交通工具。) 這是什麼地方,我前所未見,只能說因為著迷那右邊的月色,讓我來到了這裡;突然,我驚覺,就在林中前方的石板路上,堆放了好幾處的柴火.每一根柴火質量都很好,一捆一捆的紮實被綁著,卻堆在路中,為了閃避它,我只能往右邊僅存的一點狹路邊靠。 我在路中經過了幾捆木柴,卻也撞了幾捆,最後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很危險,順著在森林中的石板路中向左轉,沒想到那像U型的蜿蜓還有兩處,在途中也是散置木柴。 我想到,這是林區,可能是林中的人在綁柴,我停下了機車,也在那瞬間,身邊出現了幾道人影,不懷好意。 我跟他們道歉,我撞毀了他們的柴火,結果他們把我和孝帶到頭目家前進行審問! 頭目是個三十歲上下的男人,我已臉盲忘了他長怎樣,感覺是好看的,但他問我為何入侵他們這裡,有何意圖。 我便說了:「我和妹妹一路聊天,看著月色,不知不覺來到這裡,我本身也不知道自己在何處。」 他看向了那台小綿羊,又看了我和妹妹說:「妳說妳就騎那一台,上到了山頂?」 我懂,因此時我也想到,這台怎麼可能上得了山頂?還載我和妹妹兩人? 我說:「我知道你不相信,但我確實就是這樣來的。」 感覺他快要生氣了。 我又連忙說:「我真的是被月色牽引過來,我很抱歉,這途中弄毀的柴火,我可以賠償。」但我心中想著,我今天出門只帶一千元,所以你千萬不要索賠比這個更高價碼。 頭頭好像看著我那一副知過能改的樣子,他看向旁邊的人,去點一下毀壞了多少。 只見來人說:「頭頭,我們點收這一路他們破壞了三十捆柴火。」 頭頭聽了:「30捆,那這樣一千五。」 我聽了說:「那個,我身上只有一千,你可以讓我分期嗎?我身上只剩下這點錢要過到月底.再過幾天才會有錢。」 頭頭看了我一眼,也不知道想什麼,又看了看月亮:「好,給你分兩期。」 我心中想的是,這樣是750元,那我給你一千,你找我250元。(我在想什麼啊~這時候還在想要怎麼分期。) 我說:「那剩下要怎麼給你?」 頭頭說:「下回妳再來的時候,再拿來就可以了。」 哇連借據都不用寫耶! 後來我說那我可以回家了嗎? 他又吆喝了旁人:「帶她們走另一條路,原路回去太危險了。」 然後,我和妹妹在回去的路上,覺得虛驚了一場。 只是路上妹妹就問我:「那我們欠他的五百要怎麼給他?是說妳是怎麼騎過來的?」 我才想到,我一路上被月亮的美景吸引,怎麼來到的不知道,而說要給他的五百,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給。 我望向了月亮,那藍色又美的月色,不知道是不是月亮的魔力,讓我到了那個地方.只是我到現在打這篇文時,那片藍月夜色,依舊像在我眼前一樣的美。 剛剛跟妹妹說,她就問我:「問題是妳付了錢,壞的柴火有沒有載回家?」 當然是沒有啊!我們騎的是小綿羊啊!而且在那個情境之下,敵友難分,能保命就好了! 我從小就一直相信,月光會投射成一條路,讓人走到一個幻境,只是這個夢,或許讓我到了某個世外桃源。 女兒妞妞說:「妳這算好的咧,如果你看到不是頭頭,是喪屍呢?」 我說:「那還賠錢賠個屁啊,載妳阿姨逃命要緊好嗎?」 好美的藍色月夜,我勉強拼湊出了那個畫面,弄成了圖,這就是我夢中的景色。
-
山西文化之旅
雲岡石窟,是本次行程的重頭戲之一,小時候的歷史課本上看到的大佛如實的呈現在自己眼前,真的很震懾人心! 這次!我來到雲岡石窟了!不禁在內心大喊!這時候是淡季,但是仍有不少旅行團來此地遊覽,在門口外會有人在團客或落單旅客拍照的時候順便用自己相機幫忙拍照再索取錢財,但是通常拒絕後他們不會死纏爛打!我覺得這也挺好的! 話說這北魏時代保存至今的雲岡石窟當然也經過多次修復才能保存至今,真的世界文化遺產無誤!從驗票口到石窟有很長一段距離,參佛的這條禮佛大道就很壯觀的,一進來就覺得要抱著敬畏的心來參觀。 大道兩側以六牙白象馱佛塔柱裝飾,六牙白象是釋迦牟尼的坐騎,各代表著不同的涵意。跟著人群走到了石窟區,其實大多數的石窟暴露在戶外,因此風化非常嚴重!而今歷史的過往至今仍留存著,讓後世景仰,真的讓我覺得很感激。 在大大小小的石刻不管雕塑或佛像都可以想像當時北魏的風氣,雲岡石窟不僅有中國傳統藝術風格,也融合了古印度、西域和中原各民族的藝術特徵。在導遊的解說下,對雲岡石窟有更深的了解,而大大小小的石窟也因為修建時間各有不同的風采,導遊也很詳細的解釋壁畫上的寓意及年代。在參觀的同時也可以發現石窟內有很多的保安及內部工作人員,他們嚴肅地站在一旁或不停巡視,因為石窟內是不允許拍照的,而石窟附近也有許多的提示,也會有人提醒進入石窟內禁止開閃光燈,當然裡面也有攝影鏡頭監控,有些石窟內防得非常嚴實,一拿起手機就會受到關注!當然也是因為這些文物保存不易,悠久的歷史文物僅存不多,需要好好珍惜啊! 走過一遍後,深深覺得淡季來旅遊的時間正好,因為人潮比較少,可以慢慢地欣賞這裡的美景。看看石窟的建成,是需要多少人畢生的心血才能完成,這裡可以看到文化融合的影響軌跡。而我走走停停,細細品味著此刻的景仰心情,最後在大佛前合十膜拜,許下心願,5A級景點!值得! 好像跟團都會有寺廟參訪的行程,之前到漳州也是這樣,可見宗教真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上、下華嚴寺。兩寺皆建於遼時,那時是個動盪的時代,遼國就是契丹,華嚴寺位於山西省大同,雖然此次沒有機會到五臺山看看,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再來這邊!上華嚴寺以金代(1115~1234)所建之大雄寶殿最為壯觀。殿內整齊排列明代諸佛像,周圍內壁則保存清代之大壁畫。下華嚴寺則以保存初期塑造之三十一尊佛像馳名天下。由於時間安排較為緊湊,所以我們也就很快的在導遊的帶領下走完一遍就返回酒店休息。 山西省的夜晚依舊寒冷,不過也已經適應了,沒有期待中的下雪,只有地上的冰霜還沒融化,好歹也能解個乾癮。旅行的意義在於用自己的心真實的去體會一切,世界之大!「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這次來到歷史悠久的山西,真的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而在我的旅遊地圖中還有好多沒去過的地方,都等著我去探險,我在山西,看見的充滿文化的小鎮、純樸的人們,帶著探索的心,體會最真實的風土民情……旅行!真的能放鬆身心!(下)
-
霜降火鍋
今年霜降接近十月底的某一個周五,聽聞應該要好好進補,加上中秋國慶連假過完後的這二週,每天上班都很忙碌,就連週五也沒比較輕鬆,先生也連續加班好幾晚,這幾個晚上,每當我打理好二小孩準備陪睡,小孩們都會在床上等到他回家才願意閉眼睛。 接著我就會跟先生一起在客廳追劇,有時候閒聊到十二點多才睡。 辛苦了一週,幸好下班還有一家人的溫馨晚餐可以期待;天氣轉涼,又正好是節氣,我採買了海鮮肉片跟青菜打算晚上吃火鍋。 問了先生,他很想吃羊肉爐,但我怕太燥,心想買個牛雜鍋溫補就好,下班買了二大袋食材;我又搭著公車打算到住家附近的傳統火鍋店買一份湯底拿回家;我下車走了一段路到巷子裡,買完牛雜鍋,才走出火鍋店門口,卻又猶豫了一下;先生說想吃羊肉,我又走回去跟阿姨買了一鍋羊肉爐,提著二大袋食材跟二大袋鍋底,走到半路就有力氣都用盡了的感覺。還是撐著走回家。 放好東西馬上又出門趕去接小孩,學校已經熄燈,二人跟著老師在教師休息室看書等待,老師問我今天怎麼晚了,我笑笑的說,公車過站了,因為沒人按下車鈴,所以走了一段路。 回家趕緊準備了一下;晚上是一家四口人第一次在家吃火鍋,之前二小孩都還小,我跟先生怕危險,現在年齡都稍大了,指令也聽得懂了,我也很小心的擋在鍋爐跟小孩之間,請他們只能坐著,不要上上下下,我會幫他們往鍋裡下自己想吃的任何東西;氣氛很是歡樂,無怪乎華人吃火鍋慶團圓的習俗延續多個世代。 懂吃火鍋的人也會了解下食材的順序,總會吃到最後才開始煮蝦,免得整鍋都是紅色泡沫;二小孩愛吃蝦,期待很久,等我下完再撈起來時,因為還很燙,就全撈到盤子裡等著。 先生不怕燙手馬上先剝了二尾,卻看著二小孩垂涎欲滴的臉,就遞到我碗裡;他說,這要先給媽媽,因為她最辛苦。 我沒有推託的都吃了,有時候,我會把小孩愛吃的都留給他們;有時候,我會學習顧慮自己的心情;妳會發現,其實世界不會因為妳的自私(愛)吃虧不高興,可是妳卻能也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吃完十幾隻蝦,也都滿足了;我們開始收拾碗筷桌椅,先生卻趕我到客廳發懶;他說,妳去休息,我來洗碗就好,才不會太累。我躺在沙發上休息,看著他忙進忙出,又洗襪子又摺衣服,想起用餐前我才打破一隻紅酒杯,卻還是覺得幸福的笑了。
-
黃昏市場銅板美食
居住在板橋屈指數算已二十五年有餘,家就在重慶國中黃昏市場內,五層老舊公寓的四樓,狹窄的巷弄,外牆早已因飽經風霜,顯得斑駁不堪。猶記甫退伍時,我便從新竹湖口鄉下老家負笈北上,懷抱著嚮往台北這個繁華大都市的美夢,在板橋購屋築巢,希冀未來的生活是美好而多姿的……。 會這樣想,多半也是拜前女友的刺激:「你太依賴了,你應該學習獨立。」就這樣,多年下來,我儼然也成了「台北人」。而樓下的黃昏市場中,販賣著令我津津樂道的許多銅板美食。 黃昏市場有兩個主要入口,首先從重慶國中右手邊進入的入口處,便有使人垂涎三尺的「雙胞胎」及水煎包,水煎包旁邊還有販售滷味,饕客們總是擠得水洩不通,絡繹不絕。再往裡面走,就會看到也是常常大排長龍的春捲。可以加辣或沙西米,任君選擇。斜對面有家柳家油飯,也是這兒美食地圖不容錯過。 另一個郵局進來的入口,有香氣四溢的蔥油餅和蔥花大餅,滿足了不少慕名前來的吃客味蕾。還有烤番薯、一口餃子、臭豆腐、炸雞腿排的攤子,包子饅頭……。彷彿互別苗頭卻又相輔相成。 我早已習慣這些平凡而又美味的家鄉味。它們在我生活的日常,憑添了幾許小確幸的美好。
-
最動人的情話--我願意
禮物,相信沒有人不喜歡它的吧!從小到大,相信每個人收過也送過不少禮物,最完美的禮物因人而異,對我而言,最棒的禮物,不只能保值,也要能增值,像是銀行定存,除了儲蓄外還會生利息,而妳看似輕描淡寫一句話,便帶有如此巨大的效果。 交往八年,終於在101年修成正果,妳向我點頭:「我願意!」我興奮地如中了億萬彩票,而後妳帶給我的,是連續中頭彩的幸福,拍婚紗宴客登記,我們不再是生命中的過客,而是在彼此身分證上,烙下了痕跡,妳給了我一個家,妳是我尋覓已久的那根骨頭,有了妳,我得以站起,得以迎接風雨,妳撐起了我。 在過了三年的神鵰俠侶的生活,104年5月20日,小天使正式加入我們家庭,在妳忍受極大不便的10個月,迎來如此巨大的喜悅,我再次中了頭彩,當然育兒的過程並不輕鬆,還好一路有妳,我終於也體會到為父心情,今年,我將迎來第二個千金,又幸運的中了頭彩,而帶給我如此豐盈的喜樂,正是妳當初的那句我願意,妳是我輩子最美也最珍貴的禮物。 謹以此文,送給我的愛妻—張羽萱女士。
-
山西文化之旅
日頭赤豔豔,出門快蒸發,這是最近幾天的心情寫照,出門沒戴手套、幾次下來手都有了色差,真是讓人深感紫外線之強大。在臉書滑過朋友們最近的動態分享,看著疫情前朋友們出國遊玩的動態分享,讓我也回憶起之前到山西旅遊,想念那舒適的大自然冷氣啊!每當想起都會讓我在這炎熱的暑氣中增添點涼爽! 誰會在冬天出去玩耍?特別是靠近過年的時間?是我!就也沒多想,況且沒看過下雪,真的很想體驗一番下雪的場景呢!從桃園抵達山西太原機場大約三個多鐘頭,所以早早起床就搭著車到桃園機場報到,正值冬天,所以我的行李箱裡塞滿了厚重的衣物,因為有會「非常冷」的預期心理,因為在出發前看到的溫度都是在零度以下,所以很怕嚴寒的天氣,不過後來適應後覺得衣服帶太多啦!人果然在適應環境這狀況很需要調適,這也讓我想到物競天擇啊!出機場前,導遊不斷的提醒我們證件通關完要收妥,以及一些注意事項,我的心早就飛出機場,當踏出太原機場那一刻真的讓我感受到置身在冷凍庫中,一陣一陣風吹過真的很像你夏天到大賣場冷藏食品櫃附近所感受到的那種冷氣吹拂,有點冷、有點透心涼的浪漫。 我很喜歡歷史,這次的旅行讓我覺得十分豐碩,感覺自己又更貼近歷史一點點、走過教科書中所描述的地方,用自己的雙眼去看過、用自己的雙腳走過,去想像、去體會當時的生活軌跡……。山西,省會太原,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在往山西省博物院的路上,很明顯的這是黃土覆蓋的高原地形,想當年地理課老師一筆一畫在黑板上要我們畫的地理型態,至今我都還留存著上課筆記,吳老師的課真的很紮實,讓我當時超級愛地理課,還有另一位楊老師的歷史課程,只是後來教的我們地理老師地理課換成講義的方式,也或許是跟我的學習偏好有關,講義式的填空讓我覺得瞬間失色不少!在車上有暖氣,一點也不感覺冷,下了車就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冷氣,雖說厚重的衣服裡還備有暖暖包,但還是覺得有些冷。省博物院裡薈萃了全省山西的文物精華,最具特色的大概就是新石器時代陶寺遺址文物、商代方國文物、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及三晉文物……等。博物院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包括七個歷史文化專題和五個藝術專題,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觀一下,真的文物頗多,文物保持的也相當完整,你可以細細思考整個歷史的軌跡,連接到我們所學所感,真的很值得一遊! 導遊說:「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而我這次旅遊到山西,真的豐碩的旅程。話說,山西汾酒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名酒,金門高粱酒一樣是以高粱為主要製酒原料,只可惜我不愛飲酒只是淺嚐了一小口,也自然體會不了箇中奧妙。只是每餐幾乎都有一道奇妙的飲品引起我的注意,叫「薑絲可樂」,沒錯!就是薑絲可樂!把薑切細絲與可樂煮滾後便是一道飲品,據說有去風寒的效果,這也是當地人很超級推薦冬天必備的飲品! 次日,冰霜仍然凍結著,但沒有我一心所期待的雪景,一早驅車前往張壁古堡,真心覺得當時建築能保存至今,著實不容易啊!張壁古堡是屬於四A級風景區,從外表看只是一個普通的村落,事實上在村底藏了一座四通八達的古軍事碉堡,人、車、馬均可在地道迷宮裡生活休憩,是很罕見的多功能黃土地宮。我自己覺得這跟我們的坑道很像。我們走了一段古地道,剛開始帶著興奮的心情,只是裡面有點黑、令人有點害怕,我們走的這段地道大約二十分鐘走完。張壁村是三面臨崖的山間村落,以戰略地理位置來看是非常棒的!走完地道後我們便走回村子裡遊覽,這裡真的歷史氛圍非常濃郁,彷彿自己回到古代的場景。擁有著一千六百多年歷史的古堡,令人印象深刻。 夜宿平遙古城,月明星稀,呼出的氣都散發著白色霧,來到這裡彷彿盡如時空隧道,五A級的世界文化遺產!平遙是清朝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並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票號!票號!在歷史課上曾經出現過啊!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以「匯通天下」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日升昌」,隨後建立的票號有二十多家。票號!這就是我們現在匯票的前身啊!突然感覺自己有種見證歷史的感動!古城內大大的鏢局,想像著古裝片中英姿颯爽的武師們押鏢走鏢,突然遇到一群搶匪大喊「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然後雙方打鬥的情景……鏢局中大大的「武」字,也傳達了武術的精神!真的好適合借漢服在平遙古城拍照喔!縣衙中你會墜入包青天劇情中,化身為正義的官員審問犯人的模樣,旁邊還有王朝馬漢、七俠五義的好漢相助。平遙古城的街道對外開放,不需要門票,但參觀古城內的一些景點如平遙文廟、平遙縣署、日昇昌票號、中國鏢局博物館……等,則需要購買通票才可以參觀。平遙古城內旅店、餐館,商鋪鱗次,商鋪多售賣平遙特產冠雲牛肉、漆器……等。來住一晚體驗一下真的很值得,附近都有不少住宿可供選擇,就看你想擁有什麼樣的體驗了! 平遙的早晨一樣熱鬧,五、六點多就已經開始忙碌了!今日特地起了個大早,將離開這古色古香的地方,古城內騎著車的小販、居民們都開始了一天的日常,呼出一團水氣,感受週遭古城內的生活,我,散步在大街上在等待第一道日出……古樸的氣氛,這一刻將印在我心裡……。 (上)
-
家鄉勝景美如畫
那日,被晨曦喚醒,走在國境之西--小金門的車徹道上,我看見了一幅美麗的家鄉風情畫。 金秋時節,萬物安然,心情像被熨斗順過,恬靜得軟心服貼,有道是歸鄉生活使人沉醉,尤其馬路筆直乾淨,走在其中,舒適感難以言喻。這陣子,西風正好從島嶼上空掠過,野外的秋芒搖曳生姿,頂上一束束灰白圓球,番紅色小花迎風,飛舞在田埂上,追逐晴空流雲,彷彿野放的童心,四處招搖,快樂至極。 眼前的小麥田已經收割,一畦一畦的農地,老早就耕耘整齊,好整以暇的歇息著,等待播種。小金門的春小麥性耐旱,每年十一中播種,能越冬生長,等到隔年春雨一來,整座烈嶼島麥浪如織,到處綠油油,呈現出一片富裕農村的豐榮景象,那時候正是清明時雨,也是離人返鄉的季節。 田野上,一株老樹孓然兀立,莖幹上滿布枯枝殘條,看起來蕭瑟蒼涼,秋天的寂寥味道的確誘人珠淚,看著它,我莫名的輕聲讀起「枯藤、老樹、昏鴉……」,小令「天淨沙」語彙中娓娓道來的旅人凄苦,叫人心酸腸斷。然而,這不是我此刻的心情,思之不覺莞爾,只好收起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懷古落寞,繼續走著……。 往前方望去,大樹挺立,孟夫子「過故人莊」詩中「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寫實意境如現眼前。事實上,這裡就是我家--青岐村,少子化加上年輕人口外流,只有逢年過節才會有如我一樣的返鄉遊子;否則,平日裡雞犬相聞,生活悠然,從容自得,是一個適合長假放空,退休養老的好地方。 如若把目光拉遠,越過村莊,同時也穿越海洋,晴空朗朗,悠悠白雲,遠方有大樓拔地而起,櫛比鱗次的排列著,那裡是廈門市的天際線,對岸改革開放之後,土地被無盡的開發,演變成一水之隔的兩塊土地,如今卻迥然不同的城鄉樣貌,歷史發展,社會變遷,的確讓人難以預測。 秋日之晨,迎風慢走,繞著濱海大道,獨自徐行,靜靜享受戰地故鄉的美麗風貌,撫今追昔,和風微微,大地湛亮,我心歡喜。
-
蒜香藤
爸爸親手種植的蒜香藤在台灣欒樹的尾聲中,也盛開了,淡淡紫色一串串如風鈴,且花形嬌豔,朵朵美不勝收,如一生重視儀表整飭,特別愛打扮自己的爸爸。難怪他生前照顧這花,不遺餘力;還特別搭配軟枝黃蟬,兩種色彩對比的花朵曾同時盛開,那種園藝盛事,在我們家鄉還不多見。 蒜香藤花像他,外表謹飭,如圓規畫出來的紀律之美,台灣不多見的淡紫花,爸爸一度自己命名為紫羅蘭,我知道不是,但是看著每年會自行在夏天秋之交隨意盛開的新興美卉,那幾何圓弧的造型,如風鈴的串串的堆疊在翠綠的綠葉,花與葉的比重幾乎是五五波,好個平分秋色,整體而言卻也是艷麗無雙,我不得不說,紫羅蘭似乎也算不錯的別號。 然而蒜香藤讓人一見鍾情,挑不出不夠美的造型,但是近聞,卻毫無香氣,同樣美艷的玫瑰薔薇有獨特香氣,但是幾乎鮮豔的花朵五成沒有香氣,反而純白的香花多不勝數,例如老家院子另外一棵高聳的玉蘭花,濃密的厚實葉片幾乎遮住白色細長的花瓣,但是玉蘭的香氣驚人,遠遠十公尺外都嗅得強烈。 越看越覺得這花的特性像爸爸:父子天性,我身上有他暴躁刀子嘴的個性基因,但是品味愛好頗為南轅北轍,這點兒子反而像他,難怪得他寵愛,不完全是長孫的獨寵;但是我身為他五個子女的長子,性情卻南轅北轍,疏懶慣了,做事講究乘興,出門難得照照鏡子,不會花心思搭配衣服也就罷了,反而衣襬領袖等基本的都不小心,人到四十歲以後,除非上班正式場合,尤其懶於梳髮刮鬍等,每每惹來父親一頓教訓。 不管生命是長是短,既然活著就要永遠亮眼嚴謹,與日本的三月櫻看齊,轟轟烈烈盛開一次,不要管接著花謝後,落花撲滿園子的感傷。化為泥土的養分,還是台灣版本的最猛烈的花。
-
認錯並不難
新學期,陳老師剛接了升小五的某個班級。開學當日才上完第一節課,下課回到了辦公室,對坐在鄰座的我直嘀咕著:「真是羞死人了,一開學就在學生面前出了糗。」從她漲紅的臉看來,該是發生了什麼難堪的事。 面對我關心的詢問,她不好意思的說:「剛剛我拿起點名簿點名,想要認識一下同學們,哪知點到一個名字裡有璿的男孩,我把這字誤讀成『瑞』,其實應該音同『旋』。那同學開玩笑的向我抗議,我只好假裝是一時口誤,勉強圓了過來。」 我笑著說:「你這回應顯得有點硬拗,但還算說得過去,下次注意些就好了,別掛在心上啊!」哪知她嘆了口氣說:「這糗事卻偏偏又發生了第二次,換輪到另一位女學生時,我又把她的『姮』字誤念成『垣』,那學生笑鬧著抗議,我又自圓其說的說那字可能是破音字。還有學生起鬨說老師不懂裝懂,讓我當下簡直下不了台。」 這也難怪,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其數量約近十萬字,有很多冷僻或不常使用的字,就連我這個出身語文系的來說,尚且有許多字還不識得。更何況陳老師是數裡系出身的,也莫怪她此次會出錯了。 早期,學校裡學生的長輩受教程度,不似現今的家長來的高,總把老師當萬事通看待。但現今情況不同,家長們對孩子要求高,相對的也對老師的監督更為嚴格。家長們可以容許老師偶爾犯錯,只要隨時改正即可,但絕不容許老師們對自己的過錯敷衍塞責,如此就無法做為學生的榜樣。 我舉我的例子告訴陳老師,當年初來學校執教時,教授過自然課,還曾把蜘蛛說成昆蟲類,錯把蚱蜢說成蟋蟀,被學生糾正還調侃了一番。當下的我難堪極了,只能選擇尷尬的傻笑,既不辯解也不出聲認錯。其後,我學會先備足功課,做好萬全的準備,免得又再次鬧笑話。雖然有時還是會出錯,但只要立即在學生面前承認錯誤,再自我揶揄一番,學生們依然還是會尊敬老師的。 教學本就相長,能被學生指認出訛誤,老師們應該感到高興,這樣才能揪出自己的錯誤,免得往後重蹈覆轍,無意中誤人子弟。 一個能懂得認錯的老師,他的學生們在其潛移默化下,也必能遵循其教誨,成為知錯能改的人,而不會文過飾非,處處替自己找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