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我又看倒一家戲院
辛苦了兩個月,終於完成一本兩岸書的規畫和試寫,我給自己的慰勞是去看一場電影。那知售票員看到我這常去捧場的主顧客竟說,戲院要收攤了,再過兩天就要吹熄燈號。他問我整本的套票用完了沒,建議我將那沒有時間限制的票本,改移到他們老闆經營的其他家戲院,繼續捧場支持。 看完電影,夜已深了,回家的路上我默數著近幾年看倒的戲院,發現竟有十幾家之多。因為和戲院的關係良好,每次戲院撐不住、決定收攤時,員工都會好心通知我,讓我有時間帶著傷逝的心情,趕上最後一場戲,並和已經成為朋友的戲院工作人員,一起磋嘆、惋惜著劇終人散的無奈結局。 戲院收攤,不是我的過錯與責任,因為我堪稱是這個世上最死忠的觀眾。忙碌時我惟一保留的休閒娛樂是看電影,因此結交了不少戲院朋友。很多刮風下雨天的美好時光,我都是在戲院度過的。遭遇橫逆、挫折、傷心、困頓時,我也會躲到戲院裡邊流淚邊看電影,電影散場,又是一個嶄新的人生展開。但,這些對戲院的熱情,卻換來看倒十幾家戲院的豐富經驗,我忍不住長嘆一口氣。 深夜,下著雨,又一家戲院倒了,真是讓人傷感又惆悵,但世界一樣在運轉,夢工廠仍舊繼續織夢,看倒一家戲院,換一家繼續看。生命的影像生生長流,包括我對電影的熱愛與癡情。那業已收攤的戲院,畢竟曾擁有過風光歲月,在熱愛電影的人心中留下美好記憶,而我帶著那熟悉的氣味,走進另一場戲,繼續拓展人生新路。 來到歷史博物館,友人和我面對著荷花池,討論未來的合作案。友人說,惟有對生命保持高度熱忱,創作之路才能不斷翻新,攀登高峰。討論完案子後,友人依默契慣例送我到展場入口,讓我一個人專注的看展覽。友人給我的資料包括穿越黑色的走廊、走進紅色房間、探索神秘廢墟、羅浮宮地下鐵站、從漫畫與電影看羅浮宮等,我從「小小羅浮宮展」走進「種田陽平的美術世界」,看見我所追求的多元創作之美。正計畫向歷史博物館遞出個展申請的我,完全明白「生命的熱忱」關鍵影響人們的未來。 我手邊的稿子總是寫寫改改,有時一篇稿子會寫上許多遍,不斷變化各種寫法,直至最喜歡而滿意的形式出現為止,這摸索及堅持的過程,讓我深深體會精粹的誕生,真的需要付出足夠的代價。那能觸及人們心靈深處的感動,不管是以何種形式存在,總有機會讓人變得不同凡響。每次看倒一家戲院,我都會聯想到生滅循環。 個人的成長,社會的進步,必然會走過傷逝、緬懷、紀念階段,就像經過一座又一座的橋,望著橋下流水悠悠,路還是得繼續往前走。我從不同類型的電影看見人生處境,也從不存在的戲院看見人如何生滅循環自己。一間戲院的消逝,反映了環境與人心的流變,那繼之而起者仍會繼續循環生生滅滅的人間戲碼。擁有多少能量與勇氣去追逐夢想,才是我們「存在」最重要的事。當我走向另一間戲院去看下一部電影時,我依然記得老戲院、舊時光的美麗片段,那抵不過時代洪流的戲院,最終還是將足跡和回憶置入人們的腦海,落實了人生的場景!
-
因為一首童詩
詩具有隱喻﹑意象﹑轉化……等等特性﹐同一首詩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讀﹐各有不同的體會與解讀﹐甚至僅僅只是一首童詩。在報上讀了一篇文章﹐開頭引用了Shel Silverstein一首童詩《斑馬的問題》﹐詩是這樣說的﹐試譯如下﹕ 我問斑馬/你是黑色而有白色條紋﹖/還是白色而有黑色條紋﹖/斑馬則問我/你是好的又有壞習慣﹖/還是壞的又有好習慣﹖/你是吵鬧的也有安靜時候/還是安靜的也有吵鬧時候﹖/你是快樂的也有些悲傷日子﹖/還是悲傷的也有些快樂日子﹖/你是整潔的又有些骯髒/還是骯髒又有些整潔/斑馬不停地問/ 不停地問然後離開/我將不再問斑馬有關條紋的事。 文章作者將這童詩意涵引申為生活中的常態﹐每個人都有的經驗﹕成功與失敗﹐快樂與痛苦﹐慷慨與自私﹐……。當負面來臨那一刻﹐不要被挫折否定我們的價值﹔沿路的跌倒﹑顛簸﹑碰撞﹐正好教我們如何調整腳步。 其實﹐生活並不是截然的黑色或白色﹐總是在黑白兩極光譜間遊走。一時﹐對詩中孩子問斑馬的話「你是黑色而有白色條紋﹖還是白色而有黑色條紋﹖」著迷﹐同時讚賞詩人用了如此有趣的意象。迫不及待﹐又找來詩人其他的童詩讀﹐詩中充滿著童言童語幽默風趣﹐讓人不時會心一笑。再試譯兩首﹕ 《自私孩童的祈禱》 現在我躺下來睡覺 我祈求主保佑我的靈魂 假如我一睡不醒了 我祈求主把我的玩具毀掉 這樣﹐就沒有別的孩子玩這些玩具了 阿門 《小孩與老人》 小孩說﹕「有時我會掉落湯匙。」 老人說﹕「我也是耶﹗」 小孩小聲地說﹕「我會尿濕褲子。」 「我也是這樣﹗」小老頭笑著說 小孩說﹕「我時常哭﹗」 老人點點頭說﹕「我也是啊﹗」 「但最壞的是﹐」小孩說﹕「大人好像都不關心我。」 小孩感受到老人滿是皺紋手的溫暖。 「我知道你的意思。」小老頭這樣說 再深入挖掘詩人Shel Silverstein﹐才發覺他是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工作者﹐是位詩人﹑插畫家﹑劇作家﹑編劇家﹐也是一位作曲家。他繪畫出版的童書被翻譯成數十種文字﹐取悅啟發著世界各地千百萬小讀者。所畫的童書有《閣樓上的光》(A light in the attic)﹑《人行道的盡頭》(Where the sidewalk ends)﹑《愛心樹》(The giving tree)﹑《失落的一角》(The missing piece) ……。 看了書單才恍然了解原來是這位插畫家﹐多年前在台灣就曾閱覽過他的《愛心樹》與《失落的一角》兩本童書。
-
誰是恐龍
詭辯的嘴,要用道德的心來補充。 ──羅馬帝國歷史學家西賽祿 「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經常會有人發出這般的疑問,伴隨著這個問題而生的,便是孰令致之?這一切又到底是誰的錯? 老師在課堂上說:「現在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溺愛了,因為這樣導致孩子無法成長,甚至還影響到老師的教育品質。我們叫這樣的家長為『恐龍家長』。」這段話不論如何理解,都沒有問題,但養成這般的恐龍,似乎不是家庭教育單方面的問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同樣造就了養成環境,讓恐龍學生們恣意橫行。 九年國教,乃至於十二年國教的結果,就是孩子們狀似可以多元入學,可以分擔掉繁重的課業壓力,實則是將壓力分散到課業外的各個層面,如社群活動。也因為如此,更多的孩子在父母、師長們的潛移默化下,個性更具稜角,更自我本位,更加樂於表現獨特的一面,因而很容易的便得出「現在的孩子著實太難教了」的結論。諸如這般的見解,著實難以去評斷對錯,但「角色失能」恐怕已是不爭的事實。以下的例子或可供參。 清大學生在立法院,對教育部長蔣偉寧公然嗆聲,連續以偽善、滿口謊言來指責部長,引起了軒然大波。此一事件已有太多名人、名嘴發表了高見,恕不一一贅述,我關心的是事件人物的角色與態度。事發數日,清大學生為他的「態度」道歉,而在此前唯一比較像表達歉意的說法是,「整個過程,只是在陳述個人意見,並沒有要質問、要求蔣偉寧回答的意思」,更特別指明他是受立委之邀以社會人士的身分,到場備詢。 從小到大,我們經常要求、教育孩子,做人要誠實。此一事件最初的導火線或許在於部長說謊,但學生詭辯自己的行為是「備詢」,卻也犯了不誠實的毛病。替自己的行為找藉口、尋台階下,本是無可厚非,但絕不能把不對的事情合理化。學生指責部長偽善、失職,要求公開道歉時,難道沒有「質詢」、要求部長回答的真義?老師放縱學生恣意妄為,視己為階段教員,難道不是犯了缺乏自省、遮掩其職能弱化的本質? 眾人通常會對弱者表示同情,對強權不假顏色;學生相對於師長本是弱者,卻在問政及教育職能的謬誤下,成了實際的強權及霸凌者。國會殿堂上,部長成了雙手合十、唯唯諾諾道歉的小學生;學生則成了盛氣凌人、恣意問責的大部長?時代或許真的在變,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道理,卻不應隨之質變。 偉大得莫名其妙,卑賤得不知其所以然。部長太軟弱、學生太蠻橫,都有其因勢利導的理由,便猶如家長不見得想變成恐龍,老師也絕不願意自己只剩下一張嘴,但結論就是大家都失去了原本角色的扮演功能,孰令致之?恐怕不僅是道德淪喪、教育失能幾句話就足以概括的。 在信仰真空、理想缺貨、道德貶值的年代裡,詭辯只能更彰顯懦弱,不能善盡角色、恃強凌弱者,恐怕才是社會叢林裡真正的恐龍!
-
手錶
朝九晚五的工作,像另一種日出而作,日末而息,卻不須看天吃飯的農耕生活;規律的恍若自動化的機械。年復一年,時日久了就只剩下枯燥的鏽漬與厭煩的磨損;就連月底的薪水,那應屬於歡欣收穫的日子,也因轉帳的功能,不再有實實在在鈔票在手如滿握成熟稻穗的充實感,失去了興奮的感覺。時代的進步與便利,並不代表一切都是美好與期待。 時間或更嚴格的說是手錶,在某種意義下幾乎已失去了它的功能。而各種事物都e化後,手錶這種表示時間的工具,就更烘顯得像是原始時代的產物;而自然而然的消失在人們的手腕上了。 我不戴手錶的歷史更長,長到了不可記憶的年代。規律如機械的生活,是原因之一。更多的原因是自己的潛在性向:不喜歡拘束,喜歡自由自在的個性,手上的戒指、脖上的項鍊不戴,就更別說是腕上的手錶了。 可是細細往前追溯上去,事實上又不是如此。腕上的手錶也像人生,走過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的迷悟。年輕時的60年代,手錶像是一塊印記,誌慶或炫耀的成份居多;偶爾脫下後,還可以看到手腕上,留下了一塊長條型的蒼白皮膚,那就像一種反白後的烙印,紀念著已消逝的輕狂歲月。 手錶的高峰是電子手錶,那個年代恍似日製錶的天下,除了輕薄,還有夜視、鬧鈴等功能,最重要還是的便宜,輕易的就淘汰了每日須扭轉發條的機械手錶。機械手錶是我戴過最久的手錶。記得未期的機械手錶,已不須要每日轉扭發條;僅須靠著晃動、震動為動力,就可以驅動錶內的齒輪。 後進的機械錶,在轉鈕旁的左錶面上,還有一個小視窗,可以顯示日期。轉鈕可以調整分針、時針。略微用力拔出一些後,就可以調整視窗裡的日期;在當年,算是個創新。至於把轉鈕整個拔出,變成了一條鋼索,當作殺人的暗器,就只有在第一代飾演007情報員的史恩、康納萊電影裡看過了。 難忘的還有機械錶的內在,那真是一個迷人的世界。只見鐘錶師傅,扭亮了桌上的燈,再熟練的在眼上挾著一隻黑色的放大鏡,光那個姿勢就叫人著迷;至今,我仍想不通,師傅們是如何用眼部的肌肉挾住那個不算小的筒狀放大鏡。打開了錶的背殼,裡面的晶亮的齒輪一個接著一個、一個疊著一個,像個轉動的萬花筒一樣。竟讓我曾有一段時間,告訴父親:「長大後,我要做一個修理鐘錶的師傅。」 如果在往前推,在那個把手錶視為奢侈品的50年代,學童們的手腕上也都有一隻或方或圓造型各異的手錶,長短針俱在,只是不會走動,那就像一股風潮一般,人人都有樣學樣的畫了一隻假錶在手腕上而洋洋得意;世事難長久,榮景難永存。 如今,還有幾人記得史恩、康納萊,如同知道那個年代的許多手錶故事。或許,我們的生命也如同手錶一樣,永遠記不得戴上第一隻手錶時的來源與故事;就如同不知道我們獲得生命時的前世因果。
-
陳若曦來金門
日前,名作家陳若曦來金講演「生活與寫作」,親聆的人,都可感受到她的真誠與深情,她將一生經歷擇要講述,內容生動引人,雖然已七十四歲,耳聰目明,事前還寫妥演講大綱,依序來敘說往事,有條不紊,面對觀眾提問,亦機智適切回應。 記憶中,她曾來金門三次以上,第一次在民國69年8月某日,由中國時報副刊主編高信疆及林清玄等人陪同,她曾寫文登在聯合副刊69年9月8日。 文中說她在松山軍用候機室,初見穿灰藍色中山裝的曹主任,她以為是經常往返台金的軍需官,聊天後知曹君見多識廣,講鬼故事也有一手。因天下大雨,飛機遲飛六小時,久候之後,曹君通知說:金門縣太爺將在金門機場迎接,當天曹的熱誠接待,讓陳若曦甚為感動。 到了金門,與笑瞇瞇的石縣長見面,石縣長全程陪同到處參觀,而且「爭分奪秒」照表行事,去陶瓷廠、擎天廳、民俗村等地,看到擎天廳的舞台,陳若曦想起林懷民和他的雲門舞集,轉達林懷民心聲,說林願意來金演出。 離開民俗村時,石縣長說曹主任要請吃飯,陳才知曹主任官比縣長大,曹、石兩人皆是軍職,起先陳「以為金門縣長是民選官員,原來是欽差大臣」,對於三民主義的模範縣,在此稍作揶揄。對於曹主任是什麼主任,還是不知道,也不感興趣。 中午吃飯,曹健談善飲,陳若曦不覺也跟著乾了兩杯。回想她二十年前,頭回在詩人覃子豪家喝高粱,那「入口有如酒精點火的東西,如今只覺芳香撲鼻」。主人曹高興之餘,無所不談,連其個人戀愛史,也說得眉飛色舞。又殷勤勸酒,以一杯換陳若曦一口,陳女士很快又乾了兩杯,「耳朵發熱,臉頰發燙」,飄飄然之後,為曹言「酒逢知己千杯少」所感動,又乾了兩杯,身子彷彿置身在搖船渡海,只好掛起免戰牌。 但陳若曦不甘這樣敗下陣來,慫恿高信疆、林清玄繼續與曹君對拚,喝到後來,白面書生高信疆臉色越白,但主人卻「越戰越勇,應付裕如」,對於曹將軍酒量,客方「心悅誠服,甘拜下風」。陳若曦「整個人綿軟無力,而且舉步維艱,由飯店到飛機,全靠人扶持」,但心中也毫無怨悔。上飛機,身子落座,人事不知,睜開眼,飛機已降落在台北機場。 這篇〈金門和金門高粱〉刊佈以來,享譽不衰,據說文章尚未寫成,中時與聯合兩大報就爭取刊登,陳若曦老友弦(聯合副刊主編)想方設法,捷足先登;使得接洽此行金門遊,全程陪同陳若曦來金參訪、拚酒的高信疆(中時人間副刊主編),介意甚久。文中所言之曹主任即當時的金防部政戰主任曹興華,曹將軍能文能武能喝酒,名噪一時的「金門之歌」,歌詞開頭「鎮敵一柄劍、戍邊一桿槍」這首,即曹作品,由名歌手葉佳修譜曲,此歌金門文化工作隊赴國內外演出,常做為開場序曲,曹日後又高升為中將,擔任陸總政戰部主任。石縣長即石政求縣長,官聲亦佳。 陳若曦第二次來金,殆在民國84年1月10日,當天是縣籍畫家李錫奇邀請兩岸三地藝文人士、學者專家來金遊玩,順便在金門高中圖書館舉辦「文學心 金門情-金門文學之旅」座談會,我在校,亦前往聆聽高見。陳若曦當天在會中所言,令人印象深刻,大意是說:她去過的地方很多,但很少看到像金門這樣綠油油的好地方,到處充滿綠意,令人流連忘返,日後金門應建設為大大的公園。說她十多年前來金,此番又來,感覺金門還是乾淨漂亮!如今金門已解嚴了,大家要集思廣益,使金門旅遊的品質更加美好,金門想廣增客源,首先要與大陸三通,又說她回到香港,將寫文章呼籲大陸停止武力犯台。 至於陳若曦於11月25日於浯江書院的演講內容及她與觀眾的互動,若讀者有興趣,筆者將以另文披露。
-
再論金酒應建立老酒鑑定制度
今年五月間﹐筆者曾在本專欄撰文﹐呼籲「金酒應建立老酒鑑定制度」﹐可惜半年來﹐毫無進展﹐時當首屆金門老酒拍賣會剛剛在台北落幕﹐金門老酒始在拍賣市場中嶄露頭角之際﹐文中筆者大膽斷言﹐金門若不能建立老酒評鑑制度﹐「偽造老酒之風必起﹐終將損及金酒的市場利益。」果不其然﹐半年後金門市面上出現了假冒的黑金剛﹐震驚各界﹐蔡水游及許玉昭兩位議員均不約而同以此議題進行質詢﹐希望金酒能成立一個「鑑定平台」或「金門高粱品酒委員會」﹐以協助民眾鑑定酒品﹐同時打擊假酒﹐看來民氣可用﹐對此金酒公司總經理吳秋穆回應說﹐將與內部進行研究。 筆者認為﹐金酒公司就不要再研究了﹐直接做就是了﹐因為這件事情非做不可﹐晚做不如早做﹐而且除了金酒公司外﹐別人無法做。目前金門老酒收購市場鑑定酒品真偽的唯一標準是封蓋包裝﹐封蓋完整者被視為真酒﹐否則便會被視為假酒﹐價格天差地別﹐此一標準用於玻璃瓶裝勉強尚可﹐因為其瓶蓋乃金屬製﹐較能長期保存﹐但若是用於瓷裝酒﹐就極為荒謬了。 理由是瓷裝金酒的封蓋採用的是一片薄薄的紅色膠膜﹐這種膠膜會隨時間久遠而脆化脫落﹐因此無膠膜者未必是假酒﹔又此種膠膜封蓋技術並不高階﹐偽造極為容易﹐所以有膠膜者也未必是真酒﹐有心人士若刻意收購舊酒瓶﹐良心未泯者以舊瓶裝新酒﹐良心已泯者以舊瓶裝假酒﹐只要再有某些偶然因素的勾合串連﹐就可能對金酒公司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所以金門老酒市場永遠存在魚目混珠之風險﹐這可能是其老酒市場始終無法與世界其他尖端奢侈老酒相提並論的原因﹐歸根究底就在於金門欠缺一個具有公信力的老酒鑑定制度﹐使得金酒愛好者不得已只好選擇相信極不科學的膠膜了。 因此筆者再次呼籲﹐金酒應開辦老酒評鑑業務﹐並受理民眾的申請﹐其中酒品年份之鑑定﹐乃酒品價值之所在﹐尤屬重中之重﹐而為增加老酒的附加價值﹐過程中也不妨重新以精美酒瓶裝盛且具名封蓋﹐並開立鑑定證明書﹐甚至也可以考慮與拍賣公司合作﹐以全面提昇金門老酒的拍賣價格﹐當金門老酒價格得與世界其他尖端奢侈酒相提並論之時﹐不論是對公司的品牌形象﹐或是新酒的行銷都有莫大的助益﹐希望金酒公司能慎重考慮。
-
在生活中活著
常聽人說有捨有得,雖然我們不能以預期之心去期待任何獲得,但喜捨絕對是快樂的,以歡喜之心去施予所需之人,從手心向上化為手心朝下的施比受有福,絕對不會是一場美麗的錯誤,而是表徵自己真的有能力才能給予才能付出,所以不管在哪一方面找到自己最豐盛的長處,包括錢、才,總有我能付出的一點機會,那就千萬不要錯過,盡自己的能力使其完美圓滿,這就是所謂的人盡其力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這大同之道用於古今皆然,尤其在人情淡薄的現代,科技文明逐漸消磨人心隱滅人性,人我之間的隔閡疏離,才是人我與親子關係冷漠的主因,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取代了家族緊密團結的互相包容互助合作的團隊觀念,與科技文明對話的時間超過了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心與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更何況是與大地自然萬物了。 常常覺得人在宇宙中渺如滄海一粟,人生數十百來寒暑,對四季照常輪團的大地來說,我們都只是一個匆匆來去的過客,所以,對塵世俗物真的無須太過執著眷戀,當捨則捨,當為則為,以歡心喜捨,可以是金錢財物,可以是專長是心念,是一次恰恰其份的及時雨,故以我們專長來說,當有需要義賣書畫濟貧,有弱勢團體欠缺國畫志工,能力所及又能學以致用,何樂而不為,捨得捨得,若不經常喜捨又哪來機會得呢。 一位經常在工作崗位上費盡心機全力衝刺的朋友,最近竟然跟我說:「好累!再不放下,再不休息,我可能會垮了……」。她是一個從不認輸的職場女強人,家庭工作理財樣樣都行,一如她在學時頂呱呱的成績,只是才不過五十歲的她竟然甘願放棄高薪回歸家庭,即使急流勇退得讓人吃驚,我仍然贊同且鼓勵她的抉擇,畢竟懂得自己需求的往往就是自己內心裡的聲音,當她告訴你她的需求,千萬不要漠視疏忽了,否則,往往遲了再來悔不當初就太不值了,再多的身外之物,再奢侈的光鮮亮麗也不比自己健康的身心靈重要呀!有一天,這位從不知風花雪月的女子竟然打電話來說:「你知道嗎?山上下大雨時,我竟然聞到從山下往上飄升的泥土氣、青草香,那是我小時候農村裡最美好的記憶,那些躺在草地上打滾的同伴,捉迷藏扮家家酒的,以及犁著田翻起一溝溝黃色田壟的泥土香,難怪以前的我是那樣的快樂……」一邊笑著一邊流淚的她訴說著:「原來我遠離了大自然的美而不自知啊……這才是生活,這才是真正活著的感覺,而不再是一個賺錢機器……」。 她真的放下了,從裝滿物慾的心裡捨棄一部份,才能再找回其他的部份,這應該也是捨得吧?
-
碎花床上的天使與貓熊
我的畫畫顏料裡有一些特別色,小小的一瓶售價不斐,我總是省簡著用,有時試著比對調色,成功調出特別色時便很開心,深深感動人間色彩的美麗。生活中我常收集美好時光,讓惦念長存心中,一再咀嚼人世的溫情。 從美返台度假的弟弟帶William去木柵動物園玩,帶回一隻可愛的玩具貓熊。六歲的他開心的和我一起玩新玩具。William把電燈全熄了,貓熊的綠眼睛在夜裡亮晶晶的閃著。電磁開關一按,小貓熊在碎花床上扭動著爬行,搖搖擺擺的模樣可愛極了。William設了一些路障,小貓熊努力的破除障礙,繼續往前走。一關過了又有一關,最後一關牠將會掉下床去。William站在床邊攤開一雙小手,等著接住成功通過障礙,最後掉下床的小貓熊。 後來我教William畫畫,他幫小貓熊畫了一張畫,嘴裡叨著一節嫩竹枝葉,背景配上一些花草樹木,表示小貓熊在森林中過著快樂的生活。我們一邊看卡通一邊畫畫,William模擬劇情又畫了一幅畫,畫中有一個阿飄,把一群小朋友嚇得哇哇叫。William特別在畫中加上一行字:I am Jack. I am your friend. 睡覺時間到了,William還捨不得睡,卡通和畫畫有趣又好玩。他抱著我說I love you. 接著又用中文說:我最喜歡妳了。進房才睡了一下下,他又跑回客廳來熊抱我一次。相聚的每一天,我們都會向對方說很多次I love you,接收到濃濃愛意的人會立即回應說Me too. 孩童的純真世界,一直是我心嚮往的天使王國。畫兒童繪本一直是我最快樂的創作時光,那園地不只有天使與貓熊,還有人們追求的真、善、美境界。我常常想,大人為孩童創作一本好書時,不僅護育了孩童的成長環境,大人也同時修護了現實生活的磨損。這世界如果沒有孩童,就像瀕臨絕種的動物完全消失了,世界跌入單調與乏味,連天使都要悲傷的嘆息。 「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首映這一日,我們全家一起去看IMAX3D。那奇幻漂流的夢想與愛,濃烈的佔據我的心。單純的信仰是人生莫大的福氣。人類想將潛力開發得更好,就得避開庸碌的磨損。談藝術、美學、生命的體悟,不得不將重心擺在心理與心靈的探索。創作對我而言很重要,它不斷帶我省思、探觸更複雜又更單純的世界。在看「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時,William看到最動人最開心的畫面時,會轉頭對我笑,分享一個六歲孩童最純真的觸動與感動。散場時他對我說他最喜歡那隻老虎,惟一不喜歡的是沈船,因為「很多東西都不見了」。就像他在畫中為阿飄而寫的I am Jack. I am your friend。孩童的世界充滿美好的盼望與等待,沒有任何遮掩與保留。我發現我必須保有純真的夢想與愛才能創作,在與William和貓熊一起玩耍、一起彩繪一幅畫、一起看電影和卡通時,我感覺自己的成長經驗都回來了,那些值得珍惜的時光,源頭是童年。我與William交流分享時,身分是一個六歲的小女孩。我在看「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時,看見的是一個故事,觀望著全世界、走進全人類的心。貓熊與天使,一直是最容易打動孩童心的人物,我深深被擄獲了。影片裡的那隻老虎也一直看著我們,看完影片的父親說「那隻老虎應該是從小養的」,我們聽了都笑起來。William和我心房裡也一直住著天使與貓熊。
-
與經典有約與經典相遇
性海師父約我赴台參加收藏家王水衷鄉親,2012年12月3日下午二時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一樓展覽室的「現妙明心--歷代佛教經典文獻珍品特展」開幕典禮。我告知因12月8、9兩日,我要赴台參加「全國分齡游泳錦標比賽」,無法停留台灣那麼久,但我表示一定會提前一天去參觀,沒想到金門泳隊因故不去了,讓我雙重失望。後來師大同學吳團寄來email,說申淑雲同學自美國返台,5日要開同學會,希望我能參加,所以4日上午回母校湖埔國小,頒發胞弟楊清對老師的獎學金,以及代頒發同學楊誠對中央再保董事長,為其父母所設的獎學金後,下午便搭機赴台,然後直奔國家圖書館參觀,一進展場,佛教圖像、文人書法、歷代經典,令我驚豔。又正好碰上王水衷、王振利、與曹常盈小姐都在場,更是歡喜,大家一齊參觀研討,還一起拍照留念。 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名譽理事長王水衷與國家圖書館中華文物保護協會共同合作,推出這項特展,意義重大,功德無量,因為紙本佛教經典是傳遞教義極為重要的文獻,是佛教的精髓,是值得一看再看,深入學習、實踐的課程,因此6日上午我又去品賞一次。 這項特展展出了自南北朝迄民國時期的歷代佛教珍品171件,年代橫跨一千餘年,展出國家圖書館所收藏,以及民間知名收藏家王水衷所收藏的佛教經典珍藏,其中多為罕見繕本,甚或是唯一孤本。既為國家典藏珍貴佛教經典的公開展示,亦屬王水衷私人收藏的驚豔亮相,真讓我大飽眼福,享用一頓佛教經典盛宴。 王水衷特別給我介紹國寶級兩件經典:一為國寶珍品:朱墨雙色印刷的<<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朱墨雙色印本,經文大字朱印,註文小字雙行墨印,為元、釋恩聰註解(西元1341年),水衷還要我在此經典前拍照留念。另一件是他收藏的清雍正皇帝登基前,為其父康熙皇帝抄的一部<<藥師琉璃如來本願功德經>>,摺頁84頁,共6760字,字體端秀,令人敬佩,更令我心生效法。曹小姐更發願要開始抄經,她說,心動即行動,她立即買了十本九宮格紙帶回家抄寫,希能持之以恆。 王水衷是我最最敬佩的金門鄉親之一,民國建國或辛亥革命百年,他花費數百萬元,赴南京為死難的黃花崗七十二革命烈士、南京大屠殺時的國軍陣亡將士與死難百姓眾生,舉辦超薦水陸大法會,希望他們都能離苦得樂;返台又把他的珍藏:臺灣文獻巨擘王國璠生前的藏書,捐贈給國家圖書館,這次特展又捐贈國圖一部元版<<四諦論>>,他表示像嫁女兒似的萬般不捨。他樂善好施,為眾生脫苦得樂出錢出力;他慷慨捐贈高價收藏珍品,為現代人能得到人生的智慧。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主任俞小明表示,經典是我們生活的寶典,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藉著展出讓它走入群眾,深入生活,讓古人的人生智慧、性靈修為,內化成現代人安身立命的典範。該展覽展至12月26日止,敬請大家前往參觀,誠如曾淑賢館長所言:「走進國圖,走進展場,與經典有約,與經典相遇,來一趟學習之旅」。
-
我們的教育到底是怎麼了﹖
國會殿堂日前上演大學生在質詢台上痛斥教育部長蔣偉寧「偽善、滿口謊言、不知悔改」的荒唐戲碼,輿論譁然。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針對這個事件,非常痛心的說:「我們社會道德價值觀是崩盤的。」而邀請「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發起人林飛帆、陳為廷上台質詢的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民進黨籍召委鄭麗君則說,這些學生已經成年、擁有投票權,挑戰權威、挑戰社會陳規,這就是學生的批判性,有些委員不用落入教條陳規,就對他們指指點點。看到這個價值錯亂的場景,不禁想問「社會何以沉淪至此?」「我們的教育到底是怎麼了?」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教育對國家民族的興衰影響至深且鉅,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更是無可取代的。但是,台灣的教育自所謂「教育改革」以來,許多傳統價值都變形走樣,面目全非。當年我女兒在台北市大安區一所知名小學就讀,強調開放式教學,鼓勵家長參與、協助教學,班上一、二位強勢的家長反客為主,頻頻干預校務,例如:二年級升三年級和四年級升五年級時,堅持不按學校重新編班規劃,因此,五年級上學期,一位五十開外的導師,被這一群孩子們耍得團團轉,那一、二位家長又向校長投訴說導師太古板、管教過於嚴格,甚至演出學生表決是否換導師的鬧劇,氣得這位老師提前退休;至六年級階段,先後派了三位代課導師(正式的老師都不敢帶)。就這一、二位家長恣意而行,受害的卻是無辜學子。 年頭變了,許多成年人求名求利不擇手段,青少年想出風頭亦自認有理。這次在立法院受立委邀請,當面嗆教育部長的陳姓學生,就是「教育改革」以來一個明顯的例子,他在受訪時表示,自己的表達方式並無不當,認為教育部長在國會殿堂欺騙大眾,不可饒恕,自認言行舉止「恰如其分,剛好而已」,此乃典型的「只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不在乎旁人的觀感。事後,清華大學發表聲明指出,針對公共議題,不贊同學生恣意作為,曲解公開發言之行為的正當性及合理性;而對於忽視人與人之間互動應有的尊重,更不是清大所樂見的;對陳姓同學在立法院不當行為,深感痛心之外,也對教育部蔣偉寧部長及社會大眾所造成的傷害,致上最深的歉意。其實,清大是無妄之災,那到底誰要為這件事道歉呢? 這次大學生嗆教育部長事件,傷的不只是部長,也傷害了這些自認主持公平正義的學生,更傷害了台灣的教育和整個社會,亂源卻是國會殿堂,或許,有些民意代表必須自我反省,甚至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