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給金門一個機會
金門歷經多次戰爭,這是國共戰爭時期的歷史宿命。 看看古寧頭殘留的頹屋敗瓦,可想當年戰爭的殘酷無情,百姓的無辜慘狀! 戰爭所帶來的浩劫,不只是人民身家財產嚴重的損失,更撕裂了人民心靈深處。午夜夢迴,遙想當年,寸土斷腸,橫屍遍野,能不流淚? 星轉月移,五十年過去了,大環境丕變,兩岸不再那麼劍拔弩張,但仍藏著「一觸即發」危機。 統與獨,意識型態,真的那麼重要嗎?政客熙攘攘,圖的是什麼? 以大欺小,或以小搏大,任何的「硬拗」,豈不又回到叢林法則、博奕理論的時空,讓人浮現戰爭陰影,玉石俱焚景象,誰之過? 小老百姓要的不多,只求圖個溫飽,過個安居樂業生活,難道這也是一種奢望嗎? 大家都說現在的世界是個「地球村」,兩岸為什麼不能務實的看待這個大勢與現實,為什麼不能好好的談?有法制的直接交往?為什麼還在那裡明爭暗鬥呢? 歷史的教訓,國際的競合,時空的轉換,已給兩岸很大很大的機會,一邊締創了「經濟奇蹟」,一邊正在打造「世界工廠」,能不珍惜、滿足? 大陸已興起,民進黨為民主奮鬥也已取得政權,只有金門這塊以前的戰爭之地,仍在尋尋覓覓為將來找活路。 悲情的金門,用最悲憤的戰爭寫歷史,誰能給我們公道呢?我們也希望能「有夢最美」! 打造金門成為境外航運中心,在金設置加工出口區,開放大陸同胞來金觀光,這都是金門人未來的美夢與願景,兩岸都應給金門一個機會,這也是金門為兩岸創造一個長長久久的和平契機,且看歷史怎麼寫!
-
談大我和小我
我,自稱之詞也。說文:施身自謂也。 我,又有「小我」之分和「大我」之別。一家之利益大於一人之利益;一縣之利益大於一鎮一鄉之利益;一國之利益又大於一省一縣之利益。 一己一私之利益,只要是合情、合理、合法之事都應當保護。但人,不僅有一己一私之利益而已,還有一家、一鎮一鄉、一縣一省,甚至大至一國之利益。當小我和大我之利益有衝突之時,自是要面臨取捨及義利之辨。何者為小我之利益又不損及傷害大我之利益;何者為大我之利益又不損害小我之利益,需一長足深入的思量。當犧牲一己之私,而能成就大我之利益也能保障小我之利益,就自會「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金門地區保價收購高粱政策,它的主要目的旨意:在為照顧金門地區的農民,改善農村經濟環境和生活品質,進而促進金門地區農業的永續經營和發展,創造金門農業的第二春。 但,近年來有不肖份子為了一己小我之私利,貪圖高粱保價之利,以不當非法的手段走私高粱混充金門高粱,從中獲取利益,因而損及傷害辛勤耕作農民的利益,也加重了金門縣政府財政負擔,實非農民之福! 像不肖份子之所為,只顧一己小我之私利,而罔顧了大我之利益;最終損害了小我之利益,也損害大我之利益。所以,吾人主張採取嚴厲的取締,一旦查證屬實,將之移送法辦,並列為「拒絕往來戶」,藉以保障整體農民之利益,真正落實金門縣政府照顧農民的政策美意。 人,不能自外於家庭、社會、國家,在顧及小我之利益,也能顧及大我之利益,自然上下蒙其利。這種「先義後利」作為,自家庭到國家都會興盛起來!
-
我們在寫歷史!
最近,地區部份鄉鎮正緊鑼密鼓編纂鄉誌或鎮誌,金沙鎮就是其中之一。 前些日,任教於金門高職的楊天厚老師,陪同任教於金湖國中的夫人到社區作學生家庭訪問,順道光臨寒舍喫茶敘舊,談及受邀參與編纂金沙鎮誌事宜,基於同樣來自金沙,「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因此,聊起來倍感親切! 的確,楊天厚和林麗寬老師賢伉儷,兩人夫唱婦隨,長年默默從事文史工作,深入鄉間作俗諺採擷及鄉土文獻蒐羅,用筆和鏡頭詳細記錄,經有系統整理,已先後出版十餘冊相關書籍,傳承浯島民俗采風,倍受各界高度肯定!此番獲聘編纂鎮誌,自然不遑多讓,真為母鎮深慶得人! 此外,言談之間,亦得知楊老師承接鎮誌編纂之初,資料付諸闕如,僅靠從金門日報合訂本影印摘錄,將相關訊息涓滴串連起來。換言之,金門自唐朝陳淵開疆牧馬以來,島上雖人文薈萃,科甲聯登,但屬於地方的人文活動,卻欠缺記載,幸金門日報天天在寫歷史,否則,鎮民的近代人文史頁將是一片空白! 然而,聽楊老師一席談,忝為報社的一分子,內心憂喜參半。喜的是何其有幸,也曾共同為浯島寫歷史,那是何等榮幸?可是,卻也感到無限的惶恐,因為,過去是否曾怠惰疏忽,遺漏鄉親走過的足跡,將愧對吾土吾民! 事實上,金門日報自創社以來,包含其前身的正氣中華報,是自民國三十八年隨國軍撤退來金,已走過五十幾個年頭,其間天天出報,就連「八二三砲戰」島上彈落如雨,亦未曾中斷出刊,每天記載軍民走過的足跡,如今透過合訂本,幸能尋回片段編纂成誌! 所謂「不知者不罪!」過去,報社同仁只知傳遞最新消息,忽略還肩負寫歷史的重任!如今,恍然徹悟,今後當與同仁攜手互勉,希望不漏消息,以不辱使命!
-
行動勝過言語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一個人一生當中,難免遭遇到挫折與打擊,人與人相處也因為彼此個性、想法不盡相同,總有摩擦與誤解產生。遇有事情不順心,有人不免陷入低潮,甚至開始怨天尤人,彷彿全世界只有他一人最最不幸;同樣的遭遇,卻也有人在短暫的失意之後,能放下心中的罣礙,選擇不讓一時的不順心奴役了自己的心靈,終究能再以樂觀的心態繼續面對人生。 佛家常勸眾生「凡事放下」。試想,一個人扛著千斤重擔,若令其久久不得放下休息,那種身心俱疲不得解脫的痛苦不難想像;同樣的,一個人若對於一時的不順心或不時會遭逢的挫折耿耿於懷,就好比有千斤重擔壓在心上,扛得愈久心愈累,成天被「諸事不順」的心情困擾著,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抱怨型」人格,不僅會遇有事情不順己意便牢騷滿腹、怪東怪西,更可能將這種負面情緒延伸到周遭的人身上,徒增他人的困擾。 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寒暑,雖然不必得過且過、虛度光陰,卻也用不著凡事斤斤計較、耿耿於懷。只是,人很難真正做到清心寡慾、不貪不求,對於尚未得到的,總會汲汲營營、苦苦追求;已經擁有的則拚命鞏固,唯恐一不小心失去了。一旦遭遇挫敗而失去所擁有的諸如財富、職位甚至是名聲等有形無形的個人資產,總會百般痛苦、無法釋懷,甚且有人嘴裡說著不忮不求、塞翁失馬之類的漂亮話,彷彿他已能放下一切、無礙於心,實則愈強調不在乎,愈顯示他是放不下的。人的一生當中、挫折與挑戰何其多?只要不是徹底地被擊垮了,設法再站起來繼續前進才是應有的態度,一時的失意要儘快將它拋在腦後,畢竟費盡唇舌向他人證明,還不如專注於走好眼前與未來的路來得有說服力呢!
-
健康靠自己
凡事自己來,不是沒有道理的;尤其關於身體健康的掌握,更需要自己來決定,別人是幫不上忙的。 其實,健康勝過一切,有了強壯的體格才能擁有一切,包括事業、家庭、財富、親情。如果失去健康,即使坐擁金山銀庫亦是毫無意義可言,不但得不到快樂,更不能享有美麗的人生。 從生活上體驗、觀察,大多數民眾平時都在揮霍生命,根本不知道珍惜,只會等到躺在病榻時,才會深深感到健康的可貴與重要。因此,健康必須靠自己平時的維護和保養,尤其有規律的生活更屬重要。 近年來,民眾生活水準不斷的提升,導致休閒生活逐漸受到各界重視,相對的,更為民眾健康挹注了活力與希望。由此種種的歷練,更豐富了民眾的生活內涵,開闊人際間的關係,更增進了人生的閱歷。 地區民眾邇來已能體驗休閑生活對身心的重要性,以及增進生活的情趣。因而,已有不少的民眾在生活型態上起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是朝向好的方向。諸如三五好友經常相約上山下海,或郊遊、或焢窯、或閑聊品茗等,都是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點綴。朋友,只要能多花點心思,生活必然更具色彩。 古人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不要只會羨慕別人的健康,重要的是能讓自己如何動起來,有恆的加入運動行列中。其實,在忙碌的當下,運動並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只要把握和運用早晚時間,作有規畫的投入,相信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保証你擁有快樂、強壯的人生。
-
少政治‧拚經濟
經濟不景氣,失業率節節攀升,國人的痛苦指數也愈來愈高。報載,台北市政府環保局招考儲備清潔隊員,結果上千人擠破頭,而且考上不一定會錄用,還要等上個幾年,如此的生活環境,實令人唏噓。 台灣近幾年來,經濟的發展每下愈況,股票價值直直落,加權指數從萬點跌落到谷底,不少人為此傾家蕩產,儘管這幾天似有回春跡象,但暴起暴跌令投資人搖頭,尤其是銀行存款利率降了又降,讓很多靠利息過活的老年人節衣縮食,有如過著寒冬,台灣的經濟到底要等到何時才能回春呢?這是所有國人最關心的事,甚至耽憂台灣的未來是否還會向下沈淪。 的確,國內經濟已壞得不能再壞,很多企業廠商倒閉的倒閉、出走的出走,留下來的也很多是負債累累或苟延殘喘,如何振興國內經濟,是政府當前主要課題,但令人遺憾的是,迄至目前我們仍不見政府拿出有效的振興經濟方案,反而一直是在政治議題上打轉,如此長期下來,怎不令人憂心台灣的未來。 老實說,大部分的平民百姓和企業廠商,要的是有個安定的工作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想的是如何賺錢來提升生活品質,如果民眾連工作都不保,或者工廠都快倒閉,又有多少人還會在乎什麼根留台灣,這是相當現實的問題。 經濟不景氣已是很長一段時間,很多國人都感受到生活愈來愈艱苦,無不盼望政府多多拚經濟,畢竟經濟搞不好,人民的生活水準也跟著遭殃。
-
「再試一下」
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天性脆弱,一旦遭受到挫折、打擊,便把自己閉鎖在狹隘的天地裡,然後鑽牛角尖,讓一切不如意蒙蔽理智。 同樣的,有些人在遭受到失敗後,便將信心牢牢的隱藏起來,要不便以酒、以藥來麻醉自己,認為只有如此活在小框框中,才是最安全、最沒有風險的。 其實,隱藏是一種逃避行為,麻醉自己的感官更是懦弱無知,因為不管是那一種人,生來都有一份責任,也就是要為自己的言談、舉止乃至於行為負責,如果一味的將自己閉鎖在那小小的天地裡,從此不管外面的陽光多麼美好,草皮多麼綠,微笑多麼美,那是對自己健康的不負責任;至於不在失敗後檢討失敗的原因,卻以酒來麻痺每一根神經,致使因宿醉而引來不良的後果,那是對自己舉止行為的不負責任。試想,一個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人如何能夠成功?又能拿什麼顏面去立足社會? 有一首兒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記得其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這是一句好話,再試一下。」很多為人師表的也常拿這首歌來鼓勵學生不要怕失敗,因為失敗了可以再試一下,一試再試試不成,再試一下,總有成功的一天,這是人生道上顛撲不破的至理。 做為一個成年人,其實更應懂得這首兒歌的三昧,失敗了真的不要緊,重要的是信心不能被擊垮,更何況在人生道上失敗的機率遠比成功的機率大多了,如果只一味的害怕、逃避,不敢迎向挑戰,那人生還有啥意思! 所以,勇敢的挺起胸膛吧!在那裡失敗,就從那裡站起來;再試一下,你會發現,你的勇氣回來了,你的信心回來了,成功之路更是光明在望。
-
無悔的信守
廿六年前剛進報社的時候,擔任日班工作,午休常跑去編輯部,裡面台、港報紙應有盡有,更有許多雜誌。而且,專人負責更換整理,徜徉其間閱覽,真是不亦快哉! 當時,筆名風衣的編輯顏伯忠,他的辦公桌玻璃墊正中央壓著:「權勢固然可畏,義理不可不爭!」的座右銘,用毛筆寫的,字跡蒼勁有力,紙質已泛黃,顯然已放置一段很長的時日了。 或許,自從看過風衣的座右銘,仿如鋒刃銘刻心版,特別是他提攜我入行擔任新聞編輯,曾安排在他家書房上了三天課,將其所學傾囊相授,一再叮嚀做新聞守門人,應善盡社會責任,一輩子要堅持信守的,就是不畏強權脅迫,維護公理正義! 因此,在我的腦海深處,時時銘記教誨。軍管時期,曾不為威逼利誘,被羅織「暴行犯上」罪名調職,兼「留社察看」處分,委任職務只剩「臨時交辦事項」,擔任送報工作。也曾主編言論版,因採用反對金門「開賭場」的文稿,被匿名電話恐嚇警告,仍堅守平衡報導職責,繼續刊登反對者投書,卻突被調離編輯桌,荐任職在工廠印報三年餘,而且,連續四年考績乙等。幸好,個人深信公理自在人心,俯仰無愧天地! 當然,任誰都知道,小蝦米難敵大鯨魚,服公職不懂哈腰奉承,等於自毀前程,可是,權勢所能禁錮的畢竟有限,並不能壓抑一個人的意志與潛能。這些年來,激勵更加奮發,似是因禍得福,自認活得很有尊嚴,倍覺何嘗不是收之桑榆?如今,回首前塵往事,深信假如時光能倒流,依然無悔當初的信守,有所為,也有所不為! 歲月悠悠,前編輯主任顏伯忠先生離開我們十年了,只嘆庸碌如昔,無以回報提攜之恩,唯一足堪告慰他在天之靈的,正是當時殷殷教誨,旦夕不敢或忘,以前如此,將來亦不敢稍怠!
-
「微利時代」的省思
當下,全球面臨一波景氣寒流。大環境不好,利息薄得不能再薄,加上科技革命,大量生產,供過於求,企業獲利微薄,在在顯示一個「微利時代」的來臨,這也意味著繁華榮景不再,教過慣經濟「高成長」年代的人們叫苦連天。 不過,在一片悲情中,也絕不容我們懷憂喪志,畢竟,我們的社會現仍處在一個歷史經濟的「高峰期」,只不過現在正由高峰往下走,人民由於近數十年來過慣著高經濟高成長的生活,面臨景氣寒冬,一下子還不能調整步伐適應,百姓自是唉聲嘆氣,自殺者有之,搶劫也頻傳,處此情況之下,除了企望政府速拿出拚經濟的良策外,國人的心理重建,也極有必要。換言之,心理健康,觀念正確,可以讓大家安度難關,重新過一種快樂、滿足又幸福的日子。 想想從前,沒有電視、沒有轎車、沒有冷氣的時代,大家省吃儉用,還不是一樣的過日子;看看現在,國人普遍坐擁轎車代步,住華廈吹冷氣,個個人手一支大哥大,還想穿名牌喝XO,出入KTV,甚至玩起「金錢遊戲」來,如此放肆生活,一旦景氣一個跟不上來,難免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的結果,自是生活處處有壓力,苦不堪言。 眾所周知,物質生活的追求享受,是惡質文化的一種徵象,精神生活的提昇,才是高品質文化的表現。以目前國人的國民所得來衡量,對於食衣住行四大基本需求,只要節制點,應可應付裕如,要過一個愜意的日子,應該沒有什麼困難才對,怕只怕我們一直沉迷在高成長的奢侈生活中而不知回頭!社會上還有屢見不鮮的搖頭族、飆車族、拜金族,還有許多人在崇尚美容減肥,這又表示什麼?是不是國人驕逸過度、浪費過多、縱欲過頭,在在值得我們省思。
-
厚植實力‧登上國際
金門要登上國際舞台,金門就必需先要有實力才能去推動;同時,金門也必須要有真實的內涵,才能獲得國際的認同和肯定,進而國際人士願意遠渡來金門,一窺金門的神秘面紗,欣賞金門「海上公園」的美麗。 報導:文建會和樂山文教基金會合力推動台灣加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特別選出包括金門在內的十一處作為「世界遺產潛力點」;而金門是以「文化遺產」為訴求,符合現階段金門以「觀光」、「文化」立縣施政的縣政政策主軸,更是推動金門登上國際舞台的契機。 金門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自唐代陳淵牧馬啟疆,草萊大闢,人文蔚起,古今歷史上,可能從未有一處島嶼像似金門一樣。金門位居雄鎮海門的戰略要地,又有大儒來訪講學,人文與軍事糾結,建構金門獨特的、剛柔並濟的閩南文化素質和特色。 近幾年來,金門為保存先人留下且俯拾即是的豐富文化資產,八十一年共指定一級古蹟一處│邱良功母節孝坊,水頭黃氏酉堂別業等二級古蹟七處和三級古蹟十三處。另,八十八年經金門縣政府公告縣定古蹟有十二處,依序按部就班推動各級古蹟修護工作,以供踵進的珍貴文化資產。 金門是以「文化遺產」訴求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候選名單。本(十)月底,文建會和樂山文教基金會將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指定審核委員來金實地踏勘。未來,文建會將針對包括金門在內十一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作進一步篩選,並陸續投入資源進行改善與管理經營,俟時機成熟後適時爭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總之,金門要登上國際舞台,當前必須加速推動國家公園計畫、保護金門文化資產,開發觀光資源,提昇金門文化內涵,機緣成熟,金門才有實力登上國際舞台!
-
眾樂樂不如獨樂樂
據報載又有一名美國婦人控告菸商未盡到告知吸菸會導致癌症之義務,致使她罹患肺癌,並據此求償鉅額補償金獲判勝訴的案例。雖然菸商強調該婦人吸菸成癮的原因複雜,不能全然歸咎於香菸,並且將尋求上訴,但這類的求償案愈來愈多,顯見反菸害已成了現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環境的重要訴求。 拒絕菸害是許多現代化國家正努力推動的社會政策,國內對於菸害防治措施的推動也可謂不遺餘力,除了民間團體不斷宣導之外,政府也訂定相關法律約束癮君子們尊重不吸菸者擁有呼吸清新空氣的基本權利。只是,不論採道德勸說,抑或是祭出罰則,普遍看來成效似乎仍然不彰。道德勸說只能用在理性且願意接受逆耳忠言的癮「君子」,碰到那些不想當君子的人,你說你的大道理,他抽他的菸,真的被唸煩了,還可能不屑地回道:「我吐出來的二手菸,有燃燒廢五金釋放出來的戴奧辛來得毒嗎?」弄到頭來反倒像是我們小題大作似的?祭出罰則應該有用吧?錯矣!現在有強烈道德勇氣敢檢舉在公共場所吸菸行為者實在不多,倘若要檢舉的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或工作同仁,心裡的壓力與掙扎恐怕更大,真的把心一橫來個大義滅親,被檢舉的人頂多損失個幾千元,不痛不癢的,難收遏阻之效。 吸菸若是「獨樂樂」只能算是個人行為,無權加以干涉,但吸菸者所吐出的「二手菸」會危害周遭吸入者的健康已是公認的醫學事實,吸菸者即便不在乎自己的身體,卻也無權讓不吸菸的人賠上健康。為了兼顧吸菸與不吸菸者的權益,許多公共場所現在都劃設了專屬的吸菸室,只是癮君子們仍嫌麻煩,照樣在人群往來的場所吞雲吐霧,逼得拒菸族隨時得飽受菸害之苦。如果吸菸者討厭被「集中管理」,那麼基於尊重他人,請隨時自備塑膠袋往自己頭上套,OK?
-
天道存乎一心
還記得今年的夏天嗎?因為過度炙熱使人難耐其苦,必須藉助冷氣才能高枕無憂,尋求香甜的美夢。有人說,這是罕見的異象!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運轉如恆,人類才得以正常生活,創造不凡的成就,庇佑眾生,這全要歸功蒼天之所賜。不過,近年來天災頻傳,一些不應發生的事,竟然接踵而至,還匪夷所思,十分離奇。若說這是老天故意的安排與懲罰,亦不為過,畢竟種什麼因必得什麼果,不容你不信。 據鄉老透露,目前的情景,是人類無惡不作,自我毀滅的原因,才會激怒老天,罪有應得。地區還好,看看台灣景象,真的一團亂,許多人往往泯滅天良,脫序而為,只為達成目的,將會不擇手段蠻幹到底,到後來不但害了別人,也毀了自己,真的划得來嗎? 所謂「人不按天理,天不按甲子」,正因為這個因素,當下的社會才會如此混亂失序,導致人人自危的痛苦;而老天的不按牌理出牌,也攪亂四季的運作,衍生種種災象,由每次台灣地區發生不可思議的災難判斷,無疑是對人類的一種警告與懲處。 天道即人道,上蒼本有好生之德,故能四季正常循環運轉,風調雨順,民生樂利。人在福中應知福,不能存有非份之想;尤其人與人之間應和睦相處,不忌妒、不惹事生非,團結一致,才能維持既有的成果。 人總是嚮往安定與進步,因而,凡是國人都應努力來實現這個理想,讓眾生能夠活出快樂、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