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番石榴賦
憶兒時,家後園種番石榴樹,盛暑每遊其下,嬉戲其間,追逐歲月,樂不可支,更不知時光為何物也!某晨,吾往市市回一顆碩大番石榴,置于燈下瓷盤,時夜深覽書,睹物思情,輒童年記憶,憬然赴目,如影隨形,逼取便逝。感物傷懷,乃作斯賦曰: 番石榴樹,綠葉紛其蒼茫;日披月載,托靈根於豐壤。迎風曲阿,花潔出於雲霜;累累之果,瑰姿妙其蕩漾。番石榴者,乃多纖維植物;美洲之種,無兼采之外觀。淺綠其皮,剖見白肚黃子;橘枳鮮果,隨風雨兮飛揚。飽果足肉,盡是古早溫情;倘眠待黃,實味蕾之精靈。 春之既替,即首夏之過往;天清和潤,乃石榴之重陽。令質可嘉,植兮大地之光;樹骨嶙峋,葉子對生之型。再者,渠等枝椏縱橫,風入葉而成韻;耐旱抗暴,雨飄枝以為聲。含蓄默立,無遺世之孤獨;不卑不亢,質真不渝之性。四季輾轉,難以忽隱日長;嗟乎石榴,且留清風于故鄉。 槐木瑰寶,惟彼春之煙花;鳥禽可棲,惟此冬之番石榴。至番石榴樹者,吾取其質樸而磊落之性。今推之官治,若比從政,從政深不可知,知亦未必可言政。蓋上之化下者,猶風之靡草,惟質樸而能執操清洁,處涅不渝。惟磊落,則勸貪勵俗之風起,奢侈之心,自消于下。是以,吾歌吟並引為辭曰: 綠葉萋兮重蔭,綽幹累累樹瘤。 吐芬葩之香氣,漱朝露其清流。 四季邁以更迭,涉炎夏而悠遊。 若失序之花開,惟茂兮番石榴。
-
端陽誌
夏至荷花迎端陽,欲飲雄黃空悵望, 遍地蒲艾何時香?高粱可比雄黃甜。 屈原遭讒投汩江,世人警嘆又感想, 競舟拋粽護「詩」先,千秋萬世永傳揚。
-
一位偉大詩人的死亡日記
一. 你躺在航往衡陽的客舟 飄泊於湘水的煙波水寒 轆轆難忍的飢寒交迫 萬般無奈暫時也只能用北風 草草裹腹算一餐 一場安史之亂 長安已是懸吊在歷史的危卵 隨時可能從城牆的制高點 自由落體般摔落 二. 遍地鼙鼓君王嚇出一身冷汗 溜走了唐玄宗,跑不掉-- 李氏王朝的業障 從潼關失守天寶年間算起 已經牽拖成千上萬的生靈陪葬 你僥倖的沒有成為荒野的孤魂 其實顛沛流離的日子 又強過野殍多少? 落難詩聖 高貴的靈魂啊! 此後淪落為難民營中的一員 三. 前腳剛剛跨出了京城 饑饉的後腳就如影隨形的緊貼著你 陪你共伴兵荒馬亂的下半生 唉!尋求一頓酒足飯飽的卑願 只能試著碰碰運氣 累試不第的落榜書生 搔搔疏短的白頭 該如何向後人啟齒,解釋 這番尷尬 四. 滿腔義憤填膺也罷 一心憂國憂民的情操也罷 長安十年,鬱鬱仕途 怎知匆忙出走長安後 老病中的掛念 闊別的長安竟是孤舟中 最痛的鄉愁 五. 輾轉奔波寄居草廬 享受難得的安逸 研墨--揮毫--寫詩--耕作 浮一大白,打個舒服的酒嗝 修葺的茅屋,文藝的工作室 遮蔽住成都的風雨 卻遮不去江山破碎的陰影 喝酒吧! 腸枯思竭的時候 扯開喉嚨呼叫籬笆另頭的鄰翁 一甕舊醅兩老勉強湊合 說好的咱們喝酒不談政治 六. 劍外的好消息 惹你又哭又笑又蹦又跳 歷史也隨你而亢奮 感性的浪人詩人 你回眸偷看妻子的神情 憐惜中略帶幾羞赧 七. 眾說紛紜的死因 誰說死亡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一頓有酒有肉的飯局 彷彿冥冥中刻意安排的最後晚餐 這樣的訣別方式 至少免於淪為餓鬼之可能 於是你張嘴嚥下那口致命的牛肉 瞬間也把所有的委屈一股腦兒吞落 噓唏-那是後人的事 八. 再多的溢美 已是千秋身後事 曾經的屈辱 昇華作草堂詩餘的卷稿 舔著血淚的詩篇 因死亡而不朽 隨時間而幽幽放光 你攜手過抵足過的那位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的楚狂知音 共躋青史的那一刻 其實寂寞也悄悄的選擇了你
-
生活的興味
「什麼是人生?就是從子宮到墳墓」─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 人的一生,很短;倏忽,幾十載的韶光時歲,就將走完的。 如果,總把這人間時歲耗宕在塵俗世事那人我間的糾葛、怨尤與氣怒懊惱鬱悶的情境心緒裡,豈不總是在折騰苛虐著自己的身心靈嗎? 生活裡,舉凡對人事物,倘若總未能有所感恩與珍貴惜重之心,那,可真真恰似日子裡總濃霧鬱霾般罩蔽著,不見天日,鎮日暗黑。 那六旬悶嫗,總日復一日的燥枯味乏著細數番點那一甲子過往人間裡的怨尤與悲苦及淒楚心酸,長久時日耽溺其中得未有長進,只剩,皺紋橫生日多,灰白疏髮逐日薄稀;馬齒徒長! 那家有萬貫錢財、坐擁豪宅的熟齡婦人,生活裡,日子中,並不缺錢用;但,缺的,卻是不知該如何過日子的獨處靜定之心! 孩子還小時,嫌煩,送安親班,當了餐廳收銀員;孩子大了,一直跟同事處不來,頻有齟齬的她,就怕漫漫長日不知如何過渡;也就更不敢辭掉那讓她甚感無聊至極的機械般收銀員工作。 就此,二十幾年來如一日的總板著那張膚色蠟黃且黯沉的臉,眼目無神又心緒甚顯燥乏厭膩般的神色,杵坐在高腳椅上,灰撲撲的臉,覆船口般下垂的嘴,閉沉沉的心情,日復一日的重複著那餐廳收銀員的「公式化」收錢工作,度─日─子;可惜了那大把大把的美好韶光,就此的被「打發」浪費掉了啊! 有人說,你吃進什麼,你就長成什麼。或許,也能轉換成,你每日總言說、心思、行動-些什麼;那些什麼,就變成了你的人生。 你的眼睛,今天看到了什麼? 迷人的稚嫩嬰兒那無邪清澈的眼?智慧之書裏的哲思神韻?藍天白雲裏的遼敻蒼穹? 你的耳朵,今天聽到了什麼? 名人勵志演講集?亦或是小鳥們的啁啾鳴囀聲?或者是,友朋裏那朗朗爽爽的開懷豁達大笑聲?更,或者是,自我學習進修裏的外語會話聲?還有那,自我愉悅裏自彈自唱的弦歌不輟聲? 你的嘴,今天可曾口吐蘭音說出美好人間的善言良語?道出塵俗日常裏當有的清明慧言? 你的臉,今天,可笑顏展現著?可有喜神迎瑞般的盈盈笑靨? 你的手,雙手萬能,可成就了什麼生活裡的成果? 你的腳,今天,走了那些路徑了呢?可健腳步行著以強身?可走在有益身心的日照裏以吸收那維它命D?可走出偏狹隘窄的生活圈以拓展出更為寬廣舒朗的生命視野? 你的心,今天,可有著平靜、愉快、滿足、感恩的心緒?可有著正向能量的積極情懷? 「每個人都能寫一部經典作品,那就是自己的人生。」─海明威。 每個日子裏,讓自己的眼,讓自己的耳,讓自己的嘴,總看見、聽見、說出,塵寰裏本該有的清純良善之「真」與美德良行之「好」;讓自己,逐日逐日逐日的……,行腳在更為進步更為有興味的生活境界裏! 看清事實的真相,以清明的慧眼來審視那事端原由裡的脈絡,好洞悉其中,而不被纏縛於困障。 每天,每天,請好好的善待自己的身心靈,讓自己總活在日日健康、歡喜、快樂的心緒情境裡,那,才是人生中自己所能擁有且受用並真正享有的,最大財富! 「培養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境界。」-王鼎鈞先生名言;人生一遭,方得不虛此行!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倘若和村人打照面也從不理會人家。即使罔腰仔經常地說他、教他、罵他,但他總是我行我素、置之不理,讓她有孺子不可教之感。從他的行為舉止,亦隱約可見到她的前夫阿貴的影子,萬一孩子長大後又是他的翻版,她所有的心血勢必白費,這也是她最感憂心和不樂意見到的事。 更離譜的是,某日福生哥一頭約五、六十斤重的小豬,不知何故竟然逃出豬舍而不慎跌落溝渠死亡。他認為豬隻剛死不久,肉體尚未腐壞,捨不得把牠埋掉而自行宰殺,並切成好幾塊分送給左鄰右舍烹煮。在這個物資匱乏的苦難年代的鄉下地方,向來節儉成性的居民,往往也會把因瘟疫而死亡的家禽、家畜宰殺煮熟來食用,別說是一頭剛跌死不久的小豬。當福生哥提著豬肉送給他們時,幾乎每一家戶都興奮不已,不斷地點頭稱謝。可是當他提著一大塊豬肉來到罔腰仔家時,她正好不在,出來開門的是天賜。 「天賜,你娘不在家嗎?」福生哥語氣溫和地問。 「找我娘有事嗎?」天賜反問他說。 福生哥把小豬跌落溝渠死亡的情形向他敘述一遍,然後說:「這塊豬肉送給你們,等你娘回來時叫她炒給你吃。」 「死豬能吃嗎?」天賜不屑地問。 「牠是跌死的,不是生病死的,而且剛死不久我就把牠殺了,肉體並沒有腐壞,一定可以吃。」福生哥解釋著說。 「吃死了怎麼辦?」天賜板著臉問。(一四五)
-
從成都「杜甫草堂」到同安「東山草堂」
來到成都西門外,杜甫當年的"草堂"是值得一觀的。 或許你依然記得唐代"安史之亂(755年12月至763年2月)"淒美的畫卷?然而,遠去的戰鼓聲響和彌漫的烽火怎麼也阻擋不了我們勾勒起歷史往事的回憶。 西元759年冬天,大詩人杜甫(712-770),為避亂保全家小,幾經轉折入蜀,才輾轉來到浣花溪畔。他在好友的資助下,好不容易於761年春修建茅屋居住,稱之為"成都草堂"。 在四川將近五年半的期間,杜甫在草堂先後居住了三年九個月,此地便是他流寓成都時的故居。他在〈狂夫〉裡有"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的詩句記載。 他還因躲避蜀中混戰而流亡東川,返回故居後故作〈草堂〉一詩,也有這樣的記述:"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 後來,詩人韋莊"思其人而成其處",尋得草堂的遺址,在其柱礎之上重結茅屋,才使之得以倖存下來。在工部祠的東側有"少陵草堂"碑亭,就是杜甫當年茅屋的一種特殊象徵,已成為如今草堂的特色景點和成都的著名人文景觀。 美其名曰的"草堂",其實只不過是茅屋一座,僅有數楹而已,通常顯得儉樸簡陋。然而,正是在這樣的居所環境和亂世的歷史背景之下,成就了杜甫創作了大量的優秀詩歌作品。 古體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他寓居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是杜詩中的一首典範之作。詩中反映了他個人身處亂世之中時運不濟,從自己痛苦的生活煎熬中,推己及人,同情底層百姓疾苦,體現了他"憂國憂民亦憂身"的思想境界。如被廣為傳頌的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極其感人的寥寥幾句,是欲得而不能的無奈感慨,又是何其博大的捨己為人的胸襟! 回到同安城關的近郊,地處東山社區的蔡復一草堂,又稱"壺隱山房",也是值得稱道的。如今,它已被恢復重建,並劃入清風園(廉政文化公園)的景區管理之中,成為當地一座特色的文化景觀。 追溯歷史淵源,尋幽處而思古人,一個個靈魂頓然在我們的腦海裡鮮活了起來。天啟五年(1625),蔡復一不幸病逝于平越(今貴州福泉市)軍中,半百而終了,含恨赴九泉。崇禎二年(1629)夏天,同安縣嘉禾裡(今廈門島)好友池顯方從蔡復一的女婿林觀曾手中購得東山舊館,為蔡氏立傳追述。在其《晃岩集》之〈蔡清憲先生傳〉中有這樣的敘述:邑外東山頗靜,公葺數楹,名"壺隱山房",僅容榻,蒔蔬種卉,詠讀其中,不聞外事。 後來,又附有〈特祠奏記〉亦記載著:"方成南國之紀,而遭構南箕,乃結東山之廬,而重翻東壁。"再作〈東山草堂故友蔡敬夫舊館也予讀其中感成十詠〉,聊以慰藉蔡氏在天之靈。 如果說唐代成都"杜甫草堂"富有底蘊的文化需要有更多的後人來為它傳承、傳播,那麼明代同安金門的蔡復一先生(以下以先生尊稱之)已經做到了。 從先生在東山草堂遺留下來的一千兩百多篇詩作裡不難看出,他最尊崇東晉的陶潛、唐代的杜甫、孟浩然和宋代的蘇軾這四位詩人大家。 和杜子美韻 抑或是出於對杜甫身世處境的深深感受和對其思想境界的無疑認同,先生在同安城郊東山築起草堂,靜心讀書且吟詠詩歌。他為杜甫的"憂國憂民憂身"思想所觸動,景仰其人品與詩品,曾經作〈和杜子美韻〉(即〈登岳陽樓〉之韻)曰:水宮龍辟國,雲結蜃人樓。直寫天光盡,爭雄海色浮。笙吟鶴為客,帆健馬如舟。何限乾坤事,尊前萬古流。 先生觸景傷懷,思人生情,表達出他對家鄉親人的無比懷念以及對東北以及西南邊關頻繁戰亂、國家和民族安危的憂慮。他讚譽杜甫愛恨分明,痛恨逆賊叛臣,讚揚杜甫在舉國危難之際敢於挺身而出,毫不畏懼,讚賞杜甫為國計民生而殫精竭慮的愛國主義情操。詩的末句道出了他隱藏已久的心聲:有多少的國家大事和社稷安危令人擔憂,怎樣才能像杜甫一樣胸懷大志,以擔當起國家的重任,安撫邊境,為黎民百姓辦實事呢?又怎樣才能使得像杜甫一樣的"憂國憂民憂身"的民本思想永放光芒呢? 遊歷楊氏園亭 先生曾經遊歷山川、園林,賦詩以緬懷先賢杜甫。如他所作的〈楊氏園亭〉一詩,其五曰:"千載杜陵筆,海棠何缺詩?巡欄春不見,按譜夢猶疑。錦障護粧曉,銀花照睡遲。美人留意植,蝴蝶恐相欺。"(注:花中獨缺海棠) 杜甫在夔州(今重慶奉節縣)城中所作〈聽楊氏歌〉,素月之下清夜時分,聞其聲令人倍感慘淒之意。見世便有知音處,引人感慨萬千。 先生睹物思人,以"千載杜陵筆"開頭,盛讚杜甫落筆生花之妙,愛國情操之貞,題旨明確,〈楊氏園亭〉一詩乃為懷念杜甫而作。杜甫因祖籍長安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又曾居於少陵,故以"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自稱。 人日活動 每年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在成都,"人日遊草堂"早已成為人們春節期間的重要習俗。這一習俗源于"高杜"人日唱和的一段詩壇佳話。當年杜甫的好友高適題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曰:"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後來,杜甫在湖湘重讀此詩時,高適早已亡故。他睹舊物而悲從中來,於是寫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一詩,以寄託無限的哀思。 大家相邀結伴來到杜甫草堂,以各種不同形式憑弔詩聖,或賦詩吟詠,或賞梅祈福,或暢談詩史等等。 先生繼承這一傳統文化,在詩作〈人日〉曰:靈鳥隔歲展初暉,瑞葉占人願不違。山水憑高煙歷歷,杯盤照勝酒依依。聽鶯雪後春相約,送雁花前客未歸。父老歡言年計好,鄉心暫抑對芳菲。 他盡情地描繪靈鳥歡快跳躍和瑞雪飛舞的美好春光,還描述了登高遠眺時所見到的煙波浩渺的雲海,以及朋友聚會飲酒時所出現的祥和喜慶的盛況,借此表達他對同安父老鄉親無比的熱愛和無限的眷戀。 賞荷之作 "風含翠筱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是杜甫筆下描寫荷花的詩句。他在草堂鑿池引水,養魚植荷,使得草堂更加富有生機活力。 而先生居於東山草堂,蒔蔬種卉,修身養性之餘,詠讀賞荷之作。 他吟作〈上巳病起出山房〉一詩:草碧芳郊水綠波,病餘花外小車過。竹林經歲見孫長,萍葉隔宵將子多。泉客初分寒食茗,山童頻覘曲池荷。煙禽弄暖春情性,似向尊前說永和。 先生看那小竹嫩綠又有見長,還有那天真稚氣的孩童在張望著,瞧瞧曲池裡的荷花長得怎麼樣子了。可見,東山草堂的構建頗有仿效杜甫草堂之風格。 手足情深 千百年來,人們都喜愛杜甫〈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字字感人詩句,其詩全文為,"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以此表達了自己骨肉兄弟的離散相思之苦以及他在月夜裡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期盼。 先生則在〈三山留別仁夫弟〉(其一)一詩中,飽含著他與胞弟蔡仁夫的依依難舍的骨肉之情。詩曰:稟生俱薄祜,蚤年失二人。連枝抱根泣,形影同一身。出門偕子行,有懷猶未辛。此日當別子,悢悢不能陳。欲去殊難甘,欲留諒何因?驟雨催飄葉,秋意浩無垠。誰知廢蓼感,愴茲臨岐辰。 早年兩人分別離開家鄉同安金門,此次在福州(舊稱三山,即于山、烏山、屏山的合稱)短暫相聚,先生不忍心地作留別。遂以"連枝抱根泣,形影同一身"來比喻兄弟的骨肉情深。 此外,還有他的〈三山留別仁夫弟〉(其二、其三)、〈芋源重別舍弟〉以及書信〈寄仁夫弟〉等等,字裡行間,流露出先生內心的無限感傷,充分表達了人間聚散的那種骨肉相連的相惜相憐之情。 結束語 可以這樣說,雖然晚明時期的蔡復一與盛唐的杜甫異代不同時,不能與之同日而語,但是他們之間有著不可割捨的文化情結。無論是成都的"杜甫草堂"還是同安的"東山草堂",它們之間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有著文化脈絡的傳承延續,也有著詩人情感的交匯交融,同樣地,有著思維的碰撞迸發出詩歌創作的激情,更有那"憂國憂民憂身"不朽思想閃爍著耀眼的火花。
-
火金姑
來自南國姑娘 趁靜謐夜晚 帶著未乾底翅膀讓流光抖閃 棲地越發狹隘 不如各自尋找靈魂伴侶,半夜 給天涯旅人一絲絲絲絲絲 亮光 既然是提燈籠的姑娘 怎忍心讓長夜萬古常空啊! 不顧邈小身軀 此情可待稀薄光源 曾是窮書生古寺斑駁 飛舞良伴 曾是文青咬筆追逐底迴光
-
為何要躺著敷面膜?
不少女人為善用時間保養皮膚,會邊敷面膜邊走動,甚至香港有女人搭地鐵通勤時,在車廂內敷面膜。 有些醫師對此提醒,敷面膜要乖乖躺著,原因除防止皮膚下垂確保美麗,重要的是不會嚇到其他人,或被當作戴面罩的恐怖分子,而被警察槍擊。
-
小媽媽
小時候不知道是不是比弟弟大的關係,父母不在時總跟弟弟在院子玩。舊時校舍是日式建築,院子裡有香蕉樹、木瓜樹等,常常用鏟子挖泥土,蚯蚓就會冒出來,那時看著沒眼沒手沒腳的蚯蚓,鑽得像泥鰍一樣,又不怕生,也不知道為什麼它有斬不斷的生命力跟活力。 院子裡的一面牆常常是我跟弟弟丟水球競爭的地方,我是不敢互相丟的,但是看著水在牆面上的身影,成了不具名的塗鴉跟一抹影子。 我常常會帶著弟弟去買零嘴,可能我天生貪吃,所以弟弟總跟著我,媽媽就說我像小媽媽似的。 有時頑皮還會爬上院子的牆,鄰居種了蓮霧,我們放學後總踩著爛爛的蓮霧回家。因為院子跟鄰居相通,所以我們有時把院子當叢林探險,後院可以通到隔壁,有時就去跟隔壁的阿姨聊天。 那時隔壁家中客廳就是一棵蓮霧樹長在中間,樹穿過屋頂,我們總是一起閒聊,邊吃著零嘴。有時忘記帶鑰匙,就會在隔壁家或著從那再鑽回家。不過,對後院深深的路我總是有點害怕,比較少在那邊玩。 後院的香蕉樹到了夏天可供我們把香蕉放在冷凍庫等著吃香蕉冰,加上媽媽會把綠豆湯放在有「米老鼠」圖案的冰棒袋,也成了我們夏天解暑的甜品,且還有台剉冰機,我會把剉冰加上煉乳拌一拌。奶香融化在我嘴裡,冰沙透過熱氣成了一股清涼。 附近有家新學友跟益群書店,下課我常常帶弟弟去看書,沿路就買漢堡吃,或著隔壁的魷魚羹阿姨有時也會請我們吃一碗。 弟弟比較靜不下看書,不過後來慢慢自己也會找到喜歡的書看著。但是最後還是只剩下我一個人,可能他覺得無聊吧! 那時好多人跟我說故事,也有《阿三哥與大嬸婆》的漫畫可以看,不過我比較喜歡奇奇怪怪的故事,所以都看《孫叔叔說故事》,沒看《吳姊姊講歷史故事》,弟弟比較喜歡歷史。 後來慢慢的,弟弟上了學,有比我多的同學,就慢慢沒跟著我了,反而是我認識他的同學,去過他同學家玩。 長大後,感情漸漸都疏離,沒有連絡,讓人不禁惆悵。 現在,媽媽老了,我常常跟她去運動買菜,愈來愈走不動了,變成媽媽的小媽媽。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雖然天賜功課好,可是一旦上高中或大學,並非如小學及國中的義務教育一切免費。若以她的母親罔腰仔現在的經濟狀況而言,一個單身的婦道人家,靠的只是先人遺留下來的那幾畝田地,即使每天辛勤耕耘,也得看老天爺的臉色,母子倆才有飯吃。如果老天不下雨,所有的辛勞終將付諸流水,別想有收成。沒有收成,哪有五穀雜糧可吃,更別冀望家禽或家畜能快快長大好賣錢。因此,他們家的經濟狀況是較拮据的。 如果將來天賜考上高中或大學,是否能負擔他的學雜費?一切還是一個未知數。倘若沒有錢供他繼續升學,再好的成績也是枉然。面對孩子一天一天的成長,也是罔腰仔煩惱的開始,一位單身女人要養活一個家,的確不容易啊!雖然她只有天賜這個獨子,但天賜則只顧讀書,不像福生哥的兒子木興,平日不僅主動幫忙做家事,每逢星期假日更是跟著他上山下海,他的勤奮也獲得左鄰右舍的讚揚;而且待人誠懇、親切有禮,哪像他們家的書呆子,一天到晚只知道讀書,甚至長這麼大竟連自己吃過的碗筷也沒洗過,別說是幫忙做家事。(一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