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啤酒花
啤酒花,是花,但討論啤酒與啤酒花孰先孰後,卻是先有啤酒花才有啤酒。 喝過啤酒的人都懂,沒有啤酒花,啤酒不生。啤酒夏季透人脾胃,忍不住大口喝下,清涼消暑。而蛇麻是種植物,用來釀造啤酒,當它傾全花之力,便成了一杯啤酒。也因如此,它才會有啤酒花之稱,啤酒確實是種先開花後結果的產物。 與三五好友相約前往啤酒專賣店,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想要找個人說話而已,關於家庭的,愛情的,還有健康的。十年前的我們,為喝而喝大口喝下,如今,一人一杯啤酒慢慢淺嘗,喝完過後,聚會也該告一段落了。話題如花,就像啤酒花常分的三個種類:苦味型、香味型、兼具型,朵朵從口中吐露芬芳或苦澀。 古代,喝酒其實很紳士。那些失意的文人進出酒樓歌肆,尋覓紅粉知己,讓他們欣賞剛寫的一首好詩,那是尋常事,不少人便寫出自己經歷。魂牽夢縈之際,被酒牽動心緒,隨即賦詩一首,寫傳奇小說一篇,便成永恆。而今,飲酒過量者大有人在,行不了酒令,倒四處發起了酒瘋,走在馬路上歪七扭八,怎麼回到家的過程都已失憶,常有失意者,整天便是花天酒地,藉酒消愁,醉臥酒場君莫笑。 啤酒花,生了啤酒,啤酒亦生了人們心中的啤酒花。一杯黃湯下肚,花種在心底,開在肢體,全身遂像花一樣動了起來,四處擺盪,就像搖曳在風中的啤酒花,隨時等待人們摘取,化為解憂消愁的良藥,但喝的過量終究只是污辱了花之美。
-
(台語詩) 睡蓮戀歌
你是我的日頭 你若走,我的頭勾勾 期待明啊透早 你溫柔的手 輕輕摸著我的肩胛頭 我就知曉 為你表演的時間已經到
-
【黑白攝像】 向日葵
在午夜時分,相遇 梵谷手中千枚指印,企圖踩亂 一幅在印象派裡嘆息的 月光 當我閱讀完你豎成耳翼的花瓣,諦聽 一雙翅膀的告白,維也納燒盡的燦美 不過就是陽光打造的。逗留的 位置,是我縱容蜜蜂霸道的 一朵風景,你知道嗎? 夢芽,只需要醃製一座藝術城 便可以留下荒蕪的角度 閒雲風雅,訂做阿爾卑斯山的 曲線,輕盈飄成霧的項鍊 掛上向四面八方伸懶腰的萬花筒 你守候生生世世,是不是只為了 這一串的瀟灑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即使他說帶不走,但或許只是一句客氣話,他竟然信以為真。幸好有罔腰仔的提醒,才不致於失禮。然而一想起班長,就讓他想起替他保管的那兩塊金條,萬一有一天遭受小偷光顧,他要用什麼去賠人家啊!的確造成他很大的精神負擔。 「走,等一下部隊開飯人多,就不好意思啦。」罔腰仔催促他說。 兩人來到伙房,班長熱騰騰的饅頭正起鍋,福生哥把酒放在一旁說:「班長,一點小意思。」 班長一看,昨天說好是一瓶,怎麼會用箱子裝。於是他深知其中必有蹊蹺,伸手取出一瓶說:「說好一瓶,就是一瓶,多的拿回去。」 「班長,你對福生哥一家的照顧有目共睹,這是他的一點心意,你就全部收下吧。」罔腰仔幫忙說項。 「小阿嫂,福生哥的誠意我心領了。妳是知道的,部隊換防的確有許多不方便的地方,並非我不通人情啊!你們還是趕快帶回去,等一下開飯人多嘴雜。」班長有所顧慮地說。 「幾瓶酒,公文箱隨便一塞,也塞得下,你就不要客氣,也給福生哥一個面子啦!」罔腰仔又說。 「小阿嫂,妳是知道我們北方人說一不二的個性的,我再說一遍福生哥的誠意我心領了。」班長嚴肅地說。 (九十四)
-
縱談人文教育
韋伯在英美及東方的形象是學者,是一個社會學家,但在德國則好像是一個極富爭議的政治思想家。的確如此,韋伯一方面對學術有無條件的執著;一方面對政治又有不可遏止的獻身感。他澈底了解政治與權力的關係,所以他的政治思想中沒有浪漫的烏托邦,卻有達爾文與尼采的成分,他認為隨著「理性化」(rationalization)的抬頭,「科層組織」(bureaucracy)必然成為現代社會最壟斷性的組織形態。但別以為韋伯讚揚科層組織,殊不知他最大的隱憂卻「組織科層化」(bureaucratization)對人類自由的窒息,這豈是一般韋伯迷始料所及。 海德堡是座歷史名城,也是山城,由於尼加河的穿流,使她變成一座靈韻搖動的山水之鄉,不只在歐洲政教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在文化史上也有她輝煌的一頁。十九世紀時,德國文學浪漫主義繼古典主義興起,因古典主義重知性,以希臘為模型,浪漫主義則標舉情感,而以中古為企慕之對象,是以一八一○年,凱蘭勃(Greimberg)雲遊到此,一見古堡,驚為天人,便極力搶修,正因為古堡為中古精神之象徵耳。而海德堡大學也無異是「韋伯學」的重鎮,不僅是他的母校,他也在此教過書,而他的傳世著作就是在海城尼加河畔的那所屋子裡寫的,更重要的是,海城的傳世文風及渾厚的思想! 十一、大歷史觀 「將現有史料,重新安排,注入新的眼光,作為思考現代問題的殷鑑及指南,作這樣的工作需要的不是才華,而是大視野!」 何以同樣是紅土地,在美國能發展出蘋果的產銷地;在中國卻是一片貧瘠之地?何以中國的領土人口比日本多,歷史也比日本悠久,為何是日本打中國,而非是中國打日本?主要關鍵僅是在動員條件上?還是來不及實行資本主義? 十六世紀之後,荷蘭成為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荷蘭的正式國名是「內德蘭王國」(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荷蘭只不過是當時七省中之一省,卻負擔了全國經費四分之三。繼荷蘭之後,英國成為傑出的資本主義國家,竟稱霸於世好幾個世紀,進而逼使其他國家仿行,間有滲入國家資本者,相對地約束私人資本,成為社會主義,兩者縱有不同,但在下列幾點上是完成一致的:法律須保障私人資產,鼓勵資金流通,經理雇用,服務性質的機構共通使用,使得全國能在數目上管理,而這背後需要有一理性思維下的結構:法律來保障! 事實上中國近代的官僚政治(bureaucratism),表面上要較封建或幕府時的日本時髦許多,明清尤其如此,但日本能以其田賦所得支持明治維新,但中國至民國以來,田賦始終未對中央財政發生作用,亦為政局不隱最大原因,不啻為農業大國一大諷刺。除了因數字管理因素之外,追根究底應與中世紀以後中國重於內向(introvertive)及非競爭性有關。 若以長時間、遠距離、寬視野,不計較於短時間片面的賢愚得失來看,則所謂中國和西方文化接觸已達百餘年之說,其實是有待商榷的! 十二、法與自由 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Lmmanuel Kant)曾提出一個耐人深思的課題:他認為「法」是「一些條件的統合,在這些條件下,個人的意願和其他人的意願,可依據自由的一般原則而相互結合。」「意思就是法是實現自由的條件,若是,則從自然律來看,法的目的何在?」 亞里斯多德有句名言:「不需要生活於社會中者,不是神祇便是野獸。」對習法學的人來說,人、社會、法律三者一體的原則是毋庸再說明的,問題是,從自然權利理論(Theory of Natural Right)來說,自由若是法的目的,那自由又能具體表現於那裡?拜理性主義的抬頭,我們似乎可發現,這種保障自由的定義在過去主要是保障私權,現已進為對人權的保障。所以衍生而來的是,定罪不能只憑懷疑,甚至不能只憑合理的懷疑入罪,而必須是證據確鑿達到超級合理的程度時,才能判決有罪。此種寧願錯放,而非錯殺的相對主義,所謂罪疑唯輕,和罪疑唯重的觀念,正是文明與野蠻的分野。也因此,藉用當事人進行主義,重視程序正義及貶低自白的證據效力,促使檢調在案發之初必須重視科學採證,讓證據說話,這就是基於保障個人自由的人權觀念。 團體也復如此,拜人權觀念的重視,過去將戰俘與國家罪行結合在一起的不當觀念,以致產生虐俘殺俘的慘劇,也在近世藉由普世的人權觀念,認為戰俘與國家必須要分開,因此必須受到「人」的待遇及保障,也因此,分辨文明與否,由人權之重視與否即可見曉,這才是自由的真諦,更是法之最終目的。所以進入現代國家之林,必須重視法--以自由人權為目的之法。 十三、知識份子的美學修養 「子曰:興於詩,立於教,成於樂。現代知識份子該如何成就生命的美學?」 儒家六藝中,孔子是以「樂」去判斷學生的性情。這也是何以「琴」,會成為中國謮書人隨身的東西,因它已不完全是樂器,而是生命的內心情懷。 《史記》中的美,那種感動在於生命吶喊的美,不受俗世的評鑑。其實太史公一直在創造一種生命的美:屈原的自沉;楚霸王的垓下歌,當他在唱「虞兮虞兮奈若何」時,完全是真性情的流露,早已超脫世俗的價值觀,何以「霸王別姬」一直被演出?或許是太史公給了我們真性情的飄逸與堅持。 曹操不僅是軍事政治人才,<短歌行>更顯示他的真性情;曹丕的<典論>與建安七子的文學圈,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盛事;尤其是曹植,譜出了<洛神賦>,它使中國知識份子有一個愛情幻想的對象,是以在政治上他似乎失敗,可是他完成了生命的真情懷。而南北朝士人的生命情懷,可以從<世說新語>的閒適去體會。王羲之的「袒腹東床」;竹林七賢的忘世、嵇康的<廣陵散>一直是中國的美學典範,真可說是縱浪大化中,應盡便須盡。 唐宋知識份子的美學是感性與理性的從心。武則天的稱讚<討武曌檄>;白居易的「相逢何必曾相識」;司馬光的為政敵王安石寫祭文,肯定王安石等,使我們看到清雅溫婉的性情,終究超越了冷漠的人世,成就了姿韻的美學。 「還君明珠淚雙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緣起緣滅,人有人間的緣份,也有遺憾的緣份,可是仍然值得珍惜,方有光迴彩轉之日,這情懷需要美學來推衍,因為美學不僅是追求知識的起點,更是生命的終極關懷,這才是美學! 結語 面對處此以知識、資訊、速度、創新的新時代,現有的教育是難以招架的,尤其以目前專業及輕人文的風氣,不但見樹不見林,易犯下形式主義的謬誤,依博蘭霓之理論,亦難培育出有原創能力的人,即無法培育出知識經濟所需的人才;而重科技輕人文的風氣,徒能強國卻不能立國,更使整個的社會失去了人的尊嚴與價值。 傳統文化一向是重經典及人文的,因為,經典可以增進我們思想創造的能力,隨時反省自己所提的問題,使我們更靈敏地自覺到我們的看法是否具有原創性;而人文可以使我們始終不忘「人」才是教育的目的。所以即使如考據大師戴東原,猶仍認為「義理」是本而「考證」為末。但自五四以後,因深受激烈反傳統運動影響,先是對中國思想典籍喪失信心,進而連西方的經典也了無興趣,竟而產生了形式主義與科學主義,淺碟文化及輕人文風氣於焉產生,以此環境,欲培育知識經濟所需之「原創力的知識」之人,則無異緣木求魚。 但以今日環境,要以上述之標準來進行有失之冬烘處,故而藉由通識教育,安排學子接觸具有人文性、論辯性、跨科系的思想範文,薰陶出具有生命關懷,並能根據內在的資源,以批評的態度、精密的眼光、開闊的胸懷,提出特殊的原創問題,並有解答能力的學子,由此這批人來推動知識經濟,不但可強國,更可立國,更重要的是,能找回人性的光輝,如此也算聊盡寄食學府之良心也。(全文完)
-
麻糬姐妹花的惜福糕餅店
小鎮上有家小小的店面。在咱們鄉下地方,到處都是田地,空屋多,店面大,姐妹倆經營的三坪大甜點店真的好迷你。 一向喜愛糕餅甜點的我最愛這小空間,偌大的店面擺設溫馨,幾樣甜點都是令人愛不釋手的好食材,每每於工廠午休時候偷得片刻閒來小店報到。姐妹倆手裡從沒停過,一個忙捏著麻糬,另一個忙烤麵包布丁,看到客人進門,二話不說就是煮咖啡煮紅茶。每周四中午姐妹倆的母親會遠從三十公里的城市開車來小聚,親手為女兒煮一鍋湯兩三樣青菜或一盤魚肉。時日一久和她們熟稔了,只要餐桌還沒挪開,我也成了其中一員。明明就在工廠用過便當了,看到一鍋蔬果鮮湯。光聞味道就令人著迷,姐姐會熱情招呼一起用餐,趕緊拿了碗筷盛了一碗好湯頭,盛情難卻,我也不客氣坐下來喝碗湯吃個菜。巧手母親親製的蘿蔔乾大頭菜乾……,吃在嘴裡甜在心底。想起了娘家母親生前的手藝,就這樣只要午休時候沒特別安排,我都會到小店報到,儼然是一家人一般。 姐妹倆是從捏造麻糬出身,原本是騎著機車在鄰近幾個鄉鎮的郵局銀行大超市門口販售,因為貨真價實物美價廉,一個三五小口的麻糬才賣十元,又有甜美微笑熱情招呼,加上臉書和line的朋友大力推荐,生意之好令人讚嘆,兩年後就在鎮上租了小店面,但一樣會在鄰近鄉鎮兜售,固定時間地點,舊雨新知都是識途老馬了,供不應求下就麻煩撥空到店裡小坐喝咖啡。除了麻糬之外,又研發新產品,如此有咖啡香茶香又有糕餅麵包迷人,重要的是姐妹倆的待客之道好不誘人,還有行善做公益不落人後,對待獨居長輩更是親力親為,出錢出力出糕餅點心,也號召親友加入行善行列,正是所謂志同道合才得好善緣。 時日一久和姐妹倆熟稔,把我當家人一般看待,好東西不忘分享,試吃試喝總會招呼我,我也不客氣以美食家名義評論,加上親朋好友總會跟隨我動態,一呼百應呼朋引伴常來光顧,就這樣小小甜點店的生意更加興隆,有口皆碑人人讚賞。當天未銷售完的麻糬麵包甜點最慢翌日得食用完畢,半價出售或者大方饋贈。生意再好也會有落差時候,絕對不昧著良心賣過期不新鮮糕點。櫃檯上特別設了一個惜福區,半價拋售甚至免費分享,久而久之會有專程上門購買享用惜福區產品,可想而知落空者多,因為東西好賣不完的情況少。既然是惜福區就得更加珍惜,姐妹倆對自家出產糕餅點心嚴格把關控管,除非是接了訂單客戶臨時取消,醒目的惜福區不是為了貪小便宜,而是要彼此惕勵愛物惜物。 有幸和麻糬姐妹花認識熟稔,小坐片刻一杯咖啡一份點心,甚至加入用餐行列閒話家常真是幸福的午餐約會。姐妹倆的母親在圖書館工作,喜歡閱讀書寫的我多了一個粉絲,也多了一個知音。所謂物以類聚、因緣俱足,得以齊聚一堂。不為生意買賣的市儈巧遇,而是珍惜難得的好緣份。
-
斑鳩為愛聲聲催
隔著萬重山 隔著萬層海 你卻只能以那首 唱了千百年的老歌來獻唱 你那麼認真 你那麼執著 比天地都崇高的真愛 你何妨只是獻唱而已 你那聲聲催的歌聲 至少可以引起人類的共鳴 求偶求愛那是難於抵抗的事實 你聽吧 那隻為真愛的斑鳩 縱然是唱破了喉嚨 就算是咳血吧 也是在所不惜的啊
-
七股潟湖夕照
在夕陽下閃爍的潟湖 宛如一簇簇紫丁香 灰藍的影子沒入了 白鷺的喁喁情話中 而我回憶起大汎季年代 一窪窪鹽峰,晶耀如玉 依稀可以看見 包花布巾的勞工在鹽場奔忙 那紅樹林的每次顫動 都是美麗的靜默 也是我永遠的凝思 註:七股潟湖位於臺南市七股區境內,為臺灣第一大潟湖,面積約1,100公頃以上,也是最大、最完整的濕地,由三個沙洲所圍成,分別是頂頭額汕、網仔寮汕和青山港汕。這裡蘊藏豐富的海產及植物生態,如魚、貝、蚵、蟹、蝦、紅樹林、白鷺鷥,以及黑面琵鷺等二百多種候鳥。當地人稱為「內海仔」或「海仔」,是台江內海最後的遺跡。潟湖也有漲朝和退潮,但因為潟湖較平靜,有鹽田、蚵架等景色,旅客可從龍山碼頭搭乘竹筏遊湖。昔日鹽場最忙碌的季節是陽光普照、雨水較少的三月至五月,鹽民稱為「大汎季」,收之可達年產量的一半。(稿費捐大同之家)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班長微微地點點頭,隨後以一絲愧疚的眼神,再次地看看神桌上金花的神主牌位。即使他的動作或談吐有些異常,但忠厚老實的福生哥,始終沒有看出他有什麼心事,以為他捨不得離開這座島嶼。 翌日一早,福生哥帶著錢來到罔腰仔家裡,並說明來意。 「怎麼只送他一瓶?未免太小氣了吧!我不是告訴過你還有六瓶嗎?全部拿去送給他好了。別忘了,班長對你有恩啊!」罔腰仔說後移動腳步,準備去拿。 「不是我小氣,而是他說帶不走。」福生哥解釋著說。 「怎麼會?」罔腰仔疑惑地,「我不信。」「我不會騙妳啦!」福生哥語氣堅決地說。 「等一下我跟你去,一定要他收下,才不會欠他太多人情。」 罔腰仔說後,轉身從櫃子裡把裝著酒的箱子搬了出來,交給福生哥說:「你提著,我們一起去。」 福生哥仔細想想,卻也認為罔腰仔說的不無道理。可不是,蒙受班長的照顧特別多,如今他即將換防回台灣,理應送他幾瓶酒才對,倘若真的只送一瓶,實在太寒酸了。 (九十三)
-
縱談人文教育
六、歷史與思想 目前是一個決定論的時代,使人們看不到思想在歷史推移中的功能。正如柏林(Isaiah Berlin)在他「歷史必然論」中所分析,歷史已化身成一種巨大的力量,「以致產生了歷史潮流不可抗拒的怪論,這種論點與脫責具有何種弔詭性?」 當然我們並非認為思想是歷史的「最後真實」,中國人評歷史,常高估了思想的作用,如五胡亂華之禍要歸咎於魏晉清談等。從這角度反省,反而可以看到決定論在史學上的正面功用。只有通過決定論的分析,思想的真正作用才能獲得最準確的估計。事實上,所謂歷史潮流不可抗拒,只是你不去抗拒而已。子曰:「道之將行,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此處之「命」都具有決定論之意,但孔子被當時人描寫成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的人,可見孔子雖承認「命」,卻不向命投降,且正因為思想可以創造歷史,所以人對歷史是必須負責的。 強調思想因素自以柯靈烏(R.G.Collingwood)為代表,他曾有「一切歷史都是思想的歷史」名言,他把歷史事件分為內在和外在兩面;外在是史事的物質狀態,內在是史事人物的思想狀態。史家只有深入史事內在,始能把握到歷史的真相。當然柯氏的史觀並非是唯一之道,只是他以人的思想為其核心之史觀最合乎中國史學褒貶傳統,且他正視行為主義決定論對史學的衝擊作用,而復能超越決定論以歸宿於思想在史學上的中心位置,這對中國史學是有啟示性的。 故史學的科學化只能意味著中國史學傳統的更新與發揚,而非它的終結。事實與價值之間,專精與通博之間終將趨向一種動態的平衡;所謂「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也才能獲致嶄新的現代意義!是耶?非耶? 七、自由與權威 「自由主義向把自由與權威視為敵對,可知這種形式主義所帶來的荒謬?」 自由可分外在與內在。勞耳思(John Rawls)曾定義外在自由:「每個人均平等享有最廣闊的基本自由權利,但必須與別人享有同樣權利是相容的。」所以真正的自由是與法治、責任不可分的。有了這種自由,不分出身,均可在法律保障下,不受別人意志干涉,不成為別人的工具,生命才有尊嚴,每個人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這就是康德所謂「諸目的的王國」(Kingdom of Ends)。但這種社會怎麼建成?在於遵守普遍、抽象的規則,即相互承辦一種約定成俗的權威性,否則彼此的行為不但不能相互為用,且會相互抵消,且被各種大膽假設所摧毀。 但僅有外在自由並非真自由,必須對生命有自覺清楚自知的時候,不隨別人意志的才是真自由。但他必須有所根據以發揮主宰性,這種真自由的根據,即是韋伯所謂的「奇理斯瑪的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如一個愛好文學的人,當他真心悅服受了杜思妥也夫斯基啟發時,他自己的創造想像力才能豐富,才不會羈絆在詞藻層次上;但韋伯的權威與政客個人崇拜的權威是不同的。 「奇理斯瑪」本義是「神聖的天賦」(the gift of grace),本是基督教語,後經韋伯運用轉化,強調它使人服膺的權威力量,是一種使自己的提議被別人接受的能力,且這種力量是經常被考驗淘汰中,所以它是一種心安理得的權威。 因此以平等為基礎的民主,是反對權威的,但這種社會也是最膚淺、最趨附時尚的,低俗的選舉帶來庸俗的風氣,所以民主只是保障自由的手段,自由才是目的;而真正的自由必要靠心安理得、一種具有原創能力的權威來滋養! 八、知識份子的責任 Richarc Hofstadter曾指出,一個知識分子必須具有超越一己得失利害的精神;他在自己所學所思的專門基礎上,發展出一種對國家、社會、文化的時代關切感。這是一種近乎宗教信仰的精神。用中國傳統的精神來說,具備了類似「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才是知識份子;「學成文武藝,貨予帝王家」只能算是知識從事業員而已(余英時語)。「但在今天人文教育貧乏的環境下,有誰去重視及正視這個疏忽所帶來的後果,又今天的知識份子該以什麼泰山梁木自許?」 知識份子最重要的是在風骨上,必須具有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嶙峋精神。且他們論政抗爭的是非曲直,應以天下蒼生為己念;是出之於對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宏觀悲憫胸懷,因此必要時甚至不惜血濺五步!具有此種為人間公義不顧己身安危的人方配稱之為知識份子,反之若無此種愛打抱不平、批評時政、打擊特權的心,就算學富五車,拿了數個博士,頂多也只能稱之為象牙塔內的專家而已,或是販賣知識以維生的知識業務員而已。我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范仲淹,范仲淹寫過一篇〈靈烏賦〉來歌頌知識份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執著,就是要知識份子有一張批判的嘴。 易言之,知識份子必須要有俠心仁懷,因為有披肝瀝膽的俠心,方能無悔為天下蒼生打特權、批權貴、以伸張正義;因為有同體大悲的仁懷,方能以同理心關懷世事,不致落入清官殺人的反諷畫面。 所以知識分子必須要有冷靜的頭腦以判斷是非;有豐富的學養以因應變局;有特行卓識的宗教熱情以貫徹之,這才是人文教育的目的! 九、琴棋書畫說閒情 創意的靈感來自身心的平衡;身心的平衡來自閒情的調適。自古中國知識份子就已了然此理,是以琴、棋、書、畫不僅是古代讀書人間情之所寄,更是心靈之所依,「但處在大眾及流俗文化中,如何重新轉化這種雅致?」 琴--飛向自然的翅膀:傳說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帶他到蓬萊山下去留宿,讓他一個人單獨默聽海水洞汩崩析的聲音。這時山林窈冥,滄海無涯,群鳥悲號,天地愴然。他忽然心開情移,邁向琴藝的顛峰,這說明了琴藝的深處是通於天地之道,一種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使人回到自然源頭的喜悅。 棋--另個坐隱的戰場:坐隱二字,不但表達了圍棋繁複的意象,更稱得上一首濃縮而簡潔的現代詩,也吐露出手談的超然玄遠。試想在花壇人靜,棋聲丁丁時,有什麼比內心靈靜更重要的利器?有什麼比寧靜更具養性的閒情? 書--用墨磨出的快樂: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在馳騖奔競的年代,靜坐在明窗淨几前,臨帖寫碑,不必有張旭濡墨的顛狂,也不須有智永磨平硯台的苦心,更多是一種優遊自得,調息靜氣的瀟灑與捨得。 畫--色彩譜成的樂章:書畫是古今共通的語言,更是彩色譜成的樂章。儘有不諳良晨美景的人,但若一旦面對精妙入神的書畫,無不感到快目適意,賞心悅目的。且選一個風日清美的時辰,閒立於茗香修竹的精舍中,輕展緩收,與知交共賞良畫,間而論評賞心幾聲,此中神惰散朗何止於天上人間?當然,意到即成,尤其是詩、書、畫的神思妙想,信手拈來,又是幅簡約玄澹的良畫! 是以何人故解風情:琴、棋、書、畫皆老矣? 十、韋伯學 「如果認為人類是社會動物,那麼你對社會學的流風能雲淡風清視之?」 對現代社會學影響最大的有三個人。德國的韋伯(Max Werb)、法國的杜凱(Durkheim),及馬克思。馬克思在學院外的聲音最大,但在學院內,則是杜凱與韋伯的分庭抗禮。尤其是韋伯,他的著作已公認是社會學中的經典之作。(四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