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沉漫英倫
疫情前游履,神遊在徐志摩眼裡的劍橋大學城及康橋河景,所有的書香韻味,那時一一在眼前收藏。不管是國王學院、皇后學院、經典的數學橋,兩岸讓微風牽起搖晃的河畔柳樹,在十月午後暖陽光影暈黃時刻,成了流水倒影粼粼共舞畫面。時而華爾滋、時而捷舞、時而倫巴,節奏的轉變皆由風帶領。 我既沒有林徽音的聰敏,亦無陸小曼的風情萬種,人間四月天裡的愛恨情仇,也隨岸內流影雙手一劃而逝,在此的百年風韻,是我在英國最痴迷喜愛的,紅褐色磚牆與綠藤植物交纏,傳遞優雅的迷人特質。體驗撐篙是來劍橋必備行程,撐篙手大多數是就讀劍橋大學的學生,抽空打工賺取學費。 「娃娃國,娃娃兵,金髮藍眼睛。娃娃國王鬍鬚長,騎馬出王宮……。」位於倫敦的白金漢宮(BuckinghamPalace)是對外開放參觀,這裡每日上午都會進行著名的禁衛軍交接典禮,這活動儀式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親自到場目賭。 白金漢宮上方若飄揚著皇家標準旗幟,那就表示著英國女王目前正在裡頭,若是更換為英國國旗則代表女王外出。我們九點時間不到,便疾速前來卡位大門口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前廣場第一排。 皇家樂隊帶領開頭演奏,一邊踏著正步前進,著重達二到四公斤熊皮高帽及羊毛紅大衣的衛兵,與英挺馬兒踏出噠噠喀喀馬蹄聲的背上騎兵,整肅齊平的隊伍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煥發。 此行恰巧遇大笨鐘綁搭鷹架進行維修,聽聞需長達四年之久著實可惜,夜晚至敦倫眼摩天輪、倫敦塔橋也如此醉人。腳步一邊走,腦中一邊響起童謠:「倫敦鐵橋垮下來,垮下來,垮下來……。」歌詞從小沒教導我們,河景寬廣使燈火照不到彼岸,泰晤士河與橋之倒影的城市繁華美景會讓人緊盯陷溺於此。 回程路途中空氣裡一直瀰漫一股甜甜焦香味,原來是鐵桶上翻炒花生香氣,撲勾我的視覺與嗅覺,最後舌中味覺不得不被它降服,乖乖掏出英鎊買單,這焦糖花生把塔橋四周的浪漫全融進了一杯甜膩。 英國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規模是世上最大,與法國羅浮宮、美國大都會、俄羅斯艾米塔吉,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建築內驚人的館藏數量,完全展現日不落帝國,不列顛人強權崛起的掠奪歷史。 英國是從小以來的夢想之地,耗費近十四小時的飛行時間抵達倫敦。記得一落地踏上此領土時,便大口吸氣,冷冽的氣溫凍壞了鼻子,原來啊,原來!這就是女皇伊莉莎白二世女士,每日接觸呼吸的空氣。 待一夜休息調整時差,整理依舊興奮及砰然的心情,隔日踩著愉快的步伐,目的地是英國十年來觀光客人潮最多的景點。手上的牡蠣卡(Oyster Card)是搭地鐵不可或缺的,如同台灣悠遊卡功能。我們跟著隊伍排隊緩緩前進,因為是免入門票所以聚集了世界各國的旅人。在人群中靜待時,抬頭望向眼前這棟希臘復興式建築風格,在過去是多麼讓我心之嚮往。 豈料那日未進館內竟就在門口與妹妹爭吵,經安檢機器時沒有驗出我們挾帶的怒氣,這是傷人傷己的無形利刃,兩人隨後分道揚鑣各看各的。所幸與妹妹對於參觀埃及古物期待已久,可近距離觀賞木乃伊、法老王石雕、人面獅身像、各式陶瓶、陵寢,彷彿經歷電影裡神鬼傳奇及博物館驚魂夜的刺激劇情。 尼羅河千年前埃及人的智慧,發展出偉大金字塔,至今進步的科學研究仍無法解開謎題。眼前保存完整的展物,輕易一掃剛吵架的不快。四小時後照約定時間於大中庭(Great Court)大廳會合,兩人點杯咖啡與肉桂捲,有吃有喝的就和好如初了。 那刻起,我們將從台灣帶去的兩件作品「脾氣」及「吵架回憶」,留在館內永遠收藏。
-
平溪,細水長流
聽過平溪嗎?平溪的清音總讓人嚮往起海洋的浩瀚,於是我便把自己想像成一條山居的涓流,跋山激石,盼望終有會晤大海的時日。於是我也成了一個擺盪者,在山與海之間流浪,以一種來自鄉野的悲涼、敏感及質樸的性格,在海藍的凝眸裡,形成了如右外野手那股孤獨浪漫的氣息,由於如此基調,逢遇因緣變異,我對人生遂抱持了一種「積極的悲觀主義」,如飛蛾撲火般有著原始的熱切、認真和悲壯情懷。 正如家鄉開闢的艱困,我成長的過程也崎嶇,若說人生應順流如河,那我的落腳處便常是圍堵淤塞的行潦。 啟蒙嫌晚的我,進小學前不僅不識字,連國語也聽不懂,入學第一天我聽不懂老師那濃濃鄉音,只好學鄰座同學的字依樣畫葫蘆,學別人排隊面交給老師批改,老師看到我的字、愣了一下,滴滴咕咕個幾句,然後翻到下一頁,用紅筆在每一行的第一格寫上「黃素華黃素華黃」,讓我回座繼續寫。這件有關姓名的笑話,後來成了我闖蕩江湖時自我介紹的開場白。直到了國小三年級我才如夢乍醒,嗤地如沖天炮一躍及半天高,在那麼一個傍著「烏龍江」發展的小學校裡,我想像自己乃此國土中唯一的公主,出現時轟然一響,便千百人引頸爭看。然現實上,不過是個灰姑娘,撿柴、劈柴、洗衣、煮飯、照顧弟妹、餵豬雞鴨、澆菜施肥、縫補衣物、削竹片編籬笆等等不足為奇。家裡已貧窮至須賣女鬻粥,父母親不時的爭吵打罵讓家更傾斜。父親嗜賭如信仰,母親的騷愁怨恨似海嘯……我常常想逃開,不是帶著狗往山裡更深處闖,就是到山後沿著峭壁以茅築廬,擁著悲乎其涼的孤獨,這不無影響我日後傾向對弱者好打抱不平,以及對悲劇的易感易動。 負笈北市高中,為我的思想的一次大潰決。當時還不明白讀高中是為了升大學,而大學又是什麼樣的地方。老師說:「你們這幾個報考北聯。」我們就興高采烈地跟隨老師住進小旅社,一整晚,我還抱病和同學吱吱喳喳個不停。 上了高中,我必須摸黑走山路趕搭頭班車通勤,飽受黑暗中一切可能發生的驚懼,以百米賽跑的衝刺,衝過竹林、衝過茅草叢、跳過田埂、跨過溪石,跟蛇對視、與牛爭道,評估該如何爭取最佳空檔排除障礙,以求抵達車站或家門。那段繁華都市與窮鄉僻壤強烈撞擊的歲月,我仿若世事從未慣見般的叛逆與憤世嫉俗,不敢直說自己的家庭背景、拒絕和父母親說話。幸而老天爺垂憐,因學業成績突出,尤其是文史類的表現引起幾位老師的關注,在師長的引導下,接觸了西洋存在哲學及小說,我那「楚狂人」的心緒漸漸得到安頓、被理解。暫時忘卻現實的不堪,盡情埋首於艱澀的思潮裡,待我舉頭時,我才發現生命之必須嚴肅,必須勇於承擔。 高三下學期父親因礦災驟逝,老師和同學因外雙溪事件喪生,波瀾震駭,裂帛一聲聲,撕扯年少心,方知生命還有這樣驀然的永別!宿命下無能突破又妄想搖身一變富有的心態,在父親一代表現得非常明顯、強烈,我對父親更多的是憐惜與錐心,長期飽受貧困之煎迫,沒有人不希冀一夕成富,《亂世佳人》裡郝思嘉不也是為脫離窮瘠而不擇手段。生命再嚴肅也必須承擔! 接下來大學聯考失利,把自己放逐到台南,古城寬闊坦蕩,陽光熱情,正可療我的傷痛和創痕,於是四年的大學便如度假般徜徉流逝,曾得了幾次校內文學獎外,惜無積極規劃生涯的智慧和大志,明知可能辜負了良師善友的期待,卻屢屢耽溺在多情的波瀾裡欲振乏力。 大學畢業後輾轉各處謀食,升格為家庭兼職業婦女後,迺多煩雜,彷彿是一頭圍著時間石磨轉個不停的驢,筆紙藏在柴米油鹽裡竊笑已久,若非刻意擠出時間塗鴉,搔搔紙筆的癢,文字真的就要越家事的獄逃光了。因此偶在報社雜誌登出文章可稀如珍珠,偶爾興起參加比賽的意念,不消多少功夫就化為烏有,倖得臺中市大墩校園文學獎小說第一名,臺中市葫蘆墩文學獎新詩第一名和散文第二名,遂成了寥寥可數的戰績。 駒隙一瞬,迴思曩事,平溪清淺處,自有悲欣的時光,老來可喜:閱讀收留了我的孤僻和寂寞,寫作和繪畫是我載運精神糧食的太空梭 ; 老來有盼:六十年歲月的「寒窗」細火慢煮文字,以文字去記憶夢裡家山淼河,以及承載「回顧所來徑」的荊棘、風霜雨露,襍集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這讓我感悟到因緣底事似乎是透過上蒼和人性、人力的配合,並由意志力來決定的結局。如果因是才學氣質,那麼際遇背景便為果,我是因緣極淺的人,想修為正果還有好長的一條路要走呢!
-
存在
存在的意義,若有似無 只好安靜,不干擾日與夜 但是,好幾個夜,月光醉酒倒地 大把大把的星子,墜落一地 湖泊裡,雲影盡是,滿滿的欲言又止 都是關於思念的 詩句 本想繼續,若有似無的假裝 假裝,那日,不曾遇見妳 就長滿幾株翠綠濃濃的詩句吧 妳,看不懂也罷 這是,我存在的意義
-
【浯居吾述】不可思議之廬山大冒險
當時記帳式草草的將那三天的幾個行程記了下來,幾個記憶片段在泛黃的筆記本裡已經沾染上了一股霉味,沒想到它們被再次翻出時已經是二十多年以後。隨著車子搖搖晃晃的往前,手上的咖啡沒一會兒就喝完了。說實在,對於已經習慣只喝黑咖啡的我來說,這杯咖啡簡直是糖水。但卻這是兩個禮拜以來我再次聞到最熟悉的香氣,讓大腦可以稍稍安分下來,情緒也比較沒那麼焦躁。 列車離開了武昌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即使車上再也看不見長江,但隨行的地圖集上是這麼標示著。我沿著地圖上的鐵路路線,卻找不著「廬山鎮」這個地名,心中泛起一股不祥的預感。看著車外單調的景色,終於累到能爬上吊床睡上一覺,不過睡得有點小心翼翼,就怕睡沉了過站。至於列車何時經過湖北省和江西省的交界,我完全不得而知。悶熱的古雲夢大澤,雖然這列車是空調車,但是沉悶的氣氛還是讓人透不過氣來。看著錶上時間顯示16:47,大約再過一個小時就會抵達目的地了,所以就開始進行心理準備。攤開地圖集,看一下廬山有哪些點值得參訪,五老峰、香爐峰、白鹿洞書院、東林寺等。先在山下的小旅社睡上一晚,隔天上山先一訪李白的「疑似銀河落九天」和東坡的「橫看成峰側成嶺」,朱熹的白鹿洞書院是一定要的,其他如東林寺等,就到時候再看看吧!也許可以考慮在山上住一晚,我在心裡約略規畫了一下行程。對廬山的期待,讓我情緒有點小小的興奮起來。外面雖然沒有下雨,但厚厚的雲層卻給人不小的壓力,天色也顯得有點昏暗。 時間已經到接近預定抵達的時間,我的心情也開始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車站外會是怎麼樣的光景?想起了在貴州省安順市那次下車的經驗,嗯!真的有點嚇人!車子停在內側的車軌上,乘客下了車得橫越過兩、三條車軌,並且從其中一列火車的下方鑽過去。至少,我是跟著大家一起這麼做,才出了那個車站,一個完全顛覆我經驗的下車方式。至於車站外的街景……,唉,等有機會再好好地描述吧!到廬山的列車開始進行即將到站的廣播,就是「列車即將抵達廬山站……」的廣播提醒。我迫不急待的背起行旅背包,同時也翻了一下吊床和枕頭,就怕會遺落了些什麼。 火車緩緩駛入車站,整個車站感覺起來是黃昏時的色調,令人想起了有點悶的海頓第八號大提琴協奏曲。在此車站下車的人數寥寥無幾,出車站的地方也沒有站務人員檢票,空蕩蕩的大廳顯得既簡陋又寒磣,而當下我並沒有想太多急忙地走出車站。一出車站迎面而來的是將我嚇回車站的景象!放眼望去只有幾間土疙瘩般的二樓平房,泥濘的泥巴路將它們分割開來,否則我一定看不出哪些是房子。受到巨大驚嚇的我,無意識地退回車站,我深吸了一口氣,驚魂未定的往售票口走去!(下)
-
【小說連載】 秋月西沉
「不了,我也該回去了,這個紅包你就代你阿爸收起來,等你阿母山上回來再交給她。請她買一點補品給你阿爸進補,希望他的病很快就會好起來。」大頭把放在羊犅懷裡的紅包拿起來,交給他說。 「大頭哥,你實在太客氣了,我會交給我阿母的。我代我阿爸和阿母向你致謝。」太平禮貌地向他一鞠躬。 「你不要客氣,我會找時間再來看你阿爸的,希望他早日康復。」大頭緩緩地移動腳步,又囑咐他說:「好好讀書,好好照顧你爸,有困難找我。」大頭說後,不自禁地感染一種淒然的況味,眼眶竟紅了起來。 「大頭哥,我會記住你的話的。」太平的眼眶泛紅,因為大頭哥是第一個進入柴房,跟他阿爸近距離接觸的外人。儘管他也經常入內清掃,但阿爸只要內急,就隨地大小便,甚至有時候也拉在褲子裡而不自知,導致滿屋子臭氣沖天,屋裡沒有一天是乾淨的,他的身上也經常發出一種難聞的異味。而大頭哥則絲毫不受影響,竟敢冒著惡臭的氣味和髒亂的環境,入內探視他。尤其阿爸已認不得人,他的話是否能聽進他的耳朵裡,似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剛才他的眼眶,為什麼會出現一顆晶瑩的珠淚,難道他已能感受到大頭哥關懷他的心意,還是只是巧合而已。不管如何,大頭哥對阿爸的關注,想不讓他感動也難啊!他眼眶之於會泛紅,不是沒有理由的。 (一○九)
-
【浯居吾述】不可思議之廬山大冒險
故事的開始並非從此時此刻才開始的!或許應該從兩個禮拜前開始說起,但又或許還要再往前推進更早些的時間。不過,不管它了!每個故事總該有個起始點,如果一直往前回推起來,可能會和我想說的故事偏差得太遠了,反而會模糊了故事的本身。當然,這並不代表故事之前的兩個禮拜或更早之前所發生的事情不重要,而事實上那段時間裡所發生的所有事件不但影響了現在的結果,更正確地說之前的經驗才造就了接下來的故事。不過就讓我從這個時刻開始說起吧!至於之前的事,就等不小心說漏了嘴,或是在這個故事結束了之後,有空檔時間再來補充說明吧! 事件的開端在是二○○一年六月三日的早上!我和最後一位夥伴分道揚鑣之後,我在武漢車站搭上了十二點五十分開往廬山的綠皮車,預計當天下午五點五十五分抵達廬山。這裡說最後一個夥伴,這是因為在一個禮拜之前,先有一個夥伴在昆明和我們分開經香港再轉機飛回台北。也就是兩個禮拜前,我們總共有三個人一起來到大陸進行自助旅遊,中途其他倆個人會先後在不同地方離開,第二位夥伴則是在今天下午從武漢機場飛香港再轉機回台北。直到現在、從此時此刻開始起,就只剩下我自己一個人,要繼續接下去二十多天一個人的旅程。 要知道在二○○一年時的世界以及中國大陸內地的發展情形,完全無法和二十年後的今天相提並論的。不說別的,就說我所能掌握到的旅遊資訊吧!我只能靠著我手上拿的這本在台灣書局買的中國大陸各省旅遊地圖做為唯一的參考資料,這是一本一九八八年出版的旅遊地圖,裡面的資訊十之八九應該是一九四九年之前的訊息。而我對大陸的所有認知也就是高中時,在地理課本上所讀過的「中華民國」的地理知識,以當時而言應該算是「歷史」而不是「地理」,畢竟中華民國「退守」台灣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之久了。 在這次旅程之前,我從來不知道火車上會有吊床、是可以睡覺的,而且一覺醒來時人就已經在七、八百公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更不會知道,就連大巴士車上也有臥鋪可供人睡覺,只是床位非常的狹小,就算是我這個身材瘦小的人也擠得十分難受,別說入睡、連想攤平自己就已經很困難了。在這次整個行程下來我完全搞不清楚火車座位的檔次,就只知道從來買不到「軟臥」,本想體驗一次做軟臥的滋味,卻老是買到「軟座」。唉!也不能怪自己不做功課,在那個時代哪有什麼可以參考的訊息。 站在漢口車站的月台上,我深深的感受到孤單無助,卻也帶著一絲絲豪氣,但更多的是察覺到自己的「無知」!對即將展開的旅程「一無所知」,有關下一站所有已知的訊息只有「廬山鎮」三個字。具體來說我並不知道如何到達廬山風景區,為何選擇了廬山鎮這一站下車,其實只是我在武漢車站的車表上看到「廬山」。車票上寫著「武漢→廬山」,這幾個字讓人認定就該選擇在此站下車,同時猜測可以有公交車上山一覽廬山真面目。但實情卻是在列車抵達廬山,我步出車站的那一瞬間,就給了一個讓人崩潰的大驚訝! 我搭乘的是「新空調硬座普快臥」的硬臥,一個隔間裡左右兩邊各有三個吊床,分成上、中、下舖而我的床位是在中舖。不過,這一趟車程我並不需要過夜,之所以購買臥舖只是想圖個安靜。相較於只有座位的車廂,硬臥車廂的旅客還是少了許多,當然這或許也只是我的妄想吧!更可能只是湊巧今天坐的這班火車的旅客比較少吧!在這趟火車之前,我已經有過兩次搭乘綠皮車硬臥的經驗,所以才會選擇自己較熟悉的方式搭車,這能讓自己的情緒能比較不緊張些。但也許只是旅程才剛展開,還沒發生過出人意料之外的事件,所以還能在走道的座位上倚靠著窗戶、慵懶地看著窗外的風景。 六月初的武漢天氣有點悶熱,天上是厚厚的灰雲,卻一點也沒有下雨的打算。這樣的天色讓城市顯得有點無精打采,像似一個被夏季豔陽曬昏了頭的中年男子,滿身汗臭味拖著疲憊的身軀,無意識地往前走著。長長的列車跨過了長江,在長江大橋上匡噹匡噹的敲響著鐵軌。我看著腳下混濁的江水與航行在上頭的船隻,想起關於黃鶴樓與長江的唐詩,心裡泛起了幾分得意與豪情:「人生能有幾次的機會可以如此!」 不久之後,車子停靠武昌車站,無意間看見窗外有一對父子離情依依在月台上。父親的年紀大約五十歲上下,年輕人則是約廿歲左右的年紀。年輕人背後揹著一個大背包,兩人在登車入口處擁抱後,那個父親輕輕的拍拍年輕人的肩膀。年輕人轉身上了車,在車門口和父親揮了揮手,而車子啟動後也開始慢慢地滑行離開了車站。看著在車站上的那名父親的身影漸漸變小,我發現那位年輕人悄悄的拭著臉上的眼淚。在中國這麼廣漠的大地上,這一別可能是千里以外,在碰面也不知何年何月。若不是經過了前面一大段的旅程,我對於距離的感受已經慢慢脫離了在台灣生活時的距離尺度,要不然此時我真的很難感受父子間送別時的情感流露。而難免腦海裡泛起了朱志清那一篇「背影」,那畫面真真實實的出現在自己的眼前,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情感壓抑的民族,父子間的親情既平淡卻深刻。那名年輕人後來進到車廂後,看看手上的車票後抬頭尋找自己的床位。他的位置是在本節車廂的盡頭,所以大概與之無緣攀談吧!看他稚嫩而帶點學生氣息的臉龐,猜想或許是高中剛畢業,第一次離鄉遠去吧!不過這畢竟也只是我的猜想。 車上的服務員拖著帶著帆布籃子的兩輪餐車路過我面前時,我點了杯咖啡和一碗方便麵。服務員把紙杯放在我眼前的餐桌上,拿起一條三合一咖啡粉,撕開後倒入紙杯中,再拿起籃子旁袋子裡的熱水瓶,擰開蓋子、拔起瓶塞後將熱水倒入杯中,注入大約八分滿的水。並且囑咐我要小心別被熱水燙著了。而她大概是這趟車程中唯一和我說過話的人!我禮貌性地笑了笑,回答她說;「謝謝。」接著她又問我要不要現在沖泡方便麵,我回答她說:「還不餓,晚點我再自己泡。」她則跟我指了指車廂後方,告訴我在兩節車廂的交接處有熱水機可以沖泡。我再次說了聲:「謝謝!」接著,她拉著餐車繼續往下一個車廂走去,路上拉開嗓子叫賣著車子裡的東西。 咖啡確實特別的熱,我啐了一口有點燙嘴。於是我起身將行旅背包裡的小筆記本和原子筆拿出後,坐回原來的位置。看著窗外逆行的風景,慢慢回想這幾天在武漢所發生的事件以及去過的地方,試著將它們記下來。火車晃動的節奏慢慢平穩下來,路上的風景看起來好像不同卻又相似,看沒一會覺得有點睏意。於是起身本想將方便麵泡起來吃,考慮了一下後還是把方便麵放進了行旅背包中。 我在筆記本上寫下: 武漢口的江漢街是租界舊址,許多二○年代留下的洋行建築別具風味。羅馬建築富麗堂皇,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則是小窗甚多。窗框的造型讓它們顯得小家碧玉,讓人有想停下來走進去喝杯咖啡的衝動。入夜後的燈飾,想是為了和這長江尾的上海外灘一同爭輝吧! 漢口街頭上的湯包、烤餅甚多。這裡的人們講起話來大咧咧的。別看那小姑娘眉清目秀的模樣,待她一開口保證你瞠目結舌。這麼秀氣的姑娘家,說起話來卻是老氣橫秋、既大聲且急速,像似街頭巷裡潑婦罵街的樣子。 黃鶴樓臨江而建,五層七樓建築,在樓下抬頭仰視她,古樓顯得氣宇非凡。登樓遠眺、長江像條睡著的神龍,遠處偶而傳了低沉的打呼聲是江水怒濤聲還是火車發出的低鳴?朦朧灰色的武漢大都,幾棟聳立的摩天大廈,倒像似灰色紙張上的幾條黑影。樓的旁邊則是辛亥革命的發生地,蛇山。當年砲轟總督府的那群人,不知道自己會改變了這條巨龍的命運。 東湖要比西湖?湖面是闊氣些,遠山則像是天色之中比較濃的幾筆扶疏。灰藍色天幕之中,偶然加深了幾分暗藍色。闊氣的東湖少了分文氣,諾大的湖面讓人感到形單影孤。 (上)
-
陋室銘
風雨有聲 歲月無痕 斯是陋室 惟德為馨 淡泊名利修身養性 皓首窮經 莫教馬齒徒增 蒔花弄草 蜂飛蝶舞來相親 民謠一曲 自彈自唱自得其樂 開卷吟詠 穿越時空縱橫古今 三更有夢書當枕 字裡行間逸趣生 不忮不求不辯不爭 靜觀一輪明月照紅塵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
玉蘭花
時間列車 在他不完整的身軀前暫停 彷彿殘缺是另一個生命月台 現實刪去他的引擎 合十祈求都變得奢侈 每日盤坐車站大廳地上 讓人流沖刷崎嶇的心 直到問號的手 不再苦苦追索答案 日復一日地編織面前 一堆散落麻布袋上的玉蘭花 用鐵鉤和另一隻僅存的手 將日子串起來 彷彿 對自己的供養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大頭輕輕地握住羊犅那雙乾癟的手,雖然現在已是皮包骨,但這雙手曾經牽牛犁田,曾經播種收成,曾經幫秋月做過難以計數的農事;甚至以這雙手,拿起扁擔使出力氣,打落排副手中的槍械,讓秋月免予遭受暴力的脅迫。如果說救了她一命,保住她的貞潔,並不為過。即使這些事他也因精神失常而不記得,受惠的人也船過水無痕,把它忘得一乾二淨,可是村人並沒有忘記這樁轟動一時的案件,大頭何嘗不也如此。 今天之於會激起他的憤慨,純然是看到秋月那兩個不爭氣的兒子,才想到舊事重提,要替羊犅發出不平之鳴。儘管為時已晚,卻能激起年輕一輩,對見利忘義者一家的鄙視,而不是製造仇恨和對立。尤其當年的受惠者,在他的協助下,開了小舖、賺了錢,每天打扮得猶如貴婦人一般,週旋在那些阿兵哥群中,卻任由兩個兒子在外放蕩,實在有失為人父母的職責,真是可悲啊!既然大人不管,就讓他俟機來教訓教訓這兩個不知死活的浪蕩子,如果兩人再不醒悟,便是廢人一對,他們的母親秋月,勢必就是罪魁禍首。 太平看到大頭已蹲在阿爸身旁很久,即使他想跟他說話,但阿爸卻無言無語,雙眼仍然凝視前方。剛才那顆晶瑩的珠淚已不見,眼珠動也不動一下。不知道當時國民黨那些獄卒,是用什麼卑鄙的手段來凌虐他,以致刺激到他的腦神經,才會讓他精神失常。但既然事情已發生了,軍方也不會承認是他們的過錯,錯的是他毆打軍人成傷,被判軍法是應該的,被獄卒教化不也是順理成章麼,又怨得了誰,所以他只能認命。 「大頭哥,你已經蹲了很久了,腳一定很痠,而且屋裡的尿屎味很重,聞到一定很難受,我們到老房子坐吧,我幫你倒茶。」太平禮貌地說。(一○八)
-
【科幻沙龍】鰓人
現在,一切機密已不再是機密,我冒死藏匿的研發物已在之後三個月即被起出並專機解送出國,我的辦公與研發現場不是被銷毀就是被封閉,而我此時已經就要走到人生之盡頭,此生別無遺憾,只是你我相見也是有緣,也必有冥冥中之原由,我想著你一定會在我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前來和我一會,現在你果然來了,而我也有了此生最大的秘密最後可以暢所傾吐的機會,謝謝你果真來了,也不枉你我相識一場。 我靜靜聽完這一段故事,心頭沉重得整個人彷彿都要塌垮下來。過去聽聞而一知半解之事,原來眼前之人竟是當事者。 令我震驚的是他說他已餘生無多,大限將近。 我這才發現他講了這一番話,耗用了多少的體力,看來他真的已經油盡燈枯般虛弱至極,我驚奇何以才隔多久時間未見而他的身體已衰敗至此。 他說,傷口已經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什麼傷口? 他徐徐解開寬大的衣領,露出了終年藏在衣領之內的他所說的傷口。 那是像魚的鰓一樣的洞口!鮮活的魚,鰓是鮮紅色的,而此刻他頸上這鰓狀裂口,呈現的是腐爛敗壞的暗黑色。 我送你去醫院吧!我求求你,現在就去看醫生去! 他緩緩致謝,他說他明白自己的病變並非一般醫療院所所能醫治,而多年來,他也一直定期持續回到單位當初搶救他的那個專業醫療單位接受追蹤檢查,他能活了二十年已被認為是奇蹟,他沒有悔,也沒有怨,只有感恩與驕傲。對於那位被定位為叛逃的同事,他也不再存有一分恨意,畢竟人各有志,也各有抉擇,每個人總是信仰著自己所信仰者,做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他完全拒絕我好意將他送醫,我也逐漸明白,此時送醫似也沒有意義。他已神情坦然,安靜平和的接受最後大去之時。 我陪著他一直待到天都黑了,山路行將隱於夜色,只好心情沉重的告辭而去。 臨踏出門,回頭看他最後一眼,我看見的是宛如端坐藤椅上一尊莊嚴的菩薩。 踩著凌亂步伐回我的小屋,一路上忽然想起我那位就在這附近小鎮上行醫的醫師朋友,二十年前他還在看婦產科時接生下來的那一對雙胞胎嬰兒,有著像魚一般的鰓的兩個娃兒,我突然將這兩件事勾連在一起,懷疑兩件事有所關連,但我沒有管道也沒有能力去更進一步探索,分秒必爭的職場打拚依然令我忙得日夜疲困,不久之後我還是把王上校以及我在心中的謎團鎖進了心靈中的某一個抽屜了。 三 許多天前的一個晚上,我和認識已十年以上的友人李大相聚,他也是高階軍職退役之人,退役前官階比王上校更高。 此刻我已自職場退休多時,我和李大彼此都是退休人,即使昔時職場性質有別,卻也總是相談甚歡。 在這場花酒之聚(花生米配小酒戲稱花酒)中,話題忽然聊起到了王上校那個單位二十年前驚爆一時的叛逃事件,沒想到他不但了解,甚至還有王上校似乎所不曾知道的另一個角度的資訊。 於是我得以仔細詢問,彌補了多年來懸之於心的許多疑團。 一、王上校已經逝世約二十年(推測死於我和他最後一晤之後不久之時),死後約十年,因多項軍機皆已解密,獲得以軍禮隆重入祀忠烈祠。(這讓我大大覺得欣慰) 二、王上校被判定死於幅射傷害造成之病變,同一起事件中另有多位官士兵及外聘研究人員同受傷害,皆一一送醫救治,多年後除了王上校不治其餘諸人幸已逐一康復,國家也依死傷之別分別給予撫恤及補償。 除了單位中的外聘民間之士,唯一查出的平民傷害事件是一位產婦因遭幅射污染產下畸型雙胞胎,該位產婦被追蹤查訪到之後即時送專責醫療單位醫治,多年療養後已恢復了健康,只可惜那一對畸型嬰兒受害太深,不幸於一歲半時相繼逝去。而產婦及其家屬已由政府依規定從優發給補償金。 三、為什麼這位產婦會受到幅射污染呢?我非常不解,將軍說,當時有一批高濃度之核廢水在不明原因之下被傾入河川,污染了一段河域,導致當地魚類及水岸植物出現病變,那位孕婦因沿河採捕溪魚,發現那兒一個水漥裡頭的吳郭魚體型都特別碩大而連續採捕多次,因而受到幅射傷害,連帶著影響了胎兒。事後相關單位已經大範圍進行幅污染清除,現在該河域已經復育完成,不再有幅射污染問題了。 這方面我倒是比將軍多了解一點,我知道的是第一手資料,王上校曾親口告訴我他在緊急逃躲時回頭,看到同仁撞翻了一桶高濃度廢液,想必污染之水經排水溝流進了河川,造成某一個河段的污染,那位女士不明不白中受到了傷害。 橫跨四十年懸之於心的故事,終於在此告一段落。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