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孩子,對不起! 爸爸讓你童年蒙上陰影了!
依稀記得你剛進幼稚園小班時,每天總是高興地訴說園裡發生的趣事。然而有一天,爸爸於你房間抽屜發現許多不是我們買的玩具,當時問你怎麼會有這些東西,天真無邪的你還很愉快地說:「這都是學校的東西,我喜歡就帶回家」。此時我的腦袋瞬間浮現「我兒子是小偷」,隨即用最嚴厲的口吻大聲喝斥:「你偷拿別人東西,還這麼高興」,並且順手拿起房裡衣架,毫不留情地往你身上狂抽。 剎那間你淚水止不住地流,嘴裡聲嘶力竭地喊出:「爸爸,我再也不敢了」,果然狠狠揍你一頓,效果立刻顯現出來,你從此不敢再拿別人東西,但卻也造成無法抹滅的記憶,這一頗為沉重的體罰,讓你變得相當退縮,而我們父子之間的感情也徹底崩裂。 其實當時三歲的你,根本沒有「物體所有權」概念,分不清楚「這是你的,那是我的」,你只是喜歡就帶回家,完全沒有「偷」的想法,爸爸不僅錯怪你,而且還錯得很離譜。 孩子,對不起!由於爸爸的無知,讓你童年蒙上陰影!爸爸這二十多年來若看到你悶悶不樂,多麼希望能分擔你的憂愁,我極盡努力展現慈父氛圍,希望能拉近我們的距離。孩子,當你就讀大學偶爾與我分享學習困擾時,我的內心竟不自覺地湧現滿滿的喜悅與滿足,誠摯感謝你願意給爸爸有彌補當年錯誤的機會。 未來你若遭遇心理上的低谷和經歷人生的低潮,爸爸仍引頸期盼你能感受到我隨時就在你身邊,讓我體會與分擔你所承受的傷痕,不論在什麼時候。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某天,沙瑪跟烏番叔開玩笑說:「烏番老闆,你之前不是說曼麗老闆娘犒賞你的二十塊美金要拿出來請客嗎?怎麼說說就忘了。」 「這樣好了,晚上下班後我們就買點菜到妳家煮,也順便請妳一母一起吃。」烏番叔誠意十足地說。 「真的!」沙瑪興奮地說。 「我什麼時候騙過妳,這只是小意思啦!說真的,來到這個漁港已好幾年了,這些年如果沒有妳的幫忙,我也當不上這個經理,所以請妳吃吃飯也是應該的。」 「如果沒有你的提拔,我依然是一個打雜的,永遠也幹不了助理。我看還是由我請客吧!」沙瑪客氣地說。 「妳請、我請都一樣。反正先把曼麗老闆娘犒賞的錢花掉,其他的以後再說。」烏番叔直率地說。 「二十塊美金可不是盧比,如果和我一母三個人吃的話,可以吃上好幾餐。」 「等一下我就把錢交給妳,妳愛怎麼買就怎麼買,妳怎麼煮我就怎麼吃!尤其是多年來吃妳煮的飯菜,讓我胖了好幾公斤,如果有一天回唐山,可能沒人認得了。」 「你老婆已經沒音訊了,你還想回去啊?」沙瑪不解地問。(一六一)
-
教室窗外的小竹林
「老師早!」 遠遠就看到訓導老師站在像花瓣的三個門的校門口,照規定,在校門前下腳踏車,大聲、有精神地問早安,安靜地推車走入校內,經由長長的中央大道,再右轉到腳踏車停車場。背著書包走向教室,以早自習和漸次穿過竹林,灑在桌面上的陽光,開始一天的課程。光線是安靜的,教室內也是安靜的,吵鬧的心情暫時因為坐鎮在教室前方講台上的伍老師隱忍而無法活躍起來,只有一些塵埃還因為翻書和書寫動作的攪動而尚未落定,在照射進來的光線中若隱若現。 窗外的這一整片竹林是李校長的得意之作。三、四十株成群地在一堆堆隆起的土堆中隨風搖曳,土堆間形成通道,彎彎曲曲,像是無止盡的青春迷茫。竹林在教室後方,快速升長的竹子,正好擋住直射的陽光,讓那一片熱力,轉換成稀稀疏疏的光影,隨著風跳著舞。一片竹林,便成了一個綠色長廊。鳥兒來了,啾啾悅耳的鳴叫也來了;蟲兒也來了,有了新的住家;我們也來了,這是一片新大陸。在竹林的後方是長長的土堤,仿若一道高高的牆,叫青春的好動更有一種想要翻越的慾望,一有機會,大夥總愛在土堤上奔跑、笑鬧吵雜聲打破竹林的安靜。堤外遠眺,是一「坵」一坵耕作或荒蕪的田地。 伍老師則是另一片竹林。修直挺拔的身段,顯得高風亮節。威嚴的笑容,展現竹葉隨風搖曳的溫柔、易親近卻有原則。深邃的眼眸,散發竹林特有的幽靜。高挺的鼻子,像望著藍天無止境伸展的竹節。言談中所散發的學識,叫人覺得「只緣身在此山中」,放眼望去,都是壯闊的風景。 大學畢業了。伍老師也剛從廬山完成了一個青年活動的帶團任務。思考要去那兒教書時,有兩個學校浮現在腦海中,第一個就是金門。因為伍老師在大三時來金門參加了「金門戰鬥營」,對這裏純樸的生活,深有好感。於是老師就憑著感覺,選中了這所中學,投了履歷。當時李校長求才若渴,對這樣的好老師,連面試都不用,就直接給了任教的聘書。就這樣因緣際會,這是「戰地」又偏遠、以務農為主的鄉下,從繁華的台北,學校來了一位好老師。而我們這群無知的小毛頭,真是幸運,有了一位好導師。 學校常有各種比賽。整潔比賽是最基本的。對於貪玩又不想打掃的我們,這其實是一種折磨。整個學期都有掃不完的地,清了又掉的落葉,永遠擦不乾淨的窗戶,還有一倒再倒的垃圾。伍老師細心的規劃各種打掃工作,分配各組不同的任務,在齊心協力的合作下,冠軍的旗幟大都是留在班上的公告欄上。籃球比賽是另一個例常的比賽,雖然伍老師並不擅長籃球,但對於鼓舞士氣卻是個中翹楚。班上的球隊,在落後的情況下,逆轉勝也是常有的。 但有一個比賽是我最難忘的。那是英文朗讀比賽。開學沒多久,剛開始學英文,這個洋話比閩南話還難懂。學校要舉辦全校性的各年級英文朗讀比賽,用週一朝會的時間,在集合場的大講台上舉行。老師卻要個性膽怯懦弱的我來參加,無論我如何逃避推託都不行。比賽時,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上台的,也不清楚自己如何朗讀完內容。只知道,結果我得到了名次,拿到了獎品,一本英文單字字典。這個比賽,像在清晨早自習時,穿過竹林的陽光,讓禁錮的心靈開啟了一扇天窗,有了面對各種困境的勇氣與拚搏的力量,同時演繹出更開放的人生。 學習也是一片竹林。各種知識被啟發,像從土堆裡冒出嫩綠的竹笋,再經過陽光的照射,雨水的滋潤,風的吹拂,向下深根,向上漸漸抽出身段,伸展葉子。一叢一叢,發展成林。漫步在竹林中,綠意美化了心中的一切思緒,林中各種動物的活動帶來了生趣,那是生命中一條美麗的通道。
-
小組長
大學時,透過同學的介紹,於是到圖書館打工。一開始什麼都不會,也不是科班出身,不過幸好裡面已經制度化,只要按照原本的作業流程去做,就不會發生問題。而一進去,就是已做了好幾年的學長、姐帶我們,他們多半被賦予小組長的任務,意即對於某個時段排班管理,然後讓每個組員做好份內的事情,接著小組長就對當天值班的學姐報告進度,也就是館員,如此就能完成一天的工作。 其實當小組長不容易,在那個時候我已經看到不少狀況會產生,無論是要應付突來的狀況,或是組員間因為工作分配不均而吵架,這都會使小組長相當為難,甚至疲於奔命,另外,就是交辦的事情變多,例如寒暑假等重要時段,那些時段就需要提前去計劃。而做了好幾年的學長、姐,他們練就一身工夫,足以讓館員們信任,所以經常小組長都是連任,直到他們畢業,才不得已任用新人來當。 之所以小組長會連任,也是同樣的事物,那些人都已經很熟悉了,比較能從中找到問題,反正那個職位也是燙手山芋,也沒有多薪水,所以沒啥人願意當,真的當了,大家還是會秉持著上面所交代的好好做,不會讓大家的信任化為烏有。畢竟要選出一個管理的人也是不容易,就算選了,也會擔心他能不能勝任工作。 而我,因緣際會下當了小組長,其實我是不想當的,但館員堅持要我當,於是我便接受這燙手山芋,因為圖書館都是女生,所以也不容易管理,往往都是放任制,反正他們能夠把事情做好就好。不過事情往往沒有想的那麼美好,所以還是靠自己最好,當了小組長,還是包辦許多事情,不過相對性也學會很多事情,也學會了如何領導,如何承擔我該負責任的一切,那比當不當小組長還重要。 不過能當小組長的許多都是館員的親信,是對方信任的人,所以才會放心的權力下放,至少他相信會把事情做好,至於還有那些瓜葛,這也要等討論過後才知道。當小組長,還是得身體力行,要做給大家看,尤其是對老資格的人,或是新進來的人,都在表現後獲得讚許,同時大家也希望能像我一樣當小組長,學學如何排班的做法,還有臨場反應,都可以在小組長的任期內一一的深入了解。 後來,因為畢業的關係,也沒有繼續在圖書館打工,於是我便找了一個適合的人選頂替我,我相信他應該可以小心,把事情做得很好。後來我就從小組長變成讀者,看著他們那些小組長進進出出,我也是相當懷念,也希望可以做得好,讓使用圖書館的人都能覺得開心,而我就可以放心去做其他事情。但那段時間真的學了很多,也感受到圖書館制度化的一面,在圖書館打工永遠是我難忘的時刻,也是讓我學最多,知道最多的地方,當了小組長,任重而道遠,是不可能輕易退出,或是做得太過,或是一些事情都不做。我們還是希望能夠把事情好好完成,不要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反正在圖書館裡,就要好好的做,之後出了圖書館,也要好好的記住這段日子,畢竟在困難的事情都過去了,人總要向前走。
-
霧台櫻花王
三月初,一趟霧台行旅裡,不經意的邂逅到您-已六十高齡的霧台櫻花王! 一場雨,早已打落您那緋紅桃豔的張揚大花傘,只剩稀疏零落的散朵餘花垂晃於枝梢。但,那枝條面天平開展延伸而成的張揚傘蔭,仍是美得,令人在櫻花傘樹下駐足徘徊不已。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霧台耆老傳說著,有位得了不治之症,瀕於癌魔鞭烤命將絕的婦人在醫療救治已罔效的「盡日等候」裡,其夫不捨愛妻漫漫長日中已槁木死灰般,那千悲萬痛之「絕望」與「惴慄」的身心,故而特地為結髮之妻栽種此櫻花樹好伴陪著愛妻度過醫師所宣告的人生餘日-三個月。 豈料,日日看、日日盼、日日抽長著的櫻花樹,竟帶給這病苦的婦人有了日日新生的「希望」與「期待」,就此一晃眼,這櫻花樹陪伴著「帶病延命」的婦人,十年後,才棄世遠颺離去。 櫻花樹下,我,聽聞,我,喟然沉思,那丈夫對妻子的疼愛與不捨之情,這棵,「心中有著情義的-執信、冀望、摯愛心魂底生命希望之樹」,讓我,感動……不已……。
-
真正的名字
十五歲之前妳的名字叫阿雲 妳是四個弟妹的母親 在垃圾堆中尋找夢想 在菜市場撿拾溫飽 在清茶館為側睡的茶葉拉筋 在酒家戰戰兢兢端著易碎又重心不穩的青春 在鳳梨工廠幫自己去掉受傷的心 十五歲之後妳的名字叫玉鳳 妳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在三十多人的大家族中尋找呼吸 在荒涼的山中找柴火 在公公眼神的縫隙中幫亡者指路 在父親光滑腫脹的腹肚上屢屢跌倒 在母親的無力下重覆阿雲 二十三歲之後妳的名字叫麗華 妳是兩個家庭的母親 在溫泉鄉的吉他聲中流轉 悲歡離合隨著蒸氣消散 用一個新的角色來扮演好兩個角色 不是演員妳只是一個母親
-
工作手冊
筆者當年初次上班,是從事與國外出版社買書的工作。我才發現,以前在學校學的,都是理論方面的,真正面臨的實務,例如國外的發票是甚麼樣子、如何辦理結匯、如何寫英文信……等等,都是我陌生的。 而當時的主管是位等待退休,不管事的老太太。我接掌的工作,原先那位職員已出國三個月了,他的業務,辦公室其他人竟無人知悉,(可見主管平日沒落實代理人制度),讓我這個菜鳥面對堆積如山的業務,在無人可請教之下,焦慮得胃部都發疼了。而主管也一問三不知,說她只負責審公文、蓋章。 好在前職員還留有一本他自己劃下流程的工作手冊,我只好天天回家加班看手冊,並依手冊流程趕辦業務,才能在會計年度結束前,清掉積壓的業務。 所以,當我以後調動職務,也就重新修訂那幾年變更的規定或業務,留給新的菜鳥,一本新的工作手冊。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一旦漁船靠岸時,還得一籮筐、一籮筐抬到攤位,再分門別類重新裝筐等著拍賣。當他們工作完畢回到休息室時,一個個莫不疲累不堪。這也是他們贊成改以拖網到外海、捕撈較有經濟價值的魚類的本意。 雖然這只是烏番叔的初步構想,即使已獲得船長及漁工的贊成,但總得向曼麗老闆娘打一聲招呼吧。想不到曼麗老闆娘不僅同意,而且還說她的父親早已看好印尼的漁業發展,準備再增購一艘中型的遠洋拖網漁船,將由新加坡總公司委由印尼某造船廠建造。當烏番叔聽到這個好消息時,簡直興奮莫名。因為同在這個漁港的公司,即使多數均為在近海作業的小型漁船,但遠洋拖網漁船亦有好幾艘,冷凍魚艙至少亦可放置各種魚類數十噸。當船靠岸時,一條條冷凍的鮪魚、旗魚,往往因體積太大不能裝進籮筐,漁工只好把它扛在肩上走下船,再排列在攤位前待價而沽。每當烏番叔看到如此的情景,免不了心生羨慕,一旦公司購買遠洋漁船而開始作業,想必也會有這種場面出現,這何嘗不是他夢寐以求的。 烏番叔和沙瑪長年的相處,無形中也培養出男女間的好感情。即使沙瑪對他關懷有加,但基於唐山已有妻室,所以不敢有非分之想。而今,匯款遭退,亦無春枝的音訊,十餘年來他只知道工作賺錢,將來好衣錦還鄉,自己則過著如同僧侶般的無性生活,內心的寂寞與性壓抑又有誰知道?難怪有些男人離鄉久了會在僑居地另組家庭,即使多數娶的是一個不同種族和文化的女人,也是鄉人俗稱的番婆,但畢竟能陪他共度每一個日夜晨昏。但也難怪有些女人在故鄉倚門盼望不到夫婿歸來時會再改嫁。縱然嫁的是鰥夫或是所謂的兵仔,亦可相互照顧到終老,總比自己一個女人孤孤單單地過一生要好百倍。因此,夫妻間不會無緣無故而分離,即便是死亡,不也是有原因的嗎?(一六○)
-
《百業臉譜系列》台金兩地奔波忙—楊肅慰
父子同耕絲瓜園,忽聞空中咻咻響,迅速趴在地上,護兒心切的父親叮囑兒子別抬頭,未料自己仰首看,一命嗚呼田野間……。 民國三十年出生的楊肅慰,原屬中堡三房,而後定居東堡。在那三餐不繼的年代,識字些微、心中很感慨,但也慶幸自己不是青瞑牛。當部隊撤退來台,既無火炭、亦無汽油和柴油作燃料,滿山遍野的樹木均被砍走,甚至連根拔除。他和父親只好遠走太武山,在公墓附近撿柴火,並用麻袋裝著。父親挑四袋,他則扛兩包,雖然累,但想到有柴生火可煮飯,至少可解決民生最重要的問題。 農業社會,家家戶戶生活都很艱苦,不是上山、就是下海,尤其是在國共軍事對峙之際,更是驚慌,但為了三餐,還是得出門。鄉親們總是在砲擊時刻躲入防空洞、砲停之後再上山下海去,但在山間遇到砲擊的鄉親多得數不清。 某天,楊肅慰和父親在山上的絲瓜園澆水,突然遭遇對岸砲擊,彈片如雨淋,父子迅速趴下。父親要他別抬頭,自己觀看情形,未料才一舉頭望向天空,砲彈正好擊中了他,驟然間血流如注,痛苦哀嚎。楊肅慰嚇傻,喊了父親沒回應,等砲火停歇,立即飛奔山下求救,村民正躲入村中附近的碉堡中,回到山上,父親已氣絕身亡,無情的戰爭不知害死了多少無辜的人命! 父親不幸離世的那年,他才十七、八歲,年紀雖小,但這個家未來就得靠他來支撐。於是他肩挑農事,母親則幫人洗衣,每套一元貼補家用,但收入總是有限,卻又砲火連天,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只好跟著鄉親舉家遷台,抵達高雄前金區,住在學校裡,讓政府養了兩星期,再轉往雲林虎尾一個多月吃免錢飯,接著安家費依人頭每人領三千元各自獨立。 楊肅慰先到斗六、再到台北南京西路找舅舅,而後租屋,母親去幫傭,他則幫人飼養雞禽,母子每月賺進六百元,當年一支冰棒才一角,這算是好賺的了,扣除每月的租金七十元與基本的生活開銷,開始了存錢計畫。煮飯燒水用煤球,搧風點火煮三餐,過著克難的生活。不久,局勢已較穩定,但仍然有零星的砲擊及宣傳彈。當時遷台的鄉親約有百分之六十再回到金門,他也是其中的一個。 楊肅慰於五十二年回到金門,在自家古厝開起了柑仔店,那時島上的軍人如過江之鯽,他在短時間內擴大營業地開了第二間,屋頂用簡易的塑膠板遮擋旁邊,釘上三合板,裡頭販售的都是軍人需求的物品,屋宇雖簡單,但卻為他賺了不少錢。而擔任自衛隊分隊長期間,村長為本地人,副村長則是外省籍,看到鄉親被欺凌,心中總是萬般不捨。但他清楚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年代,依然和許多鄉親一樣敢怒不敢言。 五十八年後,生活獲得改善,但金門建設少,而台灣經濟正起飛,他便於六十二年遷台,在桃園大溪,拜師學做土水,而後當起了工頭,不花天酒地的他,一心一意想要靠自己的雙手興建一間透天厝,讓家人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不久,財神爺終於降臨在他的身上,在一次承包紅磚的競標中,讓他獲得標案,一口氣賣了四百多戶的紅磚,賺了三十幾萬,於是他用這筆錢購買一棟兩層樓的透天屋,隨著進帳的快速,再加蓋到四層樓。 在台灣經營營造業二十餘年的楊肅慰,因母親年歲已大,又再次回到了金門故鄉。而當年新婦仔做大人的妻子,無論他決定什麼事都予以尊重,始終陪在一旁。目前孩子已接手他的事業,他不再煩惱吃穿,繼而造福地方。在擔任村內「忠義廟」主任委員期間,無論進香、作醮或其他事宜,無不全力幫忙,妻子也在廟中做清潔志工,他認為幫神明服務理所當然,況且有燒香就有保佑。 村村有廟有宗祠,楊肅慰有感於宗祠年久失修,發起重建,除擔任主任委員,他的建言也在數次的會議中得到村民的認同,楊忠禮就贊助了五百萬,其餘配合人丁及地方人士的樂捐,九十八年動土興建,一百年奠安。而湖下、湖尾、安岐,昔日成立三鄉聯誼會,婚喪喜慶相互幫忙,他也每場必到。在行有餘力時,多助人,心情也快樂。現今,楊肅慰與妻子住在古厝,他喜歡這種古意盎然之美,閒時種種菜,在村裡溜達溜達,抽根菸,快樂似神仙……。
-
放過自己
心碎了滿地後,還要讓自己彎下腰一片片把它撿拾起來,再將其百般呵護地黏貼回去;然後,靜俏俏、無聲無息的將之安放在身體的某個角落,這並非容易的事。 那個所謂的「重大傷害」,不如你想像中容易復原,而且還會不時地讓你揪心大疼,或是如週期性陣痛症候群發作一般,痛苦痙攣難耐。 然而,付出的代價都是成長過程的珍貴資糧。事實證明:幾乎沒有人,可以陪我們一起走到人生的盡頭。因此,不要忘記學習信賴自己,也只有「它」絕少「背叛」,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放過你自己?惟有靠堅強的意志力與行動力驗證,隨著光陰的流淌及傷痕一次次的淬鍊,我知道:「它」已不再那麼痛了,而且傷口還會慢慢癒合。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韓愈曾云: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 故友重逢,那一句:我想再把你找回來。 猛然回首,驚覺我們已經走到「衰暮」的年紀了。 喜歡拍照的人都知道:一張絕美的景色與構圖,永遠不會再重複。有人或許執著「瞬間即永恒」;我卻偏說:「過了就是過了」。瞧那風飄雲動可曾為誰的悲歡喜樂駐足過? 今日的邂逅欲為解冤釋結而來,了生脫死則為初階欲追求之境界。我這想法,也許你永遠都不會懂得。 且讓我們放過自己;只為,我們已走成了兩條平行線了……。 (稿費贈金門家扶中心)
-
手 機
現代人生活在手機的世界裡, 彷彿自己的世界只剩下手機, 就在這個時候,手指滑來滑去, 滑動那手機的面板,自己漸漸… 被氾濫成災的資訊淹沒了心靈; 坐著時、走路時、睡覺時, 時常看著自己手機的資訊, 即便眼睛被手機,猶如海綿般吸住, 吸走了思想,卻吸不掉心中的憂鬱; 一隻手機,可以打通全世界, 人與人之間,身體靠得很近, 現代人的心靈是愈離愈遠, 現代人的疏離感愈離愈遠, 現代人遠離了心靈的故鄉; 現代人的生活被手機控制自己的思維, 逐漸被手機的資訊淹沒了憂傷的心靈。
-
弔洛夫
穿著書生氣息衣服的洛夫 在屋前的樹下 坐在椅子上 和喜愛創作的老少文友暢談 他搖著扇一面說著故事 幾十年來不遺餘力 為文學耕耘幾十年後的蒼老 都保持老而不衰弱的精神 洛夫說樹長大後 就像他吸收了很多文學的養分 夏天時文學老友常常來樹下乘涼聊天 茂盛枝葉的大樹 鳥兒更常來樹上 吱吱喳渣的愉快啼叫著 他看著那翻動的樹葉 好像好多的扇子在搖動著 而支撐枝葉的樹幹 卻一點也不動的直立著 就像經過文學各種歷程的洛夫 有了正確的意識而堅忍不拔 洛夫的詩魔精神 像那葉子的動人完美的搖擺 而在文壇上永遠讓人懷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