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戰爭與和平
溫世仁這個名字,股票族應不陌生,大家都知道他是電腦科技大亨,但是,鮮少人知道他熱愛閱讀與寫作,疼惜年輕學子,用心推廣文化事業,也致力大陸西部「千鄉萬才」開發計劃,默默實現人生夢想! 不幸的是,本月六日溫先生突然中風急救無效辭世,得年五十五歲,一顆閃耀彗星驟然殞落,震驚全台科技界。 其實,自盤古開天以來,無分王侯將相或販夫走卒,沒有人能躲過生死輪迴。因此,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每個生命走到盡頭,只是遲早之別,委實不足以大驚小怪。然而,溫先生英年早逝,本月二十日在台北舉行告別式的同時,透過電視現場轉播,遠在大陸西北甘肅省古浪縣黃羊川,還有超過一萬名的青年學生,他們冒著凜冽的風雪,含淚排隊簽名悼念溫先生,感念恩澤廣被,造福地方。 原來,溫先生為實現五十歲後不再作生意人的宏願,不但寫了近二十本書,將他成功的經驗及理念分享給年輕人。同時,深入大陸各省、市、自治區考察,首先選擇民生最窮苦的甘肅省古浪縣黃羊川,作為「千鄉萬才」計劃示範基地,免費贈送學生電腦,協助架設網路教室,逐步擴展至甘肅、寧夏、陜西、青海、西藏等省區的五十所學校,相繼受益學生已超過五萬人,讓他們有機會認識崇山峻嶺之外的世界,希望五年內培訓逾萬名軟體人才,在大陸西北窮鄉僻壤複製一千個「黃羊川」,冀望幫助他們就地創造財富、改善生活。 誠然,溫先生是道地的台灣人,在有限的生命之中,不僅跨越了科技與人文的門檻,也捨得散盡財富分享不同族群,濟助黎民蒼生,不但擁有世界觀的視野,也擁有華夏情的胸襟,放眼今日社會,幾人能夠?所謂「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特別是時值選戰前夕,每日觸目盡是爾虞我詐,無所不用其極的爭權奪利,對照風雪中萬人含淚悼念溫先生,戰爭與和平,繫於一念之間,能不令人感嘆?
-
嚐「鮮」不得
時下,青少年呼朋喚友,相偕嗑藥、搖頭、狂歡的新聞時有所聞。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的健康和寶貴的生命,卻虛擲大好的青春歲月,用於玩樂,不為美好的將來算計,令人憂心忡忡不已。 父母親培育我們讀書,就是希望我們能夠成為獨立、有用之人。日前,有一位今年考上大學的新鮮人,他只是為了嚐「鮮」,將父母和師長平時的教誨、期望放到一邊去了,與他的損友相約一起到KTV嗑藥、搖頭、狂歡。結果呢?事跡敗露,他和損友們一起連人帶藥HIGH進了警察局。想一想,這種不智之舉,會讓一心愛你、教育你,希望有一天你有所成就的父母親會多失望和傷心。 求學,是每一位青少年最寶貴的歲月,應當好好的珍惜、把握,努力讀書,充實自我。早年,金門那段吃苦、躲砲彈的生活日子裡。我們老一輩的人,為了生活,自小失學,甚至離鄉背井遠赴南洋討生活,都是為了生存下去和追求美好的將來。 有一天,孩子興沖沖的談起老師告訴他們求學的經過和金門早年艱困的生活景況。我說我們小時候讀書要點蠟燭,也沒有電視可以看。孩子聽了後說:「那不是很無聊嗎?」友人曾跟我提起過一件事,他跟孩子講他們小時候都吃「安薯」,那有漢堡、炸雞、薯條可以吃。他的孩子聽了後一點也不相信,生活那有這麼「窮」的? 這就是時代的改變!今日的金門,已非昔日的金門了。現代的孩子都是在衣食不缺的環境中長成,抗壓力低,依賴父母。他們對於將來的志向仍是不是很明確,對於價值的判斷是有偏差的。所以,孩子犯錯,也是一種學習的機會,父母應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來教育孩子,讓他們明白、學習何者為非、何者為是,以及為自己負責任和對未來有明確的志向,而不輕於嚐「鮮」誤入歧途。將來,小者自己能獨善其身,大者能為人群服務。
-
珍惜飛羽之美
大批鸕鶿來金過冬,停棲的木麻黃樹上遍布著這批黑色大軍的排遺,白茫茫的一片看似飄雪,讓人宛如置身北國,這番「黑與白」交織而成的壯觀景致,是屬於金門的美。這等數以千計飄洋過海前來作客的大陣仗,不但吸引台省愛鳥人士造訪一飽眼福,也引領我這未曾留意飛羽之美的門外漢走入鳥類繽紛多彩的世界。 其實我原來並不怎麼欣賞這些一天到晚在我們頭頂上飛來飛去的傢伙,尤其牠們還會冷不防地投下讓人無從防備的「炸彈」,慘遭擊中者除了得清洗一番,更有「觸霉頭」的負面感覺,我記得小時候曾屢次被「鳥彈」擊中頭頂與肩膀,母親總會依照習俗到三處鄰居家中各要一點粥混成一碗,「指示」我兩腳分跨廳門內外,頭戴斗笠或帽子一類的遮蔽物,將粥喝下好去霉運。被鳥糞K到得費力清洗又要以如此繁複的步驟「化解」,能忍住不拿彈弓打鳥已算很有修養,更別提去接近牠們、喜歡牠們了。 當我得知從多方面的證據顯示,鳥類應是恐龍的後代時,讓我開始想要進一步認識牠們。若要說恐龍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特別、最美麗的生物,應不誇張。其多樣而迷人的生態,不僅小孩著迷,連大人也神往。我從小便是個不折不扣的「恐龍迷」,對於這曾經主宰地球最後卻難逃滅絕命運的美麗生物,有著無限的憧憬與惋惜,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牠們在演化的道路上殺出了另一條生路,造就了今日我們四處可見的鳥類,雖無緣親眼目睹一億年前稱霸地球的恐龍,但觀察這群同樣美麗而多樣的飛羽朋友,想像這兩種生物形象迥異卻又密切相關,那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與感動。 金門真是福地,一百五十餘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竟有著高達兩百八十多種鳥類棲息或停留,這是上天賜予金門的無價資產,值得你我疼惜,牠們的美更有待你細細體會!
-
公投可以,不要「白」投
公投問題,最近在國內喊得震天價響,政府有意在明年總統大選舉辦防衛性公投,以抗議大陸用飛彈對準臺灣,讓人不禁要問,這樣的公投到底有何作用?我們都知道,所有住在臺灣的人民,不管他是芋阿或蕃薯,任何人都反對大陸以這種方式對待我們,問題是難道藉由公投,大陸方面就會把飛彈給撤了嗎?或者藉此兩岸問題就會解決,或者雙方就會共榮,還是台灣的經濟就會因此起飛,這不禁讓人質疑,這樣的公投是否多此一舉呢? 公投顧名思義是大家一起來投票,其含義是遇到與大眾利益有關的問題或法案,當雙方爭執不下,只好讓人民自己來投票決定,但並不是任何事都可以用公投來解決,譬如納稅,如果要公投,大家一定選擇不繳,又如興建垃圾場,如果蓋在我家附近我當然反對,這些種種說明公投有其必要的條件和限制,否則社會豈非變成一團亂象。 再以利用公投選擇臺灣是否獨立為例,這說來好笑,因為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有什麼需要舉辦公投的,難道透過公投,臺灣才算是一個國家嗎?現在就不是嗎?就算公投要獨立,大陸方面、美國立場就會承認你是獨立的國家嗎?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只是喊爽的,喊得多大聲又有何用,反而易讓別人看扁,再說,防衛性公投有用嗎?透過公投就能達到保家衛國了嗎?別人就不敢侵犯嗎?還是透過防衛性公投,國家從此就能長治久安了呢? 我們搞不懂,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社會變得很「政治」,放著經濟發展每況愈下不管,卻天真的去想舉辦所謂的防衛性公投,它到底有什麼作用,老實說,有辦跟沒辦根本沒有差別,投了也是「白投」,台灣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台灣的未來實在令人憂心,為此,我們也呼籲政治人物,少談政治,多拚經濟,唯有如此,臺灣的未來才有前途。
-
不要自己嚇自己
很多人都做過這樣的夢,夢見不曉得被什麼東西追著跑,結局好像沒有例外,要不是雙腿發軟,被它撲上來而驚醒;就是雖然一樣拚命跑,但總是倉皇往崖跑,然後奮不顧身的往下跳,結果當然一樣是驚醒。這樣的「經驗法則」幾乎人人有過,可是能夠真誠面對,深入體悟箇中況味者顯然不多。 記得不久前也看過這樣的一則趣聞:美國加州有位女士養了一隻珍貴的鸚鵡,非常可愛美麗,但是牠卻有個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聲音混濁難聽,喉嚨裡好像塞滿了令人作嘔的痰。女主人十分焦慮,急忙帶牠去看獸醫,唯恐牠患了呼吸系統的疾病,不料檢查結果,鸚鵡完全健康,沒有毛病。問題出在女主人身上,因為她抽煙,所以經常咳嗽,這隻鸚鵡只是唯妙唯肖的把主人聲音模仿得以假亂真罷了。那女主人若有所悟,從此不再自己嚇自己,而且立即戒了煙。 一段夢境、一則趣聞,雖無關連,但都是自己嚇自己的結果。仔細分析這個夢,其實並不難發現,夢境雖然險惡,但一味的退縮逃避,最後當然逃不過自己嚇自己、虛驚一場的宿命。至於女主人養鸚鵡,因為不懂得作「反向」的思考,忘了自己才是「病原」,不免自作孽、心驚肉跳了一場。其實,經驗告訴我們,一味的逃跑、不作逆向的反思,是無法解決問題的,與其如此,何妨勉勵一下自己不要跑,或者說站穩腳跟並回頭看一看,看看到底是誰在追我們,就算真的逃不過躲不掉,至少也要做個明白鬼,不要糊裡糊塗的被人坑殺了還自以為是,那才叫悲哀哪! 所以,當我們面對問題、遭遇橫逆時,記得要回過頭來找解決問題的良劑,千萬不要無厘頭的往前衝,那是沒用的。我常想,當我們順著慣性往外追逐時,不妨隨時警惕自己要有個逆向的思維,就像任何事情都要反求諸己一樣,只要我們不忘隨時提醒自己,勿為物欲所蒙蔽,那麼追求一個「真我」,擺脫自己嚇自己的困境,那是指日可待的。
-
誰能擄獲民心?
總統大選破百之後,選戰愈來愈激烈當然不在話下,但是,藍綠兩大陣營,誰能勝出,一般而言,還是取決於民心的向背,說白一點,除了固守基本盤,最重要就是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與支持,方能在二○○四年大選中品嚐勝利的果實。 一般而言,所謂「中間選民」,指的是溫和、理性而有自我判斷能力的民眾,他們固守「中道」,思想開放而不激進,行動保守但不僵化,希望社會能在穩定中求進步,在安定環境中求發展;他們既是理性選民,更是「理想」選民,默默在工作崗位上貢獻自己所能,為的就是打造一個「甜蜜的家」,所以堪稱為社會的一股安定力量;他們雖不急切政治,但是,絕非冷漠,他們冷眼旁觀、他們關心時事、他們追求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因此,每每能在兩極化的拉扯中,扮演「關鍵」角色,起了關鍵作用,成為引領政策取向的一盞明燈。 平情而論,政黨輪替,民進黨能撐起執政大旗,一方面得之於國民黨的分裂,另方面亦是獲得中間選民的青睞,不然,又何以幾十萬黨員之力擊敗百萬黨員之大黨?總歸一句話:民進黨在當時對於推進民主化有貢獻,國民黨則在黑金方面令人詬病,一來一往,焉然不變天。看看今日各銀行機構大力打銷呆帳,體質漸趨健全,股價向上挺堅,可見人民眼睛還是雪亮的。 然而,當家方知處事難,政黨輪替以來,雖說遭逢全球經濟不景氣,但是執政者始終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處方,拿不出好政績,予人有「政策搖擺,內鬥空轉」也是事實,這是綠陣營民調現今無法突破主因,在在的正在考驗執政者的執政能力與智慧;反觀藍陣營,在此變動的年代,喚起不少人懷念起「老國民黨」時代的安穩有錢賺環境,加之國親新大團結,大有贏回江山之勢,只是,能否真正斬斷黑金,割捨不當黨產,人民莫不拭目以待! 總之,得民心者得天下,治國若烹小鮮,誰能端出好的牛肉,選民自會有最佳抉擇!
-
瞄準籃框
喜歡打籃球的朋友都知道,球投進對方籃框才算得分,而籃框是固定的,出手投球之前,務必瞄準籃框,否則,可能造成「籃外空心」白費心機了。 當然,一場籃球比賽,不僅球員要具備良好基本動作,還要遵守比賽規則和服從裁判哨音規範,才能公平競爭,展現運動風範! 同樣的,報紙是公器,每一家報社都有一定堅持的經營理念和立場,副刊雖是公開投稿的園地,但是,對來稿的取捨,也有一定的原則和走向,設有編輯在把關,目的就是為廣大讀者負責。因此,副刊園地絕對不是垃圾桶、也不是留言板,並非能隨心所欲「有投必中」! 畢竟,報紙是商品,讀者需要花錢訂閱,每一篇報導或文章,都有千萬隻眼睛在檢驗,為求向上提升、永續經營,編輯有責任選擇最好的作品以饗讀者。換言之,副刊版面有限,對來稿無法照單全收,去蕪存菁,好文章成遺珠之憾,亦在所難免!國內大報副刊投稿錄取率幾乎是百不及一,一點兒都不值得大驚小怪! 本報雖是地方報,但自新聞網站上線之後,讀者已遍及海內外,每天有數千旅外鄉親在瀏覽,他們人在異鄉,心繫故土家園,特別是許多新生代,他們透過副刊文學,能了解浯島風土民情,因此,目前「浯副」擇稿方向,以與金門這塊土地有關的風土民情為優先,這是我們無所逃避的職責,畢竟,除此之外,放眼全世界,沒有第二家刊物能天天紀錄金門的人文史蹟,傳承浯島鄉土文化,不是嗎? 或許,金門曾是戰地,許多鄉親因戰亂流落他鄉,如今能藉本報網站凝聚鄉心、維繫鄉情,從投給浯副的稿件,有很多來自海外,甚至有旅居南半球紐西蘭、以及大陸西安的鄉親,稿源比以前充裕,文稿獲刊登的機率相對降低了,特別是長篇巨著很難處理,割捨部份文稿,實是情非得已,值得強調的是,我們沒有門戶之見,歡迎賜稿大門永遠敞開,但請儘量「瞄準籃框」,才不易成遺珠之憾!
-
找三姑見親人
人世間最悲哀傷慟者,莫過於至親至愛的人長相別離、再也不能如生前一般朝夕相晤的了。若欲要再相見一面,就要在午夜夢時,但又似有非真,更添「愛、憎、別、離」的苦了。 拜兩岸「小三通」所帶來的方便,金門有許多人跨海到對岸去找「三姑」,尋求和已逝的親人再見面,訴一訴親情及長相別離思念之苦。問在「那裡」過得好不好,或有什麼需要的,或有什麼要再交代的:::。 與他們家人相識一、二十年了,時有往來。幾個月前,她的翁婿罹患癌症不治過世。生前時,他們的夫妻感情很好,鶼鰈情深。翁婿病逝後,她非常思念,想再和翁婿見見面,說一說話,亦很想知道他去「那裡」後,是不是過得好、有沒有受苦。 第一回,她和子女一起去。最近,她又去了一次。回來後,她說很「準」,一來就叫人呼名報姓,隔世再見,彷彿生前一樣,互訴生前死後種種。她的翁婿除了交代要燒一間大厝給他外,不忘叮囑子女要照顧母親,盡為人子女的孝道。 有一位母親,她的女兒小時候,不幸被倒樹壓死。那個醫療缺乏的年代裡,金門的救護系統,並不若今日一樣,可在最短的時間內送醫救治。這位母親也去對岸找「三姑」,也見到了她早年失去的女兒,相擁而泣。她的女兒說伊現在在娘媽身邊,要她媽媽不要傷心、煩勞。而且,伊也不能時常請假,尤其是她的父親也過世了,要母親更珍重,不要有太多的掛念。 另,有一位女兒,她也去找「三姑」。她的父親來了後,交代要燒一件大衣給他。回來後,這位已出嫁的女兒就要娘家的嫂子給她父親燒件大衣。問題來了,守孝期,是有禁忌的,不能亂燒,燒了可能也會得不到。這該怎麼辦呢? 人死後,就與親人陽冥兩地分開。思念之情難捨難割,即使再見面已是人世兩隔。況找「三姑」是不是真的見到親人,仍是一個謎?信不信就存乎個人一心了!
-
入戲太深?
距離明年三二○總統大選僅僅不過三個月時間,藍綠陣營對決進入緊鑼密鼓的白熱化階段,在苦日子底下有氣無力撐了三年多的台灣人,彷彿只有在這種各自押寶選邊站、即使寒風颼颼也要參加自己「呷意」的候選人造勢活動的熱烈氣氛中,才能找到一種精神寄託與面對現實生活壓力的力量。 台灣的選舉文化很特別,看似民主而理性的選舉活動,其實充斥著激情與矛盾。雖說民主選舉應是有風度的君子之爭,但恐怕三歲小孩都知道打選戰太過君子只有一路挨打,甚至狼狽落敗。選舉目的其實無他,但求勝選,只有成王敗寇,很難都是贏家。於是乎,就算參選的各陣營大致上能遵守「打一場公平而乾淨選戰」的遊戲規則,但為了爭取選民認同、凸顯敵劣我優,只要掌握不利於對方的一些弱點或痛處,免不了要再三強調好讓選民們作「理性的判斷」。 選戰強強滾,不只政治人物十分投入,選民也往往各為其主入戲太深。台灣的政治生態色彩分明,不論「藍軍」或「綠營」,都有死忠的支持群眾,這些政黨傾向不同的人也許彼此是朋友或親人,倘若不聊政治或可相處融洽,一旦要互相給對方「顏色」瞧瞧,又無法用輕鬆一點的態度看待彼此政治理念上的歧異,不免傷了雙方的感情與和氣。 偶然在電視頻道某個探討選舉現象的節目中看到因政治理念相左而漸行漸遠的一對朋友現身說法,A君是涼麵店老闆,支持民進黨;B君愛吃A君店裡的涼麵,經常光顧而與A君成為朋友,卻是堅持力挺國民黨。原本「我做好吃涼麵,你來捧場」倒也挺好,無奈每回聊天打屁總會扯到政治話題,雙方始終堅持己見,你罵我的政黨爛,我批你的政黨遜,聽在耳裡都不是滋味,經常鬧得不歡而散,幾度更大打出手,搞到後來,A君不歡迎B君來吃涼麵,B君也嗆聲說不屑上門光顧!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自由民主的社會裡,容許每個人有各自的政治理念與政黨傾向,能找到志同道合者固然高興,若彼此理念不同也應試著相互尊重而非計較誰是誰非?政治人物搞選舉針鋒相對製造激情是戰略需要,看戲的選民們別入戲太深,還是冷靜一點的好!
-
落實身心障礙者托育養護工作
縣府社會局、金門身心障礙者家長協會、衛生局、縣立醫院等單位,日前特別派員組團赴臺,參訪臺省中部地區一些特殊教育學校與安養機構,一方面為地區身心障礙者找尋適合的托育養護場所,另方面藉以取經,以供地區興建身心障礙者教養院參考,對於縣府用心推展社會福利,讓弱勢團體倍感窩心。 據悉,地區身心障礙者的總人口數,總計高達數千人,比率確實相當高,其中光是發展遲緩兒童,人數就有好幾百人,另外,有多少殘障朋友足無法出戶只能躲在家裡,又有多少殘障朋友乏人照顧,這些種種如何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生活與學習環境,建構出一條平坦的人生道路,實在是一項重要課題。 老實說,地區近幾年來在推展社會福利方面,有傲人的一面,甚至號稱是全國福利最好的模範縣,但沒有一座完善的教養院也是一項不爭的事實,導致有不少身心障礙者必須遠渡重洋,跨海赴臺尋找教養場所,尤其是一些生活困苦,重度殘障的鄉親,他們甚至必須去找尋安身立命的地方,這也是一些身心障礙者心中永遠的痛。 誠如縣長李炷烽在今年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所言,過去地區錦上添花的事做太多,雪中送炭的事則做得太少,未來,縣府會將政府有限的資源,投注更多於弱勢鄉親身上,讓殘障朋友感覺窩心。的確,地區的社會福利工作,以前錦上添花的多,紮根的工作太少,如今,縣府相當重視殘障朋友切身的教養問題,這是殘障朋友的福音,諸如成立喘息服務、早期療育中心,排除萬難即將興建教養機構等等給魚又給釣竿的措施,為不少殘障鄉親帶來一股新希望。 由於推展社會福利是永無止境的工作,如何讓殘障朋友得到適時適切的照顧,這點還需政府等相關單位多加費心,畢竟身心障礙者是相當弱勢的一群,他們要的不多,只希望社會多加關懷多些雪中送炭。
-
「耕心」
世界熙熙攘攘,現實生活恐也不能盡如人意,活此當下,如何化苦為樂,過得自由自在,是現代人除了追尋物質生活之外,所必須好好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常言道:「家有良田可以積穀防饑」,外界的田地,需要耕耘,其實,我們的內心也稱作「心田」,更有待我們去開發耕耘。 如何開發耕耘我們的「心田」呢?首先須把心放寬。人如能把心放寬,必然就「開心」了,人一開心,自然會活得自由自在、快快樂樂。 觀世音菩薩有一個名號叫「觀自在」,因為她能觀人自在,觀事自在,觀境自在,通達無礙,所以能慈悲為懷,化大愛於天下。我們也應學習觀世音菩薩,時時觀照自己,看看自己,觀人自不自在,觀事自不自在,觀境自不自在。 當然,我們只是凡夫俗子,要修菩薩那種圓滿的智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妨以「同理心」來看待周遭的人事物,例如有時我們遇到困難,心裡起了煩惱,或是看那個人不順眼,這時不妨把人我立場對調一下,想一想,如果我是他、他是我,立場互調,看法或許就大不同了。凡事想當然爾,就不會有怨怪別人的心,少卻一點責怪不滿、怨天尤人的心,樂自心生,這不就是自我修養、耕耘「心田」的福報嗎? 總之,你看世界多美好,宇宙就是一個最美麗的國度。人說;「生活像鏡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耕耘心田,就是要發心待人慈悲,發心精進修養,發心少卻煩惱,語云:「心田不長無明草,性地常開智慧花」,希望心田裡成長慈悲智慧呢?還是成長愚痴偏見呢?那就看您如何「耕心」了!
-
不要跟他生氣
常看政論性「叩應」節目的人,都會發現每當討論到與宋楚瑜有關的議題,必定有人打電話進去:「宋仔假清廉,連媽媽家的廁所門壞了,也沒錢修理!」任憑老宋多次公開澄清,從來沒有講過這樣的話,並懸賞高額獎金徵求證據,可是,「叩應部隊」仍一而再,再而三地講同樣的話,甚至,還拍製「麥擱白賊」單元劇光碟四處散播。 當然,宋仔既不是神、也不是仙,而是血肉之軀的人,聽到這樣的話難免火冒三丈,趕緊出面澄清;同樣的,看到那樣的光碟,也忍不住連罵六聲「下流」。想不到老宋的這些本能反應,並沒有獲得善意的回應,反而被控告「公然誹謗」。很明顯的,這是人家設計挖坑等他跳,如果不反駁,白白布被染黑;如果中計隨之起舞,人家正等著偷笑,目的不言可喻! 其實,類似蓄意造謠抹黑的情事,並不是老宋的專利,一般人也都會遇到,如果聞之動怒,或去找他幹一架,那是愚昧的作法,因為,嘴巴是長在別人的身上,任誰都無法攔阻,雖然,「謊言講十遍成真理」,但是,「只要樹身站呼在,唔驚樹尾作風颱!」而且,旁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非自有定論,公道自在人心」,謊言有時也像兩面刃,既會傷害別人,也可能傷了自己!因此,面對蓄意抹黑,最好不要跟他生氣! 有一首莫生氣歌,歌詞是:「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如他意,況且傷神又費力,親朋同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夫妻甘苦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此外,還有一首消氣勸世歌,由於歌詞冗長,玆節錄修改如下:「莫生氣,要消氣,氣出病來誰能替?需知百病生於氣,勸君遇事多消氣,世事難盡個人意,他人氣我我不氣,養生保健蓄元氣,身心健康是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