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穿上金中服
經過「第二次基測大戰」的洗鍊後,我終於如願踏入金中大門,穿上金中服,成為新一代的金中人。在正式上課前,學校幫我們這群「菜鳥」安排了一連串的適應課程,包括英、數先修班及新生訓練。幾個禮拜下來,我們稍稍脫離國中時期的不懂事,有點「小大人」的樣子。 英數先修班是為了讓我們先適應以後高中的上課方式,跟國中時並不一樣,我們連續上了兩個禮拜多。這兩個禮拜中,我們所上的課不是英文就是數學,兩科輪流上。課堂中,時常會有人不停的打呵欠,應該是生理時鐘尚未調整過來吧! 八月二十七、二十八日是新生訓練,學校安排了許多課程,有校歌練唱、圖書館、輔導室、教務處等簡介,還有CPR教學和軍訓課等,兩天下來,也讓我們對金中有了些許「皮毛」的認識,我想,比較不能適應的,是軍訓課吧!男教官給人感覺嚴肅的,比較不苟言笑;而女教官比較親切,常笑臉迎人,只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笑裡藏刀」? 九月二日是我們的開學日,剛開始較不能習慣學校的生活環境和作息時間,以及老師的授課方式,不過後來也慢慢「習慣成自然」了。不過最近上課時,竟有種「思家」的感覺自心底浮上,這個家,就是我的母校─寧中小。我永遠也無法忘懷這個教育我十幾年的學校,上課時,思緒會偷偷的飄向學校,想著學校的老師、同學,不知他們現在在上什麼課?是我最喜歡的英文課嗎?還是我最頭痛的理化課?新來的學弟學妹們不知適不適應學校的生活?新來的校長、老師對人好不好?::: 上了高中,生活自然與以往大不同,期望自己能快快樂樂的面對未來三年生活及課業的挑戰,加油!加油!加油!
-
驚喜
我們每天幾乎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包括走熟悉的道路去上班,與熟悉的臉孔相處;偶或有點驚喜,也化不開刻板無趣的工作壓力。 周而復始,似乎在原地打轉,永遠掙脫不開宿命的牢籠;曾經微漾的嘴角,在沉甸甸的情緒指揮下,被迫收拾起來;過往意興風發的與親朋好友談論著遠大的抱負,曾幾何時,也在生活重擔雙肩壓之下,失卻了往上攀爬的力氣。 生活的枷鎖,人情的澆薄,鎮日焦慮與緊張作陪,此時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令人雀躍的驚喜。可是,努力織造的美夢,有時會被有心人士刻意的破壞;使得可以預見的未來,形同玻璃窗上的蒼蠅一般,前途雖然一片光明,但是卻毫無出路啊! 正因如此,多數人早已有正確的認知,不但做最好的準備,也做了最壞的打算,想要透過自助的歷程,朝著陽光多處行;勇於揮別負面的陰霾,迎向正面的晴麗,讓心情轉個彎,以便贏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如果能夠適時釀造喜悅的神髓,讓平淡無奇的生活中,能夠添加一些潤滑劑,另外加足彩繪生命的動力;相信黑白的生命,是可以轉化成彩色的人生才是啊! 有生活品味的人,懂得時時製造一些生命中的驚喜,讓各種神韻與運作模式,能產生必要的變化;這樣一來,生動活潑與流亮質感,將會讓心情HIGH到最高點。 要知道:時時充滿驚喜的生命,將可醞釀無窮的創發能力,在好中求好的過程中,必然會呈現景麗祥和的氛圍;當浴火重生之後,那分快意與欣慰感,也將會在美麗的情懷中,被釋放出來。 莫怪風兒不解風情,徐徐微風吹盪著愉悅的神情;想要迎向美麗的未來,還得靠著風兒傳遞深情的訊息呢! 且睜開眼睛,並以流亮的心情,去聆賞明媚的風光;相信昨日的晦澀,將很快的埋葬在記憶的土壤。一切的一切,皆從美好的一面,作為切入點;讓好花常開,好景常在,月兒常圓的美好意境,入詩、入畫,也映入眼簾,深深鐫刻在心版。如此一來,時時雀躍,刻刻驚喜,這便是善待自己的必要課程啊! 何須驚慌,何須扼腕,只要讓好心情常駐心田,陽光底下,將閃耀著晶亮的悸動;誰敢說,世上沒有新鮮事呢!
-
惜緣知福四十年──並賀金門日報創刊卅七歲生日有感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轉眼間我與金門日報不知不覺中走過了四十個春夏秋冬,一起茁壯、成長,歷久彌新,革新精進,並結下了深深的緣份。每當在夜闌人靜時卸下今夜的工作,包上已校對完成的稿件,此時此刻的心緒猶如釋負重任,心靈感到無比的輕鬆舒暢,走在寬敞的走廊伸伸懶腰,不時飄來徐徐的微風,像似一股暖流熨燙著舒服的心房,感到很溫馨、很愜意,下班後總覺得最快樂、最實在。當車子緩緩駛在成功坡道上,放鬆油門的踏板,緩慢經過成功村內香火鼎盛的廟宇,在這萬籟寂靜的夜空,天邊還掛著一輪皓潔的明月,汎汎的星光熠熠在閃爍,映輝照在湛藍清澈的海洋,這是多優美的一幅夜空景致,那悅耳的浪濤聲,一波波的浪花襲擊在岸礁,激起了串串漣漪,且也激起了我無限的深思與追憶,想起我剛從嘉義中學畢業後,就踏進報社迄今已邁入第四十個年頭,在這「四十不惑」之年,報社一路走來,始終扮演著拓荒者的使命,可說蓽路藍縷,辛酸苦澀,報社在歷任長官披荊斬棘的經營下,仍在硝煙彈雨中挺拔茁壯;在風霜雨淋裡成長開花,而今已嚐到甜美的果實。 為因應時代的遞嬗,滿足讀者文化水平的提昇,報社從原先人工鑄字、鉛字、排版手送紙的活版印刷,並克服一切人力財力的困境,走出日漸式微的人工一字字組版的作業,不計報紙的成本,不惜投下鉅資,購買雙色海德堡自動化的印刷機,報版全部電腦化作業,迎向E世紀多元資訊時代。 欣逢本報創刊三十七歲的生日,我且在報社工作四十載,這點必讓人狐疑,感到訝異,所以必須追溯「金門日報」的一段歷史姻緣,金門日報與正氣中華報為姊妹報,正氣中華報原是國軍十八軍的「無邪報」,直到三十八年胡璉將軍為鼓舞軍中官兵士氣,教育訓練,而更名為「正氣中華報」,在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期間,中共瘋狂濫射五十多萬發的砲彈,當時報社員工同舟共濟、團結一致淬礪奮發,不畏怯對岸的掃射,每日在硝煙彈雨中照常出報,並按時將報紙送達每個碉堡據點,尤其在台灣各大報紙無法運到時,正氣中華報是當時唯一不可或缺的金門軍民的精神食糧,激發戰地軍民高昂的戰鬥士氣,報社全體員工發揮了堅苦卓絕的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金門精神,也獲得各界肯定、讚揚,砲戰勝利後,受到蔣總統中正老先生頒發「陸海空軍褒狀和獎狀」的榮譽表揚,亦獲得美國伊利諾州大學新聞學院頒贈「社會服務和領導獎」殊榮,全是報社同仁用血汗犧牲奉獻所換來的成果,更是報業界的驕傲。 正氣中華報原址在金城鎮中興路借用二樓式的民房作業,有鑒於中共長期的砲擊,廠房受到威脅,並於五十一年由曾文偉社長搬遷到成功山崗軍中廣播電台地下坑道,全部進入地下化作業,不再受到中共匪砲的恐嚇、威脅,穩如泰山。 金門日報於五十四年十月卅一日由謝海濤社長創刊,原為向軍中發行的四K軍報,擴展向民間和台灣發行,多增闢二版為地方新聞向民間發行,其他一、四版、浯江園地相同,到次年十月卅一日本報為恭祝總統蔣公八秩華誕,充實報紙內容擴版為對開一大張。 經歷任社長竭盡心力,精擘規劃,不遺餘力地向上級爭取,相繼將對開一張擴大成對開一張半,再擴展到現在對開二大張,全面脫胎換骨更換為電腦排版,彩色印刷,贏得讀者的好評。同時改變報社的經營型態,擴充印刷設備,如瓦楞紙外箱、紙盒、商標紙、貼花紙、表報、聯單、海報:::等,報社業績蒸蒸日上,甚至每月盈餘繳交縣庫,也曾風光一時,而如今時空多變,政策朝令夕改,報社也淪落虧損窘境的命運,而昔日飛黃騰達的業績已成夢想。有夢的日子總是美好,我們曾擁有過往昔的歡笑聲,所謂花無百日紅,猶如人生里程的起伏,成功與頓挫是要經得起考驗,因此我們祈禱報社能有燕子再飛來時候,以開創報社的第二春,由衷期冀主政者的睿智和遠瞻。 回顧和懷念在報社四十個寒暑的點點滴滴,我剛踏出校門涉入社會的萬花筒,滿懷著理念抱負與豪氣,一心一意想鴻鵠高飛,但總是使人難以如願以償,儘管自己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也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以及意志毅力不夠堅強,加上當時環境時空的變幻,而失去了斯時再求學的機會,不如說是因為我與報社有深緣和結下濃郁的情感,更是個性和環境使然吧!由於每天工作都與密密麻麻排放在方格字架的鉛字為伍,如漆似膠,形影不離,日積月累而對這份工作產生了熱愛與執著。 想起到報社當學徒的那段漫長歲月和辛酸苦辣的日子,如今回憶起來也感到很有趣,當在印報房工作時只有一部老舊四開印刷機,但必須靠柴油發電機來啟動馬達運轉方能印報,那時年輕體力不足再加經驗不夠,常常無法將發電機啟動,而惹來師傅吹鬍瞪眼,總是讓師傅親自出馬,才迎刃而解,因而對這一行,我漸漸失去了信心和興趣,真所謂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就在一個偶然的機緣調換到排檢房工作,從那次的挫折使我對這份工作更加虛心認真學習,就在很短的時間內熟稔字架的排列,就負起做廣告版的工作。並再調雜件房做對外營業的表報排版工作,一待就有二十多個年頭,報社本著「以廠養報」的經營理念,以彌補當時的長年虧損,因此對這份工作長官也特別重視,尤其在戰地政務時期,地區所有印件皆在報社承印,許多印刷均屬時效性、機密性,尤其每逢高級長官蒞金巡訪時的行程表,總是在半夜三更才送稿來排印,無論如何要克服一切困難,達成上級交賦的任務,大夥兒總是無怨無悔的如期完成使命,想起那段往事,腦海裡如倒帶似浮現昔日和諧相處在一起的日子,雖然將最可貴、最活躍、最青春的日子埋葬在鉛字與空鉛堆裡,有過歡笑有過淚水,一路走來相聚在一起的緣份是可貴又珍惜的銘記在心坎,沒齒難忘。 所謂「報社十年不進步,一進步就是十年」為因應時代需求,鉛字排印作業緩慢,人工費用提高,面臨淘汰的命運,終於在八十年間突破困境全面改換為電腦排版系統與自動化的高品質印刷,雜件房功成身退,鉛字已成為古董而今已成歷史的追憶了。 時光如梭,歲月催人老,感恩報社惠我、育我四十個寒冬,以及諸長官的關照和提攜,使我擁有這份安定的工作,不致在生活上有所憂慮,薪資雖比上不足而比下有餘,但只要知足常樂,飲水思源,這一切一切均需要感謝報社同儕的厚愛和恩賜,尤當我尚還有二年就將屆齡退休之際,自當奮發上進,本著一步一腳印,發揮小螺絲釘的棉薄之力,為大我而兢兢業業,身為報社一份子的我,欣逢金門日報創刊三十七週年社慶,謹虔誠祝禱社運昌隆,報業日新月異,全體員工凝結一股向心力,風雨同舟,大家心手相連,秉春秋之筆,激濁揚清,再創造報社美麗璀璨的明天而大步邁進。
-
員貝村島民之信仰
(二)特殊祭祀 1、遷廟 二○○二年七月二十九日為「龍興宮」神祇遷宮的特殊日子。當天清晨五點開始舉行遷宮大禮,由村中值年鄉老主持遷移儀式,廟內委員兩人於拜亭敲鑼(其含意為向神祇打招呼,表示要離開之意。),先拆香爐,再一一將神明請出來,以「青鑼蓋」遮蓋神明(有不見天之意);其次,神桌、香爐、明燈等可用具逐依移出。當等眾神都在臨時祭祀處安置完成,開始點燃鞭炮以示慶祝。各戶以三小碗湯圓祭拜(為圓滿之意)再燒金紙,遷廟儀式才圓滿完成。 2、有應公之祭祀 員貝村有應廟有兩個,一個位於村莊的東側;一個位於村莊的北側,據當地耆老表示目前有在祭拜的的人大都為其周邊的一些住戶,在一些節慶的時候才會有簡單的祭祀活動。 四、結語 員貝村龍興宮是當地重要的精神寄託所在,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及人口的外移,面臨了祭祀活動與神職人員日漸消失等問題。由早期的大規模慶典至現今一切活動趨於簡單化,可窺豹一斑,小法等神職人員的訓練也將消失於島上,此意謂著先民的根因此失傳。而因應外在環境的脫變,員貝村也許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後會成為一處無人煙小島,居民的中心信仰會因此喪失;抑或發展為一處觀光勝地,遊客都會慕名而來。然而,在開發的同時是否該保存下員貝村既有的傳統活動,讓其在尋求發展中不失原味。龍興宮是居民長期的聚會、交流中心,因居民共同凝聚意識及簡樸的祭祀觀念,員貝村的魅力就在於此。 後記: 此篇拙作的完成,要感謝熱情的員貝村民的協助及辛苦站崗的警察先生們幫忙,在十一天的田野調查期間,能讓我三不五時的詢問及阿公阿嬤對我不時的關心問候。這樣的調查方式,或許我一個外來人打擾了當地原有的平靜生活;也或許為他們增添了一些話題並與我所唸的文資所能多一點啟發。 但我所希望的是,能以自身微薄的心力,為一個人口逐漸凋零沒落的村莊作些記錄。員貝村居民生活周遭習以為常的事物,在外人的眼中是豐厚的資產,是那樣令人倍感珍惜。 造訪澎湖員貝村十一天的田野調查生活中,體驗了海島居民如何於既有的環境下奮鬥生活,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模式及虔誠的信仰中心,一如員貝村,金門也擁有更豐富的文化資產,在現今面臨的多變的大時代環境中,更需即時保存發展並薪火傳承下去。 (下)
-
玉鐲
他必曾是個愛大塊文章的 因你手中的青玉鐲子 有山的容顏 水的倩影 你說他曾是個旅人 只與山水談戀愛的 為了你 他走進紛擾城市 所以你願讓他的山水圈住一生一世
-
五花八門的海難奇譚
有史以來在不可枚舉的大大小小海難中,死亡人數最多的應該是「鐵達尼」豪華郵輪。一九一二年四月十四日晚上,誇稱炫渲世界最大(四萬六千噸)而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在橫渡大西洋的處女航中不幸撞及冰山而沉沒,死亡人數高達一千五百一十七人。 第二大海難事件則發生在一八六五年,是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定期輪船「薩魯達納」號在駛抵緬斐斯附近時,船上鍋爐突然爆炸,罹難者有一千四百五十人。 第三大海難事件發生在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日本青函連絡船「洞爺丸」因躲避颱風,駛進函館(北海道南部的港口)投錨中不幸翻覆沉沒,死亡和失蹤的人數達一千零九十二人。 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海難真是不勝列舉,但其中不乏其神秘怪異無法解釋的船禍。 世界上最倒楣的船隻是蘇格蘭鐵帆船「希尼摩亞」號。它是專為從紐西蘭輸入冷凍羊肉而建造,於一八九○年竣工,是當時最新的帆船。於一八九二年開往紐西蘭的處女航中,惡運就連接不斷的發生,首先有四名實習船員因患腸炎不治死亡。 希尼摩亞號的歷任船長沒有一個得到好死,第一任船長發狂而死;第二任因觸犯刑法,在獄中死去;第三任船長因酒精中毒不治而死;第四任在船長室舉槍自殺;第五任船長也是射穿太陽穴而自殺身死,為何如此自殺,為何會遭遇如此不幸均不得而知,迄今仍是個謎。 至於船隻本身在第六次航行時遇到颱風而翻覆,幸虧救回修復。在第七次航行之際,又有二位船員在甲板上被大浪捲去,下落不明。最後希尼摩亞號於一九○八年在倫傑德沿海遭難,船身破損不堪,已不能修復矣。 為何希尼摩亞號的船員和船隻不斷地有遭遇厄運,迄今仍然是一個問號。迷信的水手們認為該船在處女航行上,裝有倫敦某處古墓中的木頭所導致的,但到底實情真相如何?沒有人敢輕易加以斷言。 一八四九年在百慕達群島用杉木建造的「半內魯巴」號,從艾里斯港朝向非洲,方向作處女航行,但從此之後一直沒有該輪的任何消息。經過長達二年的時間,船東和船員家屬只好放棄希望。 但到了一八五一年的某一天早晨,艾里斯港的居民意外的發現失蹤多年的半內魯巴號卻在港口的海灘擱淺。當地的居民紛紛乘小船前往一探究竟,結果他們發現半內魯巴號是一條棄船,船長的航海日記最後記載的日期,恰好是在十四個月以前。 一條無人駕駛的船隻,怎麼會自尋原路長久漂盪返回老家,這實在是難以理解的怪事。 一七六○年九月二十二日,有一艘英國捕鯨帆船「希望號」在船長布蘭頓的指揮之下。於杜雷克海峽南方的南極海捕鯨作業中,發現前面的冰山突然斷裂分成兩半,裡面霍然發現一條船。這艘怪船被冰封結凍甚久,索具均告遺失,帆布被凍成粉碎,船身已破爛不堪,顯然是一條非常古老的船。 布蘭頓船長立刻登上冰船探看,不禁大吃一驚。已經死去的船長手仍握著筆,坐在椅子上活活地被凍死,桌子上的航海日誌仍翻開在原來的位置。從它的記載才知道這是三十七年前出航後一去不返的「傑尼號」帆船。 傑尼號於一八三三年一月十七日開往秘魯的利馬途中遇到流水,開始為時三十七年的死亡漂流。船海日誌的最後一頁船長是這樣寫著:「一八二三年五月四日:::::已勉強掙扎苟延殘喘達七十一天,但是糧食已斷,我是最後一個生存者。」 除船長外,在船上共尋獲七名水手,一名婦女和一隻狗的冰凍屍體。布蘭頓船長遂為這些死者舉行海葬,並攜回航海日誌呈送英國海軍部備案。 一八七四年一艘英國帆船「克魯西達號」從比斯開灣出發,載著二百十四名移民開往紐西蘭。出航後第五天開始漏水,船員們利用抽水機拚命加緊抽出海水,但漏水情形漸趨嚴重,加上抽水機兩台皆發生故障,海水急速淹滿船艙,得救的機會已顯然很渺茫。船長於是立刻下令棄船,將船上的救生艇放下,並在甲板上召集全體船員講話。但操作抽水機的船員突然喜極而大聲喊叫,說漏水口突然自動封閉,於是集中全力抽出漏水,不久該船脫離險境,平安抵達目的地。船長把船駛抵船塢打算檢查漏水口,檢查結果發現是有一條大魚的尾部緊緊塞住船底的洞口,而挽回沉沒的厄運。此時得救的船員和船上的移民立刻組成「克魯西達號紀念會」,會員僅限於實際生還者和他們的近親家屬,並定期開會,紀念該船的奇蹟可貴事件。 最令人難以置信的航海奇事則發生在一八八二年五月四日。巴西砲艦「阿拉瓜里號」的水兵,在測定海水溫度時發現一隻密封瓶子在海面上浮動,於是他立刻撈起並送到哥達新艦長面前。在破瓶後發現有一張紙片,上面以英文字句如此地寫著: 「由快船海上英雄號發出,船員叛變,船長被殺,一等駕駛士被拋進海中,我是二等駕駛士所以饒我一命。現正開往亞馬遜河口,目前的位置是西經二十八度,南緯二十二度,航速三海哩半,請緊急立刻馳援。」 當船長翻查航海年鑑時,果然發現有海上英雄號,該船建造於一八六六年,排水量四百六十噸,船長是雷吉斯,於是以全速趕往去救援。 二個小時後已趕上海上英雄號,砲艦對空發砲命令該船停止前進,並派出會說英語的副官比勒中尉,帶領八名水兵到海上英雄號上檢查。叛變者的武裝立刻被解除,並救出二等駕駛士亨嘉和其他二名的船員。亨嘉感激之餘問道:「為什麼你們知道叛變這回事?這是今晨才發生的事。」 比勒中尉回答:「我們收到你的情報。」 「情報?我們那有時間去寫,更何況他們是那麼層層嚴厲地監視,這是不可能的。」中尉取出瓶中的字條來給他看。但是他和其他二位被救起的船員都否認發出情報。 翌年海上英雄號駛抵英國,叛變船員受到軍法審判,於是一件再巧合不過的奇蹟終於揭開謎底。海上英雄號的名字係根據十六年前在倫敦出版由巴敏頓執筆的海上英雄一書而來。巴敏頓採用新奇的宣傳手法擴大宣傳,果然大為暢銷。他摘出書中適當的文字話語,寫在紙條上,密封在瓶內投入海中到處漂流,總共有五千隻之多,而漂流的瓶子大部分被一一撈起,但還有數百隻失去了蹤跡。其中有一個竟然漂流達有十六年之久,最後在緊急關頭救回相同名字的船隻,可以稱得上巧合到了極點,您說怪不怪呢?
-
金孫
不久前,電視新聞頻添喜氣,播報人員喜形於色,播報著、讚頌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新生兒不是別人,正是總統千金所生之子,選在和總統外公同日同時辰剖腹生產,來到人間,是名副其實的「金孫」。 嬰兒皺巴巴的臉在媒體鏡頭捕捉下,呈現在每個家庭的電視畫面上。大家都暫時停下碗筷、手邊工作,專注的凝視著電視畫面,看看總統的金孫長得是什麼樣兒?一些命理專家,聞風而動,已為新生兒卜下榮華富貴、出將入相的預言,說嬰兒八字錢兩重,是大貴之相。媒體一再強調的「金孫」,讓我想起了那位年近八旬的阿婆:::。 那是一個炎熱的端午時節午後,我發現窩在房子側面,坐在車旁地上的阿婆,她一手用手帕拭去額上冒出的汗珠,一手拿著裝著肉粽的碗,似乎在吃午餐。我納悶的上前一問,才知道她是為了閃躲酒後發飆、醉言醉語的兒子,暫時離開家裡,迴避一下。第一次的交談,知道阿婆的媳婦早逝,兒子鬱悶失志、常常借酒澆愁,酒醉時甚至砸東西,令她相當苦惱! 阿婆提到她一手帶大的孫子,眼中泛著明亮的色彩,她說她的「金孫」很懂事,體諒她的苦心。言談中,每提孫子一回,她就說一次「金孫」。阿婆感嘆造化弄人,讓她歷盡艱苦,悠悠道出,卻沒有怨怒,令我印象深刻。在她風霜恣虐的臉上,我感受到她心中對孫子的一股殷殷寄望。 當新生嬰兒的哇哇哭聲劃破寧靜,我們知道,又一個新生命來到,為父母、為祖父母的總是滿心喜悅的迎接「金子」、「金孫」降生,這份雀躍每個人都相同,就同嬰兒房整齊排排擺的小生命行列裡,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漂亮的(其實都大同小異)是一樣的心情。也難怪總統女婿會說自己的孩子越看越漂亮。 老一輩的常常說:「落土時,八字命」。道出每個人生長環境不同,際遇有別,貴賤差距之大,往往令人嘆息!這貴賤區分又往往是四面八方,環圍周圈的量尺所度量出來的,而度量的標準,不外乎金錢與權力。擁有這二者,便可呼風喚雨,尊榮一生,否則便庸碌一世,尋常百姓一個。 每每欣賞苦學出身,自立自強,奮力向上的孩子大於優渥環境中學有所成的孩子。好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即使風帆平順,也是因為先天好的條件塑造他,省掉了努力的幾成力量;而貧困人家,必須徹頭徹尾,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處處謹慎、恆心定力,才能通過試煉考驗,邁向成功。這豈不更令人另眼相看、肅然起敬嗎? 總統的金孫,鑲著金邊,在奪目的光環下,出生於富貴人家,阿婆的金孫出生在家逢驟變,不如意的家庭,一樣是阿公阿嬤的金孫,卻是不同的命運,不同的曲調,彈奏著不一樣的人生。 沒有人出生時可以選擇環境,不完美的環境在充滿鬥志的人身上,會看到光火交輝,毅力超群,出類拔萃的表現,這些人,我們要伸出真誠的雙手,為他們鼓掌,讚頌他們在平凡中創造出「不平凡」。 達官顯要的子弟,未必是明日耀眼的明星,畢竟父母給他好的環境,卻不能為他掌舵一生。前程漫漫,成敗與否,端賴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慧眼與定力,方能成就。所以,貧困出身的人不必氣餒,畢竟上帝關起了一道門,必也會為我們開啟另一扇窗。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天降甘霖,草露均霑,至少,我們都是父母心中的寶,阿公阿嬤心目中的「金孫」。 電視畫面上是總統抱孫的笑容,一會兒是總統夫人抱孫的畫面,再來是幾位命理專家在預卜「金孫」的未來,接著媒體拜訪金孫的曾祖父、外曾祖母,甚至街坊鄰居,個個喜孜孜、笑盈盈的,上下同歡的畫面,真的佩服這些新聞媒體的效率和炒做的功夫。 老者凋零,新生降臨,本是人生的舞台循環,新生命的來到,帶來新的氣息、新的希望,是值得慶賀的。但周遭逢迎奉承的人似乎太多,所幸雪中送炭、善人溫暖也不少,否則,這社會就太不可愛了。 該聽聽角落的聲音,為那些困頓、挫折中成長的阿嬤的「金孫」鼓舞士氣,加油打氣。那些阿諛奉承、錦上添花的事,就不必了。
-
返鄉雜談
結束了台北三天的旅程,載欣載奔踏上了返鄉路,雖無陶淵明回家趕路時恨晨光之熹微,但稚子候門必將撫慰旅子遠遊疲累的心,乘坐平穩的客機,天涯僅咫尺,這十年來,高速乘載的交通工具確實造福了許多返鄉遊子、旅外遊人,交通了台金,縮短了距離,便利的運輸,離島才能走出世界,也才能讓世界認識。 正當徜徉台灣海峽海天一色、藍天碧水時,遠眺二萬英呎下的海色,窗外平靜無瑕的風景,若無幾絲如絮的雲淡風輕影過,這窗外彷彿是安寧、平靜的,正發呆時,機身右下角,閃入了一道黑影,一架噴射機,正以昂揚之姿,與之交臂而前,速度之快,竟也忘卻我等也正以每小時八百五十哩之速向目標挺進,猶記平時在老家觀看飛機起落時,總遠遠數著飛機緩緩滑行,覺得不怎麼快,如今,交臂時的痛快,登時頓覺了,原來,以己身不動之姿去觀照極速前進之物,總會習慣降緩其速,殊不知,是自己退步了,怠惰了,然而就在這一刻體會,兩相交會之時最美,彼此的實力才能相互輝映。 空姐親切的語調又起,家鄉已近,再次檢視安全帶一番,天外陽光舞動,躋入窗內,灑落了一片客艙的光影,艙內顯得更加光亮,飛機何時側身,陽光是最好的指標,往外觀看,找尋著光源,白沙岸!在陽光的點綴下,閃閃如星,海上波光粼粼,這是南半島才有的沙岸,好不美麗,在這美麗的沙灘中,許多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美麗的回憶。猶記那次遠自台北市來訪的小朋友,牽起了生平第一次接觸的漁網,有模有樣的牽起罟來,相信那晚大家都做了一個快樂的夢。其實,讀書也要行來現,萬里路與萬樣事,是現實才有的焠煉,是書中體會不到的,每件新奇的事物都有其環境特殊性與歷史背景,單執一方是難體會各種泰樣的美,是容易狹隘其心,故,一件新奇事物的接觸,必將啟發一個新的想法或與原有想法相結合,我想。 金門其實擁有美麗而多樣的海岸資源,島南、島北特色各異,島南以美麗白淨的沙灘見稱,人們最喜在成功、夏興、后湖、泗湖等一帶白色海灘上撿拾文蛤,遊憩戲水;而島北的慈湖是濕黑肥沃的一片,往北點的古寧頭,更是肥美牡蠣生產地,滿足諸多饕客的口腹之慾,而因戰需所架在海上的軌條砦,戰時是反登陸的利器,現在是浮游生物棲息的好地點,金門島南北風貌競態極妍,卻架構出金門海地景的特殊及可探性,早年限於軍備的負擔,藏嬌多年,只許在地人維持生計的出入管制,如今,軍隊少了大半,各個地點美麗的風光,不再是在地人才知道的地點,而應是金門人共同追尋的珍寶地,或許這片美麗的海岸,在軍事第一的限制減壓後,能經由巧手的裝扮,攻錯他山之石,整合特殊性與背景,以部分特殊風貌地呈現於世人,相信這隱匿多年的嬌色,必定讓人為之一傾。 舉目遠眺遠方的料羅港灣,泊船碼頭向外延伸觸角,這是地處金門東南隅的重要地帶,金門多年向外供需的領域,昔日國共戰火下登陸艇連年運輸,肩擔金門生計補給的大任,如今,時空易換,這一度是兩岸小三通出入的重要關口,是相隔五十年初會的傷心與歡喜地,地名猶在,人事已非,風雨飄零五十載,料羅,這將是金門人最難忘的一地。飛機再往前移動,眼光收拾了從新頭到翟山這一道長長的銀帶而成一美麗弧形的白沙灣,眼光再度落在后湖外海的小礁島,這座小礁又名小姐礁,有著美麗的傳說,但,金門何處不傳說呢?金門的傳說最美,最富詩意,盡是春懷,無非詩料。金門,這個孤立海上的蕞爾小島,自古即有海上仙洲的美譽,是個儒林地,是個進士鄉,「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金門無處不開花」等錦上添花之詞不勝枚舉,「滄浯」、「海上仙洲」千古傳說猶耳,「七鶴戲水」、「父子進士」、「八鯉過江」等鄉野奇談,更常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傳誦不已。 暫別了后湖的小姐礁,開始接近金門本島,飛機漸漸降低高度,先收入眼簾的是國家公園大力建設的力作:翟山坑道,這座景點位本島南側,坑道前有個馬背般的logo,標誌中紅白藍搭配的美在週遭的綠襯托下更加顯眼,國家公園在民國八十四年十月正式成立於金門,包含台省五座,成了第六個國家公園,強調的是戰地史蹟,訴求的是人文與自然特殊景觀,這座地枕金門西南隅的坑道,深具戰役史蹟展現的條件,在其坑道深處曾是神秘蛙兵的基地,機動出勤的避風港,戰時地處險要之處,現今除役了,以其人為著墨的建設去凸顯原有神工之姿,一如花崗石般沉穩內斂,安靜候著造訪遊客,實難想像鬼斧神工之堂奧下,昔日有著史詩般動人的場景,教人忍不住一窺。 今天金門吹的是北風,春天時燕子是金門最常見的候鳥,會輕輕的捎來春信,在人們的屋簷下築起了傳承的燕巢,那是一種被視為吉祥的造臨,而精工之極的巢穴,更是福氣臨門的瑞兆,金門人對於燕子有著一種珍惜的情感。這時節的氣候時冷時熱,卻很宜人,雖然含有一點接近夏天的炎熱,但也常冷不防的偷冷個幾天,叫人感受「春天後母面」的真正威力。春夏之交的金門有惱熱的氣息,擾人的南風總在清明節前後吹起,常使人們困擾於風信的拜訪,每每成了遊人停留的藉口,是攪亂步調的小淘氣,一遇南風起,趕於行程的人們就如熱鍋上的螞蟻,可以瞬間沸騰了航空站,而南風一吹又是少則二天、多達一週的意猶未盡,這時段的旅客,只能直嘆急驚風遇上慢郎中,以苦笑自慰。其實霧裡看金門,別有一番新味,除去了行程與時間等現實的壓力,信步在傳統聚落中,觀看紅磚斑剝的刻痕、砲彈的傷痕,撫摸青草石上雕琢細膩的手工,感受宅邊小草上的露珠,再往前眺,遠山近影,農舍飛鳥,如畫中渲染技法的活現,早些起床可幸運遇上早耕的農夫,在霧中使牛犛田的側影,感受幽雅的氣息,享受平日難得的靜美,何不安排一個無時間壓力的日子,調整心情,物我兩忘的觀霧一番,暫時拋開現實生活的繁華,感受一下「傾耳聆波瀾 舉目眺嶇嶔」的意境,或許能有不同的驚艷。 有人說旅行不要帶照相機,我想是希望人們不要有強為到此一遊的影象紀錄,而忽略週遭的美,應是要用心去旅行,使心靈去感受,去擦拭滿受塵世的封閉與習氣,用赤子之心去觀照這新的一切,讓心情與自然對話,在日後去感受、比較、體會,在金門旅行,就是要懷著這樣的一種心情,這是一個具有特殊人文的地點,曾經,十年寒窗無人問,衣錦還鄉天下知的進士或征外有功的將軍在家蓋起的閩南大厝,或行商南洋得意,大把大把的匯錢回來,成就了深具特色的洋樓,那些是歷史的見證,是族人欽羨的對象,那是構築特殊人文的起點,古厝洋樓,一個是深邃厚重的閩南式建築,點點刻劃著中國人建築的智慧,一個是改良的南洋風味,奔放卻不誇張、炫麗而不突兀,與古厝互有特色,卻不排斥,而能溶為一體,卻能姿態各現,散步傳統聚落,仰觀燕尾馬背昂首天姿,在光影落下的美麗線條,點綴著天際,燕尾馬背訴知著富貴與平淡,而流連洋樓的五腳氣下,那兒有詩意、有歡笑,在在美麗了金門的聚落,用心去觀,用手去摸,用腳去行,用眼去看,去嗅聞著草香和聚落的人情味,相信那將是全新的通體舒暢,一如脫胎換骨般的輕鬆。 飛機由島西南角轉入,目標是尚義機場,老家后湖就在機場跑道的前端,吹北風的日子,飛機總由村前駛入,風向一反飛機才由村後奮起,所以,每次搭機返鄉時習慣劃位於F排靠窗,可方便觀看老家,老家前有菜圃,青色翠綠,家祖父習慣在階前晒太陽,啜起長壽煙,悠閒無爭,優然自得,真好,相信這應是為人子女感到最幸福的時刻。
-
酒文化與詩歌藝術創作研討會側記
七月下旬,緣於受邀至金門陶瓷廠,為「酒香古意─二○○二金門詩酒文化節」繪製大酒罈,期間有機會認識金酒公司董志謀秘書,在幾杯高粱酒下肚後,我被詢及能否為詩酒文化節出些點子,為受邀來金的詩人策劃個活動?飯後於楊媽輝老師家酒酣耳熱的聊天中,我清醒的思維中卻已浮現一些詩學研討會的主題及議題的鉤勒,此外並協助酒宴席間的絲竹之夜及詩歌朗誦吟唱之安排,我由於多年來對國內及國際詩歌活動參與的熟稔,所以很快開始在胸中有譜。 然則,時間實在太匆忙了,我臨危授命的於酒罈彩繪之後返台,即草擬企劃案。並向白靈、蕭蕭兩位前輩請益。他們對於主題及議題均表認同,如此,我更向他們請求協助,蕭蕭老師答應撰寫論文發表,白靈老師願意充當研討會的主持人或引言人。此後一連串的活動聯絡、邀集於焉展開。 整個活動的主題定為︹酒文化與詩歌藝術創作研討會︺,其目的:發揮金門古文風,強化「文化立縣」之宏旨,並讓酒與精緻文化結合。脫離軍管,還政於民,開放觀光之後的金門,或許我們會一直以古文風之優良傳統自沾,但實際上,此一傳統文風,如何讓世人看得見?如何保有傳統也有當下?如何延續或已延續了,但如何凸顯其成果?都是我思考的地帶!所以,即連以經濟為導向,觀光為效益,飲食文化節慶,我們也不能讓「文化」二字缺席。以文化、詩歌藝術為冠,正是期冀島上文化版圖的擴張,文風的浸染飄散。 既強調了浯島的文風傳統,我的企劃案中便有了一個主軸:讓金門先賢詩或近代與金門有關的詩歌、金門詩人的作品探討先登場,其次再發表一篇詩與酒相關的論述。此外,加一場設定議題開放現場聽眾對話的綜合座談會。至於詩歌朗誦,安排一首與酒、金門有關的主題詩,且是由金門籍詩人書寫的作品。諸如安排國內名詩表演家、名詩人吟誦,以及金門高中文藝社朗誦、大陸名詩人朗誦、南管吟唱、古詩學會、吟唱等細節工作都耗費我不少心思。 在家鄉策劃籌辦一個活動很辛苦。尤其要籌辦一個冷僻的詩學研討會,既擔心聽眾,又擔心天氣交通,更煩惱沒執行單位。更重要的,許多鄉親普遍信心不足,參與熱情不夠,溝通能力欠缺。一開始,我就被澆了一些冷水。是一個對家鄉高度的關愛和熱情支撐了我的理想。是李炷烽縣長及觀光局張國土局長的理念支持下,是董志謀秘書的信任,宋夢琪小姐的辛勞,是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董振良理事長、葉鈞培總幹事應允接辦,一場在金門舉辦,擁有兩岸四地詩人、學者參與的酒文化與詩歌藝術創作研討會之理想,才能在金門具體實現,期盼透過此次,金門本地將來有更多具體的執行能力來辦學術研討會,或籌辦其它相關的文化、藝術活動。 2、議程進行 二○○二年九月十九日,︹酒文化與詩歌藝術創作研討會︺於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十八機多媒體簡報室隆重登場。由縣長李炷烽、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許文龍處長分別致詞後旋即展開會議。台北科技大學也是名詩人莊祖煌(白靈)副教授擔任主持人,縣籍學者中央大學李國俊副教授擔任引言及講評。第一場由金門高中洪春柳老師發表︽浯江詩話導讀︾,王先正老師發表︽新詩與金門(一九四九─二○○二)─「寫金名詩」與「金門詩人」︾。第一篇旨在整理探索歷代文人生活在金門的心靈世界。第二篇透過以金門情景、人物寫入新詩的名作,及「曾住在金門或原籍金門的名詩人之作品收集及篇目為經緯報告」,向與會參與人士詳實介紹了金門的文風。第二場由名詩人、評論家、南山高工蕭水順(蕭蕭)老師發表︽酒在現代詩中的文化意義︾,全篇擲地有聲,允為上乘之論述,白靈老師於引言、講評中均有極佳的評價。以上兩場原擬分配大陸學者北大謝冕教授及福建省作協副主席劉登翰先生分別擔任講評人,由於交通不確定因素,致使兩位無法擔綱,誠為遺憾。 第二場論文發表、討論結束後,茶敘之間,特別安排了地區特有的傳統點心,並於其旁加註名稱,讓外賓瞭解。第三場為綜合座談會,議題為:一、酒與文學藝術創作的淵源。二、詩酒創作的美學。三、金門如何發展出兼具文學藝術價值的酒文化。四、對金門詩酒文化節的積極建議。五、其他。由縣籍藝術家李錫奇擔任主持人,貴賓分別為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陳癸淼、曾永義教授、作協副主席劉登翰先生、李國俊副教授、縣籍詩人藝術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張國治副教授。在李錫奇鄉親引言下,台上嘉賓分別發表許多看法。現場諸位來賓也作了發言,尤其馬英九父親馬鶴凌先生更發表看法,對金門此次活動作了建議。會議席間更穿插中華詩學研究會致金門縣政府感謝牌、新加坡金門鄉親寒川先生新書︽文學回原鄉︾之發佈儀式。議程至下午六時許結束。 由於整個論文內容印有單行本、及綜合座談會另有記錄整理,此不予贅述。另值一提,會場中並有︽張國治攝影展─當代詩人、藝術家顯像︾二十九幀與會詩人、藝術家黑白攝影,呈現極高品質,讓與會人士分別欣賞詩人、藝術家之風采。也讓會場呈顯更佳的氛圍及細緻的文化面貌。 3、參與貴賓及特別感謝 參加此次詩學會的國內、外詩人、作家、學者計有羅門、蓉子、管管、辛鬱、古月、蕭蕭、白靈、夏婉雲、許水富、張國治、顏艾琳、吳鈞堯、李國俊、寒川、范維香、方然、芊華、趙天福、歐陽柏燕、朵思、丁文玲、蘇心怡、筱曉、唐捐、詹澈、李昂::::::等。以上為現代詩詩人、作家、學者。此外尚有古詩、傳統詩詩人部份,由中華詩學研究會會員組成,包括:朱萬里、朱林秀鳳、陳慶煌、林恭祖、張壽平、蔡鼎新、鄧璧、廖一瑾、黃芬絹、邱衍文、姜莉莉、高嘉柱、馬鶴凌、秦厚修、張定成、羅穗蘭、王水衷等。大陸受邀詩人、作家、學者、文藝相關工作者,則有:牛漢、謝冕、任洪淵、王家新、葉延濱(九月二十日抵金,不克參加)參與的則有舒婷、劉登翰、張帆、廖一鳴、王肅健、陳玉峰、陳奮武、楊國榮、陳濟謀、郭平、王啟敏、劉榮、盧美松、陳興華、李肅進、林浩:::::等。至於國內外及本縣籍畫家參加研討會者,則有朱為白、顧重光、李重重、蔡志榮、潘麗紅、李錫奇、黃世團、李金弘、呂坤和、翁國鈞、李錫敏、翁明哲、楊樹清、呂榮和::::::等。金門作家除了洪春柳、王先正老師之外,尚有楊清國、陳延宗::::::等。采風文化發展協會除黃振良、葉鈞培老師之外則有陳長慶、林怡種::::::等人參加。在籌備會員方面則有陳癸淼夫婦、曾永義、李殿魁、李國忠、莊伯和、宋龍飛:::::等委員參加。當然,參加與會的熱情貴賓還不只這些,金門縣副縣長楊忠全、吳成典委員夫人、李炳團秘書長:::::等全程熱情參與,金門國家管理處的諸位朋友參與了司儀、記錄、燈光及音響管理、接待等多位,其熱忱令人感謝萬分。還有高科技學子們、地方自動參與的民眾:::::等,均使這次研討會打開了地區一扇文風文采的大門! 此次,另值一提的是,透過筆者的私交,此次特別邀請到旅居新加坡的金門鄉親寒川(呂基葆)、范維香夫妻和方然(林國平)、芊華(王明貞)夫妻返鄉參與盛會,他們都是在新加坡努力寫作有成的詩人、作家。金門是昔日中原文化轉口站,南洋一帶諸多華人群中,幾位作家來自金門,他們仍使用華文寫作。此次,能邀約他們返鄉,也是一大美事。 末了,借文末還要特別感謝在高粱酒宴迎酒仙︽詩酒美食之夜︾受邀擔任詩歌表演和朗誦的朋友:李瓊芳老師和她帶領的金門高中文藝社的年輕學生的朗誦,趙天福以閩南語朗誦筆者︿想家的時候﹀動人的詩表演,管管和楊媽輝老師的合誦、羅門、蓉子的即興朗誦:::::。以及李國俊鄉親的南管表演,還有中華詩學研究會的古詩吟唱:::::等。由於您們熱情的支持,增益了活動不少光采。 也感謝自己,教學、創作之餘,汲汲為故鄉的文化土壤播種,希望有一天,它能深根、發芽、成長。是為記。
-
無贛不成軍─留金歲月瑣憶
胡璉將軍於民國六十三年冬,在︽泛述古寧頭之戰︾一文中,曾說:「羅卓英將軍好以﹃正氣在江西﹄五字示人。蓋不獨文文山先生的傳統使然。江西文風至盛,正人君子,輩出不窮,故當毛共盤踞肆虐時代,江西人前仆後繼,雄鬥不衰。迄後,我總統蔣公駐節南昌,削平共禍。又現行政院蔣院長經國先生主政贛南,德澤廣被,民呼青天,我革命軍在剿共抗日時,血灑山河,骨曝原野,以上種種深澤厚德,都由十二兵團領受無遺。前人種樹,後人食果,此之謂也。﹃一甲一兵,一縣一團﹄的徵兵辦法推行之日,令行無阻,民樂效命。爾後的軍需供應,悉無匱乏:::迄至撤軍為止,江西曾無一保一甲之叛變。」這段話雖有點溢美,江西人卻也當之無愧。 胡將軍過世後,柯遠芬將軍的輓聯是這樣寫的: 有十二兵團就有台灣,有台灣便有中華民國,當年豪語猶在耳;無古寧頭戰役即無金門,無金門亦無復興基地,而今無愧對前賢。 回首前塵舊夢,似亦可說:「無江西老表即無十二兵團。」 記得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大捷之後的十二兵團,除六十七軍仍駐防舟山外,十八、十九兩軍都在金門。嗣因「政府正式成立金門防衛司令部,並以胡璉將軍為首任金門防衛司令官,將第十二兵團部改組為金門防衛司令部,編制大致相同,全般人馬並無若干變動,只是番號改變而已。」(柯遠芬︽暴風雨︾)所謂「番號改變」,包括所屬軍師,即原來的六十七軍脫離建制,其七十五師調金門。十八軍回台灣,另成立第五軍。但第五軍不是從台灣運去的,只是把原來的軍旗全銜改了一下而已。」 重新調整後的部隊,「衡山」師(十四師)還是「衡山」,「三谿」師(七十五師)還是「三谿」,兵團的老本錢不會亂花。雖說,部隊中各省的人都有,但還是江西人佔多數,其次要算老廣的客家人。以筆者三十九年初到部隊時的那個機鎗連為例,全連六十幾個人,竟有一半是江西老表。四個「超級上士見習官」,三個是江西人。這應該不是一個特殊的現象。即以「怒潮學校」而論,江西學生所佔比重,已高達百分之四十四,廣東學生只百分之十九點六,其次是河南、福建、湖北及其他省份,這大致已反映了兵團兵源的大方向。 據筆者當時的瞭解,已確知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及部分直屬部隊,在省主席方天將軍「美麗的騙局」(騙說去打游擊)下,由南昌、吉安、遂川、贛州、會昌、筠門嶺,最後到廣東潮汕地區「全部繳械」、「投誠」到十二兵團。後來又知道另外還有九個保安團,加上交警,由參謀長歐陽江率領,也是打游擊打到了潮汕地區,在後退無路的情況下,變成了國軍第十九軍。其中的兩位師長分別由吳垂昆和沈莊宇擔任。但這個「江西保安軍」經過多次和麵粉式的整編調撥,真的是「一花五葉」般的壯大、繁衍到其他軍師裡去了。所以,全兵團找不到一個沒有江西兵的單位。 近年,讀了胡璉和柯遠芬兩位將軍的遺著,赫然發現當年十二兵團「江西人多」的一個大原因。原來,胡將軍於民國三十八年春初,奉命成立第二編練司令部時,在浙江、福建接不到兵的窘境下,曾直接私下求助於老長官江西省主席方天。那時,胡將軍肚子裡,也的確有個在贛粵閩邊區打游擊的腹案,下了野的蔣總統也知道這件事,這便是方主席那個「美麗的騙局」的由來。 方天一見胡璉來搬兵,礙於中央已有分配,不能受理。然基於公誼私情和革命道義,便立即指派贛北師管區司令唐三山將軍(黃埔三期),予以大力支援與協助,並指示各相關行政專員給予配合,默許胡將軍在贛東地區實施「一甲一兵,一縣一團」的徵兵辦法,各單位分配地區如下: 十八師││臨川、東鄉、進賢。 七五師││貴谿、金谿、資谿。 一一八師││南城、黎川、南豐。 一一四師││餘江、餘干、萬年。 十四師││崇仁、宜黃、安樂。 兵團最初只編兩個軍,因舊部官兵已編成十一師,故只徵五個師的兵。但是,另外還有個後來編入兵團的六十七軍,也同時分配在上饒、玉山、廣豐、鉛山、弋陽等縣。兵團南移到瑞金時,第九行政區專員黃鎮中將軍的女婿王文將軍,是兵團部副參謀長汪光堯的同學,胡將軍用了一百二十枝步槍(贈黃將軍),及一一四師師長職,爭取到王將軍加入兵團。王將軍因仰慕胡將軍,遂答應就副參謀長職。於是因黃、王兩將軍在地方上的聲望,又在寧都、大庚、興國、瑞金、會昌等縣,得到了不少青年壯丁。算一算,江西省三分之一的縣分,向兵團輸出了八萬多壯丁(胡將軍有「十萬幹部百萬兵」的口號,扣掉舊部萬多人,及而後在廣東獲得的,江西壯丁加保安團隊,應有此數)。此外,李德廉、楊榮昌兩位,也帶了不少青年到兵團。所以,說十二兵團是個「江西子弟兵團」(胡將軍也是江西半子),或說是「無贛不成軍」,應不過譽。 江西不但幫了十二兵團的「人」忙,還幫了不少「糧」忙。凡十二兵團所到之處,各縣都打開糧倉供應部隊。當時有個邏輯是:自己人不開,共產黨來了還是要開。為避免「資匪」,不如給自己人開。所有搬出去的糧食,由各地駐軍出具借條,等正常補給恢復後,再行核算清還。事實上,那些借條,不到一個月就沒人敢保存了(共產黨看到了,不扒皮才怪)。儘管如此,兵團準備南移瑞金時,王文將軍把兵團方面請求支援主副食一事,稟告黃鎮中將軍時,黃將軍二話不說,立即交辦,通令所屬各縣辦理。多夠意思。 當兵團要南下潮汕地區,共軍急急進窺贛南時,黃將軍為掩護兵團轉進,率子弟兵在寧都的翠微峰對共軍進行遲滯作戰。兵團是毫髮無損地全身而退,黃將軍及其子弟兵,則又是「血灑山河,骨曝原野」。 江西保安團隊變為十二兵團的新兵之後,很多將校已英雄無用武之地,接到台灣來等待反攻回去,再圖報效,王文將軍由副參謀長調二百師師長,胡將軍任期屆滿,他也就隱遁於台北工專後面的一間矮小的房子裡。保安團長袁九鵬,交掉子弟兵後,曾一度伴著太太在羅斯福路的南門市場賣粽子,江西人,多的是「陶然共醉菊花杯」的性格人,不只會拋頭顱、灑熱血而已。 十二兵團由汕頭、廈門出海,六十七軍馳援舟山群島,十八、十九兩軍增援金門。後者趕上了古寧頭之役。當時,參與衝鋒陷陣的十四師和一一八師,有些新兵還是穿著「慈母手中線」,或妻子做的鞋底,為國為民,馳騁沙場。有的倒臥不起,有的在拚命放血。兩岸開放探親後,故鄉的月,照不亮他們的白髮,只好無語問蒼天。 開赴舟山群島的七十五師二二四團,也在登步島打了一個勝仗,當然,江西兵的總數又減了些。事隔一年,七十五師調小金門,運氣真好,該師二二五團第一營,守防大二膽島。七月底,共軍誓言「要保證放響進攻金台的第一炮,堅決打下大膽島」,然後再「血洗台灣」。他們用了「人海戰術」,江西人又要倒點霉。不過,這回總打出了兩個「江西英雄」。 一個是上饒徵來的周岳山,原是要準備造飯的,卻見人摸了上來,就拚命擲手榴彈,驚醒了自己人,也堵住了敵人。雖中彈陣亡,所幸全連沒有陣亡,功不可沒。胡將軍便封他為「三谿之神」,入祀忠烈祠。(按:周岳山應是六十七軍徵來的,因多次整編,隨部隊編入七十五師) 另一個是玉山徵來的賴生明,跟周岳山一樣,整編到七十五師的,他在史恆豐營長「危急存亡之秋」,「冒著敵人的炮火」,將營的反攻命令,跑步越過六百公尺的沙灘,送達第一線,又把第一線的消息帶了回來,扭轉了乾坤,使共軍沒有放響那「第一炮」的機會。胡將軍就褒美他為「三谿之魂」,推他為第一屆「戰鬥英雄」,且把「莒光樓」的額題讓給他留名。所以,當初在三谿地區接兵的老師長王靖之將軍,禁不住的於其手著的︽一步一酸辛︾中說:「三谿的父老們,你們的子弟都是無辱桑梓的呀!」 三個防禦戰打完之後,還有南日、東山島的突擊作戰,以及「九三」、「八二三」炮戰,江西子弟無役不與。可以說,幾十年來,飯,沒有白吃;水、沒有白喝。所以,又可以把王師長的美言改一下說:「江西的父老們,你們的子弟都是無辱桑梓的呀!」 又是「古寧頭大捷」的紀念日了,「無贛不成軍」的浩浩場面已成陳跡,但太武山可以作證,有多少江西子弟曾圍繞著她引吭高歌?又有多少江西子弟曾在她四週枕戈待旦,徹夜不眠?如今,他們老了,他們手種的木麻黃也老了,只有太武山依然年輕,像當年初到金門的江西子弟兵。(本文另參考王文將軍︿參加第十二兵團經緯﹀) 二○○二、十、十三
-
握住屬於你的快樂鑰匙
前些日子,生活很不如意,心情很不美麗。有一位朋友知道了,寄了一封圖文並茂的EIMAIL給我,讓我受益無窮。所以我想與同樣受情緒困擾的朋友一起分享,希望能幫助你解開情緒的枷鎖,握住屬於你的快樂鑰匙。 ××× ××× ××× 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給別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先生的手裡。 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叫我很生氣!」她把鑰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可能說:「上司不賞識我 ,所以我情緒低落。」這把快樂的鑰匙又被塞在老闆的手裡。 婆婆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 年輕人從文具店走出來說:「那位老闆服務態度惡劣,把我氣炸了!」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制他的心情。 ××× ××× ××× 當我們容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對現況無能為力抱怨與憤怒,為我們唯人的選擇,我們開始怪罪他人,並且傳達一個訊息:「我這樣的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此時我們就把一個重大的責任托給週圍的人,即要求他們使我們快樂。我們似乎承認自己無法掌控自己,只能可憐的任人擺佈。這樣的人使別人不喜歡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他的情緒穩定為自己負責,和他在一起是種享受,而不是壓力,聖經上吩咐我們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感恩。」 你的鑰匙在哪裡?在別人手中嗎?快去把它拿回來吧!
-
有個老伴,該有多好
在下著毛毛細雨的晚上,爸爸撐著傘獨自漫步在雨中。街燈下,爸爸孤獨的身影,彷彿說出主人內心的寂寞,看到別人都是「咱兩人作陣拿著一隻小雨傘:::」,多麼甜蜜地令人羨慕啊!反觀爸爸,只能抬頭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偏偏月亮也不見蹤影,那份孤寂可想而知,如果::如果爸爸有個老伴,該有多好? 告別婚姻的日子已經十多年,我的單親爸爸,含辛茹苦把我們這群小蘿蔔頭拉拔長大。少了女主人的家,爸爸化身為超級奶爸,父代母職,一肩扛起照顧我們的重責大任,爸爸的愛與關懷,使我們一點一滴的成長茁壯,而他卻在時間的洪流裡,刻下歲月的痕跡,漸漸長大的我們,都為了自己的生活不停忙碌,能陪伴爸爸的時間少之又少,每次看到爸爸孤獨蒼老的身影,就覺得好抱歉,沒有辦法多陪陪父親。 在我心目中,爸爸是個新好男人,他沒有不良嗜好、有責任感、待人親切,是個十足的好好先生,但奇怪的是,爸爸結過兩次婚,卻都以離婚收場。有人說做夫妻是相欠債,也許是彼此的債還清了,因此緣盡情滅,只好Ssy Good-bye了!爸爸曾說:「有人成天把打老婆當休閒活動,但老婆怎樣也不願離開;自己對太太那麼好,但卻都留不住她們,世界真是奇怪。」有時候,事情真的令人覺得矛盾,不過「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能做夫妻實在是緣份不淺,希望天下每對伴侶都能珍惜這份可貴的情緣。 回歸正題,現在我們都長大了,一個個離開家裡,不久我也將到台灣求學,想到爸爸一個人生活,不僅為他擔心,怕他不會好好照顧自己,如果有人能陪伴爸爸左右,該有多好,但願爸爸能早日碰到命中注定的那個人,互相扶持,一起走向未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