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艋舺遇見一隻貓
童年時,爸爸除愛種花、家裡也養小動物:雞與鴨、小鳥、兔子、狗與貓,特別是對野貓他老人家十分友善!友善到貓兒後來都知道來家裡覓食、避寒、甚至生產小貓。年幼時對喵喵叫的雛貓是懼怕的!不似一般鄰居小朋友樂於親近,追根究柢應該是某次誤看了部叫《貓妖》電影的片子後,潛意識對貓產生了恐懼。特別在黑夜裡,貓的眼睛更覺陰森、清亮、詭譎、冰冷;像在監視你、或被窺探著。一直對貓無法反應熱情、存在著不喜歡,沒想到近日跟貓似乎特有緣分;學生家那隻貓身上有著華麗耀眼的虎斑紋,毛看似光澤順滑的蜷縮在牆角,像個女王般的雍容高貴,也有很靈氣。有次下課在操場上由外牆翻進來,一堆學生圍過去想抱牠與牠嬉戲,也突然莫名有同學說要贈送貓給我餵養,以及日昨興高彩烈遊萬華古廟欲轉身離開前,遇見了一隻貓! 貓的褐色毛髮下體形圓胖、四肢壯碩、頭大臉圓,安靜而專注的注視前方,彷彿與我對峙、僵持不下;我不動、牠不動、我一動、牠就跑了!若是狗我或許會蹲下逗牠、摸摸蹭蹭一會,至於貓我只敢遠觀、無法褻玩焉!我猜牠年紀夠大、江湖歷練夠多,也見識了人情冷暖、走遍風雨滄桑,或許這裡是牠的地盤,應該雄霸一方許久了。但意外的是牠眼睛似乎受傷,似是隻獨眼貓,不知道是甚原因造成的?莫非牠真是後來朋友說的廟公貓咪?難道有隱藏版的秘密組織不成?難道貓也能為神明服務?還是牠是真正廟公的小幫手呢?牠應該也是隻本土貓,本土貓通常體質好、不易生病、非常適合飼養,適應環境能力強、野外生存能力夠,而且有抓鼠能力。但現在貓也不會抓老鼠了吧?況且有那麼多先進的捕鼠器、黏鼠板、毒鼠藥,貓就清閒的待著咩!養尊處優的後果,就是越來越肥啦! 雖然對貓的普遍認知是多神經質、也較情緒化、易焦慮、但有耐性與愛心,內心較細膩、敏感,而貓是被人類馴化的非群居動物,因此也深得人類喜愛!養寵物貓的人也很多,不管是暹羅貓、金吉拉貓、布偶貓、美國與英國的短毛貓、蘇格蘭折耳貓、甚至我們常見的田園貓等各種貓……。貓愛撒嬌的天性或顯傲嬌的貴性、溫順與愛乾淨、貪吃與好睡、古靈精怪……,不同個性與特質,常惹得主人憐愛、疼寵;而主人也因為貓的陪伴、少了孤單、寂寞,甚至帶來歡笑、愉悅與滿足、幸福感。其實能飼養與被飼養,都是一種福氣、緣分,也都要好好擁有與珍惜。不是嗎?有時去大賣場總會看到人們在寵物區挑選、購買著手提運輸籠、貓砂盆、貓抓板、貓零食……,其實就像以前養狗一樣,也是得幫忙狗兒買衣服、潔牙骨、洗澡、清理糞便、甚至送去美容、保養……;總是有一堆心甘情願的人,樂意當貓奴與狗奴,卻又無怨無悔啊! 常聽到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也有許多以狗為主角的電影,像:《為了與你相遇》、《忠犬小八》、《101隻忠狗》、《再見了可魯》、《極地長征》,有些描述狗生存的意義、或狗的忠誠性格、有賺人熱淚的導盲犬、有狗勇敢的極地冒險;卻很少看到以貓角色作為主演的題材作品,雖然貓也能與人類和平共處無虞,但總是感覺和狗比較起來,與人類間的互動少了點緊密的情感聯繫或動人的貼心交流。也許只是我不擅長和貓打交道,接觸較少的關係吧!而明明喜歡狗的人,卻寫了一篇關於遇見貓的文章;也不知道下次再去逛艋舺時,還能不能再遇見那隻獨眼貓呢?
-
阿梅老師
每當下課的鈴聲一響,學校的孩子們總是第一時間抱著籃球占據籃球場的每一個角落。有籃框的就投籃,沒占到籃框的就運球。好發洩那一些好像用不完的精力。雖是短短的10分鐘,一樣的珍惜,一點都不浪費。像阿梅老師班上的幾個同學就是這個樣子,他們不分是午休下課還是各節中間的休息時間,總是這樣的躁動。阿梅老師雖三申五令的要大家注意安全,可同學還是認為占據球場比較重要,當然聽進去的就少。 我認識阿梅老師是我在這所學校加入家長志工行列的第一年,一次學生參觀博物館的勤務中,因家長志工需要支援各班老師幫忙維持各班秩序與安全,我剛好被分配到她們班,說來也巧,今天她們班上有一個學校管理者公認的問題學生,在那邊罰站。具體問題我不知道,可能是臨出行時不守規矩或什麼的,只見阿梅老師在隊伍旁邊跟主任爭論。一會兒,阿梅老師默默的走回來,留下那腳站三七步、斜眼看天、猛翻白眼、一副屌兒啷噹的同學在那邊罰站。阿梅老師心裡急,其實我也很急,我一直在思索如何不違背志工的權責下去幫助阿梅老師跟同學。畢竟當初上志工基礎課時,督導曾三申五令的要求各位志工,不能逾越志工的權責,干擾學校的管理與運作。最後我鼓起了勇氣,取得阿梅老師的同意後去跟那位喜歡眼睛白色的地方給人家看的同學聊一聊。誰知聊沒兩句,學校的懲處下來了,學校決定讓他留下來與其他不參加的同學,在學校自習。阿梅老師嘆了一口氣,深未能為自己的學生爭取這次的活動表示自責。這是我跟阿梅老師在那一次的活動中有了第一次的接觸。 圖書館的燈光與溫度控制,跟圖書的借還,以及順順書架上圖書的順序,這是圖書館家長志工基本的工作。家長志工們總是把圖書館整弄得明亮又舒適,上課時間時,也常常吸引了學校老師到圖書館批改作業或與學生座談。有時圖書館也會出借讓學生辦辯論比賽,熱鬧非凡。 我值班的時間是在每個星期一的下午,我喜歡經過操場,看著那些精力充沛又無憂無慮的孩子們。看著那些孩子們在互相追逐、嬉鬧,我的心境彷彿跟著年輕了好幾歲。 是一個星期一夏天的午後,我照例到圖書館上工值班,在經過操場時,遠遠就看到圖書館內似乎有人,在圖書館的一角有四、五個人在談論聊天。細看之下,是阿梅老師跟幾個年輕的美眉,忘情的談論著,笑談中有種愉悅的氛圍。她們旁邊還有一個長相俊俏靦腆的帥哥,像木雞一樣在旁邊陪笑。我一進門,趕快打開空調,調亮燈光,讓這炎炎的夏天,削減一些暑氣。阿梅老師回頭對我報以感謝的眼光,我也不以為忤,繼續我的工作。一會兒功夫,阿梅老師的客人起身快樂的跟阿梅老師告辭。只見阿梅老師送完客手上拎了一個禮盒走了過來,說道:那三個女生是我以前的學生,其中一個最近要結婚了,特地跟他先生又邀了兩個同班同學一起帶著喜餅跟喜帖來邀請我參加他們的婚禮。接著還說:我每年都會收到不同屆畢業的同學送來的喜餅,都會邀請出席,除非路途遙遠的。阿梅老師又說了一些學生以前的點滴後就告辭了。我在想,是什麼樣的老師會讓一個人懷念,在人生重要的時刻被想起,被邀請。 學校每年都會邀情國外的學生進行交流,為期六星期。同時也開放同學家裏有空餘房間的家庭無償的接待這些國外的學生。一方面進行國民外交,一方面互相學習。由於阿梅老師家裡有空房,她每年都加入當接待家庭的行列,散播他的愛心。當海外學生報到的第一天,都會看到阿梅老師帶著寄宿在她家的學生到圖書館來,詳細解說這六星期的行程與生活規章。我左思右想,這個活動如果辦在我的家鄉,一定也非常適合,家鄉不但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蔭,熱情的家庭,良好的環境,就連住宿的空間都比居住於都市內狹小空間的台北寬敞多了。 十年過去了,我在這所學校當家長志工已經十年了,十年中見證了學校辦學的認真,教學的嚴謹,從每年都可以出產一些滿級分的優秀學生可以看出。當然優秀學生的產生不會憑空生出,一定是一些富有愛心、教學認真富有責任感的老師培養出來的。學校裡這樣的老師一多,成績自然凸出,尤其像阿梅老師這種,如果她平時教學不認真,對同學沒愛心,他一定不會被同學所尊重。更甭說人生重要時刻被想起。我只能說:像阿梅老師這種的,滿特別的!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因此他的情緒激動,精神起了巨大的變化,看到折磨他的教育班長,或是裡面的幹部,開口就是「幹恁娘咧!」或是「幹恁祖嬤較好咧!」抑或是「幹恁祖公十八代!」……等等等,罵盡所有的髒話。雖然班長是山東人,聽不太懂閩南話,但對這個「幹」字特別敏感,也知道它是罵人的髒話,他的娘怎麼容許他來「幹」。一旦他開口罵,甚至一直幹、一直幹,等他幹完後,班長就毫不客氣地償他一記清脆的耳光。 有時一天被打過好幾次,但他似乎沒在怕,除了不覺得痛,也未曾還手過,只是胡言亂語,幹聲連連,甚至說些沒人聽得懂的話。長官問東他答西,分配他的工作也不做,而且還隨地大小便,讓那些獄卒不勝其煩。所長不得不把他押解到醫院求助醫官,經過鑑定,羊犅因長期受到精神壓迫而導致精神失常,必須送到專門收容精神病患的療養院看管治療,以防萬一。 可是小島並沒有精神病院可收容,經過評估後,羊犅只是毆打軍人成傷,並非匪諜或政治犯,而且已關了快一年,也是他刑期的三分之一,似乎可以由村公所具保,再由家屬領回照顧,沒有把他關到刑期屆滿的必要,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煩。萬一他在看守所內發生意外,一旦上級究責下來,倒楣的可能是班長,因為他管教不當,導致犯人承受不了精神虐待而發瘋,到時所長也必須受到連帶處分。如果要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必須儘快把他送走,以免衍生不必要的事端。(五八)
-
韭菜花有父親的愛
菜攤上揀了一小束韭菜花、炒盤「蒼蠅頭」最下飯了。 三年前,夏日韭菜花開的季節裡,老家冰箱裡的韭菜花總是一大把一大把成束的裹在塑膠袋裡,還裹著層層報紙保鮮,有時多到吃不完還得趁鮮跟左鄰右舍分享!那是當年阿爸一天一小把摘折積攢成束,等待我一、二個周末回鄉下時讓我帶回,當時我滿懷感恩珍惜,珍惜阿爸八十多歲了還能手持鋤頭整地植菜,這一把把的韭菜花可是阿爸對我們一家人的疼愛啊! 「這些韭菜花帶回去,煮蛋花湯、炒蛋都很好吃。」回家前,阿爸總是重複這些話說:「我和你阿母沒牙、嚼不爛了,你們年輕、牙齒好,趁鮮趕快吃完。」因為知道阿爸的用心,菜攤的韭菜花便宜,但阿爸給的可珍貴著。 老家有處豬舍,豬舍旁一塊五、六平方米的畸零地,鄉下人常充分利用地力,阿爸當時就種植了數壟韭菜,勤於鋤草澆水和施肥下,韭菜長得旺盛成叢,每當夏天菜葉蒼翠,便採收部分成了家常菜,而當一叢叢的韭菜伸出一支支的花梗,就趁花梗頂端倒心狀的花蕾迸放前就採收,此時最鮮嫩可口。 每天,陽光還不來及撫觸花蕾前,換置人工關節後無法蹲下屈身的阿爸老早就來到,幾回就看著他勉強彎著腰,吃力挽著一支支的韭菜花,這裡揪一支,那裡折一株,一早的收穫或多或少,阿爸總是用條紅色橡皮筋圈住,讓我帶回家的就是這麼點滴積攢來的,有時難免吃膩,但想到阿爸的用心都不忍心拒絕。 在餐廳吃過一盤「蒼蠅頭」料理後,知道原來是把韭菜花切細成綠豆般大小,在大蒜、絞肉爆香後、或入搗碎的皮蛋、鹹蛋和碎韭菜花加些店家特調醬料調味增香,就相當夠味下飯了。想到阿爸老說沒牙嚼不爛了,那麼切得細碎的韭菜花應有助於咀嚼,適合老人家,對廚藝頗有自信的我,端詳了菜色,也嘗過了滋味後,在心頭也炒了盤蒼蠅頭,但像不像總該有幾分樣,就在回鄉下阿爸又摘採了韭菜花時,蒼蠅頭這道料理就在餐桌上展現了。 「這韭菜花這樣炒很好吃。」阿爸吃了讚不絕口說:「真好嚼、和皮蛋、鹹蛋一起炒還真對味!」是啊!別於切得細長煮湯或炒蛋,蒼蠅頭這道細碎的料理的確適合老人家,特別阿爸自己種的韭菜花,更鮮嫩於菜攤上的。 過了三年歲月,老家豬舍周遭雜草叢生,因為阿爸已八十七歲了,他忘得很快,再也無力種韭菜花了,當年就珍惜阿爸種出來的韭菜花,絲毫不敢浪費,只是不知道這福氣這麼快就停止了。 切去好長一段老粗的花莖,我心頭叨著阿爸種的韭菜花根本沒這樣的問題,然後才將剩下的切碎,加進皮蛋和鹹蛋拌炒,起鍋前佐些醬油就完成。 太太嚼一口大讚「好吃,好下飯!」但我總覺得少了鮮嫩,因為我老想著阿爸種的較好吃,要是阿爸腦袋還記得他曾經種過一小方韭菜花,我相信他一定會笑咧著嘴同意我的感覺哩!
-
漫談百年藥事
18世紀,荷蘭人列文虎克(Leeuwenhoek)因製造顯微鏡而發現細菌,日後醫學家們確認細菌是致病的病原體。惟因抗生素(antibiotic)尚未發明,故普遍以磺胺藥(Sulfonamides)作為消炎藥,這種藥物又稱硫磺粉(含硫),英文學名以SUL開頭,戰場上受槍傷的士兵都是在傷口上灑上這種預防壞疽的粉末,然後打嗎啡止痛,等待後送到野戰醫院。 1928年9月,英國微生物學家佛萊明( Alexander Fleming)偶然發現到青黴素能夠殺死葡萄球菌,他將這種細菌的分泌物稱為盤尼西林(Penicillin),這是20世紀的一項偉大發明,因而救活上億人口,於1945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這種史上的第一種抗生素是油性的針劑,對許多炎症都有效,但首次使用必須做皮膚的過敏反應測試。 早期的藥品良莠不齊,因此有錢人就想到去有名氣的大藥房購買西藥。1917年,大稻埕商人李俊啟取得香港總店的代理權,在迪化街一段開了一間「屈臣氏大藥房」,賣藥品和香水,是台灣的第一家西藥房。國民政府遷台後,上海的三大藥房也重整旗鼓,「中英」先開業(博愛路,1948),然後是「聯合」(衡陽路,1950),「中法」(永綏街,1952),迄今仍是知名度很高的大藥房。 1960年代,美援藥品撥發到國軍的衛生連隊,記得有灰色紙盒的盤尼西林外用藥膏、四環黴素眼藥膏,因藥效佳,配額少,成為奉承高級長官的藥品。當時四環黴素有口服的丸劑,但須經過主官的簽批纔可處方,大多數的情形仍使用效果較差的磺胺藥。 當時咳嗽藥水是用複方甘草錠(brown mixture),味道很嗆,印象深刻的是美國製的十一烯酸(Undecylenic acid)藥膏,它對治療香港腳有奇效,但氣味很臭,退伍時管衛材的老班長送我一條帶回家,後來市面纔有尼斯藥廠以芳香配方的悠悠藥膏(UU)上市。 台灣光復前,各地的鄉村流行「寄藥包」,由業務員遞送,袋子裡內含有感冒和胃腸的常用成藥,當時國人經營的藥廠極少,僅有製造葡萄糖輸液的「信東」(1940)、製造止瀉征露丸的「永豐」(1945);光復後,「五洲」(1956)、「東洋」(1960)」、「永信」(1965」、「中美」(1967)」等紛紛設廠,製藥工業纔開始起步。 1950年4月1日,「榮民製藥」創立於公館,與國防醫學院藥學系合作,是在產官學合作的模式下成立的國營藥廠,供應國軍和其他醫院的葡萄糖和生理食鹽水,他們曾經生產過「十一種綜合維他命」,是橘黃色的藥丸,在「善存」(Centrum)還沒進口前,非常搶手,在軍中有關係的人纔能拿得到,現稱「安他佳」(Undeca)。 1960年代,日本的「田邊」和「武田」來台設廠,代表性藥品分別是「安賜百樂」(鈣補充劑)與「合利他命」(Allinamine-F50,維生素B補充劑)。「田邊」的商標是五個燈,他們在1965年10月~1998年7月,獨家贊助台視委外製播「五燈獎」的週末節目,主持人最早是李睿舟,後期是田文仲;後來也推出「五度五關」的歌唱擂台,最高獎金從5萬元陸續增加到10萬元,不僅打響了藥廠知名度,也成為台灣電視史上最長命的綜藝節目。 自從「寄藥包」絕跡後,則是西藥房和藥局的天下,前者由藥劑生負責(讀四年的高職),後者必須由大學或專科學歷的藥師負責(最早的專科為台南的嘉南和屏東的大仁),兩者的證照不同,祇有藥局的藥師有資格調劑。由於證照不好考,就出現借牌開業的歪風,有些中南部的藥房甚至闢室打針開藥,形同密醫;有的地方電台也成為「指定藥局」,大肆宣傳和推銷強腎固精的壯陽藥。 早期台灣的成藥(非處方藥)到處有售,歌星代言的電視廣告也多。此一時期綜合感冒藥有「風邪斯吧」、「克風邪」、「風熱友」等,有的現已停產。如果頭痛則服用「腦新」,考試熬夜則吞一粒「克補」。以前的止咳藥水含有可待因(Codeine),對煩人的乾咳有抑制作用,但屬於鴉片類藥物,常被有藥癮者買來解癮,因此被禁用。1956年,「保力達B」首度上市,一直是藍領階級提神解勞的最愛,他們通常混合「維大力」或「維他露P」一起喝,稱為「工地雞尾酒」。 以前的家庭用藥最常見的是「虎標萬金油」,到了1964年「新萬仁藥廠」推出「綠油精」,蚊蟲叮咬都是用它來止癢,綠色小瓶忽然成為生活的隨身物品。迄今還記得那條廣告歌曲是這樣地唱:「綠油精,綠油精,爸爸愛用綠油精,哥哥姊姊妹妹都愛綠油精,氣味清香綠油精」,深得人心。 上一個世紀的後期,台灣的醫藥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GMP的評鑑制度淘汰掉不合格的藥廠,藥師從醫師手中奪回調劑權(醫藥分業),健保藥局省掉慢性病人門診取藥的繁瑣,惟執業藥師必須以再教育學分展延營業執照的效期。許多在國內外藥廠當過經理的同學都紛紛退休,抱怨在健保制度下賣藥行業已無利潤可言。 目前國內的生物科技公司不斷推銷「保健養生」產品,我從來不相信那些廣告宣傳,以致不會盲從到傻傻地去買那些不需要的東西。我曾經在自立晚報的「大眾的藥師」專欄中提醒讀者:「幾乎沒有一種藥物不具有副作用或毒性,猶如水能載舟覆舟」。那是我在藥學系畢業後唯一做過與藥有關的事,後來改行,藥師執照已不知丟到哪裡去了。 根據統計數字,台灣有超過12%的民眾罹患慢性腎衰竭,洗腎盛行率高居全球第一,治療費用名列健保支出項目的第一,多是被濫用藥物所害,喜歡吃藥的人不可不慎了!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於是兩個憲兵把理著大光頭,睜著一對「肖狗目」,骨瘦如柴又「戇神戇神」的羊犅拖下車。從他的外表來看,絕對是在看守所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才會被折磨成這樣。到底是死老百姓沒有良心?還是那些穿著軍服的獄卒沒有良心?為什麼被抓進去時是一個健健康康的種田人,出來時卻是一個瘋瘋癲癲的精神病患,如果沒有受到酷刑和精神虐待,怎麼會變成這樣?不僅僅只是副村長不相信,全村子也沒有一個人會相信。 倘若不是他仗義相救,秋月不是被排副強暴就是被槍殺,軍方的獄卒怎麼能那麼殘忍,把一位正義人士折磨成這副模樣,怎不教人心酸。或許是某些獄卒經過打聽,被槍斃的排副是他們的同鄉或袍澤,基於同鄉的情誼,才會抓住機會替他報仇,除了以不人道的手法來對付他,甚至把他逼成瘋子,真是情何以堪啊! 可不是,軍事看守所不同於一般監獄,它是由軍方派遣憲兵來看守。在裡面的受刑人,幾乎都是犯法的軍人,一般百姓除了牽涉到軍法、被軍事法庭判刑定讞後,才會被關押在這裡。羊犅就是唯一被關押在裡面的老百姓,因為他把軍人毆打成重傷,被依軍法審判定罪。裡面的受刑人,多數均為現役軍人,由憲兵負責看管。除了採取軍事化管理,也得勞動和上政治課。倘若有不服管教者,由教育班長參照他們犯罪的事實,逕行再教育。 羊犅因毆打軍人成重傷,所以受到特別的關注。因為在軍人眼中的死老百姓,竟膽敢毆打軍人,那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啊。而且他在庭上陳述的,都是不利於排副的言詞,排副才會被抓去槍斃。雖然他們跟排副沒有特別的交情,但同為山東老鄉,怎能讓這些死老百姓騎到頭上來,在憤恨之下,不得不趁機幫他出口氣,對死去的老鄉才有一個交代。 於是羊犅成為這些老北貢鬥爭的對象,每天用盡各種方法來折磨他,例如伏地挺身,蛙跳,仰臥起坐,在水泥地上匍匐前進,每次都是數百下,不達到他們的標準不罷休,偶爾地還拔他的指甲浸鹽水,辣椒水灌入他的鼻孔,把他當成是國民黨旗下的政治犯來虐待。因此在這些老北貢的壓迫下,簡直受盡各種折磨,讓他苦不堪言。(五七)
-
台灣南灣一隅
三三兩兩三三,遊客 遠處,一葉孤舟悠然他去
-
偶遇
天氣好,我到馬山觀測所走走,然後到附近的咖啡館坐坐歇歇腳。 很清閒的下午,咖啡館裡只有我一個客人。 老闆、老闆娘坐下來跟我閒聊,說起他們「兩個老骨頭」相愛一甲子的故事。 老闆娘說:「我們都是金門人,十幾歲就認識了。」 青梅竹馬啊? 老闆說:「沒有啦,年紀小懂什麼?後來我們分別到台灣工作--那個時候還沒有飛機呢,來回的交通全靠船運--過年過節的時候來回金門,會在船上遇到,我就開始追她了……」。 為什麼? 老闆說:「她長得漂亮啊,又很顧家,賺的錢全都交給她父母。」 老闆有眼光。 老闆娘忍不住嘴角上揚:「他就在船上彈吉他。我說,咦,怎麼會有音樂的聲音?」 聽到什麼歌? 老闆娘搖頭:「聽不清。海浪的聲音那麼大。」 我看向老闆。彈了什麼呀? 老闆老實交待:「多蕊咪發收。」 老闆娘笑:「他不會彈吉他啦!」 老闆趕緊補充:「這個嘛,是男人就得『臭彈』……但我唱歌很好聽啊!」他張口就來:「世上的人兒這樣多,妳倒楣碰到我……」。 我大笑。 幽默風趣可愛,總是戀曲最好的開頭。 老闆說:「我在左營當兵,她在淡水工作。我休假的時候,要坐十二個小時的火車,再轉一趟公車,才能見到她。」 有愛千里也要相會。 老闆說:「有一次,我請她吃麵,她想吃花枝丸,哇,那個花枝丸又大又飽滿,炸得金黃金黃的,一看就很可口,我就加點了兩顆……那個時候喔,我的薪水是三百六十塊,我出門身上差不多帶六十塊,來回車錢四十塊,一碗麵五塊,」老闆問我:「妳猜,那花枝丸一顆多少錢?」 我算算比例:「不會要,十幾塊吧?」 老闆哈哈哈:「一顆二十四塊。」 我大叫:「那個花枝丸會唱歌嗎!」 老闆笑:「它會不會唱歌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身上的錢不夠了。」 那怎麼辦? 老闆說:「我只好問她:有沒有帶錢?」 老闆娘說:「我就把剩下的錢給付了。」 老闆說:「本來吃完麵還要帶她去看電影的,這下只能去看電影院了。」 我問老闆娘:「妳會不會生氣?」 老闆娘說:「不會啊,他又不是故意沒帶夠錢的。」 我問老闆:「你會不會很不好意思?」 老闆說:「不會啊,以後我的錢都是她的。」 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認定,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老闆說:「以後我只要看到花枝丸,一定買給她吃。」 花枝丸不曉得,自己身上帶有一本定情錄,從此意義非凡。 兩人通信,從一個月一封,一星期一封,到一天兩封,好事就近了。 老闆說:「求婚的時候,她爸媽剛開始不同意……」。 老闆娘微笑:「沒辦法,老人家都認為,空軍是少爺,陸軍是乞丐,海軍是流氓,誰叫他是海軍?」 等等,空軍帥氣像少爺,陸軍在泥裡打滾是髒了點,這些我能理解,可海軍為什麼像流氓? 老闆說:「走路蠻橫,難看啦!但但但,這不能怪我,在海上晃習慣了,走在陸地,地不晃,人只好晃啦!」 老闆起身示範。噗,像橫行的招潮蟹,真的不大好看……。 老闆說:「後來她爸媽看我一表人才,(筆者沒有意見)做事負責,又對她很認真,就讓我們交換戒指了。」 那年代沒有什麼訂婚儀式,交換戒指就代表訂婚了。 婚後兩人感情綢繆。 退休時,兩人決定回金門創業生活,照顧家人。 老闆娘說:「在老家從整理到設計到開店,都是他一個人忙的,我在台灣,等一切就序才回來。」 哇,髒活累活都沒沾,老闆好體貼啊。 老闆說:「不是啦,我怕她跟我意見不合會吵架啦。」 老闆娘眉眼彎彎:「他對我是真的好。我的衣服都是他買的,我喜歡的東西,只要看一眼,說一句,他就會買給我。」 老闆揮手:「哎喲,這個不用講,這都是應該的啊!」 愛情裡有多少「應該」?有些人的「應該」刻在了基因裡,是百分百的全心全意和真心真意。 咖啡坊經營順利,老闆發明的「戰豆咖啡」有酒香沒酒精,老闆娘發明的手作蜜柑可當零食可泡茶可入菜,都是叫好叫座的獨家產品。 我們嘻嘻哈哈東拉西扯,沒注意外頭的天一吋一吋睏了下來。 老闆娘說:「啊呀,我們聊天聊過頭了,妳今天看不到夕陽啦!」 沒有關係,相愛一甲子的溫暖故事,也很美。
-
飼育蓖麻蠶記事
深灰細小的軀體帶著鐵灰的細毛,幾十隻擠在一起稚拙地蠕動。當辦公室老師們聚在一起談論著這群新生的蓖麻蠶可以分配給哪些同事照顧時,我原本敬而遠之。但當那熱誠可愛的生物老師拿著飼育箱到我辦公桌前,笑吟吟地問我有否興趣體驗養蠶,我見那蟻蠶並未如想像中可怖,便興起了嘗試飼育的念頭。 任教的敝校座落在山腰,校園內經常蝶飛蛾舞,生物老師們得其所哉,經常帶領學生們觀察飼育,還曾在社區圖書館舉辦特展。這回飼育成果豐碩,分送同事,我看他們未必無力照顧這窩寶貝,而是想讓其他科的老師們也來體驗一下飼育小生命的樂趣吧! 我應承下來後,那位老師就從生物實驗室找了個透明培養杯,從飼育箱中移出了大約二十隻蟻蠶放進杯中,再放進五片樟樹葉交給我。杯上貼著便條紙寫著:「蓖麻蠶蛾(蓖麻、樟樹、山櫻花)」,括弧內想必是牠們能吃的葉子了。我見蟻蠶們瑟縮在杯底,懷疑牠們失怙失恃,如何會知道應該爬上枝葉覓食?不過上了幾節課再回辦公室時,就發現牠們已都爬上綠葉大快朵頤了。 牠們兵分兩路,約十隻一組各爬上一片葉子,由於年紀尚小,食量也小,過了三天,兩片都沒啃完,只從葉緣往葉片中央啃蝕了幾個不規則的缺口。吃著吃著,往往就不動了,讓我擔心是否體衰命危,而過一陣子,又精彩地吮食起來了。大約就像人類的嬰兒,吃和睡是牠們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功課。我觀察牠們睡著睡著,有時竟然會突然抖動一下,再繼續睡,多麼奇妙啊!那灰塵般細小的腦袋也會做夢呢! 三天後蟻蠶們的身軀大了一圈──雖然還是纖細,但比剛出生時圓潤飽滿、色澤淡些,帶點漂亮的淡青色了。而原先的葉片已經枯乾,我徘徊於敝校那棵樟樹下,好不容易剪下幾片較低處的葉片,放進杯中時,感覺好像聽到久旱逢甘霖、荒漠見甘泉的歡呼。不過敝校的樟樹實在高大,再次需要補新葉時,我在樟樹下,只能仰望興嘆。查詢網路,說是蓖麻蠶蛾的幼蟲並不挑食,我回到二樓的辦公室,至後陽台洗手時,見辦公室後方的烏心石枝繁葉茂直伸進後陽台來,以往沒留意,此時正為蟻蠶們的吃食傷腦筋,便覺得那青翠嫩葉看似十分「可口」,便摘了三片放進培養杯姑且一試。 我親眼見證所有蟻蠶擠在已經被啃得只剩葉脈的樟樹葉上時,只有一隻宛如橫空出世,千山我獨行,「萬里迢迢」地爬過凌空的枝幹(雖然在我們眼中只是根細莖,但對牠來說絕對算得上一場冒險),爬上烏心石樹葉,黝黑的小頭從葉緣找個適當的角度,一上一下地啃出一個小圓洞。我正欣喜牠肯吃此葉,牠就往回走了,而且回程相當快速,沒兩下就鑽進同儕中,再也認不出牠了。我有點失望:牠大概不喜歡這片葉子的口味,我還是得為了尋找牠們能吃的食材而上下求索。 沒想到我去上了一節課,再回辦公室時,驚喜地看見烏心石葉上已爬滿蟻蠶,且一起啃了個大洞。原來那隻「發現新大陸」的蟻蠶不願獨食,牠不僅是勇敢的先驅者,還是無私的帶領者。當然我是認不出哪隻是牠了,不過牠在牠的族群中想必是英雄般的存在,足以締造傳奇,傳頌史詩吧! 連一隻出生才五天、大約五公釐長的小蠶,都懂得分享和奉獻,做人若無益於人群、甚至有害於世人,豈不是連隻小蠶都不如嗎?
-
彩繪的石獅爺
家鄉這尊石獅爺位於後浦貞節牌坊石柱下,牌坊共立有四根大石柱,石柱前後各有一尊石獅,因此,整座牌坊共有八尊石獅守護著。而這尊石獅爺較為特殊,除了塗上彩繪,還被供奉著,每年中秋有信徒帶著供品來膜拜。 記得童年與一群夥伴在這牌坊玩,每人跨騎一尊石獅背上,唯獨這尊彩繪者,沒人敢坐騎,都說這尊石獅爺「有神」,不敢造次魯莽。這八尊石獅爺,有些嘴巴閉著只雕出嘴型,有的就像這尊石獅一樣,口中雕空內含有一顆活動的石球。有些好奇同夥經常試著將石球掏出,但未能成功。 這些石獅與散落各地為辟風而雕鑿的風獅爺,雕工上有著明顯差異。牌坊下的石獅雕工精緻,神采奕奕且富趣味。就以這尊彩繪石獅來說,眼睛炯炯有神,頭頂、頸上、眉毛、耳朵、下頦的毛髮一撮撮成螺旋狀,裝飾意味濃厚。寬闊的嘴巴露出上下齒,臉部凹凸有致。左下角又雕了一隻小獅子,把玩母獅頸上掛著的鈴鐺,視覺上極為生動。而小獅子的雕鑿一點也不含糊,精細巧妙,逼真傳神。
-
滾石不生苔,深耕投入才有未來
人生的際遇很難論斷,尤其在工作職場上更是如此,有人說找工作就像結婚一樣需要緣份,但是換另外一個角度看,是否在工作職場上分分合合也是一種常態呢? 我有一個朋友,畢業之後很幸運的找到一家心目中理想的大公司,工作上也顯得春風得意,而在言談中似乎也有終此一生的準備;但是,在工作二年多以後,他居然提出辭呈,我們也都覺得相當驚訝,而他所說的理由竟然是座位旁邊的同事和他處的不好。後來我們知道這只是藉口。 我們並沒有太多的建議,畢竟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並沒有不好。 沒想到,過了半個月,他又跟我們說找到工作了,就在我們恭喜之際,才知道原來是之前公司的主管主動找上他,說已經將原本的同事調單位,希望他再回去工作,而他在這段時間也沒有去找其他的工作,似乎就是有意在等待。 回去工作,一切似乎正如當初的預期,準備奉獻一生;但是再過了三年多,他竟然又離開,而這次的理由是主管原本提出要加薪的承諾並沒有做到。 這次離開之後,他就沒有再等待了,反而很積極的找工作,我們知道他真的的吃了秤砣鐵了心;不過,事情過了三個月,他卻還是在找工作,原因是薪資一直無法與之前的公司相比,這讓他相當的沮喪。 就在這個時候,原本的公司又找上他,說公司經過整頓,有了新的氣象,希望他可以再回去服務;這對於他真的是一項好消息,於是又回到原公司。 又過了二年多,他竟然又離職,原因是他看透了公司,覺得公司沒有前途。 最近,我們看到他還在找工作,所以就常常找他聊天,希望善盡朋友之責,由此才知道,原來他之前所提出的辭職理由都是騙人的,最主要的是因為公司缺乏人性化的制度,雖然薪資不錯,但是工作環境很不好,不僅整體氣氛差、加班沒加班費,連主管的EQ都大有問題,於是公司的員工流動率一直很高。 經過三進三出,他也超過三十歲,找工作更顯得辛苦,但是對原本公司也看的清楚,因此當我們開玩笑問他:「如果公司再找你,你會梅開四度嗎?」他只是看了看我們,然後低頭傻笑……。
-
田園趣事--西瓜圓了
望著窗外霧濛濛的天空,看著倚立在門邊,父親曾坐過的輪椅,思念著已故的父親,彷彿還是昨日,父親在客廳裡談笑風生。父親的歌聲還縈繞在我耳邊……。 父親從教育界退休之後,在金門家鄉的小菜園,用心耕種了各式各樣的蔬菜和水果,彷彿延續了在教育上的熱忱與努力。年輕時把青春熱情奉獻給孩子們,現在用愛灌溉菜園裡的幼苗。每逢寒暑假回金門度假時,看到您望著菜園的蔬菜長得茂密翠綠時,總是露出燦爛的笑容。 當頑皮的鳥兒來啄菜園的蔬菜時,您總是和母親絞盡腦汁想著如何解決這難題,果然靈機一動,拿出即將要回收的光碟片和五彩繽紛的旗子高掛在菜園,驚嚇鳥兒的計畫果真成功。但菜園旁卻又出現三五成群的野兔,小兒子想要捕捉雪白的野兔當寵物,您說狡兔有三窟,想要抓兔子可不容易啊!千萬不要守株待兔,白忙一場。看著您一邊澆菜一邊哼著歌,累了就坐在石椅上,陪著母親沏著茶聊著天,聽著大自然的蟲鳴鳥叫聲,享受著冬天的暖陽,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多悠閒愜意的日子! 在時光隧道裡,依稀記得您帶著我們四個姊弟到菜園裡一起澆水,當時在菜園裡種了西瓜,您要我們認養西瓜澆水,於是大家更努力的完成自己西瓜責任區的澆水工作。看到西瓜圓了,我們的臉兒也笑了。期待能有豐碩的果實。 看著客廳旁孤獨的輪椅,腦海中總會浮現您慈祥的笑容,爽朗的笑聲及扣人心弦的歌聲。我彈著琴和大兒子的法國號及小兒子的小喇叭合奏,大家跟著阿公一起合唱「我的家庭真可愛……」,多快樂美好的回憶! 孩子們常說:阿公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多令人懷念有阿公一起譜成的田園交響曲! (稿費贈家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