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烏番叔
烏番叔決定不再把精神浪費在這些無謂的思考上,縱使春枝真的改嫁跟人走,身在番邦的他又能奈何?若是生病或發生意外而死亡,他勢必會有所不捨。畢竟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又成婚,所謂一夜夫妻百日恩啊!自有它的道理。而既然說不想就不想,想多了不僅替自己製造困擾,甚而也浪費時間。曼麗老闆娘賦予他的經理職務,他必須有所突破才能展現出亮麗的業績。於是他與船長商量的結果,不再使用大小通吃的流刺網,改以拖網來捕撈。並在船上加裝冷藏設備,把船開到離岸二百海里的魚場。雖然必須花費更多的油錢,但希望能捕撈一些經濟價值較高級的魚貨,如此不僅能提高品質,亦能賣到好價錢。 假若墨守成規仍然使用大小通吃的流刺網,除了不利於海洋生態亦不不敷經濟效益。船長對他的想法稱讚有加,漁工更是高舉雙手贊成。因為流刺網捕撈的均是一些廉價的雜魚,有時數量多得不可勝數,讓漁工疲於奔命。(一五九)
-
從握粉筆改握鋤頭的李策勵
從三十餘年的教職生涯退休後,近六十歲的李策勵,直接無縫接軌田園生活。握粉筆的手改握鋤頭,李策勵自我消遣地說,「從事教育的人,臉皮比較厚。當老師三十年,將近六十歲的人開始種田,我真的甚麼都不會,但我不恥下問,不會沒關係,我就找專家……。」從零開始,學著搭建棚架、學著栽種、學著蔬果……,他那隱於田野間,四間相連的網室,現正綠意盈盈,春華秋實,碩果豐收。 開始忙於農活,也是因緣際會。李策勵說,由於不忍見到老邁父親的田地荒蕪,他遂思考該如何運用?恰巧彼時農試所正推行網室栽培與安全蔬果,在縣府補助與政策推廣下,李策勵陸續栽種了甜玉米、小黃瓜、小番茄、草莓、空心菜、大白菜等諸多作物,「菜很簡單,我照顧好,你就長好。」李策勵就這麼種出口碑來,他親手栽植的無毒蔬果除了分送親友,亦於地區農漁會與縣聯社上架販售,甚至連全聯也曾前來接洽。戲棚下站久了,終究也能站到戲台上,李策勵從一個田園生手,迄今已能與其他農友分享經驗、傳授秘訣,「你只要肯學、肯問、肯做,你甚麼都會!」 再加上家中共有十一口子,為了讓孩子有個無毒的概念,再讓孩子影響孫子,李策勵取雞糞、牛糞、羊糞作肥,他再三強調,絕對不使用任何農藥!都說孩子們的嘴最刁,外面買來的菜不吃,但阿公用心栽植的無毒蔬果,不管是蘿蔔啊、小番茄、草莓啦,孫兒們可是最捧場。 因為自己的田園植栽農作曾遭受環頸雉與孔雀肆虐,牠們不僅啄食與糟蹋農作,影響飛安,甚至產生噪音,因而成為地區農友的棘手問題之一。幾經折騰,做甚麼像甚麼的李策勵,這下也成了抓孔雀達人,同時是地區孔雀移除小組的重要成員,於去年更協助縣府移除了百餘隻孔雀。李策勵的網室也曾歷經莫蘭蒂颱風摧殘,一度完全夷為平地,「我不死心,繼續又把它蓋回來。」現在,四間網室生機勃發、結實纍纍,「這一路走來很有樂趣,也很有故事。」生活的磨練與歷練,李策勵縈成一懷的雲淡與風清。 日頭下,網室旁,初栽的一片果樹林,一朵朵蓮花正放的韶秀生態池,池邊一道美翠的綠圍籬,一派與世無爭的優游與自在。「種田,就是一個樂趣。我知足嘛,我常樂,天天都很快樂」。笑稱自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帶月荷鋤歸的李策勵,敢於發酵自己,以熱情、專注與豁達,造就清風良田,育成草莓飄香,才能釀出如此明媚,得獲如斯甘美。
-
社 工
「社會工作者」在大環境中仍算是新興職業,實務上皆稱「社工」。 仍清楚記得大學老師第一堂課的第一句話便是問我們「什麼是社會工作?」,希望台下所有社工系的學生能理解自己未來學習的專業,老師從容地說著「社會工作是由Social Work翻譯而來,是一種藝術、一種科學、一種助人專業……」,翻著手裡的教科書也是這寫道,心裡便這麼牢記著。 然而這所謂的助人的專業,究竟是什麼呢? 多數人刻板認為社工是個很有愛心的人,工作內容就是關懷與問安……。 實務上社工服務在社會每一個角落,有重案組的兒少保護服務、家庭暴力、性侵害、老人保護、身心障礙保護,還有中度危機的高風險家庭服務,以及普及性的福利服務、社區與關懷服務。 社工總是默默且專注的為案主提供服務,無暇向社會大眾說明我們的存在,因此仍有不少人認為社工就是志工,但事實社工與志工並不相同,社工有其專業知識、理論、倫理和工作方法,社工就是社工! 社工的日常總圍繞著案主跑,尤其為了提供有品質的服務,總會有龐大的行政庶務和會議,來佐證社工服務案主的效益與績效,例如個案紀錄、資料建檔、個案研討、行政會議、數據統計與分析、彙整成果報告、接受評鑑…,這些都是案主無法感受到,但卻占據社工一半以上的工作時間。 社工總是騎著機車到案家進行家庭訪視,在巷弄裡找著未曾去過的地方,每到陌生的地方,就像是在尋寶探險,免不了的經驗就是迷路和被狗追,像極了郵差。 社工每接起電話就開始蒐集資料、確認案主的問題與需求、評估案主狀況…看似個不起眼的接線生,但字字句句的背後都充斥著社工的專業需求評估、個案服務計畫與執行,以提供準確的服務。 社工經常約訪案主進行深度會談,以面對面的交談方式了解案主的家庭狀況、想法及問題需求,會談的基本技巧在於傾聽和同理,因此社工有時會陷在案主陳述的遭遇與情境中,間接的被震撼和影響著,但靜下心後,仍要客觀地給予建議及回饋並想辦法協助案主解決問題。 重案組的社工,每接到通報表單,就要蒐集案情資訊和證據,確認陳述內容是否屬實,以符合法律構成要件,確認案主安全狀況,同時還要兼顧案主感受給予同理及回應,讓案主知道社工會一直在旁給予支持,一心多用,確認案情後立即帶著案主先到警察局報案,再接受司法機關偵訊,社工一邊安撫著案主,告訴案主後續流程及自身權益,但其實社工內心更是緊張和不安,因為背負著保護案主的責任,深怕一個處理不好,讓案主二度受傷了,像極了偵查員兼保母。 很難想像表定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5點半應該是歡樂的下班時間,但實際上,社工總是在5點半後才能靜下心,開始敲打鍵盤和盯著電腦螢幕,轉動快爆炸的小腦拚命寫著個案紀錄、規劃方案及活動、處理桌面上的公文、統整數據或彙整報告……等大小事,一案接著一案,一件接著一件,經常一處理起來,就是一個小時、二個小時、三個小時的飛過,回到家後,也只剩下疲憊的軀殼,最慘的是,儘管回到家,但腦子依舊在思考工作的事,明天要處理什麼案件、要聯絡誰、要開什麼會議、要彙整什麼資料……等等,實在耗神傷腦又傷肝! 尤其重案組的社工免不了的一項業務就是24小時的備勤,這是為了保護案主在非上班時間發生狀況,社工可以立刻得知訊息並給予協助,但這對於社工而言,卻是最緊繃的事,每次拿到備勤手機就要開始和它搏感情,「你乖喔~不要亂響!我們可以和平相處度過值機的這段時間」,然後日夜帶著備勤手機、吃飯、上廁所、洗澡、睡覺…片刻不離身,只要備勤手機畫面突然亮了或震動響起,身體便會反射動作的跳起來查看手機,半夜也經常驚醒,確認有沒有漏接電話,這樣的日夜實在精神緊繃,但最難眠的就是接到案件必須出勤,尤其寒冷的冬天,被窩窩得正暖和,卻得掀開棉被冒著冷風,帶著清晰的頭腦外出協助案主,這對於隔天還要照常上班的社工,實在是種煎熬,所以身為一名社工,眼下有個一層、兩層的黑眼圈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對家庭福利或育兒服務相關的社工而言,免不了的就是假日加班這件事,因為每逢假日,家長才有時間陪著孩子參加社工用心規劃的活動和方案,於是美好周末就這樣硬生生的泡沫化了,不是和家人或朋友聚會玩樂,而是Hold住活動現場,忙著處理場地佈置、現場動線、簽到、活動拍照、開場主持……,讓講座或活動可以順利進行,陪伴案家一起成長。 社工立基在機構體制下,有著龐大了服務資源和網絡,必要時安排心理輔導、法律諮詢、給物資、給補助、告知訊息、通報或聯絡相關單位…等等,以滿足案主需求或解決案主問題,像極了神通廣大且有求必應的土地公。 最無奈的是體制和人事,在崗位上拚命的社工,遇到無法給予建議及指導的社工督導或長官,若社工督導及長官只會動口不動手,既怕事、又愛說些風涼話,徒增社工工作量,就會成為壓垮社工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遇到一位好的社工督導願意適時給予支持及建議,分擔或調整社工的工作量,在遇到問題時願意出頭協調,這對社工來說,完全是神救援啊! 時至今日,那疲憊不堪與灰暗的心情,仍席捲而來,提不起精神過日子,下班後總是累到無心力經營身旁所有的感情,多次被家人責罵「我覺得你根本沒有生活在家!」、質問著我「你到底在幹嘛?」「有人上班上到像你這樣嗎?」內心百般委屈,也反覆問自己,為何成了這樣? 儘管這份助人工作過勞又傷神,但心仍記得那炙熱與神聖的初衷,只要案主可以好好的生活著,所遭遇的困難緩解了,不論謝與不謝,心裡總是感動著,我驕傲我是個助人的社會工作者! 民國86年4月2日「社會工作師法」奉總統公布施行,因此訂4月2日為社工日。寫下這篇文,希望讓大家可以更了解並支持社工!
-
午夜的夢魘
淡淡的一絲愁容淡淡的哀傷 櫻花盛開 淡淡的憂傷在徘徊 一點一滴的漫無目的散步找尋另一個 世界的開始 糊塗了 上一個畫面還在心中猶豫不決 馬上就要換到別的故事情節 輕鬆自在總是在夢中想像的自我 安靜下來就是午夜的夢魘 聽不到那熟悉的聲音是一種吶喊 呼喚你是我的最愛在燃燒 濃濃的思念是一種幸福無法忘懷 相知相惜總是在離開以後 剩下什麼讓我再一次心跳加速剩下只有照片在 心海中蕩漾 夢不到你夢迴午夜的一點感覺夢醒時分只是 酒醉的口頭禪 白雲飄飄依然故我在空中瀟灑 白雪紛飛依舊在冷冷的風吹 青天白日能否順利通過彩雲飛 青山綠水是否一樣牽掛自由 找一個真心喜歡的日日夜夜 能在身邊看日出和夕陽的無限
-
小心媽寶男人
很多女孩對男友的評價是他很孝順,非常重視媽媽,這樣的看法,似乎是很正面的,畢竟他在乎媽媽的感受,對自己的女友,應該也會付出同樣的關注。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男人從小就在充滿母愛的環境下長大,凡事都受到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無論做什麼決定,都會聽從媽媽的意見,就算是違背自己的本心良知,也會站在媽媽那一邊。這就是典型的媽寶男人,沒有媽媽,就成不了事,在面對愛情時,同樣也從媽媽的立場出發,而不考慮自己或伴侶的感受。像是媽媽很重視門當戶對,那麼,兒子在選對象時,必定很在意對方的學歷、家世背景,在言語之間,很容易流露出對女生的歧視,造成女生的不悅。如果你和這樣的媽寶男人交往,就等於參加選妃比賽,你變成他論斤稱兩的貨品,他的媽媽,就是如同皇太后一樣的評審,她的喜好,決定了你和男友的戀情,會演變成喜劇或分手收場。此外,這樣的男人,有很深的戀母情結,會把媽媽的形象,投諸在女友身上,既然媽媽可以替他這樣做,沒道理女友會做不到。這就會變成,你並不是和這個男人談戀愛,你只是遇上了一個被另一位女人所操控的傀儡,你絕對不會在愛情得到自由和舒適的感受,只會過得充滿壓力、飽受束縛。 你必須保持警覺,一旦你發現,身邊的男人,凡事都以他的媽媽做為準則,把媽媽當做全世界,甚至是唯一的存在,那麼,你最好要有擺脫他的準備,否則,你的愛情之路,就會處處充滿男友媽媽的影象,像背後靈一樣窮追不捨,你可就痛苦不堪了。
-
【小說連載】烏番叔
於是烏番叔突然想到,難道是春枝之前在等不到他的匯款時,生活發生問題而逕行去改嫁?若是這樣倒還情有可原,但過錯則是兩國政府斷交所形成的,並不能單方面怪罪於他。而這點亦只是他自己的臆測而已,詳細原因必須日後返鄉或是旅居南洋的鄉親輾轉告知,才能得到一些端倪。因此,他決定不再請新加坡的友人代為匯款,以免增加別人的麻煩,就把這些錢一併存入銀行生息,等待機會再攜帶返鄉。然而一提起返鄉這兩個字,烏番叔並沒有忘記要分番餅、宴請親友,以及修葺古厝的心願。(一五八)
-
家教生涯甘苦談
就讀師大時,父親病情已是每況愈下,時而上班、時而住院。每當想到父親為了家計,咬緊牙關,抱病上班,身為子女不能為父分憂解勞,內心的愧疚與自責,隨即湧上心頭,「休學」的念頭經常徘徊腦際,進退維谷,難以抉擇! 當年師大全校公費,不僅註冊、住宿免費,還發伙食費及其他費用,畢業後填志願先依戶籍再論成績分發中學任教,政府對待師範生,真是「無微不至」。 當年家教風氣盛行,光是師大周邊的「家教中心」就有好幾家,專為師大學生介紹家教,為了貼補生活費用、減輕家裡負擔,在「一無所長」的情況下,唯有兼任家教一途。 大一那年,便自告奮勇前往家教中心毛遂自薦,先付300元介紹費,對象是家住南京東路的一位小六資優男生,在沒有捷運的年代,等車轉車塞車的費時費事,稱得上是「遙遠」的地方,首日見面也是試用,為他講解45分鐘高難度資優數學,一切迎刃而解、圓滿達成任務,並約定從明日開始。翌日黃昏,「千里迢迢」地依約準時抵達,按了門鈴,其母來應:「我兒想換一位女老師」,如是而已!連一句致歉的話也不提,首次擔任家教即吃上「閉門羹」,心裡真不是滋味,似有被耍的感覺,只好向家教中心索回介紹費。 大二時,經由永和堂叔母的介紹,為三位永和國中國二男生補數學,憑著過去數學的實力,尚能勝任愉快,後來家長要求再加補英語,只好另請本校英語系張延熙同學加入家教的行列。三位男生頑皮好動、坐立不安,其中有位男生尚需其母持棍立旁「伺候」,兩節課下來不知鞭打多少回?甚至演出「母追子逃」的戲碼,「雞飛狗跳」的場面經常打斷我的講課,大概只上兩個月左右,不思向學的三位「寶貝」令我「打退堂鼓」,便與張延熙同學藉故「辭職」,告別了第二次家教,讓我覺得家教比想像中難為! 大三起,由於父親的「離去」,哀慟之餘,無心再去從事家教工作,加上公費生分發,除了戶籍便是畢業成績,為了擔心分至花蓮、臺東或偏遠地區,不得不發奮讀書爭取佳績,也因此意外地獲得幾項獎學金,畢業時排名本班第五名,讓我有機會以臺北縣第一名優勢先選學校。 直到分發重慶國中任教的第三年,由於炷烽妹婿師大畢業欲返金門服務,將原有的家教工作讓我接手,一對小兄弟,聰慧可愛,重在輔導各科課業、解決各科疑難,從板橋搭乘「231公車」到臺北市漢口街,逾一小時的車程,或站或坐、半睡半醒,下班之後趕著吃飯,回家之後已近十點半,2個小時的家教等於耗上整個晚上,幾無休閒時間。 在此同時,導師班有位軍醫的兒子,幼時發燒過度傷及智力,國三那年,帶著孩子來我租屋,希望週一到週五的夜間到我住處自習,順便指導課業,問我費用多少?我說:「自己的學生,不用了!」軍醫道:「豈可,那我幫你出房租(即月租2000元)」,軍人的精神真是說一不二,固定月初親自「奉上」全新連號百元鈔(綠色圖樣),令我深為感動,若逢我有臺北家教,就由內人在家代勞。 民國70年,經由內人同事的介紹,至板橋擔任家教工作,一位就讀私立聖心女中的國一女生,是全家的心肝寶貝,寵愛有加,由於家境富裕,家教費特別優渥,且有年終獎金,重在加強數學,兩小時的家教,要求先陪她聊天,中途尚有幾次休息,七折八扣,所學實在有限,自感約束力不足、學習效率不彰,問心有愧,升上國三後,主動建議其家長改去補習班。 退休之後,在南門國中兼課,經由教務處某職員的介紹,要我至永和某幼稚園為園長兒子上「家教」,為一位基測前夕的考生解決公民科疑難問題,時間是一個下午,並以專車來回接送,且有茶點水果招待,可說備受禮遇,我先重點整理而後講解疑難,花了三小時才圓滿解決,後來順利考上「建中」,還請司機先生專程送來禮盒致謝,如此禮數周到的家長實不多見。 歷經幾位家教,有徒勞往返者、有半途辭職者、有圓滿達成者、有考前加強者,整體言之,有甘有苦;對家庭與個人,可說有得有失,如今回想,也是教學生涯中難得且難忘的一段記憶。
-
千楓林野孔雀飛
春抹千楓林彩綠, 新生紅葉豔秋丹。 喜逢藍羽騰聲去, 孔雀遷飛入翠巒。 四月天走訪千楓園,春染林間,迷眼是綠,新生的紅葉則分外耀眼。 忽然有碩大的藍影從眼前騰空而去,原來孔雀,真叫人驚豔!接著則是「嗷舞」的狀聲詞遠近唱和,此起彼落。 金門林野的孔雀是多年前由人工餵養的舒適圈逸出,繁殖,然後四散;撇開其他問題不論,純以觀賞者的角度而言,這真是美麗的邂逅! 騰聲,有傳揚名聲的意思;遷飛,除了解釋為飛向高處,還可比喻為登第。 這個月正是大學面試的旺季,祝福申請入學的金門的學子們,個個金榜題名,揚聲於浯島內外。 本詩是以七言絕句的格式寫成,依《平水韻》押寒韻。平仄情況標示如下:「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丹)。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巒)。」
-
家有虎媽
科技業任職近三十年,因緣際會轉換到學校擔任短代老師,工時立即減少許多,工作壓力也頓時減輕。見不得女兒太閒的媽媽,立即要求我趕緊去報考博士班,估算時間與金錢的投入成本後,發現這樣的投資報酬率非常低,所以,暫時不想再邊工作邊讀書。媽媽不知道真的糊塗了,還是裝糊塗,偶而電話聊天,她還是會問起,什麼時候去找學校報名呢? 參加述美國小同學會,有人說起很羨慕我,在那個年代,是班上讀金沙幼稚園,且從小班讀到畢業的少數人,學齡前的教育完備,讀小學就很輕鬆,天知道幕後的推手是媽媽,功課盯得可緊,沒考第一名回家就打,在客廳即是工廠的年代,手巧的她可以車縫阿兵哥臂章的同時,順道教我學校功課,老是記得學「時間」的單元時,她拿下戴在手腕上的手錶,教我如何數算幾點幾分,一遍兩遍三遍我都學不會,小我一歲的妹妹,旁邊看著看著通通都會了,怕驚動老人家救孫女,還記得媽媽當時的體罰是用捏的,多年後回想起來,都還記得小小年紀的我,心裡暗暗的發誓,將來長大一定要買數字的電子錶,不用去算現在到底幾點幾分。 讀小學時,回家提起學校的故事書都被我讀完,媽媽就要我背字典、背唐詩,在電腦手機查詢讀音還不是很普及的年代,辦公室同仁的少見字都會來問我注音怎麼唸,多虧當年媽媽要求我把標準字典當故事書讀。再後來有機會擔任企業刊物編輯,跟當年被要求背唐詩增強語文能力也有關連吧!那個年代,我們國一才開始學英文,看我讀不好,她要求我找時間就要背單字片語,還誇口她當年通車上學,車上右手握吊環,左手拿英文字典,不過因為我很會暈車,當時是騎腳踏車上學,無法像媽媽求學時在公車上背單字, 所以沒把媽媽的建議當一回事,錯過了黃金學習期,爾後再想提升語文程度,也真的很有限。 曾被直屬主管要求回家鄉招募有意願工讀的學弟妹們,膽怯的我問起媽媽該如何婉拒,她竟然直接跟我要聯繫電話,請公司同意由她陪伴我返鄉拜訪地區的五所國中,並指導我如何和家長們互動。在公司刊物編輯出缺時,她持續的叮囑我要積極爭取,因為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在我考上研究所時,假日上課,她要我帶著孩子同行,因為身教更能讓孩子看到媽媽勤學的態度。 一路被媽媽追著讀書的我,小時候迫於她的威權教育方式,不敢有所閃躲,即長問起為什麼沒考好就要打呢?她回答,打了老大,後面排行的孩子每個都乖乖的,又問,當年這樣嚴格的教育方式,也沒讓我優秀出眾,她則是堅持當年因為有打罵小孩,所以每個都循規蹈矩,現在看我們教養下一輩,親子專家都說要溝通,要讓孩子適性發展。看不習慣孫輩們態度不積極的她,偶而會發牢騷,孩子不乖當然要打,專家的說法不要拿來當藉口,現在已七十多歲的虎媽,雖然洗腎多年,發威起來就是虎嬤的架式。 在自己一路教養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探索著如果當年虎媽沒有訂定目標,也許個性與世無爭的我,會錯過很多精彩的經歷和學習,謝謝客家女兒金門媳婦的虎媽-在康乃馨盛開的季節,未來請再繼續給我更多的指導,女兒會一直加油努力的。
-
沉 默
時間應該是五十年前的事 而童年夢境一直在吱吱嘎嘎的晃動 那些日子。我們只有烤地瓜和捉迷藏 有時要躲防空洞。但我們不知道什麼叫做死亡 共匪的砲彈掠過頭上來來回回 一束一束的閃光照耀在夜空 而我們總是用笑聲掩蓋了恐懼和仇恨 那些年。我七歲。他們均小我兩歲 五十年後。我回到故鄉榜林 經過許文科老師和姚清華老師的家 也路過童年友伴的許乃光。宋文章的住所 一路上經過七歲。中年以及時序衰敗的現在 村落往返走了一趟又一趟 許多的笑聲不見了。許多的晨曦也不一樣 許多記憶剩下空酒瓶裡的孤寂 再往前走。可能就是另一種人生風景了 時間應該是五十年前的事 我來到五十年後的風燭昏黃閃滅裡
-
方 向
「生命是美好的」她緩緩地在筆記本上寫下,午后的陽光輕輕的灑在她的髮間。 每個週末,她都會來到這個咖啡館,點上一杯拿鐵,靜靜的坐著,午后的陽光輕暖,總能給她充足的能量。若是個下雨天,她總沉沉地望著玻璃外,那來去匆匆的人們,充滿詩意的下雨天,偶爾會引起她的回憶。 但城市的雨天,總是多過晴天,這是個多雨的城市。空氣裡帶著潮濕的氣味,灰濛濛的天空帶不起她的一絲笑臉,穿越了一個又一個的路口,她找不到她的方向,往前走吧!看到了綠燈就左轉,看見了紅燈就右轉,去哪裡呢?不,她沒有方向,一直到她終於覺得累了,而天色已然暗沉。 為什麼要漫無目地的走著? 也許,她正尋找著她的目標,人生的方向? 前方有個夜市,熱熱鬧鬧的,叫賣聲此起彼落,各式美食的香味四溢,但她不覺得餓,穿梭其中與人擦肩而過。我們都只是社會裡人群的一部份,從哪裡來?又將去哪裡?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方向在哪裡。 往左走,往右走,路都是通暢的。 為什麼往左走?為什麼往右走?旁人的言語與議論,是否使你畏懼了? 「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想法!」他的話突然穿透了一切。 多年來,她過著空洞的生活,放棄著自己的想法,過著中規中矩的生活,忘卻那顆想流浪的心。 她總是在週末午后,坐在熟悉的咖啡館,心神隨著來往的人潮而去,思緒亦然,當陽光輕暖的從窗外透進來,淺啜一口冷卻的咖啡,如同她那顆已不再擁有熱情的心。 夜晚來臨,明日城市依舊忙碌,而茫然的人們,依舊循著步伐,日復一日。 方向在哪裡,她摸摸自己的心,淺淺的笑掛在嘴邊,總有一天,也或許等不著那一天,她將循著己的心,往她要去的方向去,不再迷失於耳語之中、價值之中。
-
【小說連載】烏番叔
逢年過節更沒有義務替他們家祖先上香致意,她僅保管一串鑰匙等烏番叔回來再幫他開門,假若再過三、五年烏番叔沒有回來,這棟百年古厝勢必承受不了強風驟雨,傾倒或許就在一瞬間。春枝放田園、放厝宅、放祖公,跟營長仔跑,真無良心喔!村人都這麼說。 烏番叔連續請人匯了幾次款都被退回,在印尼卻也打聽不到故鄉的消息,春枝到底是死是活,不免教烏番叔擔心。若以他們家的田地來說,只要勤於耕種,理應不會被餓死,除非是生病或發生意外而死亡,要不,沒有查無此人的道理。雖然早年聽人說,男人一旦在南洋久了而不回唐山,就是在外地娶了番婆;女人一旦丈夫到南洋而沒有音訊,即使守活寡的有之,另行改嫁的也不少。春枝是屬於前者還是後者呢,烏番叔也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一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