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解開密碼,飛向藍天──飛翔密碼自序
「無論任何樣態的人都是作繭自縛的。」我寫詩,是為了突破一些困窘,因為無法安定的站在地面上,只好飛翔穿過雲層,利用那些激昂、敏感、脆弱、詭譎的片刻──努力寫詩,不斷向未知與禁忌挑戰;我一直認為,只要誠摯且勇敢的向內注視、不斷探挖、深刻思考、認真過生活,那麼即使處在完全孤絕的黑暗中,應該也能透過抒寫而滋生一點血氣,安慰難以鬆綁的靈魂;每每在感覺山窮水盡之時,透過思考、解剖、咀嚼,真情的創作一首詩,我一再的應驗我的生活座右銘:『上天有好生之德』,然後我且讀且寫,感覺自己脫胎換骨,變成我希望變成的那一種人──過去的我一直是這樣想的。 如今,有機會把自己的詩,揉捏入一本集子,包裝成一個長方形的樣貌,攤開在不同的人手上;我開始想像那可能的閱讀者,不知他是否能搭著詩的翅膀,體貼我的心意飛翔?如果那人能透過紙張,與我分享私密性語言;如果那人能再深一層滲入我的感覺神經,像情人一般撫摩我的最最私密的部分,我會不會感應到一陣電觸而驚懾不已,如果那一切屬於雲霧雨冰、無盡的循環,穿過氣層向我漫襲而來,我該怎麼去向人感謝呢?相反的,如果無人理解我的密碼,只是用眼稍淡淡的掃過我寥寥的幾筆枯瘦的字,且暗自估量它飛翔的售價幾何?甚且懷疑在瞌睡來臨之前,這些詩句將比一群綿羊還更難讓人入夢?那麼,我會不會因此被沮喪的惡夢侵襲?被一陣黑雨給淋得再也伸張不出藍色的翅膀,無法憑藉想像飛翔? 胡思亂想之後,我發現自己這輩子唯一想認真去做的一件事竟然還是──寫詩;帶著自我『收驚』的心情,我又對自己說:任何一首詩,它能帶給我短暫的喜怒哀樂,但完全無法牽制我的任何其他,包括在深入創作的時刻,我也是被自己狠狠的拋棄、強制隔離的;甚且被痛楚撕得四分五裂,我嚮往及追求的一切,總是誕生出矛盾、衝突與對立,而這一切我皆無所逃遁,那詩中內蘊的狂號,才是我真正的完全的存在,那詩背後不得不忍痛割捨的一切,把片刻昇華成永恆,也是我唯一能夠支撐、保持純粹抒寫,且誘發任何一首詩的『絕對動力』──現在的我一直是這樣想的。一個詩人如果想要繼續超越自己,在質與量上獲得創作的滿足,那麼詩人內在火焰必須無止無息的燃燒;一般人只是『苟全自己』般地活著,而詩人則必須在思想和感覺的天地理,努力維持自己迫切的需索,而那『擁有』則必須包括未來與未知的一切觸探,也必須及早確定一件事,即:『生活的理由必須尋求於自己自身中,必須以自己的發展為目標。』寫詩的人,總是隨時在啟程,隨時在尋求超越,即使生活存在著矛盾和不安,詩仍以不變的一貫存在,支撐著詩人的毛髮血肉,開出一朵花來;詩人深刻體會週遭最敏感的變化,反射出種種的樣相和姿態,把複雜粹煉成最單純的詩句,這一切,皆是為了使生活與思想達到健全的平衡──未來的我將一直是這樣想的。
-
《蜜蜜甜心派》嘸驚!轉來喔:::
不知道是不是懷孕時常被嚇到,蜜蜜打從出生後,屋內如果突然有物品掉落地面,或是有人悄悄的走到她身邊,就可以讓她嚇得渾身發抖,或哭得昏天暗地,嚴重時還可能晚上不肯睡覺,鬧得大人也無法成眠,這樣嚴重的狀況,讓為娘的我好生心疼,怪只怪自己忘了依習俗在她出生的第十三天幫她做膽,因此,讓她沒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膽子。 來不及幫她做膽,不得已,小小時候只好常常送衣服到附近廟裡收驚,可是,稍大一點,收驚的師父建議應該把小孩帶去廟裡,效果會比較好,第一回帶著蜜蜜到廟裡收驚,原來前一晚不肯睡覺,還偶而哭得聲嘶力竭擾人清夢,沒有睡飽精神很差的的她,竟然在收完驚之後哼起了兒歌,還不時的以亮晶晶的眼睛與為娘的我眼神交流,回程路上,靠在我懷裡睡得好香甜,簡直不同於前一晚整人的模樣,我不得不在心裡讚嘆: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 常常去收驚,香油錢是一回事,耗費人力、物力才可觀,所以,在老媽的堅持下,我們帶著蜜蜜寶貝到廟裡依道教儀式做膽。當師父唸著:「嘸驚人大聲,嘸驚車大聲,嘸驚炮仔聲,嘸驚雷公聲:::::」,我心裡暗自竊喜,以後大概不用煩惱她又被驚嚇到了。不過,這如意算盤打太早了,她只是由「經常」改為「選擇性」嚇到,凡是濃眉大眼、皮膚黝黑的中年男性,一律列為拒絕往來戶,只要有這些特徵的客人,一踏進我家客廳,她會完全不給客人面子的放聲大哭,讓客人好生尷尬,老媽也只得趕緊把這小傢伙『遣送出境』,以免客人下回不敢來拜訪。只是,很難得的,遠從金門來的叔公正好符合這些特徵,只是,蜜蜜就是望著叔公,瞧了又瞧,然後,在叔公抱起她時,既未反抗,也沒抵制,讓一票大人笑她是小狗腿妹,知道叔公是至親。 夏末,遠從新加坡回金門探親的堂叔公,多抽出一天時間到我家和媽媽敘舊,看到我家蜜蜜容易受到驚嚇,教了媽媽一個金門民俗的收驚撇步,就是準備一杯生米,用小孩的衣服包著,在她身上輕輕點著,嘴裡唸著‥「鼠驚鼠收,牛驚牛收,虎驚虎收:::::。」把十二生肖唸完,就完成收驚的儀式了,不過,要牢記這杯米不可以給收驚的小孩吃到,以免無效。媽媽聽了猛拍額頭,表示以前老人家都有教,怎麼都給忘了。 初秋,公司辦活動,老媽要我和老公兩個人去參加就好,免得蜜蜜出門晚回來,又要耍什麼花招,在我極力爭取後,馬拉灣月眉世界三人行正式出發,抵達目的地後,她東張又西望的優游在人群中,還不忘隨時伸手拿最喜愛的爆米花吃,只是,帶她到劇場看表演,燈光一暗,就放聲大哭;玩遊樂設施,才一坐上去,就喊著:「媽媽,回家。」活動結束,是夜,睡得極不安穩。隔天早上,除了趕緊用金門民俗的收驚法幫蜜蜜收驚外,為了達到最佳效果,老媽還要求:「再帶去廟裡收驚吧!免得睡不好很可憐的。」看她來到收驚的廟裡,師父拿著香對她唸著‥「嘸驚!轉來喔:::::」轉瞬間,她整個人就神采奕奕,嗓門扯開喊著爸爸要抱抱,我實在又好氣又好笑,這小小磨娘精還真是整人,讓爸媽例假日都不得閒。只是,收驚回來還要幫她用求回來的符和艾草洗澡,這傢伙打從小開始,只要看見洗澡盆裡有異物,她就要大驚小怪,怎樣也不肯進入洗澡盆裡,非得讓大人把臉盆裡清理得只剩下清水不可,否則就要抗爭到底,粉累人的喔! 這一天,上完課回家,十點多了,打了電話問老媽:「蜜蜜今天乖嗎?」「不錯,只是,今天黃昏時,我們祖孫倆在門口散步,前一條巷子的廖媽媽過來我們家門口聊天,看見她一身黏答答的,所以,送了張符給她洗,很特別喔!洗過之後,今天晚上就不再滿頭汗,整個人都清清爽爽的。」我不得不在心裡讚嘆,冷氣機都比不上這張符的功效。 睡覺前,和老公閒閒的聊起了女兒經,也把蜜蜜的所有收驚的方式拿出來討論,兩個人的共識是‥無論是收驚師父的做膽、『嘸驚!轉來喔:::::』的儀式、金門的民俗收驚撇步,甚至鄰居所給的符,只要能讓蜜蜜寶貝健康又快樂,我們呢!什麼都相信,誰讓我們是符合標準的第『二十五孝』兒女奴呢?
-
《感恩的故事》阿母的白髮
阿母嫁給阿爸已經二十六年了,在我們的眼中,阿母是一個勤儉又「恰扒扒」的女人,小時候我和阿爸背地裡幫她取了個外號,叫「武則天」,因為阿母掌管了一家的財政權、立法權及行政權,令我們實在無法作惡,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惹來一頓毒打,我和妹妹二人常被打的皮開肉綻、叫苦連天,回頭想想,如果不是阿母當時的嚴刑竣罰,現在的我,可能還是個長不大的嬌嬌女。 猶記當時年紀小,阿爸要上班,阿母嫁給阿爸後就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專心幫阿爸料理家務,及照顧曾祖母,也許大家會很羨慕阿母沒有所謂的「婆媳問題」存在,阿爸是獨子,祖父在阿爸小的時候就往新加坡發展,祖母也在阿爸小的時候就過世了,在這樣的家庭中,阿母的確不需要擔心和公婆的相處所衍生的諸多不愉快,也不必擔心和小姑、小叔相處不睦,可是有誰知道阿母一嫁過來就要擔負的重責大任,首先要幫阿爸理財,阿爸個性屬於豪邁不羈型,常常呼朋喚友飲酒作樂,荷包也日漸消瘦,為免阿爸加入「存款不足」的行列中,阿母索性當起了家中財務大臣,年邁的曾祖母也得靠阿母平日的照顧,除此之外,閒時仍要牽著牛、背著鋤頭下田耕作去,不管多苦,阿母總捨不得家人餓肚子,她總會趕在吃飯前回到家裡的廚房忙碌,當時我和弟弟妹妹都還小,也都要上學,每次放學一回到家裡,桌上即擺滿可口的飯菜等著我們,真不曉得阿母是怎麼辦到的。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阿母的思想、觀念也慢慢在改變,我們曾開玩笑似的將阿母的轉變過程分為二個時期,一個屬君主專制期,另一是民主政治時期,在阿母還沒當到為民喉舌的鄉代表之前,她是一個守舊的女人,思想觀念都不容人家反駁,小蘿蔔頭如果做錯了事情不是打就是罵,幾乎沒有任何「言論自由」,而我們卻總愛惹阿母生氣,在這個小小的村莊中常常會看到阿母拿著藤條追著我們跑,一方面她可以訓練腳力、防止老化,一方面可以宣揚「家威」,以示君主暴政的恐怖。但這種緊張氣氛也隨著阿母當上鄉代表而宣告消失,可能是因為阿母走出了農村、走出了家庭,接觸了新的人、事、物,慢慢的,學習不一樣的處事方法,頓時,家中有了生氣、有了笑聲,我們也敢正大光明的「虧」阿母,阿母也懂得用溝通來了解我們,與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長大,這是我們最欣慰的事。記憶中的阿母是個堅強的女性,她從不在我們面前哭,阿母的眼淚很珍貴,記得在我剛升上高三的時候,因為急性盲腸炎而開刀住院,在手術前一刻,躺在病床上痛苦呻吟的我,眼角餘光正巧瞥見阿母不斷用手擦拭淚水,看到這情景,似乎痛的人不是我,而是阿母的心,我開始後悔了,曾經:::我質疑阿母對我的愛是假的,也常常扭曲阿母的美意、常和她作對,在醫院住了好幾個晚上,雖知道阿母睡不慣醫院的床,但她卻堅持陪著我,渡過那段苦難日子。 小時候,我們喜歡聽外婆講古,只要有關阿母的事情都是我們最愛聽的,外婆說阿母在娘家還不需要操心任何事情,外公外婆把阿母當成寶一般的疼,捨不得她做東做西,但阿母常常瞞著外婆自己一個人跑去海邊拾牡蠣或是到山上撿柴火,現在阿母也常利用假日去海邊拿些牡蠣回來剝,我們原本以為那是阿母的興趣之一,誰知原來是因為弟妹都喜歡吃新鮮的牡蠣,所以她忍著腰痠背疼之苦,一坐就是幾個鐘頭在那剝牡蠣。 也許阿母嫁給阿爸時,她帶來最豐富的嫁妝是她的愛、她的美德及她的純樸,如今孩子們都長大了,一個個離開了家,哪個做父母的不心疼,不僅要擔心孩子在台的安全,也要擔心他們是否吃飽、穿暖了,常常看著阿母一個人呆坐在電視前,看著那完全陌生的電視節目,數著那漫常的時間,耳朵豎的直直的,只為了等子女打來報平安的電話,心中著實不忍,阿母的青春歲月全奉獻給了我們這一家子,在這二十幾年中,她從沒為她自己打算過,每次拜拜時,她口中喃喃自語的竟是老公、孩子都平安順利,似乎遺忘了自已該有的利益,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隨著年紀的增長,我體會到母親的愛及包容,微彎的背、斑白的髮、深淺不一的皺紋,都是這幾年辛勞的代價,長大後的我們別無所求,只希望父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自己而活,別花太多的時間在「預支煩惱」上頭。
-
《番薯王自序》鮭與歸──我的島嶼書寫心路
●歸 一九九九年八月,結束了在加拿大一千多個遊學、浪遊的日子。離開楓葉之國前夕,偕妻、五歲大的女兒華華去亞當河看鮭魚洄游。「向鮭魚致敬!」萬千血紅鮭魚在湍流跳躍處的一塊告示牌,禮讚了鮭魚的一生,卻也傷痛了海外遊子的心葉。 鮭與歸的驚心動魄。我在異國最鮮明的畫面與記憶。 在「兩國論」的「紙上烽火」迷陣中,重返台灣,落腳八卦山。一個多月後,一場芮氏規模七點三,上下、左右,強度搖晃的「九二一集集大地震」。震碎的,是陷落的家園;震醒的,是土地的律動。在世紀之末,重新發展大地的刻度。 「九二一」後的中秋節翌日,我去了鹿港,觸目到受創、走位的龍山寺與文開書院。幾公里處的員林興賢書院則被震得只剩殘樑斷柱。沉痛的氛圍裡,我在鹿港街道上遇見金門館蘇王爺。緣於鹿港金門館重修奠安,蘇王爺出駕。原欲盛大慶祝的廟會活動,因為「九二一」,縮小了規模。蘇王爺神轎旁多出了「賑災募款」箱。在中山路一倒塌的「廢墟」處,蘇王爺的出巡隊伍徐徐走過;我的傻瓜相機在這裡定格,拍下一張張「神明、子民、廢墟」對比的照片。我的思緒被擾亂了;我卻聽到一個不太能為外人感應得到的鄉情絃音。念著二百多年前,蘇王爺神像被駐守金門的水師移奉來台灣。二百多年後,在某個地方,一群台灣香客和一個金門人,仍然膜拜、仰望著祂。這個金門人又多出了紀錄、記載那段渡過黑水溝的情事。從蘇王爺的原鄉到異鄉。一路走來。 九二一之後,人類進入了千禧年。這原是一個告別世紀末華麗、迎接新世紀曙光的歡喜龍年。因為父親從臥病到辭世,讓我們的千禧年多了份沉重。父親與母親,一個湖南,一個閩南,在邊陲之島交會、結合。他們是我金門記憶最重要的部分。母親早於我少年時代辭土而去,父親選在世紀末道別;母親長留金門,父親長眠台灣。為人子者,這些年不斷紀錄、書寫金門,卻不曾踏回自己的戶籍地去尋根。也不是不想。父親自一九三一年離開湖南老家從軍那一天,方圓三十公里僅有的一戶人家已無至親。捱到兩岸開放探親的年代,父親一句「回去作啥」,道出無親可探的無奈。父親在大陸四十年、金門三十五年、台灣十六年;九十二載的人生,他最常觸及的是金門,是那個毀於砲火、重建的小小村落。或因他在這裡生養了下一代吧。 因為父親,我對「祖國」、「祖家」的概念反而模糊;我對「金門」、「母家」,反倒有著多少鄉情堪記。我對待土地、身世的知覺,卻又不如七歲大、唸幼稚園大班的女兒華華一句脫口而出:「爸爸是中國人,也是金門人,現在是台灣人!」 父親走後,我回金門的次數增加了。每一次回去,總會到我出生的燕南山下古區村走走。二○○一年春天,公共電視台與螢火蟲映像體合作拍攝︽走過戰地─金門半世紀︾四集紀錄片,其中一集以我當主角;接著慈濟大愛電視台經典節目也找我談島鄉的記憶。外景隊都來到我出生的村落,把攝影機架在我那人去、陷塌半邊的老屋門前,要我凝視、踱步。有天正在拍攝、收音時,跑來了一對小兄妹,反問我是「誰人」? 村童見面不相識;遇見幾位村佬,也得我報上「瓜瓜」的土名,「失憶」是他們才能找回記憶。驚覺離鄉二十多年了。竟也有著義大利片︽新天堂樂園︾裡主角多多的離鄉與返鄉心情?儘管,自認這些年參與、熟悉於金門事務;在鄉人看來,他們似乎不很熟悉我,還可能還變得陌生。現實,讓我已不屬於這塊土地? 心理學家說,三十到四十歲的十年間,人生過得最快的時刻。到了四十歲,他們仍然無法相信、準備好接受「中年」時期的到來。這番解析,我充分理解到了。 從少年到中年,從世紀末到新世紀,從異國回歸母國,從九二一到家園重建;一個金門人的島嶼文學書寫心路,依然不變的鮭魚心情。 岸與岸。鮭與歸。 文學。我回來了。 ──二○○三年秋台北──新莊居
-
烽火兒女情
室友沒人敢出聲,或許他們的內心都會有一股無名的暗喜,嘉義鱸鰻的確是太囂張,今天終於踢到鐵板了。然而,陳國明卻對剛才的舉動和粗暴的行為感到不安,雖然他的理由充足,但打人總是一種野蠻的行為,學校也不容許學生滋事打架,萬一有人向教官報告,免不了要被處分。如果被記過張貼在佈告欄裡,或是升旗時被叫到司令台上罰站,屆時不知該如何才好?這是他一時衝動而沒有考慮到的地方。 一天,二天,三天過去了,嘉義鱸鰻見到陳國明總是怒目相向,但並沒有向教官報告,也沒人向教官檢舉,讓陳國明放心不少。 有一天深夜,嘉義鱸鰻用手壓住腹部,弓著身軀輾轉難受,並不停地呻吟著。陳國明被他吵醒後,本想不理他,但繼而地一想,兩人本無深仇大恨,又來自同一個鄉鎮,看他那副痛苦的模樣,著實令人心生同情。 「你怎麼了?」陳國明關心地問。 「我的肚子痛死了。」他痛苦地說著,然後是一陣一陣「哎喲、哎喲」的呻吟聲。 「我去向教官報告?」陳國明從床鋪上坐起,急忙地說。 「我想上廁所。」 「那麼我扶你去。」 陳國明把他扶起,又從床鋪底下為他取出拖鞋,當他俯下身時,聞到的依然是一股噁心的臭鹹魚味。 「穿好拖鞋,慢慢走。」陳國明扶起他時,低聲地說。 然而剛走出寢室,經過一堆廢棄的杉木時,嘉義鱸鰻卻突然地停下,急促地想解開腰帶,但在腰帶還來不及解開時,整個人已蹲了下去,只聽到一陣噗、噗、噗的響聲以及一股難聞的惡臭味│他竟然在那堆杉木旁拉起屎來,而且褲子也來不及脫。陳國明見狀,不知如何是好。當他拉完後卻自己站了起來,剛才痛苦的表情也一掃而光,但惡臭的屎水已從他的褲管流出來,滴落在他的拖鞋上,那股嗆鼻的臭屎味,讓陳國明噁了好幾聲。 面對如此的情景,嘉義鱸鰻自己也感到不好意思。 「你在這裡等一等,」陳國明告訴他說:「我到寢室拿你的臉盆和毛巾,先去洗洗再說。」 嘉義鱸鰻以一對感激的眼神望著他。 經過這次的「落屎」事件,嘉義鱸鰻對待陳國明的言行和舉止,不敢有所逾越和無禮。無論是功課、力氣和為人,自認為都不是他的對手,無形中對陳國明也多了一份尊敬。然而,嘉義鱸鰻依然不知收歛,經常惹是生非;和同學爭風吃醋,功課則是滿江紅,被教官視為頭痛人物。然而,他竟然還想追求同學們公認全校最美麗的林春花。 林春花有一張娃娃臉,皮膚白裡透紅,猶若一顆熟透了的蘋果,對人親切有禮,功課好、家境好,衣著更有些特別;短袖的白襯衫袖子總比別人長點,黑色的長裙多了許多褶子,那是時下最流行的百褶裙。無論衣著和氣質的確與眾不同,據說還是縣長的乾女兒;以嘉義鱸鰻那副德性能獲得她的青睞嗎?當然,若以一般青年男女來說,感情的事的確是很難講,但這些不大不小的蘿蔔頭,如要論感情實在早得很呢!或許嘉義鱸鰻的想法太天真了,動作太幼稚了。 嘉義鱸鰻並非以幽雅的言辭或文明高超的手腕來感動她;只要一見面,遠一點時,就吹幾聲口哨來引起她的注意;近一點時,不是要請人家看電影,就是說些輕浮的話。林春花被纏得哇哇叫,但始終不好意思向老師或教官反映。當她向班上的同學訴苦時,何秋蓮告訴她說: 「全校那麼多同學,只有陳國明能讓他心服。他們同住一間寢室,又睡在隔壁,可以請他幫忙開導開導他。」 「我和陳國明又不熟。」林春花說。 「找蔡郁娟,」何秋蓮急忙地說:「他們很好。」 「很好?」林春花重複她的話,俏皮地問:「怎麼個好法?」 「年底就結婚了。」何秋蓮竟開起了玩笑。
-
《金門人在廈門》行在廈門
廈門的交通,應該要獲得讚賞,首先,是它的交通動線相當的完備,也就是說,只要你熟悉廈門的公交線路,就應該沒有你到不了的地方,一定的步行,還是必要的;島內外也常見一些兜客的「摩的」(兩輪級的計程車),輔助你雙腳的辛勞!當然,路程時間的長短,就和你的經濟負擔指數有關了,如果你沒時間去熟悉廈門的公交路線,有個很好的選擇,就是計程車,我不是要你裝闊,事實上,大陸各地的計程車起跳價,通常在人民幣六至十元,廈門是持中的八塊錢,坐著計程車在廈門島內瞎晃,通常不會超過人民幣一百塊,折合台幣約四佰貳拾塊,可以說是經濟又實惠,很多客居廈門多年的台商朋友,計程車,仍是他們最常選擇的交通工具。 之前提過,廈門的市政規劃,相當的上軌道,主要的道路、巷弄大多有明顯的中英文標示,遊客在廈門要憑一張地圖到達目的地,不會是件難事;另外廈門自詡為旅遊城市,所以對治安的維護相當的用心,除了在秋節、春節前夕,偶有內地民工,因沒公返鄉,會有零星的搶奪及竊盜事件外,一般的情況,都不會讓客居廈門的你感到有人身安全上的威脅;半夜看見妙齡女子在路上獨行,夜遊也不擔憂乘車安全,因為在「旅遊城市」的大纛下,所有的在廈門討生活的人都知道,治安不好是會嚇跑觀光客,是會讓他們無法招商引資,是會讓他們更難生活的,所以儘管大多數的廈門人都有「患不均」,及對台商們財大氣粗的嫌惡,但畢竟這些過客們,相當大的程度仍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可是得罪不起的!有時我們也要奉勸少數財大氣粗的台客們,因為他們的放蹤與不知節制,不知壞了多少台商的形象,同時,也相當度的間接的影響了台商們的人身安全! 談到交通,不可避免的要談一下他們自豪的「鐵馬文化」!大陸盛行腳踏車起始應該是與「均貧」的現實有關;資本主義社會裏,在腳踏車已由代步工具轉趨為運動休閒用品的同時,大陸的大部份地區,腳踏車仍是一般民眾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大陸人甚至已經把腳踏車當成雙腳的代替品,在街頭上、大廈裏,你常常可以看到腳踏車隨著他的主人過天橋、走地下道、上人行磚、搭電梯::,另外,有人還把它兼作送貨的發財工具,有一種載重用的腳踏車,支架跟輪胎的構造,都要比一般的車子來得厚實,我曾見過有人用腳踏車搬運沙發及整組的衣櫥,不禁為大陸同胞們人定勝天、物盡其用的本事,讚嘆不已! 大陸的腳踏車市場相當大,以台灣的知名品牌「捷安特」為例,每年在大陸就有一百廿五萬台以上的銷售量,很多的大陸人,以擁有一台「捷安特」為榮,彷彿是坐擁腳踏車界的雙B名車一般;腳踏車,仍在絕多數的大陸民眾的日常生活裏,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當初一種不得不的選擇,如今卻變成資本社會裏的休閒遊戲,大陸人民的心裡感受,想必十分複雜! 再來談談現正紅火房車市場,囿於高關稅、自製率低及保護政策等因素,在大陸買一輛進口車,可能需要負擔的車價是台灣的三倍以上,比如說一台進口的陽春「豐田」廂型車,大概就要價四、五十萬人民幣,約合兩佰多萬台幣,實在令人咋舌;當然,他們也有相當陽春的國產車,「陽春」的程度,更甚於我們以前的速利1.2,售價約在人民幣十萬左右,雖然不算貴,但若是再把停車費、稅賦、換照費、可能的交通罰金、事故糾紛,及大陸人超愛借車的因素統合考量,你就會發現,還不如以計程車代步來得經濟實惠,又沒負擔。 在廈門人的眼裏,上車一塊錢的公交車,仍是他們在日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再加上廈門島內是一個禁止行駛摩托車的城市,所以,交通也還算井然有序,初到廈門時,對廈門禁駛摩托車的政策覺得很新鮮,似乎他們的政府官員早就定摩托車是破壞交通秩序、製造交通事故的主凶,所以很早就立法頒布這項禁令,問題是有規定就有例外,警察仍有公務摩托車,還有就是早期已核發牌照,早泛污鏽的三人座摩托車(我們常在抗日電影中見到的,日本人在機車側邊附掛一個乘客座的機車),再來就是無照在人行道亂?,四處攬客的「摩的」(摩托的士之意);這些個兩輪機動車輛,再再與廈門市政府宣示的建立高優花園城市風貌,有些不搭調,不過聽聞廈門市政府已律定好所有島內摩托車的有效行駛時限,並誓言要讓摩托車這種兩輪怪獸在廈門島內絕跡,此一作為,絕對值得讓老是怨嘆公權利不張的我們拭目以待!(系列之十一)
-
《金門憶往》快仔的一生
快仔心疼的看著清貴,要他別再去台灣了,留在金門種田養豬一樣可以過日子啊!清貴說:「不,阿母我一定要賺很多錢讓妳和阿嬤過好日子,我一定要為我們的鄉親擺脫砲火的威脅和貧窮日子而努力,我要做很大的大事業。」 清貴又去台灣了,寄了不少錢回來,回來一趟不容易所以每年過年才回來,阿伴和快仔既欣慰又煩惱:為什麼清貴總是說沒有立業就不要成家呢?隔壁阿泉和他同年,孩子都四個了,難道賺錢和做大事業會比成家更重要嗎?真想不透他! 民國六十八年米國人和共匪建交,共匪停止對金門單打雙不打,總算讓日子平靜了些。清貴每年回來都要阿伴和快仔搬到台灣住,她們不肯,無論如何這裡才是根啊! 清貴每次坐登陸艇回來,總激動地痛陳金門人是二等國民,無法和台灣人享有同步的建設和褔祉,什麼時候金門人才能脫離軍管時代解除戰地政務,讓民航飛機可以起降,讓百姓可以享有點燈、夜行的自由! 每當清貴說這些話時,快仔就很害怕要他別說了;這些言論若被政府的人聽到會被抓去關的,前些陣子村裡的水金就不知道為啥罵了句:「臭政府」,警察憲兵就來他家把他帶去關了好幾天才放回來。 民國七十年,南洋那個「番婆」寄來了封信:柱仔含憾病逝異鄉,臨終彌言:愧對老母?妻,願來世牛馬相報:::。快仔暗暗地哭了,她不敢讓阿伴知道,雖這些年來柱仔久久才來一封信報平安,他在不在人世彷彿沒什麼差別,但終究仍給阿伴一線希望,但願有生之年仍能見柱仔一面,仍能和柱仔團圓:::。最終阿伴仍是知道了,她哭著怨嘆柱仔的不孝,竟連死都早先自己一步去。柱仔雖一去不回,但快仔仍幫他立了牌位祭拜,終是夫妻一場啊!。 七十二年,阿伴在睡夢中與世長辭,拍電報給清貴,從台灣回金門的船期要等十天以後才有,那時是農曆六月底,依習俗農曆七月不能辦喪事,快仔只得自己在村人協助下送阿伴上山頭,待清貴趕回來時,阿伴的墓土已乾。清貴捶胸頓足仍喚不回親愛的阿嬤。他恨,恨為何金門沒有飛機,如果有的話至少可以來得及送阿嬤最後一程啊! 民國七十四年清貴終於娶了個台灣小姐阿娟。過年,清貴帶著妻子坐「騰雲號」回來拜見婆婆,那時阿娟已懷孕快八個月了,這讓快仔笑得合不攏嘴。可是不知是不是坐船顛簸動了胎氣,孩子竟在除夕夜早產,山外衛生院的醫生遺憾感慨地告訴清貴:金門的設備不足,如果這是在台灣,孩子存活的希望很大::::。 清貴失去了第一個孩子,快仔失去了第一個孫子,她想起已過世的大成伯公說的:「亂世命賤啊!」可是電視上不是說現在是太平年代嗎?為何金門人的命仍是一樣的不值錢呢? 清貴在台灣真的奮鬥闖出個樣子來了,他寄錢回金門翻修了祖屋,在祠堂「進主」在宗祠裡立了匾留了名,大大光耀了門楣,當年阿伴盼的、等的,柱仔沒有完成的,而今清貴都做到了,快仔感到很欣慰,她算是苦盡甘來了。 清貴和阿娟不斷的說服快仔搬到台灣住,快仔不願意,她在金門她住習慣了,況且若搬去台灣,阿伴和柱仔的牌位怎麼辦?清貴說可以「請」去台灣拜,但向阿伴燒香請示也未獲允准。清貴不放心,雖然快仔一直說她身體硬朗,偶爾和鄰居打打四色牌,眼力還不輸年輕人哩!但清貴仍託了親族裡一位住在附近的侄孫就近照顧她,侄孫媳婦三天兩頭地噓寒問暖十分關心,清貴實在可以放心啦! 快仔坐在偌大的廳堂前,電視上演著看不懂的劇情,但有聲音也就好了。快仔看著阿伴的相片,她想起柱仔;家裡沒有柱仔的相片她已忘記柱仔長什麼樣子了。倒是清貴寄來三個孫兒們厚厚的相本,讓快仔翻了又看、看了又翻怎麼都不厭倦。阿娟真是個好媳婦,不但協助清貴創事業,對待快仔這個婆婆既孝順又體貼,更為許家生了三個男丁:「等孫兒們將來都娶妻生子又生甘仔孫,這麼一代傳一代,我們這一房將來就子孫興旺了」快仔想到這兒就覺得她不會無顏見許家列祖列宗了。 快仔看著陽光一寸寸地向廳堂挪移,她滿足地感嘆時間過得真快,她有些倦地打起盹───她想睡了───。 快仔在睡夢中過世,享年九十三歲。
-
《番薯王自序》鮭與歸──我的島嶼書寫心路
●鮭 太平洋產鮭魚,每逢夏季就到河床內產卵。小魚孵出來之後,離開河水,由向大海求生,迭經四至六年的成長歲月,再尋母魚的來時路,游回淡水河。這段苦渡歷程,因為得逆流而上,要與水流的沖力搏鬥,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躍過瀑布,越不過,猶未產卵之際,就會死去。鮭魚也常會因為河水乾涸,被困在淺灘或河床上,面對死亡。 為了守住家園,也為了下一代的出生,鮭魚不避天然險阻,堅勇地奮鬥:腹向上,背向下,在湍流中,用背觰向上游爬。「在來處生,在來處死」,道盡生命的悲喜調。 金門族群地處飽受滄桑的島。中原南來,再因土地貧瘠謀生不易,紛又移向澎湖、台灣、南洋、北美開闢第二鄉。 少年十五二十時的出鄉關歲月,「六亡、三在、一回頭」,少數在異域闖出一片天地者,必以「僑匯」回鄉,或濟助族人,或築路、興學。心繫母島之心,不正符合鮭魚心情? 處處充滿洋樓空間的水頭村為例,每一棟建築,都寫著異邦遊子的愛與疼惜。赴印尼麻里吧板經商致富的黃輝煌及黃廷宙,各別於一九三一年匯一萬餘銀元建得月樓及番仔樓。在印尼從事土產買賣形成鉅富的蔡開國、蔡清竹叔姪,一九二五年銀信返鄉予前水頭族人建一中西合璧的兩落大厝。推溯至清乾隆三十一年,擁有十八艘「三支帆」,人稱黃百萬的黃俊,也捐銀在家鄉建構「酉堂」作私塾教場所,再以金沙的山后村為例,族人王敬祥在東瀛創立復興公司,從事銀行、豆類、煤炭生意,飛黃騰達後,猶不忘返鄉築路造橋,並蓋了十八棟二進大厝供族親居住。一九二二年間,旅星金僑蔡嘉種、陳景蘭、陳煥武等人感於金門對外交通不便,遂號召組織金門輪船公司,建造金星輪一艘,川行金廈。 之於出外人,金門人說是「落番」,民間流行一句俗諺「去三兩年仔,就著倒來」,無論是明清清季遷徙澎湖、台灣,或民初去了南洋,或就近的廈門、漳州、泉州,縱然是未再返回鄉門,他們對待土地的根源之情依然深藏,「僑匯」是表達愛鄉的一種方式;在異域建同鄉會館、祀神明、蓋金門厝、組織九八行、估俚間等,則是世世代代身為「金門族」的一種情境。 金門之可探,豈止於地處閩南的軍事之島。更在於饒富獨特氣質的島嶼文化與海洋性格,並且深具延長性;它的特殊性,超乎中國各邊界島嶼。「金門族」,從六千年前的貝塚文化及出現的聚落型態,迄明隆慶、萬曆以後,「倭寇就殲,海上安瀾,遠涉重洋者有之」,或如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爭,十月十七日兩岸阻絕,金廈水域斷航,四千多鄉能搭上返金的最後一班船,從此滯留大陸作了「兩岸邊緣人」;再如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砲戰爆發,大批鄉人在政府安排下,疏散至台灣各鄉鎮居住,自此成了「新台灣人」。留在金門者則成了「未淪陷的大陸人,講閩南話的外省人」。一九五六年以後,金馬實驗戰地政務,福建省政府被遷到台灣省新店鎮,島鄉戒嚴,往後漫長的三十六載軍管歲月,又一次改變了金門族的原鄉文化生態。 一九七八年,我在料羅灣搭上了「登陸艇」(LST)航向南台,高雄十三號碼頭下船,再乘平快車北上,從此謀食於台北的紅塵煙囂間。 許多年以來,回首個人與金門島鄉族脈動的過程,有機會探訪島內外的會鄉社,得以和各界同鄉互通有無,把酒話桑麻,它可能是在安平、鹿港、艋舺的金門館前凝視駐足;或是在同安大嶝島傾聽大小嶝人的「金門母島情結」;兩岸軍事演習再次拉高對峙氣氛,在廈門和平碼頭及黃厝灣俯視金廈族的風雲變幻;在南洋紅燈碼頭看著金門異鄉人於估俚間搶地盤、討生活的辛酸面;在新加坡金門會館和一群祖籍金門的作家談論「文學回原鄉」;在香港金門同鄉會傾聽金門族的九七情結;在北美中國城的「金門中心」尋找多元文化國下的另一種鄉情之音。 (上)
-
《紅樹梅》自序
本書原名「相愛應是別離時」,又名「金門六傳奇」,自費出版於一九八九年元月,以內人翁淑麗為發行人。當時出版比較匆促,因此書前沒有序文,稍見缺憾。印行後,經親友引薦,曾於金門日報副刊連載,頗獲時人好評。 本書是筆者任教於台中市逢甲大學時,利用課餘之暇,在一九八八年六月至十月共五個月中間寫成,又商請名民俗畫家王雙寬先生繪作插圖十二幅,使本書生色不少。 如以本書六個故事發生時間的先後來說,第一篇「海」最早,約在清朝末年。這個故事在金門民間流傳很廣,長達百年。雖然事蹟不算好,又涉鬼怪,但這是根據傳說,毫無辦法。男女主角雖以悲劇結束,勢將永遠在金門人的口裡代代流傳。第二篇「除非在夢中」,故事的主體發生在民國二十年左右,敘述一位悍婦凌虐婆婆和丈夫,婆婆無法忍受而自盡,丈夫憤而單獨遠渡南洋,一去音訊杳然。他是筆者的族叔,我幼時常聽父母講起,令人悲憫同情。 第三篇「紅樹梅」記述一位金門的絕世美女,可惜她的婚姻卻得不到幸福,夫婿過世以後,與再嫁的丈夫貌合神離,終於同一位年輕她十歲的青年私奔廈門。這位美女與青年筆者都認識,時間約在民國三十多年間,迄今她的美豔倩影仍嵌留在筆者的腦海中。 第四篇「相愛應是別離時」更是一個悲劇中的悲劇。男主角是筆者的族兄,他和他妻子可算是美滿的結合。不幸繼母惡毒,迫害無所不施。命運擺布下,婚後不多日,男主角游泳溺死。後來妻子生下遺腹,面貌酷似其父。不禁使人灑一掬同情之淚。 第五篇「抉擇」描述一位癡心女子與浪蕩漢曲折多姿的結合。此一雙情侶筆者也認識,故事的進行約在民國三、四十年間,但未能確保幸福,結局留有遺恨。最後一篇「巧手慧心」,縷述筆者的岳母的種種美德,但一點亦沒有誇張。她襄助父親和弟弟們辛勤奮鬥,終由貧困轉為富裕,叫人欽佩。 古人品評人物,須有「言事不言人」的口德。文章亦是一樣,將真人的姓名隱藏,而使用假名,當可算是「筆德」罷;重點在把事實公諸於世,由讀書去自行論斷。因友人建議,決定將書名以「紅樹梅」取代「相愛應是別離時」。
-
烽火兒女情
「不,你最讓人欣賞的是農家子弟的那份純樸。」蔡郁娟正經地,「我爸媽也是這樣說的。」 「在老闆妳的欣賞下,但願往後不要成為一根老油條才好。」 「不會的,我永遠相信你。」 「謝謝妳,老闆。」 他們邊說邊笑,經過東蕭復又走過東埔,寒風細雨並沒有淋濕他們熾熱的青春火焰。陳國明放下肩上的擔子,開往后浦的老爺車,已停在車站門外的紅赤土埕,陳國明把二只袋子拎到車上。 「下車時妳提得動嗎?」陳國明問。 蔡郁娟點點頭,然而掛在唇角的笑容卻不見了。 「如果提不動就暫時放在車站,」陳國明憂慮地,卻突然想到,「梁玉嬌家不就住在車站旁邊嗎,可請她幫幫忙。」 「別為我操心,」她面無表情地說,而後又低聲地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再來?」 「天天都可以來,」陳國明說:「難道妳忘了要幫我種田?」 她笑笑。 「只想當老闆,只想人家做妳的伙計,卻忘了要幫人家種田。」陳國明數落著她說。 「哪敢忘喲,」蔡郁娟終於有了笑容,「君無戲言,時時刻刻都記在我心中!」她高興地說。 第十一章 正月初九拜完「天公祖」後,學校又開學了。 復校時的兼任校長姜漢卿少將歸建,政委會派賴淮先生接任校長。 校長的更換似乎對學生沒有太大的關聯,他們依然是聽鐘聲上下課,依然是在戰地這個最高學府受教。然而,經過一學期的歷練,同學們無論在學業、身心或生理上,都有明顯的成長和變化;除了增加一歲外,在心智方面也成熟許多,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陳國明的班導師也由「空坎膦」換成了「矮仔吳」,班上竟然有三位同學辦了休學,宿舍也由原來的防空洞,改分配到第一寢室。想不到他的左鄰,竟是嘉義鱸鰻,而且兩人共用一床公發的床單。 「陳國明,我們先講好,」剛搬進去時,嘉義鱸鰻指著他說:「你要是敢越過我的床界,我就對你不客氣!」 「你說的跟我想的一樣!」陳國明不甘示弱地說:「不信,大家就試試看!」 嘉義鱸鰻的那一套,陳國明早已領教過,因此並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裡,倒想看看他能囂張到幾時。況且,這裡是學校,有老師、有教官、有訓導主任,誠然他真的是鱸鰻,諒他也不敢在校園裡為非作歹。 晚自習過後回到寢室時,同學們幾乎都是帶著面盆以及盥洗用具到貯水池或井邊打水洗刷一番。然而,嘉義鱸鰻卻例外,他把鞋襪一脫,放在床鋪底下,倒頭就睡;鞋襪因長久沒洗而散發出一股濃烈的腥臭味,其味猶如放久失鮮的臭鹹魚,同學們看在眼裡罵在心裡,但總是敢怒不敢言地掩鼻而過,而最倒楣的莫過於他的左鄰右舍,每晚都必須忍受這份讓人噁心的氣味到天明。 陳國明首先向室長反映,室長奈何不了他。於是向教官報告,經教官查證屬實,並提出警告,但嘉義鱸鰻依然我行我素,並遷怒於陳國明。 「陳國明,是不是你向教官告的密?」 他揪住陳國明胸前的衣服,憤怒地說。 「我不是告密,」陳國明說著,用手猛力地把他的手撥開,「我是公開檢舉你沒有衛生!」 「你敢管我!」他推了陳國明一把。 陳國明沒回應他,卻一把把他推倒在床上。 同寢室的室友都圍了過來,眼看陳國明乾淨俐落的手腳,一個個都目瞪口呆。 「幹!」嘉義鱸鰻不甘心地罵了一句粗話。 陳國明上前一步,二話不說,一個清脆的耳光甩了過去,並疾聲地警告他說:「有種你去報告教官!」(三十三)
-
《金門憶往》快仔的一生
望著被海賊搜括一空的家,兩個女人欲哭無淚也無奈,村裡哪戶不是這樣呢?這時,竟有一筆錢從南洋寄來,裡頭附了一封信,寫的龍不似龍蛇不似蛇的字,大成伯公說那是「番仔字」他也看不懂,他要快仔拿到后浦「奎星樓」請人幫忙看,那裡的先生比較有學問。 原來那信是柱仔娶的「番婆」寫來的英文信,信裡說她和柱仔生了三女一男,日子雖無大富但尚過得去。她稱快仔為大姐,請快仔原諒她,她只是怕柱仔回金門後會一去不回頭,那她和孩子該怎麼辦?柱仔在南洋雖然辛苦但一切都安好,請不要掛念::::。 快仔算是在心裡「原諒」了柱仔和他娶的「番婆」了;同樣身為女人她體會那份憂慮,也諒解了這份自私的佔有。 看來柱仔是在南洋落地生根不會回來了,快仔想到將來老了,是不是就要孤苦伶仃?她決定收養一個孩子,阿伴也贊同,於是她們用柱仔寄回來的錢「買」了個男嬰,請大成伯公幫他取了個好名字:清貴。 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陷,快仔不能再偷偷過廈門賣鴉片,兩個女人只得更辛苦的白天種地,晚上在燈下織魚網拿去賣,幸好快仔的手藝好,織的魚網很受歡迎。 一點一滴的,這兩個女人把希望都寄託在清貴身上,一如當年把希望放在柱仔身上一樣,她們對生命又重新點燃起熱力───。 民國四十七年,共匪沒日沒夜的丟砲彈,村裡的人拚命的挖防空洞、挖地瓜;怕是有命沒糧也怕有了糧沒命吃!快仔揹著小腳的阿伴躲防空洞,清貴上學堂還沒回來,阿伴和快仔一顆心幾乎要從心口跳出來:「天公伯啊!你可不能讓我的清貴有什麼閃失啊!」阿伴和快仔跪在洞口跟老天爺嗑頭。 清貴總算回來家了,帶回了一個消息:金門太危險了,學校要把他們這些學生「後送」到台灣去讀書。大成伯公也來說聽說政府會每戶補助點錢讓百姓到台灣避難。阿伴和快仔想了想,台灣人生地不熟,沒田沒屋沒糧,那點錢能支持多久?留在金門至少還有番薯根可吃;至於清貴,不,不能讓他離開身邊,去台灣怎會比較安全呢?要生要死一家人都得在一塊兒啊! 砲彈連續打了一陣子,大成伯公說那個阿豆仔「米國人」出面交涉,共匪才停了火,卻又死拉不下臉承認失敗,弄成什麼「單打雙不打」。金門這個小島雖然仍有砲火的威脅,但總算稍稍可以喘口氣了。 可是這單打雙不打也真是害人,村裡有好幾戶人家不是房子被砲彈打得成廢墟,就是人被砲彈打死;大成伯公的四兒子就是放心不下家裡那頭老牛,砲彈已開始打來了他還跑到田裡要牽牛回家,結果就被砲彈打死了,大成伯公乾嚎著哭不出眼淚,只有甩著白鬍子大喊「亂世命賤啊!」 砲彈繼續單打雙不打,當時避到台灣的人有的陸續又回來了,無論如何根終是在這裡啊! 清貴慢慢長大了,長成一個英挺的少年,阿伴拿出了多年來攢下的積蓄買了地,她要幫清貴娶某,清貴該成家了。 可是,清貴卻留書離家出走了! 清貴說他不要娶某不要待在這個朝不保夕的地方,他要去台灣奮鬥,聽說台灣是個遍地黃金的地方,他一定可以有一番作為衣錦榮歸的。他知道阿伴和快仔絕不會同意他離家出去冒險闖蕩,所以只好用「偷跑」的,他會照顧自己不會讓倆老失望的。 阿伴和快仔又哭暈了過去,她們擔心這又會是另一個柱仔的歷史重演。 幸好清貴常常寫信回來,他孝順的要倆老不要太辛苦他會努力賺錢:::說得和柱仔當年一樣,倆老既欣慰又隱隱擔憂。 快過年了,清貴寫信說會回來過年,船期在除夕前兩天。 那天阿伴踩著小腳來回地在門前張望,又不時和隔壁也是同一天回來的阿江伊阿母交換「情報」:「聽說今日才來兩隻登陸艇,不知清貴有沒有搭上船:::。」快仔在廚房裡煎魚,心裡也如鍋中的魚般被等待、期盼的心情雙面煎熬著。 清貴回來了,變壯變黑了,他吃著快仔煮的黃隻魚煮麵線,說著坐登陸艇的「受難記」:每個人都只能找個地方或坐或躺,不管是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婦或壯漢能夠坐上船就謝天謝地了,就算隔壁的吐了一地惹得你也跟著吐,或旁邊那人暈船暈得把脖子掛著你背上,只要能夠回到家,這些都沒關係,「難民大概也不過是如此吧!」清貴既是無奈又是憤憤地說著。(中)
-
《浯土浯民》航向天堂夢
台灣是每個金門囝仔朝思夢想的朝聖地,也是每個小孩的夢中天堂,但是這個天堂夢,卻充滿苦澀。 早年到台灣,沒有民航機,除了關係非比尋常,得以搭乘軍機外,一般人只能搭乘軍艦。軍艦有二種,一種是太武輪,一種是登陸艇。太武輪有吊床可臥,登陸艇只能席地而眠。要想坐太武輪,得靠點關係,幸運登上太武輪的,不一定有床位,沒床位的,只好在地上墊張舊報紙,將就著睡,即使弄到一張床,由於床位也不過是由童軍繩綁成的吊床,漫漫數十小時的顛簸航程,也夠折騰。 沒關係沒背景的,赴台的唯一選擇,就是搭乘登陸艇。搭乘登陸艇,是一段相當痛苦的記憶。許多同學在嚐過了其中的滋味後,從此視返金為畏途,逢年過節,寧可孤單單留在台灣,打死也不坐船。 登陸艇其實是艘運貨船,我們都笑稱它是「運豬船」、「開口笑」,艙門一打開,就是一個如同大型防空洞的空間,裡頭除了地板上一列列的枕木外,甚麼都沒有,因為都用來載貨,所以環境髒亂,上船後,第一件事便是搶位置,搶好位置後,趕緊鋪上舊報紙,倒頭便睡,以免暈船嘔吐。一個挨著一個躺著的畫面,讓我想起當年遠渡重洋到美國的華工。 事實上,在艙底,你根本睡不著,除了空氣悶,引擎聲也震耳欲聾,還有,放眼望去,都是暈船嘔吐的鄉親。 我摸摸身邊一袋切洗整齊的水梨,已經滲出汁液。由於我會暈船,媽媽怕我暈船吃不下東西,在船上會挨餓,總是要親自削好梨子,用塑膠袋裝好,讓我提上船,度三餐。在船上,我哪吃的下東西,總是吐好了就睡,睡起來又吐,吐到黃膽汁都出來了。我告訴自己,台灣就要到了,台灣就要到了,以減輕暈船的痛楚。 如果沒遇大風浪,通常一天就可到達高雄港。如果不幸遇到大風浪,可能要在外海飄流好幾天。下船時,艙底門一打開,數百人由艙底蜂擁而出,場面壯觀,有的披頭散髮、上氣不接下氣地拖著行李,有的用扁擔抬著僅有的家當,活像難民潮,對照著繁華現代化的高雄港,讓人有種辛酸的感慨。一路上,儘是好奇的眼光,上下打探恍如難民的我們。 下船時,還得通關檢驗,行李得一箱箱打開,於是,綁行李的繩子「喀嚓」一聲就被剪斷,封口也被凌亂地撕開,雖然暈頭轉向、四肢無力,還是得強打起精神,撿拾散了一地的行李。壓了一天一夜的梨子,已經爛了,我捨不得丟,一路帶著北上。 下了船後,碼頭邊盡是等著載客的計程車司機,硬搶著要拉我們的行李,在金門,爸媽都會耳提面命,下船千萬要抱緊自己的行李,不要搭乘碼頭邊的計程車,以免被敲詐。因此,我都會大聲的回答:「不要!不要!」 有一次,不信邪,搭上碼頭邊的計程車,想到市區的親戚家,姐告訴我大約只要五十元,沒想到司機東彎西拐,到目的地時,竟索價一百五十元,我斷然拒絕,要他再把我載回原處,結果司機真的把我載到碼頭邊丟下,爸媽知道後,痛罵我一頓,要我出門在外,不可以再如此,否則那天遇到不講理的,後果不堪設想。 到高雄後,有親戚的,可投宿親戚家,沒親戚的,不是連夜北上,就是只好到便宜的金門同鄉會將就一晚,同鄉會因只收取微薄清潔費,無經費雇用工作人員,因此,衛生極差,雖然如此,開船前夕,這裡還一床難求呢! 回想起當年的狼狽情景,恍若昨日。現在到台灣,有飛機代步,一個小時就可台灣走透透,想想,覺得真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