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龍行天下
神秘的身世 有著千古不朽的傳奇 在西方 是暴怒噴火、肆無忌憚的妖魔怪獸 在東方 是祥瑞神聖、不可冒犯的象徵 而今,現代科學昌明 我只好乖乖的盤踞廟前 蒼生點燃裊裊煙火 是我望天徒嘆,無聲的吟嘯 何年何月 再一躍升天 龍行天下 讓芸芸蒼生仰望 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傳奇?
-
說不完的心事就寫下來
很多女性會因婚姻而失去主體性,以家人為重而忘了自己,卻想從閒聊中刷存在感。有位鄰居太太是「萬人躲」,因為她常拉著鄰居一聊就是大半天,從生活的大小事到街坊的雞毛蒜皮都能滔滔不絕,因為在家沒人願意聽她說話,面臨空巢期的的生活又沒重心,於是滿滿的情感變哀怨再轉成憤怒,讓周遭的人很困擾,看到她就退避三舍。 她覺得自己很受傷,為什麼願意分享訊息的心,卻沒人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所謂的好意在別人看來或許是干擾,尤其女性的心思通常比較細膩,對環境及他人的觀察比較敏感,產出的思緒和感情也較豐富,如果又遇到無法的出口,就會形成情緒塞車的狀況,甚至變質為一種情緒勒索,苦了自己也擾煩了他人。 近年風行的「自由書寫」或許是利人利己的載體,對自己生命的體悟、對天地萬物的情意,對他人眾生的看待,都可以用一張紙、一枝筆,無設限的寫出來。跟社群網站發文不同的是,沒有設限的主題,不用管他人的眼光或評判,無需聽眾或觀眾,也沒有時間壓力,隨時隨地只要有想法,就可隨意地揮灑,因為當下只有自己,放下既有的價值、傳統、框架,在文字的世界中遨遊,情緒也有了出口。 接觸人群較少的家庭主婦、面臨空巢的寂寞媽媽、內外煎熬的職業婦女、上下擠壓的三明治媳婦、成長時期狂飆的青春少女、手忙腳亂的新手媽媽、面臨老化議題的熟年阿嬤……,這些女性都面臨生命的轉折,但更有充沛的創作能量,寫下來就有坦然面對的力量。 歲末年終用甚麼方式許願?或許透過自我對話的方式,最容易連結潛意識。找個獨立不受干擾的空間,為自己準備一杯茶或咖啡,讓心安靜下來,打開一本札記或A4大小的紙,用10分鐘天馬行空地寫下當下的心情,再用10分鐘做個年度自我整理,然後用10分鐘寫下明年期待的狀況,這樣花不到看半集偶像劇的時間,卻比制式化列出年度目標、工作清單,更貼近內心的「我願意」,實行上就容易堅持下去,這麼簡單又對自己好的小任務何樂而不為呢?
-
長姐如母
大姑大我十八歲,我們夫妻倆對她而言就像小孩子,對於年齡差距甚大的小弟這一家,她和婆婆一樣,常操心我們不懂事、不積極賺錢。 嬌小的大姑嫁至鄰鄉,夫家務農,她親力親為,自家農田輪種了好多種類的菜,蔥、蒜、芹菜、菠菜、大頭菜……,偶爾還會幫鄰人種菜,美生菜、包心菜、青花菜。收成時,我們也跟著受惠, 大姑常拿自家種得菜回娘家,貼心的她總會把菜分成兩袋,一袋給婆婆,一袋給我們。有時回娘家的路上,見路邊的農田已收成完畢,田主開放給大家撿剩餘不採收的農作物,洋蔥、地瓜、紅蘿蔔、高麗菜……,大姑見狀,便會立即停下機車,跟著大夥一起撿拾,除了身為農家人不捨農作物浪費,也是想多為我們省下一筆買菜錢。 婆婆只有大姑這麼一個女兒,公公在世時常說,在大姑小嬰兒時,他總是把她抱在懷裡「惜命命」,昔日的父母恩,如今轉換成大姑無微不至的孝順婆婆。 婆婆生日、母親節,傳統的大姑定會買豬腳麵線回娘家,為「阿娘」添福添壽。平日拿蔬菜回娘家時,大姑也常會另外買水果,若經過市場,還會買鵝肉。大姑孝順婆婆之餘,愛屋及烏,也常多買一份送給我們。 孝順的大姑替我們分擔許多婆婆的事,不管吃的、穿的,婆婆若是有煩心事,也總會打電話找大姑商量。 大姑常開導婆婆,年紀大了看待所有事要放寬心,但她卻把婆婆的煩心事,扛在自己肩上。 長姐如母,叨叨絮絮是必然,但絮絮不休的話語中,隱含更多的是對弟弟的擔憂和母愛般的關心疼愛。
-
【城南舊事】苦味的粽子
其後,我忙著工讀,大姐也忙著自己的工作跟家庭。二胎後,為了多一些時間照顧活潑好動的兩個小男娃,她從紡織廠離職,轉行到保險公司幹起了業務。幾年後,我在她新購的家宅中迎娶了妻子,彼時,小外甥女已一歲多的年紀,大姐代替母職的幫我張羅著婚事的一切,父親也過台灣來了,在大姐家的幾天,父女彷彿也回到小時候那份親切的相處。 知道大姐精神上出了狀況,我已經入了部隊當了兵,探視她的時候,情況已經很嚴重了,我陪著遠從家鄉過來的父母親,敲著鐵門,也扯著喉嚨的喊著,屋內的她竟然不動如山,全然不理會我們;及至後來,終於把門些微打開,在我們彆扭進屋後,又迅速的把門關上,大白天裡,緊閉著的門窗,讓整個空間幽暗起來,我才打開的燈,又倏地被她關掉了,我們就在一樓的客廳坐著,間斷性的聽著她說著不知所以,且帶著滿滿情緒的話;父親看著曾經青春亮麗的女兒,此時卻是這般憔悴邋遢,眼裡盡是不捨與疼惜,而母親挨近一些,憐惜的想摸著大姐的手時,被她堅決的、不帶表情的撥開了。我打破靜默的說,小外甥、小外甥女呢?下來跟外公、外婆見見面吧,也被她拒絕著,我不理會的走上二樓,三個小傢伙就這麼怯生生的、瑟縮的窩在房裡,然後看到拉上窗簾的居室裡,密不通風的沒有天日。 草草的相聚之後,我帶著父母親灰溜溜的離開了。近午時分,在路邊的小攤裡,胡亂的吃了點東西,而父母親焦慮著的心情,卻始終不曾動過筷子。 回程時,我聽父母親說著大姐的情況,說是犯了沖煞、是幹著保險業務的她,在頻繁的出席著客戶白事時招了陰靈,或者是住宅不乾淨惹的禍,我無法分辨知曉,但心裡頭卻幽然想起,小時候大姐陪父親半夜推車賣菜、跟她說的那種毛毛的、膽怯的,仿若招陰感覺的往事。 在其後一次陪著父母親過去探望時,被大姐拒於門外、及擔心探望時造成的情緒刺激後,我雖已退伍就業,在忙著工作、忙著養家育兒的當下,逐漸少了去大姐家的安排,及至遠赴海外任職時,我也只能片段的聽起妻子說著大姐的情況,比如說去了宮廟,做了習俗祭改,也去醫院,做了西醫診療,情況並沒有多少改善;比如說大姐常常在電話鈴響的時候,無法自控且歇斯底里的焦躁起來,說電話裡裝了監聽,直通陰曹地府的神鬼兵將,也比如說大姐返鄉了一個月,母親陪著她四處求神拜佛,尋求解決的方法,但對有著嚴重被害妄想及幻聽、幻覺的她,依然沒有幫助,也比如說彼時四十歲出頭的大姐,雪上加霜的確診了鼻咽腫瘤,做了電療、化療,病情大致穩定的一些歷程,而這一路的辛酸坎坷,慶幸都有姐夫不離不棄、相互扶持的身影。 2013年六月十一日,端午節前一天的晚上,我在廣東接到妻子電話,聽她說著大姐離世的消息,也說去大姐家探望過了,我晴天霹靂的錯愕才緩了過來,妻子接著轉述姐夫的說法,說一早送小孩上班後,就沒再出門了,待到小孩下了班回家,才發現大姐躺在一樓餐廳的地板上,臉色發青的早沒了氣息,以及見到餐桌上,剩了半碗沒吃完的家鄉麵線,跟一個咬了兩口的粽子,猶原是她從小喜歡的那種鹼粽。 「應該是腫瘤治療引發的纖維化、食道窄了,造成食物噎住窒息的吧。」妻子說著這樣的結論,而千里外的我早泣不成聲、淚流滿面。 兩週後,我趕回來參加大姐的告別式,桃園市區殯儀館裡,我們兄弟姐妹號啕大哭的跪拜著,向這位照顧著弟妹,是姐也如母的她送行,而躺在壽板裡的大姐,還是我熟悉的那幅面容,未曾改變。 我以娘家的身份,看著工作人員封上了大姐的壽板,也隨著一眾親友送去了火化場,「火來了,快跑啊,大姐。」我一聲聲悲愴的喊著。 大姐生肖屬羊,跟父親一個屬相,念中文系的我總是想著,羊是善良、孝順的動物,從羊字部首的義、美、善等,也都有很好的字義,為什麼屬羊的大姐,就沒有善美靜好一點的歲月,辛苦磨難的她,在不滿一甲子的年紀就驟然過往,而飽受身心侵凌煎熬的日子,占了半個人生,即便接繫上成年前困頓、艱難的成長,生命的挫敗,大約就成了她完整的、也是最後的一輩子。 大姐離世近十年了,我偶而還是會買個粽子,看著曾經饞嘴的它,卻常常不經意的想起小時候,母親端午過節的往事,還有青澀歲月時泉三的、和大姐提著大老遠幫我送來的粽子,但更多的是想著那年端午節前夕過世的她,以及她臨終前咬了兩口的粽子的景象,心裡頭湧動的是抹不去、帶著哀傷悲痛、一份苦澀的感覺。(下)
-
幸福曬在夕陽前
橙紅天空沐落日, 夕陽餘暉映海岸。 海天一色意無邊, 家人同賞情意添。 波濤輕拍沙灘岸, 愛意悠悠滿心房。 共聚時光情無限, 幸福曬在夕陽前。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
金門佈雷與排雷始末
大學時讀林懷民的小說集「蟬」,書中有一篇「逝者」,講述一個預官悼念被地雷炸死的充員兵,那時我纔知道金門島上佈雷的事。 1949年10月,古寧頭戰役剛結束,守軍為了防範共軍再次進犯,在沿岸著手佈雷。擔任海岸佈雷的人是保密局下屬的「技術總隊」,總隊長是杜長城,他的部屬都不是正規軍人出身,但有斷後的爆破經驗。「技術總隊」離開後,佈雷的任務交由陸總部的兵工署。 這樣地搞下來,金門的雷區至少有204處,大多分佈在北部和東南部,以及烈嶼的西南部的平坦沙灘。823砲戰後國軍持續埋雷的結果,累計有10萬枚之多,包括方形的人員殺傷雷(M2A4跳炸式、M3破片式、M14爆炸式)和圓形的戰防雷(M7A2、M6A2輕型)。每見鐵絲網上掛著三角形紅色的骷髏頭警示牌,總是教人觸目驚心。人員殺傷雷非常敏銳,僅0.5公斤的力量就可引爆;戰防雷是用來對付登陸的戰車,需要20公斤以上的輾壓力纔會觸動爆炸。 有了這些雷區,居民的私有土地長期被禁錮,不准通行,即便留有撈捕或採集牡蠣的安全小徑,仍然有民眾和牲畜因誤觸地雷而造成傷亡。這些地雷多為二戰時期的美軍舊品,佈設容易,但拆除困難,儘管過去軍方有佈雷圖,但因部隊移防頻繁、交接不清,再加上潮汐所致的海岸線變化,造成日後排除的困難。 1992年11月6日,金防部宣告解嚴和結束戰地政務,雖大量撤軍,但留下棘手的埋雷,縣政府要求務必清除,將海岸還給金門的人民。1997年,軍方考量技術和設備不足,乃委託英商廓爾喀特種勤務公司(Specialist Gurkha Services UK Ltd)開始在金寧鄉西浦頭村進行雷堆清除,他們的技術人員是英國和澳洲的退伍軍人,排雷雇工是尼泊爾的廓爾喀人和辛巴威人。 2005年5月,金湖下湖的人工湖在排雷時發生一起地雷爆炸案,疑似不慎將已挖出的地雷摔落地面,造成辛巴威人兩死一傷;迄2006年排雷告一段落,共處理掉8萬多枚。2007年4月,陸軍總部成立「排雷大隊」,採行委外與自行除雷方式,繼續清除高爆物,經過了7年的努力,終於在2013年完成此項危險工作,獲得國際反地雷組織的肯定。 2014年3月31日,「排雷大隊」走入歷史,原本144人僅留下27人,併入金防部工兵連排雷排,維持後續雷區的巡察工作。軍方為了紀念這些排雷英雄的勇敢表現,特地在太武山公園成立「排雷大隊紀實館」,館內有百餘位排雷手名留青史,館外也展示模擬排雷作業,讓參觀的民眾了解昔年清除的危險;其他如古寧頭公園的排雷紀念碑,烈嶼勇士堡內的地雷展示館,皆有所記述。 2022年12月,美國國務院宣佈通過對台軍售「火山陸上機動佈雷系統」(Volcano),稱可快速佈雷,頓時引起社會輿論大譁,旅遊業者也擔憂將嚇跑觀光客。地雷為害之深、禍延子孫,讓人無法輕忽此荒謬措施。幾年前去柬埔寨旅遊,在許多景點常看到一些斷手斷腳的殘障人拿著破爛的樂器,咿咿呀呀地彈唱乞討,那不是歌聲,而是一種哀鳴。 金門佈雷的始作俑者是杜長城,他出身軍統,因在東北四平戰役以爆破戰術突圍成功立了戰功,從少校破格晉升為少將,從此恃寵而驕,不可一世。來台後伺機坐大,涉嫌貪瀆和走私黃金,甚至膽敢密謀綁架蔣經國。他遭到逮捕後,蔣介石下令槍斃,是國府遷台史上第一樁重大案件。
-
我中獎了
一聽見「中獎」這兩個字,總是會忍不住往好的地方想,摸彩中大獎、樂透中獎,抽中獎品!憧憬的未來即將到來嗎?不是的,我中的頭等大獎,不是滿滿的獎金,也不是豐厚的禮物,而是考試日期與出國時間撞期了。 故事要從半年前說起,朋友們相約出國,由於每個人的工作不同,經歷了協調、請假與配合,好不容易敲定時間,再加上當時飛機票的促銷,果斷將國際機票買入手,同時如火如荼地討論行程,沒想到一個禮拜後,國考時間出爐了,不偏不倚的,正好卡上出遊時間。 頓時如遭雷擊,久久無法回神,一邊是準備整整一年的考試,另外一邊則是好朋友間的約定,兩邊都難以割捨,卻又必須作出選擇!心情低迷了好幾天,研究了好幾種的方案,更改時間、移動航班、連夜搭車,甚至是取消行程,難分難捨的情緒,讓眼淚不禁滾滾滑落。 與友人經過多次討論,再加上五湖四海的朋友難得齊聚出遊,最終決定將我一人的旅遊時間往後,意味著,我將獨自搭乘國際飛機,在國外尋找朋友,共同出遊三天,單獨旅遊兩天,最後再自行搭飛機回程。 聽起來很瘋狂,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單人旅行,更何況語言不通,可是沒辦法,「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既然遇見問題,那就不能逃避!勇敢面對,折衷方案,如今再次回頭看,一張張歡笑的畫面,幸好當時,作對的決定。
-
廈門fun心購
在高雄讀小學的侄子、姪女,對於廈門充滿興趣,他們總說:我們想回金門,但只要過境金門到廈門就要回高雄。原因很簡單就是江頭玩具禮物自由。 去年小三通復航後,舒扉在暑假第一次到廈門,下船後她說:爸爸……廈門是都市欸!緊跟在後的我都不自覺笑了,那金門是?距離她上一次去應該是幼稚園,記憶早已模糊,從那之後……她開始對廈門充滿憧憬。 每一次到廈門,幾乎都幫忙他們採買玩具,有他們指定的蘿蔔刀系列,還有小男生喜歡的拼裝玩具,特別是啟蒙的玩具比台灣便宜多了,還有很多奧特曼系列。而女孩喜歡盲盒、納米膠、美樂蒂系列。 二個孩子若有同行廈門,買玩具的經費要自己拉贊助,阿公、阿嬤、爸爸、媽媽、姑姑,再由大人保管,要花錢買什麼自己決定,常常會看到舒扉自己在人民幣換算台幣,緊接著她會喃喃自語說:小姑……這個好貴哦!還是不要買好了。當女孩精打細算時,我總跟她說:妳不會是試著跟老闆說:老闆我是常客能便宜一點嗎?她總推著說:小姑妳說。確實有時還真我們姑姪倆殺價成功。每一次剩餘金額結餘,女孩的剩餘金額遠遠超過男孩,畢竟男孩的玩具隨便都是百元人民幣,而女孩則是數十元人民幣。 除了玩具禮物自由外,二個小孩對於吃也是十分龜毛,還要先探勘一下餐廳環境,有沒有裝潢、冷氣。他們特別喜歡一家火鍋店,一直想要回訪。那家火鍋店是韓式風格,小哥哥、小姊姊都很韓系,不知道還以為到韓國了,在定時會跳熱舞及喊口號送娃娃,還會發放兌換幣可以夾娃娃,熱鬧的氛圍,連我一個大人也覺得值得體驗「怂」火鍋。 看著舒扉的寒假作業,其中一項作文,提目她擬定好「到中國旅遊」,她起草了二段,離她的360字還遠的,第一段她寫著和誰出遊,姑姑打的第一槍是這一次「奶奶」沒去,她逗趣的跟我說:因為我在高雄先寫了嘛!哈哈哈。看著她的用詞遣字,我都不得不佩服她的條理,「看著浪輕輕的拍著拍著廈門就到了」。 前幾天,出發時金門有點濃霧,孩子們在採買後仍然依依不捨,一直念叨著:「起霧加油起霧加油」。其實,他們怎麼沒想到,廈門很近,天天都可以再出發。 廈門go!
-
【城南舊事】苦味的粽子
都說健忘的人是有福的,而記性太好是一種病,或許是吧?就如同一把年紀了,這一路走來的山山水水,一直都像膏藥一般的黏貼在身上,無可甩脫的、日久天長的、如影隨形的、也鬼魅般的在現實生活中來回糾纏、迴盪,一點都不消停。 就像關於粽子的一些片段,近日來都在我的腦海裡盤旋一般。記憶裡,母親在端午節前還是會準備一些食材,好在節日的時候包些粽子,說是拜拜應景用的,誰都知道這些粽子節前節後,還都是進了我們兄弟姐妹的五臟廟。 初始,還是鹼粽為主,不加其他食材,蒸熟了蘸著細緻的白糖,彈牙的糯米香帶著一些微甜,一直都是大姐喜歡的那個味道;做為男生的我喜歡的,倒還是內餡裡包著蛋黃、五花肉的肉粽,當然,疼著小孩的母親,後來還是會在一堆鹼粽之中,加上幾顆肉粽的。 為了即將到來的大學聯考,我在學校宿舍住了一些時間,晚自習的過程中,隔三叉五的,都會約上幾位要好的同學,翻過運動場或後門不高的圍牆,跑到中興街上的泉三肉粽店解饞,然後又晃晃悠悠的,繞過城隍廟邊的巷弄,滿足的回到教室;彼時,城隍廟除了每年農曆四月十二盛大的繞行慶典之外,元宵節時,也在廟口的戲台上舉辦猜謎活動,1979的高三那年,幾個同學依然在泉三肉粽吃完晚餐後,繞行過去參與盛會,也幸運的得了最優勝獎,一行人開心的抱著一堆獎項回到學校。 在台灣工讀的時後,端午節前夕,大姐總會幫我捎來肉粽,那時,已經結婚的她一手提著粽子、一手抱著或牽著一歲多的小外甥,一路搭車從大溪到桃園、從桃園到板橋,再從板橋轉車到中和,單程約莫兩個小時的過程,抵達我租住的地方,常常都是中午時分,顧不得自己早已一身汗濕的她,看著我享用愛心餐食的過程,欣慰又開心笑著的模樣,一直是我長年出門在外,最深刻的感念。 家裡祖上連續三代男丁單傳,以及爺爺重男輕女觀念下,大姐的出生,依然得到很多關注,尤其是父親,對乖巧懂事、又會念書的大姐,一直有著相當的關愛跟期望;而長我五歲的她,在我懂事初期,就見她幫忙照顧著弟妹、幫忙著簡單的家事跟農務、也幫忙著準備豬食,餵養著父母親豢養的十幾頭豬隻。 小學放學回家,父親總會將把牛牽回欄裡的工作交付給我,冬天日短、或是碰到單號砲擊的那些時日,不敢單獨走去山溝裡、亂葬崗旁把牛牽回家的當下,總會央求大姐陪我前去,並捉狹的在回程時奔跑著、甚或躲著的丟下膽小的、孤伶伶的她,每每看她焦慮欲哭的樣子,這才心滿意足的跟她一起回家。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樣的說法,似乎在大姐的身上找到印證。小學到初中,她每天都是步行上學的,來回一個小時的九年中,不言苦也從不遲到之外,更有著不錯的學習成績,及至初中畢業,上了高職商科之後,都是我們這些弟妹生活上的標竿,自然也承載著父親對她巨大的期望。初中畢業前,父親收割一擔擔韭菜時,大姐一直承擔主要的整理工作,而父親賣菜,初期也是大姐陪著去的,夜裡三點多出的門,卻沒聽過任勞的她有過什麼抱怨,只是偶而提起走在摸黑的去程時,心裡常常有種毛毛的、膽怯的,彷若招陰的感覺。 大姐上了高職的商科,我接手了陪父親半夜賣菜的任務,這大約是我小四、小五的年紀吧;當然不上學的假日或寒暑假裡,她仍然會陪著我們去的,推著手推車賣菜從兩人變成三個人,大姐說的那種些微毛毛的感覺,我能體會的,因為我也走在這樣的過程,而多了大姐陪著的路上,總會覺得踏實一些。 商科畢業後,大姐留在家鄉,在街上一家百貨鋪裡當著店員,這跟父親希望她繼續念書、考個公職的落差太大,但拮据的現實,打消了父親的想望,畢竟繼續升學,意味著大姐將離鄉赴台、也意謂著求學過程的費用,這些都足以讓父親的想望陷入困境。 接近一年的店員工作之後,原本瘦小的大姐膨風般的胖了十來斤,鄰居嬸嬸伯母都笑著說,工作後的大姐除了能掙錢,在東家吃飯,伙食改善了,人也圓潤漂亮了,再不像先前營養不良的那副模樣。 通過特考,大姐順利入編了軍職,成為一名播音員,這消息無疑讓父親長臉不少,但也為後來的發展、乃至於大姐的人生走向,留下很多無可預料的伏筆。 播音站在馬山,離家有個三四十里的路程,所以每天都有車子接送,我小小年紀裡,多少感受到鄰里鄉親欣羨的眼光,偶而的,心中也會泛起些微驕傲;大半年後,我沒頭沒尾的聽母親提起大姐談著戀愛的事,到後來則是父親明確而果決反對的過往;在父親眼中:善良乖巧而又孝順的大姐,如何也不能隨著在金門服役的充員兵,遠嫁到台灣去的,父親早已幫大姐規劃好,再過幾年,在家鄉找個知根知底的對象才是正道,而不是嫁到那個辦了出入境證才能到的地方,「結婚後,哪天被欺負了,」父親這樣說:「連個娘家都照顧不上妳。」 看到柔順的大姐反抗著父親的意志,我著實有些意外,雖然母親心上還是護著女兒的,但微弱的話語權,並不能給她多少實質的幫助。她不理睬父親的要求,不吵不鬧、也不辯駁,只是依從自己的選擇,靜靜的跟父親口中那位充員兵,後來成為我姐夫的對象交往,即便父親疾言厲色的說著,要打斷她的腿、要跟她脫離父女關係,堅韌固執的大姐依然不為所動。 上高中時,充員兵服完兵役回了台北,時不時的,我會幫大姐留意著寄來的書信,然後趁父親不在家的時候,偷偷遞給大姐,看著她在讀完後,開心的把書信夾在幾本瓊瑤小說的內頁。 父女直面爭執是一年後的事了。那天晚飯時刻,大姐怯弱的跟父親說要辭掉播音站的工作、要去台灣,父親橫著臉,大聲的罵著,母親則陪著大姐,餐桌旁不停的拭著淚,我看著咆哮的父親,不知道平時疼著大姐的他,此時,竟然眼前這般的魚死網破?父親拂袖離開了餐席,末了,惡狠、冰冷的丟下一句話:就當沒妳這女兒吧,而我們則選擇結束了那餐晚飯。 終究是去了台灣,也終究嫁給了那位曾經是充員兵的姐夫;婚宴日期大姐在早前的書信裡寫得明白,在父親死活不同意婚事的情況下,自然也偷偷藏了母親的身分證,深怕母親私下辦了證,參加了大姐的婚宴,而隨著日期一天天逼近,母親唯一能做的就是拭淚,然後還是繼續拭淚。 大姐是1977年從台北二伯父家出閣的,那時,已在台北工作的二姐,是唯一出席的家人。 赴台準備念書的那年暑假,在大姐大溪家做了近兩個月的停留,偶而幫她看顧著八九月大的小外甥,也在那個時候,我第一次見到父親口中的那位充員兵,只是當時已是我名正言順的姐夫了,他跟我說著,打算年底帶上妻小,回金門宴宴客,也見一下未曾謀面的岳父岳母。 或許這場婚姻得來不易吧,很多時候我都能發現,姐夫對大姐有著相當深厚的情意,除了體恤大姐工作跟家庭的辛勞,姐夫更會主動的分擔著,看著一家三口和樂的生活,我不免覺得欣慰,也想著,或許當年父親堅持反對的擔憂,是不是多慮了,差點拆散了這份堅持的感情? 在台北念書的那幾年,得空,我會上大姐家坐坐的,幾次我從輔大搭車,一路沿丹鳳、迴龍經龜山,然後從桃園汽車站轉車到大溪,在那裡,尋求一份離鄉歲月中,對家渴望的的感覺跟替代。(上)
-
海海人生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把台灣最高的玉山搬到海上,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光景?這是有可能的事嗎?還是只是我心中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夢想? 因為會有高山症的我,從來沒有把登上海拔3952的玉山這件事,收納成為我人生的目標之一,所以我總希望能在陸地上或是大海中,就能看到玉山,而且是很快樂的目睹到。 那天,我在海岸邊,眼前突然發現快樂交通船與玉山軍艦併立的畫面,這不就是我期待的海海人生嗎?我拿起相機拍下難得的這一刻。 不用登頂,我也能親眼目睹「玉山」的真實樣貌,是我2023年,最感快樂與喜悅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