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翻車
來不及告別的剎那 車體先一步品嚐速度的刀鋒 肉身馬上接受極度扭曲的考驗 一顆心承接了魂飛魄散的戲弄 是否惡夢也無心再追究 錯過一個扭轉的關鍵 向左或向右的爭議都已多餘 只能把追思的淚倒入最鹹的海 只能把責難的話埋存最苦的追悔 繼續和時間維持和平共存
-
下雨的星期日
三月二十三日,明明都已經春天了,空氣卻還是寒冷。 下午一點三十二分,撥了電話給SUN,沒有接聽,也沒有回覆;不願意再接我的電話了吧,我猜想。但裹著乳白色外套下的身子,仍不知不覺離家了四公里路,騎單車到城市最熱鬧的那條與SUN相約好碰面的街。直到午后二點零七分,灰灰暗暗的天就快哭了的感覺。SUN一直都沒有出現。 也並非覺得一個人逛街是件孤單事兒;恰巧這次課堂要寫的報告須要幾本特定書作參考,所以大部份時間都在書店裡消逝。專注在書本裡可以讓自己忘掉許多原本該思考的事,好比春假的旅遊規劃、公司帳務的月底結算、下下周老師等著批改的各項作業、以及隨後緊接而來的期中考:::還有不知道為了何而不肯接我的電話的SUN的心理狀態分析! SUN的心情總沒個準則,有時熱熱切切汽車追著我的單車只為說一句「加油喔」;有時卻路上面對面擦身而過連一個招呼也吝嗇給。也認識他的我的朋友都說比起他對待其他人,總是特別偏心我,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要離開書店正結帳當兒,隔壁的女生不小心將飲料濺灑在我身上,於是乳白色外套留下一大片非常顯眼的水漬。那水漬回家洗一洗就會乾淨,反倒那女生連番的歉意致使我不自在起來。外套是SUN送的,據說這是他頭一次送女生東西,送我的那一天是上個月十四日,但他卻很堅持這是送給我的農曆年禮物。 :::記起來了似乎自從那天穿上這件外套起,就不曾下水洗滌過!這是一件適合在寒冬天穿的毛料保暖外套,冬天明明已經結束了我卻還對這件外套脫卻不下,也難怪我的春天遲遲還不曾展開來。 步出書店,街頭早就飄落細細雨。就著路燈抬頭望向由天而降直又綿長的線絲,不知不覺凝視得出神,根本就已遺忘原本騎單車出門的我,待會兒該得成為落湯雞了。 「回不去了厚」!迎面走來得意笑容的SUN「我就知道妳一定沒帶傘:::腳踏車放我後車箱讓我載妳回去吧,不過我從中午加班到現在肚子好餓喔,妳要先讓我吃完晚餐才能送妳回去喔!」
-
《閱讀札記》談談氣質
近幾年來,由於台金交通的便捷,加上地區基於政經建設、文化教育提升發展等需要,獲邀來金講學或指導的學者專家、長官各階層人士可謂絡繹於途。因而,筆者與很多人一樣,或許有更多的機會,去聆聽他們的演講,分享其經驗,同時也欣賞到不同的氣質、修養與風範。有些人親切平易,豐富的人生閱歷與廣博的見聞、風趣高雅的談吐令人景仰;但也有部分似乎只專精於某一領域而已。人們在人際的互動中,每一個人隱約與無意中似乎都在評鑑衡量周遭的人。同樣的,受到他人的衡鑑與評價。因而要成為一個有氣質有教養,且受人喜愛尊敬的人委實不易。 我們常說,教育可改變人的氣質與修養,氣質與修養好像是很抽象的東西,事實上,它隱約間似有脈絡與跡象可尋,古人所說「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臥如弓」,誠於中而形於外,因而它自然而然表現某些行為。從心理學上來說:氣質就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行為方式與情緒反應。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氣質可涵蓋以下項目包括:動作活動量多與少、處事有無規律性、對人的趨避親和力、對環境適應能力高低、處事反應的機智與強度不同、對刺激的反應或差異、情緒本質反應與控制能力、注意力能否集中與持久、堅持度的強弱等,這些都屬於氣質的要素,它有些是相當先天的,每個人都有其個別差異,本無所謂好壞,然而,日後隨著父母的期望與教養方式不同、社會的要求有所差異,加上各自的因應與學習情況,自然而然也就產生不同的氣質與行為。 另一方面,從社會學上的觀點來看,氣質是一種氣度、一種風範、是一種素養,它包括性情、風度、動作、語言等項目。它似乎是比較後天,是可以培養與學習。如人們對性情溫和、樂觀大方、動作幽雅舉止恰到好處、說話有節度,合情合理,讓人樂於接受的人們,都會說是氣質好。此外,氣質包括四個項度:一、先天與後天:有些是與生俱來,有些是透過學習陶冶與自我調整而產生。二、生理性與心理性:如不同體型、血型、內向與外向個性均有所不同;三、傳統與時代:不同的時空,對氣質又有不同的認定與喜好。四、集體與個別性:例如住在城市與鄉村、就讀不同的學校、從事不同的職業,等均產生不同的氣質。 氣質雖源自天生,但是可經後天不斷的改變,這也就是教育的效果與價值,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看法,孩子自兩歲開始學講話後,就進入第一個反抗期,對事物的認知與理解慢慢運用不同方式如說、哭、抗拒、情緒與動作,來表達想法與意見,以至於進入國中的反叛期、高中的狂飆期,氣質與修養均在逐漸形成中,父母在在都需要從嬰幼兒期就要開始給予好好的引導,來陶冶塑造孩子高雅的氣質。慢慢建立其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道德價值觀,以避免過份的順從放縱,養成為所欲為或驕寵的行為。 不曉得你是否會有這樣的感受,在很多學校的教育現場、在周遭你所認識的孩子中,有許多人讓人覺得活潑有餘,自治、自律與可愛不足,孩子的行為舉止,能表現的落落大方,有禮懂事,體諒他人的氣質與修養者並不多見。是否我們的整個教育方式與制度,社會價值觀,變革的太快,過度強調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失去傳統文化中某些極具價值的東西,如孝順、尊師與敬長等的薰陶;自我意識過份強調使許多家庭解體,喪失家庭教育功能,難給孩子有效啟迪引導;親師都比較重智育而不重視生活教育;以及媒體許多公眾人物無法提供優質的典範等等因素所影響,因而一般人要教養出有氣質的孩子實在不易。 氣質就是一種風範與素養,也可說容易與他人建立好人際關係的一種特質與能力。每個人都不太相同,美麗或瀟灑的人並不一定代表有好氣質,但聰明的人常會思考自省自己的行為,比較容易自我提升與調整。雖然,氣質某部分是天生,但性情、風度動作、語言等要素所衍生的好的行為指標:如親切開朗、健康樂觀、常帶微笑、溫和體貼、不以自我為中心、幽雅大方、謙虛有禮彼此尊重、說話有分寸,多給人鼓勵等都是容易受到他人的歡迎。它可從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獲得,以家人、師長、周遭人物為榜樣典範去學習或思索探討,從人情練達生活中去體會、從經常自我反省調整、從閱讀旅遊中開放視野心胸。讓自己不斷蛻變。人們在人生旅途中,自然而然會閱盡各式各樣人物,只要用心與有心,他們都是一面鏡子,可用以自我觀照。幫助我們思索,如何自己調整與履踐,讓自己活的自在愉悅,且成為有氣質而受歡迎的人。
-
童言稚語
(一)說悄悄話: 「寶貝硯」拉著我的手,跳了兩三下,還蹬不到我耳根的高度,直喊「媽媽,你耳朵過來一下,我要說悄悄話啦!」喔!「悄悄話,你也會有什麼悄悄話可說啊?」心想這臭硯弟要玩什麼把戲呢?又拗不過他的糾纏,只好半蹲下來聽一下他的心聲也好,只聽到類似蜜蜂般嗡嗡叫聲,「三個字」的長度,便無下文了。耶?奇怪極了,你在說什麼呀?我又問了一次─「快點說你的悄悄話吧!」這會兒,他又重施故技地有些不耐煩了,我就是「說悄悄話嘛!」他答道。我很莫名其妙的瞪著他,抓不到所以然地又問了一次─「到底是什麼悄悄話啦!」這臭弟有點火大了,「我不是告訴你說悄悄話了嗎?」此時,靈光一轉,咦?難不成「悄悄話」三個字,就是你的悄悄話?臭弟這才點頭如搗蒜般的破涕為笑呢!哎!這可怎麼解釋 ::? (二)說實話: 由於前述的例子,倒令我記起以前老大、老二的笑話,他們是如此的相似,簡直有同個模子印出來的感覺哦! 大約也是這個年紀的大小吧!做了錯事,總不敢承認做錯事,兩個人便你推給我、我讓給你,在這一來一往且可推得一乾二淨的情況之下,我這位身為一家之媽的,絕對必需要有睿智的抉擇,及辯識裁決的超能力,於是把家法往桌上一擺,列出規則,誰先承認錯誤、誰先「說實話」,可免受罰,而另一做錯事或不肯說實話的人,就要擔雙倍的處分,此話一出,果然不同凡響耶!兩人爭先恐後地「說實話」,搞得我一頭霧水,頓時額上浮現數條直線,這下我可莫宰羊了!無所謂啦,我還有一絕招─誰能老實誠實的說實話,不僅不處罰他,還有口香糖吃喔!嘿!嘿!這不管三七二十一,兩兄弟連連搶說「實話」,此起彼落地數十聲,我有給它霧煞煞ㄋㄟ!我開口問─「你們倆人是幹嘛了,不說「實話」、倒拚命地喊了一堆實話?」只見大哥哥勇敢又理直氣壯地說了─「媽媽,你剛才不是說說實話,可以吃口香糖,而且又不會被打嗎?」此刻,我還真是招架不住了。這樣子說好像也對?可是,又被兒子們那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分析力及判斷力加理解力給打敗了,這下子我也無話可說了,因為早已笑到跌坐在地了! (三)吃一顆糖會蛀牙? 過年期間,我一改往常的習慣,買了好多糖果來應景。臭硯弟常趁我不注意時,摸了一把接一把的糖果往口袋放,再偷偷躲到門邊去,塞入嘴裡享受著,我也假裝沒看到不予理會。這天店裡來了位小妹妹,跟他要了「一顆糖果」來吃,只見這臭弟不假思索地把手縮回口袋內,回了句「老師說吃一顆糖果會蛀牙哦!不能給你吃,要不然會被老師罵哦!」我停下手邊的事情走近他,說道:「你有好多糖果,分給小妹妹一顆有什麼關係呢?」、「不要太小氣,而且你也知道吃糖會蛀牙的,幹嘛全部自己吃光光,難道你不怕蛀牙蟲來咬你呀?」這小子竟回:「吃一顆會蛀牙,吃很多才不會咧!」我真是輸給他了!這到底是何種邏輯呀!「新年期間就不要管太多了,大家歡喜就好!」阿嬤也湊熱鬧地助孫子一臂之力,算了吧!這臭硯弟古靈精怪的舉止,真得很令人噴飯耶! 雖然,生活有時很乏味、枯燥又煩悶,但許許多多不經意的小插曲,卻是很好的調味料,不知您是否有注意到,其實這些心靈鬆弛劑,就在你我的周圍,有時如小孩們的哭聲、鬧聲、笑聲,都是換個心態之下,會令人捧腹的絕妙好料,你說是嗎?(絕不是等著看人出糗的心態哦!)
-
緣定金門
回憶起我與外子初次相識之地金門國家公園│中山林,彷彿如昨日:::::轉眼間也經過了一年半的時光。那是個明月皎潔的夜晚,十二月微風寒意蟲鳴,夜光灑在森林中光線轉移在我們的臉上若隱若現,羞澀的我不敢正眼直視,還好有月光隱約的照射,柔和的月光中隱藏著內心的不安情緒,那股強烈的情愫至今仍深深回盪著。是的,金門中山林是我們結下一輩子情緣之地,如今我與外子經過此地總會不約而同會心一笑,共享那初次見面的感動。 金門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所散發出的媚力,深深的牽動著人們的心靈,與外子相識半年後毅然決然離開台灣教職工作,隻身前往金門與外子共築愛巢,兩人甜蜜的世界有大自然的祝福,更有鳥語花香的陪伴,真的是幸福人生,人們所謂:「只羨鴛鴦不羨仙。」大概是這種寫照吧!如今我們也有了愛情的結晶,真的很感激這裡的賜與,使我們擁有比財富更加寶貴的禮物,由甜蜜兩人行增為幸福三人組,更令我體認到人生夫復何求,知足常樂、幸福永在。 人生就是要把想法付諸行動,創造能量去實行,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就會時時的出現,現今社會若有許多不如人意之事,偶爾調整自己的心情看看週遭的風景,將會有助於想法的改變,它會給我們無形的力量賜與我們勇敢與愛,更而激勵我們勇於追求自己的真愛,得到幸福的人生,進而衍生出令人驚奇不已的助益與收穫,若有機會來到金門,你將會很快的忘卻煩惱,草木皆會欣欣向榮的對你微笑,告知你生命的價值,聽聽鳥兒高興的歌唱,那是天籟之音;看看大海平靜的沈思,那是開拓心靈之鑰,讓大自然洗淨我們的身心、給予我們力量,使我們更能掌握人生幸福的方向,擁有更完美的人生。
-
我所知道的慈湖(二)
站在岸邊的土墩上,前面是關帝廟,左邊是南山村,右邊是北山村,眼前就是雙鯉湖了,整個湖面,叢生著大片的蘆葦及俗稱水蠟燭的水草,棲息著各種水鴨、蒼鷺、海鷗、水雉等鳥類,這曾是帆船泊地湖面,已蛻變為沼澤區,彷彿成了生態博物館,對照南山村砲戰廢墟的倒影,在夕陽下更增添了幾分淒涼,走進北山村,有小小的高地就是我的母校「古寧國校」,這曾是舊帆船時代集貨區,人們將土產及牡蠣殼等貨物,盼望著內地來的船影,也就是我童年嬉戲遊樂,引領我求知向上的地方,有我的敬愛的師長及同學們,如今校園書聲朗朗,笑聲依然,我們卻已各奔天涯,不及思念之情,車行轉向東方,進入林厝,這是古寧頭最後一站了,古寧頭俗稱「三鄉」就是南山村、北山村、林厝之合稱,在金門許多自然村,因族人聚集,而以姓氏命名,但林厝的由來,卻是源於李氏家族,有村必有林,家族才能興旺繁衍之意,林厝是進入古寧頭的大門,聳立眼簾的是「古寧頭戰場」牌坊,是為紀念西元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爭,聞名中外的古寧頭戰役而建立的。 在遊客心目中,古寧頭戰役決定了什麼?只需於歷史書中尋求答案,戰史館會提供一些史料,您亦可於戰史館的小土墩上,環顧四方,想像電影「最長的一日」那登陸諾曼地之情景,這細白的沙灘,潔淨的海水,依然在訴說著兄弟鬩牆的故事,然後在「古寧頭戰場」牌坊下,拍照留念,一個微笑,所有曾發生的苦難,隨著穿過樹梢的清風,飄然遠去,容易健忘的鄉人,仍然在烈日下,耕耘著這一片鹽質沙崗,對於生活在兵荒馬亂的父執輩們,「古寧頭戰場」卻是永恆的戰場,那是今日、也是明天,一直存在於沙崗農夫的記憶裡,於是,一座廟,一座跨越台灣海峽的小廟,李光前將軍廟落成了,它神跡似地降臨在我家鄉西浦頭,當然存在著些神話,李光前湖南人,編號201師的代團長,和他的袍澤們及參與公元1949年古寧頭戰役的共軍們,選擇著這沙崗作為決戰地,幾乎全中國省份的建兒都參與這場殲滅戰,據鄉人細訴兩方部隊,皆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為軍旗,而以白布及紅布束於手臂為標記,歷史可曾喚醒人們多少記憶,歷史是否曾嘲弄你我,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們在渾沌中,卻創造了另一個世代,我輕聲歌誦楚辭中「國殤」,低吟著唐人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這廟成了這次戰爭的總結。 走進廟宇,也走進了我的童年,往事一幕幕地映入眼簾,人真是奇妙的動物,一切情慾,都隨著感情的波濤起伏,或許是近鄉情怯,如許多異鄉遊子一般,我不斷地流浪,亦不斷地去懷念故鄉,但也是出於無奈,是為生活而奔波啊!有了少許藉口,便添加了幾分憂傷,懷鄉也成為病態,總之咀嚼著一份苦澀,一份鄉愁呢!這廟離村子有些距離,好像是一個招待站,正好可瞭望到村莊全貌,那掩映於林子裡的紅磚屋,背負著綠色的山巒,身旁橫臥著一條數里長的沙龍,就是塞尚所彩繪的那一幅大油畫了,整個地貌活像一支法國號,對著慈湖吹奏,低沉的音符,訴說亙古以來,它所經歷的風霜,不斷地去撫慰我們這群異鄉遊子,沙龍就像是這片村落的圍牆,自入冬以來,成為阻擋寒流的天然屏障,如此美麗的家園,由於謀生因素,人們多棄農外出尋找工作,如今熱絡的鄉音,已自廟口傳來,有父老的垂詢,兒時嘻戲的玩伴呼喚,點點滴滴擁上心頭,這廟就顯得更為親切了,它供俸著大戰後的英靈們,並深深地埋藏著我們共同的記憶,這片海埔新生地,除了雁鴨類和成群的雉雞等野鳥外,耕地已逐漸萎縮,廟後方的駐軍也撤走了,荒廢了田野,就顯得有些淒涼,不變的是鄉人那份熱情呀!! 廟右方有一條小溪,水流涔緩,但長了很多水草,綿延通到沙崗上海岸邊,貫穿了這片略帶鹽質的農耕地,童年時,水中常可捕捉到鬥魚(俗稱鬃斑),放進玻璃瓶內,以為觀賞,而進入慈湖的溪口,村人建造了一座水壩,以作養魚池塘,在木麻黃後面,就是海埔新生地所建設的慈湖農莊,那是1970年以後的事了,農莊前環繞著池塘和大片慈湖水,錯落其間各種植物滋生,群鳥飛舞,煞是美麗,牌坊前是環島西路,由金城通到古寧頭,這條應是日據時代建造,後經國軍不斷整治,崎頂已不復先前之坎坷,而能平順地通達浦頭山上,西浦頭原來是靠近海邊的,經過半世紀的變遷,海岸線已退到數公里外的慈堤,滄海也成桑田了,我們見證了它的發展,感到人生變化無常。 順著崎頂走去,是村莊的入口,右邊百公尺處,有一條由山頂至慈湖的溝渠,因長時間水流衝刷切割而成為天然地形線,即地理學所稱的均夷線,兩旁種植了大量的相思樹林,每當夏日時節,相思樹開滿黃色小花時,一片金黃的世界,令人多麼雀躍,很難想像這溝渠,竟是大戰時著名的萬人溝吧,童年時,父母都會告誡小孩,在日正當中或陰雨綿綿時,容易使人中邪,鄉人也儘量減少走動,我們邊走邊看,回望光前廟及遙遠的關帝廟和水尾塔,整片慈湖真是瀲艷光潔,越走越高,已達到浦頭山頂點,這曾是擁有世界最先進的自動射控雷達,日夜監視著金廈海灣的高砲陣地,也曾是陸軍砲兵靈魂的觀測所,隨著時空移轉,目前已成為廢墟了,我們來鳥瞰這片自然與人文構成的美景,又不經意地望向廈門和大嶝島,沿著清晰的道路,對岸的車子歷歷可數,祈望中華兒女,能自由自在地品味這自然保護區,莫辜負這片安祥的農村風情啊!
-
白水湖春夢
夯漢、酒家、小姐之間,好像總有一股奇異神秘的關連,就像礦工和妓女之間,那種帶著原始慾念的情趣,在這樣淳樸的海島鎮市裡,酒家女都是從外面的都市裏進來的。為了能夠常去捧小姐的場,耗費鉅資,散盡家財,只為了得到小姐歡心的痴漢比比皆是。當然,看她接待別的客人時,男人也會嫉妒,像年輕男子一樣,因為她隨時可以接待比他更有能力的男人。 酒家中的愛情,因為許多男人公然地追逐某些目標,更引起了男性最深沉的競爭本能,而競爭刺激了情慾。雖然她的確在賣,但只要有市場需求,賣並不會讓男人們低估她們的身價,反而讓小姐們更高不可攀,因為出得起價錢的人永遠有,而隨時有人可以出得比你多。而這種嫖客和嫖客之間的權力遊戲,是產生火山孝子的最主要力量。 姐們撒嬌確實功夫了得,「伯伯」叫一聲,「我們划拳││」小姑娘嬌滴滴,嗲聲奶氣的。不只一次,我看見那種女人在門口送客人:「有空常來。」迎面而來的總是一股濃的化不開的風塵味。 那一年,提著一家老小的衣服,溪邊浣衣去,突地下起雨來,她被豪雨淋得滿身泥濘,狼狽地跑往山腳的涼亭,那兒也躲著一個吸足水分的男子,他們約好的。接二連三不順心的遭遇,她的心境異常鬱悶,但因為有他曾經的承諾,於是讓她在最絕望的時候忍著不哭泣。那天,他揀了一朵不知名的什麼小野花,順手塞在她的頭髮裡,她說:「等會兒別人看見會說話的,幫我弄下來。」他說:「不要,就這樣,很好看。」 她在心中預感這是最後一次見面,直到衣服乾了,他們牽著手回去都沒有再說一句話。 後來她懷孕了,古來征戰,南風低迷,飄搖風雨烈焰中,兵馬倥傯,調動頻繁,而他跟著部隊連夜移防,她再也沒有見過他。時代像獅子,篩得每一個人流離失所,得少數人出類拔萃,能幹、淵博,好好的一個人,到底去了哪裡? 她哭,她求,但他究竟沒有回來找過她,不知道是不願意,還是不能夠。 手術後,因為麻醉的關係,時而清醒,時而昏睡,醒時不斷嘔吐,睡後進入不同的夢境,後來,她變成了憂鬱性患者,病發時會把沙拉油下鍋加熱,再淋澆在自己的手臂,絲毫不感疼痛。在清醒後,她的知覺正常了,手臂傷口的疼痛才開始放肆了起來,她必須再受一次肉體的折磨。心底的憂鬱,肉體的疼痛,兩者交互鞭答她。八卦沸沸揚揚的傳開,父母難堪,拎著提包離開家裡的那個清晨,母親偷偷的跟了出來,塞了點錢在她手上:「妳知道妳爸爸那死硬脾氣,對妳的期望又高,妳突然告訴我們這些事情,連我都難免錯愕,更別說他難免氣極。」 她變成台北人的那一年,台灣解嚴了,把七○年代的台北都會生活交織的生氣斑斕,汗衫短褲西裝革履來來往往,閩南語與各地外省方言打成一片,一頁屬於台灣的特殊歷史稍然在這城市的一角演展。以後果真沒有見到過他,心裏真有幾分想念,有時甚至害怕,他已經不在人間。姐妹們建議她去測個字,想了半天,她慎重的寫一個「健」字,測一下,他是否平安?老師看著那個字,陷入長長久久的思索,艱難地抬起頭說:「對不起,我測不出來。」她再也忍不住,掩住臉痛哭起來。 做這一行,都是殘缺的人,心裏有個窟窿,是填不滿的黑洞。不是雨季的十二月冬雨下得綿密飄虛,每個人的過去都是一段故事。 她講著少女時代的一個夢,對她而言,這是此生的最後一個夢,而她相信過,她有過一場真正的愛情。那:::那個常來的林先生呢?林先生人很溫和,也很老實,有點文縐縐,不想:::考慮考慮嗎?她在笑,沒錯,她正在笑:『老實的人我們碰不到。』
-
「品德完人」─黃偉的生平事蹟與傳說軼事
黃偉,明代金門汶水(今後水頭)人,德行卓越,被後人尊稱為「品德完人」,由於無數先賢的「立德、立功、立言」,使金門的歷史顯得格外璀璨。 本文藉由文獻、訪談與實察,探索黃偉之生平事蹟、傳說軼事和相關的古蹟,感懷先賢為我們留下豐碩的文化資產,吾人應當珍惜,並謀思發揚。 壹、黃偉的生平事蹟 有關黃偉的生平事蹟,︽汶水華房黃氏家譜︾之記載極為簡略,僅記係「正德甲戌進士,任南雄、松江兩處知府,祀鄉賢祠,卒於三月十七日,與妻陳氏合葬於汶水里尾,土名烏鴉落田。」由於黃偉實際任官時間不長,故南雄、松江二府志亦無相關記載,其事蹟主要見於與福建和金門有關的志書,如︽閩書︾、︽泉州府志︾、︽同安縣志︾、︽金門志︾、︽金門縣志︾、︽滄海紀遺︾等等。 黃偉字孟偉,號逸叟,別號逸所(註一),汶水頭(今後水頭)黃氏華房第五世,生於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西元一四八八年)十月初三日丑時,卒於明嘉靖十七年戊戌(西元一五三八年)三月十七日,享年五十一歲。(註二) 黃偉性敏而誠謹,貌古心淳,少貧,曾任泉州府兵工房什科書掾,負責撰寫工作,被吏窘辱,故投筆而去,明末金門後山(今碧山)陳熙憲記述此事為:「舊例,堂吏妄自尊大,目無書掾,先生以書生初進,繕寫錯誤,狗吏經奪其筆,擊其首,先生大怒,遂題兩句於壁曰:『衙門非進身之路,書手豈男子之稱。』投筆拂袖而歸。」(註三)︽閩書︾記載黃偉曰:「非丈夫也。」題辭壁棄去(註四)。明崇禎十八年(西元一六三四年)陳熙憲亦謀得同樣的工作,工作地點同為泉州府兵房什科,碰到的堂吏暴戾恣睢,無異於昔日黃偉經歷的故事,陳熙憲自揣才品不及黃偉,但覺人各有志,何不可治生?而必屈就泉州府中求生涯,奉承一狗吏,便效法黃偉之作為,遂棄歸。(註五) 之後,黃偉勵志勤讀,曾讀書於太武巖,(註六)日誦數千言,夜起觀日海中,欣欣然若有所悟,終於在武宗正德五年庚午(西元一五一○年)中舉,時黃偉二十三歲,自謙為未學,故不赴春官,從同年友陳琛學易,所得益深,登正德九年甲戌(西元一五一四年)進士,是金門學子在明代中進士的第二人。 登進士第之後的黃偉,初授南刑部廣西司主事,治獄情法既得,則執不可奪,以「清、慎、明、恕」著稱,陞廣東司郎中,凡六年,後歸省。 世宗嘉靖初,黃偉應詔陳九事,首論:敬德必親賢儒、遠近習;輔弼必任老成、去軟熟;節用必自裁減貢獻始;除剝民巨蠹必革鎮守。其他如選臺諫、重守令、養人才、明職賞、正憲體,皆切中治體。(註七)關於此九事之詳情,蔡獻臣︿黃逸所公海眼存集序﹀記:「逸所先生郎比部,則上申明舊制,又疏應詔陳言九事,又疏定禮,按:九事則敬德、納諫、節用、端本其大者,而其詳則請罷生員納銀入監、請罷各處鎮守太監、請飭巡按及按察司禁止送迎、而相見禮一依憲綱、又禁止南京守備不得受理戶婚田土、鬥毆人命詞訟鮮船、內官不得需索見面幫錢銀兩、又鮮物非供祀織造、得已者量行停止。」(註八) 此外,又曾上「定大禮」疏,斥責張璁希寵嗜進,妄誕不經,也上「申明舊制」疏,則改正京畿御史不得仰部司抄奉按驗。總之,黃偉為官肯針砭時弊,人所難言者,侃侃而談,無所避諱。(註九) 後出守廣東南雄知府,當地年有例金萬餘,黃偉分文不取,皆退還之,節省騶從,省徭役,明禮教,焚淫祠,禁游女,介直敢為,遇事無所顧避,南雄府有橋稅,毫不私取,按察司徵招民夫抬蘇木署牌,皆還之曰:「本府不忍勞民也」,巡撫欲丈田加稅,堅執不從,南雄人稱「介節雲間羶地」(註十),但僅三月,黃偉便投劾而歸,老少號呼載道挽留不成。 不久,黃偉受當道推荐,改任松江知府,時張璁為禮部尚書兼大學士(註十一),黃偉之同年任吏部侍郎的霍韜來訪,私下告訴黃偉說:「兄向者應詔疏語,嘗及張公,某私為解,張公亦自知兄矣,宜一謁之。」(註十二)黃偉便偽託日昨墜馬傷足,投牒而歸,從此累遷不起。 歸鄉後的黃偉,以養親講學正家為務,丁憂三載,足絕臥內,往返墓間,哀號之聲感於道路,故有老婦人呼父母而哭曰:「彼富貴之人,尚念父母如此,吾貧賤乃不知父母耶?」每晨,黃偉與子皆先到家廟焚香,具衣冠展拜,諸子若起稍晚則斥跪於中庭,拜畢然後敢起。婚冠喪祭,盡革舊俗,以禮教與鄉人講之,鄉人因此丕變,不敢做非禮之事,凡子侄兄弟,有居父母喪者,黃偉皆會前往悼念,人感於黃偉之盛情,皆想請以酒食,黃偉則說:「喪堂之上可以飲酒乎?」故皆不敢留他。凡鄉人子弟可教者,則隨材引進,與之講論義理之學,造就不少人才,汶水和汶浦黃氏在明嘉靖至萬曆年間,來人和貢生有多位,黃偉之教導,功不可沒。 黃偉曾種瓜於鄉之東郊外,親自犁鋤,與子弟灌溉,每日徜徉於田園之中,與鄉人相遇,則常席地而坐,閒話家常,悠然不覺日已將西,也曾率子弟,構築居室,甘心於勞苦,淡泊名利,而不屑為飽暖之計,陳琛(註十三)曾贈詩云:「白菜充廚嘗覺苦,黃金橫帶不知榮。」(註十四) 當道諸公慕黃偉之名,往往想來造訪他,但僻處海隅,也難得有來訪者,只要與黃偉會面,黃偉便會舉平日所聽聞有關冤抑之一事,代為澄清,不論是否為熟識的人,知道者往往會來向黃偉致謝,但黃偉皆嚴加拒絕,當時福建巡按李元陽曾勸勉諸生說:「諸生莫道誦法孔子,但能誦法黃逸所先生須可矣。」(註十五)可見黃偉極受當道者所重視。 明嘉靖十五年丙申、十六年丁酉(西元一五三六年至一五三七年)泉州大旱,民多餓死。(註十六)巡按李元陽請黃偉、俞大猷、許福代行賑濟,黃偉旦暮區畫,悉心經理,哺餒扶傷若不及,必欲無一人遺,無片刻滯,無斗釜濫,殫神畢力,勞瘁得疾,嘉靖十七年(西元一五三八年)三月十七日卒。遠近無不嘆惜流淚,饑民更如喪父母般的哀痛,陳琛哭慟曰:「天喪吾道也。」按察諸司矜其清貧,重其行誼,為營田供祭,且在泉州崇陽門內為黃偉、顧珀、李源等人,共立一「善俗坊」以表彰之。(註十七) 綜觀黃偉一生,雖然三十六歲高中進士後開始為官,然不畏權勢,言人所不敢言者,故仕途坎坷,實際任官的時間不長,僅於南刑部主事和廣東司郎中計六年,擢知南雄知府,甫三個月便告退休,任松江知府,為期甚短,故其受人景行者,乃在其德行風範,黃偉孝友天植,慈祥簡易,有進退大節,不為苟得,不厭窮困,其論議、沖遠、出處皆受時人所讚仰,惜未能施展抱負,蔡元偉稱黃偉為溫陵(泉州)十子之一,無愧為完人。 黃偉歿後,祀於泉州府與同安縣之鄉賢祠中,(註十八)明隆慶年間,洪受曾提議金門浯洲書院亦應加以崇祀,︿鄉賢崇祀議﹀云:「逸所先生之道德,雖云列祀於學宮,然風波之阻,於子孫不得以與祭者矣,而況於鄉之人者乎?誠設浯洲書院,崇祀於其中,則一洲鄉社之人,日見儀型之在目,而當祭之時,亦將翕然於俎豆之間矣。」(註十九)據聞某年族裔在金門海濱發現二方神主牌,仔細一看,竟是黃偉之神主牌,尚完好如初,族裔認為是黃偉靈聖所致,今神主牌供奉於後水頭十號黃宅中,分別題刻: 明賜進士出身中順大夫松江知府致仕逸所黃公神位 明贈中順大夫鄉賢諱偉公黃先生神位 明崇禎十年(西元一六三七年),黃偉之曾孫夢魁,收集黃偉之奏疏遺文,並請蔡獻臣寫序,書名為︽海眼存集︾,時距黃偉過逝已百年,惜該書已不存,僅餘︿黃逸所公海眼存集序﹀於︽清白堂稿︾中。(註二十)另︽滄海紀遺︾收錄詩一首,題為︿黃逸叟題太武巖﹀,文為: 落葉蕭蕭九月天,芒鞋緩步武岩巔; 靜觀身外渾無物,未許人間別有仙。 野徑黃花隨意折,墓雲紅日共誰延; 何時宇宙長如旦,歷偏蒼崖詠石泉。(註二十一) 黃偉此詩乃題刻於太武山上,清末黃家鼎撰有︿重九登太武山次明黃逸所韻﹀六首(註二十二)。惜今不知石刻所在。 洪受在︽滄海紀遺︾︿風俗之紀﹀云:「浯洲在海中,與市井隔絕,故其風氣自殊,而俗尚之所推移,亦因時而變,冠禮之行,舊無有也,今或行之,則自逸叟黃先生始也。」又云:「昔之有喪者,凡弔客至,必延以盛饌,分以布帛,至於卒故,小祥、大祥之期,惟作佛事而已;今則盛饌、布帛無有也;或奠或祭,一依家禮,倡之者,逸叟先生也。」(註二十三)可見黃偉對移風易俗所產生深遠影響。 清末,金門文人林豪,擇金門耆舊卓然可以為後人效法者十二人,撰︿詠金門耆舊詩十二首並序﹀,黃偉是其所歌詠的人物之一,詩云: 逸叟講修齊,內行自敦篤; 觸邪請斥璁,墜馬為拒霍。 治績在南雄,救荒殉故國; 溫陵十子中,如公尤卓卓。 詩首,林豪並有序云:太守諱偉,字孟偉,正德甲戌進士,觀政刑部,升郎中。出守南雄有惠政,嘗上大禮疏,請斥張璁,而同年霍韜力勸其謁之,公乃偽墜馬,自云足傷,假歸,累遷不起,後泉州大饑,當道令主持賑務,積勞卒於工次。(註二十四) 黃偉之人品德性,數百年來一直為金門人所讚詠,故而金門乃有「文章許鍾斗,品德黃逸所」之俗諺流傳。民國五十七年,金門重修浯江書院的朱子祠,並製「品德完人」匾懸掛於祠中,藉以景仰先賢,弘揚風教。 附錄 註一:據黃偉墓石刻墓表得之。 註二:洪受,︽滄海紀遺︾,P:12-14,金門縣文獻委員會,1969。 註三:是書撰寫於明末清初,手抄本,封面已破損,不知原書名,內容皆有關陳氏家族之事情。 註四:(明)何喬遠,︽閩書︾,P:2732,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註五:同註三。 註六:(明)蔡獻臣,︽清白堂稿︾,︿黃逸所公海眼存集序﹀,P:238,金門縣政府,1999。 註七:同註四,P:2732。 註八:同註六,P:239。 註九:同註二,P:13。 註十:同註六,「介節雲間羶地」意指黃偉介直敢為之操守,為人所欣慕見悅。 註十一:據包遵彭主纂︽明史︾卷一百十︿宰輔年表二﹀,明嘉靖六年十月,張璁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宰輔。國防研究院印行,1962。 註十二:同註四,P:2732-2733。 註十三:陳琛:字思獻,別號紫峰,晉江人,杜門獨學,學者稱之為紫峰先生,明正德十二年(西元1517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南京戶部,以母老乞歸養,嘉靖七年,大臣荐琛有用之學,詔徵之,琛辭,次年,任貴州按察司簽事,提督學校,旋改江西,皆力辭家居,著有易經通典六卷、文集十二卷。(參見︽閩書︾卷85,︽明史︾<列傳>170。) 註十四:同註二,P:13.14。 註十五:同上註。 註十六:懷蔭布,︽泉州府志︾卷73<祥異>,1963。 註十七:同上註,卷17<宅墓坊亭>。 註十八:同上註,卷15<學校>。 註十九:同註二,P:53。 註廿:同註六。 註廿一:同註二,P:61;然林焜熿,︽金門志︾卷14亦收錄此首詩,有數字略有不同。第二句為:芒鞋緩步五峰巔;第七句為:何當風景清如許。 註廿二:黃家鼎,︽馬巷廳志︾,P:321,台北市福建省同安縣同鄉會印,1986。 註廿三:同註二,P:49。 註廿四:金門縣政府編印,︽金門縣志︾,卷七,P:1638,金門縣政府。 (上)
-
共築學校教育願景──敬覆家長書
我知道西口是個不錯的學校,校長和老師個個都是優值得,但是我不知道,現在學校都分好多層次上下課,不知是什麼原因?因為孩子早回家,根本都在玩,除了功課做完,也沒什麼可以做,所以我覺得這樣很不好。為了孩子好,希望能否改善提早放學的事,僅此。如有不對的地方,望多多包涵。西口國小加油!加油!(吳寶愛) 親愛的家長: 非常感謝您的溢美之辭!的確,我們學校正如您所言,是一所優質的學校;老師皆具有專業素養,皆富有教育熱忱,都想把每個孩子帶上來,都想把學校經營成卓越的校園;經營成孩子歡心、老師熱心、家長放心的卓越校園。當然,學校的努力,學校的願景,需要家長的支持與鼓勵。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務必能蒸蒸日上,孩子必能健全發展。 有關您的建議,我想也是很多家長的感覺。因為,這幾年來,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教育形態改變極為重大,譬如:教學模式以「教學為主」轉變為「學習為主」;學習方式以「個別學習」轉變為「合作學習」;教學重心以「知識灌輸」轉變為「能力培養」;教學方法以「傳統教學」轉變為「創新教學」;課程型態以「單科教學」轉變為「領域教學」;教師角色以「教材消費者」轉變為「教材研發者」;教學內涵以「學科專業知能之學習」轉變為「社會生活行為之實踐」;教學型態以「單打獨鬥的學科本位」轉變為「團隊作戰的協同教學」;家長角色以「教育旁觀者」轉變為「教育合夥人」等等。 教育改革,使學校生態做了革命性的改變,這種巨大的變革,不僅家長迷惘不解,就是身為教育第一線的老師,也要不停的學習,快速的進修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變革潮流。家長的迷惘不解,是我們學校的責任,我們學校沒有將教育改革的理念、目標、做法,有效的傳達給家長,使我深感內疚與不安。 本校授課時數,皆依據教育部標準排課,至於形成「多層次上下課」情事,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目前課程尚新舊雜陳,有三個班級沿用舊課程,有三個班級採用九年一貫新課程。我想再過兩年,全面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後,這種新舊課程雜陳的現象,即將自然消失。其二,學生年段不同,有幼稚班、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每個年級授課時數多寡不同,也是造成「多層次上下課」的原因。 依據教育理論,年紀愈小,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要愈長。因為,「家」在幼小孩童的心靈中,是具有無法取代的地位;同理,「家庭教育」在孩童健全成長的過程中,也是具有無法取代的地位。 據專家研究報告顯示,台灣社會亂象叢生,世風日下,與「家庭教育」功能式微有關。因為,傳統的家庭教育觀瓦解,新的家庭教育觀發展尚未成熟。很多年輕的父母,對行為偏差的孩子束手無策,使熱心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們,感到無力與無奈。這種惡性循環的現象,使有心經營學校的人,莫不深感憂心忡忡。 有關授課時數問題,學生比以前早放學一事,為了符應先進國家教育潮流,九年一貫課程授課時數減少了,課程份量減少了,課程深度淺化了,教學方法多元了,其目的為減少無用的知識灌輸,期望能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使學生能有較多的時間享受親情,享受無法取代的家庭教育。因此,有識之士,莫不呼籲「把孩子還給家庭」,讓家庭教育的功能復甦,讓教育從根救起,讓我們下一代的人格能健全發展。 居於社會的變遷、時代的潮流、地區的特性、家長的需求、學生的條件,本校也有些許突破與作為;學校除了依據教育部課程施教外,還增加了三大學習時段: 其一,晨光課程時段:本時段每週計兩百分鐘,每天晨間四十分鐘,本課程安排有學生演說、朗讀、樂器、戲劇、猜迷、歌唱等才藝表演,還有新式體操、功夫操、元極舞、舞龍演練、民族舞蹈練習、桌球訓練、學藝競賽、班會研討等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期望能從倡導具有教育性的活動中,啟發學生多元智慧,培養學生多元潛能,涵育學生人文素養。 其二,午間自學時段:本時段設計有電腦、閱讀、棋藝、媒體欣賞、導生課業輔導等活動,並安排有導護老師與替代役老師輔導。本課程提供學生學習空間,打破傳統制式的、統一的午睡型態。當然,對於想休息或補課的學生,我們也安排教室供其午間靜息或作業習作。我們希望本時段能培養學生自動、自發的自學能力與積極的學習態度。 其三,潛能開發時段:本時段安排在放學之後,由老師個別安排學習較慢者的課業輔導,本時段也安排國語文指導與桌球訓練,指導具有語文潛能的學生,代表學校參加校外語文競賽。訓練具有桌球濃厚興趣的學生,一方面倡導正當娛樂,使學生放學後不會誤入不當場所。二方面培養學生體能,鍛鍊健康體魄。本時段皆於下午五時前結束,若孩子有興趣,也請您鼓勵孩子參加。 本校除了正常教學之外,儘可能安排一些具有教育性的學習活動。在中年級領域課程與彈性課程方面,我們安排有英語課程與電腦課程,我們希望在面臨著資訊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地球村時代的來臨,能讓我們的孩子與時代接軌、與國際接軌,我們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更不要讓孩子輸在終線。 我們都知道,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程,不是一蹴可幾、立竿見影的工作,但是我們深信,有耕耘必有收穫,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校長 許及勉 敬上 學校可否增加一堂實習課,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會比紙上空談來的好多了。(蔡滿治) 親愛的家長: 感謝您提供學校珍貴的意見,我們非常認同您「增加一堂實習課」與「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一個完整的課程、完美的課程,課程必須結合生活,生活必須融入課程。學習的成果要能呈現在生活的實踐中,要能表現在行為上,才是活的學問、有用的學問;知識如果脫離生活,那是死的知識、沒有生命的知識,有「人生體驗」的知識,才是自己的學問。對於您的體認,我們深有同感。 我們學校的教學活動,皆能基此理念,課程與生活結合,每節課都是「實習課」;而不是「增加一堂實習課」而已。 至於「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的問題,我認為人生體驗應從「生活」入手,從生活中體驗人生。如何從生活中體驗人生呢?茲提出幾點淺見僅供卓參: 其一,簡樸的生活:這是一個富裕的年代,現代孩子生在富裕、長在富裕,大都享受衣食無虞的生活,無法體驗豐衣足食背後艱辛的一面、打拚的一面。孩子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甚至競相以奢靡為榮,不知簡撲生活的可貴。所以,如何建立孩子簡樸的生活觀,我認為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嚴肅的課題。 其二,勤勞的生活: 好逸惡勞,人性之弱點。後漢書說:「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意思是說:人生之要務是勤勞,不勤勞努力,人生追求將什麼也得不到。要養成孩子勤勞的習慣,在家裡可從做家事開始,在學校可從整潔活動入手。俗語說:三歲看到老。從小養成孩子們勤勞的習慣,對其未來之影響是既深且遠的。 其三,倫理的生活:也許好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與經驗:好像現在很高比例的小孩子,沒大沒小、沒規沒矩、不懂得尊重他人、不知道關懷別人、不容易接受師長教導、沒有公領域的觀念等等。國民小學教育,以生活教育與品德教育為中心。但是,孩子往往認為:生活習慣好、品德表現佳,還不如「考取高分」容易取得父母歡心。 總而言之,要「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我認為應從「生活」中去體驗;體驗簡樸的生活、勤勞的生活、倫理的生活,如此才能回歸教育核心、回歸教育本質。如果把教育等同「拼分數」,教育將被窄化、被扭曲、被本末倒置、被模糊焦點。教育脫離了生活,就如您所說的「紙上空談」,不知您是否認同? 校長 許及勉 敬上 (下)
-
詩兩帖
對話 書塚埋有千萬顆字魂 低吟飄浮秋聲遺骸 第一句出土是蓮與禪對話 悲苦總在淚水曲折之後 這紅塵不可哭 千山萬水粘著寂寞要走 有緣度化一切如觀音 凡種種劫數都歸上蒼 您說 白髮孤山不可怕 怕是菩堤樹下無善果 咒語 我可以大寫寫您名字放大千百倍 街上撿到動詞和驚歎號的晚上遺失 燈的反面是黑暗在追逐末班失去方向的車 我企圖用濕了季節紀念我們被日曆訂走的 那些時間 每到黃昏就有一枚憂鬱測量想念深度 其實三明治和巴哈都是我們的情節 台北和波亞米亞之間有條通往靈魂的路 碎花布揚起挑逗唇印 錯誤縮寫床的極限 把您用剩的肥皂絕望的放回遊戲邊緣 收拾修辭 在裸之後找到渴望 我們不髒只是太過於上癮
-
番阿豆串
湖下的姨丈 搬來後浦住 阮ㄉㄜ的田就是交伊種作 那下田ㄎㄨ就在大溝 我記下種有番阿豆 番阿豆那麥熟 那豆莢就是有一點啊臭ㄉㄚ色 阮阿母就下先ㄎㄠ一點啊 來試新鮮 阮姐妹貪吃 就將在晒日的番阿豆莢 相那個軟的豆仁 一粒一粒摘下 再拿線用針將豆仁 串成項鍊串 下ㄅㄡ歪啊 阮阿母要煮暗餐 阮將番阿豆串 放在粥內最一下煮 煮熟撈起 那下豆仁 是足生甜下 番阿豆串 是古早 阮小漢的好吃零嘴 以早的田ㄎㄨ 定定有種番阿豆 番阿豆 麼會做豆沙餡 拜天公的紅龜粿 都是用番阿豆餡 番阿豆串 阿麥煮時 是阮尚水下鍊啊 阮姐妹小漢 是真愛水 番阿豆串 親像阮的金鍊 阮那眠夢 身軀定定有一串 番阿豆串 掛在 脖子
-
都是月亮惹的禍
臨睡前,兒子們嚷著要講「新故事」,因為那些關於白雪公主、三隻小豬、醜小鴨、阿拉丁神燈之類的故事他們早就聽膩了。 於是,我講了個我兒時親身經歷的「故事」── 兒時,家裡的大人們都對我們「警告」:不可以用指頭指著月亮,否則「月娘媽」半夜會用祂的金鉤來刈小孩子的耳朵。 小小孩子們大多深信這樣的警語,儘管有少許膽大的孩子心生懷疑,但也不敢輕易「以身試法」。 但有一天我就真的「不信邪」,在鄰家眾多友伴的「激將」下,用食指指了指月亮。雖然回到被窩裡後悔害怕地又趴在窗台上暗祈:「月娘媽請嘸通舉金鉤刀來刈我耳仔,我後擺嘸敢啊啦!」但我仍一夜醒來多次,摸摸耳朵,確定月娘媽有沒有刈我耳朵。天氣很冷,我緊憋著一泡尿,不敢穿過天井去上廁所,因為出了房門就會被月娘媽看到,祂就會乘機刈我耳朵了。 好不容易捱到天亮,媽媽要起床作早餐了,我緊拉著她衣角央她帶我上廁所:「死查某鬼丫地俾啥米貨!」媽媽對於向來愛賴床的我竟起了個大早大表不解。 上了廁所後,才想起我的耳朵,伸手一摸,我哇!地哭了── 月娘媽,月娘媽真的刈了我的耳朵了! 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對聞聲跑來的媽媽說了昨晚我用指頭指月娘媽的事兒,媽媽端詳了我的耳朵:「嗯!還真的被刈一裂,看妳後擺擱敢啊嘸敢!」 在我耳朵上方真的有一個約一公分大的裂痕,全村的小孩都知道我用手指了月娘媽被懲罰的事兒了,沒有人笑我,但大家都「引以為戒」,更深信月娘媽的「法力無邊」,沒有人敢再用手指指著月娘媽了! 慢慢地長大後,知道月娘媽並不是真的有「法力」,大人們不讓小孩兒用手指著月亮,其實不止是一種對月亮神的敬畏(雖然那時阿姆斯壯已經登月了),更是對孩子的一種訓戒和教導:用指頭指著別人是件很不禮貌的事。但我一直很不解:那夜我的耳朵確實被割了一道傷口,這件事真真實實的發生,並且有眾多「人證」!這──如何解釋呢? 這個疑問一直伴隨著我成長,直到出社會到醫院工作,有一天皮膚科的王醫師來櫃檯找我,要我幫她調閱一份資料。王醫師是個漂亮的女醫師,風采迷人又和善,我見「機不可失」便向她請教了一些自身常發生在手臂、膝蓋、臉頰、耳朵附近輕微脫屑的皮膚問題,雖然沒有大困擾,但一到冬天就犯,也頗討厭。她端詳我的臉、耳,輕笑道:「妳有輕微的異位性皮膚炎,體質緣故引起的,用一點外用藥就可以舒緩症狀。有的人嚴重時會全身搔癢、耳根龜裂哩!那就需要加上抗組織胺的口服藥了!」 我忽地想起了月娘媽用金鉤刀刈我耳朵的事兒了! 我的異位性皮膚炎自小就有症狀,那一夜,我一直在耽心耳朵被割,因此一直拉扯撫觸耳朵,加上天氣冷,原本脆弱的耳根哪堪這樣拉扯,當然就裂啦! 我又想起有一陣子媽媽常弄一些苦苦的,說是「清毒」的中藥給我吃,大概就是針對我的異位性皮膚炎所做的調理,所以長大後的我這個毛病確實比兒時好了很多了。 那麼──沒有月娘媽刈耳仔這回事,只有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巧合囉! 困惑在心裡十多年的「謎團」終於解開了。 我對兒子們說著月娘媽的故事,說完了又忍不住「傳承」了那句:「不可以用手指著月亮,也不可以隨便用手指指著人,那樣很不禮貌哦!月娘媽生氣了會割你耳朵喲!」我仿著當年阿嬤對我說話時的語調說。 「媽咪!妳亂講!月亮只是個星球而已,它有時候彎彎的像鉤子,只是因為背光的緣故,怪頭博士早就告訴過我們了!」六歲半的大兒子馬上吐我的槽! 天哪!是以前的小孩子比較笨比較好騙?還是現在的小孩變得聰明了?資訊媒體把他們變得「學富五車」似的,我竟被吐槽得說不出話來了。老公在一旁笑得快岔了氣,我,我只能說: 都是月亮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