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悅讀
寶貝很喜歡聽媽媽講小時候發生的事情,最好能夠是出糗好笑的,那些爬樹摔下、翻筋斗扭傷的趣事,以及摸黑找逃兵和演習馬路邊攔檢到金防部的高階長官,她可以一聽再聽,不過,最愛聽的莫過於媽媽正在看著故事書,被點召去雜貨店買東西,手裡握著零錢,腦袋瓜想著曲折離奇的情節,來到店門口,突然忘了要買什麼東西,只好快跑回家問正在廚房忙翻天的媽媽,聽到媽媽再次提醒,就趕緊快跑到店裡找老闆娘,笑咪咪的老闆娘問我要買什麼,突然,我腦袋又一片空白,只好硬著頭皮再回家問,手裡拿著鍋鏟的媽媽從廚房追出來時,我已經想起要買醬油了。 上金沙幼稚園時,媽媽就已經訂閱了國語日報讓我看,讀述美國小那些年,圖書室的每本書都看完,金沙國中的圖書館,文學類的書籍也都全部借過,每一個階段的求學過程,借書證絕對是好幾本,就連現在再回學校進修,也不忘每個上課的日子,到學校圖書館看看有無好書可以借回家看。所以,那一年,朋友看我已列入熟女行列,身邊全然無追求者時,好意帶我去依民俗儀式牽紅線,主事的人看了看我的面相和生辰八字後,笑了笑說:「命中帶書不帶先生。」我摸了摸背包,裡頭真的藏了幾本書,莫非她天眼通看得到? 上班後,任職的每家公司都頗具規模,所以,也都有圖書室的設置,每月新書報到,我都會第一個衝去借書,有段時間,更瘋狂的想要爭取公司圖書室管理人員的職缺,可惜當時直屬主管笑了笑回絕,說我的個性不適合,當下又不好意思問我的個性能靜能動,為何會不適合呢?也曾有創業念頭,希望開家複合式的書店,可以整天與書為伍,只可惜空有夢想,未曾付諸行動。看來退休後去圖書館當志工,可能會比較有機會。 看書的樂趣,真的不是可以用言語所能表達的,所以,為了讓寶貝也能像媽媽一樣愛看書,快三歲時從外婆家帶回身邊後,就三天兩頭帶往圖書館,只是,沮喪的媽媽看到孩子翻兩下書就開始逛圖書館、找媽媽聊天,只能自我安慰,也許她像爸爸愛畫畫聽音樂吧!有一天晚上,還讀幼稚園的她,突然對同住的小阿姨說要朗讀『狐狸與我』的故事,就這樣在房門口站了約十分鐘,她口齒清晰、抑揚頓挫的將這篇故事讀完,做媽的人熱淚盈眶,想到之前花了那麼多心思,真的沒有白費了。接下來的日子,每週五的圖書館日,母女會搬回來厚厚一疊的書籍,有些書籍她會一借再借,媽媽由著她喜歡就好,反正走路五分鐘就能到圖書館,想換書籍隨時都可以。 當論文計畫書送到指導教授手上時,他大笑的說:「文瑋同學,這不是文學創作,妳要寫的是論文啊!」於是,連續幾個假日,我到中正紀念堂旁的央圖找學報、論文,不意在架上還看到金門文藝的封面有自己的名字,偷偷的在心裡歡喜著。央圖不能讓十八歲以下的人進入,希望能和寶貝一起進入圖書館,下個假日就又轉換陣地到央圖的分館找,寶貝在兒童圖書區看得忘我,媽媽找了成堆的資料影印完,人已經累癱想回家休息,她還求著多留一下,她手上還有幾本故事書沒看完。因為計畫書資料沒找夠,那段日子的假日,只好繼續往其他圖書館尋找,寶貝樂得陪媽媽在書堆中打轉,還開心的在不同的圖書館辦了借書證。而以前定位圖書館是看閒書,現在為了找資料,發現圖書館的寶藏真的太多了,原來自己以前不懂得挖寶啊!現在,每天晚上回家洗完手臉,媽媽窩進廚房準備晚餐,寶貝就在書桌前看起了故事書,通常是媽媽要喊三聲以上吃飯了,寶貝才會抬頭應和,到廚房拿碗筷。和寶貝的外婆提起,這麼愛看書,耳朵都關起來,沒聽到媽媽的呼喚,真是傷腦筋,沒想到電話那頭的人,竟然歡喜的說:「愛看書是像外婆啦!當年金門還是用蠟燭當照明設備,我和她外公兩個人在房間裡一起看一張報紙,竟然看得太靠近蠟燭,讓報紙都燒起來了。」我也笑著應和:「對啊!阿嬤當年看我們一家子飯後都在看報紙,還開玩笑的說,娶到識字的媳婦真甘苦。」 鄰居太太問起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我笑著回答不要心急,就是帶去圖書館,常常帶去看書,這次停留三分鐘,下次五分鐘,看館內每個人都在看書,孩子自然就會學習,也就會發現閱讀的樂趣。這個寒假,母女每天晚上都要一起看新的故事書,看完要做分享,熱情的寶貝甚至於讀到喜歡的書,還會朗讀給忙碌的媽媽聽,從以前睡前的媽媽說床前故事,到現在孩子能分享對書本內容,突然覺得閱讀可以是【喜悅的閱讀】。看到寶貝學齡前播下小小的閱讀種子,萌芽探頭看到外頭繽紛多采的世界,媽媽的喜悅與歡樂,真的是千金不換啊!
-
在金門遇見梵谷
橄欖樹與木麻黃之間 老農舍與閩式三合院之間 薰衣草與高粱之間 普魯旺斯與金門之間 創作與生活之間 您和您們各自畫一條天地線 回來將世界放好 從夜的傾斜亮起來 聽自己圓周率裡的傳遞聲音 在那一抹山林一抹古厝的家鄉 猛力一揮。在這小小島上凝目。建構 擠出太陽調色奔騰的油彩 塗滿火焰昇華的巨大迴響 您和您們握有彩筆,孤獨,眼睛和靈魂 您和您們接軌世紀美學共同窗幕 在往返畫壇中羅列自己的位置 其實。您和您們是可以的 把花崗岩。村民。田園收藏放大 把這塊土地運回美術史殿堂 其實,您和您們是可以的 解開鎖鑰。見證大江大海的壯闊 聆聽偉大心靈的日夜投影 一如梵谷描繪燃燒的永恆風景 其實,您和您們是可以的 您們的名字將以千視萬聽接收記載 其實,您和您們是可以的
-
粵遊贛南閩西行
現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其建築以三雕:木雕、磚雕、石雕和二塑:灰塑、陶塑,鐵鑄和繪畫等裝飾藝術出名,其題材廣泛、造型生動、色彩豐富、技藝精湛,堪稱是一座民藝的璀燦殿堂,有「百粵冠祠」的美稱,郭沫若詩贊:「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 來到陳家祠的牌坊廣場,還沒覺得這祠有什麼了不起的特色,買了票進入書院的大院,被整個屋頂絢麗多彩的雕塑,驚艷得眼睛發亮,目瞪口呆、門、窗、樑、壁全是石雕、磚雕,處處皆雕塑,跟團裡姓陳的開玩笑,姓陳的不簡單,團裡姓陳還不少,個個神情與有榮焉,走入門廳又是木雕,每一幅雕畫都蘊涵著歷史故事,緊湊的時間讓我們無法一一細琢,只能加緊腳步跟著曉梅,去參觀兩旁的廂房、廳堂的展示嶺南各地的民間工藝品,有陶瓷泥塑作品,以嶺南民俗風情為主題,那逼真的神采,生動傳神,讓人會心一笑,如三姑六婆、吹田螺、賣荔枝等,真的惟妙惟肖。 還有玉雕、象牙雕、木雕等作品都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及研究,另有粵繡,與蘇繡、湘繡、蜀繡並稱中國四大名繡,展出的繡品,美得讓人信以為真,那串荔枝繡圖直令人垂涎三尺,那貴妃美女裸露的肩背,白嫩肌膚真的美得有若真人的肉膚冰清玉潔,太多了有老鷹、風景等繡畫,那些繡可真是藝術品。 都還沒有好好欣賞,中間的院落穿過也沒觀看,服務人員就開始一間一間的上鎖,開始播音參觀時間到了,怎麼時過這麼快,有人說好像很多院落也沒看呢? 拿張簡介看個仔細: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至二十年(1894)落。位于清代廣州城西門外,是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族人捐資興建的合族祠,為廣東口縣陳姓宗族子弟赴省城讀書應考、訴訟、議事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陳氏書院是典型的嶺南祠堂式建築,坐北朝南,占地面積一萬五千平方米。主體建築由大小十九座單體建築組成,呈正方形,面積為六千四百平方米,以中路為主線,兩邊廳堂、廂房圍合、青雲巷相隔;中間以長廊相連,庭院穿插。建築布局分明,縱橫規整,嚴謹對稱;廳堂軒昂,空間寬敞,廊廡秀美,庭院幽雅,是廣東省規模最大、裝飾最華麗、保存最完好的傳統建築,被譽為嶺南藝術建築的明珠。 這麼值得看的景點,卻來去匆匆,阿洲點人數,少了董爸、董媽,我看他們去上洗手間,阿洲去問門房,說沒有人都出去了,奇怪明明是去上廁所,會跑那兒?有人眼尖看見董爸、董媽沿外牆小徑走過來,原來裡頭服務人員看時間快到了,不准上裡面的洗手間,必須出大門去外頭的洗手間,也不看是兩位老人家,通融一下,還要老人家走那麼遠的路,真是太不通人情了。
-
冬日憂鬱
一整片灰濛的烏雲壓頂觀望渺小如螞蟻的人類,持續不斷下沉當中,一股陰冷濕氣就在週身邪惡地打轉著,冬風捲起落葉狂掃整座城市更加蕭瑟……此情此景,令我噙住淚水紅著眼不讓眼淚奪眶兒出……眼見公車駛進,我迅速躍上階梯急欲逃避這一身冬愁,豈知上車後才知空盪的公車裡怎也如此冷清?司機大哥又怎知我心?一首懷念的英文老歌「I'll never love this way again」霎時從車廂內大聲揚起,那波波動人歌聲句句撼動我的心弦,淚水再也不聽使喚奪眶而出……她們如潰堤洪水舖蓋我整張臉頰,司機大哥從後視鏡頻頻抬眼觀察我的情緒,讓我無處可逃! 隨即公車到站,我尷尬起身下車,身影逐漸消失在朦朧冬日裡…… 現身於大台北盆地,行走於枯葉凋零的冷清街道,灰色天空怎麼依舊濃稠的化不開呢?我呼吸著凝結中的空氣,嘴裡吐得是冰冷霧氣,過往的灰色樓房與我無奈擦肩而過,流連街上的人們臉上似乎都寫著「垂喪」二字。這一切的所有,集合成勢力龐大的憂鬱,強勢向我撲息而來,於是一種窒息感哽住我的喉,讓我再也無法招架! 整個愁擾亂著我,阻擋我的思緒,令我幾乎忘記你的存在,亦無暇記住你對我的好,你的聲音、你的溫柔、你的味道、你的體溫及你一切的所有已飄揚至遠空被世界所遺忘!我被一層又一層憂鬱的冬衣裹覆著,踡縮在裡頭冬眠真的好怕從此一覺未醒,再也看不到你!為了你,我將化作堅強的火燕衝破憂鬱圍圈,勇敢面對茫然與未知……… 親愛的呆呆,一季的夏日是我倆永恆的約定,那裡還深深烙印著我們奔騰的歡笑與雜亂的腳印,期待麗日高空的晴朗午後,我早已灑落一地冬愁,奔向陽光,再度擁抱可愛的你……
-
粵遊贛南閩西行
五羊石像是廣州市的象徵,傳說是戰國時期,有五位仙人騎著五頭羊來到廣州,發現廣州土地肥美,卻長不出好的五穀,就把五頭羊口中銜的稻穗交給當地百姓種植,廣州人才有稻米,所以廣州市簡稱「穗」,別名「五羊城」。 五羊石像雕塑極富藝術美感,吸引不少遊客的拍照,走下五羊石像,就是五仙人雕塑像的廣場,石壁上長達四十二米長,用三個畫面來展示五羊仙人的傳說,大家拍拍照,覺得沒什麼就走回車上,才下午四點多,曉梅就說把景點看完,明天一早就出發去汕頭,因為到汕頭的高速路有一段在修建,路況不很好,怕拉車時間會超時。 趕往廣州最後景點陳家祠,看了才覺得參觀時間太短了,五點半就關門謝絕參觀,陳家祠也就是陳氏書院。
-
不能說出的真相
離開那家小公司已十幾年了,我不知道老闆娘是否渡過那段婚姻風暴?我真真希望老闆早已「倦鳥知返」回歸老闆娘的懷抱了。 那是一家小工程公司,員工們就是三個工程經理的合夥股東。 很難想像我這小職位的夜校生的工讀會計,卻有著優渥的薪水。 開始上班時,老闆就把一位「林小姐」的證件資料全擺到我櫃子裏,千叮嚀萬交待:千萬不要讓「疑心重的老闆娘」知道,否則解釋不清,大家都會有麻煩。不疑有他,我在老闆娘例行的來電中,總是保留著「林小姐」這號人物。 在與廠商及經理們的輾轉的言談中,我才後知後覺,原來老闆劈腿已多年;總是以招待客戶、交際應酬為由,藉著工程經理們地相互掩護,待在林小姐那兒過夜;而且「林小姐」是他第N次的外遇對象。 公司的經營並無預期的理想,老闆個人的薪水只夠付房貸和自己零用花費,老闆娘除了自己的三個小孩又當起褓姆,幫鄰居帶了三個小孩來貼補家用,公司周轉資金不夠時,全由老闆娘張羅向親友借貸。 那陣子老闆因公赴日考察,要我帶著他 和林小姐的資料去辦理簽證手續,並特別交待我要保密;說是保密,其實是要我和經理們一致對老闆娘圓謊! 漸漸地老闆娘感覺有第三者的存在,只是找不到證據。或許她有點開始慌了,頻繁地來電追查老闆的行蹤,而我就得在她的懷疑追問之後,再依老闆交待的重點,圓一個謊來安慰她。 日復一日,我痛恨自己在發現真相時,卻沒勇氣向老闆娘說清楚;為了一個小工作,每天心虛地說謊,騙著一個善盡職守的賢妻良母。 在老闆和「林小姐」回國的那星期,我便提出辭呈離開了公司。 而老闆娘可能也不知道,當年曾是她最信任照顧的我,只能把一次次愧疚化為祝福;年輕的我,不知如何處理,也沒有勇氣告訴她我所知、所聽、所見、所騙她的事情;只能心中祝福這個默默付出的母親,能得到家人的支持,也希望老闆能懸崖勒馬,回心轉意,懂得珍惜老闆娘為他所付出的。
-
離愁
高中畢業,指考放榜,我即將就學的學校,「○榮大學」,位於台南。 這天,爸送我到機場,「金門往台南的旅客,請登機。」,我拍拍爸的肩膀道別,「放心啦!我來去啊,阿你卡緊回去,回去卡小心ㄟ!」,爸點點頭,將行李拿給我,並堅持送我進入登機門,我揮手向爸說掰掰,我感受到爸的眼神透露出絲絲愛子心切的不捨,但我仍得提著行李登機,直到兩人消失在彼此的視線中。 我知道自己為何會提著行李搭上飛機,因為我要繼續我的學業,「下一步~大學」,我要上大學了,該到外地學習獨自生活了,不能再像孩子般依賴著爸媽,我也知道這趟旅程十分漫長,所以我告訴自己「要堅強、要獨立」,因為我背負著爸媽期待,我一定要努力用功學習,我不能辜負你們的對我的栽培,待我學成歸來,於是我心志勃勃的向前走,踏上飛機,並看著飛機加速離開金門的土地,直奔雲端,我的大學旅程開始了。 回頭一看,突然發現,朋友○○哭了…。 外地的第一晚,我輾轉難眠,我躺在宿舍的床上,側睡、平躺,我試了好幾種姿勢,但始終睡不著,腦子靜不下來,一直在想「我上大學了,我離開家,獨自在外…」,然後腦子一片空白,熟睡了嗎?不!我仍清醒著,就這樣新的一天接踵而來。 然而,就在這新的一天,我勃勃然的心志崩垮了,我的淚水開始奔騰,我的心環繞著一件事,「我離開了,離開家,離開金門。」十幾年來,我不曾離去的地方,今天我卻雙腳在站在他鄉思故鄉,爸一手蓋的房子呢?媽煮的飯菜呢?我的房間呢?我的床呢?頓時覺得家離我好遠,老天爺─你在和我開玩笑嗎?為何奪走我所有的一切。我開始思念我的故鄉、我的家…,這樣的思緒有如大浪般波濤洶湧,覆蓋住我整個人,我的胸口好悶,連呼吸都變得困難,我試著用力呼吸,可惜我的身子仍十分無力,我不想做些什麼,我只知道現在的我「一無所有」,我沒有了依靠,我獨自一人…。 接下來的幾晚,我漸漸入睡,我想我漸漸習慣這兒的生活了,我有家、有爸媽、我的房間、且我躺在我暖暖的床上;眼睛一開,沒了!消失了!又作夢了!入眠後的我,時常夢見這樣的景象,每一次醒來心裡都覺得十分諷刺,難到那真實的溫暖只存在夢中嗎?曾經,一切是如此間單,我何曾失去過?今天!今天的我失去了,現在一切對我而言是如此艱難,甚至變成一種奢求。 手機響起,是爸!「喂~」我心裡好高興,「老爸~」,話筒傳來聲聲的關心,殷切的問我生活狀況,吃飯沒?錢夠不夠?有沒有人陪?好感動,這是我在台南唯一擁有的溫暖,如此窩心,「你媽昨晚攏沒睡好,一直在想你、擔心你,不知你過的好不好?擔心你不能適應…」,聽到這,我趕緊仰著頭,避免泛紅的眼眶滑落淚水,我告訴自己「不能哭!」;「放心啦!我過啊甲好,沒蝦米歹幾啦~恁麥擔心…」。『爸媽,我好想你們,我也好想回家,我不要離你們這麼遠。』這些話我說不出口,因為這只會讓在家的爸媽更不放心自己的寶貝女兒,我已經長大了,不該再讓你們為我操心,我會堅強,讓你們知道我過的很好,但一切斷電話,我的淚水便再也止不住了…。 這樣的思鄉情懷,你曾經有過嗎? 過年了,金門的孩子,回家了!
-
吾島塵事
牛事惶惶 為了開放美國牛肉進口,馬政府被叮得滿頭包,迫於壓力,政府一方面公告准許進口,一方面又讚許地方政府三關五卡,莫不是把美方當笨蛋?無獨有偶的,金門這陣子也被「牛事」搞得污煙瘴氣,定案許久的種牛牧場一傢伙被打成十惡不赦的環保元兇,究竟是怎麼了,看來眾人非得和牛兄過不去?既然如此,我們不妨探個究竟。 首先,我們必需理解,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的確是件大事,或者說,居於國家主權與民族情感,愈大幅度的開放外國農畜產品進口,無異是喪權辱國。不論是誰當家作主,絕不願幹這種讓人吐口水的事,但,誰叫老美手上有我們稀罕的東東。這不,蘇起也說得挺明白,「談判就是給和拿的藝術」。兩相權衡,只要不太虧,倒也不失為一起好買賣;可偏就遇上了多事之秋。不要說正逢三合一選舉前夕了,就是放在平時,沒事還找事呢,這不,一下子中央與地方不同調,一下子把開放風險無限上綱,彷彿只要美國牛肉一進口,立馬家不成家、國不成國,真是如此嗎? 再來,看看金門的養牛問題。如記憶不差,金門推廣養牛的案子,可是蘊釀了好幾年了,前些年鋼價飛昇,種牛牧場等工程一再流標,縣府一路追加預算,才到了今日的規模,這又遇上了「環保、吃素、不利弱勢」的反養牛勢頭,著實也有些冤屈。要論金門養牛,應該得從高粱酒糟的利用說起,當初原本是廢物變黃金的養牛計畫,時至今日卻被打成污染環境的元兇,到底事實如何,頗值探究。 事實上,不管是美國牛或金門牛,其可能發生的危害都是預想的。吃美國問題牛肉罹病的比例,據說為百億分之一;而金門養牛可能造成的危害,則眾說紛紜,但到底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就好像人家說某地治安不好,有人就在那生活了一輩子也沒事,有人就倒楣到初到貴寶地就遭了災;對沒事的人而言,治安好不好,只是數字問題,跟他無關,對遭禍的人而言,縱使犯罪發生率只有萬分之一,遇上了,對他的侵害就是百分之百,數字同樣和他沒有關係。職故,風險這種東西,不能以機率論,誰都不願自己是倒楣、遭禍的那個,能免則免。縱使吃美國牛肉遭殃的機率的確比騎機車低上億倍,但處於恐懼氛圍下的大眾,依然會天天騎機車,就是不會吃上一口美國牛。 金門養牛產業也是如此。按說金門推廣養牛,風險不低;那日,要是再爆發一次口蹄疫,免費送人都沒人允。再說養牛的用水、排放的糞尿,乃至打著嗝、放個屁,都成了地球暖化的幫兇,牛兄何德何能幹得了如此大事,還不是人惹的禍嗎?金門當然可以不養牛,金門的酒糟自然也可以有別的出處;但酒糟的存在不會影響環境嗎?因為影響環境,所以就不產高粱酒了?當下,應該沒人敢去捋這個虎鬚吧?是柿子挑軟的捏,還是欺人軟弱? 牛被妖魔化,與牛無關,還是人惹的禍。禍端也非政策,而是溝通出了問題;溝通有賴經驗與誠信,還要講究良好的氛圍與秩序,無奈的是,在當下的環境裡,這些通通沒有。那只能各說各話、各求憑藉、各打高空了。 民粹主義正是政客們的精神糧食。開放美國牛肉進口,與國人健康無涉,一直都是政治問題;金門養牛在短時間內,從明星產業變成環保殺手,亦非單純的政策取捨。這時,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想,這一切是誰惹的禍? 人在公門 入公門也有些日子了,以前淨聽人家說公部門黑影幢幢、效率不彰,在自個親身履歷後,真有些想法與感受。對於外頭紛紛擾擾的流言,我只想說,「公務員真的可以做得更多,但到底有沒有那個境域和心理質素去大展長才,則不無疑問。」 人們常說:「人在公門好修行。」但公務員做好修行的前提之一,卻必須是各樞紐、環節的緊密配合,除了自身的基本能力外,有好的政策、長官和同僚應為必備;當然,有本事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的能人除外,可惜的是,這類人像鳳毛麟角般的難尋。因為在行政流程中往往充斥著「太上機關」或「太上皇」等,這些人通常不用擔負太多的行政責任,卻有本事制肘政策的遂行及發展。 事實上,「太上機關」的存在往往基於防弊。公務體制中的防弊本無可厚非,但防來防去,往往是老實人吃虧;有真本事的,總有辦法在堅厚的堡壘裡找到漏洞與上下其手的空隙。於是乎,基層連申請一筆小額零用金都難如登天,卻不妨礙上層大手筆的把公款往自家搬。防弊,顯然有限。 我嘗想,人是理智的動物,理智可以用來控制周遭的誘惑,同樣的也可以用來規避監督。民間有句俚語說得好,「嚴官府,出厚賊」。顯然要澄清吏治不能只靠法令規範,道德的約束力才是重點。所謂:「道德是人民的最終武器」,善用這件武器,就算位高權重者也該知所警惕。 遺憾的是,道德也是最虛幻的東西。不成熟的民主,通常拿它來黨同伐異;成熟的民主,也難有定論。我們或許該想想,如何把道德轉化成為心靈的規範,讓正確的價值觀自小在人民的腦海裡生根,這遠比事後的嚴刑峻罰要有用得多。但我們也知道,道德既無比崇高,又何其廉價;如果將道德的光譜放在大時代,有時竟是是非不明、善惡難清。以德國為例,從俾斯麥的光榮到希特勒的沒落,不正標誌著同一民族道德認同的演繹?在社會紛擾、價值錯亂的時空裡,能訴求的,只有心的自由。 漢娜·鄂蘭曾說:「無論統治者或被統治者,都是自由的。」自由的民主體制本來就是一個值得不斷詮釋、反省、改進的社會制度;「昨是今非」、「朝令夕改」都戕害不了民主的光榮,更影響不了道德的高度。好壞的差別只在於,用什麼樣的高度和視野,去看待自己的自由、民主、道德與光榮。 沒有黑,白就不存在;善惡的交替有時只是一種符號的標記,孰好誰壞,犯不著用歷史的厚度去解析,只在反求諸己。 阿扁錯了嗎?阿扁或許真的沒錯,錯在他看不清自己扭曲的人性。 人在公門,有更多的機緣修行。和光同塵並不可恥,但在利益嘴臉的潮流裡,至少該期勉自己保留一顆透亮的心……。 談用人 話說有些人擁了一定地位後,一夕間便天縱英才,無所不懂,殊不知好的領導者不在於自己擁有多好的才能,而是如何善用人才。 人才之良窳著實不好論斷,沒有絕對的好或壞,有的只是合不合時宜、合不合才幹。 金門地方小,從事公務的人看起來很多,多得族繁不及備載,多得多數人都以為,就是因為金門的公教人員比例太高,所以不思進取,總沒有好的創新及發展,果真如此? 金門一年的公務歲出預算比澎湖高出四十多億元,但編制內的公務員只有澎湖的七成三。要說金門的公務員工作很辛勞,倒也未必,有道是債多不愁、事緩則圓,面對龐大的業務量從來沒聽說有那位仁兄、仁姐因此累壞的,倒是常有「東混西混,一帆風順」的評價。有這樣的狀況,應該分幾方面來解析: 一、勞逸不均。這是老問題,卻是活生生的事實。有些人工作永遠做不完,加班加到自己都懷疑是不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夠,對不起長官、單位、國家;但也有人,平素悠閒自在,加班依然加得理直氣壯,還大嘆為什麼總折騰我這種能人?實話說,這就是生活。我們不可能指望人人都像拚命三郎,更不用幻想單位裡沒有害群之馬;對勞逸不均的不滿倘若高漲到一定界限,就沒人會把上頭的話當回事,反正出事了有高個頂著,閒的推給忙的,忙的最終也只能望卷興嘆,到頭來,還是到打轉,一場空。 二、用人唯才。用人是門大學問,俗話說:「要學會領導之前,要先學會用人」。也有人說,如果領導是藝術,用人就是哲學;既然是哲學,就要講究各方勢力的均衡,尤其現今地方首長俱皆民選,有選票的壓力自然難以擺脫人情束縛,要想用人唯才,首要這位「才」肯幹,其次是要有調和鼎鼐的本事,最後才是要有一定的才幹。要迎合上述幾項條件著實不易,用人者除了要摒除壓力、險阻,還得要有過人的魄力及勇氣,可以為對的事堅持到底,在混沌裡營造一片光明。 三、擇優汰劣。這點說來簡單,卻也最難;考試院關中院長以此勉勵我們,蕭副總統也說公務員不能有鐵飯碗心態,但誰都知道真要雷厲風行,還是基層的、資淺的、沒後台背景的倒楣。念過行政學的人都知道,政務官和事務官本就是兩個井水不犯河口的系統,政務官負責制定政策,事務官負責執行政策,偏偏事務官的生殺大權都捏在未經國家考試捶煉的政務官手裡,政務官們到底有多少如選舉文宣裡的本事,有時只能靠運氣,遑論其「擇優汰劣」的標準會同吾等一致。 雖然有那麼多悲觀的想望,我還是希望能用政務官就大膽用吧,跳脫人事僵化的格局,才有大破大立的機會;公務機關缺的不是依法行政,而是大膽與創意,唯有獅子才可能帶領狡猾的狐狸(或甘於平凡的羊?),也唯有不拘形式的用人才可能實現首長們天馬行空的政見創意! 民主與貪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妻子成了忠實的扁迷,我寧願相信那是她泛濫的同情心作遂,也不願去理解為真理真的蒙蔽了她的眼、心。 政治是一種權力的分配與競逐,中國人總喜歡在塵埃落定後,為它下個奧妙的註解: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根據這個說法,在政治競技場上落敗的一方,被欺淩、打壓、賤踏,都是在情理之中的,也因為這種根深柢固的認知,自古而今,多數在野者扛著這塊悲情的招牌總能博得不少的同情與喝采。 嚴格來說阿扁的崛起不就是如此嗎? 當阿扁將他的官司定調為政治迫害、司法迫害的同時,有否想到他也正迫害著我們對民主的熱情。在威權時代,我們多麼佩服那些肯挺身衝撞架馬、軍警的民主先驅,曾經阿扁也是他們之間的一個,曾經他是國會評鑑第一名的優質立委,曾經他是帶來新氣象的台市長、帶給台灣真確民主希望的全民總統,但,曾幾何時,他竟成了帶個手銬高呼政治迫害的跳樑小丑? 我著實非常反對台灣先押後審的司法制度,這或許也是我和妻子在扁案裡少數的共通認知。拘束人身自由本來就是對人權極大的戕害,何況是在未獲審判的階段。我們經常陷入一邏輯思維的死角,不押人,可能導致勾串、滅證、逃亡,但這實屬煩而簡之,過度自我意識取向的拙劣手法。以扁案為例,押人除了可保證阿扁不逃亡外,要說勾串、滅證,恐怕吳淑珍本事要更比阿扁強得多。更何況就算阿扁交保在外,以大批隨扈、媒體如影隨行的景況,真要逃亡恐怕也是千難萬難,縱是如此我們的蔡守訓法官還是力主押人,甚至連指揮輿論對抗司法之類的詞都用上了,阿扁縱該千刀萬剮,但從這種思維邏輯入門,不忒陷入成王敗寇的泥巴戰中? 「我對台灣的民主難道都沒有貢獻嗎?」臺北地院審理前總統陳水扁家族四大案,偵訊前第一夫人吳淑珍召開言詞辯論庭時,吳淑珍顯然心有不平地如此提問;但我想問的是:「有貢獻就可以為所欲為、貪贓枉法了嗎?」 香港有部長篇電視劇叫《大時代》,大時代劇中的人物性格描寫非常鮮明,特別是鄭少秋飾演的反派人物「丁蟹」一角,橫蠻之餘還滿腹怪論,做錯了事,卻絲毫不覺得自己有錯,這種潛意識裡完全沒有犯意的人渣,我們甚至不能說他是個壞蛋,而完全邏輯思維迥異於常人的精神障礙者;扁珍是這樣的人嗎? 國民黨不貪嗎?你看,阿扁又被延押了!國民黨真沒水準,人家當初幹總統的時候都沒這麼超過! 對於妻子的抱怨,我已懶得辯駁。民主的最終結果若必然走向自以為是的貪瀆之道,所有民主先驅與烈土們,九泉之下,當會抱頭痛哭,大呼:「阿扁沒有錯,難道錯的是我?」
-
粵遊贛南閩西行
我們全團幾乎是藍色的國民黨員,我是李登輝時代成了失聯黨員,如果從學生時代算起至今有四十二年,當年黃花崗革命先烈犧牲,國父曾說:吾黨菁英付之一炬,怪不得以前被共產黨誆了,現在和民進黨比爛,如果國父還在,看到今日國民黨也會痛心疾首。 來到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刻著青天白日徽章的先烈處,不能嘻皮笑臉,莊嚴肅穆,奇怪呢,一下車就陰沉沉飄起小雨,國父 孫中山先生親題的「浩氣長存」牌坊式大門,迎接著我們的到來,招治特別把現任國民黨主席今之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親自簽名外套穿來謁陵,我們這些小卒兵還亂起鬨,說招治是代表來的,也不知為什麼,小小雨,等我們穿越默橋走過默池,來到七十二烈士之墓前,我們好像少了全體同志,默哀致敬,就開始下起大雨,拿傘步上石階參觀七十二磈矩形石塊,砌疊成金字塔形坊頂,頂上是自由女神,其實舊照片上是青天白日的國徽,有人發現在這麼多各地華僑捐贈的石塊中,有金門人王敬祥的大名,就是山后民俗村十八間,好令人欽羨,也是金門人的光榮,在中華民國建國史記上一頁。 糟了!雨越來越大,本來還要再走進去參觀,就在塔下方躲雨,圓目無聊唱著歌,我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誰會唱「國父紀念歌」,我們國父,首創革命,革命血如花,詞大多忘了,忽然狂風大雨,唱梅花、唱風雨生信心,只會哼,詞也都記不起了,真是沒有革命情懷及戰鬥精神,地下的先烈哭傷了心,為誰而戰?誰來領導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呢? 曉梅看雨下個不停,還越來越大,風雨交加,還是打道回車上,走回上車時,雨小了,還停了,真是奇也怪哉,剛才雨有多大,看廣場外的大馬路積滿了水。 路經中山紀念堂,是國父任非常大總統的總統府,直往越秀公園,越秀公園是廣州城市中心的公園,歷史上稱為粵秀山,越王山,因明永樂年間山上建有觀音閣,又名觀音山,面積共八十六萬平方米,但我們只去五羊仙庭。
-
尋你
展開翅膀 在天空任意翱翔 白晝的強光 讓我睜不開雙眼 看到的卻是你糢糊的身影 落日黃昏 微弱的光線 我再次尋找你的蹤影 看到的卻是你消失的影子 夜色的美 矇矓的光影 讓我掉入了深邃的幽暗 飄浮在寂靜的夜空 我不知所措 我隨著一線光亮而去 以為可以見到你 才發現是殞落的流星 等待 晨光的灑落 讓我可以仔細的把你看清楚 我會牢牢的記住你的臉 把自己貼近你的心 聆聽你的呢喃
-
當天生遇上天生
我的一位老師曾經這麼說過:「藍天是白雲的故鄉,金門卻是藍天白雲的故鄉。」他愛上金門的天空,所以小小的金門島成了他每年造訪的一站,十年來已經成了習慣,他笑說:「秋天是我尋找戀人的好時節,別人的戀人可以有肌膚之親,我的戀人高高在上、遙不可及,但我卻是迷戀不已!」我佩服老師的執著,也好想追隨老師的腳步,畢竟金門是我的故鄉,那些童年藏身於藍天白雲的夢想,一直、一直在記憶深處盪漾,我對金門藍天白雲的嚮往,應該不亞於老師吧!因為金門的藍天白雲伴隨我成長,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太多的依戀,就在那無垠的藍色天際,朵朵潔白柔軟的白雲裡,這點點滴滴形塑成帶狀的記憶,成就了我的人生。 12年前女兒剛入小學,我跟隨女兒的腳步來到「天生國小」當志工,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姐妹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孩子們隨著年歲的增長,各自有自己的人際天空,可是姐妹們的情誼卻是歷久彌堅,互動是年復一年,同喜、同悲的分享著生活點滴,互相鼓勵、互相扶持,成了比家人還親的親人,這讓在異鄉落地生根的我,有了更踏實的安全感。秋高氣爽的季節,在天生好姐妹的陪伴下我如候鳥般再度投入金門的懷抱,老師的慣性也成了我的慣性,這是一種純然的幸福!我們戲稱「天生幫」回娘家,經過一小時的航程,金門的藍天白雲就在我們的身旁、腳邊,我熟悉的故鄉到了,飛機緩緩在尚義機場降落,雀躍的心已迫不及待,踏出機艙,金門的空氣,金門的秋風讓我好滿足,仰頭望天,熟悉的藍天白雲籠罩著我,深深吸了一口氣,頓時精神飽滿,這是故鄉的味道,是精神的食糧。 遊覽公司派了大型遊覽車前來接機,8人小組開始3天的金門之旅,寬敞的遊覽車有些大材小用、不合經濟、也不符環保,但是沒人與我們併團,遊覽公司也大嘆生意難做,可見金門的旅遊已日漸蕭條,觀光客往大陸旅遊居多,金門只是過境,但我一點也不在乎,少了擁擠的人潮,我們的旅遊將更清幽、更自在!簡單行李佔去大大座位,一人可以悠遊好幾個座位,讓你從每一個角度遊車河、欣賞車外景致。我們的司機兼領隊是位中年男性,忠厚老實,他用帶有鄉音、不太標準的國語自我介紹,同鄉的我有親切的第一類接觸,他的名字叫「天生」,和來自北臺灣的「天生幫」有了共同的名字,我忍不住想起我的小學老師也叫作「天生」,我們真是天生有緣哪!一連串的巧合,我們與導遊大哥立刻拉近了距離,一次愉悅的旅遊於焉展開! 8人小組有土生土長的在地人,那就是我啦!有正港熱愛金門的金門女婿,那就是外子,有陪我二度、三度回娘家的好姐妹,所以通通有回娘家的熟悉感,每一處的觀光景點都是再熟悉不過了,所以同一般的遊覽團不同,我們在尋覓曾經有過的記憶和故事,享受曾經吃過懷念不已的美食,但在導遊大哥一連串幽默、風趣的小故事分享中,我們是笑聲、歡樂滿行囊,照片再一次捕捉了我們的瞬間,保留了永恆的記憶。那一晚,應了大嫂的盛情邀約,一盤盤朝思暮想的金門文蛤、一杯杯濃郁的金門高粱,滿足了我們的口腹之慾,在親情、友情的包圍下,我的心好滿足,這一夜,會是一輩子的回憶! 匆匆結束三天的行程,導遊大哥眉開眼笑的說:「天生團是我帶團以來相處最愉快,帶得最輕鬆的一團!」我相信他口中說的不是場面話,因為我們是一團最隨和、最隨性、最有水準,更是消費能力最強的一團〈雖然只有8位成員,消費金額絕不輸給30人的大團體〉,外子還戲謔的說:「天生幫」是來促進金門經濟的,返台之後他要印製獎狀呢!引來眾人哈哈大笑,總之,我們是天生和金門結緣的,3個天生串出此次美麗的金門遊,留待他日憶起,美麗的故事慢慢聊。
-
燈海小天不眠的夜
我常在「燈海小天」觀賞地下群星,一盞一盞不眠的夜燈,撩動著上海這座不夜城,我的心事因為有不眠的夜燈安慰,前行的腳步就像一盞一盞的燈逐漸亮起,當幸運像奇蹟一樣降臨在我身上,我相信那些燈是有靈魂的,因為許多從他方來上海討生活的人,要在這一座以推動國際化、躍上世界舞台為依歸的城市立足,往往得放棄過去的生活模式,躍入上海快速循環的激流,至於最後擁有什麼,努力之外也只能再加一個造化的安慰託詞,當地上多亮起一盞燈,不眠的夜也多了一個寂寞的人,而那些隱藏在人影後的嘆息遂飄向每一盞燈,那些不眠的夜眼就有了靈魂,所以上海越來越明亮了。 我喜歡在「燈海小天」這個我為它命名的小空間內做自己喜歡的事,它是佳安小窩偏向東方的一個小天地,有十二扇窗玻璃的遼闊視野,窗戶關得再緊,仍有陣陣寒意從窗縫滴溜進來,有時我戴著露指的手套在電腦鍵盤上來回穿織意,漸漸冰凍的手指速度變慢了,我的頭腦就會發出提醒或抗議的聲波,這時我才會離座去喝一杯熱飲,但從台北帶來的沖泡式的燒仙草總來不及喝完就結凍了。 因為抒寫的意念勃發,只好讓自己在寒夜裡體驗更多的冰涼滋味,讓清晰的思路指引凍僵的手指繼續在鍵盤上舞動,我心裡想,如果我能承受這季節的冰冷,也就是接受了這域外的大地環境。冷,是一種比較,我花了兩星期時間才逐漸適應上海的冷,這剛好是千羽在上海的年假,他說等他適應冷空氣時也正是要返台的時候了。所以他只能放棄和冷對抗,臣服於移換環境後的種種不適。冷之外還有更冷,燈海的興滅之外還有天光持續循環,除去文明科技的外衣,人們生存的大地之上,每一個夜晚都有它不同的冷暖滋味。而燈海的眼睛總會告訴我一些不同的故事,包括思念一個人的時候,自己應該如何自處,如果能調理好人和人之間的情愫萌動,也就能開拓出不一樣的人生格局了。 所以我對知友說:「越是心繫對方的擁抱越是令人感到寒冷」兩個陌生的世界一但穿越臨界點,小我的個體總是陷入緊張狀態,所以那感覺寒冷的擁抱其實是因為真心投入其中,就像兩岸一衣帶水的彼此觀望著對方,這也是為何我放不下抒寫的主因,因為我需要靠它穿越時空來理解那深邃動人的樂章。 地上的燈火是上海寫實的群星,以前我筆下的人物總會跟著天上屬於自己的一顆星星行走,但上海是沒有星光指引人的,人們只能創造繽紛的燈火撫慰自己,那絢爛也是為了驗證自己的努力已獲得成功,值得與眾分享。 上海的環境讓人們感情的釋放方式走向兩極化,不是過度膨脹就是極壓抑的內斂化,許多人視隱藏為最好的自我保護方式,人人都捍衛著自己的私密王國,真情就像似天上難露的星芒,反而地上的燈火才是人間最實際的陪伴,只要點燃一盞燈,就不必去揣想人間是否存在不離不棄的真情,只需讓燈火穩定的閃爍著,或者ㄧ動也不動的亮著。恁那情感的燈花安靜的自開自落,沒有期望也沒有哀怨的度過上海看不見星芒的夜。 除夕傍晚,天空依然灰濛濛的,六點多,我還在趕一篇專稿,初稿底定後我才進廚房準備年夜飯,這時煙火的爆炸聲開始此起彼落傳來,ㄧ聽到霹靂啪啦的爆裂聲,又感應到炫麗的色彩在窗外飛旋,我就會急沖沖熄火奔出廚房,來到大落地窗前欣賞燦爛花火,近十米寬的落地窗視野遼闊,煙火璨花ㄧ波又ㄧ波的綻放,一頓年夜飯來來回回奔忙多次,爐子開火又熄火,最後菜色不得不精簡化,以便趕上越來越激熱的空中彩秀。 只有三個人的年夜飯,氣氛卻是熱鬧喧騰極了,因為大落地窗前一波又一波的煙火輪番上陣,在我們眼前此起彼落熱情演出,簡單的年夜飯菜色,搭配三十四層樓的高度,每一朵燦笑怒放的煙火都飄過窗前。 從高樓望出去,那在平地上以及較低矮的樓群屋頂上燃放的煙火,紛紛衝上天際,當最炫麗的花火正好在我們眼前綻放,我也開懷感恩佳安小窩這高樓的美妙地景。 因為煙火秀色可餐,我們三人舉杯的紅酒也盪漾一片暖意。煙火在高樓外完全徹底的燃燒,那瞬間爆裂的璀璨光芒一點也不遮掩,完全炸開的熱情也是為了締造極限光彩,這樣的生命形式最貼近創作者的內在,真實的我也渴望著能被徹底的點燃,所以在觀賞煙火時,我與那被雲層遮蔽的星月也相通結盟了。 知友此時傳來簡訊說他喝醉了,暈呼呼的,本來想來和我們會合的,但醉了,來不了了,只能讓牛年就這樣過去了,只能聽著窗外的鞭炮聲,聲聲傳來祝福…… 每夜我都會欣賞它變換顏彩的港匯大廈,這日的花樣也是豐富的,在煙火主秀上場前,耀眼的藍光、搭配旋轉的紅光與綠光,頻頻交疊互換,我最喜歡的水藍與淺綠的螺旋柱體的變幻,穿插著金色的閃光線條筆直衝入天際,有時出現銀色的雪花,一朵朵閃亮的飄墜落下,這些都讓我產生自在飛翔的遐想,而持續發亮的兩個巨翅,則穩定的俯視著底下一切光譜的輪番旋轉,從我所在的三十四層高樓迎面望出去,港匯大廈的燈光秀仍是最耀眼閃亮的,除夕夜這天,它的花樣加入了年節應景的福字、虎年大吉、新春快樂的字樣,其餘光環仍持續旋轉著替換,滿足夜空所需要的彩度。但煙火主秀一上場後,港匯大廈的燈火便熄滅了,讓位給火辣上場的新主角。 在轟然的迸裂炸響聲中,我回覆知友的簡訊說:醉了,夢裡也將是一樹璀璨的煙火,連結火樹銀花。這是我到上海近月來看見的最美麗的夜空,感覺整座城被煙火完全包圍,激烈的燃燒著生命的歡樂。 接近凌晨時分,煙火集中火力盡情轟炸,我再也顧不得冷了,打開窗戶錄影捕捉精彩畫面,只見滿天狂灑的顏彩,一大群蝌蚪形的煙火,咻-咻-咻-的在天空扶搖直上,一隻飛越過ㄧ隻,後者驚呼著超越前者,誰也不讓誰的衝飛向更深更遠的夜空,讓人目眩神迷。 此時空中一片片不明物體飄飄然往下墜,忙著錄影的千羽說可能是煙火碎屑,我也相信了,好玩的伸手去接,卻接回一掌冷冷的冰涼,空中的煙火此時仍霹靂啪啦的綻開一朵又一朵的花,紅的、黃的、藍的、綠的、紫色、白的,有的相依相擁,有的拉出一團繡球再爆裂一次更大的光環;有的尖銳的直衝向天際,那像蝌蚪的則游向更遼闊的海洋。這些令人目眩神迷的光芒,一波一波猛烈的衝向我們驚艷的雙眼。 我想找尋千羽所說的煙火飛絮,也暗自納悶掌中的冰涼絮花從何而來,只能瞇著眼避開燦爛火花去找尋,卻意外發現窗外的欄杆上沾著一片片的雪花!那空中隱約的輕薄如絲的絮花!竟是雪啊!真是令人興奮啊!下雪了! 這驚喜伴著火力四射的煙火秀而來,更讓人開心不已!煙火秀還沒看完,小雪花就來加入精采演出,真是令人意外啊!我們驚呼連連的錄下煙火大秀,但纖細的雪花無法拍到,一朵朵飄落在窗前欄杆上的雪花,我把它輕輕捏起來,小雪花ㄧ碰觸到掌心就融化了,因為是在高樓,那半凝結的雪花還可清楚看得見、觸摸得到,如果降落到地面上,也許就被忽略看不見了。 凌晨一點多,煙火的聲響漸歇,我卻早已分心到寫不下專稿,這是一個寒冷而又火樣熱情的夜。除了欣賞到炫爛煙火炸遍一座城市的驚奇之外,我對上海也有新的一番認識;這樣的煙火秀在其他城市是看不到的,滿城煙火狂烈互動的那一刻我也是激動的,見識了上海的魅力四射,一棟一棟高樓同時在屋頂燃放,不約而同進入煙火的癲狂追逐,連一向最閃亮的港匯大廈也熄滅了所有燈火,週圍其他幾棟高樓也是一樣,只為了成全滿城同步起舞的煙火狂歡秀,見識過這番奇景的千羽說:今夜真是燒錢之夜啊!而且都是私人企業自動匯集在一起演出呢,這讓人不得不承認上海的富裕和品味,從一棟一棟高樓自發性的點燃直衝雲霄的煙火氣勢與花樣,也可感應到ㄧ座城市邁向國際化的張力與追求,在氣勢龐大的煙火陣中,我看見幾顆火紅的天燈穿過燦爛火花,冉冉飄向天際,越飄越高,像ㄧ個遙遠的夢在遠方呼喚。 在「燈海小天」的窗前拍下煙火盛景之前,我們繞到小天地後面的一間房,那擁有三個面的ㄇ形透明空間,是十二面玻璃窗組成的寬闊大房間,白晝有陽光時會讓人興發潑灑顏彩作畫的衝動,天色明朗時還可看見世博會的「中國館」紅色的建築,帶狀的六個陽光谷也拉成ㄧ線隱約的白線,依傍著ㄧ抹紅,夜晚在這空間觀賞燈海,景致也是別有ㄧ番風味,遠遠的可看見東方明珠千變萬化閃動的光暈,而整個視野中最美麗閃亮的是盧浦大橋,ㄧ條彎彎的弧形拱橋十分亮眼的矗立在高樓群中,恁誰也無法忽視它的存在;這空間的三面窗視野可以拉得極遠,感覺像是平原的延伸,幾棟高樓的屋頂造形也是典雅又時尚,散發的紫光、黃光、白光、藍色也充滿魅力,而我由燈海的景致路線,大致可理解上海不同區域的特色,連帶也通曉了這些地域正在發展的路線,上海經濟的繁榮,努力接軌國際化的選項真的令人驚嘆,每夜,當我的眼睛流轉向繽紛的燈海,一片繁鬧的上海夜空,我心中都會興生一些特別的體會與觸動。 除夕夜,煙火是主角人物,而我是觀眾,此起彼落的煙火陣從不同的企業大樓發射而出,上海的舞台與演出者的關係是緊密而為妙的,煙火可以盡情噴灑向天際,各種人來到上海也是要儲備向高處發展的心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高度釋放能量,每個人所在的位置也關係著發展的極現,在這巨大高聳的舞台上,可以聯合演出也可以獨舞,獨腳戲也有自己的空間。雖然還沒調理出作畫的空間和心境,但在燈海小天凝望著高樓外的世界時,我就會暗自微笑著,這裡像似一個築夢的空間,但不是虛無的幻夢、也不是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它是一種省思與觸動,就像連續迸放的煙火一樣,想擁有一分燦爛就得付出一分努力。 除夕夜的煙火,告訴我許多炫麗背後的真相。剛來上海時,很不習慣灰濛濛的天空,人懸在高樓也感知不到方位,一直到除夕夜高空迸裂無數火花,我對上海的認知才躍進一大步,也肯定這些日子來自己的努力及堅持,終於擁有一方安身立命之處。在上海不斷搜尋驚奇的日子裡,我相信再怎麼刻板的都市叢林生活,仍可在心中種植綠意、點綴花香,我的上海夢也是為自己而織的,至於前路是坦途還是逆境,上海灰色的天空不會告訴你,滿眼燦爛的煙火也不會回答你,每一盞燈火的明滅也不會左右你。每個人只能靠自己一葉心帆擺渡人生的海。 從「燈海小天」看出去的煙火,迸裂的璀璨聲勢壯觀得讓我想起人生戰場中的每一場戲,整個視力所及的夜上海,東一朵西一朵瞬間綻放的火花,一點也不吝惜的徹底燃燒自己,那徹底釋放狂熱的甜美、火辣、奔放的熱力就像愛情。所以我對知友說要送他ㄧ朵雪花,讓他提早感受春意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