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能動是幸福
最近身體不知道怎麼回事:眩暈無力抽筋,慢慢的神經肌肉都不協調無法順利的進食,常常好不容易吃完一餐後又開始意識不清的躺在床上,無法動彈,連上廁所洗澡都變成一種很奢侈的幸福,這才知道,簡單的日常,能夠自己自然的睡覺飲食照料自己是多大的幸福。 不能日常動作,家事就又落回媽媽身上,媽媽也覺得備感壓力忙碌,所以用自己慢慢來的態度,慢慢的把事情做完。 有時真的覺得,那些日常覺得厭煩的小事,現在能自己行動時才覺得是那麼大的幸福。 因為別人再怎麼樣,也比不上自己打理自己來的清楚明白,滿足自己的需要。 也在這時,發現神經肌肉的可貴。 醫師說是腦血流不足,加上感冒腦中缺氧所致,開了動作協調的針劑跟調整一些藥物給我吃吃看,想不到多日嚴重的症狀,一小瓶針劑就能改善,恢復身體的活動,心中萬分感謝神經肌肉可以自由行動的可貴。 看鏡中的自己,多日沒運動人都胖了起來,忘記問醫師好點可不可以運動,問到一些保健食品,醫師說最好不要吃,天然食材最佳,想來還是怕添加物還是什麼的影響吧!畢竟睡不好也有影響。 這些日子因為不能自主,多半時間昏在床上,讓我思考了很多東西,明白生命身體的可貴之處,有時,會因為情緒不好,浪費在抱怨或者負面思考中,但是,這幾天,我只想好好的吃飯走路這些最基本的需求而已。 我發現,最重要最寶貴的還是你可以自由的活動呼吸飲食,這比什麼都可貴,不然你在床上抽筋喊了半天,常常還是沒人聽見,且肩頸腰都不舒服。 所以即便加重藥物,還是只好乖乖的吃藥,希望能恢復自由,不再被這些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也讓我體會保暖的重要性。
-
何浦國小百年校慶﹐讚﹗
何斗能容出人傑, 浦山秀麗顯地靈, 百載化育文風盛, 年深日遠慶功成。
-
鷹語
於天際峰巒起伏間 高山鷹姿 翻飛嘶鳴如風呼嘯 屏凝盯勾 俯衝 獵物難逃 於雨都港口天際間 港灣鷹姿 覓尋群魚騰躍出水 影微波渺 相機 攝入靈犀 於紅豆盛產採收間 田空鷹姿 加保扶老鼠藥腹蓋 群鳥飛竄 命微 鷹種滅跡 於食物鏈與大地間 萬物共存 今日鳥類明日人類 友善種植 互賞 有機愛心 還地球生態一個平衡環境吧! (觀賞老鷹想飛有感……)
-
節氣時諺
中國人重養生說,修養生息。但常淪於門派之見,各有其術,各擁山頭。然不變的是不管中國,台灣,兩岸之間相關文化卻異中存同,有共通及同質性的關聯和說法且頗多,其中最為特殊者即是所謂:廿四節氣之說;及深具地方色彩的「諺語」均饒富趣味性。 中華文化五千年悠悠歷史,多少聖賢奉為圭臬(四書中、論語、鄉黨第十篇)。古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不語、寢不言」即可窺其一斑。其中談及「十不食」-不時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失飪不食、割不正不食……等,尤以近年國人好食生魚片,前人早已言明:吃生食危害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視的。此說法也可對照出與節氣和涵養天地生息精髓,智慧盡在其中。 筆者近時參與了文化園區相關解說任務,看見展館中有關敘述(節氣)之說明圖示,個人酌以引述及衍生匯集鄉村耆老流傳說法,以為自娛並與大家分享。眾所皆知的二十四節氣如后: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又大陸民間亦有農忙時傳唱的秧歌;對一年中十二個月份季節變化的最貼切寫照及流傳-「一月-立春雨水節。二月-驚蟄及春分。三月-清明並穀雨。四月-立夏小滿方。五月-芒種並夏至。六月-小暑大暑當。七月-立秋還處暑。八月-白露秋分忙。九月-寒露並霜降。十月-立冬小雪漲。十一月-大雪並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昌」。 把二十四節氣分配結合在一年十二個月當中,易懂、易記、順口溜,屬渾然天成。充滿哲理也涵蓋了天地間大自然的運轉。那節氣又於每月份中有各一節一氣之分。在月首者謂:「節」。月中以後則稱「中氣」,亦簡稱為:「氣」。節氣早年有一說法系由神農氏所制定。在古代中國地大物博,百姓以農耕為主,務農為本,農民們參照節氣栽種時蔬,秋收冬藏,漁人亦視節氣變化網捕不同漁鮮,提供一定之食物鏈及安排各種慶典活動均有所依循,從不間斷。昔時君王治國,尚有招賢納士,廣聆建言,乘時趨利,配合節氣,現實環境狀況,因勢利導衍生之治國大纛亦常有之。而在地區言,存有諸多古諺及老一輩口耳相傳的經驗談,循環其中,無形充實了所有人的文化內涵。更勝者,從前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更悟出:「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及「出門看黃曆,入海看(流勢)潮汐」。哲理人生即在裏面。希透過前述也把我們的原汁原味溶入其中,或許更能烹煮出所謂「節氣與諺語」間更不同或更特殊的味道來。以下就月份結合節氣及形容,特殊說法或有別於其 它臚列於後。 「節氣與諺語」(月份分) 壹、一月:「寅」─(立春雨水節。)(俗說:魚上冰。正月春至鯉魚逆水而上破冰而出)。雨水多,春雨綿綿,於農者-正月蔥。漁者-正月魚。居家宅第,正月初一時用■麵杖搗老鼠洞,象徵-安居。正月裏,年節方殷,大魚大肉在所難免。北方人年節喜食餃子,又稱元寶。多金發財之意。又包之以蔥,菜等之餃子,更為好吃,所以也有「好吃莫如餃子,舒服不如躺著」的說法。而農家靠山吃山,時令食蔬,修養身息,樂天知命。另漁者呢?則是靠海吃海,海鮮佳饈,不在話下。其間即衍生了推算潮汐變化如:「初一、十五日兜滿。」(中午十二時整滿水位最高潮。)另「初三,十八嗲。」,「頂看初三,下看十八。」(潮汐降退至最遠處,即大流水)可入海或於岸際撿拾平日不易拾得之貝類,海菜,螃蟹等;水位推算非常精準。及「初八,二十二,一日雙滿。」(一日中有兩次滿潮)。「正月魚」還有一說:年逢正月人要休息過年,魚也停捕,互為休養讓小魚成長,促進食物鏈之生生不息,(此時期亦有海烏)(烏魚),鹹水鱸(鱸魚)較優之說詞。)農漁各領風騷。 貳、二月:「卯」-(驚蟄及春分。)(俗說:玄鳥至。古漢族稱之黑色的一種大型鳥,形容為神鳥。)春雷動萬物滋生,蟄伏而出。季節進入初春之際,古人於此時春日紛紛外出踏青訪友,萬象不由熱絡起來。本月份當令食蔬應為「菜(正月蔥二月」,近年現代醫學研究,如南瓜對男性攝護腺頗有助益,而菜則對賀爾蒙有所增長,也應在節氣之說。至於二月有不抓鳥的禁忌如正月份時。不抓魚一樣;老輩嚐於農曆年後告誡兒孫輩不要平時當野孩子到處亂抓小鳥,一則保育;再者生活管理。也直接切中現今社會所謂「環保」泛愛大地生物及佛家慈悲心之滋養。另外早年因交通不便尤僅以騾馬代步時,也衍生了出遠門的經驗法則;所謂:「二、八好行舟。」季節適宜遠行,結合了天時,地利之有利因素。二月亦稱「龍抬頭」春雨至「二月二日土地公生日-頭牙。」:二月初二日古時更有迎富神一說:趨吉辟邪及遠離窮困,那何時送窮神則於正月的最後一天,充滿傳奇的色彩。 、三月「辰」-(清明並穀雨。)(俗說:萍始生。水裏浮萍開始滋長漫延。),「清明穀雨,冷死虎母」,「三月換三巡,沒手可攘裙」,農曆三月雖說春天腳步到了,但氣候仍未穩定,大衣棉襖,不要急著收藏,仍然有變化,早晚都還冷,冷熱無常,容易疏忽生病。一天內可能穿大衣,又可能換短袖,應接不暇,使人難以應付。更值此三月天之時,地區耆老有云:「清明穀雨要顧老姆(母親)。」多關心父母身體,時節交替,難以穿衣保暖,另有「清明穀雨,大小做姆。」不管人或動物爭相為主,傳承後代爭取主導地位。本月份也有「三月壞麥來巴累(繁忙)。」形容開始農忙了,而較湊巧的是農曆三月份逢國曆五月,其間第二週星期日,為國際認定「母親節」之偉大的日子。又更能呼應「顧老姆」之天性與孝道。附帶一提「母親節」,系源自美國-南北戰爭。紀念一位母親,無私付出,療養傷兵犧牲奉獻之精神,於其去世之後予以紀念。我們國家也在民國四十二年正式認定並實施母親節各種表揚及慶祝。其實孝順乃天性並不分日子的,只不過是特別凸顯其特殊性而已。 肆、四月「巳」─(立夏小滿方。)(俗說:蚯蚓出--蚯蚓蟄伏而出,群蟲鑽動。),清明過後節氣進入了初夏,天氣開始漸熱;金門四面環海,此時期最易生成海霧,經常霧鎖全島,濃得化不開。除了諸多不便,空氣中更瀰漫一股潮濕發霉的味道,而且經常性的低氣壓又間接影響人的心情,常感覺一口氣舒展不開,不吐不快。因而有老輩流傳了一段因濃霧的順口說詞;「霧歐,霧搭搭,九嬸婆偷抓鴨,抓鴨要密代?要給查某子做月內(月子。)」又問:「生什麼?生加抓(蟑螂),抱出來,扣扣摔(摔倒),抱進去,養不活」之形容,生動詼諧又逗趣,活靈活現。四月亦屬多變階段,男性們忙於農作事業,非常辛勞,但如果四月份吹北風則作物不好。鄉諺:「四月做北當,討海的人摸屁股,作事(種田)的人站黃(農作長不好)。」經驗法則,如吹南風則長得好。故又產生了-「立夏要顧老爸」之說,對照前述三月份時,「穀雨顧老姆,立夏顧老爸」恪遵孝道觀念自然而生,對映了節氣之說,大道理蘊含其間,不謂不奇特。 (上)
-
一萬小時金律
有一本繪本叫《傻鵝皮杜妮》,主角是充滿傻氣的皮杜妮,有天在河邊撿到一本書,她想起曾聽過農場主人告訴他的小兒子說:「有書又愛書的人,就有智慧」。於是便把這本書當作寶一樣,到哪兒都帶著它。她越來越驕傲,脖子也越拉越長,其他動物以為皮杜妮讀了書變得很聰明,結果弄巧成拙,得到教訓的皮杜妮終於知道:把書夾在翅膀下是不夠的,還得把書上的知識裝進腦袋裡才行啊! 要怎樣才能把書本的知識裝進腦袋裡?想要開車要先到教練場去找教練,教練會從握方向盤開始,教怎麼加油、踩煞車、怎麼轉彎、倒車、路邊停車,這都有一套基本的方法,這些方法都學會了,我們才能夠安全上路。讀書也一樣,讀書有讀書的方法,運用這些讀書的方法我們可以把書本裡面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現代的人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透過閱讀書本的知識可以自己找到想要的學問,節省很多的時間和空間的不便。 古今中外,讀書方法不勝枚舉,最重要的是,知道方法後,要確實花時間,努力求學。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名思想家楊朱的鄰居在牧羊的歸途中,丟失了一隻羊,勞師動眾最後因為岔路多最後羊依然找不回來,楊朱因此悟出聯想到探求真理也與這些歧路亡羊一樣,如果迷失了方向,也會無功而返。求學要把要學習的部份學好再學其它的,先對準目標,專注方向,才不至於用功許久,功虧一簣。一旦確認目標,接下來的就是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善用時間和工具,才能把書讀好。 《弟子規》認為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胡適認為三到有點不夠,應該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而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正確讀書方法必須包含五大技巧:「筆記技巧」、「有效閱讀」、「聆聽速記」、「邏輯思考」、「複習回憶」。能掌握這五大技巧的人,學習路程上就比別人擁有更多優勢。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羅賓遜(F.P. Robinson)所設計的一套有效讀書方法SQ3R,其步驟為:一、S概覽(Survey)二、Q發問(Question)三、R 精讀(Read)四、R背誦(Recite)五、R複習(Review)。還有由美國學習策略公司創辦人保羅·席利(Paul R. Scheele)所提出的十倍閱法包含五步驟:準備、預習、影像閱讀、活化、高速閱讀。 胡適認為「為學當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讀書要求精求博,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要成就為學金字塔當然需要時間。如果使用SQ3R方法,在精讀上配合胡適的四到,手到要做到(一)標點分段。(二)翻查字典及參考書。(三)做札記,是要動手的。札記分為四種:抄錄、備忘、提要記錄、心得。至於心到,要有三個條件第一要工具完備,善用參考書。(二)做文法上的分析。(三)要思考,旁徵博引,比較、參考、融會、貫通。加上十倍閱法,平時努力實踐持續的博覽群書,相信必定有理想的收穫。 讀書不能速成,需要明確的目標,適切的方法和長時間的累積。想要累積學問,就要持續用功。學習的過程用心最重要,工夫工夫,工是時間,沒有花時間無法累積成效。《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一書的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提出所謂的一萬小時金律,他認為每個專家都是在某個領域上持續耕耘至少一萬個小時才成為專家的。重點在「持續」,如果你每天深耕十個小時,你需要持續一千天,大概是三年的時間。所以要成為專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方法時間,也需要耐心和毅力。
-
太武山一少年
你的臉裹住朝陽 海跟天以靛藍投向無垠 瞳眸扣擊於一記金色鐘聲 豐滿之姿剎那湧入你心 你犁田、翻土 固體的浪濤在身前身後 跟稍遠處的金沙溪水 共譜一曲神祕: 猶如即將來到的月暈 直到所有三角形、菱形 都成圓滿 直到木麻黃的針葉紛飛 把祖先的天涯收回成家園故土 仰頭: 好深的井呀! 回聲五彩繽紛 收成一束白 再跟黑 牽手成圓 身旁的大山便以遼闊的額仰望 你細瘦的臂膀猶如 兩根天柱擎天 你消失了自己 為一種蒼茫的巍峨 太武山的少年呀 高粱、小麥、番薯的根苗 歌聲般抽長 在千噚的地心 昇舉、昇舉、昇舉 你不迷戀過去及未來 你靜靜奔騰 如岩石的沉默
-
時間魔法
我感覺情感正逐漸地被名為時間的河流沖走。 對於所謂的愛情,我心中一直懷抱著憧憬。美麗的愛情、夢幻的愛情、浪漫的愛情、淒美的愛情,我就是會情不自禁渴望地擁有它。所以我認為,當我終於得到垂涎欲滴的愛情時,我會有什麼難以言喻的興奮之情。那種情感,很特別、很美妙,彷彿一切無法清晰定義的負面情緒,在其之下皆能得到淨化與包容,這令人嚮往的愛情。 但此時此刻我佇立在這兒,沒有了多年前初次希冀愛情的悸動。眼眸中映出的只有一片灰暗毫無生氣的光景。那個嚴寒的冬天,我體驗了前所未有的虛無。愛情離開了我,世界看起來藍藍的慘淡一片,不見任何希望。 時間像魔法一般,充滿著神奇的魔力。它讓彼此不熟悉的兩人,在每一次的互動中拉近距離,從互不相識的陌生人變互相信賴的成朋友,再從朋友向上發展成一種曖昧的關係,最後變成了需要彼此存在的關係。時間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它在無形之中加深了雙方的情誼與信任。你會慢慢地沉浸於這種喜悅之中,任由思念不停地蔓延,甚至會開始忽略周遭朋友、親人的問候,捨棄和他們一起相處的時光。因為你只專注於自己以為最重要的情感上,以為這份情感就是你的一切,但卻忘記去思考緣份結束如落葉凋零的那一天。 當你用盡了全力試著與她交流到了最後,依然無法留下你執著的人,那便是這份緣份枯萎的開始。你會難過、迷惘,陷入一陣漠然的沉思,或者更痛苦的,彷彿地獄般,只有你一人被烈火焚燒的,漆黑地獄。 一開始的重大創傷當然難以言喻,像是行屍走肉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然而所有的痛苦都會過去,大雨過後依舊會出現那絢爛彩虹。經過時間的催化與扭曲,一切的傷痛都會消彌,那些你不願回首的記憶也會隨著時間褪色。世界上不存在著永恆的憂傷,只因為經過時間這強大的魔法,很多東西很難不帶走。 滴答滴答……時間依然持續流動。
-
心情隨筆
編織籃子看似稀鬆平常、簡單容易的技巧,但若要編織成小狗或其他特殊造型,可就有點難度了,非得具有創意,巧思一番不可。之前,有位翁家大姐來到診所,看到這隻心儀的編織小狗,回家立馬嘗試編了一隻,真是天生好手,「目頭巧」啊!(閩南語,意為手巧、眼睛銳利,一看便懂得如何編織。)讓我好生佩服! 經過幾天的練習、再練習,終於慢慢的理出一點頭緒來,總算能順利上手,不必再做做拆拆了。不過,做編織需花些時間的,對於分秒必爭的我來說,我只得利用陪家人聊天話家常的閒暇時光來編織,姊姊們就說:「啊!妳真是勞碌命,聊天也一刻不得閒。」,她們卻不知我是樂在其中呀! 雖然我大都利用聊天時間編織,但有時候急於想見到成品,也會熬夜趕工編織,眼看著籃子的底部已完成,籃身的高度也漸漸上升,只剩框架即可大功告成,就感到無比欣慰,這編織巧藝還真是給人生增添了幾許色彩,並帶來諸多成就感在其中。 看著因編織而換來的粗糙雙手,才發現原來自己曾擁有一雙細緻的手,這時也更加想起了刻苦耐勞的母親,她一生操持家務、田事,為了一家大小的溫飽,一雙手豈是「粗糙」二字可以形容?此刻,在昏黃的燈光下,我似乎看見了母親低首編織的模樣……。 賞鳥 晨起帶著路基漫步於太湖是每天的例行功課,眼看著滿滿的太湖水在晨光下泛著漣漪,內心就無比快活!試想:一個蕞爾小島竟擁有一泓活命泉水,怎能不令人興奮呢?太湖的水漲水落,足以牽動金門人的心。前一陣子,整個小太湖幾乎面臨乾涸的命運,讓人望之嗟嘆!更擔心依湖而生的鳥禽若失卻生命泉源將如何生存?所幸老天爺眷顧,帶來豐沛的雨水,也帶來了希望!就連座落於太湖旁的昇恆昌金湖大飯店也隨著「水漲」而「身價」倍增呢! 前些日子,第一波冷風報到,隨即引來第一梯次上百隻的鸕鶿歸來,但僅僅一天的光景,便不見蹤影了,因為乍寒還暖的天氣,鸕鶿預先感知,如此溫熱恰似回到炎夏的天候,怎能留得住牠們呢?牠們遲遲未再現身,使得一些繞著太湖而跑(走)的運動員及愛鳥人士無比眷念!記得去年此時,鸕鶿、白鷺早已成群結隊的翻飛於大小太湖之間,特別是小太湖,以及由小太湖通往山外溪的水道上,幾乎是擠滿了戲水的鸕鶿,數大便是美,真的是壯觀無比,令人讚嘆!由於今年冬天來得比較晚,牠們自然也跟著遲來了。 如今又到了冷氣團來襲的日子,雖然我們晨跑的人也算是早起的人兒,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一大早還等不及天亮,這些候鳥們早已成群的飛翔、盤旋、佈滿整個太湖上空了。牠們真是訓練有素、紀律為先,大家共同遵守著既定的規章,好像懷著高度榮譽而來,只為著一場重要的演出而加緊的練習個不停。你看牠們,或聚集飛翔,或散開而飛,不時的變換隊形。時而振翅高飛、盤旋滑翔;時而快速俯衝直下,滑到水中戲水。大夥兒總是相約成習的圍成一個圈圈,你儂我儂的聒噪不休,又一會兒沒入水中,一會兒竄出水面,或大玩水仗,弄得滿身滿臉水花點點,增添彼此無限的樂趣。 才見牠們如快艇般在水面上撥水快速前進,沒多久,一隻領頭的鳥兒從水面起飛,接著一隻隻鳥兒也群起仿效,跟著滑出美麗動人的線條,就像飛機起飛前在地面上的助跑一般,瞧那飛濺起美麗的水波和曼妙的滑翔身影直叫人驚豔!牠們偶而快速飛遠,旋即又繞境歸來;或大鵬展翅,一飛沖天;或沿著水面低空掠過;或棲息枝頭,啁啾不已。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 再瞧那整齊劃一、毫不含糊的動作,恰似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似的,「沒有個己,只有團隊」的精神著實讓人讚賞不已!牠們儼然是訓練有素的體操選手呢,又像極了世界頂尖的水上芭蕾舞者,在大、小太湖之間盡情地舞動牠們的人生,取悅往來的遊客,讓人不由得駐足欣賞片刻,徘徊復徘徊,不忍離去,只為捕捉那稍縱即逝的美好片刻,和留存在眼底裡的永恆剎那! 曾經,在某年10月的傍晚,與外子騎車經過慈堤時,讓我瞧見了生平最壯觀、最感人的畫面──整個慈湖上空幾乎是佈滿了各種鳥群,當下的我,感動得久久不能自己!聽賞鳥人士說,每到倦鳥歸巢時分,不論南來北往的各類鳥群皆各自班師回朝,牠們都會飛回各自棲息的家──樹枝(窩)上。而此刻正是南來北往的大會串時刻,難怪呈現出如此撼動人心的景觀,就好像群英盛會般,各路英雄好漢各領精英萬千,共襄盛舉的來參與這一年一度的鳥事大會,此情此景,怎能不震撼我心呢! 再想到牠們歷盡千辛萬苦,不惜千里飛行來到南方避寒,就這一段歷程來說,就足以讓人衷心佩服不已。特別是那一隻「領頭鳥」,牠率領眾鳥南飛的能耐,深深叫我折服!鳥的團隊是如此,一個人類的優質團隊尤須規律來約束,唯有人人恪守規範,不汲汲去營造個己的私利,才能行之久遠,造就百年聲譽,留名千古;也唯有凝聚共識,堅定同命一體的思維,方能共創大業啊!禽鳥尚且知悉團隊的重要,人豈能不如鳥類? 最近醫學報導證實了長壽因子在於快樂的生活和愉悅的心情,真的!人生在世,快樂也一天,難過也一天,何不選擇快樂的生活呢?我仔細觀察這些候鳥牠們知足常樂的生活方式,瞧牠們每天天一亮便無憂無慮、快樂的飛翔,戲水湖中賽神仙,完全不知人間幾多愁!牠們快樂的生活態度正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呢!原來賞鳥還能多方面的賞出人生哲理來,真的是,「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人間處處是教室,遍地皆是好文章啊!且珍惜青春好年華,莫辜負良辰美景,做一個快樂的賞鳥人吧!(下)
-
燿燿金沙五十載─記金沙國中建校五十週年慶
去年12月1日是金沙國中建校五十週年慶,金沙國中創校於民國五十四年秋,原名金沙初級職業學校,當時建校工程無法於開學前完成,便在金沙國小洽借教室上課,迨五十四年十二月一日校舍完竣,始遷入現址。 五十六年奉令改制為金門縣立金沙國民中學,在歷任校長盧錫銘、謝炳南、何之、黃武仁、張仲達、王添富、楊清國、李增德、翁志勵、王世宗、鄭啟超、何莉莉及現任校長宋文章的卓越領導之下,披荊斬棘,建立規模,校務發展成效卓著。創校迄今畢結業校友共9971人,在各行各業,無不兢兢業業,各展所學,並能秉持固有校風,淬勵奮發,向前邁進,光耀沙中。為迎接建校五十週年大慶,學校在一年前即成立慶祝建校五十週年籌備會,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校友會理事長、家長會長擔任副主任委員,積極策辦五十週年慶,經多次的籌備會議,通過辦理包括慶祝大會、園遊會、書畫藝文展、校友之夜、學生拔河比賽、員工及校友三分球和木球比賽、闖關活動等一系列慶祝活動。 十一月三十日舉辦「校友之夜」盛況空前,歷屆校友踴躍認桌席開58桌,四百多位校友返回母校共襄盛舉,其中更有許多校友是自台返金,第七屆學長特別邀請李蓮香、季麟南、袁小英三位恩師專程從台灣回來參加;第十三屆也邀請呂基傳恩師回金參加,校友們都非常感動,並報以熱烈的掌聲,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市大嶝中學宋校長火金也帶領祝賀團一行五人蒞校參加,倍感榮幸。 餐會在宋校長文章及校友會李理事長金輝致歡迎詞後熱烈展開,席間各界來賓、師長、學長姐、學弟妹齊聚一堂,把酒言歡,往事歷歷盡付笑談中。認桌是沙中的傳統,也是創舉,各屆校友集資認桌為母校校慶活動暖場,展現沙中人的認同感與向心力。 金沙國中建校五十週年慶祝大會,於12月1日上午九時起在體育館隆重舉行,各界貴賓包括縣長陳福海、福建省政府秘書長李智雄、教育處副處長陳金文、縣議員陳滄江、李應文、金沙鎮長陳其德、金沙鎮代會主席王秀玉;謝炳南、黃武仁、王添富、楊清國、翁志勵、何莉莉等歷任校長及金門地區各級學校校長、家長會成員等蒞臨出席盛會,冠蓋雲集齊祝沙中校運昌隆;歷屆校友踴躍回娘家與學弟妹們共祝母校生日快樂。 大會在張瑋涵老師帶領的沙中管樂聲中揭開序幕,校長致歡迎詞並對校友在各行各業傑出的表現,回饋學校更是不遺餘力,多所肯定,也希望在校同學能以學長姐的表現為標竿,向學長姐們學習。 縣長致詞嘉勉,特別感謝沙中歷屆校長對於辦學的奉獻,也感謝歷屆縣長及立委對金門這塊土地的奉獻,強調「百年樹人」不是一句口號,「窮不能窮教育」,只要是學校想要的、對學生有益的,縣府「絕不手軟」,都盡力去做。省府秘書長則勉勵沙中學生要「尊敬師長、遵守校規」,送給同學人生四個最好,「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療是時間、最好的運動是走路、最好的心情是寧靜」;廈門市大嶝中學宋校長火金更以大陸的兩位書畫大師鄭瑞勇及邵文化的書畫祝賀沙中五十週年慶,獲得滿堂彩。 緊接著由縣長頒發特殊傑出貢獻獎給陳永東學長,嘉勉其長期對金門教育的貢獻,陳永東學長,金沙鎮汶沙里東埔人士,本校第五屆校友,事業有成,長年回饋母校,捐資興學,獎掖學弟妹,功在教育,令人欽佩。隨後頒發捐資興學獎給陳永東、陳再德、張群釗、蔡志鴻、李金輝、王石堆、黃奕焮、黃仁德、張德泰、李金贊、許福氣、黃建銘、蔡志財、黃永德、李台山等15位捐資興學者,以上校友或贊助校慶活動、或捐贈獎助學金、或捐贈勵學活動基金、或捐贈家長會會務基金,獎掖學子,功在教育,沙中校友回饋母校享譽浯島。 本校傑出校友黃永德(流氓阿德)特別返金祝賀母校生日,以「無用的咖小、寫一首幸福的歌」展現沙中校友另一種成就,會中表揚傑出校友包括:王金鍊、黃明華、黃克全、施志勝、李臺山、黃逸歆、張清忠、黃長發、王仁炳、張國森、張忠吉、陳國清、張太白、江澍人、王來成、蔡志鴻、楊志斌、楊麗芬、王文芳、陳再德、張德來、陳秀月、何克旺、陳篤敢、蔡木本、蔡彩碧、楊夢財、楊素秋、黃仁德、王仁源、陳其德、黃耀民、陳益成、蔡正雄、翁克偉、黃萬祿、李應文、林國進、何盡平、陳家祥、王美玉、林梨娟等四十二位,在各個領域出類拔萃,為母校增光。 為展現沙中的藝文氛圍特別舉辦了師生校友書畫展,除了展出在校師生的作品外,還邀請了幾位大師參展以提升沙中的藝文素養,包含李前縣長炷烽的書法、楊校長清國的書法、吳鼎仁老師的書畫、唐敏達老師、王金練校友、張水團校友、張太白校友等的書法及陳秀月校友的併布,喜迎建校五十載、大師書畫倍增輝。 沙中五十週年慶在一片歡樂聲中畫下完美的句點,感謝各單位首長、家長會顧問、校友會顧問、校友惠賜花籃、盆景,感謝歷屆校友出錢出力,更感謝各界貴賓、歷任校長、家長、校友等親臨同慶,也祝沙中校運昌隆,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再創另一個五十風華。(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
二胡
小時候聽二胡,是鄉鎮裡的捏麵人 捏著老舊電影的街頭, 古樸的畫面是捏著 向著海洋的落山風 姊姊的髮也捏著 旋律裡的笑容 長大一點點,二胡拉長著向晚的寂寞 烘乾木屋逗留在磚瓦上未乾的靈魂 是姊姊放在我手中的糖果 沿著像歷史一般高度的施工大樓 姊姊的眼睛,烘乾 未消失的感傷,也烘乾 老家最美麗的晚霞 而現在 二胡是一曲悠揚的鞦韆 等待著落葉與陽光 在季節走過時 展開晃動的圓舞曲步伐 荒涼的枝葉上有溫熱的心跳 蝴蝶,也加入一場哀悼。 而現在 二胡是墓誌銘的斑駁 焚香燒亮童年那一抹抹片段 彷彿瓣瓣凋零的歲月。 我借了昨晚的明月 拼拼湊湊童年的花香 飄然地迴旋,溢開在 那一甕釀著鄉愁的 姊姊的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