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一件事一啟示】 讓孩子當老師
翻轉教育的兩個基本核心概念是: 以孩子為「本」及以孩子為「師」。 王太太屢次為孩子上課不專心而煩惱不已。每天孩子要出門,她都會再三叮嚀:「上課要專心,不要東張西望,更不可以到處走動……。」 但根據幼兒園老師的觀察,孩子就是坐不住。王太太只好將孩子送去鑑定,看看是否為「過動兒」。經專家鑑定並不屬於「過動兒」,王太太雖鬆了一口氣,但仍然很生氣。前陣子王太太開始「恐嚇」並「威脅」孩子:要請爸爸到學校「看」他,如果還是不專心,回家就讓爸爸修理。結果老師打電話來說孩子更不專心了,尤其當有男人從窗口走過,孩子一定站起來跑到窗口去張望,看看那個男人是誰。 王太太問我該怎麼辦?我告訴他,試著把握孩子出門時對他講的第一句話的「魅力」。第二天,當孩子準備出門時,她和顏悅色地對孩子說:「兒子啊!你今天上學要仔細聽老師教你什麼兒歌,回來時再教媽媽,因為媽媽已經很久沒讀幼兒園了,兒歌全忘光了。你好好學,這樣我們繳一個人的錢,可以兩個人一起學,你說好不好?」孩子說:「好啊!」當孩子放學時,王太太早就準備好一杯孩子最愛的飲料,並幫忙孩子取下書包,很期待地說:「兒子啊!媽媽已經等好久了,今天老師教你什麼,趕快教媽媽!」兒子一邊喝著飲料,一邊高興地教媽媽「大拇哥,二拇弟,……」母子倆就這樣快樂地學習,後來孩子上課也更加專心了。 工研院一位博士級的主管聽到這樣的例子,「有樣學樣」回家吃晚飯時,問孩子:「你們最近在學校裡學些什麼?」孩子告訴他正在學注音符號。他很有興趣的請求孩子教教他注音符號,因為出國留學都沒機會學。他發現孩子飯吃得特別快,功課也迅速完成,急切地拿出書本說:「爸爸,我可以開始教你了。」他也真的很認真地跟孩子學習,當天親子關係特別融洽,孩子也表現出很有成就感的樣子。那天晚上,他要睡覺時,孩子來敲門,拿著「國語首冊」,很正經的對他說:「爸爸,我覺得你在睡覺前,最好再讀一遍,才不會忘記。」 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成就感總是驅動我們努力和提振興趣的最大原動力。尤其是當小孩子發現他竟然可以教平常高高在上的父母或長輩學東西時,在他們心靈所產生的震撼力是超乎想像的。 父母太勤勞,孩子變懶惰,父母處處顯聰明,孩子就會變笨。我們常理所當然地以為,孩子要接受嚴格的教誨才能學得好,其實不妨換一種態度,轉換一種角度,以孩子為本,讓孩子當老師,或許他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好表現。領導學提到:想成為好的領導,你應該先能被領導。試著想像:當你的長官虛心向你討教時,你有何感覺?
-
黑面琵鷺
來自北國的 黑面舞者 輕輕掠過 福爾摩沙 安靜的海岸 或在七股灘地上佇立翻飛 或在魚塭中覓食 閃光的身影 仿若唱歌的天使 註:全世界黑面琵鷺(Black-faced spoonbill)僅剩不到三千隻,每年來臺灣過冬的黑面琵鷺 約有一千多隻。牠們有時會出現在路邊水位適當的休耕魚塭中, 偏好夜間活動,白天多聚集在不易遭受干擾的海岸灘地或魚塭休息。 臺南台江地區是目前全世界黑面琵鷺數量最多的棲息地。黑面琵鷺來 台渡冬時主要在七股潟湖、魚塭區、曾文溪口海埔地。 (稿費捐贈大同之家)
-
絭│閩台民俗禮儀論文發表記感
威廉賢侄在「賴」上,傳來大陸晉江「譜牒研究與閩台禮儀研究會」論文題目給我,問我可否提供一篇論文?看完題目後,深知我在就讀銘傳大學中國應用文學研究所時,修過林平和教授的《民俗禮儀學》課程,交過一、二篇作業,都未曾發表過,應該可以拿去投稿試試,於是從我的電腦文件中,找到我的銘傳論文集檔案中的一篇;〈閩台民間禮俗學術價值〉的研究論文,經過修正後,傳給金門縣宗族協會理事長葉鈞培,請他轉寄給晉江市譜牒民俗學會審核。 2018年12月初,葉理事長電話通知,我的論文已錄取採用,並訂於12月16日舉行論文發表會,要我上台報告10分鐘,還要我和內人的護照、台胞證拍照「賴」給他,以便幫訂船票赴大陸。我即刻把我倆證件傳給他,並從一萬三千字的論文中,摘錄10分鐘以內的報告文,再請太座幫我作ppt檔,一方面請葉理事長用微信傳去晉江承辦人,另方面灌上行動碟,隨身帶上會場備用。 15日下午我們會同金門宗族協會創會理事長黃奕展、前理事長陳順德、現任理事長葉鈞培諸賢伉儷等共計12人,搭16:20的八方輪赴石井,由石井碼頭,搭專車約一個多小時才到達晉江。當晚投宿在萬佳東方酒店,到達時,譜牒民俗學會創會長周儀揚、會長施若凡、副會長蔡書劍等人、已在酒店歡迎我們,等我們分配好房間,就招待大家在酒店吃晚餐。 16日9時至12時,在酒店一樓會議廳,舉行開幕式及換屆會議、大合照等活動;下午14:30至17:00在酒店201室,舉辦閩台民俗禮儀研究會交流。提報論文共17篇,金門縣二篇;閩台民間禮俗的學術價值、作者;楊清國,另一篇:宗祠奠安儀式中的外家角色、王建成。司儀宣告為禮遇境外作者,請楊清國校長先報告,讓我甚感意外,好吧!笨鳥就先飛啊。 中國一向以禮儀之邦自許,事實上禮治也一直是儒家的理想。孔子即指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在中國先秦時一部有系統討論禮的著作《禮記》中即言:「鸚鵡能言,不離飛禽;猩猩能言,不離走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禮,儼然成為人禽之辨的指標。其實禮是人類文化現象之一,人類為了求生存而有各種活動,禮俗就是人們在生活環境中,為求得彼此的和諧,為求得與不可知的世界的和諧,而共同約定成俗的行為,這種行為成為大家共同遵守的標準,維繫了社會的秩序。使人有別於禽獸的自覺。 禮儀則是將人生中一些重要的活動,依據禮俗而有之儀式或儀節。如我國古代《儀禮》一書之內容,即是各種禮的儀文細節。透過禮儀,使人在日常生活各方面知道如何應對進退。依據儒家的理想,期由禮樂教化,建立一個君子之國。 禮儀在昔時傳統社會中扮演著十分積極而重要的角色,即使到了今天工商業社會,禮俗仍在吾人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同時隨著交通的發達,文化交流的頻繁。禮儀,尤其是國際禮儀,更成為吾人必須瞭解與遵守的規範。如何營造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如何使我們不負禮儀之邦的美名,正是吾人當下責無旁貸的工作。 閩台民間禮俗的學術價值,我提報四點;宗教、社會、教育、政治等學術價值。今僅就對我影響最大的宗教方面,提出我的心得分享。我小生病,住在湖下鄉村,當地沒有醫生可以為我看病,家祖母只能到村裏的雙忠王廟,祈求尊王的絭,給我掛在脖子上,祈求尊王的香火水,給我喝,請尊王為我治病,祈病癒保平安。湖峰雙忠王廟是先祖從唐山大陸分靈到湖下村,然後又從湖下村分靈到新加坡湖峰社,提供宗親膜拜,祈求心安、身安、平安,順遂,這就是宗教信仰絭的功能價值。 宗是神廟、教是教育,宗教便是辭源所說:「以神道教學,村而設立誡約,使人崇拜信仰者也。」宗教是人類普遍的現象,了解它的意義之後,宗教對人生有其意義與價值,宗教的個人與內在的行動有歸依、祈禱、悔改,神秘經驗等等,宗教的團體的外在行動有禮儀、祭祀、入門禮等等。這些宗教行動,在心理和社會方都具建設人生的功能。 昔日生下子女,恐怕子女生病或夭折,在滿月或四個月或周歲時,嬰孩的親長到家鄉的廟宇或神壇,或認為靈驗的神明廟寺去祈禱,這裏所祈禱的有兩類情況,第一類的祈求是請求神明收嬰孩為義子,經神明同意後,請求「絭」。第二類是向神明表白目前的希望、來意,請求准予賜給 「絭」。 請求的方式,係以三牲或五牲(厚薄各地各家不同,視財力及誠意自訂,無硬性規定擺開置供桌上,然後點燭、焚香、斟酒、獻祭品、禱告、擲筶,經神明同意後,或直接在廟宇中索取「符牌」,或自備有「孔銅錢」或「銀幣」、「紅絲線」,或就委託銀樓打製好的鎖牌,持在神明前香爐的柱香上繞了三匝,就表示此物已經神明授予,代表神明靈附(分靈),然後持回家的「銅錢」、「銀幣」、「銀鎖片」則懸在孩子胸前。這就是「絭」。 「註生娘娘」與「絭」,與祂跟民間兒童的關係,實不可忽略不述。「註生娘娘」是民間奉祀的「生育之神」,子女的授予是靠「註生娘娘」的庇助-這是民間的信仰,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中國古來的倫理思想,所以古人最重子嗣,婦女們也自認為「生男育女」,是她們最重要的責任,而「註生娘娘」既然掌理生育,於是到處寺廟多有配祀「註生娘娘」。而民間信仰相信十六歲以下的兒童,都受到註生娘娘的庇護。 宗教在民間的信仰,認為神靈是無所不在的,所以再多的人請求神靈庇佑,都無妨於家家戶戶為子女祈得的「絭」,「絭」即是「分靈」,也是「分香」,早在數百年前,先民渡海來臺、金繁殖,在那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所賴以生活奮鬥下去的力量,厥惟從唐山大陸廟宇所分靈伴身的香符,只有在方便及沐浴時才拿起來另掛,否則是朝夕不離身的,這種精神的無形力量與民俗沿續下來一代傳一代,從多個角度來探討,幾百年來存在於民間的「神鑑善惡」的觀念,深植人心,所以社會上極少有窮困極惡的治安案件發生,當人類一旦漠視了神明的存在,重視科技實證,而畢竟一些兇殺的案件,傷天害理的事就屢屢發生而傳染,而回顧過去,「絭」所存在的意義功能,或許亦當於此處作如是觀。 最後感謝譜牒學會前會長蔡長謀先生,犧牲晚上回家陪妻女的時間,帶我們遊玩晉江九十九間古厝的名勝古蹟。這批古厝除一、二間古厝佈置了古文物,供遊客參觀外,其餘都活化成為商業圈,儼然像一座大百貨公司,吃、喝、玩、樂等設施與日常用品等貨物,應有盡有,樣樣俱備,任你挑選,是一處適合長時間閒逛的好地方,也是一處值得去欣賞古建築物美的好去處。
-
兩虎相爭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其實往往是兩敗俱傷,有人坐收漁翁之利。 禪宗有個公案「南泉斬貓」,兩個小沙彌為了爭奪一隻小貓咪而吵架,他們的師父南泉禪師為了教育他們,當場把那隻貓殺掉了,兩個小沙彌誰也沒能得到貓的所有權。 九○年代,中部一家公立高中的訓導主任職位,正有兩位黃先生力爭,新上任未久的校長還沒有自己的人馬,眼看著任命哪一位都會招來另一位的不滿和抗議,教職員們都在等待最後的結局。 校長暗訪諸多資深同仁,經過比較與深思,終於在開學前公布答案。 新的訓導主任竟然不是這兩位黃主任,而是另一位空降的黃主任,擔任藝能科主席,資深又更有人緣的黃主任,至於原來那二位,一位回歸輔導室,一位到教務處當主任,前者在次年辦理退休,從此再也沒有在學校出現過,後者力爭上游,數年後考上校長,分發到海線的公立高中擔任校長。 看在眼裡的教職員工,如果熟悉「南泉斬貓」,也為校長鼓掌。 家庭中也有相似的例子,尤其是兩個孩子的家庭,爭奪一樣玩具或物品時,得不到的一方往往採取抗議或胡鬧或冷戰,長輩看在眼裡,常會插手:「兩個通通有不就沒事了!」 會發生爭執,就因為東西只有一個,有了以上經驗,就乾脆不要讓那東西成為爭執的來源。或是採用鼓勵或競賽方式,某一方先達成某一目標,即可以得到獎品,因為只有一個。 這方法往往可以測試到手足之間,較為積極的一方更早達到目標而得到獎品,另一位也只有認輸。如果雙方積極度不分上下,對於輸方也可以採取其他鼓勵。 喜歡爭鬥或是愛好自然無爭,往往是半天生的。 許多私立學校祭出高額獎金或是招待出國機會給旗下的教師,如果帶領的班級學生,有多少比例考上「台清交成」等名校,或是該年度達到高標準平均分數最高,或考上公立學校比例最高的班級,班導或任課教師都有高額獎金鼓勵,私立學校莫不人人磨拳擦掌待命衝刺,後浪推前浪,有如萬馬奔騰,時時帶著肅殺的氣氛。 成績揭曉放榜之後,論功行賞,兩手空空者情何以堪?現實世界又會重新洗牌一番。 我中學讀過私立學校,後來任職公立學校,經歷不少風雨,終於回歸自然,回到田園鄉居,看著四時菜蔬、稻禾果實成長,「相爭」這二字離我遠矣!擁抱自然真是朝向幸福終點站的道路。
-
上班廿五年的感觸
今年是我上班滿廿五年的日子,這也等於已經通過了第一關,再過兩年的這個時候,才真正有退休資格,到時也才能談到退休這個課題。 其實退休之後,如果沒有規劃好,沒有事情可做時,退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美好,這是很多退休同事的經驗。就像S說的,剛退休的前三個月的確很快樂,真的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生活也不用這麼匆忙,優閒多了,多的是時間讓人揮霍,不過等過了這個蜜月期,真的不知要如何排遣日子時,反而會羨慕還在上班的同事。 所以我打算,如果身心狀況都還允許的話,就繼續再做吧!到了覺得該離開工作崗位時,自然就會毫不留戀的離開,心裏沒什麼好割捨不下的,更不要以為離退休時間還很久,以前工作時,總以當兵時數饅頭的心態在過,想不到離退休時間在十年以下時,日子竟然就像噴射機一樣飛快,時間是不等人的,一年一年的快速溜過。 我到現在都很慶幸自己還有份工作,讓我有能力可以過自己想過的日子,所以我該好好利用這段上班時間,做好本份工作,即使將來退休也沒遺憾,同時也趁此段緩衝時間,想想我退休後要怎麼過? 這是我工作滿廿五年的感想,與大家共勉之,也為自己加油,不管在職或退休,都能夠好好的度過不同階段的人生。
-
換裝─致中興新村大葉桃花心木
趕在秋末前脫掉一片片 焦黃枯乾鱗片,跟著鳥兒飛翔 夾帶纖瘦翅膀,遠離母體 生命總在滄桑后 迎向塵土 趕在藍空招呼下 於春風送暖,奔赴一場圓寂 不用道再見 讓紅艷黃斑素顏自甘墮落 為荒城中興燃起最後底光燦 趕在凍省后 省府眷舍剝離倒塌,隔年 921大震省府廳舍頓成廢墟 隨公務員流離失守 只有桃花心木猶苦苦守候 春天即將冒出嫩芽
-
天冷 心卻溫暖 ││醬封臘肉
仲冬的午後,陽光微灑,風輕輕吹過,讓冬陽的溫度減低了幾分,忽然想起吮指的臘味,想起那從東北傳來的醬封臘肉,那樣獨特的臘味,尤其是動人的師生情誼,讓我眼眶濕潤,心卻溫暖了起來。 那個初秋的黃昏,你問去年冬天送我的臘肉好不好吃?我說:「是怎樣的一塊臘肉啊?我只是切成條狀,用烤箱略烤,就非常好吃,連孩子都喜歡。」可你在耳邊絮絮、叨叨的說著。 你述說著成長中一個讓我感動的故事,國中的老師是來自東北,父親在海軍造船廠任職工作,一家隨海軍遷台,居住在左營復興新村的眷村,老師在左營與來自金門的師母結婚,結婚後輪調到金門,一年多之後,到湖中兼課,和你結緣,青澀的歲月中,老師有如你生命中的領航者,引導著你向人生的道路前進,在清貧的生活中,老師給了你很多的溫暖,精神的、物質的;我專注的聽著,彷彿你的老師就在身旁,那樣的溫暖!那樣的讓人感動! 後來因為工作的關係,部隊輪調再回高雄,你們彼此如斷了線的風箏,你雖然思念著老師,但是,金門在那個處於戰地前線,實施著戰地政務體制的年代,也不容易找到想念的人,書信不容易,電話更是沒有,怎麼能寄無限的想念呢? 終於熬到了高中畢業,那個年代要想升學,只有遠走他鄉,只有搭著登陸艇(金門人習稱開口笑,真是回想起來都要讓人掉淚的過往,金門人真是一個樂觀者,總能自我調侃,我是邊寫著邊掉眼淚的。)到台灣考大學,和我同一個年代的孩子都滿載著害怕搭「開口笑」,卻又不得不搭,因為有誰可以拒絕「鄉思」?即使搭著慢車從台北到高雄,再搭著「開口笑」一路迤邐,真正是舟車勞頓,也要回到那清冷、清貧的家,而你選擇了報考軍校,因為家住靠海的村莊,是因為從小看著家人以捕魚為生的影響嗎?所以選擇了海軍嗎?我卻從來沒有問過你。 你娓娓道來,和那位東北來的老師深深的緣份,因為,你們在高雄竟然重逢了,而且是在學校再度遇上的,從金門來的孩子,他鄉是另一種生活的新體驗,有了老師可以依靠,好像在他鄉找到了一個家一般,即便是假日,也可以夥同一幫同學就往老師家跑,忘了想家的情懷如何排遣?人家說有媽的孩子是個寶,你遇到了老師,雖然離開了金門,學習的日子變得不那麼煎熬!雖然軍校的訓練是那般的嚴格,但有了老師一家如陽光一般的照耀著,青春的孩子很快就適應了軍校這個大家庭的磨練,四年,就如一陣風,飛走了,於是開始了不同駐地的軍旅生活。 但不論部隊調到那裡?北部?馬祖?金門?澎湖?只要有機會,你都會留一些時間,到高雄看老師,你們的船總會有機會靠岸高雄,十三號碼頭,是許多戰地政務時代金門人生命中最鮮明的記憶,而你比我更多了許多的印記,因為你就在這些來來往往的船上擔任著不同的職務,戍守著台澎金馬,為國家奉獻與付出。 隨著歲月的飛翔,我們因為工作南北、外島奔波,老師和你卻依然緊密的分享著彼此,你開始關心著老師成長的孩子,好像我們的弟妹一般,你和我分享老師東北家鄉的故事,那個大東北,我曾經踏察過東北的哈爾濱,走過大草原、大沼澤、大平原,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以前是讀著地理,當真正踏在大東北,我的心是澎湃的!你說老師是滿族的正黃旗,是有著清朝的純正血統,而老師家傳承下來製作的「醬封臘肉」更是滋味十分的特別。原來你說老師是海軍官校48期,姓傅察氏,是東北黑龍江寧古塔人,父親是東北海軍造船廠的修船技工,大時代的因緣聚會,跟著政府來台灣的。 「醬封臘肉」,肉要特別的挑選,說老師的鄰居有一位豬肉攤販,每次一隻豬就只留兩塊特別的五花肉,所以他家做的臘肉量非常的有限,每年十一月到二月底是製做臘肉的時段,會用甘蔗來當柴火燻,所以有特別的香氣和自然的甘甜。 現在,老師的孩子為了生活,也為了把東北特殊風味的「醬封臘肉」傳承下去,特別在每年的冬季,依古法進行「醬封臘肉」的製作,這是其製作的程序與內容: 「醬封臘肉──冬季限定: 傳承古法,手工製作,不含防腐劑,採用當日現宰溫體新鮮精選豬五花肉,加入高粱酒及家傳配方醃漬一周。台灣必須在冬日的氣候早晚溫差較大及日間溫度不太高的情況下,利用早晚的太陽及微風使其乾燥,再用甘蔗做最後的燻製,最後抽真空包裝。 醬封臘肉(其實應該叫做老醬肉)與南方臘肉不同,不會太過於鹹,不會那麼硬!在食用前不需先蒸煮去鹹軟化,可直接切片或切丁等加以烹調! 由於不含防腐劑,請放置冷凍庫收藏,因為台灣不會下雪,北方會,因為這是北方臘肉哦!」 原來「醬封臘肉」製作是這樣的貼近自然,是用天然的食材,是把甘蔗的甘甜都刷進肉香裡,讓我們可以品味不同於南方的臘肉滋味,更動人的是那種要把東北家鄉的古老製作方法傳承的用心,雖然老師來自東北,但與金門和台灣都結了很深的緣份,那種照顧年輕生命的心,那份深濃的情感,讓人在這仲冬的寒天,心卻如此的溫暖,如此的感動!你和老師一家是一輩子的結緣,東北,在地理上是多麼遙遠的地方,你們卻能在金門、在高雄共同擁有生命不同的印記,彼此的關懷與珍惜,是多麼動人的力量?天寒地凍的歲月,都要被這樣的熱情融化,「醬封臘肉」不僅滿足了大家的味蕾,這樣深濃的對家鄉的情感,更是動人! 你的老師,那種「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精神,讓我既羨慕又感動!我們雖然都成長在金門那個物質貧瘠的年代,可是能遇到如你的老師這樣滿懷愛心,照顧著週邊年輕的生命,是多麼的讓人敬佩!聽著你的故事,覺得有一種溫暖在我心間迷漫,仲冬,也不覺得寒冷。
-
蝸牛一家在散步
下過雨後 我最愛和爸爸媽媽一起外出散步 我們一起慢慢走 媽媽說:青草姊姊洗完澡真乾淨 爸爸說:露珠阿姨唱著美妙歌聲 我說:我喜歡和蜈蚣哥哥一起賽跑 我也喜歡和香菇姐姐玩捉迷藏 雨季是我的暑假 爸爸媽媽帶我在星空下露營 青蛙合唱團也來助興 我們爬過山頭去外公外婆家 外公摸摸我說我長大了 外婆看我抱抱我 還有其它小小蝸 咿咿牙牙爬啊爬 我的家裡好熱鬧 我喜歡放暑假 全家一起樂開懷
-
長駐我心─永懷父親
走過了八十五個年頭的春夏秋冬,經歷了國共交火顛沛流離的童年,歷經了日據時代的異族統治,見證了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烽火歲月的洗禮,承襲了傳統與現代的更迭,嚴守戰地政務禁令,趕上開放小三通的腳步,父親一生滄桑豐富的經歷是一部活的歷史,也是鄉里演化進步的見證。 父親一生多采多姿,凡事都力求完美,務過農(曾教我要如何把田犁得筆直),做過金門縣農會理事長、漁會課長,當選過金城鎮民意代表、第一屆鎮代會主席,金門縣民俗講座,主筆修撰金門縣黃氏族譜、蔡氏族譜,撰寫過前水頭關帝宮重修誌,當選八十八年金門縣模範金婚夫妻、九十年代表金門縣政府參選全國模範老人選拔亦獲殊榮,平時在鄉里是鄉親的好幫手,無論是幫忙回南洋信(五、六○年代通訊不發達、鄉親識字不多,旅居印尼、新加坡宗親來信或寄錢返鄉,收到後回信),或是過年寫春聯,宗親百年寫祭文(六○年代金門不像現代殯葬事業,人往生後全部交由殯葬業者一手包辦,必須仰賴所有鄉親或宗親幫忙),都仰賴父親,甚至碩士寫有關鄉里論文都必須請教父親,父親不但是一位仁慈的長者更是鄉里的耆老。 記憶中父親教導我們都是身教、言教,教育子女從未使用打罵教育(小時候看到鄰居阿叔、阿伯教小孩不是臭幹六譙就是扁擔夯下去),家境的因素,使怹老人家未能成高學歷(僅讀過幾年的私塾及小學五年級,以怹的才智若環境許可,在學術上定有一番作為「叔父也是台大畢業」),但國學基礎深厚(讀過很多古書),常引經據典,對子女的教育著重人格的培養、道德的薰陶。父親自幼聰穎過人、機敏睿智,年輕時曾編寫過話劇,無師自通學會南胡、小提琴、中山琴、口琴等樂器,七十餘歲開始整理撰寫村里一些即將失傳之以前民俗文化活動及史跡,並以「績夏」筆名投稿金門日報(近廿篇),為保留金門文化資產盡一分心力,為後世子孫綿延增添豐碩內函。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老病死,這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只是不忍父親在最後的人生階段,因子女在台灣,未在身旁就近照顧,以致因腦溢血未及時發現延誤送醫,致臥床五年餘後還是撒手人寰,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您的骨灰送回您最摯愛的故鄉,陪伴奉獻一生青春為黃家盡心盡力的母親,願您倆同登極樂世界,早日羽化成仙。 雖然您曾說過,一世父母、二世兄弟、終身伴侶,但您對子女的教育及人格的薰陶,卻深深影響我們的一生,如今雖然無法在您身邊侍候您,陪伴您,但您的人格修養、胸懷氣度,當永銘心中,對您的養育之恩,雖是昊天罔極,但我還是說出心中的感恩、感恩、再感恩。(寫於父親八年后忌日前夕)
-
誰才是小偷
幾年前從職場退下,天天閒不住,把一家大小打點好出門,我也帶了相機出門,騎著腳踏車在村子裡探險,尋幽攬勝所見風景盡收眼底,用相機好好拍個夠,雖是農村長大的歐巴桑,對田園阡陌花草蔬果也是興趣盎然,稀鬆平常的稻田、田埂上的小花小草,拍起來也是迷人的,遇到識與不識的農夫農婦點頭微笑打招呼閒話家常,熱情的南部人本性盡在田野間。 經過幾天的巡視拍照才知村子裡的鄰居們種了不少蔬菜水果,天然有機的蔬果就是蟲兒的最愛,總是在專心拍照取鏡頭時,不小心就被肥胖的綠蟲黑蟲灰蟲嚇一大跳,什麼大蟲怪獸我都不怕,生平最怕的就是軟趴趴蠕動的菜蟲花蟲,退避三舍敬蟲兒遠之,至於蜜蜂蝴蝶蝸牛可就大受歡迎了,再多都不嫌棄,就這樣好長一段時日都在村子裡的花園菜圃內走動拍花草蜂蝶。 有天早上,我家大門都還沒打開,就聽到吵雜破口大罵聲,開門瞧仔細,是後院鄰居老夫婦上門來指控,說我去偷摘他們家的青菜豆子,罵起人來一點兒都不留情面,取了相機按下錄影,義正詞嚴回應他倆:「有什麼證據說我偷了你家的菜?最好指名道姓說清楚,我要拍照錄影起來當證據,你們是哪個眼睛看到我偷摘?還是有誰看到了?找來當證人,一大早就來吵吵鬧鬧……」,悻悻然自討沒趣掉頭走人,左鄰右舍幾乎都知道我怕菜蟲,家裡下廚房洗菜挑揀都是外子和兒女幫忙,莫非是饒舌的村民看到我在到處拍照,這樣子就可以誣賴指控我是小偷?因為那戶人家曾經多次和村民有糾紛上過和解庭,跑來我家破口大罵,根本就不想理會,以為我會自認倒楣花錢消災,根本沒想到我有錄影這一招,小偷情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不跟老人家計較,相安無事平常心看待,他們家的菜園別去就是了。 這兩年有個機緣,我在前庭後院種了不少蝶豆花,不只自己享用也與親朋好友分享,更提供乾燥花給公益團體義賣,蝶豆花的美更是令我著迷,拍花摘花曬花成了天天的生活樂趣,原本是為了打發時間拈花惹草,怎知蝶豆花容易蔓延生長,每天要花費一個多小時採摘,曬花也是馬虎不得,樂趣衍生為負擔,可是一轉念可以捐出努力的心血義賣助人為快樂之本,何樂而不為?聽音樂泡花茶哼哼唱唱汗流浹背也歡喜,有幾天總覺得後院的花兒大減,平日幾大桶的花兒怎麼才摘一桶多?莫非有人比我早起摘了花? 果然懷疑是正確的,那年被誣指是小偷,這一年小偷自己跑出來了,竟然是那對老夫妻的媳婦,花兒攀爬出籬巴,原本就可以分享採摘的,怎麼連籬笆內的花兒也摘光?至少要告知一聲呀!特別起了大早等候小偷現形拍照錄影,看她躡手躡腳左顧右盼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摘花,還真是有趣,令我啼笑皆非,如果她知道那年她的公婆上門來謾罵,比對今日的錄影,誰是小偷?不打自招啊! 看我天天忙摘花,應該是谷歌了知道蝶豆藍花的美妙療效,加上臉書的功勞,公益團體的PO的文圖,人家是好心看我忙不過來、幫忙消化一些,轉個念頭善心美意看待人事物,生活樂趣一樣時時刻刻圍繞著,打從心底大方分享是不挑對象的,小偷現形又如何?平常心去看待採花賊的行徑也是一項生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