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烈士冰
君不見 四周蟬聲悄悄上演 時而高亢時而低沉 君不見 成群結伴慕名而來 斗大汗珠化成笑容 炎炎烈日吃冰樂 池邊蜻蜒水舞秀 喚起童年回憶多 當年的靜謐之旅 綠油油的樹葉 刻畫愛的印記 內心平靜湖面 泛起一陣漣漪 縈繞耳畔的蟬聲鳥鳴 正是夏季給我的贈禮 五花色 萬人求 芋頭地瓜紅豆 煉乳加仙草蜜 迷人滋味 應只有天上有 快快快 別說夏日炎炎正好眠 邀與君同一道 共享百年好合甜
-
母親牙齒看診
年輕時忙著下田及照料我們四個蘿蔔頭,母親一直視疏於照顧自己牙齒,大約六十歲時就裝置一口活動假牙,隨著年齡增加,牙齦萎縮導致咬合鬆動,三餐飲食影響至鉅,疼痛不已。前陣子也因為疫情嚴峻,確診數目日日攀升像搭雲霄飛車,大弟建議還是得去看診,母親卻猶豫不決,可是疼痛沒解決,一天三餐宛如酷刑。終於在大弟三寸不爛之舌遊說下坐上轎車。 出門稍嫌晚了一些,來到醫院診間剛好前一位看好出來,拜疫情之賜分秒不差沒有任何等待就坐上診療台。醫師說母親年紀大了,牙齦萎縮無可避免,咬合時會聚焦幾個點造成疼痛,除了幫忙修繕以外,也給了口內凝膠,叮嚀除了用餐以外暫時不戴假牙,讓牙齦完全休息以便早日康復。牙齒關係咀嚼以及腸胃消化,茲事體大,處理過後,希望休養生息能獲得改善。咀嚼功能健全,吃下去的食物才能消化。看診牙齒,最怕拖延時日。可那陣子進醫院尤其是張口看診牙齒,母親的猶豫擔心,兒女完全清楚。幸虧權衡之下也接納建言。 多年來母親三餐都吃粥,米飯早已無福消受,總不能連吃粥都無法好好咀嚼。孩子孝順,老媽福氣。視頻中我問晚上吃一碗嗎?老媽很不以為然地說粥一碗怎麼會飽?問配什麼菜?說餐桌上有什麼就配什麼,吃飽了就好,哪還記得那麼詳細啊?說得也是。我的問話對輕微失智的母親來說顯得有些找麻煩。老弟帶老媽去看診,讓老人家不再視用餐為畏途,這比給山珍海味還受用。 貼心的牙醫也殷殷叮嚀,假牙飯後別忘記取下清洗,泡在溫開水碗中隔天再裝上。我跟母親說一把年紀了,牙齒可是你的親密戰友呢,細細咀嚼,腸胃才能輕鬆吸收,日子才能舒適安然。母親是幸福的,父親不在了,三個兒媳輪流備餐,再怎麼忙碌,還是以母親為生活中心。從採買、下鍋上桌,軟爛及營養都兼顧。舉箸之間溫馨話家常,關心孫子孫女課業,偶而也會慨歎老了,幸好三餐有人幫忙烹調,熱騰騰端上桌。難怪小阿姨羨慕地說幾個姊妹,排行老二的母親最幸福了。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天清有感而發地說:「自從我們涉入賭場後,雖然贏過不少,但到最後總是被你下大注而輸掉,實在可惜啊!如果贏了很多錢,最好是稍為收手,或是找一個藉口先離開,不能貪心,才能把贏來的錢放進口袋裡。倘若贏了還不懂得收手,想繼續賭下去,到最後一定會輸光光。」 天河大言不慚地說:「如果贏了錢就想跑,那不是一個賭客的態度,而且也會被人瞧不起。你等著看好了,總有一天,我要全部把它扳回來,一旦贏了很多錢,我會就此收手不賭,好讓大頭見識到我的厲害!好了,不要盡說些五四三的廢話,把工具放回原位,抽屜必須關上,才不會露出破綻。假如阿母問起,就說可能是遭小偷,抽屜才會被撬開;還要問她要不要到村公所報案,這樣她才不會懷疑我們。」 「哥,你腦筋真好,設想真週到,怎麼會那麼厲害!」 「我是欠栽培,不然的話我的頭腦一定勝過大頭。但論讀書卻是太平的手下敗將,人家現在已是大學生了,而我們竟連小學都沒讀畢業,真是丟人現眼!」 「古人不是說,行行出狀元嗎?如果讓太平這個大學生來賭博,他一定不會比你強。」 「話雖沒錯,但是我們贏少輸多啊!今天費盡心思撬開抽屜,只拿到這幾百塊。等一下如果不能扳回一城而輸光光的話,我看從此之後要跟大頭說再見了。」天河說後向他揮揮手說:「走,就用這幾百塊,跟大頭這個賭場老千一搏,看是猴子,還是豬哥!」(一六六)
-
陳坑舉人陳如松仕宦補證
陳為學校長在今年九月九日金門日報浯江夜話專欄文章〈廉潔高風的陳如松〉寫了陳坑先賢陳如松的事蹟,另顏炳洳2006年二月二十三日在《金門日報》金門明代人物故事十之七〈陳如松剛介耿直立如松〉一文也詳述了陳如松事功。但這兩篇文章對陳如松仕歷年代都未考證,今為補苴。 明牛若麟修、民國吳錫璜纂《同安縣志》卷二十八載陳如松(1564-1647) 自廩生入國子監,中萬曆四十年(1612)的順天鄉試舉人,授浙江蕭山知縣,上任後革除常例、免去罪贖,為民興利,吏治為浙中第一。之後,陳如松因為忤逆劉中丞,調簡補信宜縣(今廣東茂名),旋改河源縣(今廣東河源市),拆毀權宦霸佔的私室,恢復為縣內學宮。最後官職是太倉知州。縣志對陳如松歷官年代都未記載,與其仕宦相關的人名後人也未有文章詳考,今試補證如下。 陳如松中舉人後,何時出任蕭山縣令?《同安縣志》中說忤逆的劉中丞究竟是誰?筆者經過檢索,考訂陳如松任蕭山令應在萬曆四十四年左右,而劉中丞就是劉石閭。 按康熙朝鄒勷等修《蕭山縣誌》卷十二下有盛文壩云:「即東壩,俗呼新壩,治東五里。明萬曆四十四年邑令陳如松講求地方利病,于霪頭閘橫築一壩以防潮患,壩上建文昌閣,開雙河塍,通運河,以便舟楫。」這一條資料,足以說明其大約任期應是在萬曆四十四年前後。陳如松在蕭山政績卓著,死後,蕭山縣民在陳公橋上建有陳公祠,歲時祭祀陳如松。 其次說劉中丞。明吳道南《吳文恪公文集》卷二十五有一封信寫給劉石閭巡撫云:「東南民力竭矣,而浙藩之織造為尤甚,賴有翁臺為民請命,往往亦默動天聽。此至誠自然之應也。」明白說劉石閭是浙撫,那麼他任浙撫在何時呢?明秀水李日華著《味水軒日記》卷八萬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記云:「謁撫臺劉石閭公,乞得馬牌一紙。」秀水隸浙江,可見劉石閭擔任浙撫正是陳如松任蕭山知縣的萬曆四十四年,當時陳如松得罪的劉中丞,正是他的上司浙撫劉石閭,只是當時他還未任中丞,他升任御史中丞,應是在天啟年間。同時代的陳懿典《陳學士先生初集》有一篇〈撰賀劉石閭中丞〉云:「江海迴還,軍府東南第一,文或為憲,中臺譽望無受,鴻儀幸覆露之聿新,雀躍實名言之難罄。」東南第一當然是江浙,中臺即御史台,毫無疑問,他巡撫浙江後,即升任御史中丞。 劉石閭方志無傳,只知他字號為公祖,與鄒元標、趙南星等東林黨人皆有往來,與著名的文人黃汝亨、姚舜牧等也有交情。蔡獻臣《清白堂稿》卷十〈與朱如容撫臺〉也有提到他:「念貴鄉鄒南皋、朱密所、周懷魯、劉石閭、徐正宇、陳敬凡諸君子」,朱如容就是朱欽相,字如容,臨川人,萬曆進士,由平湖令徵拜吏科給事,晉福建巡撫。劉石閭是朱如容同鄉,也是臨川人。 陳如松得罪了劉中丞後,何時轉任河源縣令呢?按同治朝高塘修、賴以平纂《河源縣志》卷之四記:「陳如松,萬曆四十七年任縣令。」康熙朝金光祖纂修《廣東通志》卷之十三中以陳如松天啟元年任河源縣令。二者任期有異,也許就是從萬曆四十七年一直到天啟二年共四年。 又陳如松何時轉任太倉知州呢?任期多久呢?按乾隆朝趙宏恩撰《江南通志》卷六十五河渠志太倉州條下載:「天啟三年太倉州知州陳如松濬城濠長二千四百四十三丈。」又卷一百十五職官志云:「陳如松,字向南(引案,向南應作白南),同安人,知太倉州,負高才,有強力,事無劇易立解。」可知他任太倉知州應是在天啟三年。又宣統朝王祖畬《太倉州鎮洋縣志》卷二十七載:「黃宗甫,元勳,致仕家居,天啟甲子大水,里人以荒冊報知州陳如松勘驗。」天啟甲子為天啟四年,王昶纂修《直隸太倉州志》卷六載王如松在太倉:「二年不合上司意,拂衣去。」又嘉慶王昶纂修《直隸太倉州志》卷六載:「陳如松……由蕭山知縣陞知州……太倉事繁,如松以游戲治之而有餘,二年不合上司意,拂衣去,祀名宦祠。」可推知陳如松任期兩年,天啟三年和四年在太倉知州任上。 至於陳如松何時任信宜知縣?光緒朝修《信宜縣志》沒有任何紀錄。康熙朝金光祖纂修《廣東通志》卷十三下云崇禎年間,《廣東通志》如果沒有錯誤,則陳如松在天啟三年(1623)任知州後,又在崇禎年間(1628-44)貶為信宜縣令。 最後我們從蔡獻臣的一首詩中可知崇禎四年,高齡六十七的陳如松還到京城謁補,蔡獻臣〈送陳白南太倉赴京謁補/辛未〉(崇禎四年,1631)詩云:「每嘆世情學絕裾,誰能偕隱不躊躇。多君輕撇利名障,將母忍教定省踈。海上捐金酬壯士,朝中招隱動征車。九重席側思方虎,好把英猷大展舒。」從詩意可知,陳如松赴京,是受朝廷徵召,在此之前,他已退隱。另蔡獻臣《清白堂稿》卷十五〈王日近暨配陳孺人墓誌銘〉:「夫兄為人英警明達……其為人謀擘畫利害,無不殫心力者,故人皆愛而嚴之,其論文識鑒尤精,吾邑陳憲副賓門、林侍御樸所、陳州剌白南俱從草莽黌序中物色之而以告予。丁酉場畢閱,許鍾斗試牘而卜其?李九我輩人,四公後皆成名若券焉。」陳賓門即陳基虞,許鍾斗即許獬,皆為金門人所熟知。林樸所即林一桂,同安人,舉進士,官至廣西太平府巡按御史。文中所謂「李九我輩」是用唐朝李憕對盧奕說的話:「我輩身負國家重託,立誓不能逃避死亡,雖然力不能敵,仍要忠於職守!」蔡獻臣以這典故來指陳如松等人皆國家棟樑之材。 陳如松死後,葬在同安城外。據《同安縣志》卷之八記:「知州陳如松墓在從順西埔朴珩。」
-
孤哀子憶亡母
媽媽自襁褓時,便由祖父母領養並擔任起養育之責。然五歲起祖父母便撒手人寰,與九歲的父親一家人在村裡失依四處流浪。少女時期受鄰居福氣叔公及叔婆照顧居住於其住所,蒙受瓊林鄉親諸多協助,得以在瓊林定居。五歲起便得起灶負擔一家飲食。母親天生聰穎,婦女隊時期雖短暫就學,但因窘困而失學,此一憾事。 由於物質及醫療條件不好,雖生育七名子女,但僅撫養五子女成人。父母畢生勤勞持家,律己甚嚴,祀奉居家祖先甚勤。於民國68年購得目前居住土地,86年啟建四層樓房,後廂房也於2022年完工改建。 父母畢生含辛茹苦,撫育五子女,壓力沉重,為了改善經濟,只要能掙錢的機會從不放過,如海裡捕魚抓蟹,佈置海蚵田,農作方面種西瓜、蔬菜、高粱、花生、玉米、小麥、地瓜等經濟作物。並養牛、養豬當經濟來源、養雞、養鴨、養兔、養羊等為食用。 兒女們在金門接受完基本教育後,都遠渡重洋到台灣求學與工作,逢年過節,兄弟姊妹們必返鄉過節,每次回去總是匆匆忙忙,短暫的相聚雖帶給父母親快樂,離別時卻是更多的不捨,殷切期盼等待我們下次的歸期。 父母雖已含飴弄孫,為五代祖。母親於112年8月26日離世,享年91歲,生前已有三十八名子孫,仍舊省吃儉用。母親於民國108年底中風至今三年有餘,由金門瓊林住家移居新北市中和區請看護居家照顧,兄嫂姊妹每天探視起居,頤養天年。期間腎臟結石手術成功後一年有餘,又遇結石阻塞尿道住院月餘,導致心臟及器官衰竭,痛失生命,子女無限沉痛與不捨。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逝,人生只剩歸途。回憶起和父母的點點滴滴時,總是淚流滿面,心如刀割。門前有車不算富,家中有娘才是福;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隨著年齡增長,瞭解人與人之間的悲歡離合。這世界,我們總在奔忙,為了賺取碎銀。我們忙,總想著有足夠的條件,享受生活來回報父母,滿足家庭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但忙來忙去,結果卻離開了父母,冷落了家人,疏離了孩子,辜負了時光。 世間的理,從來都是如此循環往復,滾滾長江東逝水。時間就像單行道,有去無回。 遙祭母文 吾母今已歿,享壽九十一,中風三年餘,看護隨侍奉,兄嫂日請安,結石急住院,前後月餘日,天地兩相隔,嗚呼又哀哉,悲痛與哀傷,家人永不捨。 原居前山門,無水多盜賊。曾祖遷瓊林,家道已中衰,父親正九歲,母方年四齡,伯父與父母,長輩均過世,三人成孤兒,流浪於鄉里,感恩有近鄰。母於五歲時,起灶擔飲食,成長之艱辛,常人難體會,有言少年窮,千金難買得,窮困之小孩,終能早當家。 生育七子女,養育五子女,四男又一女。育吾兄與姊,艱辛與備至。摧折與作磨,歷歷皆辛勞。勞碌其一生,兒孫與滿堂,家族三十有八,平安且健康。 吾母高風格,勤檢與持家。光明與磊落,親友無遠近,知福與惜福,厚助與熱絡,年節互探訪。 五代之大祖,享年九十一,福壽且雙全,一生修善果,功德又圓滿,無限之追思,萬般與不捨,一一留心中。養育之深恩,形重如泰山。報之於何時,恩情如大海。
-
多重山水的騷動
山丘無言 山光雲影交叉搖滾 綠葉捧起昨夜雨露 逼近靈魂最湛藍 如果眠夢有流水聲 有綠頸斑鳩鳴叫 每一次翻轉皆看見 青春翅膀 沿岸漂泊
-
【小說連載】 秋月西沉
天河仔細地看看抽屜,再看看手中那些錢,沉思了一會,然後說:「很有可能,那個連長一副賊頭賊腦的,看起來就不是一個好東西。如果阿母真聽他那些花言巧語而被騙,那不就是失財又失身嗎,難怪她經常暗中流淚。」 天清神情凝重地說:「有一次我回家偷拿錢,從門縫還瞄到連長光著屁股壓在阿母的身上,這種丟臉的事情我都不敢講。」 天河不屑地說:「以前經常聽她說,秀桃討伙伕班長引起村人的譁然,實在是一件丟人現眼的事。而現在輪到村人來批評她了,雖然那些三姑六婆會加油添醋,可是無風不起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而且阿母已到了這種年紀,再跟連長來上這一段,實在不光彩;要是辛苦賺來的錢再被他騙光,跟我們賭博輸錢又有什麼兩樣?阿母實在很可笑,竟然異想天開要帶我們跟連長到台灣一起生活,擺明就是想嫁給他。她也不想想,這個豬哥連長只是想玩玩她而已,要是錢再被騙走,不就是人財兩失嗎?真是沒知識!」 天清附和著說:「有這種識人不清又沒知識的阿母,是我們的不幸!」 天河把錢放進口袋說:「不管她了,不說也罷!既然抽屜只有這幾百塊,我們就認命吧!說不定這幾百塊可以為我們帶來好運。走,去跟大頭一搏!」 天清提醒他說:「哥,我們只有這幾百塊,你要一注一注慢慢來,不要一注全下,這樣才有本錢繼續賭下去。」 天河不認同地說:「賭太小、不過癮,而且沒有成就感。雖然只有這幾百塊,但如果全下,一旦來個10點半或5小,莊家必須加倍賠償;下一千就賠兩千,萬一死牌,就算我們賭運不好。以我的個性來說,就是要速戰速決,這樣才夠刺激!」(一六五)
-
人間有味是清歡的紫色皇帝豆
一 蘇東坡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我喜歡食皇帝豆,蘇東坡喜歡的「人間有味是清歡」是竹筍,我喜歡的「人間有味是清歡」,是紫色皇帝豆。 南部鄉村農家,都喜歡在住家旁邊或菜園,搭竹棚來種匏仔、菜瓜、苦瓜,也用來種皇帝豆。 皇帝豆的豆子,形狀半橢圓形,微凹,扁扁的,很大粒,大的長約三公分,寬約二公分,是食用豆中最大粒的豆,是豆中之王。民間因此叫它為皇帝豆,豆中之皇帝。 就像鳳梨,是台灣的「梨仔」中最大顆粒的,是梨中之王,自古台語(福佬語)都叫做王梨((草部王)梨)。後來才被清代來台文人,以其橫放像「鳳鳥來儀」,另稱為鳳梨。 曾有人說,是鄭氏東寧王國的皇帝鄭經,愛吃這種豆,故叫皇帝豆,應屬附會。 二 皇帝豆屬莢豆,台灣的皇帝豆有三種。我最早吃過的古早種,是有美麗淺紫色花紋的紫色皇帝豆,又叫「花字皇帝豆」。後來有白色皇帝豆,和較少人種,豆子邊緣深紫色的「黑邊仔」皇帝豆。白色皇帝豆比紫色和黑邊仔皇帝豆大粒。 皇帝豆通常在中秋節後下種,豆苗長大竄藤,若長得好,滿棚枝葉茂盛,約二個月多開花結豆,過年前後開始有豆可採。 紫色皇帝豆開淡黃花,白皇帝豆開白花。每莢三粒至五粒最多。採豆要看扁長豆莢一粒一粒的豆子是否已飽凸。一棚就會生很多,而且開花幾次,就採豆幾次。每開花採豆一次,台語叫一「水」,有的到清明時還有最後的一「水」,叫豆仔尾。 鄉村人家煮紫色皇帝豆,都煮同季節的蒜枝(蒜苗)和芫荽(香菜),吃起來鬆軟細緻,入口即化,清清淡淡的,甜滋中帶著特有的清香,令人喜歡,正是蘇東坡詩所說的:「人間有味是清歡」。 皇帝豆都連皮煮,紫色皇帝豆煮後的湯淺紫色,看起來濁濁的,有的人不喜歡,可用電鍋蒸。 皇帝豆煮排骨、三層肉、雞肉和燉肉,或炒豆油糖,或用來綁粽子,都很好吃。 紫色皇帝豆煮好仍有美麗的紫花紋。白色和黑邊仔皇帝豆也都好吃,只是無紫色皇帝豆的香和甜。 三 我家住在高雄大崗山後月世界,荒山野村無處買菜,人們皆按季節在厝邊、菜園、溪埔種各種蔬菜。我家每年都會種一、二棚紫色皇帝豆。 母親是巧婦,雖生活儉苦,很會煮三餐。煮紫色皇帝豆也都用蒜枝,芫荽、茼蒿或其他青菜,也常煮皇帝豆糜(粥)和皇帝豆油飯。不論煮糜煮油飯,都煮成有白色米、綠色蒜枝、菜葉和紫色花紋皇帝豆的多種顏色,看起來清淡而可口。 我從小就最喜歡吃紫色花字皇帝豆。每次看到母親煮好的紫色皇帝豆,粒粒花紋漂亮,就齒頰生津。感覺吃每一粒皇帝豆,都滿嘴香甜,齒頰留香,不想停嘴。尤其是煮皇帝豆糜,吃了一碗都想再吃一碗,都忘了吃幾碗。 母親知道我從小就特別喜歡吃皇帝豆,當我開始離鄉在外工作居住後,每到有皇帝豆的季節回月世界山村的家,第二天要出門走山路去坐客運車時,都會先煮好一碗紫色皇帝豆,叫我吃了才去坐車。 離鄉在外,常常要好多個禮拜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吃著母親特別為我煮的紫色皇帝豆,都是滿嘴又香又甜的皇帝豆和滿心滿懷母親的慈愛心。 「慈母手中碗,遊子嘴中豆」,都一邊吃,一邊想起那很令我心酸的台灣諺語:「父母疼子長流水,子想父母樹尾風。」總是忍著眼中濕潤的淚水不讓母親看到。 四 母親離開,父親還在的時候,我常帶孩子回月世界的家,每年也都按季節在厝邊菜園,種一、二棚花字皇帝豆,是愛吃,也是種來想念母親。 父母都不在之後,我長住高雄少回月世界家鄉,每到皇帝豆季節,想念起母親當年煮皇帝豆的身影,就想買皇帝豆來煮,找遍附近傳統菜市場,都只有賣白色皇帝豆,都說紫色皇帝豆煮起來湯會濁,很少人要買。 有一回清明回月世界老家,看到有位厝邊仍有在種花字皇帝豆,就向他要了十幾粒曬乾的黑紫色種子,帶回高雄。 那時候我常去高雄大埤湖(澄清湖)東邊的坔埔爬小山,就將種子送給一位常向她買菜的婦人,請她每年種這種古早種紫色皇帝豆來賣我,也可賣給愛吃這種皇帝豆的登山客。 她一聽,馬上高興又親切的說「好」,說她以前也有種過這種古早種皇帝豆,很久就無種子了。 她真的第二年就開始種紫色皇帝豆,種了很多年,我也每年都去買。 每次去,我都把攤上的皇帝豆全買,有時候約時間去她家拿,回來就把豆子一小包一小包放在冰箱冷凍。想吃的時候,尤其是思念母親和家鄉的時候,就拿一些出來煮。 五 五年前,我每週禮拜六上午,常到離家不遠的鳳山婦幼館「有機微風市集」買菜。皇帝豆季節,看到三、四攤有時也有在賣鄉下種來的紫色皇帝豆,真是喜出望外,有如古人說的「他鄉遇故知」,我是「他鄉遇皇帝豆」。 每年,我都向他們買許多包回來冷凍。到現在,家裏的冰箱都一直保持有紫色皇帝豆。 紫色皇帝豆好吃,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我這一生是永遠戀戀紫色花字皇帝豆,而且喜歡煮蒜枝、芫荽、山藥、花椰菜,也常和高麗菜、紅蘿蔔、蓮子等清淡蔬菜一起煮,可以說是愛吃成癡,百吃不倦。 紫色皇帝豆,是我最喜歡的「人間有味是清歡」。
-
驚魂颱風夜
放暑假回金門陪陪母親已近三個星期了,剛好遇到杜蘇芮颱風直撲金門,有許多年沒在金門經歷颱風了,真是令人難忘的驚魂颱風夜。此時此刻,真想唱「剛好遇見你」,「因為剛好遇見你,留下足跡才美麗……」。 深夜裡,一樓到三樓的門嘎嘎作響,外面風聲鶴唳有如鬼神怒吼,今晚家中只剩下三個弱女子,睡得不安穩的夜,雨水已滲透到家裡了,三樓的門擋不住強風,母親發揮母愛,想像自己是無敵女超人,趔趄著使用身體擋住玻璃門和強風對抗,終究無法以肉軀之身與之對抗,聰明的姪女拿了兩支拖把交叉扣住門檔,我和母親提了幾桶水擋住大門,希望可以撐一陣子。 突然,聽到一聲巨響「碰!」鄰居的花盆吹落滿地、母親辛苦在菜園架設的支架全倒、馬路旁的木麻黃樹也抵不住強風,大部分都連根拔起,場面混亂,慘不忍睹。 家裡的門縫滲透了雨水,一樓到三樓的都有雨水滲透流進了客廳地板,我們幫忙拖地,以免雨水滲透的面積擴大,又聽到外面風聲呼呼的吹,不知哪家的金爐蓋吹落地板,好大的一聲:「喀!喀!喀!」,應該是連翻好幾個跟斗。野貓喵喵喵的叫著,好淒慘的哭聲,彷彿在對人們求救,貓兒們應該也被這狂風暴雨驚嚇。內心有一股衝動要出去帶這些流浪的野貓回家,畢竟平常都是母親在餵食這些流浪貓,貓兒們應該期待母親的出現。 怒吼的狂風,猶如火冒三丈的獅子大聲嘶吼。滂沱的雷雨,彷彿來勢洶洶的敵軍發射的飛彈猛烈攻擊。驚魂的颱風夜,沒聽到蟲鳴鳥叫聲,沒聽到嘰嘰嘰的老鼠聲,只看到躲在門旁邊的蟾蜍嚇得發抖,臉色慘白的呱呱叫。 我們心情沉甸甸的守候家門,期待風雨快點結束。清晨,外面仍風雨交加,經過一整晚的折騰,我們已筋疲力盡,看著氣象的颱風動態,午後才會脫離暴風圈,還要守候幾個小時,姪女吃著冰淇淋,我們一起玩桌遊打發時間。 漸漸的風雨變小了,我打開窗戶稍微觀察外面景象,飛砂走石、滿目瘡痍,心情沉甸甸的感受到重新整理家園的無奈,每次颱風過後,花盆傾倒,落葉掉落滿地,水溝積水,總是需要花很長時間整理家園。 颱風過後,班機也正常起飛,我載姪女到機場準備搭機返台,沿途看到連根拔起的木麻黃樹,辛苦的工人正馬不停蹄的忙著整理倒榻的大樹,相信很多停電的受災戶正等待電力恢復,此時台電工人正胼手胝足搶修復電的電線,我開著車繞著金城河堤公園、再到總兵署逛逛,哇! 總兵署的屋頂上的瓦片已殘破不堪,問了早餐店老闆才知原來是在颱風夜被大樹壓到屋頂,真可惜呀!前幾天才來拍夜景,現在手上留存的是颱風前後兩張對照組的照片。車子開著就到了古寧頭的自然生態濕地館,好懷念曾在古寧國小教書二年的日子,金門的家長有濃濃的人情味,金門的學生純真善良、個個有潛力。金門的老師教學認真,對學生傾囊相授。純樸寧靜的金門,真美呀!我獨自在雙鯉湖畔散步,看到湖中的水鴨嘎嘎嘎的叫著,彷彿在跟我打招呼,歡迎我回到故鄉。享受眼前的美景,享受悠閒愜意的寧靜片刻。放眼望去,到處都有工人在整理修剪路樹,感謝這些默默為大家付出的辛苦勞工們。這次颱風過境,讓人忙得人仰馬翻,唯一感到幸運的一件事,就是家裡沒停電,家人都平安,否則,可能在黑暗中創作一首驚魂颱風夜-悲慘的命運交響曲了。(稿費贈大同之家)
-
聽聲
山崗 空中傳來東北古道瓜嶺 機械碾碎岩石的轟響 來來 去去 鳥爭鳴 海口 鐵礁鋼刀 怒吼 浪花問 見與不見滄海橫流 山澗 聽自己呼吸 泉眼 汩...汩... 蟲在爬行 悉悉 窣窣 空靈 夜靜閑坐湖邊碑亭 流轉《心經》 蝦笑 魚遊 香燃燼 新書陳酒 書裏 林黛玉葬花淺唱低吟 今日我送你 明月何時 西遊 是妖 是人 紅樓 聊齋 三國戰馬長嘶 水泊梁山 生死一碗酒 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