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論金門駐軍之轉型
駐軍是一國主權之象徵,也是對駐在地的安全保障;不過另方面說,有軍隊之駐紮,就表示某種對立情勢之存在,不利經貿觀光發展。可說一國究竟要不要在某處駐軍?或維持多少駐軍?既是一個軍事議題,也是一個經濟議題,尤其對發展中的金門而言,更是如此。 翻閱歷史可知,金門自古便與駐軍結下不解之緣,明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奉旨經略福建沿海,對金門留下「內捍漳廈,外制臺澎,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經典評語,此後明代更據以在金門設立守禦千戶所,下設五巡檢司,至清代則提升為總兵署,均駐有軍隊,以防倭寇襲擾。從地緣戰略的角度分析,金門位於廈門灣的門戶及廈門、漳州的頂點,可謂兩地的天然屏障,所以只要在金門駐軍鎮守,漳廈內陸便得以安全鞏固。戰略地位與外來駐軍開啟了金門的發展之窗,後來並逐漸發展成為閩臺交流的重鎮。 到了中華民國時代,金門成了國共對抗的最前線,金門從「內捍漳廈」、「雄鎮海門」,轉而成「牽制漳廈」、「堵塞海門」,雖同樣駐守重兵,但與明清不同的是,此時兩岸對立隔絕,金門被定位為戰地,喪失了閩臺交流重鎮的地位,至於駐軍型態則隨局勢變遷有所不同,早期金門強調「跳板」的攻勢主義,後期則突顯「前哨」的防衛功能,都具有濃厚的敵對意識,外貿觀光幾乎無法進行,經濟則仰賴內需式的駐軍消費來維持,國民所得不如臺灣遠甚。 然而隨著「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的廢止與金門「戰地政務」的解除,整個態勢又起了變化,前者是政府在法律上不再視中共為敵人,後者則讓金門解除戰地的地位,加上隨後實施的小三通,更讓金門可以正式與大陸交流,此時兩岸關係不但已大幅緩解,經貿觀光的限制,更是全數解除,跳板既不可能,前哨更非必要,金門是否需要再維持駐軍?便經常成為話題,爭點在於持續維持駐軍,不符當前兩岸和解之大勢;但若全數撤軍,又有棄守之嫌。兩全其美的辦法,唯有推動駐軍的轉型。 金門駐軍該如何轉型?筆者以為當以轉型為新兵的教育訓練基地為最佳,如此一方面不但可維持國軍駐守之現況,同時也能消彌與對岸軍事對峙的不當聯想,而金門因久經戰地,除留有眾多的訓練基地可供使用外,更重要的是金門是兩度挫敗解放軍的地方,對於軍人武德之形塑與愛國思想之培養,尤具有無可替代的情境教育功能,值得有關部門慎重考慮。
-
傅錫琪外孫陳漢忠
日前閱報,得悉陳漢忠返鄉寫詩撰聯,賀金門建縣百年,詩文聯對所寫,情深意厚,令人欽佩,想到十多年前,我曾多次趨訪傅錫琪紀念館,與返鄉的陳先生有數面之緣,在此不妨略述陳年往事。 民國八十七年,金門高中李光明校長重視鄉土教育,教務處李錫欽主任策劃國文和史地科老師幫忙撰述,編纂了一本鄉土文化補充教材,國文科由黃書文、王振錐、陳秀端、洪春柳及我共同撰寫,我選民國傅錫琪、趙家驤兩位詩人,撰寫傅詩文時,到「傅錫琪紀念館」尋找材料,該館簡介上有〈先考傅府君錫琪贊〉,贊語最後署名女:振權、振華(晴嵐〉、彩兒(晴曦〉。子:榮旋(膺選〉紀述。簡介文中說:膺選旅居馬來西亞,民國七十二年於離鄉四十餘載後,首次返梓,決定將傅家花園原址開闢為商業區,並囑命其甥陳漢忠負責積極籌建。 傅錫琪紀念館於民國七十八年竣工啟用,並於民國八十一年七月十八曰正式舉行開幕典禮,但傅膺選不幸於七十九年逝世,未及親睹盛況。當時我想要認識陳漢忠,但他旅居海外,謀面不易,留話館方,說陳若返鄉,請通知王某。 那次的鄉土教材撰寫,得到館方協助,獲閱《傅錫琪遺墨》一書,書中所集作品,均係傅氏親筆原稿影印,計有墨梅一幅、圖片數幀、文章三篇、詩篇八十首、金門竹枝十五首及遊西貢公園賦、治家格言等,內容甚富參考價值。金中鄉土文化教材成書後,民國八十八年十月,館方通知我:陳先生再度返金。相約見面時,我送他若干書冊,並就他外公傅詩所言、及「顯影」月刊所寫傅錫琪事,請教他一些問題,他說其中有些他也不知,待日後他赴馬來西亞檳城訪親時,將代詢姑媽傅彩兒女士(當時仍健在〉。當日,我因好奇,請陳先生不妨也介紹些自己故事。 陳漢忠為人坦爽,知無不言,說父陳朝貴,母傅振華(傅錫琪次女〉,父與沈敏(曾任胡璉司令官在金行政公署時代之行政長)的續絃結拜為兄妹,金門八二三砲戰後,漢忠赴台求學住沈敏家,沈子光秀(日後編《疾風》、《獨家報導》,名噪一時〉,與漢忠同是民國三十年生。漢忠在金門讀初中,曾與陳榮慶、楊肅元等人同學。大學讀淡江中文系,五十四年在基隆二中任管理組長,為了罩住學生,讓學生不敢輕舉妄動,向學生諕稱自己有不少道上友人。後來到復興高中教了五、六年書,任訓育組長,課餘參加台視第一期編劇研習班結業,在台視兼任編劇,曾寫了《黑潮》等連續劇。之後到中視廣告營業組任專員兩年,再升任組長,在中視共任職十八年。 陳漢忠與家人於民國七十九年移民到加拿大,經營房地產,投資市場,將市場隔成多間,再分售客戶。陳妻郭儒禎中興外文系畢業,到英國倫敦投資房地產。夫妻兩人工作之餘,都喜歡藝文,漢忠在台時,曾向王愷和、王北岳、翁文煒等名家習畫,自己繪製油畫,也曾開過畫廊;出國又到加拿大尼加拉瓜瀑布藝術學校學習西畫技巧。陳平日亦喜書法、作詩,與友人結社吟詩寫字,以毛筆字親書詩文,並將作品裝訂成冊,見面那一天,他備妥事先影印裝訂的《翰真齋詩稿》數本送我,熱情藝文,令人佩服;其妻閒暇時,偶亦畫粉彩(沒用水,像臘筆畫〉,夫畫婦隨,其樂融融。 民國九十九年四月,我與董群廉秘書赴星、馬訪僑,到馬來西亞檳城找到傅錫琪長孫傅順新醫師,一見面,問他有無外公傅錫琪的珍貴資料,傅醫師拿了些影印文件給我,我看了一眼說:「這些是拙作,送給令表兄陳漢忠,多年來,我痴痴地等,至今他仍未回覆我的問題,請問還有其他嗎?」彼此相視大笑。
-
新舊之間
往年,每到年底這個抉擇時刻,是要辛苦的「跨年」還是要早起「迎新」?總讓我猶豫,不過通常不難決定,因為某種考量,我十之八九是元旦早起,參加升旗之後就是「健走」,「健走」是近幾年才開始的,以前是「晨跑」,有比賽的。 這一回,送走「馬年」迎接「羊年」,我卻也因特別的原因而二者皆參加,挺特別的經驗,雖然對我這個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的確是累了點,「早睡早起」一直是我堅持的生活作息,對我而言,「跨年」等於「熬夜」,雖然也是「守歲」,但偶一為之,應該不為過吧!103年的最後一天在體育場後方廣場,晚上六點半不到,排隊的人潮已湧現,整個晚上熱鬧非凡,「幸福金門 神采飛揚」吸引來自各地的大小朋友,金鼎的扯鈴、樂團的開唱、火舞的熱力,由學校的才藝特色及街頭藝人的展演當開場,接著東方綜藝團、李懿珅、舞棍阿伯、「軍中情人」方季惟、許仁杰等人輪番上陣,我印象深刻的是林慧萍的歌聲,「走在陽光裡」、「情難枕」聽來耳熟能詳,自然的跟著哼哼唱唱,而康康的「快樂鳥日子」總能帶動全場氣氛,當聽到那一首「One Night in 北京」突然間我竟有種置身於大草原的錯覺。 越接近倒數計時,人氣越是沸騰,台上賣力演出,台下氣氛螢光棒隨歌聲晃動,還有「暖心」茶飲不間斷,有遊戲,也有摸彩活動,倒數計秒,台上、台下已融為一體,接下來是煙火秀,送走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祝福、希望跟著到來。 幾個小時後,天色未亮,我跟著燈光來到省政府廣場,迎接新年的曙光,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金城鎮的元旦升旗,當然還有健走,以往參加的是在健走的半途發摸彩券,或做個記號當證明,感覺上是鼓勵大家運動,有點像金門馬拉松的做法,而這次是一開始就發,聽說是還沒升旗就發完了,那好像是在鼓勵大家來升旗,「摸彩」某方面可以帶動人潮,可是做法卻可能給參加者不同的感受,這回走的是下墅、延平郡王祠這條路線,沿途景色宜人,加上天氣也不錯,一路行來挺輕鬆的。迎新,新的可能也開始蔓延。 「跨年夜」沒有感受到天寒地凍,「元旦升旗」也沒有低溫之感,但願新的一年你我周遭的親人、朋友都能平安,我總覺得平安才是福。 「新」總會隨著歲月變舊,而「舊」也曾經新過,過去的已然過去,新的終究給人希望,過去的種種不管是好、是壞,如果「正向」思考都會幫助自己成長,不是嗎?只要時刻活在當下,那麼即使回首來時路,也沒有白走這一遭,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凡事盡其在我,但求無愧我心!然而「健康」總還是最重要的,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其它的可能!
-
宿務華僑義山之考察
宿務位於菲律賓群島中部,是菲律賓宿霧省的首府,商業興盛,華人移民甚多。近百年來,宿務也聚集了不少金門人的落腳,在這裡行船、經商、教書。 身後事,一直是華僑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公共事務。1909年,由宿務天主教仁慈會(Associacion Benevola de Cebu)本篤陳允全(Tan Unchuan,1875-1922,祖籍廈門)創建了「宿務華僑義山」(Cebu Chinese Cemetery)。陳允全、葉安頓等人,同時也是宿務兼善公所的創建人。一開始,坐落於崇華醫院的後面,用以安葬異鄉往生的華人。 歷經30餘年,舊華僑義山逐漸不敷使用。1936年,富商呂文余(Don Cayetano Ludo)獻地,擇宿務Barangay Carreta區的兩條大道M. J. Cuenco Ave.及A. Soriano Ave.之間,一塊約4.4英畝的土地上,闢建了新義山,名稱仍為宿務華僑義山。義山靠近A. Soriano Ave.一側之入口處,豎有約15公尺高的方形紀念碑,上書「呂文余義山」,可以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 呂文余為閩南人,1896年遷居菲律賓宿務經商。菲律賓盛產椰子,宿務是菲律賓國最大的椰子市場集散地。他在1889年與他兒子成立了行裕行(Ludo and Luym Corporation),一方面以精準管理與先進技術提煉椰油,發展成全世界最大的椰油加工廠。1970年代,一天已可產出600噸椰乾,另從事玉米加工、種植業、房地產經營,事業規模相當大。在宿務市中心,有一幢稱為呂文余大廈的建築物,高60公尺、15層樓高,是其公司所在,在1970年代宿務最高的建築物。 宿務華僑義山,主要入口在M. J. Cuenco大道上。大門立有一中西合璧的牌坊,牌匾寫上「宿務華僑義山」,牌樓牆面有鏤空,內立慈祥天父的塑像,天主教的氛圍相當濃厚。其配置宛如一個社區,有主要道路及次要道路,除少數富商或大戶的墓園外,兩側分立規模一致的墓厝,多數為現代建築,形式各異,部分點綴傳統華人的裝飾圖案,如龍鳳。墓厝的文化形式多少反映了墓主的宗教信仰及文化認同。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為家族墓園,亦即一座墓厝內安葬了家族兩代或三代的成員。棺木的擺設不像傳統華人墓園入土為安的做法,採用了立棺的西式紀念墓園做法,亦即將棺墎置於墓厝中央位置,再以大理石為主的石材包覆,石棺的外側以中文、西文或英文刻上墓主的姓名、祖籍地、生卒年、孝男孝女等資料;墓厝的正牆則掛以先人的照片,前置香燭及花瓶,風格相當西化。 此外,在墓園的四周外側,築有幾道寬厚的墓牆,高約5、6公尺,牆厚約2公尺,上面隔了五層或六層的格匣,每個格匣約為1.2公尺、1.0公尺、1.8公尺立方大小。不同於墓厝,那是收納窮苦華僑的墓牆,帶棺木放入之後,再以水泥板加以密封,外書墓主姓名等資料。可能是年久失修或後人重新遷葬,部分墓牆的封板已佚失。 我在宿務華僑義山找了一些金門僑民的墓園,包括:後浦劉維真(1896-1975)、古寧頭李慶山(1920-1979)、後浦洪漢根(1916-1952)、古寧頭李增■(1901-1958)等。他們葬身異地,但賴華僑互助團結,組織兼善公所,闢建義山,因此得以安息。 義山的調查研究,是海外華僑華人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值得重視。近10年來,我陸續調查了馬六甲三寶山、長崎福濟寺墓園、新加坡咖啡山、菲律賓各地的義山,希望逐步拼湊出近代出洋先民之歷史足跡。而這些過去被我們所忽略的、多數沒沒無聞的歷史缺席者,其實啟動了一個大時代的巨大變遷。
-
新跨年老味道
年近尾聲,到處熱熱鬧鬧的準備籌備跨年前,先有一波的歡樂慶聖誕。剛好前陣子我去慈濟醫院等門診時,逛了慈濟的精品買了一些卡片,趕在聖誕節前寄出,手寫的幾句祝福語,希望收到的朋友會喜歡。網路盛行的年代,應該沒有多少人會用手寫寄卡片吧,大家都在社群網站、聊天室隨手按個貼圖輕而易舉的送出祝福,網路上隨時下載各式各樣的年節的精美的貼圖、溫馨的祝福語,我被孩子們嘲笑落伍了。 幾天前為了找張老相片,翻箱倒櫃的翻出了一大疊近三十年前的文稿,600格稿紙用手寫的心情記錄。一疊疊的稿紙有的發黃,有的仍潔白,字跡有的凌亂,有些整齊的重謄過,聞聞稿紙字跡,紙墨香早不在,看在眼裡不禁有些感慨,時不我與。曾經網際網路盛行,家用桌上型電腦必備,我卻是個電腦白癡,只會用文字檔打字、列印、傳送而已,曾經我還堅持用手寫,然後請兒子幫忙電腦文書處理。一直喜歡用最原始的方式過日子,日子卻在不知不覺中,不斷的更替汰舊換新,新的年歲、新的事物、新的一波波人事,而我仍一直想念老味道。聖誕節一過,緊接著就跨年,新年一切都是新氣象,金門也是,聖誕日也是新縣長就職大典,這一天我回家鄉,只是想念。 每一年的開始與結束,不免俗的做一些反省與期望,當做對自己的交代。今年一直在寫故鄉的食物,尋找童年味道,大部分是幾近遺忘的想念。 天冷,清早胃口也緊縮,我為自己沖杯咖啡,喝完打開電腦,腦子仍空空的提不起勁。再次沖了一杯慈濟的養生五穀粉,手握熱杯,心開始有了溫度,忽然懷念起金門的古早味麵茶,類似手中的這一杯。不,麵茶比較香、甜甜的、濃稠的上面浮著一些紅蔥油酥,熱呼呼的滿足,正適合這種寒流天氣。 早年母親會拿五元,讓我去街上小巷內的茶坊買麵茶,小小的茶坊真像電影院的畫面裡古代驛站茶樓,招酒旗在寒風中飄揚,不同是開在窄巷內,店主人是鄰居伯伯叫成崑,我記憶深刻原來與倚天屠龍記裡的人物一樣呢。終年不見陽光的窄店面,一切都老舊,二只老舊大茶壺終日在火紅的炭火上熱著,一些老人都在茶坊閒坐喝茶,或吃碗麵茶,店主人提著茶壺,長長的壺嘴注入熱水,麵茶香氣四溢。一旁擺幾個大茶罐裝的是鹽炒花生仁、花生酥片、麵茶、茶葉。 五元可以買一袋麵茶,伯伯打開大茶罐,拿大湯匙舀出麵茶,打包前總會多放一些在袋裡,我沿路走回家,沿路用拇指和食指捏一點出來嚐,香香甜甜的、還有脆脆的熱蔥油酥裹著麵茶,滋味真棒。五元的麵茶可以沖泡成幾小碗,讓我們兄弟姐妹在冬天分著熱熱的喝,溫暖又飽足。比起沖成濃稠的碗麵茶,小小的我更喜歡嚐麵茶粉末的滋味。 很久沒吃金門麵茶了,金門仍有在賣或鄰居也曾送過,味道總不像兒時那間老茶坊的。同學在聊天室問起如何炒麵茶,我重新翻出當年曾經看過成崑伯伯炒麵茶的畫面,敘述給同學,麵粉篩過、豬油熱鍋、紅蔥油酥、糖途中才下,不能用平底鍋,小火翻炒慢慢熟成。小時候家裡的大鐵鍋也炒過麵茶,我和姐姐在午後,媽媽農忙時,我們與大鏟子大鐵鍋、麵粉糖粉奮戰,當年的味道早忘了,不知道同學網路炒出來的麵茶味道,是不是一樣的老呢。
-
「口腔」癌與「語言」癌
病理上的「口腔癌」要找醫生,然而話語中的「口腔」癌,或「語言」癌,端賴品格教育與語文教育,換言之,需要借重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終身學習,整合為之方能竟其功。 近來最驚爆社會的反差現象,就是被視為偶像或正義的公眾人物,一夕之間因為緋聞、性騷擾與語病而形象崩壞。當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在立法院公然指責教育部長蔣偉寧,「…你是一個偽善…滿口謊言…不知悔改的…。我認為你沒有資格做我們的部長。請你向我們道歉!」時,卻對自己爆出曾對女性非禮,自承是「一個人孤獨時,找了錯誤的出口」為自己說項;平日愛家廚藝代言人阿基師,被爆與女粉絲「摩鐵」密會時表示,「有擁抱、嘴對嘴,親一下國際禮儀啊!」「巧遇不是外遇」。這些案例,都有共通性,就是話語權的「禍從口出」,「口德」欠佳,或是「口是心非」。 聯合報發現國人常在不知不覺間,講話中滲入過多的「無意義的冗詞贅字」,而製作一系列「語言癌」的報導。例如:阿基師說,「有做一個擁抱『的動作』;媒體主播說「進行一個下架的動作」,動詞前面累贅地加上了量詞「一個」及動詞「做」,後面再加上「的部分」、「的動作」。這些報導指出,現代人說話暴露不少「語病」。 現代人們口德敗壞如同感染了「口腔」癌。不管是外表、身材還是其他方面,隨意批評、貶低別人就是沒有口德。須知「口德」即「人德」,「言為心聲」,一個慈悲的人,就會說出同情、憐憫、安慰別人的話;若是自私自利者,張口每一句話都是自私之語,言不由衷。與人相處不能口沒遮攔,損人害己,口才雖讓人口服,唯有口德方能使人心服,口德是反映性格的一面鏡子,所謂「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在我們現代生活中,卻常聽到「律己從寬,損人從嚴」欠口德的話語。 名嘴在螢幕上口出惡言,將政治評論節目變成綜藝節目,把自己當成娛樂演員。鄭弘儀指控馬政府補助陸生三萬元,還飆髒話。「一張嘴胡累累」,或是「你豬啊,笨啦,蠢啦,你去死啦...」,從家庭到社區,幾乎把髒話當成「順口溜」了。 上網的人最能感受到「語言癌」與「口腔癌」。網路上充滿許多令人驚奇的「怪咖」,發表「外星文」,流傳所及,幾乎擊跨了我們的國語文教育與品格教育。官員、社會各階層、教師、一般民眾口中經常出現這可怕的「癌細胞」。 人們可以振振有詞的自辯被激怒,「是他惹我生氣」、「我也是為他好」,「為了公平正義」,所以,我有權生氣、有權發洩。可是,這樣會刺痛別人,使人承受不了而烙下傷痕,「隱隱作痛」啊! 「下架」本身就是個動詞,當我們不能意識到「做一個下架」,或「給窩留言,給他按下」哪裡不對時,我們就已經被「語言癌」感染了!我們號稱「多元化」,結果在生活中,受到外來語、西洋語及母語的渾濁變得不清不楚,更糟糕的是社會上普遍積非成是,誤將「張飛打岳飛」,習以為常。 口德猶如宴會最後一道「甜點」,希望留給客「甜甜」的印象!沒有口德,就是留給別人「苦辣想吐」的痛恨感!「惡語傷人心,良言利於行」正是最好的寫照。與人談吐,卻說不出簡明扼要的話語而讓人摸不著,或下筆為文,誤寫連連,是導致國人語文水準下降的元兇,讀者諸君,不可不察啊! 社會上是非黑白,說三道四,煽風點火的言語霸凌,多半出自「色厲內荏」的人格偏差,卻兀自辯解說教,一副「道貌岸然」的教訓別人。孟子云:「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習以「口腔癌」者,都不自覺的強作「人師」而欺凌眾人。「語言癌」突顯「思考力弱化」的危機,套句網路用語,有點「腦殘」。學生懶得翻查正確用字,隨手誤用錯別字與修辭而得了「語言癌」;成長後在社會上,就流傳著怪咖文句;等到老化後那還有國際競爭力? 金門文教力在硬體之外,還需軟實力,提振品格教育與語文教育正是時候。當「口腔癌」與「語言癌」在金門社會上絕跡,方能彰顯軟實力!
-
文學進京
李錫奇老師特地在呂坤和即將赴任文化局長之際,設宴款待縣籍作家,並提供建言,連平常寡言的胡思書店老闆蔡能寶,也提出許多藝文觀察,而準局長,則筆記抄寫,希望不負鄉親所託。我前一天則繕寫幾點意見,帶資料與會,提出跳脫台灣本位、發展金門定位,結合新世代微電影傳媒、推廣金門文學,以故事演繹、推廣金門藝術等三點芻議。 對於第一點意見,我感慨特深,金門文學的走向都在爭取台灣認同,這樣的傾倒是必須的嗎?我以為爭取華文世界的認同,也許可以稍稍減緩他的傾斜。主要是身在這個場域,感嘆台灣社會很政治,文學也一樣。很多人以為,文學純粹,正應該融合藍、綠與南北,怎麼會「政治」了? 人站上歷史舞台,多記得自己是主角,遺忘了他們的後頭,正是一大片的景深。社會、經濟與政治等作用力,重重疊疊,長期而緩慢完成,不比韓劇、日劇等潮流稜角盡現,作家以為正在完成他自己,其實政治,也在完成它本身。 綜觀二十年來小說創作,約莫可見兩個特色,一是長篇小說成為王道,另是台灣本土蔚為主流。以歐美各國而觀,長篇小說向來是重點,除了各自社會的傳統,長篇小說挾龐大的人物與情節,足以成為社會的反映,作家的敘述、語言、運作等,都必須透過長篇,才能盡現美學。 我本不信這一套。我高中、大學初探文學時,就立志以「短」打「長」,誰說短就不好,就該挨打?當年搞不懂,能三百字說完的,何必寫成三千、三萬?直到自己完成幾部長篇,才知道寫長篇的難。除了長,還在於主題與敘述結構。 我以為台灣是透過了國家藝術基金會補助作家方式,並且廣設台灣文學系所,默默推移台灣創作風氣。二十一世紀以來,我至少投過三次國藝會創作案,每次的主題都是寫金門,也每一次都敗了,要不是○九年秋天,我與方梓、林黛嫚到河北交流,兩位前輩多次鼓勵,我再也無心投件。台灣創作的「本土」,通常不包含離島。 我有時候戲稱,當下台灣作家幾乎人人都有一本已完成的家族小說,並寫著下一本家族小說,何以如此?這當然是台灣政治力的影響,它們成為了一大片的景深,作家站上台,誤會這舞台,就該長成這樣,作家就該寫家族。 台灣推行本土,金門的本土何在呢?文化局主導,委我擔任計畫主持的「開門」系列,即在豐厚金門本土,出版吳鈞堯、楊樹清、黃克全、翁翁等四本長篇,今年方群、顏艾琳編選金門詩選戰爭篇與風景篇,並有新血周志強、林靈增加散文著作。我記得茶餘飯後,曾與林靈說,執著於本土的風風火火已經過了,新的一代,可以放開胸懷,拆掉高牆。 只是,當牆不見了以後,文學該流向何方?陳福海縣長就職演出提到,將以「立足金門、連結兩岸」施政核心,何以不能兵分兩路,一進台北,二闖北京?
-
築夢的城市
最近呂學樟立委「人獸交」說引起一陣騷動,他說看過同運團體畫面,感覺十分可怕,因此反對同性婚姻修法。我不知道他看到了什麼畫面,不過肯定與我所看到的不同。 溫哥華「同志自豪大遊行」(Vancouver Pride Parade)年年舉辦,今年已邁入第36屆。上百支遊行隊伍爭奇鬥勝,有睡美人、白雪公主;有壞女巫瑪列菲森、魔獸世界的德萊尼人;變裝皇后、植物大戰殭屍、巴西森巴熱舞、踩高蹺、雜技表演…接二連三登場,令人目不暇給;而穿著性感的猛男美女清涼秀,勁歌熱舞、火力十足,尤其high翻全場。 各政黨都組隊參加,以行動支持本活動;警察、皇家騎警、消防局、醫療部門亦不缺席;市長圍著彩虹羽毛,在花車上盡情狂舞,尤其搶足鏡頭。咦!那不是「英國女王」嗎?氣質高貴的「她」,乘坐紅色敞篷車,優雅地向兩旁民眾揮手致意,為遊行活動帶至最高潮。一行隊伍高喊「自豪、快樂」(Pride and Joy)口號,不斷丟糖果、彩虹旗、彩虹珠鏈等小禮物與民眾近身互動,周遭遍佈七彩裝飾,近60萬觀眾就在這片彩虹海中狂呼吶喊,宛若一場歡樂嘉年華。 這就是「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的真諦,一種對多元文化的尊重、愛與包容;也因為愛,允許每一個人得以在此築夢。 西雅圖,在許多人眼中,也是一個築夢的城市。 EMP是西雅圖一座著名音樂館,為了紀念出生西雅圖的吉他之神Jimi Hendrix而創建。EMP(Experience Music Project)源自「建築靈感──敲碎的吉他」,是歌手的一張專輯名稱,當時嬉皮風方興,Jimi在演唱會現場奮力丟出吉他,一摔成名。像這樣背景的吉他手,在中國社會鐵定被打下十八層地獄,因為他不僅吸毒,29歲還因嗑藥而死。但這個城市竟為他蓋了紀念音樂館,肯定他在反戰時期流行音樂史上的卓越貢獻。 比爾蓋茲住在西雅圖湖畔豪宅,當地人說不必羨慕,因為政府早將沿湖最好的景觀,全部保留給公共空間使用,蓋社區活動中心、老人中心、公園等,讓全體市民都可以坐擁絕佳美景。 尊重大地、兼容並蓄,西雅圖以無私的心,平等對待人類與大自然,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而舊金山的人文風采、自由空氣,較之溫哥華、西雅圖有過之而無不及。你可以在警察面前高調示威,只要不影響別人權益,警察總是面帶微笑地說:「這是你的自由。」這個城市存在許多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聲音、不同的呼喊、不同的訴求,但都不影響她的日常運作,自由的精神為這個城市帶來豐富的情感以及更多的創意。 近年來不論企業發展或藝術創作都提倡跨界多元,跨界是指跨越年代、跨越國界、跨越族群;多元則是與不同文化進行交流與對話,給予尊重與包容。金門地處一隅,視野受限,加上長期軍事統治,身心難免受到禁錮,如何讓島嶼真正解嚴,島民重獲自由,的確值得深思。 幸福城市必定是個可以築夢的城市,而孕育夢想的花園必定以源頭活水來灌溉。「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新春伊始,祝福我的家鄉金門,勇於發展多元視野,取消邊界、超越設定,回到人類最初始的一顆純粹的心;這純粹,可令活水源源不絕。
-
探求金門發展的核心價值
金門縣政府在新的掌舵者入主後邁入一個新的里程碑。陳福海縣長在就職演說中指出「擔下提升金門、服務鄉親的重任!」並勾勒出「立足金門、連結兩岸」施政藍圖,表示要為金門成長奠定新基礎。「新人新政」,金門發展進入新階段,觀察這一個星期以來,新的縣政團隊組建,政務官員陸續就位,金門未來四至八年的發展如何呈現,金門人充滿期待,希望執政團隊勿負縣民所託,為實現「建構幸福的金門,守護浯島美麗的家園。」做出積極貢獻。 陳福海縣長的人事布局,展露旺盛企圖心,社會大眾寄予高度的期待。而如何讓金門堅韌的生命力加大釋放能量,讓社會呈現蓄勢待發的活力,允宜為主政者應該重視的首要課題;也就是必須關注金門何去何從的問題,在短時間內,聽取各界意見,從而探索真正的民意取向,思考金門發展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為金門找到一個定位和願景,以兩任八年的施政構想為著眼,規劃短、中、長期政策目標,主導金門永續發展。 金門現在正處於一個充滿挑戰與多元選擇的歷史時刻。駐軍大量裁撤,民生經濟受到衝擊,面臨經濟環境必須轉型的考驗;在兩岸關係中扮演角色的轉換,提供了兩岸和平發展交流平台,為褪去戰地色彩的島鄉,注入了活絡經濟的一股細流;全球化浪潮,讓金門具備邁向國際化的機會,啟動與世界接軌的潛力和動能。但是,由於內外因素的限制,金門要永續發展,莫如握機乘勢,更有賴兩岸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 金門未來發展議題,一向處在多重因素的激盪之中,在傳統守舊或務實創新之間,究竟何去何從?難有定論。在這個議題上,近年來,拜媒體及網路發達之賜,無論官方與民間社團或個人,以公共論壇、座談會之集思廣益;或官方與私人網站和line的群組言論;或投書報端之讜論;以及每逢選舉時各候選人提出的政見,凡此,都在為金門尋找方向,為金門未來發展勾勒願景與論述,其中具有許多利於金門未來發展之可行方案,可供參考。 陳福海縣長在金門鄉親望治求變的歷史機遇中勝出,面對民眾的高度期待,必能勇於承擔,義無反顧地扮演推動金門未來發展的火車頭角色,以開放、包容、多元價值的思維,勤訪民意,探求金門發展的核心價值所在,為金門找到一個定位和願景,創新求變,謀求共識,詳予規畫,制定政策,劍及履及, 以贏得民眾的信賴。 改變,需要主政者的高瞻遠矚,更需要決策者的政治智慧與道德勇氣。在新年伊始,殷望陳縣長展佈新局,為金門開創光明燦爛的未來!
-
代表字
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邱吉爾 歲末寒冬,春寒料峭。想在這個尋求溫暖的季節裡,更能感受到人情冷暖;送來迎往,新上舊下,更多的聚散離合正在上演,氛圍也隨著時序的更替,而有了明顯的改變。通常人們都是安於現狀的,變化意謂著迎接新的挑戰。許多人是不畏挑戰的,因為有挑戰才有機會,有機會才有進步的空間,但那也僅限於可控的範圍,如果挑戰是不可控的,就只能是災難了。 台灣每年歲末都會仿日本選出年度代表漢字,希望藉此來解讀台灣的社會變遷和探測台灣人的心靈力量,從2008年起的「亂、盼、淡、讚」,反映倒吃甘蔗般的台灣社會氛圍,而近三年的「憂、假、黑」,更直面社會問題的積重難返。在我們號稱的祥和民主社會裡,卻有著負面的情緒與認知,由此可以預判社會氛圍是不安、躁動的,更多未爆彈將被點燃,人與人間的不信任、對立感會更強化,誰能帶給我們安定的力量?很多人都想問。 肇因應該從馬對王的擇善固執、「眼底裡容不下一顆砂子」說起。王某人的關說案,在任何政治人物眼裡都是小事一樁,誰會放著權勢不傍?就算是搞搞小動作,似也無傷大雅。問題是,老馬與核心幕僚的誤判,打蛇不成反被蛇噬,恐怕也是老馬團隊研究了無數案例後,所始料未及的結果;而這個結果,也埋下了日後服貿關闖不成,以及太陽花學運的隱憂。自此而後,社會上不信任的氛圍瀰漫,烏雲密布、狂風驟雨,或都在意料之中。 高雄氣爆、張顯耀洩密、餿水油事件,再由餿水油事件所引發的一波波食安事件,公部門天天補破網,政務官換將如走馬,看不到停損點,更看不到希望。屏東縣長曹啟鴻的一句「我們要向老農學習」,行政院頒發了240萬獎金給老農,老農反而心慌了,因為害怕被報復,連夜搬家。我們可愛的老農也只能懷著「憂、假、黑」的心情,悲憤的問蒼天:「這世界到底怎麼了?竟然淪落到讓我一個不識字的老農來指點春秋?」 《論語》「子路」篇有載:樊遲請教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請教種蔬菜。說:「我不如菜農。」樊遲出來。孔子說:「樊遲真是個小人!領導重視禮法,則群眾不會不敬業;領導重視道義,則群眾不會不服從;領導重視信譽,則群眾不會不誠實。如果這樣的話,則天下百姓都會攜兒帶女來投奔你,哪用得著你自己種莊稼?」 於今社會的紛擾,恐怕不僅止於是否公務員應向老農學習而已;上行下效,存乎中,形於外。說到底,還是要看領導者的態度。現在的政治結構是讓少數的羊管理一大群狼;狼反噬是天性,除非牠能認知到牠面對的是獅子、老虎,而不是與人為善、平和無害的羊。 隨著九合一選舉的落幕,新上舊下,許多地方迎來了政治的新氣象;期待眾父母官、代議士們都能有調和鼎鼐、力挽狂瀾的魄力與能力,興許一個「力」字更能代表當下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