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家有名廚
廚師界有一位名廚「阿基師」,而我家也有一位廚藝絕佳的總鋪師「阿機師」。阿機師是我長期約聘的御用廚師,白天上班擔任工程師,晚上下班開始廚房工作,而收拾全家碗筷後再度變身居家保姆,他就是外子「阿機師」! 阿機師的廚藝是怎麼訓練得來呢?這就要聽我娓娓道來了。外子生在一個家境不及小康的家庭,國小時期的住家是租賃的「土角厝」,現今已剷為平地開設停車場。在高中時期,他即開始工讀,從學校糾察隊到百貨冰淇淋店員,都是他的經濟來源。上了大學,他開始自籌學費、生活費,展開打工仔模式。做過的工作內容不計其數,舉凡校內教室打掃、校園電影播放、漫畫租書店店員、義式餐廳服務生、家教老師……,都帶給他很多的生活歷練。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在義式餐廳從基層做起,從身穿白襯衫黑皮鞋幫客人點菜,每日喊著「歡迎光臨」累站八小時的服務生,晉升到受店長栽培進入廚房內場,開始刀裡來火裡去的主廚生涯。因為有這些磨練,外子的個性既負責又堅強,待人處事圓融得宜,連岳父都給他極高的評價,說他「自立自強、處變不驚、慎謀能斷、謹言慎行」。這也難怪,每每太太我為了小事挑起戰火,他都能冷靜處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堪稱神一般的隊友。 經過好些年的嘗試,我認知到自己對於廚藝精進實在是提不起興趣,因此這些年來,外子遂成為家中煮夫,下班後趕著回家料理晚餐。我會盡量先將菜洗好切齊,灑入辛香料醃漬肉類,洗米按下電鍋開關,等外子回來快速上菜。二個女兒對爸爸的手藝十分捧場讚賞,常搶著夾菜,舀著滷汁,大啖鮮食。若有幾天外子加班無法及時回家,由我替補上場煮食,則通常用餐氣氛淡然,二個小妞面面相覷,欲言又止,不知該夾多少菜才不會傷媽媽的心。 外子知道我喜歡吃哪道菜,就會上網查找料理配方,因此像是中式的金瓜海鮮米粉、瓜仔蒸肉、炸天婦羅,到西式白醬海鮮燉飯、白酒蛤蜊義大利麵,甚至是甜點焦糖奶酪、奶香脆酥餅,都難不倒他。他有一道最受孩子歡迎的家常菜「滷肉」,採用偏肥的五花肉先洗淨川燙,再用清水洗淨切成有口感的小條狀,接著放入鍋中乾炒到肉略微焦黃且有香味,加入冰糖上色,加入油蔥酥、花生醬放入電鍋蒸煮,便大功告成囉!只要滷肉一端上桌,絕對是你不讓我,我不輸你的爭食一空。 父親欣賞外子的誠懇忠實,還驚嘆外子連廚房工作都包了,因此常常對我耳提面命要我收斂大小姐脾氣,切莫再為難好好先生。能與外子相識相戀是一段美好姻緣,從初識的唇槍舌戰、刀光劍影到磨合成溫潤白玉,遇見能知心、互相包容,愛你比愛他自己多的人實屬不易,心中很感念這份緣。希望我們能如結婚匾額「互助互愛」所詮釋的,健康平安攜手一輩子。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但我對華語則愈說愈有興趣,她也覺得我有這方面的天份,就這樣教了我很多你們華人說的普通話和做人處事的大道理;甚至還拿課本來教我,讓我學到很多印尼學不到的東西。尤其是你們華人一般的日常話,我幾乎都會講一點,只是發音不太標準而已。可惜她已隨同兒媳搬到雅加達去了,要不,我一定會從老人家那裡,學會更多的華語。」沙瑪據實說。 「想不到妳那麼厲害。」烏番叔由衷地誇讚她說。 「說真的,多學一點華語,對我們年輕人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居住在這裡的華人很多,城市規模較大的公司行號,幾乎都是華人所經營。而我們這裡又較落後,女孩子多數都沒有受過教育,想找一份工作可說相當困難。就比如說當初介紹我到這裡煮飯的那位先生,在很多人的競爭下,就因為我會說一點華語而被優先錄用。他說如果不能和華人老闆溝通,再好的煮飯工夫也沒用。只要把飯煮熟,把菜炒熟,把魚煎熟,把湯煮開,放入適量的油鹽,這樣就可以啦!」沙瑪興奮地說。 「不錯,這裡除了天嘯老闆外,你我都是伙計。而且天嘯老闆出身貧寒,在廣東梅縣老家吃過苦,十六歲才跟著父親來到新加坡,曾經幹過估俚,是一個從逆境奮發出來的青年。雖然他娶了一個富家千金做老婆,但人卻很隨和。總而言之,妳煮什麼,他就吃什麼,從來沒有聽他嫌棄過。」 「真的!那你會不會嫌棄?」(三十二)
-
驚豔荷蘭木鞋
傳統的物品,注入文創思維,往往能帶來新的生命力。旅遊荷蘭,特別參訪木鞋工廠,體驗荷蘭傳統產業蛻變的過程。 一進展場區,就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廠外佈置有各種大小不一的木鞋,尤其有一雙特大號的,大家爭相試穿拍照,樣子頗為逗趣。 「好有特色的鞋子!」木鞋與木屐不同,木鞋宛如傳統包頭式鞋子,而木屐較像簡易式的拖鞋。由於荷蘭屬低地環境,溼氣較重,木鞋較為耐用,且有助於足部保健,因此早期木鞋非常受到歡迎。 走進木鞋工廠,走道兩旁擺設有各式各樣的木鞋,大小從一公分到一公尺,不一而足,有最傳統原汁原味的木鞋,也有精雕細琢宛如藝術品的木鞋,從原本重視實用性,逐漸進入兼具美觀與舒適的樣式,頗為吸睛。 木鞋製作的流程如何?廠方安排由師傅示範如何製作木鞋。師傅拿起一雙木鞋問大家:「製作一雙木鞋要多久?」答案是,一般木鞋以往要一個多小時,現在只要三至五分鐘左右,師傅邊做邊講解,以往的木鞋純手工較費時,現在已進入半手工時代,藉由機器協助生產,大量縮減製作時間。木鞋所採用的木料以柳木與白楊木為主,因為這兩種木材具有重量輕、易雕刻的特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師傅還介紹木鞋的穿法,及如何搭配厚襪子穿著,才能達到舒適與輕便的效果。 「感覺如何?」現場有人試穿,引來不少目光與提問。旅行,常保赤子之心,體驗不同的異國風情,感覺滿不錯的! 看完木鞋製作的流程,走往展售區,「這個存錢筒不錯喔!」內人在展售區買了幾個木鞋存錢筒和小吊飾,準備帶回做紀念,並和好友分享木鞋文創的逸趣。 由於時代改變,在荷蘭穿著木鞋的人急遽減少,街道已看不到穿木鞋的人。但值得稱道的是,木鞋的文創商品日趨多元,頗受遊客喜愛,除了傳統木鞋之外,筆筒木鞋、吊飾、鑰匙圈、存錢筒……等琳瑯滿目;尤其街道也經常可以看到木鞋的裝置藝術,看到這具有特殊風情的擺設,遊客經常會停下腳步,拍下這可愛的畫面。 創意,讓原本只是穿在腳上的鞋子,變成藝術創作和裝飾品,創造了不少觀光商機,也留下不少讓人印象深刻的有趣畫面。
-
女人真的需要教育
看到蜜雪兒‧歐巴馬在倡導女孩兒需要受教育這件事(The Power of an Educated Girl),我點頭如搗蒜的轉向媽媽,對她說:「我在認同不過了。」女人真的需要教育,知識是資產是武器,可以打開你的心胸,充實你的頭腦,讓你在職場上勇往直前,有足夠的勇氣面對人生的挑戰,同時交流可以打開你的人脈,旅行更可以開闊你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女人記得婚後一定要持續有自己的事業、工作,讓自己經濟獨立。在我生命中看過很多女人的故事,然而有兩個女人對我而言最為重要。 媽媽,今年接近花甲之年,至我小時候懂事以來她就換了無數種工作,曾經自己批發服飾來販賣、接下早餐店的工作,餐廳洗碗工、貢糖工廠、一條根銷售員……等等,常常早出晚歸。辛苦工作為了五個孩子,但因為沒有高學歷,所以一直以勞力換取金錢,身體長期處於腰酸背痛的狀態。在我國中時期,媽媽決定上學去了,利用下班時間上上夜間部學校,常常拿著課本來問我們兄弟姊妹,這個字是什麼、那個字怎麼唸,耗時兩年左右的時間,她完成了國小、國中學業,雖然沒有因為完成學業而找到更好的工作,畢竟只是國中學歷,但媽媽可以看得懂新聞、文章、報紙,吸收更多知識,加上媽媽本身愛八卦愛聊天的個性,她吸收資訊的速度非常迅速,個性和想法也開放很多。 記得兩年多前,因為我執意要出國打工度假,從原本心疼寶貝女兒要去這麼遠的國家工作,萬一生病沒人照顧怎麼辦?因此強力反對,到後來看寶貝女兒平安回來後,大大放心,也聽說某某某的女兒、兒子也出國打工度假,聽了許多正面和負面評論後(我猜她只聽得下正面評論),才轉為支持女兒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奶奶,年齡已到八十上下,從小沒有受過教育,一個字都看不懂,阿拉伯數字是到將近六十歲才願意學,原因是為了撥電話給在台北的姑姑們。少女時代就嫁給爺爺,接著陸陸續續懷孕生子,不多不少,一連七個子女,老大便是唯一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爸爸,緊接著六個女兒。從年輕時代就跟著爺爺從事農務業,種田、播種、施肥、灌溉,樣樣精通,唯獨燒菜不怎麼樣,原因是當大女兒十五歲時便接下燒菜的重責大任。 然而奶奶有著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也就是重男輕女,男主外女主內。直到現在,每天等著爸爸回家吃飯,無論多晚;不捨得爸爸做任何家務事,例如洗碗、煮泡麵、煎個太陽蛋……等瑣事。記得有一天中午媽媽煮了湯麵,由於爸爸和爺爺的食量有點驚人,導致供不應求,於是爸爸便起身說:「還有一些高湯,我來煮兩包泡麵好了。」轉頭看看媽媽,她早已吃飽躺在沙發上沉迷於本土劇中,絲毫沒有想起身的意願。這時奶奶見狀便道:「我來煮就好,你不會啦!」接著開始碎念:「躺在那邊看電視,讓老人家來弄吃的。」接著便開始展開一場無止盡的爭辯……。 人家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但我家這本萬言家書真的不簡單,我讀了二十六年,脾氣是越變越好,但家裡的奶奶是越讀越差,一輩子最愛自己的寶貝兒子,而媳婦做的事情沒有一件合她的意。前些日子奶奶因為吃花生而掉了牙,爺爺叨唸著她去看看牙醫補齊牙齒,才能好好吃飯。怎知奶奶回答:「你兒子牙齒都壞光光,也不叫他去補一補,我這口牙沒事的,死不了!」我聽了覺得有點小小的哀傷,奶奶生長在封閉的社會,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加上教育不足,從年輕到老,她的世界很小很窄,可以說只有兒子而已,很多時候我甚至覺得有點悲哀,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女人,兒子永遠是第一順位,每天一到兒子下班後三十分鐘,便開始碎念,怎麼還沒回家? 扯遠了,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導者,沒有人有資格可以批評你的人生,女人需要教育這件事格外重要,別讓任何人阻擋你前進,為他人而活。蜜雪兒.歐巴馬說:「別為了某個可愛男生停止學習,否則她今天不會成為美國總統的夫人。」重要的是證實自己的價值,相信自己的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
悠遊四方的夢想
沒結婚之前,一個人可以瀟灑的背起行囊出門環島旅行,當我踏上花蓮美麗無涯的海岸時,心裏震動得久久無法自已,想到自己腳下所踩的這塊地,是平常只能在上地理課,地圖上所看到的一個小點而已,而今能夠翻山越嶺的來到這裏,這美景真實的踩在腳下。 又有一次參觀橘園美展,看到典藏畫作的美術館放大照片,我站在透著光的照片前面冥思,祈望著有一天能夠真正的站在這些建築物前,憑吊著畫家情懷,更有其他天下無數美景,心裏都非常神往。 只是結婚之後,一開始是孩子小,即便是攜家帶眷的也未必能出得了門,加上老公也不愛動,我更不會開車,後來是經濟上的壓力,逼得自己不得不力爭上游,一直拚命讀書參加考試,追求名利,心裏縱有千百個遊動的心,卻也無法邁開一絲腳步。 人生光陰實在是有限,必須有所取捨,不可能什麼都能夠擁有,我只能選擇放棄遊樂來換取努力的成果,等到最近陸續目標到成之後,才發覺換來的只是一個錯過沿路好山好水,且非常不快樂的自己。 一直到去年,我才把這些人事上的紛擾放下,對事間功名利祿不再那麼執著,也才發現得與失之間對我來說,已是了無痕跡,不再是我的困擾,轉眼之間,快六十歲了,人生已經過了一半又多很多了,是該為自己好好活一下,不要再讓別人對我的看法影響到自己的人生,想要擁有快樂恬適生活的心越來越強烈。 所以現在要保持快樂心情,有個健康身體,有體力才有辦法到我想要去的任何地方,希望能夠再背起簡單行囊遊歷天下美景,補償那段空白的日子,再拖下去,老了,即使有錢有閒,未必有體力走得動了。 趁此機會好好的遊歷台灣好山好水,再來是踏上其它遙遠的國度,因此現在開始上網收集旅遊資訊,問問經驗豐富的同事,行囊裏帶著相機,讓眼前美景和感動盡收在底片中。 當一切的繁華落盡了,當一切的是非紛擾靜止了,當一切的功名利碌都成為過往雲煙,當大家都不再需要我的時候,只有我自己需要我自己,就讓寫作讀書運動這些事陪我渡過餘生,安靜的過幾年真正屬於自己的日子。
-
秋收午后田埂小憩
伯啊!來奉茶 我咧找鋤頭 哪頭鋤好這頭又發草 阮子講種這坵嘜充啥 這季有收成嘸 沒!種二股番薯 老小耶!啊你咧 沒收……嚨嘸開花 其它呢有收成嘸 整坵嚨是豬母菜 豬嘸大~大對狗去 種二欉金桔大吉利 如吳剛、薛西弗斯般荒謬 東西方諸神主導懲罰戲碼 周而復始徒勞無望的工作 眾神啊! 鋤禾日當午啊! 〈秋收午后田埂小憩〉小品文賞析: 用老小兩人無厘頭的對話,突顯荒謬性,引伸目前金門傳統農業困境,沒市場沒駐軍、沒觀光客,就沒人口,收成就無效,守著二坵旱田耕種,沒水沒電,又不願休耕枯坐老人?,周而復始的除草,哪頭鋤好這頭草又長了,雖然沒收穫,看似荒謬如吳剛伐桂,但生命的意義在於享受過程,是否盎然挺胸,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所以犁田對她來說並不陌生,一來一回的犁草田更是輕而易舉。唯一較吃力的是每到田頭,必須提著犁轉方向,其他時只需扶著犁柄、握著牛繩跟著牛走就可以。總而言之,她還年輕,年輕就是務農的最好本錢。當夫婿出洋時,她會盡心盡力為這個苦難的家庭而奉獻。 然而,即使她感到輕鬆,可是看到老牛犅氣喘吁吁地拖著犁、邁著沈重的腳步向前行,內心卻也有萬般的感慨。這隻黑色溫馴的老牛犅,從她九歲來到這個家庭時就已經餵養,迄今少說亦有十餘年,當年餵養牠的男女主人都已回歸塵土,牠卻必須窮畢生之精力,再為這個家庭耕田犁地。一旦體力耗盡而走慢,還得承受主人鞭子的伺候和呵叱。可憐的老牛啊!願來生的角色能與人類相互對換,讓他們拖著笨重的犁來領受耕田犁地的辛苦,來承受主人的鞭子和呵叱,這樣才算公平! 第三章 漁船一出海,也是烏番叔得於休息的時候。但印尼氣候炎熱,稍為一動就汗流浹背,於是他索性跟當地的漁工一樣,工作時僅穿一條短褲、打赤膊,並準備一條濕毛巾圍在脖子上,以便隨時擦汗。然而,皮膚若長久曝曬在炎陽底下,就會冒起一顆顆大小不一的水泡,從肩上到背部幾乎都有。起初不覺得痛,當肩扛貨物而磨破水泡時,才是痛苦的開始。於是幫他們煮飯的姑娘沙瑪見狀,趕緊回家取來不知名的草藥水,小心翼翼地幫他塗抹在水泡破裂的皮膚上,兩人竟因此而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 「這種草藥水能消炎止痛,多抹幾次很快就會好起來。」沙瑪操著不太標準的華語說。 「謝謝妳,沙瑪。妳們印尼的太陽真厲害啊!」烏番叔不敢領教地說。 「全世界只有一個太陽,是你這個金門人經不起太陽曬,不是我們印尼的太陽厲害。」沙瑪笑著說。 「天嘯老闆經常誇讚妳的華語說得不錯,妳是跟誰學的?」烏番叔好奇地問。 「我們村莊以前住了一位從中國來的老太太,聽說她曾經當過小學老師,她人很好,很喜歡我們印尼小孩。小時候我經常到她家幫她打掃環境,她不僅偶而地給我幾盧比買糖果吃,而且還教我說很多簡單的華語。起初雖然只是說些你好、我好,吃飯、睡覺,今天、明天,這裡、哪裡之類的日常話。(三十一)
-
凜冽北風,話冬至
凜冽北風,呼嘯而過,天地時序,即將邁入大雪之冬至,秋收冬藏,慶團圓,亙古不變,這是塵世之忙碌,更是人世間之美好的期待。 冬至又稱冬節或交冬,二十四節氣之一,乃中國傳統節日,通常都在國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農曆則11月15日)前後之30天內的某日,今年2017年之冬至(冬節)為國曆12月22日(農曆則11月初五),冬至日該日,北半球之黑夜最長,日間最短,冬至日之前夜,稱為「冬至夜」。自周代始,就有祭祀活動相沿至今,已三千多年歷史,歷來十分受宮廷及民間之重視,周公使用土圭法測影,以冬11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周公選取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一天,為新一年之始。故自周以冬至日,為歲首,秦、漢亦是,據《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即認自冬至(冬節)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乃下一個循環開始,大吉之日,據此,遂有冬至大如年,故春節祭祖、宗族或家庭聚餐等,亦是出現於冬至(冬節),金門位處閩南與大陸福建一衣帶水,諸多姓氏宗族或聚落,冬至(冬節)會於祖厝或家廟盛大舉行祭祖,並由族人輪流當頭辦理祭祖後之聯誼聚餐,俗稱吃頭。 過往,冬至(冬節)來臨,吾家除要祭拜沙美小浦頭老家大廳(護龍廳)的神明之外,午後更需要沙美東甲(金沙戲院旁)及沙美小浦頭(沙美老街旁)兩地祭祀王、黃氏(先祖母娘家)祖先,故冬至(冬節)前日清晨,家母定會囑咐我將浸泡好之糯米(裝在布袋內),提到張氏家廟前之沙美老街巷內的雜貨店(即楊淑貞同學家,舊沙美浴室左前方)磨成米漿,待返家時,在井邊取石臼壓著布袋靜置一天,俟夜幕低垂,裝在布袋內之米漿,已脫水成糯米軟塊,接著家母會取出搓揉,分成紅(白)兩種糯米軟塊,最後則由我與姊姊在沙美小浦頭古厝老家之護龍廳(廂房,)幫忙家母搓湯圓,那時我們親手搓好之白(紅)色湯圓,家母都會先放在蒸籠或吊藍風乾(家徒四壁,沒電冰箱),俟冬至清晨4至5點,再將前夜搓好之湯圓,一顆一顆放入駕在灶上的大鼎煮熟,待其一顆顆浮上,方撈起盛碗,並在湯圓灑上些許的砂糖,最後一碗一碗拿去祭拜神明,待清晨6點,吾等已起床完成梳洗完畢,此時,吃起家母灑上砂糖之乾湯圓,著實似麻糬一樣之香Q彈牙,這是令人懷念之湯圓,更是冬至大如年之慶團圓的日子。
-
宣導志工—快樂行
金門縣金沙鎮「婦女防火宣導隊」是我投入志工生涯最久的志工團隊,我熱愛這份志工服務! 每個月一號是婦宣姊妹們例行會暨複訓固定日期,我每次都很期待。這是婦宣姊妹隊上成員在百忙之中難得齊聚一起,增進彼此間聯繫交流之日子。姊妹們都很重視宣導之訓練,才能學到專業消防宣導工作,出去宣導也才能得心應手,受到民眾們肯定。 二人為一組,每月共四組與消防弟兄到社區村落居家防視,至獨居長者安居關懷……等。如機關學校、社區有活動,婦宣姊妹們與金沙消防分隊弟兄都樂於配合參與。 金門縣消防局「婦女防火宣導隊」,已快成立二十年之時光!金沙婦宣有些姊妹也已要邁向二十年資深團隊,大家有志一同、樂天知命,為金門這塊福地與民眾平安盡點微薄之力。所以每當姊妹出去家訪宣導或是參與地方社區節慶、學校活動宣導……等,姊妹都樂於其中。 每年集訓上課或婦宣教育訓練,無非是要消防、婦宣工作更精進,提昇自我能力。訓練與任務時,是一個團隊姊妹們堅守崗位本份。所以常年集訓或是婦宣教育訓練上課,都有滿滿收穫,尤其出去宣導時,更感到在宣導中,藉由消防專業知識助他人,無非是一種樂趣與福氣。 婦宣宣導內容:一、基本內容,例如:用電安全、防火逃生、校園宣導……。二、因地制宜,例如:防震宣導,家庭逃生圖,繪製……。三、因人設事,例如:居家訪視,居家安全宣導……。四、因時更新,例如:一氧化碳個案分析……。 居家訪視服務,灌輸民眾居家防火,用電安全……等,針對火災發生潛在危險因子,消防安全防護設施,防災意識等內容與民眾進行面對面訪談,提供防災建言,預防火災發生。 本縣經濟生活型態,年輕學子多往台灣本島求學、發展,常留下家中高齡長者獨居金門,長者在年老失能下,於各種災害發生時,難以應變,為因應高齡獨居且應變弱勢者,加強居家消防安全與關懷,由各消防分隊結合婦宣姊妹,定期進行轄內獨居長者家戶訪視。 每當來到獨居長者家時,我們把長者當自己長輩,大家碰面後,互相以鄉音熱情問候寒暄,關心長者健康與檢視居家用電、熱水器、防火防災……等安全,及建議改善措施,應變宣導並提醒如煮東西時,有電話來,要記得先把瓦斯爐火關掉,做到「人離火熄」,再來接電話,免得造成火災。 金沙鎮一年一度的風獅爺文化季於一○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文化園區管理所隆重登場。 早上的彩繪風獅爺與各機關社區設攤宣導,還有美食園遊會……等展開序幕,金沙消防分隊與金沙婦宣姊妹當然也不會缺席,前來參與設攤宣導,吸引民眾熱情參與,攜家帶眷前往文化園區體驗各種相關活動。 金沙消防分隊與婦宣姊妹們早上8:30分抵達文化園區,先把宣導標語圖片掛起,還帶宣導模型組,有:「家庭逃生計劃圖」、「用電安全,宣導教具」、「獨立式住宅火災警報器」、「家庭逃生計畫拼拼樂」等,能讓民眾親身體驗,還有小朋友最愛的氣球上面有消防宣導標語。雖然我們宣導品沒有其它單位豐富,但我們帶來給民眾最大收穫是「平安」與「防災防火知識」。 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有民眾帶小朋友來,想讓小朋友對消防知識的認知與重視;也想讓小朋友親自體驗宣導模型組合。小朋友親自把「家庭逃生計畫貼圖」,將家裡房間、客廳、廚房、前後門位置及逃生出口,還有集合地點等貼上。小朋友很有智慧,很快就完成好了,也讓家長與小朋友更認知他們家的逃生路線。宣導模型組,也吸引民眾與小朋友,蜂擁而至、熱鬧非凡。 期望透過文化季活動的舉行,金沙消防分隊與金沙婦宣及此活動,能為遊客們提供最豐富、最寶貴的消防知識。同時也能讓遊客及小朋友體驗一下消防各種宣導模型組合之樂趣與重要,也能讓更多民眾的居家生活得到安全保障。 又到秋冬乾燥季節,出去家訪時,特別提醒農民到田耕種時,如一些落葉雜草……等,不能隨便燃燒,可採用掩埋入土或集中做落葉堆肥等處理方式,或收集成袋後,交由清潔隊回收處理,透過合法且有善之處理管道取代露天燃燒。 露天燃燒會產生有害汙染物質,散佈至空氣中,會破壞空氣品質與危害身體健康,而燃燒稍有不慎可能引起火災,波及他人生命財產安全,且燃燒會產生漫天濃煙,還會影響行車視線,造成交通安全危害,更可能因此而遭到罰鍰。 更要提醒民眾,拜拜慶典活動,燒金紙、放鞭炮時,也應加注意鞭炮四處亂竄,竄出火苗,遇到強風、天乾物燥,變成「火燒埔」! 記得有次到村莊家訪時,突然看前面不遠處的地方,煙霧瀰漫,還以為發生火災了,放下手邊工作「家訪」,跑去關切一下,還好只是虛驚一場,原來是一位阿伯在他家旁邊燒一些樹林雜草,經我們勸導,並提醒阿伯不能隨便燃燒雜草等,稍有不慎,可能引起火災,阿伯了解我們用意,也就欣然接受。 在此提醒民眾,如出遊踏青時,進入樹林遵守「不隨便引火、不拋棄菸蒂、不焚燒垃圾」,「要小心火種、要注意用火安全、要熟記保林防火專線」,三要三不要原則,多一分注意與關心,共同守護金門豐富景觀資源。 「訪視送平安」是許陳免教官所言,在有限時間內提醒民眾落實居家防火,防災安全,讓成災率逐年下降,得以保障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雖然我是一位小小婦宣,但我會竭盡所能,貢獻一己心力,幫助民眾提供防火防災知識,傳到金沙每個角落,讓災害減到最小。 每當出去家訪宣導時,遇到強風或下大雨,仍擋不住婦宣姊妹們熱愛鄉土之心,完成了家訪工作,相信有努力、有付出,就有收穫,「把災害降到最小」這也是金門縣消防局與婦宣姊妹們最終目的。 投身婦宣志工,讓我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這也是我人生中最充實、最快樂,也最難忘且最美好之回憶,祈願金門這塊美好福地-歲歲年年,平安無災難!(稿酬轉贈金門家扶中心)
-
窗內窗外
窗外或有微風微雨 可心情呢? 窗外或有陽光朝露 可心情呢? 每一天都會有新的開始,當然也有可能會有昨日或過往曾經的不盡人意。 心情可以決定今天的走向? 應該可以吧?我想 彷彿每朝酗著相同的黑咖啡?有苦,有澀,有回甘。 人生的苦憂歡樂也許早已天定,但至少在今天,窗外窗內的心情畫面,可以透過那杯黑咖啡,那個再也熟悉不過,且又知己的味道……。 再酗一回,再敘知己。 就做幾分鐘的自己主人吧,如此。或已足夠。人生。
-
青年危機
我在一年多前離開賣場的工作後,進入農用書店工作。 有次邀請前同事在農用書店聊天,這位同事畢業於台中教育大學,並沒有繼續走教育的學程,大學畢業後在客服中心上班,離職後回到家鄉彰化縣溪州鄉的賣場當助理營業員。 我詢問她會想要來農用書店工作嗎,她否定的說,她想做的是文創的工作,像是台中方面的地點;又說她想結婚並且家人對薪水的要求高。 我內心感到疑問,如果是想要做台中的文創工作,為何不去嘗試呢? 另外,在賣場的工作薪水是按照勞基法的最低薪資,這樣的薪水會讓家人滿意嗎? 這位同事跟我談到她在賣場的經驗,她說曾在賣場遇到國中老師,老師驚訝她怎麼會在賣場上班,因為她以前的成績是名列前茅的,現在卻做低薪低就的工作,並勸她離開。 這樣的談話令我產生許多疑惑並感慨,這個時代,是否許多人放棄夢想,只求有一份最低薪資,也不願嘗試其他機會。 我感到不解的是:從小我們對未來描繪職業時,好像很少有人會希望將來當賣場的助理營業員並領最低基本工資。 但是現在即使大專院校畢業的學生,好像遺忘了多年前編織的夢想,背離小時候的願望。 是甚麼樣的社會氛圍,讓我們的未來充滿了絕望呢?
-
【小說連載】烏番叔
「我認同妳的說法,不管以前妳的養父母對妳怎樣,畢竟已是一段過去的陳年往事。現在妳已成為這個家的女主人,確實有義務把先人遺留下來的百年古厝整修一番,要不,假若遇到強風驟雨,勢必會倒塌而成為頹垣斷壁。說真的,有烏番番爿錢的支助,再加上妳的勤奮,相信妳的願望不久即可達成。春枝仔,大家都對妳有信心,加油!」翠金嫂誠摯地鼓勵她說。 「謝謝妳翠金嫂,但願真能心想事成。」春枝含笑地說。 兩人邊走邊聊,不知不覺中已來到各自的耕地,方停止交談。春枝放下犁,先讓老牛在田埂上吃些草才有力氣犁田。不久,她即俯下身,捲起褲管,把牛牽到田裡,套上枷車,揮動牛繩,輕聲喊著「嗨」,老牛隨即拖著犁,邁著緩慢的腳步前行。牠將順著主人的旨意,一趟趟、一行行,用田土覆蓋雜草,讓它腐爛成為土地裡的養分。沒有養分,作物勢必無法成長,人與土地更有分割不斷的臍帶關係。 大凡一般農家,犁田和挑肥幾乎都是男人的工作。但春枝早年在養母的苦毒下,早已練就農耕的各種本事,因此當長大成親、夫婿遠赴南洋謀生後,這些本事正好可以加以發揮,絲毫不必假手他人。(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