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印尼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卅周年慶紀念特刊 總主席黃進益獻詞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很快又過了第二個十五年頭,屈指一算,叼蒙諸鄉親的錯重和信任,主理主席一職已滿25年,回首往事,不敢言功,但也總算平平安安的度過。目前會員從三百餘人發展到今天的六百餘戶,可說與時倍增。我們的同鄉會就像一個溫馨的大家庭,是眾多鄉親在印尼生活發展過程中遇到風雨可以抱團取暖的港灣。 我任主席已有多年,今天有三點感受向鄉親們報告並與大家共享。 一、基金會的發展首先有賴於鄉親的大力支持,還要立足於大視野大環境,要看到我們故鄉金門島在印尼與中國,海峽兩岸的交往所處中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們的同鄉會有比其他社團更大的優勢,我們應瞄準這一機遇加強與各方面的聯絡,擴大我們的影響和勢力以求得更大的發展。 二、改善會務設備。當下資訊的日新月異,從黑白的傳真以致發展今日的網路、資訊、大數據時代,整個世界所發生的事情,分秒就也到達,所以我會也務必增設網路設備、軟件設備,以方便跟著時代的進展接軌,也方便跟各地金門組織,隨時保持良好的關係,以求相互支持和發展。 三、吸引年輕人入會進一步擴大社團規模,一個社團要生存要發展就一定要吸收新鮮血液,年輕的金門人就是社團的新鮮血液,也是社團的希望。我們一定要創造各種條件大力吸引年輕人加入社團。例如設立網頁,建立年輕人的聯絡平台就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今天,在這築夢的年代裡,希望我們的工作團隊,發揚金門人不屈不撓的拚搏精神團結在一起,來共圓我們所築的夢,就如已規劃好的出版三十年紀念特刊,把三十多年所經營的史蹟留住,讓在下來的接班人接棒,更能方便策劃美好的明天,發揮更完美璀璨的使命。 最後我會還有籌辦邀約各地鄉親,匯聚來椰城,共話鄉情,共謀發展,共創偉業盛大懇親三十年慶典,我們的任期是五年為一屆,每屆的就職典禮,領導層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景,當然此屆更不例外。因為這屆的第七個五年計劃,也就是七、五,而七在我們閩南又是一個吉祥數字,鄉親們,起來吧,讓我們大家並肩攜手,我們的七、五,創下更輝煌,更耀進,更燦爛的金門夢,謝謝鄉親們。
-
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 熱鬧歡慶成立70週年
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於2016年12月10日及11日慶祝成立70週年紀念晚宴會,一連兩天各筵開100席,海內外鄉親踴躍參與,海外嘉賓包括來自故鄉金門縣政府及相關單位、台灣本島金門同鄉會、新加坡及印尼鄉親會。 雪蘭莪金門會館熱情招待海外金們鄉親,除了一連兩天的晚宴,也在浮羅吉膽金浯江的配合下,浮羅吉膽金浯江盛情招待了250名海外鄉親到小漁村享用道地美食及遊覽這美麗的漁村。 巴生是肉骨茶的家鄉,雪蘭莪金門會館也招待海外鄉親們享受肉骨茶美食,品嚐昔日南來先賢創意烹飪的美食,一碗碗熱騰騰的肉骨茶,海外鄉親吃的不僅是美味的料理,還是雪蘭莪金門鄉親的溫暖敘鄉情。 培育「金英」‧百年樹人大計 金門縣政府參議許寬在致詞時表示,雪蘭莪金門會館在這70年的歲月中,在歷屆主席的領導與努力,以及鄉賢們的群策群力,同舟共濟,會務逐漸系統化、組織化和年輕化,尤其2001年籌建新廈會所,以敦睦宗誼造福故里,並積極參與各項文化藝術與慈善活動,優秀的表現令人欽佩。 「金門與僑親關係源遠流長,會館於2011年成立『雪蘭莪金門會館大學獎助學金』,資助金門子弟返鄉到金門大學就讀,作為會館百年樹人大計,培育『金英』揚帆啟航,邁向未來,令人欽佩。」 他說,會館為讓新生代瞭解家鄉,在會館青年團暨婦女組帶領下參加了金門縣政府舉辦的「青少年尋根」活動,有超過500位金門子弟回到金門故鄉尋根,尋根活動也獲得金門縣政府支持以擴大尋根活動,盼望鄉親鼓勵子弟參加。 許寬是代表陳福海縣長到雪蘭莪巴生,參與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70週年活動。 「一直以來,僑社是金門發展最大的支柱和動力,能在僑居地看到各位鄉親、僑領,以及僑界新生代的力量,心中充滿喜悅。陳縣長因公務所繫,無法出席,特別囑咐感激僑親先賢們創建會館及艱苦經營,雪蘭莪金門會館在各位眾志成城的合作下,將開創下一個更為輝煌的七十年,金門縣政府矢志與大家一起,共創新願景、打造新希望。」 他呼籲鄉親多回金們走走看看,見證故鄉的成長與改變,金門正在蛻變,最終會成為大家心中的幸福金門。 新南向政策‧臺馬關係更緊密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章計平大使,也在僑務處主任林渭德及秘書林素珠陪同下出席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70週年晚宴,出席貴賓有僑委會田副委員長秋堇、該會館永久名譽主席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顧問拿督呂慶安、印尼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副總主席呂世典、臺灣金門同鄉會總會總會長李台山、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秘書長張國森、國立金門大學主任秘書呂立鑫,以及來自海內外金門鄉親約1,000人出席。 章大使致詞時指出,在「新南向政策」下,臺灣與馬來西亞地理位置相近,關係友好,在人才交流方面,目前馬來西亞留臺校友超過6萬人,而2015年馬來西亞在臺灣唸書的學生約有1萬5千人,在東協10國留臺生中,有超過一半來自馬來西亞,教育部也將在明年提供更多的「臺灣獎學金」名額給馬來西亞,從20名提高為30名,而金門縣政府也特別提供金門子弟學雜費補助,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馬來西亞學生前往臺灣就學,使臺馬關係更加緊密友好,向前邁進。 章大使也讚揚金門會館鄉親群策群力,慷慨解囊拓展會務,歷經70年風雨,為金門文化承先啟後,貢獻良多。 維繫同鄉情誼 ‧ 支持家鄉建設 雪蘭莪金門會館永久名譽主席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表示,飲水思源正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雪蘭莪金門會館走過了不平凡的70個春秋,會務朝氣蓬勃,蒸蒸日上。 「在歷屆主席和理事竭誠合作,同心同德,關心桑梓,開展了大量工作。維繫巴生同鄉情誼,支持家鄉經濟教育建設,凝聚鄉親參與社會事務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果。藉此機會,謹向多年來為開拓會務而作出無私奉獻的理事和鄉長,致以崇高的敬意。」 搭建金門人網絡‧拓無疆界新時代 雪蘭莪金門會館主席呂清便表示,雪蘭莪金門會館走過70載,翻閱歷史,金門人經歷了分離的痛苦,離鄉背井到南洋,先輩期望落葉歸根,但最後落地生根及扎根在馬來西亞。 「在會館這屋簷下,我們照顧同鄉,為同鄉謀福利,著重子弟教育,持續推廣和保護金門文化,這些努力都是為了確保金門後裔記得我們的根。金門是我們的家鄉,而馬來西亞是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 他說,先輩努力奮鬥及謙虛學習的拚搏精神,是金門後裔必須學習的。 「走過70載,金門會館將迎向百年,期望金門會館持續強化組織,與時俱進。隨著世界局勢的改變,與世界各地的金門人,尤其是金門家鄉,保持密切聯繫,除了促進鄉誼,也引領鄉親和世界接軌。」 他表示,走過「金彩七十」,雪蘭莪金門會館迎接新時代的到來,在經濟區域化、全球網絡化與數碼化的時代,會館必將承先啟後,除了繼續注重與祖鄉的聯繫及金門子弟的教育外,更將更進一步拉近與海外鄉親在經貿文教領域的聯繫,從而搭建一個屬於全球金門人的網絡,走入金門鄉親無疆界的新時代。」 金門會館七十年‧會務蒸蒸日上 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於1946年,金門鄉親南來巴生,比福建其他城鎮的人遷徙雪蘭莪還要早。 巴生是馬來西亞金門人最集中的一個城市,全國估計有超過十萬的金門人,而其中約4萬聚居在此。 最早來到巴生的金門人是1820至1830年清道光年間的古寧頭人李煌,操舟為業。李煌因為購買軍需品供應給蘇丹並協助平亂,蘇丹因此授予勳章。他也是首位榮獲雪蘭莪蘇丹功勳的金門華人。 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金門鄉人南遷巴生日眾,從事各行業,為巴生的發展作出貢獻。1937年,金門淪陷日寇手中,鄉人紛紛南來避難。巴生鄉親同感國破家毀之痛,一方面響應籌賑,一方面安撫避難鄉人,便有了倡組會館之意,以達到敦睦鄉誼,團結鄉親,互通資訊及互相關懷的作用。 日軍在1941年12月入侵馬來亞、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這一段時期,金門鄉人蒙受戰亂之苦。二戰後,在一批熱心鄉會的鄉賢努力下,雪蘭莪金門會館正式於1946年成立。並於1947年,創辦浯聲協進社為鄉人之俱樂部,以其收入,作為會館經費及福利開支。 1953年,先賢陳金盃建議自置會所於武吉古打律16至18號,鄉人紛紛捐輸,襄盛義舉,成就今日舊會所。1990年代會館計劃購買地段建築新會所大廈,1998年會館新大廈動工,並於2001年12月20日落成,同年也慶祝本會成立55週年紀念。
-
印尼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簡介
印尼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創立於公元1953年之間,因為印尼政治的動盪,所有的華社組織都被強遭封閉,該會也不能幸免,一直到1986年,政府對僑社的管製開始放鬆,當時在多位有「高瞻遠矚」的鄉親推動下,於是重振旗鼓,把已渙散的組織,重又組織起來,於是定名為金門互助基金會。組織架構有永久名譽主席,名譽主席,常務委員,顧問等,總主席,副總主席,執行主席,法律顧問,中印文書,佛壇,青年組,褔利部,總務,財政,外交,婦女組,康樂組。我們的主要領導人是黃進益總主席,印尼名字:BUDIONO WIDODO,地區:Jakarta, Indonesia. 本會會員大概有800多人。 一樓是辦公室,二樓是會議廳,三樓是運動室,四樓是卡拉ok室,五樓是佛壇,日常活動有奕旗,乒乓,氣功等,星期天或假期都有卡拉ok集會,也經常參與如扶貧,賑災活動,同時亦有銀會組織,每月聚餐一次,聯絡鄉誼,每年列常活動,農曆元月份有頒發樂齡金,二月恩主公聖誕有舉辦禮佛祭拜,邀請鄉親參拜,共沐神恩,八月中秋有頒發獎勵金給學業優良鄉親的子弟們,以資鼓勵。對于社會上例常和非例常各種扶貧救濟活動,也會在責無旁貸的積極參與,原則上沒有參與政治活動。還有每屆世界金門日,我也會經常組團參加慶典。同時也協助金門各鄉親回鄉省親各項事宜。
-
助人為樂 愛在家鄉 黃進益成功打造商業王國
隨著政府對社團組織的放寬。各階層的各項組織,如宗親會、鄉親會、同學會,聯誼會等等,如雨后春筍般的成立,還有網絡的日新月異,互聯網,資訊,數據時代的來臨,把世界領域的距離,以前是咫尺天涯。現在是天涯咫尺。神話中順風耳(電話)千里眼(視頻),都呈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還有年青一代崛起,當然,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也不落人后跟著時代步伐而前進,才不會被時代淘汰,社會活動方面把過去一般活動,祗局限於一般的傳統禮節的紅白禮儀外本會也跟著時代的步伐參加其它社團的互動,聯誼,相互交流,互換訊息,也經常組團出外參加有益社會的活動等等,來充實本會。同時,也吸引充滿活力的年青輩,來經營本會,充實本會。 黃進益(見圖)現任基金會總主席,自從接手第一任總主席張德超以來,更積極的推動會務,使會務日愈進步日益昌盛,更上一層樓,可說是錦上添花。 黃進益主席憑他堅韌不懈毅力,和不怕失敗的精神,在商海多風波的時代裡,乘風破浪,建造了今天的經濟王國,雖然現是億萬富家,但為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尤其對周邊窮困朋友,適時伸出援手。渡過難關,他經常說「我也是白手起家」,我會感受到沒錢的痛苦。雖然他身家億萬,但也不忘公益,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是他為人處世的原則,就如最近十二月初亞齊的大地震。他也站在賑災的前哨,出錢出力,是大家的典範。 黃主席對商業的投資,每一個商機,都有先知先覺的眼光抓緊時機,準確出擊,所以才有今天的商業王國。 黃主席的投資領域有印尼,新加坡,俄羅斯,香港,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等,黃主席的經商座右銘是「有困難,要頂住,頂住了就成功。」 1997年的經融風暴(危機),把他的公司股票一夜之間,素有美譽的「神仙股」一瞬間蒸發了75%,當時中國北京經濟周刊形容是兩顆心藏者,因為這場風波,在別人可能承受不了。但願黃主席的強勢和魅力,毅力,終於度過難關,再次站起來。 隨著本會卅周年慶典的蒞臨,搭此順風車,期盼各地鄉親光臨指教,以下是印尼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30週年慶典活動流程: 第一天-2017年1月12日(星期四):各地嘉賓抵達雅加達入住酒店,晚上本會將設置歡迎晚宴款待並交換紀念品。 第二天-2017年1月13日(星期五):08:00-5:00:由旅行社安排從旅館出發, 用大巴接送貴賓雅加達市內遊15:00-17:30:回旅館休息。17:30-18:30:派大巴接貴賓赴太陽城酒家參加慶典晚宴路程約半個小時。18:30-21:30:慶典結束後,用大巴送貴賓回旅館。 第三天-2017年1月14日(星期六):接送貴賓返家園或參加旅遊配套。
-
馬來西亞馬六甲金門會館成立迄今逾70載以照顧同鄉福利為宗旨
金門地處閩南小島,祖先離鄉背井南來至馬六甲有超過二百多年的歷史,今仍能在三寶山上發現到清朝乾隆、嘉慶年間金門先人的古墓。 本會館成立於戰前,迄今已逾70載,其宗旨乃照顧同鄉福利。 創辦人為已故社會聞人吳仲坦、吳朝和暨其他先輩鄉賢。開始組織時,取名「浯江公所」,辦事處設在馬六甲市區巴剎南馬街「金泉春」店內。首任總理吳仲坦。 918中日戰爭爆發,日本侵佔金門,造成眾多金門人逃亡海外。當時馬六甲是一個與中國最早建立關係的商埠,金門人南來後,定居馬六甲的為數不少,所以為了照顧同鄉福利,組織「浯江公所」可說正合其時。 不久,日軍鐵蹄席捲馬來亞半島,馬六甲也不能幸免,「浯江公所」與其他華人社團命運一樣,陷入冬眠狀態。經過三年八個月暗無天日生活,日軍終於投降,馬來亞光復。1946年馬六甲各社團紛紛復興,展開活動,本會館也不例外。 吳仲坦先賢退任,由洪金水接任總理職,將「浯江公所」易名為「馬六甲金浯江」,會址設在「洪金水枋廊」內。不久後,又搬到吉靈街豐興巷樓上。由於沒有固定會所,所以一路來很少活動。洪金水逝世後,鄉賢梁基成、吳永仁鑒於本會需擁有一間固定會所,適逢鄉賢拿督吳忠信局紳在新路興建三層樓排屋出售,於是聯絡數位鄉賢,力邀拿督吳忠信出來領導本會。承蒙拿督吳忠信應允將他所建的三層樓排屋的一個單位,以半價售予本會館,其餘一半則向鄉親們募捐。在他登高一呼之下,鄉親們紛紛熱烈響應。事隔多年,理事會覺得原有會所狹窄,如欲發展會務,恐不敷應用,必須另行物色較大之建築物作為永久性會所。 1994年,身為主席之拿督吳忠信局紳為令長孫吳友鏗授室,除了將全部賀儀捐獻予金浯江會館外,自己另捐出6萬元,其令長郎吳梓新局紳及吳心泉遺產則各捐一萬元;加上諸鄉親所捐獻五萬多元,及將舊會所出售所得款項,馬六甲金門會館才能購置今天這座巍峨壯麗之三層樓大廈。2001年獲社團註冊局批准之新章程,正式易名為馬六甲金門會館。 本會館主席拿督吳忠信局紳逝世後由張成佳任新主席,2007年張成佳因年事已高,婉拒任主席職,吳梓新局紳眾望所歸當選主席至今。在其英明領導下,會務蒸蒸日上,會員達三百多人,同時展開各種活動,如卡拉OK歌唱組,講座會,致使本會在馬六甲華社中頗具聲望。
-
沙美萬安堂組團抵馬六甲三忠宮宗教交流
金門沙美萬安堂內閣三忠廟進香團是由主任委員黃瑞華率領一行158人抵達,場面盛大。 進香團今次還帶了3尊金身赴會,包括一尊3尺高、超過百年歷史的大宋三忠王金身蒞臨,引起馬六甲民眾的矚目。 進香團當時抵步,獲得三忠宮安排的千人隊伍進行繞境與迎接儀式,從甲市區的華美達廣場大酒店遊行至三忠宮,全長約2公里。 當時在場的大宋三忠王信徒,包括馬來西亞霹靂太平福全宮、新加坡各神廟代表等,場面浩大,當天也得到馬六甲州政府代表拿督威拉顏天祿和馬六甲神廟聯誼會會長拿督威拉孫殿賜到場,讓場面生色不少。 進香團今次也捐獻馬幣12000令吉給三忠宮作為活動基金,和贈送一尊價值不菲的大宋三忠王漢白玉金身,作為見證今次參訪活動的重要禮品。 以黃瑞華為首的進香團在馬六甲逗留2天,間中還獲得三忠宮設宴款待和安排行程。 此外,金門沙美萬安堂內閣三忠廟的主持張雲盛師父,也在三忠宮祈請大宋三忠王之一的張國公(張世傑)降乩,在宮內為甲州善信補運和祈求合境平安。 另一方面,進香團抵達馬六甲的第二天,獲得三忠宮在酒家設宴款待,赴會者將近500人,場面浩大;兩地的大宋三忠王信徒當時也在會上進行交流,和互贈紀念品,場面氣氛溫馨和有意義。 同時,馬來西亞同安金門廈門聯合總會會長郭明發,也受邀出席晚宴致詞和交流。 金門沙美萬安堂內閣三忠廟今次到訪,是三忠宮今年內第三次接待來自金門的嘉賓,即1月份是金門柏村國小及7月份金門縣長陳福海的蒞臨,而金門沙美萬安堂內閣三忠廟是今年內第三批到訪三忠宮的金門嘉賓。 隨著兩地的交流越來越頻密,三忠宮希望能拉近兩地信徒和僑胞的關係,讓大宋三忠王浩然正氣的精神能藉此平台發揚光大。
-
馬來西亞馬六甲三忠宮
三忠宮是馬來西亞馬六甲一間甚具規模的古廟之一,復興於1960年。三忠宮現任董事部主席為拿督楊建築。 三忠宮至今成立歷史已逾百年,座主為大宋三忠王;大宋三忠王(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香火源自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三忠廟,屬同安三忠廟分爐。 大宋三忠王香火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由旅居馬六甲的同安、金門、廈門先輩從中國同安恭迎靈爐,和供奉於住家內;日軍投降撤離後,靈爐再移至其他善信民宅內供奉,幾經搬遷後,才落腳於現址,即馬六甲市士馬木路。三忠宮的善信以祖籍福建、同安、金門、廈門的人士為主。 三忠宮每逢初一及十五晚上,皆迎請座主降乩辦事;每年農曆九月十六日,為本宮慶祝大宋三忠宮寶誕,慶祝儀式隆重和熱鬧,包括禮聘道士誦經,為本邦人民消災納福。此外,三忠宮也都奉座主旨意,不定時舉行巡境大遊行,場面氣氛非常熱鬧。 三忠宮近年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包括舉行施贈活動及為麻六甲培風獨立華文中學成立電腦室,以擁有的能力造惠貧困人士。三忠宮也積極於熱心教育慈善,包括在近年設立電腦班,為清寒子弟提供學習平臺及機會。 此外,三忠宮龍獅團也憑著傑出獅藝,多次在全國性舞獅觀摩大賽獲得佳績,也頻受邀參與州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本宮籃球隊也常參加國內外的比賽,表現深獲好評。
-
雪蘭莪金門會館大學獎助學金 金門揚帆啟航‧重點培育「金英」
為鼓勵金門子弟繼續深造求知識,會館在2011年65週年會慶,由主席拿督呂慶安倡議設立「雪蘭莪金門會館大學獎助學金」,把會館助學、獎學的精神延伸至大專學府,培育「金英」揚帆啟航,邁向未來。 雪蘭莪金門會館設立大學獎助學金被視為是順應大勢,緊貼脈博的一個必須步驟。現代學子只有接受大專教育,方能具備未來踏入社會大展拳腳的基本學歷。百萬獎助學金設立的目的是希望協助金門子弟到金門大學,或國內外其他大學深造,作為會館百年樹人大計。 「雪蘭莪金門會館獎助學金」獲得本會永久名譽主席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會館主席拿督呂慶安、常務顧問王豪傑、副主席張增光、副主席呂清便、財政王慶成、副總務李和雙、理事陳良吉、理事李增澤、理事劉福順、執行委員王良慶、婦女組副主任巫秀鳳、浮羅吉膽金浯江會館、洪金成鄉長、呂思逸鄉長、呂振忠鄉長等大力捐助,集腋成裘,很快的便已籌獲接近百萬目標。 金門大學助力培育子弟 丹斯里楊忠禮說,家鄉擁有軟硬體設備良好的國立金門大學,金門子弟既然有如此好的深造管道,會館應充當橋樑,與金門大學配合,輸送學子到金門大學深造。通過設立大學助學金,可鼓勵與協助有需的金門子弟到金門大學深造。 丹斯里楊忠禮在2011年會館65週年會慶晚宴,率先捐款10萬令吉,拋磚引玉,得到主席拿督呂慶安與鄉親李增澤皆當場響應號召。鄉親的熱烈響應,令大學助學基金在會慶當晚已籌得43萬7000令吉。 當天出席65週年會慶晚宴的還有從新加坡遠道而來的洪金城鄉長,並當場毫不猶豫的熱心解囊捐出15萬令吉。他響應樂捐時說:「我期望可藉此栽培更多金門子弟。」 與此同時,配合「2012金門嘉年華」,楊忠禮集團邀請台灣金門聯泰餐廳總廚王淑珠,協同吉隆坡JW萬豪酒店蘇浙苑中餐主管汪永躍,聯手呈獻以金門道地菜餚為主的「金宴」,推廣家鄉菜之餘,也為「雪蘭莪金門會館大學獎助學金」籌款,鄉親熱烈響應。丹斯里楊忠禮在晚宴上再捐款10萬令吉,使到籌款活動得到更大的迴響。 金門精神籌獲百萬 丹斯里楊忠禮登高一呼,全場鄉親慷慨解囊。百萬教育基金在「金宴」籌款後,已近達標,體現出眾志成城的金門精神,讓已有66年會齡,根基紮實的雪蘭莪金門會館昂首闊步,邁向另一新里程碑。 丹斯里楊忠禮夫婦、丹斯里楊肅斌、拿督呂慶安與柔佛金同廈會館會長丹斯里陳成龍在海外落地生根,事業有成後,不忘回饋家鄉,過去多年不斷捐助金門大學,培育金門英才。金門大學在丹斯里楊忠禮支持下,開設「楊忠禮理工學院」,積極培養理工科系人才。 為了讓大學獎助學金的申請更具公信力,會館特別委任3位教育界鄉長作為獨立審查委員,審核所有會員子女的申請。他們是雪蘭莪州華校教師公會顧問葉亞誠校長、濱華中學校長吳麗琪及興華中學莊添輝老師。 審查小組將常年評估學生的學業成績及品德表現,以決定來年是否繼續頒布助學金。如符合資格,受惠學生可每年領取學金至畢業。 無論是獨中生或國中生,所有獲得金門大學錄取的會員子女,皆可向會館申請大學助學金,以攻讀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 獲金大錄取者可申請 每一名獲批准的大專生,每年將可獲得5000令吉的助學金,相等於全年的半額學費。獎助學金申請者必須是雪蘭莪金門會館會員子女,同時獲得金門大學錄取,再由學校推薦。至於剛加入會館的鄉親,則有待一年屆滿後,方可為子女申請獎助學金。 經過2年的統籌後,「雪蘭莪金門會館獎助學金」在2014年首次核准總額1萬令吉的獎助學金給在金門大學就讀的金門子弟張峰彬。 而且,為配合2014年世界金門日及金門建縣100年,以及我會永久名譽主席丹斯里楊忠禮博士獲頒金門大學終身名譽校長,我會理事長決定隆重其事,在金門大學舉行「雪蘭莪金門會館獎助學金」頒發典禮。 與此同時,熱心教育的我會主席拿督呂慶安在2012年返鄉時捐助金門大學,金門大學為表揚拿督呂慶安,也特以呂慶安為大學會議廳命名。 金門縣如今已發展成為台灣重要教育縣。縣內金門技術學院成立於2003年,並在2010年升格為國立金門大學,供設有5個學院,包括人文藝術學院、社會科學院、管理學院、理工學院及健康護理學院。 如今,國立金門大學已是台灣一所設備完善的大專學府,設有16個科系,其中以建築、旅遊及醫藥護理科系著稱,備受業界肯定。
-
拓展會務創歷史新頁雪蘭莪金門會館新廈2001年落成
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以來除現有會所外,並無其他資產,缺乏固定收入。因此,為了一勞永逸解決會館的經濟難題,於是才有置業的構思,並於1977年7月15日成立置業委員會,推舉李幹第鄉賢為主席,目標是想構買一棟四層樓店屋,以每月租金收入,以挹注開支。 到了1979年杪,適有登嘉樓鄉親李滄溪在會館右側買了一塊地,面積6600方尺。會館同仁認為這地方適合作為建廈地點,乃由主席張成章聯同楊誠燦、許紹熙等與李君洽商轉讓,李君慨然允諾,並同意照原價20萬令吉轉讓。 但這時會館並無建廈基金,於是由張成章、許紹熙、楊誠燦、陳金德和陳禮教等四處募捐,獲得鄉親熱烈的響應,在短短十幾天裡,就籌獲40多萬令吉,先收20萬令吉,作為付還地價之用。 1979年11月13日,置業委員會改稱新廈籌建委員會,嗣後,原任主席李朝第堅決辭職,由會館主席張成章繼任,積極進行籌建工作。惟新廈圖測未符合規格而遭巴生議會退回,雖一再交涉,都不得要領,於是計劃就擱置了下來。 出租產業以廈養會 到了1990年,建委會重組,許丕全認為建大廈行不通,如果分割為三個地段,建三間店屋,建築費也要60多萬令吉,但地方商業價值不高,建成後租金收入可能不夠攤還銀行利息。 因此,建議將這塊地賣出,以時價估計最少可得40萬令吉以上,然後另外物色一塊一兩畝的地方,建一座擁有大禮堂的建築物,可以讓鄉親青年作各種活動,禮堂也可以出租,供人打球或擺設筵席之用,租金收入肯定可觀。 這個建議就在1992年7月26日的會員特別大會獲得通過,議決最少以42萬5000令吉賣出。很快就得到一個買主同意買下,但因新舊信託人的換名手續尚未辦妥,不敢冒然和對方簽訂買賣合約。這樣一來,時間就延冗了兩年。 這時,大家認為時機已不同,賣地計劃應重新檢討,所以就在1994年9月6日的會員特別大會上通過撤銷上次的賣地議決案,決定保留下來自己發展,改建兩間四層樓店屋,每間寬33尺,兩旁各有一座電梯。全部建築費及內部裝修費用,約300萬令吉。 建成大廈掀新章 經過一波三折後,圖測就交由黃國生繪測師設計,並呈進巴生市議會,1997年卒獲批准。並在1998年12月動工興建。經過一年多的日夜施工,終於在2000年4月落成,雄偉壯觀,矗立於巴生市中心,為會館奠下千秋大業的根基。 2001年12月20日新廈舉行落成開幕典禮,恭請丹斯里高級拿督楊忠禮博士主持開幕,海內外鄉親都受邀參與其盛,本會館歷史從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
鄉心彙集‧光耀金門
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將於12月10日及11日慶祝成立70週年紀念晚宴會,一連兩天各筵開100席,邀請海內外鄉親參與,海外嘉賓包括來自故鄉金門縣政府及相關單位、台灣本島金門同鄉會、新加坡及印尼鄉親會。 雪蘭莪金門會館永久名譽主席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表示,飲水思源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雪蘭莪金門會館走過了不平凡的70個春秋,會務朝氣蓬勃,蒸蒸日上。 「在歷屆主席和理事竭誠合作,同心同德,關心桑梓,開展了大量工作。維繫巴生同鄉情誼,支持家鄉經濟教育建設,凝聚鄉親參與社會事務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果。藉此機會,我謹向多年來為開拓會務而作出無私奉獻的理事和鄉長,致以崇高的敬意。」 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深信,雪蘭莪金門會館的會務在各方面的有力支持下,承先啟後,薪火相傳,必將不斷發展,與時俱進! 帶領鄉親迎新時代 另一方面,雪蘭莪金門會館主席呂清便表示,雪蘭莪金門會館走過70載,翻閱歷史,金門人經歷了分離的痛苦,離鄉背井到南洋,先輩期望落葉歸根,但最後落地生根及扎根在馬來西亞。 「在金門會館這屋簷下,我們照顧同鄉,為同鄉謀福利,著重子弟教育,持續推廣和保護金門文化,這些努力都是為了確保金門後裔記得我們的根。金門是我們的家鄉,而馬來西亞是我們生於廝長於廝的地方。」 他說,先輩努力奮鬥及謙虛學習的拚搏精神,是金門後裔必須學習的,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已經與昔日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在面對各種挑戰和競爭,我們必須牢記先輩「拚搏精神」這盞明燈。 「走過70載,我們將迎向百年,期望金門會館持續強化組織,與時俱進,重點培育接班人,關注子弟教育,繼續照顧鄉親福利。同時也隨著世界局勢的改變,與世界各地的金門人,尤其是金門家鄉,保持密切的聯繫,除了促進鄉誼,也引領鄉親和世界接軌。」 呂清便表示,雪蘭莪金門會館一直努力不懈汲取傳統的菁華,善於運用現代觀念,我們相信這可以讓鄉誼結合,匯成一股充滿堅毅、智慧的力量,繼續打開金門人的新局。 「走過金彩七十,我會館適逢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經濟區域化、全球網絡化與數碼化的時代,我會館必將承先啟後,除了繼續注重與祖鄉的聯繫及金門子弟的教育外,更將更進一步拉近與海外鄉親在經貿文教領域的聯繫,從而希望能搭建出一個屬於全球金門人的網絡,走入金門鄉親無疆界的新時代。」 巴生擁有4萬金門人 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於1946年,今年欣逢成立70週年,金門鄉民南來巴生,比福建其他城鎮的人遷徙雪蘭莪還要早。 巴生是馬來西亞金門人最集中的一個城市,全國估計有超過十萬的金門人,而其中過半聚居在此。雪蘭莪金門會館創辦至今七十年,一直是團結巴生金門人力量的重要平台,而最值得會館驕傲的是鄉親對會館和故鄉那股情深意重的愛護。 最早來到巴生的金門人是1820至1830年清道光年間的古寧頭人李煌,操舟為業。李煌因為購買軍需品供應給蘇丹並協助平亂,蘇丹因此授予勳章。他也是首位榮獲雪蘭莪蘇丹功勳的金門華人。 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金門鄉人南遷巴生日眾,從事各行業,為巴生的發展作出貢獻。1937年,金門淪陷日寇手中,鄉人紛紛南來避難。巴生鄉親同感國破家毀之痛,一方面響應籌賑,一方面安撫避難鄉人,便有了倡組會館之意,以達到敦睦鄉誼,團結鄉親,互通資訊及互相關懷的作用。 日軍在1941年12月入侵馬來亞、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這一段時期,金門鄉人蒙受戰亂之苦。二戰後,在一批熱心鄉會的鄉賢努力下,雪蘭莪金門會館正式於1946年成立。並於1947年,創辦浯聲協進社為鄉人之俱樂部,以其收入,作為會館經費及福利開支。 1953年,先賢陳金盃建議自置會所於武吉古打律16至18號,鄉人紛紛捐輸,襄成義舉,成就今日舊會所。1990年代會館計劃購買地段建築新會所大廈,1998年會館新大廈動工,並於2001年12月20日落成,同年也慶祝本會成立55週年紀念。
-
奠立根基‧照顧同鄉‧培育子弟
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於1946年12月20日。根據史籍記載,籌組會館倡議於1937年秋,時值中國抗戰軍興,金門淪敵,一般不甘靦顏事仇之鄉親,紛紛南來避難。 斯時巴生邑人同感毀家之痛,敵愾同仇,熱血澎湃,一面熱烈響應籌賑,一面安撫避難鄉人,為統籌其事,乃有倡組會館之議。卒因日寇南進不果。 1945年冬,日寇屈膝,河山重光,逃難鄉親陸續歸來,僉認日治時期部份鄉親流離顛沛,慘度非人生活,劫後餘生,感覺團結鄉親以守望相助,實為當務之急。 因此,當時,由鄉賢如李朝秋、楊誠財、李增意、豆是、陳維長、楊海滄、陳大同、楊誠燦、李朝第、李增仁、李世龍、李水吉等率先挺身號召,經整年之奔走籌備,克服萬難,辛底於成。草創時期,因陋就簡,賃廈巴律二層民房為會所,首任會長為陳維長。 越年,會館同人鑒於鄉會旨在謀取鄉親福利;但舉辦福利事業,在在均需經濟支持,乃創辦浯聲協進社為鄉人之俱樂部,以其收入,作為會館經費及福利開支。政府也在這一年頒佈僑團註冊法令,會館依法呈請,至1949年3月批准為合法社團。 1953年,先賢陳金盃先生鑒於會館為我鄉親聯誼之所,極須有一固定會址,建議自置會所於武吉古打律16至18號,鄉人紛紛捐輸,襄成義舉。 在歷任會長楊海滄、葉振興、李朝第、楊誠財等之領導及歷屆執委和衷共濟,堅毅努女下,會員日眾,組織漸趨嚴密,於是賑貧恤老,協助回鄉省親,保送升學,證明地權登記等等福利工作,次第展開。推己及人,廣及當地社會之慈善教育事業,仁風所及,備受讚賞。 70年代倡辦青年團及獎學金 1971年9月,年青鄉親倡義組織青年組,獲執委會核准。同年9月22日產生籌委會推動,以會館執委何福進為主任、許紹熙為秘書、陳禮教助理、募捐主任林福坤,在各籌委夙夜匪懈奔走遊說下,徵集組員200餘人,籌集基金萬餘元,購置樂器,組成40人華樂隊,從茲夜夜笙歌,一片蓬勃氣象。 1972年12月20日,青年組正式誕生,超齡主幹退任顧問,選拔新秀出任第一屆職員,以李天福(錫)為主任、林福坤為副,陳禮教任秘書。 青年組執委就任伊始,則舉辦團結班,實施成人教育,組織歌詠隊合唱團,展開社交活動,儼然青年界一股雄厚主流。自1974年起,每年參與由巴生多個團體聯合主辦的「巴生歌樂節」,對於促進巴生的健康文娛活動和提升音樂水平,頗有貢獻。 1973年10月,會館接獲鄉親黃文水申訴一家八口因自印尼避禍,非法入境,潛居馬六甲,8年後自首,被移民廳寄押吉隆坡監獄,飭令出境,因非印尼公民,遞解無從,勢將畢生慘度黯淡無光之鐵窗生涯。事經名譽主席李朝第,主席楊誠財,總務許丕金,執委許紹熙探監調查翔實後,一面通過總領事向台灣政府請准入境, 一面發動星馬鄉親籌款資遣返台,義旗高擎,響應熱烈,星洲由黃章福先生代籌4000令吉,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1000令吉,巴生屬籌集8000令吉,除華航半價優待外,餘匯台幣18萬寄存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會長楊水應先生保管,以備謀生之需。如今黃君在台建立家園,子女均入學深造,一家融融陶陶,是年倡辦獎學金,12月20日會慶中頒發第一屆高初中獎學金及小學獎勵金,受惠學子50餘名。而在這40年來造福無數學子,培育出不少金門英才。 1975年4月,任職主席十年之楊誠財局紳退休,被選為名譽會長,莊和平鄉長繼任,職委中不乏中堅新秀,頗富毅力,舉凡福利公益,莫不率先示範,精神感召,鄉親自動申請入會頗多,會務日臻蒸騰。 1975年10月組團參加國慶並回鄉訪問,由莊主席親自率領,受政府親切接待。 1977年莊主席堅稱辭,由少壯賢達張成章先生繼任,對於服務鄉親特別勤奮,兼以選拔不少熱心會務人士及專業人才參與執委會協理會務,使會館服務範圍擴大,除原有作業外,諸如家庭糾紛、商業糾紛、委會黨勒索,幫助貧困,事無大小,有求必應,最顯著者81及83年間籌款十餘千幫助2位貧困鄉親幼童分赴星洲及台灣醫治心臟有孔病症,挽救了兩條小性命。至於幫助貧困鄉親完滿料理喪事,更是不勝枚舉。 會館當局為有系統地提供服務及促進團結,產生諮詢委員會,遴選德高望重或退任執委為成員,以備諮詢,提供興革寶貴意見,福利委員會選拔年青一輩及熱心福利鄉親為成員,協理喪務及有關鄉親福利事務。 鑒於會館會員月捐僅足應付地稅及門牌稅與固定華教年捐,一切行政經費及青年團活動經費,每年2萬多令吉,除浯聲支持外,不敷之數概需週年紀念筵席費剩餘以挹注開支,終非根本解決經濟難題之辦法,乃有置業收租補助經費之議。 80年代起籌建新廈 1982年初,適登嘉樓鄉賢李滄溪購會館古鄰店地3間餘,會館獻議轉讓,以備建築4層大廈,承蒙慨然允諾,並以其令先尊李世龍名義捐獻5萬令吉為倡,地價照原價20萬令吉轉讓,時會館並無分文 ,乃由張成章、許紹熙、陳金德、陳大同、楊誠燦、陳禮教等四出奔走遊說,12天內獲鄉親大力支持,認捐40萬令吉。 並產新廈籌建委員會以策劃籌建事宜,圖測經幾度檢討後,並在1997獲巴生市議會批准,新廈也在2000年4月落成,雄偉觀壯,轟立於巴生市中心,為會館奠下干秋大業的根基。 1985年5月初旬,本會館組團前往汶萊訪問,一行8人,由副會長陳禮教先生率領,拜會了當地群聲音樂社及汶萊金浯江碼頭工友公司的領導人與當地鄉親賢達,備受優渥招待。 1986年初,會館執行秘書許紹熙先生,因罹肺癌,急需赴台動手術,來回機票及醫藥費約需1萬多令吉,一時無著落,由會館發動向鄉親籌募,得1萬令吉助其赴台就醫。不幸回馬不及1年,即與世長辭,許氏服務會館15年 ,盡瘁鄉梓,貢獻良多。 1985年,張成章先生引退,由陳振源先生繼任。張先生在任十餘年素著勞蹟,被委為會務顧問。 自80年代起迄今,我會一直獲永久名譽主席丹斯裡楊忠禮博士的鼎力支持,無論是新廈籌建、設立「雪蘭莪金門會館大學獎助學基金」及會館各項會務發展及助學子弟,讓我會揚帆起航,邁向未來。 90年代海外金僑互訪頻繁 1990年金門縣解嚴以後,逐步走向民主開放之路,出外限制放鬆,縣政府及民間團體紛紛組團來訪,先後由唐雄飛縣長率領的金門縣海外訪問團、張雲羽率領的金門縣民眾服務支社訪問團、許金龍率領的金門縣民眾服務支社和愛心聯誼會訪問團,以及盧志權率領的縣政諮詢代表東南亞訪問團等,絡繹不絕,絕一時之盛。 1990年10月初,由陳振源主席率團赴台,參加慶賀雙十節,並拜會台北和高雄各地同鄉會,然後返金探親,並實地考察金門發展情況。 1991年8月間,巴生福建會館為賑濟中國華南水災災黎,主辦十大歌星演唱會,本會館熱烈響應,成為協辦團體之一,並籌獲一萬多令吉義款,交予中國大使館。 1992年,本會館耗資2萬多令吉,將禮堂、辦公室及後座會客室重新整修,全部安裝冷氣,面目煥然一新。 1993年11月12日,新加坡金門同鄉書法家邱少華先生到巴生,為興華中學舉辦書法義展,籌募教育基金。本會館義不容辭,欣然接受成為協辦團體,並向同鄉籌募2萬多令吉, 悉數移交興華中學。 1993年11月杪,由副主席陳禮教先生率領28人訪問團到古晉,參加砂拉越金車會館3週年會慶。嗣後為響應該會館籌建新廈基金,向鄉親籌募1萬多令吉,略表支持之微忱。 1994年3月,陳振源主席積勞成疾,不幸逝世,遺缺由副主席陳禮教先生接任,成為代主席,為期1年多。 1994年3月,金門縣華僑協會為了宣慰海外鄉親,組團來訪為鄉親們捎來金門最近發展的喜訊。 1994年11月初,本會館組團到廈門,一行38人,由代主席陳禮教先生率領,除參加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五週年慶典外,並到集點、鼓浪嶼、武夷山、福州和泉州參觀名勝古蹟。 1995年1月15日,金門縣政府赴東南亞宣慰縣籍僑胞訪問團一行41人,由陳水在縣長領隊,蒞臨本會館訪問,並頒發金門縣政府獎狀予陳禮教先生,以表彰他對會館及桑梓的服務精神。 1995年4月間,會館已改選,陳禮教代主席退位讓賢,由王豪傑先生出任主席,積極推動會館新廈的籌建工作。 青年團也於同年改選,由保險界後起之秀許朝榮先生擔任團長,大展新猷,首先於6月初主辦中國元極功法講習班,聘請中國元極學會副會長曾海光先生及講師曾秋平先生蒞臨傳授功法,吸引不少學員。繼於1996年8月25日,聯合金韻音樂美術學院舉辦中國北京小天使藝術團員呈獻的文娛晚會,獲得極熱烈的反應和佳評。 1996年8月15日,由王豪傑主席率領16位代表,出席假郎交怡島舉行的第二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參加人數3千餘人,來自五湖四海,歡聚一堂,盛況空前。 1996年10月10日,金門縣議會議長王水彰先生率領訪問團蒞訪,全團包括議員及眷屬共26人,宣慰東南亞各地鄉親。 1996年12月20日,為本會成立50週年金禧紀念日,除出版特刊,將歷年珍貴史料,彙集一冊,永留紀念外,並將廣邀中國、台灣、金門和東南亞各地鄉團前來參加,舉行懇親大會,屆時海內外群賢畢至,蓬蓽增輝,將為本會館寫下光榮的一頁。 21世紀積極助學及尋根 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婦女籌委組於2000千禧年誕生,這是由會長王豪傑等人發起李佩雲擔任籌委主席,一起四處奔跑招收組員。婦女組成立的宗旨為聯絡同鄉婦女感情,促進友愛及合作精神;配合及協助本會館推動發展會務;以及協助婦女增進知識及提升技能。 婦女籌委成立後,籌委即積極配合成立宗旨,連續展開多項活動,包括與在2000年9日9日,與本會館青年團聯合舉辦中秋聯親晚會;在2001年2月4日獨辦新春團拜日;接著又在2001年6月9日舉辦「父母親節」活動等;爾後也舉辦各類型式的活動,均獲得熱烈迴響。 為鼓勵金門子弟繼續深造求知識,會館在2011年65週年會慶,由主席拿督呂慶安倡議設立「雪蘭莪金門會館大學助學基金」,獲得永久名譽主席丹斯里楊忠禮博士鼎力支持,把會館助學、獎學的精神延伸至大專學府,培育「金英」揚帆起航,邁向未來。 我會青年團和婦女組也積極推動「青少年尋根」活動,已主辦超過10屆尋根活動,在獲得金門縣教育局的支持下,統辦馬來西亞金門子弟回鄉尋根活動,這些年已帶領將近500名來自我會、砂越金門會館及柔佛州金同廈會觀的金門子弟回鄉尋根,讓新生代更瞭解家鄉,深入瞭解先輩南來的艱辛,同時學習先輩的拚搏精神。
-
丹斯里拿督陳成龍博士吸納同鄉子弟參與鄉會整合鄉親投資力量
很高興受大會盛情邀請,出席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慶祝成立50周年金禧紀念,與慶賀鄉賢榮膺勳銜的聯歡盛宴,並為大會主持開幕:謹此向主辦當局表示至高敬意與感謝。同時,祝賀大會成功圓滿舉行;嘉賓們、鄉親們快樂健康、幸福美滿。 今晚的聯歡宴會,提供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彙集國內外的金門、同安和廈門鄉親們,歡聚一堂,說著家鄉話,談著家鄉事,促進鄉情和聯繫。俗語說得好,「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通過交流,大家互相認識,加強溝通,凝聚鄉誼,體現《金同廈一家親》的鄉情。 回顧50多年前,有不少金門、同安和廈門的前輩們,為了謀求生計,離鄉背井,飄洋過海前來我國打拚,聚居在柔佛州一帶。基於凝聚鄉親情誼,照顧由祖籍地家鄉遠道而來的同鄉新客,守望相助,於是成立了《柔佛州金同廈會館》,促進交流加強聯繫。 一路走來,雖然路途坎坷,一切從零開始,但在歷任會長與董事們的紮根經營下,籌集鄉親有限的經濟力量,在1973年購置一座雙層店面作為會所,推展會務。 記得在1993年,當我擔任會長之際,獲得董事會眾鄉親的愛護和支持,緊密配合,會務取得長足進展。董事會一致認為,會務要穩健成長,必須隨著社會發展趨勢,與時並進,積極栽培後輩軍團,成為未來的領導班子。 在1997年,本會正式成立青年團,並在2002年成立婦女組,作為母會的臂膀組織,協助展開活動,在團長和主席的領導下,積極作出貢獻,會務因此取得正面發展,就像春筍一般,節節上升,逐步走上正軌,茁壯成長。 嘉賓們、鄉親們:董事會為了解除後顧之憂,在集體領導,同謀獻策的前提下,精益求精,再接再厲,議決購地興建一座6層樓大廈作為新會所,以紓解會員人數激增,活動空間不足的困擾。 耗資280萬令吉的大廈工程,在2001年動工興建。經過三機構理事們無私奉獻,戮力勸捐,獲得鄉親們鼎力支持,慷慨解囊,熱心捐獻,在《聚沙成塔、忠志成城》的感召下,終於在2004年落實完成,奠定永續發展的堅固基石。 目前,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有了堂皇寬闊的會所,應該是掌握既有的優勢。繼續努力,保持強勁,大展宏圖的時候了,在會長郭明發鄉親英明的領導下,三機構理事們,不分老少融會一體,接二連三地展開一系列活動,成為區域內最活躍的鄉團組織。這種獻身付出的精神,充分展現出「金同廈一家親」的情懷,提高了本會的知名度,深獲區域內華社領袖們高度的評價和讚譽。現在讓我們給予他們一個熱烈的鼓勵掌聲,希望他們再接再厲,力爭上游。 未來,將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年代,領導層必須拓寬視野,擬定未來的發展方針,加大力度,做好準備,展望未來。 時下一般年輕同鄉,對祖籍家鄉缺乏認知,為了提高年輕後輩對家鄉發展的認識,鄉會領導班子,必須加強組織的陣容,吸納更多同鄉子弟參與,革新求變,以創新手法,注入新元素,新理念,把傳統模式提升到開放模式的創新軌道上,展現出組織的正能量,新常態,發揮鄉會組織的功能,吸引年輕同鄉加大陣容。 在廣招會員方面,鄉會領導可以考慮擴大活動圈子,組團訪問各地同鄉會,或回鄉省親,或參與《世界金門日》和《世界同安聯誼大會》的慶典活動,強化年輕同鄉對鄉會的熱愛和參與度,深化瞭解家鄉的發展與建設,加強對家鄉的認知。 在推展會務方面,領導層不能老是在原地踏步,應自我提升,變革求新,提高競爭力度,努力落實擬定的發展議程,才能凸顯領導風範,走在時代的前沿,勇往直前,帶領組織團隊,促進會務穩健成長,登峰造極,再創輝煌。 在世界進入無邊界一體化的時代,鄉會組織除了圍繞在「聯繫鄉誼、守望相助」焦點上,應該把重點擴大到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溝通的基礎上,追隨國家發展趨勢,與時並進,開闊視野,尋找廣闊的發展空間,加強各個領域的合作力度。 基於此,鄉會領導不妨考慮整合鄉親們的經濟力量,成立一支投資隊伍,尋找投資發展商機。目前,國內多項大型發展計畫,比如:依斯干達特區計畫、大吉隆玻計畫、或者由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的發展計畫,提供廣大的發展空間。鄉親們可順藤摸瓜,跟隨各項計畫的發展途徑,與相關行業對接連線,開拓營業版圖。進軍國際市場。 今晚的聯合晚宴,在慶祝成立50周年金禧紀念的同時,也慶賀鄉親們榮譽勳銜。這次,本人有幸,獲得最高元首陛下封賜丹斯里PSM勳銜,這是鄉親們與嘉賓們,一直以來的愛護與扶持的體現,我願和大家分享這一份榮耀。 最後,我要以最愉快的心情宣佈:柔佛州金同廈會館50周年金禧紀念慶典聯歡盛宴正式開幕,同時,祝福嘉賓們、鄉親們:萬事如意、幸福美滿。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