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葉欖仁的呼喚──寄給出國行醫的榮明
春天的身影在新抽的嫩黃上搖曳 春天的腳步在婆娑的枝條間磨蹭 筆直而寬闊的誠義路一整排的小葉欖仁 呈現亮澄澄的春漾 去年三月我們刺槍隊團練的開端 就在這排小葉欖仁樹旁的籃球場 那時樹上新綠嫩黃欣欣向榮 正好映襯出我們有志一同的心境 每個週日上午集合 雖然人數不多也常有缺員 用槍練槍總能聚精會神 練一陣聊一陣 連球場旁那排大王椰子都竊竊私語 笑說刺槍隊說得多做得少 三月天涼宜人練槍正好 到了四月小葉欖仁都被熱綠了臉 我們遊走在公園樹蔭中 最後以活動中心為定點 那裏恰好也是體幹班之友社的會址 好像流浪的人回到了家園 三月十一日刺槍隊滿周歲 在巴比倫咖啡店與高雄市陸專校友會一同慶生 一年堅持努力在輕鬆氣氛中帶過 離別的人事也被閒扯淡模糊焦點 每天,我總會練槍 用槍必然想起刺槍隊每個人的身影 每天,我總會經過那排小葉欖仁 看它們抽出一簇簇嫩黃 想起一張張熟悉的臉龐 尤其是難得缺席總是早到陪同的榮明 三月小葉欖仁新綠皇皇之際 榮明去了遠方行醫 便利商店的咖啡時光 立志街的閒談或診療 刺槍隊的團練與操演 缺了一個要角 少了一個敬菸的人
-
【小說連載】烏番叔
「聽說到台灣的手續很麻煩,要有親人在台灣,而且還要他們的戶籍謄本。」 「這些妳都不必煩腦。反正妳不要聲張,暗中進行,店門照開,把準備帶走的衣物和重要物品放在手提包裡。到時店門一鎖,說走就走。」營長提醒她說。 「那店裡這些貨物要怎麼辦?」 「傻瓜,再多的貨物也換取不到幸福;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青春。」 兩人相視地一笑,而後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即使尚未到達夜深人靜時刻,也無視於滿桌的佳餚尚未放進櫥子裡,更別說是碗筷尚未洗滌乾淨,營長已攙扶著春枝進屋。縱然男的已四十五,女的三十四,甚而日昨才溫存,此時竟又興起淫念。難道要把壓抑多年的性在這幾天內完完全全地釋放,而忘了細水長流這個簡單的道理?為了往後長遠的人生歲月,營長和春枝都得好好保重。 向來治軍嚴謹的營長,碰到如狼時期的春枝,當他招數用盡後勢必要被狼所吞。不多時,疲累的營長終於聽到汽車的喇叭聲,但他仍然趴在春枝的身上並沒有急著起身,也沒有快速地穿上那件寬鬆的黃埔大內褲與軍服準備離去。因為他有表親金防部政戰部主任的撐腰所以有恃無恐,甚而要替春枝辦理金馬地區出入境證亦非難事,換幾萬塊錢無地名的新台幣更是輕而易舉。(一四六)
-
明月婆的「大厝」
她總是靜靜獨坐在陰暗客廳處,桌上放著針線籃,手裡從未停止女紅,旁邊佇立著「大厝」,用紅布蓋著,她的情緒就像這「大厝」般,平靜、安靜、淡然。村裡的孩子總愛穿梭在偌大的房子玩耍,也為「家」增添不少溫暖與生趣,待天色暗了,「家」又回到了寧靜,每天總這般重複著。 「大厝」,孩子見了總落荒而逃,大聲嚷著:有棺材……,明月對孩子誇大的反應,一樣是淡然,下次到家裡玩又是一樣反應,重複著開心,重複著落荒而逃,漸漸彼此也習慣這樣的場景,孩子無邪的笑聲、哭聲、吵鬧聲,成為明月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 一直以為「大厝」是明月的嫁妝,長久以來「它」都是佇立在偏廂房客廳處,感覺神秘,又有些恐怖,但久了彼此也相互適應,害怕減少了。總想若是嫁妝,應也是有錢人家,但為何總是獨身一人,親人呢?孩子們總存些疑問,但也沒認真探究,只管每天跑進穿出,胡鬧著玩,疑惑就先暫放著吧! 其實,「大厝」是明月為自己人生終點作準備的。正是,總惦記著自己身後大事,點滴存下的錢購置此「大厝」,沒兒沒女,娘家不知何處,獨自一身,說簡單亦簡單,總該為自己身後做準備,也算是最後的善待吧!明月婆往生時,是否用此「大厝」,答話者:「帶走了!」語氣憂憂的,聞此言,深覺感傷與無奈啊!「大厝」雖放了幾十年,是不錯的材質,用上了,唉! 正廳熱熱騰騰的,大箱小箱已忙了好些天,唯明月沒有參與,還是靜坐在偏廂房客廳,手上還是作著針線,臉上表情似哭過,更顯安靜,不吵不鬧,也不參與。原來幾天的忙碌是為下南洋做準備,明天,是明天要啟程了,明月沒有要隨行,她另有重責,便是留下看顧大宅,老爺低聲:「幾年後我們會回來的,好好顧大宅」。明月無奈點點頭,心想:「是啊!幾年後會回來的,希望真的記得回來」。把無奈和著淚水往肚裡吞,那我就用心顧著房子,等你們回來吧!其實答案在心裡,只是不忍說破,怕壞了場面,又是忍下。 這也許是一場計謀,一場騙局,明月是太太的陪嫁,在緊要關頭收為妾,有了身分,一切變得更理所當然,外人更是無語,表面看似得理,背裡全是自私,明月是否曾被圓過房?如此般認命,就為了遵守禮法的承諾,明知可能被戲弄,卻也認了命。 船開走了好些天了,都沒音訊回來,總是盼著,即使是三言或兩語,至少還有人記得我的存在。一個月後,南洋終於寄了錢,及簡要幾行道平安文字,看不懂,請人唸了唸,安心的將信放入口袋,拍了拍,心喜走回家,看出臉上是喜悅的,也許如老爺說的:「幾年後我們會回來了」。 總是認真存著每分錢,盤算著。初幾年日子也過得去,誰能料到,兩岸起烽火,南洋音訊斷了,她,從此被丟棄在「家人」記憶中了。她的「家」是鄰居孩童最好遊戲場,玩躲貓貓、警察捉小偷,穿進跑出,或躲在房內玩撲克牌,任孩子自由進出,孩子成為她生活中最佳陪伴者。從此,縮衣節食,生活越來越簡單。 國軍駐進了偌大的房子,明月仍住在偏廂房,三餐阿兵哥會為其備著,年紀漸大,不再奢望「家人」會回家探望,該準備的還是要做打算,有了預備「大厝」的念想,用了全部的積蓄,隆重的辦了這件大事,也安了自己的心,從此,「大厝」便一直佇立在偏廂房,用大紅布蓋著。起初害怕、忌諱者不敢邁進大廳,慢慢鄰居也習慣了,甚至覺得真確想得周到,想得遠啊!明月婆享年九十有二,算也高壽,晚年在安老院渡過,一生未與命運爭取過任何權益,也不曾為自己請命過,只安靜的聽從命運安排,最大的安心也許就是這口「大厝」吧!
-
歸鄉情怯
讚賞滿園春色後 天邊的彤雲漸散 趁著白日將盡 轉進鄉間小路 三月的青禾昂揚 那棵茄苳老樹,依然 盡責地守護村落的夜 繁茂的枝枝葉葉 橫過小小的 小小的土地公廟 拐個彎,撞見藝術 四周牆面彩繪圖像 濃嗆的油漆味 像化不開的牽絆 但我並不想逗留 春晚,星光馨暖夜空 東風陣陣吹拂 枯葉紛紛掉落池塘 漾起的漣波撩人遐思 但我並不想逗留 古厝獨自撐起風華 簷廊,祈福燈籠高掛 廳內添了一幅人像畫 母親的愛,從來 不曾離開這個家
-
鮮為人知的U-3連絡機
「黑貓中隊」的歷史,在台灣一向是具有高人氣的話題。原因是該隊U-2高空偵察機,在50年代叱風雲,以它優異性能縱橫五湖四海。U-2飛機外號「蛟龍夫人」是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研發的緣因是由於40年代冷戰時期,美國對蘇聯的情報需求甚切。該公司為美國空軍設計出這一型單座單發動機的高空偵察機,採用了滑翔機翼設計,能不分晝夜於七萬英尺(21,336公尺)高空執行全天候偵察任務,為決策者提供重要情報。 50年代起,台美為掌握大陸的軍事動態,於是以「空軍氣象偵察研究」為名的35中隊於民國50年成立,美方以桃園空機場地理位置優良、與台北高層聯繫便捷,於是選定為黑貓隊址,開展了偵察史上不平凡的一頁。 十三年來,黑貓隊員出生入死,帶回了無數有價值的情報,但是卻有多名優秀飛行員在執行偵照任務時不幸殉職或被俘,這些讓人懷念的英雄有: 陳懷生(51年9月,於江西南昌上空被擊落身送醫不治)。 葉常棣(52年11月,於江西上饒上空遭擊落被俘)。 李南屏(53年7月於福建漳州上空被擊落身亡)。 張立義(54年1月於內蒙古包頭上空被擊落被俘)。 黃榮北(56年9月,於浙江嘉興上空被擊落身亡)。 其中葉常棣、張立義兩位身陷鐵幕20多年後,於71年11月獲釋隨即赴美定居。 美國於民國50年提供兩架U-2偵察機執行任務,同時也另外撥交一架U-3飛機作行政連絡支援。U-3是美國塞斯納公司製造之雙螺旋槳輕型機,使用兩具240匹馬力複式發動機,最大速度每小時383公里,飛行最大高度接近二萬英尺。U-3配屬機員二人,可搭載乘員三人。該機原由美籍士官長負責保修,但隨著該員調回美國之後,就由我空軍具專長機械士官長接手,直到民國63年黑貓中隊結束任務後,U-2回歸美國,U-3則轉贈我空軍,交由台北松山專機中隊使用。 民國55年,家父因修護技術優異又具美語專長,被遴選進入黑貓中隊,負責U-3連絡機維護工作。這是一個極機密單位,非內部人員不得接近,停放U-2的廠棚有衛兵24小時輪流站崗。美方派駐的人員都是以洛克希德公司員工名義參與,最高位階是以經理稱呼。 U-3除了做為經理座機外,它的機動靈活,擔負起接送高級長官的任務,美國第13航空隊協防司令曾搭此機來台洽公。另外它的任務就是接送飛行員及處理緊急事務,是執行緊急任務時不可或缺的連絡機。 U-2曾在台灣上空訓練時發生故障,轉場降落台中清泉崗機場,U-3載著後備飛行員及零件送至清泉崗機場,因為只此一架,所以U-3必須隨時保持堪用狀態,一點都不能鬆懈。U-3行程是緊盯著U-2任務而來,它的機堡就在U-2廠棚對面。當清晨U-2飛上高空出任務後,它就在機堡待命,因為沒有第二架可以替換,所以被要求的妥善率是100%,父親的維修能力深獲美方肯定,只要檢查表上簽名後,美籍飛行員就能放心起飛。 由於是黑貓中隊成員,廠棚內的福利社內美式餐點,父親都可以購買,帶回來給家人享用。除咖啡是免費外,其他在50年代稀奇點心如漢堡、熱狗、甜甜圈、巧克力是以美金五分錢(台幣2元)起算,幼時我和弟弟在放學後吃了不少甜甜圈,至今仍難忘它的滋味。 民國63年黑貓中隊解散,父親隨U-3調至松山專機中隊。70年該機除役,空軍將此機贈予逢甲大學作教學之用。該機經父親拆解包裹,再以拖板車運送至該校組裝完成,對該校航空系學生助益甚大。16年後,逢甲大學將U-3歸還空軍,由空軍軍史館接收,並吊掛該館展示廳供訪客參觀。 一架小型U-3連絡機,並不為多數人所熟知,但它確是在50年代,與戰功彪柄的U-2偵察機共依共榮過。如果U-2是那個年代的英雄,U-3就是當代的無名英雄。當歷史解秘後,我們才發現,一件件驚心動魄任務,確是一個團隊的功勞,談及U-2事功,也不能忘記U-3連絡機有如螺絲釘般的付出。
-
鼻屎寶寶─借題 窗.道雄
睡在鼻孔的搖籃裡 聽著鼾聲的催眠曲 ──那對雙胞胎 誕生在最寒冷的天氣 是一個被我叫做爸爸的 男人,把他們生下來的 睡在鼻孔的搖籃裡 聽著鼾聲的催眠曲 ──那對雙胞胎 又哭又鬧 不肯休息…… 唉唷!好噁心!我可 不想讓他們當我的 兄弟……
-
花城之旅
三月升溫 春天 忍不住頻頻落雨的小鎮 想念恆是淋淋漓漓的一幅 徐悲鴻水墨畫卷。 驛馬的奔姿。每張臉 每條街道都像鋪開的宣紙 等筆尖迅速輕點 飽了彤顏 等雪景,在其間燃燒--每首 你走過吟的小詩都有深深落款 流浪累了的紅尾斑蝶,靜靜伏在左下角 變成名字的的隱喻,任人猜想! 夜裡聽說有風聲,叫醒眠熟的字帖 旋即問:「這白與綠,若加點螢火微光 豈不啻閃成怎樣繽紛的色調格局?」 嘩然淺笑不止又落淚不止的山頭呵, 可誰愁白了髮只為撫平悼唁 一顆亟欲賦新詞而顯躁急的心絲? 原來你言。隱喻水象女子的課題特權 那麼擅長漂泊、那麼愛戀自圓其說; 從暮冬的雲嘉一路溯行北移,而至 將世界擺設成了流動城市-- 每瓣蕊羽,是努力破蛹後的聖途。 那時小詩仙們正帶著酒意爬上芬多精漩渦 難以克抑的微醺;於焉時光還原倒帶 就在一片瑞雪燃燒的青空上 所有告白都直指霓裳純潔的意象 一場季節轉換的最終極完成
-
【小說連載】烏番叔
「我敢於向妳保證,一旦部隊輪調回台灣,我會設法退伍。因為在軍中久了我知道,反攻大陸只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口號,既然回不了老家,就把他鄉當故鄉吧!而且我已有二十年的軍官年資,退伍後有終身俸可領,加上身邊還有一點儲蓄,往後可說生活無虞,妳儘管放心吧。」營長說。 「這幾年來,我做生意也賺了不少錢,除了有好幾兩黃金外,現款少說也有十萬八萬,現在全數存在郵局。待有一天我們決定行程時,再把它提領出來帶走。」春枝面露笑容興奮地說,隨後卻也憂心地:「這些錢要帶走還有真一點麻煩,必須兌換沒有『限金門通用』的台幣,台灣地區才可以使用。如果要一張一張向人換,那要換到幾時。」 「這些妳不必操心,到時我會設法來解決的。不過妳得準備幾張照片,好辦理赴台手續。」營長囑咐著。(一四五)
-
穿梭春雨中
春天的大地,像個豐富的調色盤,經過幾個季節的醞釀,把最繽紛的晨曦和餘暉,全部收藏在企盼的化妝盒裡。只因一場綿綿春雨的繾綣和悸動,春風溫柔的催促,雀躍的浩瀚大地,在春夢中甦醒,展露嬌嫩、迷人的臉龐。壯麗綿延的山,溫柔了;寂靜偏僻的小巷,多情了! 踏春的遊人與東風競走,把春風掛在臉龐,得意彎在嘴角。撐一把小小的花花傘,有意無意的遮擋綿綿春雨的親吻,吻在臉頰、髮梢、衣襟……這般情景,何等浪漫呀! 雨,沒有夏天西北雨的狂暴;風,沒有秋天狂嘯的肅殺;涼意,更沒冬天沁人皮骨的椎心酷寒!所以,我好喜歡漫步春雨中,聆聽遠處農人打田「噗!噗!噗!……」的聲響,心中總是想著:「大地藏無盡,勤勞資有生;念哉斯意厚,努力事春耕。」農人用行動耕耘老天爺的賞賜,也餵飽了一大群翩翩飛舞的白鷺鷥和聒噪的八哥。一路相迎的還有粉嫩嫩的櫻花,展示今年最閃亮耀眼的春裝,白頭翁站上高枝,「嘎啦嘎啦……」的引吭高歌,成群的綠繡眼也不遑多讓,牠們是穿梭、跳躍櫻花叢間,春天裡最漂亮的音符;還有陣陣芳香撲鼻的柚子花香,真的是沁人心脾!養眼、悅耳,還可以深呼吸,沒有什麼時候比漫步春雨中更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 詩人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我沒有詩人的滄桑和豁達,只是輕鬆自在的帶著悠閒的心情在春雨中散散步,滿是愉悅的回到家。抖抖傘,拍拍衣襟上的雨珠,仰頭瞥見屋簷一角春燕又回來築巢了,牠們也愛在春雨中飛躍穿梭,行色匆匆,倒是沒有我的一派優閒和輕鬆!但是再不久,一家子吱吱喳喳的幸福就要誕生了。春天,果真處處「生」機盎然呀!我開始擔心出入屋簷,從天而降的鳥糞炸彈……。
-
秋日禮讚
一、清靜美境 秋高氣爽的午後,騎車隨興出遊,當經過一條人煙稀少的道路時,不經意聽到潺潺水聲,循著悅耳的水聲放眼望去,但見水是從蓊鬱蔥籠的樹林裡,往下嘩啦啦流過一片階梯似的淺灘,溪水清澈到可以看得見溪裡的小石子。 我好奇地停下車,驀然望見自己停在一座名為「逸仙橋」的橋面上。發現此處清雅幽靜,美得驚奇,索性架起車子走到溪畔觀賞。剛走到入口處,就發現豎立了一面碑誌,碑文記載此地是山麓突出點,為員山村與逸仙村交界處。也由於此區山麓狀似人的鼻頭,故稱地名為鼻仔頭。因為山上溪流延山麓流到此與湧泉匯集成一處淺灘,可謂美景天成,因而將此處建為遊樂區。我這才發現園區內極目所及,興建有涼亭、觀景平台,停車場等公共設施,儼然是老少咸宜的親水公園。據史料記載,早期堤防未興建完成時,此地原為一處渡口,居民駕著駁仔船揚帆擺渡於內城與宜蘭街的下渡口之間。雖然往事已成過眼雲煙,仍不免讓人興起思古之幽情;想起當年風帆點點,輕舟往返兩地之間的盛況。 此刻,我環顧四周,隱約看得見遠處山勢迤邐綿延,近處林木綠葉成蔭;眼前的一棵台灣欒樹枝繁葉茂,粉紅黛綠翩然綻放映入眼簾,將秋色點綴得色彩繽紛,爛漫風韻也使得景色更加清幽宜人。我置身其中,宛如走入畫境裡。 猛不防陣陣清風,徐徐吹來,樹上花朵輕盈飄落,充滿詩情畫意。沉緬在迷人的一片靜美詩境中,頓感心曠神怡;剎那間,所有的世俗煩憂,已然全拋諸腦後! 二、朝開暮落朱槿花 回程,我為期視野能有更多與大自然接觸機會,刻意轉從另一條小徑騎車回家。猛不防,視線被一戶農家庭院前粉紅色的朱槿花攫住了。大大的花瓣上,有著鮮豔的紋路,細長突出的花絲是它的特徵。我當然不會輕易與其失之交臂,當即下車拍照存檔,留供日後隨時可以觀賞。 朱槿又名扶桑、佛槿、中國薔薇。由於花色大多為紅色,所以中國嶺南一帶將之俗稱為大紅花。常綠灌木,高約一至三米。花單生於上部葉腋間,常下垂;花冠漏斗形,直徑六至十厘米,玫瑰紅色、或淡紅、淡黃等色,花期全年。 朱槿在古代就是一種受歡迎的觀賞性植物,原產地為中國。在西晉時期的一本著作《南方草木狀》中就已出現朱槿的記載。內容如下:「朱槿花,莖葉皆如桑,葉光而厚,樹高止四五尺,而枝葉婆娑。自二月開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條,長於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若焰生。一叢之上,日開數百朵,朝開暮落。插枝即活。出高涼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晉代陶潛〈閒情賦〉雲:「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逯欽立校注:「扶桑,傳說日出的地方。這裡代指太陽。」 唐代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詩云:「將欲倚劍天外,掛弓扶桑。」傳說日出於扶桑之下,拂其樹杪而升,因謂為日出處。 亦代指太陽。唐代詩人李紳的〈朱槿花〉詩曰:「瘴煙長暖無霜雪,槿艷繁花滿樹紅。繁嘆芳菲四時厭,不知開落有春風。」 三、嬌艷嫵媚紫云藤 在回家途中,出乎意料之外,看見一棵花朵盛開的紫云藤,出現在眼前。豔麗奪目的粉紅色鐘狀花瓣上,呈現著金黃的花絲,深紅的條狀紋路。 紫云藤風姿綽約的花貌,筒狀花萼在翠綠的葉片掩映中,隨風搖曳,影影綽綽,顯得婀娜多姿,看起來是那麼的嬌艷嫵媚,就像古典美人顧盼生姿,秋波流媚,那麼的美豔動人! 據資料記載,紫云藤葉對生,奇數羽狀複葉,葉面為帶有光澤的深綠色,花大而美麗,花冠合瓣,鐘狀,花瓣係五裂。 秋天的花朵,嬌美、豔麗、嫵媚兼而有之,與春天相形之下,毫不遜色,難怪唐代詩人劉禹錫會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了!
-
夏日記憶
垂釣某些溫度紀錄烹煮 在夏日午後海岸 童年剪貼的笑語流浪街頭 詮釋蒸騰過的年輪 柏油路從紅泥巴土地上描寫歷史 一只藏匿情書 摺著暗喜掩飾過的陽光 河塘水花 一起隱入西瓜田裡 苦楝於是匯集蟬聲 用汗漬提煉記憶 或者 泅泳 或者 潛藏 以溪邊水燭為銘 記夏日灼灼烙痕 (稿費捐大同之家)
-
冬之韻
冬天來了 泠冽渲漫 撩起夢的慵懶 繾綣 滂沱 迴盪於闃黑 簷角滲漏出浪漫 風的鄉愁 道道漣漪堆疊 一晌波瀾 挑逗蓮池韻律 一株蟄伏的莞爾 婆娑飄來 雨的戀曲 茶花綻開了笑靨 鮮艷奪目 我在冬天煮一杯酩酊 醮開氤氳 讀詩、讀景也讀心 嗅得一季蓮與茶花的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