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四給三互
記得,那是多年以前的事。幾乎,每天都在外面,接觸各種不同的人。好友送我一枚精美的綴子,可以當飾物用,綴心上頭書有四句嘉言:「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今日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愈來愈疏離;對人的信任感,愈來愈薄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曾子每天都把「忠」、「信」拿來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所以,荀子說:「君子能為可貴,不能使人必貴己;能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如果,大家率道而行,端然正己,那人與人間,就不會互相猜忌,而和信相處。 古德云:「君子有成人之美。」見人說一善言,我們給他讚嘆,並奉行善言;見人行一善行,我們發歡喜心,隨喜做善事。我把歡喜帶給你,你給把歡喜給大家,我們的社會就處處充滿著歡喜。人,都有困難和沮喪的時候。這時,我們能適時的給予勸慰、鼓勵,以及善巧方便的幫助,就會給他很大的希望,在困難中有從新站起來的力量。 孟子說;「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老子亦云:「盡力幫助別人的人,自己反而愈有餘;盡力給與別人的人,自己反而愈豐富。天之道,有利於萬物而無害;聖人之道,盡己為人而不爭。」 人與人相處,若能「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而且,悉人之情,悉事之理。人與人間的隔閡就會拉近,互信互愛互助,那我們的社會就會充滿著智慧、和諧、安祥、幸福及快樂。
-
堅持品質,創新突破
前不久地區某家知名貢糖廠為歡慶新廠大樓落成,舉辦了盛大的喬遷與開幕活動,不僅上了地方報紙重要版面,開幕當天現場更是官、商界貴賓雲集,配合開幕而進行的各項造勢與促銷活動,也有幾分台省大型購物商城或百貨公司開幕誌喜或周年慶的味道。這家貢糖廠原本就有不錯的知名度,如今搞了一個如此豪華氣派的「門面」,姑且不論對業績是否有直接而明顯的加分作用,至少也算是傳統產業的現代化。 當然,具地方特色的產業或商家未必都得依樣畫葫蘆才能確保永續經營,用錢砸出來的只是體面,如果能夠展現出金門風味才是真的成功。比起地區其他規模較小的貢糖店,這家貢糖業者擁有這樣一幢兼具工廠與展售門市功能的現代化大樓,或許多少能吸引觀光客目光而刺激買氣,但美輪美奐的包裝背後,賴以留住顧客的心而能確保生意興隆的關鍵,終究是商品本身的品質與特色。金門特色名產遠近馳名,早在那些現代化促銷觀念引進之前就已廣為人知,無論是高粱醇酒、堅利菜刀、可口貢糖甚至是一些頗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往往是戰地風光之外,吸引觀光人潮前來一遊的最大賣點。如今面臨傳統產業必須適應激烈而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尋求轉型與現代化的挑戰,地區傳統產業引進行銷與形象塑造等新觀念是一個好現象,畢竟有突破的意願才有進步的動力與空間,許多商家從「純粹靠顧客『呷好逗相報』」到慢慢能接受「花錢打廣告搞促銷」,可算是逐步跟上現代化經營的腳步,透過現代傳媒強大的傳播力量,絕對可大大提高能見度,拉攏顧客前來消費,還要建立口碑與品牌忠誠度,方法無他,包裝做得再炫再美,產品品質也該維持一定水準,甚至要精益求精。 名聲響叮噹的金門高粱酒面對競爭激烈的酒品市場也得努力打廣告、做行銷,菜刀與貢糖這些特產自不例外,看到有愈來愈多的業者開始重視「CIS」形象規劃與塑造,也彷彿瞥見地區傳統產業創新突破的新氣象!
-
學電腦好處多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電腦已在地區蔚成一股風氣,現在,不少大人、小孩,飆網、打電玩,不僅駕輕就熟,製作網頁、繪聲繪影,也是箇中高手,電腦似乎已成為地區不少家庭生活用品,沒有摸過電腦的民眾,還真是越來越少了。 日前,一位網友伊媚兒一份資料給我,指出目前臺省北部的一些國中生,若要順利從國中畢業,必須要學會微軟office軟體裡的word文書處理、excel試算表,以及利用簡報寫報告交作業等等,還要會做自己的網頁,並且也要會用FTP上傳,總之,這些起碼才能全部要會才有資格從國中順利畢業。如果照他所說的,那麼不會運用這些電腦技能的人,豈非都不具有國中程度,這也等於是說,現在的小孩子若要從國中順利畢業,不會電腦還真是異數。 網友也問我看到這種國中生,會不會汗顏或捏一把冷汗。老實說,現在的資訊科技一日千里,舊有的知識正不斷翻新,一個人如果不懂充實自己,今天一個國中生懂的,可能比以前的大學生還多,尤其是電腦這玩意,資訊日新月異,在這個領域裡,小學生打起電玩比電腦工程師還厲害;青少年的用字用語LKK的老教授看不懂;未曾出過國的男女可以和異國男女搭上線交朋友,這些種種如果你不去學不去看,絕對不知道,也絕對跟不上別人,更別說跟得上時代。 學電腦是種好現象,其中所蘊藏的知識是無盡的,如果能從中學得一技之長,對於未來就學就業,絕對有很好幫助,何況電腦科技未來還會大量入侵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因此,學電腦不嫌晚,但怕的是你不去學。 不過話說回來,學電腦不是光上上網看好看的、打打電玩享受視覺活絡筋骨、或者和網友聊天打屁,它還有很多的功能可以好好運用,如果只為了好玩,偶而上上可以,但千萬別走火入魔,試想,如果整天泡在網咖裡,為了只是交友聊天和打電玩,那將會浪費多少青春歲月。
-
多心與有恨
有時候,人難免多心。心眼一多,對很多事就跟著過敏,於是,當別人多看你一眼,你便覺得那是對你的敵意;當別人少看你一眼,你又會覺得那是對你的疏離或故意對你的冷落。 這種現象最容易讓人患得患失。特別是多心的人,注定活得痛苦,因為情緒太容易被人所左右,多心的人總是胡思亂想,結果,很自然的就困在一堆亂麻中而動彈不得。所以,與其多心,不如少根筋,這絕對是生活中的至理名言。 同樣的,心中有恨的人生是可憐又痛苦的。記得證嚴法師就說過:「恨,就是把別人的錯誤拿來苦苦折磨我們自己,最後毀了自己。」這是很讓人動容的一種人生智慧,可惜,一般人少有機會去深思,也不曾冷靜的想過。很多人恨父母被人欺負、兄弟遭人糟蹋,所以反過來欺負別人、糟蹋別人,結果,在人生道上就這樣一步一步的錯下去,最後,因為心有掛礙,心靈又得不到應有的釋放,不免繼續沈淪。 其實,在這人生的大染缸中,每個人都像是一塊磁鐵,當你身心愉悅、喜歡自己,對世界充滿善意,美好的東西自然會被你吸引。相反的,當你悲觀、鬱悶,覺得什麼都不對勁,負面的一切也就相繼來報到了。 正因為人都像是一塊磁鐵,吸引的都是你相信的東西,所以,「快樂的你」自然吸引了讓你快樂的情境;當然,如果心心念念為自己,凡事以己為尊,別人都是錯的,只有自己才是對的,我們很難寄望這樣的氛圍能夠不生矛盾、不起勃谿。所以,想要脫離人生的苦海,不論是待人或者接物,絕對不要多心,更不應有恨,我們都知道多心則生疑,心中有恨更易大動無名,這不是做人處事的常態,只有少與人爭執,多與人分享喜樂,不多心又大肚能容,才能讓社會常保和諧,從而登臨無恨的天地。
-
「人品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作者高希均博士,前些時日為文指出,台灣最缺的不是人才,是人品。提議設立「國家人品獎」,組織一個超然的、公正的民間團體,先從評估政治人物開始「包括政黨領袖、部會首長、民代、縣市長」然後擴及大企業中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為國舉才,為社會注入一股清流,真是深得我心。 試看當今政治人物,高來高去,講起話來很滑溜,罵起人來很兇狠,就是獨缺一點口德,讓人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之慨。縱然現今之道德觀與價值觀,不類往昔,工商社會自有一套生存競爭之道,但不擇手段只求成功,恐怕再如何工商繁榮的社會,也不會同意的。凡讀過幾天書,心中存些正氣,都會對今天的人品教育和表現,大感悲觀。 中國人傳統的人品觀,可大略分為二種人,一是君子,一是小人。一般而言,那些做事有原則,做人有誠信,品德上有格、有節、有分寸的人,通常我們都會尊稱他們為「君子」,反之,當「人品」漸失,擅搞權謀權術,愛走旁門左道,「人才」就淪於「小人」,一旦小人當道,社會風氣焉能風清。 因此,我們期待現今政治人物,應為全民表率,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語,所謂「士先器識」,有了風骨,「富而不驕,貧而不賤」,就合乎君子之道了。「貧富」不能論人品,但「驕賤」卻可評高下。人格與品格教育,最可貴的,就在於教人懂得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政治人物如能樹立好人品、好榜樣,上行下效,風行草偃,我們社會必能日見美善與和諧,走向富而好禮大道。
-
十二月孑孓變無蚊
社區是出了名的「燕子莊」,每年初夏,燕子成群結隊啣泥來築巢,幾乎每戶人家的門庭前都築有燕巢,少則一、二個,多則整幢房子共築有十來個,蔚為奇觀,因此,每年社區母燕餵食的畫面皆上報成新聞,「燕子莊」聲名不逕而走。 以前,每當看到社區成「燕子莊」的新聞,個人曾暗自竊喜,認為那是「福氣啦!」燕子捕食蚊蟲,為人類除害是益鳥,何況,他們飛越千山萬水,能選擇社區築巢,正是所謂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然而,有一次,我推窗遠眺,發現屋後的公園裡,滿佈市場賣魚的保麗龍盒盛土栽菜,鎮公所鄉村整建的排水溝旁,則擺放著許多廢桶容器,有位老婦人暗中打開水溝蓋,堵住溝底的污水,再趁黑夜舀取污水儲存桶中,以備澆菜。值得注意的是,遇到下雨天,儲存桶中的污水仍備而不用,就擺在公園裡,任憑孑孓滋生,羽化成蚊,成為疫病的媒介。 我終於了然徹悟,原來燕群逐蚊而居,爭相來社區築巢,「燕子莊」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而是環境髒亂的象徵,足以令居民臉上無光! 其實,燕子是候鳥,秋去春來,本來就是為覓食來築巢,不足為奇,只是,政府花數百萬元完成的鄉村整建,惜因公權力不彰,相關單位互踢皮球,拿一個自認兒子權高位重的婦人沒輒,放任社區公園成為養蚊子的溫床,才讓社區成「燕子莊」。畢竟,中國人講究仁恕,燕子飛越千山萬水,好不容易選擇庭前築巢,「既在佛下會,都是有緣人」,豈能拒於千里之外?只是燕巢太多,雛燕排洩糞便,對居家環境構成危害,確實十分惱人! 幸好,一年之中,蚊蟲也只在春夏季節繁衍,才短短幾個月的光景,就像此刻隆冬時節,加諸相關單位曾出面處理開單,雖仍髒亂不堪,但似乎已是「十二月孑孓變無蚊」,沒有惱人的蚊子和燕子,居民可過個清靜的冬天!
-
自修處求強
竹子,長得高瘦挺拔,遇勁風吹襲,竹子謙虛的彎腰俯下,等風過了後,再伸直屹立,不為風摧折倒地不起。強樹就不一樣,自以為高大魁梧,與狂風相較,最後,不敵狂風之力而中斷。同樣的道理,在自修處求強,則可不斷的成長進步;如果要在勝人處求強,不服輸,不反躬自省,則必會失敗。 學問、事業要有成,皆需從自己的決心、從自己的修習開始。孔子說:「不要憂患得不到職位,應該先憂患我自己是否有才德;不要憂患別人是不是不知道我自己,而應該先求我自己有什麼才學,可為別人知道的。」又說:「遇見賢能的人,當思與之齊等;遇見不賢的人,當自反求諸己,莫要自己亦和他一般。」 孟子亦說:「君子所憂患的事只有一種:舜是個人,我也是個人;舜為法垂範天下,流傳千古,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那又該怎麼辦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效法舜而已矣。」若自己不反思自修,而一味的在勝人處求強,則是捨本逐末,永無成功之望。 我們常說:「心想事成。」一點也不錯,如果無心,任何事也做不成的。佛典雲:「凡有情下至墮地獄,上至得解脫,無一非心造之作用。故修者先修心。修心,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故修行,一以調心為主,一以了知為主。」 孔子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我要不要快樂、我要不要有所成,完全看自己是不是去修習力行。所以,自修處,凡事要反躬自省,向自心去求、自我努力,反求諸己,而不是一味的向外馳求、好勝、嫉妒。因為,這種在勝人處求強,是一直跟別人相比、失去自我,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不知該自修求強,自己永遠看著別人成功。唯有自修處求強,才能在學問、事業有成。
-
小心用火,人鳥平安
「金門鸕鶿季」活動熱鬧登場,正式為金門冬季賞鳥熱潮加溫!事實上除了鸕鶿這等普遍冬候鳥之外,金門的冬季還有不少飛羽嬌客等著愛鳥人士欣賞,牠們未必佇足水邊或濕地,更多的是穿梭飛舞於田野、林間。只是人與鳥的活動區域難免交錯重疊,想不干擾到彼此似乎不太可能,鳥類侵入農民的耕地覓食令人抓狂,但農戶在田邊焚燒高粱桿與野草動輒波及附近林野亦總令鳥類「寢食難安」! 「水火無情」,對於「火」這個將人類文明大步推進的自然現象,我們除了發揮智慧善加利用,也該以敬畏的心看待它的潛在危險。在北風呼呼的十二月天,焚燒乾燥的高粱桿與野草,陣陣的白煙夾雜灰燼隨著風勢飄過馬路,開車者若及時搖上車窗尚無大礙,對於機車騎士與行人而言,刺鼻的煙味實在難受,如果燃燒的草堆中略帶水氣往往使煙霧更加白濁,影響道路視線危及行車安全甚鉅。這樣的例子國外與台灣地區皆有聞之,金門雖然還沒有因濃煙遮蔽致發生車禍的案例,但如此普遍的焚燒草堆,加上金門的道路兩旁處處高粱田,一個個草堆燃起熊熊烈火,難保不會因漫天濃煙殃及無辜。 就算沒有因此引發車禍,這類焚燒高粱桿與野草的行為也已經波及了許許多多的林地,威脅到許多林棲鳥類的活動空間。雖然「星火燎原」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多數人還是低估了「死灰復燃」的可怕力量。每每見到路旁田裡燒得劈哩啪拉的草堆,卻鮮少有人在現場看守,說他們太過自信倒也未必,或許殃及附近林地頂多是焦黑一片難看了些,再不然大不了是讓那些悠遊林間的鳥兒少了一點活動空間,但如果像報載那位民眾,一把火殃及隔鄰農地上堆放的價直數百萬元建材而面臨求償問題,可就笑不出來了。我們寧願相信他們也明白火勢蔓延的危險性,只是未確實做好撲滅工作,導致餘火再起,一發不可收拾! 多一分小心,火燒埔事件可以避免,這不僅是保護人們的身家財產,更為了善待那些把這塊土地當成休息站或家鄉的可愛的鳥兒。
-
建立完善家暴保護網
為減少家庭暴力暨性侵害案件的發生,縣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日前特別召開工作會報,期望未來能結合更多民間資源,共同推動這項預防工作,以促進地區更祥和安寧。 的確,家庭暴力在我們的社會已是司空見慣的問題,即使是民風純樸的金門地區,也是時有所聞,由於地區飲酒風氣頗盛,間接的也助長家庭暴力的滋生,通常都是丈夫酒後對妻子咆哮恐嚇或者拳腳相向,而受害婦女有的囿於傳統觀念,有的為了子女著想,有的為了維持婚姻,也有的認為家醜不可外揚,大都只好忍氣吞聲,這些都是導致家庭暴力無法在社會根絕的主因。 不過,自「家庭暴力防治法」實施後,家暴事件早已不再是家務事,不僅當事人可向警方聲請保護令,任何人也都可仗義執言,發現家庭暴力事件,可向有關單位通報檢舉,因此,有暴力傾向者應引以為戒。 然而,老實說,要減少家暴事件發生,除了當事人要勇敢挺身而出,政府等相關單位更應有完善的保護機制,以讓受害者免於恐懼,進而無後顧之憂,否則,受害婦女那敢聲張,而這也是相關單位亟待努力的地方。 根據報載,地區已發生過多起婦女向警方聲請保護令的案例,這說明「家庭暴力防治法」已在地區萌芽,這是種可喜的現象,不過,地區到現在到底還潛藏有多少家庭暴力事件,老實說,很難統計和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個鄉鎮村里都有,但是敢勇敢挺身而出,採取法律行動者,卻屈指可數,再因地區民風保守,很少人願意主動站出來為受虐婦女說句公道話,因此,受虐婦女除非自己勇敢站出來,否則相關協助單位也很難使力,這點也是地區亟待加強的,為此,如何協助受虐婦女走出陰暗,迎向陽光,還需相關單位多加把勁。
-
不貪、不怕
熟知股市的人都知道一句名言:「要買股票,必須不貪不怕」,這也就是說,在高點的時候不要貪心,只要有賺頭,要趕快把手中的股票賣出以落袋為安,在低點的時候買進不要害怕,放手一搏,絕對有一波漲幅可期。 台灣在股市狂飆的年代,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玩股票,那時候,「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這句名言被數以萬計的投資人奉為圭臬、奉為聖經,不管是家庭主婦也好、販夫走卒也罷,甚至上班族、學生無一不陷溺在那一股投機的歪風中,這樣的結果不僅使上班族無心上班、學生無心上課,即連一般人平常嗑牙拉扯的話題也不離股市行情,可以說,「錢」在那裡,「人心」就在那裡。儘管,隨便買、隨時買的人都嚐到了甜頭,可是那樣的「紙上富貴」、那樣的社會氛圍,畢竟不是常態。 前不久,財經記者出身、國內有線電視知名主持人鄭弘儀在他的新書中教社會大眾怎麼投資致富,鄭先生說,百分之九十的股票投資人都是沒有理論,是情緒衝動的投機客。所以他一再強調的買股票準則是:「低點買、買好股票、波段操作」。照著這個法則走,「鄭大師」認為靠股票賺錢不是難事,而且還有可能成為億萬富翁。 當然,想要成為億萬富翁,除了要有那種「把吃苦當成吃補」的勇氣,還要懂得投資自己,很多人都說年輕人吃不了苦頭,這樣的論點可以說言人人殊沒一個準兒,但我們相信,任何世代的年輕人都有自我的一套生存哲學,那怕是那些一丟即爛的草莓族,應當也有可取的地方吧!比較關鍵的還是要懂得投資自己,按照專家的說法就是「創業」,只要建立起「自己」的事業又懂得進行投資,就能讓錢為你工作。 問題是,當今在股海翻騰的一些投資者,有誰能放下身段,多聽聽專家意見,甚至用心又專業的投資一下自己。放眼望去,貪多嚼不爛的一群;畏首畏尾,不敢放手一搏的又是一群,「鄭大師」雖說,投資賺錢,買股票是最好機會,但對那些既貪且怕的投機客,永遠領悟不到這樣的真諦!
-
成功絕非偶然
常聽人說:「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確,人類因夢想而偉大! 許許多多科技的創新發明,皆緣自於人類的夢想,進而美夢成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鼓勵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要勇於夢想,才能邁向成功。 然而,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更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其間需要透過不間斷的努力與學習,方能攀上成功的彼岸。 尤其是處在這個號稱「知識經濟」的時代,競爭激烈,如何出人頭地,更須有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下更多的準備功夫,方能如魚得水的在職場佔有一席之地。 古人說得好,「字是隨時寶」,「字」代表的是知識與能力,這句古諺的意思是知識與能力是別人偷不走,自己用不盡的寶貝。由此不難體會,腦袋裡的東西,確實比口袋裡的東西值錢,因為它愈用愈有用、愈用愈富有。特別是現今的知識壽命愈來愈短於人類壽命時,學習就成為終身的工作,時下很多人在倡導「終身學習」,就是這箇道理。現今也有不少人面臨失業的窘境,嚴格來說,並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不學習新知。 有人把學習比喻為磨刀,不隨時磨利自己的「工具」─技能,就會失去競爭的實力。不少人喜歡舉砍樹的例子來談學習─一個人拿斧頭砍樹,相同時間內,他第一次砍二十棵,第二次十九棵,第三次可能只剩十五棵了,依此類推,數目不增反減,為什麼?因為斧頭鈍了。拿一把不利的斧頭砍樹,就算完成也耗時費力,可見,學習就像磨刀,時時充實自我,是非常重要的事。 總之,成功永遠是屬於最有準備的人,學習永不嫌晚,要成功,須先問問自己,準備好了沒?如果答案是堅定的、有信心的,那麼,恭禧您,您已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
草蜢弄雞公
孩子明年就要高中畢業了,如果考不上大學,就準備要接「兵單」了。 金門終止戰地政務實驗,回歸民主憲政常態,納稅和服兵役是國民應盡的義務,孩子該當兵的時候,那是他無所逃避的職責;而為人父母者,普遍也希望孩子能跳脫家庭的呵護,在軍中接受團體生活的訓練與陶鑄,才能適應人生旅途的各種挑戰。 自孩子呱呱墜地,一家人看著他開始爬行、看他站起來走路、看他多吃一口飯、多認識一個字,無不充滿著喜悅和希望,如今,孩子長得又高又壯,但是,最近這一陣子,孩子的阿嬤和媽媽,卻憂心忡忡,悶悶不樂! 因為,隨著明年總統大選腳步逼近,統獨爭戰日熾,公投爭議一再觸動敏感神經,讓兩岸瀕臨戰爭邊緣。而家有及齡役男,可能隨時上戰場,尤其,不久前,立委質詢國防部,倘若兩岸開戰有何因應措施,副部長陳肇敏的答覆是,一旦台海爆發戰爭,估計第一波死傷役男十二萬八千人,四十五歲以下的後備軍人將被徵召動員,重新穿起軍服上戰場。果真有那麼一天,如何不引以為憂? 金門歷經長期戰火蹂躪,老一輩的鄉親都曾目睹砲火造成家破人亡的慘狀,最能體認「戰爭無情」與「生命無價」,好不容易砲聲遠颺,不必再躲防空洞,誰願再重回戰爭悲慘的歲月?何況,兩岸關係逐漸和緩,開啟經貿往來新頁,人家又沒有恫嚇或挑釁,咱們何必一再「草蜢弄雞公」呢?除了造成族群紛爭,耗費國力,更可能引爆戰爭,讓役男上戰場。 誠然,每一個孩子,都是媽媽心頭上的一塊肉,誰願兒子去打仗?孩子明年就高中畢業了,若沒有繼續升學,將隨時準備接「兵單」入伍;難怪孩子的阿嬤和媽媽,每天面對電視統獨爭論,總是憂心忡忡,悶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