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惜緣知福‧更上層樓
金門日報甫於十月卅一日歡渡創刊三十七週年社慶;若是自正氣中華報溯起,金門日報已經伴隨金門戰地軍民走過了半世紀的歲月。時值廿一新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金門日報上下全體同仁無不自許:成為知識銀行寶庫和金門文化的大樹。 金門縣長李炷烽在金門日報社慶這一天,他親臨與會和金門日報同仁及教育首長、各界貴賓一起祝金門日報生日快樂、社運昌隆。 李炷烽縣長致詞時對金門日報語多期許和勉勵。他期勉金門日報在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能夠在以往既有的基礎下,讓金門日報更上一層樓。 隨著時代洪流的演進,不斷的精進再精進,日益的進步再進步,是廣大金門日報讀者的期許,也是金門日報全體同仁不可推諉的責任和使命。 在金門日報創刊三十七週年社慶,金門日報在社務工作又更向前邁進一大步,走入了電子的時代;金門日報與時俱進的推出「電子報」,讓海內海外的鄉親讀者即時地了解金門各項訊息,進而連繫鄉心、鄉情,共同攜手促進金門的發展和進步。 金門日報同仁有的在十幾歲就投身報社,有服務四十年、卅五年、三十年、廿五年的,無論先進或後進,都以金門日報的一份子為榮,將其一生的歲月都奉獻給報社,與之共存共榮。甚至於退休或是因職務不得不離開報社的同仁,他們對金門日報依舊是念茲在茲,給予鼓勵和祝福,令人備感窩心和鼓舞。 相逢自是有緣。金門日報擔負有傳播新聞資訊、知識和社教的功能;同時它也是一個事業單位。所以,金門日報社社長陳金文期勉全體同仁要惜緣知福,與時俱進,共創金門日報更光采願景。
-
難得赤子心
在小說中,在戲劇裡,甚至在現實世界中,都可以聽到類似這樣的對話:小孩子對於大人的某些言行舉止無法理解而頻頻追問為什麼?而大人總會以制式的答案回道:「大人的世界,你們小孩子不會懂的!」要不就是說;「別問這麼多,說了你也不懂!」再拗不過就乾脆說:「這些事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不管大人們選擇哪一套說辭應付孩子的疑惑,似乎都透露出大人的世界是如何地複雜難懂?也因此更能對照出孩子的世界裡那份純真、直接、無所隱藏的本質是何等的可貴又可愛呀!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思的漸趨複雜,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再不能像孩子般不假思索全憑本能反應,小孩子彼此相處,情緒的反應都是自然而直接,喜歡就說喜歡,討厭就說討厭,就連表現於外的表情動作也都忠實呈現內心真正的好惡,除非是受特殊原因影響被迫變得早熟而世故的「小大人」,否則,一般的孩子們多是單純而直接,不懂裝模做樣也不須矯揉做作;相較於孩子們的純真無邪,大人的互動模式難搞得多了,明明喜歡或認同某人,但若親近他會為自己帶來困擾便得選擇保持距離;對於討厭的人反而在權衡利益得失下勉強與之為伍,甚至曲意奉承。人若對人對事皆衡情度勢、思慮再三,固然證明處事周延,但為了保護自己而變得虛偽且高深莫測則是太過。身為成年人,為避免人際關係上的突兀,偶而口是心非是避免傷感情的必要手段,但若不能保有「赤子之心」,人與人相處豈不真假莫辨、險惡處處? 成年人的思路與處事的成熟,或許是稚齡小兒所不及,但小孩子的那種不假修飾的真性情,試問又有幾個成年人能保有?與他人互動總是想太多的人,或許是曾吃過真心待人卻遭算計的虧,也或許怕受傷害寧可八面玲瓏,高深莫測,但玩弄人性的結果,只會讓自己成為一名鬥爭高手,永遠無法感受直來直往的簡單與自在。
-
為健康而動!
要活就要動,活動為一切活力之泉源,更是追求健康、幸福之捷徑。 運動的種類繁多,包括有打球、跳舞、游泳、跑步、散步、登山、騎自行車等。這些項目雖然不同,但是,只要能確實按部就班去做,到後來都有殊途同歸效果。問題是否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現代的人,由於知識觀念的提升,特別重視健康問題,認為健康勝過一切;甚至凌駕財富之上。如果沒有強健的身體,經常體弱多病、弱不禁風,即使擁有金山銀庫,相信也是無濟於事,不能得到實質的快樂。 有了強壯的體格就是本錢,健康是金錢所無法買到的,而錢沒了可再賺。因而,無須視錢如命,應把健康列為首要,才有幸福、快樂、多采多姿的人生。無論晨昏時候,只要走近運動場、籃球場、或公園,就可看到一大群人,包括老的、壯年的、小的都在賣力的動;無論是跑的、跳的、走的,都在為健康而動,為幸福而走。 落實健康理念於生活中,養成每日運動的好習慣,正是當下全民所要培育的精神,亦為全民運動的指標。運動除了增進健康之外,更能藉著運動休息之餘,大夥聚在一塊,天南地北串起門子,不啻能夠聯繫彼此間的情誼,更能增多常識,可謂好處多多。 一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每天黎明必定趕早起床,速往運動場報到。因為這裡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希望與理想,除非天候異常,另當別論。據一位老者表示,幾十年運動下來,不但保有一付健康身體,更相對的年輕了許多。朋友,信不信由你,讓我們一起投入運動行列吧!
-
振興經濟當務之急
經濟不景氣,很多廠商企業紛紛關廠倒閉,失業率也因此屢創新高,連帶的導致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諸如飆車族橫行、青少年打群架、虐童事件、竊案頻傳等等,似乎整個社會充滿燒殺搶劫的暴戾之氣,如何整頓社會風氣,振興國內經濟已是刻不容緩,實值政府有關單位重視。 台灣經濟的不景氣,從企業廠商紛紛出走,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家庭所得變低等等現象可見端倪,以前,台灣號稱「經濟奇蹟」,更有所謂「台灣錢淹腳目」的俗語,但曾幾何時,國內的經濟一下子就完全變了樣,很多人甚至連生活都成了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台灣的經濟發展一落千丈,有關單位如果再不思振作,台灣的未來實令人耽憂。 有人把國內經濟的惡化,歸咎於台商前進大陸但債留台灣,是否真的如此,見仁見智,不過,如果台灣有良好的投資環境,相信不會有那麼多的台商趕著赴大陸投資,畢竟在大陸投資存有很大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如果不是在台發展遇到瓶頸,誰想離鄉背井冒險赴大陸打拚呢? 振興國內經濟,絕對不是一句口號或者說說就可以了,而是政府要拿出振興經濟的辦法,試想,如果連工廠都開不下去了,或者連一個養家糊口的工作都找不到,難道要他們去偷去搶。 經濟的繁榮與生活息息相關,經濟景氣好,百姓當然安居樂業,怕的是經濟不景氣,百姓找不到工作,社會問題當然接踵而來,因此要百姓安居樂業,以及企業不出走,振興國內經濟是當務之急。
-
釋放
記得曾看過一本書,書上說:「絕大多數的人,年紀愈長,心愈沈穩,不會有所謂的大風大浪和心情的高低起伏,那種因看到某一情景,某一段文章、詞句,或某些畫面而感動落淚的機會也少之又少。」 的確,年輕時,很多人都有著一顆極敏感又易破碎的心,輕輕一個風吹草動,一丁點芝麻小事,都不免要讓人長噓短嘆一番,往往,不問任何理由,你也會沒來由的落淚感傷。例如:在海邊看到一望無際的海洋與整片的晚霞,你會因壯闊而感動;看到某一部電視影集或電影,你會因劇中男女主角的聚散分合、哀怨情愁而流淚;或者看到書本中某些文章、詞句,因與作者感同身受而心有戚戚焉。 也許,你會說人生本來如是,因為年少的那些風花雪月本來就多采多姿而且極富變化,所以每一顆年輕驛動的心,不免因此而大起大落、載浮載沈,可是,人近中年,那種多愁善感又極富想像的情境,多多少少都被冰凍起來了,很多人已不再為任何事、任何人、任何情景而落淚。問題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尤其是生長在這樣一個有情天地,若一味的把自己想哭、想笑的衝動忍住,那上天賦與人類這些本能又有何用呢? 所以,適時的解放自己並無不好;而懂得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也並非壞事,何必一定得武裝起自己的個性、隱藏住自己的情緒呢?我們總覺得,人的情緒應無年紀大小之分,受感動的程度也無分別,只不過,年紀稍長者,容易被傳統的禮教所羈絆和限制,不像年輕人比較放得開,所以也就不敢釋放自己的感情,其實,若能跳開那些古老的枷鎖並勇敢的面對自己,那麼,人生何嘗不好過,日子又何嘗不輕鬆?
-
擴大「小三通」模式
近來,三通題材又在媒體中高度發酵,兩岸直航再度躍上檯面,成為朝野攻防、輿論的焦點話題。 其實,兩岸「三通」,不論是「香港模式」,或是經由第三地,百分之八十早已在通了,差的只是「直航」而已。 而當下的兩岸之間,真正有制度化的直航,就數兩岸政府公認的「小三通」模式。 全國一般民眾提到三通,首先想到坐飛機直航兩岸,又省錢又省事,有多方便,有多好。可是在深入一層的想,空運直航牽涉到航權、國防安全、國家主權、航線分配及航空公司利益等等複雜問題,豈能很快談成開放? 雖說目前有立委提出,採取兩岸包機試點直航,以解台商往返兩岸之不便。或許,這是一個未來的趨勢,但因目前卡在兩岸高層仍互信不足,而我政府也有降溫動作──阿扁總統的一席「三通並非發展台灣經濟的萬靈丹」,陸委會則強調,三通須由官方對談。看來,要啟動兩岸全面實質的三通,還有一段崎嶇的路要走。 不過,隨著兩岸一起「入世」,台商陸續登陸設廠,國人旅遊大陸日增,「通」的氛圍已日益濃郁,趨勢一旦形成,能擋嗎?等的只是「時間」吧! 面對促通聲浪一波波,政府現在最好的決策,不是擋、擋、擋!而應因勢利導,在小三通既有基礎下,擴大開放小三通人貨中轉,以滿足國人的部分需求,甚至權下地方,開啟金廈空中直航的契機,以擴大「小三通」模式取代「香港模式」,讓台金廈一線牽,人貨各暢其流,打造金門成為「明日的香港」,成為國家有效的「資產」與「籌碼」,所謂「肥水不落外人田」,我們不知政府,您還在遲疑什麼?等什麼?
-
珍惜生命
每次在報刊上看到前社長魯軍的文章,必定仔細品讀,因為,老社長繆綸將軍,自幼飽讀幼學瓊林及四書五經,是國內赫赫有名的政論家、武俠小說及專欄作家,尤其,他寫副刊專欄,雖是身邊瑣事信手拈來,卻饒富哲理,發人深省,特別是曾身受教誨,讀來如沐春風,倍感親切與溫馨! 日前,又拜讀他曉樓隨筆「重陽敬老外一章」的專欄,敘述老長官「許老爹」──許歷農十年前七十歲生日,軍中袍澤齊聚祝壽,大家勸他不必憂時憂事,因為,「人生七十古來稀」,應該多享受安樂晚年。可是,許老爹認為年逾古稀,人生已沒有多餘的時光可浪費,應讓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有價值,怪不得已邁過八十高壽,仍活得忙碌而認真,「老」字對他來說沒有意義! 事實上,一樣米飼百樣人,不同的造化,有不同的人生觀。 最近,在一次宴會動筷之前舉杯互祝,有人要大家年逾不惑,能吃盡量吃,能喝盡量喝,「且盡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言下之意,頗有人生短暫,應及時行樂,讓人油生「鐵甲將軍夜渡官,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來名利不如閒」之嘆! 然而,我有一位陳姓的文壇前輩,早年失學,憑藉長年自修苦讀,以初一的學歷,如今已文學著作等身。不久前喜獲升格當「阿公」,高興之餘,卻也頓悟當了阿公,距「陳公」還會遠嗎?因而更勤於運動和讀書寫作,倍加珍惜生命,自信「人生朝露,藝文千秋」,日子因而過得充實又快樂! 誠然,「人生七十古來少,先除幼年後除老,中間光景無多時,又有閒愁與煩惱,生命短暫彈指間,賢愚終歸埋荒草!」自盤古開天以來,無分尊卑,沒有人能躲過生死輪迴,因此,只要一息尚存,活著就該朝理想目標邁進,讓生命回歸塵土之前,散發光與熱,才不枉此生!
-
心靈的落腳處
子不語:「怪、力、亂、神。」 時至今日科學發達的時代,我們的社會仍有著「怪、力、亂、神」的現象。信佛、拜神、吃教,無非是要找到一處心靈的寄託之處,於茫茫的人生大海裡,平平安安的航向止於至善的歸宿。 現代的人只顧著追求物質生活的滿足,愈是往外追求,愈感到迷惘、不安,心靈空虛,雖然是過著優渥的物質生活,出門有豪華轎車代步,吃的是美食佳餚,穿金戴玉,內心深處仍有一份失落感,即不滿足又徬徨,心地很是不踏實。 人們在滿足物慾,但在心靈空虛找尋慰藉,希望指點迷津。於是乎,電視的命理、靈異節目應運而生,拜神問卜,在對宗教或是民間信仰沒有正確的瞭解,以為「有燒香就有保庇」的心態,就很容易去相信神棍和似是而非的論調,最後是上當受騙而不自知,真是愚痴的眾生啊! 命理有言:懷聖賢之理,達明哲之用,然後漸去「傲僻躁急」四字。上等之人,以「寬恕」二字可戒;中等之人「謙和」二字可戒;下等之人以「忍耐」二字可戒。依此三者,能治心病、能治過病、能治貧病、能治殀病、能保身家性命之病、能除勾絞冤業之病,真維世之奇藥,發越之良方,脫胎化氣,換骨易形之妙法。依此理而行,俯仰無愧,心安理得,那裡還要拜神求卜呢? 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大學又云:「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把放出去的心找回來,依聖賢之理而行,自然就會找到心靈的落腳處,不會再過著「其本亂而末治者」的迷惘不安生活。
-
無私奉獻才可敬
青年守則當中有一條:「助人為快樂之本」,說明了助人者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與結果中得到快樂與成就感。在這個功利主義盛行的社會中,不少人對他人友善或伸出援手,不是為了獲取某種報酬就是別有用心,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助人,實則仍是為了助己,是有私心的愛;相較於這種有目的的付出,另外一群人則是真正以愛心為出發點,幫助他人卻不求回報,若真要說有什麼報酬的話,大概就是看到被幫助的人度過難關轉憂為喜,自己也發自內心油然而生的快樂與滿足吧! 國父也曾說過:「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服務人群、幫助有需要的人是一件極有意義且快樂的事。這個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何其多,若光靠少數特定人員實不足以做到周全,因此有所謂志工制度的形成,透過有意願且相關條件許可的民眾投入服務人群的行列,由於是志願服務性質,沒有金錢報酬做為誘因,願意投入者必定是要抱著一顆熱心奉獻、不求回報的心,才能樂於付出心力而忘卻辛苦,也才能真正感受到從幫助別人而更肯定自我價值的快樂。 記得有一回乘坐自山外往金城的公車,途經花崗石醫院一站上來一位年約五、六十歲的老先生,在車上遇到朋友,閒聊中表明自己現正擔任志工,口沬橫飛地宣傳著當志工肯定有「好康的」,說是愈早投入愈有機會優先「撈到」永續就業的工作職缺,就算撈不到這個「好康的」,至少也積陰德,保你家庭美滿、生活幸福云云。這樣的一番高論,聽來著實令人覺得諷刺,擺明了就是現在當志工是為了將來撈好處,這種有所求而非基於一顆無私的愛心去服務人群的人,實在不夠資格擔任志工,也永遠不能體會「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諦。對於真正樂於幫助別人的人,受助者的一句感謝就是最大的「好康」。
-
創新與進步
日本不但是一個科技先進的國家,更是一個高度開發國度,到過日本親身體驗,從種種跡象顯示,就可得到充分的証實。 由一般的科學儀器,以至電腦、電視、像機、汽車、手機等產品的功能與效率,更是凌駕一般國家之上,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去過了一趟日本後,才真正了解日本確實是一個非常有希望、有潛力的國家。他們很會利用空間,又懂得規劃設計,經常可一物多用,不得不使人佩服。這不是在長他人志氣,而滅自己的威風,完全有幾分証據才能說幾分話! 就從最淺顯的生活層面來說吧: ‧日本政府通常能在各地勝區,規劃出一種不同風貌具有代表性的特殊景觀,予人深刻印象,這就需要多動腦筋;尤其在吵雜的高架橋下能設計出一片熱鬧繁華的商場,既不佔空間,又可死角利用,帶動買氣,增加就業機會,真的使政府與民眾雙方都受惠。 ‧一般公寓樓梯的設計都與我們不同,他們的公寓樓梯是設在房屋外面,而且走廊與樓梯四通八達。因為公寓出入人員複雜,潛在危險性較大,如果不慎著火,比較容易逃生,保命機會也較大。 ‧改良式馬桶水箱,這種水箱可一物兩用,不像我們傳統水箱只用在沖刷穢物而已。當用後沖水時,水會從箱外另根水管由水箱蓋上面流入箱內,此時可順勢洗手,不必再去打開洗面盆水龍頭,既方便又節水,不是挺科學的嗎? ‧便利門鎖,台灣的門鎖,當我們走出廳門,忘記帶鑰匙不慎把門帶上,就再也進不去,必須再開鎖才進得去。而日本就沒有這種顧慮,即使關了也進得去,當然要鎖門就需要藉助鑰匙了。 對於日本種種在生活上的便利之處,不得不使我們敬佩有加,再三讚美。
-
金門的未來值得深思
兩岸大三通最近變成熱門話題,中共副總理錢其琛曾發表「兩岸航線」的說法,兩岸關係為此似乎有進一步的進展,儘管兩岸何時大三通還沒有時間表,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金門沒有做好各項準備,兩岸一旦大三通,對金門的經濟助益不大,甚至反而有負面作用,實值相關單位重視。 探討金門自實施小三通以來,最直接受惠的是,一般民眾可直航大陸觀光探親,省了一筆繞道台灣等地的轉機費,但也刺激民眾一股大陸熱,前往四、五趟的大有人在,這股磁吸效應,也引發不少民眾前往大陸置產。為此,也有人耽心,未來金門的人口是否會外流大陸呢? 還有小三通以來,走私大陸貨是賺錢的方法之一,宛如是股新興行業,由於大陸貨普遍「俗擱大碗」,在一買一賣之間,走私者就賺取其中的價差,也因為如此,金門市面上到處充斥大陸貨,各項民生用品應有盡有,為一般傳統商店帶來很大衝擊,另方面也影響到地區農漁產品的展銷,金門如果不能建立自有品牌產品,將很容易被大陸貨打敗。 再說,如果兩岸真的開始大三通,台灣民眾都可直航大陸,金門處在此狹縫中處境將更艱難,因此,金門的未來何去何從值得深思,如要發展觀光,各項硬體建設與塑造強而有力的觀光景點還要加強,至於要振興經濟,吸引外資設置加工區或者設置境外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等等,都需趕快規劃著手進行,否則一旦兩岸大三通,金門將未蒙其利,甚至因而受害。
-
讚美與批評
說到讚美,幾乎人人都希望聽到別人的讚美聲,然而你是不是也經常去讚美別人呢?事實上說說容易做的難,不能身體力行可以說是人們的通病,所以,當你對別人的批評而忿忿不平時,最好也要反躬自省一番,想想自己難道就不曾批評過別人嗎? 如所週知的,讚美是每個人都喜歡的,批評卻是人人所厭惡的,可有些人老喜歡被人讚美,卻吝於讚美別人,我們總覺得,當你得到別人的讚美時,應反過來也讚美別人一下,那樣不僅自己快樂,更能夠使別人快樂。 可悲的是,一般人總是批評別人的多而讚美別人的少,往往,一些不堪入耳的批評也就成了似是而非的謠言。事實上,批評雖是人人所厭惡的,但透過善意又有建設性的批評,有時卻能撥亂反正、引導人改過遷善,當然,批評不能太過直接,特別是要注意措詞,否則太過直來直往,可能會使人惱羞成怒,造成反效果。所以,當你在批評的時候,應當站在別人的立場多想想,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才得體? 其實,讚美的話人人會講,但有些人往往流於諂媚逢迎,結果成了過度的誇讚,這樣的舉措說不定是別有用心呢?所以,讚美應當是發自內心的,千萬不要為了某些目的而去讚美別人,這是不足為取的。 當然,人們總是喜於接受讚美而厭惡遭人批評,不過,我們總以為有批評才有進步,問題是,有太多的人只懂得一味的批評而不肯花一點時間去發掘別人的優點,更可惡的是,老喜歡把別人的缺點拿來奚落一番,甚至來個見縫插針、遇洞灌水什麼的,總之不把人搞死、鬥臭絕不終止。其實這又何必呢?既然我們都知道,被人讚美是快樂的,被人批評是痛苦的,那麼,不想引來別人的批評,就該虛心的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不幸災樂禍、更不曲意逢迎,好的,不要吝於給予掌聲,不好的,拿出來自我惕厲又何妨,我想,這樣的境界是很多人所衷心企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