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屋內屋外
匆匆的車流聲 衍成屋外煩囂的嘈雜 屋內卻一片靜寂 浸泡的熱茶在 早晨溢放茶香 飲茶的茶懂了我 續杯的啜飲 把寒冬裡的窗外 冷卻成冰冷或溫暖的 隱約的鳥語 成了車流聲中的異軍 吱喳的幾聲突破心房 摩托車一輛輛飛奔 憑聲臆想 那喧鬧中的靜寂 滿窗的放光冬陽 曬暖了空座的椅背
-
美麗的歸宿
在青藏高原玉樹境內,白雪皚皚巴原喀拉山的山脈裡,流出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奔騰過數千公里,聚集千山萬水,進入東海和南海,形成碧波萬頃的海洋,這就是三江源泉最後美麗的歸宿。 金門,就在碧波萬頃的海洋之中,似一顆光芒四射的明珠。 有仙山、平原、綠樹成蔭,珍鳥、奇魚樂在其中,海闊蹤魚躍,天高任鳥飛。戰爭的陰影早已遠去,和平的氣象與日俱增,漸成兩岸的橋樑。 人生似夢,年青時代曾經在三江源頭玉樹生活,奔波在高海拔4000公尺的荒野上,有緣跟著三江之水歸宿之處碧波萬頃的海洋,我可天天望著你蕩漾,你也天天伴著我直到我去極樂世界。 金門,美好的金門。有優渥的福利,使我老殘無憂,有替老人服務的工作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懷,有困難,政府都會幫助解決,使我能快樂度過餘生。 生命隨時可能歸去,但三江之水匯合的碧波海洋,將是永恆地蕩漾,似海上明珠的金門,也會永恆發光發亮。 讓我內心默默地祈禱: 金聚麗陽照碧海; 門集祥雲護仙山。 (稿費贈金門縣大同之家)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即使沙瑪知道烏番叔是和她開玩笑,但她剛才並沒有說錯,一個人照顧六個孩子已快要她的命了,這句話莫非就是生子容易養兒難的寫照。想把孩子拉拔長大,不知要花費父母多少心血,這也是天下父母普遍的認知。若以烏番叔和沙瑪兩人的家族而言,兩家都是單傳,當他們陸續生下六位子女時,如依金門的傳統風俗,沙瑪可要求其中一個男丁來承繼她們家的香煙,但終因彼此的信仰和民情風俗不同,並沒有提出任何的要求,六位子女全都跟著烏番叔姓王。將來一旦回到家鄉或長大開枝散葉,王家人丁必然興旺。如要論功行賞,沙瑪這個番婆則功不可沒,因為她的肚皮爭氣,才有六位子女的誕生。 第十二章 返鄉,不僅是烏番叔的夢想也是心願。即使兩國可以辦理觀光簽證,但限於種種因素,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二二○)
-
在聖馬可教堂前的偶遇
經過連接薩格勒布上城與下城的石門(Stone Gate),這是薩格勒布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充滿著傳奇的色彩。石門是古城牆遺址的重要部分,據說在1731年一場毀滅性的火災下,聖母瑪麗亞抱著嬰兒耶穌的畫像,奇蹟的保存下來。現在石門成為一個神龕,每天由紀念聖母瑪麗亞的追隨者點亮蠟燭,走在有些陰暗的遺跡裡,遊客與信徒點亮的蠟燭光影,搖晃著一種信仰與信念。一群日本團跟著導遊的介紹,在石門裡拍照留念,看到一位日本先生也拿出他的小娃娃拍照,覺得很有意思。 我慢慢的走上坡,看見有著鮮豔圖案磁磚屋頂的聖馬可教堂,教堂位在薩格勒布政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鵝卵石鋪成的廣場,感覺很清靜。我坐在教堂對面的角落,掏出畫本,試圖描摹下此刻的記憶與風景。 聖馬可教堂是城市裡有特色的建築之一,早在十三世紀便建立,當時的原始建築只有少部分被保留下來,裡頭的一些捷克雕塑家的作品,由於被大火損壞,現在改用木製複製品取代。在1880年大地震後,聖馬可教堂又重新整修,加入了象徵意義的屋頂,內部有雕塑家的聖殤和祭壇上的十字架作品,以及一系列色彩柔和的聖經壁畫。 廣場旁是克羅埃西亞的議會大樓,感覺靜悄悄的。只有幾團人來訪,我享受著難得不被觀光客喧鬧聲干擾的靜謐時光,一旁的房子還在整修的施工狀態,只有警車停靠一旁,有幾個背著樂器的年輕人進入,小狗悠閒的踱步,像是被遺忘的空城。 一團日本客經過,似乎是剛剛在石門碰到的觀光團,一位戴帽子的日本奶奶跑來跟我聊天,好奇的觀看我的塗鴉,很興奮開心的說you are artist,用簡單的英文告訴我,他們這次旅行要去的四個國家,還要求拍下我的作品紀念,我們自拍後又請導遊幫我們在聖馬可教堂前合影,她便開心的離開。跟日本奶奶聊天後感覺精神為之一振,心情非常愉悅!接著日本團後面,來了一團台灣團,台灣人的腳步也在世界各地留下痕跡。 離開聖馬可教堂廣場,下坡處有兩間博物館,從纜車站旁可以俯瞰整個薩格勒布市景,沿著纜車站旁的階梯拾級而下。站在高處呼吸薩格勒布的空氣,帶著陌生而親切的日本奶奶的鼓勵,感覺可以再走更遠的路了。
-
一個憂鬱症病人的自述 ──來自一名憂鬱患者口述
我是一名憂鬱症患者,有十四年的病史了,前半段(第十年)是憂鬱症狀,之後變為躁鬱症狀,藥物治療約五年,再加上離開原有的生活環境,病情有好轉。但吃藥後對身體的影響,會有短暫的失憶、恍神等症狀。 憂鬱症最大的病徵,在內心的表徵是:大者憂國憂民,近者憂生活環境、家人、身體;顯露在外的是不自覺地想哭。會有這些思維,一般在日常生活中,氣候的變化(季節更替或下雨)或隻身影單的時候最容易有這樣的情緒。最嚴重的會考慮自我了斷,當一個病患自認為與其活得很無趣,對這個家庭、社會、國家也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又且增加親人的負擔,社會醫療成本的浪費,或許,早點離開人世,早一點解脫。 躁鬱症最大的病徵是,恐慌(每天要用的牙膏或衛生紙將要用完時,不敢搭機,住樓上時怕地震及火災)、易怒(情商極差,遇事無耐心)、不安(密閉空間)等。病症發作是在環境的因素(太多人吵雜的場合),突如其來的聲響,太暗的樹叢,狗的叫囂,還有家人的碎碎念,在在都會引起恐慌症的發作,若長期積壓過深,傷人毀家者都有可能。 一個正常的人會有以上的病症,主要病因是各種壓力的積累,生活在這個弱肉強食、日新月異的競爭社會,每一個人都會有各種不同的壓力,如婚姻、金錢、家庭、工作、學習及人際關係等等,若無疏通管道,適當紓解,內心無法承受這些壓力,長此以往,自然就會罹患憂鬱症了。而患這個症狀的人,不分國界、不分尊卑、年齡、學經歷、身分、性別等等,在其他動物界,依然也會得此症的。 一個家庭如果有一個人罹患憂鬱或躁鬱症者,家人如何與之相處呢?耐心與同理心是最重要的藥方,而關心卻是偏方。既然了解了一般罹此病者除些許的遺傳,但絕大部分皆來自各種不同的壓力,所以在家庭裡或生活在周遭的環境中,如果有壓力,不管什麼壓力,儘量不要讓患者知道,更不能將這個壓力加諸在他的身上。否則,縱有仙丹靈藥也無法治癒這個病的。這個病徵在發作之際,家人要有耐心與之相處,懂得適時變換環境,另創新話題,改變當下的氛圍,以期轉移注意力,化解病者之愁緒。罹患憂鬱或躁鬱者是需要做長期抗戰的,不是一蹴可幾的。所有家人都需具有耐心的情商及同理之心,懂得換位思考,同情患者的不幸,在日常生活當中,給予更多的關心,千萬不要過多的嘮叨,不要小題大作,不要與之爭辯,凡事且讓三分,讓患者能很平靜地過每一天。若能如此相待,足矣! 後記:我現身說法寫出這篇文章,不是要博得同情,而是要以一個罹憂鬱及躁鬱患者,現身說出我們的不幸遭遇及期待這個社會及家人對我們的尊重、體諒及關心。相信隱身於這個社會的患者,何止千萬,卻蜷捲於黑暗角落,獨自孤單地咀嚼這份寂寞。 當然每一個不幸罹患憂鬱或躁鬱者的病徵多有不同,憂者憂每一個人內心深處不同的坎坷;躁者躁每一個所懼怕的萬物、萬象。畢竟每一個患者都是藉由各種不同的壓力所造成的,不同的壓力造就不同的憂慮與煩躁的人、事、物。職此之故,當病患發作之表徵也是不同,輕者或呆滯、或無語、或哀傷、或淚流、或哭泣;嚴重者或暴怒、或自殘、或傷人或跳樓等等現象,患者家屬自當留意,以免憾事發生,遺憾終生。 我們期待這個社會能給予我們溫暖,給予我們尊重,給予我們更多無私地關懷,不要再讓我們孤獨的在黑暗角落哭泣,我們需要陽光,讓我們能有一絲光線引領我們走出黑洞。下一次如果您遇見我們病徵發作,或自殘或跳樓時,請不要鄙視我們,我們也很無奈啊! 含淚書寫本文(容易落淚是我病徵),感嘆生活在這個競爭的社會群體,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病痛,而罹患憂鬱及躁鬱的我們,卻羞於見人,或許只有金門署醫的吳阿瑾主任了解我們的心境及內心的苦吧?!明天,當太陽再次升起,我們都期望能分享片刻的陽光溫暖,黑夜讓我們不再孤單,剩餘的時光讓我們不再寂寞。
-
煩惱永遠存在
在職場上辛苦了大半輩子的小花,終於可以退休了,她天真的以為退休後從此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哪知道她錯了,人生殘酷的重大考驗,正要開始……。 她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向忠厚老實又木訥古意的丈夫原來是個雙性戀,而且已經外遇多年,只是她一直被蒙在鼓裡而已;一向她引以為傲的一對兒女也陸續出狀況,才結婚不到兩年的兒子,和媳婦因個性不合鬧離婚,如果他們沒有小孩倒好解決,但他們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孩子,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完整溫暖的家他們可行的方法都試過了,還是沒辦法繼續走下去,媳婦又索取超出他們能負擔的高額教養費;一向乖巧聽話又優秀的女兒突然從大學休學,問她什麼原因她也不肯說,只是不停的哭泣。林林總總,把全家搞得雞飛狗跳……。 她覺得累極了,她的人生從來沒有如此疲憊過,以前年輕時遇到任何挫折,總覺得「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未來還是有無限的可能,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於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可是現在的她已經老了,她想好好享受人生安養天年,她還有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能力嗎?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願意用輕生的方式來向這個世界告別。 她最近常常想到死亡這件事,總覺得自己一天天地接近了,即使心情已經愁雲慘霧,但她還是捨不得離開這個世界啊!她渴望看到兒子可以找到真心愛他的好女孩,渴望女兒能復學完成大學的學業,有一個燦爛美好的人生,她渴望拜訪沒有去過的地方,她渴望吃美味的食物,她渴望中樂透。 她對人生還沒有死心,只是不甘心而已啊!望著遙遠的天空和美麗的大地,她似乎明白了一件事,人生是艱難的,婚姻是艱難的,只要你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煩惱永遠存在,端看你看待煩惱的態度和解決的方式。既然如此,放下,似乎是唯一的療癒,times change things change,有人說,時間,是解決痛苦的良藥,那麼,就把一切交給時間處理吧!她這麼想。
-
梵淨山蘑菇石
從山的腳盤往上爬, 經由「天梯」, 我們逐步感受到 它那「孤高」的氛圍: 它獨對一片天! 由它頭頂向下行-- 又回到它那「合群」的區域: 經由土地的連繫, 它與大地成一體。 來來往往的雲霧, 在它腳下的時空裡經過; 人們從它屹立的山崖下取得了道路; 但它昂首的身姿, 永遠只是仰望著天上, 似乎專注地看著什麼。 以蘑菇形狀的巨石的堅定, 無畏於風侵雨蝕, 挺立在漫山的野草之間, 挺立在冰冷霜雪的覆蓋下; 展現出毫無懼色, 永遠屹立不搖的自信!
-
向亞城許月芳主編致意
讓我們忘記時間 再新的一年裡 不斷向前 這世界 很多文化逐漸消失 很多世道崎嶇難行 讓我們再一次 航向未知 世界何其寬廣 有太多值得去探索 我們不能錯過 讓我們攜手共赴 而您的堅持── 亞城,也因而顯得獨特 註:許月芳,金門人,離鄉赴美定居數十年,擔任亞特蘭大新聞主編及社長一職,每期報刊分送當地圖書館,以供華人免費閱讀,常舉辦書香會等活動,促進海外華界文藝交流,因而為詩致意。 (稿費捐大同之家)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雖然妳年頭生一個,年尾生一個,連續生了四男二女,但總共加起來則只有六個。而之前我們曾經說過要帶一班子女回金門,如果依照部隊的編制,大一點的班為十二人,小一點的班為九人,我們就以九人一班來計算,還差三人。所以要不要趁著現在妳還年輕時再生三個,好補足一班。」 「你不要那麼貪心好不好?一個人照顧六個孩子已快要我的命了,你竟然還要我再生三個湊足一班,真是沒良心!」 「妳真的不再生了?」 「如果六個孩子還嫌不夠多,你再去娶一個番婆叫她再幫你生六個,這樣正好可以湊足十二人一大班。屆時你就可以當班長,轟轟烈烈地帶回金門祭拜祖先。假若讓鄉親笑說:烏番啊,你真福氣,怎麼娶了兩隻那麼會生的老豬母!到時我倒要看看你怎麼回答。」沙瑪說後竟笑出聲來。 「我會說:多子多孫多福氣啊!」烏番叔說後,兩人不禁哈哈大笑,沙瑪則順勢擰了他一下臉頰。(二一九)
-
【大內啟示錄】一代武師林振來
劉雲樵老師高足--大內禁軍總教頭林振來教官, 金門西園人,第3士校預士班進邸服衛士職後再保送憲校專修班受軍官訓返隊服務,歷經分隊長習拳學有專精晉為專業教官,為當時衛隊獨一無二之拳術總教頭。 民國65年秋,「小兵仔」由野戰第127師調邸集訓於士林官邸的83據點,兄臺與俺們朝夕同處於後山腰集訓區隊的破舊霉味充斥的日式木造建築裏「勤儉建軍」(相傳官邸原為日據時期「毒蛇研究所」),肝膽相照相濡以沫刻苦精煉而怡然自得, 同沐朝陽夕靄之霞暉,共霑日月山嵐之靈氣,期修成正果仙風道骨百毒不侵諸邪不入金鋼不壞之軀,鍛就以身作盾之利器,蓄積護衛元戎之能量。 林教官待人親切熱腸有古道俠義之風而無官僚之氣,初見,不掩飾其白色肌膚外型俊中有酷,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不特具英挺魁梧之姿,兼具炯炯有神之儀、休休有容之度,沉穩內斂反應靈敏,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洵乃不可多得之盾牌侍衛上上人選。 林教官之士校及憲校專修期別輩分高,拜劉老師門下亦係開衛隊之先,若非那一年因私自報名參加全國搏擊大賽(榮獲錦標)─不能見容於當道,被顢頇隊長老趙逼退,前途當大有可為,咸認最少是個「上校」的起碼官不為過 (當時集訓區隊長-外省二代者姜豫東、金籍區隊附三士校一期呂漢忠皆上尉,分隊長張鴻飛與洪定國憲校專科同期甫畢業還只是個少尉官呢,另一分隊長雖非金籍卻是具「體育專長」專案調邸服務之海軍政戰上尉王鳳生算是屈就了,蓋分隊長編階少尉到中尉也,但上蒼也沒虧待他,退前級職是經國總統的隨車侍衛上校組長)。 溯自民國59年總統府侍衛長孔令晟將軍推薦其軍校同學劉雲樵為侍衛室武術教練,得到老蔣總統的召見,從此擔任特勤安全顧問並教授八極拳及劈掛掌,當年有所謂:「八極參劈掛,神鬼也害怕;劈掛參八極,神鬼嘆莫及!」 八極拳質實古樸,簡明實用,巧妙運用甚至招招致命,是近身攻防之最佳利器,因此,清朝宣統皇帝特別聘請當時八極拳名家「神槍李書文」為清宮大內侍衛及禁衛軍之武術總教練,從此以後,八極拳就成為大內侍衛必修之拳術,據傳劉雲樵教練即曾師承於李書文大師 。迨「聯指部拳術師資訓練班」奉命成立即正式開班授徒,前後培訓了四期特勤菁英,林振來就是我隊首批於67年派往受訓之「種子教官」,另外隨同受訓者尚有4人是:后豐港的洪篤昌及吳厝的吳自由、後浦的許績耀,還有前述之海軍政戰上尉王鳳生分隊長等。 猶記當年俺入邸時渠等尚未派訓,僅林一人編制為我隊拳術主教,其專業份量與夫職務地位可見一斑。 據說當時衛隊有一不成文之規定:嚴禁參與隊外之拳術及射擊比賽,違者嚴懲!致好不容易培養的一位專才竟成了哪門子的狗屁制度下的犧牲品,又設若衛隊可以參加全國性的射擊比賽,咸認軍情局蟬聯多年錦標寶座的杜X興恐怕就得拱手相讓,自不待言。 「番薯囝仔」出身的林總教頭在83據點待命退伍期間,自重自愛自認命而無牢騷怨艾,鎮日赤膊健身練拳自我惕厲,彼時衛隊「劈掛掌」尚未推行,兄台業往聯指部參與團練再勤加自學有成乃為先驅,每見其自對大型整容鏡前調整姿勢自行修正務求完美毫不含糊,拳拳精準、招招到位、虎虎生風,觀其出拳移步:出神入化氣象萬千精采絕倫目不暇給─有氣吞山河之勢,波瀾壯闊;有排山倒海之威,摧枯拉朽!雖臻爐火純青化境,猶未自滿而稍存懈怠,自我期許甚高而不懷憂喪志,是衛隊難得之精英與夫俺少數打從心底佩服尊敬的金籍軍官之一。 自解甲三十有七年,人海浮沉,死生契闊,滾滾紅塵裡劉師已逝二十有五年,被逼退的林教頭在XX銀行屈就警衛小主管職終其一生,近日路過士林官邸老庭園,仰望後山坡暮色蒼茫裡,追思逝去的歲月特懷念起兄臺種種,不禁悵然而淚下,爰翻出其臨別所贈照片,感慨之餘懷敘其昔日行誼並秀出其丰采與金門鄉親分享。
-
剝皮寮紅塵舊事
走訪古樸老街,依稀走入時光隧道,內心盪漾著遇見老朋友的喜悅。 假日,偕內人走訪台北萬華「剝皮寮」,古色古香的建築散發懷舊風情,依稀述說著往日的紅塵舊事。放眼望去,紅磚屋牆、木材樑柱、拱型騎樓……連結成典雅畫面,老街區保存著清代街景,放送著歲月醇釀的百年風華。 「剝皮寮」地名的來源有各種說法,一說為剝獸皮,另一說是剝樹皮而得名。也有以發音來考究者,早期稱「福皮寮」,後來幾經改名,最後由於音近似閩南語「剝皮寮」,於焉定名。不論何種說法較為真切,肯定的是,這裡曾是經商活動,非常活絡與繁華的地區。 漫步紅色地磚與花崗岩鋪成的街道,古典街燈、傳統播音器、舊式電影海報……教人備感親切;還有紅磚牆前充滿童趣的彩繪,成了拍照熱門景點。 「好可愛的畫面!」街角一對銀髮夫妻在自拍,臉上流露喜悅,也許他們也在捕捉往日歲月的足跡吧! 隨興走進一間屋內,典雅木門、方形木窗、原木屋樑……訴說著美麗的故事。角落還有一座大灶和柴薪,我和內人在灶前留影,捕捉童年歲月的時光。 在街角遇見一位在地的老阿伯,和他打招呼閒聊,他非常熱心地告訴我幾處建築,如呂阿昌醫生宅、鳳翔浴室、長壽號茶桌仔店、日祥旅社……等,如數家珍的介紹,宛如專業導覽。古蹟是歷史文化最具價值的見證者,薪傳著先人的智慧與血汗。 老街尋幽,處處充滿驚豔。值得肯定的是,這裡設置有「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典藏各種文物。「這個真好玩耶!」走進入口,耳畔傳來陣陣開懷的笑聲,仔細一看,滾鐵圈、踩高蹺、跳格子……玩得不亦樂乎。不少人在戶外童玩區,享受親子活動的樂趣,寓教於樂的鄉土教育,融入早期農業社會小朋友的遊戲,相較於現在,這些遊戲似乎顯得較貼近大自然。 走進一間間的展示區,內容十分豐富,老帆船,寫著當年艋舺經商的盛況;阿嬤的菜櫥飄送著田園菜香;柑仔店,鑲嵌著農業社會美好的記憶……,每一處場景、物品都鐫刻著上一代人篳路藍縷的艱辛。 歲月流轉,每一個相接續步履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回首懷舊的景物,體會先人的智慧,更能啟發知福惜福的情懷。
-
人情債
「人情債」,指的是他人曾經施恩與你,而你卻從未或未完全回報他人此份情。常理上,即使你只是為了一點小事,然而你已拜託他人幫忙了,你就務必要找個適當的時機還他人此人情債,起碼,也要口頭上對他人說謝謝,如此,你的所做所為才不會因此犯了「來而不往」的不禮貌行為! 他雖不好意思當面對你說出曾幫你之事,如果你真的一直未表示意思,他總是多少會對你耿耿於懷的,甚至認為你是一位不知「感恩圖報」之人,往後如果你再有任何事情相求於他,則他讓你吃閉門羹的機會就相當大! 俗話說:「金錢債好還,人情債難還」,即指欠親友等熟識人之金錢是屬於有固定數目金額的有形債務,只要借方在相約到期時,將借貸的錢連本帶符合情理法的利息一起奉還給貸方的話,如此借貸雙方便已從此以後互不虧欠,借貸雙方的內心從此便可歸於平靜無事! 「人情債」乃屬於無形的心理上負擔,償還方式是無法以金額大小來計算,反而是使你精神上的無形壓力變大,即使你認為付出給對方的已過多了,但自私的對方卻可能仍無動於衷,如此對方對你反覆的糾纏不清,此將讓你得到憂鬱症的可能性就極大! 通常,「人情債」一般都發生在親友、同事等彼此熟識之人之間;某方在迫於無奈情形下才會欠對方一份「人情債」;如果對方是情義之人是不會放在心上的,反之,除非某方滿足對方予取予求的無理條件,否則,即使你掏心掏肺的對待對方,對方仍會做出無情的攻擊如:四處散播你的無情無義,除了讓某方信用掃地之外,還將使某方心理上不安一輩子! 應付「人情債」最好方式是凡事不求人或不接收別人的任何幫忙,如果真是迫於自己急需,也要盡量言明將來自己該如何還給對方人情債的方式,例如以等值的物質或金錢當面交給對方,以抵銷此份「人情債」,以杜絕後患無窮的對方需索、冷言冷語、見面無好臉色,以求一生能過個心情平靜的生活! 「人情債」的折磨─一輩子感覺的心裡痛苦程度,比起受盡如目前借方跟四處盛行的地下錢莊貸款所收取違法的高額利息及暴力討債方式的皮肉痛苦,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由此可知,「人情債」既然是那麼的難還,因為它將使你感到似乎一輩子還也還不清的煩惱! 大家千萬切記俗諺所說的:「凡事靠自己才是萬全之策」的道理,凡事盡量自己動手去做,自己能力有多少就做多少,尤其在目前功利主義社會競爭相當的激烈,即使是至親好友也盡量不要去麻煩人家,免得欠了一份「人情債」,往後真不知該如何還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