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期待金門成立「栗喉蜂虎」保護區!
金門國家公園將於本月二十三日(星期六)舉辦「夏日精靈│栗喉蜂虎賞鳥之旅」活動,除了室內幻燈片解說外,並分組到栗喉蜂虎棲營巢處實地觀賞。 栗喉蜂虎為金門最有特色的夏候鳥,羽色豔麗、叫聲明亮、飛行技巧高超。其特殊的生態行為,不但吸引一般鳥友駐足觀賞,連外國鳥類學者都專程到金門來進行研究。金管處辦理這樣的活動,除了鼓勵青少年學子認識這些美麗的朋友,也希望能經由對栗喉蜂虎的認識,可以讓更多的人喜愛牠們,進而保護牠們。 據報載,栗喉蜂虎在金門的數量達到數千隻,看起來似乎不少,但若了解牠們的生態習性,以及這幾年來牠們在金門的處境,就不免要讓人擔心,這些美麗的栗喉蜂虎,到底能夠持續在金門翱翔多少個夏天? 與家燕相同,栗喉蜂虎也會在金門營巢繁衍下一代,產卵前會選擇較為陡峭的硬質砂壁集體挖洞築巢,如此一方面可以減少蛇、鼠等動物掠食其蛋或雛鳥,一方面也可以集體防衛,守望相助。在金門,符合這樣條件的地方並不是很多,也因此,栗喉蜂虎在金門的分布也不是很均勻。 早先在機場附近,特別是環保公園一帶,由於都是天然形成的「惡地形」,光凸、陡峭的硬質砂層,簡直就是大自然專為栗喉蜂虎準備的理想國度,而栗喉蜂虎也連續多年,在那裏營造了規模龐大的家園,只可惜幾年前為了蓋環保公園,一個一個栗喉蜂虎的家,連同來不及孵出的卵、來不及長大的雛鳥,都在怪手下毀了!倖存的只有被迫遷離! 為了建一個「環保」公園,卻對栗喉蜂虎族群造成這麼大的傷害!這恐怕是金門環保史上最荒謬又最諷刺的事件。所幸,這些夏日精靈韌性十足,牠們很快又找到新的棲身地,持續在金門的天空留下美麗多姿的身影。 不過,這樣的景象是相當脆弱的。因為,我們對環境的需求和破壞,從未停止,誰曉得那天又會為了什麼樣的原因,再次剷除掉牠們新家園?這絕不是杞人憂天,在過去有過太多的例子!因此,我們要強烈建議金管處,除了持續辦理類似的活動外,應朝設置「生態保護區」的方向來努力。 依據國家公園法第十二條規定:「國家公園得按區域內現有土地利用型態及資源特劃分下列各區管理之:一、一般管制區。二、遊憩區。三、史蹟保存區。四、特別景觀區。五、生態保護區。」面對栗喉蜂虎可能面臨的威脅,唯有成立保護區才是可長可久之道。金管處應優先在園區範圍內選擇適當地點依法成立「栗喉蜂虎生態保護區」,至於位在園區外的繁殖地,也可仿效維修私人洋樓的模式,協商以付租金或其他方法,讓地主把管理權讓給金管處,如此就能有效的把營巢地保留下來,避免殘害栗喉蜂虎的悲劇再次發生。 希望藉由金管處的努力,讓栗喉蜂虎能年年來與我們相伴,也讓水瀨、螢火蟲、鱟魚以及其他眾多大自然的朋友,與我們共存共榮!
-
落實心靈改革營造祥和社會!
金門地區隨著社會風潮的快速變遷,民事紛爭事件的質與量均不同以往,訴訟的型態、內容上也趨向多樣化及複雜化,擴大了紛爭解決的難度,也因此導致民事訴訟事件的激增,加重法院業務的負荷。 金門地區從民國八十一年終止戰地政務,解除戒嚴,回歸憲政,開放觀光,到九十年元月的金廈「小三通」,十年來,政治環境的重大變動,造成經濟結構與社會環境的重大衝擊,這些大環境的變動,造成民眾自我意識高漲,外在誘惑加遽,人口結構複雜,民眾缺乏安全感,產生道德困惑等等的負面效應,這些狀況均會使人心浮躁,頻招訟源。 據統計,十年來地區因為財產問題而興訟的居最多,其中並以土地所有權、借貸、損害賠償、買賣、承攬及房屋所有權等糾紛為大宗。誠然,社會在變,人心也在變,地區民事訴訟的案件激增,除了反映戰地政務期間的軍佔民地的不合理現象,其次便是由農業社會轉入工商社會,社會開放多元,物質誘惑增多的預期結果。 然而,訴訟雖是解決爭端的有效途徑,卻不是唯一的選擇,尤其民事訴訟案件增多,勢必加重地方法院的負荷,不僅浪費公帑,更加曠日費時,在金錢和時效上,每每為人詬病。因此,現今地方法院針對一般性的民事案件,大都鼓勵當事人庭外和解,或透過鄉鎮的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處,期以紓緩法院負擔,提昇案件的審結效率。如此,當事人不僅省錢省事,更免時效延宕,實在是有興訟必要者最佳的選擇。另外,針對一般財產問題衍生的財務糾紛,地方法院也積極的運用「民事強制執行」的方式來審結,期以簡案速決的模式,加快處理流程,免了當事人頻跑法院的困擾。 我們不反對鄉親們透過法律爭取權益,卻建議不要動輒興訟,許多事件的爭端,通係在爭一口氣,只是經由漫長的法律程序的磨難,就算爭贏了,也少有勝利的喜悅。基此,建議鄉親們在面對爭端時,能尋求其他的解決途徑,尤其是地區的民訟案件,很大的比例都是因為財產問題,「財產」通常只是利益分配的問題,當事人如能反求諸己的思前顧後,退一步,通常就能海闊天空,如而因此換來精神、心靈上的寧靜,又何苦硬要「法院見」呢? 平情而論,民事訴訟案件的激增,相當程度的反映了社會型態急遽變化後帶來的警訊。例如:近幾年地區經濟氛圍低迷,民眾「討賺」不易,便可能衍生離婚率提高,單親家庭增加,出生率下降,老年依賴人口提升,家庭結構改變,社會監督功能式微,社會福利負擔加遽等等的連環效應,凡此種種現象,都對經濟秩序與社會安定產生一定負面的影響。 總之,社會型態的快速演變,奢靡風氣的日益昌熾,與不良習尚的擴大浸染,均源於精神文化沒有同步的成長。在社會環境變相鼓勵物質、感官享受的同時,心靈的沈淪,將成為維繫社會秩序與家庭正常生活的最大隱憂;社會環境的變化固不可遏制,人心,卻不應跟著躁動啊!
-
善用網路行銷提高觀光產業競爭力!
據了解,金門地區旅遊業的e化比例僅一成多,為此,日前縣府特別舉辦觀光產業網路行銷研習暨輔導建置網頁說明會,輔導地區四十多家旅遊業者建立行銷網頁,希望業者能因應網際網路行銷新趨勢,締造網路新商機。 近年來,因為網際網路的異軍突起,網路多元化的功能,已經使得消費型態產生了急遽的變化。然而,金門近四百多家旅遊相關產業,卻僅有百分之十二點三的業者擁有網路行銷管道,顯係在e化程度上還要多加強。因為網路行銷的風行,許多無實體的網路商舖,藉由電腦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在消費市場裡大展拳腳,每年更可營造數百億元的驚人商機。基此,地區旅遊業的e化程度不足,更適足以彰顯在網路旅遊商機的掌握上,還存在很大的成長空間。 平情而論,「e化」雖然是個時髦的名詞,卻已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此,在行政院核定的「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便預計投入一千四百八十三億元的經費,來推動e世代人才培育。其中子項的「觀光客倍增計畫」便釐訂了「數位台灣、觀光倍增」的願景,期藉著台灣觀光產業競爭力的提昇,在未來六年內,讓國際來台觀光人數,突破五百萬人次。 地區大部分的旅遊業者,雖然可以接受電腦資訊網路對旅遊產業升級及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卻仍存有產業行銷上的盲點,迷信「人際網絡」甚於「網際網路」。然就行政院此次計畫推展的各項觀光倍增執行策略來看,無論是「現有套裝旅遊路線之整備」、「新興套裝旅遊路線及新景點之開發」、「觀光旅遊服務網之建置」、「國際觀光之宣傳推廣」或「會議展覽產業的發展」等等,均屬於可以「刻意」營造、炒作的旅遊行銷產品,如能藉由資訊網路的運用,彰顯金門的區域特色,形塑旅遊商機,甚至是打破界限,營造更寬廣的策略聯盟,相信絕對會比單一的「人際網絡」連結更具成效;尤對地區的觀光發展而言,「網際網路」更是一條必經的成功之路。 然而,旅遊業的e化並不是一條平坦、可預期快速回收的道路。以國內的老牌旅行社「 雄獅旅遊」而言,便歷經了十二年,近四年更耗資了四千八百萬元才達到初步的e化成果。然而,地區業者亦不必將旅遊e化工程,想像得過份艱難。事實上,現行縣府網站已附掛有相關的旅遊資訊及商品推介,透過網頁的建置與連結,業者可以很輕鬆的藉由網路,達到宣傳旅遊商品的目的。尤其,地區位處離島,「網際網路」更是一項不容輕捨的行銷管道。況且,現在縣府還將主動的協助業者建置資訊網頁,並打算進一步輔導建置營運管理,及整合性的電子商務交易網站,這已是其他縣市的旅遊業者難遇的福氣,地區業者實應知福惜福,多加珍視、運用才是! 總之,網路行銷已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電子商務與金流、物流的e化,更成了產業是否具有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地區旅遊業者在面對大時代的e化洪流時,應該選擇怎樣去面對它、運用它來強化自我的競爭力,讓金門的觀光旅遊業真能走出一條形塑自我的特色道路,尤其,是在政府積極展現輔導作為的時候!
-
水蜜桃和紅龍果搶鮮上市的省思!
日前桃園縣長朱立倫率領桃園縣府員工以及水蜜桃公主,抵金宣傳拉拉山水蜜桃並推銷桃園縣觀光,縣長李炷烽希望未來可以跟桃園大姐縣合作,共同來辦促銷,最好是「買一瓶高粱酒、送一顆水蜜桃」。朱立倫縣長的來訪,適足為地區的農產行銷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觀光面向,或許,地區的優質農產品,也能走出海島,成為促銷金門觀光的最佳利器。 地區的農產品向來無法自給自足,於今大部分的農產還需仰賴台省輸入,然而,如今地區的農產品質已逐漸的走出自己的路,缺乏的只是大規模的推廣與強有力的行銷。例如:眾所周知的烈嶼芋頭,金沙的大蒜,還有新崛起的金湖庵邊的紅龍果,都早已名聞遐邇! 事實上,金門的紅龍果,甜度有十七至十九度之間,比諸台省的十四至十五度高得多,這幾年紅龍果被推廣為健康水果,逐漸的受到重視,地區部分果農亦看好紅龍果的發展潛力,正逐步的擴大栽植規模。然而,口感甜度絕不遜色進口貨的在地紅龍果,要擴大市場規模,端不能僅以滿足地區需求為度,未來規模化的農作及果園,還是應該朝向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的路途發展,方是長久之計。 地區現行的觀光旅遊推展,最缺乏的便是多樣的深度體驗遊程,如若地區的「農場休閒之旅」可以另闢蹊徑的專營周休二日的國民「體驗」旅遊市場,相信不僅可以為地區農民帶來可觀的利益,更是地區旅遊業一個嶄新營業型態的開始。藉由這種良性的互動,不但可以體現多元的金門風情,更可以加速傳統農業的產銷轉型,逐步做大產業規模,如此一舉數得的事,為什麼就沒人想去做呢? 現今任何產業的推展,都要講特色、重行銷。以此次陪同朱立倫縣長一同跨海促銷的「水蜜桃公主」為例,活動或代言人的選拔,便旨在提高促銷產品的曝光度,增加消費者的認知興趣及參與感,地區在這方面的推廣作為,顯然十足的匱乏。如僅以現行農會的產銷體系及傳統坐銷方式來促銷金門的水果,成效將至為有限。因此,我們建議諸如紅龍果之類的特色農產品,地區的農政單位應可主動的與觀光旅遊業者進行策略聯盟,開發出不一樣的旅遊行程,一如大湖的草莓、屏東的黑珍珠、梨山的雪梨一般,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地區的農業一向似乎僅能做為觀光活動的附庸,然而,以地區的無污染的自然環境,培育出來的優質農產,為何要讓進口或台省的農產品專美於前?重點是我們不會包裝,我們不會行銷。金門既然要往觀光的路走,便要亟思開發多樣的觀光產品、戰地文化、閩南風情固是獨特專有,但流於單調的硬體參訪,不若來場深度的體驗之旅更來得令人窩心、動容。 總之,桃園縣組團跨海推銷水蜜桃,自然不單著眼金門小得可憐的市場,而是背後「小三通」帶來的巨大觀光收益。基此,冀盼金門的紅龍果也能走出去,為地區的農業創新局,為金門的觀光展新機!
-
發展海上活動振興金門觀光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全世界已開發國家稅收總額分析,其中有一個特殊現象,即是觀光業的稅收都有逐漸上昇的趨勢。也就是說,因觀光業所帶來的就業人口、收入、週邊效益、經濟榮景比重有逐年增加且加重的趨勢,並已成為本世紀服務業的火車頭。 金門,這個四週環海、得天獨厚,不遜蔚藍海岸的潔白沙灘,在此親水、知性、海洋活動當令之世紀,若好好妥善規劃為水上活動景點、觀光賣點,何嘗不是上天繼各種留、候鳥之後,賜給金門之天寶?何嘗不是上天繼高梁酒之後,恩給金門之物華? 根據研究,金門海岸及海象,不但適合水上活動,且適合四季活動。因此,若能先期基礎建設工程,諸如殘雷的排除、動線的安排、景點的規劃,朝多方位發展,定能為金門之觀光帶來前景。更重要的是,就比例上言,較之於台灣海灘率多被工業污染、人為破壞等生態浩劫來說,尚保留原始風貌,且為潔白之金門海灘及週邊不乏人文景觀言,發展金門水上活動之前景,豈是物華天寶而已。 我們以為,相關單位應立即配合產經學界,組成一個研發小組,諸如對金門海濱、及相關活動夙有研究之金門技術學院運管系,即是最佳顧問人選,選定重點海灘為核心,配合週邊古蹟、文化、戰爭景點,以綠色多功能、各自獨之分開之道路(汽車道、機車道、自行車道、人行道)連串成一條金門海岸觀光生命線。在此動線上,遊客或下海長泳、滑水;或近海嬉水、親水;或自在於潔白沙灘上享受日光浴、親子堆沙成堡;或悠閒腳踏自行車於林蔭道上,迎夕陽,送西風;或停佇於週邊古蹟、文化、戰爭景點,品味思古前人遺跡事功。 我們要再度強調,即串聯這些景點之「生命線」者,在於林蔭步道、車道、森林、植草。例而言之,如從水頭至后湖止,可以茅山塔、文台古塔、漢影雲根、翟山坑道、后湖海灣為點,首先每個景點應重新整頓如茅山塔之例,進而沿海域線,規劃林蔭步道、自行車道、公車道,並於沿道附近遍植草皮及植喬木如樟樹等,仿舊金山十七公里海濱,或新竹看海月之活動,規劃出海域景觀特色。 尤其是,開發必會帶來生態破壞,如何均衡全贏,正是全能政府之考驗。就美國加州為例,為了平衡及彌補海岸開發所帶來之生態危機,他們最基本作法是在海灘週邊區域,廣植森林、草皮,務必使整個海灣景點,完全包圍於一片綠色海洋中,有句名言最能代表此精神:除了必要人為建築物,其他都是森林、草皮。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但是先民之口頭禪,其實從現代實用科學言,何嘗不是地盡其利,物盡其用之道理?金門海島,本應靠海營生,如何審時度勢,前瞻未來,更是地盡其利,物盡其用之現代知識。以大環境言,靠海捕魚時代已去,也不符經濟效益,更不可能為鄉親帶來任何邊際效益,更看不到任何未來,當然不必,也不許留駐,徒留迷夢而已。而今,拜全球知性旅遊之賜、金門先天潔白沙灘之寶,發展海上活動,振興金門觀光正是其時。
-
把教育辦好金門更有希望!
金門與台灣的教育存在著多大的落差呢?隨著兩次國中學測的落幕,許多人又開始關心這個問題。 如果單從國中基本學測的成績來看,我們是比台灣差了些。學測成績落後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我們的文化刺激較少、學生間的競爭氣氛較淡、升學壓力較低、學校教學正常化,還有一項相當關鍵的因素是:我們的學生鮮少補習。這幾項因素,除了文化刺激外,大部分都是「正常教育」下才有的正面現象,這可是教改專家祈望的理想境界呢!只可惜這樣的正常化教學,也許讓我們的孩子較快樂,但也相當程度會影響到學測的整體成績,對我們是幸還是不幸呢? 我們當然了解,教育的層面並不只是學測成績,從個別學生來說,教育是否提供給他適性成長的機會,這可比什麼都重要。而從整個社會來看,教育是否為社會培育出優質的公民,為社會的進步提供貢獻,更是令人期待。不過,如果我們的學測成績也能符合社會的期許,那就很理想了。 畢竟,教育除了要孩子快樂成長外,增強孩子的競爭力更不能忽略。因為,生存就是一連串的競爭,升學要競爭、就業要競爭,如果只為了能快樂學習而降低了競爭力,則離開學校的孩子還能快樂嗎? 因此,一些聽起來相當負面的詞語,諸如「課業競爭」、「升學壓力」,我們可能也需要從正面來解讀,至於有少數學生因承受不了壓力而造成的悲劇,則應以個案視之,不能因噎廢食,畢竟適度的壓力,會讓孩子學習得更專心、更有效率! 而一個有「適度競爭」的教學環境,可能是現階段我們需要的,如何營造這樣的環境呢?首先,就校際間的競爭來看,也許可以請金門高中每年公布新生前十名或前二十名(名額可視情況斟酌,不過需預先公告)的畢業學校,各校的學測平均成績、錄取率等,各校也應對額外付出心力的教師給予獎勵。根據了解,今年地區某國中利用晚自習及週六假日,長期為三年級學生辦理課輔,真是令人敬佩。我們認為,不論是學校或是縣府,應對參與的老師及行政人員給予獎勵。 此外,地區補習班不普遍也是事實。在台灣的學生,數學差的,放學後再到補習班加強數學,物理不通的,也到補習班充充電。雖然,補習班並非萬靈丹,不是每個上補習班的人成績就好,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補習,不過這畢竟是一種機會。為了給學生更多的機會,我們建議,應鼓勵申設補習班,同時,也應放寬在職老師的家教課輔。 教育部現行法規雖禁止老師開補習班,但可以家教的方式輔導他校的學生。這做法在台灣大致沒有爭議,但在金門,學校數少,高中就只有一所,因此,應向教育部爭取放寬規定,至少要將家教對象改為「非任教班級的學生」,否則,在補習班不普遍,連上家教的機會都沒有的情況下,如何提昇升學競爭力呢? 教育是百年大計,但願有更多人來關心、來獻策,只要把教育辦好,金門就更有希望!
-
把握關鍵時刻營造金門觀光新願景!
著眼於台灣旅遊市場的開拓,大陸福建省旅遊局再出招,不但打算開放「泛珠三角」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九省區民眾赴金馬旅遊,前天更決定採取了八項新措施,藉以促進閩台旅遊雙向對接,擴大市場營運規模,逐步加溫大陸的金馬旅遊市場。 自去年十二月大陸開放福建居民遊金門以來,半年的時間,實際成行的僅有五十七團,一千餘名旅客。然而,大陸官方意圖擴大「金馬遊」的初衷不改,近期開放「泛珠三角」九省區民眾赴金門和馬祖旅遊的政策,便極具指標意義。據了解,「泛珠三角」九省區的人口數及經濟實力,恰等同全大陸三分之一的規模,以此誘因來疏導大陸日益蓬勃的「台灣熱」,兩岸業者無不希望可以再造如「大陸居民遊香港」般的旅遊風潮,為彼此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除此之外,福建省旅遊局更於近日宣佈了包括:擴大承接金馬旅遊業務的旅行社規模;簽訂兩岸三地旅遊合作協議;舉辦首屆海峽旅遊博覽會;爭取與歐洲郵輪開闢福州、廈門、金門、香港主要旅遊景點的海上郵輪旅遊航線等的八項新措施,其亟思發展金馬旅遊市場,緊密經濟依存的用心,不言可喻。 遺憾的是,我方政府迄今未對陸方的政策做出任何回應。中央或可將其解釋為統戰伎倆,兩手策略,但仍應明確的給金門一個定調及走向,於今中央的「政策固守與失序放任」,究是堅持國家尊嚴,還是過分信任地方政府的管制能力,想任誰也難說得清楚。 然而,除卻中央的政策因素外,地區業者準備好了迎接這批數量可觀的嬌客嗎?金門又憑什麼可以贏過香港成為「泛珠三角」居民旅遊的首選?就地區旅遊相關產業而言,活下去,固然不成問題;做大市場,卻有相當的難度。「金門遊」最為人詬病的部分就是遊程型態單一,深入導覽欠缺。一個地方要發展觀光產業,重要的不是硬體的充分建設,而是軟體的豐沛擴充。一個景點的好壞認知,通常不在價格低廉、手續簡便,或設施配置周全,而在於導覽、解說員如何賦予其歷史及生命;就如路旁的一棵小樹,看來或平平無奇,但若加諸其悠遠的淵源,生動的故事,它就可能凝聚遊客的目光與好奇,變身為一棵「搖錢樹」。地區在這方面的素質無疑是匱乏的,就像我們跟福建居民談閩南原鄉、談戰地文化,如不能充分彰顯區域特色,焉能指望會有掌聲的回報? 平情而論,縣府對觀光從業人員的素質提昇及解說員培訓,下了諸多的努力,更舉辦了多次的講習。但不彰的成效,究竟是地區業者沒有覺醒,還是公部門出力使錯了方向,這就要端賴相關部門及業者多所自省,多花腦筋了。 總之,「人必自助,而後天助。」在大陸方面利多盡出,我方卻態度曖昧的同時,唯有形成鐵般的事實及績效,才可能保障金門的觀光未來。縣府之於兩岸政策主張的作為委實有限,但何妨從落實旅遊從業人員素質提昇、開發深度遊程、豐富導覽項目做起;當金門成為大陸居民旅遊首選的同時,中央自無立場再固步自封。在期待駐留陸客觀光收益的同時,我們必需體認,現在正是改變的關鍵時刻!
-
金酒產品證券化期待營運攀高峰!
名聞中外的金門高粱酒,傳出將可能成為像期貨般投資標的之好消息。縣長李炷烽日前到高雄參加金門物產展,除了向消費者推介地區著名的砲彈鋼刀、麵線、一條根和貢糖外,更特別提出了創新金酒銷售型態的構想,計畫在年底將把鼎鼎有名的金門高粱酒「證券化」。 所謂的「金酒證券化」,便在極致發揮金酒陳年增值的特性,冀望金門不僅要賣現在的金門高粱酒,更可以賣十年、二十年後的金門高粱酒,也就是把金門高粱酒當成一種有價的期貨來操作,買賣金酒的「時間價值」與「投資效益」。 事實上,民國八十一年出廠的○點六特級高粱酒,當時零售一百五十元,現在的酒市卻要價一千五百元,且還是奇貨可居,有錢並不一定能買得到,投資金門高粱酒的獲利便由此而來。李縣長此一營銷構想雖非創舉,卻是金酒邁向分齡化、分級化及開發特定客群,考驗金酒永續經營的一項重要指標。除了表象的經濟價值外,「金酒證券化」更是一種永續金酒文化的上算買賣;金酒予人的印象通常是「真情酒濃,愈陳愈香」,對於消費者而言,享受金門高粱酒就是享受一種深邃的金門文化質素,在濃洌的品嘗及分享間,除了對金酒品質的信賴與風味偏好外,金門堅毅的戰地形象與秘傳釀酒元素的加分,才能更顯箇中滋味。就因金酒予人如此深層多樣的消費體驗,開發「未來酒」、「典藏酒」的訂製,乃至於進程的分齡、分級酒品市場,均成了金酒可以努力深耕的重要營銷方向。 就李縣長提出的「金酒證券化」構想而言,我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項重要的意義:其一,訂購「典藏酒」的市場開發,固有其深刻、獨到的魅力,但也更加嚴苛的考驗金酒的庫藏調度及品質管控。其二,金酒金城廠的火警損失殷鑑不遠,要推行金酒證券化,嚴格的內部管控及標準作業程序,將要更加落實,未來金酒不僅要保證消費者訂酒的封存與品質的落實,更肩負了保障消費者信賴利益與投資效益的雙重責任。然而,在販賣未來酒、訂製陳年酒的同時,金酒創造的將是一個更紮實的品牌價值與正面的社會感觀,這將令金酒益加無形的茁長。最後,在消費者於指定期間提取酒品時,金酒還兼可開發「典藏酒商品化」的市場,屆時開發出來的獨特商品,不獨是投資者有面子,更兼具典藏價值及豐厚的經濟利益,如此,不僅對金酒的企業形象有助益,更等同是將金酒轉變成極富升值潛力的「證券」,不同的是投資金酒,持有的不是公司股票,而是一張張高價值的可轉換認購憑證,這種「預期」的消費利益糾葛,將令金酒邁向永續經營的新紀元。 總之,金門高粱酒證券化是提昇營運的一道門檻,更考驗著面對大眾預期利益時的營銷表現。金酒從以往的物資處坐銷,到總代理的契銷,乃至現今嚴肅直面大陸市場的舉措及金酒證券化,勿寧說金酒一路走來,就屬現階段的考驗最為艱鉅,我們期待金酒可以成為賺錢的投資項目,更對金酒的專業經營團隊多所期許,冀盼金酒可以通過層層的市場考驗,讓金門鄉親的驕傲可以永續的傳承下去!
-
蒐集戰地政務文物成立專屬紀念館
──從國內新聞界和文化界紀念野火集二十週年談起 為紀念野火集出版屆滿二十年,國內新聞界和文化界,正推動一連串的紀念活動,包括刊載專論、徵文,舉辦演講及成立基金會,讓冷卻已久的野火又熱了起來。日前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野火燎原時,你在那裏」的徵文專欄,刊出一篇「我在金門」的短文,作者描述:「野火集在台灣熱燒時,還處於軍管的金門一開始增溫就被澆熄了!」當年戰地政務看似成功的擋下野火,但從其後的發展看,八十一年的解除軍管,當中不能說沒有野火的影響。 到今天,戰地政務已終止近十四年了,軍管餘緒也逐漸消逝,但對這深深影響金門三代人,前後長達四十餘年的特殊政治體制,不論好的、不好的,都不該任其隨風飄逝。金門人在這段期間承受的悲苦和磨難、金門的演變和轉折,以及如何成為今天這樣的面貌,都必須紀錄下來。 目前,除了兩個戰史館以及部分戰役史蹟外,我們更需要一部詳實記載戰地政務的史錄、也需要保留軍管體制下各種相關的文物,以及忠實的紀錄下當年人民的喘息和嘆息聲,讓後人可以聽聞! 要編寫一部戰地政務史,是不乏素材的。本報副刊曾刊載過若干戰地政務秘辛的文章,其他報章雜誌也常有批判或懷念戰地政務的報導,顯見大多數人對戰地政務,都有刻骨銘心的記憶。但必須有政府單位主導,趁記憶還在的時候主動徵集,另外,也要請政府特別是國防部政戰部開放相關檔案。 至於歷史文物的典藏,長期目標是設置專屬的紀念館,短期內,則先成立「戰地政務文物室」,儘早蒐集相關文物,分類典藏展示,譬如,在民防隊方面:展示各種民防隊員的服裝、配戴的武器,民防隊組訓照片公文書等;在食、衣、住、行方面:早期的配糧證、來往大小金門的路條,以及大家最熟悉的「出入境證」,搭軍便機的辦法以及由其衍生的各種弊端的報導、漆三分之二的車燈、各家戶紅黑雙層的燈罩、限金門通用的錢弊等;在後期的反軍管方面:包括七十五年起,多位先進以衝撞體制為標的參與的各項選舉、發揮最大衝撞力量的「金門報導」、各大報批判戰地政務的投書,在台北抗議軍管的示威遊行活動等。這些都是記述戰地政務最珍貴文物,但願及早行動,以免流失了! 當我們清楚金門成長的歷史,深刻體會這段夾雜砲火、仇恨、施惠、威權與幾許荒謬的過往,對我們如何邁向正確的下一步、如何減少犯錯,以及能有更寬闊的視野與胸襟,絕對有正面的助益。就像今天野火熱潮再被點燃,目的絕不是要翻二十年前的舊帳,而是重新認識當年野火集如何衝撞威權體制,讓台灣擺脫禁制,釋出活力,即使到了今天,龍應台當年揭櫫的理性和批判精神,仍然持續發揮其價值。但願我們能在野火集二十週年的今天,發揮「野火精神」,開始整理我們已將荒蕪的戰地政務史!
-
鼓勵投資開發創造就業帶動繁榮!
根據報載,已經籌劃近七年的「后湖風景區開發案」,縣府日前再召開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會中李縣長及與會委員一致表示樂觀其成,為協助順利推動開發案,決議將籌組專案小組,專責溝通協調,並積極協助未來地區招商作業事宜。 聽到這樣的消息,相信鄉親都會同感振奮,因為,這是自民國八十一年終止戰地政務後,第一個民間財團提出的金門投資開發案,預計將分四年投資二十四點九億元,規劃開發多功能國際度假村,對地區推展觀光事業、提供就業機會和帶動地方繁榮發展,都將有很大的助益,卻因種種原因延宕未能付諸實現,對地方來說確實是一大損失! 不可否認,過去四十餘年來,金門靠駐軍消費維持市場經濟,然由於軍事武器發展日新月異,戰爭型態丕變,且兩岸關係逐步改善,金門已失去「反共最前線」的地位,島上駐軍銳減,靠軍人消費的經濟市場一夕瓦解,市街商家若非拉下鐵門,便是門可羅雀,尤其,市場頓失資金動能,惡性循環的結果,致百業蕭條,失業已成民眾最大的夢魘。此時此刻,縣府再召開「后湖風景區開發案」許可審議委員會,決議籌組專案小組協助推動,讓全案重現曙光,絕對是一項大好消息,值得鄉親額手稱慶! 事實上,過去金門是海中孤島,瘠田不足以耕,壯年男丁皆「落番」遠赴南洋群島討生活,靠出賣勞力賺取微薄的血汗錢,寄回家鄉奉養親人。只是,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邦做苦力,工作環境差,傷亡率高,因而十之八九窮途潦倒、老死他鄉,所謂「六亡、三在、一回頭!」可見先民謀生是多麼的艱辛!雖然,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退守金門,十數萬大軍駐防島上,居民無論在軍營附近賣冷熱飲食、或洗改軍服,都能營利養家活口,不必再遠赴南洋當苦力!而今,島上的駐軍幾乎撤光了,靠阿兵哥消費的商機消失了,未來若無更多的財團前來開發建設,居民勢必和過去一樣,挽著包袱出外討生活! 更進一步說,金門孤懸海隅,既無天然資源與豐沛水電,更無便捷的對外交通,欠缺發展工商及經貿的條件,唯獨擁有豐富的閩南傳統人文史蹟和戰役遺址,以及綠化打造為外人稱頌的「海上公園」,成為發展「無煙囪工業」的有利條件,因此,大力招商引進外資或僑資前來開發大型遊憩設施,帶動整體觀光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實是當務之急! 平情而論,金門終止戰地政務結束軍管,正式對外開放觀光超過十年了,可是,迄今未見任何一個大型投資案進行開發建設,屬於第一個申請的「后湖風景區開發案」,竟延宕七年沒有著落,較諸大陸各地主動招商拚經濟,並劍及履及配合提供土地和公共設施,難怪到處大興土木,經濟年年大幅成長,逼得中共中央還得以「宏觀調控」加以抑制。反觀地區不但未主動製作光碟或說貼向外招商,人家找上門來還作業牛步化,如此的行政效率,誰還敢前來投資?我們認為,商機稍縱即逝,相關單位應以更積極的態度,大力鼓勵協助外資或僑資前來開發,以創造鄉親更多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繁榮發展!
-
期許金門成為全國消保示範縣!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考核小組由委員柴松林率領,日前跨海金門考核,除在縣府聽取九十二、九十三年度消費者保護工作績效簡報,以及大陸食品、藥品衛生安全管理執行成果報告外,更肯定縣府對「小三通」引發的消費者權益高度重視,並希望設置消保課,擴大消費者保護工作,成為全國的示範縣。 現行國內消保意識高漲,相關的消費保護及黑心產品議題,每被媒體炒作得沸沸揚揚,致讓人心惶惶。誠然,揪出不法份子,保障消費安全,杜絕黑心產品,絕對是大眾傳媒重要的社會責任,然本應居於主動查察地位的公部門卻永遠跟著媒體鏡頭跑,只要媒體不爆料,民眾不舉發,所謂的黑心產品永遠也不知道有多少已經流入了消費者的手裡、家裡、胃腸裡。 所謂的「黑心產品」,顧名思義就知道是昧著良心,以偽劣的或不符合法令規範標準所產製的商品,並以詐術或冒牌的方式上市,讓使用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不但耗費了金錢,還造成了健康上的戕害及安全上的危殆。近幾年來,台灣地區先是有喝死人的黑心「米酒」,後又有多起以澱粉或碳水化合物混充的黑心「健康食品」,再來就是含有農藥殘餘的黑心「有機蔬菜」,最近更有回收的黑心「電視」、「床墊」,加雙氧水的黑心「油麵」等等,彷彿台灣四處充斥消費危機,民眾消費安全毫無保障! 反觀地區的消費情形,其實亦不遑多讓。「小三通」實施後,大陸未檢商品大量流入,地區衛政單位左支右絀,難擋鄉親「圖一口飯吃」的卑微渴望;海岸巡防單位更陷「順了姑情、逆了嫂意」的兩難窘況;倘若嚴打,則民怨不斷;如若放縱,則安全可慮。中央駐金的檢疫、海關嚴陣以待,但似乎只要沒鬧出人命,沒人出面檢舉,就可永遠固守「操之在我」政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的繼續「廢弛職務」,置國民消費安全、身體健康於罔顧! 眾所周知,大陸產品的國家規範很嚴,品管卻十足的疏漏,黑心產品較之台灣,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地區既然以發展觀光為施政主軸,相應的商品消費安全把關自然該做好,但觀諸縣府現行的人力配置及可用資源,似乎力有未逮;那是否就該由當初決定將「小額貿易『入』罪化」的上級政府來負責?業者為了營利,不販賣合乎國家規範、許可的商品,固該受罰,但是相關主管機關「應作為而不作為」之舉措,是否更是嚴重的「廢弛職務」與失職?廢弛職務而致人民的權益受損,主管機關是應該要被追究刑責的。如果放任「未檢大陸貨」的消費風氣失序的發展下去,最終認賠的究竟國民的消費安全,還是金門的發展前途,中央主管機關可曾詳細盤算? 政府存在最大的功能,是要讓人民看得到明天的希望。一味的堅持固守與行政查緝是無法解決未檢大陸產品問題的,只有正本清源的檢討政策面、制度面,導禁於管,導民於善,方是根本之道。誠如柴松林先生所言,「金門土地面積不大,人口不多,觀光產業比例高,因此,推動消費者教育有相當優勢:「相信金門應成為全國消保的示範縣!」我們多麼希望這個美夢能早日實現!
-
廈門籌建「港澳台商品街」值得借鑑!
根據廈門媒體報導,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港澳台居民到廈門開個體小店的需要,廈門市將於年底前建成「港澳台商品街」。目前,正積極的在港澳地區招商。據了解,這個企劃案選定廈門市「華天港澳台商品」購物中心四樓,面積達兩千多平方米,預計可容納一百八十多家個體戶前來銷售港澳台特色小商品。這些個體工商戶經營規模不大,每個店面約只有十平方米,啟動資金只要三、五萬元人民幣。 自今年起,大陸方面為了香港、澳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可在大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政策,為此,近在咫尺的廈門已經摩拳擦掌的覬覦分享這塊大餅,業界更相信,藉由規範化、檯面化的市場機制運作,渴望在大陸各主要城市,掀起一股港澳台商品熱潮。以往,囿於保護各省市自有產業等因素,大陸方面對於規模化的開放港澳台商品進口,甚至是設立小商戶,大都採取不反對、不鼓勵的態度。是以,大部分的港澳台「舶來品」基於質優價貴的特性,通常只在外商圈裡流通,一般的大陸民眾較少有接觸的機會,雖然,廈門市在翔安區設有「大嶝對台貿易小額交易市場」,但由於地處偏僻,偽冒貨品泛濫,而且有購買額度及品項的限制,還無法有效開拓大眾市場;於今,港台澳特色小商品的市場開放,無疑算是向前躍進了一大步,相信在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機制運作下,大陸的零售市場會走向更規範、更具競爭力、更富特色的康莊坦途。 反觀地區,在「小三通」政策遂行後,至今猶不能掌握大陸商品帶來的經濟利基,反而是滿街充斥著不受管控的大陸貨;此雖美其名為另類的金門購物特色,實則潛藏著不可預期的消費糾紛與信心危機,不定那天地區還可能因此賠上整個觀光事業呢!此實不是危言聳聽,旨在言明缺乏健全、有效的管理機制下,失序的大陸商品充斥,究竟會將地區的經濟發展、消費令譽,帶向何種境地,想必任誰也難說得真確。為此,縣府大聲疾呼的向中央要「務實的開放政策」,甚而,李縣長還發出了「金門是座寶山,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喟嘆,大家應記憶猶新! 然而,現實就是,我們依然看著廈門在日起高樓,金門卻猶在原地打轉。撇開國人每年取道港澳,進出大陸地區三百萬人次可能帶來的消費商機不談,單就現行地區每年四十萬人次的觀光消費,因為缺乏對大陸商品的有效管理,而損失的經濟利益及消費信心,恐怕就非現行地區可承受之重。現行的「金門遊」,明顯的存在了購物缺乏特色的缺憾,旅客出門在外,無非是想買一些「人無我有,人有我廉」的東西,雖然地區也有許多特色商品,卻不保證在質價及選購管道的上獨一無二,「大陸商品」恰是我們足恃的競爭利器,諸如廈門市「港澳台商品街」的設計,猶還不以「免稅」為利基,我們又何由放任滾滾商機從指間流逝? 縣府要求中央釋出設立「兩岸小額貿易黃昏市場」政策,已逾五載,中央可任由未受檢驗、檢疫的大陸商品充斥街頭,卻不思以此轉為離島發展利基,不也是世紀怪事?對照大廈門積極謀圖的「港澳台商品」市場,實是值得我們引為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