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屌
四十年前,初識一位玉女型的女友;溫柔體貼,唯一麻煩的是出口成髒。 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屌,像句口頭禪。用現今的語言,大概就是很潮、很酷的意思;只是鑽進了耳朵,就像扎進了一根看不見的刺,讓人尷尬又難過。 待相處久了,彼此熟稔了。我才大膽地說:「噯!你知不知道,那個屌的意思?光看字面,就知道是一個身體下吊著一個東西;那個屌著的東西就是男性生殖器。」 屌,是男性生殖器。而好屌,不是指生殖器長的好,是有其他限制級的意思;通常光說一個屌,就含有好屌的意思。男性,不宜用;女性,更不當掛在嘴邊。當然,出現在小說等的文學作品裡,就是另一回事了。 遺憾的是,近日臺灣某報,竟發現一篇斗大的標題:「不屌的東西我完全不想做」的專訪,內容當然與性器官完全沒有關係,只是在介紹一個文創的經過與心歷過程;再看撰稿的記者名字,想必是位女性。看來在如今開放的社會中,把屌字掛在嘴上、寫在紙上、刊在報上,似乎是個常態,就覺得當年「教訓」自己的女友,錯了;是她走在時代的前端,而我仍留在傳統中,怪不得我們早早就分手了。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故而在益群的想法裡,印尼雖然是一個落後的國家,無論任何方面都無法跟新加坡相比,可是表弟到南洋的目的是準備工作賺錢寄回家,並不是來享受。因此他如此的安排,想必烏番表弟一定能接受。 對於表哥如此的安排,烏番叔沒有不接受的理由,甚而也感激在心。假如鄉親以「六亡、三在、一回頭」作為爾時落番的比喻,至少他是幸運的「三在」之一,沒有受到「六亡、一回頭」的悲慘命運。 於是他和馬天嘯結伴搭機到馬來西亞,再轉機來到印尼的一個島嶼,它是位於蘇門答臘西北角的亞齊省,首府是班達亞齊。馬天嘯的友人來接機後就驅車直接把他們送往目的地,落腳在一個海風夾雜著魚腥味的烏達漁港,住在岸邊一間低矮的平房裡。除了沒電沒衛浴設備,大小便還得到外面的茅房,即使和落後的家鄉有些類似,但家鄉的「屎礐」是露天的,因為空氣流通所以不會那麼惡臭。而此地的簡陋茅房則是封閉的,只留下一道出入的小門,加上印尼為赤道熱帶地區,一旦糞便隨著氣溫蒸發簡直惡臭不堪,讓人聞後想吐。 儘管家鄉的古厝較為破舊,但卻高大寬敞,如果再與新加坡表哥的高樓住處相比,那可說相差十萬八千里。然而,烏番叔知道自己的身分,來此的目的莫非是為了賺錢改善金門的家庭生活,並非是來享受的,再惡劣的環境他也必須欣然接受和忍受。(十二)
-
絕 響
華燈初上 喧囂的街道車水馬龍的擁擠 燈火闌珊 眾目睽睽引頸期盼群星雲集 鑼鼓喧天 響徹雲霄的表演廳座無虛席 揭開序幕 如癡如醉雷霆萬鈞掌聲響起 粉墨登場 閃閃發亮的主角已上台演繹 燦爛風采 台下悠閒欣賞精彩絕倫讚許 頭號戲迷 屏氣凝神頻頻拭淚無以倫比 人生如戲 台上台下分不清楚真假結局 星光閃耀 沈醉迷人歡樂時光喝采鼓勵 滄海桑田 榮華富貴貧病逼迫輪迴交替 曇花一現 瞬息萬變離合悲歡永恆不易 鞠躬謝幕 餘音繞樑盪氣迴腸散場燈熄 曲終人散 真正瞭解寂寞淒涼卸妝回憶
-
浯洲李氏源流
拾貳、南安溪東李︰依《雙溪李氏族譜》載︰「南安四十五都溪東村(昔名雙溪)李氏之舊族譜,毀於兵燹,清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公元一七一二年),二房十五世裔孫瑞圖公重修族譜,並造昭穆自九世起,至卅三世為『爾、有、啟、興、卿,鴻、圖、開、泰、運,文、章、正、達、時,朝、廷、逢、科、取,世、代、顯、榮、旗』。雙溪(今溪東)李氏,一、二、三世均單傳,至四世生三子,始分長房、二房及三房」。據民國八十九年庚辰(公元二○○○年)十二月重修《溪東三房下柱啟壹家譜》載︰「三房十一世啟壹公,號文魁,乳名卯,配吳氏,生一子︰曰經懋。十七世泰影公,配許氏,,生一子︰長曰遠志。遠志公,人稱『阿志師』,以演傀儡戲為生,約於清光緒中,遷住浯洲後浦,原配洪氏堰娘,繼配古崗葉氏針娘,生三子︰長曰文水路(遷住金門縣,承繼一子,曰三江,仁水公次子承)、次曰文任癸、三曰文任水。任水公,自少得其家傳良方,對於草藥深具研究,於民國七十年辛酉(公元一九八一年)春,整理編輯《金門草藥常識》一冊,原配古崗董氏,繼配浙江溫州張氏,生三子︰曰章永德(生一子︰曰正裕民)、章三江(承繼胞兄文水路公,生三子︰曰正秉鈞、正秉堅、正秉淇)、章永生(生一子,曰正秉泰)」。迄今已傳五世,派下住後浦、金寧鄉下埔下及金湖鎮新市里等地(李三江及其次哲嗣秉堅提供)。 拾參、惠安縣后湖李︰清末,原籍福建惠安縣后湖村李榜公來浯洲後浦,生一子,曰友情。友情公,生於民國十五年丙寅(公元一九二六年),配後浦南門劉氏,生於民國十七年戊辰(公元一九二八年),生三子二女︰子曰水源、水忠、興傑、女曰玉圓、玉珠。迄今已傳四世,派下住後浦西門及臺灣等地(李水忠提供)。 拾肆、惠安縣山霞鎮下坑儀邏公長子跨胄裔李︰依據李振華自述︰「本人家族,乃福建省惠安縣山霞鎮下坑村人氏,於民國十七年戊辰(公元一九二八年)五月,由惠安縣移居金門縣金湖鎮料羅村至今,因當年國內不太平,土匪猖獗,因而到金門,當由我祖父李奇公帶其妻楊氏量及其三位子女,大約來金門八年,我祖父便因病逝世,因而留在金門,祖父有兄弟共三人,兩人留在惠安縣。我是惠安縣下坑十二世儀邏公長子跨冑裔,我祖父為十七世。曾祖父乞公(字郃興),生二子︰曰永、祈。永公,配惠安楊氏量,生二子二女︰子曰篤裕、加順,女曰淑賢、蛤目。篤裕公,配料羅呂氏,生五子二女︰子曰振華、振中、振威、福來、德發,女曰金華、金珠。 加順公,配料羅謝氏」。迄今已傳四世,派下住料羅、後浦、后沙、後豐港、前水頭、臺灣桃園、臺北、宜蘭及香港等地(李振華提供)。 拾伍、漳州永福李︰民國廿三年甲戌(公元一九三四年),原籍福建省漳州永福縣龍岩天賜公,受新任金門縣長李世賡之邀,來浯洲開設「邦安西藥房」(故址在今後浦中興路二十號),販售西藥且懸壺濟世,為金門西醫界之先進,也是金門首家在金設立之西藥房,其夫人則為金門第一位領有執照之「接生婆」。天賜公在金門行醫濟世四十餘載,造福鄉里,救人無數。 按︰「福建省漳州永福縣龍岩長水公,生五子︰長子天賜公,字邦安,,早歲畢業於鼓浪嶼高中,後來進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臺大醫學院前身)就讀,並以優異之成績畢業,畢業後,隨北伐軍在軍中任醫生勤務,二年後退伍,就在廈門鼓浪嶼一帶行醫。其夫人為看護學校(馬偕護校前身)第一批六位結業學員之一,也是馬偕醫院成立後首批進入該學院之護士。娶有兩位妻室,原配臺北市艋舺(今萬華區)莊氏,繼配永福縣龍岩李(陳)氏,共生八子五女︰子曰振仁、振義、振禮、振智、振信、振用、振勇、再生,女曰麗珠、麗玉、麗娥、麗寶、麗美」。迄今已傳四世,派下住後浦南門、北門、塔后、臺灣臺中及印尼等地(李振勇等提供)。 拾陸、惠安縣塗嶺鄉松園李︰民國卅六年丁亥(公元一九四七年)三月,贊發公自福建省惠安縣塗嶺鄉松園村來金門謀生,從事教育工作,而後成家,定居後浦西門金城新莊。據贊發口述︰「祖父諱柳生,世居福建省惠安縣塗嶺鄉松園村,松園村有一棟二落李氏家廟,在此之前,遠祖由本省泉州城內遷居而來,因族居中有口大池,故堂號取名『鳳池』。柳生公,配黃氏,生三子︰曰漢、次佚名、細英。漢公,配廖氏勿,生二子二女︰子曰其發、贊發,女曰梅蚵、曰妹娘」。 按︰「贊發公,字翔虞,歷任金門縣國小教師、校長三十餘載,為人篤實,平素喜愛書法,曾多次參加國內外書畫展,均獲入選。曾於民國九十三年甲申(公元二○○四年)及九十四年乙酉(公元二○○五年),返回故鄉惠安縣探親,配後浦南門許氏,生三子五女︰子曰志雲、志強、志楠,女曰慧娟、麗娟、麗容、麗莉、麗玲」。迄今已傳三世,派下住後浦、臺北及宜蘭等地(李贊發等提供)。 拾柒、貴州古區李︰民國卅六年丁亥(公元一九四七年)六月,來自貴州省黃平縣新州區野洞鄉野洞村野洞街上組開祥公(其父培生公,母姚氏,生五子二女,長子開祥公,次子代榮,住貴州,餘皆待續)隨國軍轉進浯洲,以陸軍上士退伍,曾任職於金門酒廠及金門政委會,於五十九年庚戌(公元一九七○年)退休,娶賢聚盧氏,住金城鎮古區。按︰「開祥公。生二子三女︰子曰國文、國忠(配西園黃氏美珍,夫婦經營安麗直銷商,前途無量,住古區)、女曰美青、美真、美金」。迄今已傳三世,派下住古區、臺灣新北市新莊區及彰化市等地(李國忠提供)。 拾捌、大後壟後浦李︰據《燕樓派李氏家譜》載︰「其先世,唐時,居燕京(今北京)東角樓中原祖里,宋、元間,有李善浦(配劉氏)到福建泉州做官,便把家安在同安(今屬泉州)前街(一作錢街),分堂號『燕樓』,昭穆為︰景、頂、德、順、益,北、樊、貽、宗、永,魁、明、光.前、後,源、董、如、同、坤」。 民國卅七年戊子(公元一九四八年),昆山公隨縣長來浯洲,當時昆山公擔任司法人員,從事查緝工作。按︰昆山公,同安五顯鎮大後壟村人,配後浦東門蔡氏,生一子︰曰永金,經營南北雜貨生意,生二子一女︰子曰奎鋒、奎勳,女曰曉瑗。迄今已傳四世,派下住後浦南門及臺灣新北市新店區等地(李永金提供)。 拾玖、江西省吉安縣李︰民國卅七年戊子(公元一九四八年),原籍江西省吉安縣贛生君隨國軍抵臺灣,旋赴金門,曾任戰車連連長,於上尉軍階退伍後,再服務於金門花崗石廠,而後落居金門,配翁氏,生三子三女,住金湖鎮山外里建華。據贛生口述︰「父諱德恩公,曾任江西省靖安縣郵政局局長,配楊氏,生二子一女,長子贛生,生於民國二十年辛未(公元一九三一年)」(李贛生提供)。 貳拾、惠安縣崇武鎮下坂李︰民國卅八年己丑(公元一九四九年),來自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下坂村瑞逢公隨國軍抵浯洲,暫居後浦模範街,以修理 「手錶」為業,後隨惠安人在後浦南門以木工為業……。按︰瑞逢公,配後浦東門蔡氏,生二子四女︰子曰金生(現任中國時報駐金記者)、台生(繼承父親衣缽,經營「時聲鐘錶行」於後浦中興路)。迄今已傳三世,派下住金寧鄉東洲、後浦東門及臺灣臺北市、臺中市等地(李金生、台生賢昆仲提供)。 貳拾壹、惠安縣螺陽鎮東風村蔡庄李︰民國卅八年己丑(公元 一九四九年)八月,原籍福建惠安螺陽鎮東風村蔡庄水元公,隨國軍石工隊來浯洲,進行打石頭做工事、建碉堡,當時同來均為惠安籍,有張贊南、張秀明等十幾個人。五十多年,水元公曾在今後浦北門打石、石磨及宮廟門柱等,賴以維生。按︰「尊簽公、配張氏,生三子︰曰水元、榮元(亦為石工隊人員)、榮秋。水元公,配前水頭蔡氏,生五子︰曰建成、建海、建河、建南、建仁」。迄今已傳四世,派下住惠安縣螺陽鎮東風村蔡庄、臺灣新北市三峽區及後浦西門等地(李建仁提供)。 以上僅略述浯洲李氏廿一派系之梗慨,至於其分衍於外縣市、臺灣以及南洋一帶者甚多,難以悉數,尤以南洋地區為最,據約其人數當多於家鄉三倍以上,而今日遷居臺灣者,亦達百分之三十強,所在者應多加聯繫,俾能數典不忘祖也。(下)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雖然烏番年輕力壯,倘若讓他在估俚間跟著那些工人輪班搬貨,或許不會有多大的問題,收入也較可觀。但表哥惟恐他剛來會受到其他工人的欺負,所以徵得老闆的同意,暫時把他留在公司做做打雜的工作,亦可就近教導他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等待機會再為他安排適當的工作。即使烏番叔目前所賺的錢比不上那些搬運貨物的估俚,可是工作則十分地輕鬆。希望不久,表哥就能為他找到更好的工作,因為他必須寄錢回金門給春枝。 不多日,在益群表哥的安排下,烏番叔就夥同一位叫馬天嘯的華人,輾轉來到印度尼西亞的一座島上。因為新加坡富商劉國棟已購買一艘流刺網漁船,準備在這裡投資漁業公司,必須有可靠的人參與經營才能放心。馬天嘯是劉國棟的女婿,讀過書,可以幫忙管理工人和管錢;而烏番叔則是表哥託人再三向劉老闆推薦,說他雖然沒讀多少書,但年輕力壯又老實,帶領工人搬運魚貨絕對不成問題。另方面也替他設想,如果長年讓他做些打雜的工作或打零工,那是沒有前途的,遑論想賺錢寄回金門養家活口。如果真是這樣,將來一旦返鄉省親,父母勢必會責怪他,怎麼連一個表弟都照顧不好。(十一)
-
七言詩二首
(一)幽壑泉鳴 靉雲扶橋輕舟行 蒼松白鍊映花紅 千巖幽谷水煙處 泉流歌吟秋意濃 (二)煙波翠微 涓絲銀瀑垂青巖 煙波醉霞似悠閒 獨攬溪澗松對月 新醅舊夢話人間
-
懂愛的心有夢
來到烘爐地的山中朝聖,拾級而上,抵達盡頭處的參拜區,香爐有大有小,焚燒一支支心誠則靈的願望。懂愛的人都有夢嗎?只見男女老幼來來往往,熱鬧滾滾。 餘煙裊裊的香真的很像人們燒不完的夢。 我沒有焚香,只是沿著山的輪廓,高高低低的走動,來到元寶前,摸一摸這個不容錯過的吉祥物。金碧輝煌的殿堂矗立在高處的山上,有季節性花卉及綠草香,看得見蝴蝶的飛舞。我的相機隨著蝶影而游移,來來回回好幾趟皆失敗,不知不覺就這樣上山了。 就像童年看完「梁山伯與祝英台」後,每當上學時間,蝴蝶飛過面前,總會追著跑:等我啊,山伯;英台。小小的心靈固執地相信蝴蝶就是愛情的化身。追著跑著,學校也到了。 或許因為不是假日,善男信女聚攏的人潮不算擁擠,停車場的格子空盪盪,露天的空間都是綠意,也能聽見鳥鳴。我走過一個又一個等不到旅人的停車格,感受空曠帶來的寂靜,再順著路前進,它是平坦的,即使是階梯走起來也能順利得像踩在一條天堂路上。 上山之後,汗流浹背,拿起扇子還是悶熱,我們終於走進了便利商店,站在大冰箱的飲料中,優雅選購一瓶咖啡。 喝了一口。剛剛降低的體溫,把毛細孔內的汗腺分泌,溫柔地放慢活動力,得一身清爽。 下山的時候,雲朵醞釀的雷聲已經響了整座山,等待雨停的時刻,我來到下方的神明廳,裝置藝術的池塘裡游著肥肥錦鯉,還是離開水邊來到許願區,看著祈福卡亂中有序地,懸掛。 無須寫祈福卡,心中一點願望也沒有的。連貪念都沒起。含笑花已經散溢出雨中潮潤與葉子混合的香氣,蝴蝶會來增加一點朝氣,牠們飛舞的時候,有沒有帶著懂愛的心情呢? 我沒寫祈福卡,只拿起相機,向著那些心願,致意。
-
岸的選擇
時間只剩這一行 一九四九年的兩岸 妳說靈魂只有砲彈知道 而夢的重量只有鄉愁知道 歷史那個回不去的地方 只有歲月知道 而岸的悲傷 岸與岸的兩岸 只有金門與廈門灣
-
浯洲李氏源流
肆、武榮東小徑李︰依據《隴西李明亮家譜》及《浯洲小徑李氏家譜》載︰「昭穆自一世祖義濟公起,至卅五世為義、希、伯、克、啟,欽、汝、材、耿、堯,鍾、洪、相、榮、墀,錫、濬(順)、樹、煇、增,鑾、汪(翁)、植、煥、型,銓、澤、標、烜(音選)、坦,鏗、清(滄)、楷(慨)、熾、城」。 南安縣淗江村君懷公,三傳致政,致政公生七子,第四子曰仲義,諱興祖,一名仲起,字義濟,號念四,約於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己卯(公元一二七九年),由同安南山仙店,阭居於晉邑新店雁山,為雁山李氏始祖,以釀酤酒為業,配妣王氏,男三︰長曰宣義,娶王氏、次曰希靖,字靖,號愛山,娶柳氏、三曰希泰,諱庚,字希泰,號于磐,現聚居於雁山李氏,皆是其後裔,娶張氏,男二,長璲,後裔稱雁東房、次瑱,後裔稱雁西房。 按︰仲義公第十三孫相達,諱維挺,字相達,號奇英,洪崑公三子,約於清順治、康熙年間,自武榮雁山東,分住浯洲十八都小徑鄉,娶南安黃氏,男四︰霧、秀、己、祖。相達公與四子字榮禮合葬於十八都小徑鄉岩西,黃氏與孫元文合葬在十八都小徑鄉汪厝後。 又按︰仲義公第十三世孫相裕,諱維熊,字相裕,號欽盛,洪樹公長子,娶溜塘戴氏,男二︰淵、云。長諱淵,字榮泉,號孟德,配張氏,合葬於浯洲十七都東埔鄉后西井,坐寅向辛兼甲寅(即坐東北向西南),碑刻「雁山考孟德李公妣勤順張氏佳城」,男三︰琯、仲、豸。迄今已傳十二世,派下住小徑及臺灣等地(李金鐘提供)。 伍、後浦頭李︰清康熙年間,孟存公自郭任(今南安淗江)來浯洲汶浦社(今後浦頭),設館授徒習武,而定居焉。按︰依後浦頭二四之一號祖廳神主載︰「清十世祖孟存公,諱在,葬在前山仔,配汶浦社黃氏惠娘,葬在后林宅,生五子︰曰靜恭、甫榮、甫脩、甫俊、甫敷」。迄今已傳十一世,派下住後浦頭、臺灣臺北、臺中和香港、廈門、漳州及新加坡、印尼等地(李水生提供)。 陸、蚵殼墩李︰依民國八十五年丙子(公元一九九六年)重修《福建晉江內臺李氏族譜》載︰「昭穆自十一世起,至四二世為「文、元、有、兆,嗣、世、其、昌,懋、汝、令、德,祖、緒、載、長,先、哲、啟、天,毓、俊、培、賢,增、榮、振、福,宏、基、延、年」。 據民國卅八年己丑(公元一九四九年)重修《隴西李氏內臺宅里分支岐山頂厝家乘》載︰「晉江市內臺鎮宅里分支岐山頂厝份心海公派系一世祖澤坡公,字廷碧,號和齋,配林氏,號厚德。清康熙年間,澤坡公之十三世孟佛,再由岐山頂厝移居金門。按︰孟佛公,諱興邦,字國元(按︰依據蚵殼墩十一號總牌載︰字想元),公沉歿海中,聘室張氏,號貞淑,配莊氏,號勤敏,葬於金門官澳山墩下卯酉甲庚,子五︰曰達斷、達星、達美、達萬(派下住金門)、達壹。達萬公,配楊氏,自福建省晉江縣岐山遷居浯洲,先住浯洲官澳墩腳附近,後遷至蚵殼墩(今復國墩)定居,是為蚵殼墩開基始祖」。迄今已傳十一世,派下住蚵殼墩、下新厝、新市里、臺灣、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地(李石勤等提供)。 柒、烈嶼東林李︰依據烈嶼鄉林湖村東林四八號,惟實等宗長共有祖廳大總牌載︰「金霞衍派李公,諱攀龍,號君榮,行二,墓穴在同安,先祖妣黃氏,葬在梵天中崙,次祖妣陳氏,葬在安嶺五虎樓山好梅湖內。生二子︰曰勇、會。勇祖,字騰輝,至乾隆五十三年戊申(公元一七八八年),改葬在斗拱昔宅湖內,穴在同安城外,祖妣許氏,至乾隆四十年乙未(公元一七七五年)三月廿五日,改葬在安嶺保大崎鄉心院,生三子。會祖,葬在感化里汀溪大畬土名倒流坑中崙田上,祖妣神位在同安霞路,生子四人︰漢、文、齊、定」按︰勇祖於清乾隆三年戊午(公元一七三八年),自同安攜家眷來浯洲,定居麟嶼(今烈嶼)東林鄉。攀龍公之九世孫名惟實,經營屠宰業於東林多年,生意興隆,配前埔楊氏,生二子二女︰子曰知禮、知書,女曰采娥、采芬。迄今已傳十一世,派下住烈嶼東林、西方以外,另分住新北市中和區、臺中、桃園及汶萊等地(李惟實、建源等提供)。 捌、前山前李︰據李文輝撰《隴西衍派家譜錄記》載︰「木本水源,歷代永傳流……我輩來金門,已六世矣,祖之生地,發自浦園,人生處世,難保于無事,有事之爭,而忽于忍,禍已臨門,不能不拋鄉離境,遠走避之,幸有我親,住同安田墘,前往相投,得安棲身,而後來金販賣芥菜栽,承我親後介紹,住前山前,……」。 按︰依前山前一之一號,康民國之住宅總牌載︰「明始祖財公,再按︰另據前山前十二號(原開基祖故居),寧水爵等共有祖廳神主載︰服公(字心悅,行一,葬在從順里亨尼保坑內鄉樟仔林,暫定為財公長子),經數傳至清乾隆時,來金始祖君能(葬在保坑內鄉蔡厝山仔,遷居浯洲前山前,生二子︰至五世清買而已、鍾泉,字章瑤,生三子:『長子曰史俗,派下住印尼、次子曰史正,傳下六世寧水爵(生文國、隆德、民國等,住前山前)、寧天註(生根發等,住越南)、寧澤(生成法等,住後浦西門)、寧文霸(生焜耀、國盛、國森、國隆等,住後浦)、寧文秀(生金龍、金瀚等,住後浦)、寧文輝(生如松、如椿等,住後浦西門)、寧文山(生春茂、世榮等,住後浦)、三子曰史陣』」。迄今已傳九世,現其子孫分居後浦西門、前山前、臺灣新北市新莊區及越南等地(李文輝、水爵、成法等提供)。 玖、沙美李︰依其重修《族譜》載︰「始祖■邑祖厝墀店分五潭竹樹改葩分安海祖厝,昭穆自十九世起,至廿八世為『書、香、繩、祖、武,德、配、貽、孫、謀』。安海分基始祖振科公,字子牙,諡心泉,配妣唐氏,五世孫名前英,字繩高,於清乾隆中,來浯洲砂美社(今沙美)開基,故居在今沙美,葬在浯洲甌顏宅,配浯洲青嶼蘇氏看娘,生三子︰曰立、成德、水」。迄今已傳十世,派下住沙美、成功、臺灣新北市中和區及新加坡等地(李裕祥提供)。 拾、南安淗江後浦李︰據其《重修家譜》載︰「昭穆自八世起,至卅七世為『堯、舜、元、穩、建,榮、華、則、立、昭,明、哲、從、孝、友,忠、誠、肇、興、隆,邦、家、扶(輔)、爾(履)、泰,妙(廟)、雨(宇)、起、雲(勳)、龍(颺)』。按︰君懷公之四世孫名校政,生二子︰曰菊村、菊峰。菊村生一子︰曰林卿。林卿生二子︰曰南山、細山。南山生一子︰曰慧坡。慧坡生三子︰曰蘭軒、上坑、靜軒。蘭軒生四子︰曰清江、臨江、靖江、潯江。潯江公之十二世孫名皇英,字從君,配下店黃氏淑英,生三子︰曰孝齡、孝萬、孝祥。孝萬公,名仟英,配黃氏莉娘,公妣合葬金門後浦西門城仔外,又名山仔頭,生三子︰曰友汀(出繼孝齡公為長子)、友悅(名啟後)、友程(名壬癸,墓葬在金門娘仔宮後,配高氏麗娟,葬金城公墓)」。 按︰「孝萬公約於清末,自南安淗江鄉來浯洲,初居後浦觀音亭邊今後浦東門莒光路一段,以算命、卜卦為業,取店名曰『李進祥號』。友程(名壬癸)公,生一子︰曰心富。心富公,字忠信,原配後浦東門吳氏,續配盤山下堡翁氏,生四子︰長曰朝水,字誠義;次曰朝發,字誠才;三曰朝泉;四曰炎壽」。迄今已傳五世,派下住後浦東門、西門及臺灣新北市三重區等地(李朝水提供)。 拾壹、漳州府龍溪李︰清咸豐、同治間,遇春公因避太平天國之亂,自漳州府龍溪縣逃難來浯洲,定居於後浦北門街。按︰依據後浦南門莒光路七三號神主載︰「遇春公,配卓氏,諡貞淑,公妣合葬在今榜林村面前,居左,生三子︰長子厥名(名諱待考,派下住大陸,俟查更續),次子芸元(生七子,曰嘉慶、錫章、錫路、錫安、錫不、錫獅、烏目),三子秋元(生二子,曰文永、文仁)」。該派以經商起家,雖為時僅百年有餘,但蕃衍頗盛,迄今已傳六世,子孫分居後浦、烈嶼東林和臺灣新北市三重區及新加坡等地(李在白、水成等提供)。(中)
-
追憶老友卜幼夫兩三事
從莫斯科倦遊回台接到鄭向恆教授電告老友卜幼夫已辭世,令我感到驚訝和難過,多年老友又弱一位,但是他高齡九四,在卜氏三兄弟中算是高壽辭世福壽全歸,而且妻賢子孝可以說是了無遺憾。 我與卜少夫相識最早,其次是六哥卜幼夫,最後才是從大陸逃到香港的卜乃夫,也即以「塔裡的女人」一書聞名於世的(無名氏)。民國57年夏我以一篇批評美國政府的文章「美國移民局的悶棍」刊在新聞天地周刊因而與二哥卜少夫訂交。該文後來在台灣被民族晚報轉載三天又由「中美月刊」翻譯成英文予以轉載。此時卜幼夫在台灣創辦《展望月刊》和我交往來頻繁並多次在該刊以我作封面人物刊登新聞。為了投桃報李我也委託他作為我在溫哥華主持的僑報「新民國報」的駐臺特派員,每次參加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的年會他都是新民國報的代表團成員之一,包括在韓國漢城舉辦的第十四屆世界中文報業協會。 卜幼夫原來是陸軍軍官學校的學生,後來改行做新聞記者,所以養成了非常四海的個性,逢年過節均在家中擺設筵席分享四嫂尚雲台的廚藝,尤其是卜家的獅子頭最為新聞界朋友的稱道。所以他的展望月刊很快的就得到新聞同業的認同,在那樣競爭激烈的時代居然苦撐了五十年之久直到他故世才相繼走入歷史,在中華民國雜誌事業史上算是開創了奇蹟。把有多年歷史的《新聞天地》和銷量廣擴的《傳記文學》都比了下去。但是他最大的貢獻乃是替許多政治人物寫下從政的個人歷史,譬如曾任外交部長及監察院長的錢復及吳伯雄等。但是他最為滿意的還是他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初期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對於保衛國家和建設台灣的各種報導,對於鼓舞軍中和民間的士氣貢獻良多。所以我們稱卜幼夫為愛國記者也不為過。 自從他創辦展望月刊之後為了閞拓海外市場他每年必環遊世界一次,遍訪僑社廣交僑社領袖,因此《展望月刊》在世界各地銷量直線上升,其中特別是菲律賓華僑支持最甚。而卜幼夫的經濟狀況也得以改善。但是由於他的報導使得全球華僑心向台灣的愛國情操與日俱增。政府為了獎勵他的僑政貢獻,特別在民國七十年代由時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具名邀請他參加當年的國建會提供建言,和我同時分配到文建組與當時的名作家《智慧的燈》的作者華嚴女士同為一組。而卜幼夫,尚雲台及內人張小筠更曾同機飛金門向前線將士致敬,並在馬山心戰中心對中共將士喊話及施放(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氣球。對於卜幼夫的殊榮連卜少夫都大為稱讚,因為曾經參加前屆國建會的卜少夫認為兄弟同科是卜家的光榮。何況當無名氏卜乃夫投奔自由抵達台灣之後,政府為了宣導中共的暴力統治乃由中央黨部支援卜乃夫作全球巡迴演講,並由卜幼夫自費陪同無怨無悔地作聯絡工作。 如今二十年來時空運轉,卜氏三兄弟均已作古,前塵往事不堪回首,僅就記憶所得遙祭老友在天之靈。 (稿費捐金門大同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