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軍旅甘苦做公教神仙榜
每個地方的進步,公部門的努力居功厥偉,全體員工的殷勤奉獻則為成功的基石。軍公教部門,在正式編制員額之外,另外有非編制內員工,部隊稱為軍中雇員,公教界則稱約聘雇人員或臨時人員,他們雖然職等較低,工作量卻不見得輕,有些工作份量還比編制內人員重,見怪不怪。 早期駐防太武山時,外出督導的機會特別多,許多軍官常藉故往外跑,但若是「軍中雇員」,大都得乖乖待在辦公室,把事情做好再說。在上級單位,軍官要找車子很方便,祇要有機會出外督導,就順便找樂活。在那缺乏娛樂活動的年代,電動玩具店幾乎是阿兵哥流連所在,為解悶兒,有些軍官休假日不是忘情於方城之戰,就是當個酒國英雄,因而結交許多民間友人,而該做的事,不是交給文書兵,就是由軍中雇員代勞。 公部門有的是人才,但機靈又打混的人雖然不壞,也常令長官傷腦筋。編制內成員職務都非常神聖,可謂機關運作的鏍絲釘。而在正式員工之外,公部門還有約聘雇人員或臨時人員,學校還有代課老師,但工作都是同樣令人敬重。相較於正式公務員,聘雇人員薪資雖然無法相比,但比起臨時人員,待遇還是強多了。當下,比起參與永續就業抽籤的「八百壯士」,有份臨時人員的工作,對於許多家庭而言,又是莫大的幸福。各單位有許多工作認真的正式職員,也有許多工作認真的非正式員工,這都是可喜可賀的。 部隊因任務特性等關係,加上輪調與服務年限等規定,所謂鐵打的軍營、流水的兵,每隔三、四年,有些單位成員幾乎會重換新人,碰到水昆兄,主官也是要傷腦筋,有的任由耍帥,有的好言相勸,有的則適時處分,但有些人積習難改,主官也莫可奈何,二年後,新主官上任,再由他去傷腦筋吧。奇怪的是,曾經也深受其苦的我,對這些人竟然印象難忘。 公部門流動率較低,有些單位經過十餘年後成員都未變動的可能性極高,相對的,若恰巧機關單位有混仙,有可能同一單位就待很久,這樣的部屬,大都本性不壞,但再英明的主官也常感無奈。機關單位難免有打混摸魚,也是太極拳高手,正式人員把責任推給聘雇人員,聘雇人員再推給臨時人員,這類情形軍公教皆同,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頗為有趣。 軍令如山的部隊,如同深海的衙門,祇要有責任,難免都會有壓力。不論軍旅與公部門,在為國為民的大前提下,任何職務實際上不過是在謀份工作來養家餬口。而每位主官管,應該莫不希望所屬都能積極進取,奉獻熱誠,為民服務。人說公門好修行,在軍公教的大家庭裡,有待人人把自己角色扮演好,偶而當水昆兄無可厚非,但該正經的時候,還是有必要和眾夥伴同心帶著故鄉金門航向幸福。
-
迷霧中﹐等待果陀
人生是一場荒誕的戲劇。 這是薩謬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在1948年創作、1953年於巴黎上演的戲劇《等待果陀》裡所詮釋的生命觀。劇裡探討了生命本質的意義,以及關於聖經、上帝、存在、虛無與死亡的命題。 21歲的時候,一位同校英語系的女孩把這個劇本介紹給我。當時,她正在修英美文學課。女孩的心智一般來說比同年齡的男孩成熟,儘管我跟著她一起讀劇本,但某些關鍵之處我總是似懂非懂。不過,兩個流浪漢愛斯特拉岡(Estragon)和弗拉第米爾(Vladimir)等待一位從未出現的果陀(Godot)的生動對話,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劇評家說,果陀是上帝(God)的隱喻,人的一生一直在等待救贖,但終究徒勞無功。「我一生都在和基督相比,基督至少可以釘十字架,我們卻無事可作。」流浪漢如是說。 閱歷愈深,當年朦朧未知的寓意,在歷經一些生命的頓挫時,逐漸開朗。十幾年前,我的肝功能一度不好,每月須到醫院抽血、看報告,治療方法都是強調要多休息、放慢腳步。但對於急性子的人來說,得了慢性病簡直是一種折磨。有一回,我掛到八、九十號,空等了一早上。等到累了,我走到台大醫院的長廊散心,突然間我看到滿滿的陽光灑在拱廊,明暗之間有著韻律之美。以前看病時怎麼沒發現?之後,我總是在候診的過程中,仔細端詳這幢日本人所興建的帝國大學附設醫院建築的各個細節;在這種體驗中,我告訴自己學著與病毒和平共處,學著有些事情就是不會完美。 回顧過去十二年,走過的辛苦與甜美,歷歷在目。我會來到金門教書,出發點不是為了卡一個國立大學的教職,而是為了我所研究與關心的人文歷史、空間遺產。這十幾年來,我認真地考察及寫作,記錄著僑鄉的大歷史與小故事。社會實踐也是我堅持的專業核心價值,一方面協助政府修復及活化空間遺產,一方面協助社區建構想像、自主營造。不過,也遇到過胡璉文物的事件,被家屬誤會我與研究團隊「偷竊」胡家家書,進而提告,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走進地檢署。當時報紙、電視新聞一面倒將之當成「弊案」來報導,我承受著莫大的壓力。經過兩年的偵查庭審理,我才獲得清白,以不起訴偵結。這段期間,漫長的等待,內心的痛苦非旁人可知。而官司了結,報紙電視隻字未提。但是又能怎麼辦呢?我試著學習放下,老天總有祂想給我的功課。 當然,我也沒有計較職位、報酬,常常幫學校做事。學院獨立設校書,整本是出自我之筆。建築系創建之初並無員額,我求見當時教育部長杜正勝獲得支持而撥下了12位教職缺;但另一問題又出現,就是沒有經費開辦新系,於是我撰寫技專院校特色計畫,跟其他科技大學競爭,幸運地,我的計畫脫穎而出,讓建築系得到八百萬元專款經費而能建置現在位於綜合教學大樓五樓的教學空間與第一期設備。之後,我又努力讓建築系在教育部評鑑中獲得一等,是當時學校三個獲得一等的系的其中一個。但是,沒想到升格成大學後的現在,反而是災難的開始,內部暗鬥激烈,不按學術規則,決策違背常理。其中一例就是我被排除在這個自己親手所創的建築系之外,連一堂課都沒有。我想,這又是老天的另一門功課。不參與學校行政工作,因禍得福。擁有時間的我可以寫出更多、更好的著作。 等待的過程是混雜著焦慮和鬱悶。因為看不見可能的出路,一定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不過,雖然果陀不會來,只要我不熄滅,等待本身一定會昇華成更大的力量與意義的。我相信。
-
沙與鳥˙花與我˙愛與詩
記得搭船去馬祖無人島拍攝燕鷗時,風浪大得讓我搖搖晃晃、暈船暈到虛弱得站不住腳,相機也拿不穩,而成群的燕鷗在無人島上空盤旋,鳴聲劃破天際,聲與影交錯密布,壯觀極了。我一手抓著船欄杆,一手艱難的舉高相機,努力向無人島深處探去,那裡隱藏著稀有的瀕臨絕種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牠撩動船上所有人的心,大家都渴望奇蹟出現,能拍到牠美麗的身影。回到福澳港後,我跟著幾個有大砲鏡頭裝備的鳥人,緊盯著播放中的數千張照片,努力搜尋神話之鳥的影子。那些因風浪搖晃而模糊的畫面,盡管看不清楚,我們都相信神話之鳥就在那裡。 那美麗而堅定的信念,在我第一次遇見星沙時,激情又再度來襲,它激起我想為馬祖畫一本繪本的欲望,那星沙的魅力,一直策勵我去實現那美夢。我把星沙照片寄去美國加州與弟弟分享,他回信說:The "star sand" looks not real, but I know it is real, they are really beautiful,弟弟的小孩William前不久回台度假,我生日那一天,剛好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首映日,我們全家一起去看IMAX3D。William好愛片中那隻老虎,他也愛我。六歲的他每天都會和我熊抱好多次,以純真稚語對我說「我好喜歡好喜歡你喔」芳心被擄獲的我也常常對他說"I love you" 假期結束,William要搭夜航返美當天,我們一起看卡通,一邊做摺紙飛機、青蛙、皮球、小船等。William想把大、中、小三個皮球像俄羅斯套娃一樣套在一起,我說不可能的,摺紙皮球一解開就散了。William說可以的,他靈敏的小手真的把三個摺紙皮球套成一個球,讓我驚訝不已。出發去機場時,William捧著皮球說,因為那是我幫忙做的,他要捧著帶回美國去。 William生日這一天,他特別從舊金山打電話給我,說他正在看我送他的繪本,他很喜歡「遊行到哪裡」繪本裡的剪影,特別是那一隻戴勝鳥。我說,我要送他一堆閃閃發光的星沙,畫在一本繪本裡--送給他。這是一個秘密,只有William和我知道,因為它是一顆夢芽小種子,我還在找土地等待種下夢想。 後來在馬祖微電影劇本中,女主角和一群小朋友在沙灘上挖花蛤,星沙閃閃發光,天真爛漫的美好情境,讓女主角感覺回到了童年。她原是為了認識男友的家鄉,來到一座陌生的島嶼,她心中迷惑「愛是愛你所愛,也是愛你愛人所愛的」她能付出、實踐多少?來到一座陌生的小島,她發現都市人早已失去的、模糊的、遮蔽的、隱藏的珍貴東西,在一座小島全找回來了。女主角也找到了留在馬祖的力量。她追尋自我的勇氣我明白,因為我理解「如果不懂得愛自己,就沒有權利去愛人」。 因為玩過頭,忘記定民宿的女主角後來受邀住到小朋友的家。過去,我也曾在星沙閃亮的夜晚,住在東莒島上。隔天,悅耳的聖詩把我喚醒,我往窗外一探,看見一群人露天圍坐在一起唱聖詩,燦爛的陽光烘托搖曳樹影,美極了,世界一片祥和。那一刻,沒有特別宗教信仰也沒受洗的我,卻深深體會什麼是「聖靈的感動」! 我對指導我編劇的韓說,如果找到孵育夢想的土地,我想請他為這本繪本做「視覺設計」,圖文並茂呈現如詩的畫面。因為有愛與親情,讓我的心盛開一朵花,我真的很想為馬祖畫一本繪本,把星沙、神話之鳥、蔚藍的天空、湛藍的大海、燈塔與石蒜花,全都畫出來,送給William,也送給全天下的小朋友。
-
欽旌節孝
我以前常聽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用大砲交響的古典管弦樂曲,金門的柴大官人在哪?〈823序曲〉何時催生?240等著伴你震撼!這老讓我聯想起,金門唯一的一級古蹟──邱良功母親的「欽旌節孝」牌坊,建於清嘉慶17年(1812)。邱母許氏年未三十而寡,守節二十八年,有子良功,浙江水師提督封三等男爵,朝廷頒銀建此坊以表彰節母。 金門鄉親看了「落番」影片,感動得涕淚縱橫,金門婦女堅苦卓絕的宿命,媲美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活寡,有人提議要為她們蓋「貞節牌坊」。你可知明清典章,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其門。30到50漫漫長夜,這可是婦人最煎熬的青春歲月,銘傳大學應中研金門第一篇碩士論文,2002許敏華《明清時代金門傳統婦女家庭生活研究》,寫前代鼓勵婦人持身似玉,守口如瓶。論文內頁有我提供一份向朝廷申請「貞節牌坊」行查底冊: 「禮部為行查事儀制司案呈,據宗人府主事陳璧呈稱,係福建閩縣人,緣同安縣姻親林守禮娶葉氏為妻,咸豐二年守禮身故,時氏年二十八歲守節,現年六十六歲,計守節三十九年,實係寒苦守節,與旌表之例相符。職關戚誼不忍聽其湮沒,為此取具同鄉京官印結粘呈投遞,伏乞恩准,歸入年終彙題辦理等情,具呈前來。 查例載凡在部取結呈請旌表者,由部行查該省福建,以七個月為限,已接到部文之日為始,於限內查明咨部。倘於限不行咨覆,由本部查取職名交部議處等語,又同治元年五月本部議覆給事中博桂條奏,凡在部取結呈請旌表者,由部先行核准準彙題仍行查原籍,如果年例相符即行咨部。其有姓名舛錯,存歿互歧者,據實咨覆。 因奏准在案,今據宗人府主事陳璧,為姻親林葉氏守節呈請旌表,本部覈與定例相符,除將該事歸入年終彙題外,應行文該撫,即飭查明該氏守節年分,遵照本部奏定章程,詳細聲覆,慎勿延玩可也。一咨,閩浙總督。光緒十六年三月」。 我有光緒16年(1980)「貞節牌坊」申請表存底四份,金門林家一族葉氏守節39年、董氏守節49年、王氏守節59年、洪氏守節26年。楷書印刷表格,楷書筆墨填上姓氏年份即可,呈請禮部年終彙奏,請旌節孝建坊,行文閩浙總督轉呈。光緒16年春闈,晉江吳魯考上狀元,想必這一年年終彙報,福建省一窩蜂填了申請表,金門林家就申請四份,我還沒去田野調查,有無申請到立坊?在馬巷廳志附錄:金門新節孝祠原祀牌位中,有清代旌表林家一門四節,供奉在後浦節孝祠。節孝祠在後浦育嬰堂後,即今浯江書院之左,法院宿舍之後,光緒壬辰18年縣丞萬鵬倡建,內祀節孝婦、烈婦、烈女412人,今廢,不見遺跡。 金門古代社會曾毀淫祠、禁遊女,西洋人大概想像不到,「貞節牌坊」能無形枷鎖中國婦女的一生。中世紀北歐海盜鐵製「貞操帶」,十字軍東征時「貞操帶」有圖鑑,與軍事武器同列,出征騎士女眷在家要武裝配戴,小鐵褲鎖在婦女腰間褲頭,前後留下鋸齒狀的漏洞,讓別的男人,進也難出也難。通常每位婦女手上都備有一把萬能鑰匙,也便宜了鎖匠,銅雀春深鎖二喬,難矣!春光普照,無以禁錮!中國的完人政治,要求男聖女貞,可是淫穢宮闈並不當一回事,只是隆重獎勵平民苦守氣節。看看那「世紀婚禮」,冗長純潔的白紗,掩蓋不住皇家的齷齪,聖保羅大教堂神前愛的誓言像戲言,接著「世紀葬禮」,盛況空前夠壯烈!如此烈女,如此作「表」率,母儀天下? 國軍駐守金門,老胡啊的確拯救了不少金門孤寡,養活了幸福,重建第二春。綵台炫縊、殉情跳海已不鼓勵婦女,不能一死逃避,把更多的痛苦留給老的、小的!現代民智開放,民性豪放,告別廣寒孤寂,只要你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不變要悶出病態。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又何必抱殘守闕?何必獨唱悲歌?要隨緣隨喜!早年在金門艱苦的歲月,我父續弦,我母再醮,世紀的遭遇,才生有我這個怪物!世上不虛行,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江頭潮能平?
-
這天的生活風景
再過兩天便是新年了,雖然氣溫在零度左右且下著雨,但這樣的濕冷低溫並沒冷卻路上的車潮及商場人潮。 來到加油站,一位常幫我加油的年輕人以英語問我說: 「新年快樂中文怎麼說? 」 「新年快樂!」我告訴他說。 「新年快列!」他跟著說。 「不是,不是!是新年快樂!」我糾正著。 「新年快樂!」這次說對了。 「對,就是這樣!再說一遍。」 「新年快樂!」。 這是一超市附設的加油站,幾位幫忙加油的人員,從面貌看像似來自中東的移民。其中有位年約五十來歲的,黝黑的面孔沒甚麼表情,常穿一件黑色軍用外套,頭上套著一頂深色毛線帽。第一次來加油,當離開時,沒想到他冒出一句「謝謝,歡迎再來!」的中文,當場讓我驚訝不已。當我回頭定神看著他,仍是一副愛理不理的酷模樣。有次更誇張,還用台語說「多謝!」引起我的好奇,又一次去加油,想了解他的台語究竟懂多少,便以台語問他說「吃飽了沒?」見他沒任何反應只是搖搖頭,改用英語與他交談,還是懶洋洋沒做回應。心想或許這只是某台灣同胞教他的一句問候語。自此以後,每次去加油,都以中文「你好!」、「謝謝!」跟他們打招呼。 加油站其他年輕人受到感染,也有樣學樣,每當華人顧客離開也說「謝謝,歡迎再來!」新年就快到了,這位年輕人才想到可以學句「新年快樂」來與顧客互動。當我問他還會那些中文?他說還有「馬馬虎虎!」 離加油站不遠處的商場人潮洶湧,這幾天正是耶誕節過後商店的促銷活動,叫做「Boxing Week Sale」,類似台灣的年終折扣或百貨公司周年慶。 在這熱鬧的場合又遇見幾位經常見到的長者在一塊喝咖啡。這些長者,有時四、五人,有時五、六人,通常都是男性,有時一兩位女性參與。他們這樣聚會已好多年了,原先是在商場另一頭的咖啡店,那咖啡店歇業後,才移到這兒。不知道他們是否每天聚會,但經常見到他們身影。這些長者穿著並不豪華但穿戴優雅,其中有兩位長年戴著類似西部牛仔的呢帽,但帽沿較窄樣子較典雅。每次見他們從容自在、喝著咖啡、輕聲交談的畫面,心情也跟著輕鬆起來。他們除了一塊喝咖啡外,想必也長期享受著與朋友共處的快樂時光。 咖啡店另一角落,一位祖母級的老太太,年紀已大,但一頭亮麗銀白的短捲髮顯得精神奕奕。她戴著一副眼鏡就著頭頂上落下的燈光,一面喝著咖啡,一面讀著自個兒帶來的大字印刷讀本。雖然人來人往,但她的專注一點也沒受到影響。
-
浪頭的昨夜今朝
快遞寄出微電影最新故事與劇本到馬祖後,我在郵局旁的巷子裡以手機和馬祖好友聯絡,告訴他,韓說目前馬祖的故事大致已成形,未來故事結構與情節的修改,我們會付出更多的溝通與嘗試,務求超越自己、超越昨日,因為一座島嶼的未來,是航向外面的廣大世界,而為島嶼寫的一齣戲,只能求好,越過浪頭,再往前推進。 結束談話後,我很想沿著街道走一段長長的路散步,但沒走多久我又繞彎往回家的路走。正忙著寫哲研所論文的千羽,計畫到台東「聲援反美麗灣」,因訂不到火車票而未能成行,我們討論了一些抗爭議題,面對生活環境中的看見,當人們選擇帶著身體到現場表達心聲時,內心的糾結必然已凝結成一團火球,那不得不抗爭的時候,總是讓人不由得思索島嶼的有限,不只是土地問題,更是人的問題。 不能到現場「聲援反美麗灣」,千羽帶著失落感回到他的論文上,捨不得花時間去散步的我回到劇本裡。我簡訊對韓說,我等待著更新版的劇本誕生,這階段裡的每一天,我的心都放在馬祖,也漸次在延伸馬祖的詩與畫創作,有時會熬夜通宵,顯然馬祖對我的吸引力超越其他離島。因忙著看資料、收集場景照片、又意猶未盡的去調閱影片看,常常忘記時間,一個通宵夜晚便瞬間飛逝,但我一點也沒感覺熬夜的辛苦,因為專注中疊映著許多美好回憶。 記得第一次去東引,友人帶我走進坡度頗大的安東坑道,一階一階走過長長的棧道階梯,站在面對大海與峭崖的坑道口,漫天飛舞的黑尾鷗,近得彷彿一伸手就可觸摸到。牠們來來回回盤旋,高高低低在岩壁間穿梭,成群的黑尾鷗鳴叫聲,在岩壁上回聲傳蕩,熱鬧極了。友人說安東坑道是全馬祖最好的拍攝燕鷗的地點,我完全相信,因為站在坑道口的我已完全驚呆了,那些飛翔得自在極了的鳥兒,讓人只能謙卑又渺小的當大自然中的無聲觀眾……我忍不住對友人說,我們就別再移動了,整個下午就停留在這裡「零距離」看鳥兒飛翔表演特技好了! 每多看一些資料,我總覺得微電影劇本可以修改得更好。因為要讓女主角實現「追尋自我」的旅行計劃,她與男主角「對戲」的戲份不多,我向韓請教該如何調整劇本。韓說不用擔心,他可以「超現實」處理,這讓我劇本越寫越興奮、快樂,不禁想像著「超現實影像畫面」的玄奇! 那玄奇感又催生我再延伸繪本、詩與畫的創作空間。我調閱出電腦檔案收錄的經典國外繪本,一個一個畫面去感應那巧思創意。當我新添加一個詩檔案後,思緒便像星沙一樣閃閃發亮。我想,每一座島都有它自己的獨特性格,當我細膩又真誠的貼近它,它也會舒展最優美的一面給我。當我思量該為東引島增加什麼戲時,那坑道口的鳥兒也伸張開翅膀,帶領我飛翔。 我在馬祖享有許多與大自然完全融合的美麗經驗,我很想告訴戲中的女主角,一個人的旅行,不管是為了愛的尋索,還是自我生命的追求,在馬祖四鄉五島走透透,絕對可以發現超然的價值與意義。當我因編劇而漸次延伸馬祖的繪本、詩、畫系列創作,因為專注而忘記時間,一個通宵倏忽流逝而不察時,我突然發現自己對馬祖的花崗岩錐狀島嶼特質、谷地、灣澳、岩崖、險礁、海蝕洞,都有了不一樣的看見。一個島嶼的形成,背後存在極其複雜的因素,它的未來也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掌握眼前的時空,好好編寫一齣現代劇,演好自己的人生。
-
金酒釀造技藝應登錄為文化資產
拜兩岸關係大幅改善之賜,金酒已連續6年營業額飆破了百億大關,今年更可能締造超過160億的歷史新高,預料鄉親福利可能隨之水漲船高,值得歡慶;但另一方面,年來大陸的酒鬼酒與茅臺酒相繼傳出塑化劑風波,重挫其品牌形象,連帶波及到消費者對大陸白酒的信任度,卻也不得不令人心生警惕。事實上,據報導,大陸因文革的破壞,讓許多釀酒技藝失傳,以致目前市面上六、七成的大陸白酒並非經釀造生產,而是以酒精勾兌而成,塑化劑極可能就是此一過程中的添加物,因此大陸白酒中含塑,極可能是普遍現象。金酒進軍大陸後,之所以受到大陸消費者如此的喜愛與追捧,營業額屢創新高,除了酒質之醇美外,食品之安全恐怕是另一重要因素。 而為保持此一競爭之優勢,筆者認為除了金酒本身落實更嚴格的品質管制外,儘速將其酒品的釀造技藝與製程,向文化部登錄為文化資產,恐怕是現階段的當務之急。我們知道,百工技藝均有一定的工序與製程,工序顛倒或製程疏漏,均會影響其產品品質,酒類之釀造較一般技藝複雜者,在於其製程工序中還要兼顧原料、配方、水質及氣候的交互影響,若非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恐無法完全掌握這些變數。然而這些經驗與傳承,長期以來,或存於師徒的口耳之間,或形諸私人的劄記之內,一般均欠缺系統性的科學認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一旦形勢變遷或人事凋零,便有失真,甚至失傳的可能性,觀乎大陸因文革動亂而導致大量釀酒技藝的失傳,就是殷鑑,金酒既然是金門的金雞母,自然容不得有半點閃失,將其釀造技藝與製程,登錄為文化資產,旨在讓金門的金雞母進一步受到國家法令的保護,降低失真、失傳的風險,值得有關部門慎重考慮。 不過,依據我國現行《文化資產保存法》暨其施行細則之規定,釀酒技藝似不在其第三條第四款所界定的傳統工藝美術之範圍內,其間是否涉及立法疏漏?亟待公部門予以積極協調而處理之,施行細則乃母法授權主管機關制定,補充修正,均較簡便,公部門若有心推動,達成不難。拓展大陸市場,乃金酒當前主要的經營策略,然而釀酒技藝早就被大陸列為非物質遺產名錄,目前已有茅臺、瀘州老窖、杏花村汾酒及紹興黃酒等四種列名,都是大陸當前最暢銷的頂級名酒,金門高粱要跟大陸這些暢銷的頂級名酒爭奪市場,若自我放棄臺灣「文化資產」之加持,無異揮刀自宮,又豈是明智之舉?
-
卡蹓﹐超現實鏡光
好戲是磨人的,幸好靈魂越磨越亮越美,靈敏的神經可以穿透記憶,迴旋在燈塔的光暈中。寫劇本時,我大量穿插馬祖各景點的照片,它們把我帶進優美的情境,望著閃閃發光的星沙,我很快蔓延滋生三十五個有關馬祖的新檔案。一個晚上稍稍回顧過去,儲存的詩、圖、文、照片就掃進九百多MB的豐美回憶,看得我眼睛乾澀發疼,因為我一秒鐘都捨不得跳離電腦螢幕。卡蹓馬祖,有很多的旅遊方式,四鄉五島也有不同的走法,我跟著微電影劇中的女主角走進她「追尋自我」的旅程,為了愛,她勇敢奔赴一座陌生的島嶼,她要一個人去認識那深深牽絆、影響她男友的家鄉--「馬祖」,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島嶼。她帶著因愛而美而殘缺的憂傷,深刻的走進四鄉五島。 男主角因相思而顯得憂鬱的眼神,眺望著優美的山與海,封火山牆醒目的點綴大地,一座島嶼的命運與特色盡收眼底。我聽見他心裡在說「感覺累了,看著山看著海,心裡有什麼不愉快,都會被風吹走。」女主角的心語我也聽見了。她說:「每一座島、每一個城市、每一個人都有它背後的成長故事,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私密景點,靠著它自我陪伴也自我療傷。」 一部微電影,是我們真實生活的一次萃取、一個縮影,它讓觀眾在欣賞的時候,有機會滋潤、修護、反省、激勵自己,從旁觀轉進思考,從緬懷滲入內在,整理出理性與感性平衡的自己。雖然編劇是一件辛苦的事,但我寫得很快樂。馬祖在戲中的美麗力量,是它保留了都市人少見的濃厚人情味,能夠對人付出更多的愛與關懷。女主角走過四鄉五島,發現在都會裡越來越淡薄的人與人之間的互信、緊密情感,馬祖保留得特別好。在馬祖石屋的呼吸聲中,女主角和我一樣,可以率性的放掉一切,面對大海坐一個下午、再坐進一個黃昏,再銜接一個黑夜,讓靈魂飛走,體會一個人旅行的最高境界。 我記得自己在島上旅行時,經歷、體會過許多動人的時刻,所以我對指導我編劇的韓說,劇本裡有幾場我特別喜歡的戲與景點,那是編劇最大的快樂。當我放慢速度去寫那幾場戲時,我也像女主角一樣,處在自我陪伴與自我療傷的情境。那份感受,讓我懂得「傾聽,會呼吸的房子」,並且為它寫詩:「每一塊屋頂上的石頭/都有自己的思想/讓房子自由呼吸/不自卑、不睥睨/不征服任何以歌聲見長的/風/在不同的季節/飛翔/會呼吸的房子/擅長思考/人間問題」。 走過四鄉五島的旅人,或多或少都會看見自己不曾在其他地方出現過的自己的一面,那一面很可能在看一齣動人的戲時跑出來,戲結束時又縮回去,但只要有這伸縮進出的過程,人心就不會老得太快或者迷失自己。 那是一面超現實的鏡光,清楚照見人間的臉孔與心,讓我爬上「東犬燈塔」時,忍不住在飛旋的燈塔光暈中,為它寫詩--「那不妥協的堅毅輪廓/比任何一面旗幟更威武/風中顯露的頑強意志/讓四季平安運轉/沒有比燈塔更神氣/莊嚴的光環/長久的孤獨佇立/只為守候平安/引導漂泊的人生/入港」。
-
印尼訪僑見聞
自印尼蘇門答臘訪僑歸來,對比印、金兩地現況,我有一些感觸。 想到我們生活在現代金門,幸有金雞母造福縣民,社會福利、幸福,令人稱羨;早年,有些金門人為了追求較好的生活,遠渡重洋,赴彼處謀生、發跡,日後寄款資助家鄉建設。如今因多項因素,在印尼的金僑後裔,有的為了避禍,回歸祖國大陸;有的住在印尼偏僻鄉村,居處環境簡陋,有些鄉僑很想返鄉,然缺乏盤纏。 據查訪所知,金僑出洋討生活,起初通常都很苦,有些人苦盡甘來,但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是苦不堪言。我赴印尼,有位盛先生,拿了其父生前所寫的小冊子供我參閱,封面題「吾兒珍藏」,裡面寫出他當年赴海外打拚之因,及結婚、吃藥、自省、勸誡其子種種: 「竊想余年在廿一者,適逢訓練壯丁之期。急渡南洋,初登新加坡,後焉,舅氏帶去蘇島龜納埠〔在滿加利附近〕店中任職,幾年來一直與妗母意氣不洽,無奈再單身飄抵峇眼阿比。到達後舉目無親,本獲友人之介紹,往山頂受職年餘之久,承好友陳富春代為作主,說親行聘後,即寄信通知,然余耳聞親事無甚妥當,返峇眼面議,言無收聘金,乃是養老岳母為條件而已,且其時舉辦婚禮,購眠床櫥及所有費用,仍須待余之款項耳,所以放心結婚。 豈意婚後人言可畏,時受有譏諷之言三語四,余本血性,焉能忍耐,則變成酗酒大賭,自作賤身體,不久發生喘症,醫藥罔效,只有烏藥(鴉片)方能解喘,自誤一生,墮落年復一年,真是愚不可及,至年知天命,方始悔悟,正欲痛改前非,為時已晚矣,嗟乎!天命之安排,誠非人力可挽救也,且喘症轉重,甚至無法生存。 古云:一失足成千古恨!況余住峇眼,並無一親戚可言,而人孤性暈,惟此後之期望,視吾兒之奮志,才能達到吐氣揚眉之至望,且『古有明訓』:頭可斷,姓不可改。因余死後,防恐吾兒不明事理,誤聽外祖母之言而忘根本,所以留幾句遺諭、啟示,切勿改姓。方不致自取其大恥,且負有不孝之罪。慎之!但吾兒他日若且多子,內中表明一人繼承外祖母之宗基足矣,然汝母親自幼拖磨受苦,並未一時貺受清福,能望吾兒往後須要善待、孝順慈母方是,為人子之道也,……至囑!」 拿父遺書給我看的盛先生,1957年出生,從小沒讀書,12歲開始做工賣冰棒,15歲去造船廠做學徒,曾上船做船員,之後,又回來造漁船,所造船隻在100噸到300噸之間,自言利潤還可以。 由其父之遺囑,可知老人生前很在意兒子被騙改姓,但盛先生說他外婆不曾做此要求。盛先生希望能找到故鄉親人的確實住址和電話,能取得聯絡,說他不是要爭產,只是希望有機會能返鄉祭祖。 先正補述:盛老先生遺書,原無標點符號,我抄錄部份,順便斷句,其用字若有訛誤,我順便訂正,方便讀者閱讀,先生遺囑,字字血淚。
-
合歡三記﹕低語
有一年七月,夏天,我們要去合歡山。 月光下,一輛車,一群人。 車有車窗八片,其中一片映著我的臉;或醒或睡的一張臉。我睜開眼,小小聲在心裡問自己:這是哪裡?跟著又想,是誰這麼問的?然後,究竟是我想起了身世,還是身世像幽靈一樣在車後飛竄,它們聞到主人醒轉氣息,立即依附。會是車外、車內的溫差,使得回魂剎那,綻開這一小片又深又透明的空白?但很快的,我又是我了,沒有懷疑的。 曾經在許多旅程醒來,看了看隔鄰的友、伴,卻覺得陌生,有時候睡得深、熟,眼睜開,掛鐘、吊扇、衣櫃跟檯燈等一一映著。初始,掛鐘等擺設並沒有名字,再看一眼時,身體像巨大機器,繞一把鑰匙轉。 一個東西在那裡,是暗的、又明了,世界轉回原來的地方,我回來了,立即辨認出掛鐘、友伴或旅程等名字;像我現在,醒在八片車窗裡的某一片後頭,認出我在車上,在一群友伴裡,車子正開往天祥。 車廂內,一直有人說著話。那些聲音是因為模糊而低沉、還是因為低沉而模糊?它們,跟這蜿蜒山路,成了睡夢的背景。我聽到後座一兩聲嘆息,淡淡的,如草春發。而此刻,窗外呼嘯的風、車內低低的聲息,能對還在入夢的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夢,能因外在的作用產生彎轉,彷彿佈景抽換,瞬間從茵茵草原,進入漠漠荒沙,而因為抽換的速度快、準,我們已無法辨識這不是原來的夢。那麼,那些在車後飛竄的幽靈有無可能因為彎道太彎、山路太巔,一時恍惚,掉進不屬於自己的身體;醒來,眨眨眼,揉揉臉,我又是我了,沒有什麼懷疑的。 如果身世能因一場睡夢而有了置換,我們會去爭奪本就不屬於自己的,還是嚴峻駐守自己的疆界?儘管出發時,我們不只帶著一個悲傷的故事,而是兩個或三個,但我們考慮、想像,如果悲傷不再、如果故事改寫?因此,我們該去爭奪嗎?會去爭奪嗎? 後座一個女孩說,她的青春跟一個男孩平行而走,但是,卻到了分岔的時候了。另一個女孩說,人生沒有岔路,放遠看,我們走過的,都匯聚作長長的路。 這麼聽著時,我的臉正映在八面車窗裡的某一面。我漸漸睡去,但努力撐開眼,想聽得完整。但不知道在哪一個彎口,我被甩了出去,再醒來時,是在一片寂靜裡。我的寂靜來自窗外一雙眼睛,那是我的眼睛,正看著我,跟疾馳的車、跟兜轉的路,以及我的旅程。 我無意中岔出的旅程跟車廂內的友伴們平行著。一天一夜的旅途中,我們始終採取一種守勢;於是,來的來、去的去,我們依然維持一種完整或說一個殘缺。但我們選擇沉默。 車廂內低低的聲息終於更低,然後,不見了。