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貓撲蝶
近郊野外,因食煙火之便,貓往往以山林主人自居。牠們在步道上來去自如,聞腳步聲響也只是做蹲望之姿,便不再理會,雖獨行慣了,偶爾也會扎堆聚首。 草叢中不時有蜂蝶飛舞,反引起這些貓兒的注意,起初我以為只是動物的好奇心,直到見一隻貓兒以迅捷之速躍起,竟將一隻白蝶撲落草叢,方覺事態有異。 白蝶在草隙間幾度欲起,都被貓兒以爪擋下,白蝶許是驚嚇,便伏在草叢一動不動。猜測貓兒只是戲弄這白蝶,但見牠一個滾姿,右前掌已將白蝶蓋住,稍許,貓兒竟一掌拍下,白蝶毫無掙扎便被貓兒囫圇吞下……。 赫見眼前這一幕,那些丹青繡錦中「貓戲蝶」的生動意境全然覆滅,現實世界的殘酷即使被人為美化,其本質依然。 此時再看那些橫於階前的貓兒,似多了幾分乖戾之氣,想來剛剛的畫面也不過是山野的尋常一幕罷了。
-
拿鐵
幾乎每天清晨我總要來杯「拿鐵」(Latte),以增強活力,已持續經年。因為我有先天性的主動脈彎曲(aorta frequency),長期服用降壓以及促進血管暢通的藥劑,加上重訓(Gravity training),使得血管急速擴張,導致血壓變低,按說這種情況,姑不論是否會有生命危險(曾經有過多次昏厥之紀錄),但是日子總是要過的,而整個人突然間的萎靡不振,影響到每日固定的晨運進行以及諸般作息。我在未諮詢醫師的意見下,困而知之,自力更生,窮變則通,乃冒險犯難,斷然謀採此方自救。明知存在著風險,就像前述的負重訓練,都不是我這種「心損」一族所可以輕易嘗試的手段,所以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不得不之勇氣與決心驅使我「豁出去了」,勇往直前。 雖然借助咖啡提神,但又恐怕引起心跳加速,適得其反,剛開始嚐試的時候,逐漸的緩慢地啜飲,套量血壓計,未見過激反應,也就習慣了、安然了。之所以選用「拿鐵」,除了聽說喝咖啡易使鈣質流失,或以「拿鐵」的主成分「鮮奶」彌補這不足,亦為考量,另外還有一層涵義,因為我的重訓是靠20公斤的啞鈴擔綱,此物乃鋼鐵結構,舉啞鈴不就是拿「鐵」嗎?如此的搭配,宛如天造地設一般,豈不完美? 每日晨間的運動(含飲食服藥)程序是這樣的:五點半在社區中庭花園先為暖身操,這就好比昔日在裝甲部隊戰車出動前必須先得「溫車」一樣。遵循這樣的「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常縮寫並簡稱為S.O.P)不就是為了後續動作能正常進行,提供保障支持嗎?並藉由啞鈴的重量牽引,軀體下彎拉腳筋,挺身曲肘過肩後仰拉背筋,如此前置準備就緒,即行展開「拿鐵」重訓;包括「過頭伸展」、「二頭彎舉」、阿諾肩推(Arnold DB Press)各35下,側平舉(DB Lateral Raise)60下,然後以左右旋轉扭腰擺盪兼為歇息60次,最後是集中精神、全神貫注、孤注一擲的平舉擴胸10下,最是危險(倘無重訓基礎,諸君萬勿輕易嘗試,所以我是從最艱難的一下,進展到目前的十下,自覺已到達滿足點),此動作操典沒有,我自行用來驗測一日之始的體能情況。這種高強度的晨間重訓,心臟醫學理論是不鼓勵、甚至要禁止的。我是逾六十齡開始從事這樣的鍛鍊,先別說練出二頭肌、三頭肌、三角肌、胸肌、背肌等等成果(這只適合年輕人拿來做為炫耀的,方具意義),生命卻是在這樣的持之以恆運動下,苟延了下來,才是奇蹟。回想在醫學中心的心臟內科做核磁共振、超音波掃描、還有運動心電圖的檢測,專業判讀都認為我有心肌缺血及缺氧(ischemia)狀態,我偏不信邪。自忖以我這樣的體格身材,可是經過元首衛隊嚴訓精練培育根基的,我不及格?那麼天底下一堆胖子能過此關?寧有天理乎?曾經不經意間在網資閱覽到「運動時的短暫缺氧,也許有助提升心肌功能的適應性,並保護心肌細胞」給我適時的啟示,我常常覺得上蒼總在冥冥之中給我們做出妥適的安排,驗證人生道上一路走來歷歷不爽。同時憶及曾讀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所編排的主角楊過所逆練的《九陰真經》,不按牌理出牌,終不也水到渠成?此時就有了自我安慰「阿Q精神」的充分體現。 晨間約半小時在社區內的「拿鐵」運動既成,盥洗完畢進用早餐,並例行服了藥,往「823紀念公園」移動途中,順道去喝杯拿鐵,它是為後續約一個半小時,公園12種機械鍛鍊所提供的動力元素,無它,何止舉步維艱!感恩政府設置這麼些運動器材,不但合乎人體工學,老年人並可以借助機械原理輕而易舉的促成諸多療效,尤其對整脊理背強腰復健貢獻良多,效果顯著有口皆碑。為強化腰、背、腳各部筋骨,機械操做完預定進度,選一空曠之處續做前抬腿、前踢、金雞獨立、以及衛隊獨一無二的旋轉甩手功,據多年來觀察,綜觀民間諸多甩手操,從未見有衛隊所教的「拍肩,治五十肩;拍腰,固腎;拍臀,整腸」同時甩手動作一氣呵成,有「共一爐而冶之,畢其功於一役」者;而當年在新訓中心任教育班長常帶領所做的「陸軍操」十動未曾忘懷,只是感嘆隨著時光之老去,某些動作再也不復年少時之輕便靈活,固無待言。 一天的晨運,總計約兩小時,就如前述程序一一完成,日復一日,幾無間斷;包括過年過節,可說寒熱風雨無阻,盡力達成進度。促成我持之以恆的鍛鍊,我認為還有一個無形的動力在堅定支撐我奮勇直前,永不退縮: 猶記四十年前,我讀國中畢業班,二姊夫對我期望甚殷,臨畢業前夕,在其微薄的公務員薪水中,特別撥出一筆所費不貲的數額,為我添購兩巨冊精裝本的《牛津英漢、英英雙解辭典》以及漢字的《辭源》,捧著大堆頭的雙書來做為我畢業在即的賀禮,還在扉頁親題摘引曾文正公語錄「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作為勉勵我讀書成就的要訣,也是指引立身處世的良針。詎知我在未徵詢其意見下,擅自悄悄報考軍校,當時我看到其一臉的愕然,以及多少的傷心隱含其間。我愧然的接受這份臨別的禮物,心頭有說不出的無比沉重,就像這樣沉重的兩大冊暫時留置在家裡,心裡發誓「此時讓您失望,來日絕對遵循所示,自我惕勵,以不負所望」,從此銘記在心,除了讀書力爭上游另謀出路,當遭遇任何困頓時,總也秉此初衷逐一化解。如今進行這樣高強度的自我鍛鍊,倚持的不就是立定志向、搜尋相關資訊、有恆心有毅力一以貫之嗎?最困難的還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晚年為攝護腺肥大所擾,夜須如廁數次),黎明即起睡眼惺忪,莫忘鞭策自己奮力勉行,始克成事。 初,試飲咖啡,幼女尚讀小學,問我: 「為什麼叫『拿鐵』?好怪異名字?拿銅、拿金、拿銀不更好聽?運動選手得勝,前三名不是給掛金、銀、銅牌嗎?」 「咖啡是洋人傳入的東西,譯音唄。就像『咖啡』兩字固然是譯音,其他譬如人名直接音譯過來,像『MARY』直譯成『瑪莉』,不就是這樣嗎?」 「那『JOHN』的音直譯成『炯』不是較近原音?怎會是『約翰』啊?」我被問倒了,一時語塞,本來還要跟她舉例討論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對岸不是譯成「泰坦尼克號」嗎?英譯中固然沒個標準,中譯英像「台北」譯成「TAIPEI」,還不如「TAIBEI」來得準確呢。總而言之,莫衷一是,考慮小女尚在補習班受英語的啟蒙教育,為了怕混淆視聽,影響其學習心理,也就作罷。都說「術業有專攻」,留待小女來日學問做大了,倘我還在人世,再說與我聽了。 由於拿鐵,必飲拿鐵;喝了拿鐵,方能拿鐵。我在繞口令嗎?如上所述緣由,閱畢即會我意。
-
為一首老歌「喝采」
好像是在高中時期,聽收音機時聽到一首好聽的國語歌,歌名、歌詞全然不知。只覺得旋律優美,整首曲子不論主歌或副歌,都極有特色,深深印入腦海。當時家貧,買不起唱機、唱片。 不料近半個世紀過去,家家都富裕了,幾乎每戶人家都有電腦,我最愛搜尋老歌來聽。近日聽到鳳飛飛的歌曲中有一首歌名叫〈喝采〉的老歌,我彷彿遭觸電似的一驚,就是這個歌呀!這個睽違逾四十多年在我青春無悔、勇於追夢的年代的歌曲。 我對著字幕仔細聆聽,並不自覺的跟著哼唱起來-- 「陣陣掌聲中幕已經升起/正當我唱著那首情歌/接到一封故鄉的信/帶來消息/三年前別離的情景/浮現我心底 猶記得當時南下列車/聲隆隆/意匆匆/正慢慢的推動/我毅然不顧你的哀求/丟下你狠心溜走 往事一幕幕輕輕地掠過/朦朧中彷彿穿著一件黑色禮服/在教堂中寂寞無助/我獨自為你在祈禱/我悔恨滿胸」 感覺歌詞有些悲涼,似乎是一對情人分手的故事,但抓不住故事核心,因為歌名何以稱作「喝采」? 終於搜尋到日文原曲,歌詞如下: 「一如往常/劇幕拉開後/正在唱情歌的我/接到通知的是/鑲有黑邊訃聞 那是三年前/把你留在車站上/我獨自一個人跳上/緩緩開動的火車/在充滿鄉村氣息的小鎮之中午稍過/身穿一襲喪服/佇立在教堂前的我/竟連一句祈禱詞都想不起來 常春藤纏繞著的白色牆壁上/投下細長的身影/是孤單的我/竟連眼淚都忘了掉/在昏暗的候車室裡/對著無人可傾訴/在我耳畔所掠過的那首歌 一如往常/劇幕拉開後/在舞台燈光齊射中的我/今天依然在唱那首情歌」 日文歌詞使整個故事豁然開朗,應該是一個成功的女歌手,每天都在觀眾鼓掌「喝采」聲中度過她的職業生涯。有一天,當帷幕開始打開,她正準備上臺演唱的時候,突然接到了「他」的噩耗,不禁悲從中來。在歌聲中,她回想起三年前與「他」分手時的情形,她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獨自跳上火車,離他而去,也離開了故鄉。如今在歌聲中,她彷彿看到,她將獨自去鄉村教堂悼念故人時的孤寂悲涼。一時間,熱淚盈眶,情緒崩潰,不能自己。 這就是〈喝采〉。它不僅講了一個故事,而且以蒙太奇的手法將過去、現在與可能的未來都收到了故事裡面。像極了一個小說極短篇。聽說作詞家吉田旺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得來的靈感而創作了這首歌。令我不禁對他的才華「喝采」,作曲家中村泰士也令人豎起大拇指。 當時,日本唱片公司覺得在歌詞裡面有很多「不吉利」,比如「喪服」、「鑲有黑邊」的訃聞,不適合在娛樂場所演唱,希望能修改一下歌詞,但遭到作詞人拒絕。結果沒有想到,《喝采》在1972年推出後,即獲得日本唱片大獎。 有人認為歌名叫「訃聞」較為合理,然而我以為用「喝采」更能凸顯藝人台上風風光光與台下不為人知辛酸的一面,更加具有戲劇張力。 就演唱者的歌藝而言,聽了好幾個日文版本,總覺得鳳飛飛仍略勝一籌,她音色富有磁性而又略帶悲苦與無奈的唱腔,將歌曲詮釋得恰到好處,其他藝人望塵莫及,我不禁又為這位獨領風騷數十年而不墜的台灣藝人喝采!我也為自己喝采,因為青春年代許多因貧困而欠缺的東西,到老年都得到補償。
-
濕壁畫小鎮風情--奧伯拉馬高
當你踏入德國阿爾卑斯山區奧伯拉馬高(Oberammergau)小鎮,你會雀躍、會歡騰,因迎面而來的一棟棟房子都是一本本童話書,家家戶戶牆壁多彩繪上活靈活現的童話、或莊嚴肅穆的宗教故事。 在阿爾卑斯山區,壁畫小鎮並不罕見,但大多是乾壁畫,人口只有五千的奧伯拉馬高小鎮,卻以珍貴的濕壁畫聞名全歐。乾壁畫技法單純,只是用顏料直接塗在牆壁,彩繪上去的畫也只是附著於壁上而已,日久易褪色、模糊;濕壁畫則需繁複的技術與精緻巧藝。據說「濕濕」有兩種:一種是在抹平的牆壁塗上灰泥,趁灰泥未乾前快速以礦物質的顏料描繪上去,顏料必須滲入仍充滿水分的灰泥中,等表面石灰薄膜形成時即可固定。另一種是先用蛋清塗抹在牆壁上,在蛋清快乾將滲入牆壁時,趕快把顏料彩繪上去,這樣整幅畫即可滲入牆壁,與牆壁融為一體,因此整幅壁畫才得以光彩耀目,不易褪色。 奧伯拉馬高家家戶戶在花團錦簇的圍繞中,牆上呈現的是一幅幅美麗的濕壁畫童話故事,最有名的莫過於「小紅帽」與「漢娜兄妹」,情韻生動、色彩鮮麗。這個小鎮並以木雕聞名,每家木雕店在綺麗花卉映襯下,擺設好些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小動物、小器物等等木雕,益添生動可愛。小鎮人情溫煦、空氣清新、林木蔥蘢、小溪潺潺流過,清澈見底零污染,這是21世紀的「桃花源」、「烏托邦」。每個居民都是生活的藝術家,從他們居家環境花草樹木的栽種、鋪排、設計,即可看出他們的慧思巧藝,家家爭妍鬥麗,各具特色、互領風騷,這個詩情畫意的中古世紀小鎮實在太美、太迷了! 逛著逛著,彷彿又走入中古世紀童話時空了!眼前豁然出現一幢迷麗樓宇,倚牆而立的是成排高大的玫瑰樹,將之稱樹一點也不誇張,生平第一次看到這種高達二層樓的玫瑰花樹,全是艷紅玫瑰,花朵又大又多又亮麗,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去餐館途中經過一個麗花迎人的花園,看到我們導遊竟然很有詩意地獨立花叢中,告訴我們晚餐時間快到了,我們則還想遊賞一下花園,他說好且唱起蘇芮那首「請跟我來」的歌:「我踩著不變的步伐,是為了配合你到來,在慌張遲疑時候請跟我來……」我們即移動腳步跟著他走,他則陰陰地笑著說:「各位清醒清醒!這是墓園,我們後面已跟著一大群好朋友了……」,同伴揚起一陣驚叫、嘻笑……能把墓園營造得這麼瑰麗動人,也實在夠童話了! 到了那家古代是驛站,現改為驛站(或稱郵政)餐聽旅館用餐,德國啤酒一下肚,在迷矇醺然之間,當地導遊講起了這個古雅小鎮的童話故事--在一六三四年,全德國都籠罩在「三十年戰爭」的慘痛經濟蕭條及黑死病(鼠疫)威脅中,唯有奧伯拉馬高得以倖免。為了感謝神佑,全鎮居民因而同心協力演出「耶穌受難劇」,此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演出者僅限於該鎮居民,並召開審查會公開甄選、分配角色,演出和幕後人員多達一千四百名。「耶穌受難劇」每十年公演一次,公演當年全鎮到處可見許多留長髮、長鬍子鎮民,該鎮男人費心裝扮得神似耶穌或十二門徒,以吸引審查委員的青睞,有幸獲得演出重要角色的機會。下次公演即將到來,屆時更會擴大舉行,好客的鎮民已對我們熱情邀約,到時務必共襄盛舉。 吃完飯回旅館途中,看到一個野外戲臺正在演一齣童話故事,臺上臺下一片熱絡,觀眾非常投入,似乎也成為演員了!奧伯拉馬高的小鎮風情真是無處不童話!
-
她愛過壞蛋
「哥,我真的想不通你為什麼非要找這個『江曄醫師』幫你看病。雖然你拋棄過她,可是她也太狠了,把你身上的器官這裡割、那裡宰的。你剛動過手術,怎麼堪得住再接受一次手術?不行!我現在就幫你辦轉院,我們找別家醫院看去!」 阿偉氣急敗壞地大聲嚷嚷著,根本顧不得阿雄的現任小女朋友站在旁邊聽得莫名奇妙,兩顆水汪汪的大眼睛咕嚕咕嚕轉來轉去盯著病床上的阿雄、激動的阿偉、江醫師、另外一位專科醫師與縮在後面的兩個小護士看。 阿雄虛弱又羞愧地想制止弟弟說出他與江醫師的過去,可是阿偉憤怒的話像連珠炮劈哩啪啦到處亂竄,使病房裡的空氣凝結,大家驚訝的表情像在看恐怖片。 江醫師抿著嘴,深深吸一口氣,有種豁出去的灑脫,沉沉地說:「先生,請您尊重我的職業道德。我與你哥哥的事已經過了十幾年,現在我有家庭,請您尊重我的隱私權。這回是他來醫院看病我們才又碰面,也是他得了「睪丸癌」,我們才會割去他的一顆睪丸。後來發現他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附近的淋巴腺,所以才需要請淋巴腫瘤的專科醫師來會診。您如果不信任我們,是有權力辦轉院,尋找更好的醫療,只要能保住病人的性命,我們絕不阻止。」江醫師說完,頭也不回大踏步的走出病房。 連醫師是醫院裡的心理醫生,也是江醫師最好的朋友。她們常一起到地下室的餐廳吃飯聊天。這日,連醫師告訴她:「我懷孕了。」 江醫師愣了一下,想說什麼又開不了口,只含糊地問: 「這回妳打算怎樣?拿掉?」 「噯,你知道嗎?我家那口子已經早洩了。我這時竟然還能懷孕?這次若不把孩子留下,我怕這輩子沒機會當媽了。咦,你有心事?說來聽聽,別人要付費,你是我的好朋友就當作聊天好了!」 江醫師調整好心情準備跟好友傾訴過往之時,阿雄也坐著輪椅在醫院花園的一角對女友訴說同一個年少輕狂的故事: 那年阿雄與小曄都是18歲的高三學生,小曄的成績出奇的好,怎麼讀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可是也因為這樣使她連一個朋友都沒有。阿雄的成績不算好,可是他就是有膽量去追求那個高高在上的漂亮女孩。每天放學,阿雄會想辦法打發掉身邊的狐群狗黨,單獨守在校門口等小曄。那是一段浪漫又美麗的戀情,阿雄開朗的笑聲伴著小曄青澀的腳步徘徊在沙灘上、公園旁和昏黃的路燈下流連忘返。 可是當小曄告訴阿雄「我懷孕了」,年輕的阿雄嚇得避不見面。小曄顧不得顏面守在他家門口等他出面解決,出來的卻是阿偉,小曄永遠記得他那張鄙視的臉孔:「妳走吧,我哥不會出來見妳!」。 連醫師沉默地握住好友因抽蓄而顫抖的雙手,細心地問:「你這次見到他時心裡高興嗎?你現在的婚姻幸福嗎?你心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從來沒有想過會再見到他,我把所有精神放在工作上,我先生已經開始抱怨─因為他想要生孩子,可是我還不確定自己會是個好媽媽。」。 阿雄沒有辦轉院,也順利地開完第二次刀,只是小女朋友不再來看他。江醫師俯視著還在恢復室裡昏迷不醒的阿雄,輕輕地說:「這也許是老天爺替我討回的公道,你辜負我的就讓這兩刀來補償,我原諒你了。」。 第二天,江醫師一個人來看阿雄,問他傷口痛不痛?他滿懷歉意的說: 「還好,謝謝你們。小曄,我們的孩子呢?是男孩還是女孩?因該有12、3歲了吧?上國中了嗎?」只見江醫師轉開臉,握住拳頭,低聲說: 「那年你不理我,我執意要生下孩子,所以跟家人鬧翻,我逃家獨自在風雨中奔跑,只想把孩子生下來,可惜當時太年輕,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沒多久,孩子就流掉了。我們─沒有孩子。」 阿雄張大嘴巴、失神的望著江醫師的背影說不出一個字。 江醫師為晚歸的先生煮了一壺香噴噴的咖啡,讓年少荒唐的故事緩緩吹熄咖啡的熱度。故事結束後,江醫師沉默片刻才慎重地說:「我們離婚吧。」 「嗄?可是我不在乎你的過去,也不在乎你懷孕過啊!」 「可是我不愛你。」她抱歉的垂下眼睫。 江醫師特別選了一個比較沒人走動的清晨來看阿雄,卻在病房門口看見阿雄擁著小女朋友直道歉:「小寧,我以為你再也不來看我了。對不起,只要你不嫌棄我不再是個正常的男人,我一定會當個有擔當的丈夫。」 「我不在乎,經過這幾天的思考,我覺得你當時只是太年輕,不懂什麼是責任,現在你還是我最愛的男人!」女孩小小的臉蛋閃耀出聖潔的光芒,像極了當年的小曄。 時間停頓不再移動,江醫師原本上揚的唇角慢慢往下滑,白色的走廊裡剩下一個如同幽靈的身影慢慢飄入晨曦。 週末,江醫師回家把一些沒搬完的東西搬下樓。正好碰見先生帶著一個辣妹回家,遇見她,訕訕的解釋: 「小曄,我們是剛認識的朋友。嘿嘿!」 「不錯嘛!我們才離婚第三天,你動作蠻快的喔,加油!」 她禮貌性地跟那個女生點點頭,發動車子馳騁而去!
-
春日時光
最近先生常常忙於工作,假日一早便出門了。 我會問睡醒的孩子們想要吃什麼早餐,答案通常是麥當勞;麥當勞是兒童界的米其林美食,雖然不健康,但是我們偶爾為之。於是我穿戴打扮後,帶著二個幼兒搭一站公車到台大公館去吃早餐順便活動活動,一直玩到午餐時間後,才又搭公車帶他們回家。 這幾週常常是這樣的情況,沒有特別跟先生講,等到他忙完回家才告知,得到的答案都是「妳們這樣出門我很擔心」,他覺得尤其是我神經很大條,一個女人隻身帶二個幼童出門很危險,他不放心,又希望我們可以等他回家再一起出門;我總要一再的保證,我有多獨立,我精神有多緊蹦到起誓他才會作罷。 二個小孩出門玩累了,總會回家後一起午睡;我獨自悠哉的坐在餐廳長桌上切盤水果煮起咖啡,邊看著電影邊擦著指甲油,有時候窩在沙發,加個毛毯跟枕頭,實在完美。 直到幾個鐘頭過去,大兒子叫喚我;我走進房裡問他,要不要跟我看電影或繼續躺,他選擇繼續躺著,跟我聊著天。三歲的時候,忘記聊到什麼,他忽然對我說,妳大部分很愛我,小部分不愛我。 我問他,為什麼這樣覺得呢,原來他指的「不愛我」是責難他的時候;我跟他說了責難背後的原因,像是沒有問過別人就拿對方的玩具,不告而取的嚴重性等等;再反問他,你現在想想,當時我很嚴厲的跟你告誡,到底是愛你,還是不愛你呢;他說「是很愛我」,我藉此跟他說,媽媽沒有部分愛或部分不愛,對你們只有很愛很愛。 他從小就很懂事,這也是我能單獨帶他們出門的原因,安安靜靜搭公車不起身跑跳吵鬧,小孩就是會這樣沒錯,我可以容忍,但不代表路人甲乙丙丁需要容忍我們,這是我的鐵則。 傍晚時間,先生打了電話說準備要回家;電話裡的口氣充滿愧疚與歉意,不捨他去忙工作卻讓我自己帶小孩;我安慰他說,這真的沒什麼,因為我知道你不是去玩,也知道你很辛苦;就像我前幾個月準備工作忙的事,你也調整了時間照顧孩子們;也因此,與此刻相比,我覺得忙工作跟陪孩子相較之下,陪孩子是最幸福的時光了;體力上有點累,但卻想把時間就停留或重複在這些時刻,看孩子撒嬌,說童言童語,那些畫面都吸引我的心思。 忽然想起在回程的公車上,有個年長阿嬤看到我帶二個孩子,好意問我要不要幫我抱一個,我跟她道謝說不用;他們上車都會自己坐好在位子上,而且被爸爸影響,堅持要繫安全帶。車子行進中,年長阿嬤說了一句「妳們自己這樣出來好可憐」;我聽見的那一刻卻覺驚訝,想告訴她,我們吃了所有想吃的東西,孩子手裡還捧捏著一塊紅豆餅打算回家再享受,嘴裡輕輕哼著歌,我想我們一定比車上任何人都幸福,因為幸福是一種心情感知,無關乎戴了名錶或去哪裡都有司機接送。但轉念一想,在公車上反駁一個閒聊的老太太也沒什麼意思,其實生活大概就是,每個人都戴著自己的人生觀鏡片來臆測、羨慕或同情他人,卻未必能看清事實的樣貌,而我欲辯已忘言。
-
【小小說】老姜
一個月前,老姜的太太就跟老姜說,要去國外度個長假了,最近家庭成員們壓力實在太大了,兒子明年學測考大學,現在夜以繼日地讀書,希望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老姜的老婆則是職業婦女,常常蠟燭兩頭燒。 老姜一口就答應了,其實他壓力更大了,母親長期生病臥床,家庭看護人員又是新來的,慢手慢腳的。老姜今年終於升級主管職位,凡事必躬親,蠻過勞的。 所以,老婆大人一提議,馬上爽快就答應了。 於是,東市買行李箱,西市訂旅行社,北市買大衣,南市換美金,忙碌著籌畫著。 這一天,終於到了,坐著預約計程車到了機場。 帶著行李箱,穿著大衣,一家老小大包小包地準時在旅行社集合地點等待。 忽然老姜的太太大叫一聲:「唉呀,我們出遠門,我們家的毛小孩──哈利路亞,忘了交代鄰居老郭家餵食了!怎麼辦?」
-
生態金門
近日的新聞報導,藍孔雀在金門已泛濫成災,甚至入侵機場,威脅到飛機的起降,造成飛安的問題。十幾年前,我在金門做環頸雉調查時,就已經發現藍孔雀在田野活動。當時的數量不多,我曾建議縣政府要盡快將藍孔雀移除,否則將會如環頸雉般,對農作物造成嚴重的影響。現在藍孔雀在田野的數量增多,顯見縣政府對藍孔雀數量的控制,成效不彰。 金門田野的鼠類很多,這些鼠類對於農作物的破壞甚巨,而且鼠類的體外寄生蟲,如跳蚤、恙蟲、蝨等,也會為人類帶來疾病,所以每年都有滅鼠週的活動,也就是政府發放滅鼠餌劑給農民,讓農民將滅鼠餌劑放置於田野,引誘鼠類來食而死亡。那些中毒的鼠類,毒物仍留在體內,此時如被其他動物捕食,這些毒物會轉移到捕食的動物身上,造成二次中毒。滅鼠週的活動,等於將毒物發放到田野裡,污染環境,終究不是好辦法。在自然中,猛禽類(包括夜行性的貓頭鷹)和蛇類是鼠類的天敵,只要保護好這二類動物,自然會有效地控制鼠類的數量。用生物防治比用藥物防治,更符合生態原則,且不污染環境。 夏季精靈栗喉蜂虎到金門來繁殖,牠捕食飛行中的昆蟲,對農作物有益處;冬季黑鳥大軍鸕鶿,到金廈之間海域捕魚,來金門樹林夜宿。這二種鳥為何不到一水之隔的廈門活動,而願意來金門棲宿?這就是都會城市與鄉野的差別。過多的人工設施,雖然適合人類的需求,但都將與人類共生共存的其他生物,棄之不顧。這種人工設施的施為,如繼續下去,對人類的生存是不利的。 汽車快速地在公路上行駛,如遇到光線稍微昏暗的時候,時常會輾斃過路地動物,這叫路殺。在金門的公路上,一些動物如白胸苦惡鳥、褐翅鴉鵑、歐亞水獺等,時常被快速的汽車輾斃,成為輪下冤魂,這是金門生態的另一種浩劫。 後豐港的泥質灘地是成鱟產卵和幼鱟成長的重要棲地,也是後豐港村民獵取底棲生物如蟹、文蛤的地方。水頭港的擴建,將後豐港的泥質灘地改為港口,環境完全改變,所有的底棲生物不見了,後豐港村民勢必另謀出路。鱟這種億萬年的古老生物,也少了一塊生存棲地。 上述的各種現象,就是金門的生態。那麼啥是生態?生態指的是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而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構成的生態系統。環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環境:生物環境是指生物種與種之間和種內各個體之間的關係;非生物環境包括自然中的土壤、岩石、水、空氣、陽光等。一個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之間以及和環境之間,存在著一種平衡關係,也就是掠食者與被掠食者的關係。任何外來的物種或物質侵入這個生態系統,都會破壞這種平衡,平衡被破壞後,可能會逐漸達到另一種平衡關係。但如果破壞嚴重,可能會造成永久的失衡。中國有句俗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就是食物網中你死我活的生態概念。 島嶼的生態是脆弱的,一旦遭遇到破壞,便很難恢復過來,棲於島上的物種,不若廣袤山川的大陸可以尋找避難所,容易滅絕。過去400年來,許多棲息於無人島的鳥類,因人類的入侵,帶進了綿羊、豬、貓和狗而導致島上的鳥類滅絕。例如生活於模里西斯島的渡渡鳥,便是由於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入侵,他們毫無理由地濫殺、砍伐森林、建造城市,一步一步地破壞渡渡鳥的生存環境,導致無法挽回的滅絕。人類隨興地帶32對兔子到澳洲,給澳洲的生態系統造成幾乎毀滅性的災難。這都是生態浩劫。 基於穩定金門的生態,島上的藍孔雀應盡快地移除。移除的方法,可建請台北市動物園派員來移除,動物園有麻醉槍,他們用麻醉槍將藍孔雀麻醉後,帶回動物園飼養並供遊客觀賞,一舉兩得。
-
讓世界走進家裏
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我們家會成為接待家庭,接待從世界各國來的國際學生。 話說,大兒子去美國當交換學生,轟爸和轟媽膝下無子,把他視為家中的一份子,帶他參與家庭聚會,還搭郵輪去加勒比海度假。讓原本忐忑不安的我們也放下了擔憂,不再掛念孩子的美國生活,轉而以平常心來面對。但是一轉念,如果我們也把這份愛心,來對待從異國來台灣求學的孩子,讓他們在人生地不熟的台灣,有一個像家一樣的地方可以談天說笑,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嗎?於是乎,我鼓起勇氣參加培訓,正式加入教育部認證的接待家庭行列。 第一個正式接待的學生來自秘魯的珍妮佛,是一位法律系畢業的高材生,不僅大學畢業就通過律師考試,還申請了四年的全額獎學金,目前就讀某大學的國企所,一口流利的英文和西班牙文,更是讓我們全家人都差一點要起立鼓掌了。小兒子正在讀國中,每天都和書本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原本一會兒和我們抱怨讀書好累,一會兒又覺得常常睡眠不足,直到珍妮佛講述她每天是五點半起床讀書,而且還晨泳一小時,熬夜讀書只是每天的日常,對於未來,她有滿腔的抱負和熱血,學成歸國必定可以一展法律和商業的長才。兒子瞪大了雙眼說:「原來學霸不是一天造成的。」 第二個接待學生是珍妮佛的同鄉,也是從祕魯來的,名叫亞歷山大,今年剛滿十八歲,他的故鄉在亞馬遜河流域,他說那裏的風景優美,樹木蓊鬱,最棒的是能在河裡游泳,可能是從小對食人魚的介紹印象太根深蒂固了,全家人都張大了嘴巴,異口同聲的說:「難道你不怕食人魚嗎?」他笑著說:「亞馬遜河源遠流長,我選擇了和粉紅海豚一起游泳!」這個孩子個性外向,非常善於表達,當我們問他怎麼申請到全額獎學金時,他侃侃而談,學習是自主的,所有的備審資料、推薦函等,都是自己一手包辦,現在是大學的游泳校隊,而且正準備申請到新加坡當交換學生呢!靠自己的努力也是可以出國留學的,不是嗎? 接待的活動還在持續進行中,每每聽了異國學生的分享,除了佩服他們對學習的無比熱忱外,勇敢的打開心胸,迎向世界則是他們的特質,也許我已經沒有機會出國留學了,但是用一顆開放的心,接待異國學子,也讓我的視野佳變得不一樣了。
-
我與二手書的浪漫紀事
我喜歡買二手書,不只因為便宜實惠,而是二手書本身帶著神秘的宿命感,打開書頁剎那,試想著上一個擁有者,跟你有著一樣的偏好、興趣、品味,或一樣是某位作家的粉絲同好,才能在茫茫書海中撿拾同一本書;是故,當你在書店內挑起這本書,就像穿越時空,空間會面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樣。 不僅如此,能從書的狀態揣摩出上一個擁有者的樣貌。書頁裡那幾行我不明其意的重點線,隱約透露他者當下的心境或對人生的觀照;若書封、書腰、折口皆保持完整如新,擁有者極可能是追求完美或愛惜物品的人,但也有可能是不合胃口,僅翻閱一次就流落二手書市;而藏書章則是最感傷的意像,這本書曾被細心蓋上某人私章,象徵某人擁有物,某天他卻因故遺棄了書。 不時地,二手書會夾帶意外的驚喜--書籤。細數撿拾前人留下的書籤,零零總總加起來數十張,除了傳統紙書籤外,亦拿過婚紗照、名片、廣告單、折價券、大頭照、學生證等,像是一種線索,對方的職業、婚嫁、外貌全一目了然;書不是單純的商業物件,是一個人追尋知識的窗口、品味和生活。 現今實體書市場萎靡,買氣低落,而電子書市場卻逐年攀升,除較環保、價廉、輕量便於攜帶外,更象徵世界逐步數位化,但我仍私心偏愛實體書籍,那是科技產品無法取代的書香氣息和人味。
-
微塵
昨夜星辰 今夜滿天星辰 銀河系星辰 太陽系星辰 地球、月亮、地上一個人 星辰 落花成泥 流水有情 過眼雲煙 每個星辰 空無自性 今日星辰 依然在閃爍 銀河系是宇宙的微塵 太陽系是銀河的微塵 人是地球的微塵 細胞是肉體的微塵 三千大千世界微塵 微微塵 微塵裡有歡笑 微塵裡有哭泣 微塵裡有吞噬 每一微塵 無論互相認識或不認識 它都在那裡過完一生 緣成則聚 緣盡則滅
-
婆婆的大心肝
在鹿港老家,每逢過年過節就是全家大團圓的日子。 瓦斯爐大鍋上,九分滿的滷肉香關不住衝動,挑起鍋蓋從縫隙跑出來。兩隻薑母鴨分屬兩個大鍋燉煮,美得冒泡,兩種香氣在跑道上追逐,不分勝負。 一大早,媳婦們還未進家門,婆婆已先動鍋動灶忙碌起來了。採買的份量讓人以為她開餐廳做生意。鄰居看到廚房的大陣仗瞠目結舌說:「嚇人,你們要辦桌請客啊?」。連我們自家人永遠都很不習慣,進來一個說一回:「煮那麼多!」驚嘆號外加一臉不可思議。然而,婆婆的大心肝(閩南語,貪心的意思)從不是為自己,也從不因誰而妥協,她說:「那麼多雙筷子,要給大家吃得飽。」 一直以來,婆婆都是心裏有打算的人。她不但要餵飽全家十八個人的肚子,還為我們準備帶回去的晚餐和隔天的便當,一家一大份。她常說:「怨無不怨少。」所以,大家要各自回家前,總是忙著分東西。喜餅禮盒、餅乾、肉鬆、香菇……,凡是可以帶得走的,都是大家平分,這種均分的公平制度行之多年,剛開始覺得很麻煩,後來卻覺得忙忙亂亂了一團,也是一種趣味。仔細想想,平凡的小觀念卻是婆婆持家的智慧。 要炒麵了!我們開始備料,看到婆婆已先燙好的麵,媳婦們每個人腎上腺素瞬間飆升,「那麼多!鍋子不夠大。」「分兩鍋炒。」「吃不完啦!」「分一分大家帶回去。」最後還是依婆婆的原定計畫執行。炒麵的最後步驟是把料和麵拌勻,量太大,媳婦們伴不動,婆婆動手,三兩下就伴出師傅等級的風味。人人在大快朵頤之際,已不知不覺養成了老饕嘴,即使品味美食名店,我們還是毫不留情給予很多的負評。 大家不要婆婆太忙,總是要她:「隨便就好。」「簡單就好,不要麻煩!」她依然故我。其實,我們也理解兒孫回家,麻煩才是她的快樂。 近來,婆婆的腰力大不如前,要像往日那般大鼎大灶的為兒孫料理大餐,已是力不從心。她交待幾個重點,有些不好意思地說:「給你們煮喔!」就折腰緩步退出廚房。 想起婆婆那些好滋味,現在倒是有些思念。通過時間與距離,美味會越陳越香。也許美味可以複製,但其實,令我回味的卻是婆婆忙進忙出,即使是冷天都還可以忙出一身汗來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