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提高疫苗覆蓋率以佑金門
自2019年底爆發新冠疫情以來,隨後擴散至全球,WHO在2020年1月30日,緊急宣布為國際關注之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截至2021年4月19日,全球已有193個國家通報確診案例,超過1億4,000萬人染疫,逾300萬人死亡。為此,各國致力於疫苗研發,希冀控制疫情。 自2020年12月8日英國開始大規模疫苗接種後,全球已有156個國家陸續推動接種計畫,至少接種1劑佔世界總人口約6.4%。以色列更是全球疫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至少接種1劑達61.8%,完整2劑57.5%,該國發生率最高峰,與近期相比已下降97%,死亡率下降91.5%;英、美與多國亦見接種率上升,發生率與死亡率逐步下降趨勢。可見疫苗接種率高,並不必然是疫情下降的保證,但面對變異株擴散、社會交流增加、不當或過早放寬公衛管制等措施,就目前研究結果,提高疫苗覆蓋率,仍是落實防疫之有效措施;尤其是相對醫療措施較不及之離島金門,更應以提高疫苗覆蓋率為當務之急! 據此,在金門縣防疫中心和衛生、民政系統的通力合作下,金門縣65歲以上長者第1劑「莫德納」疫苗施打作業,業已圓滿告一段落,楊鎮浯縣長接連3天,視察全島4座大型接種站,關心鄉親長者健康,更呼籲符合資格鄉親,在第2批莫德納疫苗到位後,踴躍前往接種,進一步提高金門疫苗的覆蓋率,佑我金門。 楊鎮浯縣長特別表示,國內新冠疫情大爆炸的一個多月以來,縣府即積極爭取疫苗以供民眾接種,地區醫療院所,更是全力協助施打,再加上各鄉鎮大型接種站的開設,金門疫苗接種率,已從原本全國22縣市的敬陪末座,順利向前挺進四個名次。但儘管如此,楊鎮浯也透過個人臉書強調,「面對問題我們不會掩蓋,而是予以正視,並尋求解決之道,這是他與縣府團隊應有的態度。」也因如此,才有今日之成績。 楊縣長更進一步說明,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金門地區6月4日接種人次只有2111、接種率1.68%,6月28日接種人次已來到10390、接種率達7.4%。而後隨著各鄉鎮大型接種站的再度啟用,再加上領先全國的開放至40歲以上鄉親接種等政策,以此推衍下去,他相信金門整體的接種率,一定會再向上提升。也因此,他特別感謝金門醫院、合約診所、各鄉鎮公所、衛生局、民政處、警察局、消防局等相關單位工作人員,過去一個多月以來的辛勞,讓金門的接種率能急起直追。 楊縣長也表示,由於中央對各類接種對象有所規範,縣府相關單位只能從中擴大解釋、尋求各個層面的突破,讓更多在地鄉親,可以順利依序接種疫苗。他也期待未來能爭取到更多疫苗,來供更多鄉親接種。當然,過程中難免有先後,也無法面面俱到,還請鄉親多加體諒。尤者,根據衛生局統計,金門地區還有為數不少的AZ疫苗,楊縣長也呼籲符合接種資格的鄉親,踴躍前往9家合約診所預約接種,一同來為金門疫苗覆蓋率盡一己心力。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如何發揮人間有愛之念力?那就是有效提高疫苗覆蓋率。因此,我們在感謝相關人員日夜辛勞抗疫外,更要配合相關防疫措施,共祈國泰民安,佑我金門!
-
減少外出 配合防疫
報載,受疫情影響,台金航班一位難求,金門縣政府從6月30日開始,加開台金航線緊急專機,每週一、三、五,會各加開一個航班,不過限定奔喪、就醫等需求的民眾,且要有相關的證明文件,才能夠搭乘,緊急專機將持續到全國三級警戒結束。但就算如此,似乎是不能消化搭機人潮,近日為了候補機位,清晨就有民眾到機場排隊,雖然民眾很辛苦,但也只能呼籲大家共體時艱,並在確保基本交通需求的前提下,以防疫為重。 金門現在是全國唯一沒有確診病例的「淨土」,但要守護這項成績並不容易;台金交通不管是加開班機或放大機型,只要人來人往多了,就難保沒有疏漏,進而形成防疫破口。在多方權衡下,縣府安排專機協助疏運,自6月30日起每週一、三、五各一航班,依據規劃,緊急專機以需求量最大的金-北航線為主,並以縣府1999服務中心為單一聯絡窗口;在台灣端開放本島民眾奔喪、醫療後返回金門,以及探望病危家人,在金門端則優先安排民眾赴台奔喪、就醫,不過前提是都要附上相關證明文件,剩餘機位再釋放給現場候補旅客搭乘,以降低人流移動與病毒入侵的風險。 這樣的安排目前看來是比較符合防疫及實際需求的折衷方案;畢竟沒事少外出,減少人員流動是防疫的基本原則,但也不能不兼顧民眾基本的交通需求,因此,加開緊急專機,就成了目前少數可行的方案之一,如此既能有效管制人流,也能最大程度的兼顧防疫能量與防護效果。當然,就算如此,依然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畢竟現在台金交通並沒有封閉,因公為私出入台金本屬常事,雖然大家都知道在防疫三級警戒中,許多日常生活模式必須有所改變,也必須適應習以為常的「不方便」,但當事情真的臨到自己頭上,或許就不這麼以為了。在此,我們還是要呼籲「共體時艱」的必要性;防疫期間最害怕的是「群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是最不可避免的群聚行為,如果因此造成疫病傳播,也是最不可控的。雖然現在大家的警覺性高,外出必定戴口罩,但在公共空間裡還是有許多難以迴避的傳染媒介,稍有不慎,便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嚴重後果。大家若真都以為台金兩端都有快篩站,便足以確保防疫,亦是過於樂觀;就算是「萬無一失」,過了「萬」也難保「一失」;基於保護自己就是保護家人、保護公眾的前提與原則,訂不到機票就以遠距等方式進行溝通交流,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群聚」在機場搶候補機位著實不是聰明與有效率的做法。 誠然,大家都希望管制要有個盡頭;這個「盡頭」除了取決於中央及地方的防疫成效外,還要看疫苗接種的普及率。以金門而言,截至6月28日接種人次已來到1萬390人、接種率為7.4%。這個比率看起來並不高,但若以常住人口來看,並不算太差,特別是自7自2日開打的莫德納疫苗,民眾接種意願踴躍,縣府並爭取到第2階段莫德納疫苗提早配發,相信在縣府及基層防疫人員的努力下,定會開展更好、更高的接種成效。 總之,如若人人有可乘之「機」,病毒也同樣有機可乘;減少外出、避免群聚,雖然是笨方法,卻能有效杜絕感染風險,值此疫情肆虐之際,還是盡量在家好好防疫為是!
-
防疫不忘提防詐騙
疫情警戒期間,詐騙集團看準民眾宅在家網購熱潮行網路交友頻率增加,便潛伏在各大社交平台行騙,詐騙集團或可能會利用疫情相關話術來詐騙民眾,不論是有償或無償的防疫物資,或者是疫情相關的紓困補助等,民眾都要小心防範及求證,同時勿隨意撥打不明電話提供個人資料。在這防疫的關鍵時刻,除了做好防疫措施,並須謹記「保持冷靜」、「小心求證」、「適時求助」三原則,提升全民防詐免疫力。 據媒體報導,在台灣,就有民眾反映有疑似詐騙集團假冒疫調人員向民眾騙取個資。甚至還有花蓮地區的民眾反映收到詐騙信件,信封內部的宣傳單上寫:為了回饋鄉里,要提供每戶鄉親口罩一盒共同防疫,但為避免群聚需要民眾撥打電話進行實名登記,之後再宅配到家。日前在高雄就有詐騙集團,利用銀行名義傳簡訊給民眾,表示紓困貸款未能核貸,還有人是分飾多角,謊騙有門路可打疫苗等等。 各式詐騙手法可謂變化萬千,防不勝防!疫情盛行,以防疫為名的詐騙案件也在全國各地爆發災情,然而防疫和防詐騙可是同樣重要。提醒民眾瀏覽各式購物網站或廣告時,應提高警覺心多留意查證,盡可能避免在非官方網站購買商品。詐騙的一貫伎倆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通常是貪婪或恐懼。全民抗疫的同時,有詐騙集團看準防疫或紓困各種漏洞,不斷更新詐騙手法,趁機騙取民眾錢財。 因為疫情關係,不僅一頁式網頁,其他許多詐騙手法,也都結合了防疫主題,疫情期間詐騙集團會隨著時事更新話術,有可能會搭上最新「遠距自學」、「防疫津貼」或「疫苗」等議題伺機行騙,例如捐助政府成立防疫基金、防疫指揮中心直接指示前往ATM操作、口罩2.0設定錯誤須前往ATM解除鎖定、收到口罩到貨簡訊(內含網路釣魚的連結)等,都是想趁虛大發防疫財。 疫情期間也要提醒大家,對網路交友和購物,都要有更高的警覺心。不論是網路購物,投資理財,還是紓困、疫苗名義,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雖然疫情關係,民眾大多宅在家,但還是得經過多方查證,避免積蓄被騙光光。也要藉機提醒大家,務必謹慎防範,不明來電不要接,不明網址不要亂點,或可以打電話到165再次確認。當詐騙來敲門時,才能給他閉門羹。 建議大家可以下載「趨勢科技防詐達人LINE官方帳號」,針對可疑詐騙帳號、網址或假訊息提供直觀的辨識服務、「Whoscall app」等相關程式協助過濾可疑來電。而在接獲來源不明的訊息時,應先進行查證,秉持「多疑、多查、不亂傳」三個原則,切勿輕信網路資訊!倘有接獲「要求匯款」、「不明連結」或「提供個人資料」等訊息,請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證,讓我們一起防疫,一起防詐,落實防疫,更要小心詐騙!
-
美栽金門 森護家園
森林是都市之肺,金門在全體軍民與林務所長期投入綠化美化工作,經歷多年的積極造林下,逐步擴及社區、學校、民眾參與,已建造海上公園般的森林景觀,使得金門免於強勁的海風吹襲,農漁牧業以及觀光旅遊才能蓬勃發展。目前森林資源已佔金門全島面積40%,但後續仍有諸多撫育工作待辦,以有效提高金門森林的質與量。 105年莫蘭蒂颱風侵襲金門,對於金門森林造成嚴重的毀損,為使環境資源能夠永續發展,對毀損林木進行復育作業,加強森林質量的提升、撫育及病蟲害防治工作,並以生態育林方式,栽植本土樹種而營造復層林。另亦著重在地苗圃多元經營,提供劣化生態系復育、公有地造林及建造復層林等各項造林所需原生或景觀苗木。在環境美質方面以更有系統性方式,串連生態綠廊道路景觀及社區綠美化景觀營造等工作,達成海上花園、道路公園化之目標。 尤其近年來隨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風災對於金門威脅逐年增加,為能有效保護金門森林資源,並提升綠美化質量,間接帶動地區觀光產業,以達「美栽金門、森護家園」此項願景,實需進行苗木培育、行道樹管護、造林區管理,並持續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綠美化計畫,並辦理相關講習活動,透過正確知能傳遞,搭配親自參與維護綠美化成果,使植樹護林向下扎根,提升林業相關從業人員及地區民眾相關知能,委請專業講師辦理相關課程。 過去植樹造林活動常因存活率問題被質疑成效,林務所針對歷年造林區進行逐筆造林地的檢討,分析主要原因與後續的水分灌溉及管護能力不足有關,尤其是氣候變遷導致霧季與季節性降雨不足的情況下,離島造林工作越顯困難;因此減少道路綠籬及草花的栽植數量,確實減經不少的植栽管護成本,並將資源逐步分配到海岸造林、防災整備、基礎育苗及各園區的基礎管理上;擴大育苗以加強原生樹種復育及繁殖,培育在地優質苗木,提高造林存活率,也可提供深根、優良樹形等性狀樹木,加速林木復育作業。增加景觀豐富度,以結合在地特色與地方產業接軌,打造行道樹生態廊道,型塑地方觀光路線意象;營造完整海岸防風林及優質林相,落實雷區造林復育工作,早日恢復原有林相風貌,建構優美森林,讓金門脫胎換骨成為無雷低碳生態永續島。 金門近代第五期林業經營政策目標為「美栽金門、森護家園」,從樹種植地選育、提昇造林存活率、適性的環境綠美化等均為努力方向,發展環境價值、遊憩與美學價值、社會價值三項核心理念,以維護森林生態完整、強化森林健康、發揮森林環境保護功能、提升環境美質等,落實金門地區森林永續經營。伴隨地方發展的需求,出現建設及保育衝突問題,而永續經營金門珍貴綠色資產亦是縣府施政重要項目。 莫蘭蒂颱風過後,金門發生數次大面積林火,為能了解林區倒木與林火關聯,將研擬林相整理優先順序及調整造林策略,藉以提升造林效率。了解金門森林資源概況以及當前面臨之問題,在環境日益艱困的時候,嘗試結合林木疫病、倒木處理甚至是氣象資訊,作為林業政策的分析及基礎資料外,也針對持續乾旱等氣候變遷下,在與自然共好之原則下,推展金門林業經營新策略,引進新技術並透過跨域合作的方式,讓林業經營再次升級。
-
疫情不止 服務無休
隨著三級警戒再次延長,國內自購及國際捐贈AZ及莫德納疫苗陸續到來,並已全面進行施打,就防疫而言,一苗一劑,來之不易,應該心存感激,不該說三道四,邀功請獎,自我消耗,徒增無謂紛擾,公私無益。 頃據媒體報導,印度變異病毒株流竄全球,亦且傳染力更強於新冠肺炎病毒,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宣佈,國內已有感染病例進入社區,除官民聯防積極圍堵滅毒,大家一定要小心,倍加警覺,須知抗疫路途遙遠,坎坷艱辛,有備則無患,不分爾我,齊心抗疫,也要攜手併肩拼經濟,力量集中,共渡難關。 值此非常時刻,大家飽受疫情與經濟受挫雙重壓力,因而〈顧健康與顧溫飽〉儼然成為日常生活主臬,也是政府施政服務重點,防疫為先,紓困併行,但願藉由疫苗開打,全民接種熱度上升,涵蓋率擴大,促使病毒下降,傳播歸零,大家早日脫離煎熬苦楚,恢復平日正常生活。 無可否認,政府用盡心思,在抗疫與紓困兩大主軸下工夫,雖然任務艱鉅,仔肩沉重,一年以來,克盡職責,廣籌財源,為應疫情變化需求,疏解民瘼民困,伊始推出紓困2.0計劃方案,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合法合理也合情,然因這波疫情嚴峻,來得急,傳得快,確診病例逾萬,感染救治罔效致死者達六百餘眾,各行各業面臨嚴冬,收入銳減,有人入不敷出,生計維艱,政府了然於胸,迅速推出紓困4.0精進版,但期真正需要同胞朋友得以解決燃眉之急,只是政府資源有限,殊難面面俱到,事事圓滿,褒貶有之。換言之,在防疫與紓困兩大工作要求下,還有努力補強空間。 諸如三級警戒維持,延長至七月十二日,訊息一出,大家心知肚明,疫情在燒,不得不爾,唯有忍耐,沉著應戰,誠如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信心喊話所說:心情可以放鬆,行動不可懈怠。此情此景,對於才要踏入社會的新鮮人,將有一時找不到工作之困境,儘管政府宣佈即起推出產業新尖兵計劃、學習獎勵金、青年就業旗艦計劃、青年就業計劃等四大措施,協助新鮮人提升職能與儘速就業,惟因今年度受到影響之產業與去年大不相同,以致有人說:四大措施如同舊瓶裝新酒一般,實際功效不如預期,許多新鮮人異口同聲期待政府主管部門,針對此次疫情與應屆畢業生,對症下葯,多聽基層心聲,做到最好,眾所樂見。 再說:紓困者也,旨在紓解民眾窘困苦難,消弭民怨,立意良善,素有好評,此期間輿論紛紛反映,咸表公部門前置作業務必周延完整,不漏不錯,尤其是十萬元勞工貸款,去年國內九十二萬人核貸,但這次僅釋出五十萬人名額,因而有人認為此次紓困4.0保障不足,欣見政府主管部門聽到了,今年夏季用電費率調整取消,打工月入21000元以下者發給一萬元補助,不怕患寡,但怕不均,即時檢討改進,上上之策。 反觀金門在防疫與紓困工作上,用心至最,不惟事前計劃作業完整,事中執行落實,亦且逐級成立紓困小組辦公室,全程為民眾提供輔導服務,苦民之苦,樂民之樂,即是服務之真諦,值得肯定。 疫情無盡頭,服務無止境,公僕忙上加忙,倍加辛苦,疫情不止,服務無休,至盼一本初衷,相互鼓勵,相互期許,與民眾站在一起,共同撐住現在,齊步向前行,光明在望。
-
各級政府應嚴肅面對居家辦公議題
距5月19日行政院宣布三級警戒並宣布全面停課迄今已滿1個半月,配合疫情三級警戒,私人幼兒園、安親班或課後照顧中心確定停課到7月12日,由於疫情變數多,目前也未能確定7月12日之後是否復課。 毫無疑問,三級警戒確實造成許多不便,但為了早日終結疫情,國人也都願意共體時艱,但因疫情、防疫引起的諸多問題,還是值得政府相關單位嚴肅面對。 以家庭照顧假究竟如何申請為例,為配合防疫政策,公家或私人單位的員工,就算有家庭照顧假需求,也僅能以事假、休假或加班補休方式辦理,暑假已經開始,學童仍需待在家中,家長勢必也需要在家照顧,然而,上述員工恐將面臨沒有「有薪假」可請之窘境。 各級學校停課是國家防疫政策,因停課確實衍生家長居家照顧小孩之需求,但目前人事行政總處或勞動部未有積極之因應政策,員工僅能犧牲自己的權益,請自己的各種「有薪假」或選擇「無薪的」防疫照顧假;如員工已面臨無假可請時,就只能為了領薪水,冒著群聚染疫之風險,將學童送到學校集中照顧,就此,建議中央及各縣市政府共同研商解決對策,或授權地方政府可同意開放居家辦公,以紓解員工維持生計及照顧學童需求。 目前各縣市政府開放居家辦公者為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宜蘭縣等五縣市,本縣防疫措施為實施彈性上下班分流、縣府出入口管制,視疫情狀態,隨時啟動異地辦公,但目前尚未啟動居家辦公。 經查,本縣縣府許多員工有照顧小孩需求,縣府相關單位雖已訂定「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實施居家辦公規範」,但是否啟動仍須依「金門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辦理。建議相關單位應積極任事、主動研議,盡速克服資安及人事查勤系統等各項困難,協助有需求之同仁解決居家辦公所需軟硬體設備,並循其他管道即時反應同仁需求後啟動居家辦公,展現政府落實防疫並兼顧員工權益之決心。 必須指出,本案涉及層面複雜,相關問題猶待中央政府研商定奪,建議縣府相關局處應盡速向中央單位(如人事總處或勞動部)提出員工因停課政策需家庭照顧需求及困難處,偕同中央單位面對此問題,而非認為疫情終會結束,現階段無立即處理之必要。 可以預見,在此多元社會,如縣府啟動居家辦公政策,屆時民眾可能提出種種疑問,如金門又沒疫情,為何要提居家辦公?公部門很多事情無法進行居家辦公,留守機關內的員工會很累等問題。 事實上,金門雖沒疫情,但三級警戒通用全國,學童仍需依照中央政策停課,金門家長與全國各縣市的家長皆遭遇一樣的情形,一樣需要請假照顧學童,因此還是會有居家辦公的需求。 至於居家辦公可能增加留守員工壓力一事,實則,不論公私部門,每位員工之工作性質皆有不同,有些可辦理居家辦公、有些難以居家辦公,政府部門更應與時俱進,研議可行方案才是。 自5月疫情升溫停課政策執行已超過一個半月,多數縣市目前仍未啟動居家辦公措施,平心而論,金門目前是全國唯一零確診之縣市,縣府團隊的防疫表現,備受肯定,期望縣府再接再厲,克服資安系統問題,研議具體可執行之居家辦公方案,展現政府落實防疫並兼顧員工權益之決心。
-
讓疫情厚植地方創生潛能
因疫情關係楊縣長取消緬懷胡璉將軍追思儀式,他在臉書發文悼念,感念胡璉將軍的遠見對金門重大貢獻,他強調胡璉將軍為金門近代的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獲得「現代恩主公」的尊稱。胡璉將軍在金防部司令官任內無論在深耕教育、廣建學校、綠化造林、鋪設馬路、興修水利及設立酒廠等,都為金門打下良好基礎,樹立金門永續發展及地方創生的良好典範,楊縣長也表示將會秉承前人意志,為金門這座島嶼的長遠發展而努力,此乃金門全體民眾之福。在這次疫情衝擊下,希望縣府團隊及全體縣民集思廣益,傳承胡璉將軍當年成功的地方創生經驗,讓金門未來的地方創生厚植潛能,永續經營金門這塊土地。 永續發展及地方創生是近年來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對地方社區及偏鄉地區極力倡導推動的重要方案,呼籲地方將其極富特色之人文風采、地景地貌、產業歷史、工藝傳承等文化內涵,逐步推動。協助地方政府開發在地文化底蘊,形塑地方創生的產業策略,藉由盤點各地「地、產、人」的特色資源,以「創意、創新、創業、創生」的策略規劃,開拓地方深具特色的產業資源,引導優質人才專業服務與回饋故鄉,透過地域、產業與優秀人才的多元結合,加值運用,帶動產業發展及地方文化提升,使社區、聚落及偏鄉重新形塑不同以往的風華年代,展現地景美學並塑造地方特色。 本縣也自2004年起極力推動永續發展,提出完整的規劃策略方案。為強化本縣各鄉鎮特色產業發展,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從2017年起推動地方創生以促進產業經濟永續發展,提昇生活品質,創建更多地域性的產業,透過示範點之實際操作,將地方既有「地、產、人」的資源優勢及地方特有的獨特性與核心價值,翻轉地方產業策略,以「創意+創新+創業」的輔導機制,將地方的「作品、產品、商品」創造兼具「設計力、生產力、行銷力」的關聯效應,並構築出未來可供各縣市依循執行之推動架構。 疫情期間,楊縣長所領導的縣政府團隊均能透過各種會議及座談會,除了針對防疫提出許多有利的方案外,尚對金門永續經營,諸如道路拓寬、市容更新、老屋重建、環境保護、地景生態保育、社區營造……等,毫無間斷地努力規劃,並向中央爭取經費,促使文化、產業、觀光各面向得以永續正面循環發展,讓地方產業及人才培育茁壯健全,這些作為都是在厚植本縣多元經濟及地方創生潛能,為金門未來之永續發展而努力。 地方創生確實需要政府積極進行各種努力,活化地方經濟,才能帶動地方產業永續與重生,這是當前世界潮流。研擬各種對策振興地方觀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配合地方特色,以創造思考方式順利推動地方創生!走向多彩多姿的政策規劃,鼓勵年輕人回鄉發展,永續經營地方產業。隨著人口老化、城鄉發展失衡之際,地方創生將是本縣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與目標。 目前因疫情關係,各項發展均受極大影響,若能趁此機會結合新創思維與視角,進行規劃設計,帶動年輕世代成為提升地方創生的動能,為金門帶來改變,為地方注入新活力,發展永續型產業,讓更多青年以創新和創意思維加入地方建設行列,共創美好未來。
-
從榮獲環保署銀質獎之殊榮談起
資源回收再利用,係指收集本來要廢棄的材料,分解再製成新產品,或者是收集用過的產品,清潔、處理之後再出售。相對於「傳統」垃圾遺棄,回收可以節省資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且能預防浪費有潛在利用價值的資源、削減原料消耗,進而減少能量消耗、空氣污染和水污染。 從嚴格意義上講,所回收的材料應該可以供應同樣的材料,如用過的辦公紙張,可以做成新的辦公紙張,用過的聚苯乙烯泡沫,可以做成新的聚苯乙烯泡沫。然而,這通常費錢費力。因此許多「回收」物品或材料會再利用,製作不同的材料。其他回收形式,包括根據價值萃取某種材料,或根據危險污染提取某種材料,如從溫度計或自動調溫器裡取汞等。 凡此均有其環保與資源之重要性,但均需倚仗各地方政府之推行與努力,方能奏其功,諸如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肯定,並頒發「全國推動執行機關加強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考核 ~ 銀質獎」之金門縣! 「垃圾減量齊同心、績效考核創佳績」!金門縣,多年來積極執行資源回收工作,並結合離島在地特色,推出許多創新作為,今年特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肯定,並頒發「全國推動執行機關加強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考核 ~ 銀質獎」之殊榮;另金城鎮、金湖鎮及金沙鎮,亦榮獲「鄉鎮市優等獎」佳績。 對此殊榮,金門縣環保局表示,本縣在資源回收執行方面,除全力配合環保署,推動資源回收相關政策外,亦融合本縣離島之在地特色,積極尋求各項精進及創新作法,將資源回收觀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諸如辦理資源回收線上活動;透過資源回收兌換活動,提升不易回收物之回收量;輔導本縣便利商店之保冷劑,全面逆向回收再利用;進行鄉鎮垃圾進場管制,及垃圾組成成分分析,提升資源回收率;各鄉鎮精進作法,實施「紙類回收專車」,減輕後端人員分類負擔,及民眾等待時間之雙贏策略;完成認證17家「紙餐具循環友善店家」,提升自助餐店之廢紙餐具回收效率;持續推動減塑商店認證,補助環保餐具並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在本縣積極推動下,109年資源回收率已達54.38%,相較於108年之54.11%,提升了0.27%,顯見資源回收工作在環保局、各鄉鎮公所大力推動及民眾全力配合之下,整體成效卓著,資源回收成效逐年進步,並深獲環保署肯定,充分展現全體縣民努力之成果。 但即使榮獲環保署殊獎,縣環保局表示,本縣資源回收工作,仍有繼續精進之空間,將持續落實各項環保政策,並結合民眾及政府的力量,透過各項措施,提升資源回收工作效率,減少垃圾產生量,並呼籲鄉親多加配合相關政策,並落實於生活中,以達垃圾減量及提升資源回收率,攜手邁向「資源循環零廢棄」之目標。好一個「資源循環零廢棄」之目標,且讓我們齊心朝此淨土邁進,共築金門美好歲月!
-
用最大防疫能量共抗疫情
為防範新冠病毒擴散,搭乘國內線航班也必須進行快篩檢測,但6月27日一名自台灣飛抵金門旅客在台灣端快篩一度驗出陽性,但卻順利登機飛來金門,後雖經金門縣衛生局緊急攔截送醫,確認最終PCR檢測為陰性,算是有驚無險,卻讓楊鎮浯縣長直批「中央太扯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對此解釋,該旅客第二次採檢反應為陰性才放行登機,但為避免造成地方疑慮,未來機場快篩若呈陽性反應,需等候PCR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才會放行。 事實上,不管是中央或地方都會認同「防疫視同作戰」,但「作戰」準則必須明確而一致,且要精準的落實。例如為防止Delta變種病毒株入侵台灣,自6月27日零時起,入境旅客需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新制上路,卻有12名旅客鑽檢疫漏洞,勾選「其他防疫旅館」再填住處地址而回到自宅;根據機場檢疫人員反饋表示,檢疫系統無法辨識旅館地址是否偽造,建議盡速修正系統。新制甫上路仍有許多亂象,包括部分旅客在飛機落地後才開始找旅館,有人訂普通民宿就想闖關,還有旅客入境後不搭防疫計程車而由家人接送,有人則不想多花錢,堅持居家檢疫而與防疫人員起爭執等等,以上種種情形,應非事前無法想像或規範的,但倉促上路,就是會發生許多問題。對此,我們亦不能接受所謂的「滾動式檢討」,畢竟一旦防疫出現「破口」,影響範圍及強度都是難以預料的,病毒阻斷措施也可能功虧一簣,著實不能等閒視之。 再從離島的防疫規定來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台灣本島各機場針對前往離島的旅客執行篩檢,仍屬自願性質,並無強迫性,不只顧及防疫,亦能爭取旅客信任,鼓勵更多旅客參與篩檢,對離島的防疫防線更有幫助云云。但指揮中心也同樣規定,旅客篩檢是陰性才能登機,若呈陽性則必須搭乘防疫計程車到醫院做PCR檢測,並送至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這次卻讓快篩陽性反應的旅客上了飛機,除了讓同機旅客曝露在危險之中,更忽視了離島醫療量能不足的問題;縱若指揮中心事後的解釋是,該旅客第一次篩檢結果無法成為判定的依據,因此在取得當事人同意後,他們對該旅客進行第二次篩檢,呈現陰性,判定快篩結果為陰性,才予放行,再經金門衛生局確認也是「有驚無險」,卻適足以顯露中央地方防疫強度與作業模式「不同調」的問題,所幸最終中央還是尊重地方意見,未來機場快篩若呈陽性反應,需等候PCR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才會放行,也算是理順了未來的作業規範,更期盼類似情事不要再有下一次為好。 平情而論,不論是本縣楊縣長、其他地方縣市首長、在野黨立委一直都有入境應全面普篩的呼籲;主要原因還是台灣目前邊境防堵措施太過薄弱,就算是現在各種變種病毒已然入侵台灣,中央仍堅持只廣篩高風險的7國入境旅客,當然最主要的原由還在於台灣醫療量能的不足。以最近甫再爆發感染的大陸廣州為例,廣州已有近1千萬人注射新冠疫苗,卻仍然難以倖免,但其依然有能力在2週內完成近3千萬人的PCR檢測;相較下,台灣的防疫漏洞與危機,著實令人難以想像。中央如不能在短時間內堅實更完整的抗疫能量與後盾,人民的苦日子就很難看得到盡頭!
-
浚深農塘 增加蓄水量
金門去年降雨量僅476.5毫米,不及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的一半,水情創歷史新低,遭遇5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嚴重影響金門農作收成。縣府趕在今年雨季來臨前,已動支相關預算,著手展開農塘浚深,期待雨水如期到來,並藉農塘蓄水量的增加,有效紓解農作物大缺水的困境。 建設處已在3月間核定各公所110年度農塘浚深工程案件合計34處,所需款共2,100萬元整由110年度災害準備金項下列支,目前金湖鎮、烈嶼鄉及金寧鄉已陸續開工辦理中,金城鎮及金沙鎮尚未辦理發包作業,已先後函請公所盡速辦理發包事宜,以嘉惠地區農民。 為了加強金門地區農業水資源整合,縣府目前已由農業單位與自來水廠合作,將再生水導入合適農塘。目前台灣各縣市放流水使用平均約1至2成,金門地區這兩年結合農塘等水利工程,再生水使用已高達6成5,有效利用水資源,希望藉由各式措施減緩極端氣候對金門農業的影響。 以金門地處位置條件而言,農業發展最大問題就是水資源匱乏與不穩定,根據農業工程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地區農業用水多源自淺水井、周邊農塘或溝渠抽水灌溉,多數屬「看天田」之型式;雖金門農業主要作物以旱作高粱、小麥為主,但受到近期極端氣候影響,降雨量大大不足,對地區農業生產已造成重大影響。 再加上金門因天然條件受限,未能如同台灣地區建置完善灌溉系統,金門地區蒸發量大於降雨量,且自有水源不足,如久未降雨雨水無法挹注,浚挖農塘僅能增加蓄水空間,無法發揮效用,故後續將與自來水廠各污水處理廠合作,透過放流水靜置或生態工法將水質淨化,再行提供農業灌溉使用,讓地區水資源得以有效整合運用。 據金門氣象站統計,金門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至1100毫米之間,但去年僅有476.5毫米,出現50年來僅見的旱災,導致各地農作物普遍缺水澆灌,相繼枯萎死亡,主要經濟作物高粱即減收3成以上,所幸自2018年大陸通水,民生用水尚無匱乏之虞。 縣府近年來也爭取前瞻計畫經費,用於開發人工湖自有水源、集水區和地下水保育、湖庫浚渫、湖庫間原水導水管、攔蓄水設施、排水改善及農塘浚深,期待藉由相關工作的推動,透過基礎設施讓水源可讓更多農友使用,同時持續提升涵養地下水源與穩定民生供水的績效。 地區不少農塘乾涸見底,農業水情空前吃緊,開源節流為當務之急,期望透過相關措施與經費挹注,有效儲存雨水等水資源,同時在確保公共給水系統安全存量無虞之前提下,將可能溢流之湖庫水量提供下游區農田使用,以降低旱災對地區之影響,也呼籲全民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共同落實節約用水,全民參與齊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