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廣場
-
只要有「心」,「居家」很多事都能做
「好想去之前常去的那間店吃飯」、「好想到街上服飾店逛逛」、「好久沒有去住台東那間飯店」、「已經好久沒有到日本走走」、「好想要穿上球衣到球場打球」、「好想進迪士尼樂園或環球影城玩」。以上,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大概是全民過往日常生活之所需,在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的此刻,這些事情也只能暫停,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居家」生活。畢竟,健康安全最重要,大多數事情,可以先暫緩,可以先忍耐,期盼疫情過去,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 看到日前報紙專刊報導許多居家可以做的事情,令人相當認同,其中包括使用YouTube頻道Parks Taiwan可以神遊國家公園,端午節宅在家能做運動,吃粽不怕重,還有居家閱讀,國圖電子書免費看,當然還有關於教育類的,有關線上學習的延續與討論。我認為,這也是指引出一個方向,也就是說,只要有「心」,「居家」很多事都能做。現在疫情相當嚴重,無論是官方或是民間,都是極度呼籲能盡量少出門就盡量少出門,而為防堵疫情擴散,許多店家也暫時歇業。 但這並不代表「居家」,就是等同於「悶」、「無聊」,甚至是「什麼事都不能做」的代名詞。其實,在網路時代,有許多概念與思考、經驗通通都被放在網路,有知名網紅,也有新崛起的網紅,更有因為這波疫情而轉型的網路頻道,都是為了讓民眾「居家」還能享有服務。例如「食」來說,電商平台的眾多選擇,以及外送餐點的服務,可以讓我們在家就能吃到許多知名美食;「衣」的部分也是如此,雖然無法到實體店面購物,不夠從國內到國外,都可以透過網路下單,宅配到府。 「住」的部分雖然無法去住飯店,但是不妨整理一下家務,然後把自己的家變得舒適,畢竟家是長久要居住的地方;「行」則是透過網路頻道或是影片、照片、部落客文章等來回味,順便計畫下次旅程;「育」則是讓自己在家裡也可以動一動,透過「居家」有氧、瑜伽或是簡單的伸展,讓身體維持檢康;「樂」則是能夠「寓教於樂」,與孩子一起在家閱讀或玩桌遊,甚至一同參加線上教學,成為輔助孩子的重要角色,在家也有許多事情可以去完成。所以說,只要有「心」,「居家」很多事都能做,衷心期盼疫情早日過去,但在還沒過去之前,只能用心生活。
-
數位性暴力席捲而來
近年來資訊發達,行動載具盛行,人手多機情況普遍,致使數位訊息快速流通,造就了輝煌的網路世代,縱然網路帶給我們十足的便利,且多數人從中獲取快樂,但倘若供犯罪使用,將不合法的一切訴諸網路,不啻是被害人痛苦的開端。 或許大家都有收過或看過一絲不掛裸女早安圖的經驗,為尋求刺激與紀錄愛情,年輕族群拍攝性私密影像似乎是個普遍的行為,可是一旦身涉感情糾紛,經常意氣用事,透過網路方式,散布性隱私影像進行報復,此種數位性暴力正如海嘯般的席捲而來,社會全體無一倖免。 緣警政工作的關係,赫然發現網路上充斥著公共場所、汽車旅館偷拍偷錄的影像,且多數網站沒有設防,一般網民都能任意取用資源。另曾經接觸過此類的被害人,尤其是學齡女性,他們身軀不時發抖啜泣,闡述私密影像遭親密伴侶威脅散佈,實在悔不當初,並且不斷地問「每個人都看過自己的裸體,以後該如何繼續生活?」 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曾述:「隱私權雖非憲法明文列舉之權利,惟基於人性尊嚴與個人主體性之維護及人格發展之完整,並為保障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受憲法第二十二條所保障。」惟針對上述情形,現行法律並無專法可適用,能夠遏止惡意散佈性隱私影像之行為。 現階段處理是類案件,多以刑法第235條《散布猥褻物品罪》、第310條《誹謗罪》、第315-1條《妨害秘密罪》等法條來移送起訴,目前已有數位立法委員聯名提出《性隱私侵害防制條例》草案,彌補僅能依妨害名譽與妨害秘密論罪的不足,也不再限定影像傳播,甚至包括口述、文字等非公開傳述的內容,只要傳播給特定第三人,即使非公開傳播,亦也有觸法可能,讓數位性暴力止於未然。 世界各國陸續發生公眾人物性隱私散佈的案件,甚至如滾雪球一般越演越烈,社會大眾多數抱持「窺奇」的心態來看待其內容或外流的影像,但對於從何而來並不在意,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地追蹤有無新劇情或洩露出新影像,致使傷害更加擴大。 為維護社會善良風俗與保護學子身心健康,建議專法內應將前端的大眾宣導與後端網路平台不法影片下架、被害人保護納入立法考量,亂世用重典,唯有透過嚴厲的法律,才能矯正這樣的心態。
-
不能遺忘的歷史 1958年金門823砲戰
今年適逢823砲戰勝利63周年,筆者希冀為政者及人民,要抱持緬懷及感恩之心,確實深思,倘無1949年金門古寧頭及1958年823砲戰之勝利,臺澎金馬豈能安享自由民主一甲子! 金門舊稱仙洲及浯洲,因位處中國福建九龍江口,與大陸一水之隔,自東晉五胡亂華始,係為中原百姓偏安與避禍之境,然而,礙於境內之東北季風凜冽,故諸多聚落形成則以避風的特性為主要考量,位處金門東半島的金沙灣因為其中心較低窪,此地形具有良好藏風與避風效果,故舊時金沙灣金山港〈今之金沙港〉周圍兩側之平原,自然成為金門島聚落與人口最為稠密區域,因該區域除適合農業耕種外,更可從事漁鹽,期間,金門島歷經唐朝牧馬侯〈陳淵〉率諸姓牧馬於此與五代閩主王審知統治中國福建時期,派遣年方十九歲之浯陽〈今之陽翟〉開基主陳達公等人登島墾植為漁鹽之鄉。迨自元朝統治時期,因浯洲島內之金沙灣周圍設有官鎮埕、永安埕、田墩埕、浦頭埕、沙美埕、斗門埕及南埕〈今之劉澳、浦邊至瓊林一帶〉、保林〈今之西浦頭至古寧頭一帶〉、東沙、烈嶼〈今之小金門上庫至上林一帶〉等十個鹽埕,元朝政府〈1297年-1368年〉為鞏固政權之實質統治、管理與興辦教育,遂於浯洲島鳳翔里十七都後學村〈沙美村於元代地名〉設置浯洲鹽場司〈今之金沙國中游泳池至東埔一帶,官職從七品官〉及於今之沙美菜市場創建浯洲書院,浯洲島便正式納入中國政權之管理版圖內。 19世紀初,民國肇建,國事如麻,軍閥混戰,古老中國,再次,國不成國,人民飽受摧殘,國民革命軍青年戰士,臨危受命,南征北討,終於,一統江山。古老中國,已顯新契機,更現新希望,這,短暫的十年生聚建設,沉睡的中 國,日漸甦醒,古老中國,已站起,直追西方霸權,然而,擁兵自重的倭寇,蠻橫挑起戰端。古老中國,再次,陷入亡國危機,諸多愛國志士,再次,奮不顧身的投入救國之列,只為,國家民族之自由,只為,國家民族之民主,只為,國家民族之富強與康樂。 1945年對日8年抗戰勝利,人民正歡天喜地慶祝抗戰勝利,惟兄弟鬩牆,中華大地狼煙再起,並爆發大規模內戰,從1945年至1949年,國軍與共軍在中國大陸激戰數回合,毛澤東於1949年4月21日下達總攻擊命令後,共軍之西北、中原、華東、華北及東北五個野戰軍,同時全面進行軍事鬥爭行動,國民革命軍與人民解放軍,決戰古老中國江北徐州蚌埠,那,克紹箕裘道統之國民革命軍,不敵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之猛烈攻擊,頓時古老中國長江南岸,國民革命軍青年戰士,屍首遍野,血染成河,人民顛沛流離,共產社會主義旗幟,昂首,飄揚千年古都南京,1949年8月16日贛州失守,次日又攻陷福州,10月16日攻陷廈門,10月21日又攻占汕頭,位處廈門前之金門岌岌可危,那諸多先烈,捨生換取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落寞飄零古老中國閩境彈丸孤島-金門。 金門古稱仙洲,地靈人傑,島孤人不孤,古老傳統聚落,將士枕戈待旦,迷魂八卦街,百業興盛,軍民一家親。1949年10月25日晚,兩軍激戰於金門古寧頭,共軍未攻陷金門,所幸國民政府軍穩固的據守台澎金馬等島嶼,與對岸之共軍創立的新中國分治,1949國民政府,意外在金門站穩腳步,全面改革軍事、國防、經濟及政治建設,相較於社會之建設,國防建設之進步,確實快速而有效果,而防衛武器設備更新方面,更是國防軍事重點。 1958年8月23日夜晚,共軍再次發動臺海戰役,企圖施以47萬發猛烈炮擊戰,行登陸金門島之實,惟不管是金門陸地砲戰或空戰及海戰,國軍均能壓制共軍猛烈攻勢,最後並贏得戰役勝利,這,軍民用血淚換取的光榮勝利,乃臺灣海峽穩定一甲子之安定基石,更是身為戰地兒女的你我,傳唱許久的瑰麗史詩。823砲戰期間,造成金門四處斷垣殘壁,人民顛沛流離、生離死別及撤退臺灣復興基地,惟當時有眾多不曾領取任何遠離金門之安家費及不願遠離先人篳路藍縷創建古厝與田園之金門鄉親,胼手胝足與國軍相依為命,直至1992年與2001年之解除戰地政務及劃時代開放小三通為止,金門是歷經幾許之滄桑。 今年適逢1958年823砲戰勝利63週年,僅以此文,慰撫先賢、先烈捨生保衛國家自由民主及維護人民生命財產之無私情操,並悼念亡故之親人,希望他們永遠安息!
-
樂遊金門 期待解封啟航
看到《金門日報》報導有個不用到金門就可以樂遊當地的臉書網站,很好奇的點了進去,裡面已經有四十多萬人次瀏覽。介紹頁說,是由金門縣政府觀光處所設立的官方粉絲團,提供金門熱門活動、必遊景點、美食推薦等旅遊資訊,歡迎大家加入。我一見到這個粉絲團,就馬上加入了,因為到金門去本來是我今年度七、八月的計畫,後來因為疫情升級的關係,只好把機票、飯店退掉。 見到「樂遊金門」這個粉絲團,覺得很用心在經營,無論是圖片、影片、直播與文字介紹,雖然不長但主題明確,內容也提綱挈領,讓人看了一目了然。看這個網站,就好像翻閱一本金門的旅遊書,裡面從歷史、地理、文化、商業等,延續到前日奧運網球雙打金牌的的麟洋配(因為李洋是金門子弟),透過時事與當下人們最關心的話題,藉以推銷金門許多值得去的景點,以及值得吃的美食,更有值得買的紀念品等,可說是相當成功,有些文章有破千個讚,以及許多分享留言。 而這麼多元的官方網頁,卻不落窠臼,沒有太多制式的官方文字介紹,而是轉向活潑的網紅拍照景點、知名人士到過的地方、吃過的美食,當然也有透過直播或剪輯影片進行抽獎吸引人潮。那些影片相當有意義,例如介紹金門的手工麵線、砲彈鋼刀、古厝民宿、陶瓷廠、貢糖製作、柳營軍事體驗、獅山砲操等,都說明了金門與眾不同的特色文化與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手藝,很特別又獨一無二。 閱讀每一篇樂遊金門,就好像到金門遊玩一樣,提前預習到金門玩樂的感受,同時也可以開始計畫到那邊要有什麼必要的行程。對我這個喜歡文史的人來說,金門確實是很適合找尋歷史遺跡的地方,因為從古至今,金門都是一個重要的地方。而它也保留了許多在地特色,遠比我們在台灣本島所知道的高粱酒、貢糖來的更多,它的建築、遺構、美食、人文地景等,都說著屬於金門它的身世與故事。期待解封啟航,期待能樂遊金門,能一探網站上美好的人事物,必定是值回票價。
-
防疫期間在家可以做些什麼?
目前台灣防疫規定仍是降級不解封的狀態。即便如此,許多公共場所也有許多防疫規定,民眾想要回到以往那種自由地使用公共空間與設施,似乎還得再等上一段時日;也因此,除了上班上課,在家的時間應該還是佔據生活的大宗。那麼,在這個被迫足不出戶的時刻,在家可做的事情其實有很多,而我建議的事情有兩種:看書,以及線上跟人聊聊天,進行「情感上的連結」。 看書這個我就不多說了。找個主題,買幾本書來看。或是,架上有哪些還沒看完的書,趁此拿來讀一讀。都可。倒是跟人聊天這件事。可以問問久未碰面的朋友,過得如何?有沒有好好保護自己?自己所待的城市防疫如何?有沒有什麼讓防疫生活更便利的小撇步等等。 如果是外出打拚的遊子,趁此多打幾通電話給家中的長輩,互相關心一下,互道平安也好,互相打氣也不錯。有些平常面對面不太會說出口的心底話,隔著電話或是視訊螢幕會更容易說出口。多講幾句,感情更緊密。 我很喜歡《復刻回憶》這首歌裡的一句歌詞:「在不同的城市努力,偶爾也會想想你。」 疫情期間,不妨跟那個你正在想起的那人聊聊,也許更能找回或維持平常的心來面對防疫的日常。
-
停課不停學的省思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教育部自今年(2021)5月19日宣布停課,後一再展延,像這樣從實體上課到網路虛擬上課,身處教育現場的我們,在「停課不停學」的旗幟下,遠距教學進場,讓我們學校、教師與家長、學生,都面臨甚大的衝擊。 網路教學,是一種虛實共處的學習方式,學校的行政端,要思考如何協助教師進行線上教學工具的應用,以及研議教學方法與教學評量方式,這都是要絞進腦汁的。如今在教育現場上,許多老師基於職責,必須要學會遠距教學,必須硬著頭皮摸索遠距教學軟體,重新備課,調整教學方法,思考是要應用教科書廠商提供的網路教材,或是自己錄製網路教學的內容,以及思考如何與學生和家長進行互動連結,成為一個工作負擔。 而在學生與家長方面,因為線上學習,家庭必須強化資訊環境、電腦設備、網路速度、攝影機和麥克風等,到了真正上課後,學生整天坐在電腦面前上課,視力勢必負擔嚴重,甚至在獨處環境中,學生要如何保持高度自制和自主管理能力,也是一件充滿挑戰的事。 確實經過這次網路教學的衝擊,教學現場上的「資訊融入教學」不再只是一句口號了,老師透過Meet等教學軟體,進行教學,只是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多少會忽略師生互動的教學實踐,那本來是教學的靈魂所在。而到底師生們最佳的教學模式是什麼呢?國內知名學者,臺大岳修平教授在疫情影響下有關「教學與學習策略的調查」指出:「學生們偏好的學習形式排序中,混成式學習位在第一,接著依序是實體、非同步、同步;而老師們則最偏好實體教學,接著才是混成式學習。」這是師生在教學現場上尚待磨合的,而所謂「混成式學習,並不只是減少面對面的上課時間,而是要思考原本的實體互動轉換到時空狀況被打破情況下,學習、評量、小組合作等要如何進行。」儼然這對於疫情時代,老師的教學方式是一項極大的考驗。 而學生在線上學習上,我們還有很多障礙待突破,比如學生是否規矩地上學,還是手握資訊工具,卻神遊四海「罷學」,老師常有反映上線學生不到,還要去「追捕」,確實在這尚須靠很多「他律」的年齡上,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學生強化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需要灌輸教育的,其實以學生為中心、跨領域自主學習的形式,已然悄悄產生了,這個時代更重視所謂的T型人才,一個人除了擁有一項專長外,還要廣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或擁有多方面的技能(誠如PISA評量所著重的:文字創造力、視覺的創造力、社會問題與科學問題解決的創造力)等。正好在此疫情時代,學生得到一個學習解放的機會,未來長大後,是可以幫助自己開啟斜槓人生的。 如今「線上學習」成為「停課不停學」的解方,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到今年五月為止,已有超過130國家,實施全國性的停課措施,導致全球80%以上的學生無法繼續學習。我們算是幸運的。
-
適時而教
常常看到幼小的小女生喜歡模仿媽媽的許多行為,譬如拿媽媽的口紅,學媽媽化妝擦口紅,或者去穿媽媽的高跟鞋,小小的腳踩在大大的高跟鞋上面,這樣的模樣,真是逗趣可愛。至於小男生會模仿爸爸的行為,會做什麼事呢?通常會拿爸爸的墨鏡起來戴,或者把爸爸的大帽子戴在小小的頭上,當然幼兒這些行為都是社會學習的一部分,他們在遊戲中成長學習,生活中觀察大人的一言一行,逐漸的他們也都能夠社會化,所以在發展心理學上,「模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類行為,在教育上要讓孩子透過模仿學習,也要有正當的方法和態度。《詩經.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描寫幼童穿著成人之服的滑稽模樣,深思其中的教育內涵,可以了解,孩子未成年,學習的方法和進程是需要符合心智的,否則「不恰當」會成為笑柄。 大人常常因為看到許多逗趣的行為,誤以為孩子可以經常為之,例如,孩子會唱歌,就經常把孩子打扮成大人的模樣,讓他們參加成人的歌唱比賽,歌曲選的都是成人歷盡風霜的心情,這樣孩子假裝成一個成年人來表演,大人認為如此孩子了不起,其實有些孩子的人生逐漸迷失,等到要回頭,已失去學習的機會。「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孩子學習模仿的方法必須用於真正對其心智與技藝有幫助之處。 世界上許多地方會舉辦成年禮,用不同的儀式來象徵足夠能力可以肩負責任,進入成人世界。好的儀式可以強壯孩子成人的身心,如果讓孩子學習抽煙喝酒或不良的行為就是殘害了。
-
當線上教學成為事實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已連續停課三個多月,從大專及大專以下的教育機關構,紛紛採用線上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在這個過渡期獲得學習的機會,在家也能自學,在家雖停課但不停學。這確實也是因應疫情所變化的學習趨勢,在世界各地不少國家都有類似的經驗,而我國歷經一年多以來疫情的考驗,也早已陸續著手在線上教學這樣的事情。例如盤點各校的數位學習資源,建立因停課期間的學習包,或是平時就運用線上資源教材來授課,等於讓學生可以多元接觸學習。 而當線上教學成為事實,所有的教育者無論從高等教育到基層教育,幾乎都要有化身為網紅的自覺,而成為網紅,往往有幾個條件:首先,要有良好的設備,也就是線上教學所需要的設備要齊全,所以,對於無論是在學校上課,或是居家上班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擁有可以做線上教學的工具,例如最基本的筆電、耳機、攝影機與麥克風等。其次,擁有這樣的設備,也要能熟悉使用,並且要有相互搭配的軟體,例如如果要預錄課程內容,就要熟悉錄影及剪輯軟體,如果要直播,當然也要有雙方都能使用的工具以及模式,建立在這段期間能夠不停學的方法。 再來,也就是課程的安排可以跳脫過去的方式,過去教室型的授課方式,往往是單一較少互動式的上課,但如果透過線上課程,可以提供學生多一點資料或影片去學習,然後花多一點時間在彼此的互動,但也要守好該有的秩序,讓課程可以好好的進展。還有,應該建立每位學生的主要學習單,以及一些具體的學習紀錄,在這段期間,雖然因為停課可以在家學習,可是並不代表能夠荒廢學業,對於學習,是不能中斷的,所以,得要求學生要有完整的學習紀錄,對於這段期間所學到的東西不能馬虎,無論是學校,或是自主學習的內容,都要好好的紀錄下來。 最後,線上教學得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且關心有數位落差的學生。線上教學能夠執行,也要家中擁有足夠的設備與懂得上線,這時候,家長的角色就無可取代,透過家庭教育來達到讓學生可以了解如何使用這些設備,以及這些資訊產品所應該有的使用方式,而不是讓學生自己拿到那些東西使用。家長可以透過這段時間也一起學習、一起協助孩子成長,增加彼此的默契與親密感。而更重要的是,也要關心有數位落差的學生,建議盤點相關資源,以及找出較不能同步進行線上教學的同學,然後提供相關幫助,讓全部的學生都能夠在這個非常時期快樂學習。
-
從歷史制度論看金門迎賓館的前世與今生
金門迎賓館是世界上除以色列外,第二座防禦坑道旅館,有東方「希爾頓飯店」美譽,深具戰地史蹟保存價值。倘若要說金門迎賓館見證了半個世紀的金門,則一點也不為過。將奠基在歷史制度觀點,採檔案文件與參與觀察法,從1955年至2020年,研究金門迎賓館從戰地政務時期走向民主轉型時期的變遷。此外,本文於民國110年6月發表在《科學與人文研究》期刊,經簡要整理後如下。 一、金門迎賓館前世: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戰地政務時期) 經實地觀察研究得知,迎賓館坑道位於太武山南麓,位處山外與埕下兩村之間,係由巨大花崗岩盤以工兵人力開鑿而成,坑道全長320公尺,平面面積6,700平方公尺,於69年竣工,當時軍友社共花費1,890萬餘元,在兩端出口建有二層樓房二棟,前棟作為出入大廳及圖書館,後棟則提供西餐廳及咖啡館使用,所連結的坑道計有31間客房、81個床位,附設有交誼廳等休閒設施,部分空間作為辦公室與展示用,平時用來接待外賓及三軍差假官兵,戰時則充作野戰醫院,為當時金防部南雄旅野戰醫院,功能在收容前線傷患官兵。 民國60年兩岸軍事對峙尚未完全鬆解,為提供來訪貴賓或勞軍團體一個安全舒適住房環境,特別將戰備坑道改裝為「地下旅館」,根據相關研究指出,全世界像這樣的坑道旅館僅以色列及金門有設置,目前坑道內原有保存的旅館套房設備雖顯老舊,但仍保存良好,多數堪用,過去外國來訪政要如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勞軍大使如藝人白嘉莉、鄧麗君等都曾數度下榻此處,建造初期留有東方地下「希爾頓飯店」美名。 由蔣經國先生取名為「迎賓館」,並在賓館一樓左側,69年歲次庚申中秋節,於迎賓館落成。牆上誌文引用舊約出埃及記第十七章第六節,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裏必有水出來使百姓可以喝來提誌。以上迎賓館所有權歸屬在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 然而金門招待所與金門迎賓館服務對象重疊性高,同為服務軍人及徵屬,據內政部營建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與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簽立「迎賓館坑道及周邊設施」保存維護協議書內容指出,為配合金門整體觀光發展需要,於民國89年3月22日,迎賓館地上權以1,971萬餘元讓售予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二、金門迎賓館今生: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民主轉型時期) 國家走向民主化後,地區1992年後開放民選縣長,同時兩岸暫時緩解,於2001年1月啟動小三通,不再兵戎相見、化干戈為玉帛。軍友社開始走向人事與財務自主,金門戰地需要開放大量景點,以吸引更多遊客,帶動地區觀光發展。許多戰地政務時期因應戰備需要封閉的景點,民主化後為與時俱進,包括翟山坑道、九宮坑道、四維坑道、金城民防坑道、瓊林民防坑道、獅山砲陣地、擎天廳、沙溪堡、大二膽、建功嶼等軍事設施,都是民主化後而開放成為著名景點。金門迎賓館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也跟所列景點無異,從戰地政務封閉軍事設施走向開放熱門景點。 金管處提供檔案經整理得知,配合國家公園在金門的成立,迎賓館自軍方民國89年移交給金管處,經過整修分為二層樓展示館後,於99年4月20日落成開幕。金管處每年辦理解說服務工作,派駐解說員辦理解說導覽、多媒體影片播放、設施巡視管理維護、環境清潔、遊客安全與秩序維護、國家公園的推廣及宣導等。 整修開放後,由位處東區管理站接管維護管理工作,每日派駐解說員及清潔人員輪班方式維護。民國99年開放初期,尚未廣泛人知僅32,831人次,一直到101年達到高峰有102,637人次參訪,平均每年都有九萬人次遊覽。此外,99年以前金管處亦曾將金門迎賓館交給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暫時租用。 據檔案資料與觀察顯示,民國91年內政部營建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礙於預算編列額度所限,近數年內無法如期完成金門迎賓館內部整修工程,經由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提請暫時租借使用,避免造成場地閒置荒廢,以保存國家文化史蹟、彰顯金門地區紀念精神與國軍奉獻實績,以租約三年為限,每月10萬元租金提供禮佛、參禪、社教活動、接待訪客、提供住宿、餐飲之用。每月10萬租金將從修繕工程中扣抵,修繕工程預估1千8百37萬6,080元。 避免場地閒置,配合迎賓館長期發展,租用時間將從92年3月至95年3月合計三年,不得延長。提供場所包括迎賓館地上建築、坑道與周邊設施,易言之軍事坑道與設施,過去軍方路徑並未因文教基金會租用而中斷營運。與此同時,歷史制度論中,最重要的概念即是路徑依循與中斷均衡二者。 (一)路徑依循 從戰地政務種下金門迎賓館軍方的路徑,接待外賓、三軍差假官兵,與戰時充作野戰醫院,收容前線傷患官兵服務;又轉型時期循著此條路徑,於89年以1,971萬餘元移轉給金管處管理,礙於當時經費受限,92年3月以租金替代修繕,租給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迄今每年都有九萬名遊客到訪,為遊客提供導覽解說的服務。也就是說坑道一樓賓館的軍事設施與二樓鄧麗君身影循著軍方路徑,將近七十年時間,服務對象漸漸從戰地政務官兵、傷患到轉型時期兩岸三地旅客導覽並未終止服務。 運用路徑依循的概念,從時間序列(temporal sequence)觀察制度的變化,可以解釋戰地政務制度係受到國共內戰國民黨退居台灣歷史影響,在威權指揮領導下,進而產生戰時迎賓館,以解決前線所需。易言之國家戰時需要建立迎賓館收容並提供官兵服務,依循政策、國家與個體行動三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二)中斷均衡 軍友社是戰地政務時期國民黨政府下的產物,在中斷秘書長由軍方兼任與拒絕政府財務補助之下,軍友社在轉型時期淡化軍方色彩又取得一段時間均衡,重新回到公益組織特性。金門迎賓館在接受軍友社管理與監督下,隨戰地政務性質消退後,不再扮演收容傷患與提供官兵住宿服務功能;地上權移轉給金管處後,中斷軍友社長達三十年管理,在民主轉型過程中,回到金管處提供導覽,服務遊客的功能,取得轉型後的平衡。 在戰地政務發展過程中,軍政與訓政時期維持一段穩定的時間,收容病患與服務官兵;在台灣轉型成為民主國家,制度環境出現重大變遷後,軍友社易手給金管處,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暫時租用,又重新取得一新的均衡維持穩定狀態。 除了從歷史制度描述金門迎賓館從過去到現在外,並解釋在節點或關鍵點上為何在轉型期要移交給金管處?配合國家公園在金門成立發展觀光、帶動地區發展需要;又金管處為何要租給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避免空間閒置,且在金管處短期無法編列預算下需要一筆經費修繕,因而「以租金代替修繕。」 綜上發現,迎賓館前世始於1954年至1992年戰地政務時期,係由金門軍人之友社與金門防衛司令部合作,因應戰時任務需要建於民國67年,當時軍友社在人事與財務高度依賴政府,任務為收容病患與提供官兵服務;一直到民主轉型時期,軍友社在人事與財務才漸漸轉為獨立自主,金管處任務轉為提供導覽解說服務,每年帶來九萬名遊客,期間亦曾因預算編列額度所限,避免場地閒置,而提供予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暫時租用。
-
盼金門之光 引領運動風潮
近來,東京奧運比賽是全台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7月31日我國的羽球男子雙打黃金組合「麟洋配」王齊麟、李洋以直落二的成績對戰中國組合李俊慧、劉雨辰,獲得一面金牌,讓台灣羽球在奧運被世界看見,也刷新奧運史上的最佳成績。當他們站在奧運頒獎台上,從工作人員手上接過獎牌互戴,接著我國奧運會旗隨著國旗歌冉冉升起,那個當下我想全台灣的人都在看這一幕,全世界的人應無不驚嘆來自台灣的兩位選手,居然能一路過關斬將,取得金牌。 而來自金門的李洋在臉書發文提到:「我是金門人,我來自台灣!我們麟洋讓世界看見了台灣……」這更讓許多人都深受感動,因為他不只把榮耀歸給自己的國家,也強調自己來自哪個地方。而金門縣政府表示,李洋奪得奧運金牌,獲頒獎勵金新台幣225萬、國手獎金7萬5000元和訓練補助金240萬,總計472萬5000元獎金。可以看到金門縣政府大氣的補助自己家鄉的選手,以金門為榮,並且陸續規劃主題羽球館、推出紀念酒等活動,對於運動風氣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而衷心期盼金門之光的光環能延續,且能造福鄉里,在金門還是台灣本島等地的民眾都能受益,透過他們激勵人心的背後故事,以及高超技術的傳授,讓運動風氣可以提升。而運動選手是需要被培養與贊助的,就如同見到許多成功的選手,背後都有企業贊助,然後從國小就開始接受培養,有助於經驗累積與技術的精進。而台灣選手能夠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就證明台灣也有培育優秀選手的好方法,透過傳承,透過整體運動風氣的提升與精進,相信一定可以有更多台灣之光。 當國旗歌響起,見到我國選手站在頒獎台上受獎,那一份榮耀,大家都能感受的到,不只是奧運這個殿堂,而許許多多的國際賽事,台灣選手也都屢獲佳績。這都要歸功於我國對於體育運動的重視與選手培育的用心,但也不能夠僅限於此。例如對相關主題運動場館的規劃,以及球員及後勤福利的爭取,還有退休日後的計畫等各方面都要去努力,趁著這波熱潮,無論是在金門,或是在台灣,讓運動風氣也能隨之發光發熱,讓金門之光不只是閃耀奧運殿堂,而是照亮全國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