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森林步道珠寶盒
這幾年來走過許多低海拔森林步道,步道花木葳蕤鮮麗固然賞心悅目,而躲藏於蓊鬱林葉中的美麗果實,尤教人驚艷連連--守宮木果實宛如一個個粉紅小蘋果;鵝掌藤果似串串橙黃琥珀;漢氏山葡萄彷彿紫瑪瑙珠串;山月桃、九節木與菝葜的果實猶如燦美紅碧璽;甚至連名稱欠雅的琉球雞屎樹果,都美得肖似一長串一長串藍玉髓珠……果實璀璨斑斕者有之;艷麗耀眼者有之;曖曖內含光者有之;樸拙內斂者有之,妝點、彩繪翡翠山林步道更紛華斑斕,大自然的精采造化教人動容、陶然。 初發現這些果實總有據為己有的貪念,尤其看到七里香宛似亮麗紅寶石的果實,不自覺地手已伸出欲摘取,腦海忽如電影蒙太奇(Montage),浮映童年皎潔月光灑在老家庭院,小孩們坐在小板凳圍繞躺於藤交椅上、搖著蒲扇講孫悟空大鬧天宮、灌園叟晚逢仙女、牛郎織女、七仙女……等神話故事的阿嬤,阿嬤講得太精彩,連螢火蟲也成群結隊提著一盞盞燈籠飛來傾聽。夏夜清風吹拂,帶來庭院七里香樹籬芬芳香味,喜愛花木的阿嬤總會稍停講述,吸口氣愉悅讚道:「好清香!七里香不僅香,胭脂紅的果實也很美。」 後來阿嬤長年臥病,有一次,二姊要我幫她採擷庭院七里香樹籬的果實,她將摘取的果實用鉛絲串成項鍊,紅豔華麗,即送給臥床的阿嬤,盼能讓老人家振奮、高興。阿嬤撫摸著果實項鍊,果然浮起許久未見的笑容,隨之慈藹地說:「多謝喔!好漂亮!但讓它們戴在枝葉的脖子上會更美。」蒙太奇拉回現實,我欲摘的手立即縮回。 森林步道健行萬物靜觀皆有得,更找到自己內在最美的珠寶--妍美果實。讚啊!洪自誠〈菜根譚〉有云:「欲路上勿染指」、「事悟而癡除」,大自然才是最美的珠寶盒,華彩繽紛的果實珠寶,就讓它們安居於此滋長、蛻變才好。
-
賞花燈
霓虹燈海 晶亮斑斕整座城市 我緩步前行 揚起快門 捕捉一幕幕 綺麗繽紛的巧思 暈黃明亮的燈座 閃爍在人群之中 耀眼更勝夜空中的星兒
-
思念的蝴蝶
一隻蝴蝶 停在肩頭休息 突然聽到 無聲的爆炸 迅速鼓動翅翼 帶我飛上 無垠的星空 看見美麗與哀愁
-
口罩情懷
自從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之後,人類的生活方式揚起了革命性的改變;不但要少出門,人與人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同時要經常洗手,戴口罩更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環節。 已經有兩年的時間,口罩無法脫身,如今口罩似乎成為服飾穿搭的一部分呢!於是乎口罩的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不但要著重實用性,更要注重品味與設計感,讓人們戴上口罩之際,不會顯現累贅感,而是有安全感和時尚感上身的感覺。 戴上口罩,就讓我想起許多往事,在十年前,岳父因為腸沾黏需要住院開刀,妻子前往醫院照顧;注重衛教的妻子,到醫院一定會戴上口罩,有一位護理師前來關切,輕聲問:「妳身體哪裡不舒服嗎?要不然怎麼會戴口罩呢?」 妻子聽到這樣的問話,不知如何回答,基於禮貌,只好說:「沒有啊!到醫院不是要戴口罩嗎?」兩人相視而笑,化解了尷尬。 因為在沒有疫情肆虐之前,戴口罩多數侷限於護理人員與醫生,或是身體羸弱的病患,有時清潔人員為了安全起見,也會戴上防塵口罩;所以當時戴口罩並非全民參與,一般人戴上口罩,反而會被認定是身體不適呢! 十幾年前,家母腎病需要洗腎,往返都搭洗腎交通車,司機是一位風趣的年輕人;沿途有說有笑,而且服務挺到位的,讓人感覺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 相處熟稔之後,無話不談,就連他以前從事的行業,也樂於和大家分享;有一回,談到戴口罩的話題,他不由得談起當專業司機之前的工作,是在市場賣烤香腸,由於為了健康因素,所以戴上口罩工作,避免油煙入侵肺部,反而讓自己的生意一落千丈,最後只好改行。 我們聽了不解其意,經他細訴原委終於了悟;因為有人質問他,是否身體不健康,才要戴口罩做生意。 說真的,懷疑對方是生病的人,多數人會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如果不戴口罩來烤香腸的話,鼻孔當抽油煙機,難免會吸入太多油煙,反而讓自己成為真正的病人;為了自身的健康,只好改行當專業司機囉。 如今戴上口罩反而是安全懂事的具體象徵;哪一天看見沒戴口罩的人,或是佩戴口罩不到位的人,反而會離他遠遠的,生怕擦身而過,造成不必要的風險呢! 不管怎麼說,戴口罩好處也不少,至少感冒的機會降低了,讓病毒無機可乘;看來戴好口罩,仍然是保護身體健康的重要環節之一喔! 又是新的一年,全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盡快終結疫情,讓大家能夠恢復往常的社會運作;但願在全民配合與誠心祈禱下,發揮群策群力的團結精神,阻斷病毒傳播,終結無情的病毒。 要記得:如今仍然要將口罩戴好戴滿,也別忽略了勤洗手的好處,同時安全的社交距離,更要隨時奉行喔!
-
福虎生風話虎謎
「虎年談虎」這道謎語,若是打一成語,即「風言風語」。要談「虎」字,得先從「虍」字談起,《說文》:「虍,虎文也,象形。」又說:「虎,山獸之君,从虍从儿(人)。」因為「虎足象人足也。」虎字「象虎頭、身、足、尾形」,其中以甲文、金文、簋文近似老虎之圖形。又以石鼓文的彎曲雙足與小篆的直立雙足寫得最像人足。 人類對虎「敬而遠之」且生疏,不似家畜般的親切,因而與虎相關的字不多,反而引申義的字較多。《說文》分為「从虍从虎从虤」三部分,總字數不過31字,《康熙字典》收錄123字。其中「虒」是有角的虎,「(虎日)」是白虎,「虪」、「(虎騰)」都是黑虎,「(虎騰)」也是虍部首筆畫數最多的字。另一類是「虎吼」的特殊性,所謂「虎嘯風生,龍騰雲起」,猛虎長鳴,大風四起,聲震山崗,因而特別創字,如「虓」是老虎吼叫聲,「虖」是老虎咆哮聲,「號」是虎哮聲厲,這些狀聲字為虎獨用。 然而「老虎」並非統稱,自古稀奇古怪的別稱異名相當多,散見於各代典籍中,楚人稱「於菟」,春秋戰國時代叫「李父」,山海關一帶叫「伯都」,還有李耳、大蟲、山君、揜子、十八姨、斑寅將軍、封使君……,可說不一而足,都是時代性、區域性的名稱。 傳說老虎是由天上北斗星的第一顆天樞星下凡。古人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象徵四方及四季,虎代表西方、秋季。又有「雲從龍,風從虎」之說,足見老虎的特殊地位。虎為百獸之長,自古君王敬之為神,祈藉神威,以保社稷。虎在民間文化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民眾心目中,虎具有威猛、神秘、祥瑞、勇敢、美麗、優雅的象徵意義,因而在許多器物上、名稱上運用虎字,取其相關意義。另者,虎有驅邪鎮煞功能,深受民間崇拜,中華民族的虎文化,在歷朝歷代絢爛多姿、異彩紛呈。 歷代詠虎的詩句很多,發自對老虎的威儀凜然、勇猛暴戾的敬畏。明朝詩人商輅在其〈虎〉一詩中,將虎的特質描寫得淋漓盡致、情文並俱:「壯哉於菟豪且雄,猛氣不與凡獸同;吞牛伏豹爪牙利,空谷一嘯來天風;黑為文兮白為質,光彩斑斑炫晴日;妥尾橫行不畏人,百獸滿山皆股慄;……五雲深處陪蒼麟,餘威自足清妖氛。」作者有意將虎提升到神的境界,替虎繪製出一幅絕美的形象圖畫。 所謂「常跟孩子猜猜謎,孩子聰明又伶俐」,再來談談燈謎,燈謎由謎語演變而來,謎語起源得很早,而燈謎正式誕生於宋朝。由於有些謎語很難猜度,有如老虎之不易射中,因此燈謎又稱「燈虎」,如果用文句作為謎面的稱「文虎」,用詩句叫「詩虎」,猜謎就稱「射虎」或「打虎」,虎年射虎,虎中有虎,十二年一輪,機會難得。 老虎身軀龐大,健壯威武,外皮呈黃褐色,橫亙著黑色條紋,明暗交織,額上斑紋也被認為是王者之意。而且靈活迅捷,吼聲如雷,聲震山岳,百獸懾服,威風凜凜,因此大多的虎謎朝此方向入題。 試看謎面賞析:「山中數牠為老大,身披黑道黃錦褂;長風一聲震地吼,紛紛百獸全逃走。」點出百獸之王、外貌斑紋與吼聲震天。「身穿皮襖黃又黃,呼嘯一聲眾獸慌;雖然不帶兵和將,自稱山中一大王。」看出老虎千山獨行,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一朵芙蓉頭上戴,身穿鮮豔五彩衣;耀武揚威山中王,進出走著梅花道。」加入老虎足跡。「家住叢林與深山,機智勇敢有膽量;面對強敵不害怕,個個誇牠獸中王。」指出住處,一般認為老虎是,「森林之王」,而獅子是「草原之王」,各有轄區,互不干擾,難以相遇。 按動物學分類,虎屬貓科動物,產於亞洲,西洋人稱牠為「大貓」,民間還有「貓為虎舅」的親屬傳說,二者在奔跑跳躍、捕捉架式,確實如出一轍,試看謎面:「遠遠看去好似貓,行近看清連忙跑。」相似度極高。「性情躁烈爆,常披黃皮襖;山中稱大王,我說那是貓。」無怪乎成語中有「照貓畫虎」之說。 有關老虎的民間或歷史故事不勝枚舉,謎面也少不了它,如「祖先曾占景陽崗,多少路人生命傷;時過境遷觀念改,武松為我戍區疆。」「武松打虎」家喻戶曉。還有「黃忠老將本領高,定軍山上稱英豪;人人見了都奔逃,下山只怕被犬咬。」黃忠為蜀漢五虎將之一,以此喻虎,末引「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人生必讀》名句點出謎底。難怪《十二生肖的傳奇》(李鳳行著)一書中道出「腥氣聞林谷,雄聲震大荒;山中威武日,須記落平陽」。 與虎相關的成語相當豐富,藉以入謎者比比皆是。例如一種情境猜謎頗具創意:有人以一座假山為背景,而後拿著一隻玩具虎放在假山上,再從假山取走。此二動作的謎底依序是「縱虎歸山」與「調虎離山」。另外「狐假虎威」也常入謎,如「山中老大黃錦褂,百獸見了個個怕;長風一聲震地吼,卻被狐狸給騙啦!」而「狐狸騎老虎」,更是淺白直接。 老虎的「老」字,在文法上是「名詞詞頭,無義」。但常拿來作文章,如「年齡不大卻稱老,生來頭上就稱王;狐狸借牠的威勢,個個見牠都害怕。」也融入「狐假虎威」成語。 今年歲次「壬寅」,寅年老虎當家。有此一說,我們的祖先發現性情兇猛的老虎咆哮猖獗往往在凌晨寅時,因而得配。「寅」也是虎年常見的謎語,就從「寅」字謎開始,金門日報曾經刊出一篇「干支」謎,其中「待要卜金錢演卦前川,只恐水兒不到硯池邊。」(94.2.17.平凡)謎底即「寅」字。 寅年談虎,寅虎一體,請看「像貓不是貓,身穿皮襖花;山中稱霸王,寅年牠當家。」另有「中國虎」(射明朝人名),謎底是「唐寅」(唐寅,字伯虎,虎年出生)。「夜老虎」(射一字),謎底是「夤」。依此造謎,「惡虎」即是「殥」。「草中虎」即是「蔩」。「水中虎」即是「演」。而「兔子請老虎」則是「寅吃卯糧」。 另一類是以虎為謎面,如「鼠頭虎尾」,謎底是「兒」,取上半下半字組合。「伴君如伴虎」謎底是「恐龍」,龍指君王。「虎頭蛇尾」(射三字經一句),謎底是「馬牛羊」。從十二生肖排序談謎也是屢見不鮮,如「龍兄虎弟」與「虎尾後龍」,謎底皆是「兔」。「虎頭老鼠尾」則是「牛」,可依此類推創作。 「丑去寅來千門瑞,牛勤虎嘯大地春」,丑年是疫情嚴峻的一年,人人自危、惶惶終日,期盼藉著老虎神威,驅邪鎮煞、趨吉避凶,讓百業興盛、民生安康,過一個「丑舊寅新宏圖展,牛歸虎躍春意濃」的平安年。
-
歡喜抓週趣
老同事在臉書張貼小孫子的抓週相片,全家人樂開懷的模樣,讓人稱羨;抓週,真是一項充滿趣味性的民俗活動。 有一年春節期間,偕內人造訪一處頗負盛名的古厝,巧遇古厝在辦「抓週」活動,特別駐足觀賞。抓週通常選在小孩子的第一個生日,意即俗稱「度晬」(週歲)的時候實施,雖然是喜氣洋洋的活動,但仍有一套既定儀式,先祭拜神明、祖先之後才開始進行。崇天敬祖,期能保佑小孩子平安長大。 「抓週」是希望以此來預測小貝比可能的性向與未來發展,所以親人都充滿歡喜與期待。當天現場參加的小朋友有約七、八位,大人則比小孩多數倍。「加油!」阿公、阿嬤、爸爸、媽媽、阿姨……大家都專注地看著小寶寶,準備看他的小手會抓什麼東西? 現場放置有一個大米篩,裡面放有:書本、官印、算盤、聽診器、金元寶、麥克風……等物品,有趣的是,有些小朋友很快就動手拿取,有些小朋友只是東張西望,無動手意願,逗趣模樣,引起不少笑聲。 很不錯的是,每一項東西都有其正面的意義。俗話說:「贈人以言,重於珠玉。」不論抓到什麼,主持人都會立即說出一連串的吉祥話,拿到書本就說以後很會讀書、拿到聽診器就說會成為名醫、拿到金元寶就說很會賺錢……云云;各種美言評述,常引起熱烈的掌聲。從每位父母的眼中,依稀可看到小孩子長大之後的美好願景;現場親人都拿著手機、相機,爭相拍照,希望為小朋友留下美好的回憶。 抓週,融合著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每一位小孩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抓週禮能流傳久遠,就是因為簡單而隆重的儀式裡含有濃濃的親情和愛;期待每位小朋友長大之後,都能感受到這份用心,讓人生旅途,走得更穩健、亮麗。
-
不一樣的燈會
過年的長假期,難得大人能夠放下忙碌的工作,孩子也處於寒假期間,雙方都在放假的前提下,出遊則是必要的行程,畢竟一整年家人團聚的時間少之又少,只有新年假期是一段也是唯一共同擁有的時段,因此,這段特別的時光,總是令我特別珍惜! 原本今年一家人打算到小琉球出遊,體驗一下「偽出國」的樂趣,可惜疫情來的猝不及防,本土案例節節攀升,為了避免熱門景點的群聚感染,只好將假期往後延期,轉換至附近的景點踏青,並且特意將時間點錯開,避免成為防疫破口。 今天特別選在下午的時間段前往衛武營,也是今年高雄燈會的舉辦地點,各式各樣的燈籠已經架設完成,雖然花燈需要在夜晚的降臨與燈光的搭配下,才能夠展現出絢麗的光彩,但是為了避開人流,我特意選擇了其他時段,卻意外發現了燈會不一樣的美! 隨著步道緩緩向前,在走入主燈區前,迎面而來的草地上,種植著一望無際的「植光‧花」,這是以花朵為形狀的燈條,透明的外殼,在陽光的折射下,展現出七彩的面貌,彷彿將大地渲染上繽紛的色彩,透露出夢幻的氣息! 伴隨著花瓣的指引,來到了主燈面前,一個巨大的帝雉正準備邀遊天際,腳下的樹枝縱橫交錯,形成了「鳳」字,共同守護著臺灣,背後以蔚藍色的天空作為背景,生動的模擬猶如真實的呈現,似乎下一刻的到來,它即將飛往下一片天地,活靈活現的樣貌,使我深受震撼! 往年都是在夜晚欣賞燈會,但是今年不一樣,在豔陽的陪伴下,反而觀賞到不一樣的風采,陽光的照耀與天藍的背景,使作品在自然的搭配下,呈現出更加靈動的效果,一樣的我,不一樣的角度、不一樣的時間,呈現獨一無二的午後燈會!
-
憶兒時元宵樂
古代中國有個傳說,在農曆新年過後第一個月圓的夜晚,可以看見天上的神靈在月光下飛翔,因此人們都會拿著火把去尋找這些神靈。隨著時代的遷移,舉火把的戶外活動也逐漸演進成今日提著各式燈籠在寺廟和公園歡慶的燈節了。猶記得童年回憶,奶奶總是娓娓道來不停訴說著。 而每個習俗的背後都帶有一些有趣的典故,隨著時代的推移,有些古老典故已漸漸被大家所淡忘;但在每年農曆年後元宵前,一同帶領孩子們,說個元宵節的故事、唱首節慶歌謠,和孩子說著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習俗,一起猜燈謎、吃元宵、提燈籠。元宵的溫暖,融入在這傳統習俗與美食裡,牽動也拉近家人彼此內心。 轉眼間,春節的重頭戲「元宵節」即將到來,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一家人圍坐在一塊,吃一碗香甜軟糯的元宵。無非是甜滋滋幸福滿分的享受。即使兒時物質生活比較匱乏,但絲毫未影響兒時的天真快樂,由於兒時元宵樂所帶來的滿滿喜悅,曾經有過的經歷,年長後回憶過往分外懷念,總思憶著家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燦爛的微笑。藉此佳節將至,讓孩子在體驗年節歡樂氣氛的同時,也讓傳統文化的養分,一點一滴地滋養孩子的心。 隨著歲月的流逝,白駒過隙如水流。如今,也已長大成人,重遊兒時記憶並沒有因為韶華流年而沖淡,反而腦海思緒變得更加清晰。它記錄著童年成長的過程,無憂無慮的生活是那樣簡單充實美好。現代的人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也請不要忘記生活的本真!
-
醒者獨白
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要喝酒? 酒不是苦的嗎?為什麼要喝苦的東西?我知道有不苦的酒,喝起來像是冰沙或可樂,那為什麼不直接喝冰沙、可樂就好?這些疑問,我凡是遇到喝酒的同學,都會問上一遍,但還沒遇到滿意的答案,我今後恐怕會繼續問,直到滿意為止,在此之前,不如反過來想想,為什麼不喝酒? 曾經參加一場聚會,辦在熱炒店,桌上的每個人都不太熟,對話之間保持禮節,直到吃過幾碟小菜,店家也提來一箱的臺灣啤酒,有人三杯下肚後開始臉紅,安靜的人話變很多,害羞的人開始講黃色笑話。有人說他已經戒酒了,半小時後卻見他痴痴地笑著,拿著雨傘跟人決鬥。我笑著看著喝醉的大家,覺得很有趣,但是當要結帳時,卻發現清醒的人剩我一個。 回去的路上,一群人還沒等到綠燈,衝著過馬路,我得要一個個拉住。聚會期間也有人揚言要灌我酒,但我用騎車作為理由拒絕了。 騎車是最好的理由,當一個人要維持時速六十公里行進,他必須清醒,必須專注前方,判斷力要保持正常,稍微失算,都會直直撞向一條生命,甚至衝散一個家庭,沒有人願意憾事發生,自然也就不會再強迫了。我無法知道,騎車讓我錯過了多少與人交心的機會。但是交心,為什麼要在神智不清醒的情況下呢?與人交際,稍不注意都會衝撞到一個人,每一句都要想過,接著一字字咬出口,前進與停止,沒有紅綠燈指示,更要抓住無形的分寸,否則撞碎的是自己的人格,這麼危險的行為,難道也可以喝酒嗎? 我常常因為講錯話,在未來的幾年痛苦很久,每當想起,會不自覺抱著頭,一聲聲說著「對不起」,但是我欠他的道歉,再也無法還給他了。 也或許,只有大家都喝醉了,才有講真話的可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真話未必要講出來,有些話一輩子不可以說,不可以對任何人說,無論如何都要鎖在心裡,喝酒,就讓鎖頭有鬆動的可能,鎖頭鬆動,野獸就會跑出來,一旦跑出來咬人,我就再也抓不回來了。況且,如果醉倒了怎麼辦?沒有意識,卻還能行動不是很恐怖嗎?誰來接住一個沒有意識的人?我能放心交給他嗎?明早我會醒在哪裡?我做了什麼?我都不會知道。 回來說那場聚會吧。聚會散場後,其中一位朋友拉著我散步,走在冷清的大街上,他自顧自說著話,我不知道怎麼回覆,靜靜聽著他說。他說,他很想坐下來哭一下,讓我等一下。他沒有等我回答,就坐在人行道上放聲大哭,哭聲迴盪在高樓之間,久久才經過的一位行人,裝作沒看到我們,直直往前走。他一聲聲說自己很痛苦,好想結束痛苦的輪迴。我蹲在他身旁,拍著他,安慰他,低聲告訴他:「痛苦會結束,一切都會苦盡甘來。」 等了好久,我才等到哭聲漸息,他好像從夢中醒來,問我那麼晚了,他該怎麼辦。我說:「我載你回去吧。」 我在前方擋著風,他坐在我身後,一句話也沒有說,我忍不住去想,喝醉的人都去到了什麼世界?是同一個世界嗎?只有喝醉的人才看得到的世界?還是他們各自躲回屬於自己的星球了?我沒有問他,只是靜靜的看著道路,準確停在每個紅燈前方,於綠燈時前進。 「你聽過『料峭春風吹酒醒』嗎?當你醒來,那是一個無比清晰的世界,我沒有那麼清楚的注視這世界過。」有一位朋友這樣描述酒醒的感覺。 很奇怪,看清這個世界竟然要先喝酒。不過我也能同意,看清楚這個世界是痛苦的。 童年時感覺到快樂,是因為看到的東西不多,醜陋的、難堪的都被圍牆擋住,能看見的只有前方一條大道,當我成長,高過了圍牆,看到牆內的世界竟然枯枝敗葉,大道的前方是一片荒涼,我的前進可能只是一場徒勞,童蒙被切開,將童話弄碎後活生生拔出來,再填補進去現實的渣滓,最後縫上針線。這樣的成長痛,是人生必經的手術,手術完成,我們心智都還是小孩,只不過身體都傷痕累累的長大了。 有人在手術過程,選擇使用酒精作為麻藥,因為太痛了。但我卻拒絕了麻藥,清醒的看著手術進行,看著手術刀在面前進出,滿臉的鮮血,我沒有眨眼。我很自豪,因為我始終保持清醒,即使清醒的人永遠孤獨、永遠痛苦。但我卻瞧不起那些自認清醒的人。 當同學發表對政治的看法,我想要反駁。 當青年斥責這個社會的愚昧,我瞧不起他。 當知識分子批判世界,我不以為然。 我討厭自以為清醒的人,自命清高的人讓我不順眼,大家都是實驗室裡的小白鼠,被放在迷宮裡,誰有資格說自己真正看懂這世界? 我曾經一杯白酒一杯紅酒的往肚子裡灌,散場時,有人醉倒了,我卻依然醒著,就像失眠那樣,遵循一樣的作法,當大家都進入狀況了,我卻被擋在門外進不去,他們去哪裡了?為什麼留我還在原地?我不是已經喝酒了嗎?或許,喝酒是一個人的狂歡吧。但我卻老是出戲,無法真正的起舞。 我老覺得自己清醒,說不定我才是最最濁醉的人,竟還在期待著童話降臨,相信勇者可以打敗惡龍,相信走到西天可以成佛,我相信那些天真的快樂結局,這是不是一種醉態?既然我必須保持清醒,既然有話不能說,既然我已經沉醉,我依然想問: 為何要喝酒? (▓飲酒警語:未成年禁止飲酒。)
-
不知不覺愛上它
從小我就不愛吃蘿蔔,不管是紅蘿蔔或白蘿蔔,點湯時總會跳過它,吃菜時就會把它挑到盤邊,去市場採買也從來不會多看它一眼。但自從兩年前,它竟然無聲無息攻略心防,悄悄入駐成為我家餐桌不可或缺的嬌客。 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全拜病毒和天災所賜。來勢洶洶的疫情和天威不可測的水災風災,攪得市場菜攤一片狼藉,那價格是貴到讓人下不了手,葉菜又一副乾扁扁、病懨懨模樣,實在難以納為入籃之賓,只有蘿蔔異軍突起,不論紅白蘿蔔都頂著平滑光亮外貌和平易近人身價猛向我拋媚眼,不知不覺我就降了。 時值冬天正是蘿蔔盛產季節,當季食材原就物美價廉,加上環境因素助攻,將它推向鮮蔬採買冠軍寶座,開市時菜攤上都堆得一座座小山丘,川流顧客人手一袋,不會兒就剩下稀疏稀疏幾根棒兒,看這景象就知道它有多麼搶手。 買回家後,第一個處理動作就是先切掉帶葉蒂頭,根據以往經驗,如若放太久沒煮掉會發芽,蘿蔔肉質脫水萎縮,整個口感變得很差。所以在去除葉片後,用報紙包裹套袋冷藏,可以延長保鮮時效,或者去皮切塊然後用保鮮袋密封放進冷凍庫,也是另種保存方式,想料理時不必退冰,隨取隨煮非常方便。 因為它在冰櫃裡獨占鰲頭,家人各顯神通互飆廚藝,變戲法兒變出各種不同風味的美食料理。譬如注重養生的老爺,利用網購藥膳包做湯底,然後蘿蔔滾刀切塊拌煮,兩三下後香氣十足的羊肉爐鍋就熱氣騰騰搬上餐桌,在天寒地凍的冬夜裡,喝口熱湯暖身補氣,最是幸福不過。 不喜中藥味的女兒,偏好清燉蘿蔔,一鍋清湯、一束麵條、一塊豆腐、一根玉米外加一顆蛋,清清爽爽的玉米蘿蔔清湯掛麵就能滿足飢腸轆轆嗷嗷待哺的胃。而我坐享齊人之福,葷素不拘,分享老爺的愛心,享用女兒的孝心,偶而挽袖露兩手,刨蘿蔔絲,加鹽抓捏濾汁靜醃,拌點香油,佐點芝麻,一盤清脆爽口的涼拌蘿蔔華麗登場。別看它是小菜一碟,開胃先鋒、去膩功臣,非它莫屬。 吃著涼拌蘿蔔料理,還有一股特別味道,是「娘家味」。經營麵攤的大妹,閒暇賣臭豆腐的老爸,在高麗菜面臨菜金非常時期,蘿蔔就成了最佳遞補人選,廚房裡一盆盆蘿蔔絲,看大伙兒蹲在一起揉啊搓啊,分工合作接力完成,那一罐罐手工小菜注入滿滿愛與用心,吃在嘴裡特別甘甜。如今只要有緣再見商家埋頭促膝醃製蘿蔔景象,總能勾起鄉愁往事,那滋味是酸酸甜甜,令人難以忘懷。 所以我想,我會不知不覺愛上它,除了天時,更多因素是來自情感催化。美食不一定要山珍海味,只要對味,能夠觸動心弦讓人戀戀不忘,能挑起回憶裡的味道,即使是粗鄙蘿蔔也能是絕妙美食。
-
泡沫
陰天,天空的雨要落不落的,臨時起意,轉了個彎就往海邊去,沒有先看漲退潮、沒有約誰,就這樣想走就走,也是難得一個人,想安安靜靜地看一下海。轉過成功的彎道,海與天連成一線,美景盡收眼底。 海邊很靜,僅餘下那風吹、浪拍、還有偶爾飛機起降的聲音,風吹得人有點暈,浪也特別的大,不一會兒就一臺飛機起飛,轉眼便消失在藍天裡,更突顯著天地如此地廣闊,我們是如此地渺小。 捧著稍早在便利商店買的熱拿鐵,熱熱的咖啡暖著手,在冬日裡的海堤邊,吹了一小會兒風,聞著那鹹鹹的海水味,不在乎頭髮亂了,不在乎任何的一切,不接任何電話與接收任何訊息,此時此刻只放任自己傾倒所有的思緒,打開手機,靜靜地收錄著海潮的聲音。 同樣一片海,浪潮一樣洶湧,少了一點陽光的海,色調與平日有些許不同,微微光束從雲後射出一道道光芒,更增添一些神秘。稍稍靠近那海浪,一波一波地拍打著沙岸,白色的泡沫停留在沙岸上又轉瞬間消失。 在城市奔波的我們,又何曾留下些什麼,收藏著很多故事的盒子,一打開就冒出一陣陣的餘韻,好似在告訴我們,有些事要量力而為,有些力量要為自己而留下,生活裡的美好與滿足,非為此而生。
-
地下情人
每次和你抱怨我生活當中的不如意,你總是會默默地包容著我。 我信任你,所以願意向你吐露真心,但我就是沒辦法公開戀情,因為你實在不適合被搬上檯面。 誰叫你老是一號表情?我快樂的時候抱著你又親又笑,你沒反應;我難過的時候哭花了你的衣裳,你也無所謂;我生氣的時候用筆戳破你的皮,你甚至連吭也不吭一聲。喂!我真是受不了你耶!這麼快又讓我寫到最後一頁了唷! 雖然你是個既沒個性又缺乏溫度的不合格情人,可我還是得小心翼翼地把你鎖進抽屜裡,這樣我才可以安心睡覺。 謝謝你陪我度過無數個漫漫長夜,我必須把你小心珍藏起來;等到將來老了,回首來時路,想必你會是我生命中最精采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