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明確政策角色掌握發展契機
一直以來,對於金門未來發展方向,都有過許多規劃案;縣府去年度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策略規劃案,原本應是最接近實務性的一項重大計畫,但隨著國內政局、內閣人事的異動,如今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已少人聞問,甚至是已埋入了歷史,然而,為了國家的競爭力,自經區的「機能」應有重啟研議的機會與可能性。 自由經濟示範區本應是馬政府、江內閣任內的重要政績之一,無奈因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惹出的太陽花學運,致令本該與服貿脫勾處理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無端成為眾矢之的,更注定了其塵封在立法院法案倉庫裡的最終命運。然而,台灣所處的政經環境競爭並不會因為內部的爭鬥而有所趨緩,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勢必還得接手處理這個難題;但在「仇中反共」的氛圍裡,還能開創、掌握多少發展經貿契機,或也正是各界觀察的重點。 就國際經貿局勢而言,多個朋友,好過樹敵。兩岸服貿的原由、因果,已經因為不理性的抗爭模糊了焦點;當初強占立法院的學運領袖,現在甚至堂而皇之成了立法委員,是以,自經區條例命運之多舛與不濟,已勿庸多言,我們甚可斷言,縱然之後需重啟爐灶,也不免要如鳳凰浴火「改頭換面」,這既是政治的現實,更是現實的必然。但不論如何,區域經濟,乃至全球經貿壁壘的排除及自由化,已是普世的價值及趨勢,我們若選擇不加入,只能坐等淘汰。 事實上,自由經濟絕非是今日才有的產物,經濟自由主義理論早發展於啟蒙時代,亞當.斯密更被視為第一個闡述此思想的學者。他主張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應降至最低,但他也不反對由國家提供一些基本的公共財,一些發展於18世紀的理論,認為人們只要保留他們擁有的經濟設備,而不是交由國家控制,那麼將會創造出一個和諧、平等且日益繁榮的社會,此一論點加強了18世紀末期,走向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潮流,並在之後轉為重商主義制度。不論如何,自由經濟總是對抗封建特權、貴族傳統,以及君主利益的產物,更因為區域與國家間的合縱連橫,極大化了產業無國界的經濟效益,面對此一形勢,我們更該看重國家整體的競爭力,而非個別產業、政黨的榮枯而已,就台灣現行的政經情況而言,已然落後了一大截,急起直追尚有不及,若然持續內耗,無異自取滅亡。 再回到金門自經區的議題。曾經我們以為,金門擁有許多的機會,特別是針對兩岸區域經貿領域,金門恰有取長補短、調和鼎鼐的機能,但事實也證明,恰因如此,金門的發展反更容易受兩岸政局變動所左右。如去年7月在金門簽訂的兩岸通水協定,本應是開啟兩岸民生合作的絕佳良機,因之而開展的通電、通氣,乃至於試辦區域自由經貿都大有可為,可是因為馬政府執政不力、國黨的選情低迷,乃至大幅敗北,都令情勢急轉直下,雖不至停擺,但不定期限的「觀察期」在所難免,既非國家之福,更是金門之憾。 因此,不論當下金門對自經區的規劃如何,都應該先確認一個現實:金門必須先明確的政策角色與定位,擁有一個特區、自經區或任何類似的身分及地位,如此,才不會讓規劃、願景僅止於紙上談兵!
-
歡慶元宵 營造特色燈會
歡慶元宵佳節,各地紛紛舉辦各種型態的元宵燈會;除了今年由桃園市輪值的台灣燈會外,由北而南、大大小小的燈會,可謂繽紛多元,讓許多民眾都能抓住年節尾巴,扶老攜幼共襄盛舉。 元宵算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農曆1月15日元宵節,除了吃元宵、提燈籠、逛花燈之外,當然射燈謎也是文人應景一較高下的節日,但是對元宵節的由來卻眾說紛紜;有相傳是源於楚漢相爭時,蕭何提燈月下追韓信的,也有另種說法是在金門福建等地,家家戶戶正廳下方都點燈,而燈又和台語的丁諧音相同,點燈也就是求男丁之意,而燈籠也被送到廟前懸掛,希望向神明求男丁,一直延用至今。雖然各種說法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元宵節卻是中國節日當中,相當有趣味和浪漫的日子。因為趣味和浪漫,所以我們始終保持對元宵燈節的熱情及念想,並希望將它辦成在地的特色活動,這或許也是各縣市對於元宵燈會始終積極投入,並有「拚場」之態的主因之一。 事實上,一個節慶活動要成功,最重要的還是眾人的認同和參與。以今年燈會為例,「五告麥」(有夠醜)聞名的台北市燈會,或要比桃園的台灣燈會風頭更健。台北市今年推出的「福祿猴」主燈甫一公布,便引來各界負評,更直接被冠予「這是個連葉克膜都救不了的設計」;就連一向標榜特異、創新的柯文哲市長也直言,這個主燈讓他焦慮了好久,但主其事的北市府民政局卻直接點出了重點:「福祿猴」是台北市有史以來最具「知名度」與「關注度」的元宵主燈,所謂「葫蘆藏乾坤,包容是福祿的本質」,大家開心就好。雖然或許多數人不認同,但參與的目的達到了,此案應也列為負面行銷的典範教案,或起意僅是「畫虎不成」(日本早有類似的設計及典故),卻在之後激發了更多的想像、創意及討論度,更達到了闔家同遊、全民同樂的基本目的。 看過了極端的案例,或許也可以來討論一下金門的燈會。金門今年的「嬉遊金門鬧元宵」主燈,以齊天大聖為發想,主題明顯、「辨識度」高,全身採用質感平順的絨毛舖陳,保證不會有「掉漆」的問題。以家喻戶曉的西遊記主角,結合光雕搭配金門太武山「毋忘在莒」勒石的戰地元素,打的是「安全牌」,自然也不會有太多的爭議,而且囿於金門的燈會特性及規模,實則也不用太多花俏的設計搏版面,溫馨有趣足矣。然而,我們要探討的,恰是如何讓「小而美」落地生根,並達到基本的同歡及行銷的目的。 歷來,地區除了金門縣文化局主辦的燈會外,當屬珠山燈節最具特色。社區辦燈節,重點自然是聚焦在傳統禮俗與溫馨經營;諸如:大道宮點燈、乞龜送龜、點燈儀式、燈謎會暨摸彩活動等等,或許花燈並不出色,內容也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如果能精而深的經營出在地的情感與氛圍,當不失為一個值得推薦,以及共同參與的成功燈會。 總之,好壞可能是人云亦云,美醜更是存乎一心;各地的燈會沒有絕對的好壞,有的只是目的、用心與結果的不同。期勉金門能經營出深而精、具有吸引力的在地燈會,讓眾人有更多參與、同歡的機會,此或也是檢驗燈會是否成功的基本標準!
-
正念施政孝道治縣
縣長陳福海自其接篆領航縣政迄今,念茲在茲,週而復始提到將以「正心正念」作為立身處世與治事座右銘,亦且不斷利用集會場合再三強調,此生最大心願就是竭盡所能,為這塊土地鄉親作些事情,希望大家相互期勉,互信互諒互助,經營金門清新和樂生活環境。言猶在耳,予人印象深刻。 繼於去年歲末寒冬,在其親自接待國防部後備司令湯家坤將軍抵府拜會時談及,他自承擔縣政大計,即以「正念施政,孝道治縣」自我要求惕勵,凡事身先,由己做起,長期以來,每天就算再忙,未敢或忘親向父母晨昏定省,同時列舉自他上任主政,曾有幾個「颱風警報」過門不入,有驚無險,化險為夷。直認凡此正是「正念施政,孝道治縣」之最佳福報。湯將軍對此頗有同感,頻讚金門民風淳樸,此前在金主持軍務期間,身歷其境,瞭解乾旱之苦,目前看到一向缺水之金門,各地湖庫水位滿盈,咸表金門鄉親真有福報啊!雙方暢所欲談,消息見諸媒體、輿評反映:善有善報,有愛最美。 持平而論,所謂「正念施政 孝道治縣」,綜其內涵精神,即是服務鄉親之理念,實現服務之理想,乃現代公僕之職責,人人應有之基本態度。亟需上下一體,群策群力,期以發揮最大能量,締造最佳之核心價值,最忌流於形式,止於理論,不推不動,未能貫徹。 具體而言,「正念」包括「人正、心正與理正」三者,人正則剛,心正則順,理正則暢,回向誠正,凡事融通,不致僨事,尤以國人崇尚孝悌忠信,代代傳承,教孝教忠,弘揚孝道,孝者必忠,忠者敬事,行正走穩,唯公無私,畢竟政府施政所需,涓滴出自民脂民膏,爾俸爾祿,源自子民納稅,換言之,子民即是政府衣食父母。倡導「正念施政,孝道治縣」即是正道,應為而為,眾所樂見。 再說:施政理念,貴在實踐,服務理想,重在讓人有感,在公言公,舉凡涉及政治事務,則是為民服務重點範疇,貴在透過行政組織體系,運用團隊成員全面啟動,將「理論」化為「具體」計畫,結合宣導教育諸手段,自上而下喚起共鳴,全面爭取響應配合支持,儘管政府技術官僚體系,不推不動之陋規積習,並未因為時代進步而滌除殆盡,惟「正念施政,孝道治縣」之施政理念,正中時弊,宜由主管業務部門,列為現階段社會教育重點,全程一貫積極推動,逐級督導落實考核,藉此發揮「潛移默化」,俾宏功效,何況單打獨鬥時代已是過去式,取而代之應是力量集中,眾志方可成城。爰特提供淺見如下,還望卓參: 根據了解,目前全縣公僕人力遍及各家戶,為期施政理念直達基層,弗論編制內或編制外人員,無官不是公僕,不許置身事外,而應以身作則,率先響應示範,百善孝為先,敬老尊賢,友愛兄弟姐妹,做好敦親睦鄰,宣導政令,期以蔚成風尚。 修身齊家,既是家庭教育,亦是社會與學校教育之重心,如何使之納入常軌,培養公民道德與生活倫理良好習慣,職司教育主管部門,務必負起策劃執行全責,需知教育乃百年樹人大計,有教無類,多做不錯,因為教育才是根本,但願大家有志一同,同心齊力,進德修業,大家有福。
-
新春啟示錄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是傳統國人過年時之期望;以現在語言,就是一種新的期盼,而這新的期盼,根據心理學上言,當然來自新的啟示。就此而言,在新春之際,我們又該用何種元素來開展新局?名教育家洪蘭「為什麼我們還在看天吃飯」文中提到:為什麼同是境遇類似的小國,以色列不斷在逆境中創新,讓自己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解方。我們不該再安於小確幸,要教育下一代立大志、做大事的論點,或許正可供我們在新春之際作一啟示。 以色列把高科技造福人類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他們把果菜種在半空中,所以沒有土地問題;用滴灌法,直接把水和肥料送到植物根部,避免了太陽的蒸發,更節省肥料。傳統的太陽能發電是用高溫把水煮沸,用蒸氣推動渦輪發電,他們缺水,便改用熱氣推動渦輪,一年只用十二立方公尺的水,等於一棵棗樹兩星期的用水量,晚上則用動物排洩物的沼氣發電。他們又用智慧插座,先把電器插上智慧插座,再插上一般的插座,智慧插座就上網去查不同時段的電價,在尖峰時段自動減少兩成的用電。 除了將海水淡化之外,他們還把污水變成可飲用的乾淨水循環使用;他們用智慧水網監控水管的漏水,不浪費任何一滴。想到台灣常因地下水管破裂,每天漏掉幾萬噸的水,真是好可惜。其實這些科技基本上台灣都有,也會用。為什麼我們的農民還在看天吃飯?以色列在世界財富和科技的排名上都數一數二,面積僅台灣的五分之三,人口才八百萬,但1901到2010年,卻有181位猶太諾貝爾獎得主,為什麼?答案是教育! 我們認為,對於同樣各項天然資源欠缺之金門來說,其實更具有其新春啟示錄之功用。而其答案一樣是人才;教育成功後的人才運用。本報曾在一篇論述中提到:「太山不讓寸壤,故能成其大!」春秋時秦穆公各方禮聘人才,西取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召公孫支於晉,才能稱霸西戎;十五世紀時翡冷翠國王羅倫佐,禮遇達文西、米開蘭基羅,才得以在羅馬大軍圍伺下保全國祚。因此立王之本在於人才,而教育正人才之搖籃;且後再述,先論人才,何謂人才?就此而言,姑不談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理論,鴻儒碩彥根本不足以稱人才。 且以清代名臣林則徐為例,與林同時之科舉人士何其多,但能獨具慧眼,洞見鴉片之貽禍;直道而行,焚煙抗敵於虎門;善用地理,豐登新疆農耕者有幾人?是以所謂人才,不但要具有君子不器的長才,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者在於其獨立而正確的思想,如此方能不隨流風而左右,才能沉蓄遠見的思想,益以心懷蒼生的悲念,這才是興邦定國的人才。 也因此,我們認為,為振奮金門;為解決金門先天之窘境,唯有從教育著手;從教育立基,相關部門應強化對金門子弟之教育,厚植人才,所謂百年大計,即在於此,願以此為贊,以為金門新春啟示錄。
-
文化遺產的多樣化與價值再認識
近日基隆市阿根納造船廠因承租人逕自進行拆除,造成主要的梁柱與構造毀壞而引起各界的重視及呼籲保存,經該市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以「暫定古蹟」緊急給予六個月的保護期,望能重新檢視其價值與規劃保護方式。阿根納造船廠興建於1967年,距今尚未達五十年,反對者從其年代不夠久遠、老舊建築殘破危及安全、業者無法開發致使權益損失等面向認為其不應保存;贊成者則從地方產業史、漁港發展遺留及特殊景觀、共同記憶等價值面認定其應保存。 這樣不同面向的論爭乃顯示了當今臺灣對於文化遺產價值認識的不足,及我們與國際上遺產保存觀念潮流的脫節使然。事實上,文化遺產的保存早已摒棄了過往以歐洲國家為核心,且以基督教、紀念性建築等西方經典紀念物為主導的方式。1994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即認為世界遺產的提名應開始著重於工業、技術遺址,且認為應多樣化地理解文化遺產。保護這些人類在社會發展重要的遺址,將能保持人類文化的傳承、見證此些工業活動對歷史與現今的影響,並給後人完整的工業領域發展軌跡記錄。而其價值並不在於年代是否久遠,而在於其保存了地方的重要特色、社群集體記憶、技術歷史與文化。此些遺產包括了因工業活動而產生的建築、構造、設備、工藝、交通運輸及其所處的城鎮景觀,以及因產業活動而帶動的無形資產如宗教、教育、藝術等文化現象。 臺灣1980年代對於古蹟的認定停留在年代久遠、漢人文化遺存與否的狹隘觀念中,對於日據時期、20世紀中葉現代化、工業化後的遺產未能視為文資法應保護的對象。經1990年後逐漸理解文化遺產的價值不在於年代久遠,而應視其對人類社會與發展中的意義與重要性,並應檢視遺產的內涵與價值性。如我們所熟知的阿里山森林鐵道應無人反對其保存,它包含了臺灣工業化的開端、林業發展史、鐵道技術史,甚至改變臺灣建築、構造用料的文化等;而幾經波折,在都市更新、城市現代化壓力下最終保存下的台北建國啤酒廠、松山菸廠、台中酒廠,在近年則已成為都市文化創意、空間利用的典型,連帶引入的經濟活動成功改變了民眾對於工業遺產的理解,在當前,它們已是現代都會連結歷史與文化的代表。 諸如此類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乃是隨著臺灣傳統產業轉型與都市開發後,才逐漸形成新一波的產業空間改造與文化創意能量的注入,其對民眾在文化遺產價值的再認識有著極大的助益。藉由適當的再利用、歷史脈絡的展示呈現則能從空間、文化、社會與經濟發展史的角度給予後人最具意義的教育,使之轉化為文化經濟進而成為文化資源,從而證明其存在的價值。 金門雖無大規模的工業遺產,然如長江、太武電廠的保留與使用乃呼應了戰地政務時期軍事與工業遺產的保護意義,但其在價值呈現、教育文化推展等面向上則顯得過於保守與缺乏前瞻性。這樣的狀況實際亦反映於金門對於軍事遺產的態度,我們面對影響金門歷史文化發展重要的軍事遺產、歷史印記仍停留於保守甚至悖於國際潮流的方式上,至今仍缺乏全面性的近代與軍事遺產價值指認及史料研究、保護。 先人的遺存是時間、文化累積的產物,然而,時間不可逆,遺產無從再現。我們應理解國際上重視遺產多樣化與價值再認識的趨勢,這些人類經驗的寶藏其保存與呈現乃是任何文化政策的重要基石。 期許金門的遺產保護能更為深化並提昇到與國際接軌,做出正確的發展方向。
-
以前瞻政策及思維解決停車問題
農曆年前,縣警局針對民生路的違規停車現象,有了一番的整飭,有人會發現,在城區找停車位已是大不易了。或許大家會對這樣的現象感到不習慣或不方便,但這也似是權衡公共利益下的必然措施。 事實上,城區的停車問題這幾年才真正的浮出檯面,往昔雖建有浯江北堤及金城鎮公所後方的停車空間,但民眾就近臨停或長期占用公共停車位的習性並沒有多大的改變,也因此,政府機關、金融機關、診所、車站和學校林立的民生路、民權路一帶,違停、長占車位現象屢見不鮮。歷來雖使用者付費,以及嚴格取締的籲請,但或是怯於民意反彈,始終沒有太大的動作,直至近期,縣府真的把民生路公共停車位收費案提送議會審議,並研議增加周邊的停車空間,以及交通疏導機制,才算有了比較大的進展;然而,停車費該收多少、如何收,又該如何提供更多的停車位卻又是另一個問題,或許這也才是能否貫徹活用公共資源、確保公共利益的重點所在。 依據縣府送議會後公告的民生路停車收費版本,前半小時免費,每半小時收費5元、一小時10元,收費時間、單次停車收費都有規定。顯然,這樣的收費標準只能說是「聊勝於無」,如若民眾執意要長時間占用公共停車位,似乎也勿庸花費太多成本,是以,未上路前便引來許多質疑,顯然也很難達到「以價制量」或合理使用公資源的預期效果。縣府或將「從善如流」、重新研議再提新的方案,但究竟怎麼做才能最符合大眾的利益與需求,或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公有停車位該如何收費?各縣市已有充足的操作經驗,技術面不難,難的是如何面面俱到。提供必要的公共空間本是政府的責任,但民眾購車理應負擔車庫或停車成本,亦為理所當然。現況下,最大的問題並非公共停車位不敷使用,而是民眾把公共停車位當成自家車庫;公私不分的結果,自然就是棄守公益、公義沈淪。現階段城區民生路停車收費措施,只是把長占車位的車輛趕往周邊的開放空間而已,停車空間不足的肇因仍在。或許我們應更認真的考慮要求增加更多的私有停車位,並設法讓民間提供更多的公共停車空間,方能正本清源的解決停車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違停執法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執法的目的在於還給大眾一個交通順暢、公資源有效利用的生活環境,基於這個理念,提供更便捷的公共交通空間便是全民的責任,而非政府專擅。政府除了完善必要的公共設施外,理應採用政策工具導引民間參與更大的公益需求;諸如:以容積獎勵鼓勵民間建築提供公共停車空間,以獎勵興辦特定事業,鼓勵業者投資公共停車場,甚至是要求有公寓大廈必須自備一定比例的停車位、有車族必須自備車庫等等,當然,這些舉措俱非獨創,只是未見落實推動而已。未推動的理由自然所在多有,但面對問題如只是採「淺碟型」的思考,或也更難畢其功於一役的解決根本的問題。 總之,停車或許只是一件小事,卻是民心工程的重要成分。人人都希望擁有最大程度的適性與便利,但面對公益,該有的犧牲、遵守的章程仍不可免;而人民有配合的義務,政府也自有盱衡全局、永續公益的責任,兩者缺一不可!
-
型塑特色燈會行銷地方產業
2016台灣燈會在桃園,今年也設有金門燈區。日前在「桃園市政府與金門縣政府燈會合作記者會」中,由桃園市市長鄭文燦、金門縣文化局局長呂坤和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定,互換合作信物,將合力打造令人眼睛一亮的金門燈區。據悉,金門燈區有八大主燈,燈會期間有導覽服務及博狀元體驗,三月四日有金門之夜,廣邀民眾踴躍前往參與。 台灣燈會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台灣年度不可或缺的盛會,特別是其巡迴各縣市舉辦的機制,不但可以為當地創造可觀的旅遊收益,對於城市形象的提升,更是功不可沒;但是,承辦台灣燈會也十足考驗地方政府的綜合能力,除了場地需求外,交通疏運、安全維護等等都是大問題,如無充足的能量應對,就不是好事,而是災難了;是以,我們也不指盼金門有承辦台灣燈會的一日,然而,殷望特色性的燈會總是有的,畢竟如能藉此活絡金門的街市、型塑節慶的氣氛,對地方總是一樁好事。 平情而論,金門近幾年的元宵燈會已有些流於形式;如此觀感通常來自於為辦活動而辦活動,既不關注活動的本質,遑論其可能產生的效益。當然,此說也非針對元宵燈會而來,以往金門地區的諸多活動都有這樣的情形。砸錢辦活動,本身並沒有錯,但如果行動與目的不能相符,抑或只是自己關起門來自己樂活,甚至是連自己都樂活不起來,這樣的活動便有從「根」檢討的必要。 誠然,金門需要大型的觀光活動,但是辦活動的前提是要能引來人潮、促進消費與產業活絡,而非只是場面熱鬧而已,而這正也是離島辦活動的窒礙所在。以台灣燈會為例,桃園市政府只要顧慮將場地整備好,完善相應的交通、安全配套即可,幾乎不用去考慮是否有旅遊人潮或產業輔導等問題,因為產業平台是完備的,只要對接即可,而離島縣市既難無產業平台的優勢,更乏「必需額外增加旅遊成本及時間」的必然誘因,如此,自然無法創造目的型的旅遊,只能在既有客群間擴充一些「愛屋及烏」的旅遊機會,於是乎成本與效益始終難以衡平,產業也看不到太多的發展機會,卻又陷於不辦活動等於毫無機會的掙扎裡;因此,只能為辦活動而辦活動,一日煙花、半日繁華,船過自然水無痕。 事實上,面對這樣的困境,也並非是無法可想,關鍵是想的是什麼法子,又要如何借力使力。以澎湖的花火節為例,主軸只有定期施放煙花而已,算不上什麼新奇,卻能在適當的時候(暑期),吸引到適當的族群(年輕人、情侶)跨島共襄盛舉,加上其「玩海」的旅遊特質本來就對到年輕族群的脾胃,一拍而合,一點也不稀奇。但是,同樣的主題卻不適合金門,因為金門的旅遊特質傾向懷舊,緩慢的情境氛圍也與澎湖殊異,我們可能更需要一些具有文化底蘊的主題來型塑島嶼的特性;如:坑道音樂節、戰地巡禮、慢遊體驗等等,讓島嶼從內而外的煥發出精彩與熱情。 今年是台灣燈會二十七年來首次的「台澎金馬燈會」,讓台灣民眾藉燈會一睹三離島的地方特色。金門居兩岸區位優勢,也不缺乏打造台灣特色燈區,以及行銷質優物產的機會;或許,金門也可思考邀展各縣市的特色花燈,佐以年貨大街來行銷產業,讓金門的春節更有特色與年味!
-
展望金猴策勵來茲
經過了九天的年假,各機關學校如期上班、開學,各行各業也開展了如序的作息。展望金猴年,或許我們也可以來剖析一下今年的工作重點,讓金門發展得更為穩健。 過去一年,可說是陳縣長銳意興革的一年;承載著鄉親付託的首位無黨籍縣長,讓建設金門呈現了更多的可能性。從發放戰地政務時期55歲鄉親慰問金、取消斜屋頂、檢討自然村限建、擴寬主要道路,到提升醫療服務、大陸通水,以及諸多兩岸事務政策走向看來,可以瞭解其除了「務實內政,厚實民生」的政策主軸外,尚不忘為金門爭取更上位的政策角色,特別是民進黨蔡英文主席當選總統後,面對兩岸間可能的變局,金門更要有「點亮自己」的信心與魄力。 然而,對於小島金門而言,最重要的發展利基仍在創造規模經濟,因為,消費或常住人口要是無法提升,再多的產業平臺、交流努力都可能只是「做白工」;此一論斷,最明顯的結果便在台開、昇恒昌兩大招商案上。艱辛草創期猶不可懼,最可怕的是沒有盼頭!若長此以往,恐怕日後的開發案也難保能順暢的走下去。產業不進駐,意謂著就業市場的低迷與停滯,好不容易回流的就業人口可能又得各奔東西,這對金門的長遠發展無疑是不利的,而政府的責任便是確保投資環境的優勢與潛力,並能在自由經濟的競爭下,實現正義、保有活力。箇中關鍵,或便是極大化土地的利用效益。 首先,土地要盡其利,產業方有根基。金門目前已進行了少數的區段徵收及市地重劃工作,顯見的優點便是健全公共設施、帶動地方發展,但也因為作業過程的冗長與爭議,讓許多人對這樣的土地利用模式,不具信心。事實上,我們如果希望看到更大規模的產業復甦及榮景,都市計畫、土地政策便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及工具。金門全面實施都市計畫已逾二十載,多數人看到的卻是未蒙其利,深受其害,然而,如若我們有如台中市辦理各期市地重劃區的規模及效率,或許便會瞭解都市計畫、土地政策的興利機能,遠要比任何措施更來得直接而富有效益。現階段,金城二、三期、金湖區徵,以及環保局對面產業園區的工作都要加速,甚至還要提早進入下一階段的區徵、市地重劃及產業專區的規劃及建置作業,並圖謀更快而有效的土地開發方法。讓土地能盡其利,應是提升金門住居人口、產業規模,以及發展潛力的主要基建工作之一。 再者,確保兩岸和平,才能點亮金門。過去的一年,金門開創了空前的兩岸事務成績,而這些成績除了今人的努力外,更多的是源於兩岸的和平紅利。在國家認同的紅線下,民進黨執政後,兩岸政局動盪在所難免,但「兩岸和平,點亮金門」的政策主軸必須被極大化的行銷及彰顯;金門只能是兩岸的金門,而非是台灣或福建的金門。金門關鍵地位的氛圍營造、說帖擬定、政策爭取,都必須在短時間看到成績;最理想就是蔡英文總統就任時,就能送給金門一份大禮,在此之前,就看金門結合各界展現的拚搏決心與努力了。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未來的金門仍然充滿各種發展變數與可能,而攸關金門民生、經濟的議題,更始終是鄉親們關注的焦點。梳理趨勢、策勵來茲,新的一年仍待我們攜手共同努力!
-
提升機場國際規制 建置周全疏運配套
春運年假末幾日,天公不作美,尚義機場又見擁塞及旅客滯留過夜情景。2月14日,蜂擁登記候補的人次飆高到1萬1000餘人次,所幸午後風向轉變,坐鎮於機場的縣長陳福海、立委楊鎮浯向旅客宣布機場開場的好消息,並帶領服務團隊投入輸運的服務工作,民航機及軍機加班機順利起降,整個輸運持續至深夜三點半,往返台金的航班總數達126班次,創春運的高峰。 春節疏運一直是縣長陳福海上任後最著力的「重中之重」,但再完備的疏運計畫,還是抵不過莫測的氣候變化。丙申年春運一開始走得順暢,然而就在年節尾聲,卻因暖溼氣流登陸,致位處低窪地帶的尚義機場,雨霧不開,機場跑道的能見度始終在一、二百公尺間徘徊,不僅嚴重打亂了台金空中交通,在機場苦候天晴,急著登記候補的旅客人數,也寫下近年來的新高紀錄。 事實上,霧鎖金門已經是老問題,如遇幾天大霧,金門便形同「孤島」,不僅滯留的旅客怨聲載道,對金門的觀光形象更是大打折扣,但遇到這樣的問題,也並非全然無法可想,諸如:節慶間的ABC疏運計畫每每能發揮「及時雨」的最大效果,確保旅客順利返家。但不論縣府、立委團隊做得多麼盡心盡力,終歸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長此以往,恐怕仍不免還得繼續「看天吃飯」,因此,要解決金門對外交通的窘境,理應要有「釜底抽薪」的作法才是。 歷來,針對改善台金交通,便曾有過添購台金高速快輪、遷建尚義機場,甚至是謀求與廈門共用大嶝機場的芻議,對於這些主張,我們認為都有其必要性及可行性,然而,卻不盡然便是金門眼下便需戮力以赴的課題。此就猶如我們理解,更高優的基建及交通設施可以提升旅遊品質、改善出行便利,卻不一定禁得起成本效益的檢驗;縱然,許多基礎建設,不能單以成本效率考慮,但在可能的預算排擠下,我們不可能顧此失彼,或是「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反觀國際許多大城市對外的交通也僅有航空一項,卻也不必然便讓其旅遊品質打了折扣,因此,我們主張,改善金門對外交通理應有更周全的策略及計畫;特別是這些權責都在中央,中央政府理應負起全責,而不是一味的讓地方縣府、縣籍立委扛起「救火隊」的重責。 策略上,尚義機場應該提升至「國際化」規制;尚義機場節慶日會擁塞至此,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已具備了「國門」的機能,卻沒有國門機場的配套及設施。眾多過境金門往返兩岸的旅客才是金門交通之所以擁塞的原因。交通部應著即思考規劃提升金門機場的「國際化」規制,並納入更周全的周邊疏運配套,如:將金門納入廈門交通網,利用廈門、大嶝機場轉運等等,方是符合實需的釜底抽薪之法。一直以來,金門都是兩岸的金門,如若金門機場只需應對來自台灣的客運量,也不至於在霧鎖期間擁塞至此,而「昧於現實」恰是最不明智的處理作法;在金門,有許多兩岸事務亟待溝通及解套,而交通絕對是重中之中,應優先列入處理的項目之一。 最後,我們仍然要感謝陳縣長、縣籍楊立委帶領各自的服務團隊在春運期間盡心盡力的貼心服務與傑出表現;這可能也是等待霧開的旅客們,無奈心情下稍可慰藉的暖流與德政!
-
收假要收心務實向前行
今年春節假期,連續長達9天,所謂光陰似箭,已然悄悄結束。儘管年節歡樂氣氛猶在,在此競爭激烈時代,收假也要收心,大家務實向前行最重要。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各行各業,紛紛選擇良日吉時,提早返回工作崗位,職司人民保姆警察同仁袍澤,更為確保社會安全安定,大家平安好過年,放棄應有閤府團圓圍爐,共渡佳節之權益機會,夙夜匪懈,負起執行「春安專案」任務,國軍三軍將士保國衛民有責,岸巡、海巡機關團隊,莫不上緊發條,倍加警覺,加強反滲透、反破壞措施作為,而警消全體同仁,則是輪流排班,堅守崗位,隨時待命,哪裡有需要,火速趕到哪裡去,大家密切協調配合,共同防患未然,弭患機先,做到滴水不漏,金門整體安全無憂無慮,對國家、社會人民做出貢獻,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無怨無悔,精神可佩。 綜觀國家整體經濟,因受國際大環境之影響,衰而不振,國內大企業、大財團,一支獨秀照常發放年終獎金者,寥寥可數,不少取消尾牙員工聚餐摸彩活動,此外,一年四季空氣污染嚴重,又有霸王寒流入侵,高山曠地飄雪,農漁業受損非輕,此情此景,亟需上下密切協調溝通配合,針對問題,解決民困,最忌浪費唇舌,徒增紛擾,影響團結和諧。 有云: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隨著大選順利落幕,縣政多項重大建設,即將陸續依照法定程序發包動土施工,其中自陸引水計畫進度有效控管,環島南北部份路面拓寬,還有離島大二膽開放觀光,烈嶼鄉村再生計畫,一鄉鎮一亮點等等,都將併駕齊驅,積極付諸行動,誠如縣長陳福海所說,時間就是本錢,把握契機,才有希望,但願大家支持配合,促進縣政政策政令落實執行。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金門處於兩岸關鍵地位,有金門才有台澎,金門有發展,台澎有榮景,未來歲月,金門仍將承擔重責大任,在國家正確導引下,發揮高度核心價值,凡吾金門鄉親,弗論棲身何處,萬勿妄自菲薄,而應以身為金門人為榮,團結合作,奮發圖強,須知創新與求變,儼然是金門打拚努力之理想目標,應為而為,不可不為,倘若再分你我,再事內耗,只求一己之私或圖一己之利,不僅戕害自己,累及親屬友好,其影響之深遠,貽害之重大,恐將難以數計,到頭來,人人唾棄,四大皆空,祇會留下罵名。 歡樂假期圓滿結束,應是大家振作精神,同心同德,重新出發之開始,唯有大家秉持一本初衷,愛國愛鄉也愛家,齊以「薄名利、廉財貨、除佞妄、去妒忌」相互惕勵,集中智慧,蓄積能量,讓金門進步再進步,可望可及,長長久久。
-
兩岸和平點亮金門
農曆年前,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搭機抵金參加感恩餐會活動,金門縣長陳福海親往接機,並致送「兩岸和平、點亮金門」匾額恭賀蔡英文、陳建仁當選中華民國正、副總統。 其實,在大選之前,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三位總統候選人都曾到金門拜票,當時陳縣長就曾代表金門鄉親表達心聲,在幾次與蔡英文的會面當中,更當面提出希望金門成為「和平經貿特區」、「和平中立區」的心聲。 此次趁著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到金門謝票,陳福海再次跟準副總統陳述:希望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點亮台灣」的同時,未來也能「點亮金門」,並託陳建仁把「兩岸和平、點亮金門」的願景向蔡總統報告。 陳建仁則回應表示,金門是民進黨艱困選區中的艱困選區,但這次選舉,民進黨總統和立委選舉在金門的得票都成長一倍以上,創下歷史新高,「金門未來的建設會放在心裡、一起來努力」。 2016大選後民進黨取得完全執政,在離520新任正、副總統就職不到百日的此刻,陳福海縣長多次在選前選後希望金門成為「和平經貿特區」、「兩岸和平中立區」的談話,不僅充分反映金門人的心聲,也給即將上台的民進黨小英政府一個極其明確的政策指引。 應該看到,雖然這次選舉民進黨在金門的得票創下歷史新高,惟相較其在台灣本島席捲南北的氣勢,該黨在金門、馬祖二離島的支持度仍然偏低。 自1996年以來已經舉行過6次總統直選,民進黨之所以未能在金馬兩地取得突破性進展,主因有二:其一,民進黨內不乏對金馬缺乏同理心,甚至視離島為台灣包袱的黨政人士;其二,離島選民更加關注主要政黨的兩岸政策主張,但迄今為止仍有相當比例的金馬住民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缺乏信心。 我們以為,這既是民進黨的警訊,其實也是小英政府的契機。民進黨如果想要在金馬站穩腳步進而有所斬獲,黨政要員首應檢討其根深柢固的大台灣意識,少對金馬相關議題頤指氣使,試著以同理心看待金馬離島居民的需求,方有可能制定有利於金馬發展的政策,惟其如此,也才有機會逐漸提升金馬選民的認同與支持。 而金門人企盼的「兩岸和平、點亮金門」願景,就是值得民進黨小英政府努力的方向,相較於朝野政黨震天價響的「點亮台灣」,久經兩岸衝突之害的金門人更加深信,只有維持兩岸和平與對等交流,台灣、大陸、甚至是金門馬祖才有發展的基礎,就這樣的脈絡理解,無論是要點亮台灣、或點亮金門,都必須致力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 進一步言,點亮金門?或點亮台灣?兩者沒有相互衝突,甚至也沒有先後順序,我們堅信,台澎金馬都是生命共同體不可分割的共同組成,中央政府的施政,不僅不應厚此而薄彼,尤應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地方主客觀條件的政策,誠如陳福海縣長代表金門人對正、副總統當選人的喊話,我們期許新政府執政團隊能確實維護兩岸和平,在點亮台灣的同時,也努力點亮金門。
-
戰略調整﹕給金門一個機會
金門每逢大選必有候選人提出要將金門規劃為「特區」,無論是「和平經貿特區」、「自由經濟示範區」、「金廈自貿區」等皆屬相同概念,由於國際區域經濟整合快速進展,兩岸關係變遷也超乎想像,金門從過去冷戰的前線要塞,如今要轉為兩岸合作的先行先試區,卻因中央政府對金門戰略定位不明,中央目前對金門的投資除金門大學之外,中央駐金單位仍多屬國家安全與邊境管理為主,對金門國土規劃仍以生態維護為先,至於81年解除戰地政務,因環境及圖資不全而倉促擬就的都市計畫都成為現今束縛金門發展的主要牢籠,至今難以解套。 因此,要解決金門發展首要在於戰略調整,戰略是所有政策的制高點(commanding height),如果新政府不重新思考金門定位,改變目前的戰略規劃,未來對金門發展的政策可能都是擠牙膏式的、或是分期付款式的,難以解決多年沈疴,就算地方政府銳意革新恐怕都是杯水車薪。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每一個經濟體都尋求其比較優勢能在世界經濟舞台上一爭長短、嶄露頭角,我們從過去的香港、澳門,到最近的廈門、平潭等島嶼發展例子來看,要釋出其生產要素進而發光發亮,必要的戰略調整模式主要還是中央對地方的「放權讓利」政策,「放權讓利」比「挹注資源」更加重要,亦即中央盡量不要限制地方發展,要地方人盡其才、地盡其利、貨暢其流、物盡其用,相對於,國際與兩岸相關島嶼特區發展經驗,金門就是限制之多,舉世罕見。 以「土地」這項生產要素為例,「金門都市計畫」缺乏考慮現今與未來的國際與兩岸發展趨勢與金門發展需求,遂衍生了許多作繭自縛的困境。除了過去基於國防要塞需求劃設的許多保護區嚴重阻礙了地方的發展,目前國家公園規模過大與民爭利事件頻傳,包括商業區、住宅區及工業區若均依現況劃設未預留發展空間,幾乎斷送金門生機;也因沒有足夠的住宅區可供開發,造成違建及農舍林立的現今亂象,不僅房價節節高也造成青年人成家負擔沈重。加上對金門大部分民居劃設為自然村專用區,實施自然村開發許可管制,致使自然村因傳統建築保存或道路不完整而難以全面有效發展。 此外,台灣經驗的法令草率粗暴地適用於島嶼金門環境,造成現今發展的侷限畸形。例如為了台灣糧食安全,吸引農村人才,推行「農地農用」,當屬必要。但台灣版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若不兼顧「因地制宜」,堅持在金門離島推行,則嚴重背離國際暨兩岸發展趨勢,不符當地民眾與產業發展需求,製造更多不當的人為束縛,將造成更多島嶼農地閒置,試問金門農牧產業僅佔產值2.2%,就業人口僅2%,農地面積卻超過一半以上,現有都計合理嗎? 歷史早已證明,金門氣候缺水不適大量農耕,才會有昔日「落番」;今日滿山農地荒蕪之宿命就是如此,在國際經濟合作的浪潮下金門要發展精緻農業,不是不可能而是機會成本極大,非島嶼金門之長,現有高粱作物若不是金酒保價收購,根本毫無利基可言,台灣版的農地農用限縮政策,或許對台灣有效,對金門而言,對有限的土地發展枷鎖更多,徒然造成進步遲緩的悲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