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找三姑見親人
人世間最悲哀傷慟者,莫過於至親至愛的人長相別離、再也不能如生前一般朝夕相晤的了。若欲要再相見一面,就要在午夜夢時,但又似有非真,更添「愛、憎、別、離」的苦了。 拜兩岸「小三通」所帶來的方便,金門有許多人跨海到對岸去找「三姑」,尋求和已逝的親人再見面,訴一訴親情及長相別離思念之苦。問在「那裡」過得好不好,或有什麼需要的,或有什麼要再交代的:::。 與他們家人相識一、二十年了,時有往來。幾個月前,她的翁婿罹患癌症不治過世。生前時,他們的夫妻感情很好,鶼鰈情深。翁婿病逝後,她非常思念,想再和翁婿見見面,說一說話,亦很想知道他去「那裡」後,是不是過得好、有沒有受苦。 第一回,她和子女一起去。最近,她又去了一次。回來後,她說很「準」,一來就叫人呼名報姓,隔世再見,彷彿生前一樣,互訴生前死後種種。她的翁婿除了交代要燒一間大厝給他外,不忘叮囑子女要照顧母親,盡為人子女的孝道。 有一位母親,她的女兒小時候,不幸被倒樹壓死。那個醫療缺乏的年代裡,金門的救護系統,並不若今日一樣,可在最短的時間內送醫救治。這位母親也去對岸找「三姑」,也見到了她早年失去的女兒,相擁而泣。她的女兒說伊現在在娘媽身邊,要她媽媽不要傷心、煩勞。而且,伊也不能時常請假,尤其是她的父親也過世了,要母親更珍重,不要有太多的掛念。 另,有一位女兒,她也去找「三姑」。她的父親來了後,交代要燒一件大衣給他。回來後,這位已出嫁的女兒就要娘家的嫂子給她父親燒件大衣。問題來了,守孝期,是有禁忌的,不能亂燒,燒了可能也會得不到。這該怎麼辦呢? 人死後,就與親人陽冥兩地分開。思念之情難捨難割,即使再見面已是人世兩隔。況找「三姑」是不是真的見到親人,仍是一個謎?信不信就存乎個人一心了!
-
入戲太深?
距離明年三二○總統大選僅僅不過三個月時間,藍綠陣營對決進入緊鑼密鼓的白熱化階段,在苦日子底下有氣無力撐了三年多的台灣人,彷彿只有在這種各自押寶選邊站、即使寒風颼颼也要參加自己「呷意」的候選人造勢活動的熱烈氣氛中,才能找到一種精神寄託與面對現實生活壓力的力量。 台灣的選舉文化很特別,看似民主而理性的選舉活動,其實充斥著激情與矛盾。雖說民主選舉應是有風度的君子之爭,但恐怕三歲小孩都知道打選戰太過君子只有一路挨打,甚至狼狽落敗。選舉目的其實無他,但求勝選,只有成王敗寇,很難都是贏家。於是乎,就算參選的各陣營大致上能遵守「打一場公平而乾淨選戰」的遊戲規則,但為了爭取選民認同、凸顯敵劣我優,只要掌握不利於對方的一些弱點或痛處,免不了要再三強調好讓選民們作「理性的判斷」。 選戰強強滾,不只政治人物十分投入,選民也往往各為其主入戲太深。台灣的政治生態色彩分明,不論「藍軍」或「綠營」,都有死忠的支持群眾,這些政黨傾向不同的人也許彼此是朋友或親人,倘若不聊政治或可相處融洽,一旦要互相給對方「顏色」瞧瞧,又無法用輕鬆一點的態度看待彼此政治理念上的歧異,不免傷了雙方的感情與和氣。 偶然在電視頻道某個探討選舉現象的節目中看到因政治理念相左而漸行漸遠的一對朋友現身說法,A君是涼麵店老闆,支持民進黨;B君愛吃A君店裡的涼麵,經常光顧而與A君成為朋友,卻是堅持力挺國民黨。原本「我做好吃涼麵,你來捧場」倒也挺好,無奈每回聊天打屁總會扯到政治話題,雙方始終堅持己見,你罵我的政黨爛,我批你的政黨遜,聽在耳裡都不是滋味,經常鬧得不歡而散,幾度更大打出手,搞到後來,A君不歡迎B君來吃涼麵,B君也嗆聲說不屑上門光顧!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自由民主的社會裡,容許每個人有各自的政治理念與政黨傾向,能找到志同道合者固然高興,若彼此理念不同也應試著相互尊重而非計較誰是誰非?政治人物搞選舉針鋒相對製造激情是戰略需要,看戲的選民們別入戲太深,還是冷靜一點的好!
-
落實身心障礙者托育養護工作
縣府社會局、金門身心障礙者家長協會、衛生局、縣立醫院等單位,日前特別派員組團赴臺,參訪臺省中部地區一些特殊教育學校與安養機構,一方面為地區身心障礙者找尋適合的托育養護場所,另方面藉以取經,以供地區興建身心障礙者教養院參考,對於縣府用心推展社會福利,讓弱勢團體倍感窩心。 據悉,地區身心障礙者的總人口數,總計高達數千人,比率確實相當高,其中光是發展遲緩兒童,人數就有好幾百人,另外,有多少殘障朋友足無法出戶只能躲在家裡,又有多少殘障朋友乏人照顧,這些種種如何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生活與學習環境,建構出一條平坦的人生道路,實在是一項重要課題。 老實說,地區近幾年來在推展社會福利方面,有傲人的一面,甚至號稱是全國福利最好的模範縣,但沒有一座完善的教養院也是一項不爭的事實,導致有不少身心障礙者必須遠渡重洋,跨海赴臺尋找教養場所,尤其是一些生活困苦,重度殘障的鄉親,他們甚至必須去找尋安身立命的地方,這也是一些身心障礙者心中永遠的痛。 誠如縣長李炷烽在今年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所言,過去地區錦上添花的事做太多,雪中送炭的事則做得太少,未來,縣府會將政府有限的資源,投注更多於弱勢鄉親身上,讓殘障朋友感覺窩心。的確,地區的社會福利工作,以前錦上添花的多,紮根的工作太少,如今,縣府相當重視殘障朋友切身的教養問題,這是殘障朋友的福音,諸如成立喘息服務、早期療育中心,排除萬難即將興建教養機構等等給魚又給釣竿的措施,為不少殘障鄉親帶來一股新希望。 由於推展社會福利是永無止境的工作,如何讓殘障朋友得到適時適切的照顧,這點還需政府等相關單位多加費心,畢竟身心障礙者是相當弱勢的一群,他們要的不多,只希望社會多加關懷多些雪中送炭。
-
「耕心」
世界熙熙攘攘,現實生活恐也不能盡如人意,活此當下,如何化苦為樂,過得自由自在,是現代人除了追尋物質生活之外,所必須好好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常言道:「家有良田可以積穀防饑」,外界的田地,需要耕耘,其實,我們的內心也稱作「心田」,更有待我們去開發耕耘。 如何開發耕耘我們的「心田」呢?首先須把心放寬。人如能把心放寬,必然就「開心」了,人一開心,自然會活得自由自在、快快樂樂。 觀世音菩薩有一個名號叫「觀自在」,因為她能觀人自在,觀事自在,觀境自在,通達無礙,所以能慈悲為懷,化大愛於天下。我們也應學習觀世音菩薩,時時觀照自己,看看自己,觀人自不自在,觀事自不自在,觀境自不自在。 當然,我們只是凡夫俗子,要修菩薩那種圓滿的智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妨以「同理心」來看待周遭的人事物,例如有時我們遇到困難,心裡起了煩惱,或是看那個人不順眼,這時不妨把人我立場對調一下,想一想,如果我是他、他是我,立場互調,看法或許就大不同了。凡事想當然爾,就不會有怨怪別人的心,少卻一點責怪不滿、怨天尤人的心,樂自心生,這不就是自我修養、耕耘「心田」的福報嗎? 總之,你看世界多美好,宇宙就是一個最美麗的國度。人說;「生活像鏡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耕耘心田,就是要發心待人慈悲,發心精進修養,發心少卻煩惱,語云:「心田不長無明草,性地常開智慧花」,希望心田裡成長慈悲智慧呢?還是成長愚痴偏見呢?那就看您如何「耕心」了!
-
不要跟他生氣
常看政論性「叩應」節目的人,都會發現每當討論到與宋楚瑜有關的議題,必定有人打電話進去:「宋仔假清廉,連媽媽家的廁所門壞了,也沒錢修理!」任憑老宋多次公開澄清,從來沒有講過這樣的話,並懸賞高額獎金徵求證據,可是,「叩應部隊」仍一而再,再而三地講同樣的話,甚至,還拍製「麥擱白賊」單元劇光碟四處散播。 當然,宋仔既不是神、也不是仙,而是血肉之軀的人,聽到這樣的話難免火冒三丈,趕緊出面澄清;同樣的,看到那樣的光碟,也忍不住連罵六聲「下流」。想不到老宋的這些本能反應,並沒有獲得善意的回應,反而被控告「公然誹謗」。很明顯的,這是人家設計挖坑等他跳,如果不反駁,白白布被染黑;如果中計隨之起舞,人家正等著偷笑,目的不言可喻! 其實,類似蓄意造謠抹黑的情事,並不是老宋的專利,一般人也都會遇到,如果聞之動怒,或去找他幹一架,那是愚昧的作法,因為,嘴巴是長在別人的身上,任誰都無法攔阻,雖然,「謊言講十遍成真理」,但是,「只要樹身站呼在,唔驚樹尾作風颱!」而且,旁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非自有定論,公道自在人心」,謊言有時也像兩面刃,既會傷害別人,也可能傷了自己!因此,面對蓄意抹黑,最好不要跟他生氣! 有一首莫生氣歌,歌詞是:「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如他意,況且傷神又費力,親朋同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夫妻甘苦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此外,還有一首消氣勸世歌,由於歌詞冗長,玆節錄修改如下:「莫生氣,要消氣,氣出病來誰能替?需知百病生於氣,勸君遇事多消氣,世事難盡個人意,他人氣我我不氣,養生保健蓄元氣,身心健康是福氣!」
-
四給三互
記得,那是多年以前的事。幾乎,每天都在外面,接觸各種不同的人。好友送我一枚精美的綴子,可以當飾物用,綴心上頭書有四句嘉言:「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今日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愈來愈疏離;對人的信任感,愈來愈薄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曾子每天都把「忠」、「信」拿來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所以,荀子說:「君子能為可貴,不能使人必貴己;能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如果,大家率道而行,端然正己,那人與人間,就不會互相猜忌,而和信相處。 古德云:「君子有成人之美。」見人說一善言,我們給他讚嘆,並奉行善言;見人行一善行,我們發歡喜心,隨喜做善事。我把歡喜帶給你,你給把歡喜給大家,我們的社會就處處充滿著歡喜。人,都有困難和沮喪的時候。這時,我們能適時的給予勸慰、鼓勵,以及善巧方便的幫助,就會給他很大的希望,在困難中有從新站起來的力量。 孟子說;「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老子亦云:「盡力幫助別人的人,自己反而愈有餘;盡力給與別人的人,自己反而愈豐富。天之道,有利於萬物而無害;聖人之道,盡己為人而不爭。」 人與人相處,若能「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而且,悉人之情,悉事之理。人與人間的隔閡就會拉近,互信互愛互助,那我們的社會就會充滿著智慧、和諧、安祥、幸福及快樂。
-
堅持品質,創新突破
前不久地區某家知名貢糖廠為歡慶新廠大樓落成,舉辦了盛大的喬遷與開幕活動,不僅上了地方報紙重要版面,開幕當天現場更是官、商界貴賓雲集,配合開幕而進行的各項造勢與促銷活動,也有幾分台省大型購物商城或百貨公司開幕誌喜或周年慶的味道。這家貢糖廠原本就有不錯的知名度,如今搞了一個如此豪華氣派的「門面」,姑且不論對業績是否有直接而明顯的加分作用,至少也算是傳統產業的現代化。 當然,具地方特色的產業或商家未必都得依樣畫葫蘆才能確保永續經營,用錢砸出來的只是體面,如果能夠展現出金門風味才是真的成功。比起地區其他規模較小的貢糖店,這家貢糖業者擁有這樣一幢兼具工廠與展售門市功能的現代化大樓,或許多少能吸引觀光客目光而刺激買氣,但美輪美奐的包裝背後,賴以留住顧客的心而能確保生意興隆的關鍵,終究是商品本身的品質與特色。金門特色名產遠近馳名,早在那些現代化促銷觀念引進之前就已廣為人知,無論是高粱醇酒、堅利菜刀、可口貢糖甚至是一些頗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往往是戰地風光之外,吸引觀光人潮前來一遊的最大賣點。如今面臨傳統產業必須適應激烈而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尋求轉型與現代化的挑戰,地區傳統產業引進行銷與形象塑造等新觀念是一個好現象,畢竟有突破的意願才有進步的動力與空間,許多商家從「純粹靠顧客『呷好逗相報』」到慢慢能接受「花錢打廣告搞促銷」,可算是逐步跟上現代化經營的腳步,透過現代傳媒強大的傳播力量,絕對可大大提高能見度,拉攏顧客前來消費,還要建立口碑與品牌忠誠度,方法無他,包裝做得再炫再美,產品品質也該維持一定水準,甚至要精益求精。 名聲響叮噹的金門高粱酒面對競爭激烈的酒品市場也得努力打廣告、做行銷,菜刀與貢糖這些特產自不例外,看到有愈來愈多的業者開始重視「CIS」形象規劃與塑造,也彷彿瞥見地區傳統產業創新突破的新氣象!
-
學電腦好處多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電腦已在地區蔚成一股風氣,現在,不少大人、小孩,飆網、打電玩,不僅駕輕就熟,製作網頁、繪聲繪影,也是箇中高手,電腦似乎已成為地區不少家庭生活用品,沒有摸過電腦的民眾,還真是越來越少了。 日前,一位網友伊媚兒一份資料給我,指出目前臺省北部的一些國中生,若要順利從國中畢業,必須要學會微軟office軟體裡的word文書處理、excel試算表,以及利用簡報寫報告交作業等等,還要會做自己的網頁,並且也要會用FTP上傳,總之,這些起碼才能全部要會才有資格從國中順利畢業。如果照他所說的,那麼不會運用這些電腦技能的人,豈非都不具有國中程度,這也等於是說,現在的小孩子若要從國中順利畢業,不會電腦還真是異數。 網友也問我看到這種國中生,會不會汗顏或捏一把冷汗。老實說,現在的資訊科技一日千里,舊有的知識正不斷翻新,一個人如果不懂充實自己,今天一個國中生懂的,可能比以前的大學生還多,尤其是電腦這玩意,資訊日新月異,在這個領域裡,小學生打起電玩比電腦工程師還厲害;青少年的用字用語LKK的老教授看不懂;未曾出過國的男女可以和異國男女搭上線交朋友,這些種種如果你不去學不去看,絕對不知道,也絕對跟不上別人,更別說跟得上時代。 學電腦是種好現象,其中所蘊藏的知識是無盡的,如果能從中學得一技之長,對於未來就學就業,絕對有很好幫助,何況電腦科技未來還會大量入侵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因此,學電腦不嫌晚,但怕的是你不去學。 不過話說回來,學電腦不是光上上網看好看的、打打電玩享受視覺活絡筋骨、或者和網友聊天打屁,它還有很多的功能可以好好運用,如果只為了好玩,偶而上上可以,但千萬別走火入魔,試想,如果整天泡在網咖裡,為了只是交友聊天和打電玩,那將會浪費多少青春歲月。
-
多心與有恨
有時候,人難免多心。心眼一多,對很多事就跟著過敏,於是,當別人多看你一眼,你便覺得那是對你的敵意;當別人少看你一眼,你又會覺得那是對你的疏離或故意對你的冷落。 這種現象最容易讓人患得患失。特別是多心的人,注定活得痛苦,因為情緒太容易被人所左右,多心的人總是胡思亂想,結果,很自然的就困在一堆亂麻中而動彈不得。所以,與其多心,不如少根筋,這絕對是生活中的至理名言。 同樣的,心中有恨的人生是可憐又痛苦的。記得證嚴法師就說過:「恨,就是把別人的錯誤拿來苦苦折磨我們自己,最後毀了自己。」這是很讓人動容的一種人生智慧,可惜,一般人少有機會去深思,也不曾冷靜的想過。很多人恨父母被人欺負、兄弟遭人糟蹋,所以反過來欺負別人、糟蹋別人,結果,在人生道上就這樣一步一步的錯下去,最後,因為心有掛礙,心靈又得不到應有的釋放,不免繼續沈淪。 其實,在這人生的大染缸中,每個人都像是一塊磁鐵,當你身心愉悅、喜歡自己,對世界充滿善意,美好的東西自然會被你吸引。相反的,當你悲觀、鬱悶,覺得什麼都不對勁,負面的一切也就相繼來報到了。 正因為人都像是一塊磁鐵,吸引的都是你相信的東西,所以,「快樂的你」自然吸引了讓你快樂的情境;當然,如果心心念念為自己,凡事以己為尊,別人都是錯的,只有自己才是對的,我們很難寄望這樣的氛圍能夠不生矛盾、不起勃谿。所以,想要脫離人生的苦海,不論是待人或者接物,絕對不要多心,更不應有恨,我們都知道多心則生疑,心中有恨更易大動無名,這不是做人處事的常態,只有少與人爭執,多與人分享喜樂,不多心又大肚能容,才能讓社會常保和諧,從而登臨無恨的天地。
-
「人品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作者高希均博士,前些時日為文指出,台灣最缺的不是人才,是人品。提議設立「國家人品獎」,組織一個超然的、公正的民間團體,先從評估政治人物開始「包括政黨領袖、部會首長、民代、縣市長」然後擴及大企業中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為國舉才,為社會注入一股清流,真是深得我心。 試看當今政治人物,高來高去,講起話來很滑溜,罵起人來很兇狠,就是獨缺一點口德,讓人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之慨。縱然現今之道德觀與價值觀,不類往昔,工商社會自有一套生存競爭之道,但不擇手段只求成功,恐怕再如何工商繁榮的社會,也不會同意的。凡讀過幾天書,心中存些正氣,都會對今天的人品教育和表現,大感悲觀。 中國人傳統的人品觀,可大略分為二種人,一是君子,一是小人。一般而言,那些做事有原則,做人有誠信,品德上有格、有節、有分寸的人,通常我們都會尊稱他們為「君子」,反之,當「人品」漸失,擅搞權謀權術,愛走旁門左道,「人才」就淪於「小人」,一旦小人當道,社會風氣焉能風清。 因此,我們期待現今政治人物,應為全民表率,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語,所謂「士先器識」,有了風骨,「富而不驕,貧而不賤」,就合乎君子之道了。「貧富」不能論人品,但「驕賤」卻可評高下。人格與品格教育,最可貴的,就在於教人懂得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政治人物如能樹立好人品、好榜樣,上行下效,風行草偃,我們社會必能日見美善與和諧,走向富而好禮大道。
-
十二月孑孓變無蚊
社區是出了名的「燕子莊」,每年初夏,燕子成群結隊啣泥來築巢,幾乎每戶人家的門庭前都築有燕巢,少則一、二個,多則整幢房子共築有十來個,蔚為奇觀,因此,每年社區母燕餵食的畫面皆上報成新聞,「燕子莊」聲名不逕而走。 以前,每當看到社區成「燕子莊」的新聞,個人曾暗自竊喜,認為那是「福氣啦!」燕子捕食蚊蟲,為人類除害是益鳥,何況,他們飛越千山萬水,能選擇社區築巢,正是所謂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然而,有一次,我推窗遠眺,發現屋後的公園裡,滿佈市場賣魚的保麗龍盒盛土栽菜,鎮公所鄉村整建的排水溝旁,則擺放著許多廢桶容器,有位老婦人暗中打開水溝蓋,堵住溝底的污水,再趁黑夜舀取污水儲存桶中,以備澆菜。值得注意的是,遇到下雨天,儲存桶中的污水仍備而不用,就擺在公園裡,任憑孑孓滋生,羽化成蚊,成為疫病的媒介。 我終於了然徹悟,原來燕群逐蚊而居,爭相來社區築巢,「燕子莊」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而是環境髒亂的象徵,足以令居民臉上無光! 其實,燕子是候鳥,秋去春來,本來就是為覓食來築巢,不足為奇,只是,政府花數百萬元完成的鄉村整建,惜因公權力不彰,相關單位互踢皮球,拿一個自認兒子權高位重的婦人沒輒,放任社區公園成為養蚊子的溫床,才讓社區成「燕子莊」。畢竟,中國人講究仁恕,燕子飛越千山萬水,好不容易選擇庭前築巢,「既在佛下會,都是有緣人」,豈能拒於千里之外?只是燕巢太多,雛燕排洩糞便,對居家環境構成危害,確實十分惱人! 幸好,一年之中,蚊蟲也只在春夏季節繁衍,才短短幾個月的光景,就像此刻隆冬時節,加諸相關單位曾出面處理開單,雖仍髒亂不堪,但似乎已是「十二月孑孓變無蚊」,沒有惱人的蚊子和燕子,居民可過個清靜的冬天!
-
自修處求強
竹子,長得高瘦挺拔,遇勁風吹襲,竹子謙虛的彎腰俯下,等風過了後,再伸直屹立,不為風摧折倒地不起。強樹就不一樣,自以為高大魁梧,與狂風相較,最後,不敵狂風之力而中斷。同樣的道理,在自修處求強,則可不斷的成長進步;如果要在勝人處求強,不服輸,不反躬自省,則必會失敗。 學問、事業要有成,皆需從自己的決心、從自己的修習開始。孔子說:「不要憂患得不到職位,應該先憂患我自己是否有才德;不要憂患別人是不是不知道我自己,而應該先求我自己有什麼才學,可為別人知道的。」又說:「遇見賢能的人,當思與之齊等;遇見不賢的人,當自反求諸己,莫要自己亦和他一般。」 孟子亦說:「君子所憂患的事只有一種:舜是個人,我也是個人;舜為法垂範天下,流傳千古,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那又該怎麼辦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效法舜而已矣。」若自己不反思自修,而一味的在勝人處求強,則是捨本逐末,永無成功之望。 我們常說:「心想事成。」一點也不錯,如果無心,任何事也做不成的。佛典雲:「凡有情下至墮地獄,上至得解脫,無一非心造之作用。故修者先修心。修心,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故修行,一以調心為主,一以了知為主。」 孔子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我要不要快樂、我要不要有所成,完全看自己是不是去修習力行。所以,自修處,凡事要反躬自省,向自心去求、自我努力,反求諸己,而不是一味的向外馳求、好勝、嫉妒。因為,這種在勝人處求強,是一直跟別人相比、失去自我,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不知該自修求強,自己永遠看著別人成功。唯有自修處求強,才能在學問、事業有成。
-
小心用火,人鳥平安
「金門鸕鶿季」活動熱鬧登場,正式為金門冬季賞鳥熱潮加溫!事實上除了鸕鶿這等普遍冬候鳥之外,金門的冬季還有不少飛羽嬌客等著愛鳥人士欣賞,牠們未必佇足水邊或濕地,更多的是穿梭飛舞於田野、林間。只是人與鳥的活動區域難免交錯重疊,想不干擾到彼此似乎不太可能,鳥類侵入農民的耕地覓食令人抓狂,但農戶在田邊焚燒高粱桿與野草動輒波及附近林野亦總令鳥類「寢食難安」! 「水火無情」,對於「火」這個將人類文明大步推進的自然現象,我們除了發揮智慧善加利用,也該以敬畏的心看待它的潛在危險。在北風呼呼的十二月天,焚燒乾燥的高粱桿與野草,陣陣的白煙夾雜灰燼隨著風勢飄過馬路,開車者若及時搖上車窗尚無大礙,對於機車騎士與行人而言,刺鼻的煙味實在難受,如果燃燒的草堆中略帶水氣往往使煙霧更加白濁,影響道路視線危及行車安全甚鉅。這樣的例子國外與台灣地區皆有聞之,金門雖然還沒有因濃煙遮蔽致發生車禍的案例,但如此普遍的焚燒草堆,加上金門的道路兩旁處處高粱田,一個個草堆燃起熊熊烈火,難保不會因漫天濃煙殃及無辜。 就算沒有因此引發車禍,這類焚燒高粱桿與野草的行為也已經波及了許許多多的林地,威脅到許多林棲鳥類的活動空間。雖然「星火燎原」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多數人還是低估了「死灰復燃」的可怕力量。每每見到路旁田裡燒得劈哩啪拉的草堆,卻鮮少有人在現場看守,說他們太過自信倒也未必,或許殃及附近林地頂多是焦黑一片難看了些,再不然大不了是讓那些悠遊林間的鳥兒少了一點活動空間,但如果像報載那位民眾,一把火殃及隔鄰農地上堆放的價直數百萬元建材而面臨求償問題,可就笑不出來了。我們寧願相信他們也明白火勢蔓延的危險性,只是未確實做好撲滅工作,導致餘火再起,一發不可收拾! 多一分小心,火燒埔事件可以避免,這不僅是保護人們的身家財產,更為了善待那些把這塊土地當成休息站或家鄉的可愛的鳥兒。
-
建立完善家暴保護網
為減少家庭暴力暨性侵害案件的發生,縣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日前特別召開工作會報,期望未來能結合更多民間資源,共同推動這項預防工作,以促進地區更祥和安寧。 的確,家庭暴力在我們的社會已是司空見慣的問題,即使是民風純樸的金門地區,也是時有所聞,由於地區飲酒風氣頗盛,間接的也助長家庭暴力的滋生,通常都是丈夫酒後對妻子咆哮恐嚇或者拳腳相向,而受害婦女有的囿於傳統觀念,有的為了子女著想,有的為了維持婚姻,也有的認為家醜不可外揚,大都只好忍氣吞聲,這些都是導致家庭暴力無法在社會根絕的主因。 不過,自「家庭暴力防治法」實施後,家暴事件早已不再是家務事,不僅當事人可向警方聲請保護令,任何人也都可仗義執言,發現家庭暴力事件,可向有關單位通報檢舉,因此,有暴力傾向者應引以為戒。 然而,老實說,要減少家暴事件發生,除了當事人要勇敢挺身而出,政府等相關單位更應有完善的保護機制,以讓受害者免於恐懼,進而無後顧之憂,否則,受害婦女那敢聲張,而這也是相關單位亟待努力的地方。 根據報載,地區已發生過多起婦女向警方聲請保護令的案例,這說明「家庭暴力防治法」已在地區萌芽,這是種可喜的現象,不過,地區到現在到底還潛藏有多少家庭暴力事件,老實說,很難統計和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個鄉鎮村里都有,但是敢勇敢挺身而出,採取法律行動者,卻屈指可數,再因地區民風保守,很少人願意主動站出來為受虐婦女說句公道話,因此,受虐婦女除非自己勇敢站出來,否則相關協助單位也很難使力,這點也是地區亟待加強的,為此,如何協助受虐婦女走出陰暗,迎向陽光,還需相關單位多加把勁。
-
不貪、不怕
熟知股市的人都知道一句名言:「要買股票,必須不貪不怕」,這也就是說,在高點的時候不要貪心,只要有賺頭,要趕快把手中的股票賣出以落袋為安,在低點的時候買進不要害怕,放手一搏,絕對有一波漲幅可期。 台灣在股市狂飆的年代,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玩股票,那時候,「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這句名言被數以萬計的投資人奉為圭臬、奉為聖經,不管是家庭主婦也好、販夫走卒也罷,甚至上班族、學生無一不陷溺在那一股投機的歪風中,這樣的結果不僅使上班族無心上班、學生無心上課,即連一般人平常嗑牙拉扯的話題也不離股市行情,可以說,「錢」在那裡,「人心」就在那裡。儘管,隨便買、隨時買的人都嚐到了甜頭,可是那樣的「紙上富貴」、那樣的社會氛圍,畢竟不是常態。 前不久,財經記者出身、國內有線電視知名主持人鄭弘儀在他的新書中教社會大眾怎麼投資致富,鄭先生說,百分之九十的股票投資人都是沒有理論,是情緒衝動的投機客。所以他一再強調的買股票準則是:「低點買、買好股票、波段操作」。照著這個法則走,「鄭大師」認為靠股票賺錢不是難事,而且還有可能成為億萬富翁。 當然,想要成為億萬富翁,除了要有那種「把吃苦當成吃補」的勇氣,還要懂得投資自己,很多人都說年輕人吃不了苦頭,這樣的論點可以說言人人殊沒一個準兒,但我們相信,任何世代的年輕人都有自我的一套生存哲學,那怕是那些一丟即爛的草莓族,應當也有可取的地方吧!比較關鍵的還是要懂得投資自己,按照專家的說法就是「創業」,只要建立起「自己」的事業又懂得進行投資,就能讓錢為你工作。 問題是,當今在股海翻騰的一些投資者,有誰能放下身段,多聽聽專家意見,甚至用心又專業的投資一下自己。放眼望去,貪多嚼不爛的一群;畏首畏尾,不敢放手一搏的又是一群,「鄭大師」雖說,投資賺錢,買股票是最好機會,但對那些既貪且怕的投機客,永遠領悟不到這樣的真諦!
-
成功絕非偶然
常聽人說:「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確,人類因夢想而偉大! 許許多多科技的創新發明,皆緣自於人類的夢想,進而美夢成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鼓勵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要勇於夢想,才能邁向成功。 然而,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更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其間需要透過不間斷的努力與學習,方能攀上成功的彼岸。 尤其是處在這個號稱「知識經濟」的時代,競爭激烈,如何出人頭地,更須有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下更多的準備功夫,方能如魚得水的在職場佔有一席之地。 古人說得好,「字是隨時寶」,「字」代表的是知識與能力,這句古諺的意思是知識與能力是別人偷不走,自己用不盡的寶貝。由此不難體會,腦袋裡的東西,確實比口袋裡的東西值錢,因為它愈用愈有用、愈用愈富有。特別是現今的知識壽命愈來愈短於人類壽命時,學習就成為終身的工作,時下很多人在倡導「終身學習」,就是這箇道理。現今也有不少人面臨失業的窘境,嚴格來說,並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不學習新知。 有人把學習比喻為磨刀,不隨時磨利自己的「工具」─技能,就會失去競爭的實力。不少人喜歡舉砍樹的例子來談學習─一個人拿斧頭砍樹,相同時間內,他第一次砍二十棵,第二次十九棵,第三次可能只剩十五棵了,依此類推,數目不增反減,為什麼?因為斧頭鈍了。拿一把不利的斧頭砍樹,就算完成也耗時費力,可見,學習就像磨刀,時時充實自我,是非常重要的事。 總之,成功永遠是屬於最有準備的人,學習永不嫌晚,要成功,須先問問自己,準備好了沒?如果答案是堅定的、有信心的,那麼,恭禧您,您已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
草蜢弄雞公
孩子明年就要高中畢業了,如果考不上大學,就準備要接「兵單」了。 金門終止戰地政務實驗,回歸民主憲政常態,納稅和服兵役是國民應盡的義務,孩子該當兵的時候,那是他無所逃避的職責;而為人父母者,普遍也希望孩子能跳脫家庭的呵護,在軍中接受團體生活的訓練與陶鑄,才能適應人生旅途的各種挑戰。 自孩子呱呱墜地,一家人看著他開始爬行、看他站起來走路、看他多吃一口飯、多認識一個字,無不充滿著喜悅和希望,如今,孩子長得又高又壯,但是,最近這一陣子,孩子的阿嬤和媽媽,卻憂心忡忡,悶悶不樂! 因為,隨著明年總統大選腳步逼近,統獨爭戰日熾,公投爭議一再觸動敏感神經,讓兩岸瀕臨戰爭邊緣。而家有及齡役男,可能隨時上戰場,尤其,不久前,立委質詢國防部,倘若兩岸開戰有何因應措施,副部長陳肇敏的答覆是,一旦台海爆發戰爭,估計第一波死傷役男十二萬八千人,四十五歲以下的後備軍人將被徵召動員,重新穿起軍服上戰場。果真有那麼一天,如何不引以為憂? 金門歷經長期戰火蹂躪,老一輩的鄉親都曾目睹砲火造成家破人亡的慘狀,最能體認「戰爭無情」與「生命無價」,好不容易砲聲遠颺,不必再躲防空洞,誰願再重回戰爭悲慘的歲月?何況,兩岸關係逐漸和緩,開啟經貿往來新頁,人家又沒有恫嚇或挑釁,咱們何必一再「草蜢弄雞公」呢?除了造成族群紛爭,耗費國力,更可能引爆戰爭,讓役男上戰場。 誠然,每一個孩子,都是媽媽心頭上的一塊肉,誰願兒子去打仗?孩子明年就高中畢業了,若沒有繼續升學,將隨時準備接「兵單」入伍;難怪孩子的阿嬤和媽媽,每天面對電視統獨爭論,總是憂心忡忡,悶悶不樂!
-
豫則禍不生
孔子說:「一個人若不能有久遠的計慮,則必有日近頃敗之憂。」西方諺語亦云:「一切有準備,一切都好。」古德說:「人之所履者,容足之外皆為無用之地,而不可廢也。故慮不在千里之外,則患在几席之下矣。」聖賢哲人處處都在提醒我們凡事要有事前的準備,不要存有臨時抱佛腳的心態和想法,始可使生活、工作趨於安定。所以,我們要記取聖賢哲人教言,凡事都要未雨綢繆才成。 時序已進入低溫的冬季,縣衛生單位擔心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捲土重來,上月底就配合行政院衛生署疾管局防疫政策,正式在出入公共場所全面測量體溫措施。相信,大家對今年四、五月SARS來襲的記憶深刻才是。因此呢!預防 SARS的方法,人人要落實「勤洗手、保持居家乾淨、早晚量體溫、少看病」等自我健康衛生管理的原則。所謂「預防重於治療」,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近來,各地傳出多起火警的新聞。我們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個把未熄的煙蒂隨手丟出的動作,可能引發一場林區大火,被燒毀的林木,要花費一、二十年才能再恢復茂盛蓊鬱的林相。如此的損失,僅僅是因個人的不良習慣和對公共安全的輕忽所造成的,能不小心嗎?日前,金湖發生一起民宅火警,所幸發現得早,且搶救得宜,方未釀成大災。冬天,大家習慣緊閉車窗,又洗熱水澡、使用電熱器,都要時時的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保障平安。 另外,注意交通安全,是大家一句所熟知的一句話。那,為什麼還會發生交通意外事故呢?就是「知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未能遵守交通規則及時時的提高警覺。若能確實的注意自己的安全,也注意他人的安全,如此車禍會減少,你我都安全。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荀子︽大略篇︾說的:「先事慮事 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優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事至而後慮者謂之後,後則事不舉。患至而慮者謂之困,困則禍不可禦。」君子思患而預防之,就不會有來不及,而有凡事水到渠成的好結果。
-
真「投」痛!
我們何其有幸,生長在這個民主的國度,憲法所賦予的投票權,讓我們得以「親手」選出下至村、里長,上至國家元首,乃至於所謂的民意代表來為民服務;我們也何其不幸,手中這神聖的一票押錯了寶,輕則阻礙了一個小小村里的發展,嚴重的則影響整個國家建設,所有的苦果不論大小,怨不得天地也怪不了別人,又有了我們手中選票的支持何至於止? 身為媒體工作者,對於終日佔去新聞大量版面的政治動態,即便不想吞進肚裡消化一番,也總是被迫得在嘴裡咀嚼幾下,但畢竟這麼難吃的「食物」,光是在口中停留片刻也夠嗆的了。朝野政黨看似無止境的惡鬥,像套公式般的永遠把人民的幸福掛在嘴邊,其實百姓的利益只不過是次要的,甚至只是旗號、幌子,執政的開了快四年的車還像新手駕駛,鮮少反求諸己虛心檢討,反倒一股腦兒怪在野黨扯後腿、唱衰,在野的高喊要為人民找回幸福好日子,但如今陷入朝野互批但求勝選的選戰氛圍裡,觀諸台灣選舉文化經驗,選前再美好的願景與承諾充其量僅供參考,多半「有效期限」只維持到咱們這些「頭家」們蓋上投票戳記的那一刻。而在這之前,我們別無選擇地必須觀看一幕又一幕政治惡鬥的羅生門,搞得我們精神耗弱頭腦混沌,最後在失去理性判斷思維的情況下,糊里糊塗地投下那號稱神聖的一票,然後等著自食苦果。 我不是天生悲觀,也非政治冷感,只是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成這般德行,選民的民主素養又是如此的不成熟,又如何能寄望「選賢與能」?擁有投票權逾十二個年頭,僅僅在四年前的大選掙扎地投過一票,那一票投給了誰已不重要,畢竟台灣並沒有變得更美好,不管看倌們當初支持的是成王還是敗寇,反正現在苦日子人人有份,誰也高興不起來,不是嗎? 台灣骯髒的政治「下水道」文化嚴重挑戰如我一般有著「政治潔癖」的人,眼看著決定國家前途的關鍵選舉又將到來,這一票要不要投?該怎麼投?恐怕又會讓許多「頭家」們輾轉反側了。
-
都市計劃應妥善檢討規劃
最近,相關單位正在大同之家後側一帶辦理都市計劃,並完成細部規劃,準備把該片土地開發成新市區,並且正和當地地主展開協調,由於工程千頭萬緒,短期內相信還有一番波折,由於該處是地區首次依都市計劃進行整體開發的個案,頗受各界注目,未來如果規劃良好,將可作為其他都市計劃細部規劃的示範與參考。 都市計劃在臺灣已行之有年,據悉,所謂的都市計劃,是由政府統籌規劃,把一大片土地開發成新市鎮,或者開發成諸如科學園區,未開發前先把該地的道路、排水設施、公園綠地等公共設施規劃出來,然後用公權力收購整片土地進行整體開發與建設,然後再賣出去,這對於解決民眾居住問題,提昇居民生活品質,以及繁榮地方將有很大助益,但問題是政府需有足夠的經費才能開發,因此,如果政府經費不足,最好從局部開始,「小而美」的規劃開發,確實是項良好的政策,否則,要開發的土地面積太大,但卻沒有足夠的經費,如此,光有都市計劃,豈非是紙上談兵,甚而阻礙了該片土地的發展。 好的都市計劃,關鍵是要去執行,如果沒有能力去執行,就不該訂下空洞的都市計劃,尤其地區有很多土地已經拋荒,也有不少土地因都市計劃而動彈不得,因此,都市計劃不可草率劃個大餅放在那裡,而地區民眾質疑最深者也是這點,為什麼同一地段的土地,某人的土地可以變更為住宅區,可以大片大方的蓋房子,但他的土地卻一直劃為農地或者公園綠地,而且幾十年來都不變,這點確實讓民眾質疑是否暗藏什麼玄機,因此有關單位應引以為戒,都市計劃不僅要好好規劃,更應聽取民眾意見妥善檢討,這也才是地區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