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廣場
-
平衡觀光發展效應
隨著觀光業的發展,觀光城市已成為全球各城市追求的一個發展模式,在歷史保存的範疇中,保存與發展已成為觀光城市交換價值下的產業。所強調的觀光效應是反映出現今觀光熱潮下所衍生的社會現象,意即「過度開發」及「過度保存」之城市發展的兩個極端。城市觀光發展若缺乏整體構思,衝擊影響勢必導致文化與資源逐漸消失與耗盡,歷史地景將面臨拭去重寫的危機;但當歷史、傳統形式的保存不再符合使用內涵,所形成的排擠作用,導致城市面臨人口流失的危機,歷史地景形成單一產業化的產業專區,成為觀光櫥窗的樣版。兩極端的社會現象不只導致「保存」與「發展」處於矛盾之現象,更造成「觀光」與「生活」的不平衡狀態。保存主義的傳統思維偏重對形式的保存,對歷史地景的價值與意義有偏好,但卻不對其使用內涵有價值判斷,於是在盡力解救歷史地景的同時,因為觀光經濟力的驅使導致城市易淪為觀光城市效應的局面。因此歷史地景的拭去重寫與單一化、仕紳化的兩極教訓使得近年的歷史保存工作亟欲尋得一平衡點。 過度開發的危機 很多的研究及現象都可以看見實際觀光衝擊的情形,說明著過度開發對地方上的衝擊影響,也清楚指出觀光發展在經濟熱潮下藏匿在其中具有毀滅城市的危機。但是,在現今依舊仍有城市尚未發現觀光所帶來不可恢復的危機。縱使城市發展是以經濟力導向,所追求的目標是提升競爭力,進而與世界接軌。或許城市所追求的是永續發展的精神,極力以建設、開發為手段,冀能促使地方產業經濟的提升,但是在追求永續經濟的表象下,真實存在的是卻是「過度開發」的危機。以歷史地景及生活環境而言,在無整體規劃的思維下,城市的過度開發已經造成相當不可恢復的破壞,也造成生活品質低落的走向。歷史地景在觀光建設開發下,過度的建設、整建、開發已經在無意識下對歷史地景造成破壞,環境生態也因此喪失生命力,生活環境也因觀光的污染、髒亂造成生活品質日趨敗壞,再加上觀光帶來的複雜性,造成是社會治安的不安全,使生活失去適意的寧靜。如此種種的危機,所反映的不再是城市的經濟奇蹟,卻是反諷當年鼓吹「無煙囪產業」之觀光發展的城市政策。 過度保存的迷失 「過度開發」的社會現象造成城市眾多的破壞危機,除了依舊沈溺觀光經濟下無知的城市外,顯然的已經成為眾所皆知之議題。但卻無人意識到「過度保存」對於城市的限制與衝擊,放縱的讓「保存」潛移默化的侵蝕城市發展。或許現今對於觀光仍抱有非常大的期待,冀能利用保存下的歷史地景為籌碼,在世界觀光城市嶄露頭角,進而提升經濟獲益。然而,保存雖然是遵循永續發展的精神,保留資源特色,讓世代間均能享有,但過度的保存卻是為城市造成限制與反發展的驅動力,這是現今觀光城市尚未發掘的議題。 或許觀光城市仍處於保存的迷失當中,一味保存卻忽略凍結城市發展的腳步,縱使城市仍然佈滿觀光客,觀光產業日益繁榮,但在這過程中卻無意識讓真實的生命力逐漸流失。生命力是城市存在的根本,也是人類生活的表徵。歷史地景的保存雖然保留了最原始的形式,但是對其使用內涵的價值而言,卻在經濟潮流下忽略了使用者及其內涵的重要性,是故衍生出不適居住的生活環境。再者,觀光人潮對於歷史地景的偏愛,大量遊客的湧進改變了政府部門、居民等使用者對於歷史地景的價值觀,地方建設、環境改善以及居民生活的重心日益轉為觀光導向,造成觀光城市的「仕紳化」(Gentrification)。居民因保存所帶來的限制與不便利,逐漸遷出居住的所在,城市的排擠作用也造成單一產業化的產業特區,猶如去生活化的迪斯奈樂園形式。「過度保存」促使光城市淪為單一產業化、仕紳化的局面,在保存的表象下是去生活化的觀光櫥窗的樣版,保存的美意也將成為導致城市發展停滯、靜止的驅動力。 現今觀光城市多以朝向經濟導向的模式發展,忽略觀光帶來的衝擊影響。因此,兩極端的觀光城市效應對於以觀光為重心的觀光城市而言,對未來發展深具威脅性。適合地方的觀光發展模式是必要的,想想我們是要人山人海擁擠的觀光型態,還是使用高度管制力下保留建築的觀光樣板,都是值得我們省思及討論的。但在政府政策下的觀光發展政策,除了經濟力導向的產值及收益外,最應該重視的是「人」的生活權利,生活的適宜性及公平性應該建立在每一個政策基礎上,以提高觀光發展的成效及平衡觀光發展的衝擊性。
-
票選十大圖書館為文化添亮點
在臉書上看到朋友轉貼「2015臺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大票選」活動,覺得很有意義,我覺得這個活動不僅是為文化增添亮點,還讓國人更認識國內各地的圖書館。圖書館可說是在城市裡的文化地標,也是匯集文化資源的重要之處,成為在地市民休憩與補充知識、心靈能量的好地方。近年來,新北市、高雄市也陸續落成了新的市立總圖書館,為當地市民所驕傲,也成為遊客的必去景點。 點進這個票選活動,共有六十八間圖書館參與活動,從學校圖書館、專門圖書館、地方圖書館到國家圖書館等種類都有,且各具特色,讓人大開眼界,也想找時間走訪。點閱活動簡介,可以理解倡議者與推廣者的苦心與用意,一來為增加國內圖書館的新聞曝光率與外界之認識,二來票選出的圖書館也將代表臺灣角逐國際的「此生必去的1001所圖書館」,所以此活動可謂一舉數得,身為國人理應支持。 我本身喜歡走訪圖書館,到每間不同的圖書館中,總會感受到不同的閱讀氣氛與建築、圖書擺設的匠心獨具,加上豐富的圖書收藏與軟、硬體設備,每次走訪都有滿滿的收穫。而在活動中的圖書館我仍有許多並未去過,從中認識到仍有許多好的圖書館值得去參訪。另外,可能也有些圖書館因整修或是其他原因並未參與活動,或許主辦單位可以在遺珠方面或是後續的活動推廣上再行補充或是描述。 這種活動透過網路票選,有其便利性亦有所瑕疵,但主辦單位也為了防堵灌票而做準備,可謂相當用心,而票選除了可以認識更多圖書館之外,更可以抽禮品,所以國人不妨多多轉貼,為自己欣賞的圖書館投票、加油。希望這一類活動可以多辦一些,讓書香可以滿盈台灣這塊土地,因為此舉不是僅僅在名次上比拚,而是為城市的文化地標增添更多新亮點,也使這些亮點可以被知道、利用,得以發揮其實質上的功能與意義,同時推廣至國際,讓外國人受到吸引來台灣參訪。
-
沙美老街歷史街區急需公部門引提出具體保存措施
1945年8月10日日本帝國政府決定接受中、美、英三國簽訂之波茨坦宣言,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並正式委託瑞士政府照會轉達中、美、英、蘇四國政府,而美國政府代表同盟國接受日本帝國投降,中國對日八年艱難抗戰正式結束,頓時,中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戰勝國,這全體軍民用血淚換取的光榮勝利,確實在全中國掀起狂歡熱潮,在一片勝利歡呼中,卻也,隱隱約約透露災難,即將到來。 中國對日八年艱苦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立即面臨中國共產黨處處挑戰之問題,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力,自進入東北地區並獲得蘇聯全力支援之後,已不是過往被收編為國民革命軍之八路軍水準,繼而是擁有日俄之現代化武力,故不管就戰鬥或和談之處,中國共產黨皆處於決定性之角色,國共兩黨雖多次談判,然彼此互不相讓,和平無望,中國再次爆發內戰。自1945起至1949短短4年,國民革命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激戰數役,雙方勝負各有,1948年11月初,國民革命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於江北徐州附近做一次主力決戰,國民革命軍輸了此戰役之後,國民政府力主隔長江而治之底線宣告失敗,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新中國之命運已定,此戰役,即是徐蚌會戰,中國人民解放軍稱為淮海戰役,自此,國民革命軍遂不敵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之攻勢,終致定都南京之國民政府於1949年12月7日播遷臺灣臺北,中國人民再一次顛沛流離,國民革命軍開始駐紮中國東南閩境之臺澎金馬等島。 1949年10月24日夜晚,金廈海域夜黑風高,中國人民解放軍萬船齊發,擬於金門島中央之瓊林登岸,一路截斷金門東西半島之駐紮青年軍的支援,並登太武山高處指揮作戰,惟天不從人願,中國人民解放軍徵集之民船,遭金門海域複雜潮汐推至金門島西南,瞬間金門島西南古寧灘頭火砲四射,國民革命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決戰金門島西南古寧灘頭,此戰役,即是金門古寧頭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並未攻陷金門島,造成國民政府站穩腳步,並以台澎金馬為反共復國之復興基地,從此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之新中國隔海分治,國民政府於中國東南閩境彈丸孤島金門,意外擊敗中國人民解放軍猛列攻擊後,開始於金門島部屬十三萬大軍,更以維護軍事安全為由,將金門東半島之金沙灣截斷,從此金沙灣附近之港口即官澳、六甲和沙美港都(金沙港),不再與南洋及大陸通商(航)。 金沙灣雖被無情截斷,然而,那臨金沙灣(金沙港)與金沙溪尾端之沙美港都(元朝地名:浯洲島鳳翔里十七都後學村),我們一樣無法抹去其輝煌之歷史與地位,為何?因為元朝統治中國時,浯洲島(金門舊稱)金沙灣之周圍設有官鎮埕、永安埕、田墩埕、浦頭埕、沙美埕、斗門埕及南埕(今之劉澳、浦邊至瓊林一帶)、保林(今之西浦頭至古寧頭一帶)等十個鹽埕,元朝政府(1297年至1368年)為鞏固政權實質統治與興辦教育,遂於浯洲島鳳翔里十七都後學村(今沙美)設立浯洲鹽場司「今金沙國中游泳池至東埔一帶」與浯洲書院「舊址今沙美菜市場,渭陽馬闕司令創建,明朝為金山書院(舊址今金沙農會倉庫),」及太武山勒石雕刻築寨石碑;至於未處沙美中心地帶之後學街「今沙美老街,創建於元末(約1343年至1368年),明朝統治時金門鹽業到達顛峰,因鹽場多集中於沙美區,造就後學街「今沙美老街,」萬商雲集及百業繁榮極盛景況。沙美老街舊時更是各宗族間及沙美與金門、大陸、南洋等商業、產業、農漁產品買賣及感情交流之地,自元末至民國出現於後學街「今沙美老街」行業共計有:銀樓、布店、服飾店、雜貨店、餐館、泡茶店、餅店、春捲皮店、豆腐店、麵店、中藥鋪、佛具雕刻店、紙紮燈籠、國術館、理髮店、打鐵店、油坊、學堂、沙美區(鎮公所)公所、棺材店、妓院、乞丐等。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再戰九龍江口彈丸孤島,47萬發砲彈日夜轟炸,肇致金門東西半島幾成廢墟,823砲擊期間,金沙地區因位處金門東半島,在毫無天然屏障之保護下,遭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砲兵部隊之砲火襲擊數,確實是金門島最多的地區,此情事,間接造成播遷臺灣復興基地之國民政府,日後以金門島軍事安全及分散區域之集中人口為由,遂開始於金門島內各地興築新市街,隨著沙美商業全面東移之後,沙美老街與沙美遂開始邊緣化與日漸荒蕪。 戰爭無情,和平可貴,今年適逢1949年金門古寧頭戰役65周年及1958年823砲戰56週年,回首沙美港都歷經古寧頭及823砲戰之後,遂開始一路喪失其自元、明、清至民國初期原具金東政經角色,如今,商業市街經濟蕭條、人口流失嚴重,現今處處廢墟,著實急需公部門引領人民及提出具體保存沙美老街歷史街區(文化局歷史正名為古蹟,並由政府全額負擔及主導依原式樣恢復整修)與促進經濟復甦(規劃在金龜山東麓之風景區用地,使用BOT方式興築五星級遊樂園區)及活絡文化資產(夜探地下坑道、軍事碉堡與製鹽、打鐵、雕刻及紙燈龍等產業之現場製作體驗)和常住人口(身分證開頭為W之金門籍旅外鄉親之台金機票5折補助)等措施,方能促使沙美地區之觀光人潮與經濟效益與常住人口之增加。 (作者為中華民國公寓大廈管理服務職業總工會講師、中華大學土木系博士候選人)
-
用平實的心態面對比較
人是群居的動物,雖自稱為有靈性有道德,卻仍存在許多不完美的行為。人與人相處充滿無法免除的壓力,生活中難免要面對他人批評、比較、嘲笑等負面的語言和態度。所以弟子規要先教育孩子:「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我們生活在相對的世界,有好就有不好,有醜就有美,有新也有舊,有貧有富,每個人永遠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要欣賞讚美別人的好,如果把自己的心困在比較裡,會製造出無比的痛苦。 有能力的人要感恩,運用自己的長才多付出多助人,看到別人能力比我們好,要學習成長多讚嘆。自古文人相輕就不是好的現象,目前社會上有一些人也會妒忌有能有才的人,自己不願努力,剽竊別人的研究成果,過度的批評和漫罵變成人我相互傾軋,這都是阻礙社會邁向美好的絆腳石。 台灣歌手陳雷唱紅了一首吳嘉祥作詞的歌《歡喜就好》歌詞寫得很真實:「歸工嫌車無夠叭,嫌厝無夠大,嫌菜煮了無好吃,嫌某尚歹看,駛到好車驚人偷,大厝歹拼掃,吃甲尚好驚血壓高,水某會兌人走。」人心是黑洞永遠無法填滿,欲求永遠不夠滿足,能簡單歡喜的生活,不和人比較才會有平靜的生活。 美醜好壞都是價值判斷,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會文化和價值判斷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泰國北部與緬甸邊界的一個少數民族喀倫族的一支巴東族,他們的婦女脖子上放了很多銅圈,傳統以長脖子為美;現在許多人以歐美的留行為風尚,常常變化服飾,以設計新鮮變化為美;韓國人以整型為時尚,台灣也開始以柔美為欣賞男性的依據,有部分男性開始把自己打扮的更具陰柔美。今天的美明天為醜,今天的新明天的舊,洪蘭在《喜新厭舊與安於現狀》這篇文章中從科學的角度探討人類喜新厭舊的行為,人安於現狀和找尋新的刺激都是本能,兩者如果是制衡,人類就能在穩定中求進步。所以美醜好壞不是永久,變化是常態,如果理解接納變化的現象,面對新或舊,美或醜,不應該去貶抑或過度追求,以免造成人我之間的嫌隙。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紅花雖美,也是綠葉襯托出來,沒有綠葉的光合作用,植物無法生存,哪來的美麗花朵?士、農、工、商,行行出狀元,富裕的人沒有建築工人,他們的豪宅如何蓋成?沒有運送垃圾的清潔人員,幾天下來整個城鎮就無法生活。百業都是社會的一分子,諂富驕貧不是好德行,今天看他起高樓,明天看他樓塌了,貧富也會有輪替,社會應該在互助的系統下運作,一旦相互指責批評,社會系統一旦崩塌,彼此都受害。我們要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美好關係,不要讓物質駕馭,變成奴隸。
-
增進通識知識
最近某電視台主播報導高雄某古董商遺失日據及台灣光復初期畫家陳澄波畫作之消息時,竟脫口說出:「陳澄波本人也很緊張…」之話語,導致遭人批評讓「亡者復生」(按陳澄波早於1947年白色恐怖時期被槍決)及常識不足,該主播也被電視台罰以停播兩星期。 同情該主播的人則認為主播也是人,不是百科全書,不能因一個知識缺失就被苛責。 的確,人無法遍曉所有知識,該主播可能也還年輕,對早期台灣名畫家常識不足。但身為主播,出現差誤,被批評也難免。 其實,不管是負責知識及訊息傳播的新聞從業人員,一般人其實也需要一定程度的「通識知識」,免得發生類似「張飛打岳飛」的糗事。通識知識之來源,一般人如每天讀個一、兩份報紙,大抵日常知識也夠了。可惜現在年輕人讀報的興趣不夠,只讀手機或網路零碎訊息,自然也就缺乏通識知識。台北市長柯文哲下令取消各機關、學校訂報,筆者也認為不妥,公教人員其實更需要透過讀報獲取一些較深度的通識知識。 另外,美國有位赫許教授(E. D. Hirsch),上世紀也編過一本《美國人應該知道的通識辭典》(Cultural Literacy:What Every American Need to Know),把身為美國公民應該知道的基本知識,按類編成一本工具書,後來還出版過兒童版的通識辭典。筆者覺得我們的出版界,或許也可效法,邀集各學科專家,挑選各類基本的通識知識,編輯一本適合我們國內的通識知識詞典(或百科全書),給新聞、教育人員,或一般民眾增進通識知識使用。
-
悲哉-消失中的沙岸
緣於100年初,「沙岸」(閩南語),突然被某些營造廠商,圈地圍籬,整地堆沙,將漂亮的紅沙堆集成一小丘,並載來廢土石填充其中,用於堆放廢砂石及工程材料。後續並有多家營造廠商來整地、鑽井探勘地質,或載廢土石來堆放。后頭人這才驚覺代誌大條了,也才知道沙岸已不知何時被劃設為工業區,也了解原來這些營造廠商是為了因應金烈大橋施工,向縣政府租用被劃設為工業區的土地,要做水泥攪拌場的。至此,后頭社區群情譁然,群起反對設立工業區於此,並於三月時遞交反對設立工業區於沙岸的陳情書給李沃士縣長及王再生議長,表達反對設立工業區於沙岸的聲音。當時縣政府有派員來開說明會,說會檢討廢除或另覓他處設置。但是不久,租用廠商卻在租地上興建房子,后頭社區和方氏宗親會仍然持續反映廢除工業區,並發文縣政府,但是仍然沒有獲得回應。租用廠商並於102年圍鐵網、設大門;103年裝設自來水和電力。顯見,工業區並沒有廢除,因此租用廠商仍然持續租用佔有。看著沙岸被破壞的慘況,心裡實是有深切的悲哀,也有不得不吐的憤慨和無奈! 衷心期盼政府在制定某項政策或規劃某些工程時,只要涉及民眾利益,應充分的與在地居民溝通,甚至也讓在地居民參與政策的決定。溝通時應有工程完成後的實體模型給居民看或現場講述完成後的樣子給居民知道。就以后頭的污水處理站來說,雖然有辦說明會,但社區的人都聽不懂,也不知道完成後是什麼樣子。相信當時若有現場的說明管線如何走、處理站完成後的樣子給居民知道,就不會有後續居民建議遷移污水站的聲音,因為這污水站位於后頭村入口不遠,既有礙觀瞻又散步經過就會聞到陣陣惡臭。且汙水並沒有處理就流入后頭大農田排水溝,造成農民不敢取水灌溉,而且每當天氣炎熱時,水溝就臭氣沖天、蚊蠅滋生。本來是一條生態優良,魚蟲鳥蛙生存其中、環境優美,蜿蜒至虎堡旁入海的農溝(因為后頭的水井有沙岸沙的過濾,所以水質極佳,水量豐沛),因為水泥化的施工和汙水的流入,變成一條臭水溝,真是令人徒呼奈何、無語問蒼天!這又是一項對大自然不友善水泥化的工程,可悲的是,烈嶼最近幾年施工的水溝,都是這種施工法。照講,排水溝設計的作用,是要能夠排水、能夠容納雨水,使雨水能夠滲入地下,補注地下水。但是這條排水溝比農田高是隔絕雨水,水既不能排入溝,也不能注入於地下,就那麼個凹型的溝體在大雨中載者滾滾紅水奔流入大海。反而不能宣洩大雨,且阻隔了雨水,造成農田排水不良,作物浸死。倒不如未施作水泥化之前的土質排水溝,既排水又納水,更能使水滲入地下。這才是生態又永續的排水溝,才令人懷念,想以前潺潺小溪,溪中魚蛙鳥蟲的多樣生態,溝邊偶長的烏木臼、苦楝雜林,秋冬時節,如詩如畫的美景,已不復見矣!因此,遷移污水站至烈嶼屠宰場旁,使污水流入池塘,由池塘自淨於地下水中。敲除水泥化的大農田排水溝,恢復舊樣,若是年久傾頹淤積,只要定時疏通即可。這才是對大自然、對後代子孫最永續的作為啊! 「沙岸」是指從虎堡到將軍堡到56據點旁一處狹長的風積地形,后頭人自古以來稱為「沙岸」(閩南語),「山仔壁頂」則矗立於后頭村東南方。可說是烈嶼地區少有的風蝕風積地形,珍貴的地理活教材。也是一片祖傳護頭社(后頭村古稱)的土地,它曾經林木茂密、百花盛開、生態多樣,幼時穿梭其間,遊戲、拾柴火的地方。對它我們有許多珍貴的回憶和感情。如今,已成國有地,且不知何時被劃設為工業區,我們不知政府當初規劃於后頭設置工業區,所依據的是什麼?為何設置於此?為何后頭社區無人知曉?真是太漠視后頭人的權益了。工業區劃設後,許多營造廠商競相租用,或貪圖有沙可用、或以作為堆放廢土石、雜物的地方。嚴重影響了后頭社區的安寧和利益。此處實是不宜劃設為工業區,其原因如下: 一:為如此狹長又小的地方,從虎堡到56據點,長約500公尺,寬約100公尺,如何設置工業區?能容幾家廠商進駐?有什麼經濟效益?怕的是,現今租用的都是營造廠商,想必只有帶來各式各樣的污染而已。 二:地質敏感的地方,沙質是其特徵,它是千百年來,東北季風將海沙吹向陸地,加上「山仔壁頂」紅色土壤受風蝕作用,將紅色塵土配上海沙細沙,混雜而形成漂亮的粉紅色風積沙土,你說是不是很特殊稀有!早年,紅沙上長滿各種小野花、馬鞍藤、海芙蓉、一條根遍地是,也有很多鳥類棲息其中,是一生態多樣的地方。 三:位處風頭,無論是吹南、東、東南、北、東北風,對后頭村言皆為風頭的地方,如何能設置工業區呢?且距村莊如此近,約不到200公尺,就以設置多年的瀝青混凝土場來說,它位處后頭村東南方,每當吹東南風,陣陣的瀝青混凝土煙味,就往后頭村飄送。若真有水泥工業進駐成真,則空氣、水源、噪音的汙染將立即浮現,后頭將不得安寧,也無法久居了。 四:東北季風,一年之中約有六個月以上是吹東北季風,早年沙岸東北季風肆虐的季節,老一輩人記憶深刻,飛沙蔽天,襲捲而來的情況,后頭人身受其害。現今,由於海岸和沙岸長有雜林,不會有飛沙走石的情況發生。但可以想見,若有高汙染、粉塵多的工業進駐成真!在那東北季風直吹送往后頭村方向的風頭中,猶如,你在用餐,有人在你的風頭中放火,你吃得下飯嗎?在加上呼嘯而過的大型車輛,配上東北季風揚起的塵土,將使空氣和噪音雪上加霜,到時工業區附近的農作物也會受影響,你樂見這種情況發生嗎? 五:防風鎮沙、過濾水質,沙岸本來高聳在后頭村東北方,原本木麻黃一整片,形成一道絕佳的防風屏障。軍管時期,部隊為了訓練需要,強行闢建靶場,把沙岸內的樹木砍倒,將千百年來堆疊的紅色沙土,闢建了一道靶場。「後來因為子彈會打到九宮碼頭,用沒幾次,就閒置在那邊。」,這是沙岸第一次遭受破壞。從此以後,后頭的落塵量就增多,常常門窗緊閉,室內一段時間就積了一層厚厚的灰塵。且不知何時被劃設為工業區,毫無溝通,政府真正漠視了我們的權益。工業區被劃設後,一些事故就開始了,一些廠商開始租用,把沙岸開挖載走,破壞了大自然千百年來堆疊而成的珍貴而漂亮的粉紅色風積沙土。這是沙岸第二次遭受破壞,真是令人心痛!沒有了這層沙的過濾,后頭的井水將會受影響。以前后頭水質甘甜好喝,水量長年豐沛,蔬果產量豐盛,沙岸功不可沒。因為「山仔壁頂」的山勢是往后頭方向傾斜下來,下面是一層厚厚的紅土層。因為有沙岸沙的過濾,后頭井水水質才會甘甜。如今沙岸被攔腰截斷,漂亮的紅沙被載走。若真有高污染的工業進駐,到時工業區的污染水源,順著山勢流入后頭大片良田水井中,那就真正悲哀了。 只緣於對家鄉的一份深切的熱愛與關懷,不捨大自然千百年來堆疊而成的珍貴而漂亮的粉紅色風積沙土地形,被破壞殆盡。真誠而痛心的呼籲!懇請,上位者能體恤后頭人愛鄉護土的衷心,廢掉工業區或另覓他處設置。因為如此小的地方,實是不宜劃設為工業區,只能設置生態、休憩、觀光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沙岸近幾年,每年夏天都有栗喉蜂虎來築巢,如果能把沙岸一小塊規劃為栗喉蜂虎營巢區,那觀光客就可以來烈嶼看栗喉蜂虎了」。所以,我們堅決,廢除工業區、恢復沙岸原樣、全區廣植防風林,並闢建一個兼具防風、環保、生態的公園,來結合將軍堡、虎堡等戰地景點,這才是后頭人所想要的,也是我們得以留給後代子孫一個永續的家園所應做的。 后頭囝仔方朝良書
-
注重說話的藝術
說話是一門要終身學習的學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要如何在恰當的時間地點說適當的話,必須深思熟慮。前人有說過:「失足尚可挽回,失言無法補救。」因為多言必失,「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句話說出口猶如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等到說錯話傷了人,再多道歉都來不及彌補。 最近許多人對台灣的媒體批評頗多,媒體影響閱聽人層面廣泛,如果遣詞用字不謹慎,喜歡爆料空穴來風的消息,沒有經過證實求證的新聞滿天飛,僅用聽說,不願具名的人說等來規避責任,經常造成許多惡意中傷的八卦傳言四處流竄。電視上有些談話性的節目來賓更是無的放矢,毫不求證不負責任的情緒性隨口批評,也是社會紛亂的來源。 二○一五年五月十三日台北市研考會表示,即日起,民眾透過1999台北市民當家熱線申訴檢舉,需留下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可見沒有責任的發言會造成許多困擾,凡說話有所本才對。 事隔兩天有一個鬧得沸沸揚揚的黃姓產婦胎死腹醫療糾紛新聞,立委姚文智、台北市議員謝維洲舉行記者會,控訴台北榮總醫療疏失,引發各界討論。經過一番折騰,姚文智與謝維洲在立法院兩度鞠躬,姚文智承認他疏於專業查證與溝通,也沒有仔細調查個案的風險因素,導致醫師聲名受損,向被指控的醫師陳志堯道歉。可見弟子規訓示的對:「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此事件不但醫院和醫生被中傷,立委的專業問政形象也受質疑,這就是未經查證真相,輕率發言產生的嚴重後果,兩敗俱傷,道歉人人都會,但引發的風波造成的名譽損失、身心傷害已成事實。 謠言止於智者,香港成功的商人李嘉誠先生的名言:「謠言 這是一種傳染病,沈默是最好的疫苗。除非你能找出傳染源,否則解釋恰恰會成為病毒傳播最理想的條件。」比喻相當貼切。說長道短是一種不良的習性,古時候稱喜歡搬弄是非的人為「三姑六婆」,現在則稱散播未經查證的謠言、緋聞等小道消息為八卦,探人隱私廣為流傳不是好德性的人應做的行為。要評論一個人,古人認為要蓋棺論定,因為人的作為會有變化,不能以一個行為斷人,會失公允。「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記錄文字會傳千古,凡事有本謹慎的評斷,才能正人視聽。 常見國家的發言人說話不疾不徐,咬字清楚,遣詞用字用心。想在公眾場合要好好說話,平常學習說話要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能講得好,所以話不能亂說,香港德高望重的著名跨媒體文化人鄭丹瑞在《經濟日報》的作品《說事》關於說話的幾個看法在網路廣為流傳,「急事,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的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真的非常有道理。 孩子年紀小時,好好的聽孩子說,謹慎的調整孩子的口音和說話的態度,最重要的是小腦袋裡的邏輯要細心調教,要有正面的思考,說話之前要謹慎的思慮,長時間的養成孩子的說話藝術。
-
823砲戰後的金東沙美
1945年8月10日,日本帝國政府決定接受中美英三國簽訂之波茨坦宣言,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並正式委託瑞士政府照會轉達中美英蘇四國政府,而美國政府代表同盟國接受日本帝國投降,中國對日八年艱難抗戰正式結束,頓時,中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戰勝國,這全體軍民用血淚換取的光榮勝利,確實在全中國掀起狂歡熱潮,在一片勝利歡呼中,卻也隱隱約約透露災難,即將到來。 中國對日八年艱苦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立即面臨中國共產黨處處挑戰之問題,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力,自進入東北地區並獲得蘇聯全力支援之後,已不是過往被收編為國民革命軍之八路軍水準,繼而是擁有日俄之現代化武力,故不管就戰鬥或和談之處,中國共產黨皆處於決定性之角色,國共兩黨雖多次談判,然彼此互不相讓,和平無望,中國再次爆發內戰。 1945年起至1949年短短四年,國民革命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激戰數役,雙方勝負各有,1948年11月初,國民革命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於江北徐州附近做一次主力決戰,國民革命軍輸了此戰役之後,國民政府力主隔長江而治之底線宣告失敗,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新中國之命運已定,此戰役,即是徐蚌會戰,中國人民解放軍稱為淮海戰役,自此,國民革命軍遂不敵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之攻勢,終致定都南京之國民政府於1949年12月7日播遷臺灣臺北,中國人民再一次顛沛流離,國民革命軍開始駐紮中國東南閩境之臺澎金馬等島。 俟於1949年10月24日夜晚,金廈海域夜黑風高,中國人民解放軍萬船齊發,擬於金門島中央之瓊林登岸,一路截斷金門東西半島之駐紮青年軍的支援,並登太武山高處指揮作戰,惟天不從人願,中國人民解放軍徵集之民船,遭金門海域複雜潮汐推至金門島西,瞬間金門島古寧灘頭火砲四射,國民革命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決戰金門島古寧灘頭,此戰役,即是金門古寧頭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並未攻陷金門島,造成國民政府站穩腳步,並以台澎金馬為反共復國之復興基地,從此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之新中國隔海分治,國民政府於中國東南閩境彈丸孤島金門,意外擊敗中國人民解放軍猛烈攻擊後,開始於金門島部署十三萬大軍,更以維護軍事安全為由,將金門東半島之金沙灣截斷,從此金沙灣附近之港口即官澳、六甲和沙美港都(金沙港),不再與南洋及大陸通商(航)。 金沙灣自1949年古寧頭戰役之後,雖被無情截斷,但是,那臨金沙灣(金沙港)與金沙溪尾端之沙美港都(元朝地名:浯洲島鳳翔里十七都後學村),未因金沙灣被截斷,喪失其原具有商業中心之角色,反而,演變為金門島之商業物流中心及金東守備師駐紮地,頓時,後學街(今之沙美老街)商業市集熱鬧非凡,不輸明清時期。 好景不常,1958年8月23日夜晚中國人民解放軍再戰彈丸孤島,在47萬發鋼鐵砲彈無情轟襲金門島後,肇致金門傳統聚落斷垣殘壁,金東後學街(今之沙美老街)百業蕭條,人民顛沛流離,親人生離死別,諸多百姓倉皇徹退臺灣復興基地,那諸多不願遠離先人篳路藍縷創建的古厝之人民,胼手胝足與國軍相依為命,那不願遠離先人艱辛墾植的田園之人民,忠誠與國軍併肩作戰。1958年823砲戰後,中央政府為考量軍事安全與疏散過度集中人群,遂將軍事設施部署於太武山麓內,地方則是開始興築新市街或官民合作之電影院,隨著金湖新市街、陽宅新市街、頂堡新市街等陸續完工,自此,金東沙美之商業,遂開始邊緣化及退出市場。 戰爭無情,和平可貴,今年2015年,適逢823砲戰即將邁入57週年,回首沙美港都自歷經1949年古寧頭及1958年823砲戰之後,遂開始喪失其自元明清至民國初期之原具金東政經角色,如今,商業市集蕭條、人口流失嚴重,著實急需大有為政府積極提出具體保存沙美歷史街區及促進經濟復甦與活絡文化資產等措施,方能促使其風華再現,以感政府造福民祉之德政。 (作者為中華大學土木系博士候選人)
-
圖書館多角化經營待商榷
「台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票選活動目前正如火如荼舉行,目前得票數領先的圖書館,多以建築造型、空間用途多樣化、資訊化作業流程等特色取勝,當成行銷賣點廣為招徠,力求吸引讀者上門,有的新建圖書館還附設劇場等藝文展演空間,有的歡迎喧囂活動,徹底顛覆傳統上社會公眾對圖書館的刻板嚴肅印象。 自從三年前台中市南區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超現實的建築外型和新穎內部空間設計落成啟用後,其後相繼啟用的高雄市立圖書館、新北市立圖書館等大城市公共圖書館一一跟進,前述這幾座地標性的公共圖書館,莫不力求在空間規畫用途上推陳出新,引進各種創新的資訊視聽設備吸引讀者,也頗受讀者歡迎。 但可惜的是鮮少有人從藏書角度評鑒這些新館。就拿高雄市立圖書館來說,主事者號稱其藏書皆由市民處募得,但募自市民的捐書專業水準如何卻無人討論。靠捐募得來的圖書一如中古書店,水準難以控制;若高雄市政府往後不多編預算採購新書,館藏書籍水準堪虞。新北市立圖書館一如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或高雄市立圖書館也是以建築造型擅場,內部空間設計亦很亮眼吸睛,但曾慕名前往的筆者參觀後卻大失所望。 近年來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對於公共圖書館的態度上顯然有值得商榷之處,主事者一味注重表面功夫,只希望圖書館辦一堆活動,傾向熱熱鬧鬧炒作人氣與公關知名度。但是購書預算卻呈現年年下降的趨勢隱憂。但辦大部頭公關噱頭性質活動經費卻似乎未曾減少。這個現象令人擔憂,是否政府高級官員只對可以熱鬧剪綵致詞的活動感興趣,對圖書館的核心任務:藏書的新穎程度和品質反而被冷落在一旁。 更糟的是這些新建公共圖書館,在導正讀者共同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方面做得太少,使許多民眾把公共圖書館只當成考前抱佛腳的豪華K書中心,或是免費充電吃到飽的網咖,或是天氣炎熱時闔家消暑打瞌睡場所,甚至淪為免費托兒所和兒童育樂中心,不僅浪費寶貴的水電費,民眾缺乏公德心更使閱覽空間品質大打折扣。 對於一個愛書人如筆者來說,這是必須加以正視的圖書館發展大問題,筆者要提醒各縣市公共圖書館主事者,公共圖書館核心價值在於館藏書籍和讀者,各地公共圖書館主事者不應只想使民眾到圖書館卻不想讀書。
-
校園開放﹐開放討論
如果我們曾留心過所經過的校園,有許多校園皆已與在地融合,根本毫無圍牆可言。這樣的政策推動與社區努力不能說沒有成果,因為讓學童們更了解自己身處的那塊土地,進一步與在地結合,保存當地文化,這可說是開放校園的一大好處。 當然,接連發生這麼多校園的不幸,對於開放校園而言是個前所未有的挑戰,卻帶給我們深思如何使無圍牆校園更安全,更能取得雙方的互信,而如何防患未然,使校園真正的融入當地,也可以確保學童們的安全。 我認為,校園安全問題,不僅僅是向外封閉就能解決,而是在這不幸發生之後,眾人能夠居安思危,教職員還是要善盡保護學童的義務,增設監視器或發哨子等軟硬體設施也是必然,而學童亦要有危機意識,否則無法應變突發狀況。 因此,圍牆固然可以降低校園被陌生人闖入的機會,但卻難以克制有心人蓄意的作為,畢竟出了圍牆,或是被闖進校園,還是難以預知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我認為可以重新檢討圍牆倒掉的政策,但絕非未討論過全面蓋回。 與其讓大人自作主張,還不如給學童有機會提供他們的意見參與討論,還有思考如何因應的方法。畢竟,人身安全操之在己,即便有了有形的圍牆,無論學童或師長卻也要武裝自己內心,讓自己記取教訓,還有保護自己,避免意外再度發生。
-
優化公車專用道的考驗才開始
台中市長林佳龍腰斬前市長胡志強去年七月推出試營運的BRT快捷巴士,今年七月八日起把台灣大道使用不到一年的BRT專用道改為「優化公車專用道」,把BRT降格為台中市三百號公車,把原本行駛當地交通動脈台灣大道行之多年的五十七、八十三、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一五○、一六八、一六九等將八條公車路線名稱全部廢除,改以三百以後的數字稱呼,另行花一筆錢重新設計這些路線公車外觀,美其名曰還路於民,但討好汽機車用路族其意甚明,吝於拿出具體做法提昇當地大眾運輸體系效能,更不見台中市政府以具體行動抑制自用汽機車數量成長,這是非常媚俗短視的民粹式交通政策作為。大幅更動目前行駛台灣大道兩端公車路線名稱不僅擾民,額外花一大筆錢重新設計行駛台灣大道公車外觀,更屬浪費公帑無謂之舉。 筆者基於自身搭乘過BRT和當地公車經驗,對台中市政府以討好汽機車用路族為先、犧牲大眾運輸族(多屬老人、無投票權或未設籍台中市的學生)用路權之貴車賤人決策無法茍同。台中市政府研考會先前發出的民調問卷設計粗糙且有效樣本數量難具備代表性,問卷取樣排除二十歲以下學生族群,罔顧廣大學生群體通勤上學需求和權益,有選票掛帥和嚴重扭曲民調結果、誤導民意之嫌值得商榷。 建構經營現代化都會大眾運輸公共服務體系,應兼顧安全、迅捷、便利、準時、舒適、成本效益等前提。以台中市人口聚落分布型態和道路狀況論,引進BRT優點在於它能在短時間內在幹道如台灣大道兩端輸運大量通勤人口,造價遠比使用軌道的MRT與LRT系統來得低,所需工時遠低於前兩者。就經濟層面可行性或整體成本效益論,對剛昇格為院轄市的台中市來說,在中央補助款與自籌財源均有限羈束下,不失為成本效益高的大眾運輸工具,只要看看僅兩條路線通車的高雄市捷運使用率低、年年出現鉅額虧損且未與公車路線妥善整合,胡前市長衡量縣市合併後的台中市財政收支狀況,選擇採行成本較低的BRT系統,其是較務實與量力而為的決定。 臺中市交通局將現有行駛於火車站到海線的沙鹿、梧棲等地公車路線改為與 BRT並用,把公車路線與BRT塞進同一條專用道行駛,恐將造成嚴重堵車,並失去先前BRT的順暢性和省時優點,原本BRT可在三十秒內使乘客上下車,台中市交通局讓多條公車路線行駛於原來的BRT專用道,並改為上下車刷卡,往後可能要三分鐘才完成,根本是開倒車的交通政策作為!目前適逢各級學校放暑假期間,還不容易看出優化公車專用道的缺陷,等到九月間各級學校相繼開學後,尖峰時段大量上下班與上下學人潮將使優化公車專用道弊端一一浮現。 原有的BRT採用站外刷卡閘門收費,並設代幣與儲值機。若改與公車路線共擠一條專用道,更拆除刷卡閘門改為上車收費。將導致乘客上車浪費時間排隊在刷卡機刷卡,增加乘客上車排隊刷卡時間,嚴重遲滯乘客上下車時間並增加駕駛工作負荷。更糟的是原有的BRT巴士和現有的各公車公司使用的車輛長度不同,在進站停車時難保不會發生交通事故。筆者七月八日非尖峰時段試乘過後,更加深筆者對優化公車專用道的疑慮。 公車與BRT站體月台高度不一致,徒增身心障礙者進入列車之困難(公車通常較高,而BRT月台配合BRT列車,列車與月台同高)。月台門位置與公車車門位置亦無相對應,中市府交通局拆除月台閘門,然此舉將對乘客構成潛在危險,將有可能使乘客跌落至專用道,少了月台閘門防護機制,發生交通事故危險性將增高。公車與BRT巴士共用車站,只會讓老弱婦孺出門等車或下車過馬路時面臨更大的交通事故風險。 公車專用道在臺灣並非新生事物。臺北市先前就曾在部份市區幹道路段開闢公車專用道,執行結果證明是失敗的,從政策可行性要件觀之,台中市民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代步比例遠低於台北都會區,台中都會區居民的素質和守法意願與大臺北更有一段差距,為何要把在臺北市已證明是失敗的政策搬到台中市施行? 台中市政府鋸箭法式的短視交通決策完全以方便汽機車馳騁為先,只想把道路空間騰出來挪給汽機車,把公車塞到一條專用道上,林市長以汽機車暢行為重的決策大開時代倒車,形同懲罰配合過去台中市政府政策以大眾運輸工具代步的台中市民。不僅導致BRT和公車速度變慢,且使台灣大道等幹道將陷入尖峰時段塞塞塞的惡性循環。恐迫使一些大眾運輸族重新以個人汽機車代步。用搭公車十公里免費小確幸換來更多大問題。 私人汽機車是不折不扣的個人主義自利心態交通工具。 若台中市政府不設法抑制私用汽機車數量成長和車流量,尖峰時段的台灣大道恐淪為全台灣最大的停車場。胡前市長任內鼓勵台中市民出門改以大眾運輸系統代步,降低台中市區空氣污染與道路車流量等努力將因此落空,淪為政府、民眾與大眾運輸業者三輸。無法改善台灣大道車輛壅塞現況,且與營造環保綠色低碳城市等訴求大相逕庭。這些弊端已把搭公車八公里免費里程上限改為十公里的好處全部抵消。 台灣中南部都會區空污嚴重程度,已到了政府和社會公眾必須採取積極措施解決的地步,台中市在外地移入人口持續增加趨勢下,政府須多管齊下抑制汽機車數量成長,使汽機車用路人必須付出更高用路成本,鼓勵市民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出門代步或鼓勵共乘汽車上路,台灣大道交通壅塞問題才有可能改善。 不是每位投票支持林市長的台中市民都贊成廢掉BRT,施政一味討好聲音大的特定屬性選民,只是選票掛帥隨波逐流的政客,基於永續經營發展前提拿出具體做法和誘因,說服市民改變積非成是的認知與行為模式,才是政治家應有的言行格局。
-
金沙婦宣分隊辦理暑期消防體驗營活動紀實
金門縣消防局所屬金沙婦女防火宣導隊,於104年7月18日舉辦一場「KIN of fire MEN暑期消防體驗營」活動,以加強學生對消防之認知與重視,並強化學子之防災效能,提升民眾防災憂患意識,降低災害發生,減少意外事故。 活動開始前,金沙消防分隊與金沙婦女防火宣導隊一早就抵達金門縣消防局,參與活動的學生很踴躍,有些是家屬陪伴小孩一同前來,也有家長鼓勵孩子報名參加,可見大家對於消防安全與知識十分重視與認同。參加的學員大約有50位,將其分作A、B兩組來進行。活動內容有防災知識宣導,如認識火災及天然災害,住宅用火災警報器介紹及其它重要防災知識,消防教育館之導覽…等等;緊急救護技能研習,如CPR,自動體外電擊器(AED)、救護車及救護裝備器材介紹…等等,讓學員學習基礎之急救知識,並親身體驗操作。然而隨著時代改變,消防工作之層面,已由傳統單純的火災搶救,演變至今的抓蜂、抓蛇、救護…的服務。今天的課程中,也藉由消防局內的設備,經消防隊員講解來讓學員知道虎頭蜂蜂窩及雨傘節的危險性。 金沙婦女防火宣導隊隊長張翠敏為學員們講解逃生安全、低姿勢爬行、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等,由婦宣人員來示範低姿勢爬行讓學員學習。 最後則是移師莒光湖體驗活動,在莒光湖畔舉行開幕儀式,副縣長林德恭特別前往,勉勵參加學員認真學習。副縣長表示,消防救災工作,在民眾日常生活之中扮演重要角色,金門縣在消防局長之領導下,地區消防工作做得滴水不漏,防災勝於救災。副縣長認為體驗營是一項宣教娛樂的活動,透過宣導相關消防措施與理念,讓大家能夠重現消防工作,對於日後萬一發生災變,民眾就能具備有相關基本知識,將災害降到最底。 當天蒞臨會場長官還有縣府參議許寬、消防局長楊肅凱、消防局副局長王世祿,金酒公司總經理陳永明,金門防衛指揮部政戰主任武立文等人也到場。今年三月地區發生峰上海難事件,消防局特別利用當日場合,公開表揚協助的地區各單位。而八仙粉塵爆炸事件震驚全國,金沙消防分隊特別精心製作粉塵爆炸實驗讓學員了解,並由金沙婦女防火宣導隊隊長張翠敏來解說,燒燙傷時如何正確應變觀念,「停」、「躺」、「滾」之動作。如八仙案例,則不適合「停」、「躺」、「滾」,只能找水滅火,因遍地都是粉塵包括身上也是,若做「停」、「躺」、「滾」的動作會使其燃燒更加嚴重。在此,提醒學員參加類似活動時,應特別注意,因小小的一場火,我們經不起它的考驗,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適逢暑假期間,也加強夏日戲水防溺之宣導,正確教導學員救溺五步驟,口訣「叫」、「叫」、「伸」、「拋」、「划」。最後一項活動是讓學員於莒光湖進行,水上摩托車,救生艇搭乘體驗,搭配專業消防人員指導,現場參加學員們都覺得活動新奇且很有收穫。 【消防安全,人人有責】要從基本做起,消防常識演練要從小教起,學生在規劃課程中,學到正確之消防知識,達到學習的效果,也盼學生們當最佳宣導員,將所學重要資訊帶回家,傳達給家長及身邊之親友。 學員透過以實際體驗式學習,加深印象深植正確觀念進而能將所學,落實於生活中,而有效提升防火防災意識,今天的消防體驗營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