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轉念
榜單出來,出乎意料之外,我竟然是備取。不記得是如何騎車回到家,只記得自己在進了家門後,整個人就潰堤了,然後,又必須開始接到許多關心的電話,以及一則又一則問候的訊息,當下還要強忍難過的心情,對所有擔心我的人回覆著,我很好很好,別替我擔心。 學生時代,就很怕輸的感覺,參加演講比賽,要事先一遍又一遍的演練,曾經因為賣力地練習,導致比賽前一天竟然發不出聲音來;參加作文比賽,也是查找所有的資料,希望能寫出符合比賽規格的論說文;向報社投遞文稿,都要等刊登出來才會分享家人朋友。怕比賽沒得名,怕文章被退稿,其實內心深處怕的是輸了被嘲笑。 踏入職場後,參與各種的培訓,轉換不同的跑道,都要求自己要盡可能的有好表現,不求嶄露頭角,而是怕輸了被人瞧不起,而其實最在意的是期望來自別人的肯定,因為從小生活在被總是否定的原生家庭裡,沒考前三名就被打得傷痕纍纍,鄰居來說兩句閒話就要被往死裡打,再好的表現都被認為是應該的。很多年過去了,一心感恩著就讀金沙國中時,擔任我就讀班級國文科的劉卓維老師,在所有否定不信任的聲量裡,她獨排眾議讓我擔任畢業手冊的編輯工作,小小的火花卻能點燃我日後在職場很大的能量。 世代背景的轉變,公眾人物的分享,也讓自己曾經無法接受父親腦傷後性格的大轉變。偶然在臉書閱讀到張曼娟老師分享著與思覺失調父親的相處,邊讀邊想起過往幾十年的自卑,不敢讓同學朋友知道自己的父親其實是生病了,作家所寫的文章裡,字字句句都在述說我曾經不堪的年歲。也直到老人家百年後,來自當年文壇好友燕南書院楊樹清院長的分享,爸爸的學生衷心的懷念,才回想躲在牛角尖的自己,竟然苦了幾十年走不出來。 如果生命能夠重來,我可以快樂一點嗎?海島偏鄉成長的背景,血液裡抹不去對命運焦慮不安的基因,正如驟逝的國際巨星對父愛對家庭的渴望,在生命的深層角落裡,每個人都會有陰暗處,而我在面對突如其來沒有心理準備的訊息,瞬間就跌落到最晦暗的谷底。在得知自己短時間內必須另尋出路時,心情更為焦躁不安了,慧黠的女兒從實習單位下班回來,看到媽媽躲在沒有開燈的房間裡,明白媽媽應該是考試成績沒有順心如意,她笑了笑的坐到我的身邊,輕鬆的提點著雙目低垂了無生趣的媽媽:「其實應該是妳轉換跑道的時間點到了,因為以前在科技公司快三十年,也都是每過幾年的時間,主管都會讓妳換職務,所以,今年應該是時間點到了,所以命運之神又出手,要妳繼續到不同的領域探索學習。」雙手搭在肩膀上輕輕地拍了拍,對還無法承受沒能順利獲得工作的老媽提點著,順應天意啦! 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想了想,是的,就暫且先擱下轉換跑道前的不安吧!多陪陪大病初癒的母親,也許是老天當下給我最好的禮物。
-
【小說連載】 秋月西沉
天河不屑地說:「人活在世間,都是各憑本事和手段,誰的本事好,誰就佔優勢;誰的手段高,誰就能打敗強者,你大頭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倘若你沒有本事和手段,怎麼能在賭場裡混?又怎麼能贏錢?就譬如說我娘吧,她做的是阿兵哥生意,賺取的是阿兵哥的錢,如果沒有本事和手段,怎麼能賺那麼多錢。假設如你所說的要感恩,那經常來買東西的阿兵哥,少說也有好幾百人,要如何感恩法?要如何報答他們?而且你贏我那麼多錢,非但沒有感恩,也沒有報答啊!所以說你大頭這一套已經落伍了,不要時時刻刻拿感恩圖報來作譬喻,假如真要辯論,你絕對不是我的對手,不要小看我沒讀什麼書。」隨後舉起杯說了一聲:「乾了!」就一口把杯中酒喝下,然後把酒杯倒轉,表示他已乾了。 大頭笑笑,不想再跟他爭辯,拿起酒杯也跟著乾下,正好菜也上桌,他趕緊說:「大家肚子也餓了,你們就盡量吃,不夠再叫。可是大家不要忘了,今天的酒菜是天河出的錢,我們就先敬敬他吧。」 大家舉起杯,異口同聲地說:「乾了!」 大頭卻適時出聲,關懷地說:「大家隨意就好,天河已喝了好幾杯,再乾下去等一下會醉。先吃菜,把肚子填飽,要喝稍待一會再慢慢喝。」(一一二)
-
道別
昨(6)日入夜,我由美東行色匆匆返國,為的是趕上父親的忌日。今天搭華信航空早班的飛機回到金門,趕上家中的祭拜儀式。祭祀到了尾聲,眼看著嬝嬝的香煙逐漸消散,金爐紙灰隨著南風四處飛揚,我突然有些傷感。父親大去轉瞬間將近三十年,歲月悠悠,自己由甫逾不惑,迄今迫近古稀,人世的滄桑,變遷得如此快速,尤其是不斷在跟家人與親友訣別,無助看著他們的身影遠去,逐漸在可見的時空裡消失,既悲痛又無奈。 在至親裡,最早走的是娘親。那年(1976)我官校四年級,正值畢業考試。因為羈身軍旅且尚未成家,是母親生前最大的遺憾和牽掛。我匍匐奔喪,還未到家已經蓋棺,撫棺痛哭,都已太遲。接著是祖母,那年(1978)我在母校當戰術教官,結婚才一個多月,帶著與祖母緣慳一面的新娘返鄉奔喪,祖母也已蓋棺。夜裡,我們穿著孝服踞坐在棺材旁的茅草上,徹夜守靈。祖母在棺裡,我們在棺外,祖母至親,我心情淡定,新娘怕不怕,我沒問她沒說,那是第一次我覺得虧欠她很多。 時隔十六年,大姊走了,那年(1994)我是海巡指揮官。那天清晨,巡視完班哨剛回到通霄駐地,就接到姊從高雄馬偕打來的電話,短暫的告訴我:「我很好,不用擔心!」(大哥、二哥在該一時段也接到類似的電話)據姊夫說,打完三通電話,她很快就陷入昏迷。傍晚,我趕到醫院,她已經進入彌留狀態,深夜就走了。所以,早上的電話,是大姊生命終止前用盡所有的精力,給我們三個手足作最後的道別。長姊如母,她一直是我們和父親之間的黏著劑,驟然遠去,對我們的打擊很大,尤其是父親和二哥。 同一年年底,聖誕節剛過,二哥隨著大姊的腳步走了,那時(1994)我仍戍守著苗、中海岸,父親航運公司和二哥貨運行所在的臺中港,是我的轄區。二哥因為參加大姊喪禮,悲慟逾恒,原即孱弱的身體,每下愈況而住院。他走的那天上午,大哥和我到醫院探望,他還指揮姪女懿慧給我們倒水。因為血塊壓迫腦幹的中樞神經,無法開刀,他時而正常時而意識錯亂,下午病情急轉直下,黃昏時,按其意願接回家中,隨即撒手人寰。在沙鹿光田醫院的對話,是我們同胞兄弟三人最後的團聚。 隔年,父親棄養,那年(1995)臺海危機爆發,我戰院剛剛畢業,準備回官校任職。當天,是戰院八十四年班的畢業典禮,我上臺領獎,腰間告急的BB Call【32119】(32病房緊急狀況)死命的震動,顯示父親病危將逝。典禮一結束,我來不及向師長、同學道別,就急如星火直奔三總,搶時間將瀕臨人生終點的父親,由加護病房,租包機護送回汶浦水岸的老家終老,完成他老人家落葉歸根的心願。那兩年,至親接連驟逝,加上工作與學業的壓力,是我人生最艱困難熬的一段歲月。 後來,我新加坡媽媽(祧母)仙逝,那年(2014)我已經退伍,轉任退輔會的事業單位。因為家族的事務與紛爭,我無法前往奔喪,雖有遺憾卻也無奈。但她遠赴南洋依親前,撫養襁褓中的我一直到五歲,視同己出,此種母子情緣,將會永遠銘刻在我內心深處。我不會忘記自己是二房的嗣長子,將善盡在家鄉所有的職責。 近期,長女懿慈病逝美國維州,那年(2021)我剛剛從退輔會事業單位退休,正式告別所有的公職。懿慈積極上進,隻身遠赴美國讀書、就業,覓得良緣,有個美滿的家庭,在工作上績效斐然,是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極具發展潛力的新秀,前程似錦,也是家族的驕傲。在其病危時,我與內人萬里馳援,陪她奮戰兩個多月,仍無力回天,白髮人送黑髮人,是我們終身永難癒合的傷痕。但從陪病到送她最後一程,是我們父女最親近的一段時光,雖無法彌補我在軍旅疏於關愛的欠疚,但減卻了許多遺憾。 浮生若夢,生命歷經生離死別,是無可抗拒的宿命。正因為愛過、被愛,有著美好、深刻的回憶,才使得一場場的道別,如此艱難,讓人心碎而不捨。村上春樹曾說:「什麼樣的真理都無法治癒失去所愛的哀傷。我們只能從走過那哀傷,才能脫離哀傷。」中國人傳統的做七、百日,是替逝去的人祈福,並且提醒我們:他們真的走了,給我們一個期限,要我們放手。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沉浸在哀傷裡過日子。而先人忌日與清明的儀節,則在提示我們要感恩惜福,飲水思源,莫忘他們曾經的美好與貢獻,鼓舞自己勇敢前行。
-
蒼老的愛情
如果愛情有年輪,那一定是非常非常蒼老……。 一個夜闌風靜縠紋平的深夜,杜蘇芮颱風襲捲金門前夕,母親安詳平靜優雅的從容謝幕,走完她圓滿又豐盈的一生。卡努颱風登台那天羽化成仙,化作日月繼續守護著她摰愛的家人老伴。 佇立在病床邊的父親無助又深情的執起母親那雙與他一起穿過萬千溝壑越過百般坎坷的枯萎乾皺的手,望著氣若游絲的老伴,看著她的生命靈光一點一滴流失凋散,所有共同播耕的往事,所有曾經的約定和死生契闊,至此得全然放下……他幾乎不敢置信和接受這個從牽手的那一刻起就不曾放開過的老妻,這次是真的要失散了,不止是綿長的分離,更是永遠的訣別,終其一生他們未曾分開過,所以他驚恐到不懂也不知要如何道別,神情哀痛的再凝視她最後一眼,用微微顫抖的低啞聲調問到: 會餓嘸?有呷嘸?一生一世一雙人此時只有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 動容的愛情從不停留在深情的告白,而是在彼此的體恤和包容,是在眉眼盈盈處的疼惜。 真正的愛情是生活中不需要靠近的相對看,是細節磨合碰撞之後的體諒,也是現實瑣碎的分擔。 父親與母親齊眉逾七十載,在這漫長悠遠的歲月長河裏,風雨相隨,憂喜與共,不離不棄。日子慢慢過,眉目情淡淡傳,就這樣一起到白頭,彼此的互動關懷中如春雨潤物細無聲,溫潤著歲歲年年的四季三餐超過一甲子,沒有燈火闌珊處的柔情浪漫,只有柴米油鹽下的平凡踏實,他們能廝守到老的,不只是愛情,還有責任和習慣。 炊煙起了,蘆葦白了,漁舟遠了,陌上花開了,那落日餘暉,那浩瀚煙波,那雲捲雲舒已化成了千絲萬縷的思念。母親的靈魂在往生的路上會不會頻頻回首?而在她回首之際應該深感欣慰,在她如此豐盈圓滿的一生中暮色從未降臨。 如果有永恆的愛情,那一定是非常非常的亙古幽遠……。 母親離開了,卻散落四周。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今天他和大頭兩人則各懷鬼胎,他的目的是存心要大頭多花點酒菜錢,而大頭卻要這個不識抬舉的毛頭小子嚐嚐酒醉的滋味。於是當菜還沒上桌時,大頭即打開酒瓶蓋,為每人各倒了一杯。大凡喝過酒的人都知道,空腹喝酒是比較容易醉的。 大頭舉起杯說:「來、來、來,我先敬各位。」 天河不屑地說:「菜還沒上來,吃都沒有吃一口,敬什麼酒!」 大頭不想和他計較,仍然和顏悅色地說:「大家先喝一小口、意思意思就好。」 天河則發難地、對著大頭說:「他們喝一小口,我們兩人乾杯,怎麼樣?」 大頭故意說:「你年輕,我喝不過你,我們還是隨意就好。」 天河只跟大頭喝過幾次米酒,而且是小酌,所以不知道他真正的酒量,聽他如此地說,以為他的酒量真的不好,因此想嚇唬嚇唬他。於是就逕自舉起杯說:「隨什麼意,乾了!」說後一口乾下杯中酒,胃裡也隨即湧現出一陣熾熱。 大頭不疑有他,也見識到這個浮誇的青年,他倒要看看他能喝多少。因此他含笑地舉起杯,說了一句:「捨命陪君子!」就把杯中酒一口飲下。 天河見狀挑釁地說:「再乾一杯,怎樣?」 大頭搖搖頭,故意說:「不行、不行,我的酒量不好,不能跟你這個年輕人比。等一下菜沒上桌,我已經醉倒在地上了,到時不被你笑死才怪。」 天河抓住這個機會,故意激他說:「你大頭歹囝的壞名聲,可說方圓十八里的人都知道,喝酒、賭博抽頭,都是你的強項,怎麼才喝二杯酒就會醉倒在地上,那不是開天大的玩笑嗎?不知道你在社會是怎麼混的!」說後舉起杯:「廢話少說,乾了!」 大頭假裝無奈地,話一轉竟挖苦他說:「沒有辦法,歹囝的臭名聲,跟著我已好幾年了,用高粱酒洗也洗不清。但人活在世間,如果不懂得感恩圖報,卻比我這個歹囝還不如。」(一一一)
-
叫你張不了嘴!
人稱大白目自認無所不往的在下Tellme我,卻是有兩個害怕的事兒,遇上了要我裝「豎仔(閩南語)」那可是都義無反顧的! 第一咱們不敢搭飛機,想想,人離開地表那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呀?往往遇上國際賑災的事兒,咱們可愛的Elaine 妹子都會來電說:「老哥呀!我這一趟也算你一份……」真是感恩,咱們精神可是與她同在的。 好幾年以前,台南白目天王許老爹曾經透過教聯會與在下聯絡,推介在下參與在加拿大溫哥華的教師聯誼會活動,那時Elaine還在當地。但是就因為咱們怕搭飛機上天,後來還是沒去成。 為什麼怕搭飛機?別問我,就是怕!不過怕歸怕,咱們還是搭過好幾趟的飛機呢! 另一件,咱們沒膽子進去的就是牙科診所。 除非真的非去不可,再怎樣也別想讓我進去。這是一處要你張嘴你不敢閉嘴,要你說話卻開不了口的地方。 多久?三年吧?三年前完成假牙裝置後,咱們就不想進診所了。雖然王醫師是學長的堂弟也跟咱們同事十年,但這與進不進診所是無關的! 牙齒好與壞和遺傳是有關,以前咱老爸曾當選美齒先生,一生只進過一次牙科診所。六十歲那年,老爸在屏東夜市吃碗粿,暢快之餘咬到一塊蘿蔔干,當下犬齒應聲斷裂。 牙醫檢查發現,幾乎所有的牙齒都虛有其表。 老爸從四十歲開始罹患類風濕關節炎,曾經不小心注射了過量的類固醇,就那一刻起他的牙齒全都「骨質疏鬆」了。 因為如此,我的牙齒先天是「頭好壯壯」的。只是後來認識老婆大人,戀愛時兩人「相濡以沫」的後果,就是她把牙週病傳染了給我。 後來她花了23萬我也花了相近的價錢,將牙週病治好還裝置半數的假牙,這樣就沒事了?才不呢?痛苦的還在後面! 王醫師交待每三個月一定要來複診,開始的那幾年還算準時,但是後來就愈來愈懶散了。 您說洗牙會痛嗎?我可是每次都痛得想離開診療床揍醫生!他總是說那是震動式的,但是偏偏那機器總是像鑽子一樣在牙縫間鑽得到處噴血,這叫我還敢去嗎? 前幾天,右下缺牙的地方也就是沒有牙齒的牙齦又痛又腫。沒辦法,即使發誓詛咒還是得回牙科診所。 哈!正好遇上春假,這就是學校工作者的「好康」假期比一般公務員多。只是這美好的假日上牙科,真是嘔啊! 八點半第一位掛號,結果等到十點還沒輪到咱,原來白天也有預約的患者呀! 終於王醫師也忍不住了,請另一位王醫師也就是他的老婆幫咱們「修理」。 看著咱的病歷記錄,女王醫師說:「2009以後就不曾就診?不是常常看到你來嗎?」 「他是陪他媽媽來的!」男王醫師的語意有點不太友善。 看著X光片,男女王醫師異口同聲說:「拔掉那顆蛀牙!一分鐘就一勞永逸了……」。 拔掉?那倚靠它的假牙就沒作用了? 「不拔!接下來感染後,把你全口都拔光!」 這……這,好好一個春假竟然來此接受恐嚇! 「先幫你治療,消炎後再來拔!」女王醫師說。 接下來的兩週要到台北出差,一顆牙床痛牙不痛的牙齒,方才被鑽磨得參參差差舌頭碰到都痛,未來這兩週怎麼過呀? 「少了這一顆,你還是有牙齒吃東西。不拔,保證最後一顆都不剩!」 「那就拔吧!」一時膽向橫裡生,勇敢的說著! 「晚上七點半來報到!」女王醫師下了戰帖。 七點半準時赴約,知道嗎?拔牙最痛苦的就是打麻針! 當研究生時幫兔子或老鼠打針過無數次,經驗告訴自己,不管針粗或細對「挨打者」只有半秒鐘的痛楚,接下來在動物肉體中的針頭若亂動,那挨打者可能就痛得死去活來了。 牙醫師能幫患者打麻醉針,但老實說女王醫師的打針技巧只有一個字形容,爛! 男王醫師也沒高明到那兒,哈!真是不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挨過生不如死的麻醉過程,開始拔牙了。 不是爛牙嗎?不是一分鐘就解決了嗎?小牙鉗拔不動!換上大牙鉗硬塞進嘴裡,在些許的痛楚中,我的右下倒數第三根牙,終於離我而去了。 咬著止血綿,心中的不滿在張不了口的當下,隨著口水吞下肚。 醫師交待:「一小時後再吐掉止血綿,可以回家囉!」 天啊!此刻是欲哭無淚,還是有口難言呢?
-
一場溫馨感人告別式
七月九日上午,突然接到謝炳南校長小女兒珮琳的電話「姊姊:我爸爸昨天下午一點十五分過世,請問您有金沙國中同學的聯絡方式嗎?我該如何通知他們?還請姊姊幫忙!」聞此噩耗,彷如晴天霹靂,久久難以置信!因為今年三月初才和謝校長通過電話,暢談一小時。彼時他聲如洪鐘,精神飽滿,絕不像一位耄耋老人的模樣。我也答應有到台北會去拜訪他,不料四、五月赴三總探望舍妹,想順便看他老人家,但手機及室內電話皆無人接聽,好不容易打通了,珮琳卻告訴我說:「我爸四月下旬因為胃疾住進國泰醫院,疫情管制因素,外人無法探視!」內心惆悵不已!僅能擇期再訪,豈料七月八日竟成天人永隔,唉!人生太無常了! 接連幾天,趕緊通知沙中第三屆永遠的總幹事姚水泉同學及旅台負責人王丕火同學,王同學隨即與李台山聯絡,立刻唁慰家屬,並由李同學草擬敬悼文,召集沙中第三屆同學參加公祭,且籌畫告別式時合唱沙中校歌、驪歌送老校長最後一程!我也私下聯絡了校長口中「文武雙全、沙中之光」的第二屆學長黃奕炳中將(他很爽快答應,告別式那天親臨致祭並送花籃致敬)、第四屆陳清寶前立委及第五屆舍弟等人,請他們盡量通知其他同學來參加公祭! 終於到了八月四日告別式這一天,家屬親友、故舊門生等擠爆了台北市第二殯儀館景仰樓一樓至真二廳,各界贈送的花籃更佈滿了禮儀廳兩旁。十一點整先行家祭,由謝珮琳語帶哽咽地唸著追思文,文中充分體現校長平日待人處事之道與子女之深厚感情;內容如下: 「敬愛又親愛的爸爸,您終究還是離開我們了,那天您靜靜地睡著,大嫂、我們六姊弟還有榮榮都陪伴在您身旁,您在睡夢中安詳離去,雖然不捨與難過,但我相信大智慧的您,一定是做了最好的選擇與安排! 身體一向硬朗只是走路稍微吃力的您,清明假期時,還在唸著要去福田看媽媽,我們還想順道帶您去萬里吃海鮮,因為一些臨時的狀況,行程一直延宕,想不到一向說到做到,身體力行的您,居然就自己去找媽媽了,現在您們應該已經相伴去品嚐最愛的海鮮料理了吧! 爸爸自幼家境清寒,但您和媽媽寧可自己吃苦,也竭盡所能滿足我們每個人的需求。為人處事忠厚老實、腳踏實地,親力親為,對長輩孝敬照顧、噓寒問暖;對平輩以禮相待、互相幫助;對晚輩提攜關照、不遺餘力。逢年過節總是會一一打電話去拜年和問候,人在台灣也時時關心著家鄉大小事,不論是宗廟祠堂的請託、還是學校地方建設的捐款,你都是義不容辭、慷慨解囊,所以在鄉里間受到大家的讚揚,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爸爸的資質聰穎、觀察入微,記性更是超級好。民國哪年發生什麼事?親友姓名、生肖、電話號碼等……您都可以倒背如流,但也因為什麼都記在爸爸的腦袋裡,當您離開後,我們真的慌了,到底要去哪裡找資料來聯絡和通知大家呢?但今天看到這麼多親友來到會場,我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爸爸,大家都來送您最後一程,還有您最關愛的金沙國中學生們,您應該很欣慰吧! 爸爸是全家人最強大的靠山,但以後再沒有爸爸說走就走,陪我們到處旅遊吃美食。再沒有爸爸每天看完氣象,告訴我們明天氣溫幾度;再沒有爸爸提醒我們何時要拜拜,準備什麼祭品;再沒有爸爸當我們的活字典有問必答,再沒有爸爸等著我們共進晚餐,再沒有爸爸天冷時叮囑我們要加件衣服,再沒有爸爸在我們晚歸時還留燈等門……爸爸的照片我們會掛在您的沙發座牆上,往後的日子您還是要陪著我們看電視,只是爸爸,以後不是我們陪你看政論節目和大陸尋奇還有國劇了,而是爸爸要陪我們追劇、吃美食,看球賽嘍! 家中的每個角落還是依稀能看到爸爸的身影,腦海中總是不斷地浮現著爸爸生前的點點滴滴,直到現在,每每經過您的房間,我還是會習慣地探頭,想看看爸爸醒了嗎?睡了吧!爸爸沒有離開我們,您永遠長駐在我們每個家人的心裡。 我們知道您太想念媽媽,所以去和日思夜想最愛的媽媽相聚了,現在的您,應該每天滿足地品嚐滿滿一桌媽媽規格的愛妻料理吧!相信媽媽也會好好照顧您。謝謝爸媽把我們生在這個充滿愛的幸福家庭,謝謝您們的養育之恩!讓我們這輩子能擁有世界上最棒的父母,和最友愛的兄弟姊妹們。我們說好下輩子、下下輩子,生生世世……還要再當您們的兒女,您一定要記得我們的約定喔! 爸爸,您安息吧!我們會相互扶持、相親相愛、好好照顧自己,您不要再掛心我們了,和媽媽去遊山玩水吧!我們永遠愛您! 兒女們叩別」 接著進行公祭,沙中學生是第一個入場的團體,只見三、四、五屆同學組成一支龐大壯觀的隊伍,由李台山同學主祭,恭讀祭文如下: 「我們敬愛的謝校長:今天是您奉安出殯的日子,金沙國中的同學們來到靈前,要向校長表達最誠摯的感恩和深深的哀思。 民國56年您在校門口迎接我們這群剛小學畢業的小朋友成為初中生,從此殷殷教誨,春風化雨,三年後畢業驪歌響起,您也和我們一起離開了沙中,沙中三年是我們共同永遠的美好回憶。您的教誨讓同學們成長,立足於社會,就像沙中的校歌那般進取榮耀! 現在讓我們一起為校長再唱一遍您最喜歡的沙中校歌,弦歌不輟,校長之風山高水長,我們感恩景仰,直到永遠!」 接著全體同學合唱沙中校歌: 「熠熠金沙,巍巍太武,大海高山拱翼,我們的學府。春頌夏弦,聞雞起舞,孜孜勤沐春風,諄諄樂施化雨。讓我們德智並重,體群兼具,要發揚倫理、科學、民主,國家培育莫辜負,寶貴光陰莫虛度,做創造時代的先鋒,爭取最高的榮譽!」 再唱驪歌: 「驪歌初動,離情轆轆,驚惜韶光匆促。毋忘所訓,謹遵所囑,從今知行彌篤。更願諸君,矢勤矢勇,指戈長白山麓。去矣男兒,切莫踟躇,矢志復興民族!」「懷昔敘首,朝夕同堂,親愛兮未能忘。今朝隔別,天各一方,山高兮水又長。依稀往事,費煞思量,一思兮一心傷。前途茫茫,何時相見,相見兮在何方?」 同學們的眼眶都濕了,由於沙中校歌是謝校長任職沙中時才創作的(由盧文溥老師作詞,史承陽老師譜曲),也是校長平日最鍾愛的歌曲;加上第三屆同學與謝校長同進退,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因此第三屆同學特別再多唱一遍校歌,令在場家屬親友為之動容。之後才由其他機關團體公祭,結束了一場溫馨感人的告別式。 謝校長,您安息吧!五十三年前您主持畢業典禮,送我們走出沙中大門。五十三年後,沙中學生在王丕火、李台山的精心策畫下,協助家屬為您的人生舉辦了一場溫馨感人、別開生面的畢業典禮。同學們懷抱著一顆虔敬與感恩的心,獻上永遠的感懷,您應該感到欣慰吧!衷心期盼世上每一處、每一次的師生一場,都是人間芬芳善緣的締結啊!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大頭向來講信用,贏了天河的錢就請他們吃飯喝酒。某天一夥來到館子,輸錢的天河當然心有不甘,於是他點了好幾道菜,而且米酒不喝要喝高粱,存心要揩大頭的油,要他把贏去的錢吐出來。大頭二話不說、欣然接受,就由輸錢的人來作主,大家盡情地喝,喝到馬西馬西也無所謂,只要大家高興就好;如此,不也可以消弭輸家內心的不痛快麼。在賭場混日子過活的大頭,竟然也知道人性的心理。但村人還是期望他,不要再這樣混下去,趕快把賭場結束掉,以免禍害子孫,早日成家,好生兒育女延續香煙。 大頭的酒量向來不錯,也因為他正值壯年、體格好,又練過拳術,經得起酒精在體內燃燒,故而鮮少醉過。相對於天河,即使年輕有衝勁,逞強又好鬥,死不認輸,而且他家秋月小舖賣酒,所以知道高粱酒的價錢較昂貴,不是一般廉價的紅標米酒,或是酒精度數較低的紅露酒,其目的是存心要大頭多花一點酒菜錢,因此才會選擇喝高粱酒。但高粱酒是酒精度數較高的烈酒,如果酒量不好,兩杯下肚就會滿臉通紅,再多喝兩杯,就會感到頭昏腦脹,甚至酒醉。儘管天河經常和朋友喝酒,但幾乎喝的都是米酒,而且是小酌,或是只喝了八分,並沒有真正嚐到酒醉的滋味。(一一○)
-
再見玉山
不死的白木林 雨絲般飄落青山的懷抱 淡妝艷抹的游雲 寫意著蔚藍的天空 那曾經的大峭壁 是否記得三十年前 趴伏身上喘息的青年 沍寒飆風下 當我再立足台灣的頂點 依偎相伴的是妻子 和她埋藏心底的夢 天上的岳父 此刻或許正微笑看顧 猶如三十年前的今天
-
樂齡歲月憶往
歲月悠悠平安走過,年前接獲住處所轄區公所通知,前往辦理領取「老人悠悠卡」。依序排隊繳交相關證件,照片,經現場輪值志工人員熱心引領坐在休息區等候通知,放眼望去環顧四周全是同齡人士男、女都有排排坐,個個表情怡然,臉上都有歲月的痕跡。經叫號走向櫃台領取「老人悠悠卡」,仔細端詳照片、姓名、生日登載無誤,再將卡片放入上衣口袋,向工作人員鞠躬致謝離開。 走出區公所,通過市場往公車站牌方向前進,等車期間再次拿出剛到手的「老人悠悠卡」正面、反面看了又看,不久準備搭乘的公車到站是熟識的司機先生,經刷卡入座令司機無比驚訝,他說:你今天怎麼用起老人卡呢?依現行公車悠悠卡機制,刷卡一響是成人票,刷卡兩響是學生票,刷卡三響則是老人以及殘障人士票。我說:收到政府通知,依規定年齡我今天必須至區公所辦理領卡。 司機又說:可是你頭髮沒白也沒掉,實在看不出你已經有65歲了。我微笑點頭回答:謝謝指教,謝謝指教。從此,出門搭乘公車上車刷卡三響,下車還是三響,將日夜與我同行成為樂齡良伴! 教育部依據法定65歲為老人所推動之「樂齡」取義「快樂學習、樂而忘齡」,期待長者經由學習,忘記自己的年齡。亦與孔夫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生態度相符。「樂齡」讀音亦為英文字「Learning」諧音,亦藉此鼓勵國內長者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精神。 回家後,坐進書房,將老人悠悠卡放在桌上,思緒開始倒帶,往前推進再推進,直抵童年時期才定格,清晰畫面一幕幕重現眼前。我們這一輩出生在民國40年代中期,那是個國家國防嚴峻,經濟猶在農業社會階段,各項國家與地方建設都尚在起步時代。 50年代上小學學校大門口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遺像,大家都要鞠躬表示敬意,升旗台國旗前方則是蔣總統銅像。小學一年級從認識注音符號開始,當年每班都是5、60位同學,座位很擁擠,下課鈴響全都衝向操場做活動。 上音樂課時由值日生同學負責搬來風琴,由音樂老師彈奏,教我們唱《國歌》、《國旗歌》、《校歌》、《朝會歌》、《夕會歌》。上國語課先學注音符號再學四聲,老師經常要同學們大聲朗讀,如此才能校正發音與四聲。算數課上課時,從認識阿拉伯數字1─9開始,慢慢的再排上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年級增長後,歷史課上場都由三皇、五帝開始,告訴大家我們有五千年歷史,要記要背的事情太多了。地理課則是由中國地輿全圖「秋海棠」:西起帕米爾、東到太平洋、北踰薩彥嶺、南至中南沙,開始介紹,再看世界全圖,最後提及我們中華民國偏處一隅的寶島臺灣全境。當年學校處處可見「保密防諜」、「打倒朱毛」、「反攻大陸」、「光復國土」的標語。學校也有幾處防空洞,並定期舉行防空演習,要全體學生躲在課桌底下。 我們趕上國家全面提升國民義務教育計畫政策,民國57年國民中學設立我們是第一屆新生,日後所要學習的科目課程,比起小學時代是增加更多了。那些年已有電視台,每逢我國少棒隊出國比賽為國爭光時刻,電視公司都會做「半夜實況轉播」,全台從北到南,只要是家有電視機的鄰居,門口都是觀眾,歡呼聲,鼓掌聲充斥街頭巷尾,真是全台大瘋狂,我們的選手又贏得「世界冠軍」為國爭光了! 60年代國家經歷退出聯合國,全民團結支持政府,「處變不驚」、「莊敬自強」標語,隨處可見。政府大力擘劃「十大建設」帶動國家經濟向前衝,台灣成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之首」名揚國際。我們也經歷入伍服役,在外島前線面對「單打、雙不打」兩岸敵對情勢,善盡「執干戈衛社稷」保家衛國的天職。 70─80年代,投入職場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用功學習勇於任事,獲得很多指教與提攜,有機會多次出國歷練學習增廣見聞,獲益匪淺終生受用。 95年父親大去,化哀思為行動勉力以赴,完成彰顯先人諸項寫歷史的莊嚴隆重計畫,博得各界好評讚揚,可謂今生無憾矣! 如今,面臨坐六望七「樂齡歲月」,桌上盡是健康補品與藥物,只能怡然面對。尤其,個人經醫院年度健康檢查後,發現身體已有「骨質疏鬆症」現象。此後在定期門診檢查時,病歷右上角會出現「防跌」註記,不禁啞然失笑。 我們這一代誠然是真正經歷從「保密防諜」始,至「保命防跌」終的一個世代,請大家要多多保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