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金門縣110年慶祝祖父母節(樂齡心‧祖孫情)作文比賽社會組第一名-土豆情緣
炎炎夏日,萬里無雲的藍天下,閩南古厝旁的陰涼處或農田邊的樹蔭下,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人們,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坐著板凳、石磚或木頭,一手拿起土豆藤,一手迅速的捻下土豆。 每看到此景,我就會想起我的阿公。 還記得孩提時候,我喜歡依偎在阿公懷裡。阿公會拿出土豆去殼,連同砂糖放在舂臼裡,用舂臼槌搗成粉狀後,給我當成零嘴,我喜歡這香甜的口感,這也讓我和土豆結下不解之緣。 家裡務農為生,夏至時節正是農作物收成的季節,所以暑假作業不是一本本的功課,而是一坵坵的土豆田。採收的前一天,要先灌溼土壤,讓過程更省力。但那時的家境並沒有辦法購買抽水機,往往需向左鄰右舍借用,在物資缺乏但不缺人情味的鄉下,總是很快的就可以借到需要的資源。 採收當日天將亮時,阿公就會帶著我們摸黑出發。一到田裡,阿公用他熟稔的方式,彎下腰、雙手併用,輕而易舉的就從田的這頭拔到另一頭,速度是我的好幾倍,我努力的跟著阿公的腳步,將一株株的綠藤握在手中,吃力的拔起,通常不到一會兒,我已氣喘噓噓、汗流浹背。在農田上的辛勞,讓我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滋味,這也許是阿公帶我來農作的真正用意。 剛出土的土豆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一種帶著泥土的清香,煞是好聞。我喜歡在大汗淋漓後,站在田埂上,閉上眼,深呼吸,吹著微風,讓全身籠罩在清新的香氣中,享受完成階段性工作的愉悅。「呷西瓜喔!」阿公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呼喚著,我三步併作兩步的跑向阿公,拿起一塊大快朵頤,涼快感沁人心脾,心中對阿公的體貼與疼愛充滿感謝。 拔起的土豆藤擺放成堆後,接著就是把果實捻起的時刻了。過程中雖然枯燥,但總是能從其中找到一些樂趣。金門的土豆通常以兩顆果粒居多,偶爾也有三顆果粒,號稱「三粒公」,極為稀有,如果發現了,真是如獲至寶,兄弟姊妹都會投以羨慕的眼光,所以過程中有如一場尋寶遊戲。此外,我也很喜歡在阿公旁邊捻土豆,在這個屬於爺孫倆的時空下,聽阿公訴說他的故事。故事內容包羅萬象,有在單打雙不打的時代,因為冬夜太冷而賴床,砲彈直接穿過屋頂掉到床邊,所幸未爆炸的傳奇;有祖先致仕返回家鄉,一塊木頭隨他漂流而來,最後雕刻成神像供奉的傳說;有早年的鼠疫盛行,大道公派藥治癒村民的赫赫神蹟;更有村里盛衰的趣談,這些故事,一則一則如同繪本般呈現眼前,是那麼的生動、那麼的有趣,這是屬於那個年代的親子共讀。此外,阿公也常跟我說,土豆殼是如此的樸實不起眼,但土豆仁卻富含營養且多用途,就像金門人實而不華的精神,也期許我,像土豆一樣,葉子盡情的迎向陽光,吸收能量,再內化成養分,讓自己曖曖內含光。 捻完的土豆,有些要曬乾,或作為下一季播種的種子,或作為天公粿的餡料;有些則是要煮熟,或作為自家用餐時的配菜,或作為招待客人的點心。「煠土豆」前,要先清洗去除附著在外殼的泥土,再放入即將滾燙的熱水中,加把粗鹽調味,蓋上鍋蓋靜候煮熟。起鍋的瞬間,香味透過氤氳的蒸氣撲鼻而來,令人垂涎三尺。在物質缺乏的時代,對自己節儉的阿公總是會裝滿一大盆剛起鍋的土豆給我,又香又軟的口感,是童年時最喜歡的零食,長大後也才慢慢了解,那盆子裝的其實是滿滿的愛。 起鍋的土豆要經過幾天曝曬,才能保存的更久。節儉的阿公捨不得吃太多熟土豆,就用生土豆沾醬油作為吃稀飯時的配菜,以避免熟土豆太好吃而「續嘴」。但好客的他,如果有客人來訪,他總是熱情的端出私藏的熟土豆招待客人,或許泡上一壺濃郁的熱茶、或許倒上二杯香醇的高粱酒,邊話家常、邊吃土豆。有時在客人離開後,阿嬤會向他嘮叨:「家己嘸甘,對別人遐大方。」他總是笑笑的回:「這就是金門人的人情味」。 當我考上大學準備赴臺就讀時,知道我愛吃土豆的阿公不忘在我行李塞入一罐家鄉味,還囑咐我:「若是愛呷,阿公再幫你寄過去。」在學校孤單想家時,我總會從罐子裡抓上一把,嘴裡吃的是家鄉味,心頭思念的是家鄉情,腦海縈繞的是阿公的話,所以求學的過程中,我學習土豆的精神,展開雙臂,吸收知識,內化成提升自己的能量。在遇到瓶頸時,想起在深藏於土裡的土豆,雖然從外面看不出它的成長,但它努力的吸收養分,一點一滴的成就果實。知識累積的過程,不也是如此嗎?雖然每天如涓滴,未有能立竿見影般的立即功效,但細流終有匯成江河的一天。這股信念,加上相信辛勞終能豐收的信念,支撐著我完成大學及研究所學業,也讓我順利投入職場。 在臺灣工作的這幾年,偶爾看到農村路旁販售的自產花生,比金門產的還要碩大,但卻不香,不若金門土豆顆粒小,外殼樸實,但吃起來特別香,口感也紮實許多,尤其它越咀嚼越有滋味,可以感受到香味在舌尖彈開,四溢於口中。雖然如此,但路旁一籠籠熱騰騰的花生,仍勾起童年的回憶,那土豆田中的辛勞與歡笑,那剛出爐土豆的的熱度從手中傳遞到心裡,激起了一股股的暖流,那一粒粒土豆更串起了屬於我和阿公倆人的祖孫情。 (稿件由金門家庭教育中心提供)
-
金門縣110年慶祝祖父母節(樂齡心‧祖孫情)作文比賽社會組第二名-炊粿
溫暖濕潤的炊煙從木蒸籠裡迎面飄來,陣陣米香,摻和著淡淡的甜味,發粿就要出爐了。 那矯健的雙腳,不停的穿梭在冬日裡蒸騰的熱氣中,她張羅著這裡的一切事務。煙霧裡,似夢似真,如若昨日……。 一大清早,睡意還在糾纏著被窩裡的人兒不放。半夢半醒間,就聽到房門外的水流聲淅瀝嘩啦的,伴隨著鍋盆相互的響亮敲擊和來回走動的腳步,似是要敲醒那還在蹉跎光陰的夢中人。「哐啷啷啷!」在突如其來的巨響後,我澈底和這溫暖的夢鄉道了個別,醒了過來。跑到大門外一看,原來是阿嬤正忙進忙出的準備炊粿。而那聲巨響,便是一旁成堆的鍋蓋跌落在地上所發出的音聲。瞧見了這一幕,我趕緊前去幫阿嬤拾起散落在地上的鍋蓋,放進大鐵盆裡。大聲地說:「阿嬤!你今仔日欲炊粿啊?」阿嬤說:「對啊!欲過年啊!等我做好,就準備欲推車去市場賣啊!」 關於炊粿,雖然是家裡每年春節前固定上演的例行事務,卻仍讓我感到饒富趣味。於是,我便找了個好位置,蹲坐在門口,目不轉晴的等著此地即將上演的一場精彩大戲。首先,阿嬤將浸了一夜水的在來米一勺一勺的挖起,倒進磨米機中,在漏桶裡堆起了粒粒分明的小丘。按下啟動鍵後,機器開始注水了!我連忙站起,走近瞧瞧。只見銀桶裡那雪白的顆粒從中心逐漸下沉,似是永不滿足的鐵盆大口,需要不間斷的供應足夠的米,持續的接受著外來的餵食,它才甘願為你勞心勞力。而另一端的出口,則溢出濃稠的白米漿,一滴也不差的精準流入下方已等候多時的桶裡。阿嬤專注的一次又一次挖起在來米往裡頭添,彷彿注入的不只是米和水,還有她對年節的敬重和祝福。看著看著,我便自告奮勇的要求接手這個任務。洗淨手以後,阿嬤便將杓子交給了我,到一旁準備著蓬萊米,一邊看著我是如何勝任這舀米的任務。 白米漿轉眼便已完成,阿嬤在桶裡加入酵母、麵粉和糖,用長棍費力的攪拌,而後,便拿起布巾將粉漿蓋上靜置。等候的時間,我們拿起水管將器皿沖洗乾淨。看著阿嬤細心又俐落的擦拭著磨米機,棉布抹過的每一處都有著歲月劃過的痕跡。 四角的木蒸籠裡擺滿了粉紅色的塑膠小碗,外面的瓦斯爐灶也早已生起候著,等待一展身手。我們將發酵好的米漿倒入列隊集合的碗中,架起層層堆疊的蒸籠,便開始炊粿囉! 阿嬤做的炊粿可是街坊鄰居都認證的美味又實在。來往的人看到門口正熱氣蒸騰,便陸續前來詢問發粿何時出爐?從小在田裡種菜的她,經常和阿公在田間相互吆喝,應答聲總是清脆又響亮。她笑笑的和對方說:「小等一下!等一下就好!你等一下再來!」 發粿就要出爐了!掀起木蓋,一陣熱氣撲面而來,裡面盡是個個綻開笑顏的發粿。阿嬤說:「你過來一點,還可以蒸臉呢!」確認粿仔是否熟透後,阿爸、阿伯都來幫忙抬起堆疊的蒸籠木架進屋。阿嬤拿著一枝竹筷,為發粿綴上鮮豔的紅點,如同在笑得燦爛的發粿面上,點出艷紅的胭脂一般。 「阮欲來去市場喔!」阿嬤推著老推車,載著滿滿的發粿要到市場賣。我和妹妹一聽到,便興高采烈的跳著,說什麼也要跟著阿嬤一起上市場。老推車有些高度,我們只能在車身兩旁抓著桿子幫忙推。市場裡人聲鼎沸,年節前,人潮不斷湧現,採買著過年過節所需。阿嬤的攤位不時有老顧客上門寒暄、購買。接近中午時,木板檯面上就只剩下一些發粿了。阿嬤說:「我去旁邊買幾個菜回家,這裡給你們顧一下。」我們姐妹倆點點頭,阿嬤便到一旁買菜去了。我們心想:終於要開始做起大事業了!心裡不免有些緊張又興奮,想著該怎麼招呼等會兒出現的客人。不過,自阿嬤買菜去了以後,我們的攤位便一直靜悄悄的,一時間竟完全都沒有客人上門。就在心灰意冷之際,生意上門了!「你們這個發粿怎麼賣?」「啊你們阿嬤去哪裡了呢?」我們指著一旁說著她去買菜了,並且賣出了我們倆顧車後的第一個發粿,還找零了呢!阿嬤回來後,姊妹倆急急忙忙的說著我們賣出了發粿的事。阿嬤一邊聽,一邊大笑,要我們趕緊幫忙收拾,準備回家吃飯了。 除了發粿之外,其他的粿,甚至是其他的任務,也難不倒阿嬤。 阿嬤一直是那樣豪邁爽朗的女人,總是一個人換上運動衫,便背著包包坐上公車出門去運動了。清晨時,她會到公園和大夥一起跳著元極舞。沒上過學的阿嬤,閒暇時還會叫我們來教她學寫字和認字呢!現在,阿嬤不只會寫自己的名字,當手機響起兒子、女兒的電話,她一看名字便知是誰在想她了!在大家腦海中,她總是那麼的爽朗,懂得好好珍惜學習的時間。 直至那天夜裡,她自浴室出來時滑倒,傷到了骨頭,緊急送往醫院開刀……。 又將年節了。放假時回家,在路上看見有人在賣粿,我總是隨手買上幾個帶回家給阿嬤品嚐。回到家,我依舊和兒時一樣,大喊著:「阿嬤,我回來了!」阿嬤拄著輔助器,慢慢的從房間裡一步一步的走了出來。每當她看見兒孫前來,臉蛋就像開了朵花似的亮了起來,恍若恢復了當年的活力。「阿嬤,路口的那間粿仔店排隊的人好多呀!」「我剛回來時,在路上給您買了幾個粿,您吃看看。」阿嬤受傷後,也沒有辦法再做粿了。家裡那台逐漸被遺忘的磨米機和木蒸籠相依著放在屋角,不久便被賣給了路口的那間粿仔店。阿嬤笑笑的品嚐著手中的粿,卻吃不出自己當年手作的味道,粿中似乎少了些什麼……。 今年的冬天是個暖冬,大門口不再有熱騰騰的煙霧瀰漫,阿嬤拄著杖,倚在門邊,想著那年身手靈活的自己。我也和她一樣,隔著紗門望著外頭,憶起那臺我們曾經一起推到市場的老推車,和那溫暖的炊煙中剛出爐的發粿。 (稿件由金門家庭教育中心提供)
-
2021年周大觀讀出希望獎章得主分享:繪本圖書《安地斯山的母親》特優作品-闖出一片天
現在,矗立於我們眼前的生命大山,已經夠危險,已經夠艱難,足夠讓我們用一輩子去挑戰。 只有對生活大小事保有熱心、勇氣者,才能攀登。 雖然一階一凶險、一步一生死,但不論路途多麼坎坷,縱使山路如此陡峭,仍要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攀登上去。 閱讀完本書《安地斯山的母親》,我不僅提高領悟、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就本書分享我的體會,更讓我後悔先前的魯莽,並善加決定人生未來的發展。 書中主角夫婦,因對哥倫比亞這個國家的熱愛,為了讓自己的祖國更加進步,並把祖國的毒梟們一併清除,丈夫參加了總統選舉。 選舉前夕,就在丈夫以民意百分之七十將成為哥倫比亞準總統時,不幸遭毒梟痛下毒手、慘遭槍殺。 因此,留下妻子和三名兒子。 而路易斯.卡洛斯.葛藍(Luis Carlos Gal?罝n)的妻子格羅莉亞.帕瓊(Gloria Pach?椪n),也不曾忘記她與丈夫的信念,化悲痛為力量。帶領著三位品學兼優的兒子們,持續為哥倫比亞做出重大貢獻,其中包括推動教育、打擊毒梟、杜絕貪汙。 現今,大家都看見因為他們的努力,哥倫比亞才得以獲得重大進步。 其實,現今生活依然有許多名人在成功之前,經歷過許多大大小小挫折,例如肯德基創辦人哈蘭德‧桑德斯,創辦肯德基後,卻沒辦法銷售他的炸雞。他被超過一千多家餐館拒絕。 但最重要的是,這些挫折,並未因此打敗他們,他不怕困難面對著一次次的失敗。 也許是對工作的熱愛,或許是為了養家糊口求生存,他卻不曾退縮。 而後來肯德基一炮而紅,世界各地皆有分店,且目前數量更是超過二萬二千多家。 要是當時哈蘭德‧桑德斯因失敗而放棄的話,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肯德基,將一併消失。 有些人為自己的熱愛奉獻,一生卻從未獲讚許。最悲慘的例子,非生不逢時的知名畫家梵谷莫屬了。他的許多名作,當時都不被社會看好的。他一生中只賣出一幅畫,且買主還是他的朋友。 這樣的懷才不遇,應該是他一輩子的遺憾。 不過這一連串的奇蹟,都在他離世後的數百年發生了轉機,他的畫作被高價拍賣,並展覽於世界各地,全球各界給予極高的讚賞。 在這繁忙、枯燥的社會,妄想著出人頭地並非易事。但若對自己所做的工作、興趣,充滿熱心和勇氣,且有嘗試新事物的冒險,相信皇天不負苦心人,就像桑德斯上校一樣必能獲取一番成就。 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加上愈挫愈勇,每天擁抱樂觀的態度,將來一定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2021年周大觀讀出希望獎章得主分享:繪本圖書《安地斯山的母親》特優作品-創造生命高峰
在「記者王子」路易斯.卡洛斯·葛蘭身上,我看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他在年僅廿七歲時便擔任了哥倫比亞的教育部部長,並在當初,便與學生運動的學生領袖面談,解決了這項長期抗爭,並且竭盡全力地普及教育,拉近城鄉差距。 而在他一生中,最偉大的貢獻,便是致力於對抗毒梟,他以身作則,認為沒有人擁有悲觀的權力,他始終堅信他的理念。 然而,在他成為新總統的前夕,卻遭到了槍擊。但他在大家心中那打擊毒梟的形象,永存在人民的心中。 在格格羅莉亞·帕瓊身上,我看見了堅忍不拔、屹立不搖。 她是哥倫比亞女權運動的推手之一,喚醒了女性自覺自強的精神。 在丈夫死後,她非但沒有從此墜落,反而接續丈夫的意志,獨自一人將孩子養大成人,使其三人皆成為人中龍鳳。 此外,她也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對於推動教育、人權……等不辭辛勞;對於提升識字率來反毒,以達到「多讀書以養膽」的成效,不讓世人因未受教育,而陷入毒品無止境的深淵中。 縱使前方的山路崎嶇蜿蜒,一不小心,便會摔的粉身碎骨,她依然義無反顧的向前邁進,向那無毒的清廉社會邁進。 格羅莉亞·帕瓊是安地斯山的母親,他們賢伉儷二人共同締造了生命的高峰,也使哥倫比亞重新洗滌,創造新的巔峰。 我期許自己也能擁有這般的勇氣與毅力,越過安地斯山高的艱難,眺望那一望無際的光明未來!
-
2021年周大觀讀出希望獎章得主分享:繪本圖書《安地斯山的母親》特優作品-用愛登頂
安地斯山的母親—帕瓊的一生傳奇,在一九三○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中,拉開了序幕。 即便這樣,她的記者父親仍帶著她逐夢,直到父親過世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她繼承了父親的職位,把他的愛與樂觀傳接下去,全心全力協助丈夫,奉獻哥倫比亞,一起對抗毒梟,也一起扎根教育。 要用愛與勇氣,才能夠登頂安地斯山……。 在這本書《安地斯山的母親》中,與其說是安地斯山的故事,不如說是帕瓊女士的一生傳奇,安地斯山是南美洲脊梁,帕瓊女士也是安地斯山的脊梁,她是這大地的母親,願為此而犧牲奉獻……。 即使上天對帕瓊女士—開了很大的玩笑,讓她將榮登哥國第一夫人的頭銜,一夜化為烏有,但她仍化悲憤為力量、百折不撓,讓我深深的感動。 即使生命中有再大的挫折,都是可以解決的,可以去面對的。即使人生中的路蜿蜒陡峭、又充滿泥濘,也要勇往直前、力爭上游和腳踏實地,不應該向命運低頭,就和帕瓊女士一樣……。 這讓我知道毒品是殺人不見血的,是一沾上就無法自拔的萬惡之首,也在此點醒大家絕不輕易觸碰……。 這也讓我學到,只要有自信與愛,就能昂首闊步,就能擁抱希望,擁抱夢想,不論在人性的黑暗中,還是在人生的幽谷中……。 金色光芒撒遍安地斯山,多麼的莊嚴,多麼的壯麗,那是格羅莉亞.帕瓊女士用血、汗與淚塗鴉而成的動人之畫,令人敬畏不已。
-
2021年周大觀讀出希望獎章得主分享:繪本圖書《安地斯山的母親》特優作品-反毒新生
看完《安地斯山的母親》後,我覺得格羅莉亞.帕瓊和她的丈夫路易斯·卡洛斯.葛藍,實在可以說是哥倫比亞最偉大的人物了!他們夫婦倆將反毒、反貪污及貧窮孩子們的教育,看得比自己的性命更為重要。 格羅莉亞.帕瓊,出生於記者世家,自小便接受完整且良好的教育,長大後曾至加拿大留過學,後成為一名女記者。在擔任記者時,她認識了路易斯.卡洛斯·葛藍,兩人曾一起以犀利的言詞報導各種大小新聞,也在路易斯·卡洛斯·葛藍擔任國會議員期間,攜手反對政治人物與毒梟勾結,在哥倫比亞等跨國販賣毒品,擾亂社會治安、殘害無知青少年。 格羅莉亞.帕瓊先後擔任哥國駐法大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終身推動掃除全球文盲,扎根全球反毒教育,提倡教育為基本人權-用教育翻轉貧窮落後國家,賦予孩子們新生命。 在他與他的丈夫努力下,現在的哥倫比亞社會治安,已逐漸步上正軌,全球的教育也較以往更加普及。 格羅莉亞.帕瓊及他的丈夫路易斯.卡洛斯.葛藍,終身推動紮根反毒教育、掃蕩哥倫比亞境內的販毒份子、堅持將毒梟引渡到美國受審的條款……等。因為她將畢生心力傾注於哥倫比亞,為哥倫比亞付出了大半輩子,所以,大家皆稱她為「安地斯山的母親」,也感謝她的付出。
-
2021年周大觀讀出希望獎章得主分享:繪本圖書《安地斯山的母親》特優作品-堅持就是勝利
人的一生就像是攀爬連綿的山峰,需要用長長的一生來攀望,這長長一生中難免有低潮,就像山谷,如果一步一階往上攀登,便可以爬上山峰,看見只屬於勝利的陽光。 《安地斯山的母親》書中的主角—格羅莉亞.帕瓊(Gloria Pach?椪n)的一生,也曾有不少的低潮,先是在求學時,記者父親在出去採訪時,不幸身亡,她立即放棄加拿大留學,回國奔喪、挑起家庭重擔。 俗語說:「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也一定會為你開扇窗。」她不負眾望,成了哥倫比亞的最大傳媒集團《時代報》的記者,並認識路易斯.卡洛斯.葛藍(Luis Carlos Gal?罝n),與他一同步入禮堂。 在哥國大選的前夕,她的丈夫以七十百分比的民調將成為準總統,但在一九八九年八月十八日晚上八點四十五分被毒梟槍擊,不幸死亡。隔天,她與三位寶貝兒子便在軍警護送下,前往法國。 她不但沒有傷心至終,反而教導她兒子們成為哥倫比亞的新一代菁英,兒子們也繼承他們父親的遺志,也積極的推行反貪反毒。 主角一生有許多次的低潮。十八歲時,父親死亡,她跌入山谷。 後來,丈夫被毒梟槍殺,使她又墜入了更低谷。 但是,她樂觀向上,爬出了低谷,克服了低潮,被稱為「哥倫比亞反毒國母」。 我也十分佩服她,在低潮中保持樂觀,不斷的克服難關,如果是我,或許應該不會像她一樣,以不放棄的精神來面對,我該多多向她學習。 人生的山巒十分危險,是可能隨時失足而墜谷,足夠用一生來攀爬的。跌入山谷,並不可怕,怕的是你不起來,克服困難,爬出了山谷,你會看到一望無際的天空,任你遨遊,任你飛翔,任你完成真善美的夢想。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新詩組總評
金門教育處在2020年舉辦了第一屆青少年文學獎,可謂用心良苦。因為一般文學獎多由地方文化局舉行,很少透過教育官方體制直接對校園發出徵稿,針對文學創作往下紮根。而要寫出好作品,便不免推動了文學閱讀,學習歐美校園從小就讀經典,以文學藝術作為人本教育的核心。我覺得光是舉辦方由教育局出面執行青春文學獎項比賽,就值得大大讚揚。 主辦方一開始就告知評委們,由於是首屆徵獎,宣傳期太趕,三組加起來約80篇作品,結果收到稿件,卻讓我們感到驚喜。金門自古就文風鼎盛,出了五十位進士比台灣多了十七位,當代作家、詩人、藝術家、畫家、音樂家……不勝枚舉。而這些國小、國中、高中職的學生,不知是藝文基因傳承,加上環境氛圍的薰陶,先、後天條件比台灣好,因此書寫主題從戰爭、反戰、復古懷舊、戰地成長的特殊經驗、節慶儀式、美食、高粱酒、自然生態、閩南式建築、海邊風景、歷史傳奇、離鄉思親、奮鬥生存…這些題材也唯有生在金門、常在金門的人才能寫出,跟旅客沾醬油式的路過,有截然不同的深情。 國小組從親情的互動、飲食、生態、風獅爺切入,便展現學童的觀察力與想像力的交融強度,遣辭用句自然流露,不做作,也不故裝老氣、不為迎合大人觀點,是得獎作品的優秀條件。不過仍有一些分不清楚詩的語言,跟口語化的界線,或看得出來是由作文老師引導寫出的篇幅。請相信文學獎的評委們,原創與造句,絕對可以比較得出來。小學要打好書寫基礎,仍要多看書籍,自行消化吸收名家的精華,如此才可進步。 國中組得獎作品顯得內斂、多從情感出發、抒情寄情偏多,顯示生命中有了累積的故事,而不僅僅是寫實鋪陳意境了。須注意的是,抒情不一定要說明太多,仍要以詩的彈性語意,給予讀者更多的情感介入、想像的空間。 高中職組有了更多的閱讀養分,掌握新詩更多的技巧,主題多元,筆鋒銳利兼之有情,甚至能以黑色幽默筆法寫戰爭、金門戰史、浯島的飲食跟生活。這些得獎作品非常成熟,令人訝異金門有這麼多優秀的少年詩人。 評完第一屆,我更期待第二屆、第三屆……長年累月地辦下去。除了提供浯島小文青的萌芽沃土,更平行推動了文學閱讀風氣,達到金門文學雙線紮根之功。在此為所有得獎同學賀喜,也期待往後的紙上相遇,更謝謝金門縣政府教育處的用心承辦。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新詩組(國小)總評
我喜歡讀兒童寫的詩,我希望回到童年;淳樸、天真、拙趣、活潑、善良,又有自己的想法和新的發現、新的創意……。 我也喜歡為兒童寫詩,分享我自己感悟到的真善美、愛和智慧,還有屬於我的、自己的想法和獨創性……。 詩的好壞,自有見仁見智的不同看法存在,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無可避免;這次是金門首屆舉辦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極有意義;個人很榮幸、也很高興有機會參與詩類的評選工作,全面性的看到了參賽作品的全貌,可抽樣性的初步了解當前金門地區、在青少年這個年齡階段,有關詩、文學方面的耕耘播種的實際情況;對於往後金門地區青少年文學的培育和推廣,有了具體可以發想、協助和參與的發展空間! 從小學、國中到高中,詩這種文類有三組作品,我分配為小學組撰寫評選感言,針對小學組得獎作品說一些感想;對這階段的小朋友寫的詩,我們習慣稱為「童詩」;童詩,最珍貴的是新鮮、天真、淳樸、善良和愛,這些屬於童心和詩心的特質,十分寶貴,可說是天生的,特別值得重視和珍惜;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或現實環境以及教育、升學的各種影響,就大量流失,不見詩心! 我們評選的工作,就現有參賽作品,都認真的閱讀,每位評審委員,在初審時,各自提出、推薦入圍作品,在主辦單位的召集下,再經過面對面的會議決審討論、評分、排名,審慎的決定了這次金門首屆青少年詩類的各組獲獎作品的名次。這個過程,個人認為我們每位評審委員,都是認真而又謙虛的,深恐有了遺珠、而影響參賽者往後的寫作興趣和發展。同時也希望,每位參賽者都能了解,任何文學獎的參賽與評選的結果,都只是過程,不是唯一的一次永久的成就,培養興趣,發掘潛能、繼續耕耘……才是最大的意義。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新詩組(國小佳作)七彩金門
金門的彩虹多彩多姿, 閃耀在藍天中, 帶領金門人走向了色彩繽紛的人生道路。 紅色古厝吹出文化的風情和歷史的痕跡, 橙色夕陽照亮了這塊美麗的大地, 黃色高粱搖擺身體為大地帶來一場舞會, 綠色木麻黃擁抱自然散發芬多精, 藍色大海拍打沙灘裙襬訴說她的故事, 靛色天空預告下雨補充萬物水份, 紫色芋頭綿綿密密滿足饕客的食欲。 七彩金門, 紅橙黃綠藍靛紫充斥每一個角落, 等你來探索!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小新詩組佳作)金門的孩子
金門的孩子, 在成功海邊上跳舞, 海風輕輕的撫摸他們的臉頰, 廣大的海洋親吻著他們小小的腳印, 神奇的新天地等待他們發現。 金門的孩子, 在植物園裡嬉戲, 蓊鬱的太武山含笑俯瞰他們玩鬧的笑臉, 茂盛的草地翻滾他們螞蟻般的身軀, 張開雙臂就能感受冷冽的北風。 金門的孩子, 在慈湖旁歡唱, 威武的三角堡閉眼聆聽他們嘹亮的歌聲, 海浪伸出雙手擁抱他們結實的雙腳 乘風破浪,他們譜出金門的希望。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小新詩組佳作)石獅的轉身之後
隱藏在村落的一角, 那些日子以來的崇拜與敬愛, 守護,是你不變的堅持, 或許曾被眾人緊緊寄託, 或許曾被上天無情對待, 或許曾被後人遺忘, 無怨無悔只靜默地佇立在 那一角, 鮮紅的披風使你威武, 餘暉照映頑石下的堅忍, 奮不顧身只為換得一生無悔, 用祢的無畏嚇阻大片風雨, 以悄然無聲息的硬挺擁抱, 換得這份相信, 以祢為榮的, 擋風。鎮煞。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