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炎炎高雄避暑攻略
今年北半球夏天的代名詞是「extreme(極端)」,人類汙染造成的氣候變遷,使世界處於極端乾熱,就連四面環海的台灣亦不能豁免。 身為高雄人,想要省電環保又兼具清涼消暑,絕對不能錯過「海邊」了!趁著日頭發威,坐上公車前往新建的總圖書館,各樓層像是五星級酒店般精美,隨手拿取書本在冷氣閱覽室內閒嗑,偶爾眺望新光碼頭的海景,金光在遠方湛藍海面上閃閃晃晃,燥熱難耐瞬間隨心沉澱;傍晚坐捷運抵達西子灣,享受清鹹海風的吹撫,腳踩黑色細砂,陣陣浪潮如夏季專屬氣泡飲,遍遍溫柔消弭腳底的炙熱,順道品嘗鹽埕區老字號阿婆冰,滿滿一碗剉冰搭配綠豆、薏仁,一口口清甜入腹,提振食慾撫慰人心。 信步駁二特區,海風吹撫下欣賞鐵道上人們施放的繽紛風箏,與孩子們甩動的大小泡泡,再不適的黏膩都被童心化解;搭輕軌至打卡聖地棧二庫,純白的旋轉木馬,完美的海軍風配色清爽朝氣,騎上YouBike欣賞沿途高聳挺拔的85大樓、映照落日餘暉的展覽館、愛河灣停靠的豪華遊艇、私人風帆,與氣勢磅薄的海音館--天空、海洋、夕照、星辰,夜幕低垂海風沁涼,吹的人們輕柔欲眠。 不需預約Airbnb,天然海景的舒適,根植生活的美好,人與自然不著痕跡的「心平衡」,讓高雄也能完美消化、慰藉這波焦躁熱潮。
-
窮得只剩下感情
1948年11月底,國共內戰告急,青島兵工署的聯勤四四兵工廠先將機械設備以「泰康輪」分成六批運往台灣,利用日軍留下的台灣供應局第三修械所復廠,繼續生產彈藥,準備反攻大陸。12月,後到的廠工和眷屬落腳在松山,同是天涯淪落人,暫時被安置在日軍的興雅庫房,拉起布幔當作每個家庭的隔間,當時的景況是「窮得只剩下感情」。 次年,開始在今信義路五段搭建四四南村的丙字眷舍,為台灣地區自力興建的第一個眷村,住戶大多數為山東人,容積很小,像是蝸居一族,但總算有了立錐之地。1951年,四四東村(今吳興街260巷)和四四西村(今基隆路一段)相繼落成,概以兵工廠的相對位置而命名,但沒有北村。 高中的軍訓課來三張犁打靶,眷村的周遭還是稻田,儘管同為聯勤的眷村,但配住有階級的區分,將校級住西村、尉官級住東村,非軍職的技工則住在南村,後來纔有稍大的乙字和甲字房屋,我的一位初中老師曾經頂下兩間眷舍,打通後勉強夠一家4口人居住。 大學讀北醫的時候,時常路過南村,看到住戶為了爭取空間,屋前屋後的擴建造成巷道狹窄,有的人家向上築起閣樓,非常突兀。黃昏時刻,藍制服的男女廠工下班,如潮水般淹沒了基隆路。記得附近也有一個叫汽車基地勤務處(五級保養廠),堆放一些從越戰買回來的美軍大卡車;兵工廠的大門伸出一條軍用鐵道,從國父紀念館旁經過,通往樺山車站。 打響四四南村名氣的是它的「四四巨龍」(後改稱中華巨龍),這條龍是在1964年縫製,長兩百多公尺,共有44節,共需要45人舞動,成員是南村的子弟和兵工廠的員工。首次演出是在這年的元宵節。為了國慶日的徵祥獻瑞和春節的軍民聯歡,6月就開始訓練,每次上場,鑼鼓罄鈸,震天價響,場面極為壯觀。可惜政黨輪替,加上軍方不支持經費,最後的演出是在1996年李登輝的就職典禮,從此巨龍不再叱吒風雲。 1980年,原本荒闢的東區發展快速,因市政府需要土地致使四四兵工廠(已改名206廠)必須遷往三峽,東村被疏散到青年公園的「忠貞國宅」,西村原地改建為「忠駝國宅」。於此時,兵工廠的舊址許多高樓拔地而起,包括「世貿中心」(1985)、「國際會議中心」(1989)、「君悅酒店」(1990)、以及日後高聳入雲的「101大樓」(2004),三張犁有如地牛翻身,忽然變成台北的蛋黃地帶,形成繁榮的信義商圈。 四四南村的廢村命運早在預料之中,1983年為配合莊敬路的擴寬,甲字眷舍和公共設施先被拆除,接著乙字和丙字眷舍多次遭到祝融之災,這種事情就像中正紀念堂動工前,發生疑似人為的縱火,住戶逼迫搬遷,如出一轍。1997年,南村悉已遷離,次年丙字眷舍被夷平為信義國小的運動場,不久即從地表上消失。 眷村是胼手胝足築巢的家園,風風雨雨中有哀愁,也有歡樂,是一個世代鏤心刻骨的記憶,於是老住戶紛紛響應保留眷村文化的抗爭運動,關心台灣社會的加拿大友人史康迪(Curtis Smith),人權工作者艾琳達(Linda G. Arrigo),施明德的前妻努力奔走,比原住戶還要積極,如同螳臂檔車,以肉身阻擋開來的怪手。 2000年10月,北市政府終於點頭保留4連棟的丙字房舍,以及機槍堡和防空洞。2003年10月25日,「信義公民會館」開館,轉型為文教特區,門牌為松勤街50號。四四南村出過幾位名人,包括前空軍氣象聯隊上校副聯隊長、電視台的氣象主播李富城,藝人李立群和凌峰,立委費鴻泰和他的哥哥費鴻波(前國防大學校長)等人。 2004年12月,市府公告四四南村登錄為歷史建築,光陰的故事在此被人重新閱讀。多年後的週末我再來此,發現四排活化的老房子已規劃為展館、書肆、文創商店、休閒咖啡館,室外的防空洞則鋪上如茵綠草,取名為「好丘」(Goodchos),意謂:「好的人事物聚集成丘」,遇到遊客下車拍照留念。 2022年起,一群影像藝術家以光為顏料,以廣場為舞台,演出「LIGHT UP 南村有光」的光雕藝術活動,它迷人的夜景不輸101的跨年煙火。令人欣慰,四四南村從不被人正眼看待,轉化為懷舊的歷史古蹟,以50年的生命(1948~1999)見證台北東區意想不到的繁榮。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現在,自己非僅不檢討自身的行為,反而仗著自己有錢,穿著體面,自認為是貴婦,而瞧不起種菜的秀桃;說她不要臉,罵她臭女人,試圖以此來凸顯她的高尚。可是秀桃亦非省油燈,以牙還牙是人性心理自然的反應,妳不揭人家的瘡疤,人家也不會說妳屁股爛了一大塊。總而言之,人必須相互尊重,今天她徹徹底底失算,不僅不能替孩子討回公道,反而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臭人,想把身上的臭味除卻,談何容易。或許將終身被它纏繞不清,留下一個讓人恥笑的污點,這是她始料未及的。 在傳統的農村裡,難免會有一些好管閒事之徒,或是三姑六婆之類的人,所以秋月被秀桃潑糞的事很快就在村裡傳開。甚至對她的行為舉止亦有諸多的批評。 「潑得好,秋月以為有幾個臭錢就了不起了,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等著阿兵哥上門來。」翠嬌嫂笑著說。 「阿兵哥上門有什麼稀罕,連長直接到她房裡,才跌破許多人的眼鏡。妳們沒看到,秋月現在可是春風滿面呢。」安薯嬸搶著說。 「平常到她店裡買東西,她都是愛理不理的,擺出一副高傲的貴婦相,好像我們買東西不給錢似的。但是一看到那些阿兵哥,精神就來了,看到連長內心更是暗爽,巴不得立即關上店門上床溫存溫存。如果我沒猜錯,一定是連長經常給她撫慰,才會春風滿面!」玉鳳嫂說。 「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她自己的行為不檢點不打緊,反而以惡毒的言詞來羞辱秀桃,秀桃實在忍無可忍,一氣之下才會潑她糞水。」安薯嬸又說。 「潑得好,把貴婦潑成臭人,看她以後要怎麼做人。」翠嬌嫂說。 「反正她也不會在我們村莊長住,連長一定會把她帶到台灣去。」玉鳳嫂說。 「她兩個兒子都那麼大了,會跟她去嗎?」安薯嬸說。(一五四)
-
掃出一片情
那個賣雜貨的阿伯,每個月至少都會巡迴村裡一趟,他那輛破破舊舊的老鐵馬,經過巧思改裝之後,成為他最佳的生財夥伴。車子的後方加裝一個超級寬大的貨架,架子又細分為好幾層,每一格裝著琳瑯滿目的五金百貨,小至針線、螺絲釘,大至鐮刀、鐵槌,五花八門,應有盡有。貨架旁的鐵條上,掛著大大小小的麻布袋,裡頭有乾貨食材、衛浴用品、糖果餅乾、便宜的衣襪……數量不多卻是樣樣俱全,就像個會變魔術的百寶袋,只要你說得出名稱,沒有變不出的戲法。前方的車把手當然也是行動的小百貨,掛上雞毛撢子及搖搖晃晃的鉛桶,車身綁了好幾款的不同材質的掃帚及畚斗,所有的物品一目了然任你挑選。這輛鐵馬雖然老舊卻粗勇耐操,是一座會移動的雜貨店,讓我想起了一部日本卡通--霍爾的移動城堡,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所販賣的物品裡頭,最吸引我的不是金柑糖或是梅子餅,反而對於他所賣的掃帚特別感興趣。 短柄的掃把中,有一款是以高粱稈綁成的短掃把,把整株高粱稈整理成束加以紮綁,再將高粱穗花打散成扇形,仔細的調整與修剪,就像在製做藝術品一般講究,完成之後的掃帚是一束扇形的乾燥花,還掛著些許紅彤彤的高粱在上面,優雅明淨,有著空虛縹緲的獨特韻味,常讓我捨不得讓它下地沾惹塵土與垃圾。紅高粱梗做的掃帚,使用久了,偶爾還會有一小顆一小顆的高粱掉落在地面,眼明嘴快的母雞一看到,會立刻加以啄食下肚呢!我常常希望這些高粱籽落到地面之後,能有機會埋入沙土中,春天一到長成一株株新綠的高粱,那該多美呀!但這個小小的願望,從小至今始終無法實現。 阿伯還販售用槺榔葉製做成的「槺榔掃帚」,這是用台灣海棗的葉子綑綁而成的。此樹吸收天地靈氣,樹形旺盛健壯,葉片迎風婆娑風姿綽約,但是要砍取其葉片可非容易之事,需要全副武裝並且瞻前顧後左看右瞧才下手,要不然可會被猙獰的刺所傷。曝曬後的葉片經過分枝整理,以月桃葉的莖絲加以綑綁,一連串繁複的工序才能製作出完美的槺榔葉掃帚。這種掃帚又被稱做「天地掃」,在台灣的習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傳說綁上紅紙,還可以驅邪避凶掃除千災萬煞,所以神明遶境前或新居落成時都會使用。製作掃帚時必須是綁奇數結的才有避邪作用,選購天地帚更是有學問,平常拿來打掃以及用於喜事的,必須成雙成對的買,但是如果是用於喪事的,只能買單支,也就是「好事成雙,壞事止於單」。一支天地掃蘊藏著古老的命理習俗,寧可信其有,方能遠離穢氣祈福得福。 溪邊及山林隨處可見的芒草,又被稱作吉祥草,在台灣傳統宗教民俗與原住民文化中,常被視為驅邪之物,矮靈祭中祭拜過後的芒草更是他們的護身符。因此,以吉祥草做成的小掃把除了可拿來清掃,也常被吊掛於屋裡頭,扮演趨吉避凶、避邪祈福的角色。每當芒草花穗成熟轉為黃褐色時,就可以開始收集粗壯的芒草稈,帶回家曬到完全乾燥,再拍打花穗讓種子掉落,剝去一層層的莖片只留下最裡面的芒稈,挑選芒稈較粗、穗梗較豐厚的加以綁成掃帚,收尾的時候在掃帚尾端加上個繩圈,方便可以將掃把吊掛起來收納,因為柔軟的芒草掃把如果直接碰觸地面,久了,掃帚可是會變形,不利於清掃。這種就地取材,利用大自然給予的天然獻禮而製作成的手工掃把,好用又兼具環保概念,是生命經驗的寶貴傳承呢! 另一款受婆婆媽媽青睞的掃帚是由貴黍製成,這種草也被稱為掃帚草,必須栽種約四個月才能收成,採收後要加以曝曬,它的種子會被做成飼料,枝條則取來作掃把,這種植物的枝梗比較堅硬,製作貴黍掃帚之前要先用水浸泡使它柔軟才能夠施作,將它綁成清除灰塵髒汙的小撢子或是掃把非常耐用,以前曾經是外銷至日本的熱門商品,專門作為清掃榻榻米的用途,純手工紮出來的貴黍掃帚堅固耐用,號稱「一支可以用一輩子」。只是,當塑膠掃把出現江湖上,貴黍仍敵不過塑膠製品,因此農人也不再種植貴黍了,以前靠貴黍掃帚「掃出一片天」的農村榮景不復見,此技藝也漸漸失傳了,再怎麼好用仍是徒留遺憾,再怎麼好的光景也無法永保一世安康,人生與掃把的命理竟是如此雷同。 在眾多掃把裡頭,會讓小孩聞之色變的莫過於細竹掃帚了。學校的打掃用具絕對少不了竹掃帚,而製作竹掃把前,必須先將晒乾的竹葉除去,如果留下太多的竹葉,邊掃邊掉落,可就會愈掃愈髒亂。這種掃把也常被頑皮的男生拿來當大刀耍,邊打掃邊比劃,一個不留心就會把掃帚與竹柄分屍了,工友伯伯也常得幫忙維修竹掃帚,要將竹柄與掃帚頭再次牢牢綁好,才能恢復竹掃帚的功能。這種掃帚猶如藏著魔鬼一般,有時化身為清理環境的得力助手,但有時卻變成大人隨手可取的鞭具,只要抽取掃把裡的一小把細竹,「ㄒㄧㄡˋㄒㄧㄡˋㄒㄧㄡˋ」,往小腿肚連抽個幾下,可會留下好幾道的浮腫傷痕,一不小心還會被竹子上的細刺畫破皮膚,留下一小條一小條的血跡。這種家家戶戶必備的清掃用品雖然好用,卻也是小孩眼中的魔鬼,讓小孩們不得不對他敬畏三分,而至今仍被琅琅上口的「竹筍炒肉絲」緣由,就是拜竹掃帚的細竹絲所賜啊! 這些鐵馬上的掃帚,每種款式及價格都不盡相同,各有它的擁護者,而且顧客們幾乎都是成雙成對的買下,目的都是希望能趨吉避煞,掃出潔淨,掃出一片祥和的日子。小小的掃帚傳遞著自然與人的脈動,取材於大自然的山林,損壞了就回歸於自然化為塵土,每一把掃帚是工藝的傳承,蘊含著施作者的智慧與溫度,這豈是今日塑膠掃把可相提並論之處?我懷念起賣雜貨的阿伯,對於他綁在鐵馬上各式各樣的手作掃帚仍舊歷歷在目,即使竹掃帚讓人又愛又怕,但有他們的存在,豐富了童年的生活記趣。掃帚的記憶,掃帚的工藝,何時能再被喚醒呢?天然ㄟ尚好,多麼期待自然風旅吹起,讓昔日的掃帚風華再現,祈願它們能掃去千災招來萬福,在這疫情風波裡家家安然美好。
-
學母語
為了鼓勵家裡的退休人士,特別推薦這位客家人參加客委會推出的客語檢定考試,怕他信口同意後又反悔,立即上網搜尋最新的考試日期,還自願陪著一起應考,看看自己目前的客語基本能力可以拿到甚麼分數。 收到客委會寄來的客語能力認證書籍後,家裡這位客家人很認真地拿起課本讀了起來,定義自己只是陪考的身分,所以就打算憑藉既有的實力赴考,因為對我這個金門人而言,客家話平常又用不到,會說幾句對話就很好用了。最記得國中畢業要赴台前夕,阿嬤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千萬不要背祖忘本,村裡幾位到台灣一段時間的宗親,口音都變得大不同,老人家憂心我不懂事,特別叮嚀我莫忘祖宗言(音)。 其實我有一半的客家血統,從山城苗栗嫁到金門的媽媽,十多歲離開家裡到基隆醫院擔任護士,工作的日常沒機會用到客家話,嫁入金門閩南大家庭後,更不可能遇見可以用客家話對談的人,一手孩子從小都是用普通話溝通,所以孩子們金門腔調說得不夠道地,客家話也沒機會學習。直到寄居外公家一段時間,一屋子的人都能用普通話和我溝通,唯獨外婆只會說客家話和日語,兩個人的對話比手畫腳的時候多過真正的對話,小我幾歲的表弟們放假日也會來外公家放風,兄弟們的對話客家話和普通話摻著說,我竟然也就學會了幾句比較不文雅的語詞。 轉眼考試來到,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赴考,也覺得初級的題目真的就是日常的對話,考題真的不難,成績揭曉,果然高分過關,開心得想要灑花,想想我雖然半個客家人,字正腔圓的客家話也沒會幾句,嫁給客家傳統家庭,三代人也都用普通話對話,基本上沒機會用到客家話的。乘勝追擊再報名中高級測驗,遇到連考三次成績都落在中級的考生,緊張得好不焦慮,拿出厚厚一疊的書籍在考試前抱佛腳。我家的客家人原來只當是來看看中高級考些什麼試題,所以不懂為啥考個認證要這麼緊張,成績揭曉,我拿到中級的證書,家裡的客家人音標項目未得分,所以中高級的成績被降為中級。 看到客家人平日沒事認真地讀著客委會的書籍,就邀約著他再考一次,當作是挑戰也好肯定也行,認真準備的他,沒想到考試分數竟然掉下來,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金門人,第二次找到應考的秘訣,有少許進步了些分數,不過,也就打定主意,有嘗試過客語認證了,中級證書也到手了,樂齡族的倆口人改挑戰別的活動吧!但是,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說了算,當學校嘉獎的獎狀擺在我辦公桌上,手機訊息問我願意再挑戰中高級嗎?我只能說我願意,畢竟來自長官的期許,就只能全力以赴了。 報名新北市政府的客語加強班課程,每週客家事務局安排了二至三節課,老師講課比學生聽課還要更認真,教材準備更是豐富,每次上課都追著學生用客語字寫文章,提醒學生音標如何學習。還好可以線上參與課程,少了下班後舟車勞頓的疲累,但是遠距同步上課確實懶散許多,在不得不交出自己第一篇用客語字完成的作文後,客語說得字正腔圓的老師開心的在教室呼喊我的名字,不斷的說著:「我也是金門人喔!」我心裡想著老師在騙誰啊!哪可能完全聽不出口音,可那熱情還是感染了我,覺得自己不可以老是拿我是金門人當藉口,有這麼好的師資,就全力以赴好好的學習吧! 為了配合我的客語線上上課,家裡的人都必須在我上課時禁聲,家裡的客家人看老婆認真學習,語重心長地提醒只聽得懂『細妹仔恁靚!』的女兒,要她也得好好學習母語,大女孩很認真的回答她老爸:「謝謝提醒,我媽是金門人,我會和我媽好好學習母語喲!」
-
山裡的一面鏡子
山裡藏著一面鏡子 嫦娥不敢照亮自己 窸窣不解回眸的甦醒 瞧!多少粼光蠢動 山不在高卻有寧謐的魂 水不在深流竄汩沸的魄 我心滿懷一筆疊積 寫不盡夜雨芭蕉韻味 山仍緘默著涼颼颼的夢 風從不回頭 讓漣漪瀰漫著愛 愛不得呀 月亮呼喚著 到底澎湃的是山是水還是月亮 一湍寂寥的風笑著 吹皺了清澈翡翠 水波不興映著靛青色的湖光倒映 有我遐想的一面鏡子 崁入我的筆拓印…… 註:遊宜蘭林美步道後記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秋月不想再理他,趕緊回家洗澡換衣較重要。今天本想藉著自己是村中數一數二的有錢人聲勢,想站在高處替兒子討回一個公道,想必識相的大頭也不敢對她怎樣,甚至還要禮讓她三分,到時更可把秀桃踩在腳底下糟蹋,她絕對會乖乖就範。但萬萬沒想到,大頭竟然比她還兇惡,公道沒有討回來不打緊,送他五千塊再賺就有,他竟然要用這筆錢,買金銀紙錢燒給她,明明是想觸她的霉頭,簡直可惡到極點。 而且還被秀桃那個不要臉的女人潑了一身糞水,若依傳統的習俗而言,被潑糞水不僅會衰,而且還是極大的侮辱,甚至還把她和連長的事揭開。即使她盡量不讓這件事曝光,但紙卻包不住火,俗話也沒說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該檢討的是自己。可是有誰能瞭解她內心的寂寞呢? 經過這件事後,她終於想通,當年秀桃為什麼會跟著伙伕班長走,因為羊犅是一個性無能者,她必須另外找一個男人,來滿足她的性需求。雖然村人都指責她是一個不守婦道的蕩婦,但仔細想想,秀桃也是一個可憐的女人啊!而且人要有同理心,她的確不該以不當的言詞來羞辱她。可不是,她孩子都已那麼大了,為什麼一個快四十歲的女人,竟還經不起連長的挑情,讓她陷入感情的深淵裡而不能自持。(一五三)
-
月圓人團圓
有道是:「月圓人團圓。」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到了,望見分外明亮的月兒,難免激起思念的微瀾,畢竟「每逢佳節倍思親」,除了跟家人團圓分享喜樂之外,也無端思念起父母的慈愛與關懷。 當然中秋節由來已久,從過去的賞月吃月餅,如今來個一家烤肉萬家香,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重頭戲;加上中秋時節柚子剛好飽滿成熟,成為最佳的應景水果,所以滿坑滿谷的柚香,便成為懷想過去吃柚子,戴柚皮帽的多趣童年生活。 一談起中秋節,就會想起「嫦娥奔月」耐人尋味的傳說故事,不管真實性如何,然而故事的情節,總帶有幾許浪漫的氛圍;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情節,就是王母娘娘將不老仙丹賜予后羿,以表彰他射日有功;嫦娥代為保管仙藥,卻遭遇賊人脅迫交出,在無奈之下只好吞下仙藥,沒想到就這樣翩然翱翔,直達月球廣寒宮,后羿為了思念嫦娥,於是在每年中秋節對月設宴。 其實,曾經在教導學生寫作時,就以「嫦娥奔上月亮以後」作為發想;沒想到靈感十足,想像力充沛的學生們,振振有詞的大方分享嫦娥奔月後的種種趣事與曼妙篇章。 說真的,童年時期對於中秋節,有很深的期待,因為當天才有機會吃到月餅,二來胞弟曾向月娘求絭配戴,在月娘護佑下得以快樂成長;因為胞弟是月娘的義子,所以每年中秋節,我們全家虔誠對月膜拜,感謝月娘的付出與關懷,同時在換絭過程中要擲筊,得到聖筊,表示月娘以無聲的語言,表達無限的關懷。 近日再度翻查攝影作品,無意中發現今年年初燈節拍下來的「嫦娥奔月」花燈,是由三重先嗇宮提供的作品,於幸福水漾園區展出,果然有先見之明;以玉兔搗藥、吳剛伐桂、嫦娥奔月作為燈藝的主題,如今恰逢中秋節,嫦娥奔月的故事章節,似乎添加更多的諧趣與想像空間。 瞧見燈藝作品上,大大的月亮,翩翩起舞的嫦娥,以及可愛的兔寶寶,心中不由得升起滿滿的喜悅;但願中秋月圓之際,大家除了享受過節的快樂氛圍之外,更要讓所有人,都能享有月圓人團圓的幸福感才好。
-
中秋禮讚
八月十五月圓日 中秋佳節又來到 嫦娥玉兔和吳剛 奔月搗藥加砍樹 神話故事一籮筐 千古傳唱代代吟 豈料科技進步快 阿姆斯壯登月球 一干幻想全打翻 儘管事實擺眼前 你我心裡都知道 中國秋節最浪漫 民俗慶典終不斷 歡樂氣氛澆不熄 文化傳承永不止 中國城裡喜洋洋 秋意濃情在心頭 佳賓如潮上電視 節目精采又熱鬧 花火點亮夜空中 好景藏在星海裡 月亮仙姑探頭望 圓了多少情人夢 人人笑意樂開懷 團圓圍爐烤肉香 圓圓滿滿慶中秋
-
家家烤事院人人會烤事
那年代沒有電視也沒有烤肉這回事,中秋節是晚間的事。在糖廠日式宿舍巷弄內兵分兩國,各自以自家的矮凳構築工事。天一黑,不同巷弄的兩國戰事一觸即發。 當然,不知是那方先引燃的戰火,衝天炮在巷弄內射來射去,除了孩子們高興叫囂的聲響外,咻咻長嘯衝天炮飛射的聲響中,更有家長喊人或罵人的聲音夾雜其中。 電視即將出現前那幾年,中秋團圓流行的是圍桌吃火鍋,那火鍋絕對不是現在小瓦斯廬的火鍋,而是那種中央有隻煙囪燒著碳火的火鍋。 圍著圓桌的人們不知是團圓的興奮還是因為那隻煙囪的熱度,大家不僅吃得滿臉油光更是個個臉頰紅潤好似酒酣耳熱。 記得那一年中秋正是個颱風夜,一家人圍著圓桌正享受颱風中佳節的氣氛時,家門被敲響了。誰來呢?風雨故人來!只可惜當時年紀小,不曾對他的容顏留下深刻的印像,幾年後再聽長輩們提起這位「長輩」時,已經是一位傳奇人物的傳奇故事了。 當電視在南台灣出現時,過中秋節的氛圍變成,家家守著電視看特別節目。 那時代,電視除了中午之外就只有晚間有節目,年節或國定假日還有特別節目。印像深刻的是,平常聽不懂的平劇只要是「特別節目」都會加上字幕,在臺糖宿舍裡在晚間超過十點,還會守在電視前看平劇的也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當然最有興趣看的還是在下本人。 畢竟也只有在這「特別節目」才有正當理由看電視超過晚間十一點,直到費玉清出來唱「晚安」。 時代一直在變,三十多年前吧?曾幾何時中秋節變成了烤肉節。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對此「烤」事似乎樂此不疲,花樣也一直在翻新。 兒子讀幼稚園時,有一年中秋說:「為什麼人家都烤肉只有我們不烤肉呢?」 大姊為了滿足兒子的好奇,準備了器具食材,特地在院子裡大烤特烤,當陣陣肉香傳來時,一干人等卻被蚊子叮怕了個個躲到屋內去了。 來年再問兒子還烤肉嗎?竟然搖頭說那也沒什麼好玩的呀? 今天又是中秋,下午五點多鐘社區巷弄內的車子忽然變多了。大家都把車子停到巷道上,每一戶人家的車庫都成了烤事「院」大人小孩正忙著「烤」事呢! 僅管衛生單位疾呼注意烤具的毒性,然而肉香依然不斷的四處飄送,幾乎是全民大烤的盛事在天氣狀況好之下再度上演。 當年電視新聞播出這樣一則新聞,北部某地區相關單位舉辦千人無煙碳烤,或許是準備不足還是參與盛會的民眾超過預計,沒有「享」用到的市民正破口大罵,這樣畫面似乎為當今的中秋節,帶來了特有的新聞趣味。 記得那年中元普渡時,台南地區某廟宇普渡,當法會結束時,信眾們開始不分你我的收取供桌上「普渡」好兄弟的供品,甚至你爭我奪演變成破口大罵幾乎大打出手,讓人一時還真分不清楚,此時「爭食」的是人還是好兄弟。 早年環保單位在中秋節前夕都會大力呼籲「不要讓嫦娥笑我們髒」,如今中秋節賞月轉型烤肉節的今天,或許口號也該改一改了。 嫦娥或許已經懶的笑我們髒了,灰頭土臉的她或許正高聲吶喊:「不要再烤了,我要抗議空氣污染了。」喔!不!月球上根本沒空氣哪來空氣污染!
-
胖妞和金門炒泡麵
「胖妞,來一包,二包煮一包!」 民國79年我抽到金馬獎,旋即被選兵到陸軍127金西師步九營營部連,雕堡中的學長們交代其中一項業務是--跑腿,雖然我已經25歲了,比堡中每個學長年紀都大都老,我還是梯次最菜的。是全宇宙、全世界、全亞洲、全台灣最菜比巴的二等兵。 所有公差都是留給你,不要抱怨,很快十五天後,你就有學弟使喚了。軍中俗語說:要使喚別人,先學被使喚吧。 話說金門各駐地,門口附近都有一間雜貨店。很神奇的,這些雜貨店都是吃苦耐勞的金門居民開的。令人佩服他們堅忍毅力及和氣生財。 我們身為菜鳥,除了打掃房間之外,還是叮嚀所有學長起床,還有最大的功能是替學長--跑腿,買買宵夜,洗好燙好的軍裝從附近的雜貨店拿回來。 我們駐地的雜貨店,就在大門對面,很方便喔,隔著10米馬路,就可以取貨送貨,比現在任何一家小七方便。 雜貨店的老闆是女性,中年婦女,膝下有一女兒,胖胖的,人人稱「胖妞」。 胖妞雖然其貌不揚,任勞任怨,算是典型金門女性。 金門阿兵哥最喜愛的叫「兩包煮一包」,把二包維力炸醬麵煮成一包。」 其實這個是炒泡麵,放到塑膠袋中加熱水,煮熟了,只要一雙筷子,成了人間美味之不二人選,就是金門炒泡麵。 胖妞專長就是如此神乎其技。雖然是廉價的食物,卻是阿兵哥的山珍海味;而且最大唯一,無可取代的地位。 「胖妞,來一包,二包煮一包!」每當晚點名後,聲音此起彼落,簡單是宛如我們軍營合作無間的夥伴。 我從金門退伍已經近乎三十多年,在台灣只要聽聞炒泡麵好吃,便會尋香而去。可惜永遠跑不掉跑不到味蕾;真的比不上金門胖妞煮的那些炒泡麵! 三十多年來,魂牽夢縈。任何炒泡麵再也無法令我,食指大動。 真是青春的記憶:「胖妞,來一包,二包煮一包!」
-
兔子來過
(一) 趕得及盛宴的,只是一季 趕不及赴會的,獨佔一季 有沒有請帖,都會有自己的舞台 (二) 別急,兔子 你的錶可是來自月球? 怎地:比信誓還輕 比夕陽跑得更快 忽地,一探頭就一秋 (三) 愛麗絲,別喝了 無法遏止的渴 該從忽大忽小的夢 掘井,渴望 魚躍上樹枝 上演障眼手法 (四) 也許,所有的意思 已鎖定兔子手上的錶 等奔回月亮 輕得,輕飄飄的 沒人覺察曾經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